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66529B - 一种处理多氯联苯污染物的土壤修复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处理多氯联苯污染物的土壤修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66529B
CN101966529B CN 201010248864 CN201010248864A CN101966529B CN 101966529 B CN101966529 B CN 101966529B CN 201010248864 CN201010248864 CN 201010248864 CN 201010248864 A CN201010248864 A CN 201010248864A CN 101966529 B CN101966529 B CN 10196652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sting
soil
time
aerobic
turn 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01024886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66529A (zh
Inventor
陈昆柏
况武
王中伟
邵晓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BESTW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BESTW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BESTW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BESTW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010248864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966529B/zh
Publication of CN1019665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665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665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665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处理多氯联苯污染物的土壤修复方法,包括搭建大棚、厌氧-好氧交替堆制和植物修复,所述的植物修复步骤包括将堆制体翻平后,选用分解多氯联苯的紫花苜蓿和富集多氯联苯的西葫芦进行种植,一次植物修复时间控制在2~6个月,种植后的苜蓿和西葫芦直接还田。本发明选用厌氧-好氧交替堆制以及植物修复的方式修复,不仅不同于化学方法会产生新污染物,对修复场地无污染和破坏,也区别于专性菌处置技术处理土壤。本发明选用的土壤修复方法是低成本,无污染,不破坏土壤生态系统的最优化土壤修复方法。

Description

一种处理多氯联苯污染物的土壤修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土壤修复方法,特别地涉及一种处理有机污染物的土壤修复方法,属于土壤修复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多氯联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简称PCBs)是一类性质稳定、具有急性和慢性毒性、典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曾作为电容器和变压器的绝缘油、蓄电池、复写纸、油墨、涂料润滑剂、防火剂、粘结剂、石蜡扩充剂、燃料分散剂以及农药延效剂等被广泛应用于电力工业、塑料加工业、化工和印刷业等领域,由于其持久性和难于降解性,至今仍然是环境中最重要的污染物之一。
PCBs可以通过生物链进入动物体和人体并富积、浓缩和放大,对皮肤、肝脏、胃肠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和免疫系统的病变甚至癌变都有诱导效应。PCBs的急性毒性很低,但是如果人长期暴露在低剂量环境中就可能导致氯痤疮、内分泌紊乱、肝中毒、生殖系统中毒以及癌变作用。
由于其强毒性、致癌性、致畸性和致突变性,PCBs成为环境中广受关注的一类重要的污染物,许多国家已把PCBs列入优先控制的有机污染物名单。
针对多氯联苯国内外常用土壤修复方法
(1)封存、填埋法
封存法包括集中山洞封存、地下封存和厂区暂存。对于新退出使用的含PCBs的装置必须用焚烧处置,确有困难的进行暂时性封存,封存年限不超过三年;集中封存时,对PCBs装置封存期限不得超过20年。由于管理不完善,相当部分PCBs,电容器已泄露,使周围环境受到严重危害。封存、填埋是一种暂时、延缓性的策略,环境风险较大。填埋场的设计、施工技术、检测技术、防渗材料的性能还有待于发展。
(2)高温焚烧法
适于处置含高浓度PCBs的污染物,主要用于处理油、固体和土壤。对集中封存年限超二十年的或未超过二十年但已造成环境污染的含PCBS废物,必须限期进行焚烧处置。许多国家已有固定的装置接收废物并进行集中销毁,我国销毁装置比较少。焚烧法能快捷有效地销毁高浓度PCBs。但要求条件苛刻、成本高、易造成二次污染。目前,国内正在开发新型的焚烧装置和配套的尾气治理技术与设备。
(3)物理方法
物理方法主要是吸附和萃取,吸附材料主要是活性炭和活性碳纤维(ACF),目前对于受污染河流、湖泊沉积物最有效的方法是疏浚。但疏浚工程量大,耗资多,疏浚后底泥处理是一大问题。从短期效果来看,疏浚对水中生物的益处并没有体现出来。疏浚工作对PCBS的处理效果还需进一步研究。
(4)化学方法
化学脱除法即在一定条件下,将试剂与PCBs反应,使之脱氯生成联苯化合物或其他无毒、低毒的物质。化学法的优势是:不但可以彻底处理废物,而且设备简单适用于处理几种的,高浓度的PCBs废物,也适用于处理分散的、低浓度的PCBs废物。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对此方法研究较多,主要包括金属还原法、氢化法、硫化还原法以及氧化氯化法等。此外,对光化学法及电化学法也有研究报道。
化学修复法费用较低,操作人员不直接接触污染物。但仅适用于砂壤等渗透系数较大的土壤,且引入的清洗剂易造成二次污染。
(5)微生物降解
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通常有两条途径:一是以有机污染物为唯一碳源和能源,对其进行降解,乃至矿化;另一途径是从其他有机物中获得碳源和能源,进而对目标污染物进行降解,即底物共代谢作用,也是平常所说的共代谢。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有几类专性菌能够以PCBs作为唯一碳源和能源,在处置过程中,专性菌往往无法成为环境中的优势菌,且容易破坏土壤中的生态结构,因此,尚不能实际应用。
(6)植物修复
植物修复技术是指利用植物及其根际微生物去除、转化和固持土壤、底泥、地下水、地表水以及大气中的有毒化合物的一种新兴技术,是当前生物修复(Bioremediation)研究领域中的热点。
拟修复场地最终目的是恢复农用功能,因此,如果采用化学方法处理,势必产生新的污染物,对拟修复场地反而造成了污染和破坏;采用专性菌处置技术,也有不合适之处,一是专性菌在土壤中很难在土著微生物结构中形成优势菌种,二是可能会破坏土壤生态系统,形成不适合农作物生长的土质环境,三是需要较高的处置成本。
经过国内外学者多年的研究探索,目前在PCBs处置领域内基本上达成共识,即PCBs在好氧条件下基本上是不能降解的,且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尚无工程实例;而根据研究表明,多氯联苯最常见的降解途径是共代谢,其代谢的关键步骤在于脱氯。对于多氯联苯的脱氯是以厌氧条件下的还原脱氯为主。而在厌氧条件下,氧化还原电位较低,对PCBs脱氯十分有利。同样,目前上没有关于PCBs直接矿化分解的研究的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环境友好的,有效的处理多氯联苯污染物的土壤修复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处理多氯联苯污染物的土壤修复方法包括搭建大棚、厌氧-好氧交替堆制和植物修复,所述的厌氧-好氧交替堆制依次包括:
厌氧堆制步骤:
1)将土壤翻耕,施肥和堆制得到若干堆制体,于土壤中补充水分至最大田间持水量,使土壤处于一个厌氧环境;
2)在堆制体表面铺设地膜,维持土壤内厌氧环境2个月以上;
4)在堆制体内设置气体穿孔导排管,收集厌氧气体后排出;
好氧堆制步骤:
1)厌氧堆制完成后,拆除表面地膜,进行翻耕和堆制,翻耕前添加有机肥;
2)翻耕和堆制间隔时间并重复多次,总时间1个月以上即完成好氧堆制;
所述的植物修复步骤包括将堆制体翻平后,选用分解多氯联苯的紫花苜蓿和富集多氯联苯的西葫芦进行种植,一次植物修复时间控制在2~6个月,种植后的苜蓿和西葫芦直接还田。
优选地,所述的厌氧-好氧交替堆制步骤依次包括第一次厌氧堆制、第一次好氧堆制、第二次厌氧堆制和第二次好氧堆制,其中,
第一次厌氧堆制中:
1)翻耕采用挖掘机、旋耕机、翻堆机联合作业完成,将作业区分成若干个作业单元,将相邻作业单元60cm深的土壤运至某一单元,进行施肥、翻耕和堆制,得到宽度为3.0m,高1.2m的堆制体,施肥量为7.5kg/m2
2)于土壤中补充水分至最大田间持水量,使土壤处于一个厌氧环境;
3)在堆制体表面铺设地膜,维持土壤内厌氧环境2个月;
4)在堆制体内设置φ25HDPE气体穿孔导排管,收集厌氧气体后排出,单根导排管的分布密度为1根/25m2
第一次好氧堆制中:
1)厌氧堆制完成后,拆除表面地膜,进行翻耕和堆制,翻耕前添加有机肥;
2)翻耕和堆制频率为5~7天一次,翻耕和堆制1个月,完成好氧堆制;
第二次厌氧堆制中:
1)将堆制体再进行施肥、翻耕和堆制,施肥量为3.0kg/m2
2)于土壤中补充水分至最大田间持水量,使土壤处于一个厌氧环境;
3)在堆制体表面铺设地膜,维持土壤内厌氧环境2个月;
4)在堆制体内设置φ25HDPE气体穿孔导排管,收集厌氧气体后排出,单根导排管的分布密度为1根/25m2
第二次好氧堆制中:
1)厌氧堆制完成后,拆除表面地膜,进行翻耕和堆制,翻耕前添加有机肥;
2)翻耕和堆制频率为5~7天一次,翻耕和堆制1个月,完成好氧堆制。
优选地,所述的植物修复包括第一次植物修复和第二次植物修复,第一次植物修复与第二次植物修复之间设有第三次厌氧堆制和第三次好氧堆制,
第三次厌氧堆制中:
1)将堆制体再进行施肥、翻耕和堆制,施肥量为3.0kg/m2
2)于土壤中补充水分至最大田间持水量,使土壤处于一个厌氧环境;
3)在堆制体表面铺设地膜,维持土壤内厌氧环境2个月;
4)在堆制体内设置φ25HDPE气体穿孔导排管,收集厌氧气体后排出,单根导排管的分布密度为1根/25m2
第三次好氧堆制中:
1)厌氧堆制完成后,拆除表面地膜,进行翻耕和堆制,翻耕前添加有机肥;
2)翻耕和堆制频率为5~7天一次,翻耕和堆制6个月,完成好氧堆制。
优选地,每一作业单元旋耕分两层作业,每层30cm,作业程序为:
1)先用挖掘机将第一作业单元表层30cm深度土挖出,然后对第一单元底层30cm深土壤层施用有机肥,施用量为3.75kg/m2
2)利用旋耕机对第一作业单元底层30cm厚土壤进行翻耕搅拌,使有机肥均匀分布,随后利用挖掘机将第二作业单元表层30cm厚土壤运至第一作业单元,继续对土壤进行有机肥添加和翻耕,施用量为2kg/m2
3)然后将第二单元底层30cm土运至第一单元,继续进行有机肥添加和翻耕,施用量为1.75kg/m2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选用厌氧-好氧交替堆制以及植物修复的方式修复,不仅不同于化学方法会产生新污染物,对修复场地无污染和破坏,也区别于专性菌处置技术处理土壤。本发明选用的土壤修复方法是低成本,无污染,不破坏土壤生态系统的最优化土壤修复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
实施例1
一种处理多氯联苯污染物的土壤修复方法依次包括搭建大棚、场地翻松、厌氧-好氧交替堆制和植物修复;
大棚搭建:
采用特制连栋大棚对作业区域进行保护,该大棚单跨宽度为8.0m,长40m,采用φ25,壁厚1.8mm钢管搭架支撑,外铺聚氯乙烯无滴膜,大棚最低高3.0m,最高为4.2m。大棚搭建选用的具有很好的防水性、透光性及保温功能的聚氯乙烯无滴膜韧性强。
场地翻松:
利用挖掘机将作业区内60cm深度的土壤进行预松土,对体积较大的土块进行破碎,平整,然后将作业区外的60cm深度以内的受污染土运至作业区堆放,同时将作业区外被挖区域用种植土回填,用于绿化。
厌氧-好氧交替堆制依次包括:
厌氧堆制步骤:
1)将土壤翻耕,施肥和堆制得到若干堆制体,于土壤中补充水分至最大田间持水量,使土壤处于一个厌氧环境;
2)在堆制体表面铺设地膜,维持土壤内厌氧环境2个月;
4)在堆制体内设置气体穿孔导排管,收集厌氧气体后排出;
好氧堆制步骤:
1)厌氧堆制完成后,拆除表面地膜,进行翻耕和堆制,翻耕前添加有机肥;
2)翻耕和堆制间隔时间并重复多次,总时间1个月以上即完成好氧堆制;
植物修复步骤:
将堆制体翻平后,选用分解多氯联苯的紫花苜蓿和富集多氯联苯的西葫芦进行种植,一次植物修复时间控制在3个月,种植后的苜蓿和西葫芦直接还田。
实施例2
一种处理多氯联苯污染物的土壤修复方法依次经过大棚搭建、场地翻松、两次厌氧-好氧交替堆制、第一次植物修复、第三次厌氧-好氧交替堆制、第二次植物修复;其中厌氧堆制和好氧堆制完成了一个厌氧-好氧交替堆制周期。厌氧-好氧交替堆制中的翻耕采用挖掘机、旋耕机、翻堆机联合作业完成,每一作业单元旋耕分两层作业,每层30cm,作业程序为:
1)先用挖掘机将第一作业单元表层30cm深度土挖出,然后对第一单元底层30cm深土壤层施用有机肥,施用量为3.75kg/m2
2)利用旋耕机对第一单元底层30cm厚土壤进行翻耕搅拌,使有机肥均匀分布,随后利用挖掘机将第二单元表层30cm厚土壤运至第一单元继续对土壤进行有机肥添加和翻耕;
3)然后将第二单元底层30cm土运至第一单元,继续进行有机肥添加和翻耕,如此反复进行,直至完成所有单元翻耕。
上述步骤1)、2)、3)所述的有机肥总施用量为7.5kg/m2;厌氧堆制步骤:
1)将翻耕后的土壤堆制,并设计堆制体,堆体设计宽度为3.0m,高1.2m,多次作用使得堆制作业基准面为地下60cm;
2)于土壤中补充水分至最大田间持水量,使土壤处于一个厌氧环境;
3)在堆制体表面铺设地膜,维持土壤内厌氧环境2个月;
4)在堆制体内设置φ25HDPE气体穿孔导排管,收集厌氧气体后排出,单根导排管服务面积为25m2/根。
好氧堆制步骤:
1)厌氧堆制完成后,拆除表面地膜,进行翻耕和堆制,翻耕前添加有机肥,用量为0.5kg/m2,翻耕顺序与上一次相反;
2)翻耕和堆制频率为6天一次,翻耕和堆制1个月,完成好氧堆制。
植物修复:
将堆制体翻平后,选用分解多氯联苯的紫花苜蓿和富集多氯联苯的西葫芦进行种植,一次植物修复时间控制在3个月,种植后的苜蓿和西葫芦直接还田。
其中上述第二次、第三次厌氧好氧交替堆制,有机肥的添加总量控制在3.0kg/m2,第三次厌氧好氧交替堆制中的好氧堆制周期延长至6个月。
实施例3
一种处理多氯联苯污染物的土壤修复方法依次经过大棚搭建、场地翻松、两次厌氧-好氧交替堆制、第一次植物修复、第三次厌氧-好氧交替堆制、第二次植物修复。其中经过厌氧堆制和好氧堆制完成了一个厌氧-好氧交替堆制周期。
大棚搭建:
采用特制连栋大棚对作业区域进行保护,该大棚单跨宽度为8.0m,长40m,采用φ25,壁厚1.8mm钢管搭架支撑,外铺聚氯乙烯无滴膜,大棚最低高3.0m,最高为4.2m。大棚搭建选用的具有很好的防水性、透光性及保温功能的聚氯乙烯无滴膜韧性强。
场地翻松:
利用挖掘机将作业区内60cm深度的土壤进行预松土,对体积较大的土块进行破碎,平整,然后将作业区外的60cm深度以内的受污染土运至作业区堆放,同时将作业区外被挖区域用种植土回填,用于绿化。
第一次厌氧好氧交替堆制:
第一次厌氧堆制:
1)翻耕采用挖掘机、旋耕机、翻堆机联合作业完成,每一作业单元旋耕分两层作业,每层30cm,作业程序为:
a)先用挖掘机将第一作业单元表层30cm深度土挖出,然后对第一单元底层30cm深土壤层施用有机肥,施用量为3.75kg/m2
b)利用旋耕机对第一单元底层30cm厚土壤进行翻耕搅拌,使有机肥均匀分布,随后利用挖掘机将第二单元表层30cm厚土壤运至第一单元继续对土壤进行有机肥添加和翻耕,施用量为2kg/m2
c)然后将第二单元底层30cm土运至第一单元,继续进行有机肥添加和翻耕,施用量为1.75kg/m2,得到宽度为3.0m,高1.2m的堆制体,多次作用使得堆制作业基准面为地下60cm;
上述的a)~c)表示这些步骤1)作业程序的先后顺序。
2)于土壤中补充水分至最大田间持水量,使土壤处于一个厌氧环境;
3)在堆制体表面铺设地膜,维持土壤内厌氧环境2个月;
4)在堆制体内设置φ25HDPE气体穿孔导排管,收集厌氧气体后排出,单根导排管服务面积为25m2/根。
第一次好氧堆制:
1)厌氧堆制完成后,拆除表面地膜,进行翻耕和堆制,翻耕前添加有机肥,用量为1.0kg/m2,翻耕顺序与上一次相反;
2)翻耕和堆制频率为6天一次,翻耕和堆制1个月,完成好氧堆制。
第二次厌氧好氧交替堆制:
第二次厌氧堆制:
1)翻耕采用挖掘机、旋耕机、翻堆机联合作业完成,每一作业单元旋耕分两层作业,每层30cm,作业程序为:
a)先用挖掘机将第一作业单元表层30cm深度土挖出,然后对第一单元底层30cm深土壤层施用有机肥,施用量为1.25kg/m2
b)利用旋耕机对第一单元底层30cm厚土壤进行翻耕搅拌,使有机肥均匀分布,随后利用挖掘机将第二单元表层30cm厚土壤运至第一单元继续对土壤进行有机肥添加和翻耕,施用量为0.5kg/m2
c)然后将第二单元底层30cm土运至第一单元,继续进行有机肥添加和翻耕,施用量为0.25kg/m2,得到宽度为3.0m,高1.2m的堆制体,多次作用使得堆制作业基准面为地下60cm;
上述的a)~c)表示这些步骤1)作业程序的先后顺序。
2)于土壤中补充水分至最大田间持水量,使土壤处于一个厌氧环境;
3)在堆制体表面铺设地膜,维持土壤内厌氧环境2个月;
4)在堆制体内设置φ25HDPE气体穿孔导排管,收集厌氧气体后排出,单根导排管服务面积为25m2/根。
第二次好氧堆制:
1)厌氧堆制完成后,拆除表面地膜,进行翻耕和堆制,翻耕前添加有机肥,用量为1.0kg/m2,翻耕顺序与上一次相反;
2)翻耕和堆制频率为6天一次,翻耕和堆制1个月,完成好氧堆制。
第三次厌氧好氧交替堆制:
第三次厌氧堆制:
1)翻耕采用挖掘机、旋耕机、翻堆机联合作业完成,每一作业单元旋耕分两层作业,每层30cm,作业程序为:
a)先用挖掘机将第一作业单元表层30cm深度土挖出,然后对第一单元底层30cm深土壤层施用有机肥,施用量为1.25kg/m2
b)利用旋耕机对第一单元底层30cm厚土壤进行翻耕搅拌,使有机肥均匀分布,随后利用挖掘机将第二单元表层30cm厚土壤运至第一单元继续对土壤进行有机肥添加和翻耕,施用量为0.5kg/m2
c)然后将第二单元底层30cm土运至第一单元,继续进行有机肥添加和翻耕,施用量为0.25kg/m2,得到宽度为3.0m,高1.2m的堆制体,多次作用使得堆制作业基准面为地下60cm;
上述的a)~c)表示这些步骤1)作业程序的先后顺序。
2)于土壤中补充水分至最大田间持水量,使土壤处于一个厌氧环境;
3)在堆制体表面铺设地膜,维持土壤内厌氧环境2个月;
4)在堆制体内设置φ25HDPE气体穿孔导排管,收集厌氧气体后排出,单根导排管服务面积为25m2/根。
第三次好氧堆制:
1)厌氧堆制完成后,拆除表面地膜,进行翻耕和堆制,翻耕前添加有机肥,用量为1.0kg/m2,翻耕顺序与上一次相反;
2)翻耕和堆制频率为5天一次,翻耕和堆制6个月,完成好氧堆制。
上述的两次植物修复步骤包括将堆制体翻平后,选用分解多氯联苯的紫花苜蓿和富集多氯联苯的西葫芦进行种植,两次植物修复时间均控制在3个月,种植后的苜蓿和西葫芦直接还田。
效果例
本发明对土壤中多氯联苯污染物的处理效果
处理前:
变压器市场区块农田表层土壤污染统计
Figure BSA00000222825400151
处理后:
可以达到浙江省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安全标准,即0.05mg/kg,处理周期3.5年。

Claims (2)

1.一种处理多氯联苯污染物的土壤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土壤修复方法包括搭建大棚、厌氧-好氧交替堆制和植物修复,所述的厌氧-好氧交替堆制依次包括:
厌氧堆制步骤:
1)将土壤翻耕,施肥和堆制得到若干堆制体,于土壤中补充水分至最大田间持水量,使土壤处于一个厌氧环境;
2)在堆制体表面铺设地膜,维持土壤内厌氧环境2个月以上;
3)在堆制体内设置气体穿孔导排管,收集厌氧气体后排出;
好氧堆制步骤:
1)厌氧堆制完成后,拆除表面地膜,进行翻耕和堆制,翻耕前添加有机肥;
2)翻耕和堆制间隔时间并重复多次,总时间1个月以上即完成好氧堆制;
所述的植物修复步骤包括将堆制体翻平后,选用分解多氯联苯的紫花苜蓿和富集多氯联苯的西葫芦进行种植,一次植物修复时间控制在2~6个月,种植后的苜蓿和西葫芦直接还田;
所述的厌氧-好氧交替堆制步骤依次包括第一次厌氧堆制、第一次好氧堆制、第二次厌氧堆制和第二次好氧堆制,所述的植物修复包括第一次植物修复和第二次植物修复,第一次植物修复与第二次植物修复之间设有第三次厌氧堆制和第三次好氧堆制,其中,
第一次厌氧堆制中:
1)翻耕采用挖掘机、旋耕机、翻堆机联合作业完成,将作业区分成若干个作业单元,将相邻作业单元60cm深的土壤运至某一单元,进行施肥、翻耕和堆制,得到宽度为3.0m,高1.2m的堆制体,施肥量为7.5kg/m2
2)于土壤中补充水分至最大田间持水量,使土壤处于一个厌氧环境;
3)在堆制体表面铺设地膜,维持土壤内厌氧环境2个月;
4)在堆制体内设置φ25HDPE气体穿孔导排管,收集厌氧气体后排出,单根导排管的分布密度为1根/25m2
第一次好氧堆制中:
1)厌氧堆制完成后,拆除表面地膜,进行翻耕和堆制,翻耕前添加有机肥;
2)翻耕和堆制频率为5~7天一次,翻耕和堆制1个月,完成好氧堆制;
第二次厌氧堆制中:
1)将堆制体再进行施肥、翻耕和堆制,施肥量为3.0kg/m2
2)于土壤中补充水分至最大田间持水量,使土壤处于一个厌氧环境;
3)在堆制体表面铺设地膜,维持土壤内厌氧环境2个月;
4)在堆制体内设置φ25HDPE气体穿孔导排管,收集厌氧气体后排出,单根导排管的分布密度为1根/25m2
第二次好氧堆制中:
1)厌氧堆制完成后,拆除表面地膜,进行翻耕和堆制,翻耕前添加有机肥;
2)翻耕和堆制频率为5~7天一次,翻耕和堆制1个月,完成好氧堆制;
第三次厌氧堆制中:
1)将堆制体再进行施肥、翻耕和堆制,施肥量为3.0kg/m2
2)于土壤中补充水分至最大田间持水量,使土壤处于一个厌氧环境;
3)在堆制体表面铺设地膜,维持土壤内厌氧环境2个月;
4)在堆制体内设置φ25HDPE气体穿孔导排管,收集厌氧气体后排出,单根导排管的分布密度为1根/25m2
第三次好氧堆制中:
1)厌氧堆制完成后,拆除表面地膜,进行翻耕和堆制,翻耕前添加有机肥;
2)翻耕和堆制频率为5~7天一次,翻耕和堆制6个月,完成好氧堆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多氯联苯污染物的土壤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一作业单元旋耕分两层作业,每层30cm,作业程序为:
1)先用挖掘机将第一作业单元表层30cm深度土挖出,然后对第一单元底层30cm深土壤层施用有机肥,施用量为3.75kg/m2
2)利用旋耕机对第一作业单元底层30cm厚土壤进行翻耕搅拌,使有机肥均匀分布,随后利用挖掘机将第二作业单元表层30cm厚土壤运至第一作业单元,继续对土壤进行有机肥添加和翻耕;
3)然后将第二单元底层30cm土运至第一单元,继续进行有机肥添加和翻耕;如此反复进行;
上述步骤1)、2)、3)中的有机肥添加的总量为7.5kg/m2
CN 201010248864 2010-08-06 2010-08-06 一种处理多氯联苯污染物的土壤修复方法 Active CN1019665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248864 CN101966529B (zh) 2010-08-06 2010-08-06 一种处理多氯联苯污染物的土壤修复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248864 CN101966529B (zh) 2010-08-06 2010-08-06 一种处理多氯联苯污染物的土壤修复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66529A CN101966529A (zh) 2011-02-09
CN101966529B true CN101966529B (zh) 2013-05-22

Family

ID=435457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010248864 Active CN101966529B (zh) 2010-08-06 2010-08-06 一种处理多氯联苯污染物的土壤修复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96652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89511A (zh) * 2014-08-21 2015-01-21 华南理工大学 同步去除土壤中多氯联苯和重金属的淋洗剂及制法与应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25420B (zh) * 2011-03-31 2012-07-25 浙江工商大学 一种难降解氯代有机物污染土壤的修复方法
CN103521516B (zh) * 2013-10-21 2014-10-15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一种六氯苯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方法
CN105013812B (zh) * 2015-07-08 2018-02-23 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 一种快速修复农田重金属污染的技术
CN105170624B (zh) * 2015-10-14 2018-02-23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化学洗脱‑植物联合修复多氯联苯污染土壤的方法
CN105290101B (zh) * 2015-12-10 2018-07-13 天津环科立嘉环境修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氯联苯污染场地土壤修复的方法
CN106583442A (zh) * 2016-11-22 2017-04-26 浙江大学 一种利用厌氧‑好氧序批式堆制原地修复有机氯污染土壤的方法
CN106694540B (zh) * 2016-12-01 2020-08-28 北京建工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氯农药污染土壤修复方法
CN108393345A (zh) * 2018-03-09 2018-08-14 江苏索尔雷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污染土壤及地下水的一体化修复方法
CN108672488A (zh) * 2018-06-07 2018-10-19 广西博世科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超声波联合芬顿氧化降解多氯联苯污染土壤的装置及方法
CN108746201A (zh) * 2018-07-21 2018-11-06 中节能大地(杭州)环境修复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物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方法
CN111282978A (zh) * 2020-02-11 2020-06-16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一种土壤有机污染物净化处理系统
CN114798716A (zh) * 2022-04-07 2022-07-29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一种耦合厌氧/好氧过程的多氯联苯污染农田土壤的植物修复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93311A (zh) * 2005-12-01 2006-06-28 大连理工大学 一株降解多氯联苯的兼性厌氧菌及获得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93311A (zh) * 2005-12-01 2006-06-28 大连理工大学 一株降解多氯联苯的兼性厌氧菌及获得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崔力拓.紫花苜蓿-菌根真菌-根瘤菌对多氯联苯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8,第226页左栏第1行-第229页左栏第2行. *
殷培杰.土壤和沉积物中多氯联苯污染的生物修复机理研究进展.《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5,第3页左栏第3行-第4页右栏第23行. *
池小雅.茶皂甙对植物吸收多氯联苯的影响.《浙江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摘要.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89511A (zh) * 2014-08-21 2015-01-21 华南理工大学 同步去除土壤中多氯联苯和重金属的淋洗剂及制法与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66529A (zh) 2011-0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66529B (zh) 一种处理多氯联苯污染物的土壤修复方法
CN105290101B (zh) 一种多氯联苯污染场地土壤修复的方法
Philp et al. Bioremediation of contaminated soils and aquifers
Ma et al. Effects of adding bulking agent, inorganic nutrient and microbial inocula on biopile treatment for oil-field drilling waste
Godheja et al. Xenobiotic compounds present in soil and water: a review on remediation strategies
Mambwe et al. Remediation technologies for oil contaminated soil
CN105234164A (zh) 一种有机污染土壤的异位生物堆气相抽提/生物通风修复装置和方法
Sivakumar et al. Bioremediation studies on reduction of heavy metals toxicity
CN106694540A (zh) 一种有机氯农药污染土壤修复方法
CN104624638A (zh) 受石油污染的土壤的异位微生物修复系统和修复方法
Valujeva et al. Phytoremediation as tool for prevention of contaminant flow to hydrological systems
Godheja et al. Environmental remediation: Microbial and nonmicrobial prospects
Kuppusamy et al. Case studies on remediation of sites contaminated with total petroleum hydrocarbons
Chakrabartty et al. Feasibility study of the soil remedi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Kumar Soil bioremediation techniques
CN106583443A (zh) 一种可以同步处置沼渣及农药污染土壤的方法
Ezyske et al. Landfill management and remediation practices in New Jersey, United States
Malyovanyy et al. Ways to minimize environmental hazards from pollution of the environment in the zone of influence of the Hrybovychi landfill
Butnariu et al. Viability of in situ and ex situ bioremediation approaches for degradation of noxious substances in stressed environs
CN107262517A (zh) 用飞灰和生物质炭处理污染土地及地下水的土壤修复方法
Naeth et al. Soil Reclamation and Remediation of Disturbed Lands
Liu et al. Amendment additions and their potential effect on soil geotechnical properties: A perspective review
Hogland et al. Baltic Phytoremediation–soil remediation with plants
Zhu Research on remediation methods of contaminated land and development trend
Butnariu et al. Bioremediation Technologi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al Wast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Soil repair method for treating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 pollutants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331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522

Pledgee: Uni-Power Group Co.,Ltd.

Pledgor: Zhejiang Bestw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Registration number: 2014990000216

PLDC Enforcement, change and cancellation of contracts on pledge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160419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522

Pledgee: Uni-Power Group Co.,Ltd.

Pledgor: Zhejiang Bestw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Registration number: 2014990000216

PLDC Enforcement, change and cancellation of contracts on pledge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