CN101978725A - 通信系统、基站、移动台、重传控制方法和重传程序 - Google Patents

通信系统、基站、移动台、重传控制方法和重传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78725A
CN101978725A CN2009801095684A CN200980109568A CN101978725A CN 101978725 A CN101978725 A CN 101978725A CN 2009801095684 A CN2009801095684 A CN 2009801095684A CN 200980109568 A CN200980109568 A CN 200980109568A CN 101978725 A CN101978725 A CN 1019787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ysical channel
base station
control information
data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0956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78725B (zh
Inventor
矢作润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C Corp filed Critical N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9787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787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787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7872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87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83Determination of parameters used for hand-off, e.g. generation or modification of neighbour cell lists
    • H04W36/0085Hand-off measurements
    • H04W36/0088Scheduling hand-off measur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一种通信系统,在不能指定重传次数的情况下可以立即重传数据,其特征在于:移动台包括用于通过第一物理信道发送数据的第一发送单元,用于通过第二物理信道从基站接收解码结果的第一接收单元,和用于基于解码结果生成第一控制信息并通过第三物理信道发送第一控制信息的第二发送单元,并且基站包括:用于接收数据的第二接收单元,用于在物理层中解码数据并且通过第二物理信道发送解码结果的第三发送单元,以及用于通过第三物理信道接收第一控制信息的第三接收单元,其中在不能根据第一控制信息指定重传次数的情况中,第三发送单元将第二控制信息通过第二物理信道发送给移动台以从头开始重传数据。

Description

通信系统、基站、移动台、重传控制方法和重传程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系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该系统中的解码和重传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HSUPA(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被标准化为上行链路的高速分组数据传输方法,并且正在考虑在W-CDMA(宽带-码分多址)系统上的应用。在HSUPA中,采用HARQ(混合自动重复请求)并且通过高速重传控制实现最小延迟和高吞吐量。HARQ是在重传时通过组合ARQ(自动重复请求)和纠错码来提高纠错性能的技术。此外,HARQ合成解码出的失败数据和被重传的数据,并且执行解码处理。
作为HSUPA中的传输信道的E-DCH(增强型专用信道)所映射到的物理信道是E-DPDCH(增强型专用物理数据信道)。E-DPDCH和E-DPCCH(增强型专用物理控制信道)一起使用,E-DPCCH是用于在物理层传送控制信息的控制信道。并且,2ms和10ms被指定为E-DCH TTI(传输时间间隔)。
在E-DPCCH上传输RSN(重传序列号),其是指示HARQ需要的重传次数的信息。RSN由2个比特组成,并且从“0”到“2”指示重传次数,而“3”指示重传次数不小于3(3次)。换而言之,当RSN是“0”、“1”和“2”中的任一者时,可以指定重传次数。然而,当RSN等于3时,不能指定实际的重传次数。
另外,确认消息(Acknowledgement)在通过E-HICH(E-DCH混合ARQ指示信道)信号复用之后被发送。当TTI等于10ms时,确认消息在E-HICH上每2ms(每一个子帧)发送一次,总共发送5次。
另一方面,当在相同通信系统或不同通信系统之间用不同频率载波执行切换时,移动台在通信期间接收其它频率的信号。并且,移动台需要测量所需要的信号电平以及接收所需要的控制信息来改变通信的基站。
在W-CDMA系统中,通常模式的发送信息通过时间压缩在短的时间内被发送并且产生无传输间隙(GAP)。并且,W-CDMA系统具有使用GAP来监视其它频率载波的压缩模式。W-CDMA使用压缩模式来监视来自属于相同小区以及属于邻接小区的基站的信息。
图1是示出压缩模式期间在TTI等于10ms的情况中E-DPDCH的重传数据的发送情况的示意图。图1中描述的数字“0”、“1”和“2”等是被指派给重传数据的时隙的序号。在HSUPA中,当TTI等于2ms时,移动台在压缩模式启动期间以及在与GAP重叠的区间不应发送任何数据。在TTI等于10ms并且初次发送时压缩模式与GAP重叠的情况中,移动台使用与GAP不重叠的时隙进行发送,如图1中(a)中所示。
另外,在重传时,移动台使用当前发送区间里与GAP不重叠的时隙进行发送,如图1中(b)、(c)和(d)所示。当可用时隙比用于初次发送的时隙多时,则多余的时隙被设置为DTX(不连续的发送),如图1中(c)和(d)所示。当可用时隙比用于初次发送的时隙少时,则不发送不够的时隙的数据,如图1中(b)所示。
以下,说明与上述描述有关的一些技术文献。以下(1)到(4)是与上述E-DPDCH的数据重传有关的传统标准。
(1)3GPP TS25.214V6.11.0(2006年12月)
(2)3GPP TS25.214V7.7.0(2007年11月)
(3)3GPP TS25.212V6.10.0(2006年12月)
(4)3GPP TS25.212V7.7.0(2007年11月)
另外,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04-032640号公报公开了减少切换时的重传次数的技术示例。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06-191312号公报公开了在启动压缩模式并且执行重传和其它处理的同时检测分组丢失的技术示例。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06-222494号公报公开了发送虚ACK(dummy ACK)以启动重传控制的技术示例。
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06-245838号公报公开了信号复用并将信息发送给移动台的技术示例。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06-082192号公报公开了在E-DCH TTI等于10ms的情况中重传分组的技术示例。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06-129673号公报公开了当分组被更精确地组合时重传丢失分组的技术示例。日本专利特许第3913259号公报公开了在独立信道上使用专用信号编号来发送多个数据的技术示例。
发明内容
当E-DPCCH未能被连续地检测到时,RSN的解码失败,或紧接在通过切换追加无线电链路之后,基站开始从RSN等于3的E-DPCCH/E-DPDCH接收。
在该情况中,根据(1)到(4)中所指示的上述技术,基站不能指定重传次数。因此,当压缩模式被启动并且TTI等于10ms时,很难执行解码处理,这是因为不能指定初次发送时的GAP式样(pattern)。
在这样的情况中,移动台继续浪费的重传直到达到更高层所指定的最大重传次数。还将增大数据以及其它数据的延迟,并且要等待从更高层的数据的重传。因此,其引起更大的延迟并且降低吞吐量。
存在一种假定初次发送时的GAP式样并执行解码处理的方法。然而,当假定不正确时,其并不能解决假定固定的GAP式样的方法中的问题。在动态地假定GAP式样的方法中,其不能合成解码出的失败数据和被重传的数据。结果,由于纠错性能严重下降,所以难以避免由于重传次数的减少和吞吐量的降低引起的延迟增大。
关于这一点,上述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04-032640号公报、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06-191312号公报、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06-222494号公报、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06-245838号公报、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06-082192号公报、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06-129673号公报和日本专利特许第3913259号公报详细地公开了有关分组丢失的检测以及数据重传的方法。然而,以上文件中没有文件涉及上述HSUPA中的特定问题。此外,这些文件没有示出在检测到问题的出现之后重传数据的详细解决方法。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在重传次数不能指定的情况下立即重传数据的通信系统、基站、移动台、重传控制方法和重传程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根据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系统,执行移动台和基站之间的无线通信,该无线通信系统包括移动台和基站,移动台包括:用于通过第一物理信道发送数据的第一发送单元,用于通过第二物理信道从基站接收解码结果的第一接收单元,以及用于基于解码结果生成第一控制信息并通过第三物理信道发送第一控制信息的第二发送单元,并且该基站包括用于接收数据的第二接收单元,用于在物理层中解码数据并且通过第二物理信道发送解码结果的第三发送单元,用于通过第三物理信道接收第一控制信息的第三接收单元,以及用于在不能根据第一控制信息指定重传次数的情况中将第二控制信息通过第二物理信道发送给移动台以从头开始重传数据的第四发送单元。
此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根据本发明的基站是执行与移动台的无线通信的基站,其包括:第一接收单元,用于通过第一物理信道从移动台接收预定数据;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在物理层中解码数据并且通过第二物理信道发送解码结果;第二接收单元,用于通过第三物理信道来接收基于解码结果生成的第一控制信息;以及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在不能根据第一控制信息指定重传次数的情况中,通过第二物理信道向移动台发送第二控制信息以重头开始重传数据。
此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根据本发明的移动台是执行与基站的无线通信的移动台,包括:第一发送单元,用于通过第一物理信道发送数据;第一接收单元,用于通过第二物理信道接收数据的物理层中的解码结果;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基于解码结果生成第一控制信息并通过第三物理信道发送第一控制信息;以及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根据第一控制信息通过第二物理信道接收第二控制信息以从头开始重传数据,其中,第二发送单元在接收到第二控制信息时从初次发送开始重传数据。
此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根据本发明的重传控制方法是执行移动台和基站之间的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系统的重传控制方法,包括:第一发送步骤,通过该步骤,移动台通过第一物理信道发送数据;第一接收步骤,通过该步骤,基站接收数据;第二发送步骤,通过该步骤,在物理层解码数据并且通过第二物理信道发送解码结果;第二接收步骤,通过该步骤,移动台通过第二物理信道接收解码结果;第三发送步骤,基于解码结果生成第一控制信息并且通过第三物理信道发送第一控制信息;第三接收步骤,通过该步骤,基站通过第三物理信道接收第一控制信息;第四发送步骤,在不能根据第一控制信息指定重传次数的情况中,通过第二物理信道向移动台发送第二控制信息以从头开始重传数据;以及第四接收步骤,通过该步骤,移动台通过第二物理信道接收第二控制信息。
此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根据本发明的重传控制程序,移动台和基站利用该无线通信系统执行无线通信,重传控制程序由控制基站的计算机执行,程序包括:第一接收处理,用于通过第一物理信道从移动台接收预定数据;第一接收处理,通过第一物理信道从移动台接收预定数据;第一发送处理,用于在物理层解码数据并通过第二物理信道发送解码结果;第二接收处理,通过第三物理信道接收基于解码结果生成的第一控制信息,以及第二发送处理,用于在不能根据第一控制信息指定重传次数的情况中,通过第二物理信道向移动台发送第二控制信息以从头开始重传数据。
此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根据本发明的重传控制程序,移动台和基站利用该无线通信系统执行无线通信,重传控制程序由控制移动台的计算机执行,该程序包括:第一发送处理,用于通过第一物理信道发送数据,第一接收处理,用于通过第二物理信道接收数据的物理层中的解码结果,第二发送处理,用于基于解码结果生成第一控制信息并通过第三物理信道发送第一控制信息,以及第二接收处理,用于根据第一控制信息,通过第二物理信道接收第二控制信息以从头开始重传数据,以及第三处理,用于当接收到第二控制信息时由第二发送单元从初次发送开始重传数据。
由于本发明被构成为使得当满足特定条件时,移动台从头开始重传,所以,可以结束浪费的重传并从头开始重启数据发送。结果,可以提供在不能指定重传次数的情况下立即重传数据的优越的通信系统、基站、移动台、重传控制方法和重传程序。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在压缩模式期间TTI等于10ms的E-DPDCH上重传数据的发送情况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构成的功能框图。
图3是示出图2中示出的无线通信系统在从移动台到基站通信时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和第三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构成的功能框图。
图5是示出图4中示出的无线通信系统在从移动台到基站通信时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当TTI等于10ms时E-HICH的时间复用映射式样的示例的表格。
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一般功能构成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图7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一般功能构成的框图。无线通信系统10a执行移动台101a与基站201a之间的无线通信。移动台101a包括第一发送单元104a、第二发送单元103a和第一接收单元105a。此外,基站21a包括第二接收单元204a、第三接收单元203a和第三发送单元205a。
数据从第一发送单元104a通过第一物理信道发送至第二接收单元204a。此外,第一控制信息从第三发送单元205a通过第二物理信道发送至第一接收单元105a。此外,第二控制信息从第二发送单元103a通过第三物理信道发送至第三接收单元203a。
这里,移动台101a基于解码结果生成第一控制信息。另外,基站201a在物理层中解码数据并接收第一控制信息,并且向移动台发送第二控制信息以在不能根据第一控制信息指定重传次数的情况中从头开始重传数据。
这样,根据该实施例,在不能指定重传次数的情况下,可以提供能够立即重传数据的无线通信系统。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10的详细构成的功能框图。此外,图2中的101、103、104、105、201、203、204和205分别对应于图1中的101a、103a、104a、105a、201a、203a、204a和205a。
无线通信系统10通过HSUPA执行移动台101和基站201之间无线通信。移动台101包括Tx HARQ处理单元102、E-DPCCH发送处理单元103、E-DPDCH发送处理单元104和E-HICH接收处理单元105(Tx是指发射机,并且以下同样这样指代)。
Tx HARQ处理单元102从E-HICH接收处理单元105接收确认,生成控制信息,并将其发送给E-DPCCH发送处理单元103,还将在生成通信数据之后将其发送给E-DPDCH发送处理单元104。E-DPCCH发送处理单元103将从Tx HARQ处理单元102接收到的控制信息通过E-DPCCH发送给基站201。E-DPDCH发送处理单元104将从Tx HARQ处理单元102接收到的数据通过E-DPDCH发送给基站201。E-HICH接收处理单元105从自基站201接收到的E-HICH中提取确认并将其发送给Tx HARQ处理单元102。
另外,基站201包括Rx HARQ处理单元202、E-DPCCH接收处理单元203、E-DPDCH接收处理单元204和E-HICH发送处理单元205、重传次数判断单元206、压缩模式启动判断单元207、移动台信息管理单元208和解码可否判断单元209(Rx是指接收机,并且以下同样这样指代)。
Rx HARQ处理单元202从其它元素生成确认并将其发送给E-HICH发送处理单元205(稍后将详细描述)。E-DPCCH接收处理单元203根据从移动台101接收到的E-DPCCH生成控制信息并就将其发送给Rx HARQ处理单元202。E-DPDCH接收处理单元204从自移动台101接收到的E-DPDCH中解码出数据,并将其发送给Rx HARQ处理单元202。E-HICH发送处理单元205将从Rx HARQ处理单元202接收到的确认通过E-HICH发送给移动台101。
Rx HARQ处理单元202向重传次数判断单元206通知重传次数RSN,并且当RAN=3时,重传次数判断单元206向解码可否判断单元209通知不确定信息。当基站201正以压缩模式启动时,压缩模式启动判断单元207向解码可否判断单元209通知压缩模式启动信息。移动台信息管理单元208向解码可否判断单元209通知基站201正在执行的E-DCH TTI。解码可否判断单元209在以下所述的条件满足时向Rx HARQ处理单元202输出虚ACK发送请求(稍后将详细描述)。
此外,假定移动台101和基站201分别由计算机控制,并且上述每个功能单元的操作和以后描述的流程图的处理可以由计算机所执行的程序构成。
图3是示出在图2中示出的无线通信系统10中从移动台101向基站201通信时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首先,在移动台101中,来自Tx HARQ处理单元102的控制信息和数据分别被E-DPCCH发送处理单元103和E-DPDCH发送处理单元104编码,并且之后通过E-DPCCH和E-DPDCH发送给基站201(步骤S301)。
在基站201中,在接收到E-DPCCH之后,E-DPCCH接收处理单元203解码E-DPCCH(步骤S302),并且向Rx HARQ处理单元202通知通过解码从控制信息中提取的RSN。Rx HARQ处理单元202根据接收到的RSN指定重传次数,并且将其通知给重传次数判断单元206。由于如上所述当RSN=3时无法指定重传次数,所以当RSN=3时,重传次数判断单元206向解码可否判断单元209通知不确定信息(步骤S303)。
解码可否判断单元209确认来自重传次数判断单元206的不确定信息,来自压缩模式启动判断单元207的压缩模式启动信息和来自移动台信息管理单元208的E-DCH TTI。然后,解码可否判断单元209连续地判断“重传次数是否不固定?”(步骤S304),“是否在压缩模式启动期间”(步骤S305),“E-DCH TTI是否等于10ms?”(步骤S306)。当所有步骤S304到S306的答案都是“是”时,则进行到步骤S307,并且当其中至少一个是“否”时,则进行到步骤S309。
在通过步骤S304到步骤S306的判断而进行到步骤S307的情况中,解码可否判断单元209请求Rx HARQ处理单元202发送虚ACK(步骤S307)。当Rx HARQ处理单元202接收到虚ACK的发送请求时,其不执行E-DPDCH的解码处理,初始化HARQ处理,并且将虚ACK作为确认通知给E-HICH发送处理单元205(步骤S308)。然后,其进行到步骤S310的处理。
此外,说明上述虚ACK。通常,ACK在解码已经被正常执行并且通信已被完成时被发送。另一方面,虚ACK意味着所发送ACK用来取消不能被进行解码处理的数据的重传处理和请求新的发送。并且被通知给移动台101的虚ACK本身与正常的ACK相同。
当根据步骤S304到步骤S306的判断而进行到步骤S309时,RxHARQ处理单元202执行E-DPDCH的解码处理。并且Rx HARQ处理单元202将解码结果(即,ACK/NACK/DTX)通知给E-HICH发送处理单元205作为确认(步骤S309),并且进行到步骤S310的处理。
E-HICH发送处理单元205对包括在步骤S308或S309中通知的确认的E-HICH进行编码,并将其发送给移动台101(步骤S310)。移动台101在E-HICH接收处理单元105中执行E-HICH的解码处理,并且将解码出的确认通知给Tx HARQ处理单元102(步骤S311)。
Tx HARQ处理单元102在所通知的确认是NACK/DTX时将数据重传给基站201,并且在所通知的确认是ACK时初始化HARQ处理,并且在存在新数据时新发送给基站201(步骤S312)。
即使实际上通知虚ACK并且要取消不能执行解码处理的数据,所取消的数据也会在更高层被从头开始重新发送(示图中未示出)。此后,控制信息和来自Tx HARQ处理单元102的重新发送的每一个数据分别被E-DPCCH发送处理单元103和E-DPDCH发送处理单元104编码,并且被发送作为E-DPCCH和E-DPDCH(步骤S313)。
这样,根据该实施例,通过步骤S308中所指示的虚ACK的发送,可以促进新数据的发送并且抑制吞吐量的降低。由于如上所述在虚ACK和正常ACK之间没有特别的区别,所以,移动台应当仅具有执行正常ACK的反应的功能。相应地,根据该实施例,具有不必在移动台中具备特定机制的优势。
[第二实施例]
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10b的构成的功能框图。图5是示出在图4中示出的无线通信系统10b中从移动台101b到基站201b通信时的处理的流程图。无线通信系统10b执行移动台101b和基站201b之间的无线通信。由于移动台101b和基站201b由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名称的元件构成,所以省略对这些元件的描述。然而,由于每个处理的内容和流与第一实施例不同,所以以下将描述这些点。
图5中最初的步骤S401到S403与图3的步骤S301到S304相同。解码可否判断单元209b确认来自重传次数判断单元206的不确定信息、来自压缩模式启动判断单元207的压缩模式启动信息和来自移动台信息管理单元208的E-DCH TTI。并且解码可否判断单元209连续地判断“重传次数是否不固定?”(步骤S404),“是否在压缩模式启动期间”(步骤S405),“E-DCH TTI是否等于10ms?”(步骤4306)。当所有步骤S404到S406的答案都是“是”时,则进行到步骤S407,并且当其中至少一个是“否”时,则进行到步骤S408。
在通过步骤S404到步骤S406的判断而进行到步骤S407的情况中,解码可否判断单元209b向E-HICH发送处理单元205请求初次重传请求(步骤S407)。E-HICH发送处理单元205使用不同的信号序列号来分别编码来自Rx HARQ处理单元202的确认和来自解码可否判断单元209b的初次重传请求,并且通过信号复用发送它们(步骤S408)。
移动台101b在E-HICH接收处理单元105b中执行E-HICH的解码处理,并且将通过解码处理获得的初次重传请求通知给Tx HARQ处理单元102b(步骤S409)。Tx HARQ处理单元102b检查所通知的确认是否是ACK(步骤S410)。当判断的结果是ACK时,Tx HARQ处理单元102b初始化HARQ处理并且在存在新数据时进行新的发送(步骤S411)。当在步骤S410中所通知的确认是NACK或DTX,则进行到步骤S412。
在通过步骤S410的判断而进行到步骤S412的情况中,Tx HARQ处理单元102b检查初次重传请求是否是DTX(步骤S412),并且如果是DTX,则通过HARQ处理重传数据(步骤S413)。另一方面,当初次发送请求不是DTX时,重初次发送重传HARQ处理(步骤S414)。
在第一实施例中,通过使用“虚ACK”,取消不能解码的数据的重传处理并执行新的发送。相对照地,根据第二实施例,其通过使用“初次重传请求”将不能解码的数据作为新数据立即重传。结果,根据第二实施例,由于其不需要等待如图3的步骤S313中所示的从更高层的数据重传,所以其可以进一步减少延迟。
[第三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构成与根据图4中所描述的第二实施例的移动台101b的构成相同。另外,无线通信系统执行的一般处理与图5中所示出的流程图相同。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仅在于图5中示出的步骤S408到S409操作的细节不同。
在第二实施例的步骤S408中,E-HICH发送处理单元205使用不同的信号序列号分别编码来自Rx HARQ处理单元202的确认和来自解码可否判断单元209b的初次重传请求并且通过信号复用进行发送。相对照地,根据第三实施例,E-HICH发送处理单元205使用相同的信号序列号来分别编码来自Rx HARQ处理单元202的确认和来自解码可否判断单元209b的初次重传请求并且通过时间复用进行发送。
图6是示出当TTI等于10ms时E-HICH的时间复用映射式样的示例的表。由于每10ms的最大GAP长度等于7个时隙,当映射是图6中示出的式样1和式样2中任一者时,对于任意一种GAP式样,确定包括并发送如信息元素A和B所指示的两种信息元素。这些信息元素A和B可以包括确认和初次重传请求。
在移动台101b中,根据E-HICH接收处理单元105b所指定的式样分别针对信息元素A/B执行接收到的E-HICH的共模加法。然后,其分别执行解码,并且向Tx HARQ处理单元102b通知通过解码处理获得的确认和初次重传请求(步骤S409)。
根据第三实施例,由于通过“初次重传请求”可以将不能解码的数据作为新数据立即重传,所以可以获得与第二实施例相同的结果。
尽管已经根据上述实施例例示了上行链路的通信系统,但是本申请的发明不限于此。例如,通过在上行链路的通信系统中用“当不能指定解码所需的信息时”替换“当不能指定重传次数时”,可以提高普遍性使得其可以应用于下行链路系统。
尽管已经参考附图中所示出的实施例描述了本申请的发明,但是本申请的发明不限于附图中所示出的上述实施例。应当理解,在本发明的范围以内可以对本申请的发明的配置和细节进行各种配置。
本申请要求2008年3月17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8-068406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于此。

Claims (31)

1.一种无线通信系统,执行移动台和基站之间的无线通信,其中
所述移动台包括: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通过第一物理信道发送数据;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通过第二物理信道从所述基站接收解码结果;以及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基于所述解码结果生成第一控制信息,并通过第三物理信道发送所述第一控制信息,并且
所述基站包括:
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数据;
第三发送单元,用于在物理层中解码所述数据并且通过所述第二物理信道发送所述解码结果;以及
第三接收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三物理信道接收所述第一控制信息,并且其中
所述第三发送单元在不能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息指定重传次数的情况中,将所述第二控制信息通过所述第二物理信道发送给所述移动台以便从头开始重传所述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
所述第一物理信道是增强型专用物理数据信道E-DPDCH,
所述第二物理信道是E-DCH混合ARQ指示信道E-HICH,并且
所述第三物理信道是增强型专用物理控制信道E-DPCCH。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
所述基站具有判断单元,所述判断单元检查是否满足以下重传控制条件:
被包括在所述第一控制信息中的重传序列号RSN等于3;
压缩模式正在运行;以及
传输时间间隔TTI等于10ms,其中
当满足所述重传控制条件时,所述第三发送单元执行所述重传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
当满足所述重传控制条件时,所述第三发送单元发送ACK而不执行解码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
当满足所述重传控制条件时,所述判断单元向所述第三发送单元发送初次重传请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
当所述第一接收单元接收到所述初次重传请求时,所述第一发送单元通过所述第一物理信道从所述初次发送开始重传所述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
所述基站具有混合自动重复请求RxHARQ处理单元,所述混合自动重复请求RxHARQ处理单元基于所述解码结果生成确认,其中
所述第三发送单元使用不同的信号序列号来分别编码所述确认和所述初次重传请求并通过信号复用进行发送。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
所述基站具有混合自动重复请求Rx HARQ处理单元,所述混合自动重复请求RxHARQ处理单元基于所述解码结果生成确认,其中
所述基站使用相同的信号序列号来分别编码所述确认和所述初次重传请求并通过时间复用进行发送。
9.一种基站,执行与移动台的无线通信,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通过第一物理信道从所述移动台接收预定数据;
发送单元,用于在物理层中解码所述数据,并且通过第二物理信道发送所述解码结果;以及
第二接收单元,用于通过第三物理信道来接收基于所述解码结果生成的第一控制信息,其中
所述发送单元在不能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息指定重传次数的情况中,通过所述第二物理信道向所述移动台发送第二控制信息以便从头开始重传所述数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站,其中
所述第一物理信道是增强型专用物理数据信道E-DPDCH,
所述第二物理信道是E-DCH混合ARQ指示信道E-HICH,并且
所述第三物理信道是增强型专用物理控制信道E-DPCCH。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基站,其中
所述基站具有判断单元,所述判断单元检查是否满足以下重传控制条件:
被包括在所述第一控制信息中的重传序列号RSN等于3;
压缩模式正在运行;以及
传输时间间隔TTI等于10ms,其中
当满足所述重传控制条件时,所述发送单元执行所述重传控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基站,其中
当满足所述重传控制条件时,所述发送单元发送ACK而不执行解码处理。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基站,其中
当满足所述重传控制条件时,所述判断单元请求所述发送单元发送初次重传请求。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基站,其中
所述基站具有混合自动重复请求Rx HARQ处理单元,所述混合自动重复请求Rx HARQ处理单元基于所述解码结果生成确认,并且其中
所述发送单元使用不同的信号序列号来分别编码所述确认和所述初次重传请求并通过信号复用进行发送。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基站,其中
所述基站具有混合自动重复请求Rx HARQ处理单元,所述混合自动重复请求Rx HARQ处理单元基于所述解码结果生成确认,并且其中
所述发送单元使用相同的信号序列号来分别编码所述确认和所述初次重传请求并通过时间复用进行发送。
16.一种移动台,执行与基站的无线通信,所述移动台包括: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通过第一物理信道发送数据;
接收单元,用于通过第二物理信道接收所述数据在物理层中的解码结果,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基于所述解码结果来生成第一控制信息,并通过第三物理信道来发送所述第一控制信息,其中
所述第一发送单元在所述接收单元通过所述第二物理信道接收到第二控制信息时,从第一次发送开始重传所述数据以便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息从头开始重传所述数据。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移动台,其中
所述第一物理信道是增强型专用物理数据信道E-DPDCH,
所述第二物理信道是E-DCH混合ARQ指示信道E-HICH,并且
所述第三物理信道是增强型专用物理控制信道E-DPCCH。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移动台,其中
所述接收单元使用相同的信号序列号通过分别对所述确认和初次重传请求进行共模加法来执行解码处理。
19.一种用于移动台和基站之间的无线通信的重传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使得所述移动台通过第一物理信道发送数据(第一发送步骤);
使得所述基站接收所述数据(第一接收步骤);
使得所述基站在物理层解码所述数据并且通过第二物理信道发送所述解码结果(第二发送步骤);
使得所述移动台通过所述第二物理信道接收所述解码结果(第二接收步骤);
使得所述移动台基于所述解码结果生成第一控制信息并且通过第三物理信道发送所述第一控制信息(第三发送步骤);
使得所述基站通过所述第三物理信道接收所述第一控制信息(第三接收步骤);
使得所述基站在不能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息指定重传次数的情况中,通过所述第二物理信道向所述移动台发送所述第二控制信息以便从头开始重传所述数据(第四发送步骤);以及
使得所述移动台通过所述第二物理信道接收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第四接收步骤)。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重传控制方法,其中,
所述第一物理信道是增强型专用物理数据信道E-DPDCH,
所述第二物理信道是E-DCH混合ARQ指示信道E-HICH,并且
所述第三物理信道是增强型专用物理控制信道E-DPCCH。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重传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使得所述基站检查是否满足以下重传控制条件:
被包括在所述第一控制信息中的重传序列号RSN等于3;
压缩模式正在运行;并且
传输时间间隔TTI等于10ms,其中
当满足所述重传控制条件时,所述第四发送步骤执行所述重传控制。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重传控制方法,其中
当满足所述重传控制条件时,所述第四发送步骤发送ACK而不执行解码处理。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重传控制方法,其中
当满足所述重传控制条件时,所述第四发送步骤命令发送所述初次重传请求。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重传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使得所述移动台在接收到所述初次重传请求时从初次发送开始重传所述数据(第五发送步骤)。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重传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使得所述基站基于所述数据的解码结果生成确认,其中
所述第四发送步骤使用不同的信号序列号来分别编码所述确认和所述初次重传请求并通过信号复用进行发送。
26.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重传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使得所述基站基于所述数据的解码结果生成确认,其中
所述第四发送步骤使用相同的信号序列号来分别编码所述确认和所述初次重传请求并通过时间复用进行发送。
27.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重传控制程序,移动台和基站利用该无线通信系统执行无线通信,所述重传控制程序使得控制所述基站的计算机执行处理,所述处理包括:
第一接收处理,通过第一物理信道从所述移动台接收预定数据,
第一发送处理,在物理层解码所述数据并通过第二物理信道发送所述解码结果,
第二接收处理,通过第三物理信道接收基于所述解码结果生成的第一控制信息,以及
第二发送处理,在不能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息指定重传次数的情况中,通过所述第二物理信道向所述移动台发送第二控制信息以便从头开始重传所述数据。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重传控制程序,其中
所述第一物理信道是增强型专用物理数据信道E-DPDCH,
所述第二物理信道是E-DCH混合ARQ指示信道E-HICH,并且
所述第三物理信道是增强型专用物理控制信道E-DPCCH。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重传控制程序,其中
所述程序命令执行判断处理,所述判断处理检查是否满足以下重传控制条件:
被包括在所述第一控制信息中的重传序列号RSN等于3;
压缩模式正在运行;并且
传输时间间隔TTI等于10ms,其中
当满足所述重传控制条件时,所述程序命令执行所述第二发送处理。
30.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重传控制程序,移动台和基站利用该无线通信系统执行无线通信,所述重传控制程序使得控制所述移动台的计算机执行处理,所述处理包括:
第一发送处理,通过第一物理信道发送数据,
第一接收处理,通过第二物理信道接收所述数据的在物理层中的解码结果,
第二发送处理,基于所述解码结果生成第一控制信息并通过第三物理信道发送所述第一控制信息,以及
第二接收处理,通过所述第二物理信道接收第二控制信息以便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息从头开始重传所述数据,其中
第三发送处理,当接收到所述第二控制信息时由所述第一发送单元从第一次发送开始重传所述数据。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重传控制程序,其中
所述第一物理信道是增强型专用物理数据信道E-DPDCH,
所述第二物理信道是E-DCH混合ARQ指示信道E-HICH,并且
所述第三物理信道是增强型专用物理控制信道E-DPCCH。
CN2009801095684A 2008-03-17 2009-03-10 通信系统、基站、移动台、重传控制方法和重传程序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7872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68406 2008-03-17
JP2008068406 2008-03-17
PCT/JP2009/054979 WO2009116474A1 (ja) 2008-03-17 2009-03-10 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移動局、再送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78725A true CN101978725A (zh) 2011-02-16
CN101978725B CN101978725B (zh) 2013-06-19

Family

ID=410908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09568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78725B (zh) 2008-03-17 2009-03-10 通信系统、基站、移动台、重传控制方法和重传程序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705446B2 (zh)
JP (1) JP5251972B2 (zh)
CN (1) CN101978725B (zh)
WO (1) WO2009116474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74442A (zh) * 2018-09-30 2019-01-25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重传次数配置方法、装置、基站及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054573A1 (en) * 2009-05-08 2012-03-01 Nec Casio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data retransmission method
KR101970684B1 (ko) 2012-02-28 2019-04-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피드백 정보 전송 장치 및 방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101347A1 (en) * 2005-03-22 2006-09-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packet data
CN1878050A (zh) * 2006-01-18 2006-12-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高速上行分组接入业务重配置方法
WO2007024559A1 (en) * 2005-08-24 2007-03-01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retransmission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01095304A (zh) * 2005-01-05 2007-12-26 诺基亚公司 使用fp报头发信号通知rnc节点b还无法确定或无法准确确定重传数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0038198T2 (de) 2000-05-17 2009-03-2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Kadoma-shi Hybrides ARQ-System mit Daten- und Kontrollkanal für Datenpaketübertragung
JP2004032640A (ja) 2002-06-28 2004-01-2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送信電力制御方法、通信端末装置及び基地局装置
JP4756314B2 (ja) 2005-01-05 2011-08-2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通信制御方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移動局、基地局並びに基地局制御装置。
JP4063282B2 (ja) 2005-02-08 2008-03-19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パケット通信装置及びパケット通信方法及びパケット通信プログラム
JP4595587B2 (ja) 2005-03-02 2010-12-0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及びそれらに用いる下り制御チャネル電力制御方法
EP1748593B1 (en) 2005-07-25 2009-12-02 Panasonic Corporation HARQ process restriction and transmission of non-scheduled control data via uplink channels
JP4708982B2 (ja) 2005-11-02 2011-06-22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再送制御方法及び受信側装置
JP4971444B2 (ja) * 2006-06-30 2012-07-11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 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高速ダウンリンクパケットアクセス(hsdpa)チャネルのカバレージ向上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95304A (zh) * 2005-01-05 2007-12-26 诺基亚公司 使用fp报头发信号通知rnc节点b还无法确定或无法准确确定重传数目
WO2006101347A1 (en) * 2005-03-22 2006-09-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packet data
WO2007024559A1 (en) * 2005-08-24 2007-03-01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retransmission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878050A (zh) * 2006-01-18 2006-12-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高速上行分组接入业务重配置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74442A (zh) * 2018-09-30 2019-01-25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重传次数配置方法、装置、基站及系统
CN109274442B (zh) * 2018-09-30 2021-06-22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重传次数配置方法、装置、基站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78725B (zh) 2013-06-19
WO2009116474A1 (ja) 2009-09-24
US20110013565A1 (en) 2011-01-20
JP5251972B2 (ja) 2013-07-31
JPWO2009116474A1 (ja) 2011-07-21
US8705446B2 (en) 2014-04-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563733C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autonomous retransmission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008636B1 (ko) 소프터 핸드오버시에 적용되는 패킷 전송 성공 여부 전송방법
EP2103000B1 (en) Power for uplink acknowledgment transmission
EP2037640B1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receiving method thereof
EP2241126B1 (en) Method of exchanging data between a base station and a mobile station.
EP2898618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682488A (zh) 通过发送时间间隔集束处理来增强上行链路传输
EP2521327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nding / receiving a control signaling and corresponding data packet control
RU2006132496A (ru)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схемой h-arq в системе связи с широкополосным радиодоступом
CN108702256A (zh) 用于在无线网络中藉由否定确认指示符(nack)避免以将串流自一无线通信装置传输至复数个无线通信装置的方法
EP1684455B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terminal, and base station
US20090271679A1 (en) Retransmission control method and receiving-end apparatus
KR20050106350A (ko) 향상된 상향 링크 전용 채널에서 harq 동작을 고려한tti 변경 방법 및 장치
CN101009537A (zh) 一种数据重传方法及系统
KR101433834B1 (ko)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전송 시간 간격 재구성 장치 및 방법
CN101383685A (zh) 下行混合自动重传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1800633A (zh) 一种重复传输ack/nack的控制方法和用户设备
CN105323863B (zh) 用于在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1978725B (zh) 通信系统、基站、移动台、重传控制方法和重传程序
JP4708982B2 (ja) 再送制御方法及び受信側装置
CN101129031A (zh) 发送分组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KR101626152B1 (ko)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재전송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1208897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混合自动重复请求的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619

Termination date: 2016031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