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64312A - 全息显示用聚合物-稀土上转换发光复合介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全息显示用聚合物-稀土上转换发光复合介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64312A
CN101864312A CN200910206265A CN200910206265A CN101864312A CN 101864312 A CN101864312 A CN 101864312A CN 200910206265 A CN200910206265 A CN 200910206265A CN 200910206265 A CN200910206265 A CN 200910206265A CN 101864312 A CN101864312 A CN 1018643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re earth
polymer
parts
coupling agent
holograph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2062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丽
徐文婷
李明
顾巍巍
吴文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09102062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864312A/zh
Publication of CN1018643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6431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全息显示用聚合物-稀土上转换发光复合介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材料的组成以重量份计为:稀土上转换发光材料10~70份,高分子30~90份,偶联剂0~10份。采用了溶液成膜法和熔融模压成膜法两种不同的方法制备了聚合物-稀土上转换发光复合材料高分子全息介质。本发明由于采用透明高分子材料作为全息材料的分散介质,无毒无害,且无泄漏隐患,更安全便捷;其中上转换材料主要是掺稀土元素的固体化合物,利用稀土元素亚稳态能级特性,吸收低能量的长波辐射,经多光子加和后发出高能的多波辐射,从而可将人眼看不见的红外光变为可见光。且本发明方法制作工艺简单,运输简便。其中溶液成膜法用料少,节约成本。熔融模压成膜法的混合效果好,分散均匀,且直接可得到高分子板材直接用于全息显示,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Description

全息显示用聚合物-稀土上转换发光复合介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光介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是一种全息显示用聚合物-稀土上转换发光复合介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三维全息影像由材料制成,观众的视线能从任何一面穿透它,通过表面镜射和反射,观众能从成像空间内看到自由飘浮的影响和图形。当光信号发射后,通过特殊棱镜汇集到一起后形成具有真实维度空间的立体影像。发光介质要求对激光光强敏感,呈一定的阶跃特性,即光强超过一定强度时才有发光反应,且反应时间在人眼反应时间以内。当光消失后消逝特性也要呈现一定的阶跃特性,即消失的时间应小于人眼的反应时间。如何制备一种全新的全息介质,通过对接收光线的响应从而达到良好成像的效果将成为解决全息成像的核心技术之一。
目前,全息显示的媒介主要采用流体状全息介质进行成像。专利CN1675596介绍了一种用于全息介质的流体容纳基底的制作方法,其中全息记录材料夹在两个基底之间,这些基底在其外缘附近形成有流体容纳结构。这一方法能改善介质质量,但存在全息介质流体外漏的隐患,且制作工艺复杂;专利CN1448782介绍一种双波长敏感的光致聚合物全息记录材料及制备方法,双波长敏感的光致聚合物全息记录材料是一种光聚物干膜,含有聚乙烯醇、丙烯酰胺等。将得到的光聚物溶胶倒于平板得光聚物干膜。该材料能够对红光和绿光两种波长敏感,适用于双波长全息存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能对不同激光光源响应并成像的全息显示用聚合物-稀土上转换发光复合介质材料。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该复合介质材料的制备方法。
为实现以上目的,我们选择对不同光源响应的稀土上转换发光材料作为有效的全息介质,高分子作为介质材料进行分散,具体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全息显示用聚合物-稀土上转换发光复合介质材料,其特征在于该复合介质材料是将稀土上转换发光材料均匀分散在高分子基材而形成的,其组成和质量百分比计的份数为:
稀土上转换发光材料        10~70份
高分子聚合物   30~90份
偶联剂         0~10份;
以上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上述的稀土上转换发光材料为:镱、铒共掺杂的氟化钇、镱、铒共掺杂的氟化钇钠或镱、铒共掺杂的氟化镧。
上述的高分子聚合物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聚氧化乙烯。
上述的偶联剂为硅烷类偶联剂或钛酸酯类偶联剂。
上述的硅烷类偶联剂有:KH550,KH560,KH570或KH792。
上述的钛酸酯类偶联剂有:TC-130、KR-12、KR-38、KR-41B、KR-138、KR-238、KR-238T或KR-TTS。
一种制备上述的全息显示用聚合物-稀土上转换发光复合介质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的具体步骤为:根据权利要求1上述的配比,将稀土上转换发光材料、偶联剂以及高分子进行研磨,再加入适量溶剂,配制成固含量为50%的溶液(固含量%=(上稀土转换发光材料+高分子+偶联剂)的质量/(上稀土转化材料+高分子+偶联剂+溶剂)的质量),使高分子完全溶解并且上转换发光材料良好分散后采用蒸馏的方法去除大部分有机溶剂,将剩余较为粘稠的溶液于玻璃板上成膜,待溶剂挥发后即得到全息显示用聚合物-稀土上转换发光复合介质材料;所述的溶剂有:丙酮、二氯甲烷、硝基苯或氯仿。
一种制备上述的全息显示用聚合物-稀土上转换发光复合介质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的具体步骤为: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比,将稀土上转换发光材料、透明高分子聚合物以及偶联剂,在温度范围为180~250℃,转速为20~100rpm条件下进行熔融共混10~30min,得到共混物;将该共混物在温度为180~250℃,压力位10~20MPa的条件下热压成型5~10min,制得全息显示用聚合物-稀土上转换发光复合介质材料。
本发明将高分子基材直接作为全息介质的基材,加入能对某波长响应稀土上转换材料,使其均匀分散在高分子介质中,便能起到良好的成像效果。由于采用高分子材料作为全息材料的分散介质,无毒无害,且无泄漏隐患,更安全便捷;其中上转换材料主要是掺稀土元素的固体化合物,利用稀土元素亚稳态能级特性,吸收低能量的长波辐射,经多光子加和后发出高能的多波辐射,从而可将人眼看不见的红外光变为可见光。且本发明方法制作工艺简单,运输简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所使用的一种稀土上转换发光材料-NaYF4:Yb:Er的红外谱图。
图2本发明所使用的一种稀土上转换发光材料-NaYF4:Yb:Er的发射光谱图
图3本发明实施例一制备的不同浓度的NaYF4:Yb:Er的全息显示用聚合物-稀土上转换发光复合介质材料的980nm红外光响应效果图。其中(a)为NaYF4:Yb:Er质量/(NaYF4:Yb:Er质量+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质量)=10%;(b)为NaYF4:Yb:Er质量/(NaYF4:Yb:Er质量+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质量)=30%;(c)为NaYF4:Yb:Er质量/(NaYF4:Yb:Er质量+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质量)=5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本发明中提出两种制备全息显示用聚合物-稀土上转换发光复合材料方法,方法(一)溶液成膜的优点在于用料少,节约成本,可在实验室进行大量探索性试验。方法(二)熔融模压成膜的样品混合效果好,分散均匀,且直接可得到高分子板材直接用于全息显示,方便工业化生产。
实施例一:将镱、铒共掺杂的氟化钇钠NaYF4:Yb:Er 10份和丙酮100份置于球磨机内混合研磨得到分散均匀的混合溶液。取上述溶液,投入配比分别为90份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粒料使之完全溶解,制备得到质量百分数为10%(质量百分数wt%=NaYF4:Yb:Er质量/(NaYF4:Yb:Er质量+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溶液,蒸馏去除大部分丙酮溶剂后,直接在玻璃上进行溶液成膜。其对于激光的响应效果见图3(a)。
实施例二:将镱、铒共掺杂的氟化钇钠NaYF4:Yb:Er 30份和丙酮100份置于球磨机内混合研磨得到分散均匀的混合溶液。取上述溶液,投入配比分别为70份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粒料使之完全溶解,制备得到质量百分数为30%(质量百分数wt%=NaYF4:Yb:Er质量/(NaYF4:Yb:Er质量+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溶液,蒸馏去除大部分丙酮溶剂后,直接在玻璃上进行溶液成膜。其对于激光的响应效果见图3(b)。
实施例三:将镱、铒共掺杂的氟化钇钠NaYF4:Yb:Er 50份和丙酮100份置于球磨机内混合研磨得到分散均匀的混合溶液。取上述溶液,投入配比为50份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粒料使之完全溶解,制备得到质量百分数分别为50%(质量百分数wt%=NaYF4:Yb:Er质量/(NaYF4:Yb:Er质量+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溶液,蒸馏去除大部分丙酮溶剂后,直接在玻璃上进行溶液成膜。其对于激光的响应效果见图3(c)。
实施例四:将镱、铒共掺杂的氟化钇钠NaYF4:Yb:Er 70份和丙酮100份置于球磨机内混合研磨得到分散均匀的混合溶液。取上述溶液,投入配比为30份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粒料使之完全溶解,制备得到质量百分数分别为70%(质量百分数wt%=NaYF4:Yb:Er质量/(NaYF4:Yb:Er质量+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溶液,蒸馏去除大部分丙酮溶剂后,直接在玻璃上进行溶液成膜。
实施例五:将镱、铒共掺杂的氟化钇钠NaYF4:Yb:Er 10份,硅烷偶联剂KH560 5份和丙酮100份置于球磨机内混合研磨得到分散均匀的混合溶液。取上述溶剂,投入配比为85份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粒料使之完全溶解,制备得到质量百分数分别为10%(质量百分数wt%=NaYF4:Yb:Er质量/(NaYF4:Yb:Er质量+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偶联剂))的溶液,蒸馏去除大部分丙酮溶剂后,直接在玻璃上进行溶液成膜。
实施例六:将镱、铒共掺杂的氟化钇钠NaYF4:Yb:Er 30份,硅烷偶联剂KH560 5份和丙酮100份置于球磨机内混合研磨得到分散均匀的混合溶液。取上述溶剂,投入配比为65份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粒料使之完全溶解,制备得到质量百分数分别为30%(质量百分数wt%=NaYF4:Yb:Er质量/(NaYF4:Yb:Er质量+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偶联剂))的溶液,蒸馏去除大部分丙酮溶剂后,直接在玻璃上进行溶液成膜。
实施例七:将镱、铒共掺杂的氟化钇钠NaYF4:Yb:Er 50份,硅烷偶联剂KH560 5份和丙酮100份置于球磨机内混合研磨得到分散均匀的混合溶液。取上述溶剂,投入配比为45份,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粒料使之完全溶解,制备得到质量百分数为50%(质量百分数wt%=NaYF4:Yb:Er质量/(NaYF4:Yb:Er质量+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偶联剂))的溶液,蒸馏去除大部分丙酮溶剂后,直接在玻璃上进行溶液成膜。
实施例八:将镱、铒共掺杂的氟化钇钠NaYF4:Yb:Er 70份,硅烷偶联剂KH560 5份和丙酮100份置于球磨机内混合研磨得到分散均匀的混合溶液。取上述溶剂,投入配比为25份,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粒料使之完全溶解,制备得到质量百分数为70%(质量百分数wt%=NaYF4:Yb:Er质量/(NaYF4:Yb:Er质量+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偶联剂))的溶液,蒸馏去除大部分丙酮溶剂后,直接在玻璃上进行溶液成膜。
实施例九:将镱、铒共掺杂的氟化钇钠NaYF4:Yb:Er 50份,硅烷偶联剂KH550 10份和丙酮100份置于球磨机内混合研磨得到分散均匀的混合溶液。取上述溶剂,投入40份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粒料使之完全溶解,制备得到质量百分数为50%(质量百分数wt%=NaYF4:Yb:Er质量/(NaYF4:Yb:Er质量+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偶联剂))的溶液,蒸馏去除大部分丙酮溶剂后,直接在玻璃上进行溶液成膜。
实施例十:将镱、铒共掺杂的氟化钇钠NaYF4:Yb:Er 50份,硅烷偶联剂KH57010份和丙酮100份置于球磨机内混合研磨得到分散均匀的混合溶液。取上述溶剂,投入40份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粒料使之完全溶解,制备得到质量百分数为50%(质量百分数wt%=NaYF4:Yb:Er质量/(NaY F4:Yb:Er质量+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偶联剂))的溶液,蒸馏去除大部分丙酮溶剂后,直接在玻璃上进行溶液成膜。
实施例十一:将镱、铒共掺杂的氟化钇钠,NaYF4:Yb:Er 50份,硅烷偶联剂KH792 10份和丙酮100份置于球磨机内混合研磨得到分散均匀的混合溶液。取上述溶剂,投入40份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粒料使之完全溶解,制备得到质量百分数为50%(质量百分数wt%=NaYF4:Yb:Er质量/(NaYF4:Yb:Er质量+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偶联剂))的溶液,蒸馏去除大部分丙酮溶剂后,直接在玻璃上进行溶液成膜。
实施例十二:将镱、铒共掺杂的氟化钇钠,NaYF4:Yb:Er 50份,钛酸酯偶联剂TC-130 10份和丙酮100份置于球磨机内混合研磨得到分散均匀的混合溶液。取上述溶剂,投入40份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粒料使之完全溶解,制备得到质量百分数为50%(质量百分数wt%=NaYF4:Yb:Er质量/(NaYF4:Yb:Er质量+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偶联剂))的不同溶液,蒸馏去除大部分丙酮溶剂后,直接在玻璃上进行溶液成膜。
实施例十三:将镱、铒共掺杂的氟化钇钠,NaYF4:Yb:Er 50份,钛酸酯偶联剂KR-12 10份和丙酮100份置于球磨机内混合研磨得到分散均匀的混合溶液。取上述溶剂,投入40份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粒料使之完全溶解,制备得到质量百分数为50%(质量百分数wt%=NaYF4:Yb:Er质量/(NaYF4:Yb:Er质量+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偶联剂))的不同溶液,蒸馏去除大部分丙酮溶剂后,直接在玻璃上进行溶液成膜。
实施例十四:将镱、铒共掺杂的氟化钇钠,NaYF4:Yb:Er 50份,钛酸酯偶联剂KR-38入40份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粒料使之完全溶解,制备得到质量百分数为50%(质量百分数wt%=NaYF4:Yb:Er质量/(NaYF4:Yb:Er质量+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偶联剂))的不同溶液,蒸馏去除大部分丙酮溶剂后,直接在玻璃上进行溶液成膜。
实施例十五:将镱、铒共掺杂的氟化钇钠,NaYF4:Yb:Er 50份,钛酸酯偶联剂KR-41B 10份和丙酮100份置于球磨机内混合研磨得到分散均匀的混合溶液。取上述溶剂,投入40份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粒料使之完全溶解,制备得到质量百分数为50%(质量百分数wt%=NaYF4:Yb:Er质量/(NaYF4:Yb:Er质量+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偶联剂))的不同溶液,蒸馏去除大部分丙酮溶剂后,直接在玻璃上进行溶液成膜。
实施例十六:将镱、铒共掺杂的氟化钇钠,NaYF4:Yb:Er 50份,钛酸酯偶联剂KR-138 10份和丙酮100份置于球磨机内混合研磨得到分散均匀的混合溶液。取上述溶剂,投入40份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粒料使之完全溶解,制备得到质量百分数为50%(质量百分数wt%=NaYF4:Yb:Er质量/(NaYF4:Yb:Er质量+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偶联剂))的不同溶液,蒸馏去除大部分丙酮溶剂后,直接在玻璃上进行溶液成膜。
实施例十七:将镱、铒共掺杂的氟化钇钠,NaYF4:Yb:Er 50份,钛酸酯偶联剂KR-238 10份和丙酮100份置于球磨机内混合研磨得到分散均匀的混合溶液。取上述溶剂,投入40份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粒料使之完全溶解,制备得到质量百分数为50%(质量百分数wt%=NaYF4:Yb:Er质量/(NaYF4:Yb:Er质量+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十偶联剂))的不同溶液,蒸馏去除大部分丙酮溶剂后,直接在玻璃上进行溶液成膜。
实施例十八:将镱、铒共掺杂的氟化钇钠,NaYF4:Yb:Er 50份,钛酸酯偶联剂KR-238T 10份和丙酮100份置于球磨机内混合研磨得到分散均匀的混合溶液。取上述溶剂,投入40份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粒料使之完全溶解,制备得到质量百分数为50%(质量百分数wt%=NaYF4:Yb:Er质量/(NaYF4:Yb:Er质量+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偶联剂))的不同溶液,蒸馏去除大部分丙酮溶剂后,直接在玻璃上进行溶液成膜。
实施例十九:将镱、铒共掺杂的氟化钇钠,NaYF4:Yb:Er 50份,钛酸酯偶联剂KR-TTS 10份和丙酮100份置于球磨机内混合研磨得到分散均匀的混合溶液。取上述溶剂,投入40份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粒料使之完全溶解,制备得到质量百分数为50%(质量百分数wt%=NaYF4:Yb:Er质量/(NaYF4:Yb:Er质量+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偶联剂))的不同溶液,蒸馏去除大部分丙酮溶剂后,直接在玻璃上进行溶液成膜。
实施例二十:将镱、铒共掺杂的氟化钇,YF3:Yb:Er 50份,硅烷偶联剂KH560 10份和丙酮100份置于球磨机内混合研磨得到分散均匀的混合溶液。取上述溶剂,投入配比为40份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粒料使之完全溶解,制备得到质量百分数为50%(质量百分数wt%=NaYF4:Yb:Er质量/(NaYF4:Yb:Er质量+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偶联剂))的不同溶液,蒸馏去除大部分丙酮溶剂后,直接在玻璃上进行溶液成膜。
实施例二十一:镱、铒共掺杂的氟化镧,LaF3:Yb:Er 50份,硅烷偶联剂KH560 10份和丙酮100份置于球磨机内混合研磨得到分散均匀的混合溶液。取上述溶剂,投入配比为40份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粒料使之完全溶解,制备得到质量百分数为50%(质量百分数wt%=NaYF4:Yb:Er质量/(NaYF4:Yb:Er质量+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偶联剂))的不同溶液,蒸馏去除大部分丙酮溶剂后,直接在玻璃上进行溶液成膜。
实施例二十二:将镱、铒共掺杂的氟化钇钠,NaYF3:Yb:Er 50份,硅烷偶联剂KH560 10份和二甲苯100份置于球磨机内混合研磨得到分散均匀的混合溶液。取上述溶剂,投入配比为40份的聚丙烯粒料使之完全溶解,制备得到质量百分数为50%(质量百分数wt%=NaYF4:Yb:Er质量/(NaYF4:Yb:Er质量+聚丙烯粒料+偶联剂))的不同溶液,蒸馏去除大部分二甲苯溶剂后,直接在玻璃上进行溶液成膜。
实施例二十三:将镱、铒共掺杂的氟化钇钠,NaYF3:Yb:Er 50份,硅烷偶联剂KH560 10份和氯仿100份置于球磨机内混合研磨得到分散均匀的混合溶液。取上述溶剂,投入配比为40份的聚苯乙烯粒料使之完全溶解,制备得到质量百分数为50%(质量百分数wt%=NaYF4:Yb:Er质量/(NaYF4:Yb:Er质量+聚苯乙烯+偶联剂))的不同溶液,蒸馏去除大部分氯仿溶剂后,直接在玻璃上进行溶液成膜。
实施例二十四:将镱、铒共掺杂的氟化钇钠,NaYF3:Yb:Er 50份,硅烷偶联剂KH56010份和氯仿100份置于球磨机内混合研磨得到分散均匀的混合溶液。取上述溶剂,投入配比为40份聚氧乙烯粒料使之完全溶解,制备得到质量百分数为50%(质量百分数wt%=NaYF4:Yb:Er质量/(NaYF4:Yb:Er质量+聚氧乙烯+偶联剂))的不同溶液,蒸馏去除大部分氯仿溶剂后,直接在玻璃上进行溶液成膜。
实施例二十五:将镱、铒共掺杂的氟化钇钠,NaYF3:Yb:Er 50份,硅烷偶联剂KH560 10份和二氯甲烷100份置于球磨机内混合研磨得到分散均匀的混合溶液。取上述溶剂,投入配比为40份聚碳酸酯粒料使之完全溶解,制备得到质量百分数为50%(质量百分数wt%=NaYF4:Yb:Er质量/(NaYF4:Yb:Er质量+聚碳酸酯+偶联剂))的不同溶液,蒸馏去除大部分二氯甲烷溶剂后,直接在玻璃上进行溶液成膜。
实施例二十六:将镱、铒共掺杂的氟化钇钠,NaYF3:Yb:Er 50份,硅烷偶联剂KH56010份和硝基苯100份置于球磨机内混合研磨得到分散均匀的混合溶液。取上述溶剂,投入配比为40份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粒料使之完全溶解,制备得到质量百分数为50%(质量百分数wt%=NaYF4:Yb:Er质量/(NaYF4:Yb:Er质量+聚氧乙烯+偶联剂))的不同溶液,蒸馏去除大部分硝基苯溶剂后,直接在玻璃上进行溶液成膜。
实施例二十七:将镱、铒共掺杂的氟化钇钠,NaYF4:Yb:Er 50份,聚甲基丙烯酸甲酯50份以及钛酸酯偶联剂TC-130 10份的共混物放入捏合机中,在温度为210℃,转速为32rpm/min条件下进行熔融共混15min,再于转速为64rpm/min条件下熔融共混15min;将上述加工后的共混物在温度为210℃,压力位15MPa的条件下热压成型5min制得不同浓度的高分子全息介质复合材料板材。

Claims (8)

1.一种全息显示用聚合物-稀土上转换发光复合介质材料,其特征在于该复合介质材料是将稀土上转换发光材料均匀分散在高分子基材而形成的,其组成和质量百分比计的份数为:
稀土上转换发光材料        10~70份
透明高分子聚合物          30~90份
偶联剂                    0~10份;
以上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息显示用聚合物-稀土上转换发光复合介质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稀土上转换发光材料为:镱、铒共掺杂的氟化钇、镱、铒共掺杂的氟化钇钠或镱、铒共掺杂的氟化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息显示用聚合物-稀土上转换发光复合介质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透明高分子聚合物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乙烯、聚氧乙烯、聚碳酸酯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息显示用聚合物-稀土上转换发光复合介质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偶联剂为硅烷类偶联剂或钛酸酯类偶联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息显示用聚合物-稀土上转换发光复合介质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硅烷类偶联剂有:KH550,KH560,KH570或KH79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息显示用聚合物-稀土上转换发光复合介质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钛酸酯类偶联剂有:TC-130、KR-12、KR-38、KR-41B、KR-138、KR-238、KR-238T或KR-TTS。
7.一种制备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息显示用聚合物-稀土上转换发光复合介质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的具体步骤为:根据权利要求1上述的配比,将稀土上转换发光材料、偶联剂以及透明高分子进行研磨,再加入适量溶剂,配制成固含量为50%的溶液,将该溶液于玻璃板上成膜,待溶剂挥发后即得到全息显示用聚合物-稀土上转换发光复合介质材料;所述的溶剂有:丙酮、二氯甲烷、硝基苯或氯仿。
8.一种制备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息显示用聚合物-稀土上转换发光复合介质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的具体步骤为: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比,将稀土上转换发光材料、透明高分子聚合物以及偶联剂,在温度范围为180~250℃,转速为20~100rpm条件下进行熔融共混10~30min,得到共混物;将该共混物在温度为180~250℃,压力位10~20MPa的条件下热压成型5~10min,制得全息显示用聚合物-稀土上转换发光复合介质材料。
CN200910206265A 2009-08-13 2009-10-16 全息显示用聚合物-稀土上转换发光复合介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186431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206265A CN101864312A (zh) 2009-08-13 2009-10-16 全息显示用聚合物-稀土上转换发光复合介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56318 2009-08-13
CN200910056318.0 2009-08-13
CN200910206265A CN101864312A (zh) 2009-08-13 2009-10-16 全息显示用聚合物-稀土上转换发光复合介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64312A true CN101864312A (zh) 2010-10-20

Family

ID=429562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06265A Pending CN101864312A (zh) 2009-08-13 2009-10-16 全息显示用聚合物-稀土上转换发光复合介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864312A (zh)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74240A (zh) * 2011-03-29 2011-09-07 上海大学 稀土配合物与聚丙烯酰胺的复合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432756A (zh) * 2011-09-09 2012-05-02 中科院广州化学有限公司 可发近红外光的线性高分子稀土络合物及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2494305A (zh) * 2011-11-24 2012-06-13 上海大学 一种可调色光源体
CN103649267A (zh) * 2011-07-13 2014-03-19 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 通过在聚合之前向单体添加而在聚合物中并入磷光体的高效塑料光转换部件
CN107742611A (zh) * 2017-10-09 2018-02-27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基于稀土发光材料的钙钛矿太阳电池电致发光测试方法
CN108913139A (zh) * 2018-06-22 2018-11-30 大连海事大学 一种可多波长激发的发光物及多波长激发的显示和识别方法
CN109929203A (zh) * 2019-02-27 2019-06-25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波长转换发光薄膜的制备方法
CN111154489A (zh) * 2019-12-18 2020-05-15 东南大学 一种基于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的智能隐形眼镜及其制备方法
CN111279415A (zh) * 2018-09-14 2020-06-12 株式会社Lg化学 全息图介质和光学元件
CN113308078A (zh) * 2021-06-01 2021-08-2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三维显示材料与其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5895659A (zh) * 2021-09-23 2023-04-04 南京工业大学 具有功率密度依赖性的无拖尾上转换三维显示造型物
CN116444920A (zh) * 2023-03-31 2023-07-18 安徽省东超科技有限公司 上转换发光有机玻璃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74240A (zh) * 2011-03-29 2011-09-07 上海大学 稀土配合物与聚丙烯酰胺的复合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49267A (zh) * 2011-07-13 2014-03-19 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 通过在聚合之前向单体添加而在聚合物中并入磷光体的高效塑料光转换部件
CN102432756A (zh) * 2011-09-09 2012-05-02 中科院广州化学有限公司 可发近红外光的线性高分子稀土络合物及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2494305A (zh) * 2011-11-24 2012-06-13 上海大学 一种可调色光源体
CN107742611A (zh) * 2017-10-09 2018-02-27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基于稀土发光材料的钙钛矿太阳电池电致发光测试方法
CN108913139A (zh) * 2018-06-22 2018-11-30 大连海事大学 一种可多波长激发的发光物及多波长激发的显示和识别方法
CN108913139B (zh) * 2018-06-22 2021-12-28 大连海事大学 一种可多波长激发的发光物及多波长激发的显示和识别方法
CN111279415A (zh) * 2018-09-14 2020-06-12 株式会社Lg化学 全息图介质和光学元件
CN111279415B (zh) * 2018-09-14 2021-10-22 株式会社Lg化学 全息图介质和光学元件
US11307494B2 (en) 2018-09-14 2022-04-19 Lg Chem, Ltd. Hologram medium and optical element
CN109929203A (zh) * 2019-02-27 2019-06-25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波长转换发光薄膜的制备方法
CN109929203B (zh) * 2019-02-27 2022-08-1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波长转换发光薄膜的制备方法
CN111154489A (zh) * 2019-12-18 2020-05-15 东南大学 一种基于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的智能隐形眼镜及其制备方法
CN111154489B (zh) * 2019-12-18 2022-06-14 东南大学 一种基于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的智能隐形眼镜及其制备方法
CN113308078A (zh) * 2021-06-01 2021-08-2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三维显示材料与其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5895659A (zh) * 2021-09-23 2023-04-04 南京工业大学 具有功率密度依赖性的无拖尾上转换三维显示造型物
CN116444920A (zh) * 2023-03-31 2023-07-18 安徽省东超科技有限公司 上转换发光有机玻璃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64312A (zh) 全息显示用聚合物-稀土上转换发光复合介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459608A (zh) 染料复合物、光转换膜和包括其的电子装置
Zhao et al. Combining chiral helical polymer with achiral luminophores for generating full-color, on–off, and switchable circularly polarized luminescence
KR101168038B1 (ko) 마이크로캡슐, 자기치유 코팅재 형성용 조성물, 및 캡슐 분산형 자기치유 코팅재와 그의 제조방법
Lai et al. An upconversion nanoparticle with orthogonal emissions using dual NIR excitations for controlled two‐way photoswitching
Dunn et al. Optical properties of sol–gel glasses doped with organic molecules
Qiu et al. Strong, Healable, Stimulus‐Responsive Fluorescent Elastomers Based on Assembled Borate Dynamic Nanostructures
Boyer et al. Upconverting lanthanide-doped NaYF4− PMMA polymer composites prepared by in situ polymerization
CN101688987B (zh) 玻璃基板的修复方法、玻璃基板的制造方法、玻璃基板以及平板显示器
US8986842B2 (en) Color conversion films comprising polymer-substituted organic fluorescent dyes
Gotta et al. Stable white light‐emitting biocomposite films
Zhou et al. A novel light diffuser based on the combined morphology of polymer networks and polymer balls in a polymer dispersed liquid crystals film
CN107771195A (zh) 荧光缀合物、光转换膜、光转换装置和包括其的显示装置
JP2008231401A (ja) 蛍光物質含有多層構造球状粒子
CN106547040A (zh) 一种高强度光子晶体膜及其制备方法
Li et al. Fluorescent metallosupramolecular elastomers for fast and ultrasensitive humidity sensing
Garcia-Torres et al. Highly efficient luminescent materials: influence of the matrix on the photophysical properties of Eu (III) complex/polymer hybrids
CN101676338B (zh) 颜料分散组合物、着色感光性组合物、滤色器、液晶显示元件及固体摄像元件
Alatawi et al. Dual mode stimuli‐responsive color‐tunable transparent photoluminescent anticounterfeiting polycarbonate electrospun nanofibers embedded with lanthanide‐doped aluminate
CN1328605C (zh) 光波导、光收发模块、层叠结构
Ouyang et al. 3D Printing of Luminescent Glass with Controlled Distribution of Emission Colors for Multi‐Dimensional Optical Anti‐Counterfeiting
Snari et al. Optical properties of novel luminescent nacre‐like epoxy/graphene nanocomposite coating integrated with lanthanide‐activated aluminate nanoparticles
Zhang et al. Afterglow Phosphor Goes Transparent
Fan et al. Near-infrared luminescent copolymerized hybrid materials built from tin nanoclusters and PMMA
Huang et al. Optically active helical substituted polyacetylenes showing reversible helix inversion in emulsion and solution stat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