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50775B - 一种采用外延设备制作双扩散式背面入光的光雪崩管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采用外延设备制作双扩散式背面入光的光雪崩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50775B
CN101950775B CN2010102568410A CN201010256841A CN101950775B CN 101950775 B CN101950775 B CN 101950775B CN 2010102568410 A CN2010102568410 A CN 2010102568410A CN 201010256841 A CN201010256841 A CN 201010256841A CN 101950775 B CN101950775 B CN 10195077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ffusion
microns
light
silicon dioxide
wind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5684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50775A (zh
Inventor
秦龙
吴瑞华
唐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Huagong Genuine Optics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Huagong Genuine Optics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Huagong Genuine Optics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Huagong Genuine Optics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1025684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950775B/zh
Publication of CN1019507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507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507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507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外延设备制作双扩散式背面入光的光雪崩管方法。采用MOCVD外延设备在磷化铟衬底上进行雪崩光电二极管的一次外延,采用MOCVD外延设备的双扩散法进行掺杂,溅射的方法制作P面电极,衬底减薄、抛光,采用湿法腐蚀方法制作光入射窗口,增透层,溅射的方法制作N面电极,合金化。本发明采用双扩散方法,在扩散过程中,通过控制扩散源流量,实现不同区域、不同浓度的渐变式掺杂;在扩散中形成突变结。采用本发明扩散均匀性好,片成品率高,制作的背面进光雪崩光电二极管,具有暗电流小、灵敏度高、串联电阻小、可靠性高等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采用外延设备制作双扩散式背面入光的光雪崩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通信系统用的高灵敏度雪崩光电二极管的制作方法,特别涉及一种采用外延设备制作双扩散式背面入光的光雪崩管方法。
背景技术
人们对数据业务要求的爆炸式增长推动了光纤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取决于光纤通信器件的发展水平,半导体光电探测器是光纤通信技术中接收部分的关键器件,光纤通信技术正朝着高速率、大容量、长距离的方向发展。雪崩光电二极管,通过受激吸收的方式吸收入射光子产生电子-空穴对。雪崩光电二极管存在一高电场区,产生的电子-空穴对在高电场作用下获得能量,撞击晶格原子,产生二次电子-空穴对,二次电子-空穴对经过高电场作用撞击晶格原子再产生新的电子-空穴对,形成雪崩倍增效应,从而实现了光信号的放大。具有雪崩倍增效应的雪崩光电二极管,其灵敏度相对传统PIN光电二极管高3-5dBm,可广泛应用于E/G-PON、SDH等场合。
传统APD采用正面进光型扩散炉扩散方式制作。正面进光型需要采用铟镓砷做欧姆接触层,在扩散过程中铟镓砷扩散速率慢于磷化铟扩散速率,使PN结界面出现凹陷,易发生局部击穿现象。扩散炉扩散方式掺杂物质锌的浓度固定不变,无法实现两次扩散区域不同浓度的掺杂。背面进光型雪崩光电二极管可以避免PN结界面凹陷,获得一致的增益特性。基于外延设备MOCVD系统的扩散方式通过控制扩散源流量实现两次扩散区域不同浓度的掺杂,可以更好的控制表面电场和界面电场,同时易于形成突变结。该方法制作的光电二极管具有暗电流小、灵敏度高、串联电阻小、可靠性高等特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状,旨在提供一种具有高灵敏度、高可靠性的采用外延设备制作双扩散式背面入光的光雪崩管方法。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方式为,一种采用外延设备制作双扩散式背面入光的光雪崩管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基于MOCVD的方法在磷化铟衬底上进行雪崩光电二极管的一次外延,外延由七层构成,从下至上依次为磷化铟衬底、N型磷化铟缓冲层、I型铟镓砷吸收层、N型铟镓砷层、铟镓砷磷渐变层、N型磷化铟层和I型磷化铟层;
2)在3.5微米轻N型倍增层(7)上淀积3000埃二氧化硅,光刻第一次扩散窗口及保护环窗口,反应离子刻蚀二氧化硅,保留的二氧化硅用作扩散掩膜层;
3)采用MOCVD外延设备进行一次扩散,扩散工艺条件为:温度530℃,压强为225乇,二甲基锌流量为每分钟5标况毫升,扩散时间为50分钟;
4)淀积3000埃二氧化硅层,反应离子刻蚀方法刻蚀出直径为50微米的第二次扩散窗口,保留的二氧化硅用作二次扩散掩膜层;
5)采用MOCVD外延设备扩散的方法进行二次扩散,扩散工艺条件为:在530℃,压强为225乇条件下,二甲基锌流量为每分钟10标况毫升,扩散时间为65分钟;
6)在470℃条件下退火,退火时间10分钟;
7)去除二氧化硅层,依次溅射钛600埃、铂800埃、金2000埃制作P面电极;
8)将衬底减薄至150微米,进行抛光;
9)淀积5000埃二氧化硅,采用反应离子刻蚀的方法,刻蚀出直径为70微米的窗口,反应离子刻蚀二氧化硅,保留二氧化硅用作掩膜层;
10)采用湿法腐蚀的方法腐蚀磷化铟衬底,腐蚀出深度为30微米直径为70微米的光入射窗口;
11)生长1610埃的氮化硅,光刻直径为70微米的圆台,反应离子刻蚀氮化硅,保留的氮化硅用作增透层;
12)光刻N面电极图形,溅射电极,带胶剥离,得到N面电极;
13)在415℃下合金时间55秒,使电极合金化。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基于MOCVD外延设备的扩散是在腔室内进行,样品置于反应室底座上,底座在扩散过程中不停旋转。气体通过反应室顶部的密布小孔喷入,气流分布为层流分布,气流分布均匀,因此扩散均匀性更好,芯片单片成品率更高。
2、在扩散完成时可实时关闭扩散源气体阀门,阻止扩散的进行,在扩散中形成突变结。形成突变结有利于芯片获得小暗电流、小电容和高可靠性。
3、通过控制扩散源流量大小,可以调整磷化铟倍增层掺杂浓度,实现渐变式掺杂。采用双扩散方法,第一次扩散在低流量条件下进行,降低一次扩散区域的掺杂浓度,可以控制横向扩散程度及第二次无源扩散深度,起到抑制表面电场和抑制边缘击穿现象的作用,有利于芯片获得高灵敏度、小暗电流和高可靠性。
4、采用背面进光结构,可以避免磷化铟层中P型重掺杂区对入射光的吸收,有利于获得高的响应度和高的量子效率。芯片正面溅射金属作为P型电极,可以降低串联电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制作的雪崩光电二极管的外延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制作的一次扩散区域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制作的二次扩散区域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制作P面电极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制作背面进光孔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制作背面进光增透层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制作N面电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采用MOCVD外延设备在磷化铟衬底上进行雪崩光电二极管的一次外延,采用MOCVD外延设备双扩散方式的扩散方法进行掺杂、溅射P面电极,衬底减薄、背面进光孔湿法腐蚀、生长增透层、制作N面电极和电极合金化。
下面参照附图详述本发明。
采用MOCVD的方法在磷化铟衬底上进行雪崩光电二极管的一次外延,外延由七层构成(见图1),从下至上依次为掺S的N型磷化铟衬底1,1微米N型磷化铟缓冲层2,2微米掺杂浓度为1E15cm^(-3)的i型铟镓砷吸收层3,0.2微米N型磷化铟层4,0.12微米铟镓砷磷渐变层5,0.4微米N型磷化铟电荷控制层6和3.5微米轻N型倍增层7。
采用MOCVD外延设备进行一次扩散如图2。在3.5微米轻N型倍增层7上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汽相淀积法生长3000埃二氧化硅,光刻扩散窗口及保护环窗口,扩散窗口直径为70微米,反应离子刻蚀二氧化硅,保留的二氧化硅用作扩散掩膜层8。采用MOCVD外延设备进行一次扩散,扩散在MOCVD腔室内进行,样品置于反应室底座上,底座在扩散过程中不停旋转,气体通过反应室顶部的密布小孔喷入,气流分布为层流分布,气流分布均匀,因此扩散均匀性更好,芯片单片成品率更高。
扩散工艺条件为:温度530℃,压强为225乇,二甲基锌流量为每分钟5标况毫升,扩散时间50分钟,形成如图2所示的一次扩散窗口9及保护环窗口10。
缓冲氢氟酸溶液去掉二氧化硅层8,生长3000埃二氧化硅,光刻二次扩散窗口,二次扩散窗口直径为50微米,反应离子刻蚀二氧化硅,保留的二氧化硅用作二次扩散掩膜层11,采用MOCVD外延设备进行二次扩散。扩散工艺条件为:在530℃,压强为225乇条件下,二甲基锌流量为每分钟10标况毫升,扩散时间65分钟,形成如图3所示的二次扩散窗口12。再在470℃下退火10分钟。
本发明采用两次扩散,第一次扩散和第二次扩散在不同的源流量工艺条件下进行。第一次扩散在低流量条件下进行,掺杂的浓度为8E17cm^(-3)。扩散在低流量下进行,一方面可以有效抑制横向扩散。因为横向扩散会使得保护环和一次扩散区域间距变小甚至连通,保护环的作用是控制表面电场和PN结界面电场,控制表面电场可以降低暗电流,提高芯片的可靠性。控制PN结界面电场可以有效抑制边缘击穿的发生。另一方面可以控制第一扩散区域的深度。因为在进行第二次扩散过程中,第一次扩散区域界面以无源扩散方式向前推进。在低浓度情况下,第一次扩散区域深度在第二次扩散过程中变化很小,容易形成较大的台阶。而在高浓度情况下,第一次扩散区域深度在第二次扩散过程中变化大,很难形成明显的台阶。双扩散形成的台阶起到控制边缘电场及表面电场的作用。因此一次扩散在低流量下进行,可以降低芯片暗电流,抑制边缘击穿现象,提高芯片的可靠性。二次扩散在高流量条件下进行,掺杂浓度为2E18cm^(-3)。二次扩散窗口要小于一次扩散窗口,双扩散区域为缓变台阶状。雪崩光电二极管的有效增益为中心区域的光倍增,在二次扩散区域实行高掺杂,可以增强中心区域电场,在一定偏压下工作,使得中心区域增益大于边缘区域增益,从而提高了芯片的性能。
在扩散完成时可实时关闭扩散源气体阀门,阻止扩散的进行,因此在扩散截止界面形成突变结。形成突变结,有利于芯片获得小暗电流、高可靠性。
依次溅射钛600埃、铂800埃、金2000埃13制作如图4所示的P面电极。在芯片正面溅射金属作为P型电极,可以降低串联电阻。将掺S的N型磷化铟衬底1减薄至150微米如图5,用溴甲醇抛光14,淀积5000埃二氧化硅,光刻直径为70微米的光入射窗口,反应离子刻蚀二氧化硅,保留二氧化硅用作掩膜层15,去掉光刻胶,用体积比为1∶1的磷酸∶盐酸溶液腐蚀10分钟,腐蚀出深度为30微米直径为70微米的窗口16。
参照图6,淀积1610埃的氮化硅,光刻直径为70微米的圆台,反型,反应离子刻蚀去掉氮化硅,保留的氮化硅用作增透层17。
参照图7,采用溅射的方式制作N面电极,光刻N面电极图形,在增透层17外依次溅射钛400埃、铂500埃、金2500埃,金属剥离,得到N面电极18,在415℃下,合金55秒,使电极合金化。
本发明中基于MOCVD外延设备的扩散机理:在MOCVD反应室内,条件设定为压力225乇,温度530℃,砷烷和磷烷作为催化反应气体和保护气体,扩散源为二甲基锌,氢气作为载气带入反应室。二甲基锌与磷烷在扩散温度分解并发生有机化学反应形成磷化锌的化合物。
本发明采用背面进光方式。传统正面进光型雪崩光电二极管,在正面生长铟镓砷层,用扩散的方式进行重掺杂以形成欧姆接触。由于锌在铟镓砷中的扩散速率要远远慢于在磷化铟中的扩散速率,且锌在铟镓砷层中容易堆积,使得双扩散区域中心界面处易产生凹陷。在相同偏压下凹陷处电场强,易发生提前击穿。通过采用背面进光方式,正面大面积溅射金属,无需采用铟镓砷作为欧姆接触层,避免了因PN结界面的凹陷导致的提前击穿现象的发生。采用背面进光方式,可以避免磷化铟层中P型重掺杂区对光的吸收,有利于获得高的响应度和高的量子效率,还可以消除芯片寄生参数,如降低芯片的接触电阻,有利于提高芯片的响应速率。

Claims (6)

1.一种采用外延设备制作双扩散式背面入光的光雪崩管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1)基于MOCVD的方法在磷化铟衬底上进行雪崩光电二极管的一次外延,外延由七层构成,从下至上依次为磷化铟衬底、N型磷化铟缓冲层、I型铟镓砷吸收层、N型磷化铟层、铟镓砷磷渐变层、N型磷化铟层和轻N型倍增层;
2)在3.5微米轻N型倍增层(7)上淀积3000埃二氧化硅,光刻第一次扩散窗口及保护环窗口,反应离子刻蚀二氧化硅,保留的二氧化硅用作扩散掩膜层;
3)采用MOCVD外延设备进行一次扩散,扩散工艺条件为:温度530℃,压强为225乇,二甲基锌流量为每分钟5标况毫升,扩散时间为50分钟;
4)淀积3000埃二氧化硅层,反应离子刻蚀方法刻蚀出直径为50微米的第二次扩散窗口,保留的二氧化硅用作二次扩散掩膜层;
5)采用MOCVD外延设备扩散的方法进行二次扩散,扩散工艺条件为:在530℃,压强为225乇条件下,二甲基锌流量为每分钟10标况毫升,扩散时间为65分钟;
6)在470℃条件下退火,退火时间10分钟;
7)去除二氧化硅层,依次溅射钛600埃、铂800埃、金2000埃制作P面电极;
8)将衬底减薄至150微米,进行抛光;
9)淀积5000埃二氧化硅,采用反应离子刻蚀的方法,刻蚀出直径为70微米的窗口,反应离子刻蚀二氧化硅,保留二氧化硅用作掩膜层;
10)采用湿法腐蚀的方法腐蚀磷化铟衬底,腐蚀出深度为30微米直径为70微米的光入射窗口;
11)生长1610埃的氮化硅,光刻直径为70微米的圆台,反应离子刻蚀氮化硅,保留的氮化硅用作增透层;
12)光刻N面电极图形,溅射电极,带胶剥离,得到N面电极;
13)在415℃下合金时间55秒,使电极合金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外延设备制作双扩散式背面入光的光雪崩管方法,其特征在于外延从下至上依次为掺S的N型磷化铟衬底(1),1微米N型磷化铟缓冲层(2),2微米掺杂浓度为1x1015cm-3的I型铟镓砷吸收层(3),0.2微米N型磷化铟层(4),0.12微米铟镓砷磷渐变层(5),0.4微米N型磷化铟电荷控制层(6)和3.5微米轻N型倍增层(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外延设备制作双扩散式背面入光的光雪崩管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次扩散窗口直径为70微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外延设备制作双扩散式背面入光的光雪崩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扩散在MOCVD腔室内进行,样品置于反应室底座上,底座在扩散过程中不停旋转,气体通过反应室顶部的密布小孔喷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外延设备制作双扩散式背面入光的光雪崩管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体积比为1∶1的磷酸:盐酸溶液腐蚀10分钟,腐蚀出深度为30微米、直径为70微米的窗口(1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外延设备制作双扩散式背面入光的光雪崩管方法,其特征在于光刻N面电极图形,在增透层(17)外依次溅射钛400埃、铂500埃、金2500埃。
CN2010102568410A 2010-08-17 2010-08-17 一种采用外延设备制作双扩散式背面入光的光雪崩管方法 Active CN10195077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568410A CN101950775B (zh) 2010-08-17 2010-08-17 一种采用外延设备制作双扩散式背面入光的光雪崩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568410A CN101950775B (zh) 2010-08-17 2010-08-17 一种采用外延设备制作双扩散式背面入光的光雪崩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50775A CN101950775A (zh) 2011-01-19
CN101950775B true CN101950775B (zh) 2012-02-08

Family

ID=434542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568410A Active CN101950775B (zh) 2010-08-17 2010-08-17 一种采用外延设备制作双扩散式背面入光的光雪崩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95077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63162A (zh) * 2011-06-23 2011-11-30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倒装焊结构雪崩光电二极管及其阵列的制备方法
CN102545047B (zh) * 2011-12-31 2014-06-04 武汉华工正源光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量子阱波导对接耦合方法
CN103368072B (zh) * 2012-03-28 2015-09-30 山东华光光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对红光半导体激光器进行Zn扩散的方法
CN103050565B (zh) * 2012-12-26 2016-05-04 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突发式光模块用浅沟栅状背光探测器及其制作方法
CN103746041B (zh) * 2014-01-24 2016-03-30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硅基apd红外敏感增强的方法
CN104900748B (zh) * 2015-04-21 2017-03-01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四研究所 一种具有不等光电口径的垂直进光雪崩光电二极管
CN105070780B (zh) * 2015-07-30 2017-03-01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四研究所 一种平面型三阶梯结雪崩光电二极管及制作方法
CN105118886A (zh) * 2015-08-31 2015-12-02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一种高响应度雪崩光电二极管制备方法
CN106356290A (zh) * 2016-10-28 2017-01-25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四研究所 1064nm硅基雪崩探测器及其制作方法
CN110098270B (zh) * 2019-04-18 2021-04-2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雪崩光电二极管扩散结构的制备方法及二极管扩散结构
CN111916526A (zh) * 2020-08-10 2020-11-10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四研究所 一种负反馈型单光子雪崩光电二极管及其制作方法
CN114631186A (zh) * 2020-09-27 2022-06-14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接收芯片、测距装置、可移动平台
CN113707763B (zh) * 2021-08-26 2023-10-31 厦门理工学院 一种平面InGaAs/InP APD光电探测器的制备方法
CN113990983B (zh) * 2021-10-25 2023-07-04 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 一种光吸收能力强的光敏二极管及制备方法
CN114388632B (zh) * 2022-01-12 2023-11-14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四研究所 基于浮置环的多像素自由运行单光子探测器及制备方法
CN114937714B (zh) * 2022-06-14 2024-05-03 西安理工大学 大动态响应范围紫外光电探测器及其制作方法
CN115078431A (zh) * 2022-06-16 2022-09-20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一种基于自离子辐照后锆合金透射电镜试样制备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54532B2 (ja) * 1992-08-06 2002-02-12 富士通株式会社 アバランシェホトダイオード
EP1596439A2 (de) * 2004-05-10 2005-11-16 Max-Planck-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Wissenschaften e.V. Avalanche-Strahlungsdetektor
CN101436621A (zh) * 2007-11-14 2009-05-20 Jds尤尼弗思公司 前照式雪崩光电二极管
CN101552304A (zh) * 2008-04-02 2009-10-07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InP基平面型背入射雪崩光电二极管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94322B2 (en) * 2002-02-11 2005-05-17 Jds Uniphase Corporation Back illuminated photodiode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54532B2 (ja) * 1992-08-06 2002-02-12 富士通株式会社 アバランシェホトダイオード
EP1596439A2 (de) * 2004-05-10 2005-11-16 Max-Planck-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Wissenschaften e.V. Avalanche-Strahlungsdetektor
CN101436621A (zh) * 2007-11-14 2009-05-20 Jds尤尼弗思公司 前照式雪崩光电二极管
CN101552304A (zh) * 2008-04-02 2009-10-07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InP基平面型背入射雪崩光电二极管及其制造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许第3254532号B2 2002.02.12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50775A (zh) 2011-0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50775B (zh) 一种采用外延设备制作双扩散式背面入光的光雪崩管方法
CN101546789B (zh) 半导体光电二极管及其制造方法
CN105140316B (zh) 带有集成加热器的ge/si雪崩光电二极管及其制作方法
CN106098836B (zh) 通讯用雪崩光电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US8288193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elective emitter solar cell
US7834379B2 (en) Avalanche photodiode with edge breakdown suppression
CN104009103B (zh) 一种高速铟镓砷探测器及其制作方法
US7378689B2 (en) Apparatus comprising an avalanche photodiode
KR101651302B1 (ko) 양면수광형 태양전지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4009104A (zh) 一种台面铟镓砷探测器及其制作方法
CN105070780A (zh) 一种平面型三阶梯结雪崩光电二极管及制作方法
CN103107231A (zh) 一种基于非N型InP衬底的雪崩光电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17184B (zh) PIN台面型InGaAs红外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94398B (zh) 一种免扩散的雪崩光电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CN209675304U (zh) 一种雪崩光电二极管
CN110571300B (zh) 一种外延片、平面型光电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KR20120047042A (ko) 애벌런치 광다이오드 및 그 형성방법
CN101916796B (zh) 一种采用mocvd外延系统制作渐变型扩散光电二极管的方法
CN101330058B (zh) 波导光探测器和异质结双极性晶体管的单片集成方法
KR100509355B1 (ko) 포토 다이오드의 구조 및 제조 방법
CN102263162A (zh) 一种倒装焊结构雪崩光电二极管及其阵列的制备方法
CN104347748A (zh) 一种pin光电探测器芯片
CN103050565B (zh) 突发式光模块用浅沟栅状背光探测器及其制作方法
CN115207142B (zh) 光电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11599888A (zh) 一种单光子雪崩光电探测器焦平面阵列及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