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87158A - 透镜驱动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透镜驱动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87158A
CN101887158A CN2010101809871A CN201010180987A CN101887158A CN 101887158 A CN101887158 A CN 101887158A CN 2010101809871 A CN2010101809871 A CN 2010101809871A CN 201010180987 A CN201010180987 A CN 201010180987A CN 101887158 A CN101887158 A CN 1018871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lens
pair
retainer
dri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8098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87158B (zh
Inventor
本间俊彦
安食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03969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574091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8871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871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871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871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防止为电极安装而使壳体的形状复杂化的透镜驱动装置。透镜驱动装置(10),具有:包含保持透镜筒的筒状部(182)的透镜保持架(18);仅在光轴(O)方向可移动地支撑该透镜保持架的壳体(12);使透镜保持架(18)在光轴(O)方向移动的移动机构;以及仅在光轴(O)方向可移动地引导透镜保持架的导向机构。移动机构包含张架在透镜保持架(18)和壳体(12)之间的形状记忆合金部件(32)。在形状记忆合金部件(32)的两端部安装用于对其通电的一对电极(34)。壳体(12)包含:在透镜保持架的下部侧配置的驱动器、基座(14);以及安装在该驱动器、基座上且保持一对电极(34)的电极保持架(22)。

Description

透镜驱动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透镜驱动装置,尤其涉及对驱动器使用了形状记忆合金的透镜驱动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照相机的自动调焦用驱动器或变焦距用驱动器,已知有使用了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SMA)的(驱动装置)直线驱动器。
例如,WO2007/113478A1(专利文献1),公开了由一个悬挂系驱动由一个支撑结构体(壳体)支撑的一个照相机透镜的运动的照相机透镜驱动装置。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照相机透镜驱动装置安装有具有与搭载在支撑结构体上的至少一个搭载部件连接的SMA丝的副组件。至少两根SMA丝相对施加具有沿光轴的成分的光轴分别以锐角并持有张力地保持在照相机透镜元件与支撑结构体(壳体)之间。两根SMA丝在沿着光轴看时,具有角度地被保持。副装配件具有由凿密连接SMA丝的安装部件。安装部件与SMA丝电连接。因此,安装部件作为电极发挥作用。安装部件(电极)安装在形成于支撑结构体(环状壁)上的凹部。
此外,日本特开2007-292864号公报(专利文献2)公开了提高传递效率、实现紧凑化的透镜驱动装置。该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透镜驱动装置,具有固定透镜筒(壳体)、保持构成光学系统的一部或全部的透镜组(透镜筒)的透镜框(透镜保持架)、相对于固定镜筒在光轴方向移动自如地支撑透镜框(透镜保持架)的导向机构、以及向光轴方向中的一方对透镜框进行加力的加力机构。透镜驱动装置使透镜框抵抗加力机构的作用力并相对于固定透镜筒向另一方向移动。
该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透镜驱动装置,具有形状记忆合金(SMA)丝、和丝支座部件。SMA丝的两端固定于固定镜筒,通过利用通电加热从而从预先被决定了的松弛状态的长度收缩。形状记忆合金丝在因停止通电而冷却时,返回到松弛状态的长度。丝支座部件设置在透镜框上,并以使突状成为朝向上述一方的弯曲状的方向的方式勾挂设于形状记忆合金丝的两端之间的作用部。
在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实施例中,SMA丝的两端固定在一对丝支撑部件上,一对丝支撑部件固定于固定镜筒(壳体)。通电控制部通过一对丝支撑部件对SMA丝的两端进行通电。因此,丝支撑部件作为电极发挥作用。
此外,日本特开2007-78954号公报(专利文献3)公开了使用形状记忆合金使拍摄透镜沿光轴移动地构成的透镜体。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透镜体,具有使被拍摄体光成像的拍摄透镜(透镜筒)、和保持了该拍摄透镜(透镜筒)的透镜框(透镜保持架),使用形成为带状的形状记忆合金使拍摄透镜向规定的方向移动。将形状记忆合金的一部分配置在拍摄透镜(透镜筒)的光路内,透过利用通电使形状记忆合金收缩,从而使透镜框(透镜保持架)移动。专利文献3作为透镜体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如下结构,即在透镜框(透镜保持架)的光轴方向两端部上设有隔膜式的一对板簧。
在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透镜体的实施方式中,形成为带状的形状记忆合金的两端部由一对板部件夹持并固定于从地板立设的柱状部(壳体)上。通过板部件对形状记忆合金通电。因此,板部件作为电极发挥作用。
日本特开2009-19507号公报(专利文献4)公开了既可以提高制造效率,也可以降低组装精度波动的驱动模块及其组装方法。就该专利文献4公开的驱动模块而言,在底座(机架;支撑体)上移动地设置的被驱动体(透镜保持架)卡定在按照通电量进行伸缩的形状记忆合金(SMA)丝的中间部上。驱动模块具有一对保持端子,底座(机架;支撑体)具有定位部和卡定部。各保持端子,具有:可分别导通地保持SMA丝的端部的丝保持部;对支撑体的被定位部;以及承受从支撑体向位置被决定部侧的反力的被卡定部。定位部卡定保持端子的被定位部。卡定部朝向被定位部并以推压状态卡定保持端子的被固定部。由于保持端子是通电部,所以作为电极起作用。
专利文献1:WO2007/113478A1。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29286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7-78954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9-19507号公报。
上述专利文献1~4分别有以下要说明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照相机透镜驱动装置中,将形状记忆合金丝用的安装部件(电极)直接安装于一个支撑结构体上。其结果,为了电极安装,支撑结构体的形状变得复杂。此外,当特性不良时难于将产品分解,很难再利用零件。
在专利文献2公开的透镜驱动装置中,也将SMA丝用的一对丝支撑部件(电极)直接固定于固定镜筒(壳体)上。其结果,为了电极安装,固定镜筒(壳体)的形状变得复杂。此外,当特性不良时难于将产品分解,很难再利用零件。
在专利文献3公开的透镜体中,也将一对板部件(电极)直接固定于柱状部(壳体)上。其结果,为了电极安装,壳体的形状变得复杂。此外,当特性不良时难于将产品分解,很难再利用零件。
在专利文献4公开的驱动模块中,也将SMA丝用的一对保持端子(电极)直接固定于底座(壳体)上。其结果,为了电极安装,底座(壳体)的形状变得复杂。此外,当特性不良时难于将产品分解,很难再利用零件。
专利文献1~4均是作为形状记忆合金部件使用形成为线状的形状记忆合金丝。其结果,透镜驱动装置的透镜变位量有限制。换言之,透镜驱动装置的透镜变位量受形状记忆合金丝的变位量左右。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简化支撑形状记忆合金部件的支撑体(驱动器、基座)形状的透镜驱动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当特性不良时能容易地将产品分解并能将零件再利用的透镜驱动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大幅增加透镜变位量的透镜驱动装置。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将随着说明的进程而明确。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式可得到如下透镜驱动装置,即在具有:包含保持了透镜筒11的筒状部182的透镜保持架18;仅在光轴O方向可移动地支撑该透镜保持架18的壳体12;使透镜保持架18沿光轴O方向移动的移动机构;以及引导透镜保持架18仅在光轴O方向移动的导向机构的透镜驱动装置10;10A;10B中,其特征在于,移动机构包含张架在透镜保持架18和壳体12之间的形状记忆合金部件32;32A;32B-1、32B-2,在该形状记忆合金部件32;32A;32B-1、32B-2的两端部安装用于对其通电的一对电极34;34B-1、34B-2,壳体12包含:在透镜保持架18的下部侧配置的驱动器、基座14;以及安装在该驱动器、基座14上并保持一对电极34;34B-1、34B-2的电极保持架22。
在上述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0;10A;10B中,最好是透镜保持架18具有从筒状部182向半径方向外侧突出且勾挂形状记忆合金部件32;32A;32B-1;32B-2的中间部32a;32Aa;32B-1a;32B-2a的勾挂突起184;184B-1;184B-2。导向机构例如也可以包含配置在透镜保持架18与壳体12之间的弹性部件26、28。这种场合,该弹性部件26、28将透镜保持架18在径向方向定位的状态下并仅在光轴O方向变位地进行支撑。弹性部件期望由分别设置在透镜保持架18的筒状部182的光轴O方向的上侧及下侧的上侧板簧26及下侧板簧28构成。上侧板簧26例如还可以由安装在透镜保持架18上端部的上侧环状部262、安装在壳体12上的四个上侧端部264、以及分别连接上侧环状部和四个上侧端部的四个上侧臂部266构成。下侧板簧也可以由一对下侧板簧28构成。该场合,一对下侧板簧28的各个例如可以由安装于透镜保持架18下端部的下侧圆弧部282、固定于壳体12的一对下侧端部284、以及连接下侧圆弧部和一对下侧端部的一对下侧臂部286构成。形状记忆合金部件可以由形成为线状的形状记忆合金丝32构成。取而代之,形状记忆合金部件可以由形成为螺旋状的形状记忆合金部件32A;32B-1、32B-2构成。勾挂突起184;184B-1;184B-2以光轴O为中心等角度间隔地在筒状部182的外周壁上配置多个,形状记忆合金部件32B-1、32B-2也可以与勾挂突起184;184B-1;184B-2的个数相同的数量地配置并分别勾挂在各个勾挂突起184;184B-1;184B-2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式可得到如下的透镜驱动装置10;10A;10B的组装方法,包含:在具有用于保持透镜筒11的筒状部182的透镜保持架18的光轴O方向的两端安装上侧板簧26和下侧板簧28的第一工序;将安装有形状记忆合金组件36;36A;36B-1、36B-2的支撑部件22、24;24B安装在透镜保持架18上的第二工序;从透镜保持架18的底部侧以夹持下侧板簧28的状态在支撑部件22、24;24B上安装驱动器、基座14的第三工序;从透镜保持架18的上部侧以夹持上侧板簧26的状态在支撑部件22、24;24B上安装内上侧盖30的第四工序;以及以覆盖内上侧盖30的方式被覆外上侧盖16的第五工序。
在根据上述本发明的第二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0;10A;10B的组装方法中,还可以如下:形状记忆合金组件36;36A;36B-1、36B-2由形状记忆合金部件32;32A;32B-1、32B-2、和与该形状记忆合金部件的两端部电连接的一对电极34;34B-1、34B-2构成,透镜保持架18具有相互面对的第一及第二侧,在第一侧具有从筒状部182的外壁向外侧突出的勾挂突起184;184B-1、184B-2,支撑部件由相互面对设置的第一及第二支撑部件22,24;24B构成,在第一支撑部件22上以保持一对电极34;34B-1、34B-2的状态安装形状记忆合金组件36;36A;36B-1、36B-2。这种场合,上述第二工序,包含:通过将形状记忆合金组件32;32A;32B-1、32B-2的中间部32a;32Aa;32B-1a、32B-2a挂在勾挂突起184;184B-1;184B-2上,从而将形状记忆合金部件32;32A;32B-1、32B-2张架在透镜保持架18与第一支撑部件22之间,将第一支撑部件22安装于透镜保持架18的第一侧的工序;以及将第二支撑部件24;24B安装于透镜保持架18的第二侧的工序。
此外,上侧板簧26可以由上侧环状部262、设在四个角部且具有上侧弹簧孔264a的四个上侧端部264、以及连接上侧环状部与四个上侧端部的四个上侧臂部266构成,下侧板簧可以由一对下侧板簧28构成,一对下侧板簧的各个由下侧圆弧部282、具有下侧端部孔284a的一对下侧端部284、以及连接下侧圆弧部与一对下侧端部的一对下侧臂部286构成。这种场合,上述第一工序,包含:将上侧板簧26的上侧环状部262安装在透镜保持架18的筒状部182的上端部的工序;以及将一对下侧板簧28的上述下侧圆弧部282安装在透镜保持架18的筒状部182的下端部的工序。
第一及第二支撑部件22、24;24B的各个可以在其两端侧具备一对支撑突出部224、244;244B,一对支撑突出部的各个可以在上端具有支撑突起224a,244a。这种场合,上述第二工序,包含将第一及第二支撑部件22、24;24B的支撑突起224a、244a分别嵌入上侧板簧26的四个上侧端部264的上侧端部孔264a中的工序。
驱动器、基座14可以具有:环状的基座部14;和在该基座部的四个角部向上方突出的四个基座突出部142,四个基座突出部分别具有向上方突出的四个基座突起142a。这种场合,就上述第三工序而言,在将形成于驱动器、基座14的四个基座突出部142上的四个基座突起142a分别通过形成于一对下侧板簧28的一对下侧端部284上的下侧端部孔284a的状态将驱动器、基座14的四个基座突出部142分别安装于第一及第二支撑部件22、24;24B的一对突出部224、244;244B上。
内上侧盖30还可以,具有做成环状的内盖主体302、和在该内盖主体的四个角部向下方突出的四个卡定突出部304,该四个卡定突出部304的各个具有通孔304a。这种场合,就上述第四工序而言,在将通过上侧板簧26的四个上侧端部264的上侧端部孔264a并突出的第一及第二支撑部件22、24;24B的支撑突起224a、244a分别插入到形成于内上侧盖30的四个卡定突出部304上的通孔304a的状态下将内上侧盖30安装于第一及第二支撑部件上22、24;24B。
再有,上述参考符号是为了便于理解而附添加的,只不过一例而已,当然不受这些符号所限制。
对本发明的效果进行说明。
根据本发明,由于壳体包含:在透镜保持架的下部侧配置的驱动器、基座;及安装在该驱动器、基座上并保持一对电极的电极保持架,所以能简化支撑形状记忆合金的支撑体(驱动器、基座)的形状。并且,在特性不良时可以容易分解产品,使零件的再利用成为可能。
附图说明
图1是从斜前上方观察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是从斜前上方观察从图1所示的透镜驱动装置省略透镜筒的立体图。
图3是从斜前上方观察从图2所示的透镜驱动装置再省略外上侧盖的立体图。
图4是从斜前上方观察图2所示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图3所示的透镜驱动装置的主视图。
图6是从斜前上方观察将图5所示的SMA组件安装在电极保持架上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7是从斜后上方观察图6所示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8是从斜前上方观察将弹性部件安装于透镜保持架上状态的立体图。
图9是从斜前下方观察图8所示状态的立体图。
图10A是从斜前上方观察并表示图2所示的透镜驱动装置的第一组装工序流程的立体图。
图10B是从斜前上方观察并表示图2所示的透镜驱动装置的第二组装工序流程的立体图。
图10C是从斜前上方观察并表示图2所示的透镜驱动装置的第三组装工序流程的立体图。
图10D是从斜前上方观察并表示图2所示的透镜驱动装置的第四组装工序流程的立体图。
图11是从斜前上方观察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省略透镜筒和外上侧盖的立体图。
图12是图11所示的透镜驱动装置的主视图。
图13是从斜后上方观察将图11所示的SMA组件安装在电极保持架上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使用的透镜保持架和SMA组件的立体图。
图15是从斜前上方观察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16是从斜前上方观察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省略外上侧盖的立体图。
图17是从斜前上方观察从图16所示的透镜驱动装置省略传动装置、基座和弹性部件及电极保持架的立体图。
图18是从斜前上方观察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19是图17所示的透镜驱动装置的主视图。
图20是图17所示的透镜驱动装置的俯视图。
图21是从斜前上方观察从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省略外上侧盖的立体图。
图22是从斜前上方观察从图16所示的透镜驱动装置省略传动装置、基座和弹性部件及电极保持架的立体图。
图23是从斜前上方观察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24是图22所示的透镜驱动装置的主视图。
图25是图22所示的透镜驱动装置的侧视图。
图26是图22所示的透镜驱动装置的俯视图。
图中:
10、10A、10B、10C、10D-透镜驱动装置,11-透镜筒(透镜部件),
12-框体(壳体),14、14C-驱动器、基座,142、142C-基座部,
144-基座突出部,146-前方凹部,148-前方凹部,
144C-第一电极保持架部,144Ca-合金保持槽,
146C-第二电极保持架部,16-外上侧盖,18、18C-透镜保持架,
182、182C-筒状部,
184、184B-1、184B-2、184C-1、184C-2-突出部(勾挂突起),
186-上侧保持架突出部,186a-上侧保持架突起部,
188C-1a、188C-1b、188C-2a、188C-2b-加力用勾挂突起(突出部),
20、20C-弹性部件,22-前方支撑部件(第一支撑部件;电极保持架),
222-前方基座部,224-前方支撑突出部,224a-前方支撑突起部,
226-前方支撑连结部,226a-第一突出部,226b-第二突出部,
226c-第三突出部,24、24B-后方支撑部件(第二支撑部件),
242-后方基座部,244、244B-后方支撑突出部,244a-后方支撑突起,
246、246B-后方支撑连结部,26、26C-上侧板簧,262-上侧环状部,
262a-上侧弹簧孔,264-上侧端部,264a-上侧端部孔,266-上侧臂部,
28、28C-下侧板簧,282-下侧圆弧部,284-下侧端部,
284a-下侧端部孔,286-下侧臂部,30-内上侧盖(限制部件),
302-内盖主体,304-卡定突出部,304a-通孔,306-前方延出部,
308-后方延出部,
32、32A、32B-1、32B-2、32C-1、32C-2-形状记忆合金丝,
32a、32Aa、32B-1a、32B-2a、32C-1a、32C-2a-中间部,
34、34B-1、34B-2、34C-1、34C-2-电极,
342、342B-1、342B-2-被保持部,342a、342B-2a-圆孔,
344-连续部,346-端子部,36、36A、36B-1、36B-2-SMA组件,
38C-1、38C-2、38D-1、38D-2-加力用形状记忆合金,
382C-1、382C-2-合金保持部,O-透镜光轴,AFL-自动调焦透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以下参照图1至图5,说明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0。图1是从斜前上方观察透镜驱动装置10的外观的立体图。图2是以省略透镜筒(レンズバレル)11的状态从斜前上方观察透镜驱动装置10的立体图。图3是以省略透镜筒11和外上侧盖16的状态从斜前上方观察透镜驱动装置10的立体图。图4是以省略透镜筒11的状态从斜前方上方观察透镜驱动装置10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以省略了透镜筒11和外上侧盖16及内上侧盖(限制部件)30的状态表示透镜驱动装置10的主视图。
在此,如图1至图5所示,使用了正交坐标系(X,Y,Z)。在图1至图5所示的状态中,在正交坐标系(X,Y,Z)中,X轴方向是前后方向(进深方向),Y轴方向是左右方向(宽度方向),Z轴方向是上下方向(高度方向)。在图1至图5所示的例子中,上下方向Z是透镜的光轴O方向。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前方向也称为第一侧,后方向也称为第二侧。
但是,在实际使用状况下,光轴O方向、即Z轴方向成为前后方向。换言之,Z轴的上方成为前方向,Z轴的下方成为后方向。
图示的透镜驱动装置10具有相对于通过光轴O且由前后方向X及上下方向Z规定(延伸)的平面面对称的结构。
图示的透镜驱动装置10例如设于带有可自动调焦的照相机的手机。透镜驱动装置10,包含内装有作为可动透镜的自动调焦透镜AFL的透镜筒(透镜组件)11。透镜驱动装置10是用于使透镜筒11只沿光轴O移动的装置。
如图1所示,透镜驱动装置10具有覆盖透镜筒11的大致长方体形状的框体(壳体)12。换言之,在框体(壳体)12内配置了透镜筒11。框体(壳体)12包含驱动器、基座14和外上侧盖16。
另一方面,虽然未图示,但在驱动器、基座14的中央部搭载了配置在电路板上的摄像元件。该摄像元件拍摄由可动透镜AFL成像的被拍摄体像并转换成电信号。摄像元件例如由CCD(charge coupl device)型图像传感器、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型图像传感器等构成。
透镜驱动装置10包含保持上述透镜筒11的透镜保持架18。换言之,透镜筒11保持、固定在透镜保持架18内。若详述,则透镜保持架18包含做成大致圆筒状的筒状部182。在透镜保持架18的筒状部182的内周壁上切有内螺纹(无图示)。另一方面,在透镜筒11的外周壁上切有与上述阴螺纹螺纹连接的外螺纹(图示)。因此,在要将透镜筒11安装于透镜保持架18时,通过将透镜筒11相对于透镜保持架18绕光轴O转动并沿光轴O方向进行螺纹结合,将透镜筒11收纳于透镜保持架18内,并利用粘接剂等相互接合。
透镜保持架18在壳体12内,如后所述,仅在光轴O方向可移动地被支撑。由透镜筒11和透镜保持架18的组合构成透镜可动部(11、18)。
在透镜保持架18的筒状部182的外周壁上具有在前后方向X的前方向向半径方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部184。突出部184从筒状部182的上端向下端并沿上下方向Z突出。该突出部184是用于勾挂后述形成为线状的形状记忆合金丝32的中间部32a的部件。因此,突出部184也称为勾挂突起。
驱动器、基座14具有环状的基座部142、在基座部142的四个角部向上下方向Z的上方稍突出的四个基座突出部144。四个基座突出部144分别具有向上方突出的四个底座突起144a。在四个基座突出部144中的前方两个基座突出部144之间形成前方凹部146,在后方两个基座突出部144之间形成后方凹部148。
框体(壳体)还具有前方支撑部件22和后方支撑部件24。前方支撑部件22安装在驱动器、基座14的前方,后方支撑部件24安装在驱动器、基座14的后方。前方支撑部件22和后方支撑部件24实质上形成相同的形状。前方支撑部件22和后方支撑部件24关于通过光轴O且由左右方向Y及上下方向规定(延伸)的平面面对称地配置。换言之,前方支撑部件22和后方支撑部件24相对于上述平面处于镜像关系。
前方支撑部件22也称为第一支撑部件,后方支撑部件24也称为第二支撑部件。也将第一支撑部件和第二支撑部件统一简单地称为支撑部件。
此外,前方支撑部件22由于是用于保持后述一对电极34的部件,所以也称为电极保持架。
前方支撑部件(电极保持架)22,具有:插入到驱动器、基座14的前方凹部146中的前方基座部222;搭载在驱动器、基座14的前方的一对基座突出部144上的一对前方支撑突出部224;以及连结前方基座部222的两端部与一对前方支撑突出部224之间的一对前方支撑连结部226。一对前方支撑突出部224向上方突出,分别具有向上方突出的一对前方支撑突起224a。此外,虽然未图示,但一对前方支撑突出部224在其底部具有从前方的一对基座突出部144突出来的一对基座突起144a插入的一对前方支撑孔。如后所述,一对电极34用一对前方支撑连结部226保持。
同样,后方支撑部件24,具有:插入到驱动器、基座14的后方凹部148中的后方基座部242;搭载在驱动器、基座14的后方的一对基座突出部144上的一对后方支撑突出部244;以及连结后方基座部242的两端部与一对后方支撑突出部244之间的一对后方支撑连结部246。一对后方支撑突出部244向上方突出,分别具有向上方突出的一对后方支撑突起244a。此外,虽然未图示,但一对后方支撑突出部244在其底部具有从后方的一对基座突出部144突出来的一对基座突起144a进行插入的一对后方支撑孔。
透镜驱动装置10具有分别设在透镜保持架18的筒状部182的光轴O方向的上侧及下侧的上侧板簧26和一对下侧板簧28。上侧板簧26和一对下侧板簧28配置在透镜保持架18和壳体12之间,并作为将透镜保持架18在径向定位的状态下在光轴O方向可变位地进行支撑的弹性部件发挥作用。
此外,如上所述,在实际的使用状况中,Z轴方向(光轴O方向)的上方向成为前方向,Z轴方向(光轴O方向)的下方向成为后方向。因此,上侧板簧26也称为前侧弹簧,一对下侧板簧28也称为后侧弹簧。
上侧板簧26配置在透镜保持架18的光轴O方向上侧,一对下侧板簧28配置在透镜保持架18的光轴O方向下侧。
上侧板簧26,具有:安装在透镜保持架18上的上侧环状部262;和如后所述安装在壳体12的四个角部的四个上侧端部264。在上侧环状部262与四个上侧端部264之间设有四个上侧臂部266。即,四个上侧臂部266连接上侧环状部262与四个上侧端部264。
上侧板簧26的上侧环状部262固定在透镜保持架18的筒状部182上。若详述,则透镜保持架18具有从筒状部182的上端向半径方向外侧突出的四个上侧保持架突出部186。四个上侧保持架突出部186分别具有向上方突出的四个上侧保持架突起部186a。上侧板簧26的上侧环状部262具有该四个上侧保持架突起部186a分别插入的四个上侧弹簧孔262a。
另一方面,上侧板簧26的四个上侧端部264固定在前方支撑部件22的一对前方支撑突出部224及后方支撑部件24的后方支撑突出部244上。若详述,则上侧板簧26的四个上侧端部264分别具有形成于一对前方支撑突出部224的一对前方支撑突起224a及形成于一对后方支撑突出部244的一对后方支撑突起244a嵌入的四个上侧端部孔264a。壳体12还具有设在外上侧盖16内部的树脂制的内上侧盖30。由该内上侧盖30固定上侧板簧26的四个上侧端部264。
若详述,则内上侧盖30构成为包括:由做成环形状的内盖主体302;在该内盖主体302的四个角部向下方稍突出的四个卡定突出部304;在前侧的一对突出部304的附近向下方延伸的一对前方延出部306;以及在后侧的一对突出部304的附近向下方延伸的一对后方延出部308。四个卡定突出部304分别具有前方支撑部件22的一对前方支撑突起224a及后方支撑部件24的一对后方支撑突起244a进行插入的四个通孔304a。因此,上侧板簧26的四个上侧端部264以被夹持在内上侧盖30的四个卡定突出部304、和前方支撑部件22的一对前方支撑突出部224及后方支撑部件24的一对后方支撑突出部244之间的状态被固定。内上侧盖30由于具有防止上侧板簧26从前方支撑部件22及后方支撑部件24脱落的功能,所以也称为限制部件。
因此,壳体12构成为包括:驱动器、基座14;外上侧盖16;前方支撑部件(电极保持架)22;后方支撑部件24;及内上侧盖(限制部件)30。
一对下侧板簧28中,一方设在左右方向Y的右侧,另一方设在左右方向Y的左侧。一对下侧板簧28关于通过光轴O且由前后方向X及上下方向Z规定的(延伸)平面面对称地配置。换言之,一对下侧板簧28的一方及另一方相对于上述平面相互处于镜像关系。
右侧的下侧板簧28具有在右方且向前后方向X以圆弧状延伸的下侧圆弧部282、和设在右侧的前后方向X的两个角部的一对下侧端部284。在下侧圆弧部282和一对下侧端部284之间设有一对下侧臂部286。即,一对下侧臂部286连接下侧圆弧部282和一对下侧端部284。一对下侧端部284具有驱动器、基座14的四个基座突起144a中的设在右方的一对基座突起144a进行嵌入的一对下侧端部孔284a。因此,右侧的下侧板簧28的一对下侧端部284被夹持、固定在驱动器、基座14的右侧的一对基座突出部144、和前方支撑部件22的右侧的前方支撑突出部224及后方支撑部件24的右侧的后方支撑突出部244之间。右侧的下侧板簧28的下侧圆弧部282安装在透镜保持架18的筒状部182的下端部的右侧。
同样,左侧的下侧板簧28具有在左方且向前后方向X以圆弧状延伸的下侧圆弧部282、和设在左侧的前后方向X的两个角部的一对下侧端部284。在下侧圆弧部282和一对下侧端部284之间设有一对下侧臂部286。即,一对下侧臂部286连接下侧圆弧部282和一对下侧端部284。一对下侧端部284具有驱动器、基座14的四个基座突起144a中的设在左方的一对基座突起144a进行嵌入的一对下侧端部孔284a。因此,左侧的下侧板簧28的一对下侧端部284被夹持、固定在驱动器、基座14的四个左侧的一对基座突出部144、和前方支撑部件22的左侧的前方支撑突出部224及后方支撑部件24的左侧的后方支撑突出部244之间。左侧的下侧板簧28的下侧圆弧部282安装在透镜保持架18的筒状部182的下端部的左侧。
由上侧板簧26和一对下侧板簧28构成的弹性部件20作为引导透镜保持架18仅沿光轴O方向移动的导向机构发挥作用。上侧板簧26和一对下侧板簧28的各个是铍青铜、磷青铜、不锈钢等的金属。这些上侧板簧26和下侧板簧28由对规定薄板的压力加工,或用光刻技术的蚀刻加工来制造。此外,与压力加工相比理想的是蚀刻加工。是因为在蚀刻加工中不留残留应力。
根据这种结构,透镜可动部(11、18)相对于框体(壳体)12可仅沿光轴O方向移动。
透镜驱动装置10具有配置在透镜保持架18的筒状部182的外壁附近的形成为线状的形状记忆合金丝32、和分别与该形状记忆合金丝32的两端部电连接的一对电极34。形状记忆合金(SMA)丝32与一对电极34的组合称为形状记忆合金(SMA)组件36。SMA组件36如后所述,被保持在前方支撑部件(电极保持架)22上。
参照图6及图7,说明SMA组件36的向前方支撑部件(电极保持架)22的安装状态。图6是从斜前方上方观察将SMA部件36安装在电极保持架22上状态的立体图。图7是从斜后上方观察将SMA部件36安装在电极保持架22上状态的立体图。
一对电极34做成左右对称的形状。一对电极34实质上在上下方向Z延伸。各电极34具有用前方支撑连结部226保持的略呈L字型的被保持部342、在该被保持部342的上端部被弯曲成截面コ字状的连续部344、和从被保持部342的内侧端部向下方延伸的带状的端子部346。各电极34将连接部344凿密,而与形状记忆合金丝32的端部电连接。端子部346是用于接受来自未图示的驱动电路的驱动电流的供给的部件。
如图6所示,电极34的被保持部342用电极保持架22的前方支撑连结部226的背面保持。被保持部342具有圆孔342a。
如图7所示,前方支撑连结部226具有从其背面向后方突出以便嵌入到被保持部342的圆孔342a中的圆柱状的第一突出部226a。此外,前方支撑连结部226具有从其背面向后方突出以便与被保持部342的底面部卡定的圆柱状的第二突出部226b。并且,前方支撑连结部226还具有从其背面向后方突出的略呈三角柱状以便与被保持部342的L字形的内侧弯曲部配合的第三突出部226c。并且,电极34的被保持部342的外侧面卡定在电极保持架22的前方支撑突出部224的内壁侧上。
这样,SMA组件36安装在前方支撑部件(电极保持架)22上。并且,形状记忆合金丝32的中间部32a与透镜保持架18的突出部(勾挂突起)184卡定。即、形状记忆合金丝32张架(張架)在透镜保持架18与壳体12之间。
以下,说明透镜驱动装置的概略动作。
众所周知,所谓“形状记忆合金”是具有预先施加好的变形应变在特定的温度领域中成为零并复位为原来形状的性质的金属。形状记忆合金,例如由TiNi合金构成。
此外,图示的形状记忆合金丝32是若通过通电而自己发热则收缩到预先记忆好的收缩长度,若停止通电则通过自然冷却而恢复到预先决定的原来的长度(松弛状态的长度)型的金属丝。
上述弹性部件20以对透镜保持架18沿光轴O方向向下方加力的方式进行作用。另一方面,形状记忆合金丝32在从驱动电路(无图示)并通过一对电极34通电时,则收缩。其结果,透镜保持架18抵抗弹性部件20的下方的作用力,沿光轴O方向向上方移动。
另一方面,若停止对形状记忆合金丝32的通电,则形状记忆合金丝32被自然冷却。其结果,形状记忆合金丝32因弹性部件20的下方的作用力而伸长。其结果,透镜保持架18沿光轴O方向向下方移动。
即、形状记忆合金丝32作为利用其通电/非通电的温度变化沿光轴O方向进行伸缩而使透镜保持架18沿光轴O方向移动的移动机构发挥作用。
弹性部件20和SMA组件36的组合沿光轴O方向可移动地支撑透镜可动部(11、18)的同时,作为驱动透镜可动部(11、18)的透镜驱动部(20、36)发挥作用。
透镜驱动部(20,36)和透镜可动部(11,18),如图5所示,相对于光轴O并列设置。因此,能够进行透镜驱动装置10的低背化。
以下,参照图8至图10D,说明透镜驱动装置10的组装方法。图8是从斜前上方观察将弹性部件20安装于透镜保持架18上状态的立体图。图9是从斜前下方观察将弹性部件20安装于透镜保持架18上状态的立体图。图10A~图10D分别是从斜前上方观察并表示透镜驱动装置10的第一~第四组装工序流程的立体图。
如图8及图9所示,首先,在透镜保持架18上安装弹性部件20。
在该状态下,如图8所示,上侧板簧26的上侧环状部262固定在透镜保持架18的筒状部182的上端部。此时,形成于在筒状部182的上端突出的四个上侧保持架突出部186上的四个上侧保持架突起部186a插入到形成于上侧环状部262上的四个上侧弹簧孔262a中。
此外,如图9所示,一对下侧板簧28的下侧圆弧部282安装在透镜保持架18的筒状部182的下端部。
接着,如图10A所示,在安装有弹性部件20的透镜保持架18上安装前方支撑部件(电极保持架)22、SMA组件36、及后方支撑部件24。
详述则是首先,将如图6及图7所示的将SMA组件36安装在前方支撑部件(电极保持架)22上而成的组装体安装于透镜保持架18上。此时,形成于前方支撑部件(电极保持架)22的一对前方支撑突出部224上的一对前方支撑突起224a嵌入到形成于上侧板簧26的上侧端部264上的一对上侧端部孔264a中。形状记忆合金丝32的中间部32a(参照图6和图7)卡定在透镜保持架18的突出部(勾挂突起)184上。并且,形成于后方支撑部件24的一对后方支撑突出部244上的一对后方支撑突起244a嵌入到形成于上侧板簧26后方的一对上侧端部264上的一对上侧端部孔264a中。
以下,如图10B所示,将驱动器、基座14安装在前方支撑部件(电极保持架)22及后方支撑部件24上。此时,形成于驱动器、基座14的前方的一对基座突出部144上的一对基座突起144a(参照图4)插入到形成于前方支撑部件(电极保持架)22的一对前方支撑突出部224上的一对前方支撑孔(未图示)中,形成于后方的一对基座突出部144上的一对基座突起144a(参照图4)插入到形成于后方支撑部件24的一对后方基座突出部144上的一对后方支撑孔(未图示)中。
接着,如图10C所示,将内上侧盖30安装在前方支撑部件(电极保持架)22及后方支撑部件24上。此时,上侧板簧26被夹持在内上侧盖30与前方支撑部件(电极保持架)22和后方支撑部件24之间进行固定。
详述则是上侧板簧26的前方的一对上侧端部264被夹持在内上侧盖30的前方的一对卡定突出部304、和前方支撑部件22的一对前方支撑突出部224之间并进行固定。此外,上侧板簧26的后方的一对上侧端部264被夹持在内上侧盖30的后方的一对卡定突出部304、和后方支撑部件24的一对后方支撑突出部244之间进行固定。
最后,在图10C所示的组装体上如图10D所示,覆盖并安装外上侧盖16。
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阶段地制作透镜驱动装置10。其结果,能够缩短直到产品完成为止的生产节拍,能够尽可能地抑制灰尘的附着。
此外,此后,如上所述,透镜筒11安装在透镜保持架18上。
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0取得下述效果。
由于将安装了一对电极34的形状记忆合金丝32(SMA组件36)通过电极保持架22安装在驱动器、基座14上,所以能简化驱动器、基座14的形状。
如图10所示,由于能够阶段地制作透镜驱动装置10,所以在特性不良时,能容易分解透镜驱动装置10(产品)。其结果,还可以再利用部件。
参照图11至图13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0A。图11是在省略透镜筒11和外上侧盖16的状态下从斜前上方观察透镜驱动装置10A的立体图。图12是图11所示的透镜驱动装置10A的主视图。图13是从斜后上方观察将SMA部件安装在电极保持架22上状态的立体图。
图示的透镜驱动装置10A除了形状记忆合金部件(SMA组件)结构如后所述的不同点以外,具有与图1至图7所示的透镜驱动装置10相同的结构进行动作。因此,对形状记忆合金部件及SMA组件分别附加32A和36A的参照符号。与透镜驱动装置10的结构要素相同的结构要素附加了相同的参照符号,并省略其说明,以下只说明不同点。
图示的形状记忆合金部件32A由形成螺旋状的形状记忆合金部件构成。图示的形状记忆合金部件32A在未被张架的状态(自然的状态)下例如具有3mm的长度。与此相对,如图11及图12所示,在将形状记忆合金部件32A以将其中间部32Aa勾挂在透镜保持架18的突出部(勾挂突起)184上的方式进行张架时,则形状记忆合金部件32A的长度例如为7mm。此外,形状记忆合金部件32的线材的粗细(直径)是0.05mm。
因此,在形成为线状的形状记忆合金部件32中例如只收缩4%左右,与此相对地,在形成为螺旋状的形状记忆合金部件32A中例如可以收缩200%以上。所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0相比,在第二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0A中,能够加长透镜可动部(11、18)的可动范围(行程)。
由于如此结构的透镜驱动装置10A进行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0同样的动作,所以省略其动作说明。
总之,形状记忆合金部件32A作为利用其通电/非通电的温度变化在光轴O方向进行伸缩而使透镜保持架18沿光轴O方向移动的移动机构发挥作用。
弹性部件20与SMA组件36A的组合在光轴O方向可移动地支撑透镜可动部(11、18)的同时,作为驱动透镜可动部(11、18)的透镜驱动部(20、36A)发挥作用。
透镜驱动部(20、36A)和透镜可动部(11、18)如图12所示,相对于光轴O并列设置。因此,能够进行透镜驱动装置10A的低背化。
透镜驱动装置10A的组装方法也与参照图8至图10说明的透镜驱动装置10的组装方法相同,所以在此也省略其说明。
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0A起到下述效果。
由于安装了一对电极34的形状记忆合金丝32A(SMA组件36A)通过电极保持架22安装在驱动器、基座14上,所以能简化驱动器、基座14的形状。
由于将SMA组件36A通过电极保持架22安装在驱动器、基座14上,所以在特性不良时能够容易分解透镜驱动装置10A(产品)。其结果,还可以再利用部件。
再有,形状记忆合金丝32A由于形成为螺旋状,所以与线状的形状记忆合金丝32相比,能够加长形状记忆合金丝32A的线材的全长。因此,能够提高形状记忆合金丝32A的弹性力。作为其结果,可实现大幅增加透镜驱动装置10A的透镜变位量(透镜可动部的行程)。
参照图14及图15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0B。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使用的透镜保持架和SMA部件的立体图,图15是从斜前上方观察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第三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0B除了SMA部件及电极保持架和勾挂突起(突出部)的结构如后述的不同点以外,具有与图1至图7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0相同的结构进行动作。因此,对SMA部件及电极保持架和勾挂突起(突出部)分别附加36B-1、36B-2、以及22、24B、以及184B-1、184B-2的参照符号。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0的结构要素相同的结构要素附加相同的参照符号,并且省略其说明,以下只说明第一实施方式与第三实施方式的不同点。
首先,说明作为第一实施方式与第三实施方式的不同点的第一点的勾挂突起(突出部)184B-1、184B-2。
相对于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0中设置一处勾挂突起184(突出部),在第三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0B中,设置两处勾挂突起(突出部)184B-1、184B-2。
若详述,则在第三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0B中,在透镜保持架18的筒状部182的外周壁上形成在前后方向X的前方向半径方向外侧突出的一对突出部184B-1、184B-2。突出部184B-1形成于筒状部182的前方,突出部184B-2形成于筒状部182的后方。一对突出部184B-1、184B-2如图14所示,分别形成在以筒状部182的中心所在的光轴O为中心相互偏移180°的位置。换言之,一对突出部184B-1、184B-2关于通过光轴O且由左右方向Y及上下方向Z规定(延伸)的平面面对称地配置。各突出部184B-1、184B-2从筒状部182的上端侧向下端侧沿上下方向Z呈钩状突出。该各突出部184B-1、184B-2是用于勾挂后述形成为螺旋状的形状记忆合金丝32B-1、32B-2的中间部32B-1a、32B-2a的部件。因此,突出部184B-1、184B-2也被称为勾挂突起。
以下,说明作为第一实施方式与第三实施方式的不同点的第二点的电极保持架22、24B。
相对于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0中仅前方支撑部件22作为电极保持架发挥作用,而在第三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0B中不仅前方支撑部件22,后方支撑部件24B也作为电极保持架发挥作用。
若详述,则框体(壳体)12具有作为电极保持架发挥功能的前方支撑部件22和后方支撑部件24B。此时,由于第三实施方式的前方支撑部件22是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前方支撑部件22完全相同的结构,所以省略其说明。此外,由于第三实施例的后方支撑部件24B是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后方支撑部件24大致相同的结构,所以以下只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后方支撑部件24B与第一实施例的后方支撑部件24的不同点,关于除此以外的结构省略其说明。
第三实施方式的后方支撑部件24B作为分别保持一对电极34B-2的电极保持架发挥功能,并具有在其背面保持后述一对电极34B-2的被保持部342B-2的后方支撑连结部246B。该后方支撑连结部246B具有从其背面向前方突出以便嵌入到被保持部342B-2的圆孔342B-2a的圆柱状的第一突出部246Ba。此外,后方支撑连结部246B具有从其背面向前方突出以便与被保持部342B-2的底面部卡定的第二突出部246Bb。再有,后方支撑连结部246B具有从其背面向后方突出以便与被保持部342B-2的L字形的内侧弯曲部配合的略呈三角柱状的第三突出部246Bc。此外,电极34B-2的被保持部342B-2的外侧面卡定在后方支撑部件24B的后方支撑突出部244B的内侧壁上。
其次,说明作为第一实施方式与第三实施方式例的不同点的第三点的SMA组件36B-1、36B-2(形状记忆合金部件32B-1、32B-2、电极34B-1、34B-2)。
相对于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0中设置一个SMA组件36(形状记忆合金部件32、一对电极34),而第三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0B中,设置两个SMA组件36B-1、36B-2(形状记忆合金部件32B-1、32B-2、一对电极34B-1、34B-2)。
若详述,则第三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0B,具有:第一SMA组件36B-1(形状记忆合金丝32B-1、一对电极34B-1)、以及与该第一SMA组件36B-1相同构成的第二SMA组件36B-2(形状记忆合金丝32B-2、一对电极34B-2)。
并且,构成第一SMA组件36B-1的一对电极34B-1的被保持部342B-1用电极保持架(前方支撑部件)22的前方支撑连结部226的背面保持。另外,构成第二SMA组件36B-2的一对电极34B-2的被保持部342B-2用电极保持架(后方支撑部件)24B的后方支撑连结部246B的背面保持。
再有,相对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0中形状记忆合金部件32形成为线状,而在第三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0B中形状记忆合金部件32B-1、32B-2形成为螺旋状。
若详述,则第三实施方式的形状记忆合金部件32B-1、32B-2由形成为螺旋状的形状记忆合金部件构成。图示的形状记忆合金部件32B-1、32B-2在未被张架的状态(自然的状态)下例如具有3mm的长度。与此相对,如图14所示,在将形状记忆合金部件32B-1、32B-2以将其中间部32B-1a、32B-2a勾挂在透镜保持架18的突出部(勾挂突起)184B-1、184B-2上的方式进行张架时,则形状记忆合金部件32B-1、32B-2的长度例如成为7mm。再有,形状记忆合金部件32B-1、32B-2的线材的粗细(直径)是0.05mm。
因此,相对于在形成为线状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形状记忆合金部件32中例如只收缩4%左右,在形成为螺旋状的形状记忆合金部件32B-1、32B-2中例如可收缩200%以上。因此,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0相比,在第三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0B中,能够加长透镜可动部11、18的可动范围(行程)。
由于如此结构的透镜驱动装置10B进行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0同样的动作,所以省略其动作说明。
总之,形状记忆合金部件32B-1、32B-2作为利用其通电/非通电的温度变化进行伸缩并通过突出部(勾挂突起)184B-1、184B-2使透镜保持架18沿光轴O方向移动的移动机构发挥作用。
弹性部件20与SMA组件36B-1、36B-2的组合沿光轴O方向可移动地支撑透镜可动部11、18的同时,作为驱动透镜可动部11、18的透镜驱动部20、36B-1、36B-2发挥作用。
透镜驱动部20、36B-1、36B-2和透镜可动部11、18相对于光轴O并列设置。因此,能够使透镜驱动装置10B低背化。
由于第三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0B的组装方法也与参照图8至图10说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0的组装方法相同,所以也省略其说明。
上述第三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0B得到下述效果。
由于将安装了一对电极34B-1、34B-2的形状记忆合金丝32B-1、32B-2(SMA组件36B-1、36B-2)通过电极保持架22、24被安装在驱动器、基座14上,所以能简化驱动器、基座14的形状。
由于将SMA组件36B-1、36B-2通过电极保持架22、24安装在驱动器、基座14上,所以在特性不良时能够容易分解透镜驱动装置10B(产品)。其结果,也可以再利用部件。
由于形状记忆合金丝32B-1、32B-2形成为螺旋状,所以与线状的形状记忆合金丝32相比,能够加长形状记忆合金丝32B-1、32B-2的线材的全长。因此,能够提高形状记忆合金丝32B-1、32B-2的弹性力。其结果,能够大幅增加透镜驱动装置10B的透镜变位量(透镜可动部的行程)。
再有,由于以光轴O为中心等角度间隔地在筒状部182的外周壁上设置两个卡定突起184B-1、184B-2,并且与该勾挂突起184B-1、184B-2相对应地设有两个形状记忆合金丝32B-1、32B-2,从而由于对两个SMA组件36B-1、36B-2(可动部11、18)在前后方向两处付与均匀的推进力,所以能抑制在透镜驱动装置10B的可动时透镜可动部11、18相对于光轴O方向的倾斜。
此外,由于由两个形状记忆合金丝32B-1、32B-2驱动透镜可动部11、18,各形状记忆合金丝32B-1、32B-2所需求的驱动力只需一半,所以能够确保形状记忆合金丝32B-1、32B-2的更广的设计自由度。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勾挂突起(突出部)和形状记忆合金部件各设置两个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勾挂突起(突出部)和形状记忆合金部件的数量,也可以是三个、四个等的任何数。
参照图16至图20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0C。图16是从斜前上方观察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省略外上侧盖的立体图,图17是从斜前上方观察从图16所示的透镜驱动装置省略驱动器、基座和弹性部件及电极保持架的立体图,图18是从斜前上方观察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19是图17所示的透镜驱动装置的主视图,图20是图17所示的透镜驱动装置的俯视图。
第四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0C除了透镜保持架及透镜驱动部和驱动器、基座的结构如后述不同的点以外,具有图1至图7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0相同的结构进行动作。因此,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0的结构要素相同的结构要素附加相同的参照符号,并且省略其说明,以下只说明第一实施方式与第四实施方式的不同点。
首先,说明作为第一实施方式与第四实施方式的不同点的第一点的透镜保持架18C。
相对于第一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0的透镜保持架18具有一个勾挂形状记忆合金丝32的勾挂突起(突出部)184,第四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0C的透镜保持架18C具有两个勾挂后述形状记忆合金丝32C-1、32C-2的勾挂突起(突出部)184C-1、184C-2,并且,还具有四个勾挂后述形状记忆合金丝38C-1、38C-2的加力用勾挂突起(突出部)188C-1a、188C-1b、188C-2a、188C-2b。
首先,以下对勾挂突起(突出部)184C-1、184C-2进行详述。
在第四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0C中,在透镜保持架18C的筒状部182C的外周壁上形成在前后方向X的前方及后方向半径方向外侧突出的一对勾挂突起184C-1、184C-2。勾挂突起184C-1形成于筒状部182C的前方,勾挂突起184C-2形成于筒状部182C的后方。一对勾挂突起184C-1、184C-2如图16至图20所示,以筒状部182C中心所在的光轴O为中心分别形成于相互偏移180°的位置上。换言之,一对勾挂突起184C-1、184C-2相对于通过光轴O且由左右方向Y及上下方向Z规定的(延伸的)平面面对称地配置。各勾挂突起184C-1、184C-2从筒状部182C的上端侧向下端侧沿上下方向Z呈钩状突出。该各突出部184C-1、184C-2是用于勾挂后述形成为线状的形状记忆合金丝32C-1、32C-2的中间部32C-1a、32C-2a的部件。
接着,以下对加力用勾挂突起(突出部)188C-1a、188C-1b、188C-2a、188C-2b进行详述。
在透镜保持架18C的筒状部182C的外周壁上形成在前后方向X的前方及后方向半径方向外侧突出的四个加力用勾挂突起188C-1a、188C-1b、188C-2a、188C-2b。四个加力用勾挂突起188C-1a、188C-1b、188C-2a、188C-2b中,一对加力用勾挂突起188C-1a、188C-1b形成于筒状部182C的前方。一对加力用勾挂突起188C-2a、188C-2b形成于筒状部182C的后方。一对加力用勾挂突起188C-1a、188C-1b以在左右方向Y并列两个的状态位于勾挂突起184C-1的上方。若详细说明,则将一对加力用勾挂突起188C-1a、188C-1b配置成,一对加力用勾挂突起188C-1a、188C-1b的中间点位于通过勾挂突起184C-1并沿上下方向Z向上方延伸的线上。同样地,一对加力用勾挂突起188C-2a、188C-2b以在左右方向Y并列两个的状态位于勾挂突起184C-2的上方。若详细说明,则将一对加力用勾挂突起188C-2a、188C-2b配置成,一对加力用勾挂突起188C-2a、188C-2b的中间点位于通过勾挂突起184C-2并沿上下方向Z向上方延伸的线上。各加力用勾挂突起188C-1a、188C-1b、188C-2a、188C-2b从筒状部182C的下端侧向上端侧且沿上下方向Z呈钩状突出。该各加力用勾挂突起188C-1a、188C-1b、188C-2a、188C-2b是用于勾挂后述形成为螺旋状的形状记忆合金丝38C-1、38C-2的中间部38C-1a、38C-2a的部件。
并且,第四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0C的透镜保持架18C不具有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0的透镜保持架18上形成的上侧保持架突出部186。
其次,说明作为第一实施方式与第三实施方式的不同点的第二点的驱动器、基座14C。
相对于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0中电极保持架22和驱动器、基座分体形成,在第四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0C中,驱动器、基座14C具备电极保持功能。
若详述,则第四实施方式的驱动器、基座10C,具有:环状的基座部142C;在基座部142C的四个角部向上下方向Z的上方突出的四个第一电极保持架部144C;以及在该第一电极保持架部144C之间从基座部142C向上下方向Z的上方突出的两个第二电极保持架部146C。四个第一电极保持架部144C实质上做成相同形状。两个第二电极保持架部146C实质上做成相同形状。四个第一电极保持架部144C是用于保持后述电极34C-1、34C-2及后述合金保持部382C-1、382C-2的部件。两个第二电极保持架部146C是用于保持后述电极34C-1、34C-2并且将后述下侧板簧28C在前后方向X及左右方向Y定位的部件。
其次,说明作为第一实施方式与第四实施方式的不同点的第三点的透镜驱动部。
相对于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0中透镜驱动部由弹性部件20和一个驱动用形状记忆合金丝32的组合构成,在第四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0C中,透镜驱动部由弹性部件20、两个驱动用形状记忆合金丝32C-1、32C-2、及两个加力用形状记忆合金38C-1、38C-2构成。
首先,以下对弹性部件20C进行详述。
弹性部件20C由在透镜保持架18C的光轴O方向的上侧配置的上侧板簧26C和在透镜保持架18C的光轴O方向的下侧配置的下侧板簧28C构成。第四实施方式的上侧板簧26C和第一实施方式的上侧板簧26虽然在其结构上稍有不同,但功能方面是相同的。同样地,第四实施方式的下侧板簧28C和第一实施方式的下侧板簧28虽然在其结构上有若干不同,但功能方面是相同的。即,上侧板簧26C和下侧板簧28C配置在透镜保持架18C与壳体12之间,作为将透镜保持架18C在径向方向定位的状态下沿光轴O方向可变位地进行支撑的弹性部件20C发挥功能。此外,上侧板簧26C和下侧板簧28C由铍青铜、磷青铜制成。
接着,以下对驱动用形状记忆合金丝32C-1、32C-2进行详述。
就形状记忆合金丝32C-1而言,将其两端由一对电极34C-1保持。就形状记忆合金丝32C-2而言,将其两端由一对电极34C-2保持。就形状记忆合金丝32C-1而言,将其中间部32C-1a由勾挂突起(突出部)184C-1挂住。就形状记忆合金丝32C-2而言,将其中间部32C-2a由勾挂突起(突出部)184C-2挂住。驱动用形状记忆合金丝32C-1、32C-2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形状记忆合金丝32一样,分别形成为线状。
接着,对两个加力用形状记忆合金38C-1、38C-2进行详述。
加力用形状记忆合金38C-1配置在形状记忆合金丝32C-1的上方,加力用形状记忆合金38C-2配置在形状记忆合金丝32C-2的上方。在加力用形状记忆合金38C-1的两端安装一对合金保持部382C-1。在加力用形状记忆合金丝32C-2的两端安装一对合金保持部382C-2。合金保持部382C-1分别嵌合到形成于位于前方侧的两个第一电极保持架部144C的合金保持槽144Ca中并进行保持。合金保持部382C2分别嵌合到形成于位于后方侧的两个第一电极保持架部144C的合金保持槽144Ca中并进行保持。就加力用形状记忆合金38C-1而言,将其中间部38C-1a由两个加力用勾挂突起(突出部)188C-1a、188C-1b挂住。就加力用形状记忆合金38C-2而言,将其中间部38C-2a由两个加力用勾挂突起(突出部)188C-2a、188C-2b挂住。加力用形状记忆合金38C-1、38C-2不与电极连接,不会被通电。
两个加力用形状记忆合金38C-1、38C-2形成为螺旋状。图示的加力用形状记忆合金38C-1、38C-2在未被张架的状态(自然的状态)下例如具有3mm的长度。与此相对地,在将加力用形状记忆合金38C-1、38C-2以将其中间部38C-1a、38C-2a挂在透镜保持架18C的加力用勾挂突起(突出部)188C-1a、188C-1b、188C-2a、188C-2b上的方式进行张架时,则加力用形状记忆合金38C-1、38C-2的长度例如成为7mm。再有,加力用形状记忆合金38C-1、38C-2的线材的粗细(直径)为0.05mm。
因此,相对于在形成为线状的场合例如只收缩4%左右,形成为螺旋状的场合,例如可收缩200%以上。
这些驱动用形状记忆合金丝32C-1、32C-2和加力用形状记忆合金38C-1、38C-2在高温环境下其温度上升进行收缩,另一方面,在常温环境下其温度下降进行伸长。这里所说的“高温环境”是指例如作为形状记忆合金采用了TiNi合金的场合外部温度约为70℃以上的环境。此外,“常温环境”是指例如作为形状记忆合金采用了TiNi合金的场合外部温度约为70℃以下的环境。
其次,以下说明常温环境下、高温环境下,及驱动用形状记忆合金丝32C-1、32C-2的通电时的透镜驱动部的作用。
首先,在常温环境下,由于加力用形状记忆合金38C-1、38C-2如上所述不进行收缩,所以作为沿光轴O方向向下方对透镜可动部11、18C作用力的加力弹簧发挥作用,其结果,能够调整沿光轴O方向向下方对透镜可动部11、18加力的作用力。
其次,在高温环境下,由于形状记忆合金丝32C-1、32C-2如上所述,其温度上升并进行收缩。此时,加力用形状记忆合金38C-1、38C-2同样地,其温度也上升并进行收缩。此时,由于相比向光轴O方向上侧作用于透镜可动部11、18的形状记忆合金丝32C-1、32C-2的推力,向光轴O方向下侧作用于透镜可动部11、18C的加力用形状记忆合金38C-1、38C-2的推力变大(或相等),所以能够防止透镜可动部11、18C向光轴O方向的上方的变位。如此,加力用形状记忆合金38C-1、38C02作为调整作用于透镜可动部11、18C的推力的调整机构发挥功能。
其次,在形状记忆合金丝32C-1、32C-2通电时,形状记忆合金丝32C-1、32C-2,其温度上升并进行收缩,通过勾挂突起(突出部)184C-1、184C-2使透镜可动部18C朝向光轴O方向的上方移动。此时,加力用形状记忆合金38C-1、38C-2如上所述由于未被通电,所以只作为向下方加力的加力弹簧发挥作用。其结果,透镜可动部18C抵抗加力用形状记忆合金38C-1、38C-2及上侧板簧26C的下方的作用力,沿光轴O方向向上方移动。另-方面,在停止对形状记忆合金丝32C-1、32C-2的通电时,则形状记忆合金丝32C-1、32C-2自然冷却。其结果,形状记忆合金丝32C-1、32C-2伸张,利用加力用形状记忆合金38C-1、38C-2的下方向的作用力,透镜可动部18C沿光轴O方向向下方移动。
上述第四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0C取得下述效果。
由于以光轴O为中心等角度间隔地在筒状部182C的外周壁上设置两个勾挂突起(突出部)184C-1、184C-2,并且与勾挂突起(突出部)184C-1、184C-2相对应地设有两个形状记忆合金丝32C-1、32C-2,从而对透镜可动部11、18C在前后方向两处付与均匀的推进力,所以能够抑制在透镜驱动装置10C的可动时透镜可动部11、18C对光轴O方向的倾斜。
此外,由于由两个形状记忆合金丝32C-1、32C-2驱动透镜可动部11、18C,从而各形状记忆合金丝32C-1、32C-2需要的驱动力只需一半,所以能够确保形状记忆合金丝32C-1、32C-2的更广的设计自由度。
此外,由于作为透镜驱动部设置了加力用形状记忆合金38C-1、38C-2,从而不仅在常温环境下可以调整沿光轴O方向朝下方对透镜可动部11、18C进行加力的作用力,而且还能够在高温环境下防止光轴O方向的透镜可动部11、18C的变位。
并且,由于加力用形状记忆合金38C-1、38C-2形成为螺旋状,从而利用高温环境下的形状记忆合金丝32C-1、32C-2的收缩,从而加力用形状记忆合金38C-1、38C-2的收缩变大,向沿光轴O方向的下方的推进力也变大,所以能可靠地防止光轴O方向的透镜可动部11、18C的变位。
参照图21至图26说明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0D。图21是从斜前方上方观察从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省略外上侧盖的立体图,图22是从斜前方上方观察从图16所示的透镜驱动装置省略驱动器、基座和弹性部件及电极保持架的立体图,图23是从斜前方上方观察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24是图22所示的透镜驱动装置的主视图,图25是图22所示的透镜驱动装置的侧视图,图26是图22所示的透镜驱动装置的俯视图。
第五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0D除了加力用卡定突起及加力用形状记忆合金的结构如后所述不同的点以外,具有与图16至图20所示的第四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0C相同的结构进行动作。因此,对与第四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0C的结构要素相同的结构要素附加相同的参照符号,并且省略其说明,以下只说明第四实施方式与第五实施方式的不同点。
首先,说明作为第四实施方式与第五实施方式的不同点的第一点的加力用勾挂突起188D-1、188D-2。
相对于第四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0C的加力用勾挂突起188C-1a、188C-1b位于勾挂突起184C-1的上方,第五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0D的加力用勾挂突起188D-1形成于从勾挂突起184C-1的位置并以光轴O为中心偏移90°位置的上方。同样地,相对于第四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0C的加力用勾挂突起188C-2a、188C-2b位于勾挂突起184C-2的上方,而第五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0D的加力用勾挂突起188D-2形成于从勾挂突起184C-2的位置并以光轴O为中心偏移90°位置的上方。而且,加力用勾挂突起188D-1和加力用勾挂突起188D-2形成于相互以光轴O为中心偏移180°的位置。
其次,说明作为第四实施方式与第五实施方式的不同点的第二点的加力用形状记忆合金38D-1、38D-2。
相对于在第四实施例的透镜驱动装置10C中加力用形状记忆合金38C-1配置在形状记忆合金丝32C-1的上方且挂在加力用勾挂突起188C-1a、188C-1b上,而在第五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0D中,加力用形状记忆合金38D-1配置在从形状记忆合金丝32C-1的位置偏移90°的位置的上方并挂在加力用勾挂突起188D-1上。同样地,相对于在第四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0C中加力用形状记忆合金38C-2配置在形状记忆合金丝32C-2的上方且挂在加力用勾挂突起188C-2a、188C-2b上,而在第五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0D中,加力用形状记忆合金38D-2配置在从形状记忆合金丝32C-2的位置偏移90°的位置的上方并挂在上述加力用勾挂突起188D-2上。加力用形状记忆合金38D-1和加力用形状记忆合金38D-2配置在以光轴O为中心相互偏移180°的位置上。安装在加力用形状记忆合金38C-1的两端上的一对合金保持部382D-1的一方嵌合在合金保持槽144Ca中并被保持,该合金保持槽144Ca形成在位于前方侧的两个第一电极保持架部144C中的一方的第一电极保持架部144C上,并且一对合金保持部382D-1的另一方嵌合在合金保持槽144Ca中并被保持,该合金保持槽144Ca形成在位于后方侧的两个第一电极保持架部144C中的一方的第一电极保持架部144C上。同样地,安装在加力用形状记忆合金38C-2的两端上的一对合金保持部382D-2的一方嵌合在合金保持槽144Ca中并被保持,该合金保持槽144Ca形成在位于前方侧的两个第一电极保持架部144C中的一方的第一电极保持架部144C上,并且一对合金保持部382D-2的另一方嵌合在合金保持槽144Ca中并被保持,该合金保持槽144Ca形成在位于后方侧的两个第一电极保持架部144C中的一方的第一电极保持架部144C上。
上述第五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0D与第四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OC相比,由于形状记忆合金丝32C-1、32C-2的设置位置与加力用形状记忆合金38D-1、38D-2的设置位置是离开的,所以能简便地完成透镜驱动装置10D的组装作业。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形状记忆合金丝32C-1、32C-2和加力用形状记忆合金38D-1、38D-2配置在以光轴O为中心相互错开90°的位置,但该角度也可以是任何的角度。
以上,对本发明参照其实施方式特别所指地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规定的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下进行形式或详细上种种变形是能理解的。例如在本发明中,如果做成将SMA组件不是直接安装于驱动器、基座上而是通过电极保持架安装于驱动器、基座上,因而能够调整电极保持架的位置的机构的话,即便在将形状记忆合金部件安装在壳体上以后,也能容易调整施加于形状记忆合金部件的拉伸量。其结果,能抑制制品特性的波动。此外,导向机构(弹性部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使用各种的部件。

Claims (15)

1.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具有:包含保持透镜筒的筒状部的透镜保持架;仅在光轴方向可移动地支撑上述透镜保持架的壳体;使上述透镜保持架在上述光轴方向移动的移动机构;以及仅在上述光轴方向可移动地引导透镜保持架的导向机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移动机构,包含张架在上述透镜保持架和上述壳体之间的形状记忆合金部件,在该形状记忆合金部件的两端部安装用于对其通电的一对电极,
上述壳体,包含:在上述透镜保持架的下部侧配置的驱动器、基座;以及安装在该驱动器、基座上并保持上述一对电极的电极保持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透镜保持架具有从上述筒状部向半径方向外侧突出且勾挂上述形状记忆合金部件的中间部的勾挂突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导向机构包含配置在上述透镜保持架与上述壳体之间的弹性部件,该弹性部件将上述透镜保持架在径向方向定位的状态下并仅在上述光轴方向变位地进行支撑。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弹性部件由分别设置在上述透镜保持架的筒状部的光轴方向的上侧及下侧的上侧板簧及下侧板簧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上侧板簧,具有:安装在上述透镜保持架上端部上的上侧环状部;安装在上述壳体上的四个上侧端部;以及分别连接上述上侧环状部和上述四个上侧端部的四个上侧臂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下侧板簧由一对下侧板簧构成,
该一对下侧板簧的各个具有:安装于上述透镜保持架的下端部上的下侧圆弧部;固定于上述壳体上的一对下侧端部;以及连接上述下侧圆弧部和上述一对下侧端部的一对下侧臂部。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形状记忆合金部件由形成为线状的形状记忆合金丝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形状记忆合金部件由形成为螺旋状的形状记忆合金部件构成。
9.根据权利要求2~8任何一项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勾挂突起以上述光轴为中心且等角度间隔地在筒状部的外周壁上配置多个,
上述形状记忆合金部件以与上述勾挂突起的个数相同的数量配置并分别勾挂在各个勾挂突起上。
10.一种透镜驱动装置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含以下工序:
第一工序,在具有用于保持透镜筒的筒状部的透镜保持架的光轴方向的两端安装上侧板簧和下侧板簧;
第二工序,将安装有形状记忆合金组件的支撑部件安装在上述透镜保持架上;
第三工序,从上述透镜保持架的底部侧以夹持上述下侧板簧的状态在上述支撑部件上安驱动器、基座;
第四工序,从上述透镜保持架的上部侧以夹持上侧板簧的状态在上述支撑部件上安装内上侧盖;以及
第五工序,以覆盖上述内上侧盖的方式被覆外上侧盖。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形状记忆合金组件由形状记忆合金部件、和与该形状记忆合金部件的两端部电连接的一对电极构成,
上述透镜保持架具有相互面对的第一及第二侧,在上述第一侧上具有从上述筒状部的外壁向外侧突出的勾挂突起,
上述支撑部件,由相互面对设置的第一及第二支撑部件构成,在上述第一支撑部件上以保持了上述一对电极的状态安装上述形状记忆合金组件,
上述第二工序,包含:
通过将上述形状记忆合金组件的中间部勾挂在上述勾挂突起上,从而将上述形状记忆合金部件张架在上述透镜保持架与上述第一支撑部件之间,将上述第一支撑部件安装于上述透镜保持架的第一侧的工序;以及
将上述第二支撑部件安装于上述透镜保持架的第二侧的工序。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上侧板簧由上侧环状部、设在四个角部且具有上侧弹簧孔的四个上侧端部、以及连接上述上侧环状部与上述四个上侧端部的四个上侧臂部构成,
上述下侧板簧由一对下侧板簧构成,上述一对下侧板簧的各个由下侧圆弧部、具有下侧端部孔的一对下侧端部、以及连接上述下侧圆弧部与上述一对下侧端部的一对下侧臂部构成,
上述第一工序,包含:
将上述上侧板簧的上述上侧环状部安装在上述透镜保持架的筒状部的上端部的工序;以及
将上述一对下侧板簧的上述下侧圆弧部安装在上述透镜保持架的筒状部的下端部的工序。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及第二支撑部件的各个在其两端侧具备一对支撑突出部,该一对支撑突出部的各个在上端具有支撑突起,
上述第二工序包含将上述第一及第二支撑部件的上述支撑突起分别嵌入上述上侧板簧的上述四个上侧端部的上侧端部孔中的工序。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驱动器、基座具有:环状的基座部;和在该基座部的四个角部向上方突出的四个基座突出部,上述四个基座突出部分别具有向上方突出的四个基座突起,
就上述第三工序而言,在将形成于上述驱动器、基座的上述四个基座突出部上的四个基座突起分别通过形成于上述一对下侧板簧的上述一对下侧端部上的下侧端部孔的状态将上述驱动器、基座的上述四个基座突出部分别安装于上述第一及第二支撑部件的上述一对支撑突出部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内上侧盖,具有做成环状的内盖主体、和在该内盖主体的四个角部向下方突出的四个卡定突出部,该四个卡定突出部的各个具有通孔,
就上述第四工序而言,在将通过上述上侧板簧的上述四个上侧端部的上侧端部孔并突出的上述第一及第二支撑部件的上述支撑突起分别插入到形成于上述内上侧盖的上述四个卡定突出部上的通孔的状态下将上述内上侧盖安装于上述第一及第二支撑部件上。
CN201010180987.1A 2009-05-15 2010-05-14 透镜驱动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Active CN10188715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18281 2009-05-15
JP2009-118281 2009-05-15
JP2010039692A JP5574091B2 (ja) 2009-05-15 2010-02-25 レンズ駆動装置およびその組立方法
JP2010-039692 2010-02-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87158A true CN101887158A (zh) 2010-11-17
CN101887158B CN101887158B (zh) 2014-10-15

Family

ID=430731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80987.1A Active CN101887158B (zh) 2009-05-15 2010-05-14 透镜驱动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887158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56254A (zh) * 2012-11-27 2015-09-30 剑桥机电有限公司 用于照相机镜头元件的悬挂系统
CN107272138A (zh) * 2016-04-01 2017-10-20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镜头驱动机构及其控制方法
CN107979259A (zh) * 2018-01-12 2018-05-01 河南省皓泽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记忆合金驱动的微型电机
CN108474995A (zh) * 2016-01-11 2018-08-31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相机模块以及光学装置
CN110261988A (zh) * 2019-06-01 2019-09-20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自动对焦镜头组件及其自动对焦方法
CN110603487A (zh) * 2017-05-04 2019-12-20 艾斯科技公司 相机模块自动聚焦致动器
WO2020233418A1 (zh) * 2019-05-22 2020-11-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弹片设计方法及弹片、sma组件、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US11598975B2 (en) 2016-04-01 2023-03-07 Tdk Taiwan Corp. Lens driving mechanis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48270A (zh) * 2005-08-11 2008-08-20 柯尼卡美能达精密光学株式会社 驱动装置、镜头镜筒、摄像装置、镜头驱动方法以及形状记忆合金的制造方法
JP2009019507A (ja) * 2007-07-10 2009-01-29 Seiko Instruments Inc 駆動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の組立方法
CN101408658A (zh) * 2007-10-09 2009-04-15 一品光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形状记忆合金的镜头移位机构
WO2009056822A2 (en) * 2007-10-30 2009-05-07 Cambridge Mechatronics Limited Shape memory alloy actuation apparatus
JP2009103861A (ja) * 2007-10-23 2009-05-14 Seiko Instruments Inc 駆動モジュール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48270A (zh) * 2005-08-11 2008-08-20 柯尼卡美能达精密光学株式会社 驱动装置、镜头镜筒、摄像装置、镜头驱动方法以及形状记忆合金的制造方法
JP2009019507A (ja) * 2007-07-10 2009-01-29 Seiko Instruments Inc 駆動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の組立方法
CN101408658A (zh) * 2007-10-09 2009-04-15 一品光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形状记忆合金的镜头移位机构
JP2009103861A (ja) * 2007-10-23 2009-05-14 Seiko Instruments Inc 駆動モジュール
WO2009056822A2 (en) * 2007-10-30 2009-05-07 Cambridge Mechatronics Limited Shape memory alloy actuation apparatus

Cited B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56254B (zh) * 2012-11-27 2018-06-12 剑桥机电有限公司 用于照相机镜头元件的悬挂系统
CN104956254A (zh) * 2012-11-27 2015-09-30 剑桥机电有限公司 用于照相机镜头元件的悬挂系统
US11079567B2 (en) 2016-01-11 2021-08-03 Lg Innotek Co., Ltd. Lens driving device, camera module, and optical device
CN108474995B (zh) * 2016-01-11 2021-06-08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相机模块以及光学装置
CN108474995A (zh) * 2016-01-11 2018-08-31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相机模块以及光学装置
US11815734B2 (en) 2016-01-11 2023-11-14 Lg Innotek Co., Ltd. Lens driving device, camera module, and optical device
US11598975B2 (en) 2016-04-01 2023-03-07 Tdk Taiwan Corp. Lens driving mechanis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CN111913267A (zh) * 2016-04-01 2020-11-10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镜头驱动机构
CN107272138A (zh) * 2016-04-01 2017-10-20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镜头驱动机构及其控制方法
CN110603487A (zh) * 2017-05-04 2019-12-20 艾斯科技公司 相机模块自动聚焦致动器
CN110603487B (zh) * 2017-05-04 2021-12-31 艾斯科技公司 相机模块自动聚焦致动器
CN107979259A (zh) * 2018-01-12 2018-05-01 河南省皓泽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记忆合金驱动的微型电机
CN112703439A (zh) * 2019-05-22 2021-04-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弹片设计方法及弹片、sma组件、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WO2020233418A1 (zh) * 2019-05-22 2020-11-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弹片设计方法及弹片、sma组件、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2703439B (zh) * 2019-05-22 2022-05-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弹片设计方法及弹片、sma组件、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WO2020243859A1 (zh) * 2019-06-01 2020-12-10 瑞声光学解决方案私人有限公司 自动对焦镜头组件及其自动对焦方法
CN110261988B (zh) * 2019-06-01 2022-01-11 瑞声光学解决方案私人有限公司 自动对焦镜头组件及其自动对焦方法
CN110261988A (zh) * 2019-06-01 2019-09-20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自动对焦镜头组件及其自动对焦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87158B (zh) 2014-10-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87158A (zh) 透镜驱动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CN101893748A (zh) 透镜驱动装置、装入方法以及sma组件
CN111788519B (zh) 镜头致动器
US9723211B2 (en) Camera module with image stabilization by moving imaging lens
CN106233181B (zh) 摄像装置、内窥镜
CN101520538B (zh) 透镜驱动装置
CN102162896A (zh) 板簧以及透镜驱动装置
CN102478698B (zh) 透镜驱动装置
CN102162897A (zh) 板簧以及透镜驱动装置
CN101246247B (zh) 透镜驱动装置
CN101887159A (zh) 透镜镜筒和摄像装置
CN101876742A (zh) 透镜驱动装置
CN101881872A (zh) 透镜驱动装置
JP2011175160A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5574091B2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およびその組立方法
CN101520539A (zh) 透镜驱动装置
KR101569345B1 (ko) 형상기억합금 와이어를 이용한 액추에이터
CN110955010A (zh) 液态镜头对焦和防抖机构、摄像模块和电子设备
KR101834251B1 (ko) 렌즈 구동 장치 및 그 조립 방법
CN110933277A (zh) 液态镜头对焦和防抖机构、照相模块和电子设备
CN102478697A (zh) 透镜驱动装置
KR20140036648A (ko) 경통 조립체 및 이를 구비한 촬영장치
CN211180360U (zh) 液态镜头对焦和防抖机构、摄像模块和电子设备
CN211577628U (zh) 多轴光学防抖和对焦装置、摄像模块和电子设备
CN111175964A (zh) 液态镜头对焦和防抖装置、相机模块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