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75286B - 中央空调及其控制阀 - Google Patents

中央空调及其控制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75286B
CN101975286B CN2010102862194A CN201010286219A CN101975286B CN 101975286 B CN101975286 B CN 101975286B CN 2010102862194 A CN2010102862194 A CN 2010102862194A CN 201010286219 A CN201010286219 A CN 201010286219A CN 101975286 B CN101975286 B CN 10197528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spool
control valve
cavity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8621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75286A (zh
Inventor
李海清
段晓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Hailin Automatic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HAILIN ENERGY TECHNOLOGY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HAILIN ENERGY TECHNOLOGY Inc filed Critical BEIJING HAILIN ENERGY TECHNOLOGY Inc
Priority to CN20101028621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975286B/zh
Publication of CN1019752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752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752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7528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gnetically Actuated Valves (AREA)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央空调的控制阀,该控制阀包括阀体及与阀体滑动配合的阀芯;阀体内部包括三个密封基面,在阀体内腔形成进水腔、出水腔、回水腔和排水腔,各腔均具有开口;阀芯具有三个密封面;在控制阀处于第一状态下,进水腔与排水腔相通;在控制阀处于第二状态时,进水腔与出水腔相通,回水腔与排水腔相通。本发明提供的控制阀,实现了控制阀内进水通路与出水通路的同时开通和闭合,并能快速地进行状态转换。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应用该控制阀的中央空调,该中央空调的制冷机组和制热机组共用一套风机盘管系统,大大降低该中央空调的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中央空调及其控制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央空调的控制技术,尤其涉及一种中央空调的控制阀,还涉及包括该控制阀的中央空调。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为了使中央空调具有制冷和制热两种效果,一般的中央空调包括制冷机组、制热机组和两套风机盘管系统;制冷机组和制热机组分别通过一个控制阀与一套风机盘管系统相通;控制阀能够控制水或其他介质的流向,通过适当的风机盘管系统进行热交换,以实现制冷或制热。
请参考图1,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中央空调的控制阀的结构示意图。
该控制阀包括驱动装置1、阀体2和阀芯3。阀体2与阀芯3滑动配合,在阀芯3与阀体2配合处通过O型密封圈进行密封。同时,阀体2和阀芯3之间形成两对相配合的密封面,形成上密封阀门4和下密封阀门5。阀体2形成四个开口6、7、8和9,开口8连通开口9形成进水通路,开口6通过上密封阀门4连通开口7形成出水通路。
控制阀的工作原理是:当控制阀需要打开,使水通过风机盘管系统进行热交换时,驱动装置1驱动阀芯3向上移动,此时上密封阀门4打开,开口6与开口7连通,出水通路开通;同时,下密封阀门5关闭,水通过进水口8进入进水通路,然后进入风机盘管系统(图中未示出),在风机盘管系统中,水进行预定热交换后,通过开口6进入出水通路,再通过上密封阀门4到达开口7;此时,水能够通过风机盘管系统进行热交换。
当控制阀需要关闭,不需要水通过风机盘管系统进行热交换时,驱动装置1驱动阀芯3向下移动,此时上密封阀门4关闭,开口6与开口7隔离,出水通路关闭;下密封阀门5打开,开口8和开口7相通形成的旁通通路开通,水通过开口8、下密封阀门5到达开口7;此时,由于出水通路关闭,水不能通过风机盘管系统循环,不能通过风机盘管系统进行热交换。
上述控制阀无论是打开还是关闭,进水通路总是与风机盘管相通,开口8无法与风机盘管系统彻底隔离;这样,制热机组或制冷机组就无法与风机盘管系统彻底隔离;这样,要使中央空调能够进行制冷和制热,就需要设置两套分别与制热机组或制冷机组相对应的风机盘管系统。在中央空调进行制冷时,用一个风机盘管系统进行热交换,使工作空间的空气温度降低;在中央空调进行制热时,用另一个风机盘管系统进行热交换,使工作空间的空气温度升高。设置两套风机盘管系统不仅大大增加了中央空调的生产成本,也使一套风机盘管系统总是处于闲置状态,增加其使用成本。
如何在保持制冷和制热功能的同时,降低中央空调的生产成本和使用成本,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另外,市场上的控制阀中,驱动装置通常包括石蜡温包执行器,该石蜡温包执行器包括石蜡温包,PTC加热元件以及复位弹簧装置;石蜡温包是一种固体温包,它的体积能够根据温度的变化而产生变化。在控制阀需要打开时,利用PTC加热元件加热石蜡温包,石蜡温包受热膨胀,推动阀芯移动,使控制阀打开;PTC加热元件停止加热时,石蜡温包冷却收缩,阀芯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缩回,使控制阀关闭。
由于采用该驱动装置,控制阀具有以下不足:
1、石蜡温包的膨胀和收缩时间长,造成控制阀的阀芯移动速度较慢,无法满足控制阀快速关闭和打开的需要。
2、控制阀关闭时,下密封阀门的关闭压力由复位弹簧弹性力确定;为了保证控制阀的密封性能,一般通过增加复位弹簧的弹性力保证控制阀的关闭压力;然而,在使下密封阀门打开,使控制阀打开时,石蜡温包需要克服复位弹簧的弹性力,这就使得控制阀需要更大的执行力。
3、控制阀打开和关闭是通过阀芯的移动实现的,经过长期的工作,阀芯与阀座之间的O型密封圈会因磨损而导致介质的池漏。
所以,如何保证中央空调的控制阀能快速进行状态转换,并具有良好的密封性,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中央空调的控制阀,在该控制阀关闭时,其进水通路和出水通路同时关闭;进而能够使制热机组或制冷机组与风机盘管系统彻底隔离。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阀芯移动速度快,所需执行力较小,密封性能更好的中央空调的控制阀。
在提供上述控制阀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该控制阀的中央空调,该中央空调可以通过一套风机盘管系统实现制冷和制热,从而大大降低中央空调的成本。
为实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中央空调的控制阀包括阀体以及与阀体滑动配合的阀芯,所述阀体内部包括三个密封基面,在阀体内腔形成进水腔、出水腔、回水腔和排水腔,各腔均具有开口;所述阀芯具有三个密封面;控制阀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下,二个所述密封面分别与两个所述密封基面配合,所述进水腔与所述排水腔相通,其他各腔之间均保持隔离;在第二状态下,另一个所述密封面与另一个所述密封基面配合,所述进水腔与所述出水腔相通,所述回水腔与所述排水腔相通,其他各腔之间均保持隔离;所述的中央空调的控制阀还包括阀芯磁柱和外磁体;所述阀芯磁柱位于所述阀体的内腔与所述阀芯的第一端面之间;所述外磁体位于所述阀体的外部,并与所述阀芯磁柱的位置相对应;所述阀芯具有与阀体内腔滑动配合的密封体,在密封体与阀体内腔壁之间形成平衡腔;所述阀芯第二端面位于所述出水腔内,所述密封体位于所述平衡腔内的端面与所述阀芯的第二端面朝向相反;所述出水腔与所述平衡腔相通。
优选的,所述阀体包括阀下体和由阀盖与阀盖组件组成的阀上体,所述阀下体与所述阀上体固定密封连接,所述阀盖与所述阀盖组件密封连接;所述阀盖组件形成磁体空腔,所述阀芯与所述磁体空腔内壁滑动配合,所述阀芯磁柱位于所述磁体空腔中。
优选的,所述阀芯磁柱与所述阀芯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阀芯磁柱与所述阀芯相抵触,所述第二端面的承压面积大于所述密封体位于所述平衡腔内的端面的承压面积。
优选的,所述密封体具有水力涨圈,所述水力涨圈与所述阀体的内腔滑动配合。
优选的,所述阀芯的第二端面设置有轴向延伸的平衡阀瓣,所述平衡阀瓣的外边缘与所述阀体滑动配合。
优选的,所述阀芯内部形成一个开口位于所述阀芯的第二端面、且与平衡腔相通的先导孔。
优选的,所述阀芯包括阀芯先导杆和阀杆,所述阀芯先导杆的一端形成所述第一端面,所述阀杆的一端形成所述第二端面,所述阀杆另一端与阀芯先导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为实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中央空调,该空调包括制冷机组、制热机组,还包括一个风机盘管系统和两个上述任一种中央空调的控制阀,两个所述控制阀的出水腔均与所述风机盘管系统的介质进口相通,两个所述控制阀的回水腔均与所述风机盘管系统的介质出口相通。
相对于上述背景技术,本发明提供的中央空调的控制阀包括阀体以及与阀体滑动配合的阀芯,所述阀体内部包括三个密封基面,内腔形成进水腔、出水腔、回水腔和排水腔,每个腔具有一个开口,进水腔与出水腔连通时形成进水通路,回水腔与排水腔连通时形成出水通路,排水腔与进水腔连通时形成旁通通路;所述阀芯具有三个密封面;三个密封面能够与三个密封基面一一对应,并能够分别相配合形成三个阀门。在第一状态下,所述阀芯的二个所述密封面分别与两个所述密封基面配合,即其中的一个阀门保持打开,两个阀门保持关闭,进水腔与排水腔相通,其他各腔之间保持隔离;在第二状态下,所述阀芯的另一个密封面与另外的一个密封基面配合,即其中的一个阀门关闭,其它两个阀门保持打开,所述进水腔与所述出水腔相通,所述回水腔与所述排水腔相通,其他各腔之间保持隔离。
在本发明提供的控制阀关闭,处于第一状态时,排水腔与进水腔保持相通,旁通通路开通;回水腔与出水腔分别与排水腔和进水腔保持隔离,进水通路和出水通路同时保持关闭。在本发明提供的控制阀打开,处于第二状态时,排水腔与进水腔隔离,回水腔与出水腔分别与排水腔和进水腔保持相通,进水通路与出水通路同时开通。从而,利用该控制阀可以在该控制阀关闭时,实现控制阀进水通路与出水通路的同时关闭;进而,这样就能够使制热机组或制冷机组与风机盘管系统彻底隔离。
另外,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提供的控制阀还包括阀芯磁柱和外磁体;阀芯磁柱位于阀体的内腔与阀芯的第一端面之间;外磁体位于阀体的外部,并与阀芯磁柱的位置相对应;阀芯具有与阀体回水腔内壁滑动配合的密封体,在回水腔中形成平衡腔;密封体位于平衡腔内的端面与阀芯的第二端面朝向相反;第二端面所在的腔与平衡腔相通。这样,当控制阀需要打开时,利用磁耦合技术,用外磁体带动阀芯磁柱向预定方向移动;同时,密封体位于平衡腔内的端面承受的作用力与阀芯的第二端面承受的作用力相反,从而两力至少可以抵消一部分,使得阀芯能够在较小的驱动力作用下移动。上述中央空调的控制阀,在控制阀开闭时,不仅需要的执行力较小,且阀芯移动速度快、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同时,由于本技术方案提供的控制阀采用的是磁耦合驱动,不需要通过接触的方式驱动阀芯移动,可以将阀芯完全封闭在阀体内部,不仅不需要阀芯与阀体配合处的密封结构,还能够避免介质从阀芯与阀体配合处泄漏,提高了控制阀的密封性能和工作可靠性。
在提供上述控制阀的基础上,在本发明提供的包括上述控制阀的中央空调中,制冷机组和制热机组分别与一个上述控制阀的排水腔和进水腔连接,两个控制阀的出水腔均与风机盘管系统的介质进口相通,两个控制阀的回水腔均与风机盘管系统的介质出口相通,由于控制阀的进水通路和出水通路可以同时关闭,这样能够使制热机组或制冷机组与风机盘管系统彻底隔离,避免了制热机组或制冷机组在相应的控制阀关闭时仍然与风机盘管系统相连通的问题,因此,制冷机组和制热机组共用一套风机盘管系统;通过控制阀状态的转换就能实现制冷和制热之间的快速转换;这样就大幅度地降低了中央空调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方案中控制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控制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3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控制阀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种控制阀,该控制阀能够使进水通路与出水通路同时开通与闭合;进一步的,该控制阀采用磁耦合技术和水力平衡原理,能快速地进行状态转换。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2,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控制阀的结构示意图。
在该实施例中,控制阀包括阀体10和阀芯20,阀芯20与阀体10的内腔滑动配合,使阀芯20能够在阀体10的腔内上下滑动。阀体10的内部包括三个密封基面;与三个密封基面相对应,阀芯20上设置有三个密封面,三个密封面分别与三个密封基面一一对应,对应的密封面与密封形成阀门;为了描述的方便,形成的三个阀门称为第一阀门13、第二阀门14和第三阀门15。三个阀门将阀体10的内腔分成了四个腔体,第一阀门13与阀体10的顶部腔壁形成回水腔A,第一阀门13与第二阀门14之间形成排水腔B,第二阀门14与第三阀门15之间形成进水腔C,第三阀门15与阀体10的底部腔壁形成出水腔D,每个腔具有一个开口。
该控制阀包括两种状态:
在控制阀闭合时,即在第一状态下,阀芯20的两个密封面分别与阀体10的两个密封基面配合,第一阀门13和第三阀门15关闭,第二阀门14打开,排水腔B与进水腔C相通,排水腔B与进水腔C相通时形成的旁通通路开通,回水腔A与排水腔B相互隔离,进水腔C与出水腔D相互隔离,控制阀的出水通路和进水通路保持断开。此时,在旁通通路中,介质由进水腔C中通过第二阀门14与进入排水腔B,然后通过排水腔B的开口流出阀体10。
在控制阀打开时,即在第二状态下,阀芯20的另一个密封面与阀体10的另一个密封基面配合,第二阀门14关闭,第一阀门13和第三阀门15打开,回水腔A与排水腔B相通,进水腔C与出水腔D相通,所以控制阀的出水通路和进水通路均开通;排水腔B与进水腔C隔离,控制阀的旁通通路断开。此时,介质由进水腔C中通过第三阀门15进入出水腔D,然后通过出水腔D到达预定风机盘管系统;介质在通过风机盘管系统后回到回水腔A,由回水腔A中通过第一阀门13进入排水腔B,由排水腔B流出阀体10。
以上是对上述控制阀的基本结构以及上述控制阀包括的两种工作状态的描述,下面对上述控制阀的工作原理进行描述。
请参考图3,图3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控制阀的工作原理示意图;为了描述的方便,图中还示出了风机盘管系统P。
图中风机盘管系统P同时与两个控制阀相连,两个控制阀为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控制阀。两个控制阀分别与制热机组和制冷机组相连,为区别起见,与制热机组相连的控制阀称为热水阀R,与制冷机组相连的控制阀称为冷水阀L。热水阀R和冷水阀L的出水腔均与风机盘管系统P的介质进口相通,热水阀R和冷水阀L的回水腔均与风机盘管系统P的介质出口相通;同样,为了描述方便,热水阀R的四个腔分别称为RA、RB、RC和RD,冷水阀L的四个腔分别称为LA、LB、LC和LD。
如图3所示,中央空调进行制冷时,冷水阀L处于打开状态,冷水阀L的进水通路与出水通路都处于开通状态,而旁通通路处于关闭状态,此时介质可以通过冷水阀L的进水通路由进水腔LC通过冷水阀的第三阀门到达出水腔LD,而后进入风机盘管系统P中进行热交换,对工作空间的空气进行冷却后,回到冷水阀L的回水腔LA中,然后通过冷水阀L的排水腔LB循环回制冷机组,制冷机组对介质进行冷却,再通过冷水阀L进入风机盘管系统P中进行循环。而此时,热水阀R处于关闭状态,其进水通路和出水通路均保持断开,介质则通过热水阀R的进水腔RC到达排水腔RB,通过热水阀R的旁通通路进行循环,不能进入风机盘管系统P,不进行制热工作。
当然,风机盘管系统P在制热状态时上述原理依然可用,只是热水阀R与冷水阀L的所处的状态不同,这里不再赘述。
因此,在该控制阀处于打开状态时,其进水通路与出水通路同时开通,在该控制阀处于关闭状态时,其进水通路与出水通路同时闭合,从而能够实现控制阀的进水通路与出水通路同时开通和同时关闭。这样就实现了在该控制阀关闭时,使制热机组或制冷机组与风机盘管系统保持彻底隔离,为降低中央空调的成本提供了前提。
进一步地,为了增强阀芯20上的密封面与阀体10上与之相配合的密封基面之间的密封性,在相互配合的两个面之间可以设置密封装置。该密封装置可以是在阀芯20上的密封面外缘设置凹槽,密封圈设置在凹槽中,在凹槽中还可以设置防水胶圈。阀芯20的密封面与阀体10的密封基面之间的密封还可以直接通过面与面之间的配合关系来实现,只要保证两个面在配合时的密封性即可。
请参考图2,为了保证控制阀工作时阀芯20能够快速移动并保证其密封性,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控制阀,在控制阀阀芯20的第一端面与阀体10内腔之间还设置有阀芯磁柱30,在阀体10的外部还设置有与阀体10可移动配合且与阀芯磁柱30位置相对应的外磁体50,外磁体50可以选用感应线圈,还可以选用硬磁环等可以带动阀芯磁柱30移动的磁性装置。阀芯磁柱30可以固定连接在阀芯20的第一端面处,当外磁体50向上移动时,通过阀芯磁柱30与外磁体50之间的磁力带动阀芯磁柱30向上移动,再通过阀芯磁柱30的移动来带动阀芯20向上移动。控制阀需要关闭时,即阀芯20向下移动时,外磁体50向下移动,通过外磁体50与阀芯磁柱30之间的磁力带动阀芯磁柱30向下移动,再通过阀芯磁柱30作用在阀芯20上的力推动阀芯20向下移动。当然,这里所述的“向上”、“向下”等具有方向性描述的词语,仅仅是为了更清楚的描述该控制阀的工作状态,并不具有限定的意义。
为了减小驱动阀芯20移动时所需要的驱动力,本例中,控制阀还设置有平衡腔。请参考图2,阀芯20在回水腔A内设置有密封体211,密封体211与阀体10内壁之间形成一个平衡腔40,阀芯20的第二端面位于出水腔D中;且密封体211位于平衡腔40内的端面与阀芯20的第二端面朝向相反,出水腔D与平衡腔40通过设置在阀芯20上的孔相通。本例中,连通出水腔D与平衡腔40的孔为设置在阀芯20上的先导孔23,该先导孔23一端开口位于阀芯20的第二端面,同时,且先导孔23与平衡腔40是相通的。当然,先导孔23也可以设置在阀体10中,只要起到连通作用即可.
这样,出水腔D内的介质可以通过阀芯20的第二端面上的开口进入先导孔23,然后通过先导孔23进入到密封体211与阀体10围成的平衡腔40内;这样,阀芯20两端所受到的介质的压强是相同的,进而,阀芯20的第二端面与平衡腔40内与第二端面朝向相反的端面受到的介质的压力能够相互抵消一部分,使阀芯20所需要驱动力减小。当控制阀需要打开时,外磁体50带动阀芯磁柱30移动,阀芯磁柱30就可以很容易地驱动阀芯20移动。这样,该控制阀利用磁耦合原理,同时还采用了水力平衡的原理,在控制阀需要打开或关闭时,需要提供很小的力就能很顺利的实现控制阀的打开和关闭。
另外,由于本技术方案提供的控制阀采用的是磁耦合驱动,不需要通过接触的方式驱动阀芯移动,可以将阀芯20完全封闭在阀体10内部,不仅不需要阀芯20与阀体10配合处的密封结构,还能够避免介质从该配合处泄漏,提高了控制阀的密封性和工作可靠性。
当然,上述中央空调的控制阀中,阀芯磁柱30还可以与阀芯20相抵触放置,当控制阀关闭时,阀芯20的移动可以通过阀芯磁柱30驱动来实现;同时,阀芯20的第二端面的承压面积大于密封体211位于平衡腔40内的端面的承压面积,阀芯20的第二端面受到的介质的压力大;这样,当控制阀打开时,阀芯20的移动可以通过阀芯20的第二端面与平衡腔40中与第二端面朝向相反的端面之间受到的介质的压力差驱动来实现。
请继续参考图2,为了保证阀芯20在阀体10内部滑动时的平衡性,密封体211与阀体10之间为滑动配合,在阀芯20移动时,密封体211与阀体10之间紧密接触,防止阀芯20第一端面端的的晃动;在阀芯20的末端即第二端还设置了平衡阀瓣221,且设置在阀芯20末端的平衡阀瓣221外边缘与阀体10滑动接触并配合,防止了阀芯20末端的晃动。此外,在控制阀的进水通路开通时,介质可通过阀芯平衡阀瓣221相邻的瓣体与瓣体之间的空隙自进水腔C进入出水腔D。这样,设置在阀芯20末端的平衡阀瓣221与设置在阀芯20上的密封体211就共形成了阀芯20的平衡结构,使阀芯20在上下移动时不产生晃动,确保了阀芯20移动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为了加工装配的方便,该控制阀的阀体10优选为分体式结构,包括阀上体12和阀下体11,其中阀上体12进一步还包括阀盖121和阀盖组件122。阀上体12与阀下体11之间通过密封装置和固定装置密封固定连接。密封装置可以为阀盖密封圈,它可以是橡胶圈,也可以是油毡圈等等。阀上体12与阀下体11的固定方式,可以是在阀下体11与阀上体12连接处分别设置内外螺纹,通过螺纹连接方式固定,也可以在阀上体12与阀下体11连接处设置相配合的螺栓孔,并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当然还可以采用其它的连接固定方式,比如:焊接、铆接等,只要能到达相同的技术效果即可。阀盖121与阀盖组件122之间固定且密封连接,可以通过焊接、螺纹连接等方式连接。当然焊接要保证焊缝质量,螺纹连接优选加设橡胶圈、油毡圈等密封部件,以保证阀盖121与阀盖组件122之间的密封性。采用这种分体式结构,可以使阀芯的安装、拆卸更加方便快捷。
另外,在阀盖组件122中还可以形成磁体空腔,并使阀芯磁柱30位于该磁体空腔中,阀芯20与磁体空腔内壁滑动配合,以使磁体空腔与平衡腔40保持隔离,阀芯磁柱30在磁体空腔中移动更灵活。当然,也可以使阀芯磁柱30所在位置与平衡腔40相通,同样可以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同时,在阀芯20的生产过程中,为了开设模具方便,降低其生产成本,阀芯20也优选为分体式结构,比如阀芯20可以包括阀芯先导杆21和阀杆22,阀芯先导杆21的一端形成第一端面,阀杆22的一端形成第二端面,阀杆另一端与阀芯先导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阀芯先导杆21与阀杆22之间可以通过螺纹配合密封连接。
根据以上描述,还可以对上述控制阀进行其它一些改进。例如,可以使密封体211包括水力涨圈,并使水力涨圈与阀体10内壁相配合,也可以设置多个水力涨圈,由实际工作需要而定。当阀芯20上下移动时,设置水力涨圈可以更加有效地起到动态密封的效果。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中央空调,该中央空调包括制冷机组、制热机组和一套风机盘管系统P;还包括两个控制阀,控制阀为上述技术方案中提供的控制阀,其中控制制热机组的控制阀为热水阀R,另一个控制制冷机组的控制阀为冷水阀L。风机盘管系统P同时连接两个控制阀,热水阀R的出水腔RD和冷水阀L的出水腔LD均与风机盘管系统P的介质进口连接,热水阀R回水腔RA和冷水阀L回水腔LA均与风机盘管系统P的介质出口连接。
请再参考图3,中央空调进行制冷时,冷水阀L处于打开状态,冷水阀L的进水通路与出水通路都处于开通状态,而旁通通路处于关闭状态,此时介质可以通过冷水阀L的进水通路由进水腔LC通过冷水阀L的第三阀门到达出水腔LD,而后进入风机盘管系统P中,对工作空间的空气进行冷却后,回到冷水阀L的回水腔LA中,然后通过冷水阀L的排水腔LB循环回制冷机组,制冷机组对介质进行冷却,再通过冷水阀L进入风机盘管系统P中进行循环。而此时,热水阀R处于关闭状态,其进水通路和出水通路均保持断开,介质则通过热水阀R的进水腔RC到达排水腔RB,通过热水阀R的旁通通路进行循环,不能进入风机盘管系统P,不进行制热工作。
当然,在本发明提供的中央空调中,风机盘管系统P在制热状态时上述原理依然可用,这里不再赘述。
因此,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的中央空调中,通过对上述控制阀的应用,可以使制热机组或制冷机组与风机盘管系统彻底隔离,进而使中央空调的制冷机组和制热机组同时共用一套风机盘管系统,降低了中央空调的生产成本。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中央空调的控制阀及应用了该控制阀的中央空调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几个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中央空调的控制阀,包括阀体以及与阀体滑动配合的阀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内部包括三个密封基面,在阀体内腔形成进水腔、出水腔、回水腔和排水腔,各腔均具有开口;所述阀芯具有三个密封面;
控制阀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下,二个所述密封面分别与两个所述密封基面配合,所述进水腔与所述排水腔相通,其他各腔之间均保持隔离;在第二状态下,另一个所述密封面与另一个所述密封基面配合,所述进水腔与所述出水腔相通,所述回水腔与所述排水腔相通,其他各腔之间均保持隔离;该控制阀还包括阀芯磁柱和外磁体;所述阀芯磁柱位于所述阀体的内腔与所述阀芯的第一端面之间;所述外磁体位于所述阀体的外部,并与所述阀芯磁柱的位置相对应;
所述阀芯具有与阀体内腔滑动配合的密封体,在密封体与阀体内腔壁之间形成平衡腔;所述阀芯第二端面位于所述出水腔内,所述密封体位于所述平衡腔内的端面与所述阀芯的第二端面朝向相反;所述出水腔与所述平衡腔相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央空调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包括阀下体和由阀盖与阀盖组件组成的阀上体,所述阀下体与所述阀上体固定密封连接,所述阀盖与所述阀盖组件密封连接;所述阀盖组件形成磁体空腔,所述阀芯与所述磁体空腔内壁滑动配合,所述阀芯磁柱位于所述磁体空腔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央空调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磁柱与所述阀芯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央空调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磁柱与所述阀芯相抵触,所述第二端面的承压面积大于所述密封体位于所述平衡腔内的端面的承压面积。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中央空调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体具有水力涨圈,所述水力涨圈与所述阀体的内腔滑动配合。
6.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中央空调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的第二端面设置有轴向延伸的平衡阀瓣,所述平衡阀瓣的外边缘与所述阀体滑动配合。
7.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中央空调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内部形成一个开口位于所述阀芯的第二端面、且与平衡腔相通的先导孔。
8.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中央空调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包括阀芯先导杆和阀杆,所述阀芯先导杆的一端形成所述第一端面,所述阀杆的一端形成所述第二端面,所述阀杆另一端与阀芯先导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9.一种中央空调,包括制冷机组、制热机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风机盘管系统和两个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中央空调的控制阀,两个所述控制阀的出水腔均与所述风机盘管系统的介质进口相通,两个所述控制阀的回水腔均与所述风机盘管系统的介质出口相通。
CN2010102862194A 2010-09-17 2010-09-17 中央空调及其控制阀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7528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862194A CN101975286B (zh) 2010-09-17 2010-09-17 中央空调及其控制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862194A CN101975286B (zh) 2010-09-17 2010-09-17 中央空调及其控制阀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75286A CN101975286A (zh) 2011-02-16
CN101975286B true CN101975286B (zh) 2012-04-18

Family

ID=435751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86219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75286B (zh) 2010-09-17 2010-09-17 中央空调及其控制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97528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96137B (zh) * 2015-05-07 2018-01-02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饮水机制造有限公司 控制阀
CN106090304B (zh) * 2016-08-23 2018-10-23 航宇救生装备有限公司 具有回流保护功能的流量调节装置
CN106556072A (zh) * 2016-11-18 2017-04-05 北京淘氪科技有限公司 空气净化器
CN109854762B (zh) * 2017-11-30 2024-01-16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通断阀
DE102018114849A1 (de) * 2018-06-20 2019-12-24 Johnson Electric Germany GmbH & Co. KG Dichtsystem für umschaltbare Wasserventile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6104560A (zh) * 1986-07-07 1988-01-27 浙江省嵊县温控设备厂 四通截止阀
CN1179516A (zh) * 1996-10-15 1998-04-22 邓永林 汽车空调热力膨胀阀
EP0927846A1 (en) * 1998-01-05 1999-07-07 TGK CO., Ltd. A four-way selector valve
CN2706644Y (zh) * 2004-05-20 2005-06-29 顾金良 四通电磁换向阀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73675A (en) * 1981-04-17 1982-10-26 Hitachi Ltd Four-way valve for heat pump type air conditioner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6104560A (zh) * 1986-07-07 1988-01-27 浙江省嵊县温控设备厂 四通截止阀
CN1179516A (zh) * 1996-10-15 1998-04-22 邓永林 汽车空调热力膨胀阀
EP0927846A1 (en) * 1998-01-05 1999-07-07 TGK CO., Ltd. A four-way selector valve
CN2706644Y (zh) * 2004-05-20 2005-06-29 顾金良 四通电磁换向阀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75286A (zh) 2011-0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75286B (zh) 中央空调及其控制阀
KR101526427B1 (ko) 차량용 열교환기
KR101610099B1 (ko) 캔형 열교환기
CN101986062B (zh) 冷凝温度调节制冷系统
KR101416388B1 (ko) 차량용 열교환기
CN202254535U (zh) 电磁驱动式膨胀阀
US9052019B2 (en) Electric floating ball valve
CN105180304B (zh) 空调室外机、多功能空调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105466088A (zh) 热力膨胀阀和具有该热力膨胀阀的热泵系统
CN201011389Y (zh) 制氧机的气体控制阀结构
CN205940230U (zh) 一种压缩空气用水冷却器
WO2018121415A1 (zh) 膨胀开关阀
CN201412528Y (zh) 自液压、自动调节阀
CN202532001U (zh) 一种恒温温控阀的阀芯组件
CN202612799U (zh) 开闭式热源塔电磁转换装置
CN112664665A (zh) 一种耐高温型自清理高温蝶阀
CN102003551B (zh) 柴油机调温阀
CN117759724A (zh) 一种控温阀门及其控温驱动方法
CN201866334U (zh) 柴油机调温阀
CN105485979A (zh) 热力膨胀阀和具有该热力膨胀阀的热泵系统
CN218033846U (zh) 一种多水路互换冷水机
CN102679022B (zh) 一种开闭式热源塔电磁转换装置
KR200298657Y1 (ko) 가스유체용 4방 절환 댐퍼
KR200337486Y1 (ko) 직수차압식 3방향 밸브를 구비한 보일러
CN218236231U (zh) 一种密封性强的高压三通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216

Assignee: Henan Hailin Automatic Control Equipment Co.,Ltd.

Assignor: HaiLin Energy Technology Inc.

Contract record no.: 2013990000776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Central air conditioner and control valve thereof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418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131120

LICC Enforcement, change and cancellation of record of contracts on the licence for exploitation of a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2206 No. 1, Shahe Industrial Park, Beijing, Changping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HAILIN ENERGY TECHNOLOGY Inc.

Address before: 102206 No. 1, Shahe Industrial Park, Beijing, Changping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HaiLin Energy Technology Inc.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2206 No.1 Shahe Industrial Park, Changpi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Beijing Hailin Automatic Contro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2206 No.1 Shahe Industrial Park, Changpi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HAILIN ENERGY TECHNOLOGY Inc.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418

Termination date: 2021091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