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78221B - 室内供暖散热器用的电加热器单元盒 - Google Patents
室内供暖散热器用的电加热器单元盒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978221B CN101978221B CN200980109658.3A CN200980109658A CN101978221B CN 101978221 B CN101978221 B CN 101978221B CN 200980109658 A CN200980109658 A CN 200980109658A CN 101978221 B CN101978221 B CN 10197822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ox
- unit
- connector
- left plate
- hea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9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7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2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7
- 229920001971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740 blee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2467 final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088 plast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18 reno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2943 EPDM rub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78713 Theor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864 aqueous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354 decomposi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85 electric he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HQQADJVZYDDRJT-UHFFFAOYSA-N ethene;prop-1-ene Chemical group C=C.CC=C HQQADJVZYDDRJ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306 recurr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439 repair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756 stir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181 Ethylene propylene rub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22 bla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POIUWJQBRNEFGX-XAMSXPGMSA-N cathelicidin Chemical compound C([C@@H](C(=O)N[C@@H](CCCNC(N)=N)C(=O)N[C@@H](CCCCN)C(=O)N[C@@H](CO)C(=O)N[C@@H](CCCCN)C(=O)N[C@@H](CCC(O)=O)C(=O)N[C@@H](CCCCN)C(=O)N[C@@H]([C@@H](C)CC)C(=O)NCC(=O)N[C@@H](CCCCN)C(=O)N[C@@H](CCC(O)=O)C(=O)N[C@@H](CC=1C=CC=CC=1)C(=O)N[C@@H](CCCCN)C(=O)N[C@@H](CCCNC(N)=N)C(=O)N[C@@H]([C@@H](C)CC)C(=O)N[C@@H](C(C)C)C(=O)N[C@@H](CCC(N)=O)C(=O)N[C@@H](CCCNC(N)=N)C(=O)N[C@@H]([C@@H](C)CC)C(=O)N[C@@H](CCCCN)C(=O)N[C@@H](CC(O)=O)C(=O)N[C@@H](CC=1C=CC=CC=1)C(=O)N[C@@H](CC(C)C)C(=O)N[C@@H](CCCNC(N)=N)C(=O)N[C@@H](CC(N)=O)C(=O)N[C@@H](CC(C)C)C(=O)N[C@@H](C(C)C)C(=O)N1[C@@H](CCC1)C(=O)N[C@@H](CCCNC(N)=N)C(=O)N[C@@H]([C@@H](C)O)C(=O)N[C@@H](CCC(O)=O)C(=O)N[C@@H](CO)C(O)=O)NC(=O)[C@H](CC=1C=CC=CC=1)NC(=O)[C@H](CC(O)=O)NC(=O)CNC(=O)[C@H](CC(C)C)NC(=O)[C@@H](N)CC(C)C)C1=CC=CC=C1 POIUWJQBRNEFGX-XAMSXPGM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567 combustion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QTCANKDTWWSCMR-UHFFFAOYSA-N costic aldehyde Natural products C1CCC(=C)C2CC(C(=C)C=O)CCC21C QTCANKDTWWSCM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280 dens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DKQVJMREABFYNT-UHFFFAOYSA-N ethene Chemical group C=C.C=C DKQVJMREABFYN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49 fil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10 flushing procedur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JEGUKCSWCFPDGT-UHFFFAOYSA-N h2o hydrate Chemical compound O.O JEGUKCSWCFPDG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61 inert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774 insulation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ISTFUJWTQAMRGA-UHFFFAOYSA-N iso-beta-costal Natural products C1C(C(=C)C=O)CCC2(C)CCCC(C)=C21 ISTFUJWTQAMRGA-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032 molecular do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47 pl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047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965 rubber solv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04 solv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69 spontaneous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07 spra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945 translo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068 transpi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14 tur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H—FLUID HEATERS, e.g. WATER OR AIR HEATERS, HAVING HEAT-GENERATING MEANS, e.g. HEAT PUMPS, IN GENERAL
- F24H3/00—Air heaters
- F24H3/002—Air heaters using electric energy supply
- F24H3/004—Air heaters using electric energy supply with a closed circuit for a heat transfer liquid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19/00—Details
- F24D19/06—Casings, cover lids or ornamental panels, for radiato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3/00—Hot-water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 F24D3/10—Feed-line arrangements, e.g. providing for heat-accumulator tanks, expansion tanks ; Hydraulic components of a central heating system
- F24D3/1008—Feed-line arrangements, e.g. providing for heat-accumulator tanks, expansion tanks ; Hydraulic components of a central heating system expansion tan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eam Or Hot-Water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AREA)
-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And Details Of Heating Systems (AREA)
- Housings, Intake/Discharge, And Installation Of Fluid Heaters (AREA)
-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在热水循环供暖系统中,将向散热器连接的循环系统部紧凑地容纳在加热器单元盒内,运输、施工容易,提高热水循环供暖系统的设计、配置自由度。在利用两端的盖(1U、1D)自由开闭的棱柱筒状的加热器单元盒(1)内,利用管子经由球阀(6A、6B、6C)、T形接头(7、7A)将空气分离压力容器(2)、循环泵(3)、管式加热器(4)配管连接起来,容纳热水循环功能部,可以将该加热器单元盒(1)竖立或者横卧地靠近热水循环散热器(HR)设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到室内供暖用的热水循环散热器上使用的、在单元盒中容纳设备等的电加热器单元盒,属于建筑物的室内供暖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过去,作为室内用热水供暖系统,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类型,并被实用化,典型地,有图6所示的现有技术例1及图7所示的现有技术例2。
图6所示的现有技术例1是非专利文献1列举的典型的室内热水供暖系统,图6(A)是供暖系统的概略说明图,图6(B)是散热部的正视图,图6(C)是散热部的侧视图。
即,现有技术例1(图6),利用电、燃气等加热配备有压力计103、安全溢流阀、给水口101、排水口102的热水锅炉100,将在热水锅炉中加热的热水经由配管P及离去侧集管107向配置在各个居室内的金属板MP的散热器HR送水,进行室内供暖,从各个散热器HR经由配管P及返回侧集管108使热水返回锅炉100,进行再加热,在一个热水循环功能部中,容纳循环泵104、密闭膨胀容器105、排气阀、集管107、108等,在各个散热器HR上,配置排气阀Va、恒温器阀Vt、热水出入阀V,在配置在中央的一个热水循环系统中,连接多个散热器HR。
另外,现有技术例2(图7)是在专利文献1中列举的电热水供暖器EHR,如图7所示,在加热用铜管201的外周面配置多个散热片202,在加热用铜管内的加热室203中,遍及加热用铜管的大致全长配置铠装式电加热器204,并且,在加热室203内填充水溶液205,进而, 将膨胀室用铜管206从加热室203经由弯折管部207伸出,作为在前端配备有压力安全阀209的膨胀室208,在膨胀室208内注入惰性气体,将整个供暖器制成加热部和散热部一体化的形式,使之小型化,并且,是在短时间内加热散热片202、散热初期上升快的供暖器。
另外,210是盒,内装恒温器211、过热防止器212。
专利文献1:实开平6-18813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1:森永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的小册子(编号0402-5C-dB)“森永温水パネル暖房技术資料”的“設計、施工、運転上的注意事項”、以及该小册子的“サ一モパネル取扱方法”
发明内容
现有技术例1(图6)的热水循环供暖系统由以下部分构成一个热水循环供暖系统:配备有安全溢流阀、压力计、排水用隔离阀、给水用隔离阀的热水锅炉100;配备有安全溢流阀的密闭膨胀容器105;离去用及返回用集管;热水循环泵;配备有设置在锅炉与循环泵之间的排气阀的空气分离器110,利用配管P将配置于各个室的多个散热器HR组连接起来,并使之动作,从一处的锅炉室,利用走廊、墙壁、天花板内的配管连接到各个散热器上,因此,存在着以下的问题。
(1).在中央集中管理系统方式中,连接一个热水循环供暖系统部和各个分散配置的散热器组的配管P,在建筑物新建造时的墙壁、地板下、天花板内进行施工,由于从热水循环系统到各个散热器HR的热水路径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损伤的修复、修理成为在地板下、侧壁内、天花板内的工程,所以,需要花费时间和经费。
(2).在热水循环系统内的循环泵等发生故障时,整个供暖系统的供暖停止。
(3).从一个部位的循环系统到各个室内的连接配管,由于在热水路径中散热,所以,配管路径中的热损伤大。
在现有技术例2(图7)的电供暖器中,由于只加热铠装式加热器204内的水溶液,热水不循环,所以,在加热温度中产生部分不均匀,散热量小。
并且,供暖的散热是自然对流,所以,由散热部位的不同而产生温度的不均匀,不能获得来自散热部的整个面的均匀供暖。
另外,由于散热部和加热部一体化,所以,由恒温器引起的电源的开、关操作频繁,对于电力使用量的发热效果差。
本申请的发明一举解决或者改善所述现有技术的这些问题,将电热水循环系统作为散热器和单独独立的加热单元盒,将其紧凑化,可以自由输送、配置施工,在建筑物新建造时、翻新时,都可以简便地应对。
本发明的电加热器单元盒,例如,如图2、图3所示,包括:截面为L形的、可自由分离地将长的左侧板1L和右侧板1R接合的长的棱柱筒部1K;和可自由拆装地嵌装到棱柱筒部1K的两端的上盖1U和下盖1D,截面为L形的左侧板1L在一个侧边LS1,上下等间隔地配备多个电线插入用孔H1,在另一个侧边LS2,在对应于各个电线插入用孔H1的位置配备空气流通孔H3,在可利用两端的盖1D、1U自由开闭的棱柱筒状的加热器单元盒1内,利用管子经由球阀6A、6B、6C和T形接头7、7A将空气分离压力容器2、循环泵3、管式加热器4配管连接起来,容纳热水循环功能,该电加热器单元盒可以连接到室内供暖用的热水循环散热器上。
在这种情况下,通向散热器的离去管(供应管)及返回管(回程管)的连接口,也可以从加热器单元盒1的适当部位突出。
作为常规制品,准备构成电加热器单元盒的循环泵3、管式加热器4、球阀6A、6B、6C、T形接头7、7A,空气分离压力容器2采用在现有技术例1中具有膨胀容器和空气分离器的功能的新型的容器,配管用管可以采用耐久性、耐热性、耐溶剂性优异的、通用的乙烯·丙烯橡胶制造的管。
另外,管式加热器4可以根据供暖能力采用多个节能性优异的热匠(株)制造的1kw发热用的SC加热器(商品名)。
从而,本发明的电加热器单元盒,如果是通用类型的1kw~3kw的单元盒,则由于成为小型(标准:宽度180mm×深度160mm×长度590mm)的加热器单元盒1,所以,可以按照如图1所示的卧式或者立式(图中未示出)并列地设置在独立的热水循环散热器上,从加热器单元盒1向散热器的配管连接,形成在同一个室内等接近的连接,来自连接配管的散热成为协助室内供暖的形式,可以提供热损失实质上为零(0)的热水循环供暖系统。
而且,由于热水循环功能部是紧凑的棱柱筒状的盒,所以,向室内配置的自由度高,即使与建筑物新建造时或翻新时,只要位于电源端子的设置位置,就可以自由配置电加热器单元盒。
因此,例如,即使在采用现有技术例1(图6)的热水循环系统的建筑物中,本发明的电加热器单元盒,只要在翻新时地板下、墙壁内、天花板内的旧配管原样放置不动、在各个散热器上1∶1对应的或者在靠近的两台散热器之间1∶2对应地配置,就可以提供散热部和热水加热循环部独立的、施工性及维修性优异的室内热水供暖系统。
另外,在本发明中,必要地,加热器单元盒1,例如,如图2、3所示,包括:截面为L形的、可自由分离地将长的左侧板1L和右侧板1R接合的长的棱柱筒部1K;和可自由拆装地嵌装到棱柱筒部1K的两端的上盖1U和下盖1D,截面为L形的左侧板1L在一个侧边LS1,上下等间隔地配备多个电线插入用孔H1,在另一个侧边LS2,在对应于各个电线插入用孔H1的位置配备空气流通孔H3。
在这种情况下,左侧板1L在内表面上安装设备等的支承材料,右侧板1R起着棱柱筒部的盖的作用。
另外,电线插入用孔H1能够在适当的位置实施预先埋设在墙面或地板FL中的电配管盒(图中未示出)和容纳在加热器单元盒内的温度调整单元(图中未示出)的连线,其大小是人的手能够进入的大小,典型地为宽度60mm、高度40mm的长圆孔,以100mm的间隔配置在5处。
另外,空气流通孔H3是将加热器单元盒1内的热向外部发散的孔,在加热器单元盒1上形成空气贯通流路,典型地,是宽度20mm、高度40mm的长圆孔。
另外,在竖立设置使用加热器单元盒1时,可以在上盖1U上配置操作面板9B,在作为卧式使用时,可以在棱柱筒部1K的起着盖功能的右侧板1R上配置操作面板9B。
从而,通过卸下上盖1U及下盖1D,棱柱筒部1K可以分解成截面为L形的左侧板1L和右侧板1R,由于可以只在左侧板(1L)上固定容纳设备,所以,通过卸下作为棱柱筒部1K的盖构件的右侧板1R,可以简便地实施加热器单元盒1内的维修。
另外,对于向加热器单元盒1的各个室内的配置,由于以直列的形式分多段配置电线插入用孔H1,所以,可以选择与外部的电配管盒的连接位置,能够以不损害外观的形式进行配置。
而且,由于加热器单元盒1内经由电线插入用孔H1及空气流通孔H3可以进行外部的室内空气的贯通流动,所以,在加热器单元盒1内加热发散的热协助室内的供暖,提供实质上不产生热损失的室内供暖系统。
另外,优选地,加热器单元盒1,如图2所示,截面为L形的左侧板1L在两端弯曲伸出拐角边1A,并且,将拐角边1A的端部作为截面为L形的固定片1C,在截面为L形的右侧板1R的两端,配置与左侧板1L的固定片1C接触的接触固定片1F,在截面为L形的左侧板1L及右侧板1R的上下端适当的部位配置螺纹孔H2,将上盖1U及下盖1D的螺纹孔H2和左侧板1L及右侧板1R的螺纹孔H2螺纹配合。
另外,优选地,左侧板1L及右侧板1R典型地是1.2mm厚的钢板,在左侧板1L的内表面上,为了经由其本身常用的支承构件,安装球阀、T形接头、空气分离压力容器等各种必要的设备,如图4(A)所示,在左侧板1L的各个边LS1、LS2及拐角边1A,配置加强用的肋突起1G。
从而,加热器单元盒1通过上盖1U及下盖1D与左侧板1L及右侧板1R的嵌合、螺纹固定,能够简单地组装、分离,由于容纳设备类只安装在左侧板1L上,所以,检查、修理、更换等维修也容易。
并且,通过固定片1C和接触固定片1F的存在,提高在维修时卸下的右侧板1R向左侧板1L上的安装作业性能,并且,固定片1C及接触固定片1F起着盒1的加强肋的作用。
另外,配置在加热器单元盒1内的空气分离压力容器2,如图5 所示,包括下边2D、前边2F、后边2B、上边2T及两侧边2L、2R,并且,所述空气分离压力容器2呈上边2T在前侧倾斜边Sf处与前边2F连续、在后侧倾斜边Sb处与后边2B连续的箱形形状,在前边2F的上下方向中央部配备有连接口J1,在后边2B的上下方向中央部配备有连接口J2,在上边2T的后部配备有连接口J3,跨在两个侧边2L、2R之间配置向后方倾斜上升的两个叶片板2A、2A′,其中,前侧叶片板2A位于下方且配置在前边的连接口J1的后方对应位置处,后侧叶片板2A′位于上方且配置在上边连接口J3的下方对应位置处。
在这种情况下,空气分离压力容器2的容量,可以由密闭在循环供暖系统内的水量的常温(标准:15℃)时、及热水(标准:80℃)时的膨胀时水量、以及与膨胀时水量相伴的容器2内的空气压力计算决定,各个连接口J1、J2、J3的位置,在常温时,在加热单元盒1横卧使用时,可以以连接口J1及连接口J2成为水位面以下的方式决定,在加热器单元盒1竖立使用时,可以以连接口J3及连接口J2成为水位面以下的方式决定。
另外,下方叶片板2A和上方叶片板2A′都用于产生促进空气分离用的控制紊流,如果使倾斜角为30°,则在容器竖立使用时和横卧地使用时,都产生抑制自然产生的涡流、借助分流作用产生促进空气分离的控制紊流的功能。
并且,空气分离压力容器2,在以小型化、利用塑料树脂制造、不需要排气阀、安全溢流阀为课题的情况下,使强度为循环系统内在高压时产生爆炸的强度的大约3倍(安全率),典型地为0.6mm厚的塑料树脂制造,对于1kw的散热器,在竖立使用形式中,在常温时,水量为0.19L(升)、系统内压力0.01Mpa,在80℃时,水量0.26L、系统内压力为0.04Mpa,在卧式使用时,在常温时,水量为0.28L,系统内压力为0.01Mpa,在80℃时,水量为0.34L、系统内压力为0.04Mpa。
另外,空气分离压力容器2如果是半透明塑料制造的,则能够从外面透视,可以目视向循环供暖系统内填充水时向容器内进水的情况, 对于循环供暖系统的准备和维修是有利的。
从而,本发明中使用的空气分离压力容器2,在竖立使用时及在横卧使用时,两个叶片板2A、2A′能够将向容器2内流入的热水水流作为用于空气分离的有效的控制紊流,与向容器内的流速的急剧降低相结合,适合于使水中的气泡上升分离,在空气分离压力容器2内安全地确保在循环系统内产生的空气,因而,提供在循环系统内无需配置现有技术例1(图6)中的安全溢流阀、排气阀的空气分离压力容器,可以将除去现有技术例1(图6)的散热器之外的整个循环系统容纳到一个加热器单元盒1内,能够实现加热器单元盒1竖立使用和横卧使用的通用化,以及加热器单元盒1的小型化。
另外,在本发明中,优选地,在竖立配置使用棱柱筒状的加热器单元盒1时,空气分离压力容器2将前边2F作为上侧、将后边2B作为下侧配置,将上边2T的连接口J3与管式加热器4配管连接,将离去管S连接到后边2B的连接口J2上,利用罩2C将前边2F的连接口J1封闭。
在这种情况下,循环泵3只要将底座11载置固定到成为加热器单元盒1内的底板的下盖1D上即可。
另外,在连接口J3与管式加热器4之间、连接口J3与离去管S之间的路径连接用乙烯·乙烯橡胶(EPDM)管连接即可。
从而,空气分离压力容器2,如图5(D)所示,循环水在常温时水位为wL1,在80℃时水位为wL2,从连接口J3流入的水Fin变成从连接口J2流出的水Fout,在容器2内,流速急剧降低,在容器2内成为下方的叶片板2A的向上方的水流F1、向下方的水流F2、上方的叶片板2A的向上方的水流F3、向下方的水流F4,水中的空气气泡向被罩2C封闭的容器上部的空气区域Za分离上升,可以从加热器单元盒1的离去管S向散热器8内循环供应不含空气的热水。
因此,本发明的空气分离压力容器2,如图5(D)所示,在竖立配置使用时,也可以发挥现有技术例1(图6)的密闭膨胀容器和空气分离器的功能,能够使加热器单元盒1小型化。
另外,优选地,在横卧配置使用棱柱筒状的加热器单元盒1时,将空气分离压力容器2的上边2T作为上侧配置,利用配管将前边2F的连接口J1与管式加热器4连接,利用配管将后边2B的连接口J2与离去管S连接,利用罩2C将上边2T的连接口J3封闭。
在这种情况下,如图4所示,循环泵3经由底座11载置固定到成为加热器单元盒1内的底板的左侧板1L的一个侧边LS1上即可。
另外,连接口J1与管式加热器4的连接、以及连接口J2与离去管S的连接利用乙烯·丙稀橡胶管连接即可。
并且,由于利用罩2C将上边2T的连接口J3气密性地密闭,所以,容器2的连接口J3的下方区域变成空气区域Za。
从而,空气分离压力容器2,如图5(C)所示,循环水在常温(15℃)时变成wL1的水位,在80℃时变成wL2的水位,从管式加热器4循环流入的水Fin,从连接口J1流入容器2内,流速急剧降低的流入水在前侧叶片板2A中被分流为上侧水流F1及下侧水流F2,流水中的空气气泡分离上升,在后侧叶片板2A′处,被分流成上侧水流F3和下侧水流F4,一边使从流水中产生的空气气泡向容器上部的空气区域Za分离上升,一边变成循环流出水Fout,从后边的连接口J2向离去管S供应。
并且,由于上边2T的连接口J3用罩2C封闭,容器2的上部的空气区域Za将循环水的加热膨胀最大压力设定在爆炸临界值以下(标准:1/3爆炸压力值),所以,如图5(C)所示,空气分离压力容器2在横卧配置使用时也能够发挥现有技术例1(图6)的密闭膨胀容器和空气分离器的功能,可以将加热器单元盒1小型化。
另外,优选地,加热器单元盒1,例如,如图2所示,将右侧板1R的中央拐角部形成倾斜边1R′,在左侧板1L的一个侧边LS1上、在电线插入用孔H1列的两侧突出地配置加强肋1G,经由左侧板1L的一个侧边LS1的内表面安装向加热器单元盒1内容纳的设备类。
在这种情况下,循环泵3、空气分离压力容器2、管式加热器4等设备,可以将常用的帽形钢固定到左侧板的一个侧边LS1的适当部 位处,将角钢等支承材料从该帽形钢伸出固定,将各种设备等安装到支承材料上。
另外,加强肋1G可以在利用钢板成形加工左侧板1L时,以向外面突出的形式配置。
从而,加热器单元盒1,在存在有壁面WL或地板FL的电源盒(图示未示出)的部位以接触的形式配置配备有电线插入用孔H1的左侧板的一个侧边LS1,但是,加强肋1G吸收加热器单元盒1与安装面(壁面WL或地板FL)的凹凸不平,并且,加强设备安装面LS1。
并且,可以利用加强的左侧板的一个侧边LS1稳定地保持各种设备,并且,从安装面的电源盒经由电线插入用孔H1向加热器单元盒1内的电线的配线也成为不发生混线的短路径的连线。
而且,左侧板1L的一个侧边LS1的对向面是只起着作为开闭盖作用的右侧板1R,右侧板1R,如图2(C)所示,中央的拐角部是曲面1R′,所以,在作为盖的曲面1R′上可以进行操作面板9B的配置,并发挥艺术的效果,加热器单元盒1的输送、安装施工容易,设计性能优异。
本发明的电加热器单元盒,由于在棱柱筒状的盒内紧凑地容纳热水循环供暖系统的加热循环功能部,所以,能够以与热水循环散热器HR一台对应一台或一台对于两台等、以竖立形式或者横卧形式接近电热器HR配置,能够向建筑物内需要的每一个场所分别独立地进行供暖系统的配置。
因此,不管是建筑物新建设时还是翻新时,都可以自由地进行热水供暖系统的配置施工。
另外,由于内置加热部(管式加热器)的加热器单元盒1可以与散热器HR在居室内邻接地配置,所以,从加热部向散热器的热水循环的连接路径中的散热损失少,与散热器HR的连接路径及在加热器单元盒1内散发的热变成室内供暖的热,所以,提供虽然是热水循环供暖型的,但是,实质上热损失为0(零)的室内供暖。
附图说明
图1是将本发明的加热器单元盒横卧配置在散热器的下部的透视图。
图2是加热器单元盒的框体的分解透视图,(A)是表示左侧板1L的图示,(B)是表示右侧板1R的图示,(C)是表示上盖的图示,(D)是表示下盖的图示,(E)是图(C)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加热器单元盒的说明图,(A)是框体组装状态的透视图,(B)是图(A)的B-B线剖面放大图,(C)是图(A)的C部分的剖视放大图,(D)是图(B)的D部分的放大图,(E)是图(B)的E部分的放大图。
图4是加热器单元盒的说明图,(A)是水流的系统图,(B)是横剖平面图,(C)是纵剖面正视图,(D)是纵剖面侧视图。
图5是空气分离压力容器的说明图,(A)整体透视图,(B)是沿图(A)的箭头B观察的前视图,(C)是图(A)的C-C线纵剖面图,(D)是立式使用状态的说明图。
图6是现有技术例1的说明图,(A)是系统的系统图,(B)是使用的散热器的正视图,(C)是散热器的侧视图。
图7是现有技术例2的电热水供暖器的纵平面图。
符号说明
1 加热器单元盒(框体,盒)
1A 拐角边
1B 底板
1C 固定片
1D 下盖(盖)
1F 接触固定片
1G 加强肋(突起)
1K 棱柱筒部
1L 左侧板
1P 立片
1R 右侧板
1R′、TS 倾斜边
1T 顶板
1U 上盖(盖)
1V 接触卡定片(固定片)
2 空气分离压力容器(压力容器、容器)
2A 前侧叶片板(下方叶片板、叶片板)
2A′后侧叶片板(上方叶片板、叶片板)
2B 后边
2C 罩
2D 下边
2F 前边
2G 突起
2L 左侧边(侧边)
2R 右侧边(侧边)
2T 上边
3 循环泵
3F 旋转连接部
3J 连接部
3S 支架
4 管式加热器
6A、6B、6C 球阀
7、7A T形接头
8 散热部
8A 横管(塑料管)
8B 竖管(塑料管)
8R 热水排出口(排出口)
8S 热水供应口(供应口)
9B 操作面板
11 底座
13 上框
14 下框
15 侧框
16 上连接器
17 下连接器
18 罩盖
EP 弯折部
FL 地板
H1 电线插入用孔
H2 螺纹孔
H3 空气流通孔
HR 散热器
J1、J2、J3 连接口
LS1、LS2、RS1、RS2 侧边
P1~P8 配管
R 返回管(回程管)
S 离去管(供应管)
SY 热水循环系统
WL 壁面
wL1、wL2 水位
具体实施方式
〔加热器单元盒框体(图2、图3)〕
加热器单元盒1容纳电热水循环供暖系统的包含有加热器、循环泵等的热水供暖功能部,可以邻接散热器竖立配置或横卧配置,由主体的框体(盒)1和所容纳的各种设备构成。
图2是框体1的分解透视图,(A)表示左侧板1L、(B)表示右侧板1R、(C)表示上盖1U、(D)表示下盖1D,图3(A)是组装成 框体的透视图,图3(B)是图3(A)的B-B线剖视图。
加热器单元盒的框体是将利用挤压金属模具加工1.2mm厚的钢板形成的左侧板1L、右侧板1R组装成棱柱筒状、利用上盖1U和下盖1D将两端嵌合固定构成的,在图3(A)的组装形态下,呈宽度L1为180mm、深度W1为160mm、高度h1为590mm的棱柱筒体。
如图2(A)所示,左侧板1L是截面为L形、在内表面固定容纳各种设备的板材,高度h11为550mm,在成为框体的宽度L1(180mm)的一个侧边LS1侧,上下以相等的间隔(100mm间隔),在五个部位穿设长度60mm、高度40mm的横向长的电线插入用孔H1,在成为框体的深度W1的另一个侧边LS2上,在电线插入用孔H1的对应位置,在五个部位穿设宽度20mm、高度40mm的纵向长的空气流通孔H3。
并且,如图2(A)所示,将从一个侧边LS1及另一个侧边LS2的端部弯曲伸出小宽度W11(标准:35mm)的拐角边1A,进而,如图3(D)所示,在拐角边1A的端部,向内方凹陷地伸出小尺寸d12(标准:7mm)的截面为L形的固定片1C。
在这种情况下,固定片1C的上下端切掉小尺寸d11(标准:10mm)。
并且,在各个拐角边的上下端及左侧板1L的拐角部的上下端,穿设螺纹孔H2。
另外,由于配置有电线插入用孔H1的一个侧边LS1担负着容纳功能,所以,在适当的部位(标准:距离各个拐角L11(40mm)位置的两个部位)上,以小尺寸d15(标准:6mm)的半圆的向外突起的形态形成从上到下的加强肋1G。
右侧板1R与左侧板1L整合一体化形成框体,是在配置于左侧板1L的内表面的各种功能设备维修时卸下的盖板,如图2(B)所示,将截面L形的一个侧边RS1和另一个侧边RS2的弯曲拐角部作为宽度L10(标准:86mm)的倾斜边1R′,形成平滑面,一个侧边RS1的端部及另一个侧边RS2的端部,如图2(B)、图3(D)所示,向内弯曲,形成小尺寸d12(标准:7mm)的突出的接触固定片1F,在 一个侧边RS1及另一个侧边RS2的端部的上下穿设螺纹孔H2。
上盖1U是与下盖1D对向的相同形状的盖,嵌合固定到由左侧板1L和右侧板1R形成的框体1的棱柱筒部的上端,如图2(C)所示,顶板1T的深度W1为160mm、宽度L1为180mm,在右侧板1R的对向部,从离开弯折部EP长度W10(标准:85mm)的位置起具有与右侧板1R的倾斜边1R′对向的长度为L10(标准:86mm)的倾斜边TS,该顶板1T是将矩形的一个边形成倾斜边TS的变形的五边形板,各个边成一体地配备有从顶板1T向下方呈直角弯折的形式的高度为h10(20mm)的立片1P。
即,上盖1U呈顶板1T和立片1P的箱盖的形式。
并且,除立片1P的拐角部之外,在立片1P的内表面,接触固定突出长度为d10(10mm)的接触卡定片1V,在各个接触卡定片1V上,配置有对应于左侧板1L及右侧板1R的螺纹孔H2的螺纹孔H2。
另外,下盖1D是与上盖面对称的相同形状的盖,在与顶板1T相同形状的底板1B的周围,配置高度h10为20mm的立片1P,在立片1P的拐角部之外的部分,在立片1P的内表面上以突出高度d10(10mm)的形态固定有接触卡定片1V,在接触固定片1V的与左侧板1L及右侧板1R的下端的螺纹孔H2的对应位置,配置螺纹孔H2。
即,框体的组装,只要以下盖1D及上盖1U的各个立片1P的端缘与左侧板1L及右侧板1R的上下端缘对接的形式,使各个接触卡定片1V与左侧板1L及右侧板1R的内表面接触,进行螺纹固定即可,框体1可以利用各个立片1P、和左侧板1L及右侧板1R的螺纹固定机构自由地进行解体及组装,通过将形成外表面的各个钢板齐平地对接形成框体1。
〔空气分离压力容器2(图5)〕
图5(A)是空气分离压力容器2的整体透视图,图5(B)是沿(A)的箭头B观察的前视图,图5(C)是(A)的C-C线纵剖面图,图5(D)是空气分离压力容器2的立式配置状态的说明图。
空气分离压力容器2配置在加热器单元盒1的热水循环路径内, 是不需要现有技术例1(图6)的膨胀容器、空气分离器、排气阀及安全溢流阀的新型容器,下面,对于1~3kw的供暖用容器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空气分离压力容器2一般为厚度0.6mm的半透明塑料树脂成形品,其结构如图5(C)所示,呈下部长度(L2)为140mm、高度(h3)55mm、宽度(W2)50mm的箱形形状,上部呈上边2T的宽度(W3)为38mm、长度(L3)为70mm、高度(h4)为30mm的截头棱锥形,在对向的前边2F、后边2B,在从下端到上方30mm(d5)处、在宽度W2的中央位置,在上边2T,在宽度W3的中央距离后边2B55mm(L5)的位置,分别配置外径13mm、厚度0.5mm的连接口J1、J2、J3。
并且,各个连接口J1、J2、J3,为了可靠地进行橡胶管5A或者橡胶帽2C的安装,以6mm的间隔在两个部位处配置宽度1mm、突出高度0.5mm的突起2G。
另外,如图5(C)所示,在容器2内,在左侧边2L与右侧边2R之间,以从一方跨到另一方的状态配置前侧叶片板2A和后侧叶片板2A′。
前侧叶片板2A的宽度W5为35mm、厚度为6mm,以向后方呈30°倾斜上升的形式并且前端离开前边2F的距离(L6)为25mm、从下边2D起的高度(h5)为20mm的方式配置,后侧叶片板2A′的宽度W6为30mm、厚度为6mm,以向后方呈30°倾斜上升的形式并且前端离开后边2B的距离(L5)为55mm、距离下边2D的高度(h6)为35mm的方式配置,容器2内的容量为0.5L。
从而,该空气分离压力容器2,在横卧使用时,如图5(C)所示,在常温(15℃)水的状态的水位为wL1,水容量为0.28L、空气量(空间容积)为0.22L,从前边连接口J1流入的水Fin以0.885m/s的流速流入,在前侧叶片板2A的下侧变成流速为0.118m/s的慢的水流F2,叶片板2A的上侧的水流F1变成比下侧水流F2更低的流速,水与空气分离,空气到达上部空气区域Za。
另外,对于未被前侧叶片板2A分离的空气,由于后侧的叶片板2A′的下侧的水流F4为0.06m/s的低速,循环水被两个叶片板2A、2A′分流成F1、F2、F3、F3的低速水流并进行搅拌,将循环水中的空气完全分离。
另外,在高温(80℃)膨胀的循环水的水位到达wL2,由于利用橡胶帽2C将上边的连接口J3封闭进行运转,所以,空气区域Za变成允许压力下的压力空气。
另外,容器2在立式使用时,如图5(D)所示,将前边2F作为上侧配置,流入水Fin从上边2T的连接口J3流入,成为从后边2B的连接口J2流出的水Fout,在常温时、即运转开始时的水位为wL1,内部容量0.5L的容器2的水容量为0.19L,空气容积(空气量)为0.31L,如果达到供暖加热温度80℃,则水位到达wL2。
并且,0.885m/s的流入水Fin在容器2内急剧地产生流速降低,碰到后侧叶片板2A′、被叶片板2A′上升导向的水流F1变成前侧叶片板2A的表面水流F3、背面水流F4,和下降水流F2一起,通过以低流速搅拌分流,将空气分离,分离的空气成为空气区域Za的压力空气(标准:0.04Mpa以下)。
另外,在使供暖能力为3kw、并且谋求系统内压力的降低的情况下,可以根据需要同时采用两个容器2。
〔循环泵3(图4)〕
循环泵3是常用的泵,在加热器单元盒1内,在立式使用时,可以配置在加热器单元盒的下盖1D上,在卧式使用时,可以配置在左侧板1L的一个侧边LS1上,采用常用的树脂制电磁泵。
树脂制电磁泵,可以采用廉价并且重量轻、运输安装作业性良好、噪音为38db、安静的三相电气(株)制造的商品编号PMD-141B(单相100V用)、或者商品编号PMD-142BSG(单相200V用)的商品。
〔管式加热器4(图4)〕
管式加热器4可以采用热匠(株)制造的SC加热器(商品名),该加热器在不锈钢管上喷镀形成绝缘层、导电层、隔热绝缘层,为 30w/cm2的高电力密度、热效率95%的节能型。
一个1kw的该管式加热器4,为外径15.88mm、长度280mm、厚度2mm的管状,通过喷砂处理将两端的外周制成粗糙面,另外,在供暖能力为3kw的情况下,可以采用三个管式加热器。
而且,若将壁后20mm的保温材料覆盖在管的外周,则可提高发热效率
〔配管用管〕
配管用管形成加热器单元盒1内的流水路径,采用耐久性、耐热性、耐寒性、耐溶剂性优异、轻量、并且具有柔性的常用的厚度3mm、内径14mm的乙烯·丙稀橡胶(EPDM)的橡胶管。
〔球阀6A、6B、6C(图4)〕
球阀6A、6B、6C是配置在加热器单元盒1内的水路径的开闭阀,在圆筒部具有直径3mm的开闭用孔,该孔内插入六角扳手,进行阀的开闭,采用长度为29.5mm的管状的、在一个端部具有直径12mm的螺纹部的バロフイツク公司(丹麦)的ザルホ型球阀。
〔T形接头(图4)〕
T形接头7、7A用于加热器单元盒1内的水路径的连接,呈T字形,是可以从三的方向连接配管的接头配件,采用从直径26mm、长度46mm的圆筒部的长度方向中央起、接口正交突出9mm的常用的T形接头7。
〔设备向加热器单元盒内的装入(图4)〕
设备等向加热器单元盒1内的装入在组装工厂内进行,例如,在图4所示的卧式加热器单元盒1的情况下,经由螺钉插入用孔H2螺纹固定左侧板1L和下盖1D,将侧边LS1作为底面,竖立设置侧边LS2,在侧边LS1的上面,与循环泵3的支架3S相匹配地配置底座11,经由螺栓3B固定循环泵3。
同样地,在空气分离压力容器2的下面敷设底座11,如图4(D)所示,固定到配备有加强肋1G的侧边LS1上。
另外,从一个侧边LS1竖立设置支承材料(图中未示出),配置3 个管式加热器4。
并且,利用配管用管,将循环泵3的旋转接头部3F与上侧的管式加热器4用配管P2连接起来,用配管P3、P4将各三段管式加热器4之间连接,利用配管P5将下侧的管式加热器4与压力容器2连接起来,利用配管P7从压力容器2连接到散热部8的热水供应口8S,用配管P1经由十字接头管7A与散热部8的排出口8R连接。
其次,利用设备类的间隙,实施循环泵3、管式加热器4、恒温器(图中未示出)、温度传感器(图中未示出)等的控制单元的电配线,将电控制单元的操作面板9B配置在右侧板1R的倾斜边1R′上,利用螺钉将右侧板1R与左侧板1L及盖1D、1U固定。
另外,在图4中,配管P8是在采用散湿容器12的情况的例子,在作为通常的密闭循环系统使用时,除去散湿容器12及配管P8。
〔其它〕
在实施例中,以卧式的方式,将一台加热器单元盒1配置在由上框13、下框14、侧框15、上接合器具16、下接合器具17及罩盖18构成框架的一台散热器HR的下方,但是,也可以1∶1地将加热器单元盒1配置在散热器HR的侧面,另外,也可以相对于夹装有壁的多个散热器HR以立式或者卧式对应地配置一台加热器单元盒1。
另外,在立式(竖立型)配置加热器单元盒1的情况下,可以如图6(D)所示,竖立使用压力容器2,在这种情况下,电子控制单元的操作面板9B,如图4(E)所示,可以配置在上盖1U上。
Claims (13)
1.一种电加热器单元盒,包括:截面为L形的、可自由分离地将长的左侧板(1L)和右侧板(1R)接合的长的棱柱筒部(1K);和可自由拆装地嵌装到棱柱筒部(1K)的两端的上盖(1U)和下盖(1D),截面为L形的左侧板(1L)在一个侧边(LS1),上下等间隔地配备多个电线插入用孔(H1),在另一个侧边(LS2),在对应于各个电线插入用孔(H1)的位置配备空气流通孔(H3),在利用两端的盖(1D、1U)自由开闭的棱柱筒状的加热器单元盒(1)内,经由球阀(6A、6B、6C)、T形接头(7、7A)用管子将空气分离压力容器(2)、循环泵(3)、管式加热器(4)配管连接起来,容纳热水循环功能,该电加热器单元盒能够连接到室内供暖用的热水循环散热器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加热器单元盒,其特征在于,对于加热器单元盒(1),截面为L形的左侧板(1L)在两端将拐角边(1A)弯曲伸出,并且,将拐角边(1A)的端部作为截面为L形的固定片(1C),在截面为L形的右侧板(1R)的两端,配置与左侧板(1L)的固定片(1C)接触的接触固定片(1F),在截面为L形的左侧板(1L)及右侧板(1R)的上下端适当的部位配置螺纹孔(H2),将上盖(1U)及下盖(1D)的螺纹孔(H2)和左侧板(1L)及右侧板(1R)的螺纹孔(H2)螺纹配合。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加热器单元盒,其特征在于,空气分离压力容器(2)包括下边(2D)、前边(2F)、后边(2B)、上边(2T)及两个侧边(2L、2R),并且,所述空气分离压力容器呈上边(2T)在前侧倾斜边(Sf)处与前边(2F)连续、在后侧倾斜边(Sb)处与后边(2B)连续的箱形形状,在前边(2F)的上下方向中央部配备有连接口(J1),在后边(2B)的上下方向中央部配备有连接口(J2),在上边(2T)的后部配备有连接口(J3),跨在两个侧边(2L、2R)之间配置向后方倾斜上升的两个叶片板(2A、2A′),其中,前侧叶片板(2A)位于下方且配置在前边的连接口(J1)的后方对应位置处,后侧叶片板(2A′)位于上方且配置在上边连接口(J3)的下方对应位置处。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加热器单元盒,其特征在于,立式配置棱柱筒状的加热器单元盒(1),空气分离压力容器(2)将前边(2F)作为上侧、将后边(2B)作为下侧进行配置,将上边(2T)的连接口(J3)与管式加热器(4)配管连接,将离去管(S)连接到后边(2B)的连接口(J2),用罩(2C)将前边(2F)的连接口(J1)封闭。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加热器单元盒,其特征在于,立式配置棱柱筒状的加热器单元盒(1),空气分离压力容器(2)将前边(2F)作为上侧、将后边(2B)作为下侧进行配置,将上边(2T)的连接口(J3)与管式加热器(4)配管连接,将离去管(S)连接到后边(2B)的连接口(J2),用罩(2C)将前边(2F)的连接口(J1)封闭。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加热器单元盒,其特征在于,横卧配置棱柱筒状的加热器单元盒(1),将空气分离压力容器(2)的上边(2T)作为上侧配置,用配管将前边(2F)的连接口(J1)与管式加热器(4)连接,用配管将后边(2B)的连接口(J2)与离去管(S)连接,用罩(2C)将上边(2T)的连接口(J3)封闭。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加热器单元盒,其特征在于,横卧配置棱柱筒状的加热器单元盒(1),将空气分离压力容器(2)的上边(2T)作为上侧配置,用配管将前边(2F)的连接口(J1)与管式加热器(4)连接,用配管将后边(2B)的连接口(J2)与离去管(S)连接,用罩(2C)将上边(2T)的连接口(J3)封闭。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加热器单元盒,其特征在于,加热器单元盒(1)将右侧板(1R)的中央拐角部形成倾斜边(1R′),在左侧板(1L)的一个侧边(LS1),在电线插入用孔(H1)列的两侧突出配置加强肋(1G),经由左侧板(1L)的一个侧边(LS1)的内表面安装向加热器单元盒(1)内容纳的设备类。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加热器单元盒,其特征在于,加热器单元盒(1)将右侧板(1R)的中央拐角部形成倾斜边(1R′),在左侧板(1L)的一个侧边(LS1),在电线插入用孔(H1)列的两侧突出配置加强肋(1G),经由左侧板(1L)的一个侧边(LS1)的内表面安装向加热器单元盒(1)内容纳的设备类。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加热器单元盒,其特征在于,加热器单元盒(1)将右侧板(1R)的中央拐角部形成倾斜边(1R′),在左侧板(1L)的一个侧边(LS1),在电线插入用孔(H1)列的两侧突出配置加强肋(1G),经由左侧板(1L)的一个侧边(LS1)的内表面安装向加热器单元盒(1)内容纳的设备类。
11.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加热器单元盒,其特征在于,加热器单元盒(1)将右侧板(1R)的中央拐角部形成倾斜边(1R′),在左侧板(1L)的一个侧边(LS1),在电线插入用孔(H1)列的两侧突出配置加强肋(1G),经由左侧板(1L)的一个侧边(LS1)的内表面安装向加热器单元盒(1)内容纳的设备类。
12.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加热器单元盒,其特征在于,加热器单元盒(1)将右侧板(1R)的中央拐角部形成倾斜边(1R′),在左侧板(1L)的一个侧边(LS1),在电线插入用孔(H1)列的两侧突出配置加强肋(1G),经由左侧板(1L)的一个侧边(LS1)的内表面安装向加热器单元盒(1)内容纳的设备类。
13.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加热器单元盒,其特征在于,加热器单元盒(1)将右侧板(1R)的中央拐角部形成倾斜边(1R′),在左侧板(1L)的一个侧边(LS1),在电线插入用孔(H1)列的两侧突出配置加强肋(1G),经由左侧板(1L)的一个侧边(LS1)的内表面安装向加热器单元盒(1)内容纳的设备类。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8-067604 | 2008-03-17 | ||
JP2008067604A JP4447040B2 (ja) | 2008-03-17 | 2008-03-17 | 室内暖房用の放熱器に接続するための電気ヒーターユニットボックス |
PCT/JP2009/053948 WO2009116386A1 (ja) | 2008-03-17 | 2009-03-03 | 室内暖房放熱器用の電気ヒーターユニットボックス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978221A CN101978221A (zh) | 2011-02-16 |
CN101978221B true CN101978221B (zh) | 2013-09-11 |
Family
ID=410907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80109658.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78221B (zh) | 2008-03-17 | 2009-03-03 | 室内供暖散热器用的电加热器单元盒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4447040B2 (zh) |
KR (1) | KR101233530B1 (zh) |
CN (1) | CN101978221B (zh) |
RU (1) | RU2433355C1 (zh) |
WO (1) | WO2009116386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454038B2 (ja) * | 2008-04-03 | 2010-04-21 | 株式会社テスク | 電気温水循環暖房システム |
RU191464U1 (ru) * | 2019-01-19 | 2019-08-07 | Алексей Петрович Сальников | Защитный корпус панельного обогревателя |
CN110986154B (zh) * | 2019-12-03 | 2020-10-30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电暖器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暖器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43726U (zh) * | 1989-01-24 | 1989-08-30 | 吕宝贞 | 电热水暖装置 |
CN2573900Y (zh) * | 2002-08-27 | 2003-09-17 | 刘淑元 | 一种新型暖气罩 |
CN2740934Y (zh) * | 2004-06-10 | 2005-11-16 | 李静 | 自动控温的家庭电暖器 |
WO2006060829A1 (en) * | 2004-12-02 | 2006-06-08 | Jovan Adnadj | Inductive heater for storeyed heating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818105Y2 (ja) * | 1975-08-28 | 1983-04-12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暖房装置の水回路 |
JPH024136A (ja) * | 1988-06-21 | 1990-01-09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加熱装置 |
JPH04116321A (ja) * | 1990-09-06 | 1992-04-16 | Rinnai Corp | 温水暖房装置 |
JP4454038B2 (ja) * | 2008-04-03 | 2010-04-21 | 株式会社テスク | 電気温水循環暖房システム |
-
2008
- 2008-03-17 JP JP2008067604A patent/JP4447040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9
- 2009-03-03 WO PCT/JP2009/053948 patent/WO2009116386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9-03-03 CN CN200980109658.3A patent/CN101978221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9-03-03 KR KR1020107020990A patent/KR101233530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9-03-03 RU RU2010142384/03A patent/RU2433355C1/ru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43726U (zh) * | 1989-01-24 | 1989-08-30 | 吕宝贞 | 电热水暖装置 |
CN2573900Y (zh) * | 2002-08-27 | 2003-09-17 | 刘淑元 | 一种新型暖气罩 |
CN2740934Y (zh) * | 2004-06-10 | 2005-11-16 | 李静 | 自动控温的家庭电暖器 |
WO2006060829A1 (en) * | 2004-12-02 | 2006-06-08 | Jovan Adnadj | Inductive heater for storeyed heating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RU2433355C1 (ru) | 2011-11-10 |
KR101233530B1 (ko) | 2013-02-14 |
KR20100138946A (ko) | 2010-12-31 |
JP2009222303A (ja) | 2009-10-01 |
JP4447040B2 (ja) | 2010-04-07 |
WO2009116386A1 (ja) | 2009-09-24 |
CN101978221A (zh) | 2011-02-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978221B (zh) | 室内供暖散热器用的电加热器单元盒 | |
CN102472510B (zh) | 室外机 | |
CN109564018A (zh) | 热泵设备模块 | |
BRPI0611565A2 (pt) | arranjo e método para transporte de calor e uso em conjunto com equipamento submarino | |
CA2946436C (en) | Water heater with thermal break | |
CN101978219B (zh) | 电热水循环暖气系统 | |
KR101210455B1 (ko) | 냉온풍기 | |
CN218442768U (zh) | 热水供应装置 | |
CN104329610B (zh) | 加湿器装置 | |
CN218442827U (zh) | 热水供应装置 | |
KR101219390B1 (ko) | 침수형 열교환기가 설치된 패키지형 히트펌프유니트 | |
ES2741382T3 (es) | Instalación que comprende elementos de bombeo y de calentamiento del agua de una piscina, que forma una cámara compacta colocada encima del suelo | |
CN204201645U (zh) | 加湿器装置 | |
CN210089168U (zh) | 一种用于地源热泵系统井管 | |
CN210892129U (zh) | 一种连续加热装置及包括其的加热器 | |
CN109665480B (zh) | 水处理装置 | |
KR100825683B1 (ko) | 반도체 제조장비용 수냉식 온도조절기의 분기배관 내설형프레임 | |
CN212619294U (zh) | 一种循环制热储水装置 | |
CN217090165U (zh) | 一种具备恒温除湿功能的立体储存柜 | |
CN207140732U (zh) | 应用于沙漠的四恒汽车制冷箱 | |
KR20120065163A (ko) | 지열을 이용한 실내 환기 시스템 및 열교환기 | |
US11988413B2 (en) | Water heater | |
CN210108084U (zh) | 一种生产密封胶的冷却器 | |
CN210346058U (zh) | 一种用于氮化物金属复合材料制备的散热装置 | |
JPH018910Y2 (zh)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911 Termination date: 201803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