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33193A - 滤波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滤波器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33193A
CN101933193A CN2008801259887A CN200880125988A CN101933193A CN 101933193 A CN101933193 A CN 101933193A CN 2008801259887 A CN2008801259887 A CN 2008801259887A CN 200880125988 A CN200880125988 A CN 200880125988A CN 101933193 A CN101933193 A CN 1019331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
dielectric rod
tightening member
chassis
tight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2598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33193B (zh
Inventor
伊萨·马利万尼奥
班尼·格斯塔福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Original Assignee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filed Critical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ublication of CN1019331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331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331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331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1/00Auxiliary devices
    • H01P1/20Frequency-selective devices, e.g. filters
    • H01P1/207Hollow waveguide filters
    • H01P1/208Cascaded cavities; Cascaded resonators inside a hollow waveguide structure
    • H01P1/2084Cascaded cavities; Cascaded resonators inside a hollow waveguide structure with dielectric reson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7/00Resonator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7/10Dielectric resonators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和简化的过滤器组件。该目的通过一种用于滤波器底板(110)的介质棒(120,610,620)实现。所述介质棒(120,610,620)在第一端(121)和第二端(122)之间延伸。所述介质棒(120,610,620)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端(121)的导电元件(150)。所述导电元件(150)适于与所述滤波器底板(110)的第一接触装置(141)导电接触。所述介质棒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端(122)的第二紧固元件(160)。所述第二紧固元件(160)适于与所述滤波器底板(110)中包括的第一紧固元件(131)附接以及与所述第一紧固件(131)分离,使得介质棒可在滤波器底板(110)中更换。

Description

滤波器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滤波器领域。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介质棒、滤波器底板、滤波器组件以及包括这种滤波器组件的无线电传输设备。
背景技术
滤波器是可以用于通信系统中补偿发射器和接收机之间传输媒介本身所造成的诸如干扰等扰动的电路。滤波器去除不想要的通信信号分量和/或增强想要的通信信号分量。
射频(RF)滤波器和微波滤波器代表一个类别的滤波器,设计用于在兆赫至千兆赫频率范围内的信号上工作。该频率范围是多数广播无线电、电视和诸如蜂窝通信系统、Wi-Fi、WiMax、LTE等的无线通信系统使用的范围。因此,多数无线通信设备将包括在传输和/或接收的信号上执行滤波的某种滤波设备。此外滤波器位于诸如广播无线电系统的无线电天线、电视系统的TV广播天线和蜂窝电话系统的无线电基站的无线电接口通信节点中。这种滤波器通常用作双工器和天线共用器的构建块,以组合或分离多个频带。
今天,两种技术在无线电基站前端滤波器中成为主流。这些滤波器,同轴式滤波器和陶瓷滤波器各包括多个谐振器,耦合在一起提供对想要信号的适合的传输和对不想要信号的适合的拒绝。今天滤波器发展的驱动力是尺寸问题。滤波器越小,安装滤波器的电子设备就可以做的越小。这就减小了设备存储、运输和在消费者处安装所需要的空间。因此,期望能够生产具有足够性能的尽量小的滤波器。
滤波器的性能可以通过它们的质量或Q因子来衡量。如果滤波器能够选择或拒绝与中心频率相比窄的频率范围,那么滤波器被称为具有高的Q因子。Q因子表示谐振电路中所存储的和所消耗的能量之间的关系。Q因子可以定义为中心频率除以3dB带宽的比率。滤波器的通带损失与无载(unloaded)的Q成反比。
具有金属中心导体的经典同轴谐振器提供常规性能,例如,在2GHz频率处具有22*22*22mm3的空腔体积的2500的Q因子或具有37*37*37mm3的空腔体积的4300的Q因子,以及低的制作成本。这些经典同轴振荡器在尺寸上是可缩放的,例如,根据所用的频率,同轴谐振器长度从15mm到10mm。同轴谐振器可以使用高介电常数材料,以减小它们的整体尺寸,从而能够实现可缩放性。普通同轴谐振器的一个缺点可以是谐振器和调谐元件之间的小缝隙所造成的有限的功率处理能力。
诸如陶瓷横电(TE)TE01d单模谐振器的陶瓷谐振器用于诸如10000及以上的Q因子的高性能。与在2GHz频率最大Q因子小于10000的经典同轴谐振器或波导相比,陶瓷谐振器提供更高的性能。
陶瓷谐振器由高稳态压电陶瓷(一般地起到机械谐振器作用的锆钛酸铅(PZT))制成。针对TE和TM模式的陶瓷谐振器由诸如氧(O)、钡(Ba)、钛(Ti)、锌(Zn)、钕(Nd)、以及镧(La)构成的物质制成。TE01d单模陶瓷谐振器需要相当大的谐振腔。在1.9GHz频率,当谐振腔大约是30*30mm(高度*直径)时,同轴谐振器的Q因子大约是3200。TE01d单模陶瓷圆盘谐振器的尺寸在与以上相同的谐振腔内大约是27.5*10mm(高度*直径)。不可能有在1.9GHz频率处的TE01d模式更小的谐振腔尺寸,因为这样必须增加圆盘的直径。
此外,一些制造商使用诸如横磁(TM)单模谐振器的介电谐振器作为无线电前端滤波器。TM谐振器与金属谐振器相比能够极大地减小尺寸。1991年5月9日公开的日本专利申请JP0310802A提出了这种相对于金属同轴谐振器在没有损失性能的情况下便于减小尺寸的TM单模谐振器,其中所述金属同轴谐振器具有与陶瓷TM单模谐振器有着相同的谐振频率的同轴金属棒。与相同的无载质量因子的同轴金属谐振器相比,根据陶瓷的谐振频率和介电常数,典型的TM单模谐振器节省20-50%的体积。
也用于无线电基站前端滤波器的其它技术是非常复杂形状的TM双模谐振器和TM三模谐振器。1993年2月26日公开的日本专利申请JP05048305介绍了这种使用TM双模介电谐振器的小型、轻盈并且便宜的带阻滤波器。与相同的无载质量因子和相同的谐振频率的同轴金属谐振器相比,采用这种技术的尺寸减小大约是30%-80%。
当两个谐振器端都接地时应用TM模式。用于将两个谐振器端都接地的通常使用的方法是例如将介质棒直接与滤波器外壳和滤波器盖子焊接。使用焊接将TM模式介质棒与滤波器外壳和/或盖子附接的现有解决方案的问题是:一旦将介质棒组装和焊接,就不能更换介质棒。要更换滤波器中的单个介质棒,必须将滤波器中所有其它被焊接的介质棒的至少一端进行解焊,例如从盖子侧进行解焊。然而在实践中,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在介质棒端处的诸如镀银的导电电镀材料只能进行一次焊接操作,因此介质棒是无法更换的。
在通过将介质棒接地组装滤波器之后,将滤波器进行频率调谐。可以通过从介质棒去除材料来对滤波器进行频率调谐。然而,通过去除材料执行频率调谐是不可逆的,即,频率调谐只能单向进行。这会涉及很大的风险:去除太多的材料使介质棒和整个陶瓷滤波器从而用处较少,很有可能甚至变得没用。第二,存在很大的介质棒被破坏的风险。今天,不可能将已经去除的材料添加上,或修复已经损坏的介质棒。结果是可能的非常高的废料成本,因为如果单个频率调谐操作失败,就不得不废弃整个滤波器。
对滤波器进行频率调谐的另一个方法是通过将调谐螺钉插入介质棒的孔中,正如美国专利US 6535086 B1在2003年3月18日所提出的。这个方法是可逆转的,因为可以容易地将调谐螺钉旋入和旋出。然而,该方法的一个缺点是孔和调谐螺钉将降低滤波器的性能,即,降低Q因子,且减少功率处理能力。这就导致使用这种频率调谐的方法的尺寸减小比使用从介质棒去除材料以调谐频率的方法的尺寸减小要小。
通过焊接将介质棒进行接地的现有解决方案的另一个缺点是:当直接焊接到滤波器外壳和滤波器盖子时,针对包括几个介质棒的完整滤波器,很难获得可重复的焊接过程。这是因为滤波器外壳和滤波器罩的产品质量高使得滤波器外壳、滤波器罩和陶瓷加热缓慢,这极大地延误了焊接。这对长期的焊接接缝的可靠性也有负面的影响。当加热整个滤波器组件时,也需要产品内部的所有组件能够忍受焊接温度;这将限制材料的选择,例如塑料,并且也可能增加材料的成本。高质量的产品在焊接操作之后由于滤波器外壳、滤波器盖子和陶瓷中的潜在热量而很难处理,因而冷却过程必须很长,这就增加了生产交付时间和成本。另外,多焊接接缝方向,例如TM单模滤波器情况下的两个方向或TM双模滤波器情况下的四个方向,使焊接过程复杂化。此外,当直接焊接到滤波器外壳和盖子上时,有必要具有严格的机械容差,这也很费成本。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具有高性能的可缩放的滤波器组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用于滤波器底板的介质棒。所述介质棒在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延伸。所述介质棒包括位于所述第一介质棒端的导电元件。所述导电元件适于与滤波器底板的第一接触装置导电接触。介质棒还包括位于第二介质棒端的第二紧固元件。第二紧固元件适于与滤波器底板中包括的第一紧固元件附接以及与所述第一紧固元件分离,使得滤波器底板中的介质棒是可以更换的。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用于介质棒的滤波器底板。滤波器底板包括适于与介质棒的导电元件导电接触的第一接触装置。所述滤波器底板还包括适于与介质棒的第二紧固元件附接和与所述介质棒的第二紧固元件分离的第一紧固元件,使得滤波器底板中的介质棒是可以更换的。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滤波器组件。滤波器组件包括介质棒和滤波器底板。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无线电传输设备。所述无线电传输设备包括至少一个滤波器组件。
由于所述滤波器组件的所述介质棒可单独更换,所以提供了具有高性能的可升级的滤波器组件。
本发明的一个优势是废料成本潜在的大幅减少,因为所述介质棒由于使用紧固元件而不是焊接来进行附着故可以单独地更换。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势是由于所述介质棒的导电元件,所述滤波器组件设计对容差较为不敏感。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势是与现有技术相比,可缩放性实现了显著地小于滤波器组件。这是因为可更换的介质棒。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势是由于可以分别地/单独地焊接每个介质棒,因而可以有对介质棒的更多的可重复的焊接。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滤波器组件的横截面视图。
图2是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滤波器底板的横截面视图。
图3是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滤波器罩的特写视图。
图4是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滤波器组件的细节的横截面视图。
图5是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滤波器组件的横截面视图。
图6是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滤波器组件的横截面视图。
图7是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滤波器组件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限定为在以下详细描述的实施例中可以进行实践的滤波器组件。
图1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滤波器组件100的横截面。滤波器组件100包括滤波器底板110以及至少一个介质棒120。根据本解决方案的滤波器组件100可以包括多个介质棒120,例如30个。然后在图1中仅描述了一个介质棒120。滤波器组件100可以是TM单模谐振器。
图2描述了滤波器底板110的横截面。滤波器底板110可以包括滤波器外壳130、滤波器谐振腔135、以及滤波器罩140。滤波器罩140的示例可以是例如盖、帽、或罩。滤波器外壳130可以适于设置与滤波器罩140一起。滤波器外壳130和滤波器罩140可以由例如铝上镀银铜制成。滤波器底板110包括第一接触装置141。第一接触装置141可以位于滤波器罩140上。第一接触装置141可以由例如滤波器罩140中具有孔的斜边切割、具有孔的斜切、具有孔的坪表示。滤波器底板110的第一接触装置141适于与介质棒120的导电元件150导电接触。此外,滤波器底板110包括第一紧固元件131。第一紧固元件131可以位于滤波器外壳130上。第一紧固元件131可以由螺丝孔、螺旋孔、螺纹孔和/或螺钉孔表示。第一紧固元件131适于与介质棒120的第二紧固元件160附接以及与介质棒120的第二紧固元件160相分离,使得介质棒120是可更换的。
图3描述了滤波器罩140的特写视图。滤波器罩140包括第一接触装置141。根据一些实施例,第一接触装置141可以包括第一突出元件142,例如陡沿、或小的接触区域,适于增强滤波器底板110和介质棒120的导电元件150之间的导电接触。此外,滤波器底板110可以包括第三紧固元件143和第四紧固元件144。根据一些实施例,滤波器罩140可以包括第三紧固元件143和第四紧固元件144。第三紧固元件143的示例是例如螺丝孔、螺旋孔、螺纹孔和/或螺钉孔。第四紧固元件144的示例是例如螺钉、螺管、螺栓和/或铆钉。第三紧固元件143适于与第四紧固元件144附接以及与第四紧固元件144分离。第四紧固元件144适于与第三紧固元件143附接以及与第三紧固元件143分离。
图4描述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介质棒120的横截面。介质棒120的形状可以是例如圆柱的、圆周的、有角的或有边的(例如四边形、六边形或八边形横截面)。介质棒120可以由诸如陶瓷的非传导性材料制成。陶瓷可以是由诸如氧(O)、钡(Ba)、钛(Ti)、锌(Zn)、钕(Nd)、以及镧(La)等混合而成的材料。介质棒120在第一端121和第二端122之间延伸。第一端121和第二端122可以涂上导电材料,用于当安装/组装滤波器组件100时,增强介质棒120和滤波器底板110之间的导电质量(例如稳态谐振频率以及高Q因子)。导电材料的示例是例如银、钯银合金、银、镍和金涂层或银、镍和锡涂层。
为了使介质棒120可更换,从而减少滤波器组件100的废料成本,介质棒120还包括导电元件150和第二紧固元件160。
导电元件150设置在介质棒120的第一端121。导电元件150通过焊接或导电胶水附着而设置在第一端121。导电元件150的示例可以是,例如垫圈、板、盘、片、金属环。导电元件150适于表示介质棒120和滤波器底板110的滤波器罩140之间的导体。根据一些实施例,导电元件150可以适于与滤波器底板110的第一接触装置141导电接触。导电元件150位于介质棒120的第一端121。导电元件150可以是灵活的,以当安装和/或组装滤波器组件100时增强介质棒120和滤波器底板110之间的导电质量。导电元件150可以包括第二突出元件151,例如实现导电元件150和滤波器底板110之间的所要求的小的接触区域的尖锐边缘。导电元件150可以有轻微的弹性,适于补偿滤波器底板110中(例如在滤波器外壳110中和滤波器罩140中)的机械容差,以及补偿介质棒中的机械容差。这具有很大的优势,因为有弹性的导电元件150使得滤波器组件100比先前已知的滤波器解决方案对容差更为不敏感。
第二紧固元件160位于介质棒120的第二端122。第二紧固元件160的示例是,例如,螺钉、螺管、螺栓和/或铆钉。第二紧固元件160可以例如通过焊接或导电胶水附着来设置于介质棒120的第二端122。第二紧固元件160适于与滤波器底板110中的第一紧固元件131附接,以及与该第一紧固元件131分离,这允许滤波器组件100中的介质棒是可更换的。期望第二紧固元件160和第一紧固元件131之间的接触区域是小的,且利用足够扭矩执行接触以确保第二紧固元件160和第一紧固元件131之间的高接触。根据一些实施例,第二紧固元件160包括实现第一紧固元件131和第二紧固元件160之间所要求的小的接触区域的诸如尖锐边缘的第三突出元件161。这是十分有优势的,因为这个条件获得了诸如高Q值和低互调失真(IMD)的高滤波器性能。IMD是材料、接合等中非线性所导致的不必要的信号和两个或多个高功率信号。
根据本解决方案的一些实施例使用焊接。由于在将介质棒放入滤波器谐振腔之前执行焊接,所以根据本解决方案的焊接能够更快更可重复的执行,因而与现有技术解决方案相比,焊接过程有了很大的改进。这是因为排除了滤波器底板110的质量作为焊接考虑的因素。因此,加热更少的重量极大地减少了焊接时间。此外,在滤波器底板110外面执行焊接比根据现有技术解决方案在里面执行要容易的多。此外,根据一些实施例,由于介质棒120的镀银,焊接可以是重复的操作。这是因为当将导电元件150和第二紧固元件160焊接到介质棒120上时,可以使用夹具。这就使焊接过程与同时将多个(例如25个)介质棒120焊接到滤波器底板110上的现有技术情况相比变得不那么复杂。根据本解决方案的焊接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涉及更小的高温增差的风险,以及介质棒120的两个焊接端121和122之间焊接合金液态(熔化)温度上更小的时间差。
使用根据本解决方案的焊接方法,可以容易地控制那些控制取得可靠焊接点的临界(critical)参数,例如,温度增差、温度降差、液相线上所用的时间、以及最高焊接温度。
因此,根据本解决方案的焊接可以产生高质量的焊接点,这是非常有优势的。
通过将介质棒120插入滤波器谐振腔135来组装滤波器组件100。此外,以在没有破坏介质棒120或滤波器底板110的情况下可以将介质棒120分离的方式,将介质棒120与滤波器底板110附接。因而介质棒120是可更换的。
根据一些实施例,通过将介质棒120的第二紧固元件160(例如螺钉)固定于(例如旋入)滤波器底板110的第一紧固元件131(例如螺丝孔)来首先将介质棒120附于滤波器底板110内,从而实现介质棒120在滤波器底板110上的机械固定。可以设置第三紧固元件143和第四紧固元件144以将介质棒120的导电元件150与滤波器底板110的滤波器罩140附接,以及将介质棒120的导电元件150与滤波器底板110的滤波器罩140分离,从而实现介质棒120与滤波器底板110可附着和可分离。当被固定于第三紧固元件143时,第四紧固元件144可以适于推动与第一接触装置141进行接触的导电元件150,从而确保滤波器底板110和介质棒120之间的高连接性。根据一些实施例,第四紧固元件144可以是具有适于防止导电元件150旋转的反旋转功能的螺钉。根据一些实施例,可以润滑导电元件150和/或第四紧固元件144以防止导电元件150旋转。
此外,根据一些实施例,滤波器底板110可以包括第五紧固元件145。第五紧固元件145的示例可以是,例如,反旋转元件或反旋转垫圈。图5描述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第五紧固元件。第五紧固元件145可以适于与第四紧固元件144一起使用。第五紧固元件145可设置在导电元件150之上。第五紧固元件145可以适于降低导电元件150和介质棒120之间剪应力的风险。第五紧固元件145还适于防止导电元件150旋转。
根据一些实施例,介质棒120的第二端122的导电元件150可以与滤波器底板110的第一接触装置141相接触。第四紧固元件144与第三紧固元件143附接,从而通过从外面机械固定(例如挤压)滤波器罩140的第一接触装置141和第四紧固元件144之间的介质棒120的导电元件150,将介质棒120与滤波器组件100附接。为了确保导电元件150和滤波器底板110的滤波器罩140之间良好的接触,连接必须良好。这通过滤波器罩140、导电元件150和第四紧固元件144之间的高压力来实现。这是实现诸如高Q值的高滤波性能的条件。
根据一些实施例,介质棒120的第二端122的导电元件150可以不与第一接触装置141相接触。相反,第四紧固元件144可以用于使用高压力将导电元件150与滤波器罩140附接。这会造成导电元件150弯向滤波器罩140。
由于在滤波器谐振腔135中通过机械固定将介质棒120与滤波器底板110附接,所以介质棒120是可分离的,这也使得它可以更换。根据一些实施例,滤波器组件100包括多个介质棒120。在滤波器组件100中使用可以更换的介质棒120是很有优势的,因为这能够极大地降低生产中的废料成本,并且极大延长滤波器组件100的使用寿命。这是因为可以通过更换损坏的和/或有故障的介质棒120来修理滤波器组件100,而不是将滤波器丢弃掉。因此,由于介质棒120可以单独更换,所以本解决方案使废料成本潜在极大的降低。
此外,根据本解决方案的介质棒120可以用于形成横电滤波器和/或横磁单模滤波器。根据一些实施例,多个介质棒120可以平行连续地设置于一个滤波器底板110中,以形成横电滤波器和/或横磁单模滤波器。
根据一些实施例,可以连续设置多个介质棒120以形成横磁双模滤波器。这些实施例包括可以连续设置以使得多个介质棒120中至少两个在一个滤波器底板110中彼此垂直和/或正交的多个介质棒120。图6描述了双模滤波器组件600的示例性方案,例如,横磁滤波器组件,包括两个介质棒120。
根据图6中描述的示例,可以如上所述,通过将第一介质棒610的第二紧固元件160与滤波器底板110的多个第一紧固元件131中的第一个附接,将第一介质棒610设置在底板110中。多个第一紧固元件131中的第一个可以设置在滤波器外壳130的第一部分132上,例如底部。第一部分132可以对着滤波器罩140的部分。此外,可以设置多个第三紧固元件143中的第一个和多个第四紧固元件144中的第一个以将第一介质棒610的导电元件150与滤波器底板110附接。多个第三紧固元件143中的第一个和多个第四紧固元件144中的第一个可以设置在滤波器底板110的滤波器罩140上。
因此,根据图6中所描述的示例性方案,第一介质棒610可以垂直地设置在滤波器底板110中。
此外,根据图6的示例,可以如上所述通过将第二介质棒620的第二紧固元件160与滤波器底板110的多个第一紧固元件131中的第二个附接,将第二介质棒620设置在滤波器底板110中。多个第一紧固元件131中的第二个可以设置在与滤波器罩140垂直和/或正交的滤波器外壳130的第二部分133(例如第一侧部分)上。此外多个第三紧固元件143中的第二个和多个第四紧固元件144的第二个可以设置以将第二介质棒620的导电元件150与滤波器底板110附接。多个第三紧固元件143中的第二个和多个第四紧固元件144中的第二个可以设置在与滤波器罩140垂直和/或正交的滤波器外壳130的第三部分134(例如第二侧部分)上。此外,滤波器外壳130的第二部分133可以与滤波器外壳130的第三部分132相对。
第二介质棒620因而可以设置与第一介质棒610垂直和/或正交。根据图6的示例性场景,可以设置第二介质棒620垂直于滤波器底板110。
本文件所描述的滤波器组件100、滤波器底板110和介质棒120可以使用在各种设备中。这些设备的示例是通信传输设备,例如无线传输设备(如无线电基站、塔顶放大器(TMA)以及射频远端单元(RRU))。图7描述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无线电传输设备700。
本解决方案介绍了用于滤波器底板110的介质棒120,610,620。介质棒120,610,620在第一端121和第二端122之间延伸。
介质棒120,610,620包括位于第一端121的导电元件150。导电元件150适于与滤波器底板110的第一接触装置141导电接触。根据一些实施例,导电元件150可以是灵活的和/或有弹性的。此外导电元件150可以包括第二突出元件151。可以使用焊接和/或导电胶水将导电元件150置于第二端122。
介质棒120,610,620还包括位于第二端122的第二紧固元件160。第二紧固元件160适于与滤波器底板110中包括的第一紧固元件131附接,以及与该第一紧固元件131分离,从而介质棒120,610,620在滤波器底板110中是可更换的。根据一些实施例,可以使用焊接和/或导电胶水将第二紧固元件160置于第一端121。第二紧固元件160可以用螺钉、螺管、螺栓和/或铆钉来表示。第二紧固元件160可以包括第三突出元件161。
本解决方案还介绍了用于介质棒120,610,620的滤波器底板110。
滤波器底板110包括适于与介质棒120,610,620的导电元件150导电接触的第一接触装置141。根据一些实施例,滤波器底板110可以包括多个第一接触装置141。多个第一接触装置141中至少两个可以正交设置。第一接触装置141可以包括第一突出元件142。
滤波器底板110还包括适于与介质棒120,610,620处的第二紧固元件160附接以及与该第二紧固元件160分离的第一紧固元件131,从而介质棒120,610,620在滤波器底板110中是可更换的。根据一些实施例,滤波器底板110可以包括多个第一紧固元件131。多个紧固元件131中的至少两个可以是正交设置的。第一紧固元件131可以由螺丝孔、螺旋孔、螺纹孔和/或螺钉孔表示。
根据一些实施例,滤波器底板110还包括适于与第四紧固元件144附接和与第四紧固元件144分离的第三紧固元件143。滤波器底板110可以包括多个第三紧固元件143。多个第三紧固元件143中的至少两个可以是正交设置的。第三紧固元件143可以由螺丝孔、螺旋孔、螺纹孔和/或螺钉孔表示。
根据一些实施例,滤波器底板110还包括适于与第三紧固元件143附接和与第三紧固元件143分离的第四紧固元件144。滤波器底板110可以包括多个第四紧固元件144。多个第四紧固元件144中的至少两个可以是正交设置的。第四紧固元件144可以由螺杆、螺管、螺栓和/或铆钉表示。
根据一些实施例,滤波器底板110可以包括适于与第四紧固元件144一起使用的第五紧固元件145。
本解决方案还介绍了滤波器组件100。
滤波器组件100包括根据以上所述的介质棒120,610,620。根据一些实施例,滤波器组件100可以包括多个介质棒120,610,620。介质棒120,610,620可以平行设置,以形成横电滤波器。介质棒120,610,620可以正交设置,以形成横磁滤波器。
滤波器组件100包括根据以上所述的滤波器底板110。
本解决方案还介绍了包括根据以上所述的至少一个滤波器组件100的无线电传输设备。根据一些实施例,无线电传输设备可以由无线电基站、塔顶放大器(TMA)和/或射频远端单元(RRU)来表示。
与经典的同轴谐振器(例如金属中心导体)相比,具有TM单模的本解决方案提供了明显更小的滤波器,即节省20-50%的空间。此外,与经典的同轴谐振器(例如金属中心导体)相比,具有TM双模的本解决方案提供明显更小的滤波器,即节省30-80%的空间。
此外,本解决方案实现了具有更大功率处理能力的滤波器,因为更小的同轴金属介质棒滤波器减少了功率处理。此外针对诸如陶瓷的介电材料的电击穿比针对空气的要高。
与具有插入孔中的调谐螺钉的TM模式谐振器的现有技术方案相比,根据本发明解决方案的滤波器组件提供了更高Q值的形状中改进的性能和改进的功率处理能力。
当使用单词“包括”时,它可以解释为非限定,意为“包括至少”。
本发明不限于以上描述的优选实施例。可以使用各种备选项、修改和等价物。因此,上述实施例不应理解为对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的限制。

Claims (21)

1.一种用于滤波器底板(110)的介质棒(120,610,620),所述介质棒(120,610,620)在第一端(121)和第二端(122)之间延伸,所述介质棒(120,610,620)的特征在于还包括:
位于所述第一端(121)的导电元件(150),所述导电元件(150)适于与所述滤波器底板(110)的第一接触装置(141)导电接触。
位于所述第二端(122)的第二紧固元件(160),所述第二紧固元件(160)适于与所述滤波器底板(110)中包括的第一紧固元件(131)附接以及与所述第一紧固件(131)分离,使得在滤波器底板(110)中能够更换所述介质棒(120,610,62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棒(120,610,620),其中所述导电元件(150)是柔性的和/或有弹性的。
3.如权利要求1-2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介质棒(120,610,620),其中所述导电元件(150)包括第二突出元件(151)。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介质棒(120,610,620),其中使用焊接和/或导电胶水使所述导电元件(150)位于所述第二端(122)。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介质棒(120,610,620),其中使用焊接和/或导电胶水使所述第二紧固元件(160)位于所述第一端(121)。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介质棒(120,610,620),其中由螺钉、螺管、螺栓和/或铆钉来表示所述第二紧固元件(160)。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介质棒(120,610,620),其中所述第二紧固元件(160)包括第三突出元件(161)。
8.一种用于介质棒(120,610,620)的滤波器底板(110),所述滤波器底板(110)的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接触装置(141),适于与所述介质棒(120,610,620)的导电元件(150)导电接触,以及
第一紧固元件(131),适于与所述介质棒(120,610,620)上的第二紧固元件(160)附接和与所述介质棒(120,610,620)上的第二紧固元件(160)分离,使得在滤波器底板(110)中能够更换所述介质棒(120,610,620)。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滤波器底板(110),包括多个第一接触装置(141),以及其中多个第一接触装置(141)中的至少两个是正交设置的,
所述滤波器底板(110)还包括多个第一紧固元件(131),且其中所述多个第一紧固元件(131)中的至少两个是正交设置的。
10.如权利要求8-9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滤波器底板(110),还包括适于与第四紧固元件(144)附接和与第四紧固元件(144)分离的第三紧固元件(143),以及
适于与第三紧固元件(143)附接和与第三紧固元件(143)分离的第四紧固元件(144)。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滤波器底板(110),包括多个第三紧固元件(143),以及其中所述多个第三紧固元件(143)中的至少两个是正交设置的,
所述滤波器底板(110)还包括多个第四紧固元件(144),以及其中所述多个第四紧固元件(144)中的至少两个是正交设置的。
12.如权利要求8-11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滤波器底板(110),还包括适于与第四紧固元件(144)一起使用的第五紧固元件(145)。
13.如权利要求8-12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滤波器底板(110),其中所述第一接触装置(141)包括第一突出元件(142)。
14.如权利要求8-1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滤波器底板(110),其中由螺丝孔、螺旋孔、螺纹孔和/或螺钉孔来表示所述第一紧固元件(131)和/或所述第三紧固元件(143)。
15.如权利要求8-1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滤波器底板(110),其中由螺钉、螺管、螺栓和/或铆钉来表示所述第四紧固元件(144)。
16.一种滤波器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器组件(100)包括:
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介质棒(120,610,620);以及
如权利要求8-12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滤波器底板(110)。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滤波器组件(100),其中所述滤波器组件(100)包括多个介质棒(120,610,620)。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滤波器组件(100),其中所述介质棒(120,610,620)平行设置以形成横电滤波器。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滤波器组件(100),其中所述介质棒(120,610,620)正交设置以形成横磁滤波器。
20.一种无线电传输设备(700),包括至少一个如权利要求16-19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滤波器组件(100)。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无线电传输设备(700),其中所述无线电传输设备(700)由无线电基站、塔顶放大器(TMA)和/或射频远端单元(RRU)来表示。
CN200880125988.7A 2008-01-31 2008-03-31 滤波器组件 Active CN10193319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SE0800239 2008-01-31
SE0800239-6 2008-01-31
PCT/SE2008/050370 WO2009096836A1 (en) 2008-01-31 2008-03-31 Filter assembly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33193A true CN101933193A (zh) 2010-12-29
CN101933193B CN101933193B (zh) 2013-04-24

Family

ID=409130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25988.7A Active CN101933193B (zh) 2008-01-31 2008-03-31 滤波器组件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773222B2 (zh)
EP (1) EP2245696B1 (zh)
CN (1) CN101933193B (zh)
IL (1) IL205673A (zh)
WO (1) WO2009096836A1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13168A (zh) * 2008-08-01 2011-06-29 株式会社Kmw 射频滤波器中的介质谐振器及其装配方法
CN102760924A (zh) * 2011-04-27 2012-10-31 西安华天通信有限公司 用于通信系统的滤波装置
CN102969555A (zh) * 2012-11-30 2013-03-13 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tm01介质谐振器装配装置
CN103000983A (zh) * 2012-12-14 2013-03-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Tm介质谐振器及其实现方法与tm介质滤波器
CN103035980A (zh) * 2011-09-30 2013-04-10 深圳市大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介质滤波器及其安装方法、弹性片和通信射频器件
WO2013097737A1 (zh) * 2011-12-29 2013-07-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介质滤波器及多工器
CN103296351A (zh) * 2012-02-29 2013-09-11 深圳光启创新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滤波器
WO2015172356A1 (zh) * 2014-05-15 2015-11-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横磁模介质滤波器
CN103296342B (zh) * 2012-03-01 2017-09-08 深圳光启创新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介质滤波器的介质及其连接方法
CN108370077A (zh) * 2015-12-04 2018-08-03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具有介质盘的同轴谐振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36620B (zh) * 2010-09-03 2013-11-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横磁模介质谐振器、横磁模介质滤波器与基站
CN102496765B (zh) * 2011-11-25 2015-02-11 深圳市国人射频通信有限公司 介质滤波器及其介质谐振器
WO2014027461A1 (ja) 2012-08-13 2014-02-2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誘電体フィルタ
CN103022627B (zh) * 2012-12-14 2017-07-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Tm介质谐振器及其实现方法与tm介质滤波器
US9013252B1 (en) * 2013-10-23 2015-04-21 Alcatel Lucent Pedestal-based dielectric-loaded cavity resonator
CN104885293B (zh) * 2013-12-30 2018-05-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谐振器、滤波器、双工器、多工器及通信设备
KR101693214B1 (ko) * 2014-10-28 2017-01-05 주식회사 케이엠더블유 캐비티 구조를 가진 무선 주파수 필터
CN104733828B (zh) * 2014-12-26 2018-09-18 东莞鸿爱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Tm模介质谐振器
KR20160118667A (ko) * 2015-04-02 2016-10-12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공진기 필터
WO2017092807A1 (en) * 2015-12-03 2017-06-0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ter assembly
CN205376695U (zh) * 2015-12-31 2016-07-06 东莞鸿爱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调频组件及腔体滤波器
CN114614222A (zh) * 2020-12-03 2022-06-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介质滤波单元及介质滤波器
CN114094316A (zh) * 2021-06-03 2022-02-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设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80080A (en) * 1994-12-26 1997-10-21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Dielectric resonator device with openings covered by printed circuit boards and conductive plates contacting the printed circuit boards
US20050270120A1 (en) * 2004-06-02 2005-12-08 Jiunn-Sheng Guo Dielectric resonator filter and multiplexer
CN1983711A (zh) * 2005-10-24 2007-06-20 M/A-Com公司 电子可调谐介质谐振器电路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H552304A (de) * 1973-07-19 1974-07-31 Patelhold Patentverwertung Filter fuer elektromagnetische wellen.
JPS61121502A (ja) * 1984-11-16 1986-06-09 Murata Mfg Co Ltd 誘電体共振装置
JPH01109802A (ja) * 1987-10-22 1989-04-26 Nippon Dengiyou Kosaku Kk 誘電体共振器
JP3309610B2 (ja) * 1994-12-15 2002-07-29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誘電体共振器装置
JP3241671B2 (ja) * 1998-11-30 2001-12-25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高周波誘電体濾波器
JP2000290068A (ja) * 1999-04-09 2000-10-17 Murata Mfg Co Ltd 高周波用誘電体磁器組成物、誘電体共振器、誘電体フィルタ、誘電体デュプレクサおよび通信機装置
EP1505687A1 (en) * 2003-08-04 2005-02-0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Dielectric resonator, dielectric filter, and method of supporting dielectric resonance element
JP2005223665A (ja) 2004-02-06 2005-08-18 Tamagawa Electronics Co Ltd 誘電体共振器及びフィルタ装置
US20050219013A1 (en) * 2004-04-06 2005-10-06 Pavan Kumar Comb-line filter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80080A (en) * 1994-12-26 1997-10-21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Dielectric resonator device with openings covered by printed circuit boards and conductive plates contacting the printed circuit boards
US20050270120A1 (en) * 2004-06-02 2005-12-08 Jiunn-Sheng Guo Dielectric resonator filter and multiplexer
CN1983711A (zh) * 2005-10-24 2007-06-20 M/A-Com公司 电子可调谐介质谐振器电路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13168A (zh) * 2008-08-01 2011-06-29 株式会社Kmw 射频滤波器中的介质谐振器及其装配方法
CN102760924A (zh) * 2011-04-27 2012-10-31 西安华天通信有限公司 用于通信系统的滤波装置
CN103035980A (zh) * 2011-09-30 2013-04-10 深圳市大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介质滤波器及其安装方法、弹性片和通信射频器件
CN103035980B (zh) * 2011-09-30 2015-09-09 深圳市大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介质滤波器及其安装方法、弹性片和通信射频器件
WO2013097737A1 (zh) * 2011-12-29 2013-07-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介质滤波器及多工器
CN103296351B (zh) * 2012-02-29 2019-02-22 深圳光启创新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滤波器
CN103296351A (zh) * 2012-02-29 2013-09-11 深圳光启创新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滤波器
CN103296342B (zh) * 2012-03-01 2017-09-08 深圳光启创新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介质滤波器的介质及其连接方法
CN102969555B (zh) * 2012-11-30 2016-03-02 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tm01介质谐振器装配装置
CN102969555A (zh) * 2012-11-30 2013-03-13 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tm01介质谐振器装配装置
CN103000983B (zh) * 2012-12-14 2017-04-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Tm介质谐振器及其实现方法与tm介质滤波器
CN103000983A (zh) * 2012-12-14 2013-03-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Tm介质谐振器及其实现方法与tm介质滤波器
WO2015172356A1 (zh) * 2014-05-15 2015-11-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横磁模介质滤波器
CN108370077A (zh) * 2015-12-04 2018-08-03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具有介质盘的同轴谐振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245696A4 (en) 2011-05-25
WO2009096836A1 (en) 2009-08-06
CN101933193B (zh) 2013-04-24
IL205673A0 (en) 2010-11-30
IL205673A (en) 2015-11-30
US20100308937A1 (en) 2010-12-09
EP2245696A1 (en) 2010-11-03
EP2245696B1 (en) 2015-12-09
US8773222B2 (en) 2014-07-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33193B (zh) 滤波器组件
US9397377B2 (en) Cavity filter
EP2605330B1 (en) Transverse magnetic mode dielectric resonator, transverse magnetic mode dielectric filter and base station
US9979070B2 (en) Resonator, filter, duplexer, multiplexer, and communications device
US20070202920A1 (en) Low noise figure radiofrequency device
KR101307107B1 (ko) 유전체 공진기 필터
CN102324617B (zh) 一种两端接地tm模介质谐振器
EP3384551B1 (en) Coaxial resonator with dielectric disc
CN111010888B (zh) 一种谐振器及腔体滤波器
GB2499724A (en) Cavity filter comprising dielectric rod and flexible lid to compensate for mechanical tolerances
EP2482377B1 (en) RF filter with coupling means for RF signals
KR101217184B1 (ko) 무선 주파수 필터
US20120019338A1 (en) Coupling structures for microwave filters
US20220158317A1 (en) Resonant cavity filters with dielectric resonator assemblies mounted directly on the floor of the filter housing
CN109219904A (zh) 一种tem模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WO2017092807A1 (en) Filter assembly
WO2005062415A1 (ja) 誘電体共振器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通信機装置
CN211125956U (zh) 一种滤波器
WO2005071787A1 (ja) 誘電体フィルタ
US20230104414A1 (en) Cables with connector assemblies, filter units configured to releasably couple to the connector assemblies and related methods
CN114204234B (zh) 一种小型介质加载宽带滤波器
CN115714247B (zh) 小型化高矩形度腔体滤波器
US20210066774A1 (en) Dielectric tm01 mode resonator
CN111384547B (zh) 一种应用于5g通信系统的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GB2584786A (en) Multi-mode Resonator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use thereof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