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78644B - 无线通信系统中资源分配的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系统中资源分配的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78644B
CN101978644B CN200980110327.1A CN200980110327A CN101978644B CN 101978644 B CN101978644 B CN 101978644B CN 200980110327 A CN200980110327 A CN 200980110327A CN 101978644 B CN101978644 B CN 10197864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ource
ack
cyclic shift
orthogonal
orthogonal cove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1032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78644A (zh
Inventor
彼得·加尔
胡安·蒙托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lcomm Inc
Original Assignee
Qualcomm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lcomm Inc filed Critical Qualcomm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9786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786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786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7864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1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7Inter-user or inter-terminal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4Erro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the level of interferen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描述促进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资源分配和管理的系统和方法。如本文中所描述,资源栅格结构可用于为相应用户分配对应于给定信道(例如,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的资源。所述资源栅格可使用一个或一个以上循环移位和一组四个正交覆盖来建构,以提供资源使用的改进的效率。此外,可经由一个或一个以上资源分配函数,基于用户索引将所述资源栅格中的时隙分配给相应用户。举例来说,资源分配函数可以递增的循环移位沿第一正交覆盖步进,在所述第一正交覆盖用尽后以递增的循环移位在第二与第四正交覆盖之间交替,并在所述第二和第四正交覆盖用尽后以递增的循环移位步进通过第三正交覆盖。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系统中资源分配的方法和设备
交叉参考
本申请案主张2008年3月26日申请的题目为“无线通信系统中资源分配的方法和设备(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IN WIRELESSCOMMUNICATION SYSTEMS)”的第61/039,734号美国临时申请案的权益,所述临时申请案的全文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大体来说涉及无线通信,且更具体来说,本发明涉及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分配资源的技术。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系统经广泛布署以提供各种通信服务;例如可经由此类无线通信系统提供语音、视频、包数据、广播和消息传送服务。这些系统可以是能够通过共享可用系统资源支持多个终端的通信的多路接入系统。此类多路接入系统的实例包括码分多址(CDMA)系统、时分多址(TDMA)系统、频分多址(FDMA)系统和正交频分多址(OFDMA)系统。
通常,无线多路接入通信系统可同时支持多个无线终端的通信。在此系统中,每一终端可经由前向链路和反向链路上的发射而与一个或一个以上基站通信。前向链路(或下行链路)指代从基站到终端的通信链路,且反向链路(或上行链路)指代从终端到基站的通信链路。此通信链路可经由单输入单输出(SISO)、多输入单输出(MISO)或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而建立。
对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的一些信令信道(例如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可以能够将多个用户多路复用到信道资源上的方式来分配信道资源。举例来说,可通过改变循环移位、沃尔什码(Walsh code)和/或其它正交覆盖以及/或分别分配给用户的资源的其它性质,按对应于信道的频率和时间将多个用户多路复用到一组资源上。然而,用于资源分配的现有技术归因于信道分散和/或其它类似原因而遭遇正交性损失,这可导致用户之间的干扰、可多路复用到一组信道资源上的用户的数目的减少,和/或关于系统的性能的其它负面效应。因此,将需要实施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减轻至少上述缺陷的资源分配技术。
发明内容
下文呈现对所主张的标的物的各个方面的简化概要以便提供对这些方面的基本理解。此概要并非所有所预期方面的广泛综述,且既不希望识别关键或重要要素,也不希望描绘这些方面的范围。其唯一目的在于以简化形式呈现所揭示的方面的一些概念作为稍后呈现的更详细描述的序言。
根据一方面,本文中描述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资源分配的方法。所述方法可包含识别一组确认(ACK)/否定确认(NACK)资源;产生对应于所述组ACK/NACK资源的资源栅格,其中所述资源栅格具有对应于一个或一个以上循环移位的第一维度和对应于四个正交覆盖的第二维度;以及至少部分通过将对应于所述资源栅格中的相应位置的资源分配给一个或一个以上用户中的相应用户来将所述一个或一个以上用户多路复用到所述组所识别的ACK/NACK资源上。
本文中所描述的另一方面涉及一种无线通信设备。所述无线通信设备可包含:存储器,其存储与以下各项相关的数据:ACK信道资源、待被分配得到ACK信道资源的一组用户设备(UE),以及一组四个正交覆盖;以及处理器,其经配置以产生用于ACK信道资源的栅格,所述栅格具有对应于一个或一个以上循环移位的第一维度和对应于所述四个正交覆盖的第二维度,且所述处理器经配置以将对应于所述资源栅格中的相应时隙的ACK信道资源分配给相应UE。
第三方面涉及一种促进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资源分配的设备。所述设备可包含用于识别一组ACK/NACK资源的装置;以及用于产生用于分配所述所识别的ACK/NACK资源的资源栅格结构的装置,其中所述资源栅格结构相对于至少一个循环移位和四个正交覆盖而界定。
第四方面涉及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可包含计算机可读媒体,所述计算机可读媒体包含用于致使计算机产生用于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的资源栅格的代码,所述产生至少部分通过依据至少一个循环移位界定所述资源栅格的第一维度以及依据四个正交覆盖界定所述资源栅格的第二维度而进行;以及用于致使计算机将所述资源栅格中的时隙分配给PUCCH资源将被指派到的相应终端的代码。
本文中所描述的第五方面涉及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方法。所述方法可包含产生对应于PUCCH资源的资源栅格,其中由按时间的十二个循环移位界定所述资源栅格的第一维度,且由按代码的四个正交覆盖界定所述资源栅格的第二维度;识别移位增量参数;将递增的资源索引指派给待被分配得到PUCCH资源的相应UE;以及将PUCCH资源分配给所述经加索引的UE,所述分配至少部分通过根据至少一个资源分配函数将所述资源栅格中的相应时隙分配给相应UE而进行,所述至少一个资源分配函数根据所述移位增量参数以递增的循环移位沿所述资源栅格中的第一正交覆盖步进,在所述第一正交覆盖用尽后根据所述移位增量参数以递增的循环移位在所述资源栅格中在第二与第四正交覆盖之间交替,并在所述第二和第四正交覆盖用尽后根据所述移位增量参数以递增的循环移位步进通过所述资源栅格中的第三正交覆盖。
为实现上述和相关目的,所主张的标的物的一个或一个以上方面包含下文充分描述和权利要求书中特定指出的特征。以下描述和附图详细陈述所主张的标的物的某些说明性方面。然而,这些方面仅指示可采用所主张的标的物的原理的各种方式中的少数几种。此外,所揭示的方面希望包括所有这些方面及其等效物。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各个方面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分配和管理资源的系统的框图。
图2说明可在无线通信系统内利用的实例资源结构。
图3说明可在无线通信系统内利用的实例信道结构。
图4说明根据各个方面可促进将资源分配给相应系统用户的实例资源栅格。
图5到图7说明根据各个方面可执行的实例资源分配。
图8是用于将一个或一个以上用户多路复用到一组通信资源上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9是用于实施资源分配函数以将一组经加索引的用户映射到对应于控制信道的相应循环移位和正交覆盖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0是促进划分控制资源以用于后续分配的设备的框图。
图11到图12是可用于实施本文中所描述的功能性的各个方面的相应无线通信装置的框图。
图13说明根据本文中所陈述的各个方面的无线多路接入通信系统。
图14是说明本文中所描述的各个方面可在其中起作用的实例无线通信系统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参看图式描述所主张的标的物的各个方面,图式中始终使用相同参考标号指代相同元件。在以下描述中,出于阐释的目的,陈述众多特定细节以便提供对一个或一个以上方面的详尽理解。然而,可了解,此类方面可在无这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其它实例中,以框图形式展示众所周知的结构和装置以便有助于描述一个或一个以上方面。
如本申请案中所使用,术语“组件”、“模块”、“系统”等希望指代计算机相关实体,其为硬件、固件、硬件与软件的组合、软件,或执行中的软件。举例来说,组件可以是(但不限于)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过程、集成电路、对象、可执行程序、执行线程、程序和/或计算机。借助于说明,在计算装置上运行的应用程序和计算装置两者可为一组件。一个或一个以上组件可驻存在过程和/或执行线程内,且组件可局限于一个计算机上和/或分布在两个或两个以上计算机之间。此外,这些组件可从上面存储有各种数据结构的各种计算机可读媒体执行。组件可借助本地和/或远程过程,例如根据具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数据包的信号(例如,来自一个与本地系统、分布式系统中的另一组件和/或借助所述信号越过例如因特网等网络与其它系统交互的组件的数据)来通信。
此外,本文中结合无线终端和/或基站描述各个方面。无线终端可指代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接性的装置。无线终端可连接到例如膝上型计算机或台式计算机等计算装置,或其可为例如个人数字助理(PDA)等自含式装置。无线终端也可称作系统、订户单元、订户站、移动台、移动物、远程站、接入点、远程终端、接入终端、用户终端、用户代理、用户装置或用户设备(UE)。无线终端可为订户站、无线装置、蜂窝式电话、PCS电话、无绳电话、会话起始协议(SIP)电话、无线区域回路(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DA)、具有无线连接能力的手持式装置,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装置。基站(例如,接入点或节点B)可指代接入网络中的装置,其经由空中接口通过一个或一个以上扇区与无线终端通信。基站可通过将所接收的空中接口帧转换为IP包而充当无线终端与接入网络的其余部分之间的路由器,所述接入网络可包括因特网协议(IP)网络。基站还协调空中接口的属性的管理。
此外,可以硬件、软件、固件或其任何组合来实施本文所描述的各种功能。如果以软件实施,那么所述功能可作为一个或一个以上指令或代码而在计算机可读媒体上存储或经由其发射。计算机可读媒体包括计算机存储媒体和通信媒体(包括促进计算机程序从一处传递到另一处的任何媒体)两者。存储媒体可为可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可用媒体。以实例而非限制的方式,此类计算机可读媒体可包含RAM、ROM、EEPROM、CD-ROM或其它光盘存储装置、磁盘存储装置或其它磁性存储装置,或任何其它可用于携载或存储呈指令或数据结构的形式的所需程序代码且可由计算机存取的媒体。并且,任何连接适当地被称作计算机可读媒体。举例来说,如果软件使用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双扭线、数字订户线(DSL)或例如红外线、无线电和微波等无线技术从网站、服务器或其它远程源发射,那么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双扭线、DSL或例如红外线、无线电和微波等无线技术包括于媒体的定义内。如本文所使用的磁盘(disk)与光盘(disc)包括紧密光盘(CD)、激光光盘、光学光盘、数字多功能光盘(DVD)、软性磁盘和蓝射线光盘(BD),其中磁盘通常利用磁再生数据,而光盘利用光(用激光)再生数据。上述内容的组合也应包括于计算机可读媒体的范围内。
本文中描述的各种技术可用于各种无线通信系统,例如码分多址(CDMA)系统、时分多址(TDMA)系统、频分多址(FDMA)系统、正交频分多址(OFDMA)系统、单载波FDMA(SC-FDMA)系统和其它此类系统。本文中常可互换地使用术语“系统”与“网络”。CDMA系统可实施例如通用陆上无线电接入(UTRA)、CDMA2000等无线电技术。UTRA包括宽带CDMA(W-CDMA)和CDMA的其它变型。另外,CDMA2000涵盖IS-2000、IS-95和IS-856标准。TDMA系统可实施例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等无线电技术。OFDMA系统可实施例如演进型UTRA(E-UTRA)、超移动频带(UMB)、IEEE 802.11(Wi-Fi)、IEEE 802.16(WiMAX)、IEEE 802.20、Flash-等无线电技术。UTRA和E-UTRA是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的一部分。3GPP长期演进(LTE)是使用E-UTRA的未来版本,其在下行链路上采用OFDMA且在上行链路上采用SC-FDMA。UTRA、E-UTRA、UMTS、LTE和GSM描述于来自名为“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的组织的文献中。此外,CDMA2000和UMB描述于来自名为“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2”(3GPP2)的组织的文献中。
将依据可包括若干装置、组件、模块等的系统来呈现各个方面。应了解并理解,各种系统可包括额外装置、组件、模块等,且/或可不包括结合诸图所论述的所有装置、组件、模块等。还可使用这些方法的组合。
现参看图式,图1说明根据本文中所描述的各个方面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分配和管理资源的系统100。如图1说明,系统100可包括可与一个或一个以上用户设备(UE)120通信的一个或一个以上基站110。尽管系统100中仅说明一个基站110,但应了解,系统100可包括任何数目的基站。此外,应了解,系统100内的相应UE 120可与系统100中存在的基站110中的所有者、一些通信或不与其中任一者通信。举例来说,系统100中的基站110可对应于系统100内的相应小区和/或覆盖区域,使得UE 120可与经指定以服务于所述UE 120所位于的区域的一个或一个以上基站110通信。
根据一个方面,基站110可分配资源以供一个或一个以上UE 120利用以用于返回基站110的上行链路(UL,本文中也称作反向链路(RL))通信。在一个实例中,由基站110分配的用于UE 120的资源可包括用于ACK/NACK信令的资源和/或任何其它适当类型的资源,ACK/NACK信令对应于在下行链路(DL,本文中也称作前向链路(FL))上由基站110发射到UE 120的数据和/或其它信息。在另一实例中,这些资源可使用资源分配模块112和/或另一适当模块在基站110处加以分配。尽管将资源分配模块112说明为位于基站110处,但可了解,资源分配模块112可替代地与一个或一个以上UE 120、系统100内的独立实体和/或系统100内的任何其它实体相关联。
根据另一方面,基于由资源分配模块112分配用于相应UE 120的资源,资源调度程序114可确定和/或产生对所分配资源的指派。这些指派可随后发射到UE 120作为对应于相应UE 120的资源调度132。在由系统100说明的实例中,资源调度132可针对相应UE 120经个别地裁剪和发射。然而,应了解,资源调度132可替代地建构为到多个UE 120的多播或广播消息。
在接收到资源调度132后,UE 120可配置其发射以利用所述资源调度132中提供给所述UE 120的资源。随后,UE 120可使用对应的资源调度132中所提供的资源,在上行链路上将ACK/NACK信息134和/或其它适当类型的数据、控制信令等发射到基站110。
如系统100中进一步说明,基站110可包括处理器116和/或存储器118,其可实施资源分配模块112、资源调度程序114的功能性中的一些或全部和/或基站110的任何其它功能性。类似地,UE 120可包括处理器122和/或存储器124,其可用于实施本文中所描述的功能性中的一些或全部。尽管为简洁起见,系统100中将仅一个UE 120说明为包括处理器122和存储器124,但应了解,系统100中的任何UE 120可包括处理器122和/或存储器124。
转到图2,提供图200,其说明根据本文中所描述的各个方面可用于无线通信系统内的实例资源结构。根据一个方面,可依据时间与频率两者来界定系统资源。因此,如图200说明,可将系统资源结构化为栅格,所述栅格具有由时间间隔和频率间隔分别界定的维度。举例来说,如图200说明,系统资源可划分为资源块(RB)202,其可在1ms的时间、0.5ms的时间和/或任何其它适当的持续时间内分别对应于180kHz和/或任何其它适当大小的频率。然而,应了解,图200所说明的资源结构仅为可利用系统资源的方式的一个实例,且系统资源可以任何适当方式加以划分(例如,以任何数目的均一或非均一RB 202和/或其它单元)。此外,尽管图200说明12个RB 202,但应了解,系统带宽可占据任何适当的频带,且系统带宽中的一些或全部可在任何适当的时间间隔内利用。
根据另一方面,与无线通信系统相关联的频带各部分可根据在频带内的位置而分配到相应信道。举例来说,用于发射数据的频率信道可置于系统频带中心附近,而用于控制信息的数据(例如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可置于频带的一个或一个以上边缘附近。在一个实例中,PUCCH可用于携载从终端(例如,UE 120)到服务于所述终端的一个或一个以上基站(例如,基站110)的ACK/NACK信息。
图3中的图302和304中说明可用于PUCCH的实例结构。借助特定非限制性实例,图302和304所说明的PUCCH结构可用于实施:PUCCH格式1A和/或其变型,其可使利用所述信道的终端和/或另一装置能够利用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和/或另一适当的调制方案每子帧发射一个控制位;PUCCH格式1B和/或其变型,其可使利用所述信道的终端和/或另一装置能够利用正交相移键控(QPSK)和/或另一适当的调制方案每子帧发射两个控制位;和/或任何其它适当的信道格式。应了解,图302和304借助于实例而非限制提供且任何适当类型和/或布置的信息均可用于实施本文中所描述的资源分配技术。
在一个实例中,图302和304所说明的PUCCH结构可利用一个或一个以上经调制Zadoff-Chu(ZC)序列,其上可应用沃尔什码和/或其它额外时域正交覆盖以产生每子帧8个调制符号的相应发射。因此,在PUCCH格式0与1的特定实例中,PUCCH格式0可使用BPSK调制提供用于ACK/NACK和/或其它适当信息的(8,1)码率,且PUCCH格式1可使用QPSK调制提供用于ACK/NACK和/或其它适当信息的(16,2)码率。在一个实例中,PUCCH格式0可用于对应于单一流的ACK信息,而PUCCH格式1可用于对应于两个流的ACK信息(例如,与利用两个MIMO码字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发射相关联)。
图302说明针对正常循环前缀(CP)情况的实例PUCCH实施方案。如图302所说明,子帧中的PUCCH资源可按时间划分为14个正交频分多路复用(OFDM)符号,其可划分为各含有7个OFDM符号的两个时隙且/或在ACK/NACK发射与导频或解调参考信号(DM-RS)之间分配。如图302进一步说明,ACK/NACK发射可经布置以利用每一时隙中的前两个和最后两个OFDM符号,其中所述符号中的剩余者用于DM-RS。如图302进一步说明,PUCCH资源可利用等于1RB(例如,180kHz)的频率资源。
类似地,图304说明针对扩充CP情况的实例PUCCH实施方案,其中将控制信道资源按时间划分为每子帧12个OFDM符号和/或每时隙6个OFDM符号。在一个实例中,图302所说明的正常CP情况与图304所说明的扩充CP情况之间的CP长度差造成相应情况下所分配的调制符号的差异。如图304说明,ACK/NACK发射可在扩充CP情况下经布置而以与图302所说明的针对正常CP情况的方式类似的方式利用每一时隙中的前两个和最后两个OFDM符号,其中调制的剩余者用于DM-RS。此外,用于扩充CP情况的PUCCH资源可以类似于图302所说明的正常CP情况的方式利用对应于1RB的频率资源。
根据一个方面,针对给定用户的ACK/NACK发射可经配置以利用少于由PUCCH和/或其它对应信道提供的所有资源。因此,可将多个用户多路复用到PUCCH和/或其它适当资源上以用于ACK/NACK发射以便改进资源使用效率。在一个实例中,可如图4中的图400中所说明来执行对导频(例如,DM-RS)和数据资源两者的多路复用。如图400说明,可分别为导频和数据资源产生资源栅格402和404。在一个实例中,资源栅格402和404可通过改变可应用于用户发射的循环移位而界定于第一维度上(例如,行中的垂直尺寸)且通过应用于对应于信道的OFDM符号(例如,如图3所说明)的一组沃尔什码和/或其它正交覆盖而界定于第二维度上(例如,列中水平尺寸)。
在一个实例中,如栅格402和404中利用的循环移位可应用于源自给定用户的信号以将所述信号按时间移位一预定时间间隔。在另一实例中,源自相应用户的信号可经建构以利用均一持续时间,且循环移位可应用于相应信号以在信号持续时间内按均一间隔延迟来自给定用户的信号。作为一特定非限制性实例,导频和/或数据信号可经建构以具有66.67μs的持续时间,基于此可应用分别对应于66.67μs信号内的5.56μs间隔的12个循环移位。在一个实例中,由相应用户利用的信号可经选择以使得使用给定循环移位(例如,由第一用户)发射的信号的第一实例将具有与使用不同循环移位(例如,由第二用户)发射的信号的第二实例的实质上理想的自相关。因此,可了解,信号可经选择以使得其展现出具有其自身的循环移位型式的正交性,借此允许应用信号以将多个用户映射到一组共同的OFDM符号和一共同的正交覆盖。
在另一实例中,正交覆盖可以是应用于由用户经由子帧中的导频和/或数据OFDM信号(例如,如图3所说明)而发射的信号的正交序列,以便使得能够在共同时间周期内按代码对多个用户进行多路复用。举例来说,可基于展频向量应用对应于导频资源栅格402的正交覆盖,所述展频向量可定义如下:
1 1 1 1 α α 2 1 α 2 α ,
其中类似地,对应于数据资源栅格404的一组三个正交覆盖可如下表1中所示来定义:
  序列索引   正交序列
  0   [+1+1+1+1]
  1   [+1-1+1-1]
  2   [+1-1-1+1]
表1:用于数据发射的正交序列,3个正交覆盖。
根据一个方面,可将对应于资源栅格402和/或404中的时隙的资源指派给用户,资源栅格402和/或404又对应于以给定循环移位发射的预定义的正交覆盖。在现有无线通信系统实施方案中,使用3×12的导频资源栅格402和3×12的数据资源栅格404,其对应于12个循环移位和3个正交覆盖且促进针对导频与数据发射两者使用多达36个资源时隙。
因此,假定无多路径衰落、延迟扩展或其它因素的理想信道,对应于资源栅格402和404处的36个时隙中的每一者的信号可保持正交,使得可在栅格402和404上实质上无干扰地调度36个用户。然而,如果对应于栅格402和404的信道存在多路径衰落、延迟扩展或其它此类因素,那么可了解,对应于邻近资源时隙的信号在某些情况下可彼此干扰。举例来说,在栅格402和404上的循环移位方向上,可使用应用于所发射信号的时域变化来建立数据和/或导频时隙。然而,如果所发射的信号经历衰落,那么可了解,可能产生干扰。举例来说,如果第一用户以给定循环移位发射信号且第二用户以接近所述第一用户的循环移位的循环移位发射信号,那么所述两个用户所发射的信号在其不同地衰落的情况下可能彼此干扰。作为另一实例,栅格402和404上的相应循环移位可对应于均一时间延迟(例如,5.56μs)。然而,如果相关联的信道具有与循环移位间隔一致的延迟扩展(例如,5.56μs的延迟扩展),那么接收来自多个用户的信号的实体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无法在来自第一用户的采用给定循环移位的信号或来自第二用户的采用较早循环移位的信号的延迟型式之间进行区分。类似地,由相应用户使用不同的正交覆盖以共同循环移位发射的信号可在各种情况下彼此干扰。
由于上文所述的干扰,可了解,可要求将信号在资源栅格402和404中的时隙中间扩展开以避免过量干扰,过量干扰可进一步限制可在栅格402和404上调度的用户的量。常规上,这可通过利用资源分配函数和/或用于在栅格402和/或404内以预定义间隔调度用户发射的其它手段来实现。然而,可了解,通过扩展分配于栅格402和/或404上的资源,可调度的用户的数目可实质上受到限制。
因此,根据一个方面,数据资源栅格404可经配置以利用一组四个正交覆盖,借此允许额外的数据发射在相关联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发生。这些额外发射可对应于(例如)额外用户和/或待由预调度的用户发射的额外数据(例如,用于额外ACK/NACK位等)。在一个实例中,用于数据资源栅格404的一组四个正交覆盖可经建立以跨越对应于用于PUCCH和/或其它类似信道的子帧结构的一组四个数据OFDM符号(例如,如图302和304所说明)。通过这样做,可了解,本文中所描述的四正交覆盖数据资源表404可经配置以更有效地利用被提供用于发射的数据资源。在一个实例中,对应于一组四个正交覆盖的正交序列可如下表2所展示来定义:
  序列索引   正交序列
  0   [+1+1+1+1]
  1   [+1-1+1-1]
  2   [+1-1-1+1]
  3   [+1+1-1-1]
表2:用于数据发射的正交序列,4个正交覆盖。
在一个实例中,可定义一组资源分配函数以将相应用户映射到对应于数据资源栅格404中的时隙的资源。根据一个方面,资源分配函数可用于以预定义次序指派数据资源栅格404中的资源时隙。借助针对具有四个正交覆盖的资源栅格404的特定非限制性实例,待被指派得到数据资源栅格404中的资源的用户可被指派得到唯一索引。随后,以基于相应索引的次序,可向用户分配对应于与第一正交覆盖(例如,正交覆盖0)相关联的列中的递增的循环移位的资源。在第一正交覆盖的所有可用循环移位用尽之后,可以在对应于第二和第四正交覆盖(例如,正交覆盖1和3)的列之间交替的方式分配递增的循环移位。最后,在第二和第四正交覆盖的可用资源时隙用尽之后,可指派对应于与第三正交覆盖(例如,正交覆盖2)相关联的列中的递增的循环移位的资源时隙。
根据一个方面,以上实例资源分配函数可如下定义:
α ( n s ) = 2 π · n cs ( n s ) / N sc RB
其中ns表示时隙索引,n′(ns)表示指派给用户的资源索引,noc(ns)对应于与资源栅格404中的所分配的时隙相关联的正交覆盖索引,且ncs(ns)对应于与资源栅格404中的所分配的时隙相关联的循环移位索引。因此,可了解,通过利用以上等式,第n′(ns)用户可被指派得到资源栅格404中的第noc(ns)列和第ncs(ns)行。在一个实例中,N′表示行数目和/或资源栅格404中待用于资源分配的循环移位。因此,如果分配整个资源栅格404,那么N′可等于资源栅格中的行数目(例如,12)。或者,如果资源栅格404的一部分将用于其它目的,那么可使用对应于将用于资源分配的行的数目的N′的较小值。此外,α(ns)表示可用于将循环移位索引ncs(ns)映射到时间延迟中的映射因子。如等式说明,这可通过依据单位圆上的个均一角度定义资源栅格404中所表示的循环移位来实现,其中是用于资源栅格404中的循环移位的数目(例如,12)。
如上文等式中另外使用,为移位增量值,其可用于定义资源栅格404中的相应经加索引的用户之间的距离。通过将移位增量的值设定为各种值,可了解,可调整干扰与资源使用之间的折衷。举例来说,图5到图7中的表500-700说明各种资源栅格映射,其可由于针对不同的值应用以上等式所致。特定来说,图5中的表500说明值2,其可用于适应18个用户;图6中的表600说明值3,其可用于适应12个用户;且图7中的表700说明值1,其可用于适应36个用户。
如以上等式中进一步使用,表示全局移位,其可应用于资源栅格404中的所有元素。举例来说,这可应用于减轻利用资源栅格404的邻近小区之间的干扰的效应。在一个实例中,可基于相应小区的识别符而产生,以确保资源栅格404具有在相邻小区之间的变化的时间延迟。举例来说,可将产生为伪随机值,其可源于实施所述值的小区的识别符和/或另外作为实施所述值的小区的识别符的函数而产生。类似地,表示另一移位因子,其可应用于待用于资源分配的资源栅格404和/或资源栅格404的一部分(例如,如果N′小于资源栅格404中的总行数)。在一个实例中,可为一预定值,其可为恒定的和/或基于相对于小区识别符的预指定函数而确定。
如以上等式进一步说明,资源分配可基于利用正常CP还是扩充CP而有所不同。作为一非限制性实例,正常CP情况中的资源分配可如上文所描述利用四个正交覆盖且占据第一正交覆盖,在第二与第四正交覆盖之间交替,且接着占据第三正交覆盖。或者,扩充CP情况中的资源分配可改为利用三个正交覆盖,且依次占据每一正交覆盖直到分别用尽所述正交覆盖为止。
根据一个方面,本文中所描述的资源分配技术可产生优于传统技术的性能改进。举例来说,基于对归因于信道分散和多普勒效应的正交性损失的评估而利用传统资源栅格分配技术。可了解,归因于信道分散的正交性损失取决于循环移位间距,且归因于多普勒效应的正交性损失取决于正交覆盖对的逐元素乘积(element-wise product)。此外,可了解,noc(ns)=1与集合{noc(ns)=0,noc(ns)=2}的逐元素乘积同noc(ns)=3与集合{noc(ns)=0,noc(ns)=2}的逐元素乘积相同。换句话说,noc(ns)=1与集合{noc(ns)=0,noc(ns)=2}的逐元素乘积为{[+1-1+1-1],[+1+1-1-1]},而noc(ns)=3与集合{noc(ns)=0,noc(ns)=2}的逐元素乘积为{[+1+1-1-1],[+1-1+1-1]}。因此,可了解,在完全加载的PUCCH情况下,针对noc(ns)=1的归因于信道分散的正交性损失可归因于距映射到相同noc(ns)=1正交覆盖的最近循环移位的距离加倍的事实而减小,而针对其它情况的正交性损失不变。此外,可了解,在部分加载的PUCCH情况下,n′(ns)可首先用偶数值填充使得维持相同的正交性。
现参看图8到图9,说明可根据本文中所陈述的各个方面执行的方法。尽管为出于阐释简明的目的,将所述方法展示和描述为一系列动作,但应了解且理解,所述方法不受动作次序限制,因为根据一个或一个以上方面,一些动作可按与本文中所展示和描述的次序不同的次序发生和/或与其它动作同时发生。举例来说,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了解且理解,一方法可替代地表示为一系列相关状态或事件(例如,以状态图形式)。此外,根据一个或一个以上方面,可能不需要所有所说明的动作来实施方法。
参看图8,说明用于将一个或一个以上用户(例如,UE 120)多路复用到一组通信资源上的方法800。应了解,方法800可由(例如)基站(例如,基站110)和/或任一其它适当网络装置来执行。方法800开始于框802处,其中识别按时间和/或频率的一组ACK/NACK资源。接着在框804处,依据一个或一个以上循环移位和四个正交覆盖划分在框802处所识别的ACK/NACK资源(例如,如数据资源栅格404所说明)。接着可在框806处结束方法800,其中通过根据至少一个资源分配函数(例如,上文所描述的资源分配函数)将不同的循环移位和/或正交覆盖(例如,表达为资源栅格404中的时隙)分配到相应用户而将一个或一个以上用户多路复用到所识别的资源上。
图9说明用于实施资源分配函数以将一组经加索引的用户映射到对应于控制信道(例如,PUCCH)的相应循环移位和正交覆盖的方法900。方法900可由(例如)演进型节点B(eNB)和/或任何其它适当的网络装置执行。方法900开始于框902处,其中识别一组资源和所述资源将被分配到的一组UE。在框904中,产生在框902处所识别的对应于所述资源的资源栅格使得栅格含有12个按时间的循环移位和4个按代码的正交覆盖。接着,在框906处,识别与所述资源栅格相关联的移位增量(例如)。在框908处,将递增的资源索引(例如n′(ns))指派给框902处所识别的UE。
在完成框902-908处所描述的动作后,可在框910处结束方法900,其中基于在框908处指派给UE的资源索引而将在框902处所识别的UE映射到在904处产生的资源栅格中的资源。框910处的映射可基于资源分配函数发生,所述资源分配函数可用于根据移位增量以递增的循环移位沿第一正交覆盖步进,在第一正交覆盖用尽后根据移位增量以递增的循环移位在第二与第四正交覆盖之间交替,且在第二和第四正交覆盖用尽后根据移位增量以递增的循环移位步进通过第三正交覆盖。
接着参看图10,说明促进划分控制资源以用于后续分配的设备1000。应了解,设备1000表示为包括功能块,所述功能块可为表示由处理器、软件或其组合(例如,固件)实施的功能的功能块。设备1000可由基站(例如,基站110)实施且可包括用于识别一组ACK/NACK数据资源的模块1002,以及用于将ACK/NACK数据资源划分为含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循环移位和四个正交覆盖的资源栅格结构的模块1004。
图11是可用于实施本文中所描述的功能性的各个方面的系统1100的框图。在一个实例中,系统1100包括基站或节点B 1102。如所说明,节点B 1102可经由一个或一个以上接收(Rx)天线1106从一个或一个以上UE 1104接收信号且经由一个或一个以上发射(Tx)天线1108将信号发射到一个或一个以上UE 1104。此外,节点B 1102可包含接收来自接收天线1106的信息的接收器1110。在一个实例中,接收器1110可与解调所接收的信息的解调器(Demod)1112操作地相关联。经解调的符号可接着由处理器1114分析。处理器1114可耦合到存储器1116,存储器1116可存储关于代码群集、接入终端指派、与此相关的查找表、唯一加扰序列的信息和/或其它适当类型的信息。在一个实例中,节点B 1102可采用处理器1114来执行方法800、900和/或其它类似且适当的方法。节点B 1102还可包括调制器1118,其可将信号多路复用以用于由发射器1120经由发射天线1108发射。
图12是可用于实施本文中所描述的功能性的各个方面的另一系统1200的框图。在一个实例中,系统1200包括移动终端1202。如所说明,移动终端1202可从一个或一个以上基站1204接收信号且经由一个或一个以上天线1208将信号发射到所述一个或一个以上基站1204。此外,移动终端1202可包含接收来自天线1208的信息的接收器1210。在一个实例中,接收器1210可与解调所接收的信息的解调器(Demod)1212操作地相关联。经解调的符号接着可由处理器1214分析。处理器1214可耦合到存储器1216,存储器1216可存储关于移动终端1202的数据和/或程序代码。移动终端1202还可包括调制器1218,其可将信号多路复用以用于由发射器1220经由天线1208发射。
现参看图13,根据各个方面提供对无线多路接入通信系统的说明。在一个实例中,接入点1300包括多个天线群组。如图13中所说明,一个天线群组可包括天线1304和1306,另一天线群组可包括天线1308和1310,且另一天线群组可包括天线1312和1314。尽管在图13中针对每一天线群组仅展示两个天线,但应了解,更多或更少的天线可用于每一天线群组。在另一实例中,接入终端1316可与天线1312和1314通信,其中天线1312和1314经由前向链路1320将信息发射到接入终端1316且经由反向链路1318从接入终端1313接收信息。此外和/或作为替代,接入终端1322可与天线1306和1308通信,其中天线1306和1308经由前向链路1326将信息发射到接入终端1322并经由反向链路1324从接入终端1322接收信息。在频分双工系统中,通信链路1318、1320、1324和1326可将不同的频率用于通信。举例来说,前向链路1320可使用与反向链路1318所使用的频率不同的频率。
每一天线群组和/或所述天线经设计以在其中通信的区域可称作接入点的扇区。根据一个方面,天线群组可经设计以在接入点1300所覆盖的区域的扇区内向接入终端通信。在经由前向链路1320和1326的通信中,接入点1300的发射天线可利用波束成形以改进用于不同接入终端1316和1322的前向链路的信噪比。并且,与接入点经由单一天线向其所有接入终端进行发射相比,接入点使用波束成形通过其覆盖区域向随机散布的接入终端进行发射对相邻小区内的接入终端造成较小干扰。
接入点(例如,接入点1300)可为用于与终端通信的固定站,且也可称为基站、节点B、接入网络和/或其它合适的术语。另外,接入终端(例如,接入终端1316或1322)也可称作移动终端、用户设备(UE)、无线通信装置、终端、无线终端和/或其它适当的术语。
现参看图14,提供说明本文中所描述的各个方面可在其中起作用的实例无线通信系统1400的框图。在一个实例中,系统1400是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其包括发射器系统1410和接收器系统1450。然而,应了解,发射器系统1410和/或接收器系统1450也可应用于多输入单输出系统,其中(例如)多个发射天线(例如,基站上)可将一个或一个以上符号流发射到单一天线装置(例如,移动台)。此外,应了解,可结合单输出到单输入天线系统利用本文中所描述的发射器系统1410和/或接收器系统1450的各方面。
根据一个方面,在发射器系统1410处将用于若干数据流的业务数据从数据源1412提供到发射(TX)数据处理器1414。在一个实例中,每一数据流可接着经由相应发射天线1424发射。此外,TX数据处理器1414可基于经选择用于每一相应数据流的特定编码方案格式化、编码、交错每一数据流的业务数据以提供经编码的数据。在一个实例中,接着可使用OFDM技术多路复用每一数据流的经编码的数据与导频数据。导频数据可为(例如)以已知方式处理的已知数据模式。此外,导频数据可用于在接收器系统1450处估计信道响应。返回发射器系统1410,可基于经选择用于每一相应数据流的特定调制方案(例如,BPSK、QSPK、M-PSK或M-QAM)调制(即,符号映射)每一数据流的经多路复用的导频和经编码数据以提供调制符号。在一个实例中,用于每一数据流的数据速率、编码和调制可由执行于处理器1430上和/或由处理器1430提供的指令来确定。
接着,可将所有数据流的调制符号提供到TX处理器1420,所述TX处理器1420可进一步处理所述调制符号(例如,针对OFDM)。TX MIMO处理器1420可接着将NT个调制符号流提供到NT个收发器1422a到1422t。在一个实例中,每一收发器1422可接收并处理相应符号流以提供一个或一个以上模拟信号。每一收发器1422可接着进一步调节(例如,放大、滤波和升频转换)所述模拟信号以提供适合于经由MIMO信道发射的经调制信号。因此,可接着分别从NT个天线1424a到1424t发射来自收发器1422a到1422t的NT个经调制信号。
根据另一方面,所发射的经调制信号可在接收器系统1450处由NR个天线1452a到1452r接收。来自每一天线1452的所接收信号接着可提供到相应收发器1454。在一个实例中,每一收发器1454可调节(例如,滤波、放大和降频转换)相应所接收的信号,数字化经调节的信号以提供样本,和接着处理所述样本以提供对应的“所接收”符号流。RX MIMO/数据处理器1460可接着接收来自NR个收发器1454的NR个所接收的符号流并基于特定接收器处理技术处理所述符号流以提供NT个“经检测的”符号流。在一个实例中,每一经检测符号流可包括作为针对对应数据流发射的调制符号的估计值的符号。RX处理器1460可接着至少部分通过对每一经检测符号流解调、解交错和解码来处理每一符号流以恢复对应数据流的业务数据。因此,由RX处理器1460进行的处理可与发射器系统1410处的TX MIMO处理器1420和TX数据处理器1416所执行的处理互补。RX处理器1460可额外将经处理的符号流提供到数据汇1464。
根据一个方面,由RX处理器1460产生的信道响应估计值可用以在接收器处执行空间/时间处理、调整功率电平、改变调制速率或方案,和/或其它适当的动作。另外,RX处理器1460可进一步估计信道特性,例如经检测符号流的信号与噪声和干扰比(SNR)。RX处理器1460接着可将所估计的信道特性提供到处理器1470。在一个实例中,RX处理器1460和/或处理器1470可进一步为系统导出“操作的”SNR的估计值。处理器1470可接着提供信道状态信息(CSI),其可包含关于通信链路和/或所接收的数据流的信息。此信息可包括(例如)操作的SNR。CSI接着可由TX数据处理器1418处理,由调制器1480调制,由收发器1454a到1454r调节,并发射回到发射器系统1410。此外,接收器系统1450处的数据源1416可提供额外数据以由TX数据处理器1418处理。
返回发射器系统1410,来自接收器系统1450的经调制信号接着可由天线1424接收,由收发器1422调节,由解调器1440解调,并由RX数据处理器1442处理以恢复由接收器系统1450报告的CSI。在一个实例中,所述所报告的CSI接着可提供到处理器1430并用于确定待用于一个或一个以上数据流的数据速率以及编码和调制方案。所确定的编码和调制方案接着可提供到收发器1422以用于量化和/或在稍后到接收器系统1450的发射中使用。另外和/或作为替代,所报告的CSI可由处理器1430使用以产生对TX数据处理器1414和TX MIMO处理器1420的各种控制。在另一实例中,由RX数据处理器1442处理的CSI和/或其它信息可提供到数据汇1444。
在一个实例中,在发射器系统1410处的处理器1430和在接收器系统1450处的处理器1470指导在其相应系统处的操作。另外,在发射器系统1410处的存储器1432和在接收器系统1450处的存储器1472可分别提供对由处理器1430和1470使用的程序代码和数据的存储。此外,在接收器系统1450处,可使用各种处理技术来处理NR个所接收的信号以检测NT个所发射的符号流。这些接收器处理技术可包括空间和空间-时间接收器处理技术(其也可称作等化技术)和/或“连续趋零/等化和干扰消除”接收器处理技术(其也可称作“连续干扰消除”或“连续消除”接收器处理技术)。
应了解,本文描述的各方面可由硬件、软件、固件、中间件、微码或其任何组合来实施。当系统和/或方法实施在软件、固件、中间件或微码、程序代码或代码段中时,其可存储在机器可读媒体(例如,存储组件)中。代码段可表示过程、函数、子程序、程序、例程、子例程、模块、软件包、种类,或者指令、数据结构或程序语句的任何组合。代码段可通过传递和/或接收信息、数据、自变量、参数或存储器内容而耦合到另一代码段或硬件电路。可使用包含存储器共享、消息传递、令牌传递、网络发射等任何适当手段来传递、转发或发射信息、自变量、参数、数据等。
对于软件实施方案,本文描述的技术可用执行本文描述的功能的模块(例如,程序、函数等)来实施。软件代码可存储在存储器单元中并由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单元可实施在处理器内或处理器外部,在后一情况下其可经由此项技术中已知的各种手段以通信方式耦合到处理器。
上文已描述的内容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方面的实例,当然,不可能出于描述以上提及的方面的目的而描述组件或方法的可构想出的每种组合,但所属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认识到,各个方面的许多另外的组合和排列是可能的。因此,所描述的方面希望包含落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范围内的所有此类改动、修改和变化。此外,就术语“包括”用于具体实施方式或权利要求书中来说,此术语希望以类似于术语“包含”在其被用作权利要求中的过渡词汇时所理解的方式而为包括界限的(inclusive)。此外,如用于具体实施方式或权利要求中的术语“或”意图为“非排他性(nonexclusive)或”。

Claims (19)

1.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资源分配的方法,其包含:
识别一组确认ACK/否定确认NACK资源,其中所述组ACK/NACK资源对应于资源块,所述资源块包含多个数据符号和多个解调参考信号DM-RS符号;
产生对应于所述组ACK/NACK资源的资源栅格,其中所述资源栅格具有对应于一个或一个以上循环移位的第一维度和对应于四个正交覆盖的第二维度,其中所述正交覆盖对应于用于经由所述多个数据符号发射的正交序列;以及
至少部分通过将对应于所述资源栅格中的相应位置的资源分配给一个或一个以上用户中的相应用户而将所述一个或一个以上用户多路复用到所述组所识别的ACK/NACK资源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组ACK/NACK资源对应于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正交覆盖包含沃尔什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个数据符号包含4个数据符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一个或一个以上循环移位包含12个循环移
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含:
将所述循环移位映射到对应于单位圆的相应角度;以及
指派对应于所述资源栅格中已分配给用户的位置的循环移位,此至少部分通过在所述所分配的资源上以对应于被映射到所述所指派的循环移位的所述角度的时间延迟来调度由所述用户进行的ACK/NACK发射而进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路复用包含使用所述资源栅格至少部分基于资源分配函数将资源分配给相应用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路复用进一步包含:
将资源索引指派给待被分配得到资源的用户;以及
基于对应于所述用户的所述资源索引,以递增次序经由所述资源分配函数将资源分配给所述相应用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经由所述资源分配函数将资源分配给所述相应用户包含:
在第一正交覆盖上将递增的循环移位分配给相应用户;
在所述第一正交覆盖用尽后在第二与第四正交覆盖之间交替将递增的循环移位分配给相应用户;以及
在所述第二和第四正交覆盖用尽后在第三正交覆盖上将递增的循环移位分配给相应用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经由所述资源分配函数将资源分配给所述相应用户进一步包含根据移位增量值来增加为相应经邻近地加索引的用户分配的循环移位。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含根据小区识别符确定的量而将所述资源栅格按时间移位。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移位包含确定用于所述移位的所述量为根据所述小区识别符产生的伪随机值。
13.一种促进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资源分配的设备,所述设备包含:
用于识别一组确认ACK/否定确认NACK资源的装置,其中所述组ACK/NACK资源对应于资源块,所述资源块包含多个数据符号和多个解调参考信号DM-RS符号;
用于产生用于分配所述所识别的ACK/NACK资源的资源栅格结构的装置,其中所述资源栅格结构相对于至少一个循环移位和四个正交覆盖而界定,其中所述正交覆盖对应于用于经由所述多个数据符号发射的正交序列;以及
用于至少部分通过将对应于所述资源栅格中的相应位置的资源分配给一个或一个以上用户中的相应用户而将所述一个或一个以上用户多路复用到所述组所识别的ACK/NACK资源上的装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组ACK/NACK资源对应于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备,其进一步包含用于依据单位圆上的相应角度产生所述至少一个循环移位的装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备,其进一步包含:
用于给待被分配得到ACK/NACK资源的相应用户加索引的装置;以及
用于根据所述经加索引的用户的相应索引将ACK/NACK资源分配给所述经加索引的用户的装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用于分配ACK/NACK资源的装置包含用于将所述资源栅格结构中的资源时隙分配给相应经加索引的用户的装置,其中分配给相应用户的资源对应于针对第一正交覆盖的循环移位、在所述第一正交覆盖用尽后在第二与第四正交覆盖之间交替的循环移位,以及在所述第二和第四正交覆盖用尽后针对第三正交覆盖的循环移位。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用于分配ACK/NACK资源的装置进一步包含用于通过预配置的增量参数使用于分别经加索引的用户的循环移位分配递增的装置。
19.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方法,所述方法包含:
产生对应于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资源的资源栅格,其中所述资源栅格的第一维度由十二个按时间的循环移位界定,且所述资源栅格的第二维度由四个按代码的正交覆盖界定;
识别移位增量参数;
将递增的资源索引指派给待被分配得到PUCCH资源的相应用户设备UE;以及
至少部分通过根据至少一个资源分配函数将所述资源栅格中的相应时隙分配给相应UE而将PUCCH资源分配给所述经加索引的UE,所述至少一个资源分配函数根据所述移位增量参数以递增的循环移位沿所述资源栅格中的第一正交覆盖步进,在所述第一正交覆盖用尽后根据所述移位增量参数以递增的循环移位在所述资源栅格中在第二与第四正交覆盖之间交替,且在所述第二和第四正交覆盖用尽后根据所述移位增量参数以递增的循环移位步进通过所述资源栅格中的第三正交覆盖。
CN200980110327.1A 2008-03-26 2009-03-26 无线通信系统中资源分配的方法和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7864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3973408P 2008-03-26 2008-03-26
US61/039,734 2008-03-26
US12/411,292 2009-03-25
US12/411,292 US8699426B2 (en) 2008-03-26 2009-03-25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PCT/US2009/038364 WO2009120843A2 (en) 2008-03-26 2009-03-26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78644A CN101978644A (zh) 2011-02-16
CN101978644B true CN101978644B (zh) 2014-10-01

Family

ID=411147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10327.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78644B (zh) 2008-03-26 2009-03-26 无线通信系统中资源分配的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13)

Country Link
US (2) US8699426B2 (zh)
EP (1) EP2258071A2 (zh)
JP (1) JP5329640B2 (zh)
KR (1) KR101287798B1 (zh)
CN (1) CN101978644B (zh)
AU (1) AU2009228256B2 (zh)
CA (1) CA2717130A1 (zh)
IL (1) IL207990A0 (zh)
MX (1) MX2010010544A (zh)
RU (1) RU2459365C2 (zh)
SG (1) SG188898A1 (zh)
TW (1) TWI393411B (zh)
WO (1) WO2009120843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457685B1 (ko) 2007-08-10 2014-11-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셀룰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애크/내크의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EP2228934B1 (en) 2008-01-04 2019-03-06 Sun Patent Trust Radio communication terminal device and radio transmission method
CN101505208A (zh) * 2008-02-04 2009-08-1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分配上行ack/nack信道的方法
US8699426B2 (en) 2008-03-26 2014-04-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20100067472A1 (en) * 2008-08-15 2010-03-18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Backward compatible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resource mapping
KR101581956B1 (ko) 2008-10-22 2016-01-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WO2010050233A1 (ja) * 2008-10-31 2010-05-0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端末装置、無線通信基地局装置および変調方法
US8861456B2 (en) * 2009-05-13 2014-10-14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a multicarrier operation using a plurality of carriers
US8379547B2 (en) * 2009-05-15 2013-02-19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Resource selection for transmission of multiple ACK/NACK on PUCCH channel
EP2436137A1 (en) * 2009-05-27 2012-04-04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Multiple uplink control channel transmission with reduced cubic metric
KR20110000536A (ko) * 2009-06-26 2011-01-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상향링크 mimo 전송에서 참조신호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KR101641388B1 (ko) * 2009-08-19 2016-07-2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중계국의 참조신호 이용 방법 및 상기 방법을 이용하는 중계국
JP6013183B2 (ja) * 2009-09-07 2016-10-25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参照信号を送受信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MX2012003032A (es) * 2009-10-01 2012-05-08 Panasonic Corp Aparato de estacion terminal, aparato de estacion base, metodo de transmision y metodo de control.
US8908617B2 (en) * 2009-12-31 2014-12-0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Uplink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 design for MIMO transmission
WO2011084013A2 (ko) * 2010-01-07 2011-07-14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상향 링크 물리 제어 채널로 ack/nack 정보를 전송하는 방법
KR101489869B1 (ko) * 2010-01-08 2015-02-05 노키아 솔루션스 앤드 네트웍스 오와이 무선 통신의 복조 기준 신호 멀티플렉싱 이용 방법 및 장치
CA2897384C (en) 2010-01-11 2019-10-15 Young Jo Ko Carrier aggreg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U2012261774B2 (en) * 2010-01-11 2014-07-10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Carrier aggreg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258160B2 (en) 2010-01-11 2016-02-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plexing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N102158327B (zh) * 2010-02-11 2013-11-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中继链路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信息生成方法及装置
CN102196573A (zh) * 2010-03-10 2011-09-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Pucch的无线资源分配方法及无线资源管理器
KR101775531B1 (ko) * 2010-03-23 2017-09-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정보의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MX2012011365A (es) * 2010-04-02 2012-11-12 Fujitsu Ltd Aparato y metodo para generacion de codigo de cubierta ortogonal y aparato y metodo para mapeo de codigo de cubierta ortogonal.
KR101792880B1 (ko) 2010-04-20 2017-11-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참조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US9179464B2 (en) * 2010-04-20 2015-11-0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reference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5443317B2 (ja) * 2010-04-30 2014-03-19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移動端末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KR101699493B1 (ko) 2010-05-03 2017-01-26 주식회사 팬택 Mimo 환경에서 직교성을 제공하는 사이클릭 쉬프트 파라메터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AU2010355630B9 (en) 2010-06-18 2015-08-13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Enhanced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format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time division duplex mode
US8593960B2 (en) 2010-06-30 2013-11-26 Intel Corporation Providing a bufferless transport method for multi-dimensional mesh topology
US8509155B2 (en) * 2010-07-16 2013-08-1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multiplexing acknowledgement signals and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
CN102340874B (zh) * 2010-07-26 2014-10-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Pucch的无线资源分配方法及无线资源管理器
WO2012018228A2 (en) * 2010-08-03 2012-02-0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Transmission of uplink control signals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ES2729939T3 (es) 2010-08-13 2019-11-07 Sun Patent Trust Dispositivo de terminal, dispositivo de estación base, procedimiento de retransmisión y procedimiento de asignación de recursos
DK2849381T3 (en) * 2010-08-20 2017-07-03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publ) Device and method for identifying PUCCH format 3 resources
US8548483B2 (en) 2010-10-04 2013-10-01 Nokia Corporation Feedback mapping for D2D control signals
CN103314625B (zh) * 2010-12-08 2017-02-15 诺基亚通信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资源分配
WO2012110493A1 (en) * 2011-02-14 2012-08-23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Multiplexing of ack/nack and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on uplink control channel
US9144071B2 (en) * 2011-03-24 2015-09-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effective allocation of adaptive resource partitioning information (ARPI) to pico enhanced node B by macro enhanced node B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
CN102740463A (zh) * 2011-03-31 2012-10-17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降低无线通信系统中干扰的方法、装置、基站和用户设备
JP2013017016A (ja) * 2011-07-04 2013-01-24 Sharp Corp 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KR101611326B1 (ko) * 2011-07-26 2016-04-1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상향링크 신호 전송방법 및 사용자기기, 상향링크 신호 수신방법 및 기지국
EP3425839B1 (en) 2012-04-30 2024-05-01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coordinated orthogonal block-based resource allocation (cobra) operations
JP6266463B2 (ja) * 2014-07-31 2018-01-2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無線通信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制御方法
WO2016159730A1 (ko) 2015-04-02 2016-10-06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셀룰라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전송시간구간 감소를 위한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KR102316775B1 (ko) 2015-04-02 2021-10-26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셀룰라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전송시간구간 감소를 위한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US10602508B2 (en) * 2015-08-10 2020-03-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LTE-direct communication for vehicle-to-vehicle
CN107769946B (zh) * 2016-08-19 2020-08-1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网络配置方法及网络设备
US11496255B2 (en) 2017-04-17 2022-11-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plexing for sequence based acknowledgement design for new radio
AU2017420053B2 (en) * 2017-06-23 2022-10-13 Ntt Docomo, Inc. User terminal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WO2019053165A1 (en) * 2017-09-15 2019-03-2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ODULATION TECHNIQUES DEPENDING ON THE CODING RATE
CN109802784B (zh) 2017-11-17 2021-04-3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pucch传输方法、移动通信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WO2020029228A1 (zh) * 2018-08-10 2020-02-13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解调参考信号的资源分配方法和基站
US11310831B2 (en) * 2019-07-29 2022-04-19 Charter Communications Operating, Llc Wireless schedule information generation and distribution
WO2021064440A1 (en) * 2019-10-05 2021-04-08 Orope France Sarl A method of interlaced pucch design - format 0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54534A (zh) * 2004-03-19 2007-04-25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在通信系统中进行灵活频谱分配的方法和装置
CN201004702Y (zh) * 2006-01-03 2008-01-09 美商内数位科技公司 用于在无线系统中调度和复用反馈报告的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438447B1 (ko) 2000-10-20 2004-07-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버스트 파일롯 송신장치 및 방법
TWI264229B (en) 2001-08-24 2006-10-11 Interdigital Tech Corp Method for physical layer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for a subscriber unit
US7706350B2 (en) * 2004-03-19 2010-04-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flexible spectrum allocation in communication systems
JP4032257B2 (ja) 2004-06-28 2008-01-1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lanにおける省電力化方法、基地局、端末局、無線lanシステム
US7639653B2 (en) 2005-03-10 2009-12-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uplink 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0703287B1 (ko) 2005-07-20 2007-04-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자원 할당 정보 송수신 시스템 및 방법
GB2436416A (en) 2006-03-20 2007-09-26 Nec Corp Signal 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a plurality of subcarriers
KR101548324B1 (ko) 2007-08-08 2015-09-07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신호형성방법 및 장치
US8774156B2 (en) * 2008-01-29 2014-07-08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ACKNAK and CQI channel mapping schemes in wireless networks
US9065646B2 (en) 2008-02-04 2015-06-23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ACK/NACK channelization for resource blocks containing both ACK/NACK and CQI
US8699426B2 (en) * 2008-03-26 2014-04-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54534A (zh) * 2004-03-19 2007-04-25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在通信系统中进行灵活频谱分配的方法和装置
CN201004702Y (zh) * 2006-01-03 2008-01-09 美商内数位科技公司 用于在无线系统中调度和复用反馈报告的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Nokia Siemens Networks et al.ACK/NACK channelization for PRBs containing both ACK/NACK and CQI.《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52 R1-080931,ACK/NACK channelization for PRBs containing both ACK/NACK and CQI》.2008,引言、第1-3部分,表1,图1、2. *
Texas Instruments.Simultaneous CQI and ACK/NAK Transmission in Uplink.《3GPP TSG RAN WG1 #50 R1-073431,Simultaneous CQI and ACK/NAK Transmission in Uplink》.2007,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09228256B2 (en) 2013-05-23
SG188898A1 (en) 2013-04-30
JP2011519200A (ja) 2011-06-30
CN101978644A (zh) 2011-02-16
TWI393411B (zh) 2013-04-11
JP5329640B2 (ja) 2013-10-30
US8891476B2 (en) 2014-11-18
RU2010143554A (ru) 2012-05-10
IL207990A0 (en) 2010-12-30
AU2009228256A1 (en) 2009-10-01
US20090279493A1 (en) 2009-11-12
US8699426B2 (en) 2014-04-15
WO2009120843A2 (en) 2009-10-01
KR20100134071A (ko) 2010-12-22
EP2258071A2 (en) 2010-12-08
KR101287798B1 (ko) 2013-07-23
TW200948006A (en) 2009-11-16
RU2459365C2 (ru) 2012-08-20
US20130155982A1 (en) 2013-06-20
MX2010010544A (es) 2010-10-25
WO2009120843A3 (en) 2010-05-27
CA2717130A1 (en) 2009-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78644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资源分配的方法和设备
US20200244501A1 (en) 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and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CN101449620B (zh) 无线通信系统的高效信道结构
CN101330321B (zh) 用于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分配参考信号序列的方法和设备
JP5576372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制御信号の送信方法及び装置
CN102119493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2668482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harq的方法和装置
CN101689918B (zh) 为上行链路控制信令提供序列调制的装置和方法
RU2426236C2 (ru) Способ передачи сигналов управления по восходящей линии связи в системе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CN102739368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控制信息的编码和复用
RU2432685C1 (ru) Скачкообразная перестройка последовательности в системах связи на основе множественного доступа с частотным разделением с одной несущей (sc-fdma)
RU2436252C2 (ru) Способ передачи управляющих сигналов в системе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JP4892607B2 (ja) MIMOシステムにおいて基準信号割当方法{MethodforallocatingreferencesignalsinMIMOsystem}
CN102461052B (zh) 在资源的不连续簇上传输参考信号的方法及装置
CN106788926B (zh) 一种降低网络延迟的无线通信方法和装置
US20090067391A1 (en) Separate Rank and CQI Feedback in Wireless Networks
CN103944665A (zh) 上行解调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3973392A (zh) 参数发送方法和装置、上行解调参考信号发射方法和装置
CN107534638A (zh) 具有低峰值平均功率比多载波波形的mc‑cdma
CN105075144A (zh) 发送装置及控制信号映射方法
KR101157301B1 (ko)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제어정보 전송 방법
CN105357155A (zh) 收发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2246446A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04967496A (zh) 用于lte-a 上行链路的开环mimo 模式
CN103974418A (zh) Dmrs处理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4998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001

Termination date: 20150326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14998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