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40035A - 处于drx模式时在ue中控制新小区识别的适当触发机制 - Google Patents

处于drx模式时在ue中控制新小区识别的适当触发机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40035A
CN101940035A CN2009801041627A CN200980104162A CN101940035A CN 101940035 A CN101940035 A CN 101940035A CN 2009801041627 A CN2009801041627 A CN 2009801041627A CN 200980104162 A CN200980104162 A CN 200980104162A CN 101940035 A CN101940035 A CN 1019400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ameter
drx
time
cycle
distri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0416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40035B (zh
Inventor
S·D·桑布瓦尼
M·亚武兹
R·卡普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lcomm Inc
Original Assignee
Qualcomm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lcomm Inc filed Critical Qualcomm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9400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400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400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400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04J11/0069Cell search, i.e. determining cell identity [cell-I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6Discovering, processing 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1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 H04W52/0216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using a pre-established activity schedule, e.g. traffic indication fra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小区识别方法。该方法包括:确定无线设备中的接收状态,将接收周期与该无线设备的子帧参数进行比较。此外,该方法还包括:在该比较的预定时间内识别后续无线小区。

Description

处于DRX模式时在UE中控制新小区识别的适当触发机制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享受2008年2月4日提交的、题目为“SUITABLE TRIGGER MECHANISM TO CONTROL NEW CELL IDENTIFICATION IN UE WHEN IN DRX MODE”、申请号为61/026,125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将该临时申请的全部内容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概括地说,下面的描述涉及无线通信系统,具体地说,下面的描述涉及用于调整小区识别时间的参数和协议,这种对小区识别时间的调整是为了有助于移动设备实现省电,并同时能实现适当的小区识别性能。
背景技术
如今已广泛地部署无线通信系统以提供各种类型的通信内容,例如语音、数据等等。这些系统可以是能通过共享可用的系统资源(例如,带宽和发射功率)来支持与多个用户进行通信的多址系统。这种多址系统的示例包括:码分多址(CDMA)系统、时分多址(TDMA)系统、频分多址(FDMA)系统、包括E-UTRA的3GPP长期演进(LTE)系统和正交频分多址(OFDMA)系统。
正交频分复用(OFDM)通信系统有效地将整个系统带宽划分为多个(NF)子载波,其中子载波还称为频率子信道、频调(tone)或频点(frequency bin)。对于OFDM系统,首先使用特定的编码方案对要发送的数据(即,信息比特)进行编码,以生成编码的比特,将这些编码的比特进一步组合成多比特符号,随后将这些多比特符号映射到调制符号。每一调制符号对应于由用于数据传输的具体调制方案(例如,M-PSK或M-QAM)规定的信号星座中的点。可以在依据每一频率子载波的带宽的每一时间间隔,在NF个频率子载波中的每一个上发送调制符号。这样,OFDM可以用于抵抗由频率选择性衰落造成的符号间干扰(ISI),其中频率选择性衰落的特征是系统带宽中不同的频率具有不同的衰减量。
通常来说,无线多址通信系统可以同时地支持多个无线终端的通信,所述多个无线终端经由前向链路和反向链路上的传输与一个或多个基站进行通信。前向链路(或下行链路)是指从基站到终端的通信链路,而反向链路(或上行链路)是指从终端到基站的通信链路。可以通过单输入单输出、多输入单输出或者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来建立这种通信链路。
MIMO系统使用多付(NT付)发射天线和多付(NR付)接收天线,来进行数据传输。由NT付发射天线和NR付接收天线形成的MIMO信道可以分解成NS个独立信道,其也可以称为空间信道,其中NS≤min{NT,NR}。通常,NS个独立信道中的每一个信道对应一个维度。如果使用由多付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所生成的其它维度,则MIMO系统能够改善性能(例如,更高的吞吐量和/或更高的可靠性)。MIMO系统还支持时分双工(TDD)和频分双工(FDD)系统。在TDD系统中,前向链路传输和反向链路传输处于相同的频率范围上,使得互易性原理能够根据反向链路信道来估计前向链路信道。当在接入点处有多付天线可使用时,这使接入点能够在前向链路上获得发射波束成形增益。
无线通信性能的一个方面涉及无线设备能够周期性地关闭以便实现省电的能力。这种非激活时段或状态称为不连续接收或DRX。理想情况下,无线设备会保持该时段尽可能的长,以便延长两次充电之间的电池寿命。但是,如果设备持续处于空闲或关闭状态过长时间,那么在设备移动时段期间就有可能会错过去往区域小区的期望通信。
发明内容
下面给出简要的概述,以提供对本发明的一些方面的基本理解。该概述部分不是详尽概述,也不是旨在标识关键/重要元素或者描述本发明的范围。其唯一目的是用简单的形式呈现一些概念,以此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前奏。
本申请提供了用于在无线接收机中调整新小区识别时间,以便有助于在移动时段期间进行的小区检测并提供合理的省电时间的系统和方法。在接收机中动态地调整不连续接收(DRX)性能,以便增加该接收机识别相邻小区的时间量。对各种网络参数进行分析以便确定这些调整量,其中这些参数与下行链路DRX激活时段和接收机处的DRX周期时间相关。另一种参数是系统帧编号(SFN),后者是用于新可检测的小区的标识符。通常,调整DRX时间,以便能在期望的时间段(例如,预定数量的子帧时段)内对SFN进行解码。通过以此方式来调整DRX转换时间,在接收机处实现省电的同时,增强了新小区检测(特别是在较高的移动速度期间)。
为了实现前述和有关的目的,本申请结合说明书和附图描述了某些示例性方面。但是,这些方面仅仅表明可采用本发明之基本原理的各种方法中的一些方法,而本发明旨在包括所有这些方面及其等同物。通过下面结合附图给出的详细描述,其它优点和新颖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是使用小区识别解码器和DRX控制来检测新的无线小区并减轻用户设备的功耗的系统的高层框图。
图2是描绘一种无线小区识别方法的流程图。
图3-7是描绘与小区识别参数调整有关的各种环境考虑因素的图示。
图8描绘了用于小区识别的示例通信装置。
图9描绘了一种多址无线通信系统。
图10和图11描绘了示例通信系统。
图12描绘了用于小区识别的示例逻辑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提供了能支持新无线小区的高效检测并减轻无线设备的功率损耗的系统和方法。在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小区识别方法。该方法包括:确定无线设备中的接收状态,将接收周期与该无线设备的子帧参数进行比较。该方法还包括:在该比较的预定时间内识别后续无线小区。可以动态地调整该预定时间,以便顾及移动速度或其它环境考虑因素(例如,噪声、网络拥塞等等)。
现参见图1,系统100使用具有DRX控制的小区标识解码器102来检测新无线小区并减轻用户设备的功率。系统100包括一个或多个基站120(其还称为节点、演进型节点B-eNB),其中基站120是能够通过无线网络110与第二设备130(或多个设备)进行通信的实体。例如,每一个设备130可以是接入终端(其还称为终端、用户设备、移动性管理实体(MME)或移动设备)。基站120通过下行链路140(DL)向设备130进行传输,通过上行链路150(UL)接收数据。这种对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指定是任意的,因为设备130也可以通过下行链路信道发送数据并通过上行链路信道接收数据。应当注意的是,虽然示出了两个组件120和130,但在网络110上可以使用两个以上的组件,其中这些其它的组件也可以适合于本申请所描述的小区识别。在继续说明之前,应当注意的是,为了简短起见,使用了各种缩写。当这些缩写词在前文中没有定义时,则其在本说明书的结尾处进行了定义。
系统100使设备能够调整新小区识别时间,以便有助于在移动时段期间实现小区检测并提供合理的省电时间。在设备130中动态地调整不连续接收(DRX)性能,以便增加该设备识别相邻小区的时间量。对各种网络参数160进行分析以便确定这些调整量,其中这些参数与下行链路DRX激活时段和设备130处的DRX周期时间有关。另一种参数160是系统帧编号(SFN),后者是用于新可检测的小区的标识符。通常,调整DRX时间是为了能在102处在期望的时间段(例如,预定数量的子帧时段)内对SFN进行解码。通过以此方式来调整DRX转换时间,在接收机处实现省电的同时,增强了新小区的检测(特别是在较高的移动速度期间)。
通常,网络110上的连续分组连接(CPC)引入了UE 130可以在非激活时段期间关闭其接收机(DRX)以用于省电目的的可能性。一种规范要求UE 130能够在时间Tidentify intra内识别和解码属于监视集的新的可检测到的小区的SFN。例如,如果状态信号(DL_DRX_Active=1),则由于会影响移动性和性能的连续分组连接参数化操作(parameterization)所导致的极限情况,Tidentify intra可以具有多达6秒的值。
为了解决性能和功率问题,可以部分地根据下面描述的网络研究来调整各种参数。因此,在状态DL_DRX_Active=1时,当UE DRX周期<10个子帧时,UE 130在800毫秒(ms)(或其它时间)的小区识别时间内识别和解码新的可检测到的小区的SFN,而当UE DRX周期>10个子帧时,UE 130在1.5秒(s)的小区识别时间内识别和解码新的可检测到的小区的SFN。应当理解的是,可以选择其它时间范围(例如,低到200ms,多到4秒)。或者,可以动态地设置解码时间,在此情况下,UE根据当前检测到的状况或其它考虑因素(例如,移动设备中的策略设置,如,在高峰时间期间使用这些时间设置)来调整时间。下面描述关于可以在无线网络中使用的其它参数化操作的细微差别。
在CELL_DCH状态期间,UE 130测量已识别的频率内(intra frequency)小区,并搜索监视集中的新频率内小区。在网络110请求UE 130报告检测集小区的情况下,该UE还可以搜索位于监视集和激活集之外的频率内小区。根据一种规范,UE 130将既不包括在激活集也不包括在监视集中的小区识别为属于检测集。如果压缩的模式模型序列被激活,则可以在当前用于从激活集小区进行数据接收的传输间隔之间执行频率内测量。
如果DL_DRX_Active=1且UE正在执行DRX,则当接收机激活时,可以执行频率内测量以便从激活集小区进行数据接收。
如果DL_DRX_Active=0,则UE可以在下面的时间内识别和解码属于监视集的新的可检测到的小区的SFN:
T identify intra = Max { 800 , T basic identify FDD , intra · T Measurement Period , Intra T Intra } ms
概括地说,根据本发明,如果DL_DRX_Active=1且UE DRX周期<10个子帧时,则UE可以在Tidentify intra=800ms(还称为时间A)内识别和解码属于监视集的新的可检测到的小区的SFN。如果DL_DRX_Active=1且UEDRX周期≥10个子帧时,则UE可以在Tidentify intra=1.5s(还称为时间b)内识别和解码属于监视集的新的可检测到的小区的SFN。应当理解的是,还可以将其它值配置或动态地设置为时间A和/或时间B。
当满足以下条件时,认为检测到了小区:
-当DL_DRX_Active=0时,CPICH Ec/Io>-20dB,或者当DL_DRX_Active=1时,CPICH Ec/Io≥>-17dB;
-对于至少一个信道抽头而言并且将SCH_Ec/Ior在主同步码和辅同步码之间进行划分,当DL_DRX_Active=0时,SCH_Ec/Io>-20dB,或者当DL_DRX_Active=1时,SCH Ec/Io≥>-17dB。当使用L3滤波时,可以预期有另外的延迟。
在冲突的情况下,当压缩的间隔序列被激活时,UE可以选择对SFN解码划分优先次序。当CPICH Ec/Io>-20dB、SCH_Ec/Io>-17dB,并且将SCH_Ec/Ior在主同步码和辅同步码之间进行划分时,UE应该能够在Tidentify detected set=30s内识别不属于监视集的新的可检测到的小区。当使用L3滤波时,则可以预期有另外的延迟。
当UE支持IPDL测量时,并且当调度了具有1个时隙长度的空闲时段时,UE的物理层可以在Tidentify,IPDL=Max{TMeaserement_Period Intra,TIPDL}ms内识别新小区并报告SFN-SFN观测的时间差类型2测量值,其中,TMeasurement_Period Intra=用于频率内CPICH测量的测量时段,TIPDL取决于在UE定位OTDOA邻居小区信息中给出的搜索窗尺寸,如下面表1中所给出的:
表1:TIPDL
  搜索窗尺寸  TIPDL
  小于或等于+/-40个码片  其上发生4个连续IPDL间隙的时间
  +/-80个码片  其上发生8个连续IPDL间隙的时间
在CELL_DCH状态中,举例而言,用于频率内测量的测量时段是200ms。当没有传输间隙模式序列被激活且DL_DRX_Active=0时,UE能够对监视集和/或激活集中的8个识别的频率内小区执行CPICH测量,UE的物理层能够使用200ms的测量时段来向更高层报告测量值。当一个或多个传输间隙模式序列被激活和/或DL_DRX_Active=1时,UE能够对至少Ymeasurement intra个小区执行CPICH测量,其中在下式中定义Ymeasurement intra
如果UE已识别出超过Ymeasurement intra个小区,则UE将对识别的小区执行测量,但可以减少从UE物理层向更高层报告小区的CPICH测量值的速率。
Figure BPA00001189330600061
其中,
Xbasic measurement FDD=8(个小区)
TMeasurement_Period Intra=200ms。其是用于频率内CPICH测量的测量时段。
TIntra:其是在具有任意选择的时序的测量时段期间,可用于进行频率内测量的时间。如果DL_DRX_Active=1且UE正在执行DRX,则当接收机被保证激活并且其同时从激活集小区进行数据接收时,假定将执行频率内测量。当DL_DRX_Active=0时,Tbasic_identify_FDD,intra=800ms,或者当DL_DRX_Active=1时,Tbasic_identify_FDD,intra=300ms。Tbasic_identify_FDD,intra是在频率内公式中使用的时间段,其中在该式中定义了用于由UE识别新FDD小区的所允许的时间。
举例而言,UE 130能够对检测集中的至少一个检测到的频率内小区执行CPICH测量,UE的物理层能够使用10s的测量时段来向更高层报告测量值。
应当注意的是,系统100可以是接入终端或移动设备所采用的,例如,系统100可以是诸如SD卡、网卡、无线网卡、计算机(包括膝上型、桌上型、个人数字助理(PDA))、移动电话、智能电话之类的模块或可以用于接入到网络的任何其它适当的终端。终端通过接入组件(没有示出)的方式接入到网络。举例而言,终端和接入组件之间的连接本质上可以是无线的,其中接入组件可以是基站,移动设备是无线终端。例如,终端和基站可以经由任何适当的无线协议进行通信,这些协议包括但不限于:时分多址(TDMA)、码分多址(CDMA)、频分多址(FDMA)、正交频分复用(OFDM)、FLASH OFDM、正交频分多址(OFDMA)或任何其它适当的协议。
接入组件可以是与有线网络或无线网络相关联的接入节点。因此,例如,接入组件可以是路由器、交换机等。接入组件可以包括与其它网络节点进行通信的一个或多个接口,如通信模块。此外,接入组件还可以是蜂窝类型网络中的基站(或无线接入点),其中基站(或无线接入点)用于向多个用户提供无线覆盖区域。可以布置这些基站(或无线接入点)以向一个或多个蜂窝电话和/或其它无线终端提供连续的覆盖区域。
参见图2,该图描绘了一种无线通信方法。虽然为了使说明简单而将该方法(和本申请所描述的其它方法)示出并描述为一系列的动作,但是应该明白和理解的是,这些方法并不受动作顺序的限制,这是因为,依照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一些动作可以按不同顺序发生和/或与本申请中示出和描述的其它动作同时发生。例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并明白,一个方法也可以表示成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状态或事件,如在状态图中。此外,如果要实现本发明的方法,并非示出的所有动作都是必需的。
转到210,DRX状态由无线设备进行监视。如先前所述,可以在下行链路信道上监视该状态,该状态指示本设备的激活状态。在220,将DRX周期参数与给定数量的子帧(例如,10个子帧)进行比较。在230,如果DRX周期参数低于给定的门限(例如,小于10个子帧),则处理转到240。在240,在预定的时间A内,对SFN进行识别和解码。如先前所描述的,用于时间A的一个示例时间是800ms。如果在230,DRX周期参数大于或等于预定数量的子帧,则处理转到250。在250,在预定的时间B内,对SFN进行识别和解码。如先前所描述的,用于时间B的一个示例时间是1.5s。可以手动或动态地改变这些门限。例如,可以将250处的时间B调整到3s或其它值。可以设置多个不同的门限。通常,通过下面因素来指导处理200:
例如,如果(在210)DL_DRX_Active=1且(在230)设备DRX周期<10个子帧,则该设备应在Tidentify intra=800ms内识别和解码属于监视集的新的可检测到的小区的SFN。例如,如果(在210)DL_DRX_Active=1且(在230)设备DRX周期≥10个子帧,则该设备应在Tidentify intra=1.5s内识别和解码属于监视集的新的可检测到的小区的SFN。
本申请描述的技术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实现。例如,这些技术可以用硬件、软件或软硬件结合的方式来实现。对于硬件实现,这些处理单元可以实现在一个或多个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器件(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用于执行本申请所述功能的其它电子单元或其组合中。对于软件实现,可通过执行本申请所述功能的模块(例如,过程、函数等)来实现。这些软件代码可以存储在存储器单元中,并由处理器执行。
图3-7是描绘与小区识别参数调整有关的各种环境考虑因素的图,本申请对它们进行统一地描述。针对具有DRX能力的UE的新小区识别时间选择,可以在移动环境中在电池寿命和性能之间实现有意义的妥协。通常,当DRX激活时,可以使用不同的Tbasic_identify(上面称为Tidentify intra),其提供了实现省电的另外机会。一个方面中,既不由实际的接收机活动因素,也不是由某个被发送的活动因素来进一步调整实际的识别时间。应该可以针对任何频率间测量间隙来调整该实际识别时间。从已进行的研究来看,当DRX激活时,适当的Tbasic_identify可以具有3秒的量级,以便在给予合理的移动性能的同时,允许一些省电的机会。可以增加诸如用于增强的UE DRX的CPC-Sintra之类的门限。但是,由于仍需要对服务小区和激活集小区的至少CPICH进行相当频繁地测量以确保它们的性能尚未下降,故可以进一步理解该方案的优点。
图3-7中所示的下面数据表示如图3中的300所示的静态环境和移动环境的混合。在图3中的310,从测量数据中(由于事件1A或事件1C),描绘了从新小区的检测到激活集更新所使用的时间的pdf和cdf。图4中的400描绘了与图3类似的、但来自不同的城市(英国的伦敦)的统计量。Cdf说明了类似的趋势。但是应当注意,2个cdf存在中值的差异(6秒v/s 25秒),并且在百分之十点处及其下方也存在差异。具体而言,观测到如下情况:
·从小区检测到激活集更新(ASU)的时间在0.5s和1s之间的概率等于12.5%;
·从小区检测到ASU的时间在1s和1.5s之间的概率等于9%。
此外,在图5中的图500和图510处,分别描绘了在从检测到ASU的时间小于3s和1.5s时,在ASU之前激活集尺寸的分布情况。
在图5中的510处,可以使用诸如HS上的CS语音或HS模式中的VoIP之类的实时业务。当从新小区识别的时间到将该小区添加到激活集的时间,是时间的合理百分比(14%)时,激活集尺寸等于1。目前在HS模式中,在DL上通常不存在软切换。此外,当激活集尺寸等于1时,在服务小区变弱的情况下,除非及时检测到新小区,否则不会发生服务小区的改变。
在图6中的600处,图7中的710处,描绘了下面列出的各条:
·当从检测到激活集更新(ASU)的时间小于1.5秒且激活集尺寸等于1时,在激活集更新之前,服务小区Ec/No的pdf/cdf。
·当从检测到激活集更新的时间小于1.5秒且激活集尺寸等于1时,在将新小区添加到激活集之前,新小区的Ec/No的pdf/cdf。
·当从检测到激活集更新(ASU)的时间小于1.5秒且激活集尺寸等于1时,在激活集更新之前,服务小区和新小区(服务/新)之间的Ec/No的差值的pdf/cdf。其中,ASET是激活集尺寸的缩写。
在图6和图7中,当从检测到ASU的时间小于1.5s时,在激活集更新的时间处,在激活集尺寸等于1时的情况,观测到如下情况:
·邻居小区与服务小区是相当的(0dB)的概率为10%,邻居小区在服务小区的3dB范围内的概率为20%。
·在ASU时新小区的Ec/No>-15dB的概率等于大约65%。
这表明在激活集等于1的情况下,如果允许进一步延迟对新小区的识别,则链路容易受到此新小区所造成的干扰,这将可能导致诸如HS上的CS和VoIP之类的业务的高掉话率。
图8描绘了可以是无线通信装置(例如,无线终端)的通信装置800。另外地或替代地,通信装置800可以位于有线网络中。通信装置800可以包括存储器802,后者保存用于在无线通信终端中执行信号分析的指令。此外,通信装置800可以包括处理器804,后者执行存储器802中的指令和/或从另一个网络设备接收的指令,其中这些指令与配置或操作通信装置800或相关的通信装置有关。
参见图9,该图描绘了多址接入无线通信系统900。多址接入无线通信系统900包括多个小区,这些小区包括小区902、904和906。在一个方面,系统900中的小区902、904和906包括具有多个扇区的节点B。多个扇区由多组天线构成,每个天线负责与小区的一部分中的UE进行通信。例如,在小区902中,天线组912、914和916各自对应于不同的扇区。在小区904中,天线组918、920和922各自对应于不同的扇区。在小区906中,天线组924、926和928各自对应于不同的扇区。小区902、904和906包括一些无线通信设备(例如,用户设备或UE),这些无线通信设备可以与每一小区902、904或906中的一个或多个扇区进行通信。例如,UE 930和UE932可以与节点B 942进行通信,UE 934和UE 936可以与节点B 944进行通信,UE 938和UE 940可以与节点B 946进行通信。
现参见图10,该图描绘了根据一个方面的多址接入无线通信系统。接入点1000(AP)包括多个天线组;一个天线组包括1004和1006,另一个包括1008和1010,另一个包括1012和1014。在图10中,对于每一个天线组仅示出了两付天线,但是,每一个天线组可以使用更多或更少的天线。接入终端1016(AT)与天线1012和1014进行通信,其中天线1012和1014在前向链路1020上向接入终端1016发送信息,在反向链路1018上从接入终端1016接收信息。接入终端1022与天线1006和1008进行通信,其中天线1006和1008在前向链路1026上向接入终端1022发送信息,在反向链路1024上从接入终端1022接收信息。在FDD系统中,通信链路1018、1020、1024和1026可以使用不同的频率进行通信。例如,前向链路1020可以使用与反向链路1018所使用的不同的频率。
每一组天线和/或每一组天线被设计进行通信的区域可以称作为接入点的一个扇区。设计每一天线组与接入点1000所覆盖区域的一个扇区中的接入终端进行通信。在前向链路1020和1026的通信中,为了改善不同接入终端1016和1024的前向链路的信噪比,接入点1000的发射天线使用波束成形。此外,与接入点通过单个天线向其所有接入终端发射信号相比,当接入点使用波束成形来向随机散布于其覆盖区域中的接入终端发射信号时,对于相邻小区中的接入终端造成的干扰较少。接入点可以是用于与终端进行通信的固定站,其还可以称作为接入点、节点B或某种其它术语。接入终端也可以称作为接入终端、用户设备(UE)、无线通信设备、终端、接入终端或者某种其它术语。
参见图11,系统1100描绘了MIMO系统1100中的发射机系统210(又称为接入点)和接收机系统1150(又称为接入终端)。在发射机系统1110,从数据源1112向发射(TX)数据处理器1114提供用于多个数据流的业务数据。每一个数据流是在各自的发射天线上发射的。TX数据处理器1114根据为每一个数据流所选定的具体编码方案,对该数据流的业务数据进行格式化、编码和交织,以便提供编码的数据。
可以使用OFDM技术将每一个数据流的编码后数据与导频数据进行复用。一般情况下,导频数据是以已知方式处理的已知数据模式,接收机系统可以使用导频数据来估计信道响应。随后,可以根据为每一个数据流所选定的特定调制方案(例如,BPSK、QPSK、M-PSK或M-QAM),对该数据流的复用后的导频和编码数据进行调制(即,符号映射),以便提供调制符号。可以通过处理器1130执行指令来确定每一个数据流的数据速率、编码和调制。
随后,可以向TX MIMO处理器1120提供所有数据流的调制符号,TXMIMO处理器1120可以进一步处理这些调制符号(例如,用于OFDM)。随后,TX MIMO处理器1120向NT个发射机(TMTR)1122a到1122t提供NT个调制符号流。在某些实施例中,TX MIMO处理器1120对于数据流的符号和用于发射该符号的天线应用波束成形权重。
每一个发射机1122接收和处理各自的符号流,以便提供一个或多个模拟信号,并进一步调节(例如,放大、滤波和上变频)这些模拟信号以便提供适合于在MIMO信道上传输的调制信号。分别从NT付天线1124a到1124t发射来自发射机1122a到1122t的NT个调制信号。
在接收机系统1150处,由NR付天线1152a到1152r接收所发送的调制信号,并将来自每一付天线1152的所接收信号提供给各自的接收机(RCVR)1154a到1154r。每一个接发机1154调节(例如,滤波、放大和下变频)各自接收的信号,数字化调节后的信号以便提供采样,并进一步处理这些采样以便提供相应的“接收的”符号流。
随后,RX数据处理器1160根据特定的接收机处理技术,从NR个接收机1154接收和处理NR个接收的符号流,以便提供NT个“检测的”符号流。随后,RX数据处理器1160解调、解交织和解码每一个检测的符号流,以便恢复出该数据流的业务数据。RX数据处理器1160所执行的处理过程与发射机系统1110的TX MIMO处理器1120和TX数据处理器1114所执行的处理过程是相反的。
处理器1170定期地确定使用哪个预编码矩阵(下面讨论)。处理器1170形成包括矩阵索引部分和秩值部分的反向链路消息。反向链路消息可以包括关于通信链路和/或所接收的数据流的各种类型信息。随后,反射链路消息由TX数据处理器1138进行处理,由调制器1180进行调制、由发射机1154a到1154r进行调节,并发射回发射机系统1110,其中TX数据处理器1138还从数据源1136接收用于多个数据流的业务数据。
在发射机系统1110,来自接收机系统1150的调制信号由天线1124进行接收,由接收机1122进行调节,由解调器1140进行解调,并由RX数据处理器1142进行处理,以便提取由接收机系统1150发射的反向链路消息。随后,处理器1130确定使用哪个预编码矩阵来确定波束成形权重,并随后处理所提取的消息。
现转到图12,该图提供了与无线信号处理有关的系统。该系统表示为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功能模块,而这些功能模块表示由处理器、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适当组合来实现的功能。
提供了无线通信系统1200。系统1200包括:用于监视DRX控制中的状态的逻辑模块1202;用于将所述DRX控制中的DRX周期参数与子帧的数量进行比较的逻辑模块1204。此外,系统1200还包括:用于部分地根据所述DRX控制来对系统帧编号进行解码的逻辑模块1206。
在一个方面,可以将逻辑信道划分成控制信道和业务信道。逻辑控制信道包括广播控制信道(BCCH),BCCH是用于广播系统控制信息的DL信道。寻呼控制信道(PCCH)是传送寻呼信息的DL信道。多播控制信道(MCCH)是用于发送用于一个或几个MTCH的多媒体广播和多播服务(MBMS)调度和控制信息的点到多点DL信道。通常来说,在建立RRC连接之后,该信道仅由接收MBMS的UE使用(注:旧的MCCH+MSCH)。专用控制信道(DCCH)是一种点到点双向信道,该信道发送专用控制信息,其由具有RRC连接的UE使用。逻辑业务信道包括专用业务信道(DTCH),DTCH是专用于由一个UE传送用户信息的点到点双向信道。此外,多播业务信道(MTCH)是用于发送业务数据的点到多点DL信道。
将传输信道划分成DL和UL。DL传输信道包括广播信道(BCH)、下行链路共享数据信道(DL-SDCH)和寻呼信道(PCH),其中PCH用于支持UE省电(DRX周期由网络向UE指示),其在全部小区中广播并被映射到PHY资源,PHY资源还可以用于其它控制/业务信道。UL传输信道包括随机接入信道(RACH)、请求信道(REQCH)、上行链路共享数据信道(UL-SDCH)和多个PHY信道。PHY信道包括一组DL信道和UL信道。
DL PHY信道包括:例如,公共导频信道(CPICH)、同步信道(SCH)、公共控制信道(CCCH)、共享DL控制信道(SDCCH)、多播控制信道(MCCH)、共享UL分配信道(SUACH)、确认信道(ACKCH)、DL物理共享数据信道(DL-PSDCH)、UL功率控制信道(UPCCH)、寻呼指示符信道(PICH)和负载指示符信道(LICH)。
UL PHY信道包括:例如,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信道质量指示符信道(CQICH)、确认信道(ACKCH)、天线子集指示符信道(ASICH)、共享请求信道(SREQCH)、UL物理共享数据信道(UL-PSDCH)、宽带导频信道(BPICH)。
其它术语/组件包括:3G第三代、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ACLR相邻信道泄漏比、ACPR相邻信道功率比、ACS相邻信道选择性、ADS先进设计系统、AMC自适应调制编码、A-MPR附加最大功率降低、ARQ自动重传请求、BCCH广播控制信道、BTS基站收发机、CDD循环延迟分集、CCDF互补累积分布函数、CDMA码分多址、CFI控制格式指示符、Co-MIMO协作式MIMO、CP循环前缀、CPICH公共导频信道、CPRI通用公共无线接口、CQI信道质量指示符、CRC循环冗余校验、DCI下行链路控制指示符、DFT离散傅里叶变换、DFT-SOFDM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OFDM、DL下行链路(基站到用户的传输)、DL-SCH下行链路共享信道、D-PHY500Mbps物理层、DSP数字信号处理、DT开发工具集、DVSA数字向量信号分析、EDA电子设计自动化、E-DCH增强型专用信道、E-UTRAN演进型UMTS陆地无线接入网络、eMBMS演进型多媒体广播多播服务、eNB演进型节点B、EPC分组演进核心、EPRE每资源单元能量、ETSI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UTRA演进型UTRA、E-UTRAN演进型UTRAN、EVM误差矢量幅度、FDD频分双工。
另外,其它术语包括:FFT快速傅里叶变换、FRC固定参考信道、FS1帧结构类型1、FS2帧结构类型2、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HARQ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DL硬件描述语言、HI HARQ指示符、HSDPA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HSPA高速分组接入、HSUPA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IFFT逆FFT、IOT互操作性测试、IP互联网协议、LO本地振荡器、LTE长期演进、MAC媒体访问控制、MBMS多媒体广播多播服务、MBSFN单频网上的多播/广播、MCH多播信道、MIMO多输入多输出、MISO多输入单输出、MME移动性管理实体、MOP最大输出功率、MPR最大功率降低、MU-MIMO多用户MIMO、NAS非接入层、OBSAI开放式基站结构接口、OFDM正交频分复用、OFDMA正交频分多址、PAPR峰值平均功率比、PAR峰值均值比、PBCH物理广播信道、P-CCPCH主公共控制物理信道、PCFICH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PCH寻呼信道、PDC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P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SCH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HICH物理混合ARQ指示符信道、PHY物理层、PRACH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MCH物理多播信道、PMI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SCH主同步信号、PUCCH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和PUSCH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
其它术语还包括:QAM正交幅度调制、QPSK正交移相键控、RACH随机接入信道、RAT无线接入技术、RB资源块、RF射频、RFDE RF设计环境、RLC无线链路控制、RMC参考测量信道、RNC无线网络控制器、RRC无线资源控制、RRM无线资源管理、RS参考信号、RSCP接收信号码功率、RSRP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Q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SI接收信号强度指示符、SAE系统架构演进、SAP服务接入点、SC-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SFBC空间-频率块编码、S-GW服务网关、SIMO单输入多输出、SISO单输入单输出、SNR信噪比、SRS探测参考信号、S-SCH辅同步信号、SU-MIMO单用户MIMO、TDD时分双工、TDMA时分多址、TR技术报告、TrCH传输信道、TS技术规范、TTA电信技术协会、TTI传输时间间隔、UCI上行链路控制指示符、UE用户设备、UL上行链路(用户到基站的传输)、UL-SCH上行链路共享信道、UMB超移动宽带、UMTS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TRA通用陆地无线接入、UTRAN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络、VSA矢量信号分析仪、W-CDMA宽带码分多址。
应当注意的是,本申请结合终端来描述各个方面。终端还可以称为系统、用户设备、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设备、远程站、远程终端、接入终端、用户终端、用户代理或用户装备。用户设备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LL)站、PDA、具有无线连接能力的手持设备、终端中的模块、可以连接到或集成在主机设备中的卡(例如,PCMCIA卡)或者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
此外,本发明的多个方面可以实现成方法、装置或使用标准编程和/或工程技术的制品,以便生成软件、固件、硬件或其任意组合,从而控制计算机或计算组件来实现本发明的各个方面。如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制品”涵盖可从任何计算机可读器件、载体或介质访问的计算机程序。例如,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磁存储器件(例如,硬盘、软盘、磁带等),光盘(例如,压缩光盘(CD)、数字通用光盘(DVD)等),智能卡和闪存器件(例如,卡、棒、钥匙驱动器等)。此外,应当理解的是,可以使用载波波形来携带计算机可读电子数据,例如在发送和接收语音邮件或在访问诸如蜂窝网络之类的网络中所使用的那些数据。当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所描述内容的保护范围或精神的基础上,对配置进行多种修改。
上文的描述包括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举例。当然,为了描述前述的实施例而描述部件或方法的所有可能的结合是不可能的,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该认识到,各个实施例可以做进一步的结合和变换。因此,本申请描述的实施例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保护范围内的所有改变、修改和变型。此外,就说明书或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包含”一词而言,该词的涵盖方式类似于“包括”一词,就如同“包括”一词在权利要求中用作衔接词所解释的那样。

Claims (34)

1.一种小区识别方法,包括:
确定无线设备中的接收状态;
将接收周期与所述无线设备中的参数进行比较;以及
在所述比较的预定时间内,识别后续无线小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预定时间是动态调整的,以顾及移动速度或环境考虑因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部分地根据对系统帧编号(SFN)参数的检测来识别后续无线小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接收状态是不连续接收状态(DRX)。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所述DRX与下行链路(DL)激活状态相关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所述预定时间与具有大约800毫秒到大约3秒范围的Tidentify intra参数相关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执行下面的处理:
如果DL_DRX_Active=1且设备DRX周期<X个子帧,则所述设备在Tidentify intra=时间门限A内,识别和解码属于监视集中的新的可检测到的小区的系统帧编号(SFN)参数,其中A和X是正整数。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执行下面的处理:
如果DL_DRX_Active=1且设备DRX周期≥X个子帧,则所述设备在Tidentify intra=时间值B内,识别和解码属于监视集中的新的可检测到的小区的系统帧编号(SFN)参数。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对速度参数、来自检测参数中的时间、更新参数或噪声参数进行分析,以便确定所述预定时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分析激活集参数,以确定所述预定时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部分地根据公共导频信道(CPICH)参数来检测小区。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处理至少一个同步码,以确定所述检测。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接收周期是与小区相关的参数。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接收周期与不连续接收(DRX)相关。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接收周期是DRX接收周期。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比较的参数以子帧为单位。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比较涉及:将DRX周期与预定数量的子帧进行比较。
18.一种通信装置,包括:
存储器,其保存用于执行以下操作的指令:
监视DRX状态,
将参数与子帧的数量进行比较,以及
在所述比较之后,调整时间参数;以及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指令。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所述时间参数是动态调整的,以顾及移动速度或环境考虑因素。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还包括:用于部分地根据对系统帧编号(SFN)参数的检测来识别后续无线小区的组件。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所述DRX状态与下行链路(DL)激活状态相关联。
22.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所述时间参数与具有大约800毫秒到大约3秒范围的Tidentify intra参数相关联。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还包括用于执行下面的处理的组件:
如果DL_DRX_Active=1且设备DRX周期<X个子帧,则所述设备在Tidentify intra=时间门限A内,识别和解码属于监视集中的新的可检测到的小区的系统帧编号(SFN)参数,其中A和X是正整数。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还包括用于执行下面的处理的组件:
如果DL_DRX_Active=1且设备DRX周期≥X个子帧,则所述设备在Tidentify intra=时间值B内,识别和解码属于监视集中的新的可检测到的小区的系统帧编号(SFN)参数。
25.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还包括接收周期,其中所述接收周期是与小区相关的参数。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接收周期与不连续接收(DRX)相关。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接收周期是DRX接收周期。
28.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参数以子帧为单位。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装置,还包括比较,其中,所述比较涉及:将DRX周期与预定数量的子帧进行比较。
30.一种通信装置,包括:
用于监视DRX控制中的状态的模块;
用于将所述DRX控制中的DRX周期参数与子帧的数量进行比较的模块;以及
用于部分地根据所述DRX控制来对系统帧编号进行解码的模块。
31.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
如果DRX状态为激活,则发起DRX周期检查;
如果DRX周期参数低于门限值,则将时间值设置为时间值A;
如果DRX周期参数高于所述门限值,则将所述时间值设置为时间值B;以及
使用所述时间值来指导新小区检测序列。
3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检测序列部分地基于系统帧编号参数。
3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时间值由用户动态地调整或配置。
34.一种执行以下指令的处理器:
处理DRX周期参数;
如果所述DRX周期参数低于门限值,则将时间值设置为时间值A;
如果所述DRX周期参数高于所述门限值,则将所述时间值设置为时间值B;以及
使用所述时间值来发起新小区检测处理,其中,所述新小区检测处理是根据系统帧编号参数(SFN)来触发的。
CN200980104162.7A 2008-02-04 2009-02-04 小区识别方法和通信装置 Active CN10194003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612508P 2008-02-04 2008-02-04
US61/026,125 2008-02-04
US12/364,880 2009-02-03
US12/364,880 US8121632B2 (en) 2008-02-04 2009-02-03 Suitable trigger mechanism to control new cell identification in UE when in DRX mode
PCT/US2009/033085 WO2009100136A2 (en) 2008-02-04 2009-02-04 Suitable trigger mechanism to control new cell identification in ue when in drx mod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40035A true CN101940035A (zh) 2011-01-05
CN101940035B CN101940035B (zh) 2014-08-13

Family

ID=409393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04162.7A Active CN101940035B (zh) 2008-02-04 2009-02-04 小区识别方法和通信装置

Country Status (15)

Country Link
US (1) US8121632B2 (zh)
EP (1) EP2250836B1 (zh)
JP (1) JP5048848B2 (zh)
KR (2) KR101227467B1 (zh)
CN (1) CN101940035B (zh)
AU (1) AU2009212468B2 (zh)
BR (1) BRPI0907769B1 (zh)
CA (1) CA2711797C (zh)
IL (1) IL206863A0 (zh)
MX (1) MX2010008160A (zh)
RU (1) RU2461993C2 (zh)
SG (1) SG188084A1 (zh)
TW (1) TWI376971B (zh)
UA (1) UA98997C2 (zh)
WO (1) WO2009100136A2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63456A (zh) * 2011-02-11 2014-02-05 黑莓有限公司 具有eicic的hetnet部署中的用户设备电池节约
CN104105111A (zh) * 2013-04-02 2014-10-1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激活时刻的计算方法及装置
CN104137575A (zh) * 2012-02-03 2014-11-05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蜂窝式网络中收集以及提供多样业务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04348566A (zh) * 2013-07-25 2015-02-11 上海数字电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分层单频网网络及其组网方法
CN110022577A (zh) * 2018-01-08 2019-07-16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蜂窝iot下行业务发送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753406A (zh) * 2013-05-07 2020-02-0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处于连通模式时的不连续接收状态的装置和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216072B1 (ko) * 2006-01-03 2012-12-2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인터-프리퀀시 측정 지원 방법
EP2286616A2 (en) * 2008-04-25 2011-02-23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ell reselection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20090275368A1 (en) * 2008-05-01 2009-11-05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tributing paging load in long term evolution
WO2010033857A1 (en) * 2008-09-19 2010-03-25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Detection time of 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 activation/reconfiguration signaling
US8385241B2 (en) 2008-12-15 2013-02-26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 and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alignment
KR20100083271A (ko) * 2009-01-13 2010-07-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 방송 서비스 공유 방법 및 장치
US8295240B2 (en) * 2009-02-02 2012-10-23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start offset coordinated with 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 system and method
US9647810B2 (en) 2009-03-17 2017-05-0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pping pilot signals in multi-stream transmissions
SG176816A1 (en) * 2009-06-22 2012-01-30 Panasonic Corp Communication terminal
EP2522192B1 (en) * 2010-01-08 2018-07-04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and/or 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 for a multi-carrier/multi-cell operation
USRE49879E1 (en) * 2010-01-12 2024-03-1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operat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720334B1 (ko) * 2010-01-12 2017-04-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불연속 수신 동작을 지원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20110199908A1 (en) * 2010-02-15 2011-08-18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Measurement Gap Pattern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US9444577B1 (en) * 2010-04-05 2016-09-13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Calibration correction for implicit beamformer using an explicit beamforming technique in a wireless MIMO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369962B2 (en) * 2010-05-17 2016-06-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ducing idle mode power consumption for monitoring neighboring base stations
GB2484117A (en) * 2010-09-30 2012-04-04 Fujitsu Ltd Automated network coverage hole detection by systematically modifying a 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 timer (T311) in a number of UEs
US8675554B2 (en) 2010-11-08 2014-03-18 Intel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neighbor cell analysis during continuous packet connectivity mode
US8611240B2 (en) 2010-11-15 2013-12-17 Blackberry Limited Manag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8654691B2 (en) 2010-11-15 2014-02-18 Blackberry Limited Manag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KR101496793B1 (ko) * 2010-11-15 2015-03-02 블랙베리 리미티드 무선 네트워크 전반에 걸친 통신 관리
TWI533629B (zh) * 2010-12-28 2016-05-11 內數位專利控股公司 非附於無線網路之觸發裝置
TW201731266A (zh) 2011-05-10 2017-09-01 內數位專利控股公司 獲德次胞元上鏈定時校準方法及裝置
WO2013062388A2 (ko) * 2011-10-27 2013-05-02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의 전력 소모를 효과적으로 감소시키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04041142B (zh) 2012-01-13 2018-12-21 富士通株式会社 无线终端、无线通信系统、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JP5524291B2 (ja) * 2012-07-20 2014-06-18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移動局
US20140036794A1 (en) * 2012-08-03 2014-02-06 Ali T. Koc User equipment assistance information signaling in a wireless network
KR102071372B1 (ko) * 2013-09-16 2020-01-30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빔 포밍을 고려한 drx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CN104602344B (zh) 2013-10-30 2019-02-12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组通信信息通知方法及设备
US20150327322A1 (en) * 2014-05-08 2015-11-12 Intel IP Corporation Systems,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alignment procedures in dual-connectivity networks
WO2016045017A1 (zh) * 2014-09-24 2016-03-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设备和非连续传输的方法
US11025446B2 (en) 2015-06-15 2021-06-0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roup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706629B1 (ko) * 2016-01-25 2017-02-16 주식회사 이노와이어리스 Mimo-ofdm 송신기에 대한 파워 캘리브레이션 방법
CN105743591B (zh) * 2016-03-26 2019-05-14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rssi检测的控制方法,接入设备及终端设备
EP3565359A1 (en) * 2016-09-24 2019-11-06 Ofinno, LLC Power headroom reporting with two-stage uplink dci grants
US11197338B2 (en) * 2018-11-02 2021-12-07 Mediatek Inc. Power saving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RRM) measurements in a wireless network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324276A1 (de) * 1983-07-06 1985-01-17 Philips Patentverwaltung Gmbh, 2000 Hamburg Hochdruckentladungslampe mit einem senkrecht angeordneten entladungsgefaess
RU2241316C2 (ru) * 1998-10-15 2004-11-27 Телефонактиеболагет Лм Эрикссон (Пабл) Режим переменного неактивного состояния для мобильных станций в сети мобильной связи
DE60208316T2 (de) 2001-10-10 2006-07-1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uwon Zellsuchverfahren im diskontinuierlichen Empfangsbetrieb in einem mobilen Kommunikationssystem
US7133702B2 (en) * 2002-08-27 2006-11-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Idle mode cell reacquisition and reselection
US8094595B2 (en) 2005-08-26 2012-01-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acket communications in wireless systems
KR100705040B1 (ko) * 2005-11-28 2007-04-0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시스템의 데이터 전송방법 및 그에 따른이동통신단말기의 제어방법
KR100648067B1 (ko) 2005-12-10 2006-11-23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비동기식 광대역 부호 분할 다중 접속 방식에서 단말기의전력 절감 성능 개선을 위한 확장된 호출 지시자 기반의적응적 불연속 수신 방법
US8649365B2 (en) 2006-01-06 2014-02-11 Nokia Corporation Dedicated synchronization signal for OFDMA system
WO2007082934A1 (en) 2006-01-20 2007-07-26 Nokia Siemens Networks Gmbh & Co. Kg Method for dynamically adapting the drx cycle length in a radio communications system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63456A (zh) * 2011-02-11 2014-02-05 黑莓有限公司 具有eicic的hetnet部署中的用户设备电池节约
CN103563456B (zh) * 2011-02-11 2019-08-16 黑莓有限公司 具有eicic的hetnet部署中的用户设备电池节约
CN104137575A (zh) * 2012-02-03 2014-11-05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蜂窝式网络中收集以及提供多样业务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04137575B (zh) * 2012-02-03 2018-01-09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蜂窝式网络中收集以及提供多样业务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04105111A (zh) * 2013-04-02 2014-10-1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激活时刻的计算方法及装置
CN104105111B (zh) * 2013-04-02 2017-11-21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激活时刻的计算方法及装置
US10397866B2 (en) 2013-04-02 2019-08-27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mputing activation time
CN110753406A (zh) * 2013-05-07 2020-02-0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处于连通模式时的不连续接收状态的装置和方法
CN110753406B (zh) * 2013-05-07 2023-05-16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处于连通模式时的不连续接收状态的装置和方法
CN104348566A (zh) * 2013-07-25 2015-02-11 上海数字电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分层单频网网络及其组网方法
CN110022577A (zh) * 2018-01-08 2019-07-16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蜂窝iot下行业务发送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022577B (zh) * 2018-01-08 2022-09-13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蜂窝iot下行业务发送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RU2010136926A (ru) 2012-03-20
EP2250836A2 (en) 2010-11-17
JP5048848B2 (ja) 2012-10-17
AU2009212468A1 (en) 2009-08-13
UA98997C2 (ru) 2012-07-10
US8121632B2 (en) 2012-02-21
JP2011511586A (ja) 2011-04-07
TW200950554A (en) 2009-12-01
CA2711797A1 (en) 2009-08-13
TWI376971B (en) 2012-11-11
KR101227467B1 (ko) 2013-01-29
WO2009100136A2 (en) 2009-08-13
BRPI0907769B1 (pt) 2021-03-09
MX2010008160A (es) 2010-08-31
AU2009212468B2 (en) 2013-05-02
CN101940035B (zh) 2014-08-13
SG188084A1 (en) 2013-03-28
IL206863A0 (en) 2010-12-30
BRPI0907769A2 (pt) 2020-08-18
EP2250836B1 (en) 2018-03-21
US20090203376A1 (en) 2009-08-13
KR101155676B1 (ko) 2012-06-14
WO2009100136A3 (en) 2009-12-30
RU2461993C2 (ru) 2012-09-20
KR20110126756A (ko) 2011-11-23
CA2711797C (en) 2015-11-17
KR20100120201A (ko) 2010-1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40035B (zh) 小区识别方法和通信装置
US939258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plink ACK/NACK resource allocation
US8780790B2 (en) TDD oper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2356687B (zh) 多载波高速分组接入中的移动性
US855929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utomatic handover optimization
CN102017694B (zh) 用于下行链路数据到达的方法和装置
US20100232311A1 (en) Concurrent transmission of ack/nack, cqi and cqi from user equipment
US20100232488A1 (en) Adaptive tracking steps for time and frequency tracking loops
CN102113400A (zh) 用于在无线网络中发起随机接入过程的方法和装置
JP2011525340A (ja) 受信機によって受信されるハンドオーバ・メッセージの確率を高める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5281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15281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