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66171B - 一种生产线设备的计时控制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生产线设备的计时控制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66171B
CN101866171B CN2010101613048A CN201010161304A CN101866171B CN 101866171 B CN101866171 B CN 101866171B CN 2010101613048 A CN2010101613048 A CN 2010101613048A CN 201010161304 A CN201010161304 A CN 201010161304A CN 101866171 B CN101866171 B CN 10186617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me
timer
timing
information
thr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6130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66171A (zh
Inventor
高建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North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North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North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North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1016130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866171B/zh
Publication of CN1018661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661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661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661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General Factory Administ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产线设备的计时控制方法,包括:读取计时信息文件,所述计时信息文件记录有计时控制信息;启动计时更新线程,触发第一定时器,所述第一定时器用于按照固定的时间间隔产生计时周期控制信号;所述计时更新线程用于在计时周期内依据当前的计时控制信息执行计时更新操作。本发明可以使得用户可以自行地定制计时器及关联的信息源,同时保证计时周期的精准性,提高计时相关信息的准确性,并降低系统的耦合度,节约系统资源,提高系统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生产线设备的计时控制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产线设备控制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生产线设备的计时控制方法及一种生产线设备的计时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在目前生产的各个领域,为了满足设备维修和保养的需要、缩短设备的停机时间,操作人员必须准确方便地了解当前设备零部件的使用情况,从而便于备件贮备和安排生产。为保证设备的使用率和正常的生产,对设备零部件的使用寿命进行监控是十分重要的。
由于设备零部件自身结构的不同,影响零部件使用寿命的因素也各不同。以半导体刻蚀设备为例,影响其零部件使用寿命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六种:Wafer Counter,Pin Counter,Time,SRF Hours,BRF Hours和TMP Hours。其中,Wafer Counter用于统计wafer(硅片)的总数;PinCounter用于统计pin(针)的升降次数;Time是设备的使用时间;SRFHours用于表示源射频(Source Radio Frequency,SRF)的启辉时间;BRF Hours用于表示下射频(Bias Radio Frequency,BRF)的启辉时间;TMP Hours用于表示分子泵(Turbo Molecular Pump)正常工作的时间。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影响零部件使用寿命的因素实质上就是与零部件寿命相关的信息源,也就是说,不同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将会直接与某一种或某几种信息源相关。例如,对于典型的硅栅刻蚀工艺而言,当SRFHours达到预计寿命时,不同的石英件具有不同的寿命,如石英窗(Quartzwindow)为2000RF小时,聚焦环(Focus ring)为300RF小时,即石英窗和聚焦环的使用寿命与SRF Hours这个信息源相关;或如,波纹管(Bellow)与Pin Counter这个信息源相关。在实际中,信息源通常具有两种状态:ON和OFF,这两种状态表示影响零部件使用寿命的因素是否正在发挥作用。相应地,控制系统中一般会设定两个容差来衡量零部件的使用情况,软容差(Soft Tolerance)和硬容差(Hard Tolerance)。
为对设备中不同零部件的寿命进行准确地记录,在具体应用中,一般会在生产线设备的控制系统中针对各个零部件设置计时器,以对相应零部件的使用寿命进行计时。具体可以参考图1所示的现有技术中一种生产线设备计时控制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1、在设备控制系统启动后,从指定目录文件中加载计时器信息;
其中,所述计时器信息包括零部件的名称、信息源、计时器功能是否开启、计时器当前值、软容差和硬容差等信息。
步骤102、启动监控累加线程;
将获取到的计时器信息分别赋值为程序中的变量,为计时器的累加做准备。
步骤103、检测信息源状态,若为ON,则执行步骤104;若为OFF,则执行步骤105;
步骤104、判断计时器的计时功能是否开启;若是,则执行步骤106;若否,则执行步骤111;
步骤105、保存当前计时器的信息至所述硬盘的指定目录文件,并执行步骤111;
步骤106、计时器累加并更新计时器信息;
步骤107、判断计时器是否超过软容差,若是,则执行步骤108;否则执行步骤109;
步骤108、抛出PROBLEM报警,提示用户零部件即将达到使用寿命。
步骤109、判断计时器是否超过硬容差,若是,则执行步骤110;否则执行步骤111;
步骤110、抛出ERROR报警,警告用户零部件已经达到使用寿命并应及时更换备件;
步骤111、延迟固定时间后,返回步骤103。
这种现有的计时控制方法主要存在以下缺点:
1、在控制系统运行期间,启动的监控累加线程总是需要在延迟固定的时间内循环监测信息源状态的变化,并根据该变化来决定计数器是否累加和更新信息。这种轮询机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系统资源的浪费,影响了系统性能;并且,采用这种延迟固定时间循环监测的方案也很难保证实际中计时功能整体执行周期的精准性,从而影响计时器的准确性。
2、现有技术将计时器的累加更新和监控都放到同一个线程中运行,并在设计时便将计时器及关联的信息源固化在系统中,增加了系统的耦合度、不便于系统的升级和维护。
因此,目前需要本领域技术人员迫切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就是:如何能够创新地提出一种生产线设备的计时控制机制,使得用户可以自行地定制计时器及关联的信息源,同时保证计时周期的精准性,提高计时相关信息的准确性,并降低系统的耦合度,节约系统资源,提高系统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生产线设备的计时控制方法及装置,使得用户可以自行地定制计时器及关联的信息源,同时保证计时周期的精准性,提高计时相关信息的准确性,并降低系统的耦合度,节约系统资源,提高系统性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生产线设备的计时控制方法,包括:
读取计时信息文件,所述计时信息文件记录有计时控制信息;
启动计时更新线程,触发第一定时器,所述第一定时器用于按照固定的时间间隔产生计时周期控制信号;所述计时更新线程用于在计时周期内依据当前的计时控制信息执行计时更新操作。
优选的,所述计时控制信息包括:计时器信息及关联的计时信息源信息、计时器的计数值,以及报警阈值;
所述计时更新操作包括:
获得当前计时信息源的状态,若为开启,则通知订阅该计时信息源的计时器;
获得所述计时器当前的功能状态,若为开启,则更新所述计时器的计数值;
在所述更新的计时器计数值超出所述报警阈值时,输出报警信息。
优选的,所述计时更新操作还包括:
若当前计时信息源的状态为关闭,则判断当次计时周期的时间是否到达;
若是,则等待下一次计时周期的触发;若否,则继续等待当次计时周期的时间到达。
优选的,所述计时更新操作还包括:
若所述计时器的功能状态为关闭,则判断当次计时周期的时间是否到达;
若是,则等待下一次计时周期的触发;若否,则继续等待当次计时周期的时间到达。
优选的,所述计时更新操作还包括:
在所述更新的计时器计数值未超出所述报警阈值时,判断当次计时周期的时间是否到达;
若是,则等待下一次计时周期的触发;若否,则继续等待当次计时周期的时间到达。
优选的,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启动计时监控线程,所述计时监控线程用于执行文件保存操作,所述文件保存操作包括:
每隔一定时间保存所述计时信息文件。
优选的,所述文件保存操作还包括:
依据用户对计时控制信息的修改操作,触发对所述计时信息文件的即时保存。
优选的,所述计时更新线程和计时监控线程并行执行。
优选的,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启动文件备份线程,触发第二定时器,所述第二定时器具有设定的文件备份周期;所述文件备份线程用于按照所述文件备份周期对所述计时信息文件进行备份。
优选的,所述计时更新线程、计时监控线程和文件备份线程并行执行。
优选的,所述计时信息文件依据其对应的零部件设置。
优选的,所述报警阈值包括硬容差和软容差,所述报警信息包括第一报警信息和第二报警信息;所述超出报警阈值时输出报警信息的步骤包括:
判断所述更新的计时器计数值是否超过软容差,若是,则输出第一报警信息;
若否,则判断所述更新的计时器计数值是否超过硬容差,若是,则输出第二报警信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生产线设备的计时控制装置,包括:
文件读取模块,用于读取计时信息文件,所述计时信息文件记录有计时控制信息;
第一线程控制模块,用于启动计时更新线程,触发第一定时器,所述第一定时器用于按照固定的时间间隔产生计时周期控制信号;所述计时更新线程用于在计时周期内依据当前的计时控制信息执行计时更新操作。
优选的,所述计时控制信息包括:计时器信息及关联的计时信息源信息、计时器的计数值,以及报警阈值;
所述第一线程控制模块包括:
计时器通知子模块,用于在当前计时信息源的状态为开启时,通知订阅该计时信息源的计时器;
计时器更新子模块,用于在所述计时器当前的功能状态为开启时,更新所述计时器的计数值;
报警子模块,用于在所述更新的计时器计数值超出所述报警阈值时,输出报警信息。
优选的,所述第一线程控制模块还包括:
第一时间判断子模块,用于在当前计时信息源的状态为关闭时,判断当次计时周期的时间是否到达;若是,则触发第一等待子模块;若否,则触发第二等待子模块;
第一等待子模块,用于等待下一次计时周期的触发;
第二等待子模块,用于继续等待当次计时周期的时间到达。
优选的,所述第一线程控制模块还包括:
第二时间判断子模块,用于在所述计时器的功能状态为关闭时,判断当次计时周期的时间是否到达;若是,则触发第一等待子模块;若否,则触发第二等待子模块;
第一等待子模块,用于等待下一次计时周期的触发;
第二等待子模块,用于继续等待当次计时周期的时间到达。
优选的,所述第一线程控制模块还包括:
第三时间判断子模块,用于在所述更新的计时器计数值未超出所述报警阈值时,判断当次计时周期的时间是否到达;若是,则触发第一等待子模块;若否,则触发第二等待子模块;
第一等待子模块,用于等待下一次计时周期的触发;
第二等待子模块,用于继续等待当次计时周期的时间到达。
优选的,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第二线程控制模块,用于启动计时监控线程,所述计时监控线程用于执行文件保存操作,所述第二线程控制模块包括:
定时保存子模块,用于每隔一定时间保存所述计时信息文件。
优选的,所述第二线程控制模块还包括:
即时保存子模块,用于依据用户对计时控制信息的修改操作,触发对所述计时信息文件的即时保存。
优选的,所述计时更新线程和计时监控线程并行执行。
优选的,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第三线程控制模块,用于启动文件备份线程,触发第二定时器,所述第二定时器具有设定的文件备份周期;所述文件备份线程用于按照所述文件备份周期对所述计时信息文件进行备份。
优选的,所述计时更新线程、计时监控线程和文件备份线程并行执行。
优选的,所述计时信息文件依据其对应的零部件设置。
优选的,所述生产线设备为等离子体刻蚀设备,所述计时器信息包括石英窗Quartz windowr的计时器信息、内衬Liner的计时器信息、喷嘴Nozzle的计时器信息和/或调整支架GDP的计时器信息;所述计时器关联的计时信息源信息为源射频的启辉时间SRF Hours。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通过在开启的计时更新线程中启动一个定时器(第一定时器),根据该定时器产生的恒定间隔的中断来有节奏地触发和管理各个零部件的计时更新操作,不仅保证了计时周期的精准性,提高了计时相关信息的准确性,还有效减少了现有的轮询机制对系统资源造成的浪费,降低了系统的耦合度;
2、本发明通过开启计时监控线程,在该线程中执行间隔一定时间对计时信息文件进行保存的操作,不仅可以避免频繁保存对系统造成的压力,节省系统的资源,提高系统的性能,还能有效避免多种异常情况对计时相关信息的破坏。优选的是,所述计时监控线程还可以依据用户修改计时控制信息的操作,如变更计时器与信息源的关联关系、重置软硬容差值重置等操作,即时触发计时信息文件的保存,从而进一步保证计时信息文件的准确性。
3、本发明还通过开启文件备份线程启动一个定时器(第二定时器),依据该定时器所设定的备份周期,自动将计时信息文件进行备份,以规避在计时信息文件损坏时,计时信息丢失的潜在风险,使得相关操作人员在文件损坏的情况下,仍然可以了解零部件使用寿命的近况。
4、本发明中计时更新线程和计时监控线程;或者,计时更新线程、计时监控线程和文件备份线程可以随生产线设备控制系统的启动而开启且并行执行;并且,本发明中各个零部件计时器与其信息源的关联关系可以由相关操作人员根据实际生产需要自行定制,从而进一步降低了系统的耦合度,便于系统的升级和维护。
5、本发明中计时信息文件依据其对应的零部件设置,而不是如现有技术中对计时信息的读取和保存都在同一个文件上进行,从而更有利于保证计时信息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半导体刻蚀设备硬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种生产线设备的计时控制方法实施例1的步骤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种生产线设备的计时控制方法实施例2的步骤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种生产线设备的计时控制方法实施例3的步骤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的一种生产线设备的计时控制方法实施例4的步骤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的一种生产线设备的计时控制装置实施例1的结构框图;
图7是本发明的一种生产线设备的计时控制装置实施例2的结构框图;
图8是本发明的一种生产线设备的计时控制装置实施例3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可用于众多通用或专用的计算系统环境或配置中。例如:多处理器系统、服务器、网络PC、小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包括以上任何系统或设备的分布式计算环境等等。
本发明可以在由计算机执行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一般上下文中描述,例如程序单元。一般地,程序单元包括执行特定任务或实现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例程、程序、对象、组件、数据结构等等。也可以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实践本发明,在这些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由通过通信网络而被连接的远程处理设备来执行任务。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程序单元可以位于包括存储设备在内的本地和远程计算机存储介质中。
参考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一种生产线设备的计时控制方法实施例1的步骤流程图,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读取计时信息文件,所述计时信息文件记录有计时控制信息;
步骤202、启动计时更新线程,触发第一定时器,所述第一定时器用于按照固定的时间间隔产生计时周期控制信号;所述计时更新线程用于在计时周期内依据当前的计时控制信息执行计时更新操作。
对于生产线设备一般均配置有相应的控制系统以控制生产线设备的运行,为监控生产线设备中各个零部件的使用情况,通常会针对各个零部件配置计时器,各个计时器计时的依据直接与一种或几种信息源相关。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各个零部件计时器与其信息源的关联关系可以由相关操作人员根据实际生产需要自行定制,写入计时信息文件中,而无需在设计时固化在系统中,从而降低系统的耦合度,便于系统的升级和维护。
为尽可能真实地反映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对于进行计时控制所需的与计时器相关的信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称之为计时控制信息),可以依据其所对应的零部件,单独保存在一份文件中(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称之为计时信息文件)。而不是采用现有技术中将所有零部件的计时控制信息都在同一个文件中的方式,从而降低文件频繁读写带来的出错概率,以及,避免出现在文件异常损坏时,相关操作人员完全无法获知计时控制信息的情形。
在具体实现中,随着控制系统的启动,会触发生产线设备中相应零部件的计时信息文件的读取操作,在获得计时信息文件中记录的计时控制信息后,如零部件名称、计时器信息及其关联的计时信息源信息、计时器的计数值、计时器的报警阈值等,启动计时更新线程,在该线程中设置有一个定时器(第一定时器),该定时器用于按照固定的时间间隔产生计时周期控制信号,在计时更新线程中,将在该定时器设定的一个计时周期内完成一次计时更新的操作。
现有技术中计时器累加更新的时间受到控制系统和硬件的影响,所以现有技术尽管在设计中延迟固定时间,但计时器累加更新的时间和延迟的固定时间的总时间不固定,即循环监控的时间会产生变化,进而导致计时周期不够精确。而本发明的计时周期由一个独立定时器来实现,通过这种定时器产生的恒定间隔的中断,来有节奏地触发和管理各个零部件的计时更新操作,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采用的延迟固定时间的轮询机制而言,本发明不仅保证了计时周期的精准性,提高了计时控制信息的准确性,还有效减少了轮询机制对系统资源造成的浪费,节约了系统资源,提高了系统性能,并降低了系统的耦合度。
参考图3,示出了本发明的一种生产线设备的计时控制方法实施例2的步骤流程图,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读取计时信息文件,所述计时信息文件记录有计时控制信息,所述计时控制信息包括:计时器信息及关联的计时信息源信息、计时器的计数值,以及,作为报警阈值的软容差和硬容差;
步骤302、启动计时更新线程,触发第一定时器,所述第一定时器用于按照固定的时间间隔产生计时周期控制信号;
步骤303、获得当前计时信息源的状态,若为开启(ON),则执行步骤304;若为关闭(OFF),则执行步骤311;
在实际中,计时信息源状态用于表示影响零部件使用寿命的因素是否正在发挥作用。因为在实际使用中,零部件不是时时处于使用中。通常,当零部件关闭或低于设定的衡量值时,信息源状态表示为OFF;当零部件启动或达到设定的衡量值时,信息源状态表示为ON。
步骤304、通知订阅该计时信息源的计时器;
步骤305、获得所述计时器当前的功能状态,若为开启,则执行步骤306;若为关闭,则执行步骤311;
步骤306、更新所述计时器的计数值;
例如,依据从文件中读取的计时器计数值进行累加。
步骤307、判断所述更新的计时器计数值是否超过软容差,若是,则执行步骤308;若否,则执行步骤311;
步骤308、输出第一报警信息;
在实际中,所述第一报警信息可以为PROBLEM报警信息,以提示用户零部件即将达到使用寿命。
步骤309、判断所述更新的计时器计数值是否超过硬容差,若是,则执行步骤310;若否,则执行步骤311;
步骤310、输出第二报警信息;
在实际中,所述第二报警信息可以为ERROR报警,警告用户零部件已经达到使用寿命并应及时更换备件。
此时,用户可以使用备件将已达到使用寿命的零部件替换,重置计时器使其重新开始计时;或者,可以选择继续使用已经达到使用寿命的零部件,将计时器功能暂停,暂时不再使用计时器的计时功能。
步骤311、判断当次计时周期的时间是否到达,若是,则执行步骤312;若否,则返回继续等待至当次计时周期的时间到达。
步骤312、等待下一次计时周期的触发,然后返回至步骤303。
在具体实现中,当生产线设备的控制系统启动后,首先从指定的计时信息文件中加载计时控制信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计时控制信息包括计时器信息及关联的计时信息源信息、计时器的计数值,以及作为报警阈值的软容差和硬容差等,其中,计时器信息可以包括计时器的功能状态,计时信息源信息可以包括计时信息源的状态。在实际中,所述计时控制信息还可以进一步包括零部件的名称等。然后,将读取到的计时控制信息分别赋值为程序中的变量。在这种情况下,所述计时器的功能状态、计时信息源的状态及计时器的计数值在每次变化或更新时,会自动反映在相应的变量中,即上述信息并不需要系统每次读取才能获得。
在第一定时器的计时周期控制过程中,会根据当前信息源的状态变量来决定是否打开事件触发器,即定时器的计时周期控制可以和计时信息源的状态变量相结合,组成事件触发器,从而实现以事件(委托)的方式通知已经订阅信息来源的计时器。具体而言,如果当前计时信息源的状态为ON,则打开事件触发器,通知所有已经订阅此信息来源的计时器,继而在事件的回调函数中对这些计时器进行累加和信息的更新。如果当前计时信息源的状态为OFF,则不开启事件触发器,继续等待下一次第一定时器的计时周期触发信号。
参考图4,示出了本发明的一种生产线设备的计时控制方法实施例3的步骤流程图,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1、读取计时信息文件,所述计时信息文件记录有计时控制信息,所述计时控制信息包括:计时器信息及关联的计时信息源信息、计时器的计数值,以及,报警阈值;
步骤42a、启动计时更新线程,触发第一定时器,所述第一定时器用于按照固定的时间间隔产生计时周期控制信号;所述计时更新线程用于在计时周期内依据当前的计时控制信息执行计时更新操作,具体可以包括以下子步骤:
子步骤421、获得当前计时信息源的状态,若为开启,则通知订阅该计时信息源的计时器;
子步骤422、获得所述计时器当前的功能状态,若为开启,则更新所述计时器的计数值;
子步骤423、在所述更新的计时器计数值超出所述报警阈值时,输出报警信息。
步骤42b、启动计时监控线程,所述计时监控线程用于执行文件保存操作,具体可以包括以下子步骤:
子步骤424、每隔一定时间保存所述计时信息文件;
子步骤425、依据用户对计时控制信息的修改操作,触发对所述计时信息文件的即时保存。
其中,所述计时更新线程和计时监控线程并行执行。
本实施例调整了对于计时信息文件保存的时机,在实际中,计时监控线程会每隔一段时间对计时信息文件进行保存(定时保存),从而避免频繁保存对系统造成的压力;并且,计时监控线程还可以监测计时控制信息被用户修改的情况,如修改计时器与信息来源的关联关系、软硬容差值的重置等,一旦发现上述信息发生变化,则直接以事件的方式通知系统进行计时信息文件的保存(即时保存)。从而进一步保证计时信息文件的准确性。
参考图5,示出了本发明的一种生产线设备的计时控制方法实施例4的步骤流程图,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1、读取计时信息文件,所述计时信息文件记录有计时控制信息,所述计时控制信息包括:计时器信息及关联的计时信息源信息、计时器的计数值,以及,软容差和硬容差;
步骤52a、启动计时更新线程,触发第一定时器,所述第一定时器用于按照固定的时间间隔产生计时周期控制信号;所述计时更新线程用于在计时周期内依据当前的计时控制信息执行计时更新操作;
其中,所述计时更新操作可以包括:
子步骤a1、获得当前计时信息源的状态,若为开启(ON),则执行子步骤a2;若为关闭(OFF),则执行子步骤a9;
子步骤a2、通知订阅该计时信息源的计时器;
子步骤a3、获得所述计时器当前的功能状态,若为开启,则执行子步骤a4;若为关闭,则执行子步骤a9;
子步骤a4、更新所述计时器的计数值;
子步骤a5、判断所述更新的计时器计数值是否超过软容差,若是,则执行子步骤a6;若否,则执行子步骤a7;
子步骤a6、输出第一报警信息;
子步骤a7、判断所述更新的计时器计数值是否超过硬容差,若是,则执行子步骤a8;若否,则执行子步骤a9;
子步骤a8、输出第二报警信息;
子步骤a9、判断当次计时周期的时间是否到达,若是,则执行子步骤a10;若否,则返回继续等待至当次计时周期的时间到达。
子步骤a10、等待下一次计时周期的触发,然后返回至子步骤a1。
步骤52b、启动计时监控线程,所述计时监控线程用于执行文件保存操作;
其中,所述文件保存操作可以包括:
子步骤b1、每隔一定时间保存所述计时信息文件;
子步骤b2、依据用户对计时控制信息的修改操作,触发对所述计时信息文件的即时保存。
步骤52c、启动文件备份线程,触发第二定时器,所述第二定时器具有设定的文件备份周期;所述文件备份线程用于按照所述文件备份周期对所述计时信息文件进行备份。
其中,所述计时更新线程、计时监控线程和文件备份线程并行执行。
本实施例进一步增加了计时信息文件的备份功能,即通过启动一个文件备份线程,触发一个第二定时器,实现每隔固定的备份周期,如1天,自动将计时信息文件进行备份。以规避在计时信息文件损坏时,计时信息丢失的潜在风险,使得相关操作人员在文件损坏的情况下,仍然可以了解零部件使用寿命的近况。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以下提供一种本发明在半导体刻蚀设备上的实际应用示例:
对于典型的硅栅刻蚀工艺而言,以典型的SRF Hours信息源为例,与此信息源相关的零部件有石英窗(Quartz window)、内衬(Liner)、喷嘴(Nozzle)和调整支架(GDP)的等。而各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又各不相同。在实际应用中,对于各个零部件,即石英窗、内衬、喷嘴和调整支架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配置和定义对应的计时器。当设备控制软件启动时,各个计时器的计时更新线程、计时监控线程和文件备份线程都随设备软件的启动而启动,SRF则会根据相应工艺的要求而打开。
在计时更新线程启动时,第一定时器触发一次计时周期开始,在该次计时周期内,系统会根据SRF的开启状态通知相应各零部件的计时器,即石英窗、内衬、喷嘴和调整支架的计时器,然后根据计时器当前的功能状态是否开启来决定是否更新记录各零部件寿命的数据,并在更新的计时器计数值后即检查计数值是否超过预置的报警阈值时,若超过报警阈值则抛出报警信息。
在实际中,设备软件会为每个零部件的计时器配置一个计时信息文件,即在本例中,会配置石英窗、内衬、喷嘴和调整支架的计时信息文件,在启动计时监控线程时,基于预设的时间间隔,就会自动保存所述计时信息文件。不同的生产线设备有不同的信息源,零部件与信息源的关联关系也不尽相同。
如果用户对某个零部件的计时控制信息发起了修改,那么所述计时监控线程还会即时保存当前的计时信息文件。即在本例中,用户修改阈值、改变计时器当前的功能状态、重新定义信息源的关联关系如将聚焦环与SRF的关联关系改为与BRF的关联关系等情况。
在文件备份线程启动后,第二定时器会循环触发文件备份周期的开始,以按照该文件备份周期对所述计时信息文件进行备份。
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发明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发明,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单元并不一定是本发明所必须的。
参考图6,示出了本发明的一种生产线设备的计时控制装置实施例1的结构框图,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模块:
文件读取模块601,用于读取计时信息文件,所述计时信息文件记录有计时控制信息;
第一线程控制模块602,用于启动计时更新线程,触发第一定时器,所述第一定时器用于按照固定的时间间隔产生计时周期控制信号;所述计时更新线程用于在计时周期内依据当前的计时控制信息执行计时更新操作。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计时控制信息可以包括:计时器信息及关联的计时信息源信息、计时器的计数值,以及,报警阈值;在这种情况下,所述第一线程控制模块可以包括以下子模块:
计时器通知子模块,用于在当前计时信息源的状态为开启时,通知订阅该计时信息源的计时器;
计时器更新子模块,用于在所述计时器当前的功能状态为开启时,更新所述计时器的计数值;
报警子模块,用于在所述更新的计时器计数值超出所述报警阈值时,输出报警信息。
更为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线程控制模块还可以包括以下子模块:
第一时间判断子模块,用于在当前计时信息源的状态为关闭时,判断当次计时周期的时间是否到达;若是,则触发第一等待子模块;若否,则触发第二等待子模块;
第一等待子模块,用于等待下一次计时周期的触发;
第二等待子模块,用于继续等待当次计时周期的时间到达。
更为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线程控制模块还可以包括以下子模块:
第二时间判断子模块,用于在所述计时器的功能状态为关闭时,判断当次计时周期的时间是否到达;若是,则触发第一等待子模块;若否,则触发第二等待子模块;
第一等待子模块,用于等待下一次计时周期的触发;
第二等待子模块,用于继续等待当次计时周期的时间到达。
更为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线程控制模块还可以包括以下子模块:
第三时间判断子模块,用于在所述更新的计时器计数值未超出所述报警阈值时,判断当次计时周期的时间是否到达;若是,则触发第一等待子模块;若否,则触发第二等待子模块;
第一等待子模块,用于等待下一次计时周期的触发;
第二等待子模块,用于继续等待当次计时周期的时间到达。
参考图7,示出了本发明的一种生产线设备的计时控制装置实施例2的结构框图,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模块:
文件读取模块701,用于读取计时信息文件,所述计时信息文件记录有计时控制信息;
第一线程控制模块702,用于启动计时更新线程,触发第一定时器,所述第一定时器用于按照固定的时间间隔产生计时周期控制信号;所述计时更新线程用于在计时周期内依据当前的计时控制信息执行计时更新操作。
第二线程控制模块703,用于启动计时监控线程,所述计时监控线程用于执行文件保存操作,所述第二线程控制模块可以包括:
定时保存子模块,用于每隔一定时间保存所述计时信息文件。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线程控制模块还可以包括:
即时保存子模块,用于依据用户对计时控制信息的修改操作,触发对所述计时信息文件的即时保存。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计时更新线程和计时监控线程并行执行。
参考图8,示出了本发明的一种生产线设备的计时控制装置实施例3的结构框图,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模块:
文件读取模块801,用于读取计时信息文件,所述计时信息文件记录有计时控制信息;
第一线程控制模块802,用于启动计时更新线程,触发第一定时器,所述第一定时器用于按照固定的时间间隔产生计时周期控制信号;所述计时更新线程用于在计时周期内依据当前的计时控制信息执行计时更新操作。
第二线程控制模块803,用于启动计时监控线程,所述计时监控线程用于执行文件保存操作。
第三线程控制模块804,用于启动文件备份线程,触发第二定时器,所述第二定时器具有设定的文件备份周期;所述文件备份线程用于按照所述文件备份周期对所述计时信息文件进行备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计时更新线程、计时监控线程和文件备份线程并行执行。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计时信息文件可以依据其对应的零部件设置。
由于本发明的装置实施例基本相应于前述方法实施例,故上述装置实施例中的描述未详尽之处,可以参见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说明,在此就不赘述了。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生产线设备的计时控制方法及一种生产线设备的计时控制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24)

1.一种生产线设备的计时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读取计时信息文件,所述计时信息文件记录有计时控制信息;
启动计时更新线程,触发第一定时器,所述第一定时器用于按照固定的时间间隔产生计时周期控制信号;所述计时更新线程用于在计时周期内依据当前的计时控制信息执行计时更新操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时控制信息包括:计时器信息及关联的计时信息源信息、计时器的计数值,以及报警阈值;
所述计时更新操作包括:
获得当前计时信息源的状态,若为开启,则通知订阅该计时信息源的计时器;
获得所述计时器当前的功能状态,若为开启,则更新所述计时器的计数值;
在所述更新的计时器计数值超出所述报警阈值时,输出报警信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时更新操作还包括:
若当前计时信息源的状态为关闭,则判断当次计时周期的时间是否到达;
若是,则等待下一次计时周期的触发;若否,则继续等待当次计时周期的时间到达。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时更新操作还包括:
若所述计时器的功能状态为关闭,则判断当次计时周期的时间是否到达;
若是,则等待下一次计时周期的触发;若否,则继续等待当次计时周期的时间到达。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时更新操作还包括:
在所述更新的计时器计数值未超出所述报警阈值时,判断当次计时周期的时间是否到达;
若是,则等待下一次计时周期的触发;若否,则继续等待当次计时周期的时间到达。
6.如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启动计时监控线程,所述计时监控线程用于执行文件保存操作,所述文件保存操作包括:
每隔一定时间保存所述计时信息文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文件保存操作还包括:
依据用户对计时控制信息的修改操作,触发对所述计时信息文件的即时保存。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时更新线程和计时监控线程并行执行。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启动文件备份线程,触发第二定时器,所述第二定时器具有设定的文件备份周期;所述文件备份线程用于按照所述文件备份周期对所述计时信息文件进行备份。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时更新线程、计时监控线程和文件备份线程并行执行。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时信息文件依据其对应的零部件设置。
12.如权利要求2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阈值包括硬容差和软容差,所述报警信息包括第一报警信息和第二报警信息;所述超出报警阈值时输出报警信息的步骤包括:
判断所述更新的计时器计数值是否超过软容差,若是,则输出第一报警信息;
若否,则判断所述更新的计时器计数值是否超过硬容差,若是,则输出第二报警信息。
13.一种生产线设备的计时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文件读取模块,用于读取计时信息文件,所述计时信息文件记录有计时控制信息;
第一线程控制模块,用于启动计时更新线程,触发第一定时器,所述第一定时器用于按照固定的时间间隔产生计时周期控制信号;所述计时更新线程用于在计时周期内依据当前的计时控制信息执行计时更新操作。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计时控制信息包括:计时器信息及关联的计时信息源信息、计时器的计数值,以及报警阈值;
所述第一线程控制模块包括:
计时器通知子模块,用于在当前计时信息源的状态为开启时,通知订阅该计时信息源的计时器;
计时器更新子模块,用于在所述计时器当前的功能状态为开启时,更新所述计时器的计数值;
报警子模块,用于在所述更新的计时器计数值超出所述报警阈值时,输出报警信息。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程控制模块还包括:
第一时间判断子模块,用于在当前计时信息源的状态为关闭时,判断当次计时周期的时间是否到达;若是,则触发第一等待子模块;若否,则触发第二等待子模块;
第一等待子模块,用于等待下一次计时周期的触发;
第二等待子模块,用于继续等待当次计时周期的时间到达。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程控制模块还包括:
第二时间判断子模块,用于在所述计时器的功能状态为关闭时,判断当次计时周期的时间是否到达;若是,则触发第一等待子模块;若否,则触发第二等待子模块;
第一等待子模块,用于等待下一次计时周期的触发;
第二等待子模块,用于继续等待当次计时周期的时间到达。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程控制模块还包括:
第三时间判断子模块,用于在所述更新的计时器计数值未超出所述报警阈值时,判断当次计时周期的时间是否到达;若是,则触发第一等待子模块;若否,则触发第二等待子模块;
第一等待子模块,用于等待下一次计时周期的触发;
第二等待子模块,用于继续等待当次计时周期的时间到达。
18.如权利要求13、14、15、16或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线程控制模块,用于启动计时监控线程,所述计时监控线程用于执行文件保存操作,所述第二线程控制模块包括:
定时保存子模块,用于每隔一定时间保存所述计时信息文件。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线程控制模块还包括:
即时保存子模块,用于依据用户对计时控制信息的修改操作,触发对所述计时信息文件的即时保存。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计时更新线程和计时监控线程并行执行。
21.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线程控制模块,用于启动文件备份线程,触发第二定时器,所述第二定时器具有设定的文件备份周期;所述文件备份线程用于按照所述文件备份周期对所述计时信息文件进行备份。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计时更新线程、计时监控线程和文件备份线程并行执行。
23.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计时信息文件依据其对应的零部件设置。
24.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线设备为等离子体刻蚀设备,所述计时器信息包括石英窗的计时器信息、内衬的计时器信息、喷嘴的计时器信息和/或调整支架GDP的计时器信息;所述计时器关联的计时信息源信息为源射频的启辉时间。
CN2010101613048A 2010-04-28 2010-04-28 一种生产线设备的计时控制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18661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613048A CN101866171B (zh) 2010-04-28 2010-04-28 一种生产线设备的计时控制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613048A CN101866171B (zh) 2010-04-28 2010-04-28 一种生产线设备的计时控制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66171A CN101866171A (zh) 2010-10-20
CN101866171B true CN101866171B (zh) 2012-08-22

Family

ID=429579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613048A Active CN101866171B (zh) 2010-04-28 2010-04-28 一种生产线设备的计时控制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86617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66171B (zh) * 2010-04-28 2012-08-22 北京北方微电子基地设备工艺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生产线设备的计时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3376763B (zh) * 2012-04-27 2016-01-20 无锡华润安盛科技有限公司 计时型寿命管控装置及其寿命管控方法
CN104752269A (zh) * 2013-12-31 2015-07-01 北京北方微电子基地设备工艺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半导体工艺配方的加载方法与系统
FR3034643B1 (fr) * 2015-04-07 2021-09-24 Spineguard Systeme medical destine a penetrer dans une structure anatomique d'un patient
CN106227615B (zh) * 2016-07-21 2019-05-07 福建天泉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程序启动过程中预防进程卡死的方法及系统
CN107643732B (zh) * 2016-07-22 2020-03-31 北京北方华创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 用于设置工艺配方数据的方法和系统
CN108181859B (zh) * 2018-02-07 2023-10-27 深圳市布谷鸟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linux+qt的车辆中央控制器更新系统及其更新控制方法
CN109213589B (zh) * 2018-09-28 2020-10-23 深圳市景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消息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CN112129625A (zh) * 2020-10-23 2020-12-25 北京亨通斯博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自动定时升降实验设备
CN115407725A (zh) * 2021-05-27 2022-11-29 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生产能力边界的确定方法和装置及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29642A (ja) * 2001-02-07 2002-08-16 Seto Denshi Kogyo Kk 生産ラインや生産設備などの稼働管理システム
CN101097450A (zh) * 2006-06-30 2008-01-02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调速系统及其方法
CN201114433Y (zh) * 2007-10-12 2008-09-10 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计时功能的电视机
JP2009080757A (ja) * 2007-09-27 2009-04-16 Park:Kk セル生産方式工程管理方法
CN201247448Y (zh) * 2008-08-14 2009-05-2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便携式电子设备及手写笔
CN101866171A (zh) * 2010-04-28 2010-10-20 北京北方微电子基地设备工艺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生产线设备的计时控制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29642A (ja) * 2001-02-07 2002-08-16 Seto Denshi Kogyo Kk 生産ラインや生産設備などの稼働管理システム
CN101097450A (zh) * 2006-06-30 2008-01-02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调速系统及其方法
JP2009080757A (ja) * 2007-09-27 2009-04-16 Park:Kk セル生産方式工程管理方法
CN201114433Y (zh) * 2007-10-12 2008-09-10 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计时功能的电视机
CN201247448Y (zh) * 2008-08-14 2009-05-2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便携式电子设备及手写笔
CN101866171A (zh) * 2010-04-28 2010-10-20 北京北方微电子基地设备工艺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生产线设备的计时控制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66171A (zh) 2010-10-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66171B (zh) 一种生产线设备的计时控制方法及装置
US11200101B2 (en) Managing applications for power conservation
US11683396B2 (en) Efficient context monitoring
US9606782B2 (en) Game state synchronization and restoration across multiple devices
US7730333B2 (en) Intermittent computing
US9392393B2 (en) Push notification initiated background updates
US10223156B2 (en) Initiating background updates based on user activity
EP3152642B1 (en) Adaptive touch panel synchronization
US9372717B2 (en) Interruption of chip component managing tasks
US20140362768A1 (en) Non-Waking Push Notifications
CN102667665A (zh) 通过跟踪探针活动水平来控制性能状态
CN103699420A (zh) 系统恢复方法和系统恢复装置
US8806246B1 (en) Enforcing and complying with a computing device power policy
US20230229516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apacity management in distributed system
US20180123817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optimizing information pushing time according to alarm clock
CN104216802A (zh) 一种内存数据库恢复方法和设备
US10642342B2 (en) Predicting voltage guardband and operating at a safe limit
CN103533184A (zh) 一种减少手机待机功耗的方法
US9047072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power supply units
CN105446124A (zh) 一种控制闹钟的方法及终端
CN110908792A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1324194B (zh) 一种屏幕显示控制方法、系统和用户设备
CN115129536A (zh) 动态监测
Pettis et al. Implementation Guides for a Homogeneous Architecture for Power Policy Integration in Operating Systems
CN114047957A (zh) 一种操作系统程序的运行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100176 Beij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Wenchang Road, No. 8, No.

Patentee after: Beijing North China microelectronics equipment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016, building 2, block M5, East Jiuxianqiao Roa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fang Microelectronic Base Equipment Proces Research Center Co., Ltd., Beij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