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99119B - 一种玉米淀粉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玉米淀粉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99119B
CN101899119B CN2010102641717A CN201010264171A CN101899119B CN 101899119 B CN101899119 B CN 101899119B CN 2010102641717 A CN2010102641717 A CN 2010102641717A CN 201010264171 A CN201010264171 A CN 201010264171A CN 101899119 B CN101899119 B CN 10189911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rch
milk
solution
amylose
cor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6417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99119A (zh
Inventor
侯哲生
殷敬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Institute of Energy Storage Materials & Devices
Original Assignee
Changchun Institute of Applied Chemistry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chun Institute of Applied Chemistry of CAS filed Critical Changchun Institute of Applied Chemistry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01026417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899119B/zh
Publication of CN1018991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991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991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991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olysaccharides And Polysaccharide Derivatives (AREA)
  • 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By Using Micro-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玉米淀粉的制备方法,包括:a)将玉米浸泡后进行粗粉碎,分离胚芽后得到粗淀粉乳;b)将所述粗淀粉乳进行细破碎,分离蛋白质和纤维后得到淀粉乳;c)向所述淀粉乳中加入碱溶液,形成淀粉溶液,所述淀粉溶液的温度为40℃~60℃;d)过滤所述淀粉溶液,得到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本发明直接在分离胚芽和蛋白质得到玉米淀粉乳后,利用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在热水中的溶解性质不同,直链淀粉溶解于碱溶液中,而支链淀粉不易溶解,然后通过过滤将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分离。本发明直接在在制备玉米淀粉的工艺过程中将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分离,无需进行二次加工,工艺简单,成本较低。

Description

一种玉米淀粉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淀粉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玉米淀粉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淀粉是一种天然高分子物质,广泛存在于玉米、土豆、红薯等农作物中,玉米淀粉由于含有丰富的脂肪、亚油酸、维生素等营养物质而获得了广泛应用,其中,90%的玉米淀粉直接应用于食品工业领域,10%的玉米淀粉应用于其他领域。
玉米淀粉具有良好的可降解性,可以直接或于其他物质复合成淀粉基复合材料用作降解材料。但是,普通玉米淀粉中包括70wt%~90wt%的支链淀粉,支链淀粉强度小、成膜性能差,严重影响了普通玉米淀粉直接或与其他物质复合形成的降解材料的性能。而直链淀粉具有强度高、成模性好、耐油等优点,以主要包括直链淀粉的玉米淀粉作为可降解材料成为研究热点,其中的关键问题是制备主要包括直链淀粉的玉米淀粉。
现有技术公开了多种直链玉米淀粉的制备方法,如Roger P直接对淀粉进行热加工实现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分离,这种方法耗能较大,效率较低;美国专利US2007022500-A1公开了一种采用高直链淀粉制备直链淀粉的方法,但是高直链淀粉是由转基因植物得到的,产量较小,而且能否用于食品工业存在争议;日本专利JP76046817-B1公开了一种用酶处理支链淀粉的侧链得到低分子量的直链淀粉的制备方法,但是此种方法需要大量酶制剂,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玉米淀粉的制备方法,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可以直接得到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制备工艺简单,成本较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玉米淀粉的制备方法,包括:
a)将玉米浸泡后进行粗粉碎,分离胚芽后得到粗淀粉乳;
b)将所述粗淀粉乳进行细破碎,分离蛋白质和纤维后得到淀粉乳;
c)向所述淀粉乳中加入碱溶液,形成淀粉溶液,所述淀粉溶液的温度为40℃~60℃;
d)过滤所述淀粉溶液,得到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
优选的,所述碱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或氢氧化钾溶液。
优选的,所述碱溶液的重量为所述淀粉乳重量的1%~10%。
优选的,所述淀粉溶液的pH值为10~12。
优选的,所述淀粉溶液的温度为45℃~55℃。
优选的,所述步骤d)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d1)以孔径为0.6μm~1.5μm的微滤膜为过滤介质过滤所述淀粉溶液,得到直链淀粉溶液和支链淀粉;
d2)以孔径小于0.6μm的微滤膜为过滤介质过滤所述直链淀粉溶液,得到高分子量直链淀粉和低分子量直链淀粉。
优选的,在所述步骤d2)之前还包括将步骤d1)得到的滤液的pH值调至9~11。
优选的,在所述步骤c)之前还包括:
向所述淀粉乳中加入脱枝酶。
优选的,所述脱枝酶为普鲁兰酶。
优选的,所述玉米中直链淀粉的含量为20wt%~30wt%。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将玉米浸泡并粗破碎后分离胚芽,得到粗淀粉乳;将粗淀粉乳进行细破碎后分离蛋白质得到淀粉乳;向淀粉乳中加入碱溶液,形成淀粉溶液,所述淀粉溶液的温度为40℃~60℃,然后过滤该淀粉溶液,得到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本发明直接在分离胚芽和蛋白质得到玉米淀粉乳后,利用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在热水中的溶解性质不同,向淀粉乳中加入碱溶液,并使得到的淀粉溶液保持在40℃~60℃时,直链淀粉会溶解,而支链淀粉不溶解,然后通过过滤将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分离。得到的直链淀粉可以作为工业淀粉原料,如直接或通过改性作为降解材料;而得到的支链淀粉则可以用于食品加工行业。本发明直接在在制备玉米淀粉的工艺过程中将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分离,无需进行二次加工,工艺简单,成本较低。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提供了一种玉米淀粉的制备方法,包括:
a)将玉米浸泡后进行粗粉碎,分离胚芽后得到粗淀粉乳;
b)将所述粗淀粉乳进行细破碎,分离蛋白质和纤维后得到淀粉乳;
c)向所述淀粉乳中加入碱溶液,形成淀粉溶液,所述淀粉溶液的温度为40℃~60℃;
d)过滤所述淀粉溶液,得到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
本发明直接在玉米淀粉制备过程中将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分离,无需对玉米淀粉进行二次加工,制备工艺简单,成本较低。
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都是葡萄糖的高聚体,但是具有不同的结构和性质:直链淀粉是吡喃葡萄糖仅以α-1,4-糖苷键连接的葡萄糖高聚体,分子量约5万,具有成膜性好、强度好等性能,且能溶于热水不成糊状;支链淀粉是以α-1,4-糖苷键为主链,并以α-1,6-糖苷键作为分支点的葡萄糖高聚体,分子量在100万~600万之间,在食物淀粉中含量较高,支链淀粉不溶于冷水,与热水作用则形成糊状。因此,可以利用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在热水中的不同性质将其进行分离。
本发明首先将玉米浸泡后进行粗粉碎,分离胚芽后得到粗淀粉乳。本发明优选以直链淀粉含量为10wt%~30wt%的玉米为原料,此类玉米产量高,来源广泛,所述玉米中直链淀粉的含量更优选为20wt%~30wt%。所述玉米优选为风干保存或速冻保存的玉米。按照本发明,首先将玉米进行浸泡,以打破玉米中蛋白质的网状结构,提高玉米籽粒表皮的通透性,钝化胚芽,以便将胚芽、蛋白质、纤维等与淀粉分离。本发明优选使用亚硫酸进行浸泡,所述亚硫酸的浓度优选为0.1wt%~0.3wt%,更优选为0.2wt%~0.25wt%;所述浸泡时间优选为30h~60h,更优选为36h~55h;所述浸泡温度优选为45℃~55℃,更优选为49℃~53℃。在浸泡过程中,亚硫酸能够破坏玉米颗粒蛋白质的网状结构,有利于淀粉的洗涤和分离。
将浸泡后的玉米进行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粗磨,进行粗磨的目的是将玉米磨碎,将胚芽分离。按照本发明,所述粗磨的温度优选为40℃~60℃,粗磨后得到的粗淀粉乳的粒度优选为20目~60目。将粗磨后的混合物过滤即可将胚芽分离。
继续对所述粗淀粉如进行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细磨,进行细磨的目的是将蛋白质和纤维与淀粉相分离。按照本发明,所述细磨的温度优选为40℃~60℃,细磨后得到的淀粉乳的粒度优选为150目~300目。将细磨后的混合物进行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过滤即可将蛋白质和纤维分离,得到含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淀粉乳。
得到淀粉乳后,向所述淀粉乳中加入碱溶液,得到淀粉溶液,所述淀粉溶液的温度为40℃~60℃。直链淀粉溶于温度较高的溶液中,而支链淀粉不溶,因此可以通过过滤将所述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分离。按照本发明,所述碱溶液优选为氢氧化钠溶液或氢氧化钾溶液,更优选为氢氧化钾溶液。所述碱溶液的用量优选为所述淀粉乳重量的0.1%~10%,更优选为1%~10%,最优选为1%~4%。所述淀粉溶液的温度为40℃~60℃,更优选为45℃~55℃,pH值优选为10~12。
得到淀粉溶液后,将所述淀粉溶液进行过滤,得到的不溶物为支链淀粉,滤液为直链淀粉的溶液,将得到的滤液冷却、离心分离,即可得到直链淀粉。为了达到更好的分离效果,进行过滤时使用的滤膜的孔径优选为0.6μm~1.5μm。为了将高分子量直链淀粉和低分子量直链淀粉分离,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中的步骤d),即过滤过程优选包括以下步骤:
d1)以孔径为0.6μm~1.5μm的微滤膜为过滤介质过滤所述淀粉溶液,得到直链淀粉溶液和支链淀粉;
d2)以孔径小于0.6μm的微滤膜为过滤介质过滤所述直链淀粉溶液,得到高分子量直链淀粉和低分子量直链淀粉。
在步骤d1)中,不溶的支链淀粉被滤出,得到的滤液为直链淀粉的溶液。继续对所述滤液以孔径小于0.6μm的微滤膜为过滤介质进行过滤,即可将高分子量的直链淀粉和低分子量的直链淀粉分离。为了提高高分子量的直链淀粉和低分子量的直链淀粉的分离效果,在进行步骤d2)之前,优选将步骤d1)得到的滤液的pH值调至9~11。本发明优选使用盐酸对步骤d1)得到的滤液进行pH值的调节。经过步骤d1)和步骤d2)两次过滤后,支链淀粉、高分子量直链淀粉和低分子量直链淀粉均得以分离,得到的各类淀粉纯度较高,支链淀粉可应用于食品工业领域,直链淀粉既可应用于食品工业领域也可应用于化工领域,还可以根据生产需要选择不同分子量的直链淀粉进行应用。
为了提高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分离效率,在进行步骤c)之前优选向所述淀粉乳中加入脱枝酶,使支链淀粉断链,从而使直链淀粉更容易溶于碱溶液中。而向含有脱枝酶的淀粉乳中加入碱溶液后,脱枝酶将会失活,不会影响后续工艺。按照本发明,所述脱枝酶优选为普鲁兰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利用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在热水中的溶解性质不同,在生产淀粉的传统工艺中增加了分离步骤,直接得到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得到的直链淀粉可以作为工业淀粉原料,如直接或通过改性作为降解材料;而得到的支链淀粉则可以用于食品加工行业。本发明直接在制备玉米淀粉的工艺过程中将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分离,无需进行二次加工,工艺简单,成本较低。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玉米淀粉的制备方法进行详细描述。
在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各支链淀粉、高分子量直链淀粉和低分子量直链淀粉的重均分子量的测试方法为在25℃时以二甲基亚砜为溶剂用凝胶渗透色谱法进行重均分子量测试,以下各实施例中所述分子量均为重均分子量。
实施例1
以直链淀粉含量为29wt%的东北地区晚熟玉米为原料,将收获的玉米风干,含水率为12wt%。
将10kg玉米浸泡在20L质量浓度为0.25%的亚硫酸中,50℃浸泡50h;将浸泡后的玉米投入搅拌机中进行粗磨,将粗磨后得到的浆料过40目筛后得到粗淀粉乳;将粗淀粉乳投入搅拌机中进行细磨,将细磨后得到的浆料过200目筛,得到淀粉乳;
取5kg淀粉乳,加入0.15kg质量浓度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得到淀粉溶液,淀粉溶液的温度为45℃,pH值为10;以孔径为1.5μm的微孔膜为滤膜进行第一次过滤,用双波长法对所述滤出物进行检测,其中支链淀粉的含量为85wt%;用凝胶渗透色谱法对所述支链淀粉进行测定,其分子量分布区段为180万~200万;
用质量浓度为1%的盐酸将第一次过滤得到的滤液的pH值调至9,以孔径为0.55μm的微孔膜为滤膜进行第二次过滤,用双波长法对第二次过滤得到的滤出物进行检测,其直链淀粉含量为90wt%,用凝胶渗透色谱法进行分子量测定,其分子量分布区段为30万~50万;
将第二次过滤得到的滤液降为室温,然后离心分离,用双波长法对得到的物质进行检测,其直链淀粉含量为92wt%,用凝胶渗透色谱法进行分子量测定,其分子量分布区段为8万~10万。
实施例2
以直链淀粉含量为29wt%的东北地区晚熟玉米为原料,将收获的玉米风干,含水率为14wt%。
将10kg玉米浸泡在20L质量浓度为0.25%的亚硫酸中,50℃浸泡50h;将浸泡后的玉米投入搅拌机中进行粗磨,将粗磨后得到的浆料过40目筛后得到粗淀粉乳;将粗淀粉乳投入搅拌机中进行细磨,将细磨后得到的浆料过200目筛,得到淀粉乳;
取5kg淀粉乳,加入0.2kg质量浓度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得到淀粉溶液,淀粉溶液的温度为50℃,pH值为12;以孔径为1.2μm的微孔膜为滤膜进行第一次过滤,用双波长法对所述滤出物进行检测,其中支链淀粉的含量为87wt%;用凝胶渗透色谱法对所述支链淀粉进行测定,其分子量分布区段为180万~190万;
用质量浓度为1%的盐酸将第一次过滤得到的滤液的pH值调至10,以孔径为0.45μm的微孔膜为滤膜进行第二次过滤,用双波长法对第二次过滤得到的滤出物进行检测,其直链淀粉含量为92wt%,用凝胶渗透色谱法进行分子量测定,其分子量分布区段为20万~40万;
将第二次过滤得到的滤液降为室温,然后离心分离,用双波长法对得到的物质进行检测,其直链淀粉含量为92wt%,用凝胶渗透色谱法进行分子量测定,其分子量分布区段为3万~5万。
实施例3
以直链淀粉含量为29wt%的东北地区晚熟玉米为原料,将收获的玉米速冻保存,含水率为39wt%。
将10kg玉米浸泡在20L质量浓度为0.125%的亚硫酸中,50℃浸泡30h;将浸泡后的玉米投入搅拌机中进行粗磨,将粗磨后得到的浆料过40目筛后得到粗淀粉乳;将粗淀粉乳投入搅拌机中进行细磨,将细磨后得到的浆料过200目筛,得到淀粉乳;
取5kg淀粉乳,加入0.25kg质量浓度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得到淀粉溶液,淀粉溶液的温度为55℃,pH值为10;以孔径为1.0μm的微孔膜为滤膜进行第一次过滤,用双波长法对所述滤出物进行检测,其中支链淀粉的含量为86wt%;用凝胶渗透色谱法对所述支链淀粉进行测定,其分子量分布区段为190万~210万;
用质量浓度为1%的盐酸将第一次过滤得到的滤液的pH值调至9,以孔径为0.35μm的微孔膜为滤膜进行第二次过滤,用双波长法对第二次过滤得到的滤出物进行检测,其直链淀粉含量为95wt%,用凝胶渗透色谱法进行分子量测定,其分子量分布区段为30万~55万;
将第二次过滤得到的滤液降为室温,然后离心分离,用双波长法对得到的物质进行检测,其直链淀粉含量为95wt%,用凝胶渗透色谱法进行分子量测定,其分子量分布区段为8万~10万。
实施例4
以直链淀粉含量为28wt%的河北地区早熟玉米为原料,将收获的玉米风干,含水率为14wt%。
将10kg玉米浸泡在20L质量浓度为0.25%的亚硫酸中,50℃浸泡50h;将浸泡后的玉米投入搅拌机中进行粗磨,将粗磨后得到的浆料过40目筛后得到粗淀粉乳;将粗淀粉乳投入搅拌机中进行细磨,将细磨后得到的浆料过200目筛,得到淀粉乳;
取5kg淀粉乳,加入0.10kg质量浓度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得到淀粉溶液,淀粉溶液的温度为45℃,pH值为10;以孔径为0.8μm的微孔膜为滤膜进行第一次过滤,用双波长法对所述滤出物进行检测,其中支链淀粉的含量为88wt%;用凝胶渗透色谱法对所述支链淀粉进行测定,其分子量分布区段为400万~550万;
用质量浓度为1%的盐酸将第一次过滤得到的滤液的pH值调至9,以孔径为0.30μm的微孔膜为滤膜进行第二次过滤,用双波长法对第二次过滤得到的滤出物进行检测,其直链淀粉含量为94wt%,用凝胶渗透色谱法进行分子量测定,其分子量分布区段为45万~60万;
将第二次过滤得到的滤液降为室温,然后离心分离,用双波长法对得到的物质进行检测,其直链淀粉含量为95wt%,用凝胶渗透色谱法进行分子量测定,其分子量分布区段为9万~11万。
实施例5
以直链淀粉含量为28wt%的山西地区早熟玉米为原料,将收获的玉米风干,含水率为12wt%。
将10kg玉米浸泡在20L质量浓度为0.25%的亚硫酸中,50℃浸泡50h;将浸泡后的玉米投入搅拌机中进行粗磨,将粗磨后得到的浆料过40目筛后得到粗淀粉乳;将粗淀粉乳投入搅拌机中进行细磨,将细磨后得到的浆料过200目筛,得到淀粉乳;
取5kg淀粉乳,加入0.15kg质量浓度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得到淀粉溶液,淀粉溶液的温度为55℃,pH值为11;以孔径为0.6μm的微孔膜为滤膜进行第一次过滤,用双波长法对所述滤出物进行检测,其中支链淀粉的含量为86wt%;用凝胶渗透色谱法对所述支链淀粉进行测定,其分子量分布区段为300万~400万;
用质量浓度为1%的盐酸将第一次过滤得到的滤液的pH值调至10,以孔径为0.25μm的微孔膜为滤膜进行第二次过滤,用双波长法对第二次过滤得到的滤出物进行检测,其直链淀粉含量为95wt%,用凝胶渗透色谱法进行分子量测定,其分子量分布区段为20万~30万;
将第二次过滤得到的滤液降为室温,然后离心分离,用双波长法对得到的物质进行检测,其直链淀粉含量为94wt%,用凝胶渗透色谱法进行分子量测定,其分子量分布区段为2万~5万。
实施例6
以直链淀粉含量为28wt%的山东地区早熟玉米为原料,将收获的玉米速冻保存,含水率为12wt%。
将10kg玉米浸泡在20L质量浓度为0.125%的亚硫酸中,50℃浸泡30h;将浸泡后的玉米投入搅拌机中进行粗磨,将粗磨后得到的浆料过40目筛后得到粗淀粉乳;将粗淀粉乳投入搅拌机中进行细磨,将细磨后得到的浆料过200目筛,得到淀粉乳;
取5kg淀粉乳,加入0.25kg质量浓度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得到淀粉溶液,淀粉溶液的温度为60℃,pH值为12;以孔径为0.9μm的微孔膜为滤膜进行第一次过滤,用双波长法对所述滤出物进行检测,其中支链淀粉的含量为89wt%;用凝胶渗透色谱法对所述支链淀粉进行测定,其分子量分布区段为200万~350万;
用质量浓度为1%的盐酸将第一次过滤得到的滤液的pH值调至10,以孔径为0.20μm的微孔膜为滤膜进行第二次过滤,用双波长法对第二次过滤得到的滤出物进行检测,其直链淀粉含量为92wt%,用凝胶渗透色谱法进行分子量测定,其分子量分布区段为30万~40万;
将第二次过滤得到的滤液降为室温,然后离心分离,用双波长法对得到的物质进行检测,其直链淀粉含量为93wt%,用凝胶渗透色谱法进行分子量测定,其分子量分布区段为6万~8万。
实施例7
以直链淀粉含量为29wt%的东北地区晚熟玉米为原料,将收获的玉米风干,含水率为14wt%。
将10kg玉米浸泡在20L质量浓度为0.25%的亚硫酸中,50℃浸泡50h;将浸泡后的玉米投入搅拌机中进行粗磨,将粗磨后得到的浆料过40目筛后得到粗淀粉乳;将粗淀粉乳投入搅拌机中进行细磨,将细磨后得到的浆料过200目筛,得到淀粉乳;
取5kg淀粉乳,加入0.5kg质量浓度为1%的普鲁兰酶溶液,搅拌10min后向其中加入0.05kg质量浓度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得到淀粉溶液,淀粉溶液的温度为45℃,pH值为10;以孔径为0.6μm的微孔膜为滤膜进行第一次过滤,用双波长法对所述滤出物进行检测,其中支链淀粉的含量为83wt%;用凝胶渗透色谱法对所述支链淀粉进行测定,其分子量分布区段为500万~600万;
用质量浓度为1%的盐酸将第一次过滤得到的滤液的pH值调至9,以孔径为0.45μm的微孔膜为滤膜进行第二次过滤,用双波长法对第二次过滤得到的滤出物进行检测,其直链淀粉含量为94wt%,用凝胶渗透色谱法进行分子量测定,其分子量分布区段为40万~60万;
将第二次过滤得到的滤液降为室温,然后离心分离,用双波长法对得到的物质进行检测,其直链淀粉含量为93wt%,用凝胶渗透色谱法进行分子量测定,其分子量分布区段为10万~12万。
实施例8
以直链淀粉含量为29wt%的东北地区晚熟玉米为原料,将收获的玉米速冻保存,含水率为39wt%。
将10kg玉米浸泡在20L质量浓度为0.25%的亚硫酸中,50℃浸泡50h;将浸泡后的玉米投入搅拌机中进行粗磨,将粗磨后得到的浆料过40目筛后得到粗淀粉乳;将粗淀粉乳投入搅拌机中进行细磨,将细磨后得到的浆料过200目筛,得到淀粉乳;
取5kg淀粉乳,加入0.5kg质量浓度为1%的普鲁兰酶溶液,搅拌10min后向其中加入0.35kg质量浓度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得到淀粉溶液,淀粉溶液的温度为47℃,pH值为12;以孔径为1.2μm的微孔膜为滤膜进行第一次过滤,用双波长法对所述滤出物进行检测,其中支链淀粉的含量为85wt%;用凝胶渗透色谱法对所述支链淀粉进行测定,其分子量分布区段为600万~700万;
用质量浓度为1%的盐酸将第一次过滤得到的滤液的pH值调至10,以孔径为0.5μm的微孔膜为滤膜进行第二次过滤,用双波长法对第二次过滤得到的滤出物进行检测,其直链淀粉含量为94wt%,用凝胶渗透色谱法进行分子量测定,其分子量分布区段为80万~90万;
将第二次过滤得到的滤液降为室温,然后离心分离,用双波长法对得到的物质进行检测,其直链淀粉含量为94wt%,用凝胶渗透色谱法进行分子量测定,其分子量分布区段为10万~13万。
实施例9
以直链淀粉含量为28wt%的河北地区早熟玉米为原料,将收获的玉米风干,含水率为11wt%。
将10kg玉米浸泡在20L质量浓度为0.25%的亚硫酸中,50℃浸泡50h;将浸泡后的玉米投入搅拌机中进行粗磨,将粗磨后得到的浆料过40目筛后得到粗淀粉乳;将粗淀粉乳投入搅拌机中进行细磨,将细磨后得到的浆料过200目筛,得到淀粉乳;
取5kg淀粉乳,加入0.5kg质量浓度为1%的普鲁兰酶溶液,搅拌10min后向其中加入0.4kg质量浓度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得到淀粉溶液,淀粉溶液的温度为45℃,pH值为12;以孔径为0.8μm的微孔膜为滤膜进行第一次过滤,用双波长法对所述滤出物进行检测,其中支链淀粉的含量为88wt%;用凝胶渗透色谱法对所述支链淀粉进行测定,其分子量分布区段为100万~120万;
用质量浓度为1%的盐酸将第一次过滤得到的滤液的pH值调至9,以孔径为0.2μm的微孔膜为滤膜进行第二次过滤,用双波长法对第二次过滤得到的滤出物进行检测,其直链淀粉含量为95wt%,用凝胶渗透色谱法进行分子量测定,其分子量分布区段为40万~50万;
将第二次过滤得到的滤液降为室温,然后离心分离,用双波长法对得到的物质进行检测,其直链淀粉含量为93wt%,用凝胶渗透色谱法进行分子量测定,其分子量分布区段为6万~7万。
实施例10
以直链淀粉含量为29wt%的东北地区晚熟玉米为原料,将收获的玉米速冻保存,含水率为40wt%。
将10kg玉米浸泡在20L质量浓度为0.25%的亚硫酸中,50℃浸泡50h;将浸泡后的玉米投入搅拌机中进行粗磨,将粗磨后得到的浆料过40目筛后得到粗淀粉乳;将粗淀粉乳投入搅拌机中进行细磨,将细磨后得到的浆料过200目筛,得到淀粉乳;
取5kg淀粉乳,加入0.5kg质量浓度为1%的异淀粉酶溶液,搅拌10min后向其中加入0.45kg质量浓度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得到淀粉溶液,淀粉溶液的温度为45℃,pH值为10;以孔径为0.7μm的微孔膜为滤膜进行第一次过滤,用双波长法对所述滤出物进行检测,其中支链淀粉的含量为88wt%;用凝胶渗透色谱法对所述支链淀粉进行测定,其分子量分布区段为250万~400万;
用质量浓度为1%的盐酸将第一次过滤得到的滤液的pH值调至9,以孔径为0.25μm的微孔膜为滤膜进行第二次过滤,用双波长法对第二次过滤得到的滤出物进行检测,其直链淀粉含量为92wt%,用凝胶渗透色谱法进行分子量测定,其分子量为30万~40万;
将第二次过滤得到的滤液降为室温,然后离心分离,用双波长法对得到的物质进行检测,其直链淀粉含量为93wt%,用凝胶渗透色谱法进行分子量测定,其分子量为7万~9万。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可以制备纯度较高的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还可以将高分子量直链淀粉和低分子量直链淀粉分离。
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玉米淀粉的制备方法,包括:
a)将玉米浸泡后进行粗粉碎,分离胚芽后得到粗淀粉乳;
b)将所述粗淀粉乳进行细破碎,分离蛋白质和纤维后得到淀粉乳;
c)向所述淀粉乳中加入碱溶液,形成淀粉溶液,所述淀粉溶液的温度为40℃~60℃,所述淀粉溶液的pH值为10~12;
d1)以孔径为0.6μm~1.5μm的微滤膜为过滤介质过滤所述淀粉溶液,得到直链淀粉溶液和支链淀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碱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或氢氧化钾溶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碱溶液的重量为所述淀粉乳重量的0.1%~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淀粉溶液的温度为45℃~55℃。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d2)以孔径小于0.6μm的微滤膜为过滤介质过滤所述直链淀粉溶液,得到高分子量直链淀粉和低分子量直链淀粉。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d2)之前还包括将步骤d1)得到的滤液的pH值调至9~1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c)之前还包括:
向所述淀粉乳中加入脱枝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枝酶为普鲁兰酶。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玉米中直链淀粉的含量为20wt%~30wt%。
CN2010102641717A 2010-08-27 2010-08-27 一种玉米淀粉的制备方法 Active CN1018991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641717A CN101899119B (zh) 2010-08-27 2010-08-27 一种玉米淀粉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641717A CN101899119B (zh) 2010-08-27 2010-08-27 一种玉米淀粉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99119A CN101899119A (zh) 2010-12-01
CN101899119B true CN101899119B (zh) 2012-05-30

Family

ID=432250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641717A Active CN101899119B (zh) 2010-08-27 2010-08-27 一种玉米淀粉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89911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74759B (zh) * 2011-02-23 2013-03-27 潍坊盛泰药业有限公司 玉米淀粉加工过程中细纤维的提取及利用方法
CN102775504B (zh) * 2011-05-11 2014-07-02 白银赛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酶法生产玉米淀粉的方法
CN102771701B (zh) * 2012-07-19 2013-09-04 东莞市圣心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增筋玉米粉及其制作方法
CN102838681A (zh) * 2012-09-24 2012-12-26 王建设 一种玉米淀粉的制作方法
CN103421215A (zh) * 2013-08-20 2013-12-04 华东理工大学 淀粉组合物、淀粉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70837B (zh) * 2013-09-28 2016-03-23 蒋辉 一种玉米淀粉的制备方法
CN103936872B (zh) * 2014-04-29 2015-12-30 四川农业大学 小麦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纯化方法
CN104926949A (zh) * 2015-07-10 2015-09-23 华东理工大学 一种高纯度直链淀粉的制备方法
CN109369812A (zh) * 2018-09-12 2019-02-22 河南格皓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制备玉米淀粉的方法
CN113960206A (zh) * 2021-10-29 2022-01-21 五源本草(山东)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糊精或麦芽糊精中亚油酸和亚麻酸的检测方法及其应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058A (zh) * 1995-10-25 1997-05-07 杜翎 碱泡脱皮法玉米湿磨淀粉制造工艺
CN1927029A (zh) * 2001-03-27 2007-03-14 辛根塔种子公司 杂交白玉米的用途
CN1995067A (zh) * 2006-12-20 2007-07-11 浙江工商大学 提高淀粉中抗性淀粉含量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81261B2 (en) * 2002-05-14 2006-07-25 National Starch And Chemical Investment Holding Corporation Resistant starch prepared by isoamylase debranching of low amylose starch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058A (zh) * 1995-10-25 1997-05-07 杜翎 碱泡脱皮法玉米湿磨淀粉制造工艺
CN1927029A (zh) * 2001-03-27 2007-03-14 辛根塔种子公司 杂交白玉米的用途
CN1995067A (zh) * 2006-12-20 2007-07-11 浙江工商大学 提高淀粉中抗性淀粉含量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P. Roger,et al."Isolation and Characterisation of Single Chain Amylose".《Journal of Cereal Science》.1996,第24卷247-262.
P. Roger,et al."Isolation and Characterisation of Single Chain Amylose".《Journal of Cereal Science》.1996,第24卷247-262. *
Philippe Roger,et al."Evidence of the presence of large aggregates contaminating amylose solutions".《Carbohydrate Polymers》.1993,第21卷83-89.
Philippe Roger,et al."Evidence of the presence of large aggregates contaminating amylose solutions".《Carbohydrate Polymers》.1993,第21卷83-89.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99119A (zh) 2010-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99119B (zh) 一种玉米淀粉的制备方法
Kringel et al. Methods for the extraction of roots, tubers, pulses, pseudocereals, and other unconventional starches sources: a review
Zhang et al. Banana starch: production,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digestibility—a review
CN101664166A (zh) 海藻高活性膳食纤维及其生产方法
CN111087491B (zh) 用柠檬酸从纤维中制备半纤维素、羧基化纤维素纳米晶体、纤丝及柠檬酸盐多元产品的方法
CN103351440A (zh) 一种医药级海藻酸钠的生产工艺
JP2022078063A (ja) 海藻粉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0998393A (zh) 一种来源于马铃薯渣的膳食纤维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Gazala et al. Extraction and characterisation of pectin from two apple juice concentrate processing plants.
CN109288072A (zh) 一种柑果渣纳米膳食纤维的制备方法
JP5886641B2 (ja) 多糖類の精製方法
EP3994181A1 (en) Extraction method
Guo et al.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Pickering emulsifying capacity of acorn starch
CN110074419A (zh) 挤压酶解豌豆渣制备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方法
CN101797036B (zh) 芭蕉芋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制备方法
WO2011083884A1 (en) Preparation method of modified starch using ultra pressure
Al-Maqtari et al. An overview of the isolation, modification,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 of sweet potato starch
CN111333736B (zh) 一种青香蕉淀粉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2258179A (zh) 高纤维低粘度魔芋纤维素粉制备方法
CN111019017A (zh) 一种菊粉生产循环浓缩方法
CN102172271A (zh) 一种从高湿挤压米糠渣中制取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方法
Chopra Extraction of cellulose from agro waste–A short review
CN101914224B (zh) 淀粉组合物
KR101535061B1 (ko) 쌀전분의 제조방법
CN106317232A (zh) 一种马铃薯淀粉的提取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CHANGZHOU INSTITUTE OF ENERGY STORAGE MATERIALS +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CHANGCHUN INST. OF APPLIED CHEMISTR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Effective date: 20130916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130000 CHANGCHUN, JILIN PROVINCE TO: 213017 CHANGZHOU, JIANGSU PROVINCE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0916

Address after: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Hehai road 213017 No. 9

Patentee after: Changzhou Institute of Energy Storage Materials & Devices

Address before: 130000 Jilin City, Changchun province people's street, No. 5625

Patentee before: Changchun Institue of Applied Chemistr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