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55696B - 一种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 Google Patents

一种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55696B
CN102255696B CN201110213532.XA CN201110213532A CN102255696B CN 102255696 B CN102255696 B CN 102255696B CN 201110213532 A CN201110213532 A CN 201110213532A CN 102255696 B CN102255696 B CN 10225569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rier
uci
descending
descending carrier
subscriber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1353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55696A (zh
Inventor
成艳
吕永霞
陈小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Jingshi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44746233&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2255696(B)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21353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255696B/zh
Publication of CN1022556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556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556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556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5Arrangements at the receiv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72Error control for data other than payload data, e.g. control data
    • H04L1/0073Special arrangements for feedback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3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6Indication of changes in allocation
    • H04L5/0098Signalling of the activation or deactivation of component carriers, subcarriers or frequency ban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2001/125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return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属于通信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用户设备在下行子帧n接收载波激活/去激活信令;用户设备从上行子帧n+k起,将更新后的下行激活载波集合作为当前下行激活载波集合,更新后的下行激活载波集合为在下行子帧n接收到载波激活/去激活信令后更新的下行激活载波集合,n和所述k为正整数,且k大于等于5;用户设备按照预设的排序规则对X个下行载波中每个下行载波的上行控制信息UCI进行排序,其中,X为正整数,X个下行载波属于所述用户设备的当前下行激活载波集合;用户设备向基站传输所述排序后的X个下行载波的UCI。本发明解决了eNB对联合编码的UCI译码错误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本申请是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于2010年04月07日申请的、申请号为201010146531.3、发明名称为"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系统、用户设备和基站"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背景技术
LTE-A(LongTermEvolution–Advanced,高级长期演进)是3GPPLTE(3rdGenerationPartnershipProjectLongTermEvolution,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长期演进)系统的进一步演进和增强系统。在LTE-A系统中,为了满足国际电信联盟对于第四代通信技术的峰值数据速率要求引入了CA(CarrierAggregation,载波聚合)技术,也称频谱聚合技术或者带宽扩展技术。载波聚合场景下,两个或更多的CC(ComponentCarrier,成员载波)的频谱被聚合在一起以得到更宽的传输带宽。载波聚合场景下,eNB(EvolvedNodeB,基站)会通过半静态RRC(RadioResource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信令给LTE-A用户设备配置或重配置一个可以调度的载波集合,UEDLCCset(UserEquipmentDownlinkComponentCarrierSet,用户下行成员载波集合)。同时,为了省电,在半静态配置的UEDLCCset的基础上引入了载波激活(即开启)/去激活(即关闭)机制,除了下行主载波外,其他成员载波均可根据业务需求进行激活或去激活。如果UE(UserEquipment,用户设备)当前业务速率增加,eNB可以激活UEDLCCset中未被激活的某个或某几个载波来进行数据传输;如果UE当前业务速率降低,eNB可以去激活UEDLCCset中除下行主载波外的某个或某几个已激活的载波。激活/去激活通过MAC(MediumAccessControl,媒质接入控制)层信令完成,每条MAC层载波激活/去激活信令可激活或去激活UEDLCCset中除主载波外的一个或多个载波。eNB下发了MAC层信令后可通过ACK/NACK反馈获知激活/去激活信令是否传输成功。针对去激活信令,又进一步引入了隐式去激活的机制进行优化,即引入隐式去激活定时器,以某次接收为基准启动该定时器,若该定时器的定时时间到达则去激活相应的载波。
同时在LTE-A系统中,为了支持动态调度、下行的MIMO(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多输入多输出)传输及混合自动重传等技术,UE需通过PUCCH(PhysicalUplinkControlChannel,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或/和PUSCH(PhysicalUplinkShareChannel,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向eNB传输下行载波的UCI(UplinkControlInformation,上行控制信息),且在载波聚合场景下UE需要向eNB传输多个下行载波的UCI。LTE-A系统中,UE需传输的UCI通常包括CSI(ChannelStateInformation,信道状态信息)和HARQ(HybridAutomaticRepeatrequest,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信息(ACK(Acknowledgment,确认应答)/NACK(NegativeAcknowledgement,否认应答))。其中CSI通常又包括CQI(ChannelQualityInformation,信道质量信息)、RI(RankIndication,秩指示)、PMI(PrecodingMatrixIndicator,预编码矩阵指示)等隐式信道状态信息,以及信道矩阵或信道协方差矩阵等直接信道状态信息。
目前在载波聚合场景下,当多个下行载波的ACK/NACK或CSI在一个PUCCH或一个PUSCH上传输时,通常UE需对多个下行载波的ACK/NACK或CSI进行联合信道编码,eNB根据UE采用的信道编码方法进行译码。
然而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缺点:
eNB译码时,需要知道UE采用的UCI联合信道编码的总的原始信息比特数,才能进行正确的译码,即需要保证eNB和UE对多个下行载波的UCI联合编码的总的原始信息比特数理解一致,才能进行正确的译码。而目前还不存在一种可以保证eNB和UE对UCI联合编码的总的原始信息比特数理解一致的传输UCI的方法,采用目前存在的传输UCI的方法,必然会导致eNB对联合编码的UCI译码错误。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eNB对联合编码的UCI译码错误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用户设备在下行子帧n接收载波激活/去激活信令;
所述用户设备将接收载波激活/去激活信令之前的下行激活载波集合作为当前下行激活载波集合,所述用户设备按照预设的排序规则对X个下行载波中每个下行载波的UCI进行排序,其中,X为正整数,所述X个下行载波属于所述用户设备的当前下行激活载波集合;
所述用户设备从第一个有效的上行子帧n+k起,将更新后的下行激活载波集合作为当前下行激活载波集合,所述更新后的下行激活载波集合为在所述下行子帧n接收到载波激活/去激活信令后更新的下行激活载波集合,所述n和所述k为正整数,且所述k大于等于5;
所述用户设备按照预设的排序规则对X个下行载波中每个下行载波的上行控制信息UCI进行排序,其中,X为正整数,所述X个下行载波属于所述用户设备的当前下行激活载波集合;
所述用户设备向基站传输所述排序后的X个下行载波的UCI;
其中,所述用户设备向基站传输所述排序后的X个下行载波的UCI,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计算所述UCI占用的调制符号个数,根据所述调制符号个数计算所述用户设备的UCI的信道编码后的比特数,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UCI的信道编码后的比特数,对所述排序后的X个下行载波的UCI进行信道编码,并传输给基站;或者,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预设的所述用户设备的UCI的信道编码后的比特数对所述排序后的X个下行载波的UCI进行信道编码,并传输给基站。
一种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基站在下行子帧n向用户设备发送载波激活/去激活信令;
所述基站接收用户设备传输的所述排序后的X个下行载波的上行控制信息UCI,其中,X为正整数,所述X个下行载波属于所述用户设备的当前下行激活载波集合,所述当前下行载波集合为所述用户设备从第一个有效的上行子帧n+k起,将更新后的下行激活载波集合作为当前下行激活载波集合,所述更新后的下行激活载波集合为在所述下行子帧n接收到载波激活/去激活信令后更新的下行激活载波集合,所述n和所述k为正整数,且所述k大于等于5;所述排序后的X个下行载波的UCI为所述用户设备按照预设的排序规则对X个下行载波中每个下行载波的UCI进行排序的;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排序后的X个下行载波的UCI确定每个下行载波对应的UCI;
其中,所述基站根据所述排序后的X个下行载波的UCI确定每个下行载波对应的UCI,包括:
所述基站计算所述UCI占用的调制符号个数,根据所述调制符号个数,提取所述用户设备传输的UCI及计算与所述用户设备传输的UCI对应的信道编码后的比特数,根据所述比特数对传输的UCI进行信道译码,并根据所述预设的排序规则,确定每个下行载波对应的UCI;或者,
所述基站根据预设的信道编码后的比特数对传输的UCI进行信道译码或者采用盲译码的方式进行译码,并根据所述预设的排序规则,确定每个下行载波对应的UCI。
一种用户设备,包括:
用于在下行子帧n接收载波激活/去激活信令单元;
用于将接收载波激活/去激活信令之前的下行激活载波集合作为当前下行激活载波集合,按照预设的排序规则对X个下行载波中每个下行载波的UCI进行排序的单元,其中,X为正整数,所述X个下行载波属于所述用户设备的当前下行激活载波集合;
用于从第一个有效的上行子帧n+k起,将更新后的下行激活载波集合作为当前下行激活载波集合的单元,所述更新后的下行激活载波集合为在所述下行子帧n接收到载波激活/去激活信令后更新的下行激活载波集合,所述n和所述k为正整数,且所述k大于等于5;
用于按照预设的排序规则对X个下行载波中每个下行载波的上行控制信息UCI进行排序的单元,其中,X为正整数,所述X个下行载波属于所述用户设备的当前下行激活载波集合;
用于向基站传输所述排序后的X个下行载波的UCI的单元;
其中,向基站传输所述排序后的X个下行载波的UCI,包括:
计算所述UCI占用的调制符号个数,根据所述调制符号个数计算所述用户设备的UCI的信道编码后的比特数,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UCI的信道编码后的比特数,对所述排序后的X个下行载波的UCI进行信道编码,并传输给基站;或者,
根据预设的所述用户设备的UCI的信道编码后的比特数对所述排序后的X个下行载波的UCI进行信道编码,并传输给基站。
一种基站,包括:
用于在下行子帧n向用户设备发送载波激活/去激活信令的单元;
用于接收用户设备传输的所述排序后的X个下行载波的上行控制信息UCI的单元,其中,X为正整数,所述X个下行载波属于所述用户设备的当前下行激活载波集合,所述当前下行载波集合为所述用户设备从第一个有效的上行子帧n+k起,将更新后的下行激活载波集合作为当前下行激活载波集合,所述更新后的下行激活载波集合为在所述下行子帧n接收到载波激活/去激活信令后更新的下行激活载波集合,所述n和所述k为正整数,且所述k大于等于5;所述排序后的X个下行载波的UCI为所述用户设备按照预设的排序规则对X个下行载波中每个下行载波的上行控制信息UCI进行排序的;
用于根据所述排序后的X个下行载波的UCI确定每个下行载波对应的UCI的单元;
其中,所述根据所述排序后的X个下行载波的UCI确定每个下行载波对应的UCI,包括:
计算所述UCI占用的调制符号个数,根据所述调制符号个数,提取所述用户设备传输的UCI及计算与所述用户设备传输的UCI对应的信道编码后的比特数,根据所述比特数对传输的UCI进行信道译码,并根据所述预设的排序规则,确定每个下行载波对应的UCI;或者,
根据预设的信道编码后的比特数对传输的UCI进行信道译码或者采用盲译码的方式进行译码,并根据所述预设的排序规则,确定每个下行载波对应的UCI。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用户设备通过根据获取的用户设备的UCI的信道编码后的比特数,对用户设备的UCI进行信道编码后传输给基站,解决了用户设备和基站对多个下行载波的UCI的联合编码的总的原始信息比特数理解不一致导致基站对联合编码的UCI译码错误的问题;并且,用户设备通过按照预设的排序规则对多个下行载波的UCI进行排序,使得基站可以确定出与每个下行载波对应的UCI。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一种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5提供的一种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6提供的一种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8提供的一种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流程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9提供的一种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流程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10提供的一种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流程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11提供的一种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流程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12提供的一种用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13提供的一种用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14提供的一种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15提供的一种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16提供的一种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17提供的一种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参见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包括:
101:用户设备按照预设的排序规则对X个下行载波中每个下行载波的上行控制信息UCI进行排序;其中,X为正整数,X个下行载波属于用户设备的下行成员载波集合,用户设备的下行成员载波集合至少包括两个下行成员载波,且X个下行载波中至少一个下行载波属于用户设备的下行激活载波集合。
102:用户设备根据第一载波集合,计算用户设备的UCI占用的调制符号个数,其中第一载波集合为以下之一:用户设备的下行成员载波集合、用户设备可支持的最大下行载波集合、用户设备的下行成员载波集合与用户设备可支持的最大下行载波集合二者中的较小者。
103:用户设备根据用户设备的UCI占用的调制符号个数,计算用户设备的UCI的信道编码后的比特数。
104:用户设备根据用户设备的UCI的信道编码后的比特数,对排序后的X个下行载波的UCI进行信道编码后,映射到物理信道上传输给基站。
进一步地,当用户设备的UCI为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确认信息时,X个下行载波为下行激活载波集合中的所有下行载波。
进一步地,当用户设备的UCI为信道状态信息CSI时,X个下行载波由CSI的高层参数配置及是否有非周期CSI上报决定,且X个下行载波属于用户设备的下行激活载波集合。
进一步地,预设的排序规则包括以下之一:
按照每个下行载波的UCI对应的下行载波的属性递增进行排序;
按照每个下行载波的UCI对应的下行载波的属性递减进行排序;
按照下行载波被激活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
进一步地,当按照下行载波被激活的先后顺序对X个下行载波中每个下行载波的UCI进行排序时,如果有多个下行载波同时被激活,则按照每个下行载波的属性的递增或递减的顺序对同时被激活的多个下行载波的UCI进行排序。
进一步地,下行载波的属性为载波索引或载波频率。
进一步地,当用户设备的UCI为信道状态信息CSI时,用户设备根据第一载波集合,计算用户设备的UCI占用的调制符号个数,具体为:
用户设备根据第一载波集合,CSI的高层参数配置,以及是否有非周期CSI上报,计算用户设备的CSI占用的调制符号个数。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用户设备通过根据用户设备的UCI的信道编码后的比特数,对X个下行载波的UCI进行信道编码后传输给基站,解决了用户设备和基站对多个下行载波的UCI的联合编码的总的原始信息比特数理解不一致导致基站对联合编码的UCI译码错误的问题;并且,用户设备通过按照预设的排序规则对多个下行载波的UCI进行排序,使得基站可以确定出与每个下行载波对应的UCI。
实施例2
参见图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包括:
201:用户设备按照预设的排序规则对X个下行载波中每个下行载波的上行控制信息UCI进行排序;其中,X为正整数,且X个下行载波属于用户设备的下行激活载波集合。
202:用户设备根据预设的用户设备的UCI的信道编码后的比特数,对排序后的X个下行载波的UCI进行信道编码后,映射到物理信道上传输给基站。
进一步地,当用户设备的UCI为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确认信息时,X个下行载波为下行激活载波集合中的所有下行载波。
进一步地,预设的排序规则为:按照下行载波被激活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
进一步地,当X个下行载波的UCI与调度请求SR在同一个子帧上报时,预设的排序规则为:按照先排列SR,再按照下行载波被激活的先后顺序将X个下行载波中每个下行载波的UCI依次排列在SR的后面的顺序进行排序。
进一步地,当按照下行载波被激活的先后顺序对X个下行载波中每个下行载波的UCI进行排序时,如果有多个下行载波同时被激活,则按照每个下行载波的属性对同时被激活的多个下行载波的UCI进行排序。
进一步地,下行载波的属性为载波索引或载波频率。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用户设备通过根据用户设备的UCI的信道编码后的比特数,对X个下行载波的UCI进行信道编码后传输给基站,解决了用户设备和基站对多个下行载波的UCI的联合编码的总的原始信息比特数理解不一致导致基站对联合编码的UCI译码错误的问题;并且,用户设备通过按照预设的排序规则对多个下行载波的UCI进行排序,使得基站可以确定出与每个下行载波对应的UCI。
实施例3
参见图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包括:
301:根据第一载波集合,计算上行控制信息UCI占用的调制符号个数,其中,第一载波集合为以下之一:用户设备的下行成员载波集合,用户设备可支持的最大下行载波集合,用户设备的下行成员载波集合与用户设备可支持的最大下行载波集合二者中的较小者,用户设备的下行成员载波集合至少包括两个下行成员载波。
302:根据UCI占用的调制符号个数,提取用户设备传输的UCI及计算传输的UCI对应的信道编码后的比特数。
303:根据传输的UCI对应的信道编码后的比特数,对传输的UCI进行信道译码,并根据预设的排序规则,确定与每个下行载波对应的UCI。
进一步地,当用户设备的UCI为信道状态信息CSI时,根据第一载波集合,计算UCI占用的调制符号个数,具体为:
根据第一载波集合,CSI的高层参数配置,以及是否有非周期CSI上报,计算CSI占用的调制符号个数。
进一步地,预设的排序规则包括以下之一:按照每个下行载波的UCI对应的下行载波的属性递增进行排序;
按照每个下行载波的UCI对应的下行载波的属性递减进行排序;
按照下行载波被激活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
进一步地,当预设的排序规则为按照下行载波被激活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时,如果有多个下行载波同时被激活,则按照每个下行载波的属性递增或递减的顺序对同时被激活的多个下行载波的UCI进行排序。
进一步地,下行载波的属性为载波索引或载波频率。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基站通过根据第一载波集合得到UCI占用的调制符号个数,根据UCI占用的调制符号个数提取用户设备传输的UCI及得到传输的UCI对应的信道编码后的比特数,解决了基站和用户设备对多个下行载波的UCI的联合编码的总的原始信息比特数理解不一致导致基站对联合编码的UCI译码错误的问题;并且,基站根据预设的排序规则可以确定出与每个下行载波对应的UCI。
实施例4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包括:
根据预设的上行控制信息UCI对应的信道编码后的比特数,对用户设备传输的UCI进行检测,并根据预设的排序规则,确定与每个下行载波对应的UCI。
进一步地,预设的排序规则为按照下行载波被激活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且如果有多个下行载波同时被激活,则按照每个下行载波的属性递增或递减的顺序对同时被激活的多个下行载波的UCI进行排序的顺序。
进一步地,当用户设备的UCI与调度请求SR在同一个子帧上报时,根据预设的排序规则,确定与每个下行载波对应的UCI,具体为:
根据先排列SR,再按照下行载波被激活的先后顺序将X个下行载波的UCI依次排列在SR的后面的顺序,确定出SR及与每个下行载波对应的UCI,X为正整数。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基站根据预设的上行控制信息UCI对应的信道编码后的比特数,对用户设备传输的UCI进行检测,解决了基站和用户设备对多个下行载波的UCI的联合编码的总的原始信息比特数理解不一致导致基站对联合编码的UCI译码错误的问题;并且,基站根据预设的排序规则可以确定出与每个下行载波对应的UCI。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下面以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方法应用于载波聚合场景下,在一个PUSCH上传输大于等于1个下行载波的ACK/NACK为例,进行进一步地说明。
实施例5
参见图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包括:
401:UE按照预设的排序规则对X个下行载波中每个下行载波的ACK/NACK进行排序,其中,X为正整数,X个下行载波属于UE的下行成员载波集合,用户设备的下行成员载波集合至少包括两个下行成员载波,且X个下行载波中至少一个下行载波属于用户设备的下行激活载波集合,且此处X个下行载波为UE的下行载波集合中的所有下行载波。
其中,预设的排序规则可以为按照下行载波被激活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并且当有多个下行载波同时被激活时,可以按照每个下行载波的ACK/NACK对应的下行载波的属性对同时被激活的多个下行载波的ACK/NACK进行排序,下行载波的属性可以是下行载波的载波索引(CarrierIndex/CarrierIdentity)或载波频率,具体可以按照下行载波的属性的递增或递减的顺序对同时被激活的多个下行载波的ACK/NACK进行排序。
具体地,对X个下行载波中的每个下行载波:若需要反馈ACK/NACK,且ACK/NACK支持空间捆绑(spatialbundling),则每个下行载波对应1比特ACK或NACK;若需要反馈ACK/NACK,且ACK/NACK不支持空间捆绑,则每个下行载波对应2比特ACK或NACK。若不需要反馈ACK/NACK,且ACK/NACK支持空间捆绑,则每个下行载波对应1比特NACK;若不需要反馈ACK/NACK,且ACK/NACK不支持空间捆绑,则每个下行载波对应2比特NACK。所谓需要反馈ACK/NACK是指在该载波上检测到需要反馈ACK/NACK的信息,如数据或指示释放下行SPS(Semi-PersistentScheduling,半持续调度)资源的PDCCH(PhysicalDownlinkControlChannel,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信令。
UE根据上述方法确定X个下行载波中的每个下行载波的ACK/NACK的原始信息,使得X个下行载波中的总的原始信息比特数OACK为:OACK=X或OACK=2X。X对应ACK/NACK支持空间捆绑时的场景,2X对应ACK/NACK不支持空间捆绑时的场景。
402:UE根据第一载波集合(CCSet),计算UE的ACK/NACK占用的调制符号个数(codedsymbols或modulationsymbols)。
其中,第一载波集合可以为用户设备的下行成员载波集合(UserEquipmentDownlinkComponentCarrierSet),或可以为UE可支持的最大下行载波集合,或可以为用户设备的下行成员载波集合和UE可支持的最大下行载波集合二者中的较小者。具体地,根据第一载波集合,利用公式(1)计算得到用户设备的ACK/NACK占用的调制符号个数。
其中,Q′表示用户设备的ACK/NACK占用的调制符号个数;O表示第一载波集合对应的所有ACK/NACK的总的信息比特数,当每个下行载波的ACK/NACK支持空间捆绑时O=M,当每个下行载波的ACK/NACK不支持空间捆绑时O=2M,M表示第一载波集合中包括的载波的个数;Nlayer表示ACK/NACK映射到的码字对应的总层数;表示同一个传输块初传时PUSCH的传输带宽;表示当前子帧对应的PUSCH的传输带宽;表示同一个传输块初传时所占的SC-FDMA(SingleCarrier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Access,单载波频分多址)符号的个数;表示ACK/NACK相对于数据MCS(ModulationandCodingScheme调制编码方案)的偏移,其中的取值由高层RRC(RadioResource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信令通知;C表示码块的个数;Kr为第r个码块的信息比特数与CRC(CyclicalRedundancyCheck,循环冗余码校验)校验比特数之和。
403:UE根据UE的ACK/NACK占用的调制符号个数,计算UE的ACK/NACK的信道编码后的比特数。
具体地,根据步骤402得到的UE的ACK/NACK占用的调制符号个数Q′,利用公式(2)计算得到UE的ACK/NACK的信道编码后的比特数。
Q=Qm·Q′(2)
其中,Q′表示UE的ACK/NACK占用的调制符号个数;Q表示UE的ACK/NACK的信道编码后的比特数;Qm表示调制阶数。
404:UE根据UE的ACK/NACK的信道编码后的比特数,对排序后的X个下行载波的ACK/NACK进行信道编码后与数据复用在PUSCH上传输给eNB。
例如:假设在步骤401中得到的排序后的X个下行载波的ACK/NACK的原始信息为3bit,在步骤403得到UE的ACK/NACK信道编码后的比特数为20bit,则该步骤中对排序后的X个下行载波的ACK/NACK进行信道编码时要将3bit的ACK/NACK编码为20bit。并且,本发明实施例中优选采用RM(Reed-Muller)编码,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其他任何可行的信道编码方式,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405:eNB根据第一载波集合,计算ACK/NACK占用的调制符号个数。
其中,该步骤中第一载波集合与步骤402中第一载波集合相一致,如当步骤402中第一载波集合为用户下行成员载波集合时,该步骤中的第一载波集合也为用户下行成员载波集合。eNB根据第一载波集合,计算ACK/NACK占用的调制符号个数的方法与步骤402相同,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406:eNB根据ACK/NACK占用的调制符号个数,提取UE传输的ACK/NACK及计算与UE传输的ACK/NACK对应的信道编码后的比特数。
由于eNB是采用与UE相一致的方法得到与UE传输的ACK/NACK对应的信道编码后的比特数,因此eNB得到的与UE传输的ACK/NACK对应的信道编码后的比特数,与UE得到的UE的ACK/NACK的信道编码后的比特数也相一致。
407:eNB根据与UE传输的ACK/NACK对应的信道编码后的比特数,对传输的ACK/NACK进行信道译码,并根据预设的排序规则,确定与每个下行载波对应的ACK/NACK。
具体地,可以采用与步骤404中采用的信道编码相对应的译码方法对传输的ACK/NACK进行信道译码,或可以采用任何其他可行的方式进行译码,对此不做具体限定。并且,该步骤中的预设的排序规则与步骤401中预设的排序规则相一致。如当步骤401中预设的排序规则为按照下行载波被激活的先后顺序对多个下行载波的ACK/NACK进行排序时,该步骤中预设的排序规则也为按照下行载波被激活的先后顺序确定每个下行载波对应的ACK/NACK。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在eNB需要去激活下行载波时,eNB按照后激活的载波先去激活的顺序,对下行激活载波集合中包括的下行载波进行去激活(如当按照先被激活的下行载波排在前面,后被激活的下行载波排在后面的顺序对X个下行载波的ACK/NACK进行排序时,eNB从下行激活载波集合中排在最后的一个下行载波开始进行去激活)。然后UE根据更新了的下行激活载波集合重复步骤401-404对X个下行载波的ACK/NACK进行传输。
并且需要说明的是,当按照先被激活的下行载波排在前面,后被激活的下行载波排在后面的顺序对X个下行载波的ACK/NACK进行排序时,则刚激活的下行载波的ACK/NACK排在最后,由于在模糊期间刚激活的那个下行载波通常为NACK,则根据RM编码的特点,排在后面的NACK对总的ACK/NACK的编码比特不做贡献,因而此时即使eNB按照较少或较多的比特去译码也能保证真正需要传输的那些ACK/NACK的正确性。举例来说,下行激活载波集合中有3个下行载波,其中最后一个下行载波为刚激活的下行载波,且每个下行载波支持ACK/NACK空间捆绑,则根据RM编码联合编码的ACK/NACK总的比特数为3,假设前两个下行载波都需要传输ACK,最后一个下行载波由于刚激活没有调度数据因而传NACK,则在PUSCH上传输的3个比特为110,按照RM编码的特点,110编码后的比特与11编码后的比特一致,因而eNB即使还不知道UE已成功检测下行载波3的激活命令并已更新了联合编码的ACK/NACK的总的比特数从而仍按2比特去对传输的ACK/NACK进行译码也能保证前2个比特的正确译码。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UE通过根据获取的UE的ACK/NACK的信道编码后的比特数,对X个下行载波的ACK/NACK进行信道编码后传输给eNB,解决了UE和eNB对多个下行载波的ACK/NACK的联合编码的总的原始信息比特数理解不一致,导致eNB对联合编码的ACK/NACK译码错误的问题;并且UE通过按照预设的排序规则对多个下行载波的ACK/NACK进行排序,使得eNB可以确定出与每个下行载波对应的ACK/NACK。UE通过按照下行载波被激活的先后顺序来对各载波的ACK/NACK进行排序及eNB按照后激活的载波先去激活的顺序,对下行激活载波集合中包括的下行载波进行去激活,可保证即使存在eNB和UE对联合编码的ACK/NACK的总的信息比特理解不一致,也能保证真正需要传输的ACK/NACK译码正确,解决了UE和eNB对多个下行载波的ACK/NACK联合编码的总的原始信息比特数理解不一致,导致eNB对联合编码的ACK/NACK译码错误的问题。利用RM编码的特点,UE通过按照先被激活的下行载波排在前面,后被激活的下行载波排在后面的顺序对X个下行载波的ACK/NACK进行排序及去激活载波时总是从激活载波集合中的最后一个开始,可保证即使存在eNB和UE对联合编码的ACK/NACK的总的信息比特理解不一致,也能保证真正需要传输的ACK/NACK译码正确,解决了UE和eNB对多个下行载波的ACK/NACK联合编码的总的原始信息比特数理解不一致,导致基站对联合编码的ACK/NACK译码错误的问题。UE根据第一载波集合计算UE的ACK/NACK占用的调制符号个数,使得ACK/NACK在PUSCH上占用的物理资源不随着下行激活载波集合的变化而变化,可以保证与ACK/NACK复用的PUSCH上的数据正常译码,降低对数据传输性能的影响,且相当于分配更多的物理资源给待传输的ACK/NACK,提高了ACK/NACK的传输性能。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下面以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方法应用于载波聚合场景下,在一个PUSCH上传输大于等于1个下行载波的CSI为例,进行进一步地说明。
实施例6
参见图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包括:
501:UE按照预设的排序规则对X个下行载波中每个载波的CSI进行排序,其中X为正整数,该处X个下行载波优选地属于UE的下行激活载波集合,该处X个下行载波可以由UE的下行激活载波集合、CSI的高层参数配置及是否有非周期CSI上报决定。
其中,预设的排序规则可以为按照下行载波被激活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并且当有多个下行载波同时被激活时,可以按照每个下行载波的属性对同时被激活的多个下行载波的CSI进行排序,下行载波的属性可以是载波索引或载波频率,具体可以按照下行载波的属性的递增或递减的顺序对同时被激活的多个下行载波的CSI进行排序。或预设的排序规则可以为按照各CSI对应的下行载波的属性的递增或递减的顺序进行排序,下行载波的属性可以是下行载波的载波索引或载波频率。
具体地,UE可以根据下行激活载波集合,确定下行载波集合中的X个下行载波的CSI的原始信息。或优选地UE还可以根据下行激活载波集合,CSI的高层参数配置,以及是否有非周期CSI需要上报,确定每个下行载波是否需要上报CSI,若需要上报则相应的上报模式是什么,从而确定下行载波集合中的X个下行载波的CSI的原始信息及具体为哪几个下行载波,例如:假设更新了的下行激活载波集合中包括CC1、CC2及CC3三个下行载波(设CC3为刚激活的下行载波),根据CSI的高层参数配置,此时有CC1和CC3需要上报CSI,且根据它们各自的高层参数配置,CC1需上报比特,CC3需上报比特,则下行载波集合中的X个下行载波的CSI的原始信息比特数并且下行载波具体为CC1和CC3。
502:UE根据第一载波集合,计算UE的CSI占用的调制符号个数。
其中,第一载波集合可以为用户下行成员载波集合,或可以为UE可支持的最大下行载波集合,或可以为用户下行成员载波集合和UE可支持的最大下行载波集合二者中的较小者。具体地,UE可以根据第一载波集合,计算得到UE的CSI占用的调制符号个数。或优选地UE可以根据第一载波集合,CSI的高层参数配置,以及是否有非周期CSI需要上报,利用公式(3)计算得到UE的CSI占用的调制符号个数。
其中,Q′表示UE的CSI占用的调制符号个数;O表示第一载波集合对应的所有CSI的总的信息比特数,其基于CSI的高层参数配置、是否有非周期CSI上报、高层为需要上报CSI的下行载波配置的CSI的上报模式来计算;Nlayer表示CSI映射到的码字对应的总层数;表示同一个传输块初传时所占的PUSCH的传输带宽;表示当前子帧对应的PUSCH的传输带宽;表示同一个传输块初传时所占的SC-FDMA符号的个数;表示当前子帧所占的SC-FDMA符号的个数;L表示CRC校验位的比特数,对CQI进行RM编码时L取值为0,对CQI进行卷积编码时L取值为8;表示CSI相对于数据MCS的偏移, 的取值由高层RRC信令通知;C表示码块的个数;Kr表示第r个码块的信息比特数与CRC校验比特数之和。
503:UE根据UE的CSI占用的调制符号个数,计算UE的CSI的信道编码后的比特数。
具体地,根据步骤502得到的UE的CSI占用的调制符号个数Q′,利用公式(4)计算得到UE的CSI的信道编码后的比特数。
Q=Qm·Q′(4)
其中,Q′表示UE的CSI占用的调制符号个数;Q表示UE的CSI的信道编码后的比特数;Qm表示调制阶数。
504:UE根据UE的CSI的信道编码后的比特数,对排序后的X个下行载波的CSI进行信道编码后与数据复用在PUSCH上传输给eNB。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中优选地,当X个下行载波的CSI的原始信息比特数OCSI小于等于11比特时采用RM编码,大于11比特时采用卷积码。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状况设置其他任何可行的编码方法,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505:eNB根据第一载波集合,计算CSI占用的调制符号个数。
其中,该步骤中第一载波集合与步骤502中第一载波集合相一致,如当步骤502中第一载波集合为用户下行成员载波集合时,该步骤中的第一载波集合也为用户下行成员载波集合。eNB根据第一载波集合,计算CSI占用的调制符号个数的方法与步骤502相同,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506:eNB根据CSI占用的调制符号个数,提取UE传输的CSI及计算与UE传输的CSI对应的信道编码后的比特数。
由于eNB是采用与UE相一致的方法得到与UE传输的CSI对应的信道编码后的比特数,因此eNB得到的与UE传输的CSI对应的信道编码后的比特数,与UE得到的UE的CSI的信道编码后的比特数也相一致。
507:eNB根据与UE传输的CSI对应的信道编码后的比特数,对传输的CSI进行信道译码,并根据预设的排序规则,确定与每个下行载波对应的CSI。
具体地,信道译码方法可以为盲检测,所述盲检测的方法是指:当eNB收到传输的CSI信息后,可根据载波激活/去激活前后激活载波集合可能出现的变化对CSI进行盲译码,即根据载波激活/去激活前后激活载波集合可能出现的变化确定多个激活载波集合,分别根据所述确定的每个激活载波集合按照步骤501中的方法计算联合编码的原始信息比特数,然后结合计算的联合信道编码后的CSI的比特数进行信道译码,并将CRC校验正确或似然函数最大的那次译码确定为译码输出。或可以采用任何其他可行的方式进行译码,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并且,该步骤中的预设的排序规则与步骤501中预设的排序规则相一致。如当步骤501中预设的排序规则为按照下行载波被激活的先后顺序对多个下行载波的CSI进行排序的顺序时,该步骤中预设的排序规则也为按照下行载波被激活的先后顺序确定每个下行载波对应的CSI,并按该顺序确定与每个下行载波对应的CSI。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UE通过根据获取的UE的CSI的信道编码后的比特数,对X个下行载波的CSI进行信道编码后传输给eNB,解决了UE和eNB对多个下行载波的CSI的联合编码的总的原始信息比特数理解不一致导致eNB对联合编码的CSI译码错误的问题;并且UE通过按照预设的排序规则对多个下行载波的CSI进行排序,使得eNB可以确定出与每个下行载波对应的CSI。eNB通过盲检测可以进一步地解决UE和eNB对多个下行载波的CSI联合编码的总的原始信息比特数理解不一致,导致eNB对联合编码的CSI译码错误的问题。UE根据第一载波集合计算UE的CSI占用的调制符号个数,使得CSI在PUSCH上占用的物理资源不随着下行激活载波集合的变化而变化,可以保证与CSI复用的PUSCH上的数据正常译码,降低对数据传输性能的影响,且相当于分配更多的物理资源给待传输的CSI,提高了CSI的传输性能。
实施例7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例5或实施例6的基础通过对步骤401或501,及步骤402或502进行修改,可用于解决通过RRC信令重配用户下行成员载波集合带来的UE和eNB对多个下行载波的UCI的原始联合信道编码信息比特数理解不一致,导致eNB对联合信道编码后的UCI译码错误的问题,修改后的步骤401或501具体如下:
当UE检测到DLCCset的重配置RRC信令后,UE对下行激活载波集合进行更新,UE按照预设的排序规则对X个下行载波中每个下行载波的UCI进行排序,其中,X为正整数,X个下行载波属于UE的更新后的下行激活载波集合,且此处X个下行载波为UE的更新后的下行载波集合中的所有下行载波的个数。
修改后的步骤402或502具体如下:
UE根据第一载波集合,计算UE的UCI占用的调制符号个数,其中,该处第一载波集合为UE可支持的最大下行载波集合,或UE可支持的最大下行载波集合与eNB当前可支持的最大下行载波集合二者中的较小者。
其他过程与实施例5或6类似,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UE通过根据获取的UE的UCI的信道编码后的比特数,对X个下行载波的UCI进行信道编码后传输给eNB,解决了UE和eNB对多个下行载波的UCI的联合编码的总的原始信息比特数理解不一致导致eNB对联合编码的UCI译码错误的问题;并且UE通过按照预设的排序规则对多个下行载波的UCI进行排序,使得eNB可以确定出与每个下行载波对应的UCI。eNB通过UCI的特定的排序顺序或盲检测可以进一步地解决UE和eNB对多个下行载波的UCI联合编码的总的原始信息比特数理解不一致,导致eNB对联合编码的UCI译码错误的问题。UE根据第一载波集合计算UE的UCI占用的调制符号个数,使得UCI在PUSCH上占用的物理资源不随着下行激活载波集合的变化而变化,可以保证与UCI复用的PUSCH上的数据正常译码,降低对数据传输性能的影响,且相当于分配更多的物理资源给待传输的UCI,提高了UCI的传输性能。通过在UE检测到DLCCset的重配置RRC信令后,UE对下行激活载波集合进行更新,基于更新后的下行激活载波集合进行与实施例5或6类似的传输,第一载波集合采用UE可支持的最大下行载波集合,或UE可支持的最大下行载波集合与eNB当前可支持的最大下行载波集合二者中的较小者解决了通过RRC信令重配用户下行成员载波集合带来的UE和eNB对多个下行载波的UCI的原始联合信道编码信息比特数理解不一致,导致eNB对联合信道编码后的UCI译码错误的问题。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下面以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方法应用于载波聚合场景下,采用复用(Multiplexing)方式在一个PUCCH上传输大于等于1个下行载波的ACK/NACK为例,进行进一步地说明。
实施例8
参见图6,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包括:
601:UE按照预设的排序规则对X个下行载波中每个载波的ACK/NACK进行排序,其中,X为正整数,X个下行载波属于UE的下行激活载波集合,且此处X个下行载波为UE的下行载波集合中的所有下行载波。
其中,预设的排序规则可以为按照下行载波被激活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并且当有多个下行载波同时被激活时,可以按照每个下行载波的ACK/NACK对应的下行载波的属性对同时被激活的多个下行载波的ACK/NACK进行排序,下行载波的属性可以是下行载波的载波索引或载波频率,具体可以按照下行载波的属性的递增或递减的顺序对同时被激活的多个下行载波的ACK/NACK进行排序。
具体地,对X个下行载波中的每个下行载波:若需要反馈ACK/NACK,且ACK/NACK支持空间捆绑,则每个下行载波对应1比特ACK或NACK;若需要反馈ACK/NACK,且ACK/NACK不支持空间捆绑,则每个下行载波对应2比特ACK或NACK。若不需要反馈ACK/NACK,且ACK/NACK支持空间捆绑,则每个下行载波对应1比特NACK;若不需要反馈ACK/NACK,且ACK/NACK不支持空间捆绑,则每个下行载波对应2比特NACK。所谓需要反馈ACK/NACK是指在该载波上检测到需要反馈ACK/NACK的信息,如数据或指示释放下行SPS资源的PDCCH信令。
UE根据上述方法确定X个下行载波中的每个下行载波的ACK/NACK的原始信息,使得X个下行载波中的总的原始信息比特数OACK为:OACK=X或OACK=2X。X对应ACK/NACK支持空间捆绑时的场景,2X对应ACK/NACK不支持空间捆绑时的场景。
602:UE根据预设的UE的ACK/NACK的信道编码后的比特数,对排序后的X个下行载波的ACK/NACK进行信道编码后映射到PUCCH信道上传输给eNB。
其中,预设的UE的ACK/NACK的信道编码后的比特数为正整数,例如可以为20。且本发明实施例中优选采用RM编码方式进行信道编码,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其他任何可行的信道编码方式,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603:eNB通过解PUCCH对传输的ACK/NACK进行检测,并根据预设的排序规则,确定与每个下行载波对应的ACK/NACK。
其中,该步骤中的预设的排序规则与步骤601中预设的排序规则相一致。并且具体地,eNB对传输的ACK/NACK进行检测中的信道译码的方法可以为:
采用与步骤602中编码相应的方法根据预设的信道编码后的比特数对传输的ACK/NACK进行信道译码;或
采用盲译码的方式进行译码。所述盲译码的方法是指:当eNB收到传输的ACK/NACK信息后,可根据载波激活/去激活前后下行激活载波集合可能出现的变化对ACK/NACK进行盲译码,即根据载波激活/去激活前后下行激活载波集合可能出现的变化确定多个下行激活载波集合,分别根据所确定的每个下行激活载波集合并结合预设的信道编码后的比特数进行信道译码,并将似然函数最大的那次译码确定为译码输出。
需要说明的是,当eNB不是采用盲译码对传输的ACK/NACK进行译码时,在eNB需要去激活下行载波时,eNB按照后激活的载波先去激活的顺序,对下行激活载波集合中包括的载波进行去激活。然后UE根据更新了的下行激活载波集合重复步骤601-602对X个下行载波的ACK/NACK进行传输。
并且需要说明的是,当按照先被激活的下行载波排在前面,后被激活的下行载波排在后面的顺序对X个下行载波的ACK/NACK进行排序时,则刚激活的下行载波的ACK/NACK排在最后,由于在模糊期间刚激活的那个下行载波通常为NACK,则根据RM编码的特点,排在后面的NACK对总的ACK/NACK的编码比特不做贡献,因而此时即使eNB按照较少或较多的比特去译码也能保证真正需要传输的那些ACK/NACK的正确性。举例来说,下行激活载波集合中有3个下行载波,其中最后一个下行载波为刚激活的下行载波,且每个下行载波支持ACK/NACK空间捆绑,则根据RM编码联合编码的ACK/NACK总的比特数为3,假设前两个下行载波都需要传输ACK,最后一个下行载波由于刚激活没有调度数据因而传NACK,则在PUSCH上传输的3个比特为110,按照RM编码的特点,110编码后的比特与11编码后的比特一致,因而NB即使还不知道UE已成功检测下行载波3的激活命令并已更新了联合编码的ACK/NACK的总的比特数从而仍按2比特去对传输的ACK/NACK进行译码也能保证前2个比特的正确译码。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UE通过根据预设的UE的ACK/NACK的信道编码后的比特数,对X个下行载波的ACK/NACK进行信道编码后传输给eNB,解决了UE和eNB对多个下行载波的ACK/NACK的联合编码的总的原始信息比特数理解不一致导致eNB对联合编码的ACK/NACK译码错误的问题;并且UE通过按照预设的排序规则对多个下行载波的ACK/NACK进行排序,使得eNB可以确定出与每个下行载波对应的ACK/NACK。进一步地,eNB不采用盲译码时,UE利用RM编码的特点,通过按照下行载波被激活的先后顺序来对各载波的ACK/NACK进行排序及eNB按照后激活的载波先去激活的顺序,对下行激活载波集合中包括的下行载波进行去激活,可保证即使存在eNB和UE对联合编码的ACK/NACK的总的信息比特理解不一致,也能保证真正需要传输的ACK/NACK译码正确,解决了UE和eNB对多个下行载波的ACK/NACK联合编码的总的原始信息比特数理解不一致,导致eNB对联合编码的ACK/NACK译码错误的问题;若eNB采用盲检测,则无需限定去激活载波的顺序,即可以进一步地解决UE和eNB对多个下行载波的ACK/NACK联合编码的总的原始信息比特数理解不一致,导致eNB对联合编码的ACK/NACK译码错误的问题。
实施例9
当UE有上行数据需要发送但又没有上行资源时,UE会向eNB发送SR(SchedulingRequest,调度请求)请求分配资源。载波聚合场景下,将半静态配置一个UE特定的上行载波来发送SR,以及ACK/NACK。当SR与X个下行载波的ACK/NACK同时在一个上行子帧上报时,可以将SR与X个下行载波的ACK/NACK进行联合信道编码后传输。基于上述场景,参见图7,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701:UE按照预设的排序规则对SR和X个下行载波的ACK/NACK进行排序,其中,X为正整数,X个下行载波属于UE的下行激活载波集合,且此处X个下行载波为UE的下行载波集合中的所有下行载波的个数。
其中,本发明实施例中预设的排序规则为:按照先排列SR,再按照下行载波被激活的先后顺序将X个下行载波中每个下行载波的ACK/NACK依次排列在SR的后面的顺序进行排序。并且当有多个下行载波同时被激活时,可以按照每个下行载波的ACK/NACK对应的下行载波的属性对同时被激活的多个下行载波的ACK/NACK进行排序,下行载波的属性可以是下行载波的载波索引或载波频率,具体可以按照下行载波的属性的递增或递减的顺序对同时被激活的多个下行载波的ACK/NACK进行排序。
具体地,对X个下行载波中的每个下行载波:若需要反馈ACK/NACK,且ACK/NACK支持空间捆绑,则每个下行载波对应1比特ACK或NACK;若需要反馈ACK/NACK,且ACK/NACK不支持空间捆绑,则每个下行载波对应2比特ACK或NACK。若不需要反馈ACK/NACK,且ACK/NACK支持空间捆绑,则每个下行载波对应1比特NACK;若不需要反馈ACK/NACK,且ACK/NACK不支持空间捆绑,则每个下行载波对应2比特NACK。所谓需要反馈ACK/NACK指在该载波上检测到需要反馈ACK/NACK的信息,如数据或指示释放下行SPS资源的PDCCH信令。
UE根据上述方法确定X个下行载波中的每个下行载波的ACK/NACK的原始信息,使得X个下行载波中的总的原始信息比特数OACK为:OACK=X或OACK=2X。X对应ACK/NACK支持空间捆绑时的场景,2X对应ACK/NACK不支持空间捆绑时的场景。并根据X个下行载波中的总的原始信息比特数及SR的原始信息,得到联合编码的总的原始信息比特数。
702:UE根据预设的UE的ACK/NACK的信道编码后的比特数,对排序后的SR和X个下行载波的ACK/NACK进行信道编码后映射到PUCCH信道上传输给eNB。
与步骤602类似,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703:eNB通过解PUCCH对传输的SR和ACK/NACK进行检测,确定SR及与每个下行载波对应的ACK/NACK。
与步骤603类似,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不但解决了与实施例8类似的问题,同时还保证了SR的正确传输。
实施例10
参见图8,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包括:
801:UE接收到载波激活/去激活信令,判断是激活载波和/或去激活载波,对于激活的载波则将新激活的载波加入原下行激活载波集合并执行802;对于去激活的载波,执行807。
802:UE按照预设的排序规则对X个下行载波中每个载波的ACK/NACK进行排序。
与步骤401类似,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803:UE根据第一载波集合,计算UE的ACK/NACK占用的调制符号个数。UE根据UE的ACK/NACK占用的调制符号个数,计算UE的ACK/NACK的信道编码后的比特数。
与步骤402和步骤403类似,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804:UE根据UE的ACK/NACK的信道编码后的比特数,对排序后的X个下行载波的ACK/NACK进行信道编码后与数据复用在PUSCH上传输给eNB。
与步骤404类似,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805:eNB根据第一载波集合,计算ACK/NACK占用的调制符号个数。eNB根据ACK/NACK占用的调制符号个数,提取UE传输的ACK/NACK及计算与UE传输的ACK/NACK对应的信道编码后的比特数。
与步骤405和步骤406类似,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806:eNB根据与UE传输的ACK/NACK对应的信道编码后的比特数,对传输的ACK/NACK进行信道译码,并根据预设的排序规则,确定与每个下行载波对应的ACK/NACK。
与步骤407类似,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807:UE判断是否至少有一个载波隐式去激活定时器的定时时间到达,如果至少有一个载波隐式去激活定时器的定时时间到达,则执行808;否则,执行802。
808:UE将下行激活载波集合更新为去激活后的下行激活载波集合,然后执行802。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对于载波激活的情况:利用RM编码的特点,UE通过按照载波激活的先后顺序来对各载波的ACK/NACK进行排序及去激活载波时总是从激活载波集合中的最后一个开始,可保证即使存在基站和UE对联合编码的ACK/NACK的总的信息比特理解不一致,也能保证真正需要传输的ACK/NACK译码正确,解决了UE和eNB对多个下行载波的ACK/NACK联合编码的总的原始信息比特数理解不一致,导致基站对联合编码的ACK/NACK译码错误的问题;同时,UE根据第一载波集合计算X个下行载波的ACK/NACK占用的调制符号个数,使得ACK/NACK在PUSCH上占用的物理资源不随着下行激活载波集合的变化而变化,可以保证与ACK/NACK复用的PUSCH上的数据正常译码,降低对数据传输性能的影响,且相当于分配更多的物理资源给待传输的ACK/NACK,提高了ACK/NACK的传输性能。对于载波去激活的情况:通过结合载波去激活的隐式机制,解决了UE和eNB对多个下行载波的ACK/NACK联合编码的总的原始信息比特数理解不一致导致基站对联合编码的ACK/NACK译码错误的问题
实施例11
参见图9,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包括:
901:UE在下行子帧n接收载波激活/去激活信令,UE将接收载波激活/去激活信令之前的下行激活载波集合作为当前下行激活载波集合,UE按照预设的排序规则对X个下行载波中每个下行载波的UCI进行排序,其中,X为正整数,X个下行载波属于UE的当前下行激活载波集合。
具体地:当所述UCI为ACK/NACK时,X个下行载波为UE的下行载波集合中的所有下行载波;当UCI为CSI时,X个下行载波可以由UE的下行激活载波集合、CSI的高层参数配置及是否有非周期CSI上报决定。
UE按照预设的排序规则对X个下行载波中每个下行载波的UCI进行排序的过程,当所述UCI为ACK/NACK时与步骤401类似,当所述UCI为CSI时与步骤501类似,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902:UE向eNB传输X个下行载波的UCI,eNB对接收到的X个下行载波的UCI进行处理。
具体地:当所述UCI为ACK/NACK时,可以采用步骤402-407或602-603的方法实现;当所述UCI为CSI时,可以采用步骤502-507的方法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该步骤UE在采用类似步骤402或502计算UE的UCI占用的调制符号个数时,所述第一载波集合还可为在下行子帧n发送载波激活/去激活信令前的下行激活载波集合;该步骤eNB在采用类似步骤405或505计算UCI占用的调制符号个数时,所述第一载波集合还可为eNB在下行子帧n发送载波激活/去激活信令前的下行激活载波集合。
903:UE从第一个有效的上行子帧n+k起,将更新后的下行激活载波集合(即其在下行子帧n接收到的载波激活/去激活信令后更新的下行激活载波集合)作为当前下行激活载波集合,UE按照预设的排序规则对X个下行载波中每个下行载波的UCI进行排序,其中,X为正整数,X个下行载波属于UE的当前下行激活载波集合。其中,k表示子帧延迟数,k为正整数。
其中,第一个有效的上行子帧n+k是指从UE接收载波激活/去激活信令所在子帧n向后推迟k个子帧后,UE遇到的第一个需要上报UCI的上行子帧。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选取k的具体取值,例如k大于等于5。
具体地:当所述UCI为ACK/NACK时,X个下行载波为UE的下行载波集合中的所有下行载波;当UCI为CSI时,X个下行载波可以由UE的下行激活载波集合、CSI的高层参数配置及是否有非周期CSI上报决定。
UE按照预设的排序规则对X个下行载波中每个下行载波的UCI进行排序的过程,当所述UCI为ACK/NACK时与步骤401类似,当所述UCI为CSI时与步骤501类似,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该步骤中UE从第一个有效的上行子帧n+k起,将更新后的下行激活载波集合(即其在下行子帧n接收到载波激活/去激活信令后更新的下行激活载波集合)作为当前下行激活载波集合,直至需根据新的载波激活/去激活信令重新更新。
904:UE向eNB传输X个下行载波的UCI,eNB对接收到的X个下行载波的UCI进行处理。
具体地:当所述UCI为ACK/NACK时,可以采用步骤401-407或601-603的方法实现;当所述UCI为CSI时,可以采用步骤501-507的方法实现。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UE上报UCI时,通过推迟载波激活/去激活信令的生效时间,解决了UE和eNB对多个下行载波的UCI联合编码的总的原始信息比特数理解不一致导致基站对联合编码的UCI译码错误的问题。
实施例12
参见图10,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该用户设备包括:
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处理模块1001,用于按照预设的排序规则对X个下行载波中每个下行载波的UCI进行排序;其中,X为正整数,X个下行载波属于用户设备的下行成员载波集合,用户设备的下行成员载波集合至少包括两个下行成员载波,且X个下行载波中至少一个下行载波属于用户设备的下行激活载波集合。
第一调制符号个数获取模块1002,用于根据第一载波集合,计算用户设备的UCI占用的调制符号个数,其中第一载波集合为以下之一:用户设备的下行成员载波集合、用户设备可支持的最大下行载波集合、用户设备的下行成员载波集合与用户设备可支持的最大下行载波集合二者中的较小者。
第一信道编码后比特数获取模块1003,用于在第一调制符号个数获取模块1002得到用户设备的UCI占用的调制符号个数后,根据用户设备的UCI占用的调制符号个数,计算用户设备的UCI的信道编码后的比特数。
第一编码传输模块1004,用于在第一信道编码后比特数获取模块1003得到用户设备的UCI的信道编码后的比特数后,根据用户设备的UCI的信道编码后的比特数,对排序后的X个下行载波的UCI进行信道编码后,映射到物理信道上传输给eNB。
进一步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处理模块1001,具体用于当用户设备的UCI为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确认信息时,按照预设的排序规则对下行激活载波集合中的所有下行载波的UCI进行排序。
进一步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处理模块1001,具体用于当用户设备的UCI为信道状态信息CSI时,按照预设的排序规则对由CSI的高层参数配置及是否有非周期CSI上报决定的X个下行载波中每个下行载波的UCI进行排序,其中X个下行载波属于用户设备的下行激活载波集合。
进一步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处理模块1001包括以下之一:
第一排序单元,用于按照每个下行载波的UCI对应的下行载波的属性递增的顺序对X个下行载波中每个下行载波的UCI进行排序,其中下行载波的属性为载波索引或载波频率。
第二排序单元,用于按照每个下行载波的UCI对应的下行载波的属性递减的顺序对X个下行载波中每个下行载波的UCI进行排序,其中下行载波的属性为载波索引或载波频率。
第三排序单元,用于按照下行载波被激活的先后顺序对X个下行载波中每个下行载波的UCI进行排序。
进一步地,第三排序单元,具体用于在按照下行载波被激活的先后顺序对X个下行载波中每个下行载波的UCI进行排序时,如果有多个下行载波同时被激活,则按照每个下行载波的属性的递增或递减的顺序对同时被激活的多个下行载波的UCI进行排序,其中下行载波的属性为载波索引或载波频率。
进一步地,第一调制符号个数获取模块1002包括:
调制符号个数计算单元,用于当UCI为信道状态信息CSI时,根据第一载波集合,CSI的高层参数配置,以及是否有非周期CSI上报,计算用户设备的CSI占用的调制符号个数。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用户设备,用户设备通过根据获取的用户设备的UCI的信道编码后的比特数,对X个下行载波的UCI进行信道编码后传输给基站,解决了用户设备和基站对多个下行载波的UCI的联合编码的总的原始信息比特数理解不一致导致基站对联合编码的UCI译码错误的问题;并且,用户设备通过按照预设的排序规则对多个下行载波的UCI进行排序,使得基站可以确定出与每个下行载波对应的UCI。
实施例13
参见图1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该用户设备包括:
第二上行控制信息处理模块1101,用于按照预设的排序规则对X个下行载波中每个下行载波的UCI进行排序;其中,X为正整数,且X个下行载波属于用户设备的下行激活载波集合。
第二编码传输模块1102,用于在第二上行控制信息处理模块对X个下行载波中每个下行载波的UCI进行排序后,根据预设的用户设备的UCI的信道编码后的比特数,对排序后的X个下行载波的UCI进行信道编码后,映射到物理信道上传输给基站。
进一步地,当用户设备的UCI为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确认信息时,X个下行载波为用户设备的下行激活载波集合中的所有下行载波。
进一步地,第二上行控制信息处理模块1101包括:
第四排序单元,用于按照下行载波被激活的先后顺序对X个下行载波中每个下行载波的UCI进行排序。
进一步地,第四排序单元,具体用于当X个下行载波的UCI与调度请求SR在同一个子帧上报时,先排列SR,再按照下行载波被激活的先后顺序将X个下行载波中每个下行载波的UCI依次排列在SR的后面。
进一步地,当按照下行载波被激活的先后顺序对X个下行载波中每个下行载波的UCI进行排序时,如果有多个下行载波同时被激活,则按照每个下行载波的属性对同时被激活的多个下行载波的UCI进行排序,其中下行载波的属性为载波索引或载波频率。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用户设备,用户设备通过根据下行激活载波集合确定的X个下行载波的UCI的总的原始信息,以及预设的X个下行载波的UCI的原始信息的信道编码后的比特数,对X个下行载波的UCI的原始信息进行信道编码后传输给基站,解决了用户设备和基站对多个下行载波的UCI的联合编码的总的原始信息比特数理解不一致导致基站对联合编码的UCI译码错误的问题;并且,用户设备通过按照预设的排序规则对多个下行载波的UCI进行排序,使得基站可以确定出与每个下行载波对应的UCI。
实施例14
参见图1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站,该基站包括:
第一UCI调制符号个数获取模块1201,用于根据第一载波集合,计算上行控制信息UCI占用的调制符号个数,其中第一载波集合为以下之一:用户设备的下行成员载波集合,用户设备可支持的最大下行载波集合,用户设备的下行成员载波集合与用户设备可支持的最大下行载波集合二者中的较小者,用户设备的下行成员载波集合至少包括两个下行成员载波。
第一UCI信道编码后比特数获取模块1202,用于在第一UCI调制符号个数获取模块1201得到UCI占用的调制符号个数后,根据UCI占用的调制符号个数,提取UE传输的UCI及计算传输的UCI对应的信道编码后的比特数。
第一UCI确定模块1203,用于在第一UCI信道编码后比特数获取模块1202得到传输的UCI对应的信道编码后的比特数后,根据传输的UCI对应的信道编码后的比特数对传输的UCI进行信道译码,并根据预设的排序规则,确定与每个下行载波对应的UCI。
进一步地,第一UCI调制符号个数获取模块1201包括:
第一CSI调制符号个数获取单元,用于当UCI为信道状态信息CSI时,根据第一载波集合,CSI的高层参数配置,以及是否有非周期CSI上报,计算CSI占用的调制符号个数。
进一步地,预设的排序规则包括以下之一:
按照每个下行载波的UCI对应的下行载波的属性递增进行排序,其中下行载波的属性为载波索引或载波频率。
按照每个下行载波的UCI对应的下行载波的属性递减进行排序,其中下行载波的属性为载波索引或载波频率。
按照下行载波被激活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
进一步地,当预设的排序规则为按照下行载波被激活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时,如果有多个下行载波同时被激活,则按照每个下行载波的属性递增或递减的顺序对同时被激活的多个下行载波的UCI进行排序,其中下行载波的属性为载波索引或载波频率。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基站,基站通过根据第一载波集合得到UCI占用的调制符号个数,根据UCI占用的调制符号个数提取用户设备传输的UCI及得到传输的UCI对应的信道编码后的比特数,解决了基站和用户设备对多个下行载波的UCI的联合编码的总的原始信息比特数理解不一致,导致基站对联合编码的UCI译码错误的问题;并且,基站根据预设的排序规则可以确定出与每个下行载波对应的UCI。
实施例15
参见图1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站,该基站包括:
第二UCI确定模块1301,用于根据预设的上行控制信息UCI对应的信道编码后的比特数,对UE传输的UCI进行检测,并根据预设的排序规则,确定与每个下行载波对应的UCI。
进一步地,预设的排序规则为下行载波被激活的先后顺序,且如果有多个下行载波同时被激活,则按照每个下行载波的属性递增或递减的顺序对同时被激活的多个下行载波的UCI进行排序的顺序。
进一步地,第二UCI确定模块1301包括:
第二UCI确定单元1301a,用于当UCI与调度请求SR在同一个子帧上报时,根据先排列SR,再按照下行载波被激活的先后顺序将X个下行载波的UCI依次排列在SR的后面的顺序,确定出SR及与每个下行载波对应的UCI,X为正整数。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基站,基站根据预设的上行控制信息UCI对应的信道编码后的比特数,对用户设备传输的UCI进行检测,解决了基站和用户设备对多个下行载波的UCI的联合编码的总的原始信息比特数理解不一致导致eNB对联合编码的UCI译码错误的问题;根据预设的排序规则可以确定出与每个下行载波对应的UCI。
实施例16
参见图1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系统,该系统包括:用户设备1401和基站1402;
用户设备1401包括:
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处理模块1401a,用于按照预设的排序规则对X个下行载波中每个下行载波的UCI进行排序;其中,X为正整数,X个下行载波属于用户设备的下行成员载波集合,用户设备的下行成员载波集合至少包括两个下行成员载波,且X个下行载波中至少一个下行载波属于所述用户设备的下行激活载波集合。
第一调制符号个数获取模块1401b,用于根据第一载波集合,计算用户设备的UCI占用的调制符号个数,其中第一载波集合为以下之一:用户设备的下行成员载波集合、用户设备可支持的最大下行载波集合、用户设备的下行成员载波集合与用户设备可支持的最大下行载波集合二者中的较小者。
第一信道编码后比特数获取模块1401c,用于在第一调制符号个数获取模块1002得到用户设备的UCI占用的调制符号个数后,根据用户设备的UCI占用的调制符号个数,计算用户设备的UCI的信道编码后的比特数。
第一编码传输模块1401d,用于在第一信道编码后比特数获取模块1003得到用户设备的UCI的信道编码后的比特数后,根据用户设备的UCI的信道编码后的比特数,对排序后的X个下行载波的UCI进行信道编码后,映射到物理信道上传输给基站1402。
基站1402包括:
第一UCI调制符号个数获取模块1402a,用于根据第一载波集合,计算上行控制信息UCI占用的调制符号个数,其中第一载波集合为以下之一:用户设备的下行成员载波集合,用户设备可支持的最大下行载波集合,用户设备的下行成员载波集合与用户设备可支持的最大下行载波集合二者中的较小者,用户设备的下行成员载波集合至少包括两个下行成员载波。
第一UCI信道编码后比特数获取模块1402b,用于在第一UCI调制符号个数获取模块1201得到UCI占用的调制符号个数后,根据UCI占用的调制符号个数,提取UE传输的UCI及计算传输的UCI对应的信道编码后的比特数。
第一UCI确定模块1402c,用于在第一UCI信道编码后比特数获取模块1202得到传输的UCI对应的信道编码后的比特数后,根据传输的UCI对应的信道编码后的比特数对传输的UCI进行信道译码,并根据预设的排序规则,确定与每个下行载波对应的UCI。
进一步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处理模块,具体用于当用户设备的UCI为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确认信息时,按照预设的排序规则对下行激活载波集合中的所有下行载波的UCI进行排序。
进一步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处理模块,具体用于当用户设备的UCI为信道状态信息CSI时,按照预设的排序规则对由CSI的高层参数配置及是否有非周期CSI上报决定的X个下行载波中每个下行载波的UCI进行排序,其中X个下行载波属于用户设备的下行激活载波集合。
进一步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处理模块1401a包括以下之一:
第一排序单元,用于按照每个下行载波的UCI对应的下行载波的属性的递增的顺序对X个下行载波中每个下行载波的UCI进行排序,其中下行载波的属性为载波索引或载波频率;
第二排序单元,用于按照每个下行载波的UCI对应的下行载波的属性的递减的顺序对X个下行载波中每个下行载波的UCI进行排序,其中下行载波的属性为载波索引或载波频率;第三排序单元,用于按照下行载波被激活的先后顺序对X个下行载波中每个下行载波的UCI进行排序。
进一步地,第三排序单元,具体用于在按照下行载波被激活的先后顺序对X个下行载波中每个下行载波的UCI进行排序时,如果有多个下行载波同时被激活,则按照每个下行载波的属性的递增或递减的顺序对同时被激活的多个下行载波的UCI进行排序,其中下行载波的属性为载波索引或载波频率。
进一步地,第一调制符号个数获取模块1401b包括:
调制符号个数计算单元,用于当UCI为信道状态信息CSI时,根据第一载波集合,CSI的高层参数配置,以及是否有非周期CSI上报,计算用户设备的CSI占用的调制符号个数。
进一步地,第一载波集合为:用户下行成员载波集合,或用户设备可支持的最大下行载波集合,或用户下行成员载波集合与用户设备可支持的最大下行载波集合二者中的较小者。
进一步地,第一UCI调制符号个数获取模块1402a包括:
第一CSI调制符号个数获取单元,用于当UCI为信道状态信息CSI时,根据第一载波集合,CSI的高层参数配置,以及是否有非周期CSI上报,计算CSI占用的调制符号个数。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系统,用户设备通过根据获取的用户设备的UCI的信道编码后的比特数,对用户设备的UCI进行信道编码后传输给基站,解决了用户设备和基站对多个下行载波的UCI的联合编码的总的原始信息比特数理解不一致导致基站对联合编码的UCI译码错误的问题;并且,用户设备通过按照预设的排序规则对多个下行载波的UCI进行排序,使得基站可以确定出与每个下行载波对应的UCI。
实施例17
参见图1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系统,该系统包括:用户设备1501和基站1502;
用户设备1501包括:
第二上行控制信息处理模块1501a,用于按照预设的排序规则对X个下行载波中每个下行载波的UCI进行排序;其中,X为正整数,且X个下行载波属于用户设备的下行激活载波集合。
第二编码传输模块1501b,用于在第二上行控制信息处理模块1501a对X个下行载波中每个下行载波的UCI进行排序后,根据预设的用户设备的UCI的信道编码后的比特数,对排序后的X个下行载波的UCI进行信道编码后,映射到物理信道上传输给基站1502;
基站1502包括:
第二UCI确定模块1502a,用于根据预设的上行控制信息UCI对应的信道编码后的比特数,对用户设备1501传输的UCI进行检测,并根据预设的排序规则,确定与每个下行载波对应的UCI。
进一步地,第二上行控制信息处理模块1501a包括:
第四排序单元,用于按照下行载波被激活的先后顺序对X个下行载波中每个下行载波的UCI进行排序。
进一步地,第二上行控制信息处理模块1501a包括:
第五排序单元,用于当X个下行载波的UCI与调度请求SR在同一个子帧上报时,先排列SR,再按照下行载波被激活的先后顺序将X个下行载波中每个下行载波的UCI依次排列在SR的后面。
进一步地,当按照下行载波被激活的先后顺序对X个下行载波中每个下行载波的UCI进行排序时,如果有多个下行载波同时被激活,则按照每个下行载波的属性对同时被激活的多个下行载波的UCI进行排序,其中下行载波的属性为载波索引或载波频率。
进一步地,第二UCI确定模块1502a包括:
第二UCI确定单元,用于当UCI与调度请求SR在同一个子帧上报时,根据先排列SR,再按照下行载波被激活的先后顺序将X个下行载波的UCI依次排列在SR的后面的顺序,确定出SR及与每个下行载波对应的UCI,X为正整数。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系统,用户设备通过根据下行激活载波集合确定的X个下行载波的UCI的总的原始信息,以及预设的X个下行载波的UCI的信道编码后的比特数,对X个下行载波的UCI的原始信息进行信道编码后传输给基站,解决了用户设备和基站对多个下行载波的UCI的联合编码的总的原始信息比特数理解不一致导致基站对联合编码的UCI译码错误的问题;并且,用户设备通过按照预设的排序规则对多个下行载波的UCI进行排序,使得基站可以确定出与每个下行载波对应的UCI。
以上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通过软件编程实现,其软件程序存储在可读取的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例如:计算机中的硬盘、光盘或软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6)

1.一种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用户设备在下行子帧n接收载波激活/去激活信令;
所述用户设备将接收载波激活/去激活信令之前的下行激活载波集合作为当前下行激活载波集合,所述用户设备按照预设的排序规则对X个下行载波中每个下行载波的UCI进行排序,其中,X为正整数,所述X个下行载波属于所述用户设备的当前下行激活载波集合;
所述用户设备从第一个有效的上行子帧n+k起,将更新后的下行激活载波集合作为当前下行激活载波集合,所述更新后的下行激活载波集合为在所述下行子帧n接收到载波激活/去激活信令后更新的下行激活载波集合,所述n和所述k为正整数,且所述k大于等于5;
所述用户设备按照预设的排序规则对X个下行载波中每个下行载波的上行控制信息UCI进行排序,其中,X为正整数,所述X个下行载波属于所述用户设备的当前下行激活载波集合;
所述用户设备向基站传输所述排序后的X个下行载波的UCI;
其中,所述用户设备向基站传输所述排序后的X个下行载波的UCI,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计算所述UCI占用的调制符号个数,根据所述调制符号个数计算所述用户设备的UCI的信道编码后的比特数,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UCI的信道编码后的比特数,对所述排序后的X个下行载波的UCI进行信道编码,并传输给基站;或者,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预设的所述用户设备的UCI的信道编码后的比特数对所述排序后的X个下行载波的UCI进行信道编码,并传输给基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在上行子帧n+k之前的任一子帧上,将接收载波激活/去激活信令之前的下行激活载波集合作为当前下行激活载波集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的排序规则包括:
按照每个下行载波的UCI对应的下行载波的属性递增或递减的顺序进行排序;所述下行载波的属性为下行载波的载波索引。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向基站传输所述排序后的X个下行载波的UCI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第一载波集合,计算所述UCI占用的调制符号个数,其中所述第一载波集合为在下行子帧n发送载波激活/去激活信令前的下行激活载波集合;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UCI占用的调制符号个数,计算所述UCI的信道编码后的比特数;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UCI的信道编码后的比特数,对排序后的X个下行载波的UCI进行信道编码后与数据复用在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上传输给基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UCI为信道状态信息CSI时,所述X个下行载波由CSI的高层参数配置和是否有非周期CSI上报决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UCI为信道状态信息CSI时,所述根据第一载波集合,计算所述UCI占用的调制符号个数,具体为:
根据第一载波集合、CSI的高层参数配置和是否有非周期CSI上报确定第一载波集合对应的所有CSI的总的信息比特数,根据所述第一载波集合对应的所有CSI的总的信息比特数计算所述CSI占用的调制符号个数。
7.一种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基站在下行子帧n向用户设备发送载波激活/去激活信令;
所述基站接收用户设备传输的排序后的X个下行载波的上行控制信息UCI,其中,X为正整数,所述X个下行载波属于所述用户设备的当前下行激活载波集合,所述当前下行载波集合为所述用户设备从第一个有效的上行子帧n+k起,将更新后的下行激活载波集合作为当前下行激活载波集合,所述更新后的下行激活载波集合为在所述下行子帧n接收到载波激活/去激活信令后更新的下行激活载波集合,所述n和所述k为正整数,且所述k大于等于5;所述排序后的X个下行载波的UCI为所述用户设备按照预设的排序规则对X个下行载波中每个下行载波的UCI进行排序后得到的;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排序后的X个下行载波的UCI确定每个下行载波对应的UCI;
其中,所述基站根据所述排序后的X个下行载波的UCI确定每个下行载波对应的UCI,包括:
所述基站计算所述UCI占用的调制符号个数,根据所述调制符号个数,提取所述用户设备传输的UCI及计算与所述用户设备传输的UCI对应的信道编码后的比特数,根据所述比特数对传输的UCI进行信道译码,并根据所述预设的排序规则,确定每个下行载波对应的UCI;或者,
所述基站根据预设的信道编码后的比特数对传输的UCI进行信道译码或者采用盲译码的方式进行译码,并根据所述预设的排序规则,确定每个下行载波对应的UCI。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上行子帧n+k之前的任一子帧上,所述当前下行激活载波集合为用户设备接收载波激活/去激活信令之前的下行激活载波集合。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的排序规则为:
按照每个下行载波的UCI对应的下行载波的属性递增或递减的顺序进行排序;所述下行载波的属性为下行载波的载波索引。
10.根据权利要求7-9任一项所述的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根据所述排序后的X个下行载波的UCI确定每个下行载波对应的UCI包括:
基站根据第一载波集合,计算所述UCI占用的调制符号个数,其中,所述第一载波集合为所述基站在下行子帧n发送载波激活/去激活信令前的下行激活载波集合;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UCI占用的调制符号个数,提取用户设备传输的X个下行载波的UCI及计算所述用户设备传输的X个下行载波的UCI对应的信道编码后的比特数;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信道编码后的比特数,对用户设备传输的X个下行载波的UCI进行信道译码,并根据预设的排序规则,确定与每个下行载波对应的UCI。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UCI为信道状态信息CSI时,所述X个下行载波由CSI的高层参数配置和是否有非周期CSI上报决定。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UCI为CSI时,所述基站根据第一载波集合,计算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占用的调制符号个数,具体为:
基站根据第一载波集合、CSI的高层参数配置和是否有非周期CSI上报确定第一载波集合对应的所有CSI的总的信息比特数,根据所述第一载波集合对应的所有CSI的总的信息比特数计算所述CSI占用的调制符号个数。
13.一种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在下行子帧n接收载波激活/去激活信令单元;
用于将接收载波激活/去激活信令之前的下行激活载波集合作为当前下行激活载波集合,按照预设的排序规则对X个下行载波中每个下行载波的UCI进行排序的单元,其中,X为正整数,所述X个下行载波属于所述用户设备的当前下行激活载波集合;
用于从第一个有效的上行子帧n+k起,将更新后的下行激活载波集合作为当前下行激活载波集合的单元,所述更新后的下行激活载波集合为在所述下行子帧n接收到载波激活/去激活信令后更新的下行激活载波集合,所述n和所述k为正整数,且所述k大于等于5;
用于按照预设的排序规则对X个下行载波中每个下行载波的上行控制信息UCI进行排序的单元,其中,X为正整数,所述X个下行载波属于所述用户设备的当前下行激活载波集合;
用于向基站传输所述排序后的X个下行载波的UCI的单元;
其中,向基站传输所述排序后的X个下行载波的UCI,包括:
计算所述UCI占用的调制符号个数,根据所述调制符号个数计算所述用户设备的UCI的信道编码后的比特数,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UCI的信道编码后的比特数,对所述排序后的X个下行载波的UCI进行信道编码,并传输给基站;或者,
根据预设的所述用户设备的UCI的信道编码后的比特数对所述排序后的X个下行载波的UCI进行信道编码,并传输给基站。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向基站传输所述排序后的X个下行载波的UCI的单元包括:
用于根据第一载波集合计算所述UCI占用的调制符号个数的单元,其中所述第一载波集合为在下行子帧n发送载波激活/去激活信令前的下行激活载波集合;
用于根据所述UCI占用的调制符号个数,计算所述UCI的信道编码后的比特数的单元;
用于根据所述UCI的信道编码后的比特数,对排序后的X个下行载波的UCI进行信道编码后与数据复用在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上传输给基站的单元。
15.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在下行子帧n向用户设备发送载波激活/去激活信令的单元;
用于接收用户设备传输的排序后的X个下行载波的上行控制信息UCI的单元,其中,X为正整数,所述X个下行载波属于所述用户设备的当前下行激活载波集合,所述当前下行载波集合为所述用户设备从第一个有效的上行子帧n+k起,将更新后的下行激活载波集合作为当前下行激活载波集合,所述更新后的下行激活载波集合为在所述下行子帧n接收到载波激活/去激活信令后更新的下行激活载波集合,所述n和所述k为正整数,且所述k大于等于5;所述排序后的X个下行载波的UCI为所述用户设备按照预设的排序规则对X个下行载波中每个下行载波的上行控制信息UCI进行排序后得到的;
用于根据所述排序后的X个下行载波的UCI确定每个下行载波对应的UCI的单元;
其中,所述根据所述排序后的X个下行载波的UCI确定每个下行载波对应的UCI,包括:
计算所述UCI占用的调制符号个数,根据所述调制符号个数,提取所述用户设备传输的UCI及计算与所述用户设备传输的UCI对应的信道编码后的比特数,根据所述比特数对传输的UCI进行信道译码,并根据所述预设的排序规则,确定每个下行载波对应的UCI;或者,
根据预设的信道编码后的比特数对传输的UCI进行信道译码或者采用盲译码的方式进行译码,并根据所述预设的排序规则,确定每个下行载波对应的UCI。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基站,基特征在于,所述用于根据所述排序后的X个下行载波的UCI确定每个下行载波对应的UCI的单元包括:
用于根据第一载波集合,计算所述UCI占用的调制符号个数的单元,其中,所述第一载波集合为所述基站在下行子帧n发送载波激活/去激活信令前的下行激活载波集合;
用于根据所述UCI占用的调制符号个数,提取用户设备传输的X个下行载波的UCI及计算所述用户设备传输的X个下行载波的UCI对应的信道编码后的比特数的单元;
用于根据所述信道编码后的比特数,对用户设备传输的X个下行载波的UCI进行信道译码,并根据预设的排序规则,确定与每个下行载波对应的UCI的单元。
CN201110213532.XA 2010-04-07 2010-04-07 一种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Active CN1022556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13532.XA CN102255696B (zh) 2010-04-07 2010-04-07 一种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13532.XA CN102255696B (zh) 2010-04-07 2010-04-07 一种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CN201010146531.3A CN102215085B (zh) 2010-04-07 2010-04-07 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系统、用户设备和基站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46531.3A Division CN102215085B (zh) 2010-04-07 2010-04-07 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系统、用户设备和基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55696A CN102255696A (zh) 2011-11-23
CN102255696B true CN102255696B (zh) 2016-03-30

Family

ID=4474623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13532.XA Active CN102255696B (zh) 2010-04-07 2010-04-07 一种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CN201010146531.3A Active CN102215085B (zh) 2010-04-07 2010-04-07 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系统、用户设备和基站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46531.3A Active CN102215085B (zh) 2010-04-07 2010-04-07 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系统、用户设备和基站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4) US8797967B2 (zh)
EP (2) EP3681064A1 (zh)
JP (2) JP5530027B2 (zh)
CN (2) CN102255696B (zh)
BR (1) BR112012025370B1 (zh)
RU (2) RU2517679C1 (zh)
WO (1) WO201112412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87581B (zh) 2008-10-31 2015-06-17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用于针对多载波上行链路传输提供控制信息的方法和wtru
US8620334B2 (en) 2009-03-13 2013-12-31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arrier assignment, configuration and switching for multicarri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N101800620A (zh) * 2009-12-25 2010-08-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送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方法及装置
CN102255696B (zh) 2010-04-07 2016-03-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CN102237985B (zh) * 2010-05-06 2015-12-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回程链路上行控制信息的处理方法、系统及中继站
US9054844B2 (en) * 2010-05-20 2015-06-0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determining modulation order of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in multiple antenn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WO2011158921A1 (en) * 2010-06-14 2011-12-22 Sharp Kabushiki Kaisha User equipment, base station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for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EP2600580B1 (en) * 2010-07-26 2018-04-1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US8848557B2 (en) * 2010-08-25 2014-09-3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ultiplexing of control and data in UL MIMO system based on SC-FDM
WO2013143099A1 (en) * 2012-03-29 2013-10-03 Nec(China)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ink adaptation in precoded mimo systems
CN109921885B (zh) 2012-04-20 2021-11-26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支持发送分集和信道选择的分配harq-ack信道资源的方法
CN103427961A (zh) * 2012-05-17 2013-12-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控制信息发送方法及用户设备
WO2014000201A1 (zh) * 2012-06-28 2014-01-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03843421A (zh) 2012-09-29 2014-06-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功率确定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CN104348570B (zh) 2013-07-23 2019-01-0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3781180B (zh) * 2014-01-15 2017-03-01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资源配置方法及装置
US10477482B2 (en) * 2014-05-13 2019-11-12 Acer Incorporated Method of handling on-off state of a cell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US10142799B2 (en) 2014-08-19 2018-11-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casting traffic using multi-connectivity
CN105812109B (zh) * 2014-12-31 2018-09-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16161660A1 (zh) * 2015-04-10 2016-10-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US10411847B2 (en) 2015-04-10 2019-09-10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Communications with carrier selection, switching and measurements
US10798685B2 (en) 2015-05-27 2020-10-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Cyclic redundancy check for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on control and data channels
CN105471546B (zh) * 2015-07-31 2016-11-3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反馈和接收信道状态信息csi的方法及装置
CN106533636B (zh) * 2015-09-10 2019-11-12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载波聚合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信息反馈方法、系统
CN108702644A (zh) * 2016-02-04 2018-10-23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7567095B (zh) * 2016-06-30 2021-11-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资源分配方法和基站
CN108886765B (zh) * 2016-11-03 2021-03-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上行控制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08123777A (zh) * 2016-11-30 2018-06-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编码方式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0475392B (zh) * 2018-05-09 2021-06-1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模糊期长度确定方法、终端和网络侧设备
CN110830190B (zh) * 2018-08-08 2020-11-06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US10999054B2 (en) * 2018-12-21 2021-05-04 Motorola Solutions, Inc. Method for synchronizing radio frequency carrier correction of dynamic radio frequency carriers
CN113055077B (zh) * 2021-03-12 2022-04-05 中国人民解放军63920部队 近地航天测控网上行载波加调自适应调整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16698A2 (en) * 2008-08-05 2010-02-1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about downlink multiple carrier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0032811A1 (ja) * 2008-09-22 2010-03-25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端末装置及び無線基地局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669783B2 (en) 1993-02-03 1996-06-20 Teijin Limited Dermatologic preparation composition containing prostacyclinas active ingredient
GB0107578D0 (en) * 2001-03-27 2001-05-16 Konin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519408B2 (en) 2003-11-19 2009-04-14 Dexcom, Inc. Integrated receiver for continuous analyte sensor
US7961700B2 (en) * 2005-04-28 2011-06-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carrier operation in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s
CN101536446A (zh) 2006-11-02 2009-09-16 Lm爱立信电话有限公司 用于降低papr的子载波激活和去激活
EP1936851B1 (en) 2006-12-18 2019-08-2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data and control information through an uplink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90196366A1 (en) 2008-02-04 2009-08-06 Zukang Shen Transmission of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with Data in Wireless Networks
CN101541090B (zh) * 2008-03-21 2011-08-0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上报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US8477734B2 (en) 2008-03-25 2013-07-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porting of ACK and CQI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737517B2 (en) * 2008-03-26 2014-05-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Scrambling and modulation to constrain the constellation size of ACK/NAK transmission on the data channel
US8384224B2 (en) 2008-08-08 2013-02-2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Through wafer vias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US8515481B2 (en) 2008-09-05 2013-08-20 Mediatek Inc. Power management for multi-carrier transmission
WO2010036177A1 (en) * 2008-09-23 2010-04-0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in a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sending feedback data and user data on a combined feedback and data channel
KR101587680B1 (ko) * 2008-10-20 2016-01-21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반송파 집적 방법
CN102387581B (zh) * 2008-10-31 2015-06-17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用于针对多载波上行链路传输提供控制信息的方法和wtru
US8514793B2 (en) 2008-10-31 2013-08-20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nitoring and processing component carriers
CN101409894B (zh) * 2008-11-16 2012-07-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及传输参数的计算方法
TWI517642B (zh) 2008-11-25 2016-01-11 內數位專利控股公司 多數上鏈載波及多數下鏈載波利用方法及裝置
US8422439B2 (en) * 2008-12-31 2013-04-16 Motorola Mobility Ll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over a data channel in the absence of user data
CN102647254B (zh) 2009-01-06 2015-07-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载波系统中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KR20100083440A (ko) * 2009-01-13 2010-07-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반송파 전송 방식을 사용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상향링크 제어 정보 송신 장치 및 방법
CN101478379A (zh) * 2009-01-20 2009-07-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发送方法及用户设备
JP5450657B2 (ja) * 2009-01-30 2014-03-26 サムスン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データチャンネル又は制御チャンネルを通じるアップリンク制御情報の送信
US8625554B2 (en) * 2009-01-30 2014-01-0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uplink data and control signal transmission in MIMO wireless systems
CN102356612B (zh) 2009-02-06 2015-09-30 Lg电子株式会社 支持多载波的设备和方法
RU2565030C2 (ru) * 2009-02-09 2015-10-10 Интердиджитал Пэйтент Холдингз, Инк.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мощностью восходящей линии связи для беспроводного приемопередатчика, использующего множество несущих
US20100215011A1 (en) * 2009-02-26 2010-08-26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witching a resource assignment mode for a plurality of component carriers
US8873505B2 (en) * 2009-03-12 2014-10-28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component carrier-specific reconfiguration
US20100254329A1 (en) * 2009-03-13 2010-10-07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Uplink grant, downlink assignment and search space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carrier aggregation
WO2010114252A2 (en) * 2009-03-29 2010-10-0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US20100271970A1 (en) * 2009-04-22 2010-10-28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for carrier aggregated spectrums
US9236985B2 (en) * 2009-04-23 2016-01-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 and data multiplexing in a MIMO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908585B1 (en) * 2009-06-19 2017-06-07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Signal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in lte-a
KR20110009025A (ko) * 2009-07-20 2011-01-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상향링크 제어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US8477699B2 (en) * 2009-07-23 2013-07-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Cross-carrier control for LTE-advanced multicarrier system
CN101615984B (zh) 2009-08-07 2013-03-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载波聚合下周期性cqi反馈的方法和装置
KR101838284B1 (ko) * 2009-10-01 2018-03-13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업링크 제어 데이터 전송
US8638815B2 (en) * 2010-01-08 2014-01-28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ogical channel prioritization for uplink carrier aggregation
EP2522095A2 (en) * 2010-01-08 2012-11-14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for multiple carriers
US9270427B2 (en) * 2010-01-11 2016-02-23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plexing control and data channels in a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communications system
KR101733489B1 (ko) * 2010-01-17 2017-05-2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정보의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EP2360864A1 (en) 2010-02-12 2011-08-24 Panasonic Corporation Component carrier (de)activation in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ing carrier aggregation
KR101327131B1 (ko) * 2010-02-12 2013-11-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KR101328213B1 (ko) * 2010-02-12 2013-11-1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KR101777996B1 (ko) * 2010-03-22 2017-09-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물리적 데이터 채널에서 사용자 기기로부터의 제어 및 데이터 정보의 다중화
WO2011122874A2 (en) * 2010-03-31 2011-10-0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Indexing resources for transmission of acknowledgement signals in multi-cell tdd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8520491B2 (en) * 2010-04-01 2013-08-27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Periodic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signaling with carrier aggregation
TWI459839B (zh) 2010-04-02 2014-11-01 Mediatek Inc 管理多成分載波、緩存器狀態報告以及功率餘裕回報方法
US9083501B2 (en) * 2010-04-05 2015-07-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Feedback of control information for multiple carriers
CN102255696B (zh) 2010-04-07 2016-03-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US20110268045A1 (en) * 2010-04-30 2011-11-03 Youn Hyoung Heo System and method for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in carrier aggregation
US9112692B2 (en) * 2010-08-16 2015-08-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ACK/NACK transmission for multi-carrier operation
KR102019677B1 (ko) 2012-09-27 2019-09-1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US9477699B2 (en) 2013-12-30 2016-10-25 Sybase, Inc. Static row identifier space partitioning for concurrent data insertion in delta memory store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16698A2 (en) * 2008-08-05 2010-02-1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about downlink multiple carrier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0032811A1 (ja) * 2008-09-22 2010-03-25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端末装置及び無線基地局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132798A (ja) 2014-07-17
CN102215085A (zh) 2011-10-12
US11483804B2 (en) 2022-10-25
US20130028192A1 (en) 2013-01-31
EP2547023B1 (en) 2019-12-04
EP2547023A1 (en) 2013-01-16
US20150063269A1 (en) 2015-03-05
CN102255696A (zh) 2011-11-23
WO2011124129A1 (zh) 2011-10-13
US20130272244A1 (en) 2013-10-17
BR112012025370B1 (pt) 2019-05-07
RU2554547C1 (ru) 2015-06-27
BR112012025370A2 (pt) 2016-06-28
JP5530027B2 (ja) 2014-06-25
US8797967B2 (en) 2014-08-05
CN102215085B (zh) 2014-05-07
US8913580B2 (en) 2014-12-16
EP2547023A4 (en) 2013-03-27
RU2012147269A (ru) 2014-05-20
RU2014111039A (ru) 2015-06-10
US9807741B2 (en) 2017-10-31
US20180310299A1 (en) 2018-10-25
EP3681064A1 (en) 2020-07-15
JP2013527658A (ja) 2013-06-27
RU2517679C1 (ru) 2014-05-27
JP5839301B2 (ja) 2016-0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55696B (zh) 一种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CN101594211B (zh) 大带宽的多载波系统中发送正确/错误应答消息的方法
CN101841398B (zh) 一种上行控制信令的传输方法及用户设备
CN102484568B (zh) 正确错误应答在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的反馈方法及系统
CN101588226B (zh) 一种大带宽下多载波系统中的终端及应答消息的发送方法
CN102123019B (zh) 针对无线通信系统的下行数据传输执行ack/nack反馈的方法
CN101986591B (zh) 一种上行控制信令的传输方法及终端、基站
CN101917253B (zh) 控制信息传输、传输块获得、偏移因子配置方法及终端
CN102075310B (zh) 载波重配置中处理ack/nack反馈的方法及装置
CN101951684B (zh) 一种确认信息的发送方法及用户终端
CN104488334A (zh) 用于确定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上行控制信道的发送功率的方法和装置
CN103178926A (zh) 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CN102448113B (zh) 一种周期性信道状态信息的发送方法及系统
CN103119858A (zh) 长期演进系统中用于上行链路多输入多输出重发的收发方法和装置
CN103944855A (zh) 调制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5227266A (zh) 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CN102164029B (zh) Ack/nack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1682451A (zh) 用于在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将调制码元映射到资源的方法和装置
CN101873706A (zh) 在多载波系统中反馈确认/未确认消息的方法
CN106105078A (zh) 通信系统中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2017504A (zh) 具有捆绑窗口中的所指配数据分组的信令的电信系统中的方法和布置
CN104135353B (zh) 实现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方法、用户设备
CN103384183A (zh)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1699781A (zh) 正确/错误应答消息和秩指示信令的编码方法及装置
CN105191187A (zh) 适应分布式网络拓扑中的harq进程数的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328

Address after: Unit 04-06, Unit 1, Unit 2101, Building 1, No.1 East Third Ring Middle Roa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100020

Patentee after: Beijing Heyi Management Consult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Bantian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Unit 03, Room 1501, 15th Floor, Unit 1, Building 1, No.1 East Third Ring Middle Roa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100020

Patentee after: Beijing Jingshi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Unit 04-06, Unit 1, Unit 2101, Building 1, No.1 East Third Ring Middle Roa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100020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Heyi Management Consulting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