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打印发票的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提供的快递运单管理系统的数据库中只存储有运单号,在客户丢失发票时,无法为客户办理发票遗失的相关流程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打印发票的方法,所述发票包括一第一黑标和一第二黑标,所述第一黑标用于标识一张发票的起始位置或者上一张发票的结束位置,所述第二黑标用于在打印发票时验证通信终端存储的发票号是否正确,所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在收派员收件时,通信终端接收输入的客户信息,所述客户信息包括运单号;
存储所述客户信息;
接收输入的打印发票的指令,通过网络发送所述客户信息至打印机中,并控制所述打印机打印所述客户信息至发票中;
当打印机定位到发票上的第一黑标中时,发送发票号的值增1的指令至通信终端;
通信终端使预先存储的发票号的值增加1;
当打印机定位到发票上的第二黑标中时,通信终端接收输入的修改指令,使通信终端存储的发票号的值与发票上的发票号的值相同,所述通信终端存储的发票号的值与存储的所述客户信息一一对应。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打印发票的的系统,包括通信终端、打印机和发票,所述发票包括一第一黑标和一第二黑标,所述第一黑标用于标识一张发票的起始位置或者上一张发票的结束位置,所述第二黑标用于在打印发票时验证通信终端存储的发票号是否正确,所述通信终端包括:
客户信息接收单元,用于在收派员收件时,接收输入的客户信息,所述客户信息包括运单号;
客户信息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所述客户信息;
打印控制单元,用于接收输入的打印发票的指令,通过网络发送所述客户信息至打印机中,并控制所述打印机打印所述客户信息至发票中;
发票号递增单元,用于当打印机定位到发票上的第一黑标中时,接收打印机发送的发票号的值增1的指令,根据所述指令使通信终端预先存储的发票号的值增加1;
发票号修改单元,用于当打印机定位到发票上的第二黑标中时,接收输入的修改指令,使存储的发票号的值与发票上的发票号的值相同,所述通信终端存储的发票号的值与存储的所述客户信息一一对应;
所述打印机包括:
信息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通信终端发送的客户信息以及打印控制指令,根据所述客户信息以及打印控制指令打印所述客户信息至发票中;
第一定位单元,用于在打印发票时,定位到发票上的第一黑标中,发送发票号的值增1的指令至通信终端,使通信终端预先存储的发票号的值增加1;
第二定位单元,用于在打印发票时,定位到发票上的第二黑标中。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信终端控制打印机打印发票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在收派员收件时,接收输入的客户信息,所述客户信息包括运单号;
存储所述客户信息;
接收输入的打印发票的指令,通过网络发送所述客户信息至打印机中,并控制所述打印机打印所述客户信息至发票中;
当打印机定位到发票上的第一黑标中时,接收打印机发送的发票号的值增1的指令,根据所述指令使通信终端预先存储的发票号的值增加1;
当打印机定位到发票上的第二黑标中时,接收输入的修改指令,使存储的发票号的值与发票上的发票号的值相同,所述通信终端存储的发票号的值与存储的所述客户信息一一对应。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信终端控制打印机打印发票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客户信息接收单元,用于在收派员收件时,接收输入的客户信息,所述客户信息包括运单号;
客户信息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所述客户信息;
打印控制单元,用于接收输入的打印发票的指令,通过网络发送所述客户信息至打印机中,并控制所述打印机打印所述客户信息至发票中;
发票号递增单元,用于当打印机定位到发票上的第一黑标中时,接收打印机发送的发票号的值增1的指令,根据所述指令使通信终端预先存储的发票号的值增加1;
发票号修改单元,用于当打印机定位到发票上的第二黑标中时,接收输入的修改指令,使存储的发票号的值与发票上的发票号的值相同,所述通信终端存储的发票号的值与存储的所述客户信息一一对应。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打印机打印发票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接收通信终端发送的客户信息以及打印控制指令,根据所述客户信息以及打印控制指令打印所述客户信息至发票中,所述客户信息包括运单号;
在打印发票时,定位到发票上的第一黑标中,发送发票号的值增1的指令至通信终端,使通信终端预先存储的发票号的值增加1;
当定位到发票上的第二黑标时,通信终端接收输入的修改指令,使通信终端存储的发票号的值与发票上的发票号的值相同,所述通信终端存储的发票号的值与存储的所述客户信息一一对应。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打印机打印发票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信息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通信终端发送的客户信息以及打印控制指令,根据所述客户信息以及打印控制指令打印所述客户信息至发票中,所述客户信息包括运单号;
第一定位单元,用于在打印发票时,定位到发票上的第一黑标中,发送发票号的值增1的指令至通信终端,使通信终端预先存储的发票号的值增加1;
第二定位单元,用于在打印发票时,当定位到发票上的第二黑标时,通信终端接收输入的修改指令,使通信终端存储的发票号的值与发票上的发票号的值相同,所述通信终端存储的发票号的值与存储的所述客户信息一一对应。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收派员收件时,通过通信终端输入并存储运单号,在需要打印发票时,通过网络发送存储的运单号至打印机中,打印机打印该客户信息至发票中,当打印机定位到发票上的第一黑标中时,通信终端使预先存储的发票号的值增加1,当打印机定位到发票上的第二黑标中时,通信终端接收输入的修改指令,使通信终端存储的发票号的值与发票上的发票号的值相同,所述通信终端存储的发票号的值与存储的所述客户信息一一对应。实现了在打印发票的同时,在短时间内有效的把运单号与发票号准确的关联起来,并存储在通信终端,方便客户在丢失发票时,通过运单号直接可以查找到对应的发票号。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收派员收件时,通过通信终端输入并存储运单号,在需要打印发票时,通过网络发送存储的运单号至打印机中,打印机打印该客户信息至发票中,当打印机定位到发票上的第一黑标中时,通信终端使预先存储的发票号的值增加1,当打印机定位到发票上的第二黑标中时,通信终端接收输入的修改指令,使通信终端存储的发票号的值与发票上的发票号的值相同,所述通信终端存储的发票号的值与存储的所述客户信息一一对应。实现了在打印发票的同时,在短时间内有效的把运单号与发票号准确的关联起来,并存储在通信终端,方便客户在丢失发票时,通过运单号直接可以查找到对应的发票号。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打印发票的方法的实现流程,详述如下:
在步骤S101中,在启用新卷发票时,通信终端接收输入的起始发票号。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启用新卷发票时,收派员把发票里面的起始发票号先输入到通信终端,该步骤只在启用新卷发票时执行一次,在本实施例中,通信终端是PDA。
在步骤S102中,通信终端接收输入的客户信息,所述客户信息包括运单号。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收派员收件时,通信终端收集收派员输入的客户信息,所述客户信息包括运单号,客户电话,客户地址等。
在步骤S103中,存储所述客户信息至通信终端中。
在步骤S104中,接收输入的打印发票的指令,通过网络发送所述客户信息至打印机中,并控制所述打印机打印所述客户信息至发票中。
在步骤S105中,当打印机定位到发票上的第一黑标中时,发送发票号的值增1的指令至通信终端,通信终端使预先存储的发票号的值增加1。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发票包括一第一黑标11和一第二黑标22,第一黑标11用于标识一张发票的起始位置或者上一张发票的结束位置,第二黑标22用于在打印发票时验证通信终端存储的发票号是否正确。具体的发票的外观如图2所示。
在步骤S106中,当打印机定位到发票上的第二黑标中时,通信终端接收输入的修改指令,使通信终端存储的发票号的值与发票上的发票号的值相同,所述通信终端存储的发票号的值与存储的所述客户信息一一对应。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当打印机定位到发票上的第二黑标中时,收派员检测发票上的发票号与通信终端存储的发票号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则接收输入的修改发票号的指令,根据该指令修改通信终端存储的发票号与发票上的发票号一致,修改后的通信终端存储的发票号的值与存储的所述客户信息一一对应,否则,打印机打印出整张发票。
其中,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在通信终端存储的发票号的值与打印机打印的发票上的发票号的值相同时,通信终端发送存储的发票号的值以及与所述发票号的值对应的客户信息至应用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将接收到的信息存储到数据库中,应用服务器即可接收用户输入的查询指令,根据所述指令查询客户信息或者发票号的值。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打印发票的系统的具体结构框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在本实施例中,该系统包括:通信终端31、打印机32和发票33。
其中,发票33包括一第一黑标和一第二黑标,所述第一黑标用于标识一张发票的起始位置或者上一张发票的结束位置,所述第二黑标用于在打印发票时验证通信终端存储的发票号是否正确。
通信终端31包括:
客户信息接收单元,用于在收派员收件时,接收输入的客户信息,所述客户信息包括运单号;
客户信息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所述客户信息;
打印控制单元,用于接收输入的打印发票的指令,通过网络发送所述客户信息至打印机中,并控制所述打印机打印所述客户信息至发票33中;
发票号递增单元,用于当打印机定位到发票33上的第一黑标中时,接收打印机发送的发票号的值增1的指令,根据所述指令使通信终端预先存储的发票号的值增加1;
发票号修改单元,用于当打印机定位到发票33上的第二黑标中时,接收输入的修改指令,使存储的发票号的值与发票上的发票号的值相同,所述通信终端存储的发票号的值与存储的所述客户信息一一对应;
其中,发票号修改单元包括:判断子单元和发票号修改子单元。
判断子单元,用于检测发票上的发票号与通信终端存储的发票号的值是否一致;
发票号修改子单元,用于如果检测到发票上的发票号与通信终端存储的发票号的值不一致,则通信终端接收输入的修改发票号的指令,使通信终端存储的发票号的值与发票上的发票号的值相同。
其中,打印机32包括:
信息接收单元,用于接收通信终端31发送的客户信息以及打印控制指令,根据所述客户信息以及打印控制指令打印所述客户信息至发票33中;
第一定位单元,用于在打印发票时,定位到发票33上的第一黑标中,发送发票号的值增1的指令至通信终端31,使通信终端31预先存储的发票号的值增加1;
第二定位单元,用于在打印发票时,定位到发票33上的第二黑标中。
另外,通信终端31还包括:起始发票号接收单元,该单元用于在启用新卷发票时,通信终端接收输入的起始发票号的值。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通信终端31还包括:信息发送单元,该单元用于发送存储的发票号的值以及与所述发票号的值对应的客户信息至应用服务器;
该系统还包括: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其中,应用服务器包括:
信息接收单元,用于接收通信终端发送的通信终端存储的发票号的值以及与所述发票号的值对应的客户信息;
信息发送单元,将接收到的信息存储到数据库中;
查询单元,用于接收输入的查询指令,根据所述指令从数据库中查询客户信息或者发票号的值。具体情况如上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终端控制打印机打印发票的装置的具体结构框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该通信终端控制打印机打印发票的装置是打印发票的系统的一个组成,在本实施例中,该装置包括:
其中,客户信息接收单元41,用于在收派员收件时,接收输入的客户信息,所述客户信息包括运单号;
客户信息存储单元42,用于存储所述客户信息;
打印控制单元43,用于接收输入的打印发票的指令,通过网络发送所述客户信息至打印机中,并控制所述打印机打印所述客户信息至发票中;
发票号递增单元44,用于当打印机定位到发票上的第一黑标中时,接收打印机发送的发票号的值增1的指令,根据所述指令使通信终端预先存储的发票号的值增加1;
发票号修改单元45,用于当打印机定位到发票上的第二黑标中时,接收输入的修改指令,使存储的发票号的值与发票上的发票号的值相同,所述通信终端存储的发票号的值与存储的所述客户信息一一对应。
其中,发票号修改单元45包括:判断子单元和发票号修改子单元。
判断子单元,用于检测发票上的发票号与通信终端存储的发票号的值是否一致;
发票号修改子单元,用于如果检测到发票上的发票号与通信终端存储的发票号的值不一致,则通信终端接收输入的修改发票号的指令,使通信终端存储的发票号的值与发票上的发票号的值相同。
另外,该装置还包括:起始发票号接收单元,该单元用于在启用新卷发票时,通信终端接收输入的起始发票号的值。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该装置还包括:信息发送单元,该单元用于发送存储的发票号的值以及与所述发票号的值对应的客户信息至应用服务器。
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打印机打印发票的装置的具体结构框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该打印机打印发票的装置是打印发票的系统的一个组成,在本实施例中,该装置包括:信息接收单元51、第一定位单元52和第二定位单元53。
信息接收单元51,用于接收所述通信终端发送的客户信息以及打印控制指令,根据所述客户信息以及打印控制指令打印所述客户信息至发票中;
第一定位单元52,用于在打印发票时,定位到发票上的第一黑标中,发送发票号的值增1的指令至通信终端,使通信终端预先存储的发票号的值增加1;
第二定位单元53,用于在打印发票时,定位到发票上的第二黑标中。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收派员收件时,通过通信终端输入并存储运单号,在需要打印发票时,通过网络发送存储的运单号至打印机中,打印机打印该客户信息至发票中,当打印机定位到发票上的第一黑标中时,通信终端使预先存储的发票号的值增加1,当打印机定位到发票上的第二黑标中时,通信终端接收输入的修改指令,使通信终端存储的发票号的值与发票上的发票号的值相同,所述通信终端存储的发票号的值与存储的所述客户信息一一对应。实现了在打印发票的同时,在短时间内有效的把运单号与发票号准确的关联起来,并存储在通信终端,方便客户在丢失发票时,通过运单号直接可以查找到对应的发票号,另外,通信终端可以将运单号以及与运单号关联的发票号发送至应用服务器,存储到数据库中,客户需要查询发票号或者客户信息时均可通过查询数据库获得需要查询的信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