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65276B - 误操作防止装置及车用收起座椅 - Google Patents

误操作防止装置及车用收起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65276B
CN101965276B CN2009801068526A CN200980106852A CN101965276B CN 101965276 B CN101965276 B CN 101965276B CN 2009801068526 A CN2009801068526 A CN 2009801068526A CN 200980106852 A CN200980106852 A CN 200980106852A CN 101965276 B CN101965276 B CN 10196527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belt
locking
carriage
prevent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0685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65276A (zh
Inventor
佐山达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S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TS Tec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9652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652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652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6527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30Non-dismountable or dismountable seats storable in a non-use position, e.g. foldable spare seats
    • B60N2/3038Cushion movements
    • B60N2/304Cushion movements by rotation only
    • B60N2/3045Cushion movements by rotation only about transversal axis
    • B60N2/305Cushion movements by rotation only about transversal axis the cushion being hinged on the vehicle fram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05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e.g. dismountable auxiliary seats
    • B60N2/015Attaching seats directly to vehicle chassis
    • B60N2/01508Attaching seats directly to vehicle chassis using quick release attachments
    • B60N2/01516Attaching seats directly to vehicle chassis using quick release attachments with locking mechanisms
    • B60N2/01583Attaching seats directly to vehicle chassis using quick release attachments with locking mechanisms locking on transversal elements on the vehicle floor or rail, e.g. transversal ro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30Non-dismountable or dismountable seats storable in a non-use position, e.g. foldable spare seats
    • B60N2/3002Non-dismountable or dismountable seats storable in a non-use position, e.g. foldable spare seats back-rest movements
    • B60N2/3004Non-dismountable or dismountable seats storable in a non-use position, e.g. foldable spare seats back-rest movements by rotation only
    • B60N2/3009Non-dismountable or dismountable seats storable in a non-use position, e.g. foldable spare seats back-rest movements by rotation only about transversal axis
    • B60N2/3011Non-dismountable or dismountable seats storable in a non-use position, e.g. foldable spare seats back-rest movements by rotation only about transversal axis the back-rest being hinged on the cushion, e.g. "portefeuille mov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30Non-dismountable or dismountable seats storable in a non-use position, e.g. foldable spare seats
    • B60N2/3072Non-dismountable or dismountable seats storable in a non-use position, e.g. foldable spare seats on a lower level of a multi-level vehicle floor
    • B60N2/3077Non-dismountable or dismountable seats storable in a non-use position, e.g. foldable spare seats on a lower level of a multi-level vehicle floor stowed in the luggage compartment
    • B60N2/3079Non-dismountable or dismountable seats storable in a non-use position, e.g. foldable spare seats on a lower level of a multi-level vehicle floor stowed in the luggage compartment in a rece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90Details or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919Positioning and locking mechanisms
    • B60N2002/948Positioning and locking mechanisms the actuation of the positioning or locking mechanism for one seat part being dependent on the position of another seat part, e.g. the seats floor lock being unlocked when the back-rest is inclined or the backrest can be tilted only when the seat is in its rear posi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90Details or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919Positioning and locking mechanisms
    • B60N2002/952Positioning and loc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details of the locking system
    • B60N2002/957Positioning and loc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details of the locking system the locking system prevents an abnormal or wrong mounting situation, i.e. deployment or functioning of a seat part being prevented if the seat or seat part is not properly mount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收起操作时的误操作防止装置的车用收起座椅。具有在收起操作时可限制固定于带子(20)的制动部件(60)卡止折叠操作的误操作防止装置的座椅(S)包括误操作防止装置,该误操作防止装置具有:将带子(20)向座椅靠背(12)的里面侧引导的开口部(20a)与带子(20)抵接的旋转部件(53);距离开口部(20a)的两侧立起,从上方侧可以支持旋转部件(53)的两端部侧的一对第一托架(52,52)向第一托架(52,52)侧施力并从下方侧支持旋转部件(53)的两端部侧的一对连结部件(54,54);通过固定于座椅靠背(12)侧的第二托架(58)可旋转地支持,同时具有与连结部件(54)连结的可动部件(56),可动部件(56)具有可卡止制动部件(60),并向旋转方向突出的卡止部(57,57)。

Description

误操作防止装置及车用收起座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误操作防止装置及车用收起座椅,特别是涉及可靠地进行收起及恢复操作的误操作防止装置及车用收起座椅。 
背景技术
现有公知的车用收起座椅,例如公知的是在形成于车体地板的收纳凹部(收起凹部)的前侧向前后方向可旋转地支持构成车用座椅的座椅衬垫的后端部,在使座椅靠背向座椅衬垫上倒下的状态,使该车用座椅向后方旋转并收起在收纳凹部的技术。 
即,如专利文献1所示,由于包括设置在收纳凹部的前部左右两侧缘部的旋转轴和设置在座椅衬垫后端部的左右部位的托架,左右的托架支持旋转轴地配设,由此可以向前后方向可旋转地支持座椅衬垫的后端部并将座椅收起在收纳凹部。 
对于所述专利文献1的技术,分为在将车用收起座椅收纳(收起)及恢复时操作的倾斜机构(倾斜锁)和脚部卡止解除机构(撞针锁)的操作装置的功能。即,作为倾斜机构和脚部卡止解除机构的操作装置,分别使用拉伸带子(带子)和杆。这些操作装置被设置在就座状态时手不能到达的座椅里面侧防止小孩子等导致的误操作。 
专利文献1:特开2006-82698号公报 
发明内容
该带子进行的倾斜机构的卡止解除操作通过操作者从行李空间侧向座椅的后方侧拉伸带子来进行。通常,不用担心带子由于如上所述被安装在座椅里面侧而导致的误操作。 
然而,由于即使通过向座椅靠背的上方拉伸,同样地也会成为倾斜机构的卡止被解除的机构,所以由于某些原因向上方拉伸带子的情况下,具有倾斜机构的卡 止被解除座椅靠背产生乘客未预料到的动作的担心。 
而且,即使是将分为倾斜卡止解除机构和脚部卡止解除机构的功能的操作装置统一到一个操作装置的座椅,使用带子作为操作装置时,也具有与所述技术同样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鉴于所述问题提出的,提供具有可靠地进行收起和恢复操作的误操作防止机构的车用收起座椅。 
此外,本发明的其他目的是提供在进行收起和恢复操作以外的座椅设置时也具有有效的误操作防止装置的车用收起座椅。 
所述问题通过权利要求1涉及的具有误操作防止装置的车用收起座椅解决,该误操作防止装置是在通过拉伸带子可以向后方旋转并收起的构成的车用收起座椅的收起或折叠操作时,可以通过卡止固定于所述带子的制动部件限制收起或折叠操作的误操作防止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将所述带子向所述车用收起座椅的座椅靠背的里面侧引导的开口部;与所述带子抵接的旋转部件;在所述座椅靠背的表面和里面侧的任何一个方向,距离所述开口部的两侧立起,从一方侧可以支持所述旋转部件的两端部侧的第一托架;至少从相反侧支持所述旋转部件的两端部侧的连结部件;通常对所述连结部件的至少一个向所述第一托架侧施力的施力装置;设置在所述座椅靠背的表面和里面侧的任意一个方向的第二托架;可旋转地支持在所述第二托架,并与所述连结部件连结的可动部件。 
这样,由于具有将带子向车用收起座椅的座椅靠背的里面侧引导的开口部;与所述带子抵接的旋转部件;在所述座椅靠背的表面和里面侧的任何一个方向,距离所述开口部的两侧立起,从一方侧可以支持所述旋转部件的两端部侧的第一托架;至少从相反侧支持所述旋转部件的两端部侧的连结部件;通常对所述连结部件的至少一个向所述第一托架侧施力的施力装置;设置在所述座椅靠背的表面和里面侧的任意一个方向的第二托架;可旋转地支持在所述第二托架并与连结部件连结的可动部件。据此,仅在向座椅靠背的后方侧的下方拉伸带子的情况下,旋转部件被按压于带子抵抗施力并移动,固定于带子的制动部件的卡止状态被解除变为拉伸带子的状态。即,在由于恶作剧带子被向上方或下方等一个方向拉伸操作的情况下,操作力不会被传递到倾斜机构或连结于脚部卡止解除机构的连接机构,可以防止乘客预料不到的座椅移动,确保更可靠的操作性。 
具体地说,如权利要求2优选所述可动部件包括可旋转地轴支的隔开设置的 一对板体和与所述板体连结的第一连结部,至少一个所述板体具有可卡止所述带子的所述制动部件,并向旋转方向突出的卡止部。 
这样,由于可动部件包括可旋转地轴支的隔开设置的一对板体和与所述板体连结的第一连结部,至少一个所述板体具有可卡止带子的制动部件,并向旋转方向突出的卡止部,据此,仅在向座椅靠背的后方侧拉伸带子的情况下,旋转部件被按压于带子并移动,同时,由于可动部件与旋转部件的动作连动并旋转,固定于带子的制动部件卡止在卡止部的状态被解除,变为拉伸带子的状态。即,在由于恶作剧等带子被向上方或下方等一个方向拉伸的情况下,操作力不会传递到连接机构,可以防止乘客未预料的座椅的动作,可以确保可靠的操作性。进一步,该误操作防止装置动作的带子的拉伸方向由于是与座椅靠背相对的方向,即使在座椅为收起/恢复位置等的座椅已设置状态,也可以同样动作,进一步确保可靠的操作性。 
此外,如权利要求3,优选在所述开口部的一部分具有所述带子的所述制动部件不能通过的开口宽度小的部分。 
这样,由于在开口部的一部分具有带子的制动部件不能通过的开口宽度小的部分,即使在规定方向以外操作带子的情况下,由于固定于带子的制动部件不能通过开口部,操作力不会传递到连接机构,可以防止乘客预料不到的座椅的动作,可以确保可靠的操作性。 
更具体地,如权利要求4,优选所述第二托架由可分别旋转地支持设置于所述可动部件的一对所述板体的一对支持部和连结所述一对支持部的第二连结部构成,所述带子插通在所述可动部件的所述第一连结部和所述第二托架的第二连结部之间。 
这样,由于第二托架由可分别旋转地支持设置于所述可动部件的一对所述板体的一对支持部和连结所述一对支持部的第二连结部构成,带子插通在可动部件的第一连结部和第二托架的第二连结部之间,可以限制设置带子的路径,所以即使在带子产生松弛的情况下,也可以使固定于带子的制动部件设置在规定的位置,可以可靠地进行卡止或解除操作。 
还有,如权利要求5,通过构成为通过向所述座椅靠背的后方侧拉伸所述带子,所述旋转部件由所述带子按压,通过所述连结部件使所述可动部件旋转,解除由于所述卡止部的所述制动部件的卡止,并解除所述带子的动作的限制,可以防止乘客预料不到的座椅的动作,可以确保可靠的操作性。 
还有,如权利要求6,通过构成为通过向所述座椅靠背的后方侧拉伸所述带子,所述旋转部件由所述带子按压,所述带子的制动部件可以通过所述开口部,可以防止乘客预料不到的座椅的动作,可以确保可靠的操作性。 
所述问题通过权利要求7涉及的车用收起座椅解决,该车用收起座椅包括可以通过拉伸带子向后方旋转并收起构成的车用收起座椅的收起或折叠操作时,可以通过卡止固定于所述带子的制动部件限制收起或折叠操作的误操作防止装置,所述误操作防止装置具有:将所述带子向所述车用收起座椅的座椅靠背的里面侧引导的开口部;与所述带子抵接的旋转部件;在所述座椅靠背的表面和里面侧的任何一个方向,距离所述开口部的两侧立起,从一方侧可以支持所述旋转部件的两端部侧的第一托架;至少从相反侧支持所述旋转部件的两端部侧的连结部件;通常对所述连结部件的至少一个向所述第一托架侧施力的施力装置;设置在所述座椅靠背的表面和里面侧的任意一个方向的第二托架;可旋转地支持在所述第二托架,并与所述连结部件连结的可动部件。 
当这样构成时,在由于恶作剧等带子被向上方或下方等一个方向拉伸操作的情况下,操作力不会被传递到倾斜机构或连结于脚部卡止解除机构的连接机构,可以防止乘客预料不到的座椅的动作,确保更可靠的操作性。 
根据涉及权利要求1的误操作防止装置,可以提供这样的误操作防止装置,即仅在向座椅靠背的后方侧拉伸带子的情况下,旋转部件被按压于带子抵抗施力并移动,固定于带子的制动部件的卡止状态被解除变为拉伸带子的状态。在由于恶作剧带子被向上方或下方等一个方向拉伸操作的情况下,操作力不会被传递到连接机构,可以防止乘客预料不到的座椅的动作,确保更可靠的操作性。 
根据涉及权利要求2和5的误操作防止装置,可以提供这样的误操作防止装置,即仅在向座椅靠背的后方侧拉伸带子的情况下,旋转部件被按压于带子并移动,同时,可动部件与旋转部件的动作连动并旋转。 
根据涉及权利要求3和6的误操作防止装置,可以提供这样的误操作防止装置,即仅在规定方向以外操作带子的情况下,由于固定于带子的制动部件不能通过开口部,操作力不会传递到连接机构,可以防止乘客预料不到的座椅的动作,可以确保可靠的操作性。 
根据涉及权利要求4的误操作防止装置,可以提供这样的误操作防止装置,即可以限制设置带子的路径,所以即使在带子产生松弛的情况下,也可以使固定于 带子的制动部件设置在规定的位置,可以可靠地进行卡止或解除操作。 
根据涉及权利要求7的车用收起座椅,可以提供这样的车用收起座椅,即在由于恶作剧等带子被向上方或下方等一个方向拉伸操作的情况下,可以防止乘客预料不到的座椅的动作,确保更可靠的操作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涉及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装备了车用收起座椅的车辆后部的侧面模式图。 
图2是涉及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车用收起座椅的前方立体图。 
图3是涉及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车用收起座椅的后方立体图。 
图4是涉及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座椅框架的简要立体图。 
图5是涉及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连接机构的扩大说明图。 
图6是涉及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连接机构的I-I剖面说明图。 
图7是涉及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前侧脚部卡止部的简要说明图。 
图8是涉及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座椅靠背倒伏时的连接机构的说明图。 
图9是涉及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连接机构的II-II剖面说明图。 
图10是说明涉及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车用收起座椅收起操作时的操作顺序的说明图。 
图11是涉及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车用收起座椅收起操作时的连接机构的动作说明图。 
图12是表示涉及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车用收起座椅恢复操作时的操作顺序的说明图。 
图13是涉及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车用收起座椅的恢复操作时的连接机构的动作说明图。 
图14是涉及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挡块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5是涉及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挡块机构的动作说明图。 
图16是涉及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车用收起座椅的挡块机构起作用的座椅设置的说明图。 
图17是涉及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挡块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8是涉及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误操作时的挡块机构的动作说明图。 
图19是涉及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正常操作时的挡块机构的动作说明图。 
符号说明 
S座椅 
F座椅框架 
S1右侧座椅 
S2左侧座椅 
4车体地板 
5收起凹部 
11座椅衬垫 
12座椅靠背 
13头枕 
14前侧脚部 
20带子 
20a,70a带子出口部 
20b出口框 
21座椅衬垫框架 
21a靠背框架支持部 
22座椅靠背框架 
22a侧部框架 
22b中央框架 
23支柱支持部 
24前侧脚部框架 
25座椅支持部 
27倾斜机构 
28靠背板 
28a引导孔部 
30连接机构 
31第一连接部件 
31a第一轴部 
31b长孔 
32第二连接部件 
32b卡止凹部 
33第三连接部件 
33a第二轴部 
34带子连结部件 
34a,40c,41c,42c,57卡止部 
35卡止突起 
40倾斜解除线 
40a倾斜解除线缆 
40b,41b,42b端部部件 
41脚部解除线 
41a脚部解除线缆 
42取消线 
42a取消线缆 
43卡止爪 
43a卡止爪旋转轴 
44脚部撞针 
45,61施力弹簧 
48螺旋弹簧 
49卡止凸缘 
50,70挡块机构 
51挡块托架 
52第一托架 
52a,54a轴承槽 
53旋转部件 
53a轴部 
54,74连结部件 
56,76可动部件 
56a,74c板体 
56b第一连结部 
56c,58d轴孔 
54b,56d,58c孔部 
58第二托架 
58a支持部 
58b第二连结部 
59轴部件 
60,78制动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还有,下面说明的部件、配置等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毋庸置疑,可以根据本发明的精神进行各种改变。 
(第一实施例) 
图1至图16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图1是装备了车用收起座椅的车辆后部的侧面模式图,图2是车用收起座椅的前方立体图,图3是车用收起座椅的后方立体图,图4是座椅框架的简要立体图,图5是连接机构的扩大说明图,图6是连接机构的I-I剖面说明图,图7是前侧脚部卡止部的简要说明图,图8是座椅靠背倒伏时的连接机构的说明图,图9是连接机构的II-II剖面说明图,图10是车用收起座椅收起操作时的操作顺序的说明图,图11是车用收起座椅收起操作时的连接机构的动作说明图,图12是表示车用收起座椅恢复操作时的操作顺序的说明图,图13是车用收起座椅恢复操作时连接机构的动作说明图,图14是挡块机构的分解立体图,图15是挡块机构的动作说明图,图16挡块机构起作用的座椅设置的说明图。 
首先,根据图1至图4针对涉及本实施例的座椅S的构成进行说明。 
装备了本实施例涉及的座椅S的车辆包括是前后串联的三列座椅,第三列座椅可收起的结构。本实施例涉及的座椅S是第三列座椅。在座椅S的后方,在车体地板4设置作为收起座椅S的收起装置的收起凹部5。还有,在车体地板4的大致整个表面都敷设未图示的地板地毯。 
图2概括性地表示涉及本实施例的座椅S。座椅S具有左右三个座位,由相对于车辆的行进方向位于右侧的两人的右侧座椅S1和一人的左侧座椅S2构成。 
还有,在下面的说明中表示方向的右/左侧的记载是相对于车辆行进方向而言的。 
此外,由于右侧座椅S1和左侧座椅S2的收纳机构、操作方法是彼此相同的,所以在以下的说明中,以任意一侧作为座椅S进行说明。 
座椅S由座椅衬垫11、座椅靠背12、头枕13,13和前侧脚部14构成。此外,如图3所示,用于进行座椅S的收起/恢复操作的带子20从座椅靠背12的里侧经由带子出口部20a延伸至外方。 
还有,在本实施例涉及的座椅S中,在收起/恢复时对车用收起座椅进行操作的倾斜卡止解除机构和脚部卡止解除机构的操作装置统一为带子20一个。 
带子20是在座椅S的收起/恢复操作时进行操作的操作装置,为了使乘客操作容易,由长约1m、弯曲自由的宽幅的带子构成。由于可以通过带子20的拉伸动作进行座椅S的收起/恢复操作,所以相比于杆的操作,可以降低操作载重。还有,在不进行座椅S的收起/恢复操作的状态,带子20的一部分在座椅靠背12里面被面状钩扣挂着。 
图4示出的座椅S的座椅框架F由构成座椅衬垫11的座椅衬垫框架21、构成座椅靠背12的座椅靠背框架22以及前侧脚部框架24构成。此外,在座椅靠背框架22的上部通过支柱支持部23设置未图示的头枕框架的支柱。 
前侧脚部框架24由未图示的覆盖材料覆盖并构成前侧脚部14。前侧脚部框架24的上部在前后方向可旋转地支持在座椅衬垫框架21的前侧,在前侧脚部框架24的下部的两个位置设置可卡止脱落地连结于设于车体地板4侧的脚部撞针44的卡止爪43,43。 
座椅衬垫框架21由未图示的缓冲垫、表皮等覆盖并构成从下部支持乘客的座椅衬垫11。座椅衬垫框架21的前侧通过脚部框架24可卡止脱落地支持在车体地板4侧,后端部侧通过座椅支持部25,25可旋转地支持于前后方向。在座椅支持部25安装有螺旋弹簧48,通常在前方旋转方向对座椅衬垫11施力并缓和收起时的冲击。 
此外,在座椅衬垫框架21的后端部设置与座椅靠背框架22连结的靠背框架支持部21a,21a。 
座椅靠背框架22由未图示的缓冲垫等覆盖并构成从后方支持乘客背部的座椅靠背12,在本实施例中是大致矩形的框体。更详细地说,座椅靠背框架22由在左右方向隔开设置的向上下方向延伸的两个侧部框架22a,22a和作为夹持该侧部框 架22a,22a的大致矩形的框体的中央框架22b构成。 
侧部框架22a,22a的下端部侧通过倾斜机构27连结靠背框架支持部21a,21a。 
在作为框体的中央框架22b的内侧沿着支持乘客背部的面设置大致板状的靠背板28。在靠背板28上设置后述的连接机构30。此外,在中央框架22b和靠背板28设置后述的挡块机构50。 
接下来,根据图5至图11对连接机构30的构成和座椅S的收起/恢复操作以及连接机构30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根据图5至图9对连接机构30的构成进行说明。 
连接机构30连结于座椅S的收起/恢复操作时操作的带子20,并包括与带子20的操作和座椅S的状态连动并适宜地解除倾斜机构27的旋转和前侧脚部14的车体地板4侧的卡止状态的功能,且如前所述形成于靠背板28上。 
连接机构30具有可旋转地轴支的第一连接部件31、第二连接部件32和第三连接部件33的构成,在各个连接部件连结动力传送部件。构成为通过与动力传送部件间的状态和连接部件间的动作分别连动动作。 
此外,作为动力传送部件,具有连结于倾斜机构27的倾斜解除线40、作为操作装置的带子20、连结于前侧脚部14的卡止爪43的脚部解除线41、以及检测倾斜机构27的倒伏状态的取消线42。 
第一连接部件31是大致倒三角形的左右方向扁平的部件,设置在两端部侧的卡止部34a,40c的分别通过作为动力传送部件的倾斜解除线40和带子连结部件34卡止带子20。通过设置在卡止部34a,40c之间的第一轴部31a可旋转地轴支在靠背板28上。 
此外,在第一轴部31a和卡止部34a之间形成有圆弧状的长孔31b使得描绘出以后述的第二轴部33a为中心的同心圆的一部分。 
下面针对卡止在第一连接部件31的倾斜解除线40和带子20的另一端部侧进行说明。 
如图8所示,卡止在第一连接部件31的卡止部40c的倾斜解除线40的另一端部侧被倾斜解除线缆40a引导,并连结于解除座椅靠背12旋转的卡止状态的倾斜机构27。 
倾斜机构27是倾斜解除线40通过连接机构30的动作在连接机构30侧被拉伸时解除倾斜机构27的旋转卡止状态,并使座椅靠背12为可旋转状态的机构。通过 带子连结部件34连结在第一连接部件31的端部侧的带子20的另一端部侧经由设置在座椅靠背12里面的带子出口部20a向座椅靠背12的外侧延伸使得乘客可以容易地操作。与乘客对带子20的操作连动可以向第一连接部件31进行动力(乘客的动作)传送。 
即,当操作带子20时,第一连接部件31旋转而解除倾斜机构27的卡止。 
第二连接部件32是大致矩形的部件,设置在第一连接部件31上。 
通过第一轴部31a可以与第一连接部件31同轴旋转地轴支,在另一端侧形成与后述的卡止突起35抵接的卡止凹部32b。在第一轴部31a和卡止凹部32b之间形成卡止脚部解除线41的卡止部41c。 
下面针对卡止在第二连接部件32的脚部解除线41的另一端侧进行说明。 
如图7所示,卡止在第二连接部件32的卡止部41c的脚部解除线41的另一端侧被脚部解除线缆41a引导,并连结于作为脚部卡止装置的脚部卡止解除机构。脚部卡止解除机构形成在前侧脚部框架24内,当由于连接机构30的动作脚部解除线41被向连接机构30侧拉伸时,连结于脚部解除线41的卡止爪43以卡止爪旋转轴43a为中心旋转,解除与车体地板4侧的脚部撞针44之间的卡止,座椅衬垫11成为在前后方向可旋转的状态。 
还有,脚部解除线41通过施力弹簧45、45,通常向卡止爪43侧被施力。 
第三连接部件33是大致矩形的部件,设置在第一连接部件31和靠背板28之间且中央部相对于第二轴部33a可旋转地轴支于第一连接部件31侧。 
在该第三连接部件33的下端部侧通过卡止部42c卡止取消线42。 
在上端部侧形成圆筒状的卡止突起35,该卡止突起35通过插通形成在第一连接部件31的圆弧状的长孔31b并与第二连接部件32的卡止凹部32b抵接使得第二连接部件32与第一连接部件31一起旋转地卡止。这里,卡止突起35形成为具有比长孔31b的宽度小一些的外径,另一方面,由于长孔31b形成为如上所述的描述第二轴部33a的同心圆的一部分的圆弧状,构成为使得卡止突起35与第三连接部件33的旋转一起沿着长孔31b移动。 
下面针对卡止在第三连接部件33的取消线42的另一端部侧进行说明。 
如图8所示,卡止在第三连接部件33的卡止部42c的取消线42的另一端部侧由取消线缆42a引导,并连结于形成在侧部框架22a和靠背框架支持部21a的连结部分的倾斜机构27的卡止凸缘49。该卡止凸缘49与形成在倾斜机构27的侧部框 架22a一起旋转地安装。取消线42的另一端部侧构成为在座椅靠背12倒伏的状态,该卡止凸缘49通过取消线42拉伸形成在第三连接部件33的卡止部42c,通过使第三连接部件33旋转,具有作为检测装置的功能。即,倾斜装置构成为具有倾斜机构27和检测装置。 
还有,在本实施例中,虽然卡止在取消线42的另一端部侧的卡止凸缘49形成在倾斜机构27,但是只要在座椅靠背12相对于座椅衬垫11倒伏的状态对取消线42进行操作的构成也可以是其他卡止部位。还有,也可以形成在与倾斜机构27隔开的部位,此种情况下,倾斜装置是设置在与倾斜机构27和检测装置隔开的部位的构成。 
由于在该第三连接部件33不旋转的状态,第二连接部件32通过卡止突起35卡止于第一连接部件31,因此,随着第一连接部件31的旋转,可以旋转并拉伸脚部解除线41。 
当第三连接部件33旋转时,固定在第三连接部件33的卡止突起35沿着长孔31b移动。通过卡止突起35的移动,由于在卡止凹部32b与卡止突起35不抵接,所以解除第一连接部件31和第二连接部件32的旋转的卡止。 
此时,通过带子20的操作,即使第一连接部件31旋转,第二连接部件32也是不旋转的状态,卡止在第二连接部件32的脚部解除线41成为即使第一连接部件31旋转也不拉伸的状态。 
即,在座椅靠背12的倒伏状态,即使拉伸带子20,前侧脚部14和车体地板4的卡止也不解除的构成。换句话说,通过第三连接部件33旋转可以成为第二连接部件32不旋转的状态。 
还有,在倾斜解除线40和脚部解除线41分别连结的卡止的解除机构侧(连接机构30的另一端侧),设置施力弹簧45,通常情况下在保持卡止状态的方向对倾斜解除线40和脚部解除线41施力。为此,在乘客不操作带子20的状态,在第一连接部件31和第二连接部件32通过带子连结部件34通常在向下拉伸带子20的方向对连接机构30的旋转施力。 
在本实施例中,设置在第一连接部件31上的带子连结部件34的卡止部34a在使带子连结部件34可旋转并轴支在第一连接部件31上的同时,其另一端侧(里侧)插通到形成于靠背板28的引导孔部28a。由于引导孔部28a形成为描绘第一轴部31a的同心圆的一部分的圆弧状,卡止部34a可以伴随着第一连接部件31的动作在引导孔部28a内移动。此外,通过调节引导孔部28a的长度可以设定第一连接部件31的旋转量的上下限。
此外,作为分别引导倾斜解除线40和脚部解除线41的倾斜解除线缆40a和脚部解除线缆41a的连接机构30侧的端部的端部部件40b,41b通过未图示的卡止部件固定于靠背板28。同样地,引导取消线42的取消线缆42a的连接机构30侧的端部部件42b通过未图示的卡止部件固定于第一连接部件31。 
接下来,根据图10至图13针对本实施例涉及的座椅S的收起/恢复操作和连接机构30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根据图10(a)至图10(f)针对座椅S的收起操作进行说明。 
图10(a)是座椅S的设置状态。带子20从座椅靠背12的里面侧延伸。 
图10(b)是解除倾斜机构27的卡止的状态。当乘客向后方拉伸带子20时,解除倾斜机构27的卡止。 
此时,安装有带子20的座椅靠背12通过安装在倾斜机构27的施力弹簧向前方被施力。当在抵抗施力方向拉伸带子20时,以比使座椅靠背12向后方倒伏的应力小的应力解除用于构成为解除前侧脚部14的卡止爪43的卡止的卡止爪43的卡止。 
图10(c)是解除了前侧脚部14的卡止爪43的卡止的状态。即,解除前侧脚部14的卡止爪43的卡止,从而座椅S可以向后方旋转。 
图10(d),图10(e)是促进座椅S的后方旋转的状态。特别是,通过拉伸带子20,座椅S的重心超出旋转的中间点,此后,通过自重向后方旋转直至收起状态。此时,通过安装在座椅支持部25的施力弹簧48(螺旋弹簧),座椅S的后方旋转速度被减速并缓和由于向收起凹部5的收起导致的冲击。此外,前侧脚部14由于自重而被折叠。此时,座椅靠背12通过安装在倾斜机构27的施力弹簧被折叠并倒伏到座椅衬垫11上。 
图10(f)表示座椅S的收起状态,确保收起凹部5的开口部与座椅衬垫11的里面成为一体的平坦面的宽敞的行李空间。 
即,乘客仅通过向后方拉伸带子20的操作就可以收起设置状态的座椅S。 
还有,为了更可靠地保持收起状态,也可以在收起凹部5的车体地板4的部分和座椅S之间设置卡止机构。 
根据图11对所述座椅S收起操作时的连接机构30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11(a)是座椅S的设置状态时(参照图10(a))的连接机构30的状态,是乘客操作带子20之前的阶段。以此时连接机构30的状态为原位置。 
图11(b)是连接机构27的卡止解除时(图10(b))的连接机构30的状态,是带子20向后方拉伸一些的阶段。通过带子20的操作,第一连接部件31由于通过带子20向被拉伸方向旋转,伴随着旋转,拉伸倾斜解除线40,解除倾斜机构27的卡止。此时,由于座椅靠背12是相对于座椅衬垫11立起的状态,取消线42没有被拉伸,第二连接部件32与第一连接部件31一起旋转,脚部解除线41也被拉伸。但是,连结前侧脚部14和车体地板4侧的卡止爪43的卡止设定成该状态的拉伸量不被解除的值,维持脚部的卡止。 
图11(c)是解除倾斜机构27和前侧脚部14的卡止爪43的卡止时的连接机构30的状态(图10(c),(d)),是进一步拉伸带子20的状态。通过相对于图11(b)的状态(图10(b))更强烈地拉伸带子20,第一连接部件31大幅度旋转。第2连接部件32也与第1连接部件31同时旋转,倾斜解除线40和脚部解除线41被进一步拉伸。此时,解除脚部的卡止。 
当座椅S被收起后,停止带子20的操作时,连接机构30通过安装在分别连结倾斜解除线40和脚部解除线41的卡止的解除机构侧(连接机构30的另一端部侧)的施力弹簧45恢复到图11(a)的状态。但是,由于座椅靠背12在相对于座椅衬垫11倒伏的状态(图10(e),(f))被收起,拉伸取消线42,第三连接部件33仍然被保持在被旋转的状态。 
接下来,根据图12(a)至图12(e)针对座椅S的恢复操作进行说明。 
图12(a)是座椅S被收起的状态,当座椅S从收起凹部5被拉出时,以作为旋转轴的座椅支持部25为中心向前方旋转。 
图12(b)表示的是座椅S的前方旋转时的状态,伴随着向座椅S的前方旋转,前侧脚部14通过该自重向座椅衬垫11的下方展开。 
图12(c)表示将座椅S的前侧脚部14的卡止爪43卡止在车体地板4侧的状态。卡止爪43通过座椅S自重的按压,卡止在车体地板4侧的脚部撞针44。此时,座椅靠背12为向座椅衬垫11的倒伏状态。 
图12(d)表示从座椅S的前侧脚部14的卡止爪43卡止在车体地板4侧的状态向后方拉伸带子20的操作。此时,由于卡止爪43维持在卡止状态,可以仅使座椅靠背12相对座椅衬垫11立起。 
图12(e)是使座椅S恢复操作结束的状态。 
即,乘客在使座椅靠背12倒伏的收起状态的座椅S向前方旋转后,仅通过向后方拉伸带子20的操作可以使座椅S恢复。 
根据图13针对所述座椅S的恢复操作时的连接机构30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13(a)是从座椅S的收起状态(图12(a))旋转座椅S并使卡止爪43卡止在车体地板4侧的阶段(图12(c))的连接机构30的状态。是乘客操作带子20之前的阶段,即由于在座椅靠背12的倒伏状态被操作,拉伸取消线42,保持第三连接部件33旋转的状态。 
图13(b)是为了使座椅靠背12立起向后方将带子20拉伸一些的阶段(图12(d))。通过带子20的操作第一连接部件31旋转并伴随着第1连接部件31的旋转拉伸倾斜解除线40,解除倾斜机构27的卡止并可以使座椅靠背12向后方旋转。此时,由于与第三连接部件33一起移动卡止突起35,即使第一连接部件31旋转,第二连接部件32也是不卡止,不可旋转的状态。此外,随着座椅靠背12的立起,第三连接部件33的旋转量减少,但是由于卡止突起35超出与第二连接部件32抵接的旋转范围旋转,所以第二连接部件32的卡止凹部32b维持在没有卡止于第一连接部件31的状态。由此,保持连结前侧脚部14和车体地板4侧的卡止爪43的卡止未解除的状态,仅通过拉伸带子20的操作就可以使座椅靠背12相对于座椅衬垫11立起。 
图13(c)是结束座椅S恢复操作的状态(图12(e))。当停止向带子20后方的拉伸操作时,第一连接部件31的位置通过来自倾斜解除线40和脚部解除线41的施力恢复到原始位置。此时,座椅靠背12由于相对于座椅衬垫11立起,第三连接部件33是没有被取消线42拉伸的状态。为此,第三连接部件33即使通过微小的应力也可以旋转,第二连接部件32再次恢复到原始位置,并卡止在第一连接部件31,连接机构30的各个连接部件恢复到原来的位置的状态。 
接下来,根据图14和图16针对挡块机构50的构成和操作时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根据图14对作为误操作防止装置的挡块机构50的构成进行说明。 
挡块机构50是在由于误操作而操作带子20的情况下,阻止从带子20向连接机构30传送动力(乘客的操作力)的机构,如前所述,安装于中央框架22b和靠背板28。 
挡块机构50构成为具有固定在中央框架22b的挡块托架51、在挡块托架51上 立起设置的大致矩形的一对第一托架52,52,作为形成在第一托架52,52之间的开口部的带子出口部20a,固定在带子20的制动部件60,与带子20抵接的旋转部件53,从下侧支持旋转部件53的一对连结部件54,54,作为通常对连结部件54在第一托架52侧施力的施力装置的施力弹簧61,具有可以卡止制动部件60的卡止部57,57的可动部件56,可旋转地支持可动部件56的第二托架58。 
挡块托架51是在中央框架22b的上方的通过螺栓或铆钉等的固定部件或通过焊接固定的钢制或树脂制的部件,形成从座椅S的里侧向外方引导带子20的带子出口部20a。在带子出口部20a的两侧位置相对于挡块托架51立起形成第一托架52,52。 
第一托架52,52,除了如前所述的是立起形成在挡块托架51的部件并通过焊接或螺栓等固定部件安装以外,也可以弯曲挡块托架51的一部分形成或由树脂成形一体形成。在第一托架52,52的中央部形成可以支持旋转部件53的两端部侧的轴部53a,53a的上侧的纵向较长的轴承槽52a,52a。由于轴承槽52a,52a是在上下方向长的形状,所以可以使轴部53a,53a在上下方向移动并支持。即,轴承槽52a,52a在设定向轴部53a,53a的上方向的移动量的界限值的同时,限制了前后方向的移动。 
同时,轴承槽52a,52a的下方侧形成为开口的大致U字的形状,其也可以是在上下方向上长的长孔。 
旋转部件53是被可旋转地支持的圆柱状或圆筒状的部件。在连接机构30侧安装有一端侧的带子20与旋转部件53抵接并弯曲,向带子出口部20a引导,伴随着带子20的动作而旋转,从而降低操作载重。 
连结部件54,54是从下侧支持旋转部件53的两端部侧的轴部53a,53a的部件,在上部形成轴承槽54a,54a,在下部形成用于连结可动部件56的孔部54b,54b。此外,通常通过施力弹簧61在上方施力,在第一托架52,52的轴承槽52a,52a与连结部件54,54的轴承槽54a,54a之间可旋转地支持旋转部件53的轴部53a,53a。 
还有,虽然连结部件54,54中仅一个是被施力构成的,但是也可以是在左右任意一个连结部件54,54在上方被施力地构成,虽然轴承槽54a,54a形成为上部开口的大致U字状,但是也可以形成为可旋转地轴支旋转部件53的轴部53a,53a的圆形孔。 
此外,代替旋转部件53,也可以通过将表面处理成光滑的、降低与带子20滑动接触时的摩擦的固定部件构成。 
第二托架58是剖面大致为コ字形的部件,由左右一对支持部58a,58a,和连结该支持部58a,58a的第二连结部58b构成。借助于孔部58c,58c,58c,58c连接于靠背板28。还有,第二托架58可以安装在座椅靠背框架22,也可以构成为直接安装在中央框架22b或侧部框架22a。 
可动部件56由在可以限制向制动部件60的拉伸方向的移动的位置形成有大致爪状的卡止部57的板体56a,56a以及连接该板体56a,56a的第一连结部56b构成。板体56a,56a分别可旋转地安装在第二托架58的支持部58a,58a,另一方面,由于通过孔部56d,56d连结于连结部件54,54,所以伴随着带子20的操作可以与旋转部件53的移动连动并旋转。第二托架58的支持部58a,58a通过轴部件59,59可旋转地安装于轴孔58d,58d,和轴孔56c,56c。可动部件56的孔部56d,56d相对于轴孔56c,56c形成在后方侧,与向连结部件54,54的下方侧的动作连动,可动部件56在后方侧旋转。此时,形成在前方侧的卡止部57,57在后方侧移动,可以解除制动部件60的卡止。另一方面,连结部件54,54由于施力弹簧61施加的力在上方侧移动,与此连动,可动部件56在前方侧旋转,进而再次卡止制动部件60。 
制动部件60是固定在带子20的树脂制或金属制的棱柱状或圆柱状的部件,相对于带子20的宽度方向朝着长度方向,通过缝制或粘结剂,焊接或树脂铆钉,螺栓·螺母等的固定部件插通主干部地固定在带子20。此外,制动部件60的长度方向的长度形成为比带子20的宽度长,在带子20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突出。 
带子20插通可动部件56的第一连结部56b和第二托架58的第二连结部58b之间的空间而设置。由此,由于限定了带子20设置的路径,即使在带子20产生松弛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固定在带子20的制动部件60配置在规定的位置。通常制动部件60设置在卡止部57,57的附近,可以可靠地进行向制动部件60的卡止部57,57的卡止。 
在不操作带子20的状态,由于带子20通过连接机构30在下方被施力,制动部件60两侧的部分与可动部件56两侧的板体56a,56a的下部侧抵接,成为在下方对板体56a,56a施力的状态。通过该施力防止了非操作时的噪音或松动。 
还有,在带子出口部20a,为了防止带子20与带子出口部20a抵接损伤,安装 未图示的树脂制的出口框20b。 
此外,本实施例的挡块机构50虽然构成在座椅靠背框架22的表面侧,但是也可以构成在里面侧。 
可解除制动部件60的卡止的带子20的拉伸角度幅度(解除角度幅度)的设定可以通过带子出口部20a的上下方向的形成位置或幅度、施力弹簧61的强度或使轴承槽52a,52a倾斜来调整。 
作为解除角度幅度,在设置状态的座椅S中,优选相对于车体地板4面为上下约20°的角度幅度。 
通过带子出口部20a的上下方向的形成位置的变更进行的解除角度幅度的调整是调整与旋转部件53移动的上限侧的安装位置的相对位置的方法。带子出口部20a的形成位置与旋转部件53的配置位置相比位于相对下方的位置,可以使解除角度幅度变大。 
通过施力弹簧61的变更进行的解除角度幅度的调整是调整对旋转部件53施力的施力弹簧61的弹簧系数的方法。由于越加大弹簧系数,能够向下按压旋转部件53的载重就变得越大,可以承担该载重的解除角度幅度变小。 
通过使轴承槽52a,52a倾斜进行的解除角度幅度的调整是相对于由带子20按压旋转部件53的方向,调整旋转部件53移动方向的方法。通过赋予轴承槽52a,52a倾角,可以调整解除角度幅度的大小。 
下面,根据图15(a),(b)的挡块机构50的动作说明图,对挡块机构50各构成部件之间的关系和动作进行说明。 
图15(a)表示带子20误操作时的挡块机构50的状态。即,是在座椅S的里面外侧延伸的带子20相对于座椅靠背12向上方拉伸的情况。 
此种情况下,带子20与带子出口部20a的上侧缘部抵接,另一方面,与旋转部件53在偏前面位置也抵接。此种情况下,与施力弹簧61施加的力相比,由于带子20对旋转部件53向下方按压的载重小,所以旋转部件53不向下方移动,通过连结部件54,54与旋转部件53连动的可动部件56也不旋转。为此,不解除限制制动部件60移动的卡止部57,57的卡止,向带子20的上方的动作被限制,来自带子20的动力不能向连接机构30传递。 
图15(b)表示带子20正常操作时的挡块机构50的状态。即,是相对于座椅靠背12向后方侧拉伸带子20的情况。 
此种情况下,由于带子20被相对于座椅靠背12向正后方侧拉伸,所以旋转部件53被带子20向下方侧按压,通过连结部件54,54与旋转部件53的动作连动的可动部件56向后方侧旋转。为此,解除由卡止部57,57的制动部件60的卡止,可以将来自带子20的动力向连接机构30侧传递。 
还有,由于带子20的拉伸操作旋转的可动部件56通过使拉伸操作停止,通过施力弹簧61施加的力而恢复到正常位置。 
图16表示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挡块机构50防止误操作的座椅设置。 
图16(a)是对设置状态的座椅S向上方拉伸带子20的情况。此种情况下,通过挡块机构50,不解除倾斜机构27和前侧脚部14任何一个的卡止。假设由于孩子等的恶作剧而引起的误操作。 
在该状态解除倾斜机构27的卡止时,由于座椅靠背12可以向前或向后旋转,所以对于带子20的操作者或其他乘客担心使座椅靠背12进行意想不到的动作。这些都通过挡块机构50防止误动作。 
图16(b)是在座椅S作为打开的长座椅使用的状态相对于座椅靠背12向上方(相对于车体方向的后方)拉伸带子20的情况。即使在该情况下,由于挡块机构50,倾斜机构27的卡止也不会被解除。 
所谓的打开的长座椅可以是向着开放的后部门侧设置的座椅,在本实施例中,除了保持使相对于座椅衬垫11立起状态的座椅靠背12向后方旋转并与车体地板4(收起凹部5的缘部)抵接的状态,另一方面,通过以座椅靠背12作为座椅衬垫,以座椅衬垫11作为座椅靠背使用,使得座椅S朝着后部门侧。 
在该状态,当解除倾斜机构27的卡止时,担心座椅S向着收起位置旋转。 
图16(c)是从座椅S的收起状态相对于座椅靠背12向着上方进行拉伸带子20操作的情况。即使在该情况下,由于挡块机构50,倾斜机构27的卡止也不会被解除。 
在该状态下,即使解除倾斜机构27的卡止,本实施例涉及的在座椅S的情况,也没有特别的障碍。但是,对于设置了辅助从收起时进行恢复动作的机构的座椅具有乘客预料之外的动作的情况。 
例如,对于作为辅助机构设置向着相对座椅衬垫11使座椅靠背12立起的方向施力的弹簧等的情况下,当解除倾斜机构27的卡止时,由于通过施力装置,座椅靠背12向着立起的方向旋转,座椅衬垫11从收起凹部5隆起。 
(第二实施例) 
图17至图19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涉及的误操作防止装置的挡块机构70的说明图。图17是挡块机构的分解立体图,图18是误操作时的挡块机构的动作说明图,图19是正常操作时的挡块机构的动作说明图。 
还有,在下面的各个实施例中,与所述实施例相同的部件、配置等使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对其详细说明。 
图17中示出的挡块机构70与第一实施例涉及的挡块机构50相比,带子出口部70a的形状,连结部件74、制动部件78的设置位置以及可动部件76的形状都不同。 
即,制动部件78被固定在带子出口部70a附近的带子20,带子出口部70a形成为在上方侧形成有不能通过制动部件78的宽度的狭窄部分的大致梯形。此外,构成为不在可动部件76设置卡止制动部件78的部件。进一步,能通过带子出口部70a的制动部件78的部分相对于第一实施例的带子出口部20a形成于下方。 
还有,连结部件74通过板体74c连结第一实施例的连结部件54,54。通过使连结部件74一体化,在可以实现更稳定动作的同时,还可以实现组装性能的提高。 
毋庸置疑,也可以使用连结部件74代替第一实施例中的连结部件54,54。 
根据图18和图19示出的挡块机构70的动作图对挡块机构70的各个构成部件间的关系和动作进行说明。 
图18(a),(b)表示带子20误操作时的挡块机构70的状态。即,是延伸到座椅S的里面外侧的带子20相对于座椅靠背12向上方拉伸的情况。 
当向上方拉伸带子20时,由于不能按下旋转部件53,所以制动部件78不会向下方移动,被卡止在形成于带子出口部70a的上侧的宽度狭小的部分。此时,来自带子20的操作力不能向连接机构30侧传递。 
图19(a),(b)表示带子20正常操作时的挡块机构70的状态。 
由于带子20被向着座椅靠背12的后方侧拉伸,旋转部件53被带子20向下方侧按下,制动部件78也向下方移动。此时,制动部件78可以通过带子出口部70a的下侧宽的部分,来自带子20的操作力可以向连接机构30侧传递。 
此外,本实施例的带子出口部70a虽然形成为在上方侧形成有宽度狭小部分的大致梯形,但是也可以在下方侧形成宽度狭窄的部分。通过这样构成,不仅上方,在下方拉伸带子20的情况下,挡块机构70动作也可以阻止向连接机构30传递操 作力。 
如上面说明的,本实施例也可以得到与第一实施例涉及的挡块机构50同样的效果。 
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作为收起/恢复操作装置并用带子20和杆的车用收起座椅。即,可以构成为可通过杆操作解除脚部的锁定,通过带子20的操作解除倾斜锁,同时使座椅向后方旋转的座椅,通过在带子20安装挡块机构50或挡块机构70,可以得到与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作用效果同样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挡块机构50,70,可以在相对于座椅靠背12在上方拉伸座椅S收起和恢复操作时操作的带子20时,不将操作力传送到连接机构30。为此,可以防止由于孩子的恶作剧等的误操作导致座椅S进行乘客不期望的动作。此外,即使在座椅设置时,同样的,也可以防止由于误操作导致的座椅S进行乘客不希望的动作。 
还有,由于通过使用根据本发明的挡块机构50,70,提高了座椅操作的可靠性,对于现有的进行的误操作可以不需要通过引起注意的手册或标签的显示等的应对。 
还有,所述的各个构成在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精神的情况下可以相互组合。 
此外,在所述的实施例中,虽然作为具体例子针对汽车分为左右两边的第三列的座椅进行的说明,但是毋庸置疑,并不局限于此,对于一体形成的长座椅类型的座椅或副驾驶位,或其他后部座椅也可以同样适用。 

Claims (7)

1.一种误操作防止装置,其是在可以通过拉伸带子向后方旋转并收起构成的车用收起座椅的收起或折叠操作时,可以通过卡止固定于所述带子的制动部件限制收起或折叠操作的误操作防止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将所述带子向所述车用收起座椅的座椅靠背的里面侧引导的开口部;与所述带子抵接的旋转部件;在所述座椅靠背的表面和里面侧的任何一个方向,距离所述开口部的两侧立起,从一方侧可以支持所述旋转部件的两端部侧的第一托架;至少从相反侧支持所述旋转部件的两端部侧的连结部件;通常对所述连结部件的至少一个向所述第一托架侧施力的施力装置;设置在所述座椅靠背的表面和里面侧的任意一个方向的第二托架;可旋转地支持在所述第二托架,并与所述连结部件连结的可动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误操作防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部件包括可旋转地轴支的隔开设置的一对板体和与所述板体连结的第一连结部,至少一个所述板体具有可卡止所述带子的所述制动部件,并向旋转方向突出的卡止部。
3.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误操作防止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开口部的一部分具有所述带子的所述制动部件不能通过的开口宽度小的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2记载的误操作防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托架由分别可旋转地支持设置于所述可动部件的一对所述板体的一对支持部和连结所述一对支持部的第二连结部构成;所述带子插通在所述可动部件的所述第一连结部和所述第二托架的第二连结部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2或权利要求4记载的误操作防止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向所述座椅靠背的后方侧拉伸所述带子,所述旋转部件由所述带子按压,通过所述连结部件使所述可动部旋转,解除由于所述卡止部的所述制动部件的卡止状态,并解除所述带子的动作的限制。
6.根据权利要求3或权利要求4记载的误操作防止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向所述座椅靠背的后方侧拉伸所述带子,所述旋转部件由所述带子按压,所述带子的所述制动部件可以通过所述开口部。
7.一种车用收起座椅,其包括通过拉伸带子可以向后方旋转并收起的构成的车用收起座椅的收起或折叠操作时,可以通过卡止固定于所述带子的制动部件限制收起或折叠操作的误操作防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误操作防止装置具有:将所述带子向所述车用收起座椅的座椅靠背的里面侧引导的开口部;与所述带子抵接的旋转部件;在所述座椅靠背的表面和里面侧的任何一个方向,距离所述开口部的两侧立起,从一方侧可以支持所述旋转部件的两端部侧的第一托架;至少从相反侧支持所述旋转部件的两端部侧的连结部件;通常对所述连结部件的至少一个向所述第一托架侧施力的施力装置;设置在所述座椅靠背的表面和里面侧的任意一个方向的第二托架;可旋转地支持在所述第二托架,并与所述连结部件连结的可动部件。
CN2009801068526A 2008-03-03 2009-02-27 误操作防止装置及车用收起座椅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6527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52540A JP5345794B2 (ja) 2008-03-03 2008-03-03 誤操作防止装置及び車両用格納シート
JP2008-052540 2008-03-03
PCT/JP2009/053643 WO2009110375A1 (ja) 2008-03-03 2009-02-27 誤操作防止装置及び車両用格納シー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65276A CN101965276A (zh) 2011-02-02
CN101965276B true CN101965276B (zh) 2013-02-06

Family

ID=410559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06852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65276B (zh) 2008-03-03 2009-02-27 误操作防止装置及车用收起座椅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287037B2 (zh)
EP (1) EP2261078B1 (zh)
JP (1) JP5345794B2 (zh)
CN (1) CN101965276B (zh)
WO (1) WO200911037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333883B2 (en) * 2005-12-28 2016-05-10 Ts Tech Co., Ltd. Tip-up/dive-down type reclining seat for vehicle
DE102008017710A1 (de) * 2008-04-08 2009-10-15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Detroit Sitzanordn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mit einem längsverschiebbaren mittleren Fahrzeugsitz
JP5631883B2 (ja) * 2008-10-03 2014-11-26 ジョンソン コントロールズ テクノロジー カンパニー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リクライナ機構アクチュエータ
FR2979083A1 (fr) * 2011-08-17 2013-02-22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Vehicule automobile comprenant une cloison arriere de protection a l'egard des bagages, fixee de facon amovible a la caisse du vehicule.
JP5901437B2 (ja) * 2012-06-08 2016-04-13 日本発條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CN105216668A (zh) * 2014-06-26 2016-01-06 李宛豫 能翻转的车用座椅框架及其组件
GB2554895B (en) * 2016-10-12 2018-10-10 Ford Global Tech Llc Vehicle loadspace floor system having a deployable seat
US10166900B2 (en) 2017-02-09 2019-01-01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Internal upper seatback support for driving and sleeper seats
US10434905B2 (en) 2017-03-02 2019-10-08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Collapsible lift mechanism for H-point lift
US10569674B2 (en) 2017-03-02 2020-02-25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Mechanism for a supine motor vehicle seating assembly
US10166887B2 (en) 2017-03-02 2019-01-01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Seatback lift mechanism for a supine motor vehicle seating assembly
US10065535B1 (en) * 2017-03-02 2018-09-04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Seatback lift mechanism for a supine motor vehicle seating assembly
US10081270B1 (en) 2017-03-03 2018-09-25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Front seat sleeper seat and features
US10525861B2 (en) 2017-03-22 2020-01-07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Leg support options for sleeper seats
US10525853B2 (en) * 2018-03-06 2020-01-07 Honda Motor Co., Ltd. Apparatus for returning a stow strap to a retained access position
US10632873B2 (en) 2018-04-04 2020-04-28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Seat structure dual motion recliner pivot mechanism
EP3840984B1 (en) 2018-11-16 2023-09-13 Magna Seating Inc. Handle interlock utilizing seat back rotation
US10946775B2 (en) 2019-04-09 2021-03-16 Honda Motor Co., Ltd. Vehicle seat storage system
US11007908B2 (en) 2019-06-25 2021-05-18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Upper thoracic support paddle attachment assembly
US11554695B2 (en) 2020-09-03 2023-01-17 Honda Motor Co., Ltd. Vehicle seat storage system
US11772520B2 (en) 2020-11-09 2023-10-03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Remote notification and adjustment of a passenger compartment arrangement
US11772517B2 (en) 2020-11-09 2023-10-03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hicular system capable of adjusting a passenger compartment from a child seat arrangement to a second arrangement
US11772519B2 (en) 2020-11-09 2023-10-03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hicular system capable of adjusting a passenger compartment from a first arrangement to a child seat arrangement
US11731535B2 (en) 2020-11-09 2023-08-22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hicular system capable of adjusting a passenger compartment from a child care arrangement to a second arrangement
US11904732B2 (en) 2020-11-09 2024-02-20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hicular system capable of adjusting a passenger compartment from a first arrangement to a child care arrangement
US11787313B2 (en) * 2022-01-12 2023-10-17 Brose Fahrzeugteile SE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Coburg Pull-strap assembly for vehicle sea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10293A (zh) * 2001-10-10 2003-04-16 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车用座椅
CN1514785A (zh) * 2001-06-11 2004-07-21 东京座椅技术株式会社 可翻起的车辆座椅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23966A (ja) * 1997-10-23 1999-05-11 Ikeda Bussan Co Ltd シートバックのロック解除構造
JP3299179B2 (ja) * 1998-04-28 2002-07-0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乗用車のシート収納構造
JP2001121997A (ja) * 1999-10-22 2001-05-08 Nissan Shatai Co Ltd チャイルドシートの取付構造
JP4352923B2 (ja) * 2004-02-13 2009-10-28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ロック機構付き車両用シート
US7252320B2 (en) * 2004-09-16 2007-08-07 Ts Tech Co., Ltd. Foldable and storable seat for vehicle
JP2006082698A (ja) * 2004-09-16 2006-03-30 T S Tec Kk 折畳み収納式自動車用シート
US7201425B2 (en) * 2004-09-17 2007-04-10 Ts Tech Co., Ltd. Foldable and storable seat for vehicle
JP4661358B2 (ja) * 2005-05-24 2011-03-30 マツダ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シート構造
US8123272B2 (en) * 2006-09-06 2012-02-28 Toyota Boshoku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seat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14785A (zh) * 2001-06-11 2004-07-21 东京座椅技术株式会社 可翻起的车辆座椅
CN1410293A (zh) * 2001-10-10 2003-04-16 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车用座椅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1-121997A 2001.05.08
JP特开2005-225376A 2005.08.25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10001344A1 (en) 2011-01-06
WO2009110375A1 (ja) 2009-09-11
JP2009208576A (ja) 2009-09-17
EP2261078A4 (en) 2011-05-04
EP2261078A1 (en) 2010-12-15
US8287037B2 (en) 2012-10-16
CN101965276A (zh) 2011-02-02
JP5345794B2 (ja) 2013-11-20
EP2261078B1 (en) 2012-07-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65276B (zh) 误操作防止装置及车用收起座椅
CN102143862B (zh) 误操作防止装置及车用收起座椅
CN101821125B (zh) 车用收起座椅
CN101821124B (zh) 车用收起座椅
CN101959715B (zh) 车用收起座椅
CN101959714B (zh) 座椅卡止装置及车用收起座椅
CN101970260B (zh) 车用收起座椅
US7393056B2 (en) Vehicle seat release assembly
EP1582397B1 (en) Seat device for a vehicle and vehicle provided therewith
JP5573242B2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を備えた車両の後部構造
JP5164514B2 (ja) 車両用格納シート
EP1888367A1 (en) Mono leg transformer seat
JP4234146B2 (ja) 横跳上げシート
US7618094B2 (en) Repositionable seat assembly for a vehicle and a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JP5193646B2 (ja) 車両用格納シート
JP2005271708A (ja) 自動車のシート格納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206

Termination date: 2016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