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54153A - 对开式手自一体防自锁缓降装置 - Google Patents

对开式手自一体防自锁缓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54153A
CN101954153A CN 201010261656 CN201010261656A CN101954153A CN 101954153 A CN101954153 A CN 101954153A CN 201010261656 CN201010261656 CN 201010261656 CN 201010261656 A CN201010261656 A CN 201010261656A CN 101954153 A CN101954153 A CN 1019541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st mechanism
control
shell
brake
ha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01026165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54153B (zh
Inventor
李晓舟
高艺
房梁
李先鹏
陈露
訾惠宇
郑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01026165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954153B/zh
Publication of CN1019541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541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541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5415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mergency Lowe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对开式手自一体防自锁缓降装置,能够实现高层建筑多楼层多人同时逃生,属于救生设备技术领域。现有技术分离式高楼逃生器会出现下滑过快或者锁死的现象。本发明之缓降装置由对开合页壳体及两套相同的控速机构构成;对开合页壳体由两个页壳经合页轴连接构成;所述控速机构包括自驱使、离心、引导、反馈、制动、手驱使各部分,离心部分与自驱使部分同轴,离心部分还与引导部分相抵,引导部分、反馈部分、制动部分依次相连,手驱使部分直接与制动部分相连;一套控速机构的制动部分与另一套控速机构的自驱使部分滑动配合,一套控速机构的自驱使、离心部分与另一套控速机构的引导、反馈、制动、手驱使部分位于一个页壳内,两套控诉机构的其他组成部分位于另一个页壳内。

Description

对开式手自一体防自锁缓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开式手自一体防自锁缓降装置,能够实现高层建筑多楼层多人同时逃生,属于救生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层建筑越来越多。然而,当高层建筑出现火灾、煤气泄漏等意外险情,或者遇到地震时,高层建筑里的人们如何及时、顺利逃生成为一个技术问题。申请号为200520030827.3的一件中国专利公开了一项名称为“分离式高楼逃生器”的技术方案。该方案由悬吊部分和下滑部分组成,平时分离,使用时下滑部分与悬吊部分配合实现高楼逃生。悬吊部分的核心部件是一条钢索。下滑部分具有对开合页结构,内置手动控速机构和自动控速机构。钢索自楼顶悬垂至地面,某一逃生者自某一楼层将下滑部分对开合页结构打开,夹持钢索后扣合,逃生者随下滑部分沿钢索下滑,在体重的作用下,自动控速机构使下滑部分与钢索之间产生摩擦力,获得接近匀速下滑的效果,同时,逃生者还能够借助手动控速机构,调整下滑部分与钢索之间的摩擦力,与自动控速机构配合,获得需要的下滑速度。所述已知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是,该方案并未公开能够适用于不同体重的逃生者、精确产生所需摩擦力的具体自动控速机构,如其中的固定斜块、滑动斜块的斜角角度,会出现下滑过快或者锁死的现象,虽然能够通过手动控速机构调整摩擦力的大小,但是,这也仅适用于下滑过快的情况,并且需要逃生者具有使用经验或者通过临场镇定地摸索来掌握,这一要求显然脱离实际,况且,对于锁死情况,手动控速机构没有任何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分离、对开、手自一体缓降装置,并且能够防自锁,为此,我们发明了一种对开式手自一体防自锁缓降装置。
本发明之缓降装置由对开合页壳体及两套相同的控速机构构成;对开合页壳体由两个页壳经合页轴连接构成;所述控速机构包括自驱使、离心、引导、反馈、制动、手驱使各部分,离心部分与自驱使部分同轴,离心部分还与引导部分相抵,引导部分、反馈部分、制动部分依次相连,手驱使部分直接与制动部分相连;一套控速机构的制动部分与另一套控速机构的自驱使部分滑动配合,一套控速机构的自驱使、离心部分与另一套控速机构的引导、反馈、制动、手驱使部分位于一个页壳内,两套控诉机构的其他组成部分位于另一个页壳内。
所述技术方案其技术效果在于,悬吊钢索穿过两套控速机构的自驱使部分,在缓降装置下滑的过程中,自驱使部分旋转,驱使离心部分产生径向推力,该推力经引导部分传递到反馈部分,被反馈部分增大,作为制动力通过制动部分彼此制动对方的自驱使部分,形成闭环调速机制,使得缓降装置的下滑放慢,两套控速机构的自驱使部分转速降低,离心部分产生的推力减小,其结果是制动部分对自驱使部分的制动减弱,缓降装置的下滑加快,完成一个动态控速过程。如此循环往复,缓降装置载人徐徐下滑。另外,逃生者在随缓降装置下滑过程中,还可以通过手驱使部分控制其认为的下滑过快的状况。由此来看,本发明之装置除了具有与现有技术相同的对开、手自一体的特点外,不会出现锁死的情况,或者说相对现有技术,具有防自锁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之缓降装置结构立体示意图,同时表示对开合页壳体打开状态,该图兼作为摘要附图。图2是本发明之缓降装置上控速机构原理图,同时也是上控速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之缓降装置下控速机构原理图,同时也是下控速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之缓降装置控速机构中的引导部分、反馈部分结构立体示意图,同时表示该两部分的连接关系。图5是本发明之缓降装置形成闭环调速机制的两套控速机构结构关系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之缓降装置形成闭环调速机制的两套控速机构结构关系示意图,同时表示两套控速机构的手驱使部分处在同一水平高度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之缓降装置由对开合页壳体及两套相同的控速机构构成,分别称为上控速机构、下控速机构。对开合页壳体由两个页壳即左页壳1、右页壳2经合页轴3连接构成,见图1所示,左页壳1、右页壳2闭合时由安全锁扣4锁住。所述控速机构包括自驱使、离心、引导、反馈、制动、手驱使各部分。参见图1、图2、图3,自驱使部分由摩擦轮5与弧形压块6组成,摩擦轮5轮缘有槽,弧形压块6的弧面接近摩擦轮5轮缘,上控速机构的摩擦轮5轮轴固定在左页壳1上,弧形压块6固定在右页壳2上,下控速机构的这两个部件的固定位置则调过来。离心部分由支撑体7、拉簧8、扇片9组成,支撑体7保持两块扇片9相对分布并能相向或者相离移动,两个拉簧8从支撑体7两侧将两个扇片9连接起来,扇片9呈扇形,具有圆弧外缘,该圆弧位于半径小于摩擦轮5轮缘的同心圆上。通过摩擦轮5与支撑体7同轴实现离心部分与自驱使部分的同轴。再参见图4,引导部分由引导块10、引导杆11、压簧12、滑套13组成,引导块10与引导杆11一端连接,压簧12套在引导杆11上,引导杆11另一端与滑套13铰接,上控速机构的引导杆11固定在右页壳2上,且能够滑动,引导块10具有弧形内缘。通过扇片9的弧形外缘与引导块10的弧形内缘相抵实现所述的离心部分与引导部分相抵。反馈部分由长臂14、支点柱15、短臂16组成,长臂14与支点柱15的上端连接,短臂16与支点柱15的下端连接,见图4所示,上控速机构的支点柱15的转轴固定在右页壳2上。通过将滑套13套在长臂14远离支点柱15的一端实现引导部分与反馈部分的连接。制动部分由制动线17、导向轴18、制动片19组成,制动线17绕过导向轴18,与制动片19连接,上控速机构的制动片19的另一端固定在右页壳2上,且临近下控速机构摩擦轮的边缘处。通过制动线17与短臂16远离支柱15一端的连接将反馈部分与制动部分相连。手驱使部分由把手20、制动杆21、支杆22、滑动销23、手制动线24组成,上控速机构的把手20一端固定在右页壳2上,另一端通过转轴与制动杆21连接,在制动杆21的自由端有滑动销23,支杆22一端顶在把手20上,一端顶在滑动销23上,手制动线24的一端连接滑动销23,另一端绕过把手20与制动杆21之间的转轴,再绕过导向轴18,在与制动线17和制动片19相同连接处与制动片19连接。一套控速机构的制动部分与另一套控速机构的自驱使部分滑动配合,如上控速机构的制动部分中的制动片与下控速机构的自驱使部分中的摩擦轮滑动配合。一套控速机构的自驱使、离心部分与另一套控速机构的引导、反馈、制动、手驱使部分位于一个页壳内,如上控速机构的自驱使、离心部分与下控速机构的引导、反馈、制动、手驱使部分位于左页壳1内;两套控速机构的其他组成部分位于另一个页壳内,如上控速机构的引导、反馈、制动、手驱使部分与下控速机构的自驱使、离心部分位于右页壳2内,见图5所示。以两套控速机构的摩擦轮中心连线中点为对称点,两套控速机构在缓降装置中平面布局呈点对称形态。在此基础上,将上控速机构的手驱使部分下移,与下控速机构的手驱使部分在一个水平高度上,见图6所示。
本发明之缓降装置在使用中将对开合页壳体打开,与之配合使用的悬吊部分中的钢索如钢丝绳自上而下嵌入两套控速机构的摩擦轮5与弧形压块6之间,之后将对开合页壳体闭合,由安全锁扣4锁住。弧形压块6对钢索形成140°的包角,摩擦轮5与弧形压块6对钢索的压力小于10N,两套控速机构的摩擦轮1将钢索导向成反S型,形成附加的下降阻力。逃生者借助系在对开合页壳体下方安全环25上的安全带与缓降装置成为一体,双手把持位于对开合页壳体两侧下方的把手20,以逃生者自重为动力开始下滑,钢索与弧形压块6之间具有滑动摩擦,所产生的摩擦力作为初始阻力避免缓降装置的下降成为自由落体运动。同时摩擦轮5转动,与摩擦轮5同轴的离心部分中的两个扇片9会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相离移动,推动引导块10,经引导杆11、滑套13,推动长臂14绕支点柱15转动,短臂16随之转动,基于反馈部分所具有的杠杆作用,短臂16输出一个较大的拉力拉动制动线17,其结果是两套控速机构的制动片19彼此制动对方的转动中的摩擦轮5,形成闭环调速机制,在摩擦轮5轮缘槽面与钢索之间出现滑动摩擦,使得缓降装置的下滑放慢,两套控速机构的摩擦轮5转速降低,扇片9的离心推力减小,其结果是制动片19对摩擦轮5的制动减弱,缓降装置的下滑加快,完成一个动态控速过程。如此循环往复,缓降装置载人徐徐下滑。另外,逃生者在随缓降装置下滑过程中,还可以通过手驱使部分,利用其摇杆滑块特性,控制其认为的下滑过快的状况,其过程为手握把手20和制动杆21,由于支杆22的支撑,滑动销23向把手20自由端移动,拉动手制动线24进而拉动制动片19,实现对摩擦轮5的制动,从而降低缓降装置的下降速度,甚至使其停止下降。
本发明之缓降装置结构紧凑,对开合页壳体体积只有180mm×160mm×42mm,便于存放和使用。对于Φ8~12mm的钢丝绳,承载能力大于40KN,每根能够搭载20个缓降装置,每个缓降装置承载范围为30~150kg,适应多楼层多人,如20人同时逃生,缓降速度为0.5~1.5m/s,手动干涉后可进一步降低。由于制动片19间歇制动,另外,与现有技术相比,悬吊部分的钢索与本发明之缓降装置中的部件摩擦轮5之间时而滚动摩擦、时而滑动摩擦,因此,本发明提高了钢索、摩擦轮、制动片的使用寿命,因部件磨损减轻,可靠性也得到提高。

Claims (10)

1.一种对开式手自一体防自锁缓降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对开合页壳体及两套相同的控速机构构成;对开合页壳体由两个页壳经合页轴连接构成;所述控速机构包括自驱使、离心、引导、反馈、制动、手驱使各部分,离心部分与自驱使部分同轴,离心部分还与引导部分相抵,引导部分、反馈部分、制动部分依次相连,手驱使部分直接与制动部分相连;一套控速机构的制动部分与另一套控速机构的自驱使部分滑动配合,一套控速机构的自驱使、离心部分与另一套控速机构的引导、反馈、制动、手驱使部分位于一个页壳内,两套控诉机构的其他组成部分位于另一个页壳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套相同的控速机构分别为上控速机构、下控速机构;所述两个页壳即左页壳(1)、右页壳(2)并由合页轴(3)连接,左页壳(1)、右页壳(2)闭合时由安全锁扣(4)锁住。
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缓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驱使部分由摩擦轮(5)与弧形压块(6)组成,摩擦轮(5)轮缘有槽,弧形压块(6)的弧面接近摩擦轮(5)轮缘,上控速机构的摩擦轮(5)轮轴固定在左页壳(1)上,弧形压块(6)固定在右页壳(2)上,下控速机构的这两个部件的固定位置则调过来。
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缓降装置,其特征在于,离心部分由支撑体(7)、拉簧(8)、扇片(9)组成,支撑体(7)保持两块扇片(9)相对分布并能相向或者相离移动,两个拉簧(8)从支撑体(7)两侧将两个扇片(9)连接起来,扇片(9)呈扇形,具有圆弧外缘,该圆弧位于半径小于摩擦轮(5)轮缘的同心圆上;通过摩擦轮5与支撑体7同轴实现离心部分与自驱使部分的同轴。
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缓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引导部分由引导块(10)、引导杆(11)、压簧(12)、滑套(13)组成,引导块(10)与引导杆(11)一端连接,压簧(12)套在引导杆(11)上,引导杆(11)另一端与滑套(13)铰接,上控速机构的引导杆11固定在右页壳(2)上,且能够滑动,引导块(10)具有弧形内缘;通过扇片(9)的弧形外缘与引导块(10)的弧形内缘相抵实现所述的离心部分与引导部分相抵。
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缓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反馈部分由长臂(14)、支点柱(15)、短臂(16)组成,长臂(14)与支点柱(15)的上端连接,短臂(16)与支点柱(15)的下端连接,上控速机构的支点柱(15)的转轴固定在右页壳(2)上;通过将滑套(13)套在长臂(14)远离支点柱(15)的一端实现引导部分与反馈部分的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缓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制动部分由制动线(17)、导向轴(18)、制动片(19)组成,制动线(17)绕过导向轴(18)与制动片(19)连接,上控速机构的制动片(19)的另一端固定在右页壳(2)上,且临近下控速机构摩擦轮的边缘处;通过制动线(17)与短臂(16)远离支柱(15)一端的连接将反馈部分与制动部分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1、2、7所述的缓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手驱使部分由把手(20)、制动杆(21)、支杆(22)、滑动销(23)、手制动线(24)组成,上控速机构的把手(20)一端固定在右页壳(2)上,另一端通过转轴与制动杆(21)连接,在制动杆(21)的自由端有滑动销(23),支杆(22)一端顶在把手(20)上,一端顶在滑动销(23)上,手制动线(24)的一端连接滑动销(23),另一端绕过把手(20)与制动杆(21)之间的转轴,再绕过导向轴(18),在与制动线(17)和制动片(19)相同连接处与制动片(19)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缓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套控速机构的制动部分与另一套控速机构的自驱使部分滑动配合,是指上控速机构的制动部分中的制动片与下控速机构的自驱使部分中的摩擦轮滑动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缓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套控速机构的自驱使、离心部分与另一套控速机构的引导、反馈、制动、手驱使部分位于一个页壳内,是指上控速机构的自驱使、离心部分与下控速机构的引导、反馈、制动、手驱使部分位于左页壳(1)内;所述两套控速机构的其他组成部分位于另一个页壳内,是指上控速机构的引导、反馈、制动、手驱使部分与下控速机构的自驱使、离心部分位于右页壳(2)内。
CN2010102616560A 2010-08-25 2010-08-25 对开式手自一体防自锁缓降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541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616560A CN101954153B (zh) 2010-08-25 2010-08-25 对开式手自一体防自锁缓降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616560A CN101954153B (zh) 2010-08-25 2010-08-25 对开式手自一体防自锁缓降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54153A true CN101954153A (zh) 2011-01-26
CN101954153B CN101954153B (zh) 2012-05-09

Family

ID=434818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61656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54153B (zh) 2010-08-25 2010-08-25 对开式手自一体防自锁缓降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954153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33678A (zh) * 2014-05-09 2014-07-23 兰方敏 高空下滑器
CN110279950A (zh) * 2019-07-26 2019-09-27 王守正 一种高空可控速缓速下降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809A (zh) * 1989-06-03 1990-12-19 白阳光 高楼逃生安全控制器
CN1788812A (zh) * 2004-12-14 2006-06-21 赵忠义 高空逃生自救器
CN2805820Y (zh) * 2005-05-21 2006-08-16 杜晓东 分离式高楼逃生器
KR20060114874A (ko) * 2005-05-03 2006-11-08 (주)시스템앤테크 완강기
CN101081327A (zh) * 2007-06-25 2007-12-05 陈建元 滑轮减速式缓降机
CN201375765Y (zh) * 2009-04-09 2010-01-06 朱孟旭 可调控速度的高楼逃生装置
CN201500387U (zh) * 2009-10-13 2010-06-09 魏宏春 往复式高楼逃生缓降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809A (zh) * 1989-06-03 1990-12-19 白阳光 高楼逃生安全控制器
CN1788812A (zh) * 2004-12-14 2006-06-21 赵忠义 高空逃生自救器
KR20060114874A (ko) * 2005-05-03 2006-11-08 (주)시스템앤테크 완강기
CN2805820Y (zh) * 2005-05-21 2006-08-16 杜晓东 分离式高楼逃生器
CN101081327A (zh) * 2007-06-25 2007-12-05 陈建元 滑轮减速式缓降机
CN201375765Y (zh) * 2009-04-09 2010-01-06 朱孟旭 可调控速度的高楼逃生装置
CN201500387U (zh) * 2009-10-13 2010-06-09 魏宏春 往复式高楼逃生缓降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33678A (zh) * 2014-05-09 2014-07-23 兰方敏 高空下滑器
CN110279950A (zh) * 2019-07-26 2019-09-27 王守正 一种高空可控速缓速下降器
CN110279950B (zh) * 2019-07-26 2024-04-26 王守正 一种高空可控速缓速下降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54153B (zh) 2012-05-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122520B1 (ko) 짚 트렉 시스템
CN104995122B (zh) 吊运车
US7966941B1 (en) Rider controlled zip line trolley brake
US3739875A (en) Escape device
CN101954153B (zh) 对开式手自一体防自锁缓降装置
CN105148418A (zh) 缓降器恒速下降实现方法及恒速缓降器
CN101143247A (zh) 钢丝绳缓降器
KR890001125Y1 (ko) 피난용 완강 장치(緩降裝置)
CN101612455B (zh) 高空逃生器及其下降速度控制方法
CN206183821U (zh) 一种缓降装置
CN103334720B (zh) 一种摆杆式齿条抽油机
CN101843960A (zh) 缓降凸轮紧绳器
CN101085398A (zh) 缓降机
CN204293711U (zh) 一种高空缓降装置
CN101920073B (zh) 一种带阻尼滚筒装置及其滚珠阻尼高楼逃生器
CN205252341U (zh) 一种恒速缓降器
CN104056369B (zh) 一种高空缓降装置
CN205163948U (zh) 一种新型缓降器
CN204134066U (zh) 一种高楼安全逃生装置
CN201921339U (zh) 一种高空缓降器
CN205287286U (zh) 速降减速锁具
CN203724653U (zh) 便携式高楼缓降逃生器
CN103736215B (zh) 便携式高楼缓降逃生器
CN110975178B (zh) 高楼逃生缓降器
CN201445716U (zh) 高空逃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509

Termination date: 2012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