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00304B - 车辆用前照灯的调平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前照灯的调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00304B
CN101900304B CN200910203123A CN200910203123A CN101900304B CN 101900304 B CN101900304 B CN 101900304B CN 200910203123 A CN200910203123 A CN 200910203123A CN 200910203123 A CN200910203123 A CN 200910203123A CN 101900304 B CN101900304 B CN 10190030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headlight
housing
levelling device
automobi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2031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00304A (zh
Inventor
岩下浩昭
杉本雄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chikoh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Ichikoh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chikoh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Ichikoh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to CN2009102031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900304B/zh
Publication of CN1019003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003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003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0030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ghting Device Outwards From Vehicle And Optical Sign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将基板在基板的板厚方向上高精度地固定在壳体上的车辆用前照灯的调平装置。本发明具备:具有板形状的基体材料(23)和在该基体材料(23)的两面上设置的绝缘材料(48)的印制电路布线基板(14);以及设于壳体(9、10)上并将印制电路布线基板(14)在与轴(12)的进退方向一致的印制电路布线基板(14)的板厚方向夹持地进行固定的固定部(33、34)。在印制电路布线基板(14)的与固定部(33、34)对应的位置上设有除去绝缘材料(48)的非绝缘部(50、51)。其结果,本发明能够将印制电路布线基板(14)在印制电路布线基板(14)的板厚方向上高精度地固定在壳体(9、10)上。

Description

车辆用前照灯的调平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调整头灯或雾灯等的车辆用前照灯光轴的调平装置。 
背景技术
这种车辆用前照灯的调平装置以往便有(例如,按照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97107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163116号公报)。以下,对现有的车辆用前照灯的调平装置进行说明。现有的车辆用前照灯的调平装置具备:罩体;在罩体内配置的马达以及印制电路板;和通过该马达的旋转在前后进行移动的轴。通过借助于印制电路板对马达进行供电,从而驱动马达,轴在前后进行移动来调整车辆用前照灯的光轴。 
在该车辆用前照灯的调平装置中,为了得到高精度的光轴调整,有必要将印制电路板以高精度固定在罩体上。尤其是有必要提高与轴的移动方向一致的印制电路板的板厚方向的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将基板(印制电路板)在基板(印制电路板)的板厚方向以高精度固定在壳体(罩体)上。 
本发明(涉及方案一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具备:壳体;驱动装置;基板,配置在该壳体内,并具有板形状的基体材料和在上述基体材料的两面上设置的绝缘材料;轴;以及固定部,设置壳体上并将基板在与轴的进退方向一致的基板的厚度方向夹持地进行固定,在基板上的与固定部对应的位置上设有除去绝缘材料的非绝缘部。 
另外,本发明(涉及方案二的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壳体二分割为前侧壳体和后侧壳体,上述前侧壳体和上述后侧壳体利用各自所具备的配合部件,可装卸地进行安装或者一体固定来构成上述壳体。 
再有,本发明(涉及方案三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基板的上端部并在上述基板的板厚方向设有嵌合孔,在上述前侧壳体的上端部上与上述嵌合孔 对应地一体设有嵌合销,且使上述嵌合销与上述嵌合孔嵌合。 
还有,本发明(涉及方案四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基板的下端部的左右两侧和上述前侧壳体的下端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限制部,通过上述限制部相互抵接,从而限制上述基板相对上述壳体在上述基板的板面方向上旋转。 
另外,本发明(涉及方案五的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固定部包括:在上述基板的上述非绝缘部中的上述基体材料的一个面以面进行抵接的面抵接部;和在上述基板的上述非绝缘部中的上述基体材料的另一个面以点进行抵接的点抵接部。 
还有,本发明(涉及方案六和方案七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基板中的位有上述固定部的上述非绝缘部的附近设有测量上述轴的进退量的位置传感器。 
还有,本发明(涉及方案八的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固定部设有多个,1个上述固定部位于上述位置传感器的附近,剩余的上述固定部位于从上述位置传感器离开的位置。 
还有,本发明(涉及方案九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基板中的上述限制部附近设有与车辆侧连接器电连接的连接器部。 
对本发明的效果进行说明。 
就本发明(涉及方案一的发明)的车辆用前照灯的调平装置而言,在基板中的除去绝缘材料的非绝缘部中,即在避开基板中的厚度波动大的绝缘材料、而在基板中的厚度波动小的基体材料中,固定部在基板的厚度方向夹持固定基板。由此,本发明(涉及方案一的发明)的车辆用前照灯的调平装置能够将基板在与轴的进退方向一致的基板的板厚方向上以高精度固定在壳体上,这样能够以高精度调整光轴。 
另外,就本发明(涉及方案二和方案三的发明)的车辆用前照灯的调平装置而言,不仅具有上述方案一所能够取得的技术效果,而且通过将嵌合销在印制电路布线基板的板厚方向上嵌合在嵌合孔中,还可防止基板相对壳体在以嵌合销和嵌合孔为中心的径向摇动,因而能够以高精度将基板固定在壳体上。 
另外,就本发明(涉及方案四的发明)的车辆用前照灯的调平装置而言,不仅具有上述方案二和方案三所能够取得的技术效果,而且,通过使限制部相互抵接,从而能够防止基板相对壳体在以嵌合销以及嵌合孔为中心的印制电路布线基板的板面方向上摇动。
另外,就本发明(涉及方案五的发明)的车辆用前照灯的调平装置而言,固定部的面抵接部以面抵接在基板的非绝缘部中的基体材料的一个面上,且固定部的点抵接部以点抵接在基板的非绝缘部中的基体材料的另一个面上。其结果,本发明(涉及方案五的发明)的车辆用前照灯的调平装置,与固定部分别以面抵接基体材料的两面的结构相比,由于固定部和基体材料的抵接状态中的波动小,所以能够将基板在基板的板厚方向上以更高精度固定在壳体上,这样,能够以更好精度调整光轴。 
并且,就本发明(涉及方案五的发明)的车辆用前照灯的调平装置而言,固定部的点抵接部能够避开搭载在基板的另一个面的电子部件等而以点抵接在基体材料的另一个面上。其结果,本发明(涉及方案五的发明)的车辆用前照灯的调平装置,与固定部分别以点抵接基体材料的两面的结构相比,能够增加基板的电子部件等的配置设计的自由度。 
再有,本发明(涉及方案六和方案七的发明)的车辆用前照灯的调平装置,由于在基板中的对应固定部的非绝缘部的附近设有测量轴的进退量的位置传感器,所以能够可靠防止位置传感器在与轴的进退方向一致的基板的板厚方向摇动,其结果,能够由位置传感器高精度地测量轴的进退量,因而能够高精度调整光轴。 
还有,本发明(涉及方案八的发明)的车辆用前照灯的调平装置,由于位于位置传感器附近的一个固定部和其它固定部之间的距离变长,所以与1个固定部和其它固定部之间的距离短的结构相比,即使固定部以及基体材料的尺寸公差相同,也能够使基板的水平度良好,将基板在基板的板厚方向高精度固定在壳体上,这样,能够高精度调整光轴。 
还有,本发明(涉及方案九的发明)的车辆用前照灯的调平装置,由于在上述基板中的上述限制部附近设有与车辆侧连接器电连接的连接器部,所以能够降低外力的影响,因而能够降低对调平装置的部件的应力,提高耐久性,且得到高精度的光轴调整。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涉及本发明的车辆用前照灯的调平装置的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是图5的I-I线剖视图。 
图2是同样地装配了调平装置的头灯的纵向剖视图(垂直剖视图)。 
图3是同样地表示印制电路布线基板的俯视图。 
图4是同样地表示印制电路布线基板的仰视图。 
图5是同样地表示除去了后侧壳体状态的前侧壳体以及印制电路布线基板的俯视图。 
图6是同样地表示前侧壳体以及后侧壳体以及印制电路布线基板的纵向剖视图,是图5中的VI-VI线剖视图。 
图7是同样地表示前侧壳体以及后侧壳体以及印制电路布线基板的纵向剖视图,是图5中的VII-VII线剖视图 
图中: 
1-头灯(具备调平装置的车辆用前照灯),2-灯室, 
3-灯壳体(固定部件),4-灯透镜,5-安装架(可倾部件), 
6-调平装置,7-枢轴机构,8-球部,9-前侧壳体,10-后侧壳体, 
11-马达装置,12-轴,13-连接器部,14-印制电路布线基板(基板), 
15-圆筒部,16-密封部件,17-驱动力传动机构,18-第1齿轮, 
19-第2齿轮,20-蜗杆,21-小圆筒部,22-阳型端子,23-基体材料, 
24-冕状齿轮,25-螺杆部,26-蜗轮,27-杆,28-螺母部件, 
29-嵌合孔,30-嵌合销,31-切口的限制部,32-肋的限制部, 
33-面抵接部(固定部),34-点抵接部(固定部),35-电子部件, 
36-位置传感器,37-主体部,38-滑动部,39-马达连接端子, 
40-基座,41-固定片,42-直线,43-圆,44-安装爪,45-安装孔, 
46-配合爪,47-配合孔,48-绝缘材料,49-布线, 
50、51-非绝缘部,II-水平线,V-垂直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涉及本发明的车辆用前照灯的调平装置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再有,本发明不受该实施例限定。 
实施例 
以下,对本实施例中的车辆用前照灯的调平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在图2中,符号1是具备本实施例中的调平装置的车辆用前照灯,在本例中是头灯。上述头灯1具备:划分灯室2的作为固定材料的灯壳体3以及灯透镜4;在上述灯室2内配置的作为可倾部件的安装架5;在上述灯壳体3和上述安装架5之间配置的本实施例中的车辆用前照灯的调平装置6。 
上述可倾部件构成为包括:1个或者多个灯单元(未图示);安装了上述1个或者多个灯单元的上述安装架5。上述灯单元例如有透射型或反射型或直射型等。上述灯单元将来自光源(未图示)的光(未图示)沿着规定光轴(未图示)并通过上述灯透镜4向车辆的前方以规定的配光图形(未图示)进行照射。再有,有兼用上述灯单元的构成部件例如反射器和上述安装架5的情况。另外,作为光源,例如有LED等的半导体型光源、HID等的放电灯、卤素灯、白炽灯等。再有,作为规定的配光图形,例如有交错用配光图形、高速路用配光图形、行驶用配光图形等。 
上述可倾部件的上述安装架5借助于上述调平装置6以及枢轴装置7并绕着通过上述枢轴装置7的球部8的中心的水平线H(还包括大致水平线)在上下上可旋转地安装在上述灯壳体3上。再有,还可以在上述灯壳体3和上述安装架5之间设有左右用的光轴调整机构(未图示),将上述可倾部件绕着上述枢轴机构7的球部8的中心通过的垂直线V(还包括大致垂直线)在左右上可调整光轴地构成。 
上述调平装置6如图2、图6、图7所示,具备:壳体9、10;作为驱动装置的马达11以及驱动力传动机构17;轴12;连接器部13;以及作为基板的印制电路布线基板14。 
上述壳体9、10如图2所示,例如通过将矛状的安装爪44配合在上述灯壳体3的安装孔45的边缘上,从而借助于O形圈形状的密封件(未图示)气密或者水密地安装在上述灯壳体3上。上述壳体如图2、图5~图7所示,在前后且垂直(还包含大致垂直)地二分割为前侧的壳体9和后侧的壳体10。上述前侧壳体9和上述后侧壳体10例如通过矛状的配合爪46和配合孔47的边缘的配合,从而可装卸地安装或者一体固定,构成上述壳体。 
上述前侧壳体9和上述后侧壳体10之间介入有密封部件16。上述密封部 件16做成环状,气密或者水密地保持上述前侧壳体9和上述后侧壳体10之间。 
在上述前侧壳体9的前面侧(外面侧)的上侧大致中央一体设有圆筒部15。在上述后侧壳体10的后面侧(外面侧)的上侧大致中央与上述前侧壳体9的上述圆筒部15在同轴上地一体设置小圆筒部21。另外,在上述后例壳体10的后面侧(外面侧)的下侧大致中央设有车辆侧的连接器(未图示)插入用的凹部(未图示)。在上述凹部的底部分别以等间隔在一列上(一直线)上设置3个插入孔(未图示)。在3个上述插入孔中分别插入上述连接器部13的3根阳型端子22。 
上述马达11具有输出轴。上述马达11保持在上述前侧壳体9的保持部(未图示)上,并配置在上述壳体9、10内。 
上述轴12是调节螺杆,在上述前侧壳体9的上述圆筒部15以及上述后侧壳体10的上述小圆筒部21内借助于上述驱动力传动机构17以及冕状齿轮24,相对上述壳体9、10以及上述圆筒部15并在前后方向即上述轴12的轴向可进退且可旋转地安装。在上述轴12的一端部(前端部)上设有螺杆部25。 
在上述轴12的上述螺杆部25上并在上述轴12的轴向(图2中的实线箭头方向即前后方向)上可螺旋进给地螺旋安装螺母部件(螺母、螺旋架)28。上述螺母部件28安装在上述安装架5上。由此,上述轴12借助于上述螺母部件28安装在上述可倾部件的上述安装架5上。另外,如上所述,上述壳体9、10安装在上述灯壳体3上。其结果,上述调平装置9会配置在作为上述固定部件的上述灯壳体3和作为可倾部件的上述安装架5之间。 
如果上述轴12通过上述马达11的驱动相对上述壳体9、10以及上述圆筒部15在图2中的实线箭头方向(上述轴12的轴向)进退,则上述螺母部件28在图2中的虚线箭头方向与上述轴12的进退一体进退。另外,如果上述轴12通过上述冕状齿轮24的手动旋转相对上述壳体9、10以及上述圆筒部15在图2中的实线箭头方向旋转,则上述螺母部件28在图2中的虚线箭头方向利用螺旋进给作用相对上述轴12进退。由此,以上述安装架5为主的上述可倾部件相对以上述灯壳体3为主的固定部件绕上述水平线H在图2中的双点划线方向并在上下倾斜,调整上述头灯1的光轴。 
上述驱动力传动机构17如图5所示,例如构成为包括:第1齿轮18;第 2齿轮19;第3齿轮的蜗杆20;蜗轮26;与上述轴12的进退连动地进退的杆27。上述驱动力传动机构17在上述壳体9、10内配置在上述马达11和上述轴12之间,通过上述马达11的驱动,从而使上述轴12相对上述壳体9、10以及上述圆筒部15在图2中的实线箭头方向(上述轴12的轴线)进退。 
上述轴12相对上述冕状齿轮24不可旋转且在轴线可移动(可进退)地安装。由此,上述轴12通过上述冕状齿轮24的手动旋转,从而相对上述壳体9、10以及上述圆筒部15与上述冕状齿轮一起旋转。 
上述轴12借助于上述驱动力传动机构17以及上述冕状齿轮24,相对于上述壳体9、10以及上述圆筒部15在轴向可进退且可旋转地安装。其结果,上述轴12通过上述马达11的驱动,相对上述壳体9、10以及上述圆筒部15在图2中的实线箭头方向(上述轴12的轴向)进退,通过上述冕状齿轮24的手动旋转,从而相对上述壳体9、10以及上述圆筒部15并与上述冕状齿轮24一起旋转。 
上述印制电路布线基板14如图1所示,具有由板状的绝缘性部件构成的基体材料23;和通过涂敷等设置在板状的上述基体材料23上的至少两平面上的由绝缘性部件构成的绝缘材料(绝缘涂料、保护膜)48。如图3、图5所示,在上述印制电路布线基板14的一平面上安装电容或者混合集成电路等的电子部件35和上述连接器部13。另外,如图1所示,在上述印制电路布线基板14的其它面上分别印刷布线(例如铜箔)49和在被软钎焊场所的焊盘(未图示)。 
上述印制电路布线基板14配置在上述壳体9、10内并固定在上述壳体9。10上。即、如图1、图3~图7所示,在上述印制电路布线基板14的一端部(上端部)上并在上述印制电路布线基板14的板厚方向上设置在将上述印制电路布线基板14固定在上述壳体9、10上时的作为基准的圆形嵌合孔29。另一方面,在上述前侧壳体9的上端部上与上述嵌合孔29对应地一体设置在上述印制电路布线基板14的板厚方向上嵌合在上述嵌合孔29中的圆柱形的嵌合销30。 
在上述印制电路布线基板14的另一端(下端部)的左右两侧和上述前侧壳体9的另一端(下端部)的左右两侧上分别设有限制部31、32,该限制部31、32通过相互抵接,从而限制上述前侧壳体9和上述印制电路布线基板14 以上述嵌合孔29以及上述嵌合销30的中心为中心在上述印制电路布线基板14的板面方向上旋转。上述印制电路布线基板14侧的上述限制部31由设于上述印制电路布线基板14的边缘上的切口构成。另一方面,上述前侧壳体9侧的上述限制部32由在上述前侧壳体9侧一体设置的肋构成。 
在上述壳体9、10上分别设置将上述印制电路布线基板14在与上述轴12的进退方向一致的上述印制电路布线基板14的板厚方向(上下方向)上夹持地固定的3组固定部33、34。另一方面,上述印制电路布线基板14中的位有上述固定部33、34的位置上设有除去上述绝缘材料48的非绝缘部50、51(参照图3以及图5中的施有斜线的小圆、图4中的施有斜线的小四边形)。 
上述固定部33、34如图1所示,构成为包括:以面抵接在上述印制电路布线基板14的上述非绝缘部50中的上述基体材料23一侧的平面上的面抵接部33;以及几乎以点抵接在上述印制电路布线基板14的上述非绝缘部51中上述基体材料23另一侧的平面上的点抵接部34。即、在上述前侧壳体9上设有前端做成为平面的立方体或者长方体形状的上述面抵接部33。另外,在上述后侧壳体10上与上述面抵接部33对应地设置前端做成为半球状的销形状的上述点抵接部34。再有,作为上述点抵接部34,如图1(B)所示,前端还可以做成为半球状且其它部分做成比前端宽幅的形状。 
3组上述面抵接部33和上述点抵接部34和上述非绝缘部50以及51中的1组上述面抵接部33以及上述点抵接部34和上述非绝缘部50、51分别设置在测量上述轴12的进退量的位置传感器36的附近即、上述壳体9、10的一端部和上述印制电路布线基板14的一端部上。另外两组上述面抵接部33以及上述点抵接部34和上述非绝缘部50、51分别设置在从上述位置传感器36离开的位置上即、上述壳体9、10的另一端的左右两侧和上述印制电路布线基板14的另一端部的左右两侧上。 
如图5所示,在安装在上述壳体9、10上的上述印制电路布线基板14和上述驱动力传动机构17的上述杆27之间设有位置传感器36。上述位置传感器26由滑线电阻构成,构成为包括内装有电阻的主体部37、和滑动部38。上述主体部37安装在上述印制电路布线基板14上。上述滑动部38与上述驱动力传动机构17的上述杆27连接。上述滑动部38与上述轴12以及上述驱动力 传动机构17的上述杆27一起移动,从而上述主体部37中的电阻器的电阻发生变化,利用该电阻值的变化能够测量把握上述滑动部38的移动量、即上述头灯1的光轴的上下方向的倾斜角度。 
通过将上述位置传感器36和上述连接器部13的3根上述阳形端子22和上述马达11与自动调平系统的控制装置(未图示)连接,从而能够按照车辆的姿势变化自动调整上述头灯1的上下方向的光轴。 
在上述印制电路布线基板14的中间部固定两个马达连接端子39。上述马达连接端子39和上述印制电路布线基板14的印制电路布线电连接。另外,上述马达连接端子39和上述马达11电连接。 
上述连接器部13与上述印制电路布线基板14电连接,且与上述车辆侧的连接器电连接,从而借助于上述印制电路布线基板14对上述马达11供电。上述连接器部13构成为包括:与上述车辆侧的连接器电连接的多根本例中为3根的阳形端子(电源侧的供电端子)22;压入固定3根阳型端子22的1个基座(基体)40;凿密(加締め付けして)(或者凿密的软钎焊)地固定在上述印制电路布线基板14上的多个在本例中为2片的固定片(固定架)41。 
如图3所示,以接触连接上述连接器部13的上述阳型端子22的直线42或者通过附近的方式,将上述嵌合孔29以及上述嵌合销30的中心作为中心描绘圆43。在上述圆43和上述印制电路布线基板14的外形(边缘)重叠的位置(图3中的右侧边缘)或者重叠处的附近的位置(图3中的左侧边缘)设有切口的上述限制部31。 
使上述前侧壳体9的上述嵌合孔30嵌合在上述印制电路布线基板14的上述嵌合孔29中。另外,使上述印制电路布线基板14的切口的上述限制部31和上述前侧壳体9的肋的上述限制部32相互抵接。再有,将上述印制电路布线基板14的上述基体材料23在上述非绝缘部50、51中夹入上述前侧壳体9的上述面抵接部33和上述后侧壳体10的上述点抵接部34之间。在该状态下,安装上述前侧壳体9和上述后侧壳体10。其结果,上述印制电路布线基板14被固定在上述壳体9、10上。 
在本实施例中的车辆用前照灯的调平装置由如上结构构成,以下对其作用进行说明。 
首先,对头灯1的上下方向的光轴的初期设定进行说明。利用工具并由手顶使冕状齿轮24旋转。于是,利用驱动力传动机构17的作用,轴12相对壳体9。10以及圆筒部15不会在轴向进退(移动)地旋转。 
如果轴12由冕状齿轮24的手动旋转相对壳体9、10以及圆筒部15在图2中的实线箭头方向旋转,则螺旋拧入到轴12的螺杆部25中的螺母部件28利用螺旋进给作用在轴12的轴向进退。通过该螺母部件28的进退,以安装架5为主的可倾部件绕水平线H并在图2中的双点划线箭头方向上下地倾斜运动,进行头灯1的上下方向的光轴的初期设定。 
结束头灯1的上下方向的光轴的初期设定,将头灯1的灯单元的光源进行点灯。于是,来自光源的光沿着规定光轴并通过灯透镜4向车辆的前方以规定的配光图形进行照射。 
这里,当车辆的姿势发生变化,则自动调平系统的控制装置检测车辆姿势的变化使马达11驱动。再有,还可以通过手动开关驱动马达11。当马达11驱动后,则马达11的驱动力即马达11的输出轴的旋转力借助于驱动力传动机构17传动到轴12。于是,利用驱动力传动机构17的作用,轴12相对壳体9、10以及圆筒部15不旋转而仅仅进行进退。 
由此,当轴12通过马达11的驱动相对壳体9、10以及圆筒15在图2中的实线箭头方向(轴12的轴向)进退时,则螺母部件28在图2中的虚线箭头方向与轴12的进退一体地进退。由此,以安装架5为主的可倾部件绕水平线H并在图2中的双点划线箭头方向上上下地倾斜运动,头灯1的光轴按照车辆姿势的变化被自动调整。 
本实施例中的车辆用前照灯的调平装置6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以及作用,以下,对其效果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中的车辆用前照灯的调平装置6在作为基板的印制电路布线基板14中的除去绝缘材料48的非绝缘部50、51中即、避开印制电路布线基板14中的厚度波动大的绝缘材料48而在印制电路布线基板14中的厚度波动销的基体材料23中,作为固定部的面抵接部33以及点抵接部34在印制电路布线基板14的板厚方向上夹持地固定印制电路布线基板14。由此,本实施例中的车辆用前照灯的调平装置6能够将印制电路布线基板14在与轴12的进退方 向一致的印制电路布线基板14的板厚方向上高精度地固定在壳体9、10上,这样,能够高精度调整光轴。 
另外,本实施例中的车辆用前照灯的调平装置6,面抵接部33以面抵接在印制电路布线基板14的非绝缘部50中的基体材料23一侧的面上,且点抵接部34几乎以点抵接在印制电路布线基板14的非绝缘部51中的基体材料23另一侧的面上。其结果,本实施例中的车辆用前照灯的调平装置6与固定部分别以面抵接基体材料的两面的结构相比,由于作为固定部的面抵接部33和点抵接部34和基体材料23的抵接状态中的波动小,所以能够将印制电路布线基板14在与印制电路布线基板14的板厚方向上以更高精度固定在壳体9、10上,这样,能够以更高精度调整光轴。 
并且,就本实施例中的车辆用前照灯的调平装置6而言,点抵接部34能够避开搭载在印制电路布线基板14的另一面上的电子部件35等并几乎以点抵接在基体材料23的另一个面上。其结果,本实施例中的车辆用前照灯的调平装置6,与固定部分别以面抵接基体材料的两面的结构相比,增加印制电路布线基板14的电子部件35等的配置设计的自由度。 
再有,就本实施例中的车辆用前照灯的调平装置6而言,在印制电路布线基板14中的位有作为固定部的面抵接部33以及点抵接部34的非绝缘部50、51的附近设有测量轴12的进退量的位置传感器36,因而能够可靠防止位置传感器36在与轴12的进退方向一致的印制电路布线基板14的板厚方向上摇动。其结果,本实施例中的车辆用前照灯的调平装置6由于能够由位置传感器36高精度地测量轴12的进退量,因而能够高精度调整光轴。 
还有,本实施例中的车辆用前照灯的调平装置6,由于作为位于位置传感器36附近的1组固定部的面抵接部33以及点抵接部34与作为其它两组固定部的面抵接部33以及点抵接部34之间的距离变长,因而与1组固定部和其它两组固定部之间的距离短的结构相比,即使作为固定部的面抵接部33以及点抵接部34以及基体材料23的尺寸公差相同,印制电路布线基板14的水平度也良好,能够将印制电路布线基板14在印制电路布线基板14的板厚方向上高精度固定在壳体9、10上,这样,能够高精度固定光轴。再有,所谓上述水平度良好是指接近水平。即、是指连接1组面抵接部33和基体材料23的一个面 的面抵接、和其它两组的面抵接部33和基体材料23的一个面的面抵接的线段、或者连接1个点连接部34和基体材料的另一个面的面抵接、和其它两组点抵接部34和基体材料23的另一个面的面抵接的线段接近水平。 
尤其是,本实施例中的车辆用前照灯的调平装置6,通过将嵌合销30在印制电路布线基板14的板厚方向上嵌合在嵌合孔29中,从而防止印制电路布线基板14相对壳体9、10在以嵌合销30和嵌合孔29为中心的径向(图5中的直线实线箭头方向)摇动。另外,通过使限制部31、32相互抵接,从而能够防止印制电路布线基板14相对壳体9、10在以嵌合销30以及嵌合孔29为中心的印制电路布线基板14的板面方向(图5中的曲线实线箭头方向)上摇动。再有,壳体9、10的基板承受部33和按压销34在印制电路布线基板14的板厚方向上夹入印制电路布线基板14,从而能够防止印制电路布线基板14相对壳体9、10在印制电路布线基板14的板厚方向摇动。其结果,本实施例中的车辆用前照灯的调平装置6,与通过将多个固定销压入多个固定孔中从而将基板固定在壳体上的调平装置或者将多根螺杆螺旋拧入基板和壳体之间从而将基板固定在壳体上的调平装置相比,能够不会在印制电路布线基板14上发生弯曲等的应力地且以高精度将印制电路布线基板14固定在壳体9、10上。由此,本实施例中的车辆用前照灯的调平装置6,由于在印制电路布线基板14上不会发生弯曲等的应力,所以在印制电路布线基板14自身、安装在印制电路布线基板14上的电子部件35、电连接印制电路布线基板14上的印制电路布线(未图示)和电子部件35的焊料(未图示)等上没有损伤和应力等。另外,由于以高精度固定,所以可得到高精度的光轴调整。 
即、本实施例中的车辆用前照灯的调平装置6,使嵌合销30嵌合在嵌合孔29中,另外使限制部31、32相互抵接,还在壳体9、10的基板承受部33和按压销34之间夹入印制电路布线基板14,所以在印制电路布线基板14上不施加在将固定销压入固定孔中时的压入力或者将螺杆螺旋拧入到印制电路布线基板14和壳体9、10时的拧入力等,因而能够在印制电路布线基板14上不发生弯曲等的应力地将印制电路布线基板14固定在壳体9、10上。另外,本实施例中的车辆用前照灯的调平装置6,通过嵌合销30和嵌合孔29的嵌合,从而能够防止印制电路布线基板14相对壳体9、10的在以嵌合销30和嵌合孔 29为中心的径向的摇动,另外,通过限制部31、32的相互抵接,从而能够防止印制电路布线基板14相对壳体9、10的在以嵌合销30和嵌合孔29为中心的印制电路布线基板14的板面方向的旋转,再有,通过壳体9、10的基板承受部33和压入销34对印制电路布线基板14的夹持,从而能够防止印制电路布线基板14相对壳体9、10的在印制电路布线基板14的板厚方向的摇动,因而能够以高精度将印制电路布线基板14固定在壳体9、10上。 
并且,本实施例中的车辆用前照灯的调平装置6,印制电路布线基板14和壳体9、10的尺寸管理、嵌合销30和嵌合孔29的嵌合尺寸、限制部31、32的相互抵接尺寸、壳体9、10的基板承受部33和按压销34的印制电路布线基板14的夹持尺寸较少便完成。另外,本实施例中的车辆用前照灯的调平装置6,由于能够在印制电路布线基板14上不发生弯曲等的应力且高精度地将印制电路布线基板14固定在壳体9、10上,因而印制电路布线基板14和壳体9、10的尺寸管理简单,可降低所要求的尺寸精度,能够使制造成本廉价。 
而且,本实施例中的车辆用前照灯的调平装置6,无需将固定销压入固定孔中,因而没有在将固定销压入到固定孔中时所产生的磨损渣,因而无需磨损渣的除去作业,另外,由于无需螺钉等的部件,所以能够将制造成本降低该部件部分的成本。另外,本实施例中的车辆用前照灯的调平装置6由于使嵌合销30嵌合到嵌合孔29中,还使限制部31、32相互抵接,还将印制电路布线基板14夹入壳体9、10的基板承受部33和按压销34之间,因而与将多个固定销压入到多个固定孔中或者将多根螺杆螺旋拧入基板和壳体之间的调平装置相比,能够将基板简单固定在壳体上。 
另外,本实施例中的车辆用前照灯的调平装置6,由于在印制电路布线基板14中的相互嵌合的嵌合孔29以及嵌合销30附近设有测量轴12的进退量的位置传感器36,所以即使相互抵接的限制部31、32之间有微小的间隙,由于印制电路布线基板14相对壳体9、10仅以嵌合孔29和嵌合销30为中心在印制电路布线基板14的板面方向进行旋转,因而不会影响位于其旋转中心附近的位置传感器36的对轴12的进退量的测量精度。由此,本实施例中的车辆用前照灯的调平装置6,由于能够利用位置传感器36高精度测量轴12的进退量,因而能够高精度调整光轴。 
再有,本实施例中的车辆用前照灯的调平装置6,由于在印制电路布线基板14中的限制部31、32附近设置具有与车辆侧的连接器电连接的阳型端子22的连接器部12,因而即使通过车辆侧的连接器对印制电路布线基板14的连接器部12施加外力,也能够通过连接器部12附近的限制部31、32在壳体9、10上止动。由此,本实施例中的车辆用前照灯的调平装置6,由于能够降低外力的影响,因而能够降低对调平装置的部件的应力,提高耐久性,且得到高精度的光轴调整。 
再有,在上述实施例中,作为车辆用前照灯的调平装置对头灯1进行说明。但是,在本发明中,还能够适用于头灯1以外的车辆用前照灯的调平装置。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使用冕状齿轮24并通过手动使轴12旋转。但是,在本发明中,还可以不通过手动使光轴12旋转进行光轴调整。 
再有,在上述实施例中,作为固定部件使用灯壳体3,作为可倾部件使用灯单元和安装架5。但是,在本发明中,还可以作为固定部件使用车身,作为可倾部件使用车辆用前照灯整体。 
还有,在上述实施例中,在印制电路布线基板14上设置嵌合孔29,在前侧壳体9上设置嵌合销30。但是,在本发明中,还可以相反地在印制电路布线基板14上设置嵌合销,而在前侧壳体9上设置嵌合孔。 
还有,在上述实施例中,将作为3组固定部的面抵接部33以及点抵接部34和非绝缘部50以及51中的作为1组固定部的面抵接部33和点抵接部34和非绝缘部50、51设置在测量轴12的进退量的位置传感器36附近,将作为其它两组固定部的面抵接部33以及点抵接部34和非绝缘部50以及51设置在从位置传感器36离开的位置上。但是,在本发明中,固定部和非绝缘部的数量和设置场所不做特别限定。即、还可以将1组或者两组或者4组以上的固定部和非绝缘部设置在印制电路布线基板14的任意位置上。 
还有,在上述实施例中,固定部由面抵接部和点抵接部构成。但是,在本发明中,固定部还可以由面抵接部构成或者由点抵接部构成。 

Claims (9)

1.一种车辆用前照灯的调平装置,调整车辆用前照灯的光轴,其特征在于,
具备:壳体;
驱动装置,配置在上述壳体内;
基板,配置在上述壳体内,并具有板形状的基体材料和在上述基体材料的两面上设置的绝缘材料;
轴,可进退地安装在上述壳体上并通过上述驱动装置的驱动来调整上述车辆用前照灯的光轴;以及
固定部,设置于上述壳体上并将上述基板在上述基板的板厚方向夹持地进行固定,
在上述基板上的与上述固定部对应的位置上设有除去上述绝缘材料的非绝缘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前照灯的调平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壳体二分割为前侧壳体和后侧壳体,上述前侧壳体和上述后侧壳体利用各自所具备的配合部件,可装卸地进行安装或者一体固定来构成上述壳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前照灯的调平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基板的上端部并在上述基板的板厚方向设有嵌合孔,在上述前侧壳体的上端部上与上述嵌合孔对应地一体设有嵌合销,且使上述嵌合销与上述嵌合孔嵌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车辆用前照灯的调平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基板的下端部的左右两侧和上述前侧壳体的下端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限制部,通过上述限制部相互抵接,从而限制上述基板相对上述壳体在上述基板的板面方向上旋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前照灯的调平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固定部包括:以面抵接在上述基板的上述非绝缘部中的上述基体材料的一个面上的面抵接部;和以点抵接在上述基板的上述非绝缘部中的上述基体材料的另一个面上的点抵接部。
6.根据权利要求1、2、3或5所述的车辆用前照灯的调平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基板中的对应上述固定部的上述非绝缘部的附近设有测量上述轴的进退量的位置传感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用前照灯的调平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基板中的对应上述固定部的上述非绝缘部的附近设有测量上述轴的进退量的位置传感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用前照灯的调平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固定部设有多个,
1个上述固定部位于上述位置传感器的附近,
剩余的上述固定部位于从上述位置传感器离开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用前照灯的调平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基板中的上述限制部附近设有与车辆侧连接器电连接的连接器部。
CN200910203123A 2009-05-27 2009-05-27 车辆用前照灯的调平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003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203123A CN101900304B (zh) 2009-05-27 2009-05-27 车辆用前照灯的调平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203123A CN101900304B (zh) 2009-05-27 2009-05-27 车辆用前照灯的调平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00304A CN101900304A (zh) 2010-12-01
CN101900304B true CN101900304B (zh) 2012-10-24

Family

ID=432260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0312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00304B (zh) 2009-05-27 2009-05-27 车辆用前照灯的调平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90030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T516964B1 (de) * 2015-03-17 2016-12-15 Zkw Group Gmbh Fahrzeugscheinwerfer, insbesondere Kraftfahrzeugscheinwerfer, mit einem Gehäuse
AT516966B1 (de) * 2015-03-18 2016-12-15 Zkw Group Gmbh Verstelleinrichtung für Kraftfahrzeugscheinwerfer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355065A (en) * 1999-09-30 2001-04-11 Koito Mfg Co Ltd Vehicle headlamp leveling apparatus
CN2590792Y (zh) * 2002-12-03 2003-12-10 上海畅汇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汽车前照灯调光驱动装置
CN1863691A (zh) * 2003-10-07 2006-11-15 麦格纳国际公司 前照灯反射镜连杆机构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355065A (en) * 1999-09-30 2001-04-11 Koito Mfg Co Ltd Vehicle headlamp leveling apparatus
CN2590792Y (zh) * 2002-12-03 2003-12-10 上海畅汇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汽车前照灯调光驱动装置
CN1863691A (zh) * 2003-10-07 2006-11-15 麦格纳国际公司 前照灯反射镜连杆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00304A (zh) 2010-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48747C (zh) 车辆用前照灯的调整装置及具有调整装置的车辆用前照灯
CN1884906A (zh) 车辆用灯具
CN104254461B (zh) 能够光学调整的光模块
CN106439669A (zh) 用于机动车辆的光学模块的散热器
CN101900304B (zh) 车辆用前照灯的调平装置
JP2015156400A (ja) 遠隔装置に対する電気的接続装置を備える、自動車用ヘッドランプのための光モジュール
CN101676610B (zh) 具备调平装置的车辆用前照灯
CN103487028A (zh) 倾斜传感器装置和车辆用灯具系统
CN113074353A (zh) 一种矩阵大灯调光系统及光型校准方法
JP4798176B2 (ja) 車両用前照灯のレベリング装置
CN108469005B (zh) 一种自适应摩托车车头灯及其控制系统、控制方法
JP4623048B2 (ja) 車両用前照灯のレベリング装置
CN109099382A (zh) 设置有led照明模块的用于车辆的照明装置
CN108602463A (zh) 车载照明组件
JP4831062B2 (ja) 車両用前照灯のレベリング装置
CN106122867A (zh) 一种能自动补偿安装间隙的oled连接结构
JP2008273232A (ja) 車両用前照灯のレベリング装置
CN205256172U (zh) 汽车内后视镜及其安装结构
KR100770642B1 (ko) 자동차 헤드라이트용 발광 다이오드 모듈과 이를 이용한조절식 전방조명시스템
CN214929448U (zh) 一种可便捷调节摄像头角度的车用装置
CN210601437U (zh) 一种可调节侧方向照明角度的汽车氙气灯
CN105329177A (zh) 自动调光系统
CN108800039A (zh) 集成式led发光单元
CN214254780U (zh) 一种led驱动控制器
CN208952002U (zh) 导光条安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024

Termination date: 2019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