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60163A - 线性振荡器 - Google Patents

线性振荡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60163A
CN101860163A CN201010144505A CN201010144505A CN101860163A CN 101860163 A CN101860163 A CN 101860163A CN 201010144505 A CN201010144505 A CN 201010144505A CN 201010144505 A CN201010144505 A CN 201010144505A CN 101860163 A CN101860163 A CN 1018601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air discharge
substrate
discharge unit
magn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445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60163B (zh
Inventor
李甲振
金贤梧
申惠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M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G Innote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Innotek Co Ltd filed Critical LG Innotek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8601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601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601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6016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3/00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 H02K33/16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with polarised armatures moving in alternate directions by reversal or energisation of a single coil system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3/00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 H02K33/02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with armatures moved one way by energisation of a single coil system and returned by mechanical force, e.g. by spr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6GENERATING OR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IN GENERAL
    • B06B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OR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FREQUENCY, e.g. FOR PERFORMING MECHANICAL WORK IN GENERAL
    • B06B1/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frequenc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05/00Specific aspect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relating to 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2205/09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drain passages or by venting, breathing or pressure compensat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otors (AREA)
  • Apparatuses For Generation Of Mechanical Vibr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线性振荡器,其中,所述线性振荡器包括:外壳,具有托架和与所述托架相连结的壳体,以形成容纳空间;弹簧,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相连结;振荡单元,具有磁体,所述磁体与所述弹簧相连结;线圈,具有中空罐头盒形状,被置于所述托架上方,用来利用所述磁体所产生的磁场和所述线圈所产生的磁场使所述振荡单元振荡;以及基片,与所述线圈电连接并且所述基片被插置于所述线圈和所述托架之间,所述基片具有空气排放部分,该空气排放部分与所述线圈的内部空间和所述线圈的外部相连通。

Description

线性振荡器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发明基于2009年4月10日提交的韩国申请No.10-2009-0031308,并要求其优先权,该申请的内容通过引述全部合并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线性振荡器。
背景技术
一般地说,便携式电子设备包括振荡发生装置,该装置用来产生振荡以便对手机的接收信号做出报警。
常规的线性振荡器包括重物、与所述重物相连结的磁体、用来容纳所述磁体的中空罐头盒形线圈、以及被插置于所述线圈和所述磁体之间的磁流体。
然而,所述线圈的内部空间经常被所述线圈和所述磁体之间所放置的磁流体密封,从而使所述磁体的振荡减小。
发明内容
本公开将提供一种用来改善所述线性振荡器的振荡特性的线性振荡器。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上述目标可以通过下述部件来实现:外壳,具有托架和与所述托架相连结的壳体,以形成容纳空间;弹簧,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相连结;振荡单元,具有磁体,所述磁体与所述弹簧相连结;线圈,具有中空罐头盒形状,被置于所述托架上方,用来利用所述磁体所产生的磁场和所述线圈所产生的磁场使所述振荡单元振荡;以及基片,与所述线圈电连接并且所述基片被插置于所述线圈和所述托架之间,所述基片具有空气排放部分,该空气排放部分与所述线圈的内部空间和所述线圈的外部相连通。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上述目标可以通过下述部件来实现:外壳,具有托架和与所述托架相连结的壳体,以形成容纳空间;弹簧,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相连结;振荡单元,具有与所述弹簧相连结的磁体;线圈,具有中空罐头盒形状,所述线圈被置于所述托架上方,用来利用所述磁体所产生的磁场和所述线圈所产生的磁场使所述磁体振荡;以及基片,被插置于所述线圈和所述托架之间,所述基片与所述线圈电连接;其中,所述托架具有空气排放部分,用来连通所述线圈的内部空间和所述线圈的外部。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上述目标通过下述部件来实现:外壳,具有托架和与所述托架相连结的壳体,以形成容纳空间;弹簧,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相连结;振荡单元,具有与所述弹簧相连结的磁体;线圈,具有中空罐头盒形状,所述线圈被置于所述托架上方,用来利用所述磁体所产生的磁场和所述线圈所产生的磁场使所述磁体振荡;以及基片,被插置于所述线圈和所述托架之间,所述基片与所述线圈电连接;其中,所述托架具有至少一个贯穿所述托架的空气排放部分,所述空气排放部分被置于与所述线圈的内部相对应的部分处。
附图说明
图1是透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所述的线性振荡器;
图2是沿着图1中的A-A’线所截取的剖视图;
图3是分解透视图,示出了图2中的托架、基片和线圈;
图4是剖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所述的线性振荡器;
图5是分解透视图,示出了图4中的托架、基片和线圈;
图6是剖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所述的线性振荡器;
图7是分解透视图,示出了图6中的线性振荡器。
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图1是透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所述的线性振荡器。图2是沿着图1中的A-A’线所截取的剖视图。图3是分解透视图,示出了图2中的托架、基片和线圈。
参看图1至图3,线性振荡器100包括外壳110、弹簧120、振荡单元130、基片140和线圈150。
外壳110具有托架111和壳体115。托架111为盘形,而壳体115则为敞底圆柱状中空罐头盒形。托架111和壳体115形成了容纳空间。
弹簧120的一个端部与壳体115的内表面相连结。例如,弹簧120的所述一个端部被焊接到壳体115的所述内表面上。在本发明的这个实施例中,弹簧120可以包括片簧(plate spring)。
振荡单元130包括磁轭131、重物133和磁体135。
磁轭131具有上板131a和与上板131a相连的侧板131b。
当俯视时,磁轭131的上板131a具有圆盘形。上板131a与弹簧120相连结。
磁轭131的侧板131b为圆柱状中空管形,它与上板131a的边缘一体连结。具有上板131a和侧板131b的磁轭131为敞底圆柱状中空罐头盒形。侧板131b的下部具有弯折部,该弯折部从侧板131b向外弯折,以便将重物133插到侧板131b的外表面上。
重物133包含金属,并且重物133具有开口或凹进部分以使重物133与侧板131b相连结。因此,重物133和侧板131b通过所述弯折部分而彼此不分开。
磁体135被置于磁轭131内,磁体135被置于磁轭131的上板131a的内表面上。磁体135的侧面与侧板131b的内表面相隔预定的距离,以在侧板131b的内表面和磁体135的侧面之间形成空间。在本发明的这个实施例中,例如,磁体135具有类似圆柱的形状,并且磁体135被放置得与磁轭131的侧板131b同心。
在本发明的这个实施例中,磁体135可以通过烧结过程来形成。磁体135可以包括至少一个通孔,该通孔穿过磁体135的下表面和磁体135的侧面。利用在磁体135中所形成的所述通孔,可以使被限制在线圈150所形成的空间内的空气从线圈150的所述空间中释放到线圈150的外部去。然而,具有盘形形状的附加磁轭137被置于磁体135的下表面上。
线圈150被置于托架111的上方。线圈150由导线绕成,形成具有中空部分的管形形状。
线圈150被置于与磁体135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上,并且线圈150的直径比磁体135的直径要大,使得磁体135被插入线圈150中。
磁流体161被置于磁体135的侧面与线圈150之间。例如,在本发明的这个实施例中,可以使磁流体161形成在磁体135的所述侧面上。
磁流体161可以防止磁体135和线圈150之间的电气短路,并且磁流体161也可以大大减小重物133的后振荡时间(after-vibration time)。
所述磁流体被定义为由每个尺寸为约0.01微米到约0.02微米的纳米尺寸的多个磁性化合物制成的流体,其中所述磁性化合物悬浮在处于胶体状态下的液体中。所述磁流体还包括表面活性剂,用来避免在所述磁流体中出现沉淀或凝聚。所述磁流体具有多种特性,例如,当从外部施加磁场、重力、和离心力时保持所述磁性化合物浓度均匀。
在本发明的这个实施例中,可以在与磁轭131的上表面相连结的弹簧120的上表面上形成附加的磁流体165。附加的磁流体165可以防止在弹簧120和壳体115之间产生噪声,并且附加的磁流体165也可以防止由弹簧120和壳体115之间的接触所引起的磨损。
在用来防止磁体135和线圈150之间的接触以及用来减小重物133的后振荡时间的磁流体161充满磁体135和线圈150之间的间隙的情形中,在线圈150中可以形成封闭空间,从而主要是由于所述封闭空间之故,磁体135的振荡减小了。
基片140被置于托架111的上表面上,并且基片140与线圈150的端部电连接。
基片140将电信号施加在线圈150上,从而从线圈150产生磁场。因此,由于线圈150所产生的所述磁场和磁体135所产生的磁场,磁体135就在线圈150中振荡。
基片140包括空气排放部分144。线圈150的内部空间和线圈150的外部与形成在基片140上的空气排放部分144相连。在本发明的这个实施例中,基片140可以包括挠性印刷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FPCB),并且基片140可以具有面圈形(doughnut)形状,该形状具有内表面和与所述内表面相对的外表面。
当俯视时,形成在基片140上的空气排放部分144具有凹槽形状,其一个端部形成在线圈150的内部,而空气排放部分144的其它部分形成在线圈150的外部。
凹槽形的空气排放部分144从基片140的内表面的一部分延伸到所述基片的外表面,如图3所示。在本发明的这个实施例中,至少一个空气排放部分144形成在基片140上。优选地,在多个空气排放部分144形成在基片140上的情形中,各个空气排放部分144以均匀的间隔形成在基片140上。在本发明的这个实施例中,四个空气排放部分144以均匀的间隔形成在基片140上。
在本发明的这个实施例中,基片140具有台阶部分142,用来连结线圈150。台阶部分142形成在与基片140的上表面所对着的线圈150的下端部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处。线圈150的所述下端部和线圈150的外表面的下部与基片140的台阶部分142相连结。
线圈150的外表面的下部和线圈150的下端部通过粘合剂与基片140的台阶部分142相粘结,而在与空气排放部分144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处没有粘合剂。在本发明的这个实施例中,由于用来将线圈150的内部空间连接到线圈150的外部的空气排放部分144形成在基片140上,所以,当磁流体161完全地填充在线圈150和磁体135之间的间隙中时,线圈150的内部空间中的空气被很快地从线圈150的内部空间中释放出来,或者线圈150的外部的空气被很快地引入线圈150中以大大地增加磁体135的驱动。
线圈150的内部空间通过空气排放部分144与线圈150的外部相连通。在线圈150的内部空间被插置在线圈150和磁体135之间的磁流体161密封的情形中,线圈150的内部空间中的空气从线圈150的内部空间被释放到线圈150的外部或空气被引入线圈150的内部空间中,使得磁体135通过基片140上的空气排放部分144大大地改善了运动特性。
实施例2
图4是剖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所述的线性振荡器。图5是分解透视图,示出了图4中的托架、基片和线圈。
参看图4和图5,线性振荡器200包括外壳210、弹簧220、振荡单元230、基片240和线圈250。
外壳210具有托架211和壳体215。托架211为盘形,而壳体215则为敞底圆柱状中空罐头盒形,从而在这里形成了容纳空间。
在本发明的这个实施例中,托架211的上表面有一个区域,下面所描述的线圈250被置于托架211的所述区域上。空气排放部分212形成在托架211的所述上表面上。当俯视时,空气排放部分212具有凹槽形状。空气排放部分212的一个端部形成在所述区域之内,而空气排放部分212的与所述一个端部相对的另一端部则形成在所述区域的外部。
当从剖面看时,托架211上的空气排放部分212的深度小于托架211的厚度。至少一个空气排放部分212形成在托架211的上表面上。优选地,至少两个空气排放部分212形成在托架211的所述上表面上。
弹簧220的一个端部与外壳210的内表面相连结,而弹簧220的另一端部则与下面描述的磁轭231的上表面相连结。弹簧220的所述一个端部被焊接到外壳210的所述内表面上。弹簧220可以包括片簧。
振荡单元230包括磁轭231、重物233和磁体235。
磁轭231具有上板231a和与上板231a相连的侧板231b。
当俯视时,磁轭231的上板231a为圆盘形,而磁轭231的侧板231b为圆柱状中空管形,它与上板231a的边缘相连结。磁轭231为敞底圆柱状中空罐头盒形。同时,侧板231b的下部具有弯折部,该弯折部从侧板231b向外弯折,以便使重物233连结到侧板231b的外表面上。
重物233可以包含金属,并且重物233具有开口或凹进部分以使重物233与磁轭231的侧板231b相连结。因此,重物233和侧板231b通过所述弯折部分而彼此不分开。
磁体235被置于磁轭231内。磁体235被置于磁轭231的上板231a的内表面上。磁体235的侧面与侧板231b的内表面相隔预定的距离。
在本发明的这个实施例中,例如,磁体235具有类似圆柱的形状,并且磁体235被放置得与磁轭231的侧板231b同心。
在本发明的这个实施例中,磁体235可以通过烧结过程来形成。磁体235可以包括至少一个通孔,该通孔穿过磁体235的下表面和磁体235的侧面。利用这里所形成的所述通孔,可以使被限制在线圈250中所形成的空间内的空气从线圈250的内部释放到线圈250的外部去。
然而,具有盘形形状的附加磁轭237被置于磁体235的下表面上。
线圈250被置于托架211的上方。线圈250由导线绕成,并且线圈250为具有中空部分的管形形状。
线圈250被置于与磁体235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上,并且线圈250的直径比磁体235的直径要大,使得磁体235被插入线圈250中。
同时,磁流体261被置于磁体235的侧面与线圈250之间。例如,在本发明的这个实施例中,可以使磁流体261形成在磁体235的所述侧面上。
磁流体261可以防止磁体235和线圈250之间的电气短路,并且磁流体261也可以大大减小重物233的后振荡时间。
磁流体261被定义为由每个尺寸为约0.01微米到约0.02微米的纳米尺寸的多个磁性化合物所制成的流体,其中所述磁性化合物悬浮在处于胶体状态下的液体中。所述磁流体还包括表面活性剂,用来避免在所述磁流体中出现沉淀或凝聚。所述磁流体具有多种特性,例如,当从外部施加磁场、重力和离心力时保持所述磁性化合物浓度均匀。
在本发明的这个实施例中,可以在与磁轭231的上表面相连结的弹簧220的上表面上形成附加的磁流体265。附加的磁流体265可以防止在弹簧220和壳体215之间产生噪声,并且附加的磁流体265也可以防止由弹簧220和壳体215之间的接触所引起的磨损。
在用来防止磁体235和线圈250之间的接触以及用来减小重物233的后振荡时间的磁流体261充满磁体235和线圈250之间的间隙的情形中,在线圈250中可以形成封闭空间,从而主要是由于所述封闭空间之故,磁体235的振荡减小了。
再次参看图4和图5,基片240被置于托架211上,并且基片240与线圈250的端部电连接。
基片240将电信号施加在线圈250上,从而从线圈250产生磁场。因此,由于线圈250所产生的所述磁场和磁体235所产生的磁场,磁体235就在线圈250中振荡。
基片240包括附加的空气排放部分244。形成在基片240上的附加的空气排放部分244穿过线圈250的内部空间到达线圈250的外部,以便防止由磁流体261在线圈250中形成所述封闭空间。
在本发明的这个实施例中,基片240可以包括挠性印刷电路板,并且基片240可以具有面圈形形状,该形状具有内表面和与所述内表面相对的外表面。
形成在磁体235和线圈250之间的内部空间通过基片240上的附加空气排放部分244以及托架211上的空气排放部分212与线圈250的外部相连通,以防止因磁流体261封闭所述内部空间而减小磁体235的振荡。
当俯视时,形成在基片240上的附加空气排放部分244具有凹槽形状,其一个端部处于线圈250的内部,而空气排放部分244的其它部分则处于线圈250的外部。
俯视时具有凹槽形状的附加空气排放部分244从基片240的内表面的一部分延伸到所述基片的外表面,如图4所示。在本发明的这个实施例中,至少一个附加的空气排放部分244形成在基片240上。优选地,在多个附加的空气排放部分244形成在基片240上的情形中,附加的空气排放部分244以均匀的间隔形成在基片240上。在本发明的这个实施例中,四个附加的空气排放部分244形成在基片240上。
在本发明的这个实施例中,附加的空气排放部分244和形成在托架211上的空气排放部分212形成在同一位置处。或者,基片240上的附加空气排放部分244与空气排放部分212形成在不同的位置处。
在本发明的这个实施例中,台阶部分242形成在基片240上。台阶部分242形成在与基片240的上表面所对着的线圈250的下端部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处。线圈250的所述下端部和线圈250的外表面的下部与基片240的台阶部分242相连结。
线圈250的外表面的下部和线圈250的下端部通过粘合剂与基片240的台阶部分242相粘结。在与托架211上的空气排放部分212的位置和基片240上的附加空气排放部分244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处没有粘合剂。
在本发明的这个实施例中,由于用来将线圈250的内部连接到线圈250的外部的空气排放部分212形成在托架211上,所以,在磁流体261完全填充了线圈250和磁体235之间的间隙的情形中,线圈250的内部空间中的空气被很快地从线圈250的内部空间中释放出来,或者线圈250的外部的空气被很快地引入线圈250的内部以大大地增加磁体235的驱动。
线圈250的内部空间通过附加的空气排放部分244与线圈250的外部相连通。在线圈250和磁体235之间的间隙充满磁流体261的情形中,线圈250的内部空间中的空气从线圈250的内部空间被释放到线圈250的外部或空气被引入线圈250的内部空间中,使得磁体235通过基片240上的附加的空气排放部分244大大地改善了运动特性。
实施例3
图6是剖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所述的线性振荡器。图7是分解透视图,示出了图6中的托架、基片和线圈。
参看图6和图7,线性振荡器300包括外壳310、弹簧320、振荡单元330、基片340和线圈350。
外壳310具有托架311和壳体315。托架311为盘形,而壳体315则为敞底圆柱状中空罐头盒形,从而由托架311和壳体315形成了容纳空间。
在本发明的这个实施例中,托架311上有用来连结线圈350的区域。托架311上具有至少一个贯穿托架311的空气排放部分313。空气排放部分313形成在托架311的所述区域中。或者,托架311还可以包括附加的空气排放部分312。当俯视时,附加的空气排放部分312具有凹槽形状。附加的空气排放部分312的一个端部形成在所述区域之内,而附加的空气排放部分312的与所述一个端部相对的另一端部则形成在所述区域的外部。
当从剖面看时,附加的空气排放部分312的第一深度小于托架311的第二深度。至少一个附加的空气排放部分312形成在托架311的上表面上。优选地,至少两个附加的空气排放部分312形成在托架311的所述上表面上。
弹簧320的一个端部与外壳310的内表面相连结。弹簧320的所述一个端部被焊接到外壳310的所述内表面上。弹簧320可以包括片簧。
振荡单元330包括磁轭331、重物333和磁体335。
磁轭331具有上板331a和与上板331a相连的侧板331b。
当俯视时,磁轭331的上板331a为圆盘形,而磁轭331的侧板331b为圆柱状中空管形,它与上板331a的边缘相连结。具有上板331a和侧板331b的磁轭331为敞底圆柱状中空罐头盒形。同时,侧板331b的下部具有弯折部,该弯折部从侧板331b向外弯折,以便使重物333连结到侧板331b的外表面上。
重物333可以包含金属,并且重物333具有开口或凹进部分以使重物333与磁轭331的侧板331b相连结。因此,重物333和侧板331b通过所述弯折部分而彼此不分开。
磁体335被置于磁轭331内。磁体335被置于磁轭331的上板331a的内表面上。被置于磁轭331的所述内表面上的磁体335的侧面与侧板331b的内表面相隔预定的距离。在本发明的这个实施例中,例如,磁体335具有类似圆柱的形状,并且磁体335被放置得与磁轭331的侧板331b同心。
在本发明的这个实施例中,磁体335可以通过烧结过程来形成。磁体335可以包括至少一个通孔,该通孔穿过磁体335的下表面和磁体335的侧面。利用磁体335的所述通孔,可以使被限制在线圈350中所形成的空间内的空气从线圈350释放到线圈350的外部去。
然而,可以将具有盘形形状的附加磁轭337置于磁体335的下表面上。
线圈350被置于托架311的上方。线圈350由导线绕成,并且线圈350为具有中空部分的管形形状。
线圈350被置于与磁体335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上,并且线圈350的直径比磁体335的直径要大,使得磁体335被插入线圈350中。
同时,磁流体361被置于磁体335的侧面与线圈350之间。例如,在本发明的这个实施例中,可以使磁流体361形成在磁体335的所述侧面上。
磁流体361可以防止磁体335和线圈350之间的电气短路,并且可以大大减小重物333的后振荡时间。
所述磁流体被定义为由每个尺寸为约0.01微米到约0.02微米的纳米尺寸的多个磁性化合物所制成的流体,其中所述磁性化合物悬浮在处于胶体状态下的液体中。所述磁流体还包括表面活性剂,用来避免在所述磁流体中出现沉淀或凝聚。所述磁流体具有多种特性,例如,当从外部施加磁场、重力和离心力时保持所述磁性化合物浓度均匀。
在本发明的这个实施例中,可以在与磁轭331的上表面相连结的弹簧320的上表面上形成附加的磁流体365。附加的磁流体365可以防止在弹簧320和壳体315之间产生噪声,并且附加的磁流体365也可以防止由弹簧320和壳体315之间的接触所引起的弹簧320或壳体315的磨损。
在用来防止磁体335和线圈350之间的接触以及用来减小重物333的后振荡时间的磁流体361充满磁体335和线圈350之间的间隙的情形中,在线圈350中形成封闭空间,从而主要是由于所述封闭空间之故,磁体335的振荡减小了。
再次参看图6和图7,基片340被置于托架311上,并且基片340与线圈350的端部电连接。
参看图6和图7,基片340被置于具有凹槽形空气排放部分312的托架311上。基片340与线圈350电连接。
基片340将电信号施加在线圈350上,从而从线圈350产生磁场。因此,由于线圈350所产生的所述磁场和磁体335所产生的磁场,磁体335就在线圈350中振荡。
基片340包括附加的空气排放部分344。形成在基片340上的附加的空气排放部分344将线圈350的内部空间和线圈350的外部连接起来,以便防止由磁流体361在线圈350中形成所述封闭空间。
在本发明的这个实施例中,基片340可以包括挠性印刷电路板,并且基片340可以具有面圈形形状,该形状具有内表面和与所述内表面相对的外表面。
形成在磁体335和线圈350之间的内部空间通过贯穿托架311的空气排放部分313和形成在托架311上的附加空气排放部分312而与线圈350的外部相连通,以防止因磁流体361封闭所述内部空间而导致的磁体335的振荡的减小。
当俯视时,形成在基片340上的附加空气排放部分344具有凹槽形状,附加的空气排放部分344的一个端部处于线圈350的内部,而其其它部分则处于与线圈350的外部相对应的基片340上。
俯视时具有凹槽形的附加空气排放部分344从基片340的内表面的一部分到所述基片的外表面形成,如图6所示。在本发明的这个实施例中,至少一个附加的空气排放部分344形成在基片340上。优选地,在多个附加空气排放部分344形成在基片340上的情形中,各个附加的空气排放部分344以均匀的间隔形成在基片340上。在本发明的这个实施例中,四个附加的空气排放部分344形成在基片340上。
在本发明的这个实施例中,形成在基片340上的附加的空气排放部分344和形成在托架311上的空气排放部分312形成在同一位置处。或者,基片340上的附加空气排放部分344与空气排放部分312形成在不同的位置处。
在本发明的这个实施例中,台阶部分342形成在基片340上,用来连结线圈350。台阶部分342形成在与基片340的上表面所对着的线圈350的下端部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处。线圈350的所述下端部和线圈350的外表面的下部与基片340的台阶部分342相连结。
线圈350的外表面的下部和线圈350的下端部通过粘合剂与基片340的台阶部分342相粘结。在与托架311上的空气排放部分312的位置和基片340上的附加空气排放部分344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处没有粘合剂。
在本发明的这个实施例中,由于用来将线圈350的内部空间连接到线圈350的外部的空气排放部分313形成在托架311上,所以,在磁流体361完全填充了线圈350和磁体335之间的间隙的情形中,线圈350的内部空间中的空气被很快地从线圈350的内部空间中释放出来,或者线圈350的外部的空气被很快地引入线圈350中以大大地增加磁体335的驱动。
然而,线圈350的内部空间可以通过贯穿托架311的附加的空气排放部分313而与线圈350的外部相连通。在线圈350的所述内部空间被插置在线圈350和磁体335之间的磁流体361密封的情形中,线圈350的内部空间中的空气从线圈350的内部空间被释放到线圈350的外部或空气被引入线圈350的内部空间中,使得磁体335通过托架311上的空气排放部分313、托架311上的附加空气排放部分312以及基片340上的附加的空气排放部分344大大地改善了运动特性。
尽管参考若干说明性实施例描述了实施例,但应该明白,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原理的精神和范围内,可以设计出许多其他的改进和实施例。具体说,在本说明书、附图和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可以对所讨论的组合排列的组成部分和/或排列进行各种变型和改进。对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来说,除了所述组成部分和/或排列的变型和改进之外,替换使用也是显而易见的。

Claims (23)

1.一种线性振荡器,包括:
外壳,具有托架和与所述托架相连结的壳体,以形成容纳空间;
弹簧,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相连结;
振荡单元,具有磁体,所述磁体与所述弹簧相连结;
线圈,具有中空罐头盒形状,被置于所述托架上方,用来利用所述磁体所产生的磁场和所述线圈所产生的磁场使所述振荡单元振荡;以及
基片,与所述线圈电连接并且所述基片被插置于所述线圈和所述托架之间,所述基片具有空气排放部分,该空气排放部分与所述线圈的内部空间和所述线圈的外部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振荡器,其中,所述空气排放部分具有凹槽形状,所述空气排放部分的一个端部形成在所述内部空间中,而所述空气排放部分的与所述一个端部相对的另一端部则形成在所述线圈的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振荡器,其中,至少两个空气排放部分以均匀的间隔被置于所述基片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振荡器,其中,所述基片具有外表面和与所述外表面相对的内表面,所述基片具有台阶部分,该台阶部分用来支撑所述线圈的外表面的下部和所述线圈的与所述基片相接触的下端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振荡器,还包括:
形成在所述基片和所述线圈之间的粘合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振荡器,其中,所述振荡器包括与所述弹簧相连结的磁轭和与所述磁轭的外表面相连结的重物。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性振荡器,其中,所述磁轭包括上板和延伸到所述上板的侧板,所述重物与所述侧板的外表面相连结,并且所述磁体与所述上板的内表面相连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振荡器,其中,所述线圈具有中空的孔,用来容纳所述磁体。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振荡器,还包括:
被置于所述磁体和所述线圈之间的磁流体。
10.一种线性振荡器,包括:
外壳,具有托架和与所述托架相连结的壳体,以形成容纳空间;
弹簧,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相连结;
振荡单元,具有与所述弹簧相连结的磁体;
线圈,具有中空罐头盒形状,所述线圈被置于所述托架上方,用来利用所述磁体所产生的磁场和所述线圈所产生的磁场使所述磁体振荡;以及
基片,被插置于所述线圈和所述托架之间,所述基片与所述线圈电连接;
其中,所述托架具有空气排放部分,用来连通所述线圈的内部空间和所述线圈的外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线性振荡器,其中,当俯视时,形成在所述托架上的所述空气排放部分具有凹槽形状。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线性振荡器,其中,所述基片具有附加的凹槽形空气排放部分,该空气排放部分用来将所述线圈的所述内部空间与所述线圈的外部连接起来,所述附加的空气排放部分的一个端部形成在所述线圈的所述内部空间中,而所述附加的空气排放部分的所述另一端部则形成在所述线圈的外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线性振荡器,其中,所述附加的空气排放部分被置于与所述空气排放部分相对应的位置处。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线性振荡器,其中,所述基片具有外表面和与所述外表面相对的内表面,所述基片具有台阶部分,该台阶部分用来支撑所述线圈的外表面的下部和所述线圈的与所述基片相对的下端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线性振荡器,还包括:
沿着所述基片和所述线圈相接触的部分而形成的粘合剂。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线性振荡器,其中,所述振荡器包括与所述弹簧相连结的磁轭和与所述磁轭的外表面相连结的重物。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线性振荡器,其中,所述磁轭包括上板和延伸到所述上板的侧板,所述重物与所述侧板的外表面相连结,并且所述磁体与所述磁轭的所述上板的内表面相连结。
18.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线性振荡器,还包括:
被置于所述磁体和所述线圈之间的磁流体。
19.一种线性振荡器,包括:
外壳,具有托架和与所述托架相连结的壳体,以形成容纳空间;
弹簧,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相连结;
振荡单元,具有与所述弹簧相连结的磁体;
线圈,具有中空罐头盒形状,所述线圈被置于所述托架上方,用来利用所述磁体所产生的磁场和所述线圈所产生的磁场使所述磁体振荡;以及
基片,被插置于所述线圈和所述托架之间,所述基片与所述线圈电连接;
其中,所述托架具有至少一个贯穿所述托架的空气排放部分,所述空气排放部分被置于与所述线圈的内部相对应的部分处。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线性振荡器,其中,所述空气排放部分具有贯穿所述托架的通孔。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线性振荡器,其中,所述基片具有附加的凹槽形空气排放部分,该空气排放部分用来将所述线圈的所述内部空间与所述线圈的外部连接起来,所述附加的空气排放部分的一个端部形成在所述内部空间中,而所述附加的空气排放部分的另一端部则形成在所述线圈的外部。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线性振荡器,其中,所述基片为面圈形,具有外表面和与所述外表面相对的内表面,所述基片具有台阶部分,该台阶部分用来支撑所述线圈的外表面的下部和所述线圈的与所述基片相对的下端部。
23.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线性振荡器,还包括:
沿着所述基片和所述线圈相接触的部分而形成的粘合剂。
CN201010144505.7A 2009-04-10 2010-04-12 线性振荡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6016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90031308A KR20100112827A (ko) 2009-04-10 2009-04-10 선형 진동기
KR10-2009-0031308 2009-04-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60163A true CN101860163A (zh) 2010-10-13
CN101860163B CN101860163B (zh) 2015-12-16

Family

ID=429338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44505.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60163B (zh) 2009-04-10 2010-04-12 线性振荡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531063B2 (zh)
KR (1) KR20100112827A (zh)
CN (1) CN101860163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16555A (zh) * 2011-08-04 2013-02-06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线性振动器
CN103187834A (zh) * 2011-12-28 2013-07-03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振动电机
WO2014179969A1 (en) * 2013-05-09 2014-11-13 Nokia Corporation Linear vibrator
CN107919782A (zh) * 2016-10-08 2018-04-17 东莞市电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频率震动器
CN112534348A (zh) * 2018-08-02 2021-03-19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和包括该透镜驱动装置的相机模块
CN113572332A (zh) * 2020-04-28 2021-10-29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致动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060813B1 (ko) * 2010-05-14 2011-08-30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선형 진동자
KR101046003B1 (ko) * 2010-11-17 2011-07-04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선형 진동자
US8872394B2 (en) * 2011-06-16 2014-10-28 Jahwa Electronics Co., Ltd. Linear vibration generating apparatus
KR101354773B1 (ko) * 2011-08-04 2014-01-23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선형진동모터
US10222863B1 (en) * 2017-09-05 2019-03-05 Apple Inc. Linear haptic actuator including field members and biasing members and related methods
KR102016669B1 (ko) * 2018-08-31 2019-08-30 주식회사 엠플러스 사운드 진동 액츄에이터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24807A (zh) * 2001-12-11 2003-06-18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可往复移动式电动机
JP2003300013A (ja) * 2002-04-05 2003-10-21 Fdk Corp 筒形振動発生装置
US20080306332A1 (en) * 2007-06-07 2008-12-11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Linear vibration generator
WO2009014184A1 (ja) * 2007-07-26 2009-01-29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振動発生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509065A (ja) * 2006-11-15 2010-03-25 キム,ジョン−フン 超小型線形振動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24807A (zh) * 2001-12-11 2003-06-18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可往复移动式电动机
JP2003300013A (ja) * 2002-04-05 2003-10-21 Fdk Corp 筒形振動発生装置
US20080306332A1 (en) * 2007-06-07 2008-12-11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Linear vibration generator
WO2009014184A1 (ja) * 2007-07-26 2009-01-29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振動発生装置
JP2009028640A (ja) * 2007-07-26 2009-02-12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振動発生装置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16555A (zh) * 2011-08-04 2013-02-06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线性振动器
CN102916555B (zh) * 2011-08-04 2015-07-15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线性振动器
CN103187834A (zh) * 2011-12-28 2013-07-03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振动电机
WO2014179969A1 (en) * 2013-05-09 2014-11-13 Nokia Corporation Linear vibrator
CN107919782A (zh) * 2016-10-08 2018-04-17 东莞市电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频率震动器
CN107919782B (zh) * 2016-10-08 2020-03-24 东莞市一电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频率震动器
CN112534348A (zh) * 2018-08-02 2021-03-19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和包括该透镜驱动装置的相机模块
CN112534348B (zh) * 2018-08-02 2022-11-25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和包括该透镜驱动装置的相机模块
CN113572332A (zh) * 2020-04-28 2021-10-29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致动器
US11843298B2 (en) 2020-04-28 2023-12-12 Nidec Sankyo Corporation Actuator with connection body having viscoelasticity and an air passage through the partition par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531063B2 (en) 2013-09-10
US20100259113A1 (en) 2010-10-14
CN101860163B (zh) 2015-12-16
KR20100112827A (ko) 2010-10-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60163A (zh) 线性振荡器
CN101882854B (zh) 线性振动器
CN207475380U (zh) 线性振动马达
CN102244452B (zh) 线性振动器
US20110309691A1 (en) Linear vibrator an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205319919U (zh) 振动电机
CN102386744A (zh) 水平振动电机
CN101500185A (zh) 扬声器组件
CN102422511A (zh) 线性运动驱动器及线性运动驱动器单元的制造方法
CN102327864B (zh) 线形振动器
CN102244453A (zh) 线性振动器
CN102244451A (zh) 线性振动器
CN102545530A (zh) 线性振动电机
CN207530690U (zh) 线性振动马达
CN105720776B (zh) 振动马达以及便携式设备
US20130069452A1 (en) Linear vibrator
CN104868689A (zh) 一种低漏磁水平振动线性电机
CN102570769A (zh) 线性振动器
CN103280941A (zh) 一种微型驱动电机
CN209217923U (zh) 一种线性振动激励器
CN204652130U (zh) 振动马达及包含该振动马达的电子设备
KR20130031528A (ko) 선형 진동모터
CN1377025A (zh) 引线连接结构和方法以及用于引线连接的包覆材料
CN211183767U (zh) 一种新型的动圈式线性马达
CN101803403B (zh) 超薄型声换能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EM TECH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IG INNOTEK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41216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1216

Address after: Busan, South Korea

Applicant after: EM-TECH. Co.,Ltd.

Address before: Seoul, South Kerean

Applicant before: LG INNOTEK Co.,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21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