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09025B - 实现本振抑制校准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实现本振抑制校准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09025B
CN101909025B CN 201010158626 CN201010158626A CN101909025B CN 101909025 B CN101909025 B CN 101909025B CN 201010158626 CN201010158626 CN 201010158626 CN 201010158626 A CN201010158626 A CN 201010158626A CN 101909025 B CN101909025 B CN 10190902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direct current
pass filter
low pass
outp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01015862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09025A (zh
Inventor
王昭
梁振
李周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SING MICRO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SING MICRO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SING MICRO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SING MICRO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010158626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909025B/zh
Publication of CN1019090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090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090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0902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nsmit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现本振抑制校准的方法、装置及系统,包括:将模拟基带信号发送到发射低通滤波器,由发射低通滤波器滤掉带外谐波以直流信号形式输出;直流校正模块采集发射低通滤波器输出的直流信号并根据采集的直流信号信息对低通滤波器输出的直流信号进行校准;发射低通滤波器将经过校准的直流信号发送到发射机混频器,发射机混频器对直流信号进行上变频处理并以射频信号形式输出;可变增益放大器对发射机混频器输出的射频信号进行增益并发射。本发明提供的实现本振抑制校准的方法、装置及系统,高效的实现对本振抑制的校准。

Description

实现本振抑制校准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实现本振抑制校准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2006年1月20号,国家信息产业部宣布TD-SCDMA成为中国3G行业标准,标志着TD-SCDMA技术方案的成熟,而且可以指导企业进行生产制造。而射频收发芯片是TD-SCDMA技术方案的重要模块之一。本发明所涉及的发射机设计是该射频收发芯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到将低频基带信号转化成射频信号,并以一定的功率发射出去的作用。所以发射信号的质量是和发射机设计的好坏是息息相关的,而本振抑制在发射机设计中是不可回避的问题。TD-SCDMA无线通讯系统对发射机的误差向量幅度(EVM)都有比较严格的要求,影响误差向量幅度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本振的相位噪声(Pn),发射机滤波器的群延时(Group Delay)以及本振抑制等等。而其中本振抑制却是影响误差向量幅度最严重而且是最难解决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内外科技工作者做了大量的努力,提出了众多的解决方案,比如:采用低谐波本振(Sub Harmonic)上变频器,即输入上变频器的本振信号的频率是所要求输出信号频率的二分之一并且有八个相位,每个相位相差45度。两个本振信号相乘后变为真正的本振信号再和基带信号混频,产生最终的射频信号。在这样的结构中由于本振信号的频率都是有用信号的二分之一,所以就避免了本振泄漏。然而这种方案虽然能对本振有较好的抑制,但是它实现起来非常复杂,而且对相位误差的要求非常高。而分频器要在4GHz的信号上实现八个相位的精确分频,实现起来非常困难。
另外,也有一些厂家采取与基带处理芯片配合的方式来解决,比如在本振抑制调整期间内,基带处理器发射已知本振抑制幅度的所谓训练码序列,该序列被接收机接收后检出其幅度信息,并与已知幅度信息比较,从而达到校准本振抑制的目的。这种方式的实质是将上述的方法所需要的部件交给基带处理器,由于基带处理器本身就有那些模块,所以整体上并不增加成本,具有设计简单的优点,但这种特殊的工作模式,实际上同时考量了发射机和接收机的平衡性,如果接收机本身有一定的直流误差也会被检测出来,从而影响了整个校正的精度。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实现本振抑制校准的方法、装置及系统;能够精确实现本振抑制校准。
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实现本振抑制校准的方法,包括:
将模拟基带信号发送到发射低通滤波器,由所述发射低通滤波器滤掉带外谐波以直流信号形式输出;
直流校正模块采集所述发射低通滤波器输出的直流信号并根据采集的直流信号信息对所述发射低通滤波器输出的直流信号进行校准;
所述发射低通滤波器将经过校准的直流信号发送到发射机混频器,所述发射机混频器对所述直流信号进行上变频处理并以射频信号形式输出;
可变增益放大器对所述发射机混频器输出的射频信号进行增益并发射。
上述的方法,优选的,所述直流校正模块对所述发射低通滤波器输出的直流信号进行校准的过程具体实现为:
采样-保持电路对所述发射低通滤波器正、负输出端输出的直流信号进行采样,并将采样信号发送到比较器;
所述比较器对所述采样信号进行保持,直到所述采样-保持电路再次发送采样信号;
所述比较器对两次接收的所述发射低通滤波器正、负输出端输出的直流信号进行比较,并将比较结果发送到数字控制码产生电路;
所述数字控制码产生电路根据所述比较器发送的比较结果产生控制码并记录所述控制码位数N;
模数转换器将所述控制码转换为所述发射低通滤波器需要的控制信号,并应用所述控制信号调节所述发射低通滤波器正、负端输出电压;
重复以上过程N次,完成一次校准过程。
上述的方法,优选的,所述数字控制码产生电路产生控制码的过程为:
逐次逼近寄存器接收所述比较器发送的比较结果;
移位寄存器将预设的信号值发送给所述逐次逼近寄存器;
所述逐次逼近寄存器根据所述信号值并结合所述比较结果产生控制码。
一种实现本振抑制校准的装置,包括:发射低通滤波器、直流校正模块、发射机混频器和可变增益放大器;
其中:所述发射低通滤波器用于接收模拟基带信号,滤掉所述模拟基带信号的带外谐波并以直流信号形式输出;
所述直流校正模块用于采集所述发射低通滤波器输出的直流信号并根据采集的直流信号信息对所述发射低通滤波器输出的直流信号进行校准;
所述发射机混频器用于接收所述发射低通滤波器发送的经过校准的直流信号,对所述经过校准的直流信号进行上变频处理并以射频信号形式输出;
所述可变增益放大器用于对所述发射机混频器输出的射频信号进行增益并发射。
上述的装置,优选的,所述直流校正模块包括:
采样-保持电路、比较器、数字控制码产生电路和模数转换器;
其中:所述采样-保持电路用于对所述发射低通滤波器正、负输出端输出的直流信号进行采样,并将采样信号发送到所述比较器;
所述比较器用于对所述采样信号进行保持,直到所述采样-保持电路再次发送采样信号,并对两次接收的所述发射低通滤波器正、负输出端输出的直流信号进行比较,将比较结果发送到所述数字控制码产生电路;
所述控制码产生电路用于根据所述比较器发送的比较结果产生控制码并记录所述控制码位数N。
重复以上采样-保持电路、比较器、数字控制码产生电路和模数转换器执行的过程N次,完成一次校准过程。
所述模数转换器用于将所述控制码转换为所述发射低通滤波器需要的控制信号,并应用所述控制信号调节所述发射低通滤波器正、负输出电压。
上述的装置,优选的,所述控制码产生电路包括:逐次逼近寄存器和移位寄存器;
所述移位寄存器用于将预设的信号值发送给所述逐次逼近寄存器;
所述逐次逼近寄存器用于接收所述比较器发送的比较结果,并根据所述移位寄存器发送的预设信号值并结合所述比较结果产生控制码。
上述的装置,优选的,所述发射低通滤波器带有两个衰减极点,其归一化极点为-0.071068±j0.07168。
上述的装置,优选的,所述直流校正模块对所述发射低通滤波器输出直流信号校正的范围为-20mV~+20mV,其步进为1.2mV。
上述的装置,优选的,所述发射机混频器包括:单边混频器、加法器和谐振电路;所述单边混频器包括第一本振开关管M1、第二本振开关管M2、第三本振开关管M3、第四本振开关管M4、第一信号放大管M5、第二信号放大管M6、第一镜像电流源管M7、第二镜像电流源管M8和第三镜像电流源管M9;
所述第一本振开关管M1、第二本振开关管M2、第三本振开关管M3、第四本振开关管M4、第一信号放大管M5与第二信号放大管M6的面积比为1∶1∶1∶1∶2∶2;
所述第一镜像电流源管M7、第二镜像电流源管M8和第三镜像电流源管M9的面积比为:1∶15∶15;
所述谐振电路为LC并联谐振电路并作为所述发射机混频器的负载。
上述的装置,优选的,所述可变增益放大器包括正通道、负通道和变压器;
所述正通道包括电流控制单元和跨导单元;
所述电流控制单元包括第1~第N+1电流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流经所述发射机混频器负载的差分交流电流;
所述跨导单元包括第1~第N+1跨导模块,用于将输入差分电压信号转化为差分电流信号;
所述变压器用于将差分信号输入转化为单端信号输出,其主线圈与副线圈之比为1∶1;
其中:所述第1电流控制模块包括左开关和右开关,所述左开关的漏极与所述变压器输入电源相连接,所述右开关的漏极与所述第1电流控制模块的输入电源相连接,所述左开关与所述右开关的元极分别与所述第一跨导模块中左开关的漏极相连接,所述第一跨导模块中左开关的元极接地;
所述第2~第N+1电流控制单元中分别包括左开关和与所述电流控制单元标号相同数量的右开关,其内部线路连接与所述第1电流控制模块的线路连接相同;
所述电流控制单元中的所有开关的栅极相连;
所述负通道中的电路器件与电路连接与所述正通道相同;
所述正通道中的负信号输入端与所述负通道中第一跨导模块中左开关的栅极连接。
一种实现本振抑制校准的系统,包括客户端、应用端及实现本振抑制校准的装置。
由以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见,本发明提供的实现本振抑制校准的方法、装置及系统,其中设置的可变增益放大器可以有效地将输入差分电压信号转化为差分电流信号并控制流经变频器负载的差分交流电流;对于精确实现本振抑制校准起到了必不可少的作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实现本振抑制校准的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校准过程的实现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控制码产生过程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实现本振抑制校准的装置结构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直流校正模块的具体结构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数字控制码产生电路的组成结构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发射低通滤波器结构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发射机混频器结构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发射机混频器中单边混频器结构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可变增益放大器的结构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实现本振抑制校准的系统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实现本振抑制校准的方法、装置及系统,采用无源的电阻阵列衰减器来代替传统的有源可变增益放大器实现对信号功率的控制,极大的降低了功率损耗。
以上是本申请的核心思想,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实现本振抑制校准的方法流程图如图1所示,实现步骤如下:
步骤S101:将模拟基带信号发送到发射低通滤波器,由发射低通滤波器滤掉带外谐波以直流信号形式输出;
步骤S102:直流校正模块采集发射低通滤波器输出的直流信号并根据采集的直流信号信息对低通滤波器输出的直流信号进行校准;
步骤S103:发射低通滤波器将经过校准的直流信号发送到发射机混频器,发射机混频器对直流信号进行上变频处理并以射频信号形式输出;
步骤S104:可变增益放大器对发射机混频器输出的射频信号进行增益并发射。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控制码产生过程流程图如图2所示,实现步骤如下:
步骤S201:采样-保持电路对发射低通滤波器正、负输出端输出的直流信号进行采样,并将采样信号发送到比较器;
步骤S202:比较器对采样信号进行保持,直到采样-保持电路再次发送采样信号;
步骤S203:比较器对两次接收的所述发射低通滤波器正、负输出端输出的直流信号进行比较,并将比较结果发送到数字控制码产生电路;
步骤S204:数字控制码产生电路根据比较器发送的比较结果产生控制码并记录控制码位数N;
步骤S205:模数转换器将控制码转换为发射低通滤波器需要的控制信号,并应用控制信号调节发射低通滤波器正、负端输出电压;
步骤S206:重复以上步骤N次,完成一次校准过程。
步骤S201至步骤S205是校正过程的一次比较,重复N次,通过每一次比较逐次减小输出端的直流失调,有效校正直流失调电压。
步骤S204中记录的控制码位数N也是模数转换器的位数,位数越高校正的精度就越高,同时电路的复杂度增加,功耗和面积变大。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合理选择校正电路的位数,一般的校正精度为1/2的正整数倍。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控制码产生过程流程图如图3所示,实现步骤如下:
步骤S301:逐次逼近寄存器接收比较器发送的比较结果;
步骤S302:移位寄存器将预设的信号值发送给逐次逼近寄存器;
步骤S303:逐次逼近寄存器根据信号值并结合比较结果产生控制码。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实现本振抑制校准的装置结构图如图4所示,包括:发射低通滤波器401、直流校正模块402、发射机混频器403和可变增益放大器404;
其中:发射低通滤波器401用于接收模拟基带信号,滤掉基带模拟信号的带外谐波并以直流信号形式输出;
直流校正模块402用于采集发射低通滤波器401输出的直流信号并根据采集的直流信号信息对发射低通滤波器401输出的直流信号进行校准;
发射机混频器403用于接收发射低通滤波器401发送的经过校准的直流信号,对经过校准的直流信号进行上变频处理并以射频信号形式输出;
可变增益放大器404用于对发射机混频器403输出的射频信号进行增益并发射。
射频信号由可变增益放大器404发射到本振抑制校准实现装置的输出端。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实现本振抑制校准装置的发射通道由发射低通滤波器401、直流校正模块402、发射机混频器403和可变增益放大器404组成。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直流校正模块的具体结构图如图5所示,包括:
采样-保持电路501、比较器502、数字控制码产生电路503和模数转换器504;
其中:采样-保持电路501用于对发射低通滤波器401正、负输出端输出的直流信号进行采样,并将采样信号发送到比较器502;
比较器502用于对采样信号进行保持,直到采样-保持电路50 1再次发送采样信号即下一个采样时钟到来,比较器502对两次接收的发射低通滤波器401正、负输出端输出的直流信号进行比较,将比较结果发送到数字控制码产生电路503;
控制码产生电路503用于根据比较器502发送的比较结果产生控制码并记录所述控制码位数;
模数转换器504用于将控制码转换为发射低通滤波器401需要的控制信号,并应用控制信号调节发射低通滤波器正、负输出电压。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数字控制码产生电路的组成结构图如图6所示,包括:逐次逼近寄存器602和移位寄存器601;
移位寄存器601用于将预设的信号值发送给逐次逼近寄存器602;
逐次逼近寄存器602用于接收比较器发送的比较结果,并根据移位寄存器601发送的预设信号值并结合比较结果产生控制码。
下面以控制码产生电路的位数N=3说明直流校正模块的工作过程:
起始脉冲使移位寄存器中的内容S2-S0为100,逐次逼近寄存器清零,控制码C2-C0初始值为000。  第一个时钟到来C2置1,如果比较结果为高,表示正输出端的直流电位高于负输出端,控制码C2置0,如果比较结果为低,表示正输出端的直流电位低于负输出端,控制码C2为1(保持不变),同时在该时钟的下降沿,将C1置1,移位寄存器移位,完成一次比较。重复以上过程,进行第2次,第3次比较。三次比较完成之后,得到最终的控制码。控制码经模数转换器转换为模拟控制信号,加在滤波器上,将直流失调电压校正到一定的精度范围内。
由以上论述可知,本振抑制校准的校准通过直流校正模块调节滤波器输入的直流差值来实现,校正模块采用逐次逼近算法,是一个数模混合电路。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发射低通滤波器的结构图如图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滤波器为两阶有源发射低通滤波器,该滤波器有两个运算放大器以及输入电阻R1、反馈电阻R2、R3、R4和反馈电容C1、C2组成,该滤波器有两个衰减极点,其归一化极点为-0.071068±j0.07168。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发射机混频器结构图及发射机混频器中单边混频器结构图分别如图8和图9所示,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发射机混频器为吉尔博特结构,低本振注入,将模拟基带信号直接上变频为所需的射频信号;该混频器有很高的本振抑制校准和单边带抑制,输出信号的杂散较小,这样芯片对片外射频滤波器的带外抑制的要求不是很高;具体实现为:混频管M1~M6的尺寸比为1∶1∶1∶1∶2∶2;
混频管M7~M9的尺寸比为:1∶15∶15;
谐振电路为LC并联谐振电路并作为发射机混频器的负载。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可变增益放大器结构图如图10所示,包括正通道、负通道和变压器;
正通道包括电流控制单元和跨导单元;
电流控制单元包括第1~第N+1电流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流经发射机混频器负载的差分交流电流;
跨导单元包括第1~第N+1跨导模块,用于将输入差分电压信号转化为差分电流信号;
变压器用于将差分信号输入转化为单端信号输出,其主线圈与副线圈之比为1∶1;
其中:第1电流控制模块包括左开关和右开关,左开关的漏极与变压器输入电源相连接,右开关的漏极与第1电流控制模块的输入电源相连接,左开关与右开关的元极分别与第一跨导模块中左开关的漏极相连接,第一跨导模块中左开关的元极接地;
第2~第N+1电流控制单元中分别包括左开关和与电流控制单元标号相同数量的右开关,其内部线路连接与第1电流控制模块的线路连接相同;
电流控制单元中的所有开关的栅极相连;
负通道中的电路器件与电路连接与正通道相同;
正通道中的负信号输入端与负通道中第一跨导模块中左开关的栅极连接。
由以上可知,可变增益放大器主要由一系列gm(跨导)模块、电流控制开关和片上变压器组成,该放大器的电压增益由此公式给出:
Gain=Δiout*RL*gm/Δiin
其中Gain为可变放大器的增益、Δiout为经过负载的交流电流、Δin为经过gm模块的交流电流、RL为负载阻抗、gm为输入场效应管的跨导。通过合理配置不同的跨导模块和电流控制开关,该可变增益放大器能够实现不同的增益,从而实现增益可变的功能。以下以N=1为例详细描述该可变增益放大器的工作过程。当N=1时,该可变增益放大器将选择通道1开启,其中P1中的gm1模块、P2中的电流控制模块1和P3中的1∶1变压器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放大器,最终信号由射频输出端口直接发射出去,而其他通路都被关闭。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实现本振抑制校准的系统图如图11所示,包括:客户端11、实现本振抑制校准装置112和应用端113;
其中:客户端111用于为客户提供可操作的平台;
实现本振抑制校准装置112用于实现本振抑制校准;
应用端113用于具体实施本振抑制校准过程。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实现本振抑制校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模拟基带信号发送到发射低通滤波器,由所述发射低通滤波器滤掉带外谐波以直流信号形式输出;
直流校正模块采集所述发射低通滤波器输出的直流信号并根据采集的直流信号信息对所述发射低通滤波器输出的直流信号进行校准;
所述发射低通滤波器将经过校准的直流信号发送到发射机混频器,所述发射机混频器对所述直流信号进行上变频处理并以射频信号形式输出;
可变增益放大器对所述发射机混频器输出的射频信号进行增益并发射;
其中:
所述直流校正模块对所述发射低通滤波器输出的直流信号进行校准的过程具体实现为:
采样-保持电路对所述发射低通滤波器正、负输出端输出的直流信号进行采样,并将采样信号发送到比较器;
所述比较器对所述采样信号进行保持,直到所述采样-保持电路再次发送采样信号;
所述比较器对两次接收的所述发射低通滤波器正、负输出端输出的直流信号进行比较,并将比较结果发送到数字控制码产生电路;
所述数字控制码产生电路根据所述比较器发送的比较结果产生控制码并记录所述控制码位数N;
模数转换器将所述控制码转换为所述发射低通滤波器需要的控制信号,并应用所述控制信号调节所述发射低通滤波器正、负端输出电压;
重复以上过程N次,完成一次校准过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字控制码产生电路产生控制码的过程为:
逐次逼近寄存器接收所述比较器发送的比较结果;
移位寄存器将预设的信号值发送给所述逐次逼近寄存器;
所述逐次逼近寄存器根据所述信号值并结合所述比较结果产生控制码。
3.一种实现本振抑制校准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射低通滤波器、直流校正模块、发射机混频器和可变增益放大器;
其中:所述发射低通滤波器用于接收模拟基带信号,滤掉所述模拟基带信号的带外谐波并以直流信号形式输出;
所述直流校正模块用于采集所述发射低通滤波器输出的直流信号并根据采集的直流信号信息对所述发射低通滤波器输出的直流信号进行校准;
所述发射机混频器用于接收所述发射低通滤波器发送的经过校准的直流信号,对所述经过校准的直流信号进行上变频处理并以射频信号形式输出;
所述可变增益放大器用于对所述发射机混频器输出的射频信号进行增益并发射;
所述直流校正模块包括:
采样-保持电路、比较器、数字控制码产生电路和模数转换器;
其中:所述采样-保持电路用于对所述发射低通滤波器正、负输出端输出的直流信号进行采样,并将采样信号发送到所述比较器;
所述比较器用于对所述采样信号进行保持,直到所述采样-保持电路再次发送采样信号,并对两次接收的所述发射低通滤波器正、负输出端输出的直流信号进行比较,将比较结果发送到所述数字控制码产生电路;
所述数字控制码产生电路用于根据所述比较器发送的比较结果产生控制码并记录所述控制码位数N;
所述模数转换器用于将所述控制码转换为所述发射低通滤波器需要的控制信号,并应用所述控制信号调节所述发射低通滤波器正、负输出电压;
重复以上采样-保持电路、比较器、数字控制码产生电路和模数转换器执行的过程N次,完成一次校准过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字控制码产生电路包括:逐次逼近寄存器和移位寄存器;
所述移位寄存器用于将预设的信号值发送给所述逐次逼近寄存器;
所述逐次逼近寄存器用于接收所述比较器发送的比较结果,根据所述移位寄存器发送的预设信号值并结合所述比较结果产生控制码。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低通滤波器带有两个衰减极点,其归一化极点为-0.071068±j0.07168。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校正模块对所述发射低通滤波器输出直流信号校正的范围为-20mV~+20mV,其步进为1.2mV。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机混频器包括:单边混频器、加法器和谐振电路;
所述单边混频器包括第一本振开关管M1、第二本振开关管M2、第三本振开关管M3、第四本振开关管M4、第一信号放大管M5、第二信号放大管M6、第一镜像电流源管M7、第二镜像电流源管M8和第三镜像电流源管M9;
所述第一本振开关管M1、第二本振开关管M2、第三本振开关管M3、第四本振开关管M4、第一信号放大管M5与第二信号放大管M6的面积比为1∶1∶1∶1∶2∶2;
所述第一镜像电流源管M7、第二镜像电流源管M8和第三镜像电流源管M9的面积比为:1∶15∶15;
所述谐振电路为LC并联谐振电路并作为所述发射机混频器的负载。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增益放大器包括正通道、负通道和变压器;
所述正通道包括电流控制单元和跨导单元;
所述电流控制单元包括第1~第N+1电流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流经所述发射机混频器负载的差分交流电流;所述N为控制码位数;
所述跨导单元包括第1~第N+1跨导模块,用于将输入差分电压信号转化为差分电流信号;
所述变压器用于将差分信号输入转化为单端信号输出,其主线圈与副线圈之比为1∶1;
其中:所述第1电流控制模块包括左开关和右开关,所述左开关的漏极与所述变压器输入电源相连接,所述右开关的漏极与所述第1电流控制模块的输入电源相连接,所述左开关与所述右开关的元极分别与所述第一跨导模块中左开关的漏极相连接,所述第一跨导模块中左开关的元极接地;
所述第2~第N+1电流控制模块中分别包括左开关和与该电流控制模块标号相同数量的右开关,其内部线路连接与所述第1电流控制模块的线路连接相同;
所述电流控制模块中的所有开关的栅极相连;
所述负通道中的电路器件与电路连接与所述正通道相同;
所述正通道中的负信号输入端与所述负通道中第1跨导模块中左开关的栅极连接。
9.一种实现本振抑制校准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客户端、应用端及权利要求3~8任一项所述的实现本振抑制校准的装置。
CN 201010158626 2010-04-27 2010-04-27 实现本振抑制校准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090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158626 CN101909025B (zh) 2010-04-27 2010-04-27 实现本振抑制校准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158626 CN101909025B (zh) 2010-04-27 2010-04-27 实现本振抑制校准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09025A CN101909025A (zh) 2010-12-08
CN101909025B true CN101909025B (zh) 2013-01-09

Family

ID=432643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010158626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09025B (zh) 2010-04-27 2010-04-27 实现本振抑制校准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90902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57616B (zh) * 2013-09-03 2015-05-27 广州润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直接变频发射机的正交失配校准方法和装置
WO2017008282A1 (zh) * 2015-07-15 2017-01-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Cs本振序列生成方法、装置、发射机及接收机
CN107425862B (zh) * 2017-07-25 2019-12-10 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rf芯片本振镜像自动校准方法
CN111130503B (zh) * 2020-03-30 2020-08-18 南京汇君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低相差数控射频衰减器
CN112564628B (zh) * 2020-12-08 2023-08-08 东南大学 一种宽频带高本振抑制度的调制器
CN113438039B (zh) * 2021-08-04 2022-06-07 华朴无限(成都)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自混频的发射机正交失配校准方法及装置
CN116527065B (zh) * 2023-06-30 2023-09-22 深圳华大北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于发射机系统的直流误差自动消除装置及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271768A1 (en) * 2001-06-19 2003-01-02 u- blox-ag Analog base band unit for a RF receiver
CN101119356A (zh) * 2007-07-10 2008-02-06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多通道数字上变频系统及其数字上变频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271768A1 (en) * 2001-06-19 2003-01-02 u- blox-ag Analog base band unit for a RF receiver
CN101119356A (zh) * 2007-07-10 2008-02-06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多通道数字上变频系统及其数字上变频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09025A (zh) 2010-1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09025B (zh) 实现本振抑制校准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170366138A1 (en) Re-configurable passive mixer for wireless receivers
US7554380B2 (en) System for reducing second order intermodulation products from differential circuits
CN109565291B (zh) 通过基于限幅振荡的校准的双二阶滤波器的中心频率和q调谐
CN102324946A (zh) 数控短波接收机高中频前端电路
CN101378263A (zh) 基于数字中频的多载波数字接收机及多载波数字接收方法
CN1707961B (zh) 零中频无线接收机二阶互调自动校准电路
WO2013098182A1 (en) Signal filtering
CN105656834A (zh) 一种新型宽带接收机iq通道失配的数字校正方法
WO2014136402A1 (ja) ミキサ回路
CN104320204B (zh) 一种本振iq信号相位幅度校准装置
CN101841342B (zh) 实现低功耗发射信号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6850088A (zh) 射频接收器及其数字辅助校正方法
CN103187982B (zh) 一种无线发射机和一种带阻滤波器
US11705932B2 (en) Circuits for intermediate-frequency-filterless, double-conversion receivers
US11057069B2 (en) Radio frequency (RF) front end of low power consumption and fully automatic adjustable broadband receiver
CN102104369A (zh) 复数滤波器及校正方法
CN108039869B (zh) 一种基于跨导系数修正结构的混频器
CN111800090A (zh) 一种幅度失配校准电路
CN102868650A (zh) 一种正交i/q信号相位失衡校正电路
CN109995328A (zh) 混频器、发射机、芯片及相关设备
CN100505525C (zh) 滤波电路
CN114629441A (zh) 一种接收机无源下混频器抑制谐波的校正方法
CN210075212U (zh) 软件无线电接收机
TWI696344B (zh) 線性度改善系統及線性度改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109

Termination date: 2021042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