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60879A - 通信方法以及使用该方法的基站设备 - Google Patents

通信方法以及使用该方法的基站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60879A
CN101960879A CN2009801073806A CN200980107380A CN101960879A CN 101960879 A CN101960879 A CN 101960879A CN 2009801073806 A CN2009801073806 A CN 2009801073806A CN 200980107380 A CN200980107380 A CN 200980107380A CN 101960879 A CN101960879 A CN 1019608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cch
edch
frame
information
base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0738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中里酉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Corp filed Critical Kyocer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9608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6087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7Inter-user or inter-terminal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即使在一个ECCH中发生差错的情况下也减小对EDCH的影响。为了达到该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站设备,其中,由多个信道形成的帧是连续布置的,所述基站设备包括:控制单元(30),用于在每个帧中将不同信道分配给在所述基站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通信的EDCH以及所述EDCH的ECCH;以及RF单元(20)和IF单元(26),用于使用分配有信道的ECCH和EDCH来实现与终端设备的通信;其特征在于,一个帧中的ECCH与多个帧上的EDCH相对应。

Description

通信方法以及使用该方法的基站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使用分配给终端设备的信道来与终端设备进行通信的通信方法以及一种使用该方法的基站设备。
背景技术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存在基站设备被多个终端设备访问的情况。在基站设备被多个终端设备访问时使用的方案之一是TDMA(时分多址)/TDD(时分双工)。在TDMA/TDD中,帧由多个时隙形成,并且多个帧是连续布置的。包含于一个帧中的多个时隙的部分用于上行链路,其余用于下行链路。在这种TDMA/TDD中,例如,用于上行链路的时隙的数目和用于下行链路的时隙的数目被设置为与业务量相对应(具体见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特开平8-186533-A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无线通信中,需要对有限的频率资源进行有效使用。这种需要随着通信的高速而增长。满足该需要的技术之一是OFDMA(正交频分多址接入),OFDMA可以与上述TDMA/TDD进行组合。OFDMA是在使用OFDM的同时对多个终端设备进行复用频率的技术。因此,在OFDMA和TDMA的组合中(以下称为“OFDMA”,与一般的OFDMA不进行区分),存在在频率轴方向上定义的多个子信道和在时间轴方向上定义的多个时隙。此外,子信道和时隙的组合(以下称作“突发”)用于通信。
在OFDMA中,基站设备周期性地将用于数据通信的突发分配给每个终端设备。这种突发分配被称作“电路交换方案”,对于需要最小传输延迟的通信(如语音呼叫)来说这是有用的。同时,存在如业务量显著波动的数据通信之类的通信,不需要最小传输延迟。对于后一种通信,电路交换方案不适用,适用的是“随机接入方案”,其使要以帧为单位分配给终端设备的突发的数目的变化与业务量相对应。在随机接入方案中,存在每帧多个突发被分配给终端设备的情况。在突发中,放置了包含数据的信道(以下称作“EDCH”)。与EDCH有关的信息包括在ECCH中,ECCH是周期性地分配的。因此,当在ECCH中发生差错时,不能接收EDCH以及ECCH,即,差错的影响变得显著。
鉴于这种情形作出了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信技术,其中即使在ECCH中发生差错,该差错对EDCH的影响也会减小。
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站设备,其中,由多个信道形成的帧是连续布置的,所述设备包括:分配单元,用于在每个帧中将不同的信道分别分配给在基站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通信的数据以及所述数据的控制信息;以及通信单元,用于使用已由所述分配单元分配有信道的所述控制信息和所述数据,来实现与终端设备的通信。已由所述分配单元分配有信道并且在一个帧内的所述控制信息与多个帧上的数据相对应。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根据该通信方法,由多个信道形成的帧是连续布置的,使得在每个帧中,将不同的信道分别分配给在基站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通信的数据以及所述数据的控制信息,然后,使用已分配有信道的所述控制信息和所述数据,来实现与终端设备的通信。已分配有信道并且在一个帧内的所述控制信息与多个帧上的数据相对应。
本发明的方面包括上述元素的任意组合和表述上的修改,例如方法、设备、系统、记录介质、计算机程序等。
本发明的优点
根据本发明,即使在ECCH中发生差错,也可以减小对EDCH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配置。
图2示出了图1的通信系统中TDMA帧的配置。
图3示出了图1的通信系统中OFDMA子信道的配置。
图4示出了图1的通信系统中子信道块的配置。
图5示出了图1的通信系统中控制信道的配置。
图6是示出了图1的通信系统中TCH同步建立的序列的序列图表。
图7示出了图1的基站设备的配置。
图8(a)和图8(b)示出了图1的通信系统中下行链路ECCH的格式。
图9(a)和图9(b)示出了图1的通信系统中上行链路ECCH的格式。
图10示出了与图1的通信系统相当的通信系统中ECCH和EDCH的传输操作。
图11示出了图1的通信系统中下行链路ECCH的传输操作。
图12示出了图1的通信系统中上行链路ECCH的传输操作。
图13示出了当在下行链路ECCH中发生差错时图1的通信系统中的传输操作。
图14示出了当在上行链路ECCH中发生差错时图1的通信系统中的传输操作。
图15示出了当在上行链路ECCH中发生差错时图1的通信系统中的另一传输操作。
<参考标记的描述>
10:基站
12:终端
20:RF单元
22:调制/解调单元
24:基带处理单元
26:IF单元
30:控制单元
50:接入单元
52:分配单元
54:产生单元
56:延迟单元
58:合成单元
100:通信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在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之前,对本发明进行概括。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一种包括基站设备和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在内的通信系统。在该通信系统中,每个帧由时分复用的多个时隙形成,每个时隙由频分复用的多个子信道形成。每个子信道由多载波信号形成。对于多载波信号,使用OFDM信号。对于频分复用,使用OFDMA。基站设备通过将每个时隙中包含的多个子信道中的每一个分配给终端设备,来实现与多个终端设备的通信。
存在多种类型的数据,其为与多个终端设备的通信的对象。此外,根据数据的类型,需要不同的通信速度或不同的延迟时间。例如,语音通信一般比数据通信需要更短的延迟时间。此外,对于数据通信,通信速度根据数据内容而变化。因此,当需要较短延迟时间时,期望如电路交换方案中所进行的那样周期性地分配突发。例如,基站设备周期性地以帧周期来分配突发。同时,如果电路交换方案应用于不需要较短延迟时间的终端设备,则将导致不必要的分配并使得难以应对数据量的波动。
因此,数据通信采用随机接入方案,其允许基站设备随机地将突发分配给每个终端设备。以下,在随机接入方案中,要分配给突发的数据的信道将被称作“EDCH”。在随机接入方案中,与EDCH有关的控制信息(以下称作“ECCH”)以帧为单位产生。ECCH包括与放置有EDCH的突发有关的信息、EDCH的通信速度等等。基站设备使用ECCH来周期性地实现与每个终端设备的通信。终端设备接收ECCH并确认ECCH的内容,以认识到被分配以EDCH的突发。如上所述,如果在ECCH中发生差错,则涉及到不能接收EDCH以及ECCH,即,差错的影响变得显著。
为了解决该问题,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站设备允许一个ECCH包括与多个帧上的EDCH有关的信息。例如,在ECCH中包括与后续第二帧中的EDCH有关的信息的相关技术情况下,本发明的实施例允许ECCH除了包括与后续第二帧中的EDCH有关的信息以外,还包括与下一帧中的EDCH有关的信息。因此,即使在特定ECCH中发生差错,下一帧中的ECCH也包括重叠的、与EDCH有关的信息,使得EDCH通信变得可能。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系统(100)的配置。通信系统(100)包括基站设备(10)、以及统称作“终端设备(12)”的第一终端设备(12a)、第二终端设备(12b)和第三终端设备(12c)。
基站设备(10)的一端由终端设备(12)通过无线网络来接入,另一端由这里未示意的有线网络来接入。终端设备(12)是通过无线网络来接入基站设备(10)的。由于基站设备(10)具有多个时隙和多个子信道,因此其使用多个时隙实现TDMA并使用多个子信道实现OFDMA。如上所述,时隙和子信道的组合单元被定义为突发。基站设备(10)将突发分配给多个终端设备(12)中的每一个,以实现与多个终端设备(12)的通信。更具体地,基站设备(10)将多个子信道之一定义为控制信道。通过该控制信道,基站设备(10)周期性地传输通知信号,如BCCH。
终端设备(12)接收BCCH,以认识到基站设备(10)的存在,并向基站设备(10)请求测距。基站设备(10)响应测距请求。测距是用于校正终端设备(12)的频率偏移和定时偏移的过程。由于可以使用公知测距技术,因此这里省略对其的解释。此后,终端设备(12)将突发分配请求信号传输至基站设备(10)。响应于接收到的请求信号,基站设备(10)将突发分配给终端设备(12)。通信系统(100)采用两种分配方案,即,电路交换方案和随机接入方案。
基站设备(10)传输与分配给终端设备(12)的突发有关的信息。终端设备(12)使用所分配的突发来实现与基站设备(10)的通信。因此,从终端设备(12)传输的数据通过基站设备(10)输出至有线网络,并最终由接入有线网络的、这里未示意的通信设备接收。数据还在从通信设备至终端设备(12)的方向上传输。基站设备(10)以帧为单位将ECCH分配给执行随机接入方案的终端设备(12)。基站设备(10)还将EDCH分配给对应的终端设备(12)。即,在一个帧中,分别分配了用于EDCH和ECCH的不同突发。帧中EDCH的数目根据每个帧而变化。与EDCH有关的控制信息包括在ECCH中。例如,帧中已分配有EDCH的突发、EDCH的通信速度等等包括在ECCH中。这将在稍后详细描述。
图2示出了通信系统(100)中TDMA帧的配置。在通信系统(100)中,帧由用于上行链路通信的4个时隙和用于下行链路通信的4个时隙形成,如第二代无码电话系统。用于上行链路通信的4个时隙与上行链路子帧相对应。用于下行链路通信的4个时隙与下行链路子帧相对应。此外,帧是连续布置的。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用于上行链路通信的时隙的分配与用于下行链路通信的时隙的分配相同。因此,为了方便,以下可以仅解释下行链路通信。
图3示出了通信系统(100)中OFDMA子信道的配置。除了已描述的TDMA以外,基站设备(10)还应用如图3所示的OFDMA。因此,多个终端设备被分配给一个时隙。在图3中,水平方向与时隙在时间轴上的布置有关,垂直方向与子信道在频率轴上的布置有关。换言之,水平方向上的复用是TDMA,垂直方向上的复用是OFDMA。在该配置中,一个帧包含第一时隙(图3中的“T1”)至第四时隙(图3中的“T4”)。例如,图3中的T1至T4分别与图2中的第五时隙至第八时隙相对应。
每个时隙包含第一子信道(图3中的“SC1”)至第十六子信道(图3中的“SC16”)。在图3中,将第一子信道作为控制信道来建立。在图中,第一基站设备(10a)(图3中的“CS1”)将控制信号分配给第一时隙的第一子信道。即,仅就SC1而言的帧配置以及多个帧的聚合与LCCH相对应。此外,在图3中,第一终端设备(12a)被分配给第一时隙的第二子信道。第二终端设备(12b)被分配给第二时隙的第二子信道至第四子信道。第三终端设备(12c)被分配给第三时隙的第十六子信道。第四终端设备(12d)被分配给第四时隙的第十三子信道至第十五子信道。被分配给第一终端设备(12a)的突发和被分配给第三终端设备(12c)的突发与ECCH相对应。
图4示出了通信系统(100)中子信道块的配置。子信道块是利用时隙和子信道来指定的无线信道。在图4中,水平方向与时间轴有关,垂直方向与频率轴有关。数字“1”至“29”指代子载波的编号。与此类似,子信道由OFDM多载波信号构成。在图4中,“TS”是训练符号,包括未示意的已知信号,例如:“STS”,用于同步检测的符号;以及“LTS”,用于估计传输信道的特性的符号。“GS”是保护符号,其中没有放置有效信号。“PS”是导频符号,由已知信号构成。“SS”是信号符号,其中放置了控制信号。“DS”是数据符号,即,涉及要传输的数据。“GT”是保护时间,其中没有放置有效信号。
图5示出了通信系统(100)中控制信道的配置。控制信道由24个信道构成,包括4个BCCH、12个IRCH和8个PCH。BCCH、IRCH和PCH中的每一个由8个TDMA帧(以下称作“帧”)构成。如图2所示配置一个帧。为了方便,在图5中,使用术语“PCH”、“BCCH”和“IRCH”还包括放置有PCH、BCCH和IRCH的帧。此外,如上所述,帧被划分为多个时隙。这里,使用术语“PCH”、“BCCH”和“IRCH”而不对时隙单元、帧单元和8帧单元进行区分。
在图5中,“IRCH”是在分配信道时使用的初始测距信道。更具体地,“IRCH”包含“TCCH”和“IRCH”,其中,“TCCH”与从终端设备(12)传输至基站设备(10)的初始测距请求相对应,“IRCH”与对初始测距请求的响应相对应。因此,“TCCH”是上行链路信号,“IRCH”是下行链路信号(以下,TCCH和IRCH的组合也被称作“IRCH”,与单独的“IRCH”术语不进行区分)。从终端设备接收TCCH的基站设备执行测距过程。由于可以使用公知的测距技术,因此这里省略对其的解释。
图5的下部分示出了每个帧的配置,其与图2所示相同。该配置还与图4中的SC1的帧配置相对应。图1中的第一基站设备(10a)在构成帧的时隙中分配有LCCH的时隙(图5中的“CS1”)中,以8帧间隔来传输BCCH、IRCH和PCH。换言之,第一基站设备(10a)使用构成BCCH的八个帧中的第一帧的第五时隙以及构成IRCH的八个帧中的第一帧的第五时隙。
此外,第一基站设备(10a)使用构成PCH的八个帧中的第一帧的第五时隙。图1所示的第二基站设备(10b)在紧接第一基站设备(10a)进行传输的帧之后的帧(图5中的第二帧)的时隙中与第一基站设备(10a)所使用的时隙具有从帧头起相同位置的时隙(图5中的“CS2”)中,以8帧间隔来传输BCCH、IRCH和PCH。根据该配置,构成帧的4个下行链路时隙中的每一个可以复用8个基站设备,使得可以复用最多32个基站设备。
图6是示出了通信系统(100)中的TCH同步建立的序列的序列图。该序列图涉及执行上述电路交换方案的情况。基站设备(10)存储终端设备(12)的终端号,并与寻呼区域内的其他基站设备一起同时传输PCH(S100)。基站设备(10)在预定定时传输BCCH(S102)。接收PCH的终端设备(12)在PCH中包括其终端号的情况下,基于BCCH来指定基站设备(10),然后将传输源标识信息存储在TCCH中,以将TCCH传输至基站设备(10)并请求第一初始测距(S104)。TCCH是被定义为请求初始测距的信号,初始测距是利用多种类型的波形图案来定义的。基站设备(10)将终端设备(12)的传输源标识信息(UID)与接收到的TCCH分离,并将空的TCH分配给终端设备(12)。基站设备(10)将所分配的TCH的时隙号和子信道号存储在IRCH中,并将IRCH传输至终端设备(12),以向终端设备(12)通知TCH以执行第二初始测距(S106)。终端设备(12)将传输源标识信息存储在TCCH中,并使用针对初始测距而分配的TCH将TCCH传输至基站设备(10),以请求第二初始测距(S108)。
基站设备(10)使用对终端设备(12)分配的TCH来执行测距过程,并将时间对齐控制、传输输出控制以及SCCH发送和接收定时存储在RCH中,以将RCH传输至终端设备(12)并请求对传输输出等进行校正(S110)。终端设备(12)从接收到的RCH中提取由基站设备(10)请求的校正值,并校正传输输出等。以下,这些过程将被称作“测距过程”。此后,通过使用针对初始测距而分配的TCH,终端设备(12)请求基站设备(10)分配无线资源(S112)。基站设备(10)对来自终端设备(12)的无线资源分配请求消息执行FEC解码过程等,然后将空的TCH分配给终端设备(12)。然后,基站设备(10)将所分配的TCH的时隙号和子信道号存储在SCCH中,并将SCCH传输至终端设备(12)(S114)。由于TCH的同步由前述过程建立,因此基站设备(10)和终端设备(12)此后使用已建立同步的TCH来发送和接收数据(S116)。
图7示出了基站设备(10)的配置。基站设备(10)包括RF单元(20)、调制/解调单元(22)、基带处理单元(24)、IF单元(26)和控制单元(30)。控制单元(30)包括接入单元(50)和分配单元(52)。分配单元(52)包括产生单元(54)、延迟单元(56)和合成单元(58)。
对于接收过程,RF单元(20)对从这里未示意的终端设备(12)接收到的射频多载波信号执行频率转换,并产生基带多载波信号。多载波信号是如图3所示形成的,并与图2中的上行链路时隙相对应。此外,RF单元(20)将基带多载波信号输出至调制/解调单元(22)。一般地,由于基带多载波信号由同相分量和正交分量形成,因此应当通过两条信号线路来传输基带多载波信号。然而,在图中为了清楚,仅示意了一条信号线路。RF单元(20)还包括AGC或AD转换单元。
对于发送过程,RF单元(20)对从调制/解调单元(22)输入的基带多载波信号执行频率转换,并产生射频多载波信号。此外,RF单元(20)发送射频多载波信号。RF单元(20)使用与接收到的多载波信号的射频频带相同的射频频带来发送多载波信号。即,如图2所示使用TDD。RF单元(20)还包括PA(功率放大器)和D/A转换单元。
对于接收过程,调制/解调单元(22)对从RF单元(20)输入的基带多载波信号执行FFT,以将时域转换成频域。已被转换成频域的多载波信号具有与如图3或图4所示的相应多个子载波相对应的分量。调制/解调单元(22)还执行定时同步,即,设置FFT窗和删除保护间隔。由于可以使用公知的定时同步技术,因此这里省略对其的解释。此外,调制/解调单元(22)对已被转换成频域的多载波信号进行解调。为了进行解调,估计传输信道特性。传输信道特性的估计是以子载波为单位进行的。调制/解调单元(22)将解调结果输出至基带处理单元(24)。
对于发送过程,调制/解调单元(22)对从基带处理单元(24)接收到的多载波信号执行调制。此外,调制/解调单元(22)对调制后的多载波信号执行IFFT,以将频域转换成时域。调制/解调单元(22)将已被转换成时域的多载波信号作为基带多载波信号输出至RF单元(20)。调制/解调单元(22)还执行保护间隔的添加,这不在这里解释。
对于接收过程,基带处理单元(24)从调制/解调单元(22)接收解调结果,并将解调结果划分为终端设备(12)的单元。换言之,解调结果由如图3所示的多个子信道构成。因此,在一个子信道被分配给终端设备(12)之一的情况下,解调结果包括来自多个终端设备(12)的信号。基带处理单元(24)将这种解调信号划分为终端设备(12)的单元。基带处理单元(24)将用于标识作为传输源的终端设备(12)的信息和用于标识目的地的信息添加至划分后的解调结果,并将其输出至IF单元(26)。
对于发送过程,基带处理单元(24)从IF单元(26)接收针对多个终端设备(12)的数据,将该数据分配给子信道,并由多个子信道形成多载波信号。即,基带处理单元(24)形成由如图3所示的多个子信道构成的多载波信号。已经如图3所示决定了应当分配数据的子信道。对此的指令是从控制单元(30)接收的。基带处理单元(24)将多载波信号输出至调制/解调单元(22)。
对于接收过程,IF单元(26)将从基带处理单元(24)接收到的解调结果输出至这里未示意的有线网络。基于已被添加至解调结果的信息来确定解调结果的目的地,以识别该目的地。用于识别目的地的信息由例如IP(因特网协议)地址公开。对于发送过程,IF单元(26)从这里未示意的有线网络输入针对多个终端设备(12)的数据。控制单元(30)将输入的数据输出至基带处理单元(24)。
控制单元(30)执行对终端设备(12)的突发分配和对整个基站设备(10)的定时控制。突发分配与子信道和时隙的组合的分配相对应。如上所述,控制单元(30)针对突发分配执行电路交换方案和随机接入方案。例如,响应于来自终端设备(12)的请求,控制单元(30)执行电路交换方案。换言之,控制单元(30)周期性地将突发分配给终端设备(12)。例如,帧周期的时隙中包含的突发被分配给第一终端设备(12a)。突发分配只需要周期性地执行,而不限于帧周期,即,可以以比帧周期更长或更短的周期来执行突发分配。
此外,响应于来自其他终端设备(12)的请求,控制单元(30)执行随机接入方案。即,控制单元(30)以帧为单位修改对对应终端设备(12)的突发分配。例如,控制单元(30)决定在反映与终端设备(12)的业务量的同时要分配的突发的数目。控制单元(30)周期性地将ECCH分配给终端设备(12),并允许ECCH包括已分配有EDCH的突发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单元(30)在传输SCCH时通知ECCH的分配。因此,与电路交换方案中的TCH类似,周期性地分配ECCH。此外,由于TCH包括下行链路TCH和上行链路TCH,ECCH包括下行链路ECCH和上行链路ECCH。
将更详细地解释控制单元(30)的操作。具体地,将描述与本发明实施例密切相关的(a)新接入的情况下的操作、(b)随机接入方案中的基本操作以及(c)随机接入方案中的ECCH的细节。(c)中的细节是(b)中描述的操作的一部分。此外,为了清楚地解释,将解释终端设备(12)之一的处理。
(a)新接入的情况下的操作
在完成测距过程之后,接入单元(50)通过RF单元(20)至IF单元(26)从终端设备(12)接收无线资源获取请求SCCH,终端设备(12)未在这里示意并且未接入。接入单元(50)基于无线资源获取请求SCCH,将突发分配给对应的终端设备(12)。在这种情况下,例如,无线资源获取请求SCCH可以包括与期望使用电路交换方案进行分配还是期望使用随机接入方案进行分配有关的信息。接入单元(50)基于该信息来决定使用电路交换方案还是随机接入方案进行分配。在任一种情况下,应当将对称的突发分配给上行链路子帧和下行链路子帧。如果执行电路交换方案,则接入单元(50)直接将TCH(即必须包括数据的突发)分配给终端设备(12)。
如果执行随机接入方案,则接入单元(50)直接将ECCH(即,已经包括与EDCH有关的信息的突发)分配给终端设备(12)。经由ECCH将针对EDCH的突发分配传送至终端设备(12)。接入单元(50)通过IF单元(26)和RF单元(20)将电路交换方案中的TCH分配的结果或随机接入方案中的ECCH分配的结果作为无线资源分配SCCH传输至这里未示意的终端设备(12)。未示意的终端设备(12)基于无线资源分配SCCH来实现通信。此外,RF单元(20)通过IF单元(26),使用在控制单元(30)中已分配有突发的ECCH和EDCH,来实现与终端设备(12)的通信。
(b)随机接入方案中的基本操作
控制单元(30)决定要以帧为单位向EDCH分配的突发。对EDCH的突发分配是针对相应上行链路EDCH和下行链路EDCH执行的。控制单元(30)将对相应上行链路EDCH和下行链路EDCH的突发分配的结果存储在下行链路ECCH中。下行链路ECCH还包括与下行链路EDCH有关的通信速度和其他信息。通信速度由调制方法和差错校正的编码率来确定。
此外,下行链路ECCH包括过去的上行链路EDCH的ACK/NACK信息。ACK/NACK信息用于ARQ(自动重复请求)或HARQ(这里未解释)。上行链路ECCH是从这里未示意的终端设备(12)传输的,并包括与上行链路EDCH有关的通信速度信息或过去的下行链路EDCH的ACK/NACK信息。此外,在通知ECCH之后,基于包括在ECCH中的信息,在基站设备(10)与终端设备(12)之间实现EDCH通信。
(c)随机接入方案中的ECCH的细节
产生单元(54)产生作为下行链路ECCH的基础的信息(以下称作“EDCH信息”)。EDCH信息包括与帧中放置有EDCH的突发有关的信息、与EDCH有关的通信速度信息以及与过去的上行链路EDCH有关的ACK信息。该信息与后续第二帧中的EDCH相对应。产生单元(54)将所产生的EDCH信息输出至延迟单元(56)和合成单元(58)。
延迟单元(56)接收在产生单元(54)中产生的EDCH信息。延迟单元(56)将接收到的EDCH信息延迟一帧并将其输出至合成单元(58)。合成单元(58)从产生单元(54)接收后续第二帧中的对应EDCH信息,并从延迟单元(56)接收下一帧中的对应EDCH信息。换言之,合成单元(58)接收连续帧上的对应EDCH信息。合成单元(58)将两个EDCH合成以产生ECCH。换言之,一个ECCH与两个连续帧中的EDCH相对应。
图8(a)和8(b)示出了通信系统(100)中下行链路ECCH的格式。图8(a)示出了下行链路ECCH的相关格式。括号里的数字指示比特数目。“MAP”是与帧中放置有EDCH的突发有关的信息。EDCH包括下行链路EDCH和上行链路EDCH。“MI”是与EDCH有关的通信速度信息。“ACK”是与过去的上行链路EDCH有关的ACK信息。其他信息未解释,其中,“MAP”、“ACK”、“V”、“MI”、“MR”和“HC”与后续第二帧中的EDCH信息相对应。
图8(b)示出了在合成单元(58)中产生的下行链路ECCH的格式。如图所示,“MAP”、“ACK”、“V”、“MI”、“MR”和“HC”与后续第二帧中的EDCH信息相对应。“MAP”、“ACK”、“V”、“MI”和“HC”与下一帧中的EDCH信息相对应。如上所述,前者是从产生单元(54)输入的,后者是从延迟单元(56)输入的。此外,针对图8(b)中的每一个信息而获取的比特的数目小于针对图8(a)中的每一个信息而获取的比特的数目。ECCH的大小是预定的“186比特”此外,EDCH信息置于ECCH的划分后的区域中,以与要响应的帧的数目相对应。随着帧的数目增加,EDCH信息的数目增加。在这种情况下,每一个EDCH信息的大小变小,使得ECCH的大小保持不变。现在将注意力转至图7。
以下,将按照对下行链路ECCH的解释来解释上行链路ECCH的配置。上行链路ECCH是在这里未示意的终端设备(12)中产生的。图9(a)和9(b)示出了通信系统(100)中上行链路ECCH的格式。图9(a)示出了上行链路ECCH的相关格式。如图所示,包括了当前帧中的EDCH信息。上行链路ECCH中包括的EDCH信息具有以下结构:其中不包括在下行链路ECCH中包括的EDCH信息中的MAP,并包括与过去的下行链路EDCH有关的ACK信息来代替与过去的上行链路EDCH有关的ACK信息。图9(b)示出了在这里未示意的终端设备(12)中产生的上行链路ECCH的格式。如图所示,包括了当前帧中的EDCH信息和下一帧中的EDCH信息。换言之,与下行链路ECCH类似,上行链路ECCH包括两个连续帧中的EDCH信息。
图10(a)和10(b)示出了与通信系统(100)相当的通信系统对ECCH和EDCH的传输操作。图10(a)与ECCH相对应。图10(b)与EDCH相对应。为了方便解释,已经按照帧位置的顺序将编号指派给帧,使得第一帧至最后的第八帧分别被编号为“F1”至“F8”。此外,在图中为了清楚,在图2所示的每一个帧中,仅示意了放置有ECCH和EDCH的时隙。上部分与下行链路(DL)相对应,下部分与上行链路(UL)相对应。
基于F4,F4的ECCH(DL)与图8(a)相对应。如上所述,下行链路ECCH包括后续第二帧中的EDCH的MAP和MI(针对下行链路)等等,称作“D1”。此外,下行链路ECCH包括先前第二帧中的上行链路EDCH的ACK,称作“A1”。F4的ECCH(UL)与图9(a)相对应。如上所述,上行链路ECCH包括当前帧中的MI(针对上行链路)等等,称作“U1”。此外,上行链路ECCH包括先前第二帧中的下行链路EDCH的ACK,称作“A2”。
在该情形下,当在下行链路ECCH中发生差错时,ACK/NACK变为不确定,使得不能发送后续第二帧中的上行链路EDCH的HARQ。此外,MAP变为不确定,使得不能发送后续第二帧中的上行链路EDCH。此外,MAP和MI等变为不确定,使得不能接收后续第二帧中的下行链路EDCH。另一方面,当在上行链路ECCH中发生差错时,ACK/NACK变为不确定,使得不能发送后续第二帧中的下行链路EDCH的HARQ。此外,MI等变为不确定,使得不能接收当前帧中的上行链路EDCH。
图11(a)和11(b)示出了通信系统(100)中下行链路ECCH的传输操作。该传输操作与使用如图8(b)所示的下行链路ECCH的情况下的操作相对应。由于图11(a)和11(b)使用与图10(a)和10(b)中所使用的相同的参考标记,因此这里省略对其的解释。除了后续第二帧中的EDCH的MAP等外,下行链路ECCH还包括下一帧中的EDCH的MAP等。前者被称作“D1”,后者被称作“D2”。此外,除了先前第二帧中的上行链路EDCH的ACK外,下行链路ECCH还包括先前第三帧中的上行链路EDCH的ACK。前者被称作“A1”,后者被称作“A3”。由于下行链路ECCH包括多个帧上的信息,因此在减小差错的影响的同时,冗余增大。
图12(a)和12(b)示出了通信系统(100)中的上行链路ECCH的传输操作。该传输操作与使用如图9(b)所示的上行链路ECCH的情况下的操作相对应。由于图12(a)和12(b)使用与图10(a)和10(b)中所使用的相同的参考标记,因此这里省略对其的解释。除了当前帧中的EDCH的MI等外,上行链路ECCH还包括下一帧中的EDCH的MI等。前者被称作“U1”,后者被称作“U2”。此外,除了先前第二帧中的下行链路EDCH的ACK外,上行链路ECCH还包括先前第三帧中的下行链路EDCH的ACK。前者被称作“A2”,后者被称作“A4”。由于上行链路ECCH也包括多个帧上的信息,因此在减小差错的影响的同时,冗余增大。
该配置可以由硬件方面的任何计算机CPU、存储器和其他LSI以及软件方面的在存储器中加载并具有通信功能的程序等来表示。这里,已经示意了由其互连表示的功能块。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功能块可以以硬件、软件或其组合的多种不同形式表示。
图1所示的终端设备(12)具有与图7所示的基站设备(10)相同的配置,并响应于基站设备(10)来执行操作。终端设备(12)与基站设备(10)在功能上的区别在于测距过程、信道分配和ECC产生等。由于已经解释了这些区别,因此这里省略对其的解释。
将解释根据已描述的所有配置的通信系统(100)的操作。图13(a)和13(b)示出了当在下行链路ECCH中发生差错时通信系统(100)中的传输操作。该传输操作与使用如图8(b)所示的下行链路ECCH的情况下的操作相对应。图13(a)和13(b)使用与图10(a)和10(b)中所使用的相同的参考标记,这里省略对其的解释。基于F4,当在下行链路ECCH中发生差错时,F2中的上行链路EDCH的ACK变为不确定。这意味着未精确地传输“A1”。此外,当在下行链路ECCH中发生差错时,F6中的EDCH的MAP变为不确定。这意味着未精确地传输“D1”。
F2中的上行链路EDCH的ACK和F6中的EDCH的MAP也包括在F5中的下行链路ECCH中,并分别与“A3’”和“D2’”相对应。由于在F5中存在下行链路ECCH,因此差错对F4中的下行链路ECCH的影响减小。换言之,终端设备(12)接收F5中的下行链路ECCH,使其可以获取F2中的上行链路EDCH的ACK,并发送F6中的上行链路EDCH。此外,终端设备(12)接收F6中的MAP等,使其可以接收F6中的下行链路EDCH。
图14(a)和14(b)示出了当在上行链路ECCH中发生差错时通信系统(100)中的传输操作。该传输操作与使用如图9(b)所示的上行链路ECCH的情况下的操作相对应。图14(a)和14(b)使用与图10(a)和10(b)中所使用的相同的参考标记,这里省略对其的解释。不同于前述解释,基于F5,当在上行链路ECCH中发生差错时,F5中的上行链路EDCH的MI等变为不确定。这意味着未精确地传输“U1”。此外,当在上行链路ECCH中发生差错时,F3中的下行链路EDCH的ACK变为不确定。这意味着未精确地传输“A2”。
F5中的上行链路EDCH的MI等也包括在F4中的上行链路ECCH中,并与“U2’”相对应。因此,基站设备(10)可以接收F5中的上行链路EDCH。此外,F3中的下行链路EDCH的ACK也包括在F6中的上行链路ECCH中,并与“A4’”相对应。因此,基站设备(10)在一帧后接收F3中的下行链路EDCH的ACK,并在此时产生F8中的EDCH的MAP。此外,终端设备(12)接收F5中的下行链路ECCH,从而获取F8中的下行链路EDCH的MAP等,使其可以接收F8中的下行链路EDCH。
图15(a)和15(b)示出了当在上行链路ECCH中发生差错时通信系统(100)中的另一传输操作。该传输操作与当前帧中的上行链路EDCH的MI等和前一帧中的上行链路EDCH的MI等包括在图9(b)所示的上行链路ECCH中的情况下的操作相对应。图15(a)和15(b)使用与图10(a)和10(b)中所使用的相同的参考标记,这里省略对其的解释。基于F5,当在上行链路ECCH中发生差错时,F5中的上行链路EDCH的MI等变为不确定。这意味着未精确地传输“U1”。此外,当在上行链路ECCH中发生差错时,F3中的下行链路EDCH的ACK变为不确定。这意味着未精确地传输“A2”。
F3中的下行链路EDCH的ACK也包括在F6中的上行链路ECCH中,并与“A4’”相对应。因此,基站设备(10)在一帧后接收F3中的下行链路EDCH的ACK,并在此时产生F8中的EDCH的MAP。此外,由于F5中的上行链路EDCH的MI等包括在F6中的上行链路ECCH中,因此基站设备(10)产生F5中的上行链路EDCH的ACK。此外,终端设备(12)接收F5中的下行链路ECCH,从而获取F8中的下行链路EDCH的MAP等,使其可以接收F8中的下行链路EDCH。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两个帧上的EDCH信息包括在ECCH中,从而即使在一个ECCH中发生差错,另一ECCH也可以通知相同的EDCH信息。由于即使在一个ECCH中发生差错,另一ECCH也可以通知相同的EDCH信息,因此即使在ECCH发生存储的情况下也可以接收EDCH。由于即使在一个ECCH中发生差错,另一ECCH也可以通知相同的EDCH信息,因此可以减小ECCH中差错的影响。此外,由于ACK信息包括在多个ECCH中,因此即使在一个ECCH中发生差错,其他ECCH也可以通知ACK信息。
由于MAP包括在多个ECCH中,因此即使在一个ECCH中发生差错,其他ECCH也可以通知MAP。由于MI等包括在多个ECCH中,因此即使在一个ECCH中发生差错,其他ECCH也可以通知MI等。由于相同的EDCH信息包括在连续的ECCH中,因此即使在ECCH中发生差错,也可以立即通知EDCH信息。由于EDCH信息的大小是根据要包括在ECCH中的信息的数目来调整的,因此可以保持ECCH的大小。由于保持了ECCH的大小,因此可以防止传输效率的恶化。
已经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解释了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实施例仅仅是示例实施例,可以通过本发明范围内的元件或过程的任意组合来修改实施例。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合成单元(58)将两个EDCH信息合成以产生一个ECCH。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该实施例。合成单元(58)可以将三个或更多个EDCH信息合成以产生一个ECCH。在这种情况下,EDCH信息中的每一个的大小随着EDCH信息数目的增加而减小。由于在本发明的修改后的实施例导致冗余增大,因此可以减小ECCH中差错的影响。
尽管参照特定工作环境详细地描述了本发明,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在本发明的技术要点和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多种修改和改变。本申请基于2008年3月6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8-056614,其全部内容以引用的方式并入于此。
工业实用性
根据本发明,即使在ECCH中发生差错,也可以减小对EDCH的影响。

Claims (5)

1.一种基站设备,包括:
分配单元,被配置用于在每个帧中将不同信道分别分配给在基站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通信的数据以及所述数据的控制信息,其中,由多个信道形成的帧是连续布置的;以及
通信单元,被配置用于使用已由所述分配单元分配有信道的所述控制信息和所述数据,来与终端设备进行通信,
其中,已由所述分配单元分配有信道并且在一个帧内的所述控制信息与多个帧上的数据相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设备,其中
已由所述分配单元分配有信道并且在一个帧内的所述控制信息与连续帧上的数据相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站设备,其中
已由所述分配单元分配有信道的所述控制信息具有预定大小,并包括被划分为与要响应的帧的数目相对应的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设备,其中
所述分配单元包括产生单元、延迟单元和合成单元,
其中:
所述产生单元产生作为所述控制信息的基础的信息,并将所述信息输出至所述延迟单元和所述合成单元;
所述延迟单元从所述产生单元接收所述信息,将接收到的信息延迟预定帧,然后将所述信息输出至所述合成单元;以及
所述合成单元将从所述产生单元接收到的信息和从所述延迟单元接收到的信息合成,以产生所述控制信息。
5.一种控制方法,包括:
在每个帧中将不同的信道分别分配给与终端设备通信的数据以及所述数据的控制信息,其中,由多个信道形成的帧是连续布置的;以及
使用已分配有信道的所述控制信息和所述数据,来实现与终端设备的通信,
其中,已分配有信道并且在一个帧内的所述控制信息与多个帧上的数据相对应。
CN2009801073806A 2008-03-06 2009-03-05 通信方法以及使用该方法的基站设备 Pending CN10196087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56614 2008-03-06
JP2008056614 2008-03-06
PCT/JP2009/054156 WO2009110544A1 (ja) 2008-03-06 2009-03-05 通信方法およびそれを利用した基地局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60879A true CN101960879A (zh) 2011-01-26

Family

ID=410560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073806A Pending CN101960879A (zh) 2008-03-06 2009-03-05 通信方法以及使用该方法的基站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10013580A1 (zh)
JP (1) JP5097264B2 (zh)
KR (1) KR101099902B1 (zh)
CN (1) CN101960879A (zh)
WO (1) WO200911054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323260B1 (en) * 2015-07-13 2021-02-17 Isolynx,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ynamically scheduling wireless transmissions without collision
JP2017123585A (ja) * 2016-01-08 2017-07-13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通信システム、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38091A (zh) * 1996-10-18 1999-12-08 诺基亚电信公司 发送终端接口用户数据和状态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CN1256064A (zh) * 1997-05-14 2000-06-07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格式化同步和异步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CN101036348A (zh) * 2004-07-22 2007-09-12 诺基亚公司 用于改善共享资源网络中功率效率的系统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34774B2 (ja) * 2002-06-21 2006-01-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ネットワークファクシミリ装置、及び、ファクシミリ通信方法
US7881191B2 (en) * 2003-11-12 2011-02-01 Utstarcom (China)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ownlink multi-channel packet combined scheduling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983203B2 (en) * 2004-07-22 2011-07-19 Nokia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roved power efficiency in a shared resource network
US20060034274A1 (en) * 2004-07-30 2006-02-16 Nokia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variable length acknowledgements in a shared resource network
US20060136614A1 (en) * 2004-07-30 2006-06-22 Nokia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variable length aggregate acknowledgements in a shared resource network
JP4555692B2 (ja) * 2005-01-14 2010-10-06 富士通株式会社 移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装置
KR20070080552A (ko) * 2006-02-07 2007-08-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응답 정보 전송 방법
JP4642679B2 (ja) * 2006-03-14 2011-03-02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5237287B2 (ja) * 2006-10-02 2013-07-17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ダウンリンク制御信号の伝送方法
US9072093B2 (en) * 2007-12-19 2015-06-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Flexible control channels for unplanned wireless networks
US8139580B2 (en) * 2008-02-27 2012-03-20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multicast and broadcast services
US8331272B2 (en) * 2008-04-29 2012-12-1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Aggregation of resources over multiple frames in a TDD communication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38091A (zh) * 1996-10-18 1999-12-08 诺基亚电信公司 发送终端接口用户数据和状态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CN1256064A (zh) * 1997-05-14 2000-06-07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格式化同步和异步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CN101036348A (zh) * 2004-07-22 2007-09-12 诺基亚公司 用于改善共享资源网络中功率效率的系统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099902B1 (ko) 2011-12-28
US20110013580A1 (en) 2011-01-20
WO2009110544A1 (ja) 2009-09-11
JP5097264B2 (ja) 2012-12-12
KR20100112188A (ko) 2010-10-18
JPWO2009110544A1 (ja) 2011-07-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672216C (en) User equipment,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JP4974016B2 (ja) 制御チャネル要素ベースのインプリシットな指示の選択的使用のための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CN102055714B (zh) 在多载波系统中分配无线资源的方法
EP3291599B1 (en) User device and base station
CN101771463B (zh) 一种发送上行探测参考信号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JP4745145B2 (ja) 通信システム
RU2009135402A (ru) Способ передачи сигналов управления по восходящей линии связи в системе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CN101821981B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传送控制信息的方法
CN101622898B (zh) 基站装置、移动通信系统、移动台及通信控制方法
CN102983951B (zh) 发送/接收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和终端/基站
CN101389120B (zh) 传输ack/nack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IL161419A (en) Handling communication interferences in wireless systems
WO2007144947A1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CN110856256A (zh) 一种用于无线通信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02100118A (zh) 无线通信装置、无线通信方法
CN101940053B (zh) 随机接入前导信号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2362536B (zh) 物理上行控制信息的接收方法、基站和中继设备
CN102017754B (zh) 在两个域中的资源分配
US10939425B2 (en) Configur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resources
CN101960879A (zh) 通信方法以及使用该方法的基站设备
CN103532658A (zh) SR的处理方法、eNB及UE
CN102710397A (zh) 传输ack/nack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WO2009119854A1 (ja) 割当方法およびそれを利用した基地局装置
WO2023216763A1 (zh) 通信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JP5122264B2 (ja) 通信方法ならびにそれを利用した基地局装置および端末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