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50135B - 显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显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50135B
CN101950135B CN201010113301.7A CN201010113301A CN101950135B CN 101950135 B CN101950135 B CN 101950135B CN 201010113301 A CN201010113301 A CN 201010113301A CN 101950135 B CN101950135 B CN 10195013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ade
toner
developer roll
bend
curv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1330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50135A (zh
Inventor
森启城
半田弘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9501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501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501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501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on a donor element, e.g. belt, roller
    • G03G15/081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on a donor element, e.g. belt, roller characterised by the developer regulating means, e.g. structure of doctor blad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一种显影装置,包含:外壳;通过外壳支撑可在转动方向上转动的显影辊;和刀片,该刀片包含基端和顶端,基端由外壳支撑,顶端在转动方向上设置在基端的上游,并且与显影辊的外周表面在基端和顶端之间的接触部分接触,以便调节保持在显影辊上的调色剂的厚度。刀片进一步包含弯曲部,该弯曲部设置在顶端和接触部分之间,并且从作为弯曲开始部分的接触部分以0.2mm到0.4mm的曲率半径弯曲,以随着朝向顶端延伸而从显影辊的外周表面分离,并且当沿着显影辊的转动轴的方向看时,第一基准部分和第二基准部分之间限定的角度在45°到90°的范围内,其中,第一基准部分连接接触部分和弯曲部分的曲率中心,第二基准部分连接顶端和弯曲部分的曲率中心。

Description

显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相关申请交互引用
本申请要求2009年1月26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9-014251作为优先权,其全部的主题内容通过引用被结合在本文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各个方面涉及一种显影装置和一种图像形成设备,该显影装置设置在诸如激光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设备中。
背景技术
显影装置设置在图像形成设备中,并且显影形成在感光构件上的静电潜像(例如,JP-A-2008-139552)。显影装置包含调色剂储存室,供给辊,显影辊,和层薄刀片,调色剂存储在调色剂储存室中,供给辊布置在调色剂储存室下方,显影辊在与感光构件和供给辊接触的同时可在转动方向上转动,层薄刀片在显影辊的轴向上与显影辊的外周表面接触。
层薄刀片由弹性金属制成并为板状。层薄刀片包含基端和顶端,基端由显影装置的外壳支撑,顶端在显影辊的转动方向上设置在基端的上游。层薄刀片的顶端具有弯曲部,该弯曲部以预定的曲率半径弯曲,以朝着层薄刀片的顶端的边缘与显影辊的表面分离。层薄刀片的弯曲部与显影辊的表面接触。
在显影装置中,存储在调色剂储存室中的调色剂落在供给辊上并且通过供给辊供给到显影辊的表面。显影辊在预定方向上转动,将供给到显影辊的表面的调色剂传送到显影辊与层薄刀片的弯曲部接触的接触位置,然后将调色剂传送到显影辊与感光构件接触的接触位置。相应地,在显影辊与感光构件接触的接触位置,调色剂被供给到形成在感光构件上的静电潜像,使得静电潜像被可视化为调色剂图像。
这里,当供给到显影辊的表面的调色剂经过显影辊与层薄刀片的弯曲部接触的接触位置时,调色剂的厚度通过层薄刀片调节。相应地,薄的调色剂层形成并保持在显影辊的表面。由于调色剂的厚度通过层薄刀片调节,调色剂积聚在弯曲部的在显影辊的转动方向的上游侧(在下文中,简称为“弯曲部的上游侧”)。
因为调色剂积聚在弯曲部的上游侧,稳定量的调色剂经过显影辊与层薄刀片的弯曲部接触的接触位置。相应地,在经过显影辊与层薄刀片的弯曲部接触的接触位置之后,能够减少不适当地薄的部分或防止不适当地薄的部分形成在保持在显影辊的表面的薄的调色剂层中。相应地,可以实现坚实的打印,而没有刮擦部分(scratched portion)。
然而,在上述显影装置中,基于通过层薄刀片在显影辊的表面上形成的薄的调色剂层的调色剂图像中的调色剂密度会变化,结果,产生了所谓的重影(ghost)。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显影装置和一种图像形成设备,能够抑制由刀片所引起的重影的产生,同时实现无刮擦部分的坚实打印。
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显影装置,包括:壳体;显影辊,该显影辊通过壳体支撑,可在转动方向上绕着转动轴线转动,且构造用来在其外周表面保持调色剂,以将调色剂供给到形成在感光构件上的静电潜像;和刀片,该刀片包含基端和末端,基端由壳体支撑,顶端在转动方向上设置在基端的上游,并且与显影辊的外周表面在基端和末端之间的接触部分接触,以便调节保持在显影辊上的调色剂的厚度。其中刀片进一步包含弯曲部,该弯曲部设置在末端和接触部分之间,并且从作为弯曲开始部分的所述接触部分以0.2mm到0.4mm的曲率半径弯曲,以随着朝向末端延伸而从显影辊的外周表面分离。当沿着显影辊的转动轴线的方向看时,第一基准线段和第二基准线段之间限定的角度在45°到90°的范围内,其中,第一基准线段连接接触部分和弯曲部分的曲率中心,第二基准线段连接末端和弯曲部分的曲率中心。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示范性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感光构件和上述显影装置。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示范性的实施例的如下说明,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方面将变得更明显并且更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显示作为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的显影装置的一个实例的显影盒的右剖视图;
图2A是显示图1的刀片单元的视图,图2B是显示图2A的刀片的视图;
图3是刀片单元的立体图;
图4是刀片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显影盒的正视图;且
图6是显示在试验中使用的纸张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1至6,将说明本发明的示范实施例。显影盒1如图1所示,作为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的实施例的显影装置的一个实例。为了便于讨论,在下文说明中,显影装置的顶部或上侧、底部或下侧、左或左侧、右或右侧、前或前侧、和后或后侧通过附图中的箭头表示来标识。进一步地说,左右方向还称为宽度方向,上下方向还成为竖直方向。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还称为水平方向。
1.显影盒的构造
图1所示的显影盒1设置在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未显示)等等中。这里,图像形成设备包含诸如感光鼓等的感光构件40,静电潜像形成感光构件40上,并且显影盒1向形成在感光构件40上的静电潜像供给调色剂,以显影该静电潜像。经显影的静电潜像(调色剂图像)被从感光构件40转印到纸张,然后被定影到纸张,使得图像在图像形成设备中形成在纸张上。
显影盒1包含具有中空的盒状的外壳2。外壳2例如在宽度方向上长(见图5),并且外壳的上下部分基本上是平坦的,并且外壳2包含顶壁3、底壁4、后壁9和左右侧壁7。
顶壁3在水平方向上为实质上平坦。朝后下侧倾斜的倾斜壁3A整体地形成在顶壁3的前端在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的每一个上(也参见图5)。从顶壁3的下表面在实质上竖直方向向下延伸的竖直壁3B整体地形成在顶壁3的从顶壁的中间在前后方向上朝向前侧偏离的部分。
外壳2的底壁4在前后方向延伸,同时在宽度方向上看时局部地弯曲。具体地,底壁4整体地包含前底壁5和后底壁6,前底壁5设置在其前侧,后底壁6设置在其后侧。
在宽度方向上看时,前底壁5具有从其前端朝向实质上后上侧延伸的第一部5A和朝向后侧延伸同时弯曲成弧状以向下突出的第二部5B,和朝向后上侧延伸的部分。前底壁5的后端和顶壁3的竖直壁3B位于前后方向的实质上相同的位置。这里,在外壳2中,预定的间隙形成在前底壁5的后端和竖直壁3B的下端之间并且形成连通口14。
在宽度方向看时,后底壁6延续到前底壁5的后端并且向后侧延伸,同时大部分地弯曲成弧状,以向下突出。
被外壳2的顶壁3的前端边缘、底壁4(前底壁5)的前端边缘、左右侧壁7的前端边缘围绕的供给口8形成在外壳2的前侧。供给口8在宽度方向较长。
外壳2的后壁9将顶壁3的后端连接到底壁4(后底壁6)的后端,并且实质上线性地朝向后上侧从底壁4的后端延伸到顶壁3的后端。把手部分10与后壁9整体地形成。把手部分10从后壁9的上端部朝向后侧突出。整个显影盒1能够通过抓住把手部分10而被移动,以便被安装在图像形成设备(未显示)中或从图像形成设备拆卸。
外壳2的内部通过顶壁3的竖直壁3B分隔成设置在后侧的调色剂储存室11和设置在前侧的显影室12。调色剂储存室11和显影室12通过连通口14彼此连通。
调色剂储存室11在上下方向通过顶壁3和后底壁6分隔,在前后方向通过竖直壁3B和后壁9分隔。
搅拌器13设置在调色剂储存室11中。搅拌器13包含转动轴13A和搅拌片13B,转动轴13A经过实质上对应于后底壁6的曲率中心的部分并且在宽度方向上沿转动轴线延伸,搅拌片13B在转动轴13A具有中心并且在径向上从转动轴13A延伸。搅拌器13在调色剂储存室11中可绕着转动轴13A旋转。在图像形成期间,驱动力从图像形成设备(未显示)输入转动轴13A,使得搅拌器13从右侧看时沿顺时针方向转动。
通过所谓的粉化方法生产的可充正电的无磁性的单组分粉化调色剂存储在调色剂储存室11中。
显影室12在上下方向除了通过竖直壁3B和前底壁5还通过顶壁3的前部分隔。显影室12的后端通过竖直壁3B分隔。上述供给口8从前侧与显影室12相通。
供给辊15、显影辊16和刀片单元17设置在显影室12中。显影辊16的直径比供给辊15的直径大。
供给辊15在宽度方向上延伸。供给辊15的外周表面的下部沿着前底壁5的弯曲的第二部5B布置。供给辊15从前下侧与连通口14相对。
进一步地说,供给辊15安装在外壳2的左右侧壁7之间,并且由左右侧壁7可转动地支撑。也就是,供给辊15的转动轴15A在宽度方向上沿转动轴线延伸。在这种状态下,在图像形成期间,驱动力从图像形成设备(未显示)输入到转动轴15A,使得供给辊15从右侧看在逆时针方向X(通过实线箭头显示)上转动。
供给辊15的转动轴15A由例如金属制成,并且转动轴15A覆有导电泡沫材料。
显影辊16在宽度方向上延伸。显影辊16的外周表面的下部布置为从上方靠近前底壁5的第一部5A。显影辊16的外周表面的前部通过供给口8向外壳2的前侧露出,并且构造成从后侧与感光构件40的表面接触。显影辊16的外周表面的下部和第一部5A之间的间隙通过例如薄膜形状密封18封闭。
显影辊16从前上侧与供给辊15接触。显影辊16的外周表面与供给辊15接触的部分和供给辊15的外周表面与显影辊16接触的部分互相压靠着彼此。
进一步地说,显影辊16安装在外壳2的左右侧壁7之间并且由左右侧壁7可转动地支撑。也就是说,显影辊16的转动轴16A在宽度方向上沿转动轴线延伸,并且显影辊16的转动轴的方向是宽度方向。在这种状态下,在图像形成期间,驱动力从图像形成设备(未显示)输入到转动轴16A,使得显影辊16在预定方向上转动,具体地说,从右侧看时在逆时针方向Y(见通过粗虚线显示的箭头)上转动。
这里,显影辊16的转动轴16A由例如金属制成,并且转动轴16A覆有导电橡胶材料。在图像形成期间,显影偏压从图像形成设备(未显示)施加到显影辊16。
刀片单元17布置在显影辊16上方,并且设置在左右倾斜壁3A(也参见图5)上,左右倾斜壁3A设置在外壳2的顶壁3的前端。
如图2A所示,刀片单元17包含刀片20,一对保持器21和螺钉22。
如图4所示,刀片20具有矩形板的形状,在宽度方向上较长,并且在前后方向较薄。刀片20由例如诸如不锈钢等金属制成的片簧构件形成。刀片具有确定的弹性程度。刀片20的厚度T(见图2B)在60μm到150μm的范围内。
一个第一通孔23形成在刀片20的上端部在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中的每一个,并且多个(这里,七个)第二通孔24在宽度方向上相间隔地形成刀片的在左右第一通孔23之间的部分。第一和第二通孔23和24在厚度方向(前后方向)穿过刀片20。
尽管未在图4中清楚地显示,刀片20的在宽度方向上的整个下端部以弧状朝向后侧弯曲(见图2B)。刀片20的下端部的附近将在下文描述。
一对保持器21在前后方向布置为使得刀片20在前后方向上插入保持器21的中间。一对保持器21包括前保持器25和后保持器26,前保持器25设置在前侧,后保持器26设置在后侧。
类似于刀片20,前保持器25具有矩形板形状,在宽度方向较长。然而,前保持器25的厚度比刀片20的厚度大。
两个第三通孔27形成在前保持器25的在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中的每一个,以在上下方向排列。数量等于第二通孔24的数量的七个第四通孔28在宽度方向上相互间隔地形成在前保持器25的形成在前保持器25的左右端部的下第三通孔27之间的部分。第三和第四通孔27和28在厚度方向(前后方向)上穿过前保持器25。
延伸部29几乎连接到前保持器25的下端的左右第三通孔27之间的整个部分。在图4中,延伸部29从前保持器25的下端朝前上端延伸。因此,假定延伸部29是前保持器25的一部分,当从右侧看整个前保持器25时,前保持器具有实质上J形状(见图2A)。
类似于前保持器25(除延伸部29外的部分),后保持器26具有在宽度方向较长的矩形板形状。后保持器26的厚度实质上等于前保持器25的厚度。
两个第五通孔30形成在后保持器26的在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中的每一个,以在上下方向排列。
数量等于第二通孔24的数量的七个第六通孔31在宽度方向上相互间隔地形成在后保持器26的形成在后保持器26的左右端部的下第五通孔30之间的部分。第五和和第六通孔30和31在厚度方向(前后方向)穿过后保持器26。
设置七个螺钉22,其数量等于第二通孔24的数量。
下面描述刀片单元17的组装的刀片单元在外壳2上的安装。
首先,如图4所示,前保持器25,刀片20,后保持器26,和螺钉22依此顺序从前侧设置。
然后,如图3所示,刀片20的上部在前后方向上插入前后保持器25和26中间。在这种状态下,刀片20的第一通孔23的每一个在宽度方向上对应于形成在前保持器25的相同侧的两个第三通孔27的下第三通孔27(与前后方向下第三通孔相对),并且在宽度方向上对应于形成在后保持器26的相同侧的两个第五通孔30的下第五通孔30(也参见图4)。此外,刀片20的第二通孔24对应于定位在前保持器25的宽度方向的相同位置的第四通孔28,并且对应于定位在后保持器26的在宽度方向上的相同位置的第六通孔31(也参见图4)。
然后,各个螺钉22依次从后侧被插入在宽度方向上定位在相同位置(彼此相对应)的第六通孔31、第二通孔24和第四通孔28中,并且被固定到前保持器25(也参见图2和4)。
因此,刀片20的上部被固定同时被插入前后保持器25和之间,使得刀片单元17的组装完成。同时,在这种状态下,刀片20的上部和前保持器25之间的间隙和刀片20的上部和后保持器26之间的间隙可以通过密封件等等(未显示)封闭。
参见图1,完成的刀片单元17安装在顶壁3的前端的左右倾斜壁3A之间(也参见图5),并且从前侧安装在各个倾斜壁3A上。
具体地说,朝向前侧突出的凸起部32设置在每个倾斜壁3A的前表面。每个凸起部32依次从后侧被插入定位在宽度方向上相同位置的两个第五通孔30和两个第三通孔27中的上第五和第三通孔30和27中(也参见图3、4和5)。因此,刀片单元17相对于左右倾斜壁3A被定位(也参见图5)。
在这种状态下,螺钉33从前侧被插入在宽度方向上定位在相同位置(对应于彼此)的第三通孔27(下第三通孔27)、第一通孔23和第五通孔30(下第五通孔30)中,并被固定到在宽度方向上定位在相同位置的倾斜壁3A(也参见图3、4和5)。因此,刀片单元17安装到(被固定到)各个倾斜壁3A(也就是外壳2)。
在刀片单元17安装在外壳2上的状态,只有刀片单元17的刀片20的下端部与显影辊16的外周表面接触。具体地说,在这种状态下,刀片20实质上沿着倾斜壁3A朝向后下侧延伸。
刀片20包含基端A和顶端B,基端A设置在其上端并且与保持器21一起由外壳2(倾斜壁3A)支撑,顶端B设置在其下端(也参见图4)。
如上所述,刀片20的整个下端部在宽度方向上向后侧弯曲成弧状,如图2B所示。具体地说,如宽度方向所示,刀片20包含直线部35和弯曲部36,直线部35线性地从基端A朝向后下侧延伸,弯曲部36以预定的曲率半径从作为弯曲开始部分C的直线部35的下端朝向顶端B向后弯曲成弧状。直线部35的上端是刀片20的基端A,弯曲部36的后端是刀片20的顶端B。
弯曲部36形成在弯曲开始部分C和顶端B之间。随着从弯曲开始部分C朝向顶端B延伸,弯曲部从显影辊16的外周表面分离。弯曲部36的曲率半径设定在0.2mm到0.4mm的范围内。
这里,在图2B中,在宽度方向上看时,弯曲部36的曲率中心通过引用标记D表示。在宽度方向上看时,连接弯曲开始部分C和曲率中心D的线段称为第一基准线段E,连接顶端B和曲率中心D的部分称为第二基准线段F。第一基准线段E的长度等于第二基准线段F的长度,并且对应于弯曲部36的曲率半径。如图2B所示,在宽度方向上看时,第一和第二基准线段E和F之间限定的角度通过引用标记θ表示。角度θ设为45°至90°范围。
刀片20的弯曲开始部分C变为接触部分并通过刀片20的电力从后上端与显影辊在宽度方向上的整个部分挤压接触,对应于显影辊16的外周表面在圆周方向的一点。换句话说,刀片20在基端A和顶端B之间的部分与显影辊16的外周表面接触。因此,显影室12的内部分隔为设置在刀片20的前侧(靠近供给口8)的区域和设置在刀片20的后侧的区域(靠近连通口14)(见图1)。
这里,如果显影辊16的预定的转动方向Y(从右侧看为逆时针方向并且对应于通过粗虚线表示的箭头)被用作基部,刀片20的顶端B定位在刀片20的基端A的转动方向Y的上游。
2.显影盒在图像形成期间的的操作
参照图1,如上所述,在图像形成期间,驱动力输入到搅拌器13的转动轴13A、供给辊15的转动轴15A和显影辊16的转动轴16A中的每一个,使得搅拌器13、供给辊15、和显影辊16中的每一个转动。
具体地说,首先,如上所述,搅拌器13从右侧看在顺时针方向上转动,使得搅拌器13的搅拌片13B在调色剂储存室11中绕转动轴13A从右侧看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因此,存储在调色剂储存室1中的调色剂(粉化的调色剂)通过搅拌片13B被搅拌,并且通过连通口14被排出到设置在前侧的显影室12。
通过供给辊15的在转动方向X的转动,经过连通口14排出到显影室12的调色剂被供给到供给辊15的外周表面并且被供给到被施加显影偏压的显影辊16的外周表面。此时,调色剂在供给辊15的外周表面和显影辊16的外周表面互相接触的部分被摩擦充电为正极性。
进一步地说,参照图2B,随着显影辊16在转动方向Y上转动,供给到显影辊16的外周表面的调色剂到达刀片20的弯曲开始部分C与显影辊16的外周表面挤压接触的部分(也就是弯曲开始部分C)。
当经过弯曲开始部分C和显影辊16的外周表面之间时,已经到达弯曲开始部分C的调色剂形成为薄层并且被保持在显影辊16的外周表面上。
不能经过弯曲开始部分C和显影辊16的外周表面之间的调色剂通过刀片20的弯曲部36擦去。擦去的调色剂积聚在弯曲部36的在显影辊16的转动方向Y上的上游区域45(从宽度方向看时,形成在弯曲部36和显影辊16的外周表面之间并且朝向弯曲开始部分C逐渐地变窄的区域)中。
如上所述,刀片20的弯曲开始部分C(基端A和顶端B之间)与显影辊16的外周表面接触,使得刀片调节显影辊16的外周表面上的调色剂的厚度。
进一步地说,参照图1,随着显影辊16在转动方向Y转动,由经过弯曲开始部分C和显影辊16的外周表面之间的调色剂构成的薄层被供给到形成在感光构件40的表面的静电潜像。
具体地说,感光构件40的表面被均匀地且预先充电成正极性。因此,感光构件的表面被激光束等等曝光,使得静电潜像形成在感光构件40的表面。静电潜像对应于被均匀地充电为正极性的感光构件40的表面的被曝光的部分,其电势通过曝光降低。
进一步地说,当通过显影辊16的转动与感光构件40的表面接触时,保持在显影辊16的外周表面且被充电成正极性的调色剂被供给到形成在感光构件40的表面的静电潜像(电势降低的被曝光的部分)。因此,形成在感光构件40上的静电潜像被显影,使得由反转显影(reversal development)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被保持在感光构件40的表面。
3.刀片
参照图2B,当使用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的实施例的刀片20时,如上所述,没有经过弯曲开始部分C和显影辊16的外周表面之间且通过刀片20的弯曲部36擦去的调色剂在弯曲部36在显影辊16转动方向Y的上游区域45中积聚为适当量。
因为适当量的调色剂积聚在上游区域45中,与调色剂不积聚在上游区域45中相比,在宽度方向上不适当的薄的部分不形成在由经过弯曲开始部分C和显影辊16的外周表面之间的调色剂构成的薄层中。也就是说,可以在宽度方向上形成具有等厚度的薄调色剂层。
因此,形成在感光构件40(见图1)上的静电潜像通过由调色剂构成的薄层稳定地显影在宽度方向上的整个部分上。因此,刮擦部分不会存在于其后转印到纸张上的调色剂图像中的坚实打印,并且可以实现高质量图像形成。
进一步地说,因为适当量的调色剂积聚在上游区域45中,重影(调色剂密度变化)不存在于转印到纸张的调色剂图像中,与调色剂超过适当量积聚在上游区域45中的情况相比,可以实现高质量图像形成。
产生重影的原因可以如下考虑。也就是,首先,超过适当量积聚在上游区域45中的调色剂(保留的调色剂)的特性(例如充电量)取决于调色剂在上游区域45中的保留时间而变化。那么,当特性已经如上所述变化的保留的调色剂经过弯曲开始部分C和显影辊16的外周表面之间时,在薄调色剂层中,保留的调色剂和除保留的调色剂外的其他的调色剂之间,充电量变得不同,薄调色剂层的特性变得不均匀的。也就是说,可以认为,重影是因为静电潜像通过由特性不均匀的如上所述的调色剂构成的薄层显影而产生的。
也就是说,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的实施例,可以在弯曲部36的上游区域45中保留适当量而非过量和缺乏的调色剂。因此,可以抑制由刀片20所引起重影的产生,同时实现没有刮擦部分的坚实打印。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的实施例,因为刀片20的顶端B对应于弯曲部36的弯曲端部,可以在上游区域45中积聚适当量的调色剂。
如果刀片包含从弯曲部36的弯曲端部线性延伸且连接到顶端B的部分,而不同于本发明的示范性的实施例;该部分很可能阻挡调色剂。因此,调色剂以显著地超出适当量的量积聚在上游区域45中。因此,它难以抑制重影的产生。
如上所述设置的各尺寸的刀片20的方法将参照以下实验的结果描述如下。
这个实验用来检验重影随着刀片20的各个尺寸的变化(例如弯曲部36的曲率半径和角度θ)的产生。
(1)实验条件
-用于实验的图像形成设备;兄弟工业株式会社制造的HL-2140(激光打印机)。
-调色剂:可充正电的无磁性的单组分的粉化的调色剂和聚合的调色剂
粉化的调色剂用于根据如上所述的示范性的实施例的显影盒1,然而实验使用由所谓的聚合方法制造的聚合的调色剂和粉化的调色剂进行,以便于比较。粉化的调色剂圆度(circularity)小于0.968,聚合的调色剂的圆度是0.9998。也就是说,聚合的调色剂的形状接近于真球形,粉化的调色剂的形状粗糙。因此,粉化的调色剂流动性次于聚合的调色剂。因此,粉化的调色剂很可能积聚在上游区域45中,从而粉化的调色剂很可能产生重影。
用于测量角度θ和弯曲部36的曲率半径的装置;由东京精密制造有限公司(TokyoSeimitsu Co.,Ltd)制造的SURFCOM5000DX。
-刀片20的自由长度:8mm
参照图2A,刀片20的自由长度是在指向后下侧的方向上不插入一对保持器21之间的刀片20的下部的长度。
-刀片20的偏斜:0.8mm
刀片20的偏斜表示:刀片20(刀片单元17)安装在外壳2上前后,具体地说,刀片20的弯曲开始部分C与显影辊16的外周表面挤压接触前后,刀片20的顶端B的偏差。也就是说,在任何刀片20用于这个实试验的情况下,当刀片20(刀片单元17)安装在外壳2上时,与刀片20安装在外壳2上之前相比,刀片20的顶端B朝向后上端偏离0.8mm,使得刀片20的弯曲开始部分C通过用于回复刀片20的顶端B的力与显影辊16的外周表面挤压接触(见图2B)。因此,用于使得刀片20的弯曲开始部分C与显影辊16的外周表面挤压接触的力在用于这个实验的刀片20之中是相同的。同时,偏离误差能够在±0.2mm范围之内,这个误差不可能影响用于使得刀片20的弯曲开始部分C与显影辊16的外周表面挤压接触的力。刀片20的材料在所有的用于本实验的刀片20之中是相同的。
-进行实验的时间:清晨
清晨是调色剂难以充电的时间段。因为调色剂难以充电,如果图像形成在清晨,很可能产生重影。也就是说,实验是在很可能产生重影的恶劣条件下进行的。
(2)实验方法
对于具有上述尺寸和不同的弯曲部36的曲率半径和不同的角度θ的刀片20中的每一个进行一次实验,一次实验使用一个图6中显示的纸张50。
首先,任意字符51(这里为“ABC”)打印在纸张50上。随后,在显影辊16(见图1)的一个或多个转动期间,形成半色调(halftone)的坚实打印(见图6中引用标记52表示的部分)。
因此,字符51和半色调部分52打印在一个纸张50上,排列在纸张的纵向(传送方向)。那么,可以可视化地观察到字符(ABC)是否与出现在半色调部分52的作为重影53的字符51相同(见半色调部分52的由虚线围绕的部分)。如果重影能够清楚地观察,实验结果用“c(产生重影)”表示。如果不能观察到重影,实验结果用“b(不产生重影)”表示。另外,如果在实验结果“b”中,不仅重影而且调色剂密度的轻微的变化也不能观察到(如果半色调部分52的图像质量很好),实验结果用“a”表示。如果实验结果相应于“b”,不仅重影而且刮擦部分都不产生在半色调部分52中。
(3)实验结果
在下文中表1表示当弯曲部36的曲率半径(第一或第二基准线段E或F的长度,见图2B)变化时的试验结果1。表2表示当角度θ(第一和第二基准线段E和F限定的,见图2B)变化时的试验结果2。
(3-1)实验结果1
试验结果1在表1中表示。在这个实验中,在具有不同的弯曲部36的曲率半径的所有刀片20中,角度θ是恒定的,也就是90°。
[表1]
Figure GSA00000019140600111
如表1所示,可以知道,在粉化的调色剂的情况下,如果弯曲部36的曲率半径在0.2mm到0.4mm的范围内,不产生重影。特别是,如果弯曲部36的曲率半径在0.28mm到0.38mm的范围,即使调色剂密度的轻微的变化也不能观察到,可以实现高质量图像形成。
同时,如果弯曲部36的曲率半径小于0.2mm并且如果弯曲部的曲率半径大于0.4mm,产生重影。
而且,即使当使用粉化的调色剂产生重影(弯曲部36的曲率半径是例如0.2mm以下)时,如果使用流动性优于粉化的调色剂的聚合的调色剂,也可以实现不产生重影的高质量图像形成。
(3-2)实验结果2
试验结果2在表2中表示。在这个实验中,在具有不同的角度θ的任何刀片20的情况下,弯曲部36的曲率半径恒定,也就是0.3mm。
[表2]
如表2所示,可以知道,在粉化的调色剂的情况下,如果角度在45°到90°的范围内,不产生重影。特别是,如果角度在47.2°到90°的范围内,可以实现高质量图像形成。
同时,如果角度小于45,积聚在上游区域45中的调色剂的数量(见图2B)(换句话说,经过弯曲开始部分C和显影辊16的外周表面之间的调色剂的数量)不足,在半色调部分52(图6)中产生刮擦部分。因此,不能观察到重影是否形成。当因为刮擦部分形成在半色调部分52中而不能观察到重影时,实验结果用“-(未知的)”表示。
从表1和2的试验结果可知,如本发明的示范性的实施例表示的那样,如果刀片20的弯曲部36的曲率半径在0.2mm到0.4mm范围之内,并且角度在45到90范围之内,即使使用圆度小于0.968的粉化的调色剂,也可以抑制重影的产生(也参见图2B)。
进一步地说,如上所述,如果刀片20具有上述构造,可以抑制重影的产生并且在弯曲部36的上游区域45(见图2B)中保留适当量的调色剂,而不会过量和不足。因此,还可以实现坚实的打印,而没有刮擦部分。
刀片20可以具有相对大的厚度T(见图2B)。在这种情况下,与显影辊16的外周表面相对的刀片20的顶端的表面(下端部分)可以通过打磨或形成如上述弯曲部36的弧状而弯曲。在这种情况下,还可以获得与上述优点相同的优点。
然而,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的实施例,如果刀片20形成薄板形状,可以通过弯曲工序容易地形成具有细小的和精细的形状的弯曲部36(见图2B)。特别是,如果刀片20的厚度T(见图2B)在60μm到150μm范围内,可以容易地形成弯曲部36同时使得弯曲部具有最小必要强度。因此,可以到提高刀片20的生产率。
如上所述,当使用具有相对低圆度(低流动性)的粉化的调色剂时,本发明的示范性的实施例在实现无刮擦部分且抑制产生重影的坚实打印方面特别地有效,这是因为使用刀片20的结果。然而,本发明还可应用到使用除粉化的调色剂以外的粉末显影剂(聚合的调色剂等等)图像形成的各种显影装置中。

Claims (6)

1.一种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显影辊,该显影辊被所述壳体支撑而能够在转动方向上绕着转动轴线转动,并且被构造用来在其外周表面上保持调色剂,以便将所述调色剂供应给形成在感光构件上的静电潜像;和
刀片,该刀片包含基端和末端,所述基端由所述壳体支撑,所述末端在所述转动方向上被设置在所述基端的上游,并且所述刀片在所述基端和所述末端之间的接触部分与所述显影辊的所述外周表面接触,以便规制保持在所述显影辊上的所述调色剂的厚度,
其中所述刀片进一步包含弯曲部,该弯曲部由所述刀片在所述末端和所述接触部分之间弯曲形成,使所述弯曲部从作为弯曲开始部的所述接触部分到所述末端以0.2mm到0.4mm的曲率半径弯曲,以便在朝向所述末端延伸的同时与所述显影辊的所述外周表面分离;
其中,当在沿所述显影辊的转动轴线的方向上看时,第一基准线段和第二基准线段之间限定的角度在45°到90°的范围内,其中,所述第一基准线段连接所述接触部分与所述弯曲部的曲率中心,所述第二基准线段连接所述末端与所述弯曲部的曲率中心;并且
所述刀片的厚度在60μm到150μm的范围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色剂包含粉末化的调色剂。
3.如权利要求1至2任何一项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色剂的圆度小于0.968。
4.如权利要求1至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于,
所述弯曲部的曲率半径在0.28mm到0.38mm的范围内。
5.如权利要求1至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于,
由所述第一基准线段和所述第二基准线段限定的角度在47.2°至90°的范围内。
6.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含:
感光构件;和
显影装置,所述显影装置包含:
壳体;
显影辊,该显影辊被所述壳体支撑而能够在转动方向上绕着转动轴线转动,并且被构造用来在其外周表面上保持调色剂,以便将所述调色剂供应给形成在所述感光构件上的静电潜像;和
刀片,该刀片包含基端和末端,所述基端由所述壳体支撑,所述末端在所述转动方向上被设置在所述基端的上游,并且所述刀片在所述基端和所述末端之间的接触部分与所述显影辊的所述外周表面接触,以便规制保持在所述显影辊上的所述调色剂的厚度,
其中所述刀片进一步包含弯曲部,该弯曲部由所述刀片在所述末端和所述接触部分之间弯曲形成,使所述弯曲部从作为弯曲开始部的所述接触部分到所述末端以0.2mm到0.4mm的曲率半径弯曲,以便在朝向所述末端延伸的同时与所述显影辊的所述外周表面分离;
其中,当在沿所述显影辊的转动轴线的方向上看时,第一基准线段和第二基准线段之间限定的角度在45°到90°的范围内,其中,所述第一基准线段连接所述接触部分与所述弯曲部的曲率中心,所述第二基准线段连接所述末端与所述弯曲部的曲率中心;并且
所述刀片的厚度在60μm到150μm的范围内。
CN201010113301.7A 2009-01-26 2010-01-26 显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Active CN10195013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14251 2009-01-26
JP2009014251A JP2010170021A (ja) 2009-01-26 2009-01-26 現像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50135A CN101950135A (zh) 2011-01-19
CN101950135B true CN101950135B (zh) 2013-03-27

Family

ID=423542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13301.7A Active CN101950135B (zh) 2009-01-26 2010-01-26 显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265529B2 (zh)
JP (1) JP2010170021A (zh)
CN (1) CN10195013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96151B2 (ja) * 2011-06-20 2014-05-21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クリーニング機構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611381B2 (ja) * 2012-03-19 2014-10-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3149819A (zh) * 2013-03-29 2013-06-12 资兴市和顺科技印材有限公司 改进型激光打印机的碳粉盒
JP7135674B2 (ja) * 2018-09-28 2022-09-1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US10852662B2 (en) 2018-11-14 2020-12-0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ing device,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43867B2 (ja) 1995-03-02 2004-07-2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
JPH11344858A (ja) 1998-06-03 1999-12-14 Bando Chem Ind Ltd トナー薄層形成用ブレード、その製造方法及び現像装置
JP2004252420A (ja) * 2003-01-31 2004-09-09 Canon Inc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KR20050073117A (ko) * 2004-01-08 2005-07-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화상형성기기의 현상장치
JP4664052B2 (ja) 2004-11-30 2011-04-06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139552A (ja) 2006-12-01 2008-06-19 Ricoh Co Ltd 現像剤規制部材、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現像剤規制部材の製造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平11-344858A 1999.12.14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265529B2 (en) 2012-09-11
JP2010170021A (ja) 2010-08-05
CN101950135A (zh) 2011-01-19
US20100189472A1 (en) 2010-07-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40154B2 (en) Image forming device and cartridge
CN101950135B (zh) 显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JP4332806B2 (ja) 現像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622830B2 (ja)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2736485B (zh) 显影装置、处理盒和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
US9354586B2 (en) Communication connecto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050201772A1 (en) Developing cartridge, image holding body cartridge,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687993B2 (en) Charging device, image forming assembly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charging device
JP498502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CN101763012A (zh) 显影装置、处理盒以及成像设备
JP2007079121A (ja)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像担持体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EP1703336A2 (en) Developing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060216073A1 (en) Develop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29298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076945A (ja) 現像ローラ
US20220404734A1 (en) Image forming device
CN106249569B (zh) 清洁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US7068961B2 (en) Developing devic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system, sealing membe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ealing member
JP2024050938A (ja)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345028B2 (ja) 転写装置、感光体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076944A (ja) 現像ローラ
CN204925625U (zh) 图像形成设备
CN101135879A (zh) 显影装置、处理盒以及成像设备
JP2006053293A (ja) 現像器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181809A (ja)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