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78633B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报告确认和信道质量指示信息 - Google Patents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报告确认和信道质量指示信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78633B
CN101978633B CN2009801099030A CN200980109903A CN101978633B CN 101978633 B CN101978633 B CN 101978633B CN 2009801099030 A CN2009801099030 A CN 2009801099030A CN 200980109903 A CN200980109903 A CN 200980109903A CN 101978633 B CN101978633 B CN 10197863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dential quarter
information
channel
code
resident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0990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78633A (zh
Inventor
沙拉德·迪帕克·桑比瓦尼
曾伟
江义波
袁鲁
穆罕默德·亚武兹
帕万·库马尔·维特萨拉德武尼
比布·P·莫汉蒂
张丹鲁
阿齐兹·戈米赫
阿尔琼·巴德瓦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lcomm Inc
Original Assignee
Qualcomm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lcomm Inc filed Critical Qualcomm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9786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786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786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786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20Monitoring; Testing of receivers
    • H04B17/24Monitoring; Testing of receivers with feedback of measurements to the transmitt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71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the supervisory signal being transmitted together with control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8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 [DTX];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DRX]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描述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报告确认(ACK)信息和信道质量指示(CQI)信息的技术。用户设备(UE)可能够通过双小区操作而从多达两个小区接收数据。所述UE可确定第一小区的CQI信息,确定第二小区的CQI信息,并通过单一信道化码而在反馈信道上发送两个小区的所述CQI信息。所述UE可处理来自每一小区的控制信道,且如果从所述小区接收到控制信息,那么可进一步处理来自所述小区的数据信道,以接收发送到所述UE的数据。所述UE可基于来自每一小区的所述数据信道和控制信道的处理结果而确定所述小区的ACK信息。所述UE可通过所述单一信道化码而在所述反馈信道上发送两个小区的所述ACK信息。

Description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报告确认和信道质量指示信息
本申请案主张以下美国临时申请案的优先权:
2008年3月25日申请的题目为“用于双小区无线通信的方法与设备(METHOD ANDAPPARATUS FOR DUAL-CELL WIRELESS COMMUNICATIONS)”的第61/039,413号;
2008年5月2日申请的题目为“用于双小区无线通信的方法与设备(METHOD ANDAPPARATUS FOR DUAL-CELL WIRELESS COMMUNICATIONS)”的第61/049,993号;
2008年6月4日申请的题目为“用于双小区无线通信的方法与设备(METHOD ANDAPPARATUS FOR DUAL-CELL WIRELESS COMMUNICATIONS)”的第61/058,771号;
2008年8月7日申请的题目为“在上行链路上使用单一HS-DPCCH的在双小区HSDPA中的动态下行链路载波切换(DYNAMIC DOWNLINK CARRIER SWITCHING INDUAL CELL-HSDPA USING A SINGLE HS-DPCCH ON THE UPLINK)”的第61/087,021号;
2008年8月8日申请的题目为“在UL上使用单一HS-DPCCH的在DC-HSDPA中的动态下行链路载波切换(DYNAMIC DOWNLINK CARRIER SWITCHING INDC-HSDPA USING A SINGLE HS-DPCCH ON THE UL)”的第61/087,589号;
2008年8月13日申请的题目为“在上行链路上使用单一HS-DPCCH的在双小区HSDPA中的动态下行链路载波切换(DYNAMIC DOWNLINK CARRIER SWITCHING INDUAL CELL-HSDPA USING A SINGLE HS-DPCCH ON THE UPLINK)”的第61/088,480号;
2008年8月22日申请的题目为“在上行链路上使用单一IIS-DPCCII的在双小区HSDPA中的动态下行链路载波切换(DYNAMIC DOWNLINK CARRIER SWITCHING INDUAL CELL-HSDPAUSINGA SINGLE IIS-DPCCII ON THE UPLINK)”的第61/091,120号;以及
2008年9月17日申请的题目为“用于DC-HSDPA的单码HS-DPCCH设计(SINGLECODE HS-DPCCH DESIGN FOR DC-HSDPA)”的第61/097,682号。
所有以上美国临时申请案均转让给本受让人且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大体来说涉及通信,且更具体来说,涉及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报告反馈信息的技术。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系统经广泛部署以提供各种通信服务,例如语音、视频、包数据、消息传送、广播等。这些无线系统可以是能够通过共享可用系统资源而支持多个用户的多路接入系统。此类多路接入系统的实例包括码分多址(CDMA)系统、时分多址(TDMA)系统、频分多址(FDMA)系统、正交FDMA(OFDMA)系统和单载波FDMA(SC-FDMA)系统。
无线通信系统可包括可支持许多用户设备(UE)的通信的许多节点B。节点B可将数据发射到UE。UE可将指示下行链路信道质量的信道质量指示(CQI)信息发送到节点B。节点B可基于CQI信息来选择传送格式,且可根据选定的传送格式而将数据发射到UE。UE可发送用于从节点B接收的数据的确认(ACK)信息。节点B可基于ACK信息而确定是将数据重新发射到UE还是将新数据发射到UE。需要有效地发送ACK和CQI信息以便实现良好性能。
发明内容
本文中描述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报告ACK和CQI信息的技术。UE可能够通过双小区操作而从多达两个小区接收数据。UE可以各种方式发送所述两个小区的ACK和CQI信息。
在一方面中,两个小区的ACK和CQI信息可通过单一信道化码而在反馈信道上发送。在一个设计中,UE可确定第一小区的CQI信息,确定第二小区的CQI信息,并通过单一信道化码而在反馈信道上发送两个小区的CQI信息。所述UE可处理来自每一小区的控制信道,且如果从所述小区接收到控制信息,那么可进一步处理来自所述小区的数据信道以接收发送到所述UE的数据。所述UE可基于来自每一小区的数据信道和控制信道的处理结果而确定所述小区的ACK信息。所述UE可通过所述单一信道化码而在反馈信道上发送两个小区的ACK信息。
所述UE还可从两个以上小区、从多个载波、多个链路等接收数据。UE可以与上文所描述的设计类似的方式发送多个小区、多个载波或多个链路的ACK和CQI信息。所述UE还可以其它方式发送ACK和CQI信息,如下文所描述。还在下文中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方面和特征。
附图说明
图1展示无线通信系统。
图2和图3展示来自两个小区的数据发射,其中反馈信息分别由UE通过一个和两个信道化码而发送。
图4A到图6B展示发送CQI信息的各种设计。
图7展示用于发送ACK和CQI信息的处理单元。
图8展示在动态切换模式中的UE的操作。
图9展示用于发送反馈信息的过程。
图10展示用于接收反馈信息的过程。
图11展示用于发送反馈信息的另一过程。
图12展示用于发送CQI信息的过程。
图13展示操作UE的过程。
图14展示UE和节点B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文中所描述的技术可用于例如CDMA、TDMA、FDMA、OFDMA、SC-FDMA和其它系统等各种无线通信系统。通常可互换地使用术语“系统”和“网络”。CDMA系统可实施例如通用陆上无线电接入(UTRA)、cdma2000等无线电技术。UTRA包括宽带CDMA(WCDMA)和其它CDMA变型。cdma2000涵盖IS-2000、IS-95和IS-856标准。TDMA系统可实施例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等无线电技术。OFDMA系统可实施例如演进型UTRA(E-UTRA)、超移动宽带(UMB)、IEEE 802.11(Wi-Fi)、IEEE802.16(WiMAX)、IEEE 802.20、Flash-
Figure BPA00001229508300031
等无线电技术。UTRA和E-UTRA为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的一部分。3GPP长期演进(LTE)和先进LTE(LTE-A)是使用E-UTRA的UMTS的新版本。UTRA、E-UTRA、UMTS、LTE、LTE-A和GSM描述于来自名为“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的组织的文献中。cdma2000和UMB描述于来自名为“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2”(3GPP2)的组织的文献中。本文中所描述的技术可用于以上所提及的系统和无线电技术以及其它系统和无线电技术。为了清晰起见,下文针对WCDMA而描述所述技术的某些方面,且3GPP术语用于下文描述的大部分中。
图1展示无线通信系统100,其可包括许多节点B和其它网络实体。为了简洁起见,图1中仅展示一个节点B 120和一个无线电网络控制器(RNC)130。节点B可为与UE通信的站,且也可称作演进型节点B(eNB)、基站、接入点等。节点B可提供对特定地理区域的通信覆盖。为了改进系统容量,可将节点B的整个覆盖区域分割成多个(例如,三个)较小区域。每一较小区域可由相应节点B子系统来服务。在3GPP中,术语“小区”可视使用所述术语的上下文而指代节点B的最小覆盖区域和/或服务于此覆盖区域的节点B子系统。在3GPP2中,术语“扇区”或“小区扇区”可指代基站的最小覆盖区域和/或服务于此覆盖区域的基站子系统。为了清楚起见,在下文描述中使用“小区”的3GPP概念。RNC 130可耦合到一组节点B且对这些节点B提供协调和控制。
UE 110可为遍及所述系统而分散的许多UE中的一者。UE 110可为固定的或移动的,且也可称作移动台、终端、接入终端、订户单元、站等。UE 110可为蜂窝式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无线调制解调器、无线通信装置、手持式装置、膝上型计算机、无绳电话、无线区域回路(WLL)站等。UE 110可经由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而与节点B120通信。下行链路(或前向链路)指代从节点B 120到UE 110的通信链路,且上行链路(或反向链路)指代从UE 110到节点B 120的通信链路。
3GPP版本5和更新近的版本支持高速下行链路包接入(HSDPA),其为启用下行链路上的高速包数据发射的一组信道和程序。对于HSDPA,节点B可在高速下行链路共享信道(HS-DSCH)上发送数据,所述HS-DSCH为由UE在时间与代码两方面共享的下行链路传送信道。HS-DSCH可在每一发射时间间隔(TTI)中携载一个或一个以上UE的数据。HS-DSCH的共享可为动态的且可随TTI而改变。
表1列出用于HSDPA的一些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物理信道且提供每一物理信道的简短描述。
表1
Figure BPA00001229508300041
3GPP还支持双小区HSDPA(DC-HSDPA)。对于DC-HSDPA,节点B的多达两个小区可在给定TTI中在HS-DSCH上将数据发送到UE。所述两个小区可在不同载波上操作。因此,术语“小区”和“载波”可关于DC-HSDPA而可互换地使用。大体来说,本文中所描述的技术可用于多个链路上的数据发射,所述多个链路可对应于不同小区、不同载波等。
HSDPA和DC-HSDPA支持混合自动重新发射(HARQ)。对于HARQ,节点B可将传送块的发射发送到UE,且如果需要可发送一个或一个以上额外发射,直到传送块由UE正确地解码或已发送最大数目的发射或遇到一些其它终止条件为止。也可将传送块称作包、码字、数据块等。UE可在传送块的每一发射之后发送ACK信息以指示正确地还是错误地解码传送块。节点B可基于ACK信息来确定是发送传送块的另一发射还是终止传送块的发射。
UE 110可发送在HSDPA中的一个小区的ACK和CQI信息。UE 110可发送在DC-HSDPA中的两个小区的ACK和CQI信息。可需要针对DC-HSDPA以有效方式发送ACK和CQI信息。
在一方面中,可通过单一信道化码而在HS-DPCCH上发送在DC-HSDPA中的两个小区的ACK信息。可将此称作“单码HS-DPCCH”、“单HS-DPCCH”等。单码HS-DPCCH可为DC-HSDPA提供良好性能。
图2展示利用单码HS-DPCCH的DC-HSDPA中的数据发射的设计。可将发射时间线分割为无线电帧的若干单元,且每一无线电帧可具有为10毫秒(ms)的持续时间。对于HSDPA,可将每一无线电帧分割成五个子帧,每一子帧可具有2ms的持续时间且可包括三个时隙,且每一时隙可具有0.667ms的持续时间。一TTI可等于HSDPA的一个子帧且可为可借以调度和服务UE的最小时间单位。
节点B 120可支持多个(例如,三个)小区。每一小区可在下行链路上将HS-SCCH和HS-PDSCH发射到由所述小区服务的UE。每一小区可针对HS-PDSCH使用具有展频因数16(SF=16)的多达十五个16码片信道化码。每一小区还可针对HS-SCCH使用具有展频因数128(SF=128)的任何数目的128码片信道化码。信道化码为正交可变展频因数(OVSF)码,其可基于OVSF码树而以结构化方式产生。用于HS-PDSCH的16码片信道化码的数目和用于HS-SCCH的128码片信道化码的数目可针对每一小区为可配置的。
图2展示用于两个小区1和2的HS-SCCH和HS-PDSCH以及用于UE 110的HS-DPCCH。可使HS-SCCH与无线电帧边界对准。HS-PDSCH可在HS-SCCH之后两个时隙处开始。HS-DPCCH可在距HS-PDSCH上的相应发射结束约7.5个时隙处开始。
每一小区可在每一TTI中服务于一个或一个以上UE。每一小区可在HS-SCCH上发送用于经调度UE的控制信息,且可在两个时隙后在HS-PDSCH上发送用于经调度UE的数据。也可将控制信息称作调度信息、下行链路信令等。控制信息可识别经调度UE和经选择以用于每一经调度UE的传送格式。传送格式可指示调制方案、传送块大小和用于到UE的数据发射的一组信道化码。HS-PDSCH可针对在无多输入多输出(MIMO)的情况下经调度的每一UE携载一个传送块且针对利用MIMO调度的每一UE携载一个或两个传送块。
UE 110可经配置以用于DC-HSDPA操作且可在一TTI中从多达两个小区接收数据。在每一TTI中,UE 110可处理来自小区1和2的HS-SCCH以确定控制信息是否已发送到UE。对于已在HS-SCCH上从其接收控制信息的每一小区,UE 110可处理来自所述小区的HS-PDSCH以恢复发送到UE 110的传送块。UE 110可确定从两个小区接收的传送块(如果存在的话)的ACK信息。ACK信息可包含每一传送块的ACK或否定确认(NACK),其中ACK指示传送块被正确地解码且NACK指示传送块被错误地解码。UE110还可估计每一小区的信号与噪声和干扰比(SINR)且可基于两个小区的SINR估计值来确定CQI信息。UE 110可在距HS-PDSCH上的相应发射结束约7.5个时隙处在HS-DPCCH上发送包含ACK和CQI信息的反馈信息。可在一个时隙中发送ACK信息,且可在随后两个时隙中发送CQI信息,如图2中所展示。
可由L个可能值中的一者表示给定TTI的ACK信息,其中L>1。在一个设计中,L个可能的ACK值可与码簿中的L个不同码字相关联。可在HS-DPCCH上发送对应于ACK信息的值的一个码字以传达ACK信息。
在第一码簿设计中,八个码字的码簿可用于在DC-HSDPA中的两个小区的ACK信息。每一码字可包含可加以处理并在一个时隙中在HS-DPCCH上发送的十个码位,如下文所描述。每一码位可具有二进制值“1”或“-1”(或等效地,视选定的术语而定,值“1”或“0”)。
表2展示具有用于在DC-HSDPA中的两个小区的ACK信息的八个码字的码簿的示范性设计。在表2的最后八行中给定八个码字。表2的前两列给定每一码字的ACK信息的内容。接下来十列给定每一码字的十个码位w0到w9。如表2中所展示,前两个码字可用以发送从小区1接收的传送块的ACK或NACK以及小区2的不连续发射(DTX)。DTX可归因于以下原因而出现:(i)小区2未调度UE 110以用于数据发射,或(ii)小区2调度UE 110以用于数据发射但UE 110错误地解码来自小区2的HS-SCCH且因此跳过HS-PDSCH。接下来四个码字可用以发送来自小区1和2中的每一者的传送块的ACK或NACK。最后两个码字可用以发送从小区2接收的传送块的ACK或NACK以及小区1的DTX。
表2-用于DC-HSDPA的ACK信息的码簿
Figure BPA00001229508300071
表2中所展示的用于DC-HSDPA的第一码簿设计重新使用用于MIMO的码簿。这可简化UE 110和节点B 120的实施。UE 110可经配置以用于DC-HSDPA或MIMO操作。用于ACK信息的由UE 110发送的码字可视UE经配置以用于DC-HSDPA还是MIMO而不同地解译。特定来说,可如下解译码字:(i)在UE 110经配置以用于DC-HSDPA时,如由表2的前两列所展示,或(ii)在UE 110经配置以用于MIMO时,如由表2的最后两列所展示。在表2中,“PRE”表示可作为HS-DPCCH的前同步码而发送的码字,且“POST”表示可作为HS-DPCCH的后同步码而发送的码字。
在第二码簿设计中,十个码字的码簿可用于DC-HSDPA的ACK信息。每一码字可包含十个码位,且每一码位可具有二进制值“1”或“-1”。
表3展示具有用于在DC-HSDPA中的两个小区的ACK信息的十个码字的码簿的示范性设计。前两个码字可用以发送从小区1接收的传送块的ACK或NACK以及小区2的DTX。接下来四个码字可用以发送来自小区1和2中的每一者的传送块的ACK或NACK。接下来两个码字可用以发送从小区2接收的传送块的ACK或NACK以及小区1的DTX。最后两个码字可用于PRE和POST。
表3-用于DC-HSDPA的ACK信息的另一码簿
Figure BPA00001229508300072
Figure BPA00001229508300081
表3中的用于DC-HSDPA的码簿设计重新使用MIMO码簿中的八个码字,且进一步包括用于以下状况的两个额外码字:从小区2接收传送块,且获得小区1的DTX。这可简化UE 110和节点B 120的实施。
表2和3展示在DC-HSDPA中的两个小区的ACK信息的两个示范性码簿的设计。大体来说,具有任何数目的码字的码簿可用于DC-HSDPA的ACK信息。码字的数目可取决于ACK信息的可能值的数目。每一码字可包含位的任何合适序列/向量。可从用于MIMO的码簿获得用于DC-HSDPA的码字中的一些或全部,如上文所描述,此情形可简化UE和节点B实施。或者,可独立于用于MIMO的码字而界定用于DC-HSDPA的码字,以实现良好性能,例如使用于DC-HSDPA的码字之间的距离最大化。不同码簿可因此用于DC-HSDPA和MIMO。
在另一设计中,可通过单一信道化码而在HS-DPCCH的不同分支上发送在DC-HSDPA中的两个小区的ACK信息。可(例如)基于下文表4中所展示的码簿而单独产生每一小区的ACK信息。可通过单一信道化码而在HS-DPCCH的一个分支(同相(I)分支或正交(Q)分支)上发送小区1的ACK信息。可通过同一信道化码而在HS-DPCCH的另一分支上发送小区2的ACK信息。将小区1和2映射到两个分支和对合适信道化码的选择可使得可由节点B 120实现良好检测性能。在一个设计中,可如下发送两个小区的ACK信息:
·通过信道化码Cch,256,33而在Q分支上发送小区1的ACK信息,
·通过信道化码Cch,256,33而在I分支上发送小区2的ACK信息,
其中“256”表示展频因数,且“33”表示OVSF码号。
保留信道化码Cch,256,1、Cch,256,33和Cch,256,64以用于HS-DPCCH。因此,上文所描述的设计使用可经指派以用于HS-DPCCH的信道化码,此情形可因此简化在UE 110和节点B 120处的处理。两个小区的ACK信息还可以其它方式映射到HS-DPCCH的I和Q分支且/或通过其它信道化码而发送。
在另一方面中,可针对每一小区通过一个信道化码而在HS-DPCCH上发送在DC-HSDPA中的两个小区的ACK信息。可将此称作“双码HS-DPCCH”、“双HS-DPCCH”、“二HS-DPCCH”等。双码HS-DPCCH可简化UE 110和节点B 120的操作。
图3展示利用双码HS-DPCCH的DC-HSDPA中的数据发射的设计。UE 110可经配置以用于DC-HSDPA操作且可被指派得到用于小区1的HS-DPCCH的第一信道化码C1和用于小区2的第二信道化码C2。UE 110可在一TTI中从多达两个小区接收数据。在每一TTI中,UE 110可处理来自小区1和2的HS-SCCH以确定控制信息是否已发送到UE。如果UE 110从小区m接收控制信息,其中m∈{1,2},那么UE 110可处理来自小区m的HS-PDSCH以恢复发送到UE 110的传送块,确定传送块的ACK信息,并通过信道化码Cm而在HS-DPCCH上发送ACK信息。每一小区的ACK信息可视来自所述小区的HS-SCCH和HS-PDSCH的解码结果而包含ACK、NACK或DTX。UE 110还可通过每一小区的信道化码而在HS-DPCCH上发送所述小区的CQI信息。UE 110可因此通过每一小区的信道化码而在HS-DPCCH上独立地发送所述小区的ACK和CQI信息。每一小区可基于小区的信道化码而检测来自UE 110的ACK和CQI信息。
表4展示具有用于一个小区的ACK信息的五个码字的码簿的示范性设计。前两个码字可用以发送从小区接收的传送块的ACK或NACK。第三码字可用以表示小区的DTX。最后两个码字可用于PRE和POST。
表4-用于在DC-HSDPA中的一个小区的ACK信息的码簿
Figure BPA00001229508300091
表4中所展示的码簿设计可允许UE 110和小区区分NACK与DTX。小区可在从UE 110接收到DTX的情况下重新发送传送块的先前发射,且可在接收到NACK的情况下发送传送块的另一发射。这可改进UE 110处的解码性能。在另一码簿设计中,不支持DTX,且UE 110可在HS-SCCH上未接收到控制信息的情况下以及在错误地解码传送块的情况下发送NACK。如果接收到NACK,那么小区可重新发送传送块的先前发射或发送传送块的另一发射。
在一个设计中,可如下发送两个小区的ACK信息:
·通过信道化码Cch,256,64而在Q分支上发送小区1的ACK信息,
·通过信道化码Cch,256,1而在Q分支上发送小区2的ACK信息。
两个小区的ACK信息还可以其它方式在HS-DPCCH的I和/或Q分支上发送且/或通过其它信道化码而发送。
双码HS-DPCCH可用于DC-HSDPA,如上文所描述。双码HS-DPCCH还可用于DC-HSDPA与MIMO的组合。在此状况下,每一小区可通过MIMO而将多达两个传送块发射到UE 110。UE 110可基于表2或3中所展示的映射而产生每一小区的ACK信息,且可通过所述小区的信道化码而在HS-DPCCH上发送ACK信息。
在又一方面中,可通过单一信道化码而在HS-DPCCH上发送在DC-HSDPA中的两个小区的CQI信息。在一个设计中,每一小区的CQI信息可包含五个位,其可传达31个CQI位阶(level)0到30中的一者。可通过(20,10)块码对两个小区的CQI信息的十个位进行编码以获得20个码位,其可在两个时隙中在HS-DPCCH上发送。
表5展示第一CQI映射设计。十个信息位可在HS-DPCCH上发送且可被表示为a0到a9。小区1的CQI信息的五个位可被表示为cqi10到cqi14,且可分别映射到信息位a0到a4。小区2的CQI信息的五个位可被表示为cqi20到cqi24,且可分别映射到信息位a5到a9。cqi10和cqi20可为CQI信息的最低有效位(LSB),且cqi14和cqi24可为最高有效位(MSB)。
表5-CQI信息到信息位的第一映射
  HS-DPCCH的信息位  a0   a1   a2   a3   a4  a5   a6   a7   a8   a9
  小区1的CQI信息位  cqi10   cqi11   cqi12   cqi13   cqi14
  小区2的CQI信息位  cqi20   cqi21   cqi22   cqi23   cqi24
  MIMO的PCI/CQI信息  pci0   pci1   cqi0   cqi1   cqi2  cqi3   cqi4   cqi5   cqi6   cqi7
表5还展示用于MIMO的预编码控制指示(PCI)和CQI信息到十个信息位的映射。PCI信息可包含两个位pci0和pci1,且MIMO的CQI信息可包含八个位cqi0到cqi7
可通过(20,10)块码来对两个小区的CQI信息的十个信息位a0到a9进行编码以获得码字,如下:
b i = Σ k = 0 9 ( a k · M i , k ) mod 2 , 对于i=0、…、19,            等式(1)
其中ak表示第k个信息位,
bi表示码字中的第i个码位,
Mi,k表示第k个信息位的基底序列中的第i个位,且
“mod”表示模运算。
十个信息位可与十个不同基底序列相关联,其中每一基底序列包括20个位。可通过使每一信息位ak与所述信息位的基底序列的每一位Mi,k相乘而对ak进行编码以获得经编码的基底序列。十个信息位的十个经编码的基底序列可接着与模2加法组合以获得包含20个码位b0到b19的码字。
在一个设计中,用于MIMO的PCI和CQI信息的块码可重新用于在DC-HSDPA中的两个小区的CQI信息以便简化实施。用于MIMO的块码的基底序列在题目为“物理信道以及传送信道到物理信道上的映射(Physical channels and mapping of transportchannels onto physical channels(FDD))”的3GPPTS 25.211中给定,其是可公开获得的。理想地,块码应为所有信息位提供相等保护(例如,相等位错误率(BER))。然而,计算机模拟指示用于MIMO的块码为十个信息位提供不相等保护,其中信息位a2和a6具有最高BER,且其它八个信息位具有较低BER。
表6展示第二CQI映射设计。表6的第二行展示每一信息位的保护等级,其中等级1表示最佳保护,且等级10表示最差保护。小区1的CQI信息的五个位可映射到最后五个信息位a5到a9,且小区2的CQI信息的五个位可映射到前五个信息位a0到a4。对于每一小区,五个CQI位可映射到五个信息位,以使得逐渐较低有效CQI位映射到具有逐渐较少保护的信息位。这可改进性能,因为更多有效CQI位可对选择合适的传送格式更有价值。对于小区1,MSB cqi14可映射到具有最佳保护的位a9,且LSB cqi10可映射到具有最差保护的位a6。对于小区2,MSB cqi24可映射到具有最佳保护的位a4,且LSB cqi20可映射到具有最差保护的位a2
表6-CQI信息到信息位的第二映射
  HS-DPCCH的信息位  a0   a1   a2   a3   a4  a5   a6  a7  a8   a9
  保护等级  8   7   9   6   5  4   10  3  2   1
  小区1的CQI信息位  cqi11   cqi10  cqi12  cqi13   cqi14
  小区2的CQI信息位  cqi21   cqi22   cqi20   cqi23   cqi24
一般来说,每一小区的CQI信息的位可以自然次序(例如,cqik可映射到ak,如表5中所展示)或以置换次序(例如,如表6中所展示)映射到信息位。自然次序的映射可简化实施。在块码为不同信息位提供不相等保护时,置换次序的映射可改进性能。
在另一设计中,可通过每一小区的一个信道化码而在HS-DPCCH上发送在DC-HSDPA中的两个小区的CQI信息。在此设计中,可通过(20,5)块码来对每一小区的CQI信息的五个位进行编码以获得20个码位,其可接着通过所述小区的信道化码而在两个时隙中在HS-DPCCH上发送。
UE 110可经配置以在涵盖Q个TTI的每一反馈循环中报告CQI信息,其中一般来说Q≥1。UE 110可视单码HS-DPCCH还是双码HS-DPCCH用于DC-HSDPA而以不同方式发送CQI信息。
图4A展示针对反馈循环=1通过单码HS-DPCCH而发送两个小区的CQI信息的设计。在每一TTI中,两个小区1和2的CQI信息可经多路复用(例如,如表5中所展示)且通过单一信道化码而在HS-DPCCH上发送。CQIm(n)表示TTIn中的小区m的CQI信息。
图4B展示针对反馈循环=1通过双码HS-DPCCH而发送两个小区的CQI信息的设计。在每一TTI中,每一小区的CQI信息可通过所述小区的信道化码而在HS-DPCCH上发送。
图5A展示针对反馈循环=2通过单码HS-DPCCH而发送两个小区的CQI信息的设计。在两个TTI的每一反馈循环中,两个小区1和2的CQI信息可在两个TTI中的每一者中经多路复用并通过单一信道化码而在HS-DPCCH上发送。因此可重复CQI信息以改进可靠性。
图5B展示针对反馈循环=2通过双码HS-DPCCH而发送两个小区的CQI信息的设计。在两个TTI的每一反馈循环中,小区1的CQI信息可在第一TTI中通过信道化码(例如,C1)而在HS-DPCCH上发送,且小区2的CQI信息可在下一TTI中通过同一信道化码而在HS-DPCCH上发送。小区1和2的CQI信息可因此仅通过一个信道化码而在不同TTI中发送。
图6A展示针对反馈循环=4通过单码HS-DPCCH而发送两个小区的CQI信息的设计。在四个TTI的每一反馈循环中,两个小区1和2的CQI信息可在前两个TTI中的每一者中经多路复用并通过单一信道化码而在HS-DPCCH上发送,且可在最后两个TTI中不发送信息。因此可重复CQI信息以改进可靠性。
图6B展示针对反馈循环=4通过双码HS-DPCCH而发送两个小区的CQI信息的设计。在四个TTI的每一反馈循环中,小区1的CQI信息可在第一TTI中通过信道化码(例如,C1)而在HS-DPCCH上发送,小区2的CQI信息可在下一TTI中通过同一信道化码而在HS-DPCCH上发送,且可在最后两个TTI中不发送信息。小区1和2的CQI信息可因此仅通过一个信道化码而在不同TTI中发送。
UE 110可针对来自单一小区的HSDPA以发射功率P发送HS-DPCCH。UE 110可针对来自两个小区的DC-HSDPA以较高发射功率(例如,2P)发送HS-DPCCH以便考量较多控制信息正在HS-DPCCH上发送且为控制信息提供所需可靠性。
执行计算机模拟以测量单码HS-DPCCH和双码HS-DPCCH的性能。计算机模拟指示可通过单码HS-DPCCH来改进ACK信息的解码性能。这可归因于单码HS-DPCCH使用信令值“1”和“-1”且双码HS-DPCCH使用信令值“1”、“-1”和“0”。计算机模拟还指示可归因于两个小区的CQI信息的联合编码而通过单码HS-DPCCH来改进CQI信息的解码性能。
图7展示用于在DC-HSDPA中的两个小区的ACK和CQI信息的处理单元700的设计。在一给定TTI中,ACK信息可在所述TTI的第一时隙中发送,且CQI信息可在所述TTI的第二和第三时隙中发送。
对于ACK信息,信道编码单元712可对小区1和2的ACK信息进行编码(例如,基于表2、3或4中所展示的码簿或某一其它码簿)并产生十个码位w0到w9。物理信道映射单元714可通过HS-DPCCH的信道化码而对十个码位进行展频以获得展频符号。单元714可接着基于HS-DPCCH的发射功率而按比例缩放展频符号且可在所述TTI的第一时隙中发送经按比例缩放的符号。
对于CQI信息,CQI映射单元722可接收小区1的CQI信息(例如,SINR估计值)并将其映射到五个CQI信息位cqi10到cqi14。CQI映射单元724可接收小区2的CQI信息并将其映射到五个CQI信息位cqi20到cqi24。级联单元726可级联小区1和2的CQI信息位(例如,如表5中所展示)且提供十个信息位a0到a9。信道编码单元728可对来自单元726的十个信息位进行编码,例如如等式(1)中所展示,且产生20个码位b0到b19。物理信道映射单元730可通过HS-DPCCH的信道化码而对20个码位进行展频以获得展频符号。单元730可接着按比例缩放展频符号且在所述TTI的第二和第三时隙中发送经按比例缩放的符号。
一般来说,可在HS-DPCCH上发送任何数目的ACK信息位和任何数目的CQI信息位。合适的块码可基于ACK信息位的数目(或位阶L)而用于ACK信息。合适的块码还可基于CQI信息位的数目而用于CQI信息。HS-DPCCH的发射功率可基于待发送的ACK和CQI信息的量而按比例缩放以便实现节点B 120处的所需解码性能。
在又一方面中,例如在UE 110正在功率余裕空间(headroom)有限区域中操作时,可使用动态切换操作模式。在此情形中,UE 110可能不具有用以发送在DC-HSDPA中的两个小区的反馈信息的足够的发射功率。UE 110可以大于一的CQI反馈循环(例如,反馈循环2、4等)配置。节点B 120可发送HS-SCCH命令以指导UE 110进入动态切换模式。响应于HS-SCCH命令,UE 110可通过一个信道化码而在HS-DPCCH上发送两个小区的反馈信息。如果UE 110正通过单码HS-DPCCH而操作,那么UE 110可继续将单信道化码用于HS-DPCCH。如果UE 110正通过双码HS-DPCCH而操作,那么UE 110可选择一个信道化码(例如,C1)以用于HS-DPCCH且可停用另一信道化码(例如,C2)。
图8展示根据一个设计的在动态切换模式中的UE 110的操作。UE 110可周期性地测量小区1和2两者的下行链路。UE 110可在每一TTI中发送至多一个小区的CQI信息,且可在不同TTI中在两个小区之间交替。在图8中所展示的实例中,反馈循环为2,且UE 110可在偶数编号TTI中发送一个小区的CQI信息,且可在奇数编号TTI中发送另一小区的CQI信息。CQI时间偏移可经信令以指示哪些TTI将用以发送每一小区的CQI信息。
在图8中所展示的设计中,UE 110可经调度以用于在任一给定TTI中由至多一个小区(其被称作活动小区)进行的数据发射。活动小区可在HS-SCCH上发送控制信息,且可在HS-PDSCH上将数据发送到UE 110。UE 110可在每一TTI中处理来自两个小区的HS-SCCH,且可处理来自被检测到控制信息的小区的HS-PDSCH。UE 110可接着确定活动小区的ACK信息,且可通过选定的信道化码而在HS-DPCCH上发送ACK信息。在图8中所展示的实例中,小区1可在下行链路TTI n+1中将数据发送到UE 110,且UE 110可在上行链路TTI n+5中发送来自小区1的数据的ACK信息。小区2可在下行链路TTI n+2和n+3中将数据发送到UE 110,且UE 110可分别在上行链路TTI n+6和n+7中发送来自小区2的数据的ACK信息。
动态切换模式可允许UE 110通过较好的下行链路而从小区接收下行链路数据发射,同时将上行链路发射限于一个信道化码,此情形可在UE 110正在功率余裕空间有限区域中操作时改进链路预算。
在动态切换模式的另一设计中,UE 110可在不同TTI中发送两个小区的CQI信息,例如如图8中所展示。然而,UE 110可经调度以用于在一给定TTI中由多达两个小区进行的数据发射。每一活动小区可在HS-SCCH上发送控制信息,且可在HS-PDSCH上将数据发送到UE 110。UE 110可在每一TTI中处理来自两个小区的HS-SCCH,且可处理来自被检测到控制信息的每一小区的HS-PDSCH。UE 110可确定两个小区的ACK信息。在一个设计中,UE 110可通过一个信道化码而在HS-DPCCH上发送两个小区的ACK信息。在此设计中,可对两个小区的ACK信息进行编码,例如如表2或3中所展示。在另一设计中,可通过每一小区的信道化码而在HS-DPCCH上发送所述小区的ACK信息。在此设计中,可对每一小区的ACK信息进行编码,例如如表4中所展示。每一小区可基于所述小区的ACK信息而重新发射待决的数据或发射新数据。如果两个小区均将数据发射到UE 110,但UE 110仅接收到来自一个小区的数据(例如,错失来自另一小区的数据),那么两个小区可将数据重新发射到UE 110。
图9展示用于通过单一信道化码来发送反馈信息的过程900的设计。可由UE(如下文所描述)或由某一其它实体执行过程900。UE可确定第一小区的CQI信息(框912),且可确定第二小区的CQI信息(框914)。UE可通过单一信道化码(例如,OVSF码)而在反馈信道(例如,HS-DPCCH)上发送第一和第二小区的CQI信息(框916)。UE可在以反馈循环一配置(例如,如图4A中所展示)时在单一TTI中发送两个小区的CQI信息,且在以大于一的反馈循环配置(例如,如图5A或图6A中所展示)时在多个TTI中的每一者中发送两个小区的CQI信息。
UE可处理来自第一小区的第一控制信道(例如,HS-SCCH)以检测发送到UE的控制信息(框918)。如果从第一小区接收到控制信息,那么UE可处理来自第一小区的第一数据信道(例如,HS-PDSCH)以接收发送到UE的数据(框920)。UE可处理来自第二小区的第二控制信道以检测发送到UE的控制信息(框922)。如果从第二小区接收到控制信息,那么UE可处理来自第二小区的第二数据信道以接收发送到UE的数据(框924)。
UE可(例如)基于来自第一小区的第一数据信道和控制信道的处理结果而确定第一小区的ACK信息(框926)。UE可(例如)基于来自第二小区的第二数据信道和控制信道的处理结果而确定第二小区的ACK信息(框928)。UE可通过单一信道化码而在反馈信道上发送第一和第二小区的ACK信息(框930)。
在一个设计中,UE可基于来自每一小区的数据信道和控制信道的处理结果而获得所述小区的ACK、NACK或DTX。UE可基于块码而对第一和第二小区的ACK信息进行编码以获得码字。在一个设计中,块码可实施码簿,所述码簿包含:(i)用于第一小区的ACK或NACK和第二小区的DTX的两个码字,(ii)用于第一和第二小区的ACK与NACK的四个组合的四个码字,以及(iii)用于第二小区的ACK或NACK和第一小区的DTX的两个码字,例如如表2或3中所展示。码簿可进一步包含用于反馈信道的前同步码和后同步码的两个码字,例如如表3中所展示。码簿可包含用于发送MIMO发射的ACK信息的码字的全部或一子集。UE可通过单一信道化码而在反馈信道上发送码字。
在一个设计中,UE可通过单一信道化码而在反馈信道的一个分支上发送第一和第二小区的ACK信息。在另一设计中,UE可通过信道化码而在反馈信道的I分支上发送第一小区的ACK信息,且可通过同一信道化码而在反馈信道的Q分支上发送第二小区的ACK信息。
图10展示用于接收通过单一信道化码而发送的反馈信息的过程1000的设计。可由节点B(如下文所描述)和/或由某一其它网络实体执行过程1000。节点B可接收由UE通过单一信道化码而在反馈信道上发送的第一和第二小区的CQI信息(框1012)。节点B可调度UE以用于从第一和第二小区中的至少一个小区进行的数据发射(框1014)。节点B可将控制信息从所述至少一个小区发送到UE(框1016)。节点B还可将数据从所述至少一个小区发送到UE(框1018)。节点B可基于每一小区的CQI信息而选择所述小区的传送格式。节点B可根据为每一小区选择的传送格式而从所述小区发送数据。
节点B可接收由UE通过单一信道化码而在反馈信道上发送的第一和第二小区的ACK信息(框1020)。在一个设计中,节点B可基于块码而对在反馈信道上接收的发射进行解码以获得由UE发送的用于ACK信息的码字。节点B可接着基于码字而获得每一小区的ACK、NACK或DTX。
图11展示用于通过多个信道化码而发送反馈信息的过程1100的设计。可由UE(如下文所描述)或由某一其它实体执行过程1100。UE可确定第一小区的CQI信息(框1112)且可确定第二小区的CQI信息(框1114)。UE可在反馈信道上发送第一和第二小区的CQI信息(框1116)。在一个设计中,UE可在单一TTI中分别通过第一和第二信道化码而在反馈信道上发送第一和第二小区的CQI信息,例如如图4B中所展示。在另一设计中,UE可在不同TTI中通过一个信道化码而在反馈信道上发送第一和第二小区的CQI信息,例如如图5B或图6B中所展示。
UE可处理来自第一小区的第一控制信道以检测发送到UE的控制信息(框1118)。如果从第一小区接收到控制信息,那么UE可处理来自第一小区的第一数据信道以接收发送到UE的数据(框1120)。UE可处理来自第二小区的第二控制信道以检测发送到UE的控制信息(框1122)。如果从第二小区接收到控制信息,那么UE可处理来自第二小区的第二数据信道以接收发送到UE的数据(框1124)。
UE可(例如)基于来自第一小区的第一数据信道和控制信道的处理结果而确定第一小区的ACK信息(框1126)。UE可(例如)基于来自第二小区的第二数据信道和控制信道的处理结果而确定第二小区的ACK信息(框1128)。UE可通过第一信道化码而在反馈信道上发送第一小区的ACK信息(框1130)。UE可通过第二信道化码而在反馈信道上发送第二小区的ACK信息(框1132)。
在一个设计中,UE可基于来自每一小区的数据信道和信道的处理结果而获得所述小区的ACK、NACK或DTX。UE可基于块码而对每一小区的ACK信息进行编码以获得小区的码字。块码可实施包含用于ACK的第一码字、用于NACK的第二码字和用于DTX的第三码字的码簿,例如如表4中所展示。UE可分别通过第一和第二信道化码而在反馈信道上发送第一和第二小区的码字。
图12展示用于通过单一信道化码而发送CQI信息的过程1200的设计。可由UE(如下文所描述)或由某一其它实体执行过程1200。UE可确定第一小区的CQI信息(框1212)且可确定第二小区的CQI信息(框1214)。UE可将第一小区的CQI信息映射到第一组信息位,例如位a5到a9(框1216),且可将第二小区的CQI信息映射到第二组信息位,例如位a0到a4(框1218)。UE可以自然次序(例如,如表5中所展示)或以置换次序(例如,如表6中所展示)将每一小区的CQI信息的位映射到信息位。UE可对第一组和第二组信息位进行编码以获得码字(框1220),且可通过单一信道化码而在反馈信道上发送码字(框1222)。
UE可接收由第一小区根据基于第一小区的CQI信息而选择的第一传送格式来发送的数据(框1224)。UE可接收由第二小区根据基于第二小区的CQI信息而选择的第二传送格式来发送的数据(框1226)。UE可确定第一和第二小区的ACK信息(框1228),且可通过单一信道化码而在反馈信道上发送所述ACK信息(框1230)。
图13展示用于操作UE的过程1300的设计。UE可确定第一小区的CQI信息(框1312)且可确定第二小区的CQI信息(框1314)。UE可在第一TTI中发送第一小区的CQI信息(框1316),且可在所述第一TTI之后的第二TTI中发送第二小区的CQI信息(框1318)。UE可通过单一信道化码而在反馈信道上发送两个小区的CQI信息。
UE可在所述第二TTI之后的第三TTI中从第一小区或第二小区接收数据(框1320)。UE可接收在动态切换模式中操作的命令,且可接着在在所述动态切换模式中操作的同时在任一给定TTI中从至多一个小区接收数据。UE可确定从第一小区或第二小区接收的数据的ACK信息(框1322),且可通过单一信道化码而在反馈信道上发送所述ACK信息(框1324)。
为了清楚起见,上文大部分描述涵盖两个小区。本文中所描述的技术还可用于两个以上小区。所述技术可进一步用于来自单一小区或不同小区的在多个载波上的数据发射。一般来说,所述技术可用于在任何数目的链路上的数据发射,其中链路可对应于小区、载波或某一其它信道。
图14展示图1中的UE 110和节点B 120的设计的框图。节点B 120可配备有T个天线1432a到1432t,且UE 110可配备有R个天线1452a到1452r,其中一般来说,T≥1且R≥1。节点B 120可支持多个小区,且每一小区可在每一TTI中将数据发送到一个或一个以上UE。
在节点B 120处,发射处理器1420可接收来自数据源1412的用于一个或一个以上UE的数据,处理(例如,编码和调制)用于每一UE的数据,且提供用于所有UE的数据符号。发射处理器1420还可从控制器/处理器1440接收控制信息,处理控制信息并提供控制符号。发射处理器1420还可产生导频符号,且可将导频符号与数据符号和控制符号多路复用。MIMO处理器1422可处理(例如,预编码)来自发射处理器1420的符号(如果适用的话)并将T个输出符号流提供到T个调制器(MOD)1430a到1430t。每一调制器1430可处理其输出符号流(例如,针对CDMA)以获得输出样本流。每一调制器1430可进一步调节(例如,转换为模拟、滤波、放大和升频转换)其输出样本流以产生下行链路信号。可分别经由T个天线1432a到1432t而发射来自调制器1430a到1430t的T个下行链路信号。
在UE 110处,天线1452a到1452r可从节点B 120接收下行链路信号。每一天线1452可将所接收的信号提供到相关联的解调器(DEMOD)1454。每一解调器1454可调节(例如,滤波、放大、降频转换和数字化)其所接收的信号以获得输入样本,且可进一步处理输入样本以获得所接收的符号。MIMO检测器1456可对来自所有R个解调器1454a到1454r的所接收符号执行MIMO检测,且提供所检测的符号。接收处理器1458可处理(例如,解调制和解码)所检测的符号,将UE 110的经解码数据提供到数据汇1460,且将经解码的控制信息提供到控制器/处理器1470。
在UE 110处,来自数据源1462的数据和来自控制器/处理器1470的反馈信息(例如,ACK和/或CQI信息)可由发射处理器1464处理且由MIMO处理器1466(如果适用的话)预编码以获得R个输出符号流。R个调制器1454a到1454r可处理R个输出符号流以获得R个输出样本流,且可进一步调节输出样本流以获得可经由R个天线1452a到1452r而发射的R个上行链路信号。在节点B 120处,来自UE 110的上行链路信号可由天线1432a到1432t接收,由解调器1430a到1430t调节并处理,且由MIMO检测器1434(如果适用的话)和接收处理器1436进一步处理以恢复由UE 110发送的数据和反馈信息。接收处理器1436可将经解码数据提供到数据汇1438且将经解码反馈信息提供到控制器/处理器1440。
控制器/处理器1440和1470可分别指导在节点B 120和UE 110处的操作。节点B 120处的处理器1440和/或其它处理器和模块可执行或指导图10中的过程1000和/或用于本文中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UE 110处的处理器1470和/或其它处理器和模块可执行或指导图9中的过程900、图11中的过程1100、图12中的过程1200、图13中的过程1300和/或用于本文中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存储器1442和1472可分别存储节点B120和UE 110的数据和程序代码。调度程序1444可调度UE以用于每一小区的下行链路和/或上行链路上的数据发射且可将资源指派给经调度的UE。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了解,可使用多种不同的技术和技艺中的任一者来表示信息和信号。举例来说,以上整个描述内容中可能参考的数据、指令、命令、信息、信号、位、符号和码片可通过电压、电流、电磁波、磁场或磁粒子、光场或光粒子,或其任何组合来表示。
技术人员将进一步了解,结合本文的揭示内容描述的各种说明性逻辑块、模块、电路和算法步骤可实施为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两者的组合。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与软件的这种可交换性,上文已大体上依照其功能性而描述了各种说明性组件、块、模块、电路和步骤。此功能性实施为硬件还是软件取决于特定应用和强加于整个系统的设计约束。熟练的技术人员可针对每一特定应用以不同方式实施所描述的功能性,但此类实施决策不应解释为导致与本发明范围的偏离。
结合本文的揭示内容描述的各种说明性逻辑块、模块和电路可用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其它可编程逻辑装置、离散门或晶体管逻辑、离散硬件组件或经设计以执行本文所描述的功能的其任何组合来实施或执行。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但在替代实施例中,处理器可以是任何常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状态机。处理器也可实施为计算装置的组合,例如DSP与微处理器的组合、多个微处理器、结合DSP核心的一个或一个以上微处理器,或任何其它此类配置。
结合本文本文的揭示内容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直接用硬件、由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所述两者的组合来实施。软件模块可驻存在RAM存储器、快闪存储器、ROM存储器、EPROM存储器、EEPROM存储器、寄存器、硬盘、可装卸盘、CD-ROM或此项技术中已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存储媒体中。示范性存储媒体耦合到处理器,使得处理器可从存储媒体读取信息并向存储媒体写入信息。在替代实施例中,存储媒体可与处理器成一体式。处理器和存储媒体可驻存在ASIC中。ASIC可驻存在用户终端中。在替代实施例中,处理器和存储媒体可作为离散组件而驻存在用户终端中。
在一个或一个以上示范性设计中,可以硬件、软件、固件或其任何组合来实施所描述的功能。如果以软件实施,那么所述功能可作为一个或一个以上指令或代码而在计算机可读媒体上存储或经由其发射。计算机可读媒体包括计算机存储媒体和通信媒体(包括促进计算机程序从一处传递到另一处的任何媒体)两者。存储媒体可为可由通用或专用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可用媒体。以实例而非限制的方式,此类计算机可读媒体可包含RAM、ROM、EEPROM、CD-ROM或其它光盘存储装置、磁盘存储装置或其它磁性存储装置,或任何其它可用于携载或存储呈指令或数据结构的形式的所需程序代码装置且可由通用或专用计算机或者通用或专用处理器存取的媒体。并且,任何连接适当地被称作计算机可读媒体。举例来说,如果软件使用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双扭线、数字订户线(DSL)或例如红外线、无线电和微波等无线技术从网站、服务器或其它远程源发射,那么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双扭线、DSL或例如红外线、无线电和微波等无线技术包括于媒体的定义内。如本文所使用的磁盘(disk)与光盘(disc)包括紧密光盘(CD)、激光光盘、光学光盘、数字多功能光盘(DVD)、软性磁盘和蓝射线光盘,其中磁盘通常利用磁再生数据,而光盘利用光(用激光)再生数据。上述内容的组合也应包括于计算机可读媒体的范围内。
提供本发明的先前描述以使任何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制作或使用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容易了解对本发明的各种修改,且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应用于其它变型。因此,本发明不希望限于本文中所描述的实例和设计,而是应被赋予与本文中所揭示的原理和新颖特征一致的最广范围。

Claims (35)

1.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其包含:
由用户设备UE确定第一小区的确认ACK信息;
由所述UE确定第二小区的ACK信息;以及
通过单一信道化码,在反馈信道上发送所述第一和第二小区的所述ACK信息,
其中所述发送所述第一和第二小区的所述ACK信息包含
通过所述单一信道化码,在所述反馈信道的同相(I)分支上发送所述第一小区的所述ACK信息,以及
通过所述单一信道化码,在所述反馈信道的正交(Q)分支上发送所述第二小区的所述ACK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含:
处理来自所述第一小区的第一控制信道,以检测由所述第一小区发送到所述UE的控制信息;
在从所述第一小区接收到控制信息的情况下,处理来自所述第一小区的第一数据信道,以接收由所述第一小区发送到所述UE的数据;
处理来自所述第二小区的第二控制信道,以检测由所述第二小区发送到所述UE的控制信息;以及
在从所述第二小区接收到控制信息的情况下,处理来自所述第二小区的第二数据信道,以接收由所述第二小区发送到所述UE的数据,其中基于来自所述第一小区的所述第一控制信道和所述第一数据信道的处理结果而确定所述第一小区的所述ACK信息,且其中基于来自所述第二小区的所述第二控制信道和所述第二数据信道的处理结果而确定所述第二小区的所述ACK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确定所述第一小区的所述ACK信息包含基于来自所述第一小区的数据信道和控制信道的处理结果而获得所述第一小区的ACK、否定确认(NACK)或不连续发射(DTX),且其中所述确定所述第二小区的所述ACK信息包含基于来自所述第二小区的数据信道和控制信道的处理结果而获得所述第二小区的ACK、NACK或DTX。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含:
基于块码而对所述第一和第二小区的所述ACK信息进行编码以获得码字,且其中通过所述单一信道化码而在所述反馈信道上发送所述码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块码实施码簿,所述码簿包含用于所述第一小区的ACK或否定确认(NACK)和所述第二小区的不连续发射(DTX)的两个码字、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小区的ACK与NACK的四个组合的四个码字以及用于所述第二小区的ACK或NACK和所述第一小区的DTX的两个码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码簿进一步包含用于所述反馈信道的前同步码和后同步码的两个码字。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块码实施码簿,所述码簿包含用于发送多输入多输出(MIMO)发射的ACK信息的多个码字的至少一子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含:
确定所述第一小区的信道质量指示(CQI)信息;
确定所述第二小区的CQI信息;以及
通过所述单一信道化码,在所述反馈信道上发送所述第一和第二小区的所述CQI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发送所述CQI信息包含
在所述UE以等于一的反馈循环配置的情况下,在单一发射时间间隔(TTI)中发送所述第一和第二小区的所述CQI信息,以及
在所述UE以大于一的反馈循环配置的情况下,在多个TTI中的每一者中发送所述第一和第二小区的所述CQI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来自每一小区的所述控制信道包含HS-DSCH的共享控制信道(HS-SCCH),来自每一小区的所述数据信道包含高速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HS-PDSCH),所述反馈信道包含HS-DSCH的专用物理控制信道(HS-DPCCH),且所述信道化码包含正交可变展频因数(OVSF)码。
11.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设备,其包含:
用于通过用户设备UE确定第一小区的确认ACK信息的装置;
用于通过所述UE确定第二小区的ACK信息的装置;以及
用于通过单一信道化码而在反馈信道上发送所述第一和第二小区的所述ACK信息的装置,
其中所述发送所述第一和第二小区的所述ACK信息包含
通过所述单一信道化码,在所述反馈信道的同相(I)分支上发送所述第一小区的所述ACK信息,以及
通过所述单一信道化码,在所述反馈信道的正交(Q)分支上发送所述第二小区的所述ACK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设备,其进一步包含:
用于处理来自所述第一小区的第一控制信道以检测由所述第一小区发送到所述UE的控制信息的装置;
用于在从所述第一小区接收到控制信息的情况下处理来自所述第一小区的第一数据信道以接收由所述第一小区发送到所述UE的数据的装置;
用于处理来自所述第二小区的第二控制信道以检测由所述第二小区发送到所述UE的控制信息的装置;以及
用于在从所述第二小区接收到控制信息的情况下处理来自所述第二小区的第二数据信道以接收由所述第二小区发送到所述UE的数据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小区的所述ACK信息基于来自所述第一小区的所述第一控制信道和所述第一数据信道的处理结果而确定,且其中所述第二小区的所述ACK信息基于来自所述第二小区的所述第二控制信道和所述第二数据信道的处理结果而确定。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用于确定所述第一小区的所述ACK信息的装置包含用于基于来自所述第一小区的数据信道和控制信道的处理结果而获得所述第一小区的ACK、否定确认(NACK)或不连续发射(DTX)的装置,且其中所述用于确定所述第二小区的所述ACK信息的装置包含用于基于来自所述第二小区的数据信道和控制信道的处理结果而获得所述第二小区的ACK、NACK或DTX的装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设备,其进一步包含:
用于基于块码而对所述第一和第二小区的所述ACK信息进行编码以获得用于通过所述单一信道化码而在所述反馈信道上发射的码字的装置,其中所述块码实施码簿,所述码簿包含用于所述第一小区的ACK或否定确认(NACK)和所述第二小区的不连续发射(DTX)的两个码字、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小区的ACK与NACK的四个组合的四个码字以及用于所述第二小区的ACK或NACK和所述第一小区的DTX的两个码字。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设备,其进一步包含:
用于确定所述第一小区的信道质量指示(CQI)信息的装置;
用于确定所述第二小区的CQI信息的装置;以及
用于通过所述单一信道化码而在所述反馈信道上发送所述第一和第二小区的所述CQI信息的装置。
16.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其包含:
将数据从第一和第二小区中的至少一者发送到用户设备UE;以及
接收由所述UE通过单一信道化码而在反馈信道上发送的所述第一和第二小区的确认ACK信息,
其中所述接收所述第一和第二小区的所述ACK信息包含
通过所述单一信道化码,在所述反馈信道的同相(I)分支上发送所述第一小区的所述ACK信息,以及
通过所述单一信道化码,在所述反馈信道的正交(Q)分支上发送所述第二小区的所述ACK信息。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含:
调度所述UE以用于从所述第一和第二小区中的至少一个小区进行的数据发射;以及
在控制信道上,从经调度以将数据发送到所述UE的每一小区发送控制信息,且其中所述发送数据包含在数据信道上从经调度以将数据发送到所述UE的每一小区发送数据。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含:
基于块码而对在所述反馈信道上接收的发射进行解码,以获得由所述UE发送的用于所述ACK信息的码字;以及
基于所述码字而获得所述第一和第二小区中的每一者的ACK、否定确认(NACK)或不连续发射(DTX)。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含:
接收由所述UE通过所述单一信道化码而在所述反馈信道上发送的所述第一和第二小区的信道质量指示(CQI)信息;
调度所述UE以用于从所述第一和第二小区中的至少一个小区进行的数据发射;以及
基于所述至少一个小区中的每一者的CQI信息而选择所述小区的传送格式,且其中所述发送数据包含根据为所述至少一个小区中的每一者选择的所述传送格式而将数据从所述小区发送到所述UE。
20.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设备,其包含:
用于将数据从第一和第二小区中的至少一者发送到用户设备(UE)的装置;以及
用于接收由所述UE通过单一信道化码而在反馈信道上发送的所述第一和第二小区的确认ACK信息的装置,
其中所述接收所述第一和第二小区的所述ACK信息包含
通过所述单一信道化码,在所述反馈信道的同相(I)分支上发送所述第一小区的所述ACK信息,以及
通过所述单一信道化码,在所述反馈信道的正交(Q)分支上发送所述第二小区的所述ACK信息。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设备,其进一步包含:
用于调度所述UE以用于从所述第一和第二小区中的至少一个小区进行的数据发射的装置;以及
用于在控制信道上将控制信息从所述至少一个小区中的每一者发送到所述UE的装置,且其中所述用于发送数据的装置包含用于在数据信道上将数据从所述至少一个小区中的每一者发送到所述UE的装置。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设备,其进一步包含:
用于基于块码而对在所述反馈信道上接收的发射进行解码以获得由所述UE发送的用于所述ACK信息的码字的装置;以及
用于基于所述码字而获得所述第一和第二小区中的每一者的ACK、否定确认(NACK)或不连续发射(DTX)的装置。
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设备,其进一步包含:
用于接收由所述UE通过所述单一信道化码而在所述反馈信道上发送的所述第一和第二小区的信道质量指示(CQI)信息的装置;
用于调度所述UE以用于从所述第一和第二小区中的至少一个小区进行的数据发射的装置;以及
用于基于所述至少一个小区中的每一者的CQI信息而选择所述小区的传送格式的装置,且其中所述用于发送数据的装置包含用于根据为所述至少一个小区中的每一者选择的所述传送格式而将数据从所述小区发送到所述UE的装置。
24.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其包含:
由用户设备UE确定第一小区的确认ACK信息;
由所述UE确定第二小区的ACK信息;
通过第一信道化码而在反馈信道上发送所述第一小区的所述ACK信息;
通过第二信道化码而在所述反馈信道上发送所述第二小区的所述ACK信息;
基于块码而对所述第一小区的所述ACK信息进行编码以获得第一码字;以及
基于所述块码而对所述第二小区的所述ACK信息进行编码以获得第二码字,且其中分别通过所述第一和第二信道化码而在所述反馈信道上发送所述第一和第二码字,所述块码实施码簿,所述码簿包含小区的用于ACK的第一码字、用于否定确认(NACK)的第二码字和用于不连续发射(DTX)的第三码字。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含:
处理来自所述第一小区的第一控制信道以检测由所述第一小区发送到所述UE的控制信息;
在从所述第一小区接收到控制信息的情况下,处理来自所述第一小区的第一数据信道以接收由所述第一小区发送到所述UE的数据;
处理来自所述第二小区的第二控制信道以检测由所述第二小区发送到所述UE的控制信息;以及
在从所述第二小区接收到控制信息的情况下,处理来自所述第二小区的第二数据信道以接收由所述第二小区发送到所述UE的数据,其中基于来自所述第一小区的所述第一控制信道和所述第一数据信道的处理结果而确定所述第一小区的所述ACK信息,且其中基于来自所述第二小区的所述第二控制信道和所述第二数据信道的处理结果而确定所述第二小区的所述ACK信息。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确定所述第一小区的所述ACK信息包含基于来自所述第一小区的数据信道和控制信道的处理结果而获得所述第一小区的ACK、否定确认(NACK)或不连续发射(DTX),且其中所述确定所述第二小区的所述ACK信息包含基于来自所述第二小区的数据信道和控制信道的处理结果而获得所述第二小区的ACK、NACK或DTX。
27.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含:
确定所述第一小区的信道质量指示(CQI)信息;
确定所述第二小区的CQI信息;
通过所述第一信道化码而在所述反馈信道上发送所述第一小区的所述CQI信息;以及
通过所述第二信道化码而在所述反馈信道上发送所述第二小区的所述CQI信息。
28.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含:
确定所述第一小区的信道质量指示(CQI)信息;
确定所述第二小区的CQI信息;
在第一发射时间间隔(TTI)中,通过选定的信道化码而在所述反馈信道上发送所述第一小区的所述CQI信息,所述选定的信道化码是所述第一或第二信道化码;以及
在所述第一TTI之后的第二TTI中,通过所述选定的信道化码而在所述反馈信道上发送所述第二小区的所述CQI信息。
29.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其包含:
在用户设备(UE)处确定第一小区的信道质量指示(CQI)信息;
在所述UE处确定第二小区的CQI信息;
将所述第一小区的所述CQI信息映射到第一组信息位;
将所述第二小区的所述CQI信息映射到第二组信息位;
对所述第一和第二组信息位进行编码以获得码字;
通过单一信道化码而在反馈信道上发送所述码字;
接收由所述第一小区根据基于所述第一小区的所述CQI信息而选择的第一传送格式来发送的数据;
接收由所述第二小区根据基于所述第二小区的所述CQI信息而选择的第二传送格式来发送的数据;
确定所述第一和第二小区的确认(ACK)信息;以及
通过所述单一信道化码而在所述反馈信道上发送所述第一和第二小区的所述ACK信息,
其中所述发送所述第一和第二小区的所述ACK信息包含
通过所述单一信道化码,在所述反馈信道的同相(I)分支上发送所述第一小区的所述ACK信息,以及
通过所述单一信道化码,在所述反馈信道的正交(Q)分支上发送所述第二小区的所述ACK信息。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映射所述第一小区的所述CQI信息包含以自然次序将所述第一小区的所述CQI信息的位映射到所述第一组中的信息位,且其中所述映射所述第二小区的所述CQI信息包含以自然次序将所述第二小区的所述CQI信息的位映射到所述第二组中的信息位。
31.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设备,其包含:
用于在用户设备(UE)处确定第一小区的信道质量指示(CQI)信息的装置;
用于在所述UE处确定第二小区的CQI信息的装置;
用于将所述第一小区的所述CQI信息映射到第一组信息位的装置;
用于将所述第二小区的所述CQI信息映射到第二组信息位的装置;
用于对所述第一和第二组信息位进行编码以获得码字的装置;
用于通过单一信道化码而在反馈信道上发送所述码字的装置;
用于接收由所述第一小区根据基于所述第一小区的所述CQI信息而选择的第一传送格式来发送的数据的装置;
用于接收由所述第二小区根据基于所述第二小区的所述CQI信息而选择的第二传送格式来发送的数据的装置;
用于确定所述第一和第二小区的确认(ACK)信息的装置;以及
用于通过所述单一信道化码而在所述反馈信道上发送所述第一和第二小区的所述ACK信息的装置,
其中所述发送所述第一和第二小区的所述ACK信息包含
通过所述单一信道化码,在所述反馈信道的同相(I)分支上发送所述第一小区的所述ACK信息,以及
通过所述单一信道化码,在所述反馈信道的正交(Q)分支上发送所述第二小区的所述ACK信息。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用于映射所述第一小区的所述CQI信息的装置包含用于以自然次序将所述第一小区的所述CQI信息的位映射到所述第一组中的信息位的装置,且其中所述用于映射所述第二小区的所述CQI信息的装置包含用于以自然次序将所述第二小区的所述CQI信息的位映射到所述第二组中的信息位的装置。
33.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其包含:
在用户设备(UE)处确定第一小区的信道质量指示(CQI)信息;
在所述UE处确定第二小区的CQI信息;
在第一发射时间间隔(TTI)中发送所述第一小区的所述CQI信息;
在所述第一TTI之后的第二TTI中发送所述第二小区的所述CQI信息;
在所述第二TTI之后的第三TTI中从所述第一小区或所述第二小区接收数据;
确定从所述第一小区或所述第二小区接收的所述数据的确认(ACK)信息;以及
通过单一信道化码而在反馈信道上发送所述ACK信息,且其中通过所述单一信道化码而在所述反馈信道上发送所述第一和第二小区的所述CQI信息,
其中所述发送所述ACK信息包含:
通过所述单一信道化码,在所述反馈信道的同相(I)分支上发送所述第一小区的所述ACK信息,以及
通过所述单一信道化码,在所述反馈信道的正交(Q)分支上发送所述第二小区的所述ACK信息。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单一信道化码而在反馈信道上将所述第一和第二小区的所述CQI信息发送到所述第一和第二小区。
35.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含:
由所述UE接收在动态切换模式中操作的命令;以及
在所述动态切换模式中操作的同时,在每一发射时间间隔(TTI)中,从所述第一和第二小区中的至多一个小区接收数据。
CN2009801099030A 2008-03-25 2009-03-25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报告确认和信道质量指示信息 Active CN10197863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3941308P 2008-03-25 2008-03-25
US61/039,413 2008-03-25
US4999308P 2008-05-02 2008-05-02
US61/049,993 2008-05-02
US5877108P 2008-06-04 2008-06-04
US61/058,771 2008-06-04
US8702108P 2008-08-07 2008-08-07
US61/087,021 2008-08-07
US8758908P 2008-08-08 2008-08-08
US61/087,589 2008-08-08
US8848008P 2008-08-13 2008-08-13
US61/088,480 2008-08-13
US9112008P 2008-08-22 2008-08-22
US61/091,120 2008-08-22
US9768208P 2008-09-17 2008-09-17
US61/097,682 2008-09-17
US12/410,154 US8477734B2 (en) 2008-03-25 2009-03-24 Reporting of ACK and CQI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2/410,154 2009-03-24
PCT/US2009/038281 WO2009120797A1 (en) 2008-03-25 2009-03-25 Reporting of ack and cqi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78633A CN101978633A (zh) 2011-02-16
CN101978633B true CN101978633B (zh) 2013-11-13

Family

ID=408725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099030A Active CN101978633B (zh) 2008-03-25 2009-03-25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报告确认和信道质量指示信息

Country Status (14)

Country Link
US (1) US8477734B2 (zh)
EP (4) EP2573972B1 (zh)
JP (4) JP5485258B2 (zh)
KR (1) KR101105507B1 (zh)
CN (1) CN101978633B (zh)
BR (1) BRPI0909233B1 (zh)
CA (1) CA2717286C (zh)
DK (1) DK2255479T3 (zh)
ES (1) ES2406388T3 (zh)
HK (1) HK1154138A1 (zh)
PL (1) PL2255479T3 (zh)
PT (1) PT2255479E (zh)
TW (1) TWI431969B (zh)
WO (1) WO200912079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825099B2 (en) 2007-01-09 2014-09-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CQI reporting for MIMO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837337B2 (en) * 2007-01-12 2014-09-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Signaling of power information for MIMO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843989B2 (en) * 2007-06-26 2010-11-30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mbedding a first signal in the coding of a second signal
US7978623B1 (en) * 2008-03-22 2011-07-12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Channel rank updates in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8134988B2 (en) * 2008-03-27 2012-03-13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Coexistence mechanism for WiMAX and IEEE 802.11
EP2286616A2 (en) * 2008-04-25 2011-02-23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ell reselection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KR101603338B1 (ko) 2008-08-11 2016-03-1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KR101597573B1 (ko) * 2008-08-11 2016-02-2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제어정보의 상향링크 전송 방법
KR101571566B1 (ko) * 2008-08-11 2015-11-2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신호 전송 방법
KR101646249B1 (ko) * 2008-08-11 2016-08-1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KR20100019947A (ko) * 2008-08-11 2010-02-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정보 전송 방법
US7924754B2 (en) * 2008-09-23 2011-04-12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Multiple carrier acknowledgment signaling
US8705461B2 (en) 2008-10-20 2014-04-22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Control channel signaling and acquisition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EP2533454B1 (en) 2008-10-31 2019-12-04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tilizing multiple carriers in high speed packet access communications
EP2357735B1 (en) 2008-11-14 2016-11-0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4218985B (zh) 2008-11-14 2017-12-08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KR101549572B1 (ko) * 2008-11-25 2015-09-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멀티 셀 hsdpa를 지원하는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품질 인식자 전송용 물리제어채널의 전송전력을 조절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JP5578082B2 (ja) * 2008-11-26 2014-08-27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基地局、基地局の送信電力制御方法、処理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CN101754330A (zh) * 2008-12-04 2010-06-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入多出模式控制方法、设备和系统
KR20110138421A (ko) * 2008-12-30 2011-12-27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다수의 다운링크 캐리어 동작을 위한 제어 채널 피드백
US8737374B2 (en) * 2009-01-06 2014-05-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packet acknowledgment
WO2010088536A1 (en) 2009-01-30 2010-08-05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ponent carrier aggreg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8199666B2 (en) * 2009-02-02 2012-06-12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Transmission of acknowledge/not-acknowledge with repetition
KR20100091876A (ko) 2009-02-11 2010-08-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안테나 전송을 위한 단말 동작
WO2010099653A1 (zh) 2009-03-03 2010-09-10 深圳华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信号编码方法及装置、联合反馈信号编码方法
EP2592774B1 (en) 2009-03-17 2015-09-2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coding feedback signal
JP5487294B2 (ja) 2009-03-18 2014-05-07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アンド テレ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 リサーチ インスチチュート チャネル状態情報を有するレファレンス信号を送信するシステム
US9191177B2 (en) 2009-05-04 2015-11-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mission of feedback information for multi-carrier operation
US8792427B2 (en) * 2009-05-04 2014-07-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mission of feedback information for data transmissions on multiple carriers
EP2456108B1 (en) * 2009-07-16 2019-11-0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in which a receiver transmits control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1043554A2 (en) * 2009-10-09 2011-04-1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encoded signals with frequency hopping environment
US8867494B2 (en) * 2009-11-09 2014-10-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single frequency dual cell 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
US8737253B2 (en) * 2009-12-17 2014-05-2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channel status information efficiently in a multi-carri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800620A (zh) * 2009-12-25 2010-08-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送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方法及装置
TWI542168B (zh) * 2010-01-15 2016-07-11 諾基亞科技公司 針對四載波高速下行鏈接封包接取多重輸入多重輸出之混成自動重覆請求確認頻道編碼技術
US8477672B2 (en) 2010-02-10 2013-07-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4C-HSDPA acknowledgment signaling
EP2536052B1 (en) * 2010-02-10 2020-07-15 Sun Patent Trust Terminal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thereof
CN102763361B (zh) * 2010-02-12 2016-04-27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发送用于多个下行链路载波的反馈
WO2011099926A2 (en) * 2010-02-15 2011-08-18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Harq ack/nack signaling for multi-carrier hsdpa
CN102255696B (zh) * 2010-04-07 2016-03-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CN103004103B (zh) * 2010-04-09 2016-04-27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用于上行链路中的闭环发射分集和mimo的功率控制方法和设备
US9219571B2 (en) 2010-04-13 2015-12-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eriodic CQI report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WO2011142552A2 (en) * 2010-05-08 2011-11-17 Lg Electronics Inc. Error propagation protection in non-binary multiple ack/nacks
US8891356B2 (en) 2010-06-28 2014-11-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point HSDPA communication utilizing a multi-link RLC sublayer
US8989140B2 (en) 2010-06-28 2015-03-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bility in a multi-point HSDPA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20120201226A1 (en) * 2010-08-16 2012-08-09 Sharad Deepak Sambhwani Switching-based downlink aggregation for multi-point hsdpa
CN101944985B (zh) * 2010-09-20 2015-03-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
EP2622772A1 (en) 2010-10-01 2013-08-07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uplink feedback for high-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 (hsdpa)
US8824307B2 (en) * 2010-10-13 2014-09-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mmunicating between user equipment (UE) and independent serving sector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AU2011324151B2 (en) 2010-11-03 2016-02-2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ding of HARQ-ACK transmission in TDD systems with DownLink carrier aggregation
US8989004B2 (en) 2010-11-08 2015-03-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point HSDPA communication utilizing a multi-link PDCP sublayer
EP2661835A1 (en) * 2011-01-07 2013-11-13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nding feedback for multi-cell 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 operations
KR101541985B1 (ko) * 2011-03-14 2015-08-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ack/nack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US8792924B2 (en) * 2011-05-06 2014-07-29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cell access
US9125098B2 (en) 2011-08-03 2015-09-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low congestion control in multiflow networks
US8737211B2 (en) 2011-08-03 2014-05-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network configuration of user equipment communication modes in multiflow systems
WO2013022394A2 (en) * 2011-08-08 2013-02-14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Harq ack feedback detection for an i/q-multiplexed control channel
US9504047B2 (en) * 2011-09-09 2016-11-2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portunistic user scheduling of two-cell multiple user MIMO
CN103036637B (zh) * 2011-09-30 2017-04-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激活多流传输的ue发送hs‑dpcch的方法及ue
IN2014KN00951A (zh) * 2011-10-04 2015-10-09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EP2774430B1 (en) 2011-11-04 2016-02-03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s of multiple point hsdpa transmission in single or different frequencies
CN104396176B (zh) * 2012-01-30 2017-11-24 诺基亚通信公司 用于报告关于多个载波或多个小区的参考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US8885590B2 (en) 2012-05-18 2014-11-11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cheduling multiple-input and multiple-output (MIMO) high-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 (HSDPA) pilot channels
EP2688238B1 (en) 2012-07-20 2015-06-03 HTC Corporation Method of jointly encod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ports and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feedbacks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3891190B (zh) * 2012-08-01 2017-02-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流传输技术的信息反馈方法及系统
WO2014019628A1 (en) * 2012-08-02 2014-02-06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Dual codeword re-transmission
US20140044206A1 (en) * 2012-08-13 2014-02-13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s of mapping retransmissions responsive to bundled nack messages and related devices
MX361150B (es) 2012-10-16 2018-11-28 Huawei Tech Co Ltd Método, aparato, equipo de usuario y estación base para transmitir información de solicitud de repetición automática hibrida y acuse de recibo.
EP3123650B1 (en) * 2014-03-24 2022-06-1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for managing interruptions with multiple deactivated scells
WO2016089268A1 (en) * 2014-12-05 2016-06-0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Reduced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porting in a multi-carri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6089269A1 (en) * 2014-12-05 2016-06-0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devices to transmit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in a multi-point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966194B2 (en) * 2015-04-15 2021-03-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ordinat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ing multiple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s
US10306606B2 (en) 2016-05-20 2019-05-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Decoupled transmissions of channel quality feedback and acknowledgement/negative-acknowledgement feedback
EP3688879A1 (en) * 2017-09-28 2020-08-05 Fraunhofer 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 Transmission of data by multiple users over shared resources
CN109802765B (zh) * 2017-11-17 2022-03-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应答信息发送方法及装置
US20200092068A1 (en) * 2018-09-19 2020-03-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Acknowledgement codebook design for multiple 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s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248485A1 (en) * 2001-04-03 2002-10-0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of transmitting control data in CDM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9019875A2 (en) * 1997-10-10 1999-04-22 Rambus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ipelined memory operations
KR100459573B1 (ko) * 2001-08-25 2004-12-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고속 순방향 패킷 접속 방식을 사용하는 통신 시스템에서역방향 전송 전력 오프셋과 고속 순방향 공통 채널 전력레벨을 송수신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EP1313232B1 (en) 2001-11-19 2004-08-2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plink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in a cdma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0547720B1 (ko) 2001-11-19 2006-01-3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부호분할다중접속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역방향 송신전력 제어장치 및 방법
US7711363B2 (en) 2002-01-08 2010-05-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communications of data from multiple base stations to a mobile station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0605859B1 (ko) * 2002-03-26 2006-07-3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고속 순방향 패킷 접속 방식을 사용하는 통신 시스템에서채널 품질 지시자 정보의 부호화 및 복호화 방법 및 장치
US7227854B2 (en) * 2002-09-06 2007-06-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CQI information in a CDMA communication system employing an HSDPA scheme
US20060075137A1 (en) 2002-09-30 2006-04-06 Hajime Maekawa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receiving apparatus
KR20050000709A (ko) * 2003-06-24 2005-01-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접속 방식을 사용하는 통신 시스템의 데이터 송수신장치 및 방법
JP3938914B2 (ja) * 2003-08-08 2007-06-27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移動局装置および移動局装置における回線品質報告値制御方法
US7724722B2 (en) * 2004-07-01 2010-05-2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in an OFDM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738423B2 (en) * 2004-07-09 2010-06-15 Alcatel-Lucent Usa Inc. Cell switching and packet combin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60023687A1 (en) 2004-07-27 2006-02-0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Fast reliable downlink signaling to support enhanced uplink services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693110B2 (en) * 2004-09-16 2010-04-06 Motorola,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ownlink signaling for high speed uplink packet access
JPWO2006095387A1 (ja) * 2005-03-04 2008-08-14 富士通株式会社 スケジューリング方法及び基地局装置
US8693383B2 (en) 2005-03-29 2014-04-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igh rate data 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20060268720A1 (en) 2005-05-26 2006-11-30 Zhigang Ro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acknowledgement signaling in a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 system
JP4740324B2 (ja) 2005-05-31 2011-08-03 クゥアルコム・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用の割当て肯定応答
JP4789557B2 (ja) 2005-08-24 2011-10-12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ユーザデータの送信方法及び無線回線制御局
US20070047489A1 (en) * 2005-08-26 2007-03-01 Bachl Rainer W Handoff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incorporating voice over IP using shared supplemental spreading codes
US8942706B2 (en) 2005-08-30 2015-01-2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Robust radio resource control signaling for HSDPA
US20070086406A1 (en) * 2005-10-03 2007-04-19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Methods for Assigning Resources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07089127A2 (en) 2006-02-03 2007-08-0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performance enhancement in a cell edge region
WO2007123375A2 (en) 2006-04-25 2007-11-0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s of transmitting data by utilizing resources in hybrid automatic request operations
US8374108B2 (en) * 2006-05-16 2013-02-12 Sharp Kabushiki Kaish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obile unit, base station unit and method therefore
JP4971446B2 (ja) 2006-08-17 2012-07-11 クゥアルコム・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低オーバーヘッドのパケットデータ伝送および受信モードの制御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ES2961395T3 (es) * 2007-02-28 2024-03-11 Unwired Planet International Ltd Identificación inequívoca de celdas vecinas en redes de telecomunicaciones inalámbricas
US8417255B2 (en) * 2007-03-16 2013-04-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Data transmission and power control in a multihop relay communication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248485A1 (en) * 2001-04-03 2002-10-0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of transmitting control data in CDM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A2717286C (en) 2014-11-04
EP2573972A1 (en) 2013-03-27
JP5813712B2 (ja) 2015-11-17
EP2255479A1 (en) 2010-12-01
EP3370361B1 (en) 2023-04-19
EP2255479B1 (en) 2013-02-13
ES2406388T3 (es) 2013-06-06
KR20100124836A (ko) 2010-11-29
JP2014039273A (ja) 2014-02-27
JP2011517542A (ja) 2011-06-09
TWI431969B (zh) 2014-03-21
EP2573972B1 (en) 2018-04-25
JP5675918B2 (ja) 2015-02-25
JP2014039274A (ja) 2014-02-27
DK2255479T3 (da) 2013-05-27
EP3370361A1 (en) 2018-09-05
BRPI0909233B1 (pt) 2020-09-15
JP5485258B2 (ja) 2014-05-07
PT2255479E (pt) 2013-04-09
CN101978633A (zh) 2011-02-16
US20090245212A1 (en) 2009-10-01
EP3370360A1 (en) 2018-09-05
JP2014039275A (ja) 2014-02-27
TW201004197A (en) 2010-01-16
PL2255479T3 (pl) 2013-07-31
US8477734B2 (en) 2013-07-02
KR101105507B1 (ko) 2012-01-13
WO2009120797A1 (en) 2009-10-01
BRPI0909233A2 (pt) 2016-08-02
HK1154138A1 (en) 2012-04-20
CA2717286A1 (en) 2009-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78633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报告确认和信道质量指示信息
US11122645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stellation superposition
CN102224689B (zh) 用于支持多小区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数据接入的无线通信系统的信道质量指示符传输功率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2440060B (zh) 针对多载波系统的不连续上行链路传输操作和干扰避免
CN101636955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可配置的确认处理
CN106664271B (zh) 256正交幅度调制用户设备类别处理
US10362579B2 (en) 256 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 user equipment category handling
CN102714579A (zh) 用于上行链路中多天线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CN102577210A (zh) 用于在多载波无线通信系统中提供harq反馈的装置和方法
CN101478379A (zh) 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发送方法及用户设备
JP6356820B2 (ja) 256直交振幅変調のユーザ機器カテゴリのハンドリング
CN101378307B (zh) 反馈信息的处理方法
CN102308511A (zh) 传输多a/n信息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CN102907033A (zh) 移动通信网络中用于通过信号传送控制信息的系统和方法
US943216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indicator information
RU2461132C2 (ru) Сообщение отчета об информации ack и cqi в системе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CN104170299A (zh) 控制信息的指示方法及装置
CN103312476A (zh) 传输多a/n信息的方法和基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54138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54138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