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54613A - 回叫欺诈检测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回叫欺诈检测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854613A CN101854613A CN200910130689A CN200910130689A CN101854613A CN 101854613 A CN101854613 A CN 101854613A CN 200910130689 A CN200910130689 A CN 200910130689A CN 200910130689 A CN200910130689 A CN 200910130689A CN 101854613 A CN101854613 A CN 10185461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ierarchical structure
- call forwarding
- callback
- node
- frau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回叫欺诈检测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根据来自电信服务提供商的通信记录生成呼叫前转层级结构,其中呼叫前转层级结构为树结构,该呼叫前转层级结构的节点中叶节点表示呼叫前转通信的呼叫方,根节点表示呼叫前转通信的服务提供方,中间节点表示呼叫前转通信的前转方;根据通信记录生成呼叫前转层级结构中的中间节点和叶节点之间的电信社会网络图,其中,电信社会网络图为有向图,其有向边从电话通信的呼叫方指向被呼叫方;以及根据呼叫前转层级结构中的节点在所述电信社会网络图中的关系判断该呼叫前转层级结构是否表示回叫欺诈。本发明的解决方案可以高效和准确地检测出可能的回叫欺诈,并适用于检测跨越不同电信服务商的回叫欺诈,提高了顾客满意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回叫欺诈检测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回叫欺诈(call back fraud)是指如下这样一种欺诈方法:由特殊的拨号设备将电话呼叫自动拨打到电信终端用户,这些电信终端用户的电话号码是通过非正当方式获得的或者位于某一个选定的号码范围中。当呼叫方的电话号码显示在接收方电话上时,该呼叫被立即挂断,这样该呼叫在接收方电话上呈现为未接来电。当用户(受害者)看到该未接来电并回叫时,他们的呼叫被自动前转到一个增值服务从而产生用于这些增值服务的额外费用,或者被自动前转到一个彩铃广告电话从而接听到彩铃广告。
回叫欺诈干扰了电话用户尤其是移动电话用户的日常生活,影响到用户对正常的未接来电的适当反应,并往往给用户造成了金钱损失。如果没有对这一问题的有效的解决方案,例如检测回叫欺诈的有效方法,顾客满意度指数将会下降,并且电信服务提供商(TSP)的声誉将受到损害。
图1示出了回叫欺诈的过程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回叫欺诈涉及三个角色:受害者(标号为A)、具有拨号设备的电话(标号为B)、欺诈者的增值服务或彩铃广告电话(标号为C)。为避免被检测到,这三个角色可能属于不同的电信服务提供商(TSP)或同一个电信服务提供商的不同分支机构。B和C由欺诈者控制。B可以如图所示将来自A的呼叫直接前转到C,也可以通过包括一个或多个中间设备的前转链将来自A的呼叫前转到C。
由于目前对回叫欺诈的防范是由各电信服务提供商单独进行的,因此很难检测到跨越不同电信服务商的回叫欺诈。此外,目前的回叫欺诈防范方法往往不够有效和准确,而“谎报”回叫欺诈会损害正常的呼叫前转服务,并招致用户的不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和正确地检测回叫欺诈的解决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回叫欺诈检测方法,包括:根据来自电信服务提供商的通信记录生成呼叫前转层级结构,其中呼叫前转层级结构为树结构,该呼叫前转层级结构的节点中叶节点表示呼叫前转通信的呼叫方,根节点表示呼叫前转通信的服务提供方,中间节点表示呼叫前转通信的前转方;根据所述通信记录生成所述呼叫前转层级结构中的中间节点和叶节点之间的电信社会网络图,其中,该电信社会网络图为有向图,其有向边从电话通信的呼叫方指向被呼叫方;以及根据呼叫前转层级结构中的节点在所述电信社会网络图中的关系判断该呼叫前转层级结构是否表示回叫欺诈。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回叫欺诈检测系统,包括:层级结构检测装置,用于根据来自电信服务提供商的通信记录生成呼叫前转层级结构,其中该呼叫前转层级结构为树结构,该呼叫前转层级结构的节点中叶节点表示呼叫前转通信的呼叫方,根节点表示呼叫前转通信的服务提供方,中间节点表示呼叫前转通信的前转方;以及图分析装置,用于根据所述通信记录生成所述呼叫前转层级结构中的中间节点和叶节点之间的电信社会网络图,其中,该电信社会网络图为有向图,其有向边从电话通信的呼叫方指向被呼叫方,并且根据呼叫前转层级结构中的节点在所述电信社会网络图中的关系判断该呼叫前转层级结构是否表示回叫欺诈。
本发明的解决方案可以高效和准确地检测出可能的回叫欺诈,并且适用于检测跨越不同电信服务商的回叫欺诈,从而提高了顾客满意度。
附图说明
所附权利要求中阐述了被认为是本发明的特点的创造性特征。但是,通过参照附图阅读下面对说明性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可更好地理解发明本身以及其优选使用模式、目标、特征以及优点,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回叫欺诈的过程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回叫欺诈检测系统;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方法生成的一个呼叫前转层级结构的示例;
图4示例性地示出了存在多个前转方的呼叫前转情况;
图5示例性地示出了表示正常的呼叫前转的社会网络图与表示回叫欺诈的社会网络图之间的对比;以及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回叫欺诈检测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在下面的说明中,阐述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更全面地了解本发明。但是,对于本技术领域内的技术人员明显的是,本发明的实现可不具有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此外,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所介绍的特定实施例。相反,可以考虑用下面的特征和要素的任意组合来实施本发明,而无论它们是否涉及不同的实施例。因此,下面的方面、特征、实施例和优点仅作说明之用而不应被看作是所附权利要求的要素或限定,除非权利要求中明确提出。
现参照图2,其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回叫欺诈检测系统。如图所示,该回叫欺诈检测系统包括层级结构检测装置201和图分析装置202。
层级结构检测装置201用于根据来自一个或多个电信服务提供商的通信记录构建呼叫前转层级结构,其中该呼叫前转层级结构为树结构,该树结构的叶节点表示呼叫前转通信的呼叫方,根节点表示呼叫前转通信的服务提供方,中间节点表示呼叫前转通信的前转方。
图分析装置202用于根据所述通信记录生成呼叫前转层级结构中的中间节点和叶节点之间的电信社会网络图,其中,该电信社会网络图中的节点表示电话通信的呼叫方和被呼叫方,节点之间的有向边从电话通信的呼叫方指向被呼叫方,并且根据电信社会网络图判断呼叫前转层级结构是否表示回叫欺诈。
下面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回叫欺诈检测系统的操作步骤。
该步骤首先从TSP获得呼叫的通信记录,然后从所述通信记录发现呼叫前转关系,从而构造出呼叫前转层级结构拓扑,其中每个层级结构拓扑表示包括呼叫方、前转方和服务提供方的一次呼叫前转。
可以使用任何方法从TSP获得通信记录。可以由本发明的装置从TSP获得通信记录,也可以由TSP向本发明的装置主动提供通信记录;可以从一个或任意多个TSP获得通信记录;可以从TSP获得任意多个通信记录,例如一段时间内的全部通信记录;可以一次性地获取大量通信记录,也可以在每当一个通信记录产生时由TSP将该通信记录提供给本发明的装置。所述通信记录可以是TSP为每一次通话所生成的呼叫详单(CDR),也可以是通过交换机信令采集生成的通信记录。
假设一次前转呼叫的呼叫参与方A、B、C属于不同的TSP,A是呼叫方,B是呼叫前转方,C是服务提供方。当A呼叫B时,该呼叫将被前转到C,并会生成如下几种不同的CDR。A的TSP生成内容为“在(T1,T2)期间,从A到B的呼叫”的CDR,其中T1和T2分别是呼叫开始时间和呼叫结束时间。B的TSP生成内容为“在(T1,T2)期间,从A到B前转到C的呼叫”的CDR。C的TSP生成内容为“在(T1,T2)期间,从A到C的呼叫”的CDR,如果C提供的是增值服务,则还将生成内容为“在(T1,T2)期间,从A到C的增值服务呼叫”的CDR。应指出的是,不同TSP生成的CDR的格式和内容可能不同,但通常都包括呼叫方号码、被呼叫方号码、第三方、类型(前转、拨入等)、期间等信息。以上生成的多个CDR的时间戳,即T1和T2,是相同的。根据各TSP之间签署的协议,B和C的TSP将把相应的CDR传送给A的TSP以便对帐。从这些CDR中,层级结构检测装置201可以构造出一个A-B-C层级结构拓扑。
具体地,可以通过多个CDR之间的关联来构造层级结构拓扑。例如,可以首先发现CDR“在(T1,T2)期间,从A到B的增值服务呼叫”与CDR“在(T1,T2)期间,从A到B的呼叫”具有相同的时间戳(T1,T2)。然后,获取B的CDR“在(T1,T2)期间,从A到B前转到C的呼叫”,如果B的CDR的时间戳(T1,T2)与前述相同的时间戳(T1,T2)相同或在前述相同的时间戳(T1,T2)的一个微小的时间窗内(该时间窗的大小可事先设定),则CDR之间的关联成功,可构造出一条A-B-C的层级结构拓扑。当然,上述构造层级结构拓扑的方法仅为示例,而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例如,也可以考虑直接根据来自前转方TSP的呼叫前转CDR来构造层级结构拓扑。
可选地,还可以维护已知的合法服务提供者列表,即白名单。只有当C不存于该白名单中时,才保留该A-B-C层级结构拓扑,并使用它来构建下述的呼叫前转层级结构。也就是说,对于那些处于该白名单中的合法的增值服务或其他服务,可将包含它的层级结构拓扑直接丢弃。
使用以上过程,可以从来自不同TSP的大量CDR中发现所有表示呼叫前转关系的层级结构拓扑。
步骤二、生成呼叫前转层级结构
然后,层级结构检测装置201将具有同一个C的所有A-B-C层级结构拓扑合并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树图,即呼叫前转层级结构,该层级结构的叶节点表示各呼叫前转通信的呼叫方,一个或多个中间节点表示呼叫前转通信的呼叫前转方,根节点表示呼叫前转通信的服务提供方。该呼叫前转层级结构可以为三层,即叶节点、中间节点和根节点;也可以为多层,即多个中间节点进一步分为多层。该呼叫前转层级结构的每个边还可以有权重,该权重表示两个节点之间发送的前转呼叫的数量。例如,如果有两个呼叫从B被转发到C,则存在从B到C的权重为2的边。当然,该呼叫前转层级结构也可以不包含边的权重。
图3示出了使用以上方法生成的一个呼叫前转层级结构的示例。该图表明,呼叫方A1和A2的呼叫通过转发方B1被转发给服务C,而呼叫方A3和A4的呼叫通过转发方B2被转发给服务C。仅作为示例,该图中的层级结构拓扑A1-B1-C是通过关联在A1的TSP处生成的CDR“在(T1,T2)期间从A到B的呼叫”、在B1的TSP处生成的CDR“在(T1,T2)从A到B转发到C的呼叫”、在C的TSP处生成的CDR“在(T1,T2)期间从A到C的呼叫”和“在(T1,T2)期间从A到C的增值呼叫”而生成的。尽管该图示出了一个表示回叫欺诈的呼叫前转层级结构,但显而易见的是,使用以上方法也可以生成表示正常的呼叫前转的呼叫前转层级结构。
对于存在由多个前转方组成的前转链的情况,可以使用与以上类似的方法生成呼叫前转层级结构。图4示例性地示出了存在由多个前转方组成的前转链的呼叫前转情况,其中A3的呼叫依次通过B2、D、E被前转到C,这样,A3的TSP处生成了CDR(A3,B2),B2的TSP处生成了CDR(A3,B2,D),D的TSP处生成了CDR(A3,D,E),E的TSP处生成了(A3,E,C),C的TSP处生成了增值服务CDR(A3,C)。可以根据这些CDR之间的时间戳(未示出)的一致性建立这些CDR之间的关联,从而生成A3通过B2、D、E到C的层级结构拓扑,并进而与其他以相同方法生成的具有同一个顶点C的层级结构拓扑合并为以C为顶点的呼叫前转层级结构。
步骤三、生成社会网络图
图分析装置202根据来自一个或多个TSP的大量CDR,例如一段时间内的全部CDR,生成步骤二中所生成的呼叫前转层级结构中的叶节点和中间节点之间的社会网络图,该社会网络图为有向图,其节点表示电话呼叫的呼叫方和被呼叫方,其有向边从呼叫方节点指向被呼叫方节点,边的权重表示具有相同节点和方向的呼叫的次数。
具体地,对于所述呼叫前转层级结构中的叶节点和中间节点中的每一对节点A、B,如果存在CDR指示从A到B的呼叫,并且不存在从A到B的有向边,则添加从A到B的有向边,并将该边的权重设为1;如果存在CDR指示从A到B的呼叫,但已存在从A到B的有向边,则将该连的权重加1。
或者,也可以首先在所获得的全部CDR中,选择那些涉及到所述呼叫前转层级结构中的叶节点和中间节点的CDR,然后,以如下方式处理所选择的每一个CDR,即如果该CDR指示从A到B的呼叫,其中A和B是所述呼叫前转层级结构中的叶节点或中间节点,且如果尚不存在从A到B的有向边,则添加从A到B的有向边,并将该边的权重设为1,而如果已存在从A到B的有向边,则将从A到B的有向边的权重加1。
步骤四、社会网络图的拓扑分析
在该步骤中,图分析装置202分析在步骤三中生成的社会网络图的特征,以检测是否存在回叫欺诈。可以使用以下两种方法中的任何一个或两者来检测是否存在回叫欺诈:通过呼叫方和前转方之间的关系来检测回叫欺诈,或者通过呼叫前转层级结构中不同呼叫方之间的关系来检测回叫欺诈。
具体地,如人们所知,上述社会网络图中的边及其权重表示两方之间的通信历史。例如,如果A进行了到B的通话,则存在从A到B的有向连,反之亦然。一般来说,如果B是正常的转发用户,则应当存在“A到B”以及“B到A”的权重相当的有向边。相反,对于回叫欺诈,大多数情况下仅存在“A到B”的有向边(由于B拨打A之后立即挂断,因而不会产生记录B到A的通话的CDR)。因此,可通过检测上述社会网络图中是否存在从中间节点(前转方)到叶节点(呼叫方)的有向边来判断该呼叫前转层级结构是否表示回叫欺诈。为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可进一步通过社会网络图的一些量化特征来判断回叫欺诈。例如,可计算所述社会网络图中B节点的回复率,该回复率指在B节点的入边中同时存在出边的边数与B节点的所有入边的比率。回叫欺诈情况中B节点的回复率非常低,接近零。因此,如果一个呼叫前转层级结构中的中间节点的回复率接近零,例如小于一个很小的阈值,则可判断该前转层级结构表示回叫欺诈。
此外,如果B是正常的转发用户,则同一个呼叫用户很有可能多次通过B进行呼叫转发。相反,如果B是回叫欺诈设备,则同一个呼叫用户几乎不可能两次以上地通过B进行呼叫转发。因此,可通过计算社会网络图中B节点的入边的权重一占比,即B节点的所有入边中权重为一的入边的比率,来判断回叫欺诈。对于回叫欺诈来说,B节点的入边的权重一占比非常高,接近于1。因此,如果一个呼叫前转层级结构中的中间节点的入边的权重一占比接近于1,例如与1之间的差小于一很小的阈值,则可判断该呼叫前转层级结构表示回叫欺诈。
另外,一般来说,如果B是正常的转发用户,则通过B进行呼叫转发的多个用户之间应当存在着通信联系,因此,在所述生成的社会网络图中,在所述呼叫前转层级结构中与B相连的多个A之间应当存在较多的边。而对于回叫欺诈,由于呼叫用户是随机地或者从一个目标列表选择的,因此在这些呼叫用户之间通常不存在通信联系,也就是说,在与B相连的多个A之间通常不存在边或只有很少的边。因此,可通过确定呼叫前转层级结构中与同一个中间节点相连的多个叶节点之间是否在社会网络图中存在较多的有向边来判断该呼叫转层级结构是否表示回叫欺诈。例如,可以在B和所有Ai组成的社会网络图的子图中,计算B的聚集系数,即所有邻居Ai之间实际存在的边数与总边数之比。如果B的聚集系统很小,接近零,例如小于一很小的阈值,则可判断B属于回叫欺诈。再例如,还可以在以所有Ai组成的社会网络图的子图中,判断连通性和计算连通率,即节点数大于3的连通子图的节点数与所有节点数之比。如果连通性较差,连通率非常小,接近零,例如小于一很小的阈值,则可判断B属于回叫欺诈。
以上判断方法可以单独使用或以任意组合的方式使用。
图5示例性地示出了表示正常的呼叫前转的社会网络图与表示回叫欺诈的社会网络图之间的对比。如图所示,在正常的呼叫转发情况中,存在着转发节点B1到呼叫节点A1的有向边,而且在不同的呼叫节点A1、A2、A3、A4之间也存在着大量的有向边。而在回叫欺诈情况中,不存在转发节点B1或B2到呼叫节点A1、A2、A3、A4的有向边,在呼叫节点A1、A2、A3、A4之间也不存在有向边。
一旦检测到存在回叫欺诈,则可以将该回叫欺诈的服务提供方和呼叫前转方放入一黑名单,或以其他方式向用户报告。
本发明的装置可以位于呼叫方的TSP处,或者位于与呼叫方、转发方和服务提供方网络连接的其他设备上。
本发明的装置可以用来检测提供增值服务、彩铃广告等各种形式的回叫欺诈。
以上对本发明的装置的描述仅为示例,而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例如,从TSP获得通信记录的操作也可以由层级结构检测装置201之外的其他模块,例如一个单独的通信记录获取模块,来执行;生成社会网络图的操作也可以由图分析装置202之外的一个单独的社会网络图生成模块来执行;事实上,上文中描述的任何操作都可以其他所描述的或未描述的部件来执行。再例如,尽管以上针对呼叫方、呼叫前转方、服务提供方分别属于不同的TSP的情况描述了本发明,但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也完全适用于呼叫方、呼叫前转方、服务提供方属于同一个TSP的情况。等等。所有这些变化都处于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现参照图6,其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回叫欺诈检测方法。该方法可以由上述中所述的根据本发明的回叫欺诈检测系统来实现,也可以由其他装置或系统来实现。以下仅对该方法中的各步骤进行简要描述,可参见以上对本发明的回叫欺诈检测系统所执行的相应操作获得对这些步骤更详细的了解。
如图所示,该回叫欺诈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601,根据来自电信服务提供商的通信记录生成呼叫前转层级结构,其中该呼叫前转层级结构为树结构,该呼叫前转层级结构的节点中叶节点表示呼叫前转通信的呼叫方,根节点表示呼叫前转通信的服务提供方,中间节点表示呼叫前转通信的前转方。
在步骤602,根据所述通信记录生成所述呼叫前转层级结构中的中间节点和叶节点之间的电信社会网络图,其中,该电信社会网络图为有向图,其有向边从电话通信的呼叫方指向被呼叫方。
在步骤603,根据呼叫前转层级结构中的节点在所述电信社会网络图中的关系判断该呼叫前转层级结构是否表示回叫欺诈。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如果在所述电信社会网络图中不存在或很少存在呼叫前转层级结构的中间节点到叶节点的有向边,则判断该呼叫前转层级结构表示回叫欺诈。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如果在所述电信社会网络图中在呼叫前转层级结构的叶节点到中间节点的有向边的权重均为1或几乎全部为1,则判断该呼叫前转层级结构表示回叫欺诈,该权重表示从呼叫方到被呼叫方的电话通信的次数。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如果在所述电信社会网络图中在呼叫前转层级结构的多个叶节点之间不存存或很少存在有向边,则判断该呼叫前转层级结构表示回叫欺诈。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根据来自电信服务提供商的通信记录生成呼叫前转层级结构的步骤601包括如下具体步骤:根据所述通信记录构造层级结构拓扑,其中每个层级结构拓扑表示包括呼叫方、前转方和服务提供方的一次呼叫前转;以及将具有同一个服务提供方的所有层级结构拓扑合并,从而生成所述呼叫前转层级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根据所述通信记录构造层级结构拓扑的具体步骤包括:根据多个通信记录之间的关联来构造层级结构拓扑。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根据来自电信服务提供商的通信记录生成呼叫前转层级结构的步骤601还包括如下具体步骤:丢弃根节点表示已知合法服务提供方的层级结构拓扑。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通信记录为呼叫详单。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服务提供方为增值服务提供商或彩铃广告发布者中的任何一个。
以上描述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回叫欺诈检测方法,应指出的是,以上描述仅为示例,而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可具有更多、更少或不同的步骤,且各步骤之间的顺序可以与描述的不同,或可以并行执行。
本发明可以硬件、软件、或硬件与软件的结合的方式实现。本发明可以集中的方式在一个计算机系统中实现,或以分布方式实现,在这种分布方式中,不同的部件分布在若干互连的计算机系统中。适于执行本文中描述的方法的任何计算机系统或其它装置都是合适的。一种典型的硬件和软件的组合可以是带有计算机程序的通用计算机系统,当该计算机程序被加载和执行时,控制该计算机系统而使其执行本发明的方法,并构成本发明的装置。
本发明也可体现在计算机程序产品中,该程序产品包含使能实现本文中描述的方法的所有特征,并且当其被加载到计算机系统中时,能够执行所述方法。
尽管已参照优选实施例具体示出和说明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内的那些技术人员应理解,可在形式和细节上对其进行各种改变而不会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8)
1.一种回叫欺诈检测方法,包括:
根据来自电信服务提供商的通信记录生成呼叫前转层级结构,其中该呼叫前转层级结构为树结构,该呼叫前转层级结构的节点中叶节点表示呼叫前转通信的呼叫方,根节点表示呼叫前转通信的服务提供方,中间节点表示呼叫前转通信的前转方;
根据所述通信记录生成所述呼叫前转层级结构中的中间节点和叶节点之间的电信社会网络图,其中,该电信社会网络图为有向图,其有向边从电话通信的呼叫方指向被呼叫方;以及
根据所述呼叫前转层级结构中的节点在所述电信社会网络图中的关系判断该呼叫前转层级结构是否表示回叫欺诈。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如果在所述电信社会网络图中不存在或很少存在呼叫前转层级结构的中间节点到叶节点的有向边,则判断该呼叫前转层级结构表示回叫欺诈。
3.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如果在所述电信社会网络图中在呼叫前转层级结构的叶节点到中间节点的有向边的权重均为1或几乎全部为1,则判断该呼叫前转层级结构表示回叫欺诈,该权重表示从呼叫方到被呼叫方的电话通信的次数。
4.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如果在所述电信社会网络图中在呼叫前转层级结构的多个叶节点之间不存存或很少存在有向边,则判断该呼叫前转层级结构表示回叫欺诈。
5.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根据来自电信服务提供商的通信记录生成呼叫前转层级结构包括:
根据所述通信记录构造层级结构拓扑,其中每个层级结构拓扑表示包括呼叫方、前转方和服务提供方的一次呼叫前转;以及
将具有同一个服务提供方的所有层级结构拓扑合并,从而生成所述呼叫前转层级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的方法,其中根据所述通信记录构造层级结构拓扑包括:
根据多个通信记录之间的关联来构造层级结构拓扑。
7.根据权利要求5的方法,还包括:
丢弃根节点表示已知合法服务提供方的层级结构拓扑。
8.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通信记录为呼叫详单。
9.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服务提供方为增值服务提供商或彩铃广告发布者中的任何一个。
10.一种回叫欺诈检测系统,包括:
层级结构检测装置,用于根据来自电信服务提供商的通信记录生成呼叫前转层级结构,其中该呼叫前转层级结构为树结构,该呼叫前转层级结构的节点中叶节点表示呼叫前转通信的呼叫方,根节点表示呼叫前转通信的服务提供方,中间节点表示呼叫前转通信的前转方;以及
图分析装置,用于根据所述通信记录生成所述一个或多个呼叫前转层级结构中的中间节点和叶节点之间的电信社会网络图,其中,该电信社会网络图为有向图,其有向边从电话通信的呼叫方指向被呼叫方,并且根据所述呼叫前转层级结构中的节点在所述电信社会网络图中的关系判断该呼叫前转层级结构是否表示回叫欺诈。
11.根据权利要求10的系统,其中图分析装置进一步包括用于如果在所述电信社会网络图中不存在或很少存在呼叫前转层级结构的中间节点到叶节点的有向边,则判断该呼叫前转层级结构表示回叫欺诈的装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0的系统,其中图分析装置进一步包括用于如果在所述电信社会网络图中在呼叫前转层级结构的叶节点到中间节点的有向边的权重均为1或几乎全部为1,则判断该呼叫前转层级结构表示回叫欺诈,该权重表示从呼叫方到被呼叫方的电话通信的次数的装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0的系统,其中图分析装置进一步包括用于如果在所述电信社会网络图中在呼叫前转层级结构的多个叶节点之间不存存或很少存在有向边,则判断该呼叫前转层级结构表示回叫欺诈的装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0的系统,其中所述层级结构检测装置包括:
用于根据所述通信记录构造层级结构拓扑的装置,其中每个层级结构拓扑表示包括呼叫方、前转方和服务提供方的一次呼叫前转;以及
用于将具有同一个服务提供方的所有层级结构拓扑合并,从而生成所述呼叫前转层级结构的装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4的系统,其中所述用于根据所述通信记录构造层级结构拓扑的装置用于:
根据多个通信记录之间的关联来构造层级结构拓扑。
16.根据权利要求14的系统,其中所述层级结构检测装置还包括:
用于去除根节点表示已知合法服务提供方的呼叫前转层级结构的装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0的系统,其中所述通信记录为呼叫详单。
18.根据权利要求10的系统,其中所述服务提供方为增值服务提供商或彩铃广告发布者中的任何一个。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10130689A CN101854613A (zh) | 2009-03-31 | 2009-03-31 | 回叫欺诈检测方法和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10130689A CN101854613A (zh) | 2009-03-31 | 2009-03-31 | 回叫欺诈检测方法和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854613A true CN101854613A (zh) | 2010-10-06 |
Family
ID=428058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10130689A Pending CN101854613A (zh) | 2009-03-31 | 2009-03-31 | 回叫欺诈检测方法和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854613A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2113310A1 (zh) * | 2011-02-24 | 2012-08-3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避免前转陷阱的方法、hlr及系统 |
CN110059889A (zh) * | 2019-03-28 | 2019-07-26 | 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 | 基于无监督学习的诈骗呼叫序列检测方法 |
CN110312221A (zh) * | 2019-07-02 | 2019-10-08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呼叫转移设置方法、归属位置寄存器及区块链网络系统 |
-
2009
- 2009-03-31 CN CN200910130689A patent/CN101854613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2113310A1 (zh) * | 2011-02-24 | 2012-08-3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避免前转陷阱的方法、hlr及系统 |
CN110059889A (zh) * | 2019-03-28 | 2019-07-26 | 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 | 基于无监督学习的诈骗呼叫序列检测方法 |
CN110059889B (zh) * | 2019-03-28 | 2021-05-28 | 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 | 基于无监督学习的诈骗呼叫序列检测方法 |
CN110312221A (zh) * | 2019-07-02 | 2019-10-08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呼叫转移设置方法、归属位置寄存器及区块链网络系统 |
CN110312221B (zh) * | 2019-07-02 | 2021-07-30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呼叫转移设置方法、归属位置寄存器及区块链网络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933392B1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measuring market-share for an entire telecommunication market | |
US8817958B2 (en) | Method for indicating the context of a call to a called party | |
US6078647A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a data service provider in a 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 | |
CN102611805B (zh) | 通信信息通知方法、信息上报方法、服务器及通信终端 | |
CN101340690A (zh) | 一种虚假主叫号码实时监控和拦截的方法 | |
CN105898001A (zh) | 一种通信信息的处理方法、装置和服务器 | |
US8989357B2 (en) | Method and inference engine for processing telephone communication data | |
CN108737205A (zh) | 拨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01854613A (zh) | 回叫欺诈检测方法和装置 | |
CN101984687B (zh) | Vpn智能业务号码携带的实现方法、系统及业务控制点 | |
CN104506743A (zh) | 一种动态拦截电话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1022484A (zh) | 企业即时通信方法及系统 | |
TWI298982B (en) | Communicat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peer to peer communication between voip devices | |
CN101378547B (zh) | 一种无线广告发布方法及系统 | |
CN105530386A (zh) | 一种通信标识号码类型的判定方法及其应用方法和系统 | |
JP5457602B2 (ja) | メッセージ送信装置および方法ならびにプログラム | |
EP3726825B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fraud in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traffic | |
CN102421110B (zh) | 端到端关联的实现方法和装置 | |
CN1132400C (zh) | 在智能网上实现信息台接入管理业务的方法 | |
CN102469221B (zh) | Ip电话呼叫处理方法和系统、以及ip电话和语音服务器 | |
CN101621776A (zh) | 跨网开机提醒业务的实现方法 | |
CN105323784B (zh) | 运营商用户号码采集方法及装置、用户分析方法及系统 | |
US8606821B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solidating call data records | |
CN103906002A (zh) | 一种一号通业务实现方法及系统 | |
CN1874370B (zh) | 一种话务统计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1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