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59012A - 光学装置、摄像装置及光学装置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光学装置、摄像装置及光学装置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59012A
CN101859012A CN201010150119A CN201010150119A CN101859012A CN 101859012 A CN101859012 A CN 101859012A CN 201010150119 A CN201010150119 A CN 201010150119A CN 201010150119 A CN201010150119 A CN 201010150119A CN 101859012 A CN101859012 A CN 1018590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lens
laser
optical axis
retaining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501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源田享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mr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mr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mr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mro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8590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5901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3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three lens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光学装置、摄像装置及光学装置的制造方法,其可抑制由光学部件的固定方法所起因的光学性能的降低。其中,在具有在光轴方向相邻配置的押环(103)及保持环(116)的透镜装置(100)中,押环(103)由使所照射的激光的至少一部分透过的材料形成、且在光轴方向上与保持环(116)对向的位置的背里侧具有第1凹部(109),该第1凹部(109)沿着光轴方向向保持环(116)侧凹入;保持环(116)由相对于形成押环(103)的材料具有相熔性且吸收所照射的激光的至少一部分的材料形成,在光轴方向上与第1凹部(109)的重叠位置相对于押环(103)通过激光熔接被固定。

Description

光学装置、摄像装置及光学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需要面间隔的调整或调芯的玻璃制透镜的光学装置、具有该光学装置的摄像装置以及该光学装置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伴随着对手机与小型照相机等具有成像功能的各种装置(以下称为「摄像装置」)的小型化的要求,将该摄像装置搭载的透镜等光学部件小型化或将通过使用多个该光学部件而成的光学装置(光学系)小型化的倾向存在。还有,近年,在手机与小型照相机等的小型的摄像装置中谋求摄像元件的高像素化的倾向存在,伴随着摄像元件的高像素化,期待着小型且高精度的光学装置。
在采用例如投入式的组装方法的情况下,通过构成光学装置的各光学部件的部品公差缩小,能够实现高精度化。另一方面,通过各光学部件的部品公差缩小,而使各光学部件的批量生产率降低、在光学装置或具有该光学装置的摄像装置的批量生产之际的成品率降低。还有,在采用投入式的组装方法的情况下,由于光学装置的精度(光学性能)依赖于部品的制造精度,所以在为了提高批量生产率而增大部品公差时,光学装置的精度(光学性能)就会降低。
通过使用树脂材料的射出成形(也称注射模塑成形)所形成的树脂制品,随着模具技术的高精度化与精密成型技术的提高,能够确保比较高的制造精度。因此,以往,在树脂制的光学部件上设置用于进行其他的光学部件的定位的定位构造,通过基于此定位构造来进行其他的光学部件的定位,来确保在以投入式进行组装的情况下的光学装置的精度(光学性能)的技术存在。
还有,以往,通过将例如在光学装置的组装之际光学性能所涉及的光学部件与基准的光学部件对位即进行所谓的调芯、来确保光学装置所要求的高精度(光学性能)的技术存在。这样的调芯在通过使用玻璃材料的玻璃模压法等所形成的透镜等即光学部件是玻璃制的情况下是有效的。
也就是,因为通过使用玻璃材料的玻璃模压法等所形成的玻璃制光学部件,以玻璃制光学部件单体要确保高偏芯精度是很困难的,所以在进行光学系的组装时需要进行调芯。例如在通过将透镜彼此直接接合来谋求小型化的透镜单元等的光学装置中,在树脂制透镜与玻璃制透镜混在的情况下,通过相对于制造精度较高的树脂制透镜而进行玻璃制透镜的调芯,对树脂制透镜与玻璃制透镜的位置关系进行调整。
还有,因为玻璃制的光学部件以该光学部件单体要确保制造精度是很困难的,所以在玻璃制光学部件上设置高精度的定位构造是困难的。例如在玻璃制的光学部件中,特别是通过使用玻璃材料的玻璃模压法所形成的玻璃制透镜,将表里相互面的偏芯精度、与相邻透镜的间隔(面间隔)、相对于外形的光学面的偏芯精度等高度地维持是困难的。因此,以往,在具有玻璃制透镜的光学装置的组装之际,需要进行调芯作业与面间隔的调整作业。
具体而言,在例如树脂制透镜与玻璃制透镜混在的情况下,按以下方法对各透镜进行定位。就树脂制透镜而言,为了确保较高的制造精度,通过在树脂制透镜保持部件的规定位置嵌入树脂制透镜,能够进行在光轴方向及在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上的定位。定位后的树脂制透镜保持部件与树脂制透镜通过使用UV硬化型的粘合剂等进行固定也可。
在玻璃制透镜,例如通过在保持玻璃制透镜的辅助环圈与树脂制透镜保持部件或树脂制透镜之间设置间隔调整用的垫片进行光轴方向的定位。间隔调整用的垫片从通过假定玻璃制透镜的制造精度的离散偏差而预先将厚度分成多个模式所制造的多个种类中使用最佳者。
还有,在玻璃制透镜,通过相对于树脂制透镜进行调芯,来进行在垂直于光轴方向的定位。因为在玻璃制透镜中确保制造精度是困难的,所以在玻璃制透镜或是辅助环圈不设置定位用的引导构造。调芯后,例如使用调芯用工具,将树脂制透镜与玻璃制透镜的位置关系暂时保持,之后使用UV硬化型的粘合剂来固定树脂制透镜与玻璃制透镜的位置关系(例如,参照以下的专利文献1)。
从前,通过使用UV硬化型的粘合剂来固定树脂制透镜与玻璃制透镜,以提高工作效率。UV硬化型的粘合剂,在通过调芯用工具将树脂制透镜与玻璃制透镜的位置关系固定的状态下,通过浇注等方法进行涂布。调芯用工具,在对所涂布的粘合剂进行UV光照射而使UV硬化型的粘合剂1次硬化后取出。调芯用工具取出后的透镜被保管在促进2次硬化的场所等。
还有,以往具有以下技术,即,在光学拾波器中,将在该光学拾波器的光路中所插入的光学部件,相对于安装有其他的光学组件的基准部件,经由通过线膨胀系数与该基准部件不同的材料所形成的保持部件来固定的技术。(例如,参照以下的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特开昭63-269323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平7-210892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上述现有技术,因为在透镜保持部件与辅助环圈之间,设置与玻璃制透镜的形状对应的厚度的间隔调整用的垫片,所以透镜保持部件与辅助环圈的间隔是不定的。于是,因为将以不一定的间隔所配置的透镜保持部件与辅助部件通过使用粘合剂而固定,所以按光学装置在粘合剂的涂布状态产生不均匀。因为UV硬化型的粘合剂在1次硬化后到硬化结束之间也收缩,所以若在粘合剂的涂布状态产生不均匀则至硬化结束之间的收缩状态会按光学装置而不相同,而使各光学装置产生光学性能的不均匀的问题存在。
还有,因为UV硬化型的粘合剂在1次硬化后至硬化结束的之间也收缩,所以在UV硬化型的粘合剂1次硬化后将调芯用工具取出的上述现有技术中,通过在2次硬化中收缩的粘合剂,使得树脂制透镜与玻璃制透镜的位置关系被破坏,而使相对位置关系偏移。于是,光学部件间的相对的位置关系偏移,而使光学装置的光学性能降低,这样的问题存在。
在作为对策不仅加固工具的保持力并且在至2次硬化结束之间安装工具的情况下,在玻璃制透镜或粘合玻璃制透镜的粘合剂,会产生因粘合剂的收缩所引起的应力。由于该应力,而使玻璃制透镜或是粘合玻璃制透镜的粘合剂产生变形,在光学部件彼此的位置关系产生偏移,光学装置的光学性能降低。
还有,在光学装置中,因为透镜保持部件和辅助环圈等由紫外线难以通过的黑色的树脂材料形成,所以对在透镜保持部件与辅助环圈之间所进入的粘合剂照射紫外线是很困难的。因此,至所有的粘合剂硬化结束为止需要大量的时间,伴随着硬化的粘合剂的收缩会进行很长的时间,光学部件间的相对的位置关系的偏移会变得显著,这样的问题存在。
还有,如树脂制透镜与玻璃制透镜,在通过粘合剂相互固定的光学部件间的线膨胀系数的不同的情况下,因为环境温度的变化所引起的伸缩程度也会产生差异,所以对粘合剂的部分有压缩或伸张方向的应力起作用,粘合剂会发生形变。于是,随着粘合剂的形变,会产生光学部件彼此的位置关系偏移或光学部件变形,光学性能降低,这样的问题存在。
粘合剂的形变越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反复产生就会变得越显著,粘合剂的形变越显著,光学部件彼此的位置关系的偏移或光学部件的变形就越显著地产生。因此,环境温度的变化越反复地产生,光学性能降低就越变得显著。由于相互固定的部件彼此的线膨胀系数的不同而产生的问题,上述专利文献2的技术也会同样发生。还有,在上述专利文件2的技术中,不能进一步进行调芯作业的问题存在。
在作为对策在2次硬化结束后取出调芯用工具的情况下,至取出调芯用工具的长时间内,组装作业不能继续,光学系即具有该光学系的光学装置及摄像装置的批量生产中的成品率降低,这样的问题产生。还有,此情况下,在至取出调芯用工具的长时间内,不得不确保用于保管设置有调芯用工具的透镜的场所,从而成为使生产的成本增加的一原因。
还有,上述现有技术中,因为由间隔调整用的垫片来调整玻璃制透镜与其外的透镜的间隔,所以间隔的调整是阶段性的,不能够无阶段性地调整。因此,进行细微的调整变得很困难。为了进行细微的调整,不得不准备厚度按若干不同的间隔调整用的垫片多个种类,此情况下部件管理就变得相当的繁琐,很不现实。
近年,对摄像装置的小型化要求越来越高,伴随该要求,小型的透镜装置的需求也增高,但用于固定在透镜装置具有的各透镜的构造变得复杂化,部件点数(个数)变多,透镜装置大型化的倾向存在。因此,固定透镜装置具有的各透镜的机构,优选能够确实地固定该各透镜且是简易的构成。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解除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点,得到能够抑制由光学部件的固定方法所起因的光学性能降低的光学装置、摄像装置以及光学装置的制造方法。
还有,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解除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点,在具有需要面间隔的调整及调芯的玻璃制透镜的光学装置、具有该光学装置的摄像装置以及该光学装置的制造方法中,抑制由光学部件的固定方法所起因的光学性能降低。
为了解除上述的课题,达成目的,本发明涉及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光学装置具有在光轴方向相邻配置的第1部件与第2部件,所述第1部件由使所照射的激光的至少一部分透过的材料形成,在所述光轴方向上在与第2部件对向的位置的背面侧,具有沿着所述光轴方向向所述第2部件侧凹陷的熔接用的凹部;所述第2部件由相对于形成所述第1部件的材料具有相熔性的且吸收所照射的激光至少一部分的材料形成,在所述光轴方向上与所述熔接用的凹部重叠的位置,相对于所述第1部件通过激光熔接被固定。
根据本发明,因为能够将第1部件与第2部件通过激光熔解而固定,所以能够将第1部件与第2部件的相对的位置关系在短时间内固定。
还有,根据本发明,通过将第1部件与第2部件通过激光熔解而固定,能够防止在例如硬化中途体积收缩所伴随使用粘合剂固定的情况下,在固定时第1部件与第2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偏移。
还有,根据本发明,通过改变熔接用的凹部的深度,能够对朝第2部件侧透过的激光的光量进行调整,且能够对基于激光照射的第1部件与第2部件的熔融状态进行调整,所以能够将第1部件与第2部件确实地固定。
还有,本发明涉及的光学装置,在上述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部件具有第1突起,该第1突起从在所述光轴方向的所述熔接用的凹部的背面侧向所述第2部件侧突出,且其前端部形成沿所述光轴方向及以光轴为中心的圆周方向倾斜的第1倾斜面;所述第2部件具有第2突起,将该第2突起在与所述第1突起对向的位置设置,向所述第1部件侧突出,其前端部形成按照与所述第1倾斜面抵接的方式倾斜的第2倾斜面。所述第1部件与所述第2部件经由所述第1倾斜面与所述第2倾斜面的抵接位置通过激光熔接被固定。
根据本发明,使第1部件与第2部件以光轴为中心相对地旋转,通过使第1倾斜面与第2倾斜面的抵接状态改变,能够将第1部件与第2部件在光轴方向上的距离无阶段性地调整,且在调整后的任意位置上将第1部件与第2部件固定。
还有,本发明所涉及的光学装置,在上述发明中,其特征在于:具有第3部件,该第3部件在所述光轴方向上将所述第2部件置于中间而被设置在与所述第1部件的相反侧,且与所述第2部件抵接,所述第2部件具有误熔接防止用的凹部,该误熔接防止用的凹部在所述光轴方向上的与所述第1部件的熔接位置的背面侧且与所述第3部件对向的位置,向从所述第3部件离开的方向凹入。
根据本发明,能够防止在将第1部件与第2部件进行激光熔接之际的热传递到第3的部件,而使第3部件产生不经意地形变,或将第2部件与第3部件误熔接。
还有,本发明所涉及的光学装置,在上述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部件保持玻璃制透镜,由遮断可视光透过的材料形成,且具有遮光部,该遮光部将相对于所述透镜的光的入射角度加以限制。
根据本发明,能够将为了确保光学性能而需要面间隔的调整及调芯的玻璃制透镜固定在所希望的位置上。还有,根据本发明,不用增加部件的点数,能够限制相对于透镜的光的入射角度。
还有,本发明所涉及的光学装置,在上述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部件由遮断可视光透过的材料形成,且具有遮光部,该遮光部限制所入射的可视光的光量。
根据本发明,不用增加部件的点数,能够限制所入射的可视光的光量。
还有,本发明所涉及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光学装置,其具有在光轴方向相邻配置的第1部件与第2部件;摄像用的光电转换元件,其将经由所述光学装置所接受的外光转换成电信号。并且,所述第1部件由使所照射的激光的至少一部分透过的材料形成,在所述光轴方向上在与所述第2部件对向的位置的背面侧,具有沿着所述光轴方向向所述第2部件侧凹陷的熔接用的凹部;所述第2部件由相对于形成所述第1部件的材料具有相熔性的且吸收所照射的激光至少一部分的材料形成,在所述光轴方向上与所述熔接用的凹部重叠的位置,相对于所述第1部件通过激光熔接被固定。
根据本发明,因为能够将第1部件与第2部件通过激光熔接而固定,所以能够将第1部件与第2部件的相对的位置关系在短时间内固定。
还有,根据本发明,通过将第1部件与第2部件由激光熔接而固定,能够防止在例如硬化的中途体积收缩所伴随使用粘合剂固定的情况下,在固定时第1部件与第2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偏移。
通过将第1部件与第2部件由激光熔接在短时间内固定,能够防止在例如硬化的中途体积收缩所伴随使用粘合剂固定的情况下,在固定时第1部件与第2部件的位置关系的偏移,能够确保稳定的摄像性能。
还有,根据本发明,通过改变熔接用的凹部的深度,能够对朝第2部件侧透过的激光的光量进行调整,且对基于激光照射的第1部件与第2部件的熔融状态进行调整,所以能够将第1部件与第2部件确实地固定,能够确保稳定的摄像性能。
还有,本发明所涉及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第1透镜;第2透镜;第1保持部件,保持所述第1透镜,具有第1部件与第2部件,该第1部件与第2部件调整所述第1透镜的光轴方向的位置,所述第1部件与所述第2部件通过激光熔接被固定;第2保持部件,保持所述第2透镜,另外,所述第1保持部件与所述第2保持部件在垂直于光轴的平面上能够相对移动,且被激光熔接。
根据本发明,能够对第1保持部件与第2保持部件在光轴方向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调整。
还有,本发明所涉及的光学装置,在上述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部件由保持所述第1透镜且使激光透过的树脂形成并具有第1倾斜面,该第1倾斜面与所述第2部件抵接且按与所述第2部件可相对移动的方式构成,所述第2部件由吸收激光的树脂形成且具有第2倾斜面,该第2倾斜面与所述第1部件抵接且按与所述第1部件可相对移动的方式构成,所述第1倾斜面与所述第2倾斜面被激光熔接。
根据本发明,能够将第1保持部件与第2保持部件在垂直于光轴的平面上的相对位置关系无阶段性地调整。
还有,本发明所涉及的光学装置,在上述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保持部件由与所述第2部件抵接的且吸收激光的树脂构成,并与所述第2部件在垂直于光轴的平面上可相对移动,所述第2部件其与所述第2保持部件抵接且抵接部分由使激光透过的树脂形成,并且与所述第2保持部件在垂直于光轴的平面上可相对移动。
根据本发明,能够将第1保持部件与第2保持部件在垂直于光轴的平面上的相对位置关系无阶段性地调整。
还有,本发明所涉及的光学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对于保持第1透镜且具有用于调整所述第1透镜的光轴方向的位置的第1部件及第2部件的第1保持部件,将所述第1部件及所述第2部件通过激光熔接而固定的工序;
将保持所述第2透镜且相对于所述第1保持部件在垂直于光轴的平面上可相对移动的第2保持部件、与所述第1保持部件进行激光熔接的工序。
根据本发明,在制造光学装置之际,能够将第1保持部件与第2保持部件在光轴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关系调整。
还有,本发明所涉及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透镜及保持所述透镜的保持部件,所述保持部件具有第1部件与第2部件,该第1部件与第2部件调整所述第1透镜的光轴方向的位置,所述第1部件由保持所述第1透镜且使激光透过的树脂形成并具有第1倾斜面,该第1倾斜面与所述第2部件抵接且按与所述第2部件可相对移动的方式构成,所述第2部件由吸收激光的树脂形成且具有第2倾斜面,该第2倾斜面与所述第1部件抵接且按与所述第1部件可相对移动的方式构成,所述第1倾斜面与所述第2倾斜面被激光熔接。
根据本发明,能够将第1透镜的在光轴方向的位置无阶段性地调整。
根据本发明涉及的光学装置、摄像装置及光学装置的制造方法,获得能够防止由光学部件的固定方法所起因的光学部件彼此的位置关系的偏移的效果。因此,获得能够抑制由光学部件的固定方法所起因的光学性能的降低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透镜装置的说明图(其1)。
【图2】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透镜装置的说明图(其2)。
【图3】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透镜装置的说明图(其3)。
【图4】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透镜装置的组装顺序的一部分的说明图(其1)。
【图5】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透镜装置的组装顺序的一部分的说明图(其2)。
【图6】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透镜装置的组装顺序的一部分的说明图(其3)。
符号说明:
100透镜装置
101第1透镜
102镜筒
103押环
109第1凹部
111a第1倾斜面
116保持环
120a第2倾斜面
121第2凹部
122缺口部
201第2透镜
202第3透镜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以下的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光学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中,表示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光学装置向透镜装置的应用例。
(透镜装置的构成)
首先,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透镜装置的构成。图1,图2以及图3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透镜装置的说明图。在图1中,表示了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透镜装置具有的透镜组、在从透镜装置的物体侧沿着光轴方向所观察到的状态。在图2中,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透镜装置具有的透镜组、在以图1中的A线切断后的剖面图。在图3中,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透镜装置具有的透镜组、在以图1中的B线切断且在平面展开后的状态。
图1,图2以及图3中,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透镜装置100具有第1透镜101、第2透镜201及第3透镜202。将第1透镜101、第2透镜201及第3透镜202从物体侧起朝向接目侧依次排列。第1透镜101、第2透镜201及第3透镜202各自被设置在大致圆筒形状的镜筒102的内侧。
镜筒102被设置在省略图示的摄像装置主体具有的底座上。在摄像装置的主体内配置有摄像用的光电转换元件即摄像元件(省略图示)。摄像元件将经由透镜装置100所入射的外光进行光电转换并且输出与入射光量所对应的电信号。
具体而言,摄像元件可通过例如CCD图像传感器(Charge CoupledDevice Image Sensor)或CMOS图像传感器(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Semiconductor Image Sensor)等固体摄像元件来实现。
在透镜装置100中,在第1透镜101的光轴、第2透镜201的光轴及第3透镜202的光轴一致的状态下即被调芯的状态下,第1透镜101、第2透镜201及第3透镜202的相互的位置关系被固定。第1透镜101、第2透镜201及第3透镜202以在光轴方向上重叠的状态(沿着重叠方向)被配置。
第1透镜101采用通过使用玻璃材料由玻璃模压法所形成的玻璃制透镜。第1透镜101通过使用玻璃材料形成也可,使用例如树脂材料等玻璃材料以外的材料形成也可。第1透镜101由押环103保持。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由第1透镜101实现透镜。
押环103是以光轴C为中心的大致环形状。押环103其内侧具有阶梯部106。通过在光轴方向使押环103的内径不同而形成阶梯部106。具体而言,阶梯部106能够由例如与第1透镜101的外径尺寸大约相同的尺寸的第1内径部分、及比第1透镜101的外径尺寸小的第2内径部分构成。第2内径部分的尺寸不仅比第1透镜101的外径尺寸小、并且形成为使第1透镜101的有效光路开放的尺寸。
在押环103中,第1透镜101被插入到成为第1内径部分的透镜保持用的凹部107。第1透镜101与押环103通过相对于第1透镜的外径使第1内径部分整合而被相互定位。第1透镜101与押环103在其物体侧面碰撞到在押环103的第1内径部分与第2内径部分的边界位置所形成的平面(阶梯部106)的状态下被固定。
第1透镜101与押环103通过例如粘合剂等而被固定。还有,押环103与第1透镜101通过将第1透镜101压入例如第1内径部分所形成的孔而被固定也可。还有,押环103与第1透镜101通过插入成形而被固定也可。
押环103具有遮光壁108。遮光壁108在比第1透镜101更靠物体侧处相对于光轴方向倾斜,以使越比押环103中的第2内径部分更靠物体侧而其开口径就越大。遮光壁108以沿着第1透镜101的有效光路倾斜的方式设置。由此,押环103能够不仅保持第1透镜101、并且防止不需要的外光入射到第1透镜101。
押环103具有从物体侧(对物侧)端面向接目侧(目镜侧:接眼侧)凹陷的第1凹部109。第1凹部109按照在制造透镜装置100之际使激光所照射的位置(参照图4上的符号401)及其周围从押环103的物体侧端面凹陷的方式设置。
就第1凹部109而言,其设置在以光轴C为中心的同一圆周上的例如3处。第1凹部109并非限于3处,只要在将以光轴C为中心的圆等分的位置上设置即可。第1凹部109的个数能够是2处,3处,4处以上的任意的个数。
通过设置第1凹部109,在设置有第1凹部109的位置上的押环103的光轴方向的尺寸、即在设置有第1凹部109的位置上的押环103的厚度(壁厚)与周围相比较变薄。在设置有第1凹部109的位置上的押环103的厚度被调整为:在透镜装置100的制造之际从物体侧照射有激光的情况下,使所照射的激光至少10%透过到接目侧。
另外,押环103具有从押环103的主体部110的物体侧的端面向接目侧突出的第1突起111。第1突起111在光轴方向上与第1凹部109重叠的位置被设置。还有,第1突起111按照在垂直于光轴C的面内而面积比第1凹部109的面积大的方式设置。第1突起111的直径比第1凹部109的直径大。
第1突起111的前端部即接目侧的端部形成相对于光轴方向倾斜的第1倾斜面111a。第1倾斜面111a按照其从押环103的主体部110的突出量沿着以光轴C为中心的圆周方向渐渐地变大或变小的方式倾斜。具体而言,第1突起111以例如将圆柱相对于轴心斜向地切断的形状形成。第1倾斜面111a优选是平面。
押环103通过使用树脂材料由射出成形法形成。通过由使用树脂材料的射出成形法形成,能够高精度地形成押环103。因此,能够确保第1突起111所设置的倾斜面111a的位置以及倾斜角度的精度。
形成押环103的树脂材料具有:不仅将所照射的激光的一部分吸收并且使另一部分透过的性质。本实施方式中,以下,将所照射的激光的一部分吸收并且使另一部分透过的性质作为对激光的“半透过性”进行说明。
还有,形成押环103的树脂材料优选是具有将可视光等规定波长域的光遮断的性质的树脂材料。由此,对于第1透镜101能够仅入射有效光线,并且确实地截止有效光线以外的有害光线入射。
具体而言,形成押环103的树脂材料能够例如通过在具有激光透过性质的基剂的树脂材料中使激光吸收材料混合或分散来构成。此实施方式中,能够使用例如混合了使红外线透过的黑色着色材料的黑色的聚碳酸酯的树脂材料(PC:Polycarbonate)。
激光(LASER:Light Amplification Stimulated Emission ofRadiation)是光(电磁波)得以增幅放大后的相干光,例如能够使用近红外线域的波长。具体而言,能够使用例如YAG激光器(YAG LASER)。更具体的话,优选能够使用例如YAG激光器、YVO4激光器、半导体激光器,使用800~1000nm的激光。
YAG激光器中的YAG是由来于钇(Yittrium)、铝(Aluminium)、石榴石(Garnet)各自的第一个字母。YVO4激光器中的YVO4是钒酸钇(YittriumVanadate:YVO4)的简称,表示固体激光发振器的激光媒质的一种。激光并非限于近红外域的波长,是紫外线与X射线等比可视光短的波长或红外线那样比可视光长的波长也可。
第2透镜201具有向第3透镜202侧突出的突起203。突起203形成以光轴C为中心的环状。突起203的形状并非限于以光轴C为中心的环状,在以光轴C为中心的同一圆周上被分割成数个也可。突起203是越靠第3透镜202侧而宽度变得越窄的大致锥形状。突起203的外周侧的面相对于光轴方向倾斜。
第3透镜202具有可使突起203嵌入的凹部204。凹部204是从第3透镜202的物体侧(第2透镜201侧)的端面向接目侧凹入(凹陷)的凹形状。凹部204的内周面相对于光轴方向以与突起203的外周侧之面的大约相同角度倾斜。第2透镜201与第3透镜202通过将第2透镜201所设置的突起203与第3透镜202所设置的凹部204嵌合而使相互的位置被固定。
第2透镜201及第3透镜202均使用树脂材料且由射出成形法形成。通过使用树脂材料的射出成形法形成,能够高精度地形成第2透镜201及第3透镜202。因此,仅通过将第2透镜201所设置的突起203与第3透镜202所设置的凹部204嵌合,就能够确保第2透镜201与第3透镜202的位置关系的精度。
第2透镜201及第3透镜202由镜筒102支承。镜筒102由例如使用树脂材料通过射出成形法形成。由使用树脂材料的射出成形法形成,能够高精度地形成镜筒102。形成镜筒102的树脂材料具有吸收激光(红外线激光)的性质。
具有吸收激光性质的树脂材料,具体而言,可通过在例如基剂的树脂材料中使具有吸收激光性质的材料混合或分散来得以实现。还有,形成镜筒102的树脂材料优选是黑色的。由此,能够遮断从镜筒102的外侧向镜筒102内入射的不需要的光(可视光)。
镜筒102的内周面设置有从镜筒102的内周面朝向光轴C突出的肋部205。肋部205是以光轴C为中心的环状。由肋部205的光轴C侧的端面所形成的圆的直径比第2透镜201的外径尺寸要小。通过此肋部205,在镜筒205的内侧形成有阶梯部206。具体而言,阶梯部206能够由例如内径尺寸与第2透镜201的外径尺寸大约相同的部分、及内径尺寸比第2透镜201的外径尺寸小的肋部205的部分构成。
第2透镜201及第3透镜202,在使突起203嵌合到凹部204而被连结的状态下,从光轴方向的接目侧的端部插入到镜筒102内。因为肋部205的部分其内径尺寸比第2透镜201的外形尺寸要小,所以从光轴方向的接目侧的端部向镜筒102内插入的第2透镜201,通过肋部205能够限制进入镜筒102的内部。
肋部205的物体侧的端面形成与光轴C垂直的平面。此平面是用于进行在光轴方向的保持环116的定位的定位面205a。保持环116保持着用于保持第1透镜101的押环103,经由肋部205与镜筒102连结。保持环116的外径比镜筒102的内侧小。由此,在与光轴C垂直的平面内能够调整在镜筒102内侧的保持环116的位置。关于保持环116将后述说明。
在镜筒102内,在第3透镜202的接目侧设置有押环207。押环207形成环状,其外周面设置有省略图示的螺纹。押环207通过使其外周面所设置的螺纹与镜筒102的内周面所设置的省略图示的螺纹相螺合,而使其对镜筒102的位置被固定。押环207按照第2透镜201及第3透镜202的位置以第2透镜201与肋部205抵接的位置被固定的方式,限制第2透镜201及第3透镜202向接目侧的移动。
上述保持环116在光轴方向上被设置在押环207与镜筒102之间。保持环116的接目侧的端面形成与光轴C垂直的平面。此平面是用于进行在光轴方向上的相对于镜筒102的保持环116的定位的定位面116a。在透镜装置100中,通过使保持环116的定位面116a与镜筒102的肋部205的定位面205a相抵接,能够进行在光轴方向上的相对于镜筒102的保持环116的定位。
保持环116是使透镜装置100中的光路开放的环状,具有对通过透镜装置100而入射到摄像元件的外光之量进行调整的且形成光阑开口的光阑开口部118。保持环116通过使用树脂材料由射出成形法形成。通过由使用树脂材料的射出成形法形成,能够高精度地形成保持环116。
形成保持环116的树脂材料具有对激光的半透过性。还有,形成保持环116的树脂材料具有相对于形成押环103的树脂材料的相熔性。还有,形成保持环116的树脂材料具有相对于形成镜筒102的树脂材料的相熔性。
形成保持环116的树脂材料能够使用与形成上述的押环103的树脂材料同样的树脂材料。具体而言,形成保持环116的树脂材料通过在具有激光透过性质的基剂的树脂材料中使吸收激光的材料混合或分散而构成。由此,激光的一部分透过保持环116,且被激光照射的部分会吸收激光,将保持环116熔接。此实施方式中,能够使用例如混合有使红外光透过的黑色着色材料的黑色的PC树脂材料。
还有,形成保持环116的树脂材料优选是具有遮断可视光等规定的波长域的光的性质的树脂材料。由此,在形成光阑开口的光阑开口部118,能够确实地截止第1透镜101的有效光线以外的有害光。
保持环116具有与押环103的外径同等的内径的凹部208。凹部208具有与押环103对向的且形成环形状的对向面。保持环116具有从对向面向押环103突出的第2突起120。第2突起120在光轴方向上在与上述第1突起111对向的位置被设置。即第2突起120在以光轴C为中心的同一圆周上的、与由上述第1突起111形成的圆为同一圆周上被设置。
第2突起120被设置的个数与第1突起111相同,具体而言,例如被设置3处。第2突起120并非限于3处,只要按照第1突起111的个数而被设置成与第1突起111相同个数即可。第2突起120及第1突起111并非限于设置相同的个数,只要在将以光轴C为中心的圆等分的位置上按对向的方式设置即可。
保持环116所设置的第2突起120的前端部即接目侧的端部形成相对于光轴方向倾斜的第2倾斜面120a。第2倾斜面120a按照其从对向面的突出量沿着以光轴C为中心的圆周方向渐渐变小或是变大的方式倾斜。具体而言,第2突起120以例如将圆柱相对于轴心斜向地切断的形状形成。第2倾斜面120a优选是平面。还有,第2倾斜面120a按照与第1突起111具有的第1倾斜111a面接触的方式,以与第1突起部111的第1倾斜面111a的相同角度、相同方向倾斜。
保持环116具有从接目侧的端面向物体侧凹入的第2凹部301。第2凹部301在光轴方向上在与第2突起120重叠的位置被设置。第2凹部301的直径在以光轴C为中心的圆周方向以及以光轴C为中心的圆的半径方向上,比第2突起120小。此实施方式中,通过第2凹部301能够实现误熔接防止用的凹部。
因为形成以光轴C为中心的圆形的凹部208的直径尺寸比保持环116的直径尺寸大,所以在凹部208内使保持环116定位的状态下,在以光轴C为中心的圆的半径方向上在凹部208的内周面与保持环116的外周面之间形成了空间。凹部208内的保持环116的位置通过在此空间内移动保持环116就能够得以调整。
在保持环116的物体侧设置有将保持环116的外周缘的一部分缺切的缺口部122。缺口部122按照在制造透镜装置100之际使激光照射的位置(参照图中的符号402)及其周围从保持环116的物体侧的端面凹陷的方式被设置。
缺口部122在以光轴C为中心的同一圆周上被设置多个。具体而言,缺口部122在例如以光轴C为中心的同一圆周上被设置3处。缺口部122并非限于3处,只要在将以光轴C为中心的圆等分的位置上被设置即可。
通过设置缺口部122,在设置有缺口部122的位置上的保持环116的光轴方向上的尺寸、即在设置有缺口部122的位置上的保持环116的厚度(壁厚)与周围比较形成得较薄。在设置有缺口部122的位置上的保持环116的厚度被调整为:在制造透镜装置100之际从物体侧照射激光的情况下,使所照射激光的至少10%透过到接目侧。
连结各第2突起120与光轴C的线、以及连结各缺口部122与光轴C的线分别是以光轴C为中心的圆的半径方向的线。该实施方式中,第2突起120以及缺口部122,按照连结各第2突起120与光轴C的线、及连结各缺口部122与光轴C的线沿着以光轴C为中心的圆周方向等间隔地交替出现的位置关系被设置。以光轴C为中心的圆的半径方向的线是将以光轴C为中心的圆的中心角6等分。
第2突起120与缺口部122的位置关系没有特别限定。第2突起120以及缺口部122只要分别在将以光轴C为中心的圆等分的位置上设置即可。还有,第2突起120与缺口部122的个数分别不相同也可。具体而言,例如第2突起120即第1突起111或第1凹部109的个数是3、缺口部122的个数是2也可。
保持环116通过激光熔接被固定于押环103。保持环116与保持环103在第1突起111与第2突起120抵接的抵接面上被激光熔接而固定。还有,保持环116通过激光熔接而被固定于镜筒102。保持环116与镜筒102,在镜筒102的肋部205形成的定位面205a与保持环116的接目侧的端面即在光轴方向上与缺口部122重复的位置相抵接的抵接面上,被激光熔接而固定。由此,押环103与镜筒102经由保持环116在相互的位置关系固定的状态下被连结。
激光熔接作为将由热可塑性的树脂材料形成的接合对象部件由激光升温到超过该树脂材料的融点且在其升温后的状态下施加压力、而使多个接合对象部件以分子级别相结合的技术被公知。在激光熔接之际,基本而言,在使具有吸收激光性质的热可塑性树脂材料所形成的接合对象部件与具有透过激光性质的热可塑性树脂材料所形成的接合对象部件相抵接的界面上,从激光透过部件侧照射激光。
作为将热可塑性树脂材料所形成的接合对象部件以分子级别相结合的技术,除了激光熔接外还有脉冲熔接,热板熔接,非接触热板熔接,超音波熔接,高周波熔接,振动熔接,红外线熔接等,但是,由于能够使激光的照射范围变得极小,所以通过使用激光熔接在接合对象部件很小的情况下也能够确实地接合。还有,激光熔接不用利用振动就能够接合,所以能够防止由于在接合时的振动而导致的接合对象部件损坏等坏影响的发生。
激光熔接所使用的树脂材料能够在基剂的规定材料中包括各种色材而构成。具体而言,作为具有吸收激光性质的热可塑性树脂材料,能够使用含有在例如吸收所使用的波长域的激光而转换成热之际的效率较好的色材的树脂材料。还有,具体而言,作为具有透过激光性质的热可塑性树脂材料,能够使用含有例如使所使用的波长域的激光几乎透过的染料系的色材的树脂材料。
激光熔接使所照射的激光在不熔化激光透过部件的表面的状态下到达激光吸收部件,而使激光吸收部件的温度升温到比激光吸收部件的融点高。于是,使激光吸收部件的热量传导到激光透过部件,而使激光透过部件熔解。激光吸收部件与激光透过部件在熔解的部分而相互的分子混合。停止激光照射,熔解的树脂材料的温度会降到融点以下,由此熔接完成。
在激光熔接之际,在使激光吸收部件与由具有对激光的半透过性的热可塑性树脂材料形成的接合对象部件(以下,称为适宜[激光半透过部件])相抵接的界面上,通过从激光半透过部件侧照射的激光,而使接合对象部件彼此以分子级别相结合也可。这种情况下,激光半透过部件的表面上,能够目测到通过照射激光而激光半透过部件熔解后的痕迹。
在使用激光半透过部件的激光熔接之际,使用放热板也可。省略图示,放热板通过使透过红外线的材料成形为例如板状的形状而被形成。在使放热板贴紧激光半透过部件的状态下照射激光,则激光透过放热板到达激光吸收部件,而使激光吸收部件发热。
这时,放热板在放热板的附近将激光半透过部件的发热向周围放出。由此,能够防止激光半透过部件中的激光照射侧的端面的发热及基于该发热的熔解池的形成。由此,在对激光半透过部件照射激光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基于激光的照射的熔接处不被分辨。
通过使用激光熔接将接合对象部件彼此接合,不用使用粘合剂就能够将接合对象部件彼此接合。由此,能够抑制因使用粘合剂而引起的对环境的坏影响。还有,因为不用粘合剂,所以与使用粘合剂的情况相比能够谋求轻量化。
在该实施方式的透镜装置100中,能够通过押环103实现第1部件、且通过保持环116实现第2部件。这种情况下,能够通过第1凹部109实现熔接用的凹部。在实施方式的透镜装置100中,能够不仅通过押环103实现第1部件、且通过保持环116实现第2部件,并且通过镜筒102实现第3部件。
还有,在实施方式的透镜装置100中,在通过押环103实现第1部件、且通过保持环116实现第2部件的情况下,能够通过押环103及保持环116实现第1保持部件,通过镜筒102实现第2保持部件。
还有,在实施方式的透镜装置100中,能够通过押环116实现第1部件、且通过镜筒102实现第2部件。这种情况下,能够通过缺口部122实现熔接用的凹部。
(透镜装置100的组装顺序)
接着,对本发明涉及的实施方式的透镜装置100的组装方法(顺序)进行说明。图4,图5以及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透镜装置100的组装顺序的一部分的说明图。在图4,图5以及图6中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透镜装置100的组装顺序中的、押环103与保持环116的固定方法以及镜筒102与保持环116的固定方法的说明图。
图4,图5以及图6中,押环103与保持环116的固定方法及在镜筒102与保持环116固定之际,首先,将在连结状态下的第2透镜201及第3透镜202从镜筒102的接目侧的端面向该镜筒102内插入。将第2透镜201及第3透镜202向物体侧推按到第2透镜201与肋部205抵接为止。
在第2透镜201与肋部205相抵接的情况下,从镜筒102的接目侧的端面向该镜筒102内将押环207插入且与镜筒102的内周面螺合。由此,相对于镜筒102的第2透镜201及第3透镜202的位置被固定。还有,押环103与保持环116的固定方法以及在镜筒102与保持环116固定之际,另外,将第1透镜101固定于押环103。
接着,将固定有第2透镜201及第3透镜202的镜筒102装于省略图示的调芯用工具。此时,将镜筒102在物体侧为上侧的状态下装于调芯用工具。在被装于调芯用工具的镜筒102的凹部载装保持环116。
通过使在肋部205所设置的定位面205a与在保持环116所设置的定位面116a相抵接,能够精确地确定相对于镜筒102的保持环116的位置。还有,在被装于镜筒102的凹部上的保持环116的凹部208载装固定有第1头镜101的押环103。此时,处于第1突起111的第1倾斜面111a与第2突起120的第2倾斜面120a相抵接的状态。
接着,相对于镜筒102的保持环116的位置得以固定,在第1突起111的第1倾斜面111a与第2突起120的第2倾斜面120a相抵接的状态下,使固定有第1透镜101的押环103以光轴C为中心旋转。由此,第1突起111的第1倾斜面111a与第2突起120的第2倾斜面120a抵接的状态变化,在光轴方向的相对于保持环116的押环103的位置变化。
押环103根据以光轴C为中心的旋转方向而在光轴方向上在与保持环116接近的方向或相离开的方向位移。在押环103在光轴方向向接近保持环116的方向位移的情况下,在光轴方向的押环103与保持环106之间的距离变短。在押环103在光轴方向向从保持环116离开的方向位移的情况下,在光轴方向的押环103与保持环106之间的距离变长。
这样,通过对在光轴方向的押环103与保持环116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整,能够调整在押环103所固定的第1透镜101与保持环116之间的距离。在此实施方式的透镜装置100,通过使固定有第1透镜101的押环103以光轴C为中心旋转,能够将相对于第2透镜201的第1透镜101的面间隔进行调整而最佳化。
接着,在相对于第2透镜201的第1透镜101的面间隔最佳化的状态下,将押环103与保持环116固定。在将押环103与保持环116固定之际,对于第1突起111的第1倾斜面111a与第2突起120的第2倾斜面120a之抵接部分的激光照射位置401,从物体侧照射激光。激光例如按平行与光轴方向的方式照射。第1突起111的第1倾斜面111a与第2突起120的第2倾斜面120a的抵接部分中的、被激光照射的激光照射位置401为熔接位置。
激光的照射通过使用规定的激光照射装置501而进行。激光照射装置501具有激光光源502及透镜503,该透镜将从激光光源502发光的激光聚光。关于激光装置501,由于使用公知的各种技术就能够容易实现,故省略说明。
在激光照射之际,具体而言,为了对在以光轴C为中心的同一圆周上所设置的第1突起111的第1倾斜面111a与第2突起120的第2倾斜面120a的抵接部分的激光照射位置401,按照以1次照射就同时照射3处的方式进行照射,调整激光的照射位置(照射范围)401。
还有,具体而言,在激光照射之际,为了对在以光轴C为中心的同一圆周上所设置的第1突起111的第1倾斜面111a与第2突起120的第2倾斜面120a的3处抵接部分进行依次照射,通过使激光的照射位置(照射范围)移动来调整激光的照射位置(照射范围)也可。
在第1突起111的第1倾斜面111a与第2突起120的第2倾斜面120a的抵接部分的激光照射位置401所照射的激光,在押环103被吸收一部分,而另一部分透过押环103而由保持环116吸收。押环103及保持环116所吸收的激光,在押环103及保持环116上分别被转换成热能。因为在押环103上以吸收所照射激光的10%的方式调整了第1凹部109的深度,所以所照射的激光的大半就到达保持环116。
在押环103及保持环116上从光能所转换的热能,使押环103及保持环116的激光的照射部分升温。在押环103以及保持环116,仅升温到比融点高的温度之处的树脂材料熔解,其结果,在激光照射位置401即熔接位置形成熔解池。
由于在第2突起120的第2倾斜面120a其与第1突起111的第1倾斜面111a抵接,所以在保持环116的第1突起120所发生的热能向第1突起111传导,而使第1突起111的温度升温。在第1突起111上,仅升温到比融点高的温度之处的树脂材料熔解,其结果,在熔接位置形成熔解池。
还有,在此实施方式中,在第2突起120的第2倾斜面120a其与第1突起111的第1倾斜面111a抵接且所照射的激光的一部分被押环103吸收,所以所照射的光能在押环103也转换成热能,而使第1突起111的温度升温。在第1突起111中仅升温到比融点高的温度之处的树脂材料熔解,其结果,在熔接位置形成熔解池。
在熔接位置上,在押环103的第1突起111形成熔解池的树脂材料与在保持环116的第2突起120形成熔解池的树脂材料由于具有相熔性而相互混合,所以形成一个熔解池504。一个熔解池504包含形成押环103的树脂材料以及形成保持环116的树脂材料。
如上述,押环103及保持环116通过使用具有相熔性的树脂材料形成。因此,在由押环103的第1突起111的熔解池与保持环116的第2突起120的熔解池所形成的一个熔解池504内,将形成押环103的树脂材料以及形成保持环116的树脂材料均匀地混合。
在由押环103的第1突起111与保持环116的第2突起120形成了一个熔解池504后,停止激光的照射,而使在1个熔解池504的树脂材料的温度降低而固化。固化后的1个熔解池504不仅形成押环103的一部分、且形成保持环116的一部分。即,通过将1个熔解池的树脂材料的温度降低而固化,经由形成1个熔解池504的树脂材料将押环103及保持环116接合。
由于在光轴方向在与第2突起120重叠的位置上设置有第2凹部301,所以激光到达保持环116的接目侧的端部,即使保持环116熔解,也能够防止通过该激光的光能所熔解的保持环116与镜筒102熔接。由此,能够防止在意图以外的位置保持环116与镜筒102被固定。
激光因为能够在小的照射范围内照射正确的位置,所以能够在第1突起111的第1倾斜面111a与第2突起120的第2倾斜面120a的抵接部分中仅在要接合之处形成熔解池而接合。由此,不会损坏接合处的美观,就能够将押环103与保持环116接合。
还有,在押环103中设置有从物体侧的端面向接目侧凹入的第1凹部109,由于经由此第1凹部109对第1突起111的第1倾斜面111a与第2突起120的第2倾斜面120a的抵接部分进行照射激光,所以能够使通过激光照射所熔解的部分从透镜装置100的外侧不容易被看出。由此,不会损坏透镜装置100的美观,就能够将押环103与保持环116接合。
还有,在激光照射之际,通过使用放热板,能够防止押环103的物体侧的端面的发热以及由该发热引起的熔解池的形成。由此,能够使基于激光照射的熔接部分从物体侧不容易被看出。由此,能够谋求透镜装置100的美观的提升。
接着,将第1透镜101进行调芯、且在调芯后的位置固定。在第1透镜101的调芯之际,通过使保持环116的接目侧的端面与镜筒102的定位面205a相抵接,在确保相对于镜筒102的保持环116的光轴方向的位置的状态下,使押环103固定后的保持环116沿着定位面116a移动。由此,押环103固定后的保持环116即第1透镜101在垂直于光轴C的面内移动。
在通过在垂直于光轴C的面内使第1透镜101移动来确定了第1透镜101的光轴C最佳化的位置的情况下,在第1透镜101的光轴C的最佳化位置上固定相对于镜筒102的保持环116的位置。在镜筒102与保持环116的固定之际,对于与镜筒102及保持环116的定位面205a、116a的抵接部分中的在光轴方向上与缺口部122重叠的位置的激光照射位置402,从物体侧照射激光。激光例如以平行于光轴方向的方式照射。与镜筒102及保持环116的定位面205a、116a的抵接部分中的被激光照射的激光照射位置402为熔接位置。
在照射激光之际,具体而言,为了对与镜筒102及保持环116的定位面205a、116a的抵接部分中的在光轴方向上与缺口部122重叠的3处按照以1次照射就能同时照射的方式进行照射,调整激光的照射位置(照射范围)。
还有,在照射激光之际,具体而言,为了对与镜筒102及保持环116的定位面205a、116a的抵接部分中的在光轴方向上与缺口部122重叠的3处进行依次照射,通过使激光的照射位置(照射范围)移动来调整激光的照射位置(照射范围)也可。
在与镜筒102及保持环116的定位面205a、116a的抵接部分中的3处的激光照射位置402所照射的激光,在保持环116中被吸收一部分,另一部分透过116而被镜筒102吸收。保持环116及镜筒102所吸收的激光,在保持环116及镜筒102分别被转换成热能。在保持环116,由于以吸收所照射的激光的10%的方式将在与缺口部122重叠的位置上的保持环116的厚度进行了调整,所以所照射的激光的大半到达镜筒102。
在保持环116及镜筒102中从光能所转换的热能,使保持环116及镜筒102的激光照射部分升温。在保持环116以及保持环镜筒102,仅升温到比融点高的温度之处的树脂材料熔解,其结果,在熔接位置形成熔解池。
在与镜筒102及保持环116的定位面205a、116a的抵接部分所设置的激光照射位置402所照射的激光,在保持环116以及镜筒102中被转换成热能,而使保持环116及镜筒102的温度升温。在保持环116及保持环镜筒102中,仅升温到比融点高的温度之处的树脂材料熔解,其结果,在熔接位置形成熔解池。
还有,此实施方式中,镜筒102及保持环116的定位面205a、116a抵接,且由于在缺口部122所照射的激光的一部分被保持环116吸收,所以所照射的光能在保持环116中也被转换成热能,而使保持环116的温度升温。在保持环116上,仅升温到比融点高的温度之处的树脂材料熔解,其结果,在熔接位置形成熔解池。
在熔接位置上,在保持环116形成熔解池的树脂材料与在镜筒102形成熔解池的树脂材料,由于具有相熔性所以相互混合,而形成一个熔解池506。一个熔解池506包含形成镜筒102的树脂材料以及形成保持环116的树脂材料。
因为保持环116以及镜筒102通过使用具有相熔性的树脂材料形成,所以在由保持环116的熔解池与镜筒102的熔解池所形成了一个熔解池506内,将形成镜筒102的树脂材料以及形成保持环116的树脂材料均匀地混合。
由镜筒102与保持环116形成了一个熔解池506后,停止激光的照射,1个熔解池506的树脂材料的温度就降低而固化。固化后的1个熔解池506形成镜筒102的一部分、且形成保持环116的一部分。即,通过1个熔解池的树脂材料的温度降低而固化,经由形成1个熔解池506的树脂材料而将保持环116以及镜筒102接合。
因为激光能够在小的照射范围内照射正确的位置,所以能够在镜筒102与保持环116的抵接部分中仅在要接合之处形成熔解池506而进行接合。由此,不会损坏接合处的美观,就能够将镜筒102与保持环116接合。
还有,在保持环116上设置有从物体侧的端面向接目侧凹入的缺口部122,经由该缺口部122对与镜筒102及保持环116的定位面205a、116a的抵接部分进行激光照射,所以能够使通过激光照射而熔解的部分从透镜装置100的外侧不容易被看出。由此,不会损坏透镜装置100的美观,就能够将镜筒102与保持环116接合。
由此,在本发明涉及的实施方式的透镜装置100的组装之际,将保持第1透镜101的押环103与保持环116固定,并将固定了押环103后的保持环116固定在第2透镜201及第3透镜202被固定的镜头102,能够组装透镜装置100。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进行押环103与保持环116的固定之后,进行保持环116与镜筒102的固定,但透镜装置100的组装顺序不限于此。具体而言,例如也可以进行保持环116与镜筒102的固定之后,进行押环103与保持环116的固定。还有,押环103与保持环116的固定以及保持环116与镜筒102的固定,不限于依次进行。押环103与保持环116的固定以及保持环116与镜筒102的固定同时进行也可。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通过透镜装置100所实现的光学装置的最佳例,但本发明可适用的光学装置不限于透镜装置100。本发明涉及的光学装置能够适用于具有通过使用激光熔接所固定的多个部件的各种装置。
如以上说明,实现本发明涉及的实施方式的光学装置的透镜装置100,其特征在于:具有在光轴方向相邻配置的作为第1部件一例的押环103及作为第2部件一例的保持环116,押环103由使所照射的激光的至少一部分透过的材料形成,在光轴方向上在与保持环116对向的位置的背面侧,具有沿光轴方向向保持环116侧凹入的作为熔接用凹部的第1凹部109,保持环116由相对于形成押环103的材料具有相熔性的且吸收所照射的激光至少一部分的材料形成,在光轴方向上与第1凹部109重叠的位置,相对于押环103通过激光熔接被固定。
根据此实施方式的透镜装置100,因为能够将押环103与保持环116通过激光熔解而固定,所以能够将押环103与保持环116的相对的位置关系在短时间内固定。
还有,根据此实施方式的透镜装置100,通过将押环103与保持环116利用激光熔解而固定,能够防止例如在硬化中途体积收缩所伴随使用粘合剂固定的情况下当固定时押环103与保持环116的相对位置关系偏移。
还有,根据此实施方式的透镜装置100,通过改变第1凹部109的深度,对朝保持环116侧透过的激光的光量进行调整,能够调整基于激光照射的押环103与保持环116的熔融状态,所以能够将押环103与保持环116确实地固定。
由此,根据此实施方式的透镜装置100,能够抑制由押环103与保持环116的固定方法所起因的光学性能的降低。
还有,实现本发明涉及的实施方式的光学装置的透镜装置100,其特征在于:具有在光轴方向相邻配置的作为第1部件一例的保持环116以及作为第2部件一例的镜筒102,保持环116由使所照射的激光至少一部分透过的材料形成,在光轴方向上在与镜筒102对向的位置的背面侧具有作为熔接用凹部的缺口部122,该缺口部122沿着所述光轴方向向镜筒102侧凹入,镜筒102由相对于形成保持环116的材料具有相熔性的且吸收所照射的激光至少一部分的材料形成,在光轴方向上与缺口部122重叠的位置,相对于保持环116通过激光熔接被固定。
根据此实施方式的透镜装置100,因为能够将镜筒102与保持环116通过激光熔解而固定,所以能够将镜筒102与保持环116的相对的位置关系在短时间内固定。
还有,根据此实施方式的透镜装置100,通过将镜筒102与保持环116由激光熔解而固定,能够防止例如在硬化的中途体积收缩所伴随使用粘合剂固定的情况下,在固定时镜筒102与保持环116的相对位置关系的偏移。
还有,根据此实施方式的透镜装置100,通过改变缺口部122的深度,能够调整向镜筒102侧透过的激光的光量,且调整基于激光照射的镜筒102与保持环116的熔融状态,所以能够将镜筒102与保持环116确实地固定。
由此,根据此实施方式的透镜装置100,能够抑制由镜筒102与保持环116的固定方法所起因的光学性能的降低。
还有,本发明涉及的实施方式的透镜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押环103具有第1突起111,该第1突起111从在光轴方向的第1凹部109的背面侧向保持环116侧突出,且其前端部部形成沿光轴方向以及以光轴为中心的圆周方向倾斜的第1倾斜面111a,保持环116具有第2突起120,将该第2突起120在与第1突起111对向的位置设置,向押环103侧突出,其前端部部形成按照与第1倾斜面111a抵接的方式倾斜的第2倾斜面120a,押环103与保持环116经由第1倾斜面111a与第2倾斜面120a的抵接位置通过激光熔接被固定。
根据此实施方式的透镜装置100,通过使押环103与保持环116以光轴为中心而相对旋转,而使第1倾斜面111a与第2倾斜面120a的抵接状态改变,由此能够将押环103与保持环116的在光轴方向上的距离无阶段性地调整,能够在所调整后的任意位置上将押环103与保持环116固定。
还有,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透镜装置100,其特征在于:具有作为第3部件一例的镜筒102,该镜筒102在光轴方向上将保持环116置于中间而被设置在与押环103的相反侧,且与保持环116抵接,保持环116具有误熔接防止用的凹部,该误熔接防止用的凹部在光轴方向上的与押环103的熔接位置的背面侧且与镜筒102对向的位置,向从镜筒102离开的方向凹入。
根据此实施方式的透镜装置100,能够防止由于在将押环103与保持环116进行激光熔接之际的热传递到镜筒102,而使镜筒102不经意地变形、或保持环116与镜筒102的误熔接。
还有,本实施方式的透镜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押环103保持作为玻璃制透镜的第1透镜101,并由遮断可视光透过的材料形成,且具有作为遮光部的遮光壁108,该遮光壁108限制相对于第1透镜101的光的入射角度。
根据此实施方式的透镜装置100,能够将为了确保光学性能而需要面间隔的调整及调芯的玻璃制的第1透镜101在所希望的位置上固定。还有,根据此实施方式的透镜装置100,不用增加部件个数,就能够限制相对于第1透镜101的光的入射角度。
还有,根据此实施方式的透镜装置100,其特征在于:保持环116由遮断可视光透过的材料形成,且具有作为遮光部一例的光阑开口部118,该光阑开口部118限制所入射的可视光的光量。根据此实施方式的透镜装置100,不用增加部件个数,就能够限制入射到透镜装置100且通过保持环116的可视光的光量。
还有,本发明涉及的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上述的透镜装置100及摄像用光电转换元件,该摄像的光电转换元件将经由光学装置所接受的外光转换成电信号。
根据此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因为押环103与保持环116通过激光熔接而固定,所以能够将押环103与保持环116的相对的位置关系在短时间内固定,能够防止例如在硬化中途体积收缩所伴随使用粘合剂固定的情况下,在固定时押环103与保持环116的位置关系的偏移,能够确保稳定的摄像性能。
还有,根据此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通过改变第1凹部109的深度,能够对从押环103向保持环116侧透过的激光的光量进行调整,且对基于激光照射的押环103与保持环116的熔融状态进行调整,所以能够将押环103与保持环116确实地固定,能够确保稳定的摄像性能。
还有,根据此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通过将镜筒102与保持环116由激光熔接而固定,而使镜筒102与保持环116的相对位置关系在短时间内固定,由此能够防止在例如硬化中途体积收缩所伴随使用粘合剂固定的情况下,在固定时押环103与保持环116的位置关系的偏移,能够确保稳定的摄像性能。
还有,根据此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通过改变缺口部122的深度,能够将向镜筒102侧透过的激光的光量进行调整,且将基于激光照射的镜筒102与保持环116的熔融状态进行调整,由此能够将镜筒102与保持环116确实地固定,能够确保稳定的摄像性能。
还有,本发明涉及的实施方式的透镜装置100,其特征在于:具有:第1透镜101;第2透镜201;作为第1部件的押环103及作为第2部件的保持环116,该押环103与保持环116保持第1透镜101且调整第1透镜101的光轴方向的位置,押环103与保持环116通过激光熔接进行固定;作为第2保持部件的镜筒102,镜筒102保持第2透镜201。押环103及保持环116与镜筒102在垂直于光轴的平面上能够相对移动且被激光熔接。
根据此实施方式的透镜装置100,能够调整押环103及保持环116与镜筒102在垂直于光轴的平面上的相对位置关系。由此,能够使第1透镜101与第2透镜201及第3透镜202的光轴一致,确保透镜装置100的良好光学性能。
还有,本实施方式的透镜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押环103由保持第1透镜101且使激光透过的树脂形成并具有第1倾斜面111a,该第1倾斜面111a与保持环116抵接且按与该保持环116可相对移动的方式构成;保持环116由吸收激光的树脂形成且具有第2倾斜面120a,该第2倾斜面120a与押环103抵接且按与押环103可相对移动的方式构成,第1倾斜面111a与第2倾斜面120a被激光熔接。
根据此实施方式的透镜装置100,能够将押环103及保持环116与镜筒102在光轴方向的相对位置关系无阶段性地调整。由此,能够确保透镜装置100的良好的光学性能。
还有,本发明涉及的实施方式的透镜装置100,其特征在于:镜筒102由与保持环116抵接的且吸收激光的树脂构成,并与保持环116在垂直于光轴的平面上可相对移动,保持环116其与镜筒102抵接且抵接部分由使激光透过的树脂形成,并且与镜筒102在垂直于光轴的平面上可相对移动。
根据此实施方式的透镜装置100,能够将押环103及保持环116与镜筒102在垂直于光轴的平面上的相对位置关系无阶段性地调整。由此,能够确保透镜装置100上的良好的光学性能。
还有,本实施方式的透镜装置100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对于保持第1透镜101且具有用于调整第1透镜101的光轴方向的位置的作为第1部件的押环103及作为第2部件的保持环116,通过激光熔接进行固定的工序;将保持第2透镜201且相对于由激光熔接所固定的押环103及保持环116在垂直于光轴的平面上可相对移动的作为第2保持部件的镜筒102、与固定有押环103的保持环116进行激光熔接的工序。
根据此实施方式的透镜装置100的制造方法,在制造透镜装置100之际,能够对押环103及保持环116与镜筒102在光轴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调整。因此,能够确保透镜装置100上的良好的光学性能。
还有,本实施方式的透镜装置100,其特征在于:具有第1透镜101及保持第1透镜101的押环103与保持环116,押环103由保持第1透镜101且使激光透过的树脂形成并具有第1倾斜面111a,该第1倾斜面111a与保持环116抵接且按与保持环116可相对移动的方式构成,保持环116由吸收激光的树脂形成且具有第2倾斜面120a,该第2倾斜面120a与押环103抵接且按与押环103可相对移动的方式构成,第1倾斜面111a与第2倾斜面120a被激光熔接。
根据此实施方式的透镜装置100,能够将第1透镜101在光轴方向的位置无阶段性地调整。因此,能够确保透镜装置100上的良好的光学性能。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以上所述,本发明涉及的光学装置及摄像装置在具有相互位置关系被固定的多个光学部件的光学装置以及具有该光学装置的摄像装置上是有用的,尤其适于具有需要面间隔的调整或调芯的玻璃制透镜的光学装置以及具有该光学装置的摄像装置。

Claims (11)

1.一种光学装置,具有在光轴方向相邻配置的第1部件与第2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部件由使所照射的激光的至少一部分透过的材料形成,在所述光轴方向上在与所述第2部件对向的位置的背面侧,具有沿着所述光轴方向向所述第2部件侧凹陷的熔接用的凹部,
所述第2部件由相对于形成所述第1部件的材料具有相熔性且吸收所照射的激光的至少一部分的材料形成,在所述光轴方向上与所述熔接用的凹部重叠的位置,相对于所述第1部件通过激光熔接被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部件具有第1突起,该第1突起从在所述光轴方向的所述熔接用的凹部的背面侧向所述第2部件侧突出,且其前端部形成沿所述光轴方向及以光轴为中心的圆周方向倾斜的第1倾斜面,
所述第2部件具有第2突起,将该第2突起在与所述第1突起对向的位置设置,向所述第1部件侧突出,其前端部形成按照与所述第1倾斜面抵接的方式倾斜的第2倾斜面,
所述第1部件与所述第2部件经由所述第1倾斜面与所述第2倾斜面的抵接位置通过激光熔接被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第3部件,该第3部件在所述光轴方向上将所述第2部件置于中间而被设置在与所述第1部件的相反侧,且与所述第2部件抵接,
所述第2部件具有误熔接防止用的凹部,该误熔接防止用的凹部在所述光轴方向上的与所述第1部件的熔接位置的背面侧且与所述第3部件对向的位置,向从所述第3部件离开的方向凹陷。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部件保持玻璃制透镜,由遮断可视光透过的材料形成,且具有遮光部,该遮光部将相对于所述透镜的光的入射角度加以限制。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部件由遮断可视光透过的材料形成,且具有遮光部,该遮光部限制所入射的可视光的光量。
6.一种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
光学装置,具有在光轴方向相邻地配置的第1部件与第2部件;
摄像用的光电转换元件,将经由所述光学装置所接受的外光转换成电信号,
所述第1部件由使所照射的激光的至少一部分透过的材料形成,在所述光轴方向上在与所述第2部件对向的位置的背面侧,具有沿着所述光轴方向向所述第2部件侧凹陷的熔接用的凹部,
所述第2部件由相对于形成所述第1部件的材料具有相熔性且吸收所照射的激光的至少一部分的材料形成,在所述光轴方向上与所述熔接用的凹部重叠的位置,相对于所述第1部件通过激光熔接被固定。
7.一种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
第1透镜;
第2透镜;
第1保持部件,保持所述第1透镜,具有用于调整所述第1透镜的光轴方向的位置的第1部件及第2部件,并且所述第1部件及所述第2部件通过激光熔接被固定;
第2保持部件,保持所述第2透镜,
所述第1保持部件与所述第2保持部件,在垂直于光轴的平面上能够相对移动,且被激光熔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部件由保持所述第1透镜且使激光透过的树脂形成并具有第1倾斜面,该第1倾斜面与所述第2部件抵接且按与所述第2部件可相对移动的方式构成,
所述第2部件由吸收激光的树脂形成且具有第2倾斜面,该第2倾斜面与所述第1部件抵接且按与所述第1部件可相对移动的方式构成,
所述第1倾斜面与所述第2倾斜面被激光熔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保持部件由与所述第2部件抵接的且吸收激光的树脂构成,并与所述第2部件在垂直于光轴的平面上可相对移动,
所述第2部件,与所述第2保持部件抵接且抵接部分由使激光透过的树脂形成,并且与所述第2保持部件在垂直于光轴的平面上可相对移动。
10.一种光学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
对于保持第1透镜且具有用于调整所述第1透镜的光轴方向的位置的第1部件及第2部件的第1保持部件,将所述第1部件及所述第2部件通过激光熔接而固定的工序;
将保持第2透镜且相对于所述第1保持部件在垂直于光轴的平面上可相对移动的第2保持部件、与所述第1保持部件进行激光熔接的工序。
11.一种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透镜及保持所述透镜的保持部件,
所述保持部件具有第1部件及第2部件,该第1部件及第2部件调整第1透镜的光轴方向的位置,
所述第1部件由保持所述第1透镜且使激光透过的树脂形成并具有第1倾斜面,该第1倾斜面与所述第2部件抵接且按与所述第2部件可相对移动的方式构成,
所述第2部件由吸收激光的树脂形成且具有第2倾斜面,该第2倾斜面与所述第1部件抵接且按与所述第1部件可相对移动的方式构成,
所述第1倾斜面与所述第2倾斜面被激光熔接。
CN201010150119A 2009-04-02 2010-03-22 光学装置、摄像装置及光学装置的制造方法 Pending CN10185901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89756A JP2010243619A (ja) 2009-04-02 2009-04-02 光学装置、撮像装置および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09-089756 2009-04-0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59012A true CN101859012A (zh) 2010-10-13

Family

ID=428259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50119A Pending CN101859012A (zh) 2009-04-02 2010-03-22 光学装置、摄像装置及光学装置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00254027A1 (zh)
JP (1) JP2010243619A (zh)
CN (1) CN101859012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31572A (zh) * 2017-06-08 2018-12-18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用于光学模组的焊接结构及其应用
CN110753868A (zh) * 2017-06-08 2020-02-04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和镜头模组
CN111316150A (zh) * 2017-11-15 2020-06-19 索尼公司 图像拍摄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17561B2 (ja) * 2010-11-25 2014-11-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撮像装置
TWI453485B (zh) * 2012-04-03 2014-09-2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一光學鏡頭組與其雷射焊接固定方法
JP6299432B2 (ja) * 2014-05-28 2018-03-28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
CN105589166A (zh) * 2016-03-12 2016-05-18 中山联合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镜头
JP2018054922A (ja) * 2016-09-29 2018-04-05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レンズユニットおよびレンズ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CN109116509A (zh) 2017-06-23 2019-01-01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多群组镜头、摄像模组及其组装方法、电子设备
JP6944283B2 (ja) * 2017-06-27 2021-10-06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レンズユニットおよびレンズ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US10338340B2 (en) * 2017-08-23 2019-07-02 Funder Electrical Global Co., Ltd. Visual camera bearing structure capable of supporting barrel lens of a large area
JP7002897B2 (ja) * 2017-09-20 2022-02-04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車両用灯具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21901A (zh) * 2004-04-28 2006-01-18 佳能株式会社 用于固定光学元件的方法和光学单元
JP2007114664A (ja) * 2005-10-24 2007-05-10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光学素子固定方法、光学素子固定構造の製造方法及び光通信モジュール
CN101329438A (zh) * 2007-06-20 2008-12-24 日立麦克赛尔株式会社 透镜组件、摄像机组件以及摄像机组件的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74233B2 (ja) * 2004-06-02 2010-11-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レンズ固定方法
JP2010139626A (ja) * 2008-12-10 2010-06-24 Tamron Co Ltd 光学装置、撮像装置および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21901A (zh) * 2004-04-28 2006-01-18 佳能株式会社 用于固定光学元件的方法和光学单元
JP2007114664A (ja) * 2005-10-24 2007-05-10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光学素子固定方法、光学素子固定構造の製造方法及び光通信モジュール
CN101329438A (zh) * 2007-06-20 2008-12-24 日立麦克赛尔株式会社 透镜组件、摄像机组件以及摄像机组件的制造方法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31572A (zh) * 2017-06-08 2018-12-18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用于光学模组的焊接结构及其应用
CN110692231A (zh) * 2017-06-08 2020-01-14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用于光学模组的焊接结构及其应用
CN110753868A (zh) * 2017-06-08 2020-02-04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和镜头模组
CN110753868B (zh) * 2017-06-08 2022-10-04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和镜头模组
CN109031572B (zh) * 2017-06-08 2023-07-14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用于光学模组的焊接结构及其应用
US11714250B2 (en) 2017-06-08 2023-08-01 Ningbo Sunny Opotech Co., Ltd. Welding structure for optical module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CN111316150A (zh) * 2017-11-15 2020-06-19 索尼公司 图像拍摄装置
US11353678B2 (en) 2017-11-15 2022-06-07 Sony Corporation Image-capturing apparatus
CN111316150B (zh) * 2017-11-15 2022-09-13 索尼公司 图像拍摄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0243619A (ja) 2010-10-28
US20100254027A1 (en) 2010-10-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59012A (zh) 光学装置、摄像装置及光学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01750704B (zh) 光学装置、摄像装置及光学装置的制造方法
CN202661697U (zh) 使用激光焊接的光学镜头组
US7830624B2 (en) Laser bonding camera modules to lock focus
CN101105568B (zh) 光学设备和光学设备制造方法
CN100415493C (zh) 光学部件的制造方法及照相机组件
CN101750703A (zh) 部件连结机构及摄像装置
US20070076309A1 (en) Lens block, lens, holder for holding the lens block, and projector using the lens holder
JP2008197282A (ja) プラスチックレンズユニット、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これらの製造方法
TWM364865U (en) Miniature stacked glass lens module
JP2007094242A (ja) レンズブロックの製造方法及びこれに用いる治具
CN101178465A (zh) 光模块
CN101988822A (zh) 偏心测定装置、偏心测定方法、光学元件及其阵列和单元
WO2007145115A1 (ja) 複合光学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FR2934187A1 (fr) Procede de fabrication d'un dispositif par soudage laser, dispositif, element de ce dispositif et raccord pour la mise en oeuvre de ce procede
KR20110107264A (ko) 광학 패키지와 렌즈의 접합 방법 및 광학 패키지
KR101204628B1 (ko) 웨이퍼 렌즈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JP2010139625A (ja) 光学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JP2010286563A (ja) レンズ装置、撮像装置およびレンズ装置の組立方法
JP4073208B2 (ja) レンズ及び光部品接合体
JP2006023668A (ja) 組合せレンズの製造方法及び組合せレンズ
WO2018139235A1 (ja) 光学ユニット
JP2003004906A (ja) レンズアレイ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光学装置
US20070154151A1 (en) Laser module and method of making
WO2014042164A1 (ja) 撮像装置及びレンズユニッ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