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45776B - 运载工具乘员支撑件 - Google Patents

运载工具乘员支撑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45776B
CN101945776B CN2009801051629A CN200980105162A CN101945776B CN 101945776 B CN101945776 B CN 101945776B CN 2009801051629 A CN2009801051629 A CN 2009801051629A CN 200980105162 A CN200980105162 A CN 200980105162A CN 101945776 B CN101945776 B CN 10194577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ccupant
seat
occupant support
support spare
frame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0516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45776A (zh
Inventor
阿尤纳·因德拉斯瓦兰·拉贾辛加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US2008/005810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08137156A2/en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US2009/000342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09079668A2/en
Publication of CN1019457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457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457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4577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用于增加运载工具中的舒适性和实用性的运载工具乘员支撑件,其具有用于乘员碰撞载荷保护的装置。虚拟航行装置。

Description

运载工具乘员支撑件
参考文献
本申请以参引的方式将下述申请:60/960620;61/006,074;61/062,002;61/066,372;61/072,241;61/062,495;61/123,345;61/188,175;61/191,309;61/198,541;PCT/US2008/005810结合于此。
概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特别注重于安全性和实用性的用于在运载工具中容置乘客的新结构和客运范例,并且为在实际导航耳机中的实用性提供了新特征。
附图简述
附图示出了运载工具乘员支撑件的实施方式,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该运载工具乘员支撑件具有用于对载荷进行动态响应的装置。
图1-3示出了开放式床舱的不同位置和视图,图4、5示出了这些舱在三层中的配置(如果需要的话,在上层中存在3个舱)。图6-10示出了在飞行器座舱中横过两个过道处于平行排中的三层舱的配置。这些实施方式采用侧向配置,但是可以相对于过道倾斜地放置这些舱。
图11-13示出了可能的密闭舱的不同视图。该实施方式具有开放的上侧以及密闭的底侧。其它的实施方式可具有开放式的侧面结构和顶部结构或密闭的侧面结构和顶部结构。图14示出了配置在飞行器座舱中的密闭舱结构的另一实施方式。
图15、16示出了可能的开放式的实施方式的三层配置。
图17-19是用于运载工具中的儿童的另一乘员支撑件的实施方式。
4A-邦吉吊带,其允许座椅在前向冲击情况下向前移动,如所示,其一侧被牢固地附连至框架,另一侧被附连至竖直的止推支承件的支撑件;4B-移动座椅;4C-移动座椅上的反作用表面,其引导固定支承件,该表面可具有沟槽,该沟槽容置滑动销钉以确保在该移动座椅滑动时存在该移动座椅的有限的竖向“起升高度”;4D-支承件,其被定位成在侧向冲击的情况下接近于惯性载荷(穿过质心)的矢量;4E-座椅底部的滑动表面;4F-基座,其在背部处带有枢轴以允许背向展开。支撑缘板(4M)可被设定于不同的高度处,用以改变座椅的倾斜度;4G-用于固定骨架或框架的侧向枢轴;4H-系绳环;4I-槽口,其具有能够控制支承件(4K)的移动的弹簧减震器;4J-具有槽口和弹簧的竖向反作用力支承件的支撑件,该弹簧加载以在冲击时调节脉冲载荷;4K-支承件(跨在移动座椅的背部上的沟槽上);4L-支撑反作用力支承件的侧向支柱;4M-支撑缘板,其能够被锁定于位于基底上的齿轮(未示出)上的不同位置处,用于背向配置于所需的角度处。
图20示出了用于航空卧铺的相对开放的结构。它示出了用于电视屏幕(其它位置和尺寸是可能的)和被示出为密闭的氧气面罩门的实施方式。在此实施方式中,该门位于屏幕的后方并且闭锁件将在屏幕是打开或关闭的情况下打开门。该氧气面罩可以是可折叠的手风琴型面罩以节约空间。该氧气源和用于闭锁件的控制器通过管道被连接至电源。一些实施方式具有氧气源和控制器的模块化结构,这些氧气源和控制器在安装模块时被连接至电源和控制导线。
该图在一个可能的位置中还示出了救生衣。可提升搁脚架以提供平板床构造。该侧部折板被设计成向外折叠以获得全部宽度的平板床,但是同时向前折叠以确保下方卧铺中的乘客不会看到上部乘客的脚。其它的实施方式可具有不可伸缩的侧部,这将在平板床位置中限制脚部区域的宽度,并且其它的实施方式仍可在平板床构造中具有扇形折叠的侧部折板结构,在降下搁脚架时该侧部折板结构展开,并且当立起搁脚架时该侧部折板结构折起。20A-搁脚架,其在下排中无需前部或侧部折板;20B-侧部折板,其在搁脚架立起时被展开;20C-氧气隔间门和电视屏幕,其在此实施方式中自结构的顶板展开;20D-救生衣隔间。
图21示出了具有两层航空卧铺的座舱结构。它还示出了用于到达上部卧铺的台阶和特别为此目的而抓握的把手。它还示出了底部储存箱,其位于底部航空卧铺的下方,具有前部开口和后部开口(在大部分实施方式中具有门)。特别地,通过向前折叠椅背能够触及后部开口。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椅背还具有带有一个面板的框架,该面板可如同门一样打开以呈现出底部箱的后部开口和门。这在飞行中在乘客需要触及后部箱时是特别有用的。在图中还示出了支撑脚/框架的框架,该支撑脚/框架支撑航空卧铺,且这些支撑脚/框架的框架在它们的下部边缘处安装至该脚部,并且该脚部又附连至接合位于座舱底板上的导轨或轨道的闭锁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支撑框架与相邻的支撑框架互锁以按照需要来传递载荷。在此实施方式中,出于结构刚性的目的,通过连结构件附连有两个(或多个)竖直部分。
该附图示出了由飞行器的两个过道所服务的三个航空卧铺“系列”。在此实施方式中,上部箱被示出为每个乘客一个上部箱。每个上部箱均具有前部开口和后部开口(在大多数实施方式中具有门)。左侧的航空卧铺系列示出了上部箱的后部开口。乘客从上排航空卧铺很容易触及这些开口。该视图也示出了在此实施方式中用于底部航空卧铺乘员的单独的箱。
21A-上部箱,其具有后部入口和前部入口。在此,每个上部卧铺乘员一个上部箱;21B-底部箱,其具有用于底部卧铺乘员的前部入口和后部入口。椅背的一些实施方式可以是开口的以通向紧位于其后部的箱,并且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存在通向位于邻近的航空卧铺的下方的箱的入口。21C-用于上部座椅的台阶;21D-用于附连至轨道的脚部;21E-底部箱内侧的支撑框架侧部;21F-示出了底部箱和下排航空卧铺的视图,其具有所示的支撑框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出于美观和/或安全的原因而具有覆盖该支撑框架的箱)。21G-上部航空卧铺上的把手,其被示出为用于帮助攀爬至该卧铺。
图22示出了单个航空卧铺(电视屏幕和氧气门关闭)。还示出了具有提升了的搁脚架的单个航空卧铺。它示出了带有用于监视乘客的摄像机的视图。这特别易于利用带有可包括视频信号在内的网络的自动驾驶飞行器来实现。多个实施方式将在每个乘客的带有他们本身的摄像机图像的电视屏幕上具有信道,以控制隐私。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具有能够移动的摄像机,以使乘客对于视野中的事物具有控制权。另一组实施方式可具有其它航空卧铺可以看得见的一个航空卧铺的摄像机信道以及麦克风,以使乘客在不离开他们的航空卧铺的情况下通过视频通信线路就可以进行交流。在两个航空卧铺的乘客均同意之后,这可在使交流能够进行的软件中加以致动。在多个航空卧铺乘员之间还可实现视频会议。该附图还示出了处于便利位置中的救生背心/救生衣罩。22A-摄像机。
图23示出了具有互锁的相邻支撑脚/框架的单个支撑脚/框架。它们还示出了该支撑框架上的弹簧/减震器加载的支撑导轨。它们沿着支撑框架的顶部滑动,该支撑框架带有位于附图中可见的孔中的导向销钉以及位于图中所示的间隙中的弹簧减震器。这些运动能够在紧急着陆的情况下、在水面接触或地面接触时缓冲该峰值冲击载荷。
还示出了横连杆。一些实施方式可具有用于横连杆的可变的锁定位置,以适应在同飞行器中的座舱底板上的不同的导轨/轨道间距。
支撑导轨的顶部在上方附连至航空卧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这种附连可以是枢转的,以在冲击状况期间适应两个(或更多个)支撑导轨的差动运动。23A-用于压缩载荷用的弹簧的位置;23B-弹簧/减震器加载的支撑导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其在上方支撑卧铺。在弹簧的压缩载荷的作用下,它能够沿着支撑框架滑动,以减小卧铺的峰值加速度和座椅轨道的峰值载荷;23C-互锁的卧铺支撑框架;23D-横连杆;23E-弹簧腔。
图24示出了多个支撑框架,它们采用楔形榫头互锁(在其它实施方式中还能够使用其它的互锁机构)。这种锁定传递竖向载荷和可供选择地传递水平载荷,并且由于冲击状况期间,相邻航空卧铺的载荷可能抵消并且可选择地,底舱底板与导轨的加固作用可能抵消,这种锁定导致降低了导轨上的冲击力作为反向力矩的作用。(当利用闭锁件将这些支撑框架的脚部锁定至底板导轨/轨道时,它们将在梁的底板导轨上具有加固作用,这在碰撞的情况下是有用的。)24A-所示的多个互锁的支撑框架。作为互锁的结果,分散了卧铺载荷,并由此降低了脚部和轨道支架的峰值拉应力和压缩载荷。
图25示出了用于附连至滑动支撑导轨的弹簧/减震器的导向销钉用的孔。25A-用于压缩弹簧的导向轴的孔。
图26示出了具有倾斜的顶部边缘的支撑框架。如前所述,该滑动支撑导轨座置在该支撑框架上。在冲击的情况下,该支撑导轨沿着支撑框架的顶部边缘滑动并且倾斜地向上升,因此,在竖直方向上在乘客身上施加惯性载荷,以降低离开航空卧铺的可能性。航空卧铺的连接将具有相反的角度以确保航空卧铺是水平的。26A-倾斜的顶部边缘,其朝向飞行器的前部更高。在冲击的情况下,每个卧铺均将向上升并且即使是在水平碰撞载荷的情况下,也在熟睡的乘员身上产生向下的力。匹配的滑座在它的附连至卧铺的表面上具有相反的角度,以使卧铺水平。
图27是具有两个部件的重力合成器的实施方式,其中,第一部件直接或间接附连至座椅底部并且第二部件附连至支撑结构。它被设计成在运载工具的冲击或快速减速期间在该方向上使用惯性载荷。
在此,中心环连接至座椅。销钉位于轨道的起始处。在冲击的情况下,膝端和后缘轨道使销钉向下移动,座椅靠背和前缘轨道使销钉向上移动。用于此机构的弹簧减震器和末端止动器并未示出,但是将采用惯性载荷来控制该旋转。其它的实施方式可以是内部环,其通过使轨道偏转而使该内部环在此位置上水平。而且,外部环(在此实施方式中,连接至支撑结构)可通过将所有的轨道均设置在同一高度处并且使销钉在内部环上偏转以接合这些销钉而具有较小的高度。在此实施方式中,该“环”无需是环,而是用于每组导向元件(1&2)-销钉(元件1)和弧形导轨(元件2)的简单的支撑结构。对于元件1,一些实施方式将具有多用途承载销钉。如果元件1是局部大致为线形的,该元件2则可以是更宽的。与附连至支撑结构的情况相比,用于支撑航空卧铺的环的内部位置和外部位置是颠倒的。如果元件1如所示是非线性的,该接触通常大致为线接触、点接触或滚动接触。同样,元件1&2的阴阳结构可以是颠倒的。多个实施方式将在两个环之间具有附加的接触面,以稳定它们的运动,即支撑力与引导方向正交。该附图示出了正常的位置,中心环连接至座椅。销钉位于轨道的起始处。在冲击的情况下,膝端和后缘轨道使销钉向下移动,座椅靠背和前缘轨道使销钉向上移动。用于此机构的弹簧减震器和末端止动器并未示出,但是将采用惯性载荷来控制该旋转。27A-轨道,对于销钉而言,注意内部环旋转时的不同的轴向运动;27B-内部环上的销钉。
图28示出了重力合成器的正常位置。导轨的形状将确定乘员在冲击期间在航空卧铺上的不同点处的竖向加速度。此加速度还将取决于水平碰撞加速脉冲波形。示出了销钉在导轨道上的位置。28A-飞行器/运载工具的运动方向;28B-当处于平板床位置(顶部处为头端)中时的椅背位置;28C-在冲击的情况下,轨道向上引导销钉;28D-在冲击的情况下,轨道向下引导销钉。
图29和30示出了冲击端部位置。所未示出的是弹簧减震器结构,其将控制沿着导向装置的运动。
图29示出了导向装置端部处的销钉,该销钉在该过程中已经沿着导向装置移动以使航空卧铺的座椅底部倾斜。注意,在此实施方式中直接或间接附连至座椅底部的内部环的旋转。使内部环倾斜以相对于飞行器提升航空卧铺的头部和航空卧铺的前缘侧。此实施方式使用销钉和导轨,但是可使用任何其它的导向机构,其中,导向元件位于环中的一个上并且被引导元件位于另一个环上。29A-轨道已经向下引导销钉;29B-轨道已经向上引导销钉。
图30示出了航空卧铺的另一个视图,并且在于此公开的航空卧铺结构的一些实施方式的上下文中,重要的是确保在冲击载荷的作用下,航空卧铺的侧向运动不会被用于航空卧铺的支撑结构所阻止。因此,例如在存在折板以将椅背的底部支撑在平板床位置中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当航空卧铺在冲击的作用下以受控的方式旋转时,航空卧铺的侧面上的任何竖向突起如果存在的话就必须在载荷的作用下是可变形的。特别地,座椅底部处的航空卧铺的髋部宽度可更窄,因此,如果有的话,支撑结构与相邻的航空卧铺之间具有一些空隙。这可提供所需的空隙。实际上,一些实施方式将在座椅底部的髋部部分与椅背的底端之间使用不同的宽度,并且如果需要的话,对于支撑结构的厚度而言,椅背上(朝向头部)的更大。30A-示出了相对于航空卧铺的头部提升了的端部。
图31和32示出了重力合成器的另一实施方式,其仅仅是两个滑动环,这两个环的接触面为相对于限定出它们的圆筒的轴线倾斜的截面。它还可以是一个或多个这种圆筒的多个径向截面,其相对于限定出圆筒的共用轴线的角度与倾斜的截面相对于限定出圆筒的共用轴线的角度相同。
图31示出了正常位置,并且图32示出了受冲击的位置,其在旋转上部环的同时使上部环倾斜。31A-环的静态部分上的标记;31B-环的动态部分上的标记;32A-环的静态部分上的标记;32B-环的动态部分上的标记。
图33和34利用附连至环的固定部分和移动部分的平面示出了运动的效果。
图35和36示出了航空卧铺的附加(可供选择的)特征。它允许座椅底部前后运动。该向后运动允许乘员处于斜倚位置或就座位置中,以获得更多可利用的个人空间。可存在限制结构以根据倾斜的角度来限制向后运动,从而避免与飞行器的侧面接触或延伸到过道中,即,将每个航空卧铺保持在其指定的空间内。此实施方式具有重力合成器和航空卧铺框架结构,以用于座椅底部的前后运动和膝盖边缘的提升。它包括枢转框架,其允许出于舒适的目的来提升座椅底部的前部。对于此运动,多个实施方式均是可能的,其具有在背景技术中公开的其它机构。
该滑动框架允许座椅底部出于舒适性和便利性的目的而前后运动。特别地,当使椅背倾斜时,向后运动可采用在背景技术中公开的止动机构予以限制,以确保椅背与头侧上位于椅背后方的部件之间存在空隙。
图35示出了提升了的倾斜框架,其将允许出于舒适性或便利性的目的来提升座椅底部的膝端,同时框架被示出为处于标准位置或正常位置中,而图36示出了框架滑动到后部滑动位置中的情况。
图37示出了航空卧铺“系列”或层的配置,其在顶部和/或侧面处带有支撑件。通常,这些支撑件为支撑导轨,它们可以为当前用于储存箱的支撑导轨。
航空卧铺的顶壁与底板支撑件可加固机身的结构,并且一些实施方式将使用这些设计,以确保具有航空卧铺的机身部分在水面接触或地面接触的情况下不会破裂。此外,其它实施方式可设计出在发生碰撞的情况下用于座舱端部处的机身的断裂线,并且设计有可支撑这些机身部分的机腹救生艇,从而避免在碰撞的情况下出现飞行器的疏散创伤。
图38、39、40和41示出了单个航空卧铺模块,其能够替换在此公开的任意的航空卧铺模块。
图38示出了打开的电视屏幕和在此实施方式中位于电视屏幕后方的氧气检修门。
图39、40和41示出了具有扇形侧部屏风的实施方式,其中,在图39中该侧部屏风是打开的,在图40中该侧部屏风是折叠的。这些屏风能够由手动或助力系统进行操作,并且可能是多个可能的屏风机构中的一个。这些屏幕还可以是固定的。出于隐私的目的,还可将具有较小半径和相似中心的第二扇形屏风安装得更为靠前,相对于航空卧铺安装得更低,同时清除了较高的障碍物,如果存在较高的障碍物的话。该屏风可安装在每个航空卧铺的一侧或两侧上。椅背的位置可呈现平板床位置到竖直位置。如果在冲击的情况下,航空卧铺允许发生受控旋转或其它运动,则用于卧铺背部的支撑结构上的侧部支柱将需要是可变形的。这种侧部支柱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不是必需的。
该实施方式还示出了隐蔽处和支撑侧面和背部。当处于具有用于乘员的保持平面以及枕垫的平板床位置时,其是特别有用的。该实施方式还示出了位于后壁处的可供选择的切口,以允许摄像机在所有位置进行观察和/或允许屏幕/氧气门在所有位置中缩回。一些实施方式可具有这样的位置,其中,航空卧铺上的椅背的顶部沿着侧向边缘从顶部边缘到大部分乘员的肩部所处的位置高度之间的一段距离上具有更为坚固的支撑结构(有时为泡沫材料),以在冲击载荷状况下,当平板床与运载工具的方向成一角度并且头部位于脚部的前方时,阻挡平板床位置中的乘客向上拱。在具有标准的重力反作用力和乘客重量的正常情况下,这种更坚固的支撑件甚至是感觉不到的,但是在冲击载荷以及更软的泡沫材料或其它支撑结构的压缩的作用下,该支撑件会变得是相关联的。一些实施方式可具有航空卧铺,其座椅底部在滑动框架上向后延伸。
侧面部分可能需要在某种程度上受到限制,以使需要座椅底部进行侧向运动的重力合成器或其它防撞机构能够进行旋转运动。特别地,座椅底部的宽度可设计为小于椅背的上半部的宽度。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这将允许由支撑结构所支撑的座椅底部存在一些空隙,以允许座椅底部在冲击的情况下旋转。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更窄的髋部和座椅底部宽度可使支撑结构能够具有厚度相当大的侧面部分,并且在它们处于不需要支撑结构的位置处时,仍然允许更宽的卧铺后退,以利用更多的侧向空间。一些实施方式将允许航空卧铺缩回以使头端具有空隙,并且使航空卧铺能够在平板床位置中处于所允许的空间内。它还示出了用于监视乘员的可能的摄像机的位置。特别地,在监控性与隐私之间存在一种折中方案。该摄像机可集中在头部区域,并且视频系统上的信道可传送每个乘客他/她自己的图像。该图还示出了切口特征,该特征还确保当座椅处于竖立位置中时,屏幕和氧气门不会受到阻碍。39A-可伸缩的“扇形”屏风;39B-支撑侧面,其提供支撑和隐私。在平板床位置中,它作为保持平面是特别有用的;39C-位于支撑侧面的头部上方的部分上的切口,以确保甚至在竖立位置中也能触及屏幕和氧气门,并且如果需要的话,在头部后方提供了更大的可见度。39D-摄像机。
图41示出了处于向后伸展位置中的椅背,以在坐起位置或斜倚位置中给出更多的空间。
图42示出了动态儿童座椅的实施方式。该座椅骨架的位置处于冲击期间并且被示出为旋转远离侧面碰撞方向。它还示出了在基底上放置的框架和出于侧向稳定性的目的接合框架的凹口。侧向支撑头部的枕垫和后部头枕并未示出,但是座椅骨架的旋转位置显示了在冲击位置中庇护头部的头部组合件的左侧臂。42A-在前向倾斜中出于稳定性而设置的凹口;42B-随着冲击而旋转的座椅骨架;42C-头部组件支撑柱中的侧向支撑臂,在所示冲击位置中,其显示了使枕垫倾斜以捕获头部的位置。
图43显示了动态儿童座椅的实施方式,该座椅被附连至标记的系绳和滑杆,该滑杆被示出为带有接合座椅骨架上的滑动表面以允许围绕冲击旋转轴线旋转的一个或多个销钉。该销钉(未示出)(其可以是装有弹簧的)限制了座椅骨架的竖直运动。它还示出了在各个侧面上在前部中支撑框架的一对脚部。侧向杆(未示出)接合示出的槽口并且通常被弹簧加载至该槽口的后部位置中,并且能够被手动向前牵引至该槽口的前部,以与附连至基底的两个撑杆中的多个槽口中的一个脱离接合,从而改变框架前部的高度并且改变由此引起的倾斜度。并且用于连结座椅框架的枢轴具体设置在背向位置中。
43A-用于系绳的附连装置。一些实施方式具有横杆,其可滑动地(竖直地)附连至示出的附连点,并且具有能够钩在运载工具座椅背面上方的表面,从而利用摩擦载荷来提供侧向刚性。而且,在这些实施方式中的一些中,该横杆具有张力调整结构以使其朝运载工具的椅背向下滑动,从而提供儿童座椅的最小移动;43B-具有一个或多个销钉(未示出)的滑杆,这些销钉接合座椅骨架上的滑动面以允许围绕大体上固定的轴旋转。该销钉可以是装载有弹簧的以使内部骨架的竖直运动最小化;43C-各个侧面上在前部支撑框架的一对脚部。侧向杆(未示出)接合示出的槽口并且是弹簧加载的。它可以被向前牵引并且再次接合至基底(未示出)上的两个撑杆上的多个槽口中的一个,以改变框架的倾斜度。43D-于这些点处附连至基底的撑杆。43E-用于使框架倾斜的枢轴。
图44示出了动态儿童座椅框架。上部通道和下部通道容纳有弹簧减震器组件-每个侧面上一个。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支撑弹簧减震器组件的一个或两个通道的上缘具有略微倾斜的顶面,该顶面具有较低的前缘,以便在附连至座椅并且支撑弹簧减震器组件的销钉或缘板在远离冲击的一侧上上升时,它被槽口所捕获,从而防止座椅摇摆并将能量转换为围绕附近的竖直轴的旋转。同样示出的是容纳前部支柱的槽口,该前部支柱具有滑动面和销钉,两者都跨骑在与所示的冲击旋转枢轴同轴的滑动面上。销钉接合表面中的槽口,以防止座椅在冲击期间在它的边缘处进行竖向运动。销钉可以是弹簧加载的,如果提升的话,会将冲击能量返回至座椅以用于它的旋转。同样示出的是枢轴—冲击旋转轴,其可具有弹簧固定件,以允许短的轴向位移,从而能够对可倾向于围绕水平轴来旋转座椅的初始冲击载荷进行重新配置。44A-上部通道。44B-下部通道。44C-通道的上部边缘,其具有带有较低前缘的略微倾斜的表面,以在冲击的情况下,如果出现竖向力,则将弹簧减震器保持在通道中。44D-容纳具有滑动面的前部支柱(和可供选择的销钉)的槽口。44E-枢轴—冲击旋转轴,其允许在冲击时出现较小的位移。
图45示出了上部通道的端部,其在侧面冲击后的框架旋转期间提供用于弹簧减震器组件的反作用表面。45A-支撑力的通道的端部。
图46示出了用于金属加固件的腔室,该金属加固件是系绳支撑件的延伸部。在此实施方式中,金属条延伸以包裹下部枢转铰链。这在系绳与底部处连接至闭锁件的枢转杆之间提供刚性连接。46A-拉伸支柱和侧向支柱用的结构中的金属支柱用腔室。
图47是动态儿童座椅—头枕高度调整臂。1.处于正常位置中的致动控制杆将远离头部组件支撑柱的背部,并且被朝头枕支撑柱压下,以与销钉脱离接合并且移动头枕。
2.在其它的实施方式中,在销钉位于驱动控制杆与枢轴之间的情况下,致动控制杆的正常位置将紧挨着头部组件支撑柱并且致动控制杆将被拔出以与该销钉脱离接合。
在上述情况1下,能够形成安全挚子(或枢转地或可滑动地附连至柱或控制杆)以落在柱与控制杆之间,并且颜色或标记表明此安全位置。
在情况2下,安全挚子可被枢转地或可滑动地附连至柱以出于安全位置的目的而(采用环)捕获控制杆。编码是可见的。
用于高度调节臂的枢轴通常是弹簧加载的,以接合处于正常位置中的插口孔。在此实施方式中,枢轴位于头部组件支撑柱上。然而,它还可被支撑在座椅骨架上,该座椅骨架在头部组件支撑柱上具有多组孔,以允许处于不同的高度。示出了该致动控制杆。
销钉接合头枕支撑柱中的相应孔,该高度调节臂附连至该头枕支撑柱。它还接合位于包括头部组合件支撑柱在内的座椅骨架上的护套中的多组这样的孔,从而允许在座椅骨架上存在用于座椅支撑柱的多个高度位置。47A-致动控制杆,47B-用于调节高度的枢轴,47C-用于出于调节头枕高度的目的而接合的销钉。
图48是动态儿童座椅的头部组件支撑柱。示出了:48A-用于附连头枕高度调节臂的枢轴;48B-用于附连后部头枕的枢转支撑件。该后部头枕被枢转以允许与头部和颈部的后部具有更大的一致性。48C-侧部臂的端部,其支撑枕垫(未示出),该枕垫为儿童的头部和面部提供侧向支撑。许多实施方式允许该附连件围绕基本上竖直的轴枢转,以使其能够在侧向冲击的情况下向后倾斜,从而包围头部。48D-销钉孔(未示出),其将排成一行设置以在头枕高度调节臂上容置销钉。这些相同的销钉孔将接合位于座椅骨架的背部处的护套上的多组孔,从而允许座椅骨架上存在头部组件支撑柱的多个位置。
图49是动态儿童座椅—座椅骨架组件。示出了:49A-销钉,其接合座椅骨架上的护套的一侧或两侧,该座椅骨架容纳该头部组件支撑柱。49B-被紧固至座椅骨架的弹簧减震器组件的内部边缘。一些实施方式具有缘板,其在存在小间隙的情况下接合框架上的槽口。一些实施方式具有由缘板支撑的内部边缘,其可滑动以向上或向下移动,从而允许弹簧减震器出于使内部骨架旋进和旋出的目的而自由运动。49C-头枕高度调节臂,49D-右侧弹簧减震器组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的位置。相似的组件可位于左侧上并且处于如在框架上所示的较低位置处。
头部组件支撑柱。图50、51是动态儿童座椅—基底。示出了:50A-凹口,其在最低的(前向)位置中捕获框架,50B-当座椅处于背向位置中时用于使框架倾斜的枢轴,50C-具有凹口的一对撑杆,其接合框架上的侧向杆,以使框架在基底上具有不同的倾斜度。框架将在后部枢轴上枢转。50D-针对运载工具的座椅形状而倾斜的侧面,51A-枢轴,51B-撑杆。
图52是动态儿童座椅-邦吉吊带组件。示出了:52A-邦吉吊带,其在前部冲击的情况下展开以缓冲加速度。邦吉吊带的后部中央附连至框架。52B-邦吉销钉,其在附连至座椅骨架的邦吉销钉槽口内滑动,它能够在前部冲击的情况下接合槽口以提供反作用力,但是在椅背因处于侧向冲击中而侧向移动时能够滑出。槽口的一些实施方式在其内表面上具有凹陷,在前部冲击的情况下,销钉在槽口的运动中将移入到该凹陷中,从而将销钉进一步紧固到槽口中。
图53是动态儿童座椅—邦吉吊带组件。示出了:53A-邦吉槽口,在前部冲击期间,该邦吉槽口接合该邦吉销钉,并且在侧向冲击下,在椅背的侧向运动期间,允许邦吉销钉滑出。53B-具有切口的邦吉槽口,以防止与头枕高度调节臂接触,53C-邦吉槽口至座椅骨架的支撑件,其跨在头部组件支撑柱和其在座椅骨架上的构架上。
图54是动态儿童座椅—邦吉吊带。两侧中的每一侧均在它们的中心处分别附连至框架和座椅骨架。
用于紧固邦吉吊带的一个或多个点,一些实施方式使用孔和紧固销钉。
当两个支撑点被拉开时,邦吉吊带的侧面展开。材料被设计成能提供能量吸收和弹性特性,以使对乘员造成的伤害最小化。54A-附连至座椅,54B-附连至框架,54C-当两个紧固点移开时侧向弯曲,54D-用于紧固邦吉的点(可能是孔和销钉)。
图55是动态儿童座椅—邦吉槽口。示出了:55A-凹陷,在此实施方式中,其在前向冲击的情况下接合邦吉销钉以进一步紧固它。邦吉销钉的正常位置将不会接合凹陷,并且使它能够在内部骨架进行侧向运动时滑出。
骨架上的支撑点。55B-邦吉槽口,其被紧固于跨在头部组件支撑柱上的点处。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如果在头部组件支撑柱中形成槽口,则它能够被靠近中心而加以紧固。55-切口,其防止与头枕高度调节臂接触。
图56示出了虚拟航行装置。示出了:利用光廊引导四个图像信号(在此实施方式中是四个,但可能更多或更少),这四个图像信号用于参考文献中所公开的虚拟航行装置。两个视域源自于移动了大体上为目间距的距离的世界视野,并且两个视域源自于使用者的眼睛和附件的视野。这四个信道利用镜子/棱镜/透镜/光学纤维发生偏转,以变为图像A,该图像A为合成图像。图像A中存在组分图像的几个可能的布置,在图中示出了两个选择方案。附图中的实施方式将平面镜用于使合成图像A的像场偏转。然而,这绝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可出于此目的而采用非线性的镜子、透镜、棱镜或光学纤维。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对于出于使用者更好利用的目的,而将光廊引导至头部的后部或任何其它的位置存在一种需要。附图中示出了采用镜子将图像A转变成图像B的实施方式。在此阶段,本发明绝不限于镜子并且能够利用非线性元件、线性折射元件和反射元件以及光学纤维。E1-眼睛1,E2-眼睛2,I1-图像1,I2-图像2。
图57、58、60示出了航空卧铺的“系列”或层。这些实施方式示出了用于上部卧铺上的每个乘员的上部箱和用于下部卧铺中的每个乘员的下部箱(更宽或更窄的航空卧铺和/或箱能够在它们之中具有共用的设备)。下部箱和上部箱都具有带有滑动枢转门或抽屉结构的后部入口和前部入口。而且,这些实施方式示出了出入上部卧铺的台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配置有把手,其特别用于帮助上部卧铺乘员出入。这些把手可附连在卧铺结构的边缘或不妨碍卧铺的运动的其它位置上。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一些附图中所示,救生背心可被储藏在卧铺的侧面上。
图59示出了用于储存的底部箱的实施方式,其在前部具有抽屉并且在后部具有滑动门以易于触及所储存的物质。
图61示出了航空卧铺的系列,其带有通向可清楚地见到的顶部储存箱和底部储存箱的后部。在处于卧铺中时,上部卧铺乘员通过简单地伸手就能触及顶部箱。最佳方案具有门,其以远离乘员的方式滑动或枢转,从而容易看到所储存的货物。通过向前折叠椅背,可以直接触及下部箱后部开口,或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航空卧铺/座椅的靠垫(或它的一部分)可在它的侧边缘上枢转或在中心分开,并因此能够作为一对门向上打开,以暴露出下方的箱口(如果需要的话,具有滑动门)。
图62、63、64和65示出了航空卧铺的成角度的配置。作为航空卧铺的所有配置中均可能的情况,上部箱可向后凹进,以使上部卧铺乘员能够站在搁脚架上并且通过开口来触及上部箱。这些附图还示出了用以帮助上部卧铺乘员出入的把手的一些实施方式。这些附图还示出了逐步凹入以用于出入上部卧铺的台阶。62A-凹进的上部箱,其允许站在上部脚凳上以易于在前部触及上部箱。62B-逐步凹进的台阶,其允许容易地攀登至该上部卧铺,62C-把手,其用于支撑在卧铺的不会妨碍出入的侧面上;62D-飞行器的过道,其与卧铺成一角度但不是正交的。
图66示出了闭锁件结构,其可用于下部座椅轨道或上部箱轨道以支撑航空卧铺结构。
在此,锁定螺栓(66A)滑入到轨道中的孔中并且沿着轨道中的沟槽滑动。各个框架中的每个闭锁件(参见其它附图)均具有销钉以将其水平锁定,从而由于存在容许误差而允许其它闭锁件偏离精确对准状态。该轨道具有用以插入螺栓的孔。然后,该螺栓滑动到孔间的中心点,以使拉伸载荷能够由轨道来支撑。销钉(66B)被示出为用于锁定闭锁件并且支撑剪切载荷。此实施方式具有凹进的台肩,以容置用于朝向轨道中圆形槽口的底部加载销钉的弹簧。销钉沿着轨道支撑剪切载荷。如果承受高的压缩载荷,特别是如果销钉由于加载的原因而弯曲,则如图67所示的脚部/框架(66C)可停留在闭锁件本体上的凹口上。轨道具有用以插入螺栓的孔。然后,该螺栓滑动至孔间的中心点,以使拉伸载荷能够由轨道来支撑。
图67示出了用于航空卧铺用的框架/脚的附连点。竖直槽口(67A)被示出为被延长以允许存在例如位于相邻框架/脚的位置的公差范围内的误差。因此,互锁凹口上的水平表面被设计为具有一定的可滑动性。然而,在大部分的实施方式中,互锁凹口将彼此支撑竖向力以增加包括这些框架/脚在内的结构的刚性,并且在多种情况下,降低运载工具的急剧加速状况下所导致的座椅轨道的拉伸载荷和压缩载荷。框架底部处的孔接合闭锁件孔。在此实施方式中,销钉(未示出)被用作附连件。框架可具有套接的圆筒(67C)以允许存在位于座椅轨道间距的公差范围内的误差。该轨道闭锁件(67B)接合突起并且被钉在适当位置中。竖向载荷还可以由位于闭锁件的凹口中的突起的底面所支撑。
图71、72和73示出了带有靠背的航空卧铺的实施方式,该靠背在扶手高度的周围处枢转并且在它的下部边缘附近枢转地附连至航空卧铺的位于其后部边缘处附近的座椅底部。座椅底部的前部枢转地附连至臂,这些臂本身在扶手的高度周围处枢转地附连至卧铺支撑件。因此,椅背和臂是近乎平行的。臂的与于椅背的下端和其扶手附近的枢轴之间的长度相关的长度将是座椅底部的倾斜程度的一个因素。用于此倾斜的第二因素是臂相对于椅背的角度。
当椅背向后倾斜时,座椅底部被提升直到处于平板床位置中,其中,座椅底部大致位于扶手高度处。71A-靠背,其在扶手的高度处枢转并且枢转地附连至座椅底部,以允许椅背进行倾斜运动从而提升座椅底部。可使用致动器或弹簧减震控制器来用于致动。71B-肩部空间,其随着椅背向上枢转,从而使肘部保持在同一位置中。71C-座椅底部,当使座椅倾斜时其向前移动。71D-枢转臂(通常是隐藏的),当使靠背倾斜时其提升座椅底部。72A、73A-头枕,其在此凹进以将相邻卧铺的扶手容置于更高的高度处。72B、73B-卧铺,其通过于扶手的高度处枢转而倾斜。该底部可以枢转地附连至座椅底部,并由此提升座椅底部。座椅底部的另一端接在所示枢转臂的后方。
此实施方式允许从肩部到手处的臂被搁置在靠背的侧翼上或扶手上。该肘部将位于靠近椅背的枢轴的点处。
如在此附图中所示的一些实施方式可具有凹进的头枕部分,以在更高的高度处容置卧铺的相邻的扶手。这种较为狭窄的头枕部分还可以被设计成在飞行器或运载工具的急剧减速期间有效地保护头部。
图68-70示出了具有臂的椅背,当使椅背倾斜至水平的平板床位置时,该臂提升该椅背。该臂基本上平行于座椅支撑件的前部处的另一遮挡臂,该座椅支撑件枢转地附连至座椅底部的前部。当椅背倾斜时,该遮挡臂和椅背(其在其下边缘的附近处枢转地附连至座椅底部)将座椅底部提升至扶手高度的附近,以提供更宽的睡眠用表面。考虑到靠近平板床位置,座椅底部上的遮挡臂的作用力近乎为水平的(正交于座椅底部的预期运动),该运动需要允许通过手工或座椅底部上的其它致动装置来起动。当遮挡臂可能不能将载荷支撑在该位置中时,它还将需要支撑座椅底部。68A-臂,其附连至椅背,以在处于平板床模式中时,将椅背提升至扶手的高度。该座椅底部枢转地附连至它的下边缘。68B-第二枢转臂,其与椅背上的臂同步工作,以将座椅底部的前部提升到近乎水平的方向中。可通过改变臂的长度来改变方位。
图74、75和76示出了在处于不同高度处的航空卧铺之间有效地利用“互锁”空间的实施方式。74A-从肩部开始的宽的臂空间。74B-坐起位置,其使座椅底部下降至易于触及台阶。74C-较为狭窄的头枕空间,其在碰撞中支撑头部并且还允许与相邻卧铺的较宽的臂空间互锁。74D-平板床,其具有处于扶手高度处的座椅底部;75A-搁脚架,其具有两个台阶以达到底层。75B-扶手区域,其对应于靠背上的肩部区域并且位于相邻卧铺的肩部区域的上方。76A-座椅底部,其在平板床位置中上升至扶手高度。76B-卧铺下方宽阔的储存室。76C-用于通向上部卧铺的台阶。
图77和78示出了航空卧铺模块的辅助装置。氧气源来自标准供给源,但是模块单元上的连接器将氧气通过管道输送至面罩和闭锁机构。口鼻面罩被构造成装靠在乘客的面部上并且通过松紧带被保持在适当位置中,该松紧带在正常工作时围绕头部的后部延伸。通常的可膨胀储存袋不是必需的,因为面罩的波纹管状的结构提供了使用者呼吸循环所需的缓冲作用。进气阀控制进入到可折叠的面罩中的氧气的流量。该面罩包括吸入阀,其被构造成在吸入期间允许已经聚集在袋中的氧气能够被吸入到面罩中,并且防止来自面罩的任何流动物进入到供氧管路中。该面罩另外包括稀释阀,其被构造成在袋中的内容物已经被耗尽之后仅允许周围座舱的空气被吸入到面罩中。该面罩还包括呼气阀,其被构造成允许呼出的空气被排到座舱中。
该供给源包括应急供氧系统。一个或多个压缩氧气的圆筒用来储存所需的氧气供给。调节器借助于导管网络来减少分配至各个用户接口的氧气的压力,其中,至每个单独的可折叠面罩的氧气的流量由相应的进气阀进行控制。在使用时,通过监控供给圆筒的内部压力,氧气供给的备用状态是容易检验的。一旦检测到不合标准的压力,就对该氧气圆筒或进行更换或终止使用。当座舱出现失压时,所有乘客的可折叠面罩均从头顶上的存储舱中释放出来,并且可调压的氧气供给被释放到分配网络中。
模块化的连接件供给模块中的卧铺,并且还提供通向其下方的卧铺也能被供给的位置的辅助保护通道。在许多实施方式中,供给容积流量被设计成对于下方的两个卧铺均是足够的。如果化学产生器或模块化产生器用于各个乘客,则它们可被安装在氧气门的后方或其附近处。
用于卧铺模块的电源可来自于座椅轨道附近的上方或下方并且在中央模块化的连接件处再次连接,然后被分配给包括灯和通风系统中的风扇在内的需要电能的装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飞行娱乐系统具有位于座椅轨道的电源线,并且用于这些电源线的一个或多个模块的控制盒设置在下部箱中。并且用于每个模块的连接结构设置在模块上的预定位置处。模块的内部布线将控制单元、电视屏幕及其它装置,诸如可设置在卧铺后部支撑件的头枕部分上的扬声器或耳机插孔相连。飞行娱乐系统的输电线同样可位于卧铺模块的上方,从而使得在将氧气供给并连接至卧铺模块上的连接器时,它将通过管道向下输送。
类似的模块化的连接件可实现用于空调供应。77A-供电线路,77B-供氧管路,两者都附连至模块单元。77C-飞行娱乐(IFE)电缆,其可附连至脚部/框架或底板中的槽口中。77D-通向上部卧铺的电缆。
78A-空气管道连接件(模块化的),78B-氧气接头,78C-电源接头,78D-氧气闭锁件(压力的或电气的),78E-轻型可折叠的氧气面罩,78F-灯,78G-扬声器,78H-阅览灯,78I-用于IFE的控制器,78J-模块化的连接器,78K-视频监视器,78L-氧气面罩,78M-阀,78N-面罩的轴向压缩,78P-可侧向折叠的面罩,78Q-氧气导管,78R-面部端。可折叠的面罩不需要气囊。
特别地,用于模块化卧铺的这种模块化的连接导致大部分的连接和维护脱离飞行器进行,并且仅仅是安装和连接模块。所注意的该辅助装置可用在于此公开的航空卧铺的任何结构中。
图79示出了航空卧铺支撑结构的其它实施方式的层/系列。这些结构具有用于扶手的凹进部分。扶手下方的空间用作上层航空卧铺的附加空间。然而,在此实施方式中,因为扶手有点狭窄,因此该空间对于使航空卧铺的头部返回到此顶端空间中的来说是不够的。然而,此空间可用于维护支撑部件并且将给乘客提供较大的空间感。特别地,对于上层来说,如果其上没有安装箱,则顶部是可打开的,从而允许个子高的乘客使用更长的卧铺(如果水平空间允许的话)。
79A-于此,从下层的扶手中所节省的空间对于下层卧铺的头部并不是足够的,因此,卧铺的高度的尺寸需要被设计成在全部宽度部分中容置头部。该中央凸起部分给出了心理上的空间感。
图80示出了具有更宽的卧铺和更宽的扶手的实施方式,其中,该更宽的扶手使下层上的“头部”空间能够更宽。在这种情况下,它是足够宽的以舒适地容置乘客的头部。在这种实施方式中,上层乘客的坐起高度处于下层乘客的肩部高度处,因此,航空卧铺中的竖向空间能够得到最优化。
下部卧铺的肩部高度处的上部卧铺的座椅高度减少了上部卧铺的高度。80A-上部卧铺高度,其处于下部卧铺的肩部高度处。80B-更窄的座椅宽度,其带有在坐起时给出了附加的腰部支撑件的侧面。80C-床,其处于扶手高度处。
再者,如果不存在由航空卧铺的层支撑的箱,则上层顶部可以被开口。
在这些实施方式中并且通常,示出的卧铺支撑结构可采用模块化的方式构建,以允许引入不同宽度的卧铺。一个方法是具有固定的并且支撑航空卧铺的中央部分,和附连至该支撑结构的单独的扶手/头部空间。该扶手/头部空间部件是可改变的以获得不同尺寸的卧铺。特别地,在图79和80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就座部分比提升到扶手高度的平板床更窄。此结构使就座空间能够利用一侧上和用于支撑乘员的背部上的髋部垫枕进行优化。这对于许多乘员而言均是优选的特征,即,具有宽的就座区域而没有侧部支撑件。
这些视图示出了卧铺支撑件的背端底部处的缘板。这些缘板被设计成,当卧铺处于基本上为平板床位置中时,在冲击载荷期间支撑脊部支撑物。
支撑结构的所有实施方式将容置致动器或所需的其它设备。它们通常位于下部卧铺的座椅高度的下方。然而,对于上部卧铺而言,如果它们在这些卧铺的下方竖直设置并且设置在这些卧铺的中部,则它们将位于该下部卧铺的每侧上的竖向支撑件的位置处。因此,这将适于支撑结构形状并且它将处于下部卧铺空间的侧面上的竖向支撑结构处。这在图81中示出。该致动机构可在下部卧铺的正好位于上部卧铺的搁脚架后方的边缘上伸出。81A-盖罩或盖,其可用来覆盖在该机构的上方。而且,此结构可被设计成确保用于该致动机构的开口不会削弱该结构。
图82、83和84示出了分别处于倾斜的平板床和竖立位置中的航空卧铺的实施方式。具有狭窄的航空卧铺的此实施方式将顶部空间用于氧气或其它辅助装置用接线盒。它还可将此附加空间用作为氧气的局部化学产生器。致动器使于后部枢转到椅背的基底上的座椅底部倾斜。第二致动器使搁脚架倾斜,并且在此实施方式中,第三致动器使椅背倾斜。用于乘员的最佳位置通常是存在于控制软件中的这些运动的结合体。靠背具有支撑翼片,其能够在碰撞载荷期间弯曲到受控的程度。然后,这些支撑翼片又由附连至靠背的脊部的椎部所支撑。此实施方式还具有可伸缩的髋部垫枕,当处于直立位置中时,其向内移动到座椅。它在座椅底部的共用的后部枢轴和椅背的底部枢轴上枢转,并且具有腿部,其在椅背达到直立位置时从椅盘(在此定义)获得支撑,从而向前推动该垫。还可以采用气动垫。82A、83A、84A-接线盒:用于氧气、电子设备及其它;82B、83B、84B-扶手和侧部支撑件;82C、83C、84C-用于使座椅底部倾斜的致动器;82D、83D、84D-椎部;82E、83E、84E-后部支撑翼片,其允许在碰撞载荷下侧向弯曲;82F、83F、84F-脊部后撑件;82G、83G、84G-氧气门;82H、83H、84H-用于调整搁脚架的致动器;82I、83I、84I-座椅底部;82J、83J、84J-搁脚架;82K、83K、84K-用于使背部倾斜的致动器;82L-可伸缩的髋部垫枕。
图85、86示出了航空卧铺的此实施方式的几个特征。扶手在卧铺构架或其它支撑件的基本上水平的部分上在其前端附近滑动,当使座椅倾斜时,它在其后端处枢转至椅背,并由此往后移动。在平板床位置中,它也是平坦的并且形成睡眠用表面的一部分。扶手总是位于联接杆附近,并因此具有为支撑在其上的乘客提供的接口部件。该椅背翼片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具有一定的轮廓并且被设计为在冲击的情况下偏转。多个翼片之间的空间同样允许脊部在冲击的情况下偏转。翼片组件的顶部上的切口为乘员提供了开放的视野。该框架(在此公开)由椅盘上的两个枢转臂保持为近乎水平。第一枢转臂为椅背的一部分以及脊部支撑物的特征,并且在前部正是遮挡臂基本上平行于脊部支撑物的下部移动。因此,这些牵引臂与椅盘的底部以及框架一起形成平行四边形。该框架支撑用于座椅底部倾斜和搁脚架的致动器。救生衣和桌板可安装在卧铺指支撑结构的侧面上,如图所示。该桌板可具有多个折合表尺板。作为椅背的一部分的脊部支撑物的下部在一端枢转至椅盘,并且当它围绕此枢轴枢转时,它提升或降低与框架一起形成的平行四边形,并且同样提升和降低座椅底部的背部枢轴。当椅背处于平板床位置中时,支撑座椅底部的背部枢轴使座椅底部移动至基本上为扶手的高度。同样,还利用该枢轴提升框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可采用椅背支撑件上的单独的枢轴用于框架和座椅底部。大部分的卧铺载荷由椅盘承受。椅盘支撑用于椅背的致动器。所示椎部将载荷从翼片传送至脊部。脊部的横截面和横截面的方位在侧向冲击的情况下促使翼片向上运动,从而形成乘员的惯性载荷,以在冲击期间将乘员保持在适当位置中。此不对称的部分能够采取任何形式,但是其方位对于本发明的该特征来说是重要的。
85A、86A-扶手,其在卧铺骨架的大体上水平的部分上滑动并且在椅背上枢转,从而在倾斜位置中向后移动,并随后移动至平板床位置中的水平位置—仍然处于肘部位置处。当扶手的位置相对于臂位置大体上保持恒定时,该扶手可具有控制面板或元件。85B、86B-椅背翼片,其具有特定的截面形状并且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其被设计成在冲击的情况下发生偏转。顶部上的切口为乘员提供了更好的视野。
85C、86C-框架—水平部分支撑用于座椅底部和搁脚架的致动器。85D、86D-框架枢转的遮挡臂,其基本上平行于同样枢转的椅背支撑臂。86E-救生衣箱,其安装在容易触及的表面上。
86F-桌板(其可具有多个折叠或滑动折板),其折叠到侧部中。85G、86G-椅背臂,其于底部处枢转并且将椅背的底缘和座椅底部的后缘提升至基本上扶手的高度。85H、86H-卧铺底盘,其承受卧铺的主要载荷。椅背致动器支撑在其上。85I、86I-脊部,其具有在冲击的情况下利用侧向位移促使椅背向上运动的部分。85K、86K-椎部,其将翼片上的载荷传送至脊部。
图87示出了靠背的上部,其包括支撑乘员的脊部、椎部和翼片。在此实施方式中,脊部的倾斜方位(其可以具有任意横截面,只要它具有围绕正交于轴的两个方向具有不对称的形状)具有矩形横截面,并且在冲击的情况下,当它弯曲到侧面时,靠背的侧向惯性载荷将上升,从而提升乘员以增大导致将乘员保持在卧铺中的惯性载荷。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某些横截面还将旋转以在脊部弯曲的同时庇护乘员。该下部椎部可支撑髋部垫枕(未示出),该髋部垫枕可使用气动装置以泵起到舒适的高度。该髋部垫枕还可以是无源的。87A-脊部的倾斜方位(可采用具有围绕正交于脊部的轴的两个方向的不对称特性的任意横截面),其在侧向冲击的情况下提升该翼片并且增大乘员的惯性载荷。87B-椎部,其将用于每个翼片的单独的支撑件设置于脊部,以允许脊部在冲击的情况下以受控的方式偏转。87C-下部椎部,其可支撑髋部垫枕,该髋部垫枕可利用空气泵起或当用在更高的椎部中时可以是无源翼片。
图88示出了连同扶手的航空卧铺/座椅的靠背(在本公开中,可互换地使用座椅和航空卧铺)。扶手在它们的后端枢转地附连至脊部支撑物,并且在它们的前端可滑动地附连至卧铺支撑件。
该翼片在椎部上具有单独而不是通常共同的支撑件,但是它们具有跨在该翼片上的材料和较软的装饰品。同样在附图中示出的是用于座椅底部、框架和致动器的枢轴。这是用于如所示的脊部支撑物的支撑件的单独的枢轴。如所示,这处于臂的端部处。88A-翼片,其可具有用于相应椎部的单独的支撑件,但是也可出于舒适的目的具有附连的较软的装饰品和泡沫包覆材料;88B-枢轴,其附连至卧铺底部和用于后部支撑件的致动器。
88C-扶手的前缘,其在卧铺支撑件上滑动并且在第二枢转轴处附连至致动器和卧铺座椅底部支撑件;88D-扶手,其在它们的背部处枢转至靠背并且在此情况下枢转至脊部支撑物;88E-脊部支撑物,其枢转至臂的端部且枢转至卧铺支撑件,并且在第二枢转轴处附连至致动器和卧铺座椅底部支撑件;88F-枢转支撑件,其附连至卧铺支撑结构。
图89示出了底盘(其可与卧铺支撑结构成一整体)。该框架枢转地附连至每一侧上的遮挡臂并且在后端处附连至脊部支撑物(未示出)上的上部枢转点。由此,椅背围绕它的下部枢轴的运动以大体上水平的方位移动框架,而不是上下和前后移动该框架。该框架支撑用于座椅底部倾斜和搁脚架的致动器。(搁脚架还可具有附连于框架的定位杆,以确保在致动器或连接件发生故障的情况下,它不会向下翻转超过坐起直立位置,即,通常定位为“L”)。用于靠背的致动器在此实施方式中附连至底盘。还示出了用于椅背的枢轴。89A-框架的后部,其在与座椅底部后端相同的枢轴上枢转,该座椅底部后端由椅背支撑物支撑;89B-框架,其基本上平行于水平面移动并且支撑用于座椅底部和搁脚架的致动器;89C-遮挡臂,其支撑框架前部;89D-用于搁脚架的致动器,其附连在框架上;89E-用于靠背的致动器,其附连在底盘—示出为具有枢轴的分开的缘板上;89F-枢转支撑件,其用于椅背支撑结构上的脊部支撑物;89G-用于椅背支撑件的致动器(椅背支撑件未显示);89H-卧铺支撑底盘;89I-用于靠背致动器的支撑缘板;89J-用于座椅底部的致动器;89K-用于搁脚架的致动器。
图90示出了底盘的仰视图。靠背致动器被示出为伸入到底盘中,以附连至脊部支撑物的上部轴上,如前所述。该搁脚架致动器附连至框架并且在此同样予以示出。特别地,致动器的支撑点和座椅底部、搁脚架以及椅背上的致动点的位置将取决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该原理在背景技术中已经公开。90A-卧铺支撑底盘;90B-用于搁脚架的致动器,其附连在框架上;90C-用于靠背的致动器,其附连在底盘-示出为具有支撑枢轴的分开的缘板上;90D-用于靠背致动器的支撑缘板;
图91示出了框架,其示出了用于椅背、搁脚架和遮挡臂以及在此实施方式中附连至遮挡臂的两个致动器的枢转点。91A-用于座椅底部和椅背附连装置的枢轴;91B-用于搁脚架的枢转轴;91C-用于搁脚架致动器的枢转轴;91D-用于座椅底部致动器的枢转轴。
图92示出了椎部。它示出了脊部横截面的倾斜方位以在它偏转的同时导致向上的运动。92A-附连至支撑翼片的椎部底部,每个支撑翼片均支撑乘员;92B-倾斜表面,其被设计成在侧向冲击的情况下向上偏转卧铺背部支撑件;92C-支撑翼片附连点。
图96示出了处于平板床位置中、具有缩回的侧部支撑件和桌板的航空卧铺。
图95示出了在座椅底部上带有提升的腿部的倾斜位置,其允许乘员以使他/她的腿位于搁脚架上方或搁脚架上的方式放松,搁脚架下方同样可以是倾斜的。
图94示出了直立坐起位置。特别地,在所示实施方式中,航空卧铺的支撑结构具有容置可伸缩的侧部支撑件的切口,该侧部支撑件可延伸超过航空卧铺的正常壳层。这是诸如在座椅宽度小于身材高大的乘员所需的肩宽的常规经济座椅中的一种普遍的情况。
图95、98、100利用用于搁脚架的不同实施方式示出了具有提升的腿部支撑件和倾斜的座椅底部的航空卧铺。
图97示出了处于倾斜位置中的航空卧铺的仰视图。出于清楚的目的,移除了致动机构中的一些部件。该图显示了侧部支撑件的滑动特征。该弹簧减震器机构并未示出。
图101示出了侧向支撑机构的细节。
图99示出了用于扶手上的桌板顶部的枢转/滑动接合的细节。
图102示出了具有两种结构的用于航空卧铺的支撑脚。为了节省重量,在此设计中可将该脚部的底部座椅横档排除在外。但是,这将会将更大的扭矩传送至座椅轨道。更保守的设计将使用该底部座椅横档。在这两种情况下,可接合有转角并且可接合有出于碰撞载荷的目的而引入的对角减震器。但是,这将同样阻塞可另外用于储存的每个脚部内的空间。
对于93、94、95、96和99:
A-相可伸缩的侧部支撑件,其相对于飞行器的运动方向位于乘员的前方。
B-位于狭窄的航空卧铺中的折叠扶手/桌板,其避开了用于出入的路线,但是对于乘员使用来说是可用的。它们随着扶手而移动,并由此在不同的倾斜位置中都是可触及的。扶手上的铰链附连装置还具有轴向运动以根据乘员他/她的判断来调节桌板与乘客之间的距离。
C-扶手,其在支撑骨架的前部上或在座椅底部的侧部缘板上(如果存在的话)滑动。
D-滑动装置支撑结构,其具有弹簧减震器以控制可伸缩的侧部支撑件的运动。
E-座椅底部,其倾斜用于正常的斜倚位置中的脚部支撑件。脚可位于脚部支撑件或搁脚架上。(或许是用于下层的底板)
F-前向可伸缩的屏幕,其有助于应急出舱。
G-前向可伸缩的氧气门,其有助于紧急出舱。氧气门可小于屏幕以防止通向面罩的门被阻塞住。
H-椎部,其具有用于滑动侧部支撑件的滑动装置用槽口。其它实施方式具有固定至椎部或脊部的滑动装置。
I-倾斜的座椅底部(95)
J-椅背,其处于直立位置中具有凹处以允许定位(94)。
K-滑动/枢转桌板顶部,其附连至在支撑结构上的前部处滑动且其本身于椅背上的背部处枢转的扶手(99)
所有的附图均示出了用于椅背、座椅底部和搁脚架的三个致动机构。该机构位于每个航空卧铺下方的中央,并由此上部航空卧铺的机构位于下部航空卧铺的壁面附近,并且将示出为不会阻挡住下部乘员的路线。然而,支撑结构的任何设计均将需要具有孔和/或形状变化以容置任何致动机构的部件,当然确保结构强度得到维持。
图102示出了用于脚部框架的替代变型;102A-开放的轮廓支撑脚,就竖向轨道刚性(或闭锁设计,以抵消载荷—压缩载荷和拉伸载荷)而言,其大于闭合轮廓中的情况但节省重量。在处于闭合轮廓的情况下,竖向载荷被传递越过具有互锁结构的支撑脚。在此,于底部处的闭锁点处产生扭矩的拉伸载荷和压缩载荷在闭锁件上或在轨道的部分上得以抵消;102B-在此为具有底部水平支座的闭合轮廓的支撑脚,其通过共用载荷而降低了轨道上的载荷。在此情况下,由支撑脚的上缘的垂直载荷产生的较少的扭矩被传递至轨道。
在任一情况下,可安装对角减震器并且可使支撑脚的转角枢转上以适应碰撞载荷。
图103示出了用于上层航空卧铺的低质量实施方式(除了单梁腿部支撑件的长度和形状之外,可将相同的结构用于下层的航空卧铺)。航空卧铺的此实施方式从下列支撑结构到航空卧铺的高度具有最小数目的竖向连接。该图示出了一种情况,其具有用于上层(同样用于下层)上的每个卧铺的单个中央支撑梁(单梁)。该附图还示出了侧向杆,当相邻卧铺通过(具有任何横截面的)这些杆连接时,增大了侧向刚性,这将减少运载工具急剧减速情况下的竖向支撑件的偏转。此实施方式具有利用闭锁件或其它连接装置在下面安装在支撑框架上的支撑件,并且在此情况下,航空卧铺与运载工具的运行方向相互垂直。特别地,需要更大刚性和强度的其它实施方式可具有不止一个梁,其将该支撑框架连接至每个航空卧铺的底部。例如,另一个梁可来自支撑结构的上述背部轨道或后部附连点(两者都是相对于乘员而言的)。特别地,与支撑相邻的上层卧铺的梁之间的侧向杆的侧向互连协作,这将在飞行器急剧减速情况下增大对于载荷的承受力。这些实施方式使用单个梁,其附连于航空卧铺的前部,以便就从座椅底部的一部分至肩部和头部的长度而言,使卧铺可用的侧向空间最大化。所示的用于监视器的支撑件(其还可支撑化学面罩或备用氧气面罩和框箱)处于支柱的端部处,该支柱还将起到用于帮助出入上层航空卧铺的把手的作用。该支柱还支撑用于监视乘员的摄像机以及乘员的用品。而且,气源和其它服务设施可设置在支柱的端部处或椅背上。
还示出了用于台阶的支撑件,该台阶有助于出入上层。特别地,这些支撑件位于下层中的乘员之间。103A-顶部翼片或头部防护装置,其保护乘员并且保护隐私。中央的切口增加了可视性;103B-屏幕和可供选择地氧气检修门、氧气发生器和屏幕后方的面罩;103C-屏幕支撑柱,其携带用于屏幕的数据并且如果需要的话,控制用于氧气配置的信号,并控制用于集中式氧气系统的氧源。支柱还可以是用于乘员支撑件的支撑把手;103D-翼片上的滑动侧部支撑件,如果需要的话,其减少卧铺的宽度和/或在碰撞载荷的作用下延伸。
103E-扶手/桌板,其可向上枢转并且还可前后滑动以满足乘员的便利性;103F-扶手支撑件,其具有枢轴和滑动结构以支撑可伸缩的扶手;103G-枢转臂,其在前端支撑扶手支撑件;103H-座椅底部的延伸部,其用于相对于座椅底部处于任意角度中的腿部支撑件,该延伸部可向上倾斜用于“脚部向上”的位置;103I-座椅底部枢轴,可使其改变以调整座椅底部倾斜度;103J-靠背枢轴,其可受控以改变背部倾斜度;103K-搁脚架,其可提升到水平位置或倾斜位置;103L-椎部,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在由弹簧控制的脊部上在其间或到其它位置是可滑动的,并且由缆线控制至如103P所示的绕线架;103M-脊部;103N-附连到椎部的翼片。此实施方式具有用于侧部支撑件的滑动侧部支撑件;103O-用于控制缆线的孔,该缆线控制椎部与绕线架之间的距离;103P-用于调节靠背的长度的绕线架组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线架位置的控制可利用通过线架中枢的轴来实现,该绕线架中枢是由乘员的侧部上的控制杆控制的棘轮。类似的控制器可适用于其它枢轴。
图104、105还示出了用于上层的航空卧铺的实施方式。104、105A-搁脚架,其可由乘员随意提升到水平位置或甚至更高;104B、105B-用于台阶的支撑件(台阶未示出);104C、105C-脚/框架上的支撑点;105D-上层航空卧铺之间的横杆,其用于在冲击载荷的状况下形成刚性承重结构。多个杆可用于该承重结构(于此示出为2个,并且在此实施方式中,其附连至搁脚架轴和座椅底部枢转轴)。
图106和107分别示出了斜倚位置和平板床位置。106A是此实施方式的单梁结构。
图108示出了航空卧铺的下层实施方式(腿部/搁脚架并未示出,但是在上层卧铺中可具有相同的支撑件)。用于脚部框架的支撑点位于上层的航空卧铺所使用的支撑点之间。还示出了下层卧铺中可使用也可不使用的横杆。此下层实施方式具有与上层卧铺类似的结构,但是不具有用于支撑件的长的单个梁,这是由于它与下面的支撑结构相邻。而且,由于相对于闭锁件或至正好位于下方的支撑结构的其它连接件的力矩是小得多的,因此将不需要支撑单梁支撑件的相同程度的侧向杆。
特别地,上层卧铺和下层卧铺可被构造成完全相同的并且或附连至上部卧铺的腿部或附连至下部卧铺的腿部和承重结构,从而产生标准化的且可互换的技术方案。这种实施方式可具有用于上部卧铺和下部卧铺的搁脚架,其附连至相应的卧铺腿部。
图109示出了处于平板床位置中的乘员。图110示出了处于坐起位置中的乘员。
图111示出了当被锁定至脚部框架时的两层结构的多个视图。它还示出了承重结构的一部分,其可在上下层的腿部的装配期间被锁定在适当的位置中。利用此航空卧铺的该实施方式来填充座舱的一种方法是,首先将脚部框架结构放置在适当位置中(还可采用其它尺寸的航空卧铺)。然后利用用作承重结构的横连杆安装腿部,该横连杆可与可伸缩的销钉或背景技术中公开的其它装置锁定在一起。最后,将卧铺锁定在上部和下部枢转位置上或锁定在这些枢转位置的正下方的适当位置中。下层和上层航空卧铺可以是完全相同的。
图103-111示出了此单梁的航空卧铺结构。在这些实施方式中,座椅底部的(侧向)中心于座椅上的点处枢转地附连至单梁支撑件,这将允许乘员使用他/她的重量来操作座椅底部的倾斜方位。该搁脚架由单梁支撑件单独支撑,并由此可作为这种杠杆机构而被乘员所使用。存在多种可能的用于枢转支撑件的锁定机构,以按照乘员的意思来固定座椅底部的角度。一种这样的结构是花键套,其与枢轴在不同位置中互锁,并且一种这样的结构是弹簧,其被安装成使它能够沿着枢轴的轴向被释放。
存在可采用摩擦或其它方法的其它可能的机构。
在此实施方式中,使椅背枢转至座椅底部(虽然其它实施方式能够表现为由单个梁支撑的椅背),存在使椅背能够被向后推动至平板床位置的类似的枢转锁定装置。就椅背而言,在帮助乘员将椅背从平板床位置恢复到直立位置方面,弹簧载荷是有利的。
特别地,如果需要的话,利用跨在搁脚架上的座椅底部的侧翼,可将座椅底部甚至是椅背定向为具有比骨盆区域甚至是躯干更高的脚部。当使用搁脚架时,这些侧翼需要被凹进去以为乘员的腿部提供舒适的空间。一些实施方式(未示出)可具有折板,其(在下面或上面)被叠置在侧翼的较宽部分上,并被构造成可滑动地附连至侧翼并且还通过机械连杆机构附连至椅背,从而使得当将椅背展开至平板床位置时,它牵引该连杆机构,该连杆机构拉动折板越过用于腿部的凹处,该腿脚在使用中将处于乘员的坐起位置中。
扶手具有折叠桌板,该折叠桌板在处于平板床位置中向上翻转以获得所需的空间。该扶手在座椅底部上枢转并且返回以确保它随着椅背的倾斜而移动,并在许多实施方式中,在处于平板床位置中时降至座椅底部的高度以使床的宽度最大化。
图103-111中的搁脚架具有枢转支撑件,并由此可被提升到斜倚位置或平板床位置。在其侧面上具有切口以在用于出入的下层中容置乘员,并且还可具有可伸缩的侧部折板以使上层乘员与下层乘员之间的可见度最小化。
图103-111中所示的实施方式具有将乘员既支撑在座椅底部上又支撑在椅背上的翼片。这些翼片出于乘员的舒适性的目的而具有气垫或其它衬垫,并且如果需要的话可连接在一起。所示实施方式还具有在肩部高度处可伸缩的侧向折板(在这些实施方式中,顶部的3个翼片具有可伸缩的侧部折板)。在两个相邻的航空卧铺处于相同的倾斜位置时,一旦与相邻航空卧铺上的折板接触,这些侧部折板将缩回。通常,对于两个相邻的航空卧铺,如果希望采用可利用处于伸展位置中的折板能够获得的肩部的全部宽度,乘员将为他们相应的航空卧铺选择不同的倾斜方位。在飞行器的常规高密度的座位中,这种选择方案是不可实现的。图112的分解图示出了与翼片分离的侧部折板。
如图103-111以及图112的分解图中所示,将背部翼片附连至脊部的椎部可以可滑动的方式附连至脊部,以使椎部能够沿着脊部以受控的方式滑动。参见图112、113和114,可通过使附连至每个椎部的缆线缠绕在不同直径的同轴绕线架上来实现这种控制。以使它实现了出于具有不同高度的乘员的舒适性的目的来调整翼片所需的椎部的差动运动。也就是,将通过缆线的缠绕来适应身材矮小的乘员的胸部和肩部(与底部椎部相比,顶部椎部需要更大的运动并且由此绕线架具有不同的直径)。该椎部可具有与脊部相关的弹簧载荷或仅仅在椎部之间具有弹簧载荷以释放缆线,这是因为对于高个子的乘员而言它是未缠绕的。该绕线架可采用控制杆进行控制,该控制杆使绕线架移过角位移,并且摩擦锁定装置或其它机构可用于将缆线保持在所需的位置中。
为了适应不同乘员的宽度,每个翼片均可具有充气的衬垫,其是可充气的/可缩回的以沿着座椅底部和背部的高度提供所需的侧部支撑件。这种充气衬垫作为用于乘员的头部的枕垫同样是有用的。
图112还示出了用于使脊部缩回的具有不同直径的绕线架的变型。
图113-示出了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用于调节椅背高度的绕线架的结构和枢转机构。
113A-孔,其允许缆线附连至绕线架的每个肋。绕线架的不同半径适合于肋的差动运动;113B-刻有键的圆筒;113C-轴,其具有用于销钉的键槽;113D-销钉,其跨在轴中的键槽中的;113E-普通的构架,其封装绕线架构架和背部枢转组件,并可具有结构功能;113F-两个对称的绕线架,其旋转90度以拉进或放出控制肋位置的缆线;113G-用于绕线架的构架,其在此实施方式中还具有用于扶手的支撑件;113H-用于返回枢转角度调整的机构,使销钉缩回到键槽中使接合有一部件的花键的或有齿的圆筒缩回,从而释放该部件以使其移过一角度,该部件固定至椅背且与花键的圆筒或齿轮传动的圆筒同轴。释放该销钉将接合带有附连至椅背的同轴部件的花键和齿轮,从而将椅背锁定在新的角位置中;113I-绕线架构架,其示出了对于每个肋而言具有不同半径的绕线架的位置;113J-构架的延伸部,其附连有控制杆,该控制杆可于这里枢转并且在其端部附连至销钉,从而通过压下该控制杆来允许致动该销钉;113K-绕线架的轴,其可由乘员的侧面上的长臂和控制杆致动;113L-用于脊部的切口。在此实施方式中,它是用于冲击偏转特性的倾斜结构。
图114是绕线架的分解视图。
114A-具有用于销钉的键槽的轴。该轴还可用花键联接至圆筒以及用花键联接至附连至移动椅背的部件。
114B-花键的圆筒(或有键的圆筒),其接合带有齿轮传动端的轴,该齿轮传动端接合附连至椅背的构架上的腔室的端部。
114C-普通的构架,其可替代或封装绕线架构架并且可封装(用于椅背运动的)背部枢转组件,它还可具有结构功能。
114D-用于绕线架的构架,其还在此实施方式中具有用于扶手的支撑件。
114E-用于绕线架的轴,其可由乘员的侧面上的长臂和控制杆来致动。
114F-两个对称的“绕线架”,其旋转约90度以拉入或放出控制肋位置的缆线。
114G-构架的延伸部,其可被用于枢转控制杆,该控制杆枢转地附连至键,从而使键移入和移出,并由此导致圆筒与附连至椅背的构架的腔室之间的齿轮的接合和脱离接合。因而,通过压下控制杆并且向上或向下旋转椅背,乘员能够控制椅背的角度方位。在许多实施方式中,这将是承受椅背的重量的弹簧载荷。
114H-用于圆筒的腔室,其具有弹簧载荷以朝向附连至座椅底部的部件推动圆筒的齿轮传动端。处于其另一端处的该腔室具有接收轴的较小的直径,并且具有与轴上的键对应的键槽。具有能够牵引圆筒的头部的键跨在键槽中。114I-销钉,其跨在轴上的键槽中。
图115示出了对于一类航空卧铺的快速再造程序(RRR)。
这是本发明的另一个特征,其是一种用于再造如前所述的运载工具/飞行器的座舱的方法。
用于再造具有不同航空卧铺或相关容置单元的座舱的快速再造程序(RRR)的方法如下实现:
1.识别需要被替换的航空卧铺的范围。
2.将所有位于门与这些航空卧铺之间的航空卧铺均放置在直立位置中,从而在航空卧铺的附连点的后方形成空间,其对于将分离的航空卧铺移至门(115A)来说是足够的。
3.出于移除的目的而拆卸航空卧铺,并将它们沿着座椅后方的新形成的临时“过道”重新安放到门口并且移出飞行器。
4.沿着同一“过道”移入更换的航空卧铺并且将它们锁定在适当位置中。
特别地,通过在航空卧铺的支撑结构/框架/脚部的顶部上放置具有机动牵引点的滑动装置(可能在折叠部分中),如用于从飞行器上装卸容器所使用的那样,并且仅仅使航空卧铺解除锁定并且将它们移回至这些滑动装置,这些滑动装置将会将它们重新布置至门,并随后在将新的航空卧铺装载于门处时,按照需要引入它们,可使此过程半自动化进行。
图128示出了具有狭窄或单梁结构的航空卧铺的替代变型,在该航空卧铺中,当它达到平板床位置时,座椅表面上升。这类似于本发明在其它处的机构。在航空卧铺之间的肩部空间是有限的实施方式中,这是特别有用的。通过使交替的上层和下层航空卧铺具有此机构,这些航空卧铺可以相对于相邻的航空卧铺提升约4英寸,并由此允许所有的航空卧铺同时处于平板床位置中,而不会在侧向空间上发生冲突,这是因为交替的卧铺与不具有该机构的卧铺相比将处于略高的高度处。
特别地,提供铰链接合的臂的长度和枢转点之间的距离将决定高度。
运载工具乘员支撑件—儿童座椅
图116示出将在冲击状况下移动的儿童约束系统的支撑乘员的内部骨架。尤其是,此骨架具有头枕,其可如所示利用槽口中的附连件以及在此实施方式中设置的分度孔沿着轨道在骨架上滑动,该分度孔与头枕上的用于分度销钉的孔排在一起以将该头枕保持在特定位置中。
此实施方式如所示朝向基底的前部于基底的中心处具有中央旋转滑动结构或“虚拟的”或真实的枢轴,并且于骨架的后部处具有可压缩的元件。而且,骨架的前部的侧面具有滑动装置。这些滑动装置被成形为具有沿圆筒的某一部分而行的表面,该圆筒的部分具有与中央旋转滑动结构相同的中心,从而有助于沿着同一旋转轴来保持该内部骨架。这些元件的组合允许骨架远离侧向冲击的方向旋转,从而减少伤害。这种运动利用在载荷的作用下压缩的可压缩元件以及将骨架的前端保持成几乎完全不能进行侧向运动但能够进行旋转运动的滑动装置和中央旋转滑动结构得以进行。然而,滑动装置和虚拟或真实的枢轴也可具有减震元件以减少至这些元件的峰值载荷。
在前向冲击的情况下,所示内部骨架由邦吉吊带支撑,在骨架在下部中央旋转滑动结构(或枢转“销钉”)附近枢转的同时,该邦吉吊带将向后提供约束力。116A-头枕,其出于调整的目的上下滑动。销钉可用于固定在任何位置中;116B-邦吉吊带;116C-枢转销钉,其将旋转轴保持相对固定。枢转销钉可以是一组滑动装置;116D-前部滑动装置,其限制侧向运动,同时允许沿着用于将元件支撑在外部骨架上的滑动表面运动;116E-后部可变形的控制元件,其允许在冲击的情况下进行受控运动。
图117示出了邦吉吊带的细节。它是在前部和倾斜冲击期间延伸的吸能弹簧和/或可变形的元件。邦吉吊带的端部附连至内部骨架,并且中央部分在许多实施方式中经过附连至外部骨架或框架的环,该外部骨架或框架于系绳支撑件附近的背部处附连至运载工具座椅。该环在侧向碰撞期间允许邦吉吊带的侧向滑动。117A-内部骨架上的支撑件。附连至外部骨架或框架的挠性带或网状物通过该中央部分。这允许网状物或带在侧面冲击的情况下侧滑,但是在前向冲击的情况下,拉紧并伸展该邦吉吊带。
图118示出了除去基底的CSR系统的实施方式。该头枕在内部骨架上滑动。该邦吉吊带支撑具有环的内部骨架的背部,该环附连至支撑框架(在此通过顶端处的系绳支撑件(未示出))。该环沿着邦吉吊带滑动,但是在前向冲击下将被加载。该邦吉吊带可被标准化以补充运载工具的碰撞特征,从而使伤害最小化。118A-头枕,其旋转远离侧向碰撞;118B-邦吉吊带,其支撑具有环的内部骨架的背部,该环附连至支撑框架(在此通过顶端处的系绳支撑件(未示出))。该环可沿着邦吉吊带滑动,但是在前向冲击的情况下将被加载。该邦吉吊带可被标准化以补充运载工具的碰撞特征,以使伤害最小化。118C-外部骨架或框架,其通过减震元件支撑内部骨架。其差动支撑乘员的前部和后部(通过内部骨架或表层);118D-“D”型杆状把手,其用于使外部骨架/框架与用于进出入的支撑框架解除锁定。该机构允许外部骨架/框架向外旋转以便于进出。根据用于出入的座椅的侧面,在每侧上都存在用于使用的“D”型杆。当被锁定时,它可在外部骨架/框架与支撑框架之间设置刚性连结,从而在侧向冲击期间由外部骨架/框架为内部骨架提供牢固的支撑;118E-支撑框架,其将外部骨架或框架支撑至运载工具座椅。此实施方式示出了用于旋转外部骨架以便于出入的机构。该支撑框架座落在座椅基底上并且在顶部附连至系绳;118F-用于将支撑框架支撑至座椅基底的枢转支撑件。其在需要改变座椅底部的倾斜度的位置处用于背向可转换的配置;118G-用于在内部骨架与外部骨架之间的侧向冲击保护的枢轴;118H-支撑框架,其具有根据前向和背向配置,于不同高度处锁定至基底的前部脚部。该槽口接合越过前部的长杆,该长杆又在座椅底部上的不同高度处接合槽口。
该内部骨架由外部骨架/框架支撑,该外部骨架/框架在底部的前部中心处具有静态或动态的竖直旋转轴线并在前侧附近具有滑动面。它还在内部骨架与外部骨架之间具有附连在两个骨架之间的吸收冲击的可压缩或可伸长的材料。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这些可以是放置在内部骨架的耳状物的侧面附近的部分。因此,外部骨架或框架通过减震元件支撑内部骨架。其(通过内部骨架或表层)差动支撑乘员的后部和前部。
在此实施方式中,内部骨架在前向冲击的情况下通过邦吉吊带支撑,该邦吉吊带附连至外部骨架上方的支撑框架。
“D”型杆状把手用来使外部骨架/框架与支撑框架解除锁定以便于出入。该机构允许外部骨架/框架向外旋转以便于进出。根据需要出入的座椅的侧面,在每侧上都存在用于使用的“D”型杆。当被锁定时,它可在外部骨架/框架与支撑框架之间提供刚性联接,从而在侧向冲击期间由外部骨架/框架为内部骨架提供牢固的支撑。该“D”型杆的枢轴可被弹簧加载以确保它牢固地锁定。
支撑框架将外部骨架或框架支撑至运载工具座椅。此实施方式示出了用于旋转外部骨架以便于出入的机构。该支撑框架就座在座椅底座上并且在顶部处附连至系绳。
当此实施方式是可转换的座椅时,存在用于将支撑框架支撑于座椅基底的枢转支撑件。其与所示的前部脚部协作以相对于其背部提升或降低座椅的前部,从而增大或降低座椅的角度方位。在背景技术中公开了用于在不同仰角处进行附连的机构。支撑框架具有根据前向或后向配置在不同仰角处锁定至基底的前部脚部。该槽口接合越过前部的长杆,该长杆又在座椅底部上的不同高度处接合槽口。
该图还示出了由外部骨架支撑的内部骨架上的枢轴。特别地,在此实施方式中,枢轴未固定,而是将在外部骨架的结构和支柱在冲击的情况下弯曲时发生移动,并由此也会提供一些减震效果。
图119示出了支撑框架。它在基本上沿着CRS的椅背的方向具有轴,该轴在其背部处支撑外部骨架/框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轴的顶部附连至系绳。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它还在邦吉吊带的上方成环。
支撑框架的后缘撑靠在运载工具座椅的后部上,并且被设计成具有用以在侧向碰撞的情况下适应侧向力的宽阔的姿态。119A-轴,其在背部处支撑外部骨架/框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轴的顶部附连至系绳。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它还在邦吉吊带的上方成环;119B-支撑框架的后缘,其撑靠在运载工具座椅的后部上,并且被设计成具有用以在侧向碰撞的情况下适应侧向力的宽阔的姿态。
图120示出了头枕,其能够在内部骨架上上下滑动。它还示出了“邦吉吊带”,其被附连至内部骨架并且借助于环(未示出)附连至主枢转杆(未示出)上的支撑框架。
“E”形支柱通常位于外部框架/骨架的后部并且在外部骨架/支柱的中央枢轴上或其附近枢转,它被锁定在适当的位置中,以采用“D”型杆和枢转连杆为外部骨架/框架提供支撑,该“D”型杆在支撑框架上枢转。
该机构如下工作:该“E”型支柱庇护外部骨架/框架—一侧上一个(示出了仅仅一侧的机构),并且围绕所示的中央枢转轴阻挡外部骨架/框架的向后运动。“E”型支柱在它的前部附近具有基本上竖直的枢转轴,该枢转轴枢转地附连至在两端具有枢轴的连杆。连杆的另一端枢转地附连至“D”型杆的中心附近。“D”型杆枢转地附连至此连杆并且在其背部处还枢转地附连至支撑框架。该枢轴可根据需要以及在背景技术中所公开的那样,具有弹簧载荷、夹具和闭锁件,以在运行期间将该机构保持处于锁定状态,并且当拉动“D”型杆时被容易地松开。特别地,此实施方式还在元件中具有弯曲部分以定位该枢轴,从而确保外部骨架/框架之间的反作用力的方向并且支撑框架保持被锁定的位置。
在此实施方式中,注意到“E”型支柱于座椅的中心处在主枢转杆上枢转。(“E”支柱、“D”型杆和该连杆在大多数实施方式中附连在两侧上。在附图中仅示出一侧。)120A-头枕,其能够在内部骨架上上下滑动;120B-“邦吉吊带”,其附连至内部骨架并且借助于环附连至主枢转杆上的支撑框架;120C-“E”型支柱,其通常位于外部框架/骨架的后部并且在外部骨架/支架的中央枢轴上或其附近枢转,该外部骨架/支架被锁定在适当的位置中以利用“D”型杆和枢转连杆为外部骨架/框架提供支撑,该“D”型杆在支撑框架和枢转连杆上枢转;120D-外部骨架/框架;120E-“D”型杆状连杆,其附连至支撑框架并且连结至外部骨架/框架;120F-“E”型支柱,其在该实施方式中在座椅中心处的主枢转杆上枢转;120G-“D”型杆与外部骨架/框架之间的连杆。
图121示出了外部骨架/框架和用于出入的释放机构、“D”型杆、“E”型支柱和连杆。还示出了邦吉吊带。121A-“D”型杆;121B-“E”型支柱;121C-腔室,其将后部可压缩元件容纳在内部骨架与外部骨架之间;121D-连杆;121E-导向装置,其用于内部骨架上的前部滑动装置;121F-用于内部骨架的枢轴或中央滑动装置。
图122示出了“折叠折板”,其是座椅上的扶手表面的较软延伸部,其在侧向碰撞期间接收大腿(利用诸如惯性、摩擦、粘性特性中的任一种或所有),但是其在用于出入的正常情况下是较软的。此元件可采用折板与储存器之间的适当的流量控制来填充流体,从而使得在冲击状态下,它是相对不变形的,但是在正常使用状态下它利用流体流动是可变形的。122A-“折叠折板”。
图123、124示出了出入机构的一侧。
在此实施方式中,该出入机构包括“E”型支柱,其利用所示中心处的枢轴及其外端处的枢轴来支撑外部骨架/框架。外端处的枢轴枢转至连杆,该连杆在其端部处具有两个枢转点。第二枢转点附连至“D”型杆的中心附近。将把手拉出会拉动“D”型杆臂上的中心枢轴,该杆臂使连杆向外旋转,这又将连杆的枢转附连件向后拉至“E”型支柱,从而便于出入。
图123还示出了支撑框架。它示出了支撑外部骨架的支撑框架的下部支撑表面。特别地,此实施方式具有一表面,其在它围绕经过支撑框架的后部的中心中示出的铰链支撑部分的中央支撑杆枢转时,将允许外部骨架/框架在该表面上滑动。它无需是平坦的表面。123A-“D”型杆状的可枢转附连件,其附连至支撑框架;123B-“D”型杆;123C-“D”型杆上的枢轴与“E”型支柱上的枢轴之间的连杆;123D-“D”型杆状把手。将把手拉出会拉动“D”型杆臂上的中心枢轴,该杆臂使连杆向外旋转,这又将连杆的可枢转附连件向后拉至“E”型支柱,从而便于出入;123E-“E”型支柱(其仅仅放置在外部骨架的外部,该外部骨架并未示出)。124A-“D”型杆,其在支撑框架上枢转;124B-“E”型支柱,其在支撑框架的中央支撑轴上枢转,该支撑框架还支撑外部框架;124C-在连杆上枢转的“E”型支柱;124D-在连杆上枢转的“D”型杆;124E-“D”型杆。
图125示出了基底的实施方式,该基底具有中央孔以允许支撑框架具有下部重心。它通过可以是中空的两侧部构件而被保持在一起。所示实施方式还示出了用以引导拉伸缆线的一种方法,该拉伸缆线附连至两个闭锁件的每个并且沿着侧部构件中的孔且围绕导向装置而被引导至中空的枢转杆,该中空的枢转杆将支撑框架保持至外部框架/骨架。来自两个闭锁件中的每个的一对缆线从该中空轴的顶部显露出来并且通过拉伸机构附连至系绳支撑件。特别地,当这两个缆线顺着空心轴上升时,可将这两个缆线结合在一起。另一实施方式将具有单个缆线,其围绕滑轮行进,该滑轮的枢轴固定至系绳缆线或网状附连件。缆线的围绕该滑轮行进的端部随后顺着空心轴向下行进,并且分别围绕两个导向装置降至相应的闭锁件。在使两个闭锁件的拉伸得到平均的实施方式中,有利的是该系绳的每个闭锁件的拉伸载荷通常具有两倍大。
特别地,在图125中,闭锁件(或ISO-固定闭锁件)利用闭锁件的本体的上方和下方的突出部保持在最佳方位中(在图中仅仅示出了容纳闭锁件的孔)。该方位将取决于CSRS系统的具体设计。125A-平坦部分,其具有两个撑杆(未示出),这两个撑杆接合支撑框架角度调整侧向杆。这将允许用于前向/后向使用的不同的角度位置;125B-用于闭锁件/系绳拉伸缆线的滑轮或弯曲的静态导向装置。缆线沿着侧向构件进入到孔中,在一端处打到闭锁位置,并且在另一端处进入到附连至支撑框架的竖直中空的枢转轴附近;125C-用于水平角度运动的枢轴,该水平角度运动用于前向—背向位置用支撑框架所需的倾斜;125D-来自导向装置的缆线的入口点,以触及支撑框架/外部骨架的中空的近乎竖直的枢轴的底部。孔的底缘是斜面,并且是被调节成允许缆线在其上滑动的表面;125E-缆线滑轮的枢转点或用于静态导向装置的支撑点;125F-用于附连至闭锁件的缆线或网状物的孔,以达到支撑框架上近乎竖直的中空枢转杆(直接或间接围绕基底中心处的导向装置)。
图126是在内部骨架与外部骨架之间的底部附连件的实施方式。此条板附连于外部骨架或框架上的其下边缘处。在侧向冲击的情况下,该条板提供将阻挡侧向运动的剪切面。然而,由于它是细条板,并且由于座椅和乘员的惯性质量而存在力矩,因此它将扭曲,从而提供儿童冲击防护所需的旋转运动。在前向冲击的情况下,该条板将弯曲,这是因为存在使条板的顶部边缘向前(用于旋转的侧向轴线)旋转的力矩。这将导致在前向冲击期间较长的儿童减速期以及更低的由此引起的峰值加速度。该条板连接件具有不同的实施方式。一个这种实施方式将是“U”型金属或其它的连杆,其中,“U”形的弯曲部面向前对并且“U”的腿部分别附连至内部骨架和外部骨架。该腿部同样可延伸以提供用于内部骨架的支撑结构。126A-内部骨架与外部骨架之间的条板连接件,其用于侧向中的剪切面,但是能够扭曲并且还通过弯曲允许座椅向前倾斜。
图127示出了泡沫材料制的指状物的正常位置和压缩位置,其可用于连接内部骨架和外部骨架。具有开口的结构将产生较低的剪切载荷,但是提供在一些连接件中可能是有用的压缩支撑件。
图129示出了儿童座椅的另一实施方式。在此,内部骨架由在冲击的情况下下弯曲或扭曲的震动条板支撑。此支撑还在侧面上头部到肩部高度的附近以及能够在冲击的情况下改善运动特性的其它位置处补充支撑件。该附图示出了处于前向位置中的座椅的四个视图,它还示出了延伸的闭锁件。在此实施方式中,这些闭锁件附连至缆线,每个缆线均越过导向装置并且沿着背部处的两个撑杆中的槽口向上行进,以通过拉伸装置附连至在端部处被紧固在一起的一对系绳,该拉紧装置不仅拉伸该系绳而且拉伸闭锁件。因此,这是简单的两阶段操作。将闭锁件推入座椅的背部中(该闭锁件自身可以是弹簧加载的以确保推动椅背还将同时推动和接合闭锁件),以将闭锁件于系绳安装点处夹在系绳上,然后使用单个张紧装置拉伸全部四个紧固点。可在运载工具椅背的高度处使用能够承受压缩载荷的分离器,以使一对系绳在该点处分离开。此分离器还可被设计成接合运载工具座椅的顶端以增加稳定性。
图130示出了处于背向位置中的同一座椅。该座椅被设计成采取较低的轮廓,并由此在前向冲击的情况下更直接地将力传送至闭锁点。而且,一些实施方式可具有滑动的中间部分,其能够减少或增加背向位置中的儿童的腿部空间。该中间部分具有支撑安全保持架的枢转缘板。此枢转缘板采取用于前向和背向座椅的两个位置以及用于侧向座椅的用于出入的中间位置。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缘板在前向位置中利用“凸轮”结构予以支撑,在该“凸轮”结构中,利用座椅的一侧或两侧上的控制杆来实现的其轴的旋转将增加凸轮与缘板的接合半径,并且向上推动缘板的前侧,从而可到达用于前向座椅的角度。当然,它将需要被锁定在该位置并且这将按照背景技术中的多个解决方案进行,通过于其端部处减少凸轮半径,在该端部处,它被设计成不再进一步旋转,并且确保缘板在该点处处于用于前向座椅的正确位置中。凸轮上的任何载荷将仅仅将它向前推动至其端部停止位置。为了实现基本上平坦的出入位置并且同样为了实现背向位置,需要设置一结构来将凸轮锁定在适当的位置中。
图132示出了处于出入位置中的同一座椅。凸轮仍然并未示出,但是将会将缘板和座椅支撑在此位置中。该座椅面向用于出入的通道。
图133示出了其上没有座椅的情况下的缘板。它处于用于背向座椅的位置中。133A-示出了缘板。
图134示出了处于用于前向座椅的位置中的缘板。再次,并未示出用以将缘板支撑在此位置或其它位置中的凸轮或其它致动装置。
图135示出了安全保持架。135A-用于内部骨架的支撑件,其可位于保持架上的任一点上以获得最佳运动特性。135B-邦吉吊带,如果使用的话,其将具有附连至保持架的邦吉销钉或槽口。135C-用于凸起部的插口。凸起部用于使安全保持架与缘板接合和断开,以将座椅旋转和锁定在前向位置、背向位置和侧向位置中。该插口具有齿,其在用于所提及的位置的正确方位上接合到凸起部中的凹口中。135D-示出了震动条板至安全保持架的附连点。
图136示出了安装有震动条板的安全保持架。136A-震动条板,其具有到骨架的背部的延伸部以增大内部骨架的刚性和强度。136B-震动条板和安全保持架具有用于凸起部的匹配孔,该凸起部将这些孔在多个位置(前向位置、背向位置和用于出入的侧向位置)中接合至缘板。136C-震动条板的前部曲面,其将在前向冲击的情况下向上弯曲或在侧向冲击的情况下扭曲。136D-如果存在的话,所使用的震动条板的上部的侧翼,或侧面上附连至安全保持架的支撑元件,以在冲击的情况下使运动特性最优化。136E-震动条板,其具有支撑内部骨架的上部腿部。它可延伸至骨架的背部并且实际上甚至是可在两侧上具有臂,以进一步为骨架提供强度。
图137示出了震动条板。如图所示,其于底部附连至保持架并且具有凸起部接合孔。该凸起部可以是弹簧加载的并且被向上推入到位于孔上方的空间中,以使座椅脱离接合并旋转。
图138示出在侧向冲击载荷下的震动条板。如图所示,底部处的U字形的部分扭曲并且允许座椅的底部旋转。在“T”形臂的顶部上的受控的力将确定用于座椅顶端的运动和旋转的程度。该图示出了用于此实施方式的从正常位置开始的旋转。
图139示出了如于此公开的具有邦吉吊带的儿童座椅的变型的实施方式。背部处的撑杆具有支撑连接器并且邦吉吊带利用邦吉销钉附连至该支撑连接器。该销钉将接合附连至安全保持架(在安全保持架与骨架之间还可存在附连件以使载荷作用下的运动特性最优化)的邦吉槽口(未示出)。然而,该槽口将允许销钉出于在侧向载荷的作用下进行的椅背/安全保持架背部的侧向运动的目的或出于出入的目的而滑出。139A-邦吉销钉。139B-邦吉吊带。
图140示出了座椅的附连至震动条板的内部骨架和附连至安全保持架的震动条板。140A-在安全保持架上提供用于支撑内部骨架的点,以使运动特性最优化。140B-用于凸起部的孔,该凸起部将该保持架接合至下部的缘板。140C-减震器,其支撑内部骨架并在侧向冲击的情况下扭曲且在前向冲击的情况下在前向位置中展开。
图131示出了附连至震动条板的内部骨架。
图141示出了工作配合件,其被设计成帮助向前屈身的工作人员工作。正是一种机构感测上身的位置并且利用乘员的上身质量的评估致动控制臂,该控制臂使上身平衡,从而将使用者的质心竖直保持在使用者的脚部上方,并由此在工作的同时减少了脊部上在保持俯身姿势时的一些载荷。本发明的一些变型还可具有用于臂的位置或上身其它部分的位置的有线或无线传感器,以提供用于控制器的输入信号,从而实现对上身的质心的位置进行更好的评估,并由此更好地控制用于同一目标的控制臂的位置。另一改进的实施方式使用用于上身的侧向运动的同一机构,并且利用第二臂或在侧向上控制的同一个臂,以将本发明的最后得到的使用者的质心保持在使用者的脚部的上方。141A是支撑臂;141B是支撑带,其将支撑臂保持成紧贴着使用者的上身。141C是附连在使用者的臀部上方的锚固带;141D是控制臂,其可具有长度,并在其端部处具有重量的角位移以如上所述予以平衡。
本发明的详细说明
运载工具乘员支撑件—航空卧铺
在多种乘员运载工具—特别是在飞行器中,在形成同样能够改变至直立座椅的平板床的过程中存在有待解决的多个难题。
1.乘员所想要得到的位置的不受约束的任意使用,而与其它乘员所选择的位置无关。
2.出入座椅/平板床的独立性,而与相邻座椅/平板床中的其它乘员的位置无关。
3.在飞行器或其它运载工具急剧减速的情况下,平板床/座椅的任何位置(即斜倚位置、平躺位置或直立位置)中的安全性。
4.在运载工具上的空间和固定资产的利用,以使运载工具中对于每个乘员的传送成本最小化。
已经进行了许多努力来缓和甚至解决这些问题。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提供了用于解决所有这些问题的独特的技术方案。本发明存在多个变型方案并且在此提供一些实施方式作为示例。
在用于座椅和平板床的设计的诸如飞行器的运载工具中主要考虑的因素是空间的利用。本发明具有用于多层座椅和平板床的独特结构,其通过将乘员的侧向位置交错设置,从而利用就座位置中的空间,而允许用于乘员的就座位置以及平板床位置。并且小的形状系数适应于就座位置和平板床位置以及它们之间的其它位置。在本发明中,处于直立的就座位置中的乘员的位置利用下层上的乘员肩部之间的空间,从而允许用于每层座椅/平板床的较少的高度要求。而且,该结构不会妨碍下层中的乘员的出入。此外,该结构允许每个乘员采取任何位置,而不会影响其它乘员的出入或妨碍其它乘员所选择的任何位置。因此,,本结构能够实现这种技术,该技术用于获得与不具有平板床选择方案的常规座椅结构可比拟的甚至比其更高的乘客密度。例如,在附图中存在可具有装配到常规飞行器座舱(侧向的或倾斜的)中的三层的多个实施方式。所示座椅/平板床宽度为约30英寸(″),其远远超过经济舱中的座椅的可能的尺寸(例如间距为32″和宽度为20″)。通过减少座椅/平板床的宽度,可进一步增加乘客密度。如果需要容置个子较高的乘员,则该座椅/平板床可以如一些附图中所示是倾斜的。
该座椅/平板床背部可本身具有使可用长度最大化的形状,即,椅背的顶部可与为个子较高的乘员提供头部空间的较长的侧面成一定角度。
而且,座椅底部可在前部处向上倾斜,以在必要时提供更大的腿部空间。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这可利用座椅底部的背部处的一对枢轴,从而使座椅底部可在前缘处向上枢转来实现。这还可利用在背部上枢转的枢转导轨来实现,座椅底部可在该枢转导轨上前后滑动。
侧向配置
平板床结构中的卧铺仅仅对床的长度有要求。因此,一个六英尺高的成年人可在三个并肩配置的床上舒适地伸展。此外,如果设置宽度均为21″的两个过道,则我们就具有容置三个并排设置的的卧铺的宽度为258″的座舱。考虑到乘员支撑件可竖向分层配置,并且本发明中能够容置具有就座高度的三层卧铺,与常规经济舱所能达到的形状系数相比,本发明可达到的形状系数甚至更为高效。在座舱中的中间层卧铺每排失去一个平板床的同时,存在三层卧铺并且多层卧铺交错设置。
倾斜配置
该平板床可具有倾斜的头部,以利用所有可用的空间。
该角度倾斜到使得能够装配所需的程度。
可改变平板床的宽度以容置更多的平板床。
对于任何位置的安全认证
考虑到可存在在运载工具的急剧减速的情况下—诸如紧急着陆或碰撞的情况下,用以支撑乘员的侧向反作用表面,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被证明可用于乘员在包括起飞和着陆的飞行期间的所有位置。
如果座舱具有在椅背和底部的高度上方被提升或在椅背和底部具有侧翼的情况下与该椅背和底部自身一起被提升的侧部,则一个或多个侧部支撑元件就可以是该座舱的侧部。
特别地,在运载工具的运动方向上,在乘员的前方仅需要单个侧翼。
在乘员的倾斜配置的情况下,本发明还将使支撑表面能够被布置在乘员的前方。然而,此外,还存在乘员的脚部所需的反作用表面。因此,在需要具有安全设施的这种倾斜的实施方式中,通常将存在近乎竖直的脚部支撑表面。如一些附图中所示,甚至可存在搁脚架靠铰链向上转动的一部分。
用于平板床座舱的可能的几何结构
封闭式座舱
可由乘员展开的屏幕。封闭式座舱的面板可以是硬的或较软的并且可由框架上的轻薄织物制成。
屏幕可分为两个部分,屏幕的顶部可以是开放的并且底部可出于隐私的目的而被展开。
开放式床舱
在此,当处于平板床位置中时,乘员的头部连同座舱罩后部的椅背一起伸出,并且当提升椅背时朝该罩移动。在这种实施方式中,阅览灯和耳机的配置可位于座椅/平板床的靠背上。这种同时提供更少隐私的实施方式将特别是在紧密配置的结构中给予更大的空间感。
在两个这种座舱的实施方式中,电视屏幕可位于乘员前方的成形部分上。如果它们是大屏幕,则它们可被折叠到座舱的用于出入的侧部上。
全开式座舱
此实施方式甚至比开放式床舱更为开放。有利之处在于下层航空卧铺中的乘员在他们在就座位置中将面对的前部中不具有成形区域。在此结构中,有可能的是,屏幕将从顶板或从侧部上向下翻转。同样,座舱控制器可安装在顶板或侧部上。
为了防止下层航空卧铺乘员碰到上层航空卧铺乘员的脚部,此结构中的搁脚架可具有侧面(参见附图)。
因为此实施方式不具有封闭式座舱和开放式床舱所具有的盖罩,因此,该搁脚架将具有底部。搁脚架的强度还被设计成承受乘员客的重量。
搁脚架的侧翼可被设计成在提升搁脚架时展开,从而在处于斜倚结构或平板床结构中时,可给予乘员更宽的脚部区域。
此实施方式(和可能的其它实施方式)可具有折叠的和/或可缩回的梯子,其安装在顶部航空卧铺搁脚架上以及下部航空卧铺的顶板的边缘上,以帮助顶部航空卧铺的乘员出入。
双入床结构
任何座舱结构均可能适于具有双人床结构。在此,上部平板床的侧部支承件被(手动或通过机械/自动装置)向下折叠或降低。当乘员支撑件处于平坦位置或倾斜位置中时,它们还可在可能的位置处被展开,以提供邻接面。用于双人床结构中的平板床的认证可以是有限的,这是因为侧部支撑件并不配置成用以在急剧减速的情况下支撑乘员。该封闭式座舱可需要缩回侧部面板的一部分。
倾斜的座椅底部
以获得更大的舒适性为目的,座椅底部的倾斜位置可能是优选的。乘员支撑件提供用于座椅底部的倾斜和滑动面。该底部可被安装在一对导轨上,该导轨可被倾斜以提升座椅顶端,从而使座椅底部能够在这些导轨上滑动。
电视屏幕
多种可能的情况包括可折叠至侧面的大平面屏幕。另一变型可具有安装在乘员面对的前部表面中的一个上的电视屏幕。(参见附图)
前部隐私屏幕
用于乘客的安全性和乘员监视和视频对讲机。
摄像机可安装在每个座舱顶部上,以注意乘员特别是在起飞和着陆期间的存在和位置。摄像机的视野可被限制于允许隐私存在。将由在他/她的屏幕上的视频信道中的一个上的摄像机所提供的视野给予乘员。
底层—处理
本发明的几何结构可允许存储以更替底层乘员的腿部空间。然而,如果需要节约竖向空间,则底层乘员腿部空间可位于在运载工具的底板上形成的凹窝中(在飞行器中,在底板的结构要求中存在挠性,并且它可容置这种凹窝)。作为选择,底层座椅/平板床可不具有竖向就座选择方案,而是仅仅具有使座椅底部倾斜以形成所需腿部空间的选择方案。可给予底层乘员其它的乐事,以补偿此情况或甚至支付更低的费用。
到达顶部平板床
如果存在三个或更多个卧铺,并且没有提升的通道通向更高层,则需要设计用于每个顶部座椅或用于一组顶部座椅的梯子。附图中示出了用于这些情况的多个选择方案。一个替代方案在于具有折叠到顶层座椅的搁脚架中的梯子,和折叠在下层卧铺的顶板上方的另一梯子。
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每组座椅的端部上具有带有单个梯子的离开通道(参见附图)。
在多种乘员运载工具—特别是在飞行器中,在形成同样能够改变至直立座椅的平板床的过程中存在有待解决的多个难题。
5.乘员所想要得到的位置的不受约束的任意使用,而与其它乘员所选择的位置无关。
6.出入座椅/平板床的独立性,而与相邻座椅/平板床中的其它乘员的位置无关。
7.在飞行器或其它运载工具急剧减速的情况下,平板床/座椅的任何位置(即斜倚位置、平躺位置或直立位置)中的安全性。
8.在运载工具上的空间和固定资产的利用,以使运载工具中对于每个乘员的传送成本最小化。
已经进行了许多努力来缓和甚至解决这些问题。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提供了用于解决所有这些问题的独特的技术方案。本发明存在多个变型方案并且在此提供一些实施方式作为示例。
在用于座椅和平板床的设计的诸如飞行器的运载工具中主要考虑的因素是空间的利用。本发明具有用于多层座椅和平板床的独特结构,其通过将乘员的侧向位置交错设置,从而利用就座位置中的空间,而允许用于乘员的就座位置以及平板床位置。并且小的形状系数适应于就座位置和平板床位置以及它们之间的其它位置。在本发明中,处于直立的就座位置中的乘员的位置利用下层上的乘员肩部之间的空间,从而允许用于每层座椅/平板床的较少的高度要求。而且,该结构不会妨碍下层中的乘员的出入。此外,该结构允许每个乘员采取任何位置,而不会影响其它乘员的出入或妨碍其它乘员所选择的任何位置。因此,,本结构能够实现这种技术,该技术用于获得与不具有平板床选择方案的常规座椅结构可比拟的甚至比其更高的乘客密度。例如,在附图中存在可具有装配到常规飞行器座舱(侧向的或倾斜的)中的三层的多个实施方式。所示座椅/平板床宽度为约30英寸(″),其远远超过经济舱中的座椅的可能的尺寸(例如间距为32″和宽度为20″)。通过减少座椅/平板床的宽度,可进一步增加乘客密度。如果需要容置个子较高的乘员,则该座椅/平板床可以如一些附图中所示是倾斜的。
本申请集中在多个可能的2层卧铺的实施方式上,这些实施方式对于每个乘客均具有储存箱。
储存箱
上排航空卧铺具有上部箱,并且下排航空卧铺具有下部箱。(其它的实施方式可具有更大且更长的箱以如在常规的飞行器结构中那样服务于多个乘客)。
在这些实施方式中,每个储存箱均具有两个入口(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能具有门或盖机构)。可从如常规结构中的过道并且可由上排航空卧铺乘员在处于航空卧铺中的同时从背面触及上部箱。可在下层航空卧铺的下方并且由下层航空卧铺中的乘客通过使用于带有适当的门的后部入口的椅背向前倾斜来触及下部箱。在一些实施方式的变型中,椅背本身具有铰接或滑动板,其在航空卧铺处于平板床位置中时允许触及下部箱。
电视屏幕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将电视屏幕示出为从顶板通过铰链向下转动。
应急氧气源
该应急氧气源可来自于储藏在应急门后方的面罩,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应急出口可处于电视屏幕的后方。用于应急氧气源的门被设计成无论电视屏幕的位置如何均能打开。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氧气源门可与电视屏幕是分离开的。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果航空卧铺的顶部处(并位于上方航空卧铺的座椅底部的下方)的空间对于标准氧面罩来说是不够的,可采用可折叠型摺状面罩。在许多实施方式中,当安装有航空卧铺模块时,用于配置的氧气源导管和控制线是模块化的并且可连接至电源和控制导线。
用于乘客的安全性和乘员监视和视频对讲机。
摄像机可安装在每个座舱顶部上,以注意乘员特别是在起飞和着陆期间的存在和位置。摄像机的视野可被限制于允许隐私存在。将由在他/她的屏幕上的视频信道中的一个上的摄像机所提供的视野给予乘员。摄像机的可能位置在一些附图中被示出。特别是在存在航空卧铺乘员可利用的扬声器的情况下,还可存在利用飞行器的网络在航空卧铺之间用于进行视频会议的设施。对于会议或视频电话而言,这种系统需要在两个或更多个乘客之间的同意。
出于乘客的便利性的目的,该扬声器可安装在具有挠性杆的椅背的侧部上。
底层—处理
下排航空卧铺的乘客与顶排航空卧铺乘员被设置在交错的位置中,甚至当顶层乘客在就座位置中将他们的腿部向下搁置时,下层乘客也可以出入。用于下层卧铺的搁脚架不需要底部缘板,并且在这些实施方式中,座舱的底板将适用于此目的。
到达顶部的平板床
这些实施方式具有3个台阶以达到上层航空卧铺。附图示出了这些台阶以及把手,这些把手安装在上层航空卧铺的侧面上,以便于此动作。而且,这些把手可用于乘客在湍流状况下沿着过道平稳地行走。
搁脚架—顶部平板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用于顶部航空卧铺的搁脚架具有水平的支撑缘板。可存在一些替代实施方式(如在提交的相关申请中那样),其中航空卧铺框架具有水平的支撑缘板。
在附图中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将在乘客处于就座位置中时支撑乘客重量的底部缘板的侧面将通常具有侧部缘板,以使上层乘客的脚部不会被下层乘客碰到。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示,当搁脚架处于平板床位置中时,这些侧部折板是刚性的并且枢转地附连以向下折叠,或在其它实施方式中采用扇状折叠结构制成,从而使得当其处于平板床位置中时其折叠至扁平的形式,但当降低搁脚架时,这些侧部折板散开。
救生背心/救生衣
安全方面需要易于触及的救生衣。一些附图示出了具有适当标记的用于安装救生衣容器的可能的位置。
用于平板床位置中的椅背的支撑件
一些实施方式将具有航空卧铺罩,其在处于平板床位置中时在座椅底部的后方充分延伸至椅背的部件下方以为它提供支撑。在椅背支撑件的制造中,这将减少枢转点处的结构载荷。
阅览灯/耳机
这些可被安装于椅背的顶端处,以使它们可被使用在椅背的所有位置中。
支撑框架和可选择的支承导轨
在这些实施方式中,航空卧铺具有支撑框架/脚部,该支撑框架/脚部具有通常竖立在座舱底板轨道/导轨上方的竖直部分,在座舱底板轨道/导轨中,这些竖直部分利用它们的底脚安装至座舱底板导轨/轨道上的闭锁件。两个或更多个竖直部分与横连杆绑缚在一起以为支撑框架提供结构稳定性。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这些横连杆可通过竖直部分紧固至不同的点处,以在不同的飞行器中容置不同的座舱底板导轨/轨道。
许多实施方式具有支撑框架的相邻竖直部分,其利用在文献中公开的方法互锁,从而将力传递越过这些构件并且获得更大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在此互锁中的一个重要的有利之处在于,于闭锁点处将减轻航空卧铺上在冲击的情况下产生的惯性载荷。这不同于常规座椅,其中每个座椅均在闭锁件上形成具有拉伸载荷和压缩载荷的力偶。
该支撑框架可直接连接至下层航空卧铺。它们还可通过在支撑框架的顶部上滑动的弹簧减震器加载的支承导轨相连。此设施允许飞行器的航空卧铺在冲击情况下的惯性载荷使该支承导轨向前滑动有限量的距离,从而减少乘客上以及附连至座舱底板的导轨/轨道的闭锁件上的峰值载荷。
该支承轨道还可(利用竖直轴)在上方枢转地附连至航空卧铺,以允许两个或更多个支承导轨之间存在可能的差动运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支撑框架的顶部边缘可以是倾斜的,从而使得在冲击(水或地面接触)的情况下,在该支承导轨向前行进的同时该支承导轨上缩。这将提供用以迫使睡着的乘员在它们的航空卧铺上向下的一种机构。值得注意的是,所有相连的航空卧铺将以与惯性载荷相同的方式移动,并由此所有相连的航空卧铺均使倾斜的支撑框架的顶部边缘上缩。该互锁的支撑框架将具有顶部边缘,其将具有锯齿状的轮廓并且每个支承导轨将使这些中的一个上缩。在这些实施方式中,支承导轨至航空卧铺的附连点将具有相反的倾斜度,以确保航空卧铺是水平的。
支撑框架和可选择的支承导轨
航空卧铺本身是模块化的,并且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被互锁在一起,以用于增进强度和结构稳定性。该交错结构将进一步加强该结构(正是蜂巢状的结构那样)。
为此,全部的航空卧铺和支撑结构将具有用于增大配置它们的机身部分的强度,并由此减少严重碰撞中的损坏,从而保护乘客的趋势。
然而,一些机身设计将需要结构的一些挠性,并由此,可将脚部框架限制成用以在相邻的脚部框架之间传递大体上竖直的力,这将倾向于允许在轨道的方向上进行一定的滑动的同时,抵消各个脚部框架的交变的拉伸载荷和压缩载荷。一种这样的实施方式仅是前部脚部框架的底部处的缘板,其位于用于每对相邻的脚部框架的后部脚部框架上的凹处的下方。
特别地,用于支撑的该设计不限于脚部框架至轨道的直接连接,而是可带有闭锁件并同样带有将载荷传递至轨道的中间支承结构。
航空卧铺结构可进一步加固机身部分,如果它们被连结至机身的上端以及可能连结在在常规结构中支撑储存箱的轨道上。
其它的实施方式可附连至箱轨道和朝向座舱的上半部的具有载荷限制器的其它支撑点,从而能够从这些连接件获得最高程度的稳定性,而不会超出用于那些支撑点的设计极限。
重力合成器
存在具有两个部件的重力合成器实施方式,第一部件直接或间接附连至座椅底部并且第二部件附连至支撑结构。它被设计成在运载工具的冲击或快速减速期间在运动方向上使用惯性载荷,以达到以下目的中的一个或两个:
1.相对于航空卧铺竖直产生惯性载荷,从而增加航空卧铺/座椅和相关部分的反作用力;
a.用以将乘员保持在平板床位置或斜倚位置中的摩擦载荷;
b.压缩支撑乘员的较软材料,从而提供具有特定截面形状的较硬表面,以将乘员的所选部分保持在能够减少伤害的适当的位置中。这种支撑件可处于恰好位于肩部上方的牢固的支撑件中,以防止肩部在航空卧铺中上拱,该航空卧铺处于大体上的平板床位置中并且还是倾斜的,以使在运载工具的运动方向上,头部在脚部的更前方。从而降低对颈部的压缩。
2.使航空卧铺围绕与乘员的轴线大体上对齐的轴线旋转小角度,从而使得作用在处于大体上的平板床位置中的乘员身上来自航空卧铺的法向反作用力旋转成稍微面向后部,从而在减速期间,在处于大体上的平板床位置中的同时,提供支撑表面。
该销钉(导向元件1)和轨道(导向元件2)一起将航空卧铺的运动引导到所需的方向上。一些实施方式将具有用于航空卧铺的枢转点,其附连至两个导向元件中的一个,并且销钉(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将沿着导向装置的表面(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围绕该枢转点移动。在相对于枢转点而言的不同角度方向处存在多个这种销钉/导向装置组合体—该销钉和导向装置被设计成使所有的这种销钉沿着它们各自的导向装置移动,以确保将该枢转点保持成提供航空卧铺所需的三维旋转。移动导向元件的运动可位于以距离枢转点一个或多个直径处的枢转点处为中心的球面上。
导向装置的形状将确定航空卧铺的轨迹。
特别地,在许多实施方式中,航空卧铺的头端将是悬臂式的,并且重力合成器的小角度旋转能够导致航空卧铺的头端的显著运动,以用于所需的保护作用。
重要的是确保在冲击载荷的作用下,航空卧铺的侧向运动不会被用于航空卧铺的支撑结构所阻止。因此,例如在存在用以支撑处于平板床位置中的靠背基底的折板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当航空卧铺在冲击的作用下以受控方式旋转时,如果存在的话,航空卧铺侧面上的任何竖向突起必须在载荷的作用下是可变形的。
在这方面,值得注意的是,座椅底部处的航空卧铺的髋部宽度可能更窄,并由此如果存在的话,支撑结构与相邻的航空卧铺之间具有一些空隙。这能够提供所需的空隙。实际上,一些实施方式将使用座椅底部的髋部部分与椅背的底端之间的宽度上的差异,如果需要的话,对于支撑结构的厚度而言,椅背上(朝向头部)的宽度更高。
重力合成器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仅仅是两个滑动环,其具有接触相对于限定它们的圆筒的轴线倾斜的截面的表面。它还可以是一个或多个这种圆筒的多个径向截面,其与至限定圆筒的公共轴线的倾斜截面具有相同的角度。
框架—座椅底部的滑动和倾斜
航空卧铺的附加(可选择的)特征是框架结构。这可在有或没有重力合成器的情况下加以使用。它允许座椅底部前后运动。该向后运动允许乘员处于斜倚位置或就座位置中,以获得更多的可利用的私人空间。可存在限制结构以根据斜倚的角度来限制向后运动,从而避免与飞行器的侧面相接触或延伸到过道中,即,将每个航空卧铺保持在它的指定空间内部。
特别地,当不存在重力合成器的情况下,此框架结构在运载工具的运动方向上可另外具有线性弹簧减震器结构,以在快速减速期间通过缓冲该运动来保护乘员。
可以手动或采用伺服机构来致动该运动。
航空卧铺—由飞行器机身支撑和/或飞行器机身的加固
在诸如飞行器的运载工具中的航空卧铺的另一个实施方式可被配置成使航空卧铺的顶壁与底板支撑件可加固机身的结构,并且一些实施方式可使用这些设计,用于确保具有航空卧铺的机身部分不会在水上或地面接触的情况下碎裂。另一的实施方式可设计有在发生碰撞的情况下用于机身的断裂线,并且设计有可支撑这些机身部分的机腹救生艇,因而避免在碰撞时飞行器的疏散创伤。
这样的设计会减少在多层飞行器中的底板的结构要求,从而允许存在有助于例如沿着过道在高度之间的视觉或身体的出入
环境
在多个实施方式中,在上部箱与顶板之间的空隙将提供一种空间感,其可利用顶板上的特殊照明设备而得到增强。
另一个航空卧铺实施方式和内部特征
已经存在航空卧铺模块的多个实施方式。下文中是可被结合到这些实施方式中的多个中的特征。扇型屏风可用于保护侧向隐私。该屏风可被安装在每个航空卧铺的一侧或两侧上。出于隐私的目的,还将具有较小半径和相似中心的第二扇形屏风安装得更为靠前,相对于航空卧铺更低,同时如果有的话,清除了较高的障碍物。
如果在冲击的情况下,航空卧铺允许发生受控的旋转或其它运动,则在用于卧铺背部的支撑结构上的侧部支柱将需要是可变形的。这种侧部支柱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不是必需的。
该实施方式还示出了隐蔽和支撑侧面和背部。当处于具有用于乘员的保持平面以及枕垫的平板床位置时,其是特别有用的。
该实施方式还示出了在后壁处的可供选则的切口,以允许摄像机在所有位置进行观察和/或屏幕/氧气门在所有位置中缩回。
如在此关于在冲击的作用下或在减速情况下的保护所提及的那样,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航空卧铺上的椅背的顶部附近的位置将沿着侧向边缘从顶部边缘到大部分乘员的肩部所处的位置高度之间的一段距离上具有更为坚固的支撑结构(有时为泡沫材料),以在冲击载荷的情况下,当平板床与运载工具的方向成一角度并且头部位于脚部的前方时,阻挡平板床位置中的乘客向上拱。在具有标准的重力反作用力和乘客的重量的正常情况下,这种更坚固的支撑件甚至是感觉不到的,但是在冲击载荷以及更软的泡沫材料或其它支撑结构的压缩的作用下,该支撑件会变得是恰当的。
如在别处提及的,航空卧铺框架的从座椅底部下方的支撑部分竖直伸出的侧面部分可能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以使需要座椅底部在其后端处进行侧向运动的重力合成器或其它防撞机构能够进行旋转运动。该座椅可以在前端处变窄,以允许此小旋转位移。
特别地,座椅底部的宽度可被设计为小于椅背的上半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这将允许由支撑结构所支撑的座椅底部的一些空隙,以允许座椅底部在冲击的作用下旋转。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较窄的髋部和座椅底部宽度可使支撑结构能够有具有相当大的厚度的侧面部分,并且还在较宽的卧铺处于不需要支撑结构的位置处时,允许它们返回以利用更多的侧向空间。
摄像机—监视—乘客间的视频会议
摄像机的网络可被安装在每个航空卧铺中,以满足监视的要求。还示出了用于监视乘员的可能的摄像机位置。特别地,在监控性与隐私之间存在一种折中方案。该摄像机可集中在头部区域,并且视频系统上的信道可传送每个乘客他/她自己的图像。
对于每个航空卧铺上的这种摄像机,网络中的图像还将便于乘客之间的视频会议系统,其将允许乘客“打电话”给其它乘客并且看到他们的视频图像。
扬声器可被安装在航空卧铺的靠背上。
结构:总是确保氧气和屏幕配置
椅背中的切口结构确保绝不会妨碍氧气门以及屏幕,甚至当椅背是直立的时也是如此。
用于缆线的导向装置和底板下方的管道将允许在高密度的配置中 存在搁脚空间
在具有多层结构的航空卧铺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竖向空间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安装用于底层乘员的足窝可使最底层降低。如果在底板下方存在缆线、其它管道和导管,则可安装导向装置以简化这些,从而使它们避开可设置凹窝的位置。
在倾斜配置中有效利用航空卧铺的长度
在航空卧铺与侧部位置成一角度定向的实施方式中,机身的侧壁将与航空卧铺的顶部成角度。因此,航空卧铺的相对于平板床倾斜的椅背可具有倾斜的顶部,以利用直到具有空隙的机身内壁的表面的所有空间。通过定向以将头部放置于较长的转角处,乘员在睡着时可利用额外的长度。
卧铺上的用于防冲击的抓持表面
参考以参引的方式结合于此的相关申请中的重力合成器,将瞬时惯性载荷施加至乘员以将乘员朝向卧铺推动,从而防止受到伤害。在具有一组脊的情况下,该机构被制造得更为有效,其中,这些脊形成在卧铺背部和底部位于较软衬垫或舒适表面下方的表面上。在冲击期间,较软的衬垫或舒适的表面将降至最低点,以允许乘员接触这些脊,从而对于数微秒的冲击可将乘员保持在适当的位置中。明显地,这些脊被设计成不会对乘员造成伤害,但是对运动提供了适当的阻力。一些实施方式将具有与卧铺轴线(乘员轴线)成直角的脊。其它实施方式可使它与轴线成一定角度。该角度的选择将取决于两个作用:首先是阻止乘员身体朝向卧铺的顶部移动,从而在头部与卧铺的顶部边缘接触的情况下压缩颈部;其次是阻止乘员在急剧减速或碰撞的情况下朝向运载工具或飞行器的前部运动。
航空卧铺中的桌板
例如在图41中所示,在航空卧铺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包括可展开的桌面。这样的桌面支架枢转地附连至航空卧铺结构的侧面并且折叠到可用空间中。此外,一些实施方式可具有弹簧加载的枢转附连件,其竖直轴位于航空卧铺结构的侧面上的支撑件的枢轴附近,从而在发生紧急情况下,撤离是容易的,仅仅通过利用身体将桌面向前推动,以允许桌面向前枢转并且枢转至乘员的侧部,从而允许迅速地出去。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该弹簧载荷将会将该桌面保持在所需的位置中。
座椅底部前向延伸部
实施方式可具有搁脚架侧面上的座椅底部的前向延伸部的几个可能的形状和尺寸。当卧铺处于该位中置时,这些实施方式具有提供更宽的平板床表面的功能,并且在出入期间还可用作临时的座椅。这些前向延伸部可在尺寸和形状上进行调整,以允许下层卧铺的乘员靠近卧铺前部站立。
搁脚架上的隐私分离器
考虑到将下层卧铺乘员的空间与上层卧铺的搁脚架空间隔离开,分离器可被配置在搁脚架的边缘以及所提及的座椅底部前向延伸部的边缘上。
这些可具有“扇状—折叠”结构,并且当搁脚架处于平板床位置中时向上折叠至狭窄的条板,或在搁脚架处于就座位置或斜倚位置中时向下展开。该分离器还可为一对刚性的折板,其可枢转地安装在用于搁脚架的竖直边缘上(在用于搁脚架的就座位置中其是竖直的),并且被配置成接触侧向延伸部,并且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甚至被可滑动地连接至该侧向延伸部。当降下搁脚架时,折板与搁脚架一起向下滑动并且位于搁脚架的每个侧面上。当抬起搁脚架时,折板向上滑动,并且当处于平板床位置中时,该折板可在前向延伸部的顶部上向外旋转,以提供平坦的表面。
下层卧铺搁脚架—替代实施方式
用于下层卧铺的搁脚架可如附图中所示,或可仅仅为没有底面的折板,这是因为乘员将站在运载工具或飞行器的底板上。
底部储存箱
底部箱的一些实施方式在前面具有抽屉并且在后方具有滑动门以易于触及所储存的材料。
接近下部储存箱的后部开口
通过将椅背向前折叠,可以直接接近下部箱后部开口,或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航空卧铺/座椅的靠垫(或它的一部分)可在它的侧部边缘上枢转或在中心分开,并由此能够作为一对门而向上开口,以展现处下方的箱开口(如果需要的话具有滑动门)。
凹进的上部储存箱以能够笔直站立在上层卧铺的搁脚架上
上部储存箱可被向后凹设以允许乘员笔直站立在搁脚架上。这对于用于接近上部箱的前部开口是特别有用的。
用于出入至上层卧铺的把手
附图中示出了把手,其可在多个位置中配置成用于在出入期间支撑乘员。
卧铺“系列”或层中的卧铺的倾斜配置
如图所示,航空卧铺可被相对于侧向位置倾斜配置。
这种配置可采用倾斜的支撑框架/脚部(类似于图67中所示的正方形框架/脚部),其中,设置处于座椅轨道方向上的竖直构件,从而使两个平行构件附连至倾斜的航空卧铺而不是侧向的航空卧铺。也就是,一个竖直构件位于另一个的前方,并且该系杆(显示为圆筒)相对于与这些竖直构件相互竖直的方向成一定角度。这将确保每个卧铺均具有它自己的框架。越过用于卧铺系列的这些框架的系杆结构与在相互垂直的情况下的相同。
用于附连至座椅轨道及其它轨道的闭锁件
闭锁件结构可被用于下部座椅轨道或上部箱轨道以支撑航空卧铺结构。
在此,锁定螺栓滑入到轨道中的孔中并且沿着轨道中的沟槽滑动。在每个框架中的每个闭锁件(参见其它附图)将具有销钉以将其水平锁定,从而由于存在容许误差而允许其它闭锁件偏离精确对准状态。该轨道具有用以插入螺栓的孔。然后,该螺栓滑动到孔间的中心点,以允许拉伸载荷由轨道来支撑。
销钉被示出为用于锁定闭锁件并且支撑剪切载荷。此实施方式具有凹设的台肩,以容置用于朝向轨道中圆形槽口的底部装载销钉的弹簧。
销钉沿着轨道支撑剪切载荷。
如果承受高压缩载荷,特别是如果销钉由于加载的原因而弯曲,则框架(例如,如图67所示)可停留在闭锁件本体上的凹口上。
框架/脚部附连件和设计
从附图中可见:竖直槽口被示出为长形的以允许例如相邻的框架/脚部的位置的公差范围内的误差。因此,互锁凹口上的水平的表面被设计为具有一定的可滑动性以允许处于容许偏差中的这种误差。然而,在大部分的实施方式中,互锁凹口将彼此支撑竖向力以增大包括这些框架/脚部的结构的刚性,并且在多种情况下,降低运载工具的急剧加速状况下所导致的座椅轨道的拉伸载荷和压缩载荷。框架底部处的孔接合闭锁件孔。在此实施方式中,销钉(未示出)被用作为附连件。框架可具有套接的圆筒以允许座椅轨道间距的公差范围内的误差,并且允许在飞行器中以不同的轨道间距进行配置。
一些实施方式将被设计成允许机身在冲击状况期间弯曲,而不是利用与机身的弯曲有关的梁结构的刚性。但是,这些实施方式将需要在用于支撑航空卧铺的脚部框架部分之间提供大体上竖直的作用力,即,在飞行器快速减速期间,每个脚部框架在航空卧铺的惯性载荷的作用下倾向于向前倾斜,这由下方的前部脚部框架中的支撑缘板所补偿,并且被接合至紧接着位于后部的脚部框架中的支撑缘板。
处于平板床位置中的具有上升的和前向移动的座椅底部的航空卧 铺的替代实施方式
带有靠背的航空卧铺的其它实施方式,该靠背在扶手的高度周围处枢转并且在它的下部边缘附近可枢转地附连至航空卧铺的在其后部边缘处附近的座椅底部。座椅底部的前部枢转地附连至臂,这些臂本身在扶手的高度周围处枢转地附连至卧铺支撑件。因此,椅背和臂是近似平行的。臂的与于椅背的下端和其扶手附近的枢轴之间的长度相关的长度将是座椅底部的倾斜程度的因素。用于此倾斜的第二因素将是臂相对于椅背的角度。
当椅背向后倾斜时,座椅底部被提升直到处于平板床位置中,其中,座椅底部大致位于扶手高度处。整个卧铺同样向前移动。
此实施方式允许从肩部到手处的臂被搁置在靠背的侧翼上或扶手上。该肘部将位于靠近椅背的枢轴的点处。
在下层的肩部高度处具有上层的航空卧铺的替代实施方式
如在此附图中所示的一些实施方式可具有凹设的头枕部分,以在更高的高度处容置卧铺的相邻的扶手。这种较为狭窄的头枕部分还可以被设计成在飞行器或运载工具的急剧减速期间对于保护头部而言是有效的。
处于平板床位置中的具有上升和向后移动的座椅底部的航空卧铺 的替代实施方式
另一个实施方式具有臂的椅背,当使椅背倾斜至水平的平板床位置时,该臂提升该椅背。该臂基本上平行于座椅支撑件的前部处的另一遮挡臂,该座椅支撑件枢转地附连至座椅底部的前部。当椅背倾斜时,该遮挡臂和椅背(其在其下边缘的附近处枢转地附连至座椅底部)将座椅底部提升至扶手高度的附近,以提供更宽的睡眠用表面。考虑到靠近平板床位置,座椅底部上的遮挡臂的作用力近乎为水平的(正交于座椅底部的预期运动),该运动需要使得能够通过手工或座椅底部上的其它致动装置来起动。当遮挡臂可能不能将载荷支撑在该位置中时,它还将需要支撑座椅底部。
应急氧气系统
口鼻面罩被构造成装靠在乘客的面部上并且通过松紧带被保持在适当位置中,该松紧带在正常工作时围绕头部的后部延伸。通常的可膨胀储存袋不是必需的,因为面罩的波纹管状的结构提供了使用者呼吸循环所需的缓冲作用。进气阀控制进入到可折叠的面罩中的氧气的流量。该面罩包括吸入阀,其被构造成在吸入期间允许已经聚集在袋中的氧气能够被吸入到面罩中,并且防止来自面罩的任何流动物进入到供氧管路中。该面罩另外包括稀释阀,其被构造成在袋中的内容物已经被耗尽之后仅允许周围座舱的空气被吸入到面罩中。该面罩还包括呼气阀,其被构造成允许呼出的空气被排到座舱中。
该供给源包括应急供氧系统。一个或多个压缩氧气的圆筒用来储存所需的氧气供给。调节器借助于导管网络来减少分配至各个用户接口的氧气的压力,其中,至每个单独的可折叠面罩的氧气的流量由相应的进气阀进行控制。在使用时,通过监控供给圆筒的内部压力,氧气供给的备用状态是容易检验的。一旦检测到不合标准的压力,就对该氧气圆筒或进行更换或终止使用。当座舱出现失压时,所有乘客的可折叠面罩均从头顶上的存储舱中释放出来,并且可调压的氧气供给被释放到分配网络中。
模块化的连接件供给模块中的卧铺,并且还提供通向其下方的卧铺也能被供给的位置的辅助保护通道。在许多实施方式中,供给容积流量被设计成对于下方的两个卧铺均是足够的。
用于卧铺模块的电源可来自于座椅轨道附近的上方或下方并且在中央模块化的连接件处再次连接,然后被分配给包括灯和通风系统中的风扇在内的需要电能的装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飞行娱乐系统具有位于座椅轨道的电源线,并且用于这些电源线的一个或多个模块的控制盒设置在下部箱中。并且用于每个模块的连接结构设置在模块上的预定位置处。模块的内部布线将控制单元、电视屏幕及其它装置,诸如可设置在卧铺后部支撑件的头枕部分上的扬声器或耳机插孔相连。
飞行娱乐系统的输电线同样可位于卧铺模块的上方,从而使得在将氧气供给并连接至卧铺模块上的连接器时,它将通过管道向下输送。
类似的模块化的连接件可实现用于空调供应。
特别地,用于模块化卧铺的这种模块化的连接导致大部分的连接和维护脱离飞行器进行,并且仅仅是安装和连接模块。
本发明可以是如所示的单层结构或双层结构。考虑到单层结构不具有多层结构的复杂性,所以所讨论的仅限于双层结构。与航空卧铺相关的出入和一些其它因素被结合作为参考。在这些实施方式中,航空卧铺结构的层或系列的结构具有用于扶手的凹进部分。扶手下方的空间用作上层航空卧铺的附加空间。然而,在此实施方式中,因为扶手有点狭窄,因此该空间对于使航空卧铺的头部返回到此顶端空间中的来说是不够的。然而,此空间可用于维护支撑部件并且将给乘客提供较大的空间感。特别地,对于上层来说,如果其上没有安装箱,则顶部是可打开的,从而允许个子高的乘客使用更长的卧铺(如果水平空间允许的话)。
然而,在图80中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存在更宽的卧铺和更宽的扶手,其使下层上的“头部”空间能够更宽。在这种情况下,它是足够宽的以舒适地容置乘客的头部。在这种实施方式中,上层乘客的坐起高度处于下层乘客的肩部高度处,因此,航空卧铺中的竖直空间能够得到最大化。
再者,如果不存在由航空卧铺的层支撑的箱,则上层顶部可以被开口。
在这些实施方式中并且通常,示出的卧铺支撑结构可采用模块化的方式构建,以允许引入不同宽度的卧铺。一个方法是具有固定的并且支撑航空卧铺的中央部分,和附连至该支撑结构的单独的扶手/头部空间。该扶手/头部空间部件是可改变的以获得不同尺寸的卧铺。特别地,在图79和80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就座部分比提升到扶手高度的平板床更窄。此结构使就座空间能够利用一侧上和用于支撑乘员的背部上的髋部垫枕进行优化。这对于许多乘员而言均是优选的特征,即,具有宽的就座区域而没有侧部支撑件。
这些视图示出了卧铺支撑件的背端底部处的缘板。这些缘板被设计成,当卧铺处于基本上为平板床位置中时,在冲击载荷期间支撑脊部支撑物。
支撑结构的所有实施方式将容置致动器或所需的其它设备。它们通常位于下部卧铺的座椅高度的下方。然而,对于上部卧铺而言,如果它们在这些卧铺的下方竖直设置并且设置在这些卧铺的中部,则它们将位于该下部卧铺的每侧上的竖向支撑件的位置处。因此,这将适于支撑结构形状并且它将处于下部卧铺空间的侧面上的竖向支撑结构处。
本发明包括用于航空卧铺的支撑件的锁定承重结构,其可降低飞行器的座椅轨道上的载荷。对于每个座椅所产生的扭矩具有朝向前部的压缩载荷和轨道上的朝向飞行器背部的拉伸载荷。该锁定承重结构抵消了这些力,从而在冲击状况下降低了轨道上的净载荷。在常规结构中,沿着具有前向座椅的飞行器的轴线的碰撞载荷的惯性载荷将在前部腿部上产生压缩载荷并在后部腿部上产生拉伸载荷。在相同一轨道上具有许多座椅的此效果将在座椅轨道上形成正弦曲线的拉伸载荷和交变的压缩载荷。通常,座椅轨道上的临界载荷是拉伸载荷,该拉伸载荷能够扯出轨道的唇缘。在本发明中,由脚部/框架(参见参考文献)所形成的锁定承重结构将使交变的压缩载荷和拉伸载荷均布。
下部水平梁的加固将增大此均布的效果。这些结构是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箱轨道和石碑似的支撑轨道或顶板上的点可用来在顶部或侧面处同时支撑航空卧铺的支撑结构。这些结构可具有载荷限制器,以考虑到在它们的性能方面的限制。在较窄的航空卧铺实施方式中,顶部空间可用于氧气用接线盒以及其它设置。这还可用于氧气的局部化学生成器。致动器将于后部枢转的座椅底部斜倚在椅背的基底上。第二致动器使搁脚架倾斜,并且在此实施方式中,第三致动器使椅背倾斜。对于乘员的最佳位置通常将是可在控制软件中预设的这些运动的综合。靠背具有支撑翼片,其能够在碰撞载荷期间在受控的程度上弯曲。这些支撑翼片又由附连至靠背的脊部的椎部支撑。此实施方式还具有可伸缩的髋部垫枕,当处于竖直位置中时,该髋部垫枕向内移动至座椅。它在座椅底部的共同的后部枢轴和椅背的底部枢轴上枢转,并且该靠背具有腿部,当椅背达到竖直位置时,该腿部从(于此所限定的)椅盘获得支撑,从而向前推动该垫枕。还可使用气压的垫枕。
在航空卧铺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扶手在卧铺构架或其它支撑件的基本上水平的部分上在其前端附近滑动,当使座椅倾斜时,它在其后端处枢转至椅背,并由此往后移动。在平板床位置中,它也是平坦的并且形成睡眠用表面的一部分。扶手总是位于联接杆附近,并因此具有为支撑在其上的乘客提供的接口部件。该椅背翼片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具有一定的轮廓并且被设计为在冲击的情况下偏转。多个翼片之间的空间同样允许脊部在冲击的情况下偏转。翼片组件的顶部上的切口为乘员提供了开放的视野。该框架(在此公开)由椅盘上的两个枢转臂保持为近乎水平。第一枢转臂为椅背的一部分以及脊部支撑物的特征,并且在前部正是遮挡臂基本上平行于脊部支撑物的下部移动。因此,这些牵引臂与椅盘的底部以及框架一起形成平行四边形。该框架支撑用于座椅底部倾斜和搁脚架的致动器。救生衣和桌板可安装在卧铺指支撑结构的侧面上,如图所示。该桌板可具有多个折合表尺板。作为椅背的一部分的脊部支撑物的下部在一端枢转至椅盘,并且当它围绕此枢轴枢转时,它提升或降低与框架一起形成的平行四边形,并且同样提升和降低座椅底部的背部枢轴。当椅背处于平板床位置中时,支撑座椅底部的背部枢轴使座椅底部移动至基本上为扶手的高度。同样,还利用该枢轴提升框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可采用椅背支撑件上的单独的枢轴用于框架和座椅底部。
大部分的卧铺载荷由椅盘承受。椅盘支撑用于椅背的致动器。所示椎部将载荷从翼片传送至脊部。脊部的横截面和横截面的方位在侧向冲击的情况下促使翼片向上运动,从而形成乘员的惯性载荷,以在冲击期间将乘员保持在适当位置中。此不对称的部分能够采取任何形式,但是其方位对于本发明的该特征来说是重要的。
附图显示出了靠背的上部,其包括支撑乘员的脊部、椎部和翼片。在此实施方式中,脊部的倾斜方位(其可以具有任意横截面,只要它具有围绕正交于轴的两个方向具有不对称的形状)具有矩形横截面,并且在冲击的情况下,当它弯曲到侧面时,靠背的侧向惯性载荷将上升,从而提升乘员以增大导致将乘员保持在卧铺中的惯性载荷。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某些横截面还将旋转以在脊部弯曲的同时庇护乘员。该下部椎部可支撑髋部垫枕(未示出),该髋部垫枕可使用气动装置以泵起到舒适的高度。该髋部垫枕还可以是无源的。
附图示出了连同扶手的航空卧铺/座椅的靠背(在本公开中,可互换地使用座椅和航空卧铺)。扶手在它们的后端枢转地附连至脊部支撑物,并且在它们的前端可滑动地附连至卧铺支撑件。
该翼片在椎部上具有单独而不是通常共同的支撑件,但是它们具有跨在该翼片上的材料和较软的装饰品。
同样在附图中示出的是用于座椅底部、框架和致动器的枢轴。这是用于如所示的脊部支撑物的支撑件的单独的枢轴。如所示,这处于臂的端部处。
附图示出了底盘(其可与卧铺支撑结构成一整体)。该框架枢转地附连至每一侧上的遮挡臂并且在后端处附连至脊部支撑物(未示出)上的上部枢转点。由此,椅背围绕它的下部枢轴的运动以大体上水平的方位移动框架,而不是上下和前后移动该框架。该框架支撑用于座椅底部倾斜和搁脚架的致动器。(搁脚架还可具有附连于框架的定位杆,以确保在致动器或连接件发生故障的情况下,它不会向下翻转超过坐起直立位置,即,通常定位为“L”)。用于靠背的致动器在此实施方式中附连至底盘。还示出了用于椅背的枢轴。
附图示出了底盘的仰视图。靠背致动器被示出为伸入到底盘中,以附连至脊部支撑物的上部轴上,如前所述。该搁脚架致动器附连至框架并且在此同样予以示出。特别地,致动器的支撑点和座椅底部、搁脚架以及椅背上的致动点的位置将取决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该原理在背景技术中已经公开。
附图示出了框架,其示出了用于椅背、搁脚架和遮挡臂以及在此实施方式中附连至遮挡臂的两个致动器的枢转点。
附图示出了椎部。它示出了脊部横截面的倾斜方位以在它偏转的同时导致向上的运动。
附图示出了在载荷的作用下发生偏转的倾斜的脊部,同时示出了向上运动。此脊部具有恒定的横截面,并由此在其基底附近具有更大的挠性。
该脊部可被设计成沿着它的长度具有渐缩的截面,从而使得偏转被偏转到其所要求的程度,并且控制成在冲击状况期间控制头端的上升。该实际的偏转轮廓将主要取决于冲击期间的人体运动特性。
本发明还包括一种设计方法,其中,将座舱过道的边缘长度用于对卧铺或座椅方位和尺寸进行最优化。而且,通过将乘客的腿部空间定向成与过道相邻,使连续梁结构能够被实现为,在碰撞载荷状况下具有高质心的可支撑载荷的用于乘员支撑结构的支撑件。
提出了航空卧铺的几个附加特征。这些特征中的多个特别适用于航空卧铺的狭窄设计。此特殊需要基于可以是乘员的最大身躯的相对尺寸和航空卧铺的尺寸。
这些附图示出了航空卧铺的实施方式,其示出了在扶手上枢转的桌板。此枢转轴线同样出于乘员的便利性而允许桌板前后滑动。
扶手本身在卧铺结构上的其前端处或座椅底部的边缘上的延伸缘板处滑动。扶手的后部枢转地附连至椅背。因此,当使椅背向后倾斜至斜倚位置或平板床位置时,扶手的后部枢轴向后移动,由此使该扶手向后滑动,结果,将扶手总是定位在乘员放置手臂的位置处。此外,作为此运动的结果,枢转的桌板也移动以被定位至对于乘员来说是舒适的位置处。在平板床位置中,由于床宽变得是重要的,因此使桌板向上枢转。
在此示出的第二特征是可缩回的侧部支撑件,其在碰撞的情况下支撑乘员。侧部支撑件的表面可被设计成在冲击的作用下弯曲。如在先前公开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那样,后部支撑件和侧部支撑件可由碳纤维或其它轻质材料制成。此可缩回的支撑件在此实施方式中示出为由弹簧减震器以可滑动的方式侧向控制,从而确保在碰撞的情况下的牢固支撑,但是在正常工作状况下存在受限的侧向移动。该正常位置可以是伸展位置,并且当与相邻的靠背或肩部身体接触时允许软弹簧缩回。此实施方式还可具有强有力的阻力以为了在碰撞中进行保护而进一步延伸。另一个实施方式在正常的缩回位置中具有侧部支撑件,其不会闯进相邻的空间中,但是当需要更多肩部空间的乘员占据该航空卧铺时,侧部支撑件延伸至需要利用软弹簧进行控制的程度。然而,在碰撞的情况下,该移动被牢固地阻挡住,以比正常状况下对该移动提供更多的刚性阻力。需要比座椅中可能的肩部空间更多肩部空间的大个子乘员的情况特别是在常规经济舱中是普遍的情况。特别地,在乘客之间,存在用于闯进相邻的座椅中的大个子乘员的座位。航空卧铺具有明显的优势,在于相邻卧铺的椅背无需处于同一角度方位中,并由此,仅仅当航空卧铺改变椅背的角度方位并且达到与相邻椅背类似的角度方位时,发生上述情况。在这一点上,该座位是短时期所必需的,直到相邻的座位移动至不同的角度位置。许多航空卧铺允许乘员在整个飞行阶段处于不同的方位中,从而使该短暂的容置周期最小化,该容置周期在诸如经济舱座椅的高密度座椅中的常规座椅中几乎是永久的。航空卧铺的一些实施方式具有可缩回的侧部支撑件,当座椅从平板床位置移至直立位置时,该侧部支撑件向下缩回。这种侧部支撑件通常不容置更宽的肩部要求,而是将在处于平板床位置中时在发生碰撞的情况下提供支撑。这种支撑件可配置有附连至椅背的机械连杆机构,其利用椅背与支撑结构之间的相对位置,“上推”该可缩回的侧部支撑件。
在这些附图中示出的又一个特征是屏幕和氧气舱门,它们在更靠近乘员头部的边缘上靠铰链转动,从而在展开的情况下,在紧急疏散期间允许自动缩回。该氧气门可远小于屏幕,以提供对于通向面罩的入口的最小干涉。
本发明的又一个特征还示出用于搁脚架的更多轮廓和用于腿部支撑件的延伸的座椅底部的更多轮廓。该用于腿部支撑件的延伸的座椅底部是航空卧铺的独特特征,其在任何其它的飞行器座椅和床上并未发现的。通常,这两种元件的形状将由在容易进入下层卧铺的便利性与座椅底部更宽的腿部支撑部分的舒适性之间进行的市场选择来确定。
该实施方式示出了顶部翼片,其对于来自下层卧铺的用于上层卧铺的附加支撑结构是可选择的。然而,存在背景技术中适用的几个可选择的锁定机构。
如前所述,本发明包括用于支撑航空卧铺的锁定承重结构,其可减少飞行器的座椅轨道上的载荷。
为了节省重量,底脚的底部横档可被排除在此设计之外。然而,这将更大的扭矩传送至座椅轨道。更保守的设计将使用该底部横档。在两种情况下,均能够接合转角并且为了碰撞载荷而引入对角减震器。然而,这还将阻塞住每个底脚内部的可以其它方式用于储存的空间。
航空卧铺的另一个特征是航空卧铺系统是模块化的并且卧铺是可互换的。航空卧铺的不同的样式具有对气源、氧气、网络和电动安全带的相同的连通性。每个样式均具有独特性,例如航空卧铺的一些实施方式具有更宽的睡眠用表面以及隐私屏幕。航空卧铺的其它实施方式是较窄的,并且一些实施方式在一些结构中被设计用于乘员密度,该乘员密度与常规经济舱座椅的是可比拟的并且甚至是超过它。模块化结构的另一个益处在于,在不同路径上随着市场变化,航空卧铺能够被拔出并且新的航空卧铺能够被塞入和锁定。而且,模块化结构允许如果不是全部则是大多数的维护工作可脱离飞行器进行,从而使飞行器具有更高的利用率。
用来替换在常规结构中的飞行器上的座椅的方法实际是移除座椅部分并且将它们通过过道从飞行器门中运输出去。这可能是略微困难的,因为过道通常是非常狭窄的,从而减慢了该作业并且由此降低了飞行器的利用率。在许多实施方式中,作为航空卧铺的新颖设计的结果,该航空卧铺仅仅在座椅底部的下方具有支撑结构,并且整个靠背直到平板床位置都不具有至任何支承表面的连接件。结果,通过座舱移除和传送各个航空卧铺可以是简单得多的,这是因为在到门的路径中的航空卧铺可被放置在直立位置中,从而向上释放航空卧铺后方的较宽的空间,以用于移动和传送出拆卸下来的航空卧铺并且引入具有更为适当的尺寸的航空卧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支撑脚/框架可被设计成附连至任何尺寸的航空卧铺,该航空卧铺以预定间隔具有标准配件和标准闭锁附连件。支撑脚/框架的一些实施方式甚至可具有座椅轨道型锁定机构,以受益于宽的产业标准的轨道锁定机构。因此,当越过航空卧铺的锁定机构是标准的时,不需要移除该支撑脚/框架,并且新的航空卧铺代替已经被移除的航空卧铺而被简单地锁定住。
航空卧铺的其它实施方式可不具有用于上层航空卧铺的封闭式结构,而仅仅是用于屏幕和氧气舱的支撑附属物。利用常规箱轨道可将箱附连在这些部件的上方。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可具有安装在箱上用于上层的氧气和屏幕。然而,这将损害航空卧铺系统的模块性。
航空卧铺的另一个独特特征在于,它优化了飞行器座舱中可利用的三维空间,这适当地考虑了人体需要以及与人类乘员的姿势和位置相关的几何形状、结构力学和物理性质。这些中的一些例子是:
1.航空卧铺的头上空间是运载工具的头部空间,但是站立高度远远高于和远大于许多常规飞行器座舱为站立在他们的座椅处的乘客提供的高度。这通过注意用于竖立的头部和躯干位置以将重心保持在脚部上方来实现。这需要在竖立的同时头部位于脚部的前方,并由此该设计通过在一位置处提供更大的头部空间来适应此情况,在大多数的实施方式中,该位置被设计成处于过道空间内。
2.睡眠位置使用对于头部而言尽可能远离过道的空间,以使干扰和噪音最小化。此外,这是设计的一部分。
3.乘员始终面对服务人员并且当直立就座时处于服务人员的附近,从而容易进行交流。
4.每个乘客具有容易出入的过道入口,特别是应急疏散情况下更是如此。
该附图示出了如先前所公开的航空卧铺的辅助视图。
附图示出了如先前所公开的并以参引的方式结合在此的绕线架结构的实施方式。此实施方式具有在同一构架中枢转的背部支撑件,其能够增强背部支撑部分的强度。
在此,该绕线架由两个滑轮或两个滑轮的节段组成以节省空间,其中,多个缆线中的每个均被附连至每个滑轮的每个沟槽。存在两个滑轮,它们具有相同的半径,越过后部支撑件的中心线处于对称位置中,并且它们中的每个均附连至滑轮所越过的缆线,通过构架中的孔中,并且可能地通过干涉肋支撑件中的孔以到达它控制的肋。因此,存在两个缆线,其可围绕脊部对称地拉入每个肋中,其中,肋可在脊部上滑动。可将滑轮利用控制臂与背景技术中公开的机构一起锁定在任何角度位置中,该控制臂是航空卧铺的乘员可触及的。当缆线不能支撑压缩载荷时,弹簧机构可被配置在多个肋之间,以将它们保持分开,以致在释放缆线时,弹簧将它们移动分离开,并且当缆线绕进一旋转角时该弹簧压缩。
特别地,因为每个滑轮具有不同的半径,它们将区别地被缠绕在肋中。可对所使用的滑轮或其部分的相对半径进行选择以达到不同高度的一般人所需要的距离。也就是,矮个子的人不必是高个人的缩小版,并由此存在通过缩放比例而一直保持的非线性。此外,由于每对滑轮上存在可变的半径,因此,本发明甚至可具有不同的缩放比例程度,并且在不同尺寸的人之间存在相对运动。
最后,在具有单独的成对滑轮和单独的旋转控制器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每个肋的位置可由乘员独立设定。
其它实施方式可使用致动器以设定一个或多个滑轮位置。
在实施方式中,示出的背部枢轴接头表示一种用于按照乘员所需的情况,将椅背锁定在不同的角度位置中的机构。该机构可代替背景技术中可利用的具有该功能的多个机构。在所公开的实施方式中,椅背附连至具有内部腔室的构架,该内部腔室带有侧向孔以接受该旋转轴。在此内部腔室的一侧上,其在它的表面—或竖直于轴线或与轴线成一定的角度的表面上具有齿轮。此齿轮被设计成接合同一轴上和围绕该同一轴的补充齿轮。该齿轮处于圆筒上,该圆筒可沿着该轴轴向移动。它还可键接(或用花键联接)至轴。该键(其跨接在轴和圆筒两者的键槽中)在圆筒的齿轮的侧面上在它的端部处具有突起,这将允许在远离构架而缩回的情况下连接至椅背的键将牵引圆筒远离腔室中的齿轮啮合,如上所述。
该轴还支撑附连至座椅底部、还键接至轴的部件。
因此,座椅底部相对于椅背的旋转运动与轴和圆筒相同。圆筒与座椅底部附连件之间的压缩弹簧将圆筒保持接合至构架,该构架附连至椅背,并因此不可能存在旋转。
然而,当使键(销钉)缩回时,该齿轮脱离接合并且座椅底部可相对于椅背移动。
乘员可使用控制杆来致动销钉/键。
最终,该附连件可与安装在座椅底部上的构架以及附连至椅背的键接组件一起翻转。
图128中示出了此实施方式的另一个变型。这里,在具有狭窄或单个梁结构的航空卧铺中,其中当它达到平板床位置中时,座椅表面上升。这类似于本发明中的其它处的机构。在航空卧铺之间的肩部空间是有限的实施方式中,这是特别有用的。通过使交替的上层和下层航空卧铺具有此机构,这些航空卧铺可以相对于相邻的航空卧铺提升约4英寸,并由此允许所有的航空卧铺同时处于平板床位置中,而不会在侧向空间上发生冲突,这是因为交替的卧铺与不具有该机构的卧铺相比将处于略高的高度处。
特别地,提供铰链接合的臂的长度和枢转点之间的距离将决定座椅底部的角度变化的高度和椅背的相关的角运动。
虽然附图示出了仍在单梁支撑腿上枢转的脚部/腿部支架,此实施方式的形式可具有搁脚架,该搁脚架还附连至具有枢轴接头的座椅底部的前部。
已经在此公开了航空卧铺的几个实施方式,每个均具有多个特征。这些实施方式用来示出了用于本发明的设计可能性中的多样性。本发明包括带有在公开的实施方式之中可互换的特征的实施方式。
运载工具乘员支撑件—动态儿童座椅
在本发明中的动态儿童座椅在动态构架或移动构架上的表面上于背部和侧部均利用反作用力支承件,以在所需方向上引导构架从而在冲击的作用下为儿童再定方位。
如图所示,该背部支承件是如所示安装的弹簧,以在冲击下适应竖向冲击,但是在使冲击的能量衰减之后不久,将座椅保留在所需的方向上。该侧部支承件也是加载有较长的弹簧轴的弹簧,这些侧部支承件被安装在该弹簧轴上。
通过降低乘员的峰值加速度以及在这种冲击下为乘员重新定向,这些是用来缓和侧向冲击状况的主要作用。
在前向冲击时,通过变形以允许座椅的顶部向前移动,座椅背面处的邦吉吊带是起作用的。基底下方的座椅的底部被固定至将允许此运动的枢轴。此结果是缓冲后的前向冲击载荷。
该动态儿童座椅的实施方式在侧向冲击的情况下围绕大体上竖直的轴线旋转,并且在前向冲击的情况下由邦吉吊带控制以向前移动。附图示出了冲击期间的座椅骨架的位置,并且将座椅骨架示出为远离侧向冲击方向旋转。它还示出了基底上的框架的放置和出于侧向稳定的目的而接合框架的凹口。并未示出侧向地支撑头部的枕垫以及后部头枕,但是座椅骨架的旋转位置显示了在冲击位置中庇护头部的头部组合件的左侧臂。
附图示出具有附连件的动态儿童座椅的实施方式,该座椅被附连至标记的系绳和滑杆,该滑杆被示出为带有接合座椅骨架上的滑动表面以允许围绕冲击旋转轴线旋转的一个或多个销钉。该销钉(未示出)(其可以是装有弹簧的)限制了座椅骨架的竖直运动。它还示出了在各个侧面上在前部中支撑框架的一对脚部。侧向杆(未示出)接合示出的槽口并且通常被弹簧加载至该槽口的后部位置中,并且能够被手动地向前牵引到该槽口的前部,以与附连至基底的两个撑杆中的多个槽口中的一个脱离接合,从而改变框架前部的高度并且改变所引起的倾斜度。并且用于连结座椅框架的枢轴特别设置在背向位置中。
附图示出了动态儿童座椅框架。上部通道和下部通道容纳弹簧减震器组件—每个侧面上一个。
支撑弹簧减震器组件的一个或两个通道的上缘具有略微倾斜的顶面,该顶面具有较低的前缘,从而使得当附连至座椅并且支撑弹簧减震器组件的销钉或缘板在远离冲击的一侧上上升时,它被槽口所捕获,从而防止座椅摇摆并将能量转换为围绕附近的竖直轴的旋转。同样示出的是容纳前部支柱的槽口,该前部支柱具有滑动面和销钉,其中两者都跨骑在与所示的冲击旋转枢轴同轴的滑动面上。销钉接合表面中的槽口,以防止冲击期间座椅在它的边缘处进行竖直运动。销钉可以是弹簧加载的,如果提升的话,会将冲击能量返回至座椅以用于它的旋转。同样示出的是枢轴—冲击旋转轴,其可具有弹簧固定件,以允许短的轴向位移从而能够重新配置可倾向于围绕水平轴来旋转座椅的初始冲击载荷。特别地,该枢轴被设计成在前向冲击的情况下,使轴可弯曲或向前倾斜,并且与邦吉吊带协作以控制乘员在前向冲击的情况下的运动。
附图示出了上部通道的端部,其在侧面冲击后的框架旋转期间提供用于弹簧减震器组件的反作用表面。
附图示出了用于金属加固件的腔室,该金属加固件是系绳支撑件的延伸部。在此实施方式中,金属条延伸以包裹下部枢转铰链。这在系绳与底部处连接至闭锁件的枢转杆之间提供刚性连接。
附图示出了动态儿童座椅—头枕高度调整臂。1.处于正常位置中的致动控制杆将远离头部组件支撑柱的背部,并且被朝向头枕支撑柱压下,以与销钉脱离接合并且移动头枕。
2.在其它的实施方式中,在销钉位于驱动控制杆与枢轴之间的情况下,致动控制杆的正常位置将紧挨着头部组件支撑柱并且被拔出以与该销钉脱离接合。
在上述情况1下,能够形成安全挚子(或枢转地或可滑动地附连至柱或控制杆)以落在柱与控制杆之间,并且颜色或标记显示此安全位置。
在情况2下,安全挚子可枢转地或可滑动地附连至柱以出于安全位置的目的而(采用环)捕获控制杆。编码是可见的。
用于高度调节臂的枢轴通常是弹簧加载的,以接合处于正常位置中的插口孔。在此实施方式中,枢轴位于头部组件支撑柱上。然而,它还可被支撑在座椅骨架上,该座椅骨架在头部组件支撑柱上具有多组孔,以允许不同的高度。
示出了该致动控制杆。
销钉接合头枕支撑柱中的相应孔,该高度调节臂附连至该头枕支撑柱。它还接合位于包括有头部组合件支撑柱的座椅骨架上的护套中的多组这样的孔,从而允许在座椅骨架上存在用于座椅支撑柱的高度的多个位置。
附图示出动态儿童座椅的头部组件支撑柱。示出了:
用于附连头枕高度调节臂的枢轴
用于附连后部头枕的枢转支撑件。该后部头枕被枢转以允许与头部和颈部的后部具有更大的一致性。
侧部臂的端部,其支撑枕垫(未示出),该枕垫为儿童的头部和面部提供侧向支撑。许多实施方式允许该附连件围绕基本上竖直轴枢转,以使其能够在侧面冲击的情况下向后倾斜,从而包围头部。
销钉孔(未示出),其将排成一行设置以容置头枕高度调节臂上的销钉。这些相同的销钉孔将接合位于座椅骨架的背部处的护套上的多组孔,从而允许头部组件支撑柱在座椅骨架上存在多个位置。
附图示出动态儿童座椅—座椅骨架组件。示出了:
销钉,其可接合座椅骨架上的护套的一侧或两侧,该座椅骨架容纳该头部组件支撑柱。
被紧固至座椅骨架的弹簧减震器组件的内部边缘。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具有缘板,其接合框架上的槽口,其间具有较小的间隙。
头枕高度调节臂
右弹簧减震器组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的位置。相似的组件可位于左侧上并且处于如在框架上所示的较低位置处。
头部组件支撑柱
附图示出动态儿童座椅—基底。示出了:
凹口,其在最低的(前向)位置中捕获框架
当座椅处于背向位置中时用于使框架倾斜的枢轴
具有凹口的一对撑杆,其接合框架上的侧向杆,以用于框架在基底上的不同倾斜度。框架将在后部枢轴上枢转
针对运载工具的座椅形状而倾斜的侧面
附图示出动态儿童座椅—邦吉吊带组件。示出了:
邦吉吊带,其在前部冲击的情况下展开以缓冲加速度。邦吉吊带的后部中心附连至框架。
邦吉吊带,其在附连到座椅骨架的邦吉吊带槽口内滑动。在侧面冲击的情况下,销钉滑出。在前部冲击的情况下,销钉接合槽口以提供反作用力。槽口的一些实施方式在槽口的内表面上具有凹陷,在前部冲击的情况下,销钉在槽口的运动中将移入到该凹陷中,从而将销钉进一步紧固到槽口中。
附图示出动态儿童座椅—邦吉吊带组件。示出了:
邦吉槽口,在前部冲击期间,该邦吉槽口接合该邦吉销钉,并且在侧向冲击下,在椅背的侧向运动期间,允许邦吉销钉滑出。
具有切口的邦吉槽口,以防止与头枕高度调节臂接触。
邦吉槽口至座椅骨架的支撑件,其跨在头部组件支撑柱与其在座椅骨架上的构架上。
附图示出动态儿童座椅—邦吉吊带。示出了:
两侧中的每一侧均在它们的中心处分别附连至框架和座椅骨架。
用于紧固邦吉吊带的一个或多个点,一些实施方式使用孔和紧固销钉。
当两个支撑点被拉开时,邦吉吊带的侧面展开。材料被设计成能提供能量吸收和弹性特性,以使对乘员造成的伤害最小化。
附图示出动态儿童座椅—邦吉槽口。示出了:
凹陷,在此实施方式中,其在前向冲击的情况下接合邦吉销钉以进一步紧固它。邦吉销钉的正常位置将不会接合凹陷。
骨架上的支撑点。邦吉槽口,其被紧固在跨在头部组件支撑柱上的点处。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如果在头部组件支撑柱中形成槽口,则它能够被靠近中心而加以紧固。
切口,其防止与头枕高度调节臂接触。
参照以参引的方式结合于此的申请、申请61/066372、图42,弹簧减震器的内缘可由具有可缩回缘板的内部骨架所支撑。在操作位置中的这些缘板将支撑弹簧减震器并且按照需要提供反作用力。
然而,在出入期间,它们会被缩回以允许内部骨架旋转从而便于出入。
将在冲击状况下移动的儿童约束系统的支撑乘员的内部骨架。尤其是,此骨架具有头枕,其可如所示利用槽口中的附连件以及在此实施方式中设置的分度孔沿着轨道在骨架上滑动,该分度孔与头枕上的用于分度销钉的孔排在一起以将该头枕保持在特定位置中。
此实施方式具有滑动结构,以使座椅相对于支撑结构围绕静态点或动态点旋转。这可具体表现为一点处的枢轴中,并且在座椅的侧面上大体上同轴地滑动。如图所示,此滑动结构的另一个实施方式可以是位于虚拟枢轴附近的共轴的滑动面。如所示朝向它的前部的基底中心处的此滑动结构实现为在座椅前部的侧面上的滑动装置,并且在骨架的后部处具有可压缩的元件。这些滑动装置被成形为具有在圆筒的部分的后方的表面,该圆筒部分具有与中央静态或动态虚拟枢轴相同的中心,从而有助于沿着同一旋转轴线来保持该内部骨架。这些元件的组合允许骨架远离侧向冲击的方向旋转,从而减少伤害。这种运动利用在载荷的作用下压缩的可压缩元件以及将骨架的前端保持成几乎完全不能进行侧向运动但能够进行旋转运动的滑动装置和中央旋转滑动结构得以进行。一些实施方式可具有在座椅后部的侧面上的上部和下部可压缩元件之间的存在差别的压缩特性,以使座椅的下半部上的初始惯性载荷能够定位座椅的上半部以及定位用于在冲击期间及早支撑头部和上半身的头枕。一些实施方式可具有这些可压缩的元件,如泡沫材料块或其它的可压缩材料的块。而且,一些实施方式可具有这些块的空心部分,其能够容置具有不同压缩特性的插入物,以改变元件的平均压缩特性,从而用于对不同重量和尺寸的乘员提供保护,这是因为惯性载荷将根据乘客的质员发生变化。用于插入这些插入物的孔可被设计为从内部或外部开孔,但是具有在冲击载荷的作用下与座椅的运动方向形成最大可能的角度的方向,从而使得冲击不会将该插入物逐出。而且,插入物上的深螺纹和该块中的腔室将用于在载荷的作用下保持该块的完整性。可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本发明的又一个特征在于,将接触可压缩元件的内部骨架的表面和外部骨架的表面调整为大体上竖直于压缩方向。该附连件或反作用表面可具有阶梯状的轮廓,以使元件的可能的宽度相对于内部骨架和外部骨架的通常弯曲的表面最大化。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滑动装置和朝向座椅的前部的枢转结构还可具有减震元件,以减少施加于这些元件的峰值载荷。本发明的又一个特征是对于接触可压碎的材料块的内部骨架的表面的适应性,从而使得块的端部插入到隆起部中并且将它保持在适当的位置中。此隆起部在背部处可以是较高的,因为在侧向冲击的情况下的剪切载荷将朝向背部隆起部推动该泡沫材料。然而,此隆起部可被设计成,在前向冲击的情况下,通过使它的尖端扭曲,该泡沫材料可避开此边缘,但是在侧向冲击期间当存在相当大的压缩载荷时,其将被牢固地嵌入到该隆起部中。
而且,考虑到乘员的质心可以在前部中位于滑动装置的最高高度的上方,可需要力矩来提供抵消扭矩,以使内部骨架保持水平。这些中的一些将由基底上的反作用力提供。然而,此外,滑动装置上沿着同一旋转中心而行的一个或更多个沟槽,在它们较深的情况下,将帮助提供所需的力矩。在动态旋转中心或动态虚拟枢轴的情况下,该滑动装置由可在较小的程度上压缩的表面所支撑。又一个附加的改进是具有润滑剂的这些压缩性材料的注入(其可以为稀松的织物或泡沫材料),杂压缩的情况下,释放出这些润滑剂,从而实现滑动,同时在可能的碰撞之前在可能是几个月或几年的正常使用期间保护该润滑剂。
在前向冲击的情况下,所示的内部骨架由将向后提供约束力的邦吉吊带支撑,同时如上所述,骨架在下部枢轴或虚拟枢轴的附近枢转(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枢轴可为球节或可以是销钉或滑动装置,其具有在前向冲击的情况下围绕侧向轴线具有第二自由度的竖向旋转轴线),该枢转由乘员的惯性力矩来实现。这可以是受控断裂而不是沿着侧线或铰链故意地与座椅底部分离,这由骨架(具有利用座椅骨架的此前向运动而脱离接合的闭锁件)的向前运动实现。例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这能够利用具有侧向水平轴线的铰链来实现,该铰链具有附连至如所示具有竖直轴线的枢轴的一个折板,和附连至内部骨架的另一折板,其中,第一折板具有通常接合在骨架中的孔的闭锁销钉,并且在冲击期间,当骨架沿着短的支撑导向装置向前移动时,释放该闭锁销钉,该短的支撑导向装置将铰链的第二折板联接至骨架,从而在前向冲击期间允许围绕侧向近乎水平的轴线旋转。
邦吉吊带是在前部和倾斜冲击期间延伸的吸能弹簧和/或可变形的元件。邦吉吊带的端部附连至内部骨架,并且中央部分在许多实施方式中经过附连至外部骨架或框架的环,该外部骨架或框架于系绳支撑件附近的背部处附连至运载工具座椅。该环在侧向碰撞期间允许邦吉吊带的侧向滑动。
邦吉吊带由在冲击期间谨慎地控制它延伸的材料组成,并且沿着它的长度可具有不同的横截面以允许上述情况。特别地,当不同尺寸和形状的运载工具具有不同的冲击吸收特性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邦吉吊带可被设计成对运载工具的碰撞特征进行互补,以使人身伤害最小化。
附图显示出了除去基底的CSRS系统的实施方式。该头枕在内部骨架上滑动。该邦吉吊带支撑具有环的内部骨架的背部,该环附连至支撑框架(在此通过顶端处的系绳支撑件(未示出))。该环沿着邦吉吊带滑动,但是在前向冲击下将被加载。该邦吉吊带可被标准化以补充运载工具的碰撞特征,从而使伤害最小化。
该内部骨架由外部骨架/框架支撑,该外部骨架/框架在底部的前部中心处具有虚拟的(或真实的)竖直枢轴并在前侧附近具有滑动面。它还在内部骨架与外部骨架之间具有附连在两个骨架之间的吸收冲击的可压缩或可伸长的材料。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这些可以是放置在内部骨架的耳状物的侧面附近的部分。因此,外部骨架或框架通过减震元件支撑内部骨架。其(通过内部骨架或表层)差动支撑乘员的后部和前部。
在此实施方式中,内部骨架在前向冲击的情况下通过邦吉吊带支撑,该邦吉吊带附连至外部骨架上方的支撑框架。
“D”型杆状把手用来使外部骨架/框架与支撑框架解除锁定以便于出入。该机构允许外部骨架/框架向外旋转以便于进出。根据需要出入的座椅的侧面,在每侧上都存在用于使用的“D”型杆。当被锁定时,它可在外部骨架/框架与支撑框架之间提供刚性联接,从而在侧向冲击期间由外部骨架/框架为内部骨架提供牢固的支撑。该“D”型杆的枢轴可被弹簧加载以确保它牢固地锁定。
支撑框架将外部骨架或框架支撑至运载工具座椅。此实施方式示出了用于旋转外部骨架以便于出入的机构。该支撑框架就座在座椅底座上并且在顶部处附连至系绳。
当此实施方式是可转换的座椅时,存在用于将支撑框架支撑于座椅基底的枢转支撑件。其与所示的前部脚部协作以相对于其背部提升或降低座椅的前部,从而增大或降低座椅的角度方位。在背景技术中公开了用于在不同仰角处进行附连的机构。支撑框架具有根据前向或后向配置在不同仰角处锁定至基底的前部脚部。该槽口接合越过前部的长杆,该长杆又在座椅底部上的不同高度处接合槽口。
该图还示出了使得能够在由外部骨架支撑的内部骨架上旋转的滑动装置。特别地,在此实施方式中,此枢转结构未固定,而是将在外部骨架的结构和支柱在冲击的情况下弯曲时发生移动,并由此也会提供一些减震效果。
该支撑框架还在基本上沿着CRS的椅背的方向具有轴,该轴在其背部处支撑外部骨架/框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轴的顶部附连至系绳。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它还在邦吉吊带的上方成环。
支撑框架的后缘撑靠在运载工具座椅的后部上,并且被设计成具有用以在侧向碰撞的情况下适应侧向力的宽阔的姿态。
头枕能够在内部骨架上上下滑动。附图示出了“邦吉吊带”,其被附连至内部骨架并且借助于环(未示出)附连至主枢转杆(未示出)上的支撑框架。
“E”形支柱通常位于外部框架/骨架的后部并且在外部骨架/支柱的中央枢轴上或其附近枢转,它被锁定在适当的位置中,以采用“D”型杆和枢转连杆为外部骨架/框架提供支撑,该“D”型杆在支撑框架上枢转。
该机构如下工作:该“E”型支柱庇护外部骨架/框架—一侧上一个(示出了仅仅一侧的机构),并且围绕所示的中央枢转轴阻挡外部骨架/框架的向后运动。“E”型支柱在它的前部附近具有基本上竖直的枢转轴,该枢转轴枢转地附连至在两端具有枢轴的连杆。连杆的另一端枢转地附连至“D”型杆的中心附近。“D”型杆枢转地附连至此连杆并且在其背部处还枢转地附连至支撑框架。该枢轴可根据需要以及在背景技术中所公开的那样,具有弹簧载荷、夹具和闭锁件,以在运行期间将该机构保持处于锁定状态,并且当拉动“D”型杆时被容易地松开。特别地,此实施方式还在元件中具有弯曲部分以定位该枢轴,从而确保外部骨架/框架之间的反作用力的方向并且支撑框架保持被锁定的位置。
在此实施方式中,注意到“E”型支柱于座椅的中心处在主枢转杆上枢转。(“E”支柱、“D”型杆和该连杆在大多数实施方式中附连在两侧上。在附图中仅示出一侧。)
示出了外部骨架/框架和用于出入的释放机构、“D”型杆、“E”型支柱和连杆。还示出了邦吉吊带。
“折叠折板”是座椅上的扶手表面的较软延伸部,其在侧向碰撞期间接收大腿(利用诸如惯性、摩擦、粘性特性中的任一种或所有),但是其在用于出入的正常情况下是较软的。此元件可采用折板与储存器之间的适当的流量控制来填充流体,从而使得在冲击状态下,它是相对不变形的,但是在正常使用状态下它利用流体流动是可变形的。
在此实施方式中,该出入机构包括“E”型支柱,其利用所示中心处的枢轴及其外端处的枢轴来支撑外部骨架/框架。外端处的枢轴枢转至连杆,该连杆在其端部处具有两个枢转点。第二枢转点附连至“D”型杆的中心附近。将把手拉出会拉动“D”型杆臂上的中心枢轴,该杆臂使连杆向外旋转,这又将连杆的枢转附连件向后拉至“E”型支柱,从而便于出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支撑外部骨架的支撑框架的下部支撑表面具有一表面,其在它围绕经过支撑框架的后部的中心中示出的铰链支撑部分的中央支撑杆枢转时,将允许外部骨架/框架在该表面上滑动。它无需是平坦的表面。该外部骨架/框架具有配合的一个或多个滑动表面。
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可具有外部骨架/框架,其具有更高的横截面,从而使得它一部分在侧面碰撞期间同样直接为头枕提供承受力。考虑到座椅设计具有用于出入的旋转,这在不缩小通向CSRS的入口的情况下是可行的。
附图示出了基底的实施方式,该基底具有中央孔以允许支撑框架具有下部重心。它通过可以是中空的两侧部构件而被保持在一起。所示实施方式还示出了用以引导拉伸缆线的一种方法,该拉伸缆线附连至两个闭锁件的每个并且沿着侧部构件中的孔且围绕导向装置而被引导至中空的枢转杆,该中空的枢转杆将支撑框架保持至外部框架/骨架。来自两个闭锁件中的每个的一对缆线从该中空轴的顶部显露出来并且通过拉伸机构附连至系绳支撑件。特别地,当这两个缆线顺着空心轴上升时,可将这两个缆线结合在一起。另一实施方式将具有单个缆线,其围绕滑轮行进,该滑轮的枢轴固定至系绳缆线或网状附连件。缆线的围绕该滑轮行进的端部随后顺着空心轴向下行进,并且分别围绕两个导向装置降至相应的闭锁件。在使两个闭锁件的拉伸得到平均的实施方式中,有利的是该系绳的每个闭锁件的拉伸载荷通常具有两倍大。
特别地,闭锁件(或ISO-固定闭锁件)利用闭锁件的本体的上方和下方的突出部保持在最佳方位中(在图中仅仅示出了容纳闭锁件的孔)。该方位将取决于CSRS系统的具体设计。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头枕在侧翼与内部骨架之间具有支撑元件,用于附加支撑。一些实施方式可在内侧和外侧(相对于内部骨架而言)在侧部上具有定制的衬垫,用于不同的年龄群,以改变几何结构和冲击特性。
特别地,虽然所示实施方式具有内部骨架、外部骨架/框架和支撑框架,但其它实施方式可仅具有这三种部件中的两种,其中,可以单个骨架(而不是内部骨架和外部骨架)的方式在支撑框架之间使用用于出入的旋转的功能性,并且利用内部骨架和外部骨架保持防撞功能,但是不具有由支撑框架提供的以用于出入的旋转功能。很明显,在仅仅具有内部骨架和外部骨架的实施方式中,邦吉吊带将被附连至外部骨架,该外部骨架具有支撑框架的后部几何结构,以支靠在座椅的后部上并且具有附连至其上的系绳。
在儿童座椅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参见图129-140。内部骨架由在冲击的情况下下弯曲或扭曲的震动条板支撑。此支撑还在侧面上头部到肩部高度的附近以及能够在冲击的情况下改善运动特性的其它位置处补充支撑件。在此实施方式中,这些闭锁件附连至缆线,每个缆线均越过导向装置并且沿着背部处的两个撑杆中的槽口向上行进,以通过拉伸装置附连至在端部处被紧固在一起的一对系绳,该拉紧装置不仅拉伸该系绳而且拉伸闭锁件。因此,这是简单的两阶段操作。将闭锁件推入座椅的背部中(该闭锁件自身可以是弹簧加载的以确保推动椅背还将同时推动和接合闭锁件),以将闭锁件于系绳安装点处夹在系绳上,然后使用单个张紧装置拉伸全部四个紧固点。可在运载工具椅背的高度处使用能够承受压缩载荷的分离器,以使一对系绳在该点处分离开。此分离器还可被设计成接合运载工具座椅的顶端以增加稳定性。
在背向位置中,该座椅被设计成采取较低的轮廓,并由此在前向冲击的情况下更直接地将力传送至闭锁点。一些实施方式在每个闭锁件上均具有长杆,每个闭锁件均延伸至槽口中基底的前端,从而便于闭锁件滑进和滑出它们的插口并且为基底提供进一步的强度和刚性。该闭锁的延伸杆还可具有至中央部分的滑动附连件,其带有用于缘板的枢轴。此外,而且,一些实施方式可具有滑动的中间部分(其具有用于缘板的侧向枢轴),其能够减少或增加背向位置中的儿童的腿部空间。该中间部分具有支撑安全保持架的枢转缘板。此枢转缘板采取用于前向和背向座椅的两个位置以及用于侧向座椅的用于出入的中间位置。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缘板在前向位置中利用“凸轮”结构予以支撑,在该“凸轮”结构中,利用座椅的一侧或两侧上的控制杆来实现的其轴的旋转将增加凸轮与缘板的接合半径,并且向上推动缘板的前侧,从而可到达用于前向座椅的角度。当然,它将需要被锁定在该位置并且这将按照背景技术中的多个解决方案进行,通过于其端部处减少凸轮半径,在该端部处,它被设计成不再进一步旋转,并且确保缘板在该点处处于用于前向座椅的正确位置中。凸轮上的任何载荷将仅仅将它向前推动至其端部停止位置。为了实现基本上平坦的出入位置并且同样为了实现背向位置,需要设置一结构来将凸轮锁定在适当的位置中。
在出入位置中,凸轮未示出,但是将会将缘板和座椅支撑在此位置中。该座椅面向用于出入的通道。
安全保持架。—用于内部骨架的支撑件可位于保持架上的任一点上以获得最佳运动特性。该安全保持架可在背部处被附连至邦吉吊带或其它支撑件。邦吉吊带,如果使用的话,其将具有于此附连至保持架的邦吉销钉或槽口。安全保持架的底部是用于凸起部的插口。凸起部用于使安全保持架与缘板接合和断开,以将座椅旋转和锁定在前向位置、背向位置和侧向位置中。该插口具有齿,其在用于所提及的位置的正确方位上接合到凸起部中的凹口中。该凸起部可以是弹簧加载的并且被向上推入到孔上方的空间中,以使座椅脱离接合并旋转。如在背景技术中所公开的那样,可采用其它的附连装置。
如果存在,使用震动条板的上部的侧翼或侧面上附连至安全保持架的支呈元件,以在冲击的情况下使运动特性最优化。一些实施方式具有震动条板,其具有支撑内部骨架的上部腿部。它可延伸至骨架的背部并且实际上甚至是可在两侧上具有臂,以进一步为骨架提供强度。
在侧向冲击载荷下,震动条板在底部处的U字形的部分扭曲并且允许座椅的底部旋转。在“T”形臂的顶部上的受控的力将确定用于座椅顶端的运动和旋转的程度。
此实施方式可在邦吉吊带组件或其它支撑机构中使用后部附连件。在此,背部处的撑杆具有支撑连接器并且邦吉吊带利用邦吉销钉附连至该支撑连接器。该销钉将接合附连至安全保持架(在安全保持架与骨架之间还可存在附连件以使载荷作用下的运动特性最优化)的邦吉槽口(未示出)。然而,该槽口将允许销钉出于在侧向载荷的作用下进行的椅背/安全保持架背部的侧向运动的目的或出于出入的目的而滑出。
虚拟航行装置
虚拟航行装置。该实施方式在此利用光廊以引导四个图像信号(在此实施方式中是四个,但可能更多或更少),这四个图像信号用于在参考文献中所公开的虚拟航行装置。两个视域源自于移动了大体上为目间距的距离的环境视野,并且视域中的两个源自于眼的视野和使用者的备用仪器的视野。这四个信道利用镜子/棱镜/透镜/光学纤维发生偏转,以变为的图像A,该图像A为合成图像。在图像A中存在组分图像的几个可能的布置,在图中示出了两个选择方案。附图中的实施方式将平面镜用于偏转合成图像A的像场。然而,这绝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可出于此目的而采用非线性的镜子、透镜、棱镜或光学纤维。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对于出于使用者的更好利用的目的,而将光廊引导至头部的后部或任何其它位置存在一种需要。附图中示出了采用镜子将图像A转变成图像B的实施方式。在此阶段,本发明绝不限于镜子并且能够利用非线性的、线性折射的和反射的元件以及光学纤维。
参照以参引的方式结合于此的申请,虚拟导航系统可具有利用红外线或其它光线的补充照明以用于检测眼睛位置。这种光源对眼睛可能是有害的,因此一些实施方式可跟踪检测的误差函数(或其它的质量测量)并且反射补充光源,以用于改进对于一个或多个框架进行的检测。如果使用红外光,这将是无法看见的。
虚拟导航系统利用耳机的环境摄像机,以在视野中识别物体并且以由在视野中所检测到的物体的运动进行推断的方式检测头部运动,从而形成与头部相对于初始位置的旋转有关的信号,以及与头部相对于初始位置的运动有关的信号。而且,该系统可具有复位功能,其允许参考位置发生改变。围绕三个轴进行的此角位移数据和头部的自然的线性移动可被用于确定呈现给佩戴者的视野及其角度方位。例如,视野中的三维像素的投影将通过头部的旋转角度而发生改变。特别地,如果线性运动超出了预定阈值,可将该线性运动用于在视野中进行屏幕移动或图像放大。
这与具有焦点信息点的三维导航能力一起在虚拟视野中为佩戴者提供线性的和倾斜的可动性。可利用眨眼及其它身体运动来起动这些动作。
用于外科医生的脚踏板/工作配合件
外科医生的职业性危害是在外科手术期间腰部持续弯曲,这将对脊部及有关的组织结构和支撑部造成伤害。本发明在腰部上运用由骨盆支撑的支架(在骨盆处理想地为带支撑件)。它具有感测肩部的位置的臂,并且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具有臂和头部。在这种情况下,另一个臂上的平衡块向后摆动以抵消上身的重量,从而使人的重心和该装置大致集中于骨盆,并且腿部是竖直的。这与不具有平衡块的情况相比,可降低腰脊椎和肌肉组织上的载荷。该平衡块结构可简单地利用折叠框架(四个侧部全部枢转地附连并且相邻的侧部附连至身体/传感臂杆,并且另外的侧部附连至平衡重物)来实现。更多成熟的变型方案可采用电子设备对肩部和平衡重物的位置进行频繁地感测和采样,并且利用伺服机构进行所需的调整。其它实施方式可具有陀螺仪,其在外科手术期间可稳定上身,以帮助外科医生实现“不颤抖的手”。这些稳定装置可以是单轴(前后)或双轴(还包括左右)。附图示出了工作配合件,其被设计成帮助向前屈身的工作人员工作。正是一种机构感测上身的位置并且利用乘员的上身质量的评估致动控制臂,该控制臂使上身平衡,从而将使用者的质心竖直保持在使用者的脚部上方,并由此在工作的同时减少了脊部上在保持俯身姿势时的一些载荷。本发明的一些变型还可具有用于臂的位置或上身其它部分的位置的有线或无线传感器,以提供用于控制器的输入信号,从而实现对上身的质心的位置进行更好的评估,并由此更好地控制用于同一目标的控制臂的位置。另一改进的实施方式使用用于上身的侧向运动的同一机构,并且利用第二臂或在侧向上控制的同一个臂,以将本发明的最后得到的使用者的质心保持在使用者的脚部的上方。
用于淋浴帘的可缩回的支撑件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角落中的淋浴的淋浴帘支撑件,当进行配置时,其需要90度的倾斜盖。它所解决的问题在于,在具有大多数的淋浴帘支撑件的情况下,即使在不使用帘时,可也看到杆越过该空间,这是视觉上使人不愉快的事实。本发明由大体上彼此成镜像的两个装置构成。
每个淋浴帘支撑件具有附连至壁中的一个的块。它具有接受枢转臂的槽口,其中,枢转轴如此设计使得当水平时,臂将覆盖悬挂在其上的帘所需要的大致45度的覆盖物,并且在它的枢转运动的另一末端处,臂将或竖直地靠在墙上或与竖向成角度地靠在墙上,从而利用它将帘承载成沿着墙设置以允许出入。该枢轴具有棘轮装置并且是弹簧加载的以支撑帘的重量,以便启动或中止棘轮从而降低和提升臂。

Claims (42)

1.一种带有运动轴线的飞行器中的用于在多个层中的乘员支撑件中支撑乘员的结构,其具有固有地高的质心,所述结构包括多个支撑装置,所述多个支撑装置适于刚性地接合位于所述飞行器的底板处的座椅轨道,并且每个所述支撑装置适于彼此接合,由此使得能够彼此传递竖向力而基本上不为所述座椅轨道加载所述竖向力,并且,所述支撑装置附连于至少一个乘员支撑件,所述乘员支撑件进一步包括座舱、座椅底部和座椅靠背并且所述乘员支承件具有沿所述乘员的面对方向的轴线,每个所述乘员支撑件都由至少一个适于接合位于所述飞行器的底板处的所述座椅轨道的所述支撑装置、和附连于至少一个其它乘员支撑件的附连装置中之一或两者所支撑,由此所述附连装置使得所述结构能够抵消由其中的每个乘员支撑件所产生的扭矩,在冲击状况下,在每个位于所述座舱的所述底板处的所述座椅轨道中的每个座椅轨道上施加朝向所述飞行器的前部的压缩载荷和朝向所述飞行器的后部的拉伸载荷,从而在冲击状况下在大致沿所述飞行器的运动轴线的方向上降低所述座椅轨道上的压缩载荷或拉伸载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其中,适于接合位于所述座舱的所述底板处的所述座椅轨道的所述多个支撑装置中的每个都包括脚部框架,所述脚部框架适于接合位于所述飞行器的底板处的所述座椅轨道,所述座椅轨道具有锁定于所述座椅轨道的轨道附连装置,并且所述脚部框架适于与每个相邻的适于接合所述飞行器的底板的所述支撑装置的脚部框架相接合,其中,所述脚部框架包括以下结构中的一种:
a)至少两个竖直互连的剪切面,每个所述剪切面大体上位于所述座椅轨道中的一个的竖直上方,并且所述剪切面中的每个剪切面在内部中具有可选择的开口并且包括附连于至少一个乘员支撑件的上部边缘,并且每个剪切面可选择地包括沿着所述座椅轨道延伸的边缘,每个所述剪切面利用横连杆附连至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剪切面以维持相对于所述飞行器的方向而言的侧向上的刚性;和
b)至少两个竖直的框架,每个所述框架大体上位于所述飞行器的所述底板上的所述座椅轨道中的一个的竖直上方,所述框架中的每个框架都包括位于所述座椅轨道的上方并枢转地附连至所述座椅轨道的枢转的线性构件,所述枢转的线性构件构成了带有顶点的连续的矩形的阵列的各边,所述枢转的线性构件进一步包括大体上放置在所述矩形中的至少一个的相对的顶点之间的至少一个减震元件,从而在飞行器运动方向上的载荷的作用下,使所述矩形框架变为由所述减震装置加以约束的平行四边形,所述框架中的每个框架利用横连杆附连在一起,以维持相对于所述飞行器的方向而言的侧向上的刚性,
并且其中,所述脚部框架是下述情况中的一种:
将所述轨道附连装置刚性地连结至所述乘员支撑件;和
包括与位于所述轨道附连装置与所述乘员支撑件之间的冲击分离器的连接,所述冲击分离器适于在所述飞行器的急剧减速的状况下缓冲所述飞行器的运动方向上的震动,从而在急剧减速的状况下减少作用在乘员和轨道上的峰值力。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其中,所述多个层中的每个层中的每个所述乘员在所述乘员支撑件中具有就座位置,其中,所述乘员的脚部支撑件都与过道相邻,并且其中,全部所述乘员支撑件的座椅底部和座椅靠背都适于总是在用于所述乘员支撑件的所述支撑装置的高度的上方展开,从而在使得适于接合附连于每个所述乘员支撑件的所述飞行器的底板的所述支撑装置能够互连的同时,提供通向每个乘客的过道出入口。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结构,其中,所述乘员的面对方向的轴线与所述飞行器的轴线成非零的角度并且面朝所述通道,并且第一层中的每个乘员支撑件在所述飞行器的所述运动轴线的方向上连接至所述第一层上的至少一个相邻的乘员支撑件并连接至位于所述底板处的所述支撑装置,从而提供联结的承重结构以在急剧减速期间承受所述飞行器上的轴向载荷;
并且其中,第二层中的乘员支撑件连接至所述第二层上的在所述飞行器的所述运动轴线的方向上相邻的乘员支撑件以及下列结构中的一种:所述支撑装置;位于所述底板处的座椅轨道;和所述第一层中的至少一个乘员支撑件,从而提供联结的承重结构以在急剧减速期间承受所述飞行器上的轴向载荷。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结构,其中,所述乘员支撑件之间的所述连接能够以可拆卸的方式附连,以实现模块化组装和拆卸所述结构中的所述乘员支撑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结构,其中,所述飞行器具有用于每个模块化的乘员支撑件的服务设施的供应装置,所述供应装置包括下列装置中的至少一种:气源;氧气;电源;娱乐系统程序;乘员间的通讯系统,并且其中,所述服务设施设有模块化的连接件从而实现易于组装和拆卸模块化的乘员支撑件。
7.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结构,其中,第二层乘员支撑件的轴线相对于第一层乘员支撑件的轴线大致正交于所述第一层乘员支撑件的轴线水平地偏置,并且其中,存在下列情况之一或两者:第二层中的乘员支撑件能够实现用于其乘员的使每个乘员在第一层中的乘员支撑件的顶部的下方具有腿部空间的就座位置;和上一层中的乘员支撑件的座椅底部位于第一层中的乘员支撑件的顶部的下方,从而便于从第二层出入。
8.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结构,其中,所述乘员的轴线与所述飞行器的所述运动轴线成非零的角度,并且其中,至少一个乘员支撑件的所述座椅靠背被实现为定向在大体上的平板床位置和大体上的直立位置中,并且其中,所述座椅靠背适于在冲击载荷状况下在飞行器的运动方向上支撑所述乘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结构,其中,两个相邻的乘员支撑件中的每个乘员支撑件的靠背上的竖直支撑件能够缩回以形成双人床结构。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结构,其中,所述至少一个乘员支撑件进一步包括重力合成器,所述重力合成器利用下列结构之一或两者:柔性悬臂式脊部,所述柔性悬臂式脊部带有支撑靠背的操作横向部分;和所述座椅底部的相对于所述支撑结构的附连装置中的机构,在所述飞行器的减速状况下,所述机构将由处于平板床位置与斜倚位置中的至少一个位置中的乘员的的惯性载荷所引起的能量转换为下列情况中之一:
a)通过下述情况中之一或两者:
i)增强乘员身上的由反作用力所引起的摩擦载荷;
ii)在冲击状况下,压缩放置在用于支撑的较硬表面上方的较软材料,其中所述用于支撑的较硬表面具有在冲击方向上支撑乘员的轮廓,从而将乘员保持在所述乘员支撑件中,
由所述支撑结构提供施加至乘员的支撑力,从而增强乘员身上的反作用力并由此在冲击状况下将乘员保持在适当的位置中,
b)对所述乘员支撑件中的乘员进行重新定向,从而在所述飞行器的急剧减速状况下由所述乘员支撑件提供增大的用于在运动方向上支撑乘员的表面积,
和c)实现乘员位置的偏转以降低峰值惯性载荷力。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结构,其中,所述重力合成器通过使得能够由所述支撑结构将支撑力施加至所述乘员来利用在飞行器的减速状况下由乘员的惯性载荷引起的能量,以使乘员支撑件绕大体上与乘员的轴线对齐的轴线旋转一小角度,由此使在大体上的平板床位置中作用于乘员身上的来自所述乘员支撑件的法向反作用力旋转成稍微面向后部,并由此在处于大体上的平板床位置时于飞行器的减速状况期间提供支撑表面。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其中,至少一个乘员支撑件的所述座椅靠背枢转地附连至所述座舱,并且其中,当将所述座椅靠背从大体上直立的位置重新定向至大体上的平板床位置时,所述座椅靠背的下部边缘相对于所述座舱上升,并且当将所述座椅靠背从大体上直立的位置重新定向至大体上的平板床位置时,所述座椅靠背的下部边缘以下列情况之一进行移动:相对于所述支撑结构向前移动;或相对于所述支撑结构向后移动。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其中,所述乘员支撑件中的至少一个进一步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具有朝所述座椅底部的前部定向的第一端和朝所述座椅底部的后部定向的第二端,并且所述座椅底部在它的后端处以及所述框架在它的第二端处相对于所述座椅靠背绕共用的侧向轴线枢转地附连至所述座椅靠背,并且其中,所述框架的所述第一端是下列情况之一:以可滑动的方式附连至所述座舱;和枢转地附连至具有两端的至少一个支撑臂的第一端,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支撑臂的第二端枢转地附连至所述座舱,并且所述座舱带有框架,由此所述框架被实现为下述情况之一或两者:在关于所述座舱的一个或更多个方位上支撑所述座椅底部,且在距离所述框架和所述座椅靠背上的支撑轴线预定距离的位置处附连有致动装置;以及,在所述框架的第一端处于搁腿架的上端处枢转地支撑所述搁腿架的一部分,并且利用附连在所述搁腿架上的点与所述框架之间的致动装置实现所述搁腿架的所述部分的可变倾斜。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其中,所述乘员支撑件中的至少一个包括至少一个扶手,所述至少一个扶手在与所述座椅底部相距大致为肘部高度的高度处枢转地附连至所述座椅靠背,并且所述至少一个扶手是下列情况中之一:以可滑动的方式附连至所述座舱;或者在遮挡臂的第一端处枢转地附连至遮挡臂,其中,所述遮挡臂的第二端附连至所述座椅底部与所述座舱中的一个,从而提供使所述扶手与乘员一起从所述平板床位置移动到竖立的就座位置的装置,
并且其中,所述扶手包括下列结构中的至少一种:
上表面,所述上表面使得能够在平板床位置中达到所述座椅底部的高度并由此扩宽了睡眠用表面;
附连的桌面,所述桌面是下述情况之一或两者:沿着所述扶手沿轴线枢转地附连至所述扶手,从而实现通过旋转而展开到水平位置并便于出入;和,在扶手的方向上沿着滑动装置以可滑动的方式附连,从而实现桌子的按照乘员的要求被移动成更为接近乘员或更为远离乘员的运动;
和用于乘客服务设施的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附连至所述扶手,从而允许所述控制面板随乘员的运动而移动以便于触及。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其中,所述乘员支撑件是模块化的,所述乘员支撑件包括下列情况中之一或两者:实现为在被展开时从所述模块的天花板上、大致位于所述座椅底部的上方的平的水平储存位置向下倾斜的电视屏幕和氧气检修门,并且其中,所述氧气检修门被放置在所述电视屏幕的后方并且当一起展开时在大体上相同的轴线处枢转。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结构,其中,其中的氧气面罩是能够轴向折叠的或能够侧向折叠的。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其中,脚部框架之间的所述互连传递水平力,并由此提高机身在机身内的配置范围中的刚性。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所述结构由所述飞行器的底板支撑,所述结构进一步包括位于所述乘员支撑件阵列的上表面上的附加支撑件,所述附加支撑件支撑于所述飞行器的座舱的舱壁和/或舱顶,且具有可选择的载荷限制器,从而为所述飞行器的机身结构提供更大的强度。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其中,所述乘员支撑件中的至少一个被实现为具有高于所述座椅底部和/或所述座椅靠背的搁腿位置。
2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其中,至少一个乘员支撑件包括搁腿架,所述搁腿架的第二部分附连至所述支撑结构和所述座椅底部之一。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结构,其中,至少一个乘员支撑件具有搁脚架,并且其中,所述搁腿架的第一部分的支撑件是枢转的。
22.如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结构,其中,至少一个乘员支撑件具有搁脚架,并且其中,所述搁脚架刚性地附连至所述搁腿架的第二部分。
23.如权利要求19、20或21所述的结构,其中,至少一个乘员支撑件包括搁腿架,并且其中,所述搁腿架的第二部分以与所述座椅底部成固定角度的方式刚性地附连至所述座椅底部,并且其中,所述搁腿架的所述第二部分适于使所述乘员的腿部便于绕过所述搁腿架的第二部分,从而使乘员的脚搁在放置于所述搁腿架的第二部分下方的搁脚架上。
2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其中,所述乘员支撑件中的至少一个包括用于乘员的气源,所述用于乘员的气源设置在所述乘员的位于所述乘员的头部附近的靠背上。
2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其中,所述乘员的位于所述乘员的头部附近的靠背上设置有并附连有用于所述乘员支撑件中的至少一个中的乘员的下列装置中的至少一种:阅览灯;以及音频通信耳机和麦克风。
26.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结构,其中,用于多个所述乘员支撑件的支撑结构包括由一个或多个构件构成的阵列,所述由一个或多个构件构成的阵列位于大体上处于乘员轴线所在的竖直面中的平面中,并且在它们的顶部处附连至所述座椅底部,所述构件阵列中的每个构件在其顶部处利用横连杆附连至相邻的乘员支撑件的适于沿侧向轴线传递力矩的支撑结构,从而在飞行器的运动方向上形成承重结构。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结构,其中,至少一个乘员支撑件中的至所述座椅底部的所述附连件被实现为在所述乘员支撑件的所述座椅靠背倾斜时竖直向上移动。
2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其中,适于接合所述底板的所述至少一个支撑装置是至少一个脚部框架,所述至少一个脚部框架利用轨道附连装置附连于所述轨道,所述轨道附连装置包括至少一个闭锁件和多个销钉,所述至少一个闭锁件具有用于至少一个脚部框架连接的枢转支撑件,所述多个销钉能够被插入到所述座椅轨道中的圆孔中并且通过水平滑入到所述轨道凹处中而被锁定,从而相对于所述座椅轨道向所述支撑脚部框架提供拉伸和压缩支撑。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结构,所述结构包括至少一个脚部框架,所述脚部框架附连有至少一个闭锁件,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闭锁件包括柱塞,所述柱塞是弹簧减震器,其被装载在所述闭锁件中的竖直腔室内以被插入到所述轨道的竖直圆形部分或其它扩大部分中,从而在所述轨道的方向上提供线性水平阻力支撑。
3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所述结构包括至少一个乘员支撑件,所述至少一个乘员支撑件包括安装在处于就座位置中的乘员的上方的屏幕和/或氧气检修门,并且所述乘员支撑件的靠背在所述座椅的头部上方具有盖罩,所述盖罩凹入设置以在所述乘员支撑件的所有位置中都允许通向所述屏幕或氧气源。
31.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结构,其中,至少一个乘员支撑件上的所述座椅靠背具有一个或多个可展开的隐私屏风,所述隐私屏风从所述座椅靠背的一个侧部边缘或两个侧部边缘展开,并且其中,所述屏风是分成几个部分的扇型可展开屏风,所述扇型可展开屏风的枢轴大致位于所述座椅靠背相对于所述座椅底部的枢转轴线处。
32.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结构,其中,所述乘员支撑件中的至少一个的所述座椅底部的前缘能够被提升以增大处于坐起位置时的腿部空间。
33.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结构,其中,至少一个乘员支撑件包括座舱,所述座舱在相对于所述乘员支撑件而言的脚端和头端处具有开口。
34.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结构,其中,所述乘员支撑件中的至少一个的所述座舱的侧壁在飞行器的冲击状况下是较软的并由此保护乘员。
3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其中,至少一个乘员支撑件包括摄像机,所述摄像机能够提供飞行器上的监视和/或用于实现在飞行器中的乘客之间进行视频会议的装置,其中,来自所述摄像机的视频信息能够被显示在乘员的电视屏幕上。
36.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结构,其中,通过使所述乘员支撑件的周界的竖向投影与过道边缘的竖向投影的交集部分最小化,而使飞行器的可用底板空间的利用最优化。
37.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结构,其中,至少一个乘员支撑件包括安装在附连至所述乘员支撑件的支撑结构的柱上的电视屏幕以及氧气面罩和检修门中的至少一种。
3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其中,所述乘员支撑件的所述椅背包括:支撑至少一个椎部的脊部,每个所述椎部支撑至少一个肋翼片,所述至少一个肋翼片适于支撑乘员,所述至少一个椎部的附连件是下列情况之一或两者:固定至所述脊部;和在所述脊部上是能够滑动的,从而实现通过乘员对座椅靠背的高度和至少一个肋翼片的支撑件的位置之一或两者进行控制以适合于所述乘员,并且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肋翼片是下列情况之一或两者:垫于所述乘员的侧部上并附连至充气衬垫,所述充气衬垫适于出于乘员的舒适性以及尺寸的目的而被充气至预定压力,并且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肋翼片附连于至少一个竖向部分,所述竖向部分被定位成在所述飞行器的运动方向上支撑乘员,其中所述竖向部分是下列情况之一:固定地附连至所述肋翼片并适于能够朝向所述乘员支撑件的中心缩回以适应相邻的乘员支撑件的座椅靠背的位置,并且其中,在与相邻的乘员支撑件的所述座椅靠背接触时,所述缩回能够通过弹簧减震器进行控制。
39.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乘员支撑件,其中,对所述至少一个椎部的位置进行的所述控制利用至少一个缆线来实现,每个缆线在第一端处附连至所述至少一个椎部的每个椎部并且在第二端处附连至绕线架的节段的圆周上的点,其中,所述绕线架的节段的圆周适于在旋转过预定角度时通过所需的附连椎部的运动来释放所述缆线,从而提供用以利用由乘员控制的所述绕线架的一个或更多个节段来改变一个或更多个椎部中的每个椎部在脊部上的高度的装置。
4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构,所述结构包括乘员支撑件,所述乘员支撑件具有下列结构中之一或两者:储存箱,所述储存箱被所述脚部框架在其可选择的开口中容纳在处于所述多个层中的第一层中的所述乘员支撑件的下方,所述储存箱带有进出口以便从所述箱的前部和/或所述箱的后部的顶部进行储存,其中,通过将所述乘员支撑件的座椅靠背向前折叠和/或通过打开所述座椅靠背上的适于作为门或滑动面板的至少一个面板,来实现通向所述箱的后部的顶部;和顶部箱,所述顶部箱位于上层乘员支撑件的座椅底部的竖直上方,所述顶部箱带有处于前部和/或后部处的用于上层乘员的出入口,并且其中,所述箱的背部可以是凹进的以允许在处于所述乘员支撑件中的同时通向所述背部开口。
41.一种适于在具有至少一个进出过道和多个用于乘客的乘员支撑件的飞行器中提供大体上就座和大体上躺卧的座位并具有乘客的定向轴线、以及提供由多个底板安装的座椅轨道大体上在所述飞行器的轴向上支撑的多层乘员支撑方案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利用闭锁件将多个脚部框架直接或间接地安装至所述座椅轨道,每个所述脚部框架大体上在竖直的平面中附连在每个安装轨道的上方,相邻的脚部框架适于在彼此之间传递在所述飞行器急剧减速时所产生的大体上竖向载荷;
在所述脚部框架上安装有由多个模块化乘员支撑件构成的第一层,所述第一层上的多个模块化乘员支撑件包括用于每个乘员支撑件的支撑结构,每个所述支撑结构适于接合所述脚部框架中的至少一个并且由相邻的至少一个乘员支撑件的支撑结构侧向支撑,从而提供联结的承重结构以在急剧减速期间承受飞行器上的轴向载荷;
在第二层上安装多个模块化乘员支撑件,所述第二层上的多个模块化乘员支撑件包括用于每个乘员支撑件的支撑结构,每个所述支撑结构适合于接合下列结构中的至少一种:第一层中的乘员支撑件的支撑结构中的一个或多个;和一个或多个脚部框架,所述一个或多个脚部框架位于所述第一层乘员支撑件的位置之间并且由相邻的至少一个乘员支撑件的支撑结构侧向支撑,从而提供联结的承重结构以在急剧减速期间承受飞行器上的轴向载荷;
从而在所述飞行器的底板的上方形成具有高质心的联结结构,使得能够作为脚部框架间连接的结果来传送沿座椅轨道的由于竖向载荷在脚部框架间传递而得到的抵消了的竖向载荷。
42.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乘员支撑件的支撑结构被朝向所述乘员支撑件的前部定位,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一种用于快速进行重新定向的方法,以利用针对不同市场的不同的乘员支撑件对所述飞行器的座舱进行重新设置,所述方法包括:
在直立位置中对所有乘员支撑件进行重新定向,从而形成临时“走廊”,所述临时“走廊”为下列空间中的一种:位于飞行器的壁与相邻的直立的乘员支撑件之间的空间;和过道连同位于直立的乘员支撑件后方的面向另一过道的空间;
使所述乘员支撑件的附连件顺次解锁;
利用放置在位于所述乘员支撑件或所述飞行器底板下方的储存箱上的手动带或自动带将乘员支撑件沿着所述临时“通道”传送至门口;
利用放置在位于所述乘员支撑件或所述飞行器底板下方的储存箱上的手动带或自动带将替换的乘员支撑件从门口沿着所述临时“走廊”进行逆序传送;
将所述附连件锁定在替换的乘员支撑件上,
从而对所述飞行器的座舱进行重新配置。
CN2009801051629A 2008-01-23 2009-01-21 运载工具乘员支撑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4577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6200208P 2008-01-23 2008-01-23
US61/062,002 2008-01-23
US6637208P 2008-02-20 2008-02-20
US61/066,372 2008-02-20
US7224108P 2008-03-28 2008-03-28
US61/072,241 2008-03-28
US7249508P 2008-03-31 2008-03-31
US61/072,495 2008-03-31
US12334508P 2008-04-08 2008-04-08
US61/123,345 2008-04-08
PCT/US2008/005810 WO2008137156A2 (en) 2007-05-07 2008-05-07 Occupant support system
USPCT/US2008/005810 2008-05-07
US18817508P 2008-08-07 2008-08-07
US61/188,175 2008-08-07
US19130908P 2008-09-08 2008-09-08
US61/191,309 2008-09-08
US19854108P 2008-11-06 2008-11-06
US61/198,541 2008-11-06
PCT/US2009/000342 WO2009079668A2 (en) 2007-12-17 2009-01-21 Vehicle occupant support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45776A CN101945776A (zh) 2011-01-12
CN101945776B true CN101945776B (zh) 2013-11-20

Family

ID=434372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05162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45776B (zh) 2008-01-23 2009-01-21 运载工具乘员支撑件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2) JP2011509858A (zh)
CN (1) CN10194577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S2512790T3 (es) * 2011-10-25 2014-10-24 Iveco S.P.A. Sistema de soporte de una mesa plegable vehicular, en particular para vehículos industriales o comerciales
DE102014003023A1 (de) 2014-03-07 2015-09-10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Fahrzeug mit einer Fahrerassistenzvorrichtung
CN107000845B (zh) * 2014-06-13 2019-07-30 Be航天公司 为车辆乘客提供姿态参照的装置和方法
CN109310212B (zh) * 2016-06-10 2022-06-07 株式会社冈村制作所 扶手以及椅子
CN110641332A (zh) * 2018-06-27 2020-01-03 彭志权 紧凑型躺椅
US11447250B2 (en) 2018-09-10 2022-09-20 Rockwell Collins, Inc. Optimized configuration for lower lobe passenger rest cabins
US10589649B1 (en) * 2018-09-12 2020-03-17 Rockwell Collins, Inc. Linkage extension system with damped motion
US11845367B2 (en) * 2019-04-18 2023-12-19 Fisher & Company, Incorporated Recliner heart having lubricant member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28547A (en) * 1993-08-20 1997-05-13 Britax Rumbold Limited Passenger seat
US5970535A (en) * 1997-09-29 1999-10-26 Wayne; Ramon Adjustable shower-enclosure support apparatus
US6609754B2 (en) * 1997-09-24 2003-08-26 Arjuna Indraeswaran Rajasingham Easy ejector seat with skeletal crash safety beam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138420C2 (de) * 1991-09-05 2001-03-08 Faure Bertrand Sitztech Gmbh Verstellbeschlag für Kraftfahrzeugsitze
JPH05246355A (ja) * 1992-03-06 1993-09-24 Tenryu Kogyo Kk 客室構造
US5518294A (en) * 1993-04-05 1996-05-21 Ligon Brothers Manufacturing Company Variable apex back support
US6799799B2 (en) * 1999-10-09 2004-10-05 Britax Romer Kindersicherheit Gmbh Child safety seat
DE10017059C1 (de) * 2000-04-05 2000-11-30 Daimler Chrysler Ag Sitzanordnung für Fahrzeuge
DE20104124U1 (de) * 2001-03-08 2001-09-27 Schipke Norbert Höhenverstellbare Rückenlehne für Fahrzeugsitze sowie Fahrzeugsitz
US6669285B1 (en) * 2002-07-02 2003-12-30 Eric Park Headrest mounted video display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28547A (en) * 1993-08-20 1997-05-13 Britax Rumbold Limited Passenger seat
US6609754B2 (en) * 1997-09-24 2003-08-26 Arjuna Indraeswaran Rajasingham Easy ejector seat with skeletal crash safety beam
US5970535A (en) * 1997-09-29 1999-10-26 Wayne; Ramon Adjustable shower-enclosure support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45776A (zh) 2011-01-12
JP2016164067A (ja) 2016-09-08
JP2011509858A (ja) 2011-03-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63954B2 (en) Vehicle occupant support
CN101945776B (zh) 运载工具乘员支撑件
US9428088B1 (en) Vehicle occupant support
FI114208B (fi) Istuinyksikkö
US6056239A (en) Convertible seating and sleeping accommodations for aircraft
US8070233B2 (en) Downwards folding seat
CN104802993B (zh) 扶手以及包括该扶手的座椅布置
JP4313441B2 (ja) シートユニット
EP2651762B1 (en) Space optimized cabin attendant standing seat for aircraft
US7070149B2 (en) Seats that convert to sleeper bunks
CN105722730B (zh) 具有滑行、起飞和着陆平躺位置性能的飞机座椅
CN103144771B (zh) 用于飞行器飞行员座椅的头靠以及包括这种头靠的座椅
CN103786884A (zh) 包括一体式机舱服务人员座位的飞机建造物和飞机区域
CN103085693A (zh) 具有整合垂直睡眠支撑系统的运输交通工具座椅靠背
US5026006A (en) Safety enclosures and systems for high speed vehicles
US20160194084A1 (en) Vehicle occupant support
RU2401774C2 (ru) Перемещаемый по вертикали проход для пассажиров
US20080088166A1 (en) Aircraft seat
JP2011509858A5 (zh)
US8851568B2 (en) Retractable passenger seat
US10703483B1 (en) Vehicle occupant support
EP3019402B1 (en) Vehicle occupant support
US11254433B2 (en) Occupant supports and virtual visualization and navigation
US20230242201A1 (en) Vehicle, more particularly a lightweight vehicle
MXPA01003727A (en) A seating uni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120

Termination date: 2019012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