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62160B - 电动吸尘器 - Google Patents

电动吸尘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62160B
CN101862160B CN 201010167496 CN201010167496A CN101862160B CN 101862160 B CN101862160 B CN 101862160B CN 201010167496 CN201010167496 CN 201010167496 CN 201010167496 A CN201010167496 A CN 201010167496A CN 101862160 B CN101862160 B CN 1018621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suction fitting
aforementioned tube
dust collector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01016749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62160A (zh
Inventor
仓田敦史
小田原博志
伊藤则和
中居贵弘
佐藤繁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Applianc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Applianc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05207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331733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Appliances Inc filed Critical Hitachi Appliance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8621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621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621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6216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ic Vacuum Clean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动吸尘器。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实现提高使用方便性的电动吸尘器。本发明的电动吸尘器(1)的结构为,在具备:吸尘器主体(2),与上述吸尘器主体(2)连接的软管(3),具有把手且与上述软管(3)连接的操作管(4),与上述操作管(4)连接的接头管(5),与上述接头管(5)连接的第二吸入件(6),以及与上述第二吸入件(6)连接的第一吸入件(10)的电动吸尘器(1)中,按照由使用者进行的对上述操作管(4)的拉伸操作和扭转操作,上述第一吸入件(10)从上述第二吸入件(6)脱开。

Description

电动吸尘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吸尘器,尤其涉及延长管与吸入件能很容易地装拆的电动吸尘器。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一般的电动吸尘器的结构是具有:吸尘器主体;一端连接在该吸尘器主体上的软管;与软管的另一端连接的手边操作部;与手边操作部连接的管;以及可装拆地安装在管的另一端的吸入件。
通常,在从管拆下吸入件的场合,操作者要用手拿住管和吸入件这两方并将它们放在被清扫面上的状态下使其卡合,或者按压操作设置于管的一端的解除按钮而解除管和吸入件的卡合,从而将吸入件从管中拆卸下来。
另一方面,还公知有不进行这样的解除操作而解除管和吸入件的卡合那样的电动吸尘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87659号公报)。
该电动吸尘器的结构为,在将吸入件放在地板面上的状态下,通过进行使管大致垂直地立起的操作而解除管和吸入件的卡合(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还公知有在吸入件上设置操作踏板,通过用脚踩踏该操作踏板而解除管和吸入件的卡合的电动吸尘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第3826846号公报)。
根据这样的电动吸尘器,如上所述不需要操作者要用手拿住管和吸入件来进行使其卡合或者解除操作,因而解除操作很容易。
然而,专利文献1的电动吸尘器由于是通过将管大致垂直地立起来进行解除管和吸入件的卡合,因而,若在清扫过程中使管处于大致垂直的姿势,则有可能无意地使吸入件与管脱离。
另外,对于上述专利文献2的电动吸尘器,由于在在清扫过程中若使操作踏板与家具等碰撞就能简单地解除管和吸入件的卡合,因而,在清扫过程中存在无意间就使吸入件与管脱离而使使用的方便性恶化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实现提高使用的方便性的电动吸尘器。
本发明在具备:吸尘器主体,与上述吸尘器主体连接的软管,具有把手且与上述软管连接的操作管,与上述操作管连接的接头管,与上述接头管连接的第二吸入件,以及与上述第二吸入件连接的第一吸入件的电动吸尘器中,其特征在于,按照由使用者对上述操作管进行的拉伸操作以及扭转操作,上述第一吸入件从上述第二吸入件脱开。
根据本发明,在由使用者对操作管进行了拉伸操作以及扭转操作这两个不同的操作时,就能够使第一吸入件从第二吸入件分开。即,由于只进行拉伸操作或者只进行扭转操作都不能使第一吸入件从第二吸入件分开,因而能够可靠地防止在清扫中无意间使第一吸入件从第二吸入件6脱开,能得到使用方便性良好的电动吸尘器。
本发明的效果如下。
根据本发明,能够得到管和吸入件的装拆很简单,而且不用担心在清扫过程中无意间使吸入件从管脱离的电动吸尘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的整体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的吸口接头的局部透视立体图。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的吸口接头的示意剖视图。
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的吸口接头处于大致垂直地立起状态的说明图。
图5(a)是表示滑动部件位于第一位置的时的第二接头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图5(b)是表示滑动部件位于第二位置的时的第二接头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图6(a)是表示吸口接头处于大致垂直地立起状态的局部透视立体图,图6(b)是表示吸口接头处于大致垂直地立起状态的示意剖视图。
图7(a)是表示球状部件转动而解除锁定的状态的局部透视立体图,图7(b)是表示球状部件转动而解除锁定的状态的示意剖视图。
图8(a)是表示在解除锁定状态后滑动部件已移动到第二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图8(b)是表示滑动部件已移动到第二位置的状态的示意剖视图。
图9(a)~(c)是表示从第二吸入件拆下第一吸入件时的顺序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安装样式的立体图。
图11(a)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的吸口接头的局部透视立体图,图11(b)是表示该吸口接头的示意剖视图。
图12(a)是表示球状部件转动而解除锁定的状态的局部透视立体图,图12(b)是表示球状部件转动而解除锁定的状态的示意剖视图。
图13(a)是表示在解除锁定状态后滑动部件已移动到第二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3(b)是表示滑动部件已移动到第二位置的状态的示意剖视图。
图14是表示使用例子的立体图。
图15是表示使用例子的示意图。
图16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的吸口接头的示意剖视图。
图17是表示构成锁定机构的凹槽和容纳室的示意放大剖视图。
图18(a)~(d)是表示球状部件转动而解除锁定时的作用的示意放大剖视图。
图19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的吸口接头的局部透视立体图。
图20(a)是表示吸口接头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20(b)是表示吸口接头的主要部分的示意剖视图。
图21(a)~(c)是表示从第二吸入件拆下第一吸入件时的顺序的说明图。
图中:
1-电动吸尘器,2-吸尘器主体,3-软管,4-操作管,4b-按钮,5-延长管(管),5A、5B-管体,6-第二吸入件,6a-卡合部件,10-第一吸入件,10B-吸口接头,10a-吸入口,20-第一接头、30、30A、30B-第二接头,41-滑动部件,41c-卡定部,41g-第二面,44-第一面,45-切口部,46-球状部件,O1-轴心,R1、R2-吸入通道,S1-容纳室。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如图1所示,电动吸尘器1由以下部件构成:吸尘器主体2、软管3、设有手边操作开关SW等的操作管4、作为接头管(管)的延长管5、作为吸入件的第二吸入件6,以及作为吸入件的第一吸入件10。
在吸尘器主体2内部装有未图示的产生吸引力的电动鼓风机及容纳用该电动鼓风机的吸引力收集的尘埃的集尘部等,通过对设置在作为手边操作部的操作管4上的手边操作开关SW进行操作等,可以转换电动鼓风机进行运转的强弱等。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说明各部位的方向时,以图1所示的方向为准。并且,在说明各部位的方向时,有时也将靠近吸尘器主体2一侧(后侧)称为一端侧,而将与此相反一侧(前侧)称为另一端侧。
软管3的一端以与吸尘器主体2的集尘部连通的方式连接在吸尘器主体2的连接口2a,软管3的另一端与操作管4连接。延长管5由两根管体5A、5B构成而可以伸缩,管体5A的一端与操作管4的另一端连接。
第二吸入件6是与延长管5的管体5B的另一端连接的吸入件,在另一端连接有第一吸入件10。第二吸入件6通过从其另一端拆下第一吸入件10而作为单独吸入尘埃的吸入件发挥作用。另外,第二吸入件6在参照的附图中都将其断面和外形予以简化而示意地表示。
第一吸入件10是与第二吸入件6的另一端连接的吸入件,下面(与被清扫的面相对的面)开有吸入口10a。另外,第一吸入件10也可以与延长管5的管体5B的另一端(上游侧)或操作管4的另一端(上游侧)进行连接。
第一吸入件10具备:具有形成下部分的下壳体11以及覆盖在下壳体11上部的上壳体12的吸口主体10A;以及安装在吸口主体10A后方、并在内部形成有吸入通道R1、R2的吸口接头10B。
吸口接头10B由第一接头20、以及在图1中箭头X1方向(左右方向)旋转自如地与该第一接头20连接的第二接头30构成。
如图2、图3所示,第一接头20具备在内部形成吸入通道R1的基体21和覆盖在基体21的上面的盖部件22。
在基体21的前端部形成有转动轴部21a,该转动轴部21a如图4所示,在图2、图4中箭头Y1方向(上下方向)旋转自如地支撑在设置于吸口主体10A(参照图1)的后部内侧的电动机罩8的后部与上壳体12(参照图1)之间。
如图4所示,在转动轴部21a的端部形成有切口部21b,配置于电动机罩8后部的垂直定位机构9的滑动部件9a卡合在该切口部21b。滑动部件9a利用螺旋弹簧9b向相对于切口部21b卡合的方向(向上)加力。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以与未图示的被清扫面相对的第一吸入件10的吸入口面为基准面F时,利用垂直定位机构9将基准面F与延长管5(参照图1)的轴心O1形成的角度θ设定为90度以上。
另外,严格地讲,角度θ不必一定为90度以上,只要是如后文所述能利用作为移动部件的球状部件46进行锁定的解除的角度,可以是小于90度。
如图3所示,转动轴部21a的前端开口,第一接头20的吸入通道R1通过该开口而与吸口主体10A(参照图1)的吸入口10a连通。在转动轴部21a的下部覆盖有下部盖23,在下部盖23的后部与基体21之间旋转自如地夹持着第二接头30的开口边缘部30a。
盖部件22覆盖在基体21的上面,在盖部件22与基体21之间旋转自如地夹持第二接头30的开口边缘部30a。
另外,盖部件22在与基体21的上表面之间形成空间部K,在该空间部K中容纳用于向装在吸口主体10A内的电动机等供给电力的未图示的电线束。
在盖部件22的后端如图2所示,在左右方向的处于中央的部分形成凹状部24。使第二接头30的后文所述的定位机构的滑动部件35卡合在该凹状部24。
第二接头30具有在内部形成了吸入通道R2的管状的基体31和覆盖在基体31上面的盖部件32,在基体31后部形成有可连接第二吸入件6(参照图1)的筒状连接部33。在筒状连接部33上表面如图3所示,形成有与设置于第二吸入件6上的钩状的卡合部件6a卡合的卡合部40。
卡合部40如图2所示,具备配置在形成于筒状连接部33上表面的四角凹槽40a内的作为滑动部件的滑动部件41、和将该滑动部件41可滑动地保持在凹槽40a内的四角框状的框部件42。
滑动部件41具有:板状的基部41a;一体地设置在该基部41a前部的引导部41b;以及一体地设置在基部41a后部、并形成了用于卡定第二吸入件6的卡合部件6a的第二面41d的卡定部41c。
这样的滑动部件41在框部件42的后文所述的一对第一面44、44之间可沿延长管5(筒状连接部33)的轴向滑动而变更位置,可处于以下位置:位于一对第一面44、44之间并保持第二吸入件6的卡合部件6a的卡合的第一位置(参照图3、图5(a)),以及卡定部41c向框部件42的后端42a移动而使第二面41d位于框部件42的后文所述的切口部45、45的侧面的位置。换言之,切口部45、45形成于第一面44、44的、处于第二面41d的延长面上的部分上。
引导部41b如图5(a)、图5(b)所示,具备纵向板状的延长部41b1和前壁部41b2。在延长部41b1的上部形成有凹槽41e(参照图2)。在该凹槽41e内配置有构成锁定机构的球状部件46。另外,如图3所示,在与凹槽41e相对应的盖部件32的内面形成有可容纳球状部件46的容纳室S1。凹槽41e的深度比球状部件46的直径小。凹槽41e的深度最好比球状部件46的半径大。
凹槽41e与容纳室S1的位置关系如后文所述,设定成在滑动部件41的卡定部41c处于第一位置(图3、图5(a)所示的位置)时,成为相互连通的位置关系。由此,为使基准面F(参照图4)与延长管5(参照图1)的轴心O1形成的角度θ达到90度以上,若使第一接头20和第二接头30立起,则位于凹槽41e中的球状部件46因重力而向容纳室S1转动(参照图7(a)、图7(b))。球状部件46的形状不限于球状,只要是能容易地从凹槽41e向容纳室S1移动的形状即可,例如也可以是椭圆形、圆柱形、方形。
另外,凹槽41e如后文所述,在滑动部件41的卡定部41c处于第二位置(参照图5(b))时,滑动移动到比容纳室S1更靠后方而使其位于盖部件32的后方。
前壁部41b2一体地设置在延长部41b1的前部,可沿设置于基体31上的纵壁31a(参照图3)滑动移动。在此,纵壁31a的后端部31b的结构做成向后方下降的倾斜状,如图5(b)所示,即使在滑动部件41的卡定部41c滑动到了第二位置(向最后端滑动)的场合,前壁部41b2也与后端部31b卡合。
由此,能实现滑动部件41顺利地滑动。另外,使延长部41b1的前部的倾斜面41f与后端部31b卡合。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后文所述,通过球状部件46从凹槽41e内向容纳室S1内转动,(通过使第一接头20和第二接头30立起而使球状部件46转动到解除位置),从而解除滑动部件41的锁定状态((参照图7(a)、图7(b)),滑动部件41可向后方滑动。
另一方面,如图3所示,在球状部件46位于凹槽41e内的场合(位于保持位置的场合),球状部件46与图5(a)所示的后壁部39b的侧壁39c抵接,阻碍了滑动部件41向后方的滑动,因此,滑动部件41向后方的滑动处于锁定状态。
在前壁部41b2和后壁部39b之间压缩地设置有作为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对滑动部件41加力的加力机构的一对线圈弹簧38。
在盖部件32的后端部突出地设置有向延长管5的轴向(筒状连接部33的轴向)延伸的一对电源端子37、37。该电源端子37、37与设置于第二吸入件6的前端部的未图示的连接部相对应地设置,若将第二吸入件6插入第二接头30并连接,则该电源端子37、37与未图示的连接部电连接。该电源端子37、37不限于两个,也可以是三个。
框部件42如图2、图5(a)所示,具有沿延长管5(筒状连接部33)的轴向的一对第一面44、44,并在后端部具有切口部45、45。在一对第一面44、44之间,可沿轴向滑动地配置有滑动部件41的卡定部41c。另外,切口部45、45的大小为能允许第二吸入件6的卡合部件6a沿周向的移动,在卡定部41c位于图5(b)所示的位置时,卡合部件6a能借助于从第二面41d通过切口部45而从卡合部40脱离。
在此,如图3所示,设置于第二吸入件6的钩状的卡合部件6a通过未图示的加力部件而对向卡合部40突出的一侧加力,通过这种加力而被卡定在滑动部件41的卡定部41c的第二面41d上。
此外,卡合部件6a可以通过按压操作设置于第二吸入件6上面的按钮6b而克服上述所加的力解除卡定状态。
下面,对第一吸入件10的第二接头30与第二吸入件6的卡合或脱开操作进行说明。
在将第二吸入件6与第二接头30连接时,将第二吸入件6插入第二接头30的筒状连接部33,使第二吸入件6的卡合部件6a与第二接头30的卡合部40卡合。
这时,若将第二吸入件6继续插入筒状连接部33,则卡合部件6a越过滑动部件41的卡定部41c,并因所加的力而卡定在卡定部41c的第二面41d上。由此,能够将将第二吸入件6与第二接头30连接。
在此,在连接时,由于卡定部41c位于第一位置,凹槽41e与容纳室S1连通,如上所述只要不使第一接头20和第二接头30立起,球状部件46因重力而位于凹槽41e内。
由此,如图5(a)所示,球状部件46与后壁部39b的侧壁39c抵接,阻碍了滑动部件41向后方的滑动,滑动部件41则处于不能滑动地锁定在第一位置。
因此,在使用时,即使用手把持操作管4(参照图1,以下相同)而对延长管5进行推或拉的操作,也能很好地维持滑动部件41的锁定状态,卡合部件6a不会从滑动部件41的卡定部41c脱开。
下面,对解除第一吸入件10与第二吸入件6的连接的情况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6(a)、图6(b)、图9(a)所示,使第一接头20和第二接头30立起。然后,如图4所示,若使基准面F与延长管5(参照图1)的轴心O1形成的角度θ为90度以上,则如图6(a)、图6(b)所示,位于凹槽41e(保持位置)的球状部件46如图7(a)、图7(b)所示,向容纳室S1侧(解除位置一侧)转动。由此,由球状部件46形成的滑动部件41的滑动的锁定被解除,滑动部件41的位置能够变更。
然后,如图9(b)所示,若一边用手把持操作管4(参照图1),一边进行用脚抵住第一吸入件10等将延长管5向上(箭头A1方向)拉的操作,则如图8(a)、图8(b)所示,滑动部件41被卡合部件6a拉拽而向上(箭头A1方向)滑动移动并移动到第二位置。
在该状态下,对用手把持的操作管4进行了如图9(c)所示的向箭头B1方向的扭转操作。于是,与卡定部41c的第二面41d抵接的卡合部件6a通过切口部45而从卡合部40脱离(参照图8(a)),解除卡合部件6a对卡合部40的卡合。
总之,在第一吸入件10与第二吸入件6中,在一方相对另一方作用了延长管5轴向的拉伸力和以延长管5的轴心为基准的绕轴心的扭转力的场合,则可以解除卡合部件6a对卡合部40的卡合。
由此,可以解除第一吸入件10与第二吸入件6的连接的锁定而很容易将它们拆开。
以下,说明本实施方式所得到的效果。
(1)由于做成按照由使用者进行的对操作管4的拉伸操作和扭转操作,从第二吸入件6拆下第一吸入件10的结构,因而在进行两个不同的操作时,首先能够使第一吸入件10从第二吸入件6分开。即,由于只进行拉伸操作或扭转操作都不能使第一吸入件10从第二吸入件6分开,因而,能可靠地防止在清扫中无意间使第一吸入件10从第二吸入件6脱开,能得到使用方便性良好的电动吸尘器1。
(2)由于除了由使用者进行的对操作管4的拉伸操作和扭转操作以外,还按照使被清扫面与延长管5(筒状连接部33)形成的角度为大致90度以上的操作,使第一吸入件10从第二吸入件6脱开,因而能更加可靠地防止在清扫中无意间使第一吸入件10从第二吸入件6脱开,能得到使用方便性良好的电动吸尘器1。
(3)由于按照由使用者进行的对操作管4的按钮4b的按下操作而使延长管5从操作管4脱开,通过由使用者进行的对延长管5的按钮5b的按下操作而使第二吸入件6从延长管5脱开,除了由使用者进行的对操作管4的拉伸操作以及扭转操作以外,通过由使用者进行的对第二吸入件6的按钮的按下操作,也能使第一吸入件10从第二吸入件6脱开,因而能可靠地拆卸各部分,能得到使用方便性良好的电动吸尘器1。
(4)由于在第一吸入件10与第二吸入件6中,在一方相对另一方作用了延长管5轴向的拉伸力以及以延长管5的轴心为基准的绕轴心的扭转力的场合,则使它们脱开,因而在作用了两个不同方向的力的场合,首先能使第一吸入件10从第二吸入件6分开。即,由于只用拉伸力或扭转力都不能使第一吸入件10从第二吸入件6分开,因而,能可靠地防止在清扫中无意间使第一吸入件10从第二吸入件6脱开,能得到使用方便性良好的电动吸尘器1。
另外,例如,如图4所示,由于以使基准面F与延长管5(参照图1)的轴心O1形成的角度θ为90度以上的方式作用使第一接头20和第二接头30立起方向的力时,便可以解除滑动部件41的锁定(连接的锁定),因而能可靠地防止在清扫中无意间使第一吸入件10从第二吸入件6脱开,能得到使用方便性良好的电动吸尘器1。
(5)由于两个以上不同方向的力包含延长管5轴向的力和延长管5圆周方向的力,因而力的方向是明确的,具有操作易于进行之类的优点。另外,作为分开所必须的力,如上所述,有使第二接头30立起方向的力,以及在作用了以延长管5的轴心为基准的绕轴心的扭转力之后,将延长管5向上拉伸的力等。
(6)由于锁定机构做成在作用了延长管5轴向的力之后,还作用了延长管5圆周方向的力的场合,便解除连接的锁定的结构,因而,在解除连接的锁定时能在一系列的操作中可靠而简单地进行对电源端子37的连接的解除。
(7)由于做成在卡合部件6a位于第一位置时,电源端子37与第二吸入件6的连接部连接,在卡合部件6a位于第二位置时,电源端子37与连接部的连接被解除的结构,因而在连接和解除时都能很好地阻止电源端子37的破损。
(8)由于能够以卡合部40和能与卡合部40卡合的卡合部件6a构成的简单结构进行卡合或脱开,因而能够简单地进行组装并实现成本的降低。
(9)由于滑动部件41可滑动地设置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因而解除滑动部件41的锁定(连接的锁定)的结构变得简单,组装也变得简单并能实现成本的降低。
(10)由于借助于螺旋弹簧38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对滑动部件41加力,因而具有的优点是在解除连接后滑动部件41便自动地恢复到第一位置,连接时的误动作等难以产生。
(11)由于使垂直定位机构9的滑动部件9a卡合在转动轴部21a的端部的切口部21b,因而第一接头20和第二接头30能够以相对被清扫面垂直地立起的状态进行保持。因此,能得到容易地进行第二吸入件6及延长管5等对第二接头30的装拆之类的优点。
(12)作为在使基准面F与延长管5(参照图1)的轴心O1形成的角度
θ为90度以上的场合解除锁定(连接的锁定)的机构(锁定解除机构),相对于专利文献1中使用在轴向延伸的销D,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使用球状部件46,锁定解除机构在第二接头30上完成而不形成于盖部件22和基体21上,因而能够扩大盖部件22和基体21的上面的空间部K。因此,在该空间部K不仅能设置电线束还能设置控制电路等,还能够在盖部件22上设置由控制电路控制的多个发光体(例如,LED)。该多个发光体最好按照施加在形成于第一吸入件10的吸入口10a的旋转刷上的来自被清扫面的负荷或者按照吸尘器主体2的运转模式(例如强、中、弱)进行变色(例如蓝、黄、绿)。也可以不是按照由使用者进行的对操作管4的拉伸操作和扭转操作,而是按照使被清扫面与延长管5(筒状连接部33)形成的角度大致为90度以上的操作来从第二吸入件6拆下第一吸入件10的方式。
此外,如图10所示,不仅能够将第二吸入件6连接在第一吸入件10上,也能够将延长管5和操作管4连接在其上,并且,可以通过进行与上述同样的操作将它们分开。因此,能可靠地防止在清扫过程中无意间使使第一吸入件10从延长管5和操作管4脱离,能得到使用方便性良好的电动吸尘器1。另外,卡合部件6a可以原样采用现有的通过按钮6b进行操作的结构,可以实现零部件的通用化及组装作业的容易化,能够实现成本的降低。此外,图中的卡合部件6a与卡合部件5a、4a相对应,按钮6b与按钮5b、4b相对应。
再有,第一面44、44虽然通过在筒状连接部33形成凹部来设置,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在筒状连接部33设置肋等,在其侧面等形成第一面44、44。另外,切口部45也可以只设置在第一面44、44的一方。
第二实施方式
如图11(a)、图11(b)所示,本实施方式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滑动部件35A上设有锁定功能。
滑动部件35A如图11(a)、图11(b)所示,具有向后部延伸的延伸部35b,在该延伸部35b的后部一体地设有出没于容纳室S1内的限制解除部件35a。
限制解除部件35a如图11(a)所示,在滑动部件35A的前端抵接盖部件22的侧面22a的状态下,如图11(b)所示,后端部35a1向容纳室S1内突出。由此,球状部件46向容纳室S1侧转动则受到限制。
另一方面,如图12(a)、图12(b)所示,在第一接头20和第二接头30A立起,而滑动部件35A与设置于盖部件22上的凹状部24卡合的状态下,后端部35a1从容纳室S1内退出,则球状部件46可以向容纳室S1转动。因此,若立起,则球状部件46从凹槽41e向容纳室S1转动,则解除了滑动部件41的锁定。
如图13(a)、图13(b)所示,由于具有这样的结构,只有在第一接头20和第二接头30A采取在垂直方向立起的姿势时才能解除连接。
由此,例如,在如图14所示那样以仅将第一接头20立起那样的姿势使用的场合,则不能向箭头A1、B1方向移动,能可靠地防止球状部件46的转动。因此,能可靠地防止在清扫中无意间使第一吸入件10从第二吸入件6脱开,能得到使用方便性良好的电动吸尘器1。
此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在将第一接头20和第二接头30等立起时,如图15所示,利用墙壁W等(使其靠着墙壁W)能很容易的进行。
第三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与上述第一、第二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通过使被清扫面与延长管5(参照图1,以下相同)形成的角度θ(参照图18(b))为大致60度以上的操作来使第一吸入件10从第二吸入件6(均参照图1,以下相同)脱开。
如图1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为,作为构成锁定机构的移动部件的球状部件46容纳在具有作为倾斜部(倾斜面)的前侧倾斜部52的凹槽50中。本实施方式还构成为,球状部件46处于以下位置:容纳在凹槽50中而保持第一吸入件10和第二吸入件6(延长管5)的连接的锁定的保持位置,或者处于转动到形成于与凹槽50相对应的盖部件22的内面的容纳室S2内而解除锁定的解除位置。
如图17所示,凹槽50在滑动部件41的引导部41b的延长部41b1形成为侧视为大致研钵形状,并具有底面部51、作为倾斜部的前侧倾斜部52及后侧倾斜部53。底面部51与延长管5的轴心O1(参照图4,以下相同)平行地设置,而且前侧倾斜部52形成为从底面部51向前侧倾斜并使其与底面部51的角度θ1为钝角。本实施方式中,将角度θ1设定为120°。
总之,设定如下:在以与未图示的被清扫面相对的第一吸入件10的吸入口面为基准面F时,若基准面F与延长管5的轴心O1(或与其平行的线O1′)形成的角度达到60°,则前侧倾斜部52与基准面F平行(参照图18(b))。
此外,前侧倾斜部52虽为朝向容纳室S2的直线状的倾斜面,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形成为具有向前侧为凹状的斜面,另外,也可以与此相反地形成为具有向后侧为凸状的斜面。并且,底面部51与延长管5的轴心O1不必一定平行地设置。
由于具有这样的前侧倾斜部52,因而如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参照图4已说明的那样的,在基准面F与延长管5的轴心O1形成的角度θ达到90度以上之前的阶段,即通过进行使角度θ达到60度以上的操作,就使第一吸入件10从第二吸入件6(延长管5)脱开。
另外,凹槽50的后侧倾斜部53也倾斜地形成为从底面部51向后侧为钝角。
另外,凹槽50的深度优选设定为球状部件46的直径的2/3以上,更优选设定为球状部件46的直径的3/4左右。
在与这样的凹槽50相对应的容纳室S2中,与凹槽50的前侧倾斜部52连续地形成返回用的倾斜部62。容纳室S2具有顶部61和倾斜部62而构成,在容纳室S2的后侧配置有用于将球状部件46分配到凹槽50侧和容纳室S2侧的分配部件63。
顶部61的结构为,做成与凹槽50的底面部51大致平行,如图17中的双点划线所示,球状部件46被保持在该顶部61与分配部件63的内面63a之间而处于解除位置。
倾斜部62形成向前侧为凹状(为圆弧状)的斜面,在球状部件46位于容纳室S2内时,其起着辅助球状部件46从解除位置侧(容纳室S2侧)向保持位置侧(凹槽50侧)自然转动(使其易于转动)的作用。
分配部件63具有用于将球状部件46分配到凹槽50侧和容纳室S2侧的楔形的突出部63b。突出部63b的前端部63c位于容纳室S2侧(容纳室S2内),在比前端部63c靠下侧(凹槽50侧)与凹槽50相对地形成倾斜了的抵接面63d。球状部件46可与该抵接面63d抵接,在球状部件46位于凹槽50内的状态下进行把延长管5向上(箭头A1方向,参照图18(a))拉的操作时,球状部件46就与抵接面63d抵接而限制滑动部件41的移动。
此外,突出部63b的前端部63c也可以配置成处于凹槽50与容纳室S2的边界位置,球状部件46的分配也可以变更形状而以所需要的角度θ来进行。
下面,对解除第一吸入件10和第二吸入件6的连接时的作用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18(a)所示,在基准面F(未图示的被清扫面)与延长管5的轴心O1(在这里为与轴心O1平行的线O1′)形成的角度θ为小于60度的45度(一般的使用状态的角度)的状态下,球状部件46位于凹槽50内,位于跨越底面部51和前侧倾斜部52的位置即保持位置。在该状态下,即使进行将延长管5向上(箭头A1方向)拉拽的操作,由于球状部件46与分配部件63的抵接面63d抵接,因而保持了对滑动部件41的滑动的锁定,限制了滑动部件41的移动。
接着,如图18(b)所示,若基准面F与延长管5的轴心O1(线O1′)形成的角度θ增大到比一般的使用状态更高的60度,则凹槽50的底面部51与基准面F平行,则球状部件46可从保持位置侧(凹槽50侧)转动(移动)到解除位置侧(容纳室S2侧)。
进而,如图18(c)所示,若基准面F与延长管5的轴心O1(线O1′)形成的角度θ达到比60度还大时,则球状部件46向解除位置侧(容纳室S2侧)自然地转动(移动),从上述前侧倾斜部52侧转动到倾斜部62侧。在这种状态下,若进行将延长管5向上(箭头A1方向)拉拽的操作,则球状部件46与分配部件63的突出部63b抵接,球状部件46被弹出而向容纳室S2侧移动(参照图18(d))。由此,可以解除由球状部件46对滑动部件41的锁定,可以变更滑动部件41的位置(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变更)。
此外,在基准面F与延长管5的轴心O1(线O1′)形成的角度θ为60度时,通过抬高延长管5时所加的力等,球状部件46可以向解除位置侧(容纳室S2侧)移动,可以变更滑动部件41的位置。
因此,可以解除对第一吸入件10和第二吸入件6(延长管5)的连接的锁定,可以很容易地使它们脱开。
另一方面,若使第二吸入件6(延长管5)从第一吸入件10脱开,滑动部件41便由于一对线圈弹簧38(参照图5(a)、图5(b))的加力而从第二位置返回到第一位置。因此,球状部件46从容纳室S2侧向凹槽50侧转动而返回。这时,球状部件46借助于形成在容纳室S2的倾斜部62而从容纳室S2侧向凹槽50侧顺利地转动,球状部件46可靠地返回到凹槽50内。
通过具备这样的结构,由于按照使基准面F与延长管5的轴心O1(线O1′)形成的角度θ为60度以上的操作而使第一吸入件10从第二吸入件6脱开,因而能可靠地防止在清扫中无意间使第一吸入件10从第二吸入件6脱开,同时能以从进行清扫时的角度(大致45度)稍稍抬高的角度(60度)使第一吸入件10从第二吸入件6脱开,提高了操作的容易度,能得到使用方便性更加良好的电动吸尘器1。
另外,由于能以从进行清扫时的角度(大致45度)稍稍抬高的角度(60度)使第一吸入件10从第二吸入件6脱开,因而如上述实施方式那样,在基准面F与延长管5的轴心O1(线O1′)形成的角度θ达到90度以上之前的阶段可以开始进行脱开操作,可以得到能不过分地进行脱开操作且容易操作的电动吸尘器1。
再有,分配部件63由于具有楔状的突出部63b,因而能以前端部63c将球状部件46顺利地弹出,能可靠地进行分配。因此,能得到操作容易、使用方便性更加良好的电动吸尘器1。
第四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与上述第一、第二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从卡合部40排除了滑动部件41。
如图19、图20(a)、图20(b)所示,形成于第二接头30B上的卡合部40将四方形的框部件42嵌入到形成于筒状连接部33的上面的四方形的凹槽内,在该凹槽内形成有前部侧较深而后部侧较浅的形成了台阶状的底面部41a′、41b′。并且,在底面部41a′、41b′的边界部分形成有卡定第二吸入件6的卡合部件6a的卡定面43c′(同时参照图20(b))。
在这样的卡合部40′中,在连接时若将第二吸入件6嵌入到第二接头30B中,则卡合部件6a由于所加的力而进入凹槽内,并处于与底面部41b′抵接并在凹槽内向前方前进的状态。并且,若将第二吸入件6进一步嵌入到第二接头30B中,则在凹槽内向前方前进的卡合部件6a在连接的终端从底面部41b′移动到底面部41a′,与卡定面43c′抵接并被卡定(参照图20(a)、图20(b)),因此,可以将第二吸入件6连接到第二接头30B上(参照图21(a))。
另外,在解除连接时,如图21(b)所示,若进行将第二接头30B从第二吸入件6拔出的操作(若作用箭头A1方向的力),则卡合部件6a从底面部41a′越过卡定面43c′而移动到底面部41b′,与底面部41b′抵接的同时在凹槽内向后方退并与第二面42a抵接(参照图20(a)、图20(b))。
在此,如图21(c)所示,若将第二吸入件6向箭头B1方向扭转,则如图20(a)所示,卡合部件6a通过切口部45从卡合部40′脱离。因此,可以将第二接头30B从第二吸入件6分开。
若采用具有这样的卡合部40′的电动吸尘器1,通过使用者进行的对操作管4的拉伸操作和扭转操作便能够将第二接头30B从第二吸入件6分开。总之,由于要通过进行两种不同的操作(作用两个不同方向的力)才能使第一吸入件10从第二吸入件6分开,因而能可靠地防止在清扫中无意间使第一吸入件10从第二吸入件6脱开,能得到使用方便性更加良好的电动吸尘器1。
另外,也可以将底面部41a′、41b′形成为相同的深度,在底面部41a′、41b′上形成卡定卡合部件6a的槽部来代替卡定面43c′。
另外,不必一定形成槽部,也可以作为倾斜状(锥形状)等的底面部。
此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各部的形状等可以任意地设定,滑动部件41的圆周方向的宽度和长度等也可以任意地设定。
另外,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移动部件用球状部件46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可转动的圆柱状的部件。

Claims (24)

1.一种电动吸尘器,具备:吸尘器主体;与上述吸尘器主体连接的软管;具有把手且与上述软管连接的操作管;与上述操作管连接的接头管;与上述接头管连接的第二吸入件;以及与上述第二吸入件连接的第一吸入件,其特征在于,
通过由使用者进行的对上述操作管的拉伸操作以及扭转操作,上述第一吸入件从上述第二吸入件脱开,
具备:在上述第一吸入件的用于与上述第二吸入件连接的第一连接部、以及上述第二吸入件的用于与上述第一吸入件连接的第二连接部中的一方上设置的卡合部;以及
设置于另一方,且能与上述卡合部卡合的卡合部件,
上述卡合部包含沿上述第一吸入件的轴向延伸的一对第一面和沿上述第一吸入件的圆周方向延伸的第二面,
在上述第一面的、处于上述第二面的延长面上的部分形成有切口部,
上述卡合部件通过从上述第二面通过上述切口部而能够从上述卡合部脱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接头管上未连接上述第二吸入件,而是上述接头管与上述第一吸入件连接的情况下,通过由使用者进行的对上述操作管的拉伸操作以及扭转操作,上述接头管从上述第一吸入件脱开,
具备:在上述第一吸入件的用于与上述接头管连接的第五连接部、以及上述接头管的用于与上述第一吸入件连接的第六连接部中的一方上设置的卡合部;以及
设置于另一方,且能与上述卡合部卡合的卡合部件,
上述卡合部包含沿上述第一吸入件的轴向延伸的一对第一面和沿上述第一吸入件的圆周方向延伸的第二面,
在上述第一面的、处于上述第二面的延长面上的部分形成有切口部,
上述卡合部件通过从上述第二面通过上述切口部而能够从上述卡合部脱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在由使用者进行的对上述操作管的拉伸操作以及扭转操作的基础上,再通过使被清扫面与上述接头管形成的角度为大致90度以上的操作,上述第一吸入件从上述第二吸入件脱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在由使用者进行的对上述操作管的拉伸操作以及扭转操作的基础上,再通过使被清扫面与上述接头管形成的角度为大致60度以上的操作,上述第一吸入件从上述第二吸入件脱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通过由使用者进行的对上述操作管的按钮按下操作,上述接头管从上述操作管脱开,
通过由使用者进行的对上述操作管的按钮按下操作,上述第二吸入件从上述接头管脱开,
除了由使用者进行的对上述操作管的拉伸操作以及扭转操作以外,通过上述由使用者进行的对上述第二吸入件的按钮按下操作,也使上述第一吸入件从上述第二吸入件脱开。
6.一种电动吸尘器,具有:吸尘器主体;与上述吸尘器主体连接的软管;与上述软管连接的管;以及与上述管连接的吸入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管与上述吸入件中,在一方相对于另一方作用了上述管的轴向的拉伸力和以上述管的轴心为基准的绕轴心的扭转力的情况下,上述管与上述吸入件分离,
具备:在上述管的用于与上述吸入件连接的第一连接部、以及上述吸入件的用于与上述管连接的第二连接部中的一方上设置的卡合部;以及
设置于另一方,且能与上述卡合部卡合的卡合部件,
上述卡合部包含沿上述管的轴向延伸的一对第一面和沿上述管的圆周方向延伸的第二面,
在上述第一面的、处于上述第二面的延长面上的部分形成有切口部,
上述卡合部件通过从上述第二面通过上述切口部而能够从上述卡合部脱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管包含:具有把手且与上述软管连接的操作管;与上述操作管连接的接头管;以及与上述接头管连接的其它吸入件,
在上述接头管上连接有上述其它吸入件的情况下,上述其它吸入件与上述吸入件连接,上述管与上述吸入件中,在一方相对于另一方作用了上述管的轴向的拉伸力以及以上述管的轴心为基准的绕轴心的扭转力的情况下,上述管与上述吸入件从上述其它吸入件与上述吸入件的连接部分分离,
在上述接头管上未连接上述其它吸入件的情况下,上述接头管与上述吸入件连接,上述管与上述吸入件中,在一方相对于另一方作用了上述管的轴向的拉伸力以及以上述管的轴心为基准的绕轴心的扭转力的情况下,上述管与上述吸入件从上述接头管与上述吸入件的连接部分分离。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管与上述吸入件中,在一方相对于另一方作用了上述管的轴向的拉伸力以及以上述管的轴心为基准的绕轴心的扭转力,并且在与被清扫面相对的上述吸入件的吸入口面与上述管的轴心形成的角度为规定的角度以上的情况下,上述管与上述吸入件分离。
9.一种电动吸尘器,具有:吸尘器主体;与上述吸尘器主体连接的软管;与上述软管连接的管;以及与上述管连接的吸入件,其特征在于,
具有锁定上述管与上述吸入件的连接的锁定机构,
上述锁定机构在对上述管与上述吸入件的至少一方作用了两个以上不同方向的力的情况下,解除对上述管与上述吸入件的连接的锁定,
具备:在上述管的用于与上述吸入件连接的第一连接部、以及上述吸入件的用于与上述管连接的第二连接部中的一方上设置的卡合部;以及
设置于另一方,且能与上述卡合部卡合的卡合部件,
上述卡合部包含沿上述管的轴向延伸的一对第一面和沿上述管的圆周方向延伸的第二面,
在上述第一面的、处于上述第二面的延长面上的部分形成有切口部,
上述卡合部件通过从上述第二面通过上述切口部而能够从上述卡合部脱离。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两个以上不同方向的力包含上述管的轴向的力和上述管的圆周方向的力。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锁定机构在对上述管与上述吸入件的至少一方作用了上述管的轴向的力之后,在对上述管与上述吸入件的至少一方作用了上述管的圆周方向的力的情况下,解除对上述管与上述吸入件的连接的锁定。
12.根据权利要求9~11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两个以上不同方向的力包含使与被清扫面相对的上述吸入件的吸入口面与上述管的轴心形成的角度为规定的角度以上的力。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锁定机构具有设置成可与上述角度相对应地移动的移动部件,
上述移动部件如下构成:
在上述角度小于规定的角度时,处于保持上述管与上述吸入件的连接的锁定的保持位置;
在上述角度为规定的角度以上时,处于解除对上述管与上述吸入件的连接的锁定的解除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移动部件如下构成:
可转动地设置在上述保持位置和上述解除位置之间,
在上述角度为规定的角度以上时,从上述保持位置向上述解除位置转动,在上述角度小于规定的角度时,从上述解除位置向上述保持位置转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锁定机构具备从上述保持位置侧向上述解除位置侧倾斜的倾斜部,使得在上述角度为规定的角度以上时,上述移动部件从上述保持位置侧向上述解除位置侧自然地转动。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锁定机构具备辅助上述移动部件从上述解除位置侧向上述保持位置侧自然地转动的、从上述解除位置侧向上述保持位置侧倾斜的、用于返回的倾斜部。
17.一种电动吸尘器,具有:吸尘器主体;与上述吸尘器主体连接的软管;与上述软管连接的管;以及与上述管连接的吸入件,其特征在于,
具备:在上述管的用于与上述吸入件连接的第一连接部、以及上述吸入件的用于与上述管连接的第二连接部的一方上设置的卡合部;以及
设置于另一方,且能与上述卡合部卡合的卡合部件,
上述卡合部包含沿上述管的轴向延伸的一对第一面和沿上述管的圆周方向延伸的第二面,
在上述第一面的、处于上述第二面的延长面上的部分形成有切口部,
上述卡合部件通过从上述第二面通过上述切口部而能够从上述卡合部脱离。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具备形成有上述第二面的滑动部件,
上述滑动部件能够在上述一对第一面之间沿上述管的轴向滑动而变更位置,
上述滑动部件可处于以下两个位置:位于上述一对第一面之间,保持上述卡合部件的卡合的第一位置,以及上述第二面位于上述切口部的侧面,允许上述卡合部件通过上述切口部脱离的第二位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具备对上述滑动部件加力的加力机构,
上述加力机构对上述滑动部件从上述第二位置向上述第一位置加力。
20.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具备锁定上述滑动部件的滑动,将上述滑动部件保持在上述第一位置的锁定机构,
上述锁定机构在与被清扫面相对的上述吸入件的吸入口面与上述管的轴心形成的角度为规定的角度以上的情况下,解除对上述滑动部件滑动的锁定。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一对第一面由沿上述管的轴向延伸的一对突起部或一对台阶部形成。
22.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具备:设置于上述第一连接部以及上述第二连接部的一方,并沿上述管的轴向延伸的电源端子;以及
设置于另一方,且与上述电源端子连接的第三连接部,
在上述卡合部件位于上述第一位置时,上述电源端子与上述第三连接部连接,
在上述卡合部件位于上述第二位置时,解除上述电源端子与上述第三连接部的连接。
23.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卡合部件具备能出没于上述管的半径方向且能与上述卡合部卡合或脱开的卡合突起而构成。
24.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管包含:具有把手且与上述软管连接的操作管;与上述操作管连接的接头管;以及与上述接头管连接的其它吸入件,
上述卡合部件形成于上述操作管的用于与上述接头管连接的连接部,上述接头管的用于与上述其他吸入件连接的连接部,以及上述其它吸入件的用于与上述吸入件连接的连接部的各个上。
CN 201010167496 2009-04-20 2010-04-19 电动吸尘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6216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02273 2009-04-20
JP2009102273 2009-04-20
JP2010052075A JP5331733B2 (ja) 2009-04-20 2010-03-09 電気掃除機
JP2010-052075 2010-03-0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62160A CN101862160A (zh) 2010-10-20
CN101862160B true CN101862160B (zh) 2013-08-28

Family

ID=429542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010167496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62160B (zh) 2009-04-20 2010-04-19 电动吸尘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86216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82942A (zh) * 2011-10-28 2013-05-08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伸缩型吸尘刚管锁管套防卡结构
JP2016165384A (ja) * 2015-03-10 2016-09-1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掃除機
FR3039055B1 (fr) * 2015-07-24 2017-08-25 Seb Sa Aspirateur balai avec suceur articule
FR3092982B1 (fr) * 2019-02-21 2021-02-19 Seb Sa Aspirateur comprenant une partie de connecteur mobile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26846B2 (ja) * 2002-05-22 2006-09-27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電気掃除機用吸込具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気掃除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26096A (ja) * 1998-10-23 2000-05-0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気掃除機用吸込具及び電気掃除機
JP4417758B2 (ja) * 2004-03-31 2010-02-17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電気掃除機
JP4984939B2 (ja) * 2007-02-08 2012-07-2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電気掃除機用吸込具と電気掃除機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26846B2 (ja) * 2002-05-22 2006-09-27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電気掃除機用吸込具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気掃除機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0-126096A 2000.05.09
JP特开2005-287659A 2005.10.20
JP特开2008-188377A 2008.08.21
JP特许第3826846B2 2006.07.14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62160A (zh) 2010-10-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62160B (zh) 电动吸尘器
CN109893027B (zh) 装备有可移除的碗的无袋手持式吸尘器
CN102782731B (zh) 具有可拆除地附接至其上的验证器的文件处理机
CN102003136B (zh) 一种用于伸缩梯的锁定结构
WO2005028940A1 (ja) 管継手及び管継手のソケット
CN111685653B (zh) 用于扫地机的水箱及具有其的扫地机
CN202489907U (zh) 无篮脱水桶、拖把及成套清洁工具
CN109077662B (zh) 干湿两用吸尘器
CN212281210U (zh) 用于扫地机器人的集尘站
CN101797135B (zh) 吸尘器
US7386917B2 (en) Vacuum cleaner with quick release wand
JP5331733B2 (ja) 電気掃除機
WO2015014320A1 (zh) 除湿机及其储水箱组件
CN102779958A (zh) 具有自顶出功能的电池包锁定结构
CN107321041B (zh) 一种方便更换滤芯的净水器
US20120180258A1 (en) Upright type vacuum cleaner
CN107321040A (zh) 一种方便更换滤芯的净水器
CN212401458U (zh) 一种滑板车
CN201481309U (zh) 立式吸尘器折叠式手柄
CN113040649B (zh) 用于扫地机器人的集尘站
JP4421236B2 (ja) 電気掃除機
CN201246097Y (zh) 一种用于伸缩梯的锁定机构
KR100965316B1 (ko) 코인 번호잠금장치
JP4417758B2 (ja) 電気掃除機
JP5116570B2 (ja) 自転車用錠装置および自転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828

Termination date: 2016041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