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52373B - 背光模块与液晶显示模块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块与液晶显示模块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852373B CN101852373B CN2010101702431A CN201010170243A CN101852373B CN 101852373 B CN101852373 B CN 101852373B CN 2010101702431 A CN2010101702431 A CN 2010101702431A CN 201010170243 A CN201010170243 A CN 201010170243A CN 101852373 B CN101852373 B CN 10185237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
- wall portion
- load plate
- load
- body fram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背光模块,包括载盘、导光板、光源装置及光学膜片组。载盘包括载盘底板与连接载盘底板边缘的载盘侧壁。载盘侧壁包括多个相互连接且分别垂直或平行于载盘底部的壁部。导光板配置于载盘底板上。光源装置配置于入光侧。光学膜片组配置于导光板上且承靠在载盘侧壁上。本发明的背光模块利用整合式载盘的材质特性,而代替现有技术的反射片与背铁框,以在维持背光模块的结构强度及功能的前提下减少构件的使用、组装上的困难度以及制造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背光模块与液晶显示模块,且特别是一种具有整合式载盘的背光模块与液晶显示模块。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光电技术与半导体制造技术的日益成熟,平面显示装置便蓬勃发展起来。其中,液晶显示装置基于其低电压操作、无辐射线散射、重量轻以及体积小等优点,更逐渐取代传统的阴极射线管显示装置而成为近年来显示装置产品的主流。
一般液晶显示装置主要皆属于前铁框的架构,其以框架将液晶显示面板与背光模块的相关构件包覆起来。然而笔记型计算机所使用的液晶显示装置由于特别要求尺寸轻薄,其机构或光学设计上都与应用在其它产品上的液晶显示装置有所不同,因而其所采用的是背铁框的架构。
这种背铁框架构的液晶显示装置,其是以金属背框作为盘状的支撑,并依序由反射片、导光板、光学膜片组与液晶显示面板迭置其上,最后再以胶带将上述构件包覆起来。然而此种背铁框架构所需的构件较多,且厚度也因此而无法有效地减少,并因而增加其制作成本与组装的困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模块,通过整合式的载盘结构而具有较薄的厚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背光模块比较厚的缺陷。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液晶显示模块,其背光模块具有较薄的厚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液晶显示模块不够轻薄、不便移动的缺陷。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背光模块,其包括一载盘、一导光板、一光源装置以及一光学膜片组。载盘包括一载盘底板以及连接载盘底板边缘的一载盘侧壁。载盘侧壁包括一第一壁部、一第二壁部、一第三壁部、一第四壁部与一第五壁部。第一壁部、第三壁部与第五壁部垂直于载盘底板。第二壁部与第四壁部平行于载盘底板并朝向载盘外延伸。第二壁部连接于第一壁部与第三壁部之间。第四壁部连接于第三壁部与第五壁部之间。导光板配置于载盘底板上。光源装置配置于导光板的一入光侧。光学膜片组配置于导光板上,且第二壁部承靠光学膜片组。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液晶显示模块,其包括一载盘、一导光板、一光源装置、一光学膜片组、一液晶显示面板以及一挠性包覆材。载盘包括一载盘底板以及连接载盘底板边缘的一载盘侧壁。载盘侧壁包括一第一壁部、一第二壁部、一第三壁部、一第四壁部与一第五壁部。第一壁部、第三壁部与第五壁部垂直于载盘底板。第二壁部与第四壁部平行于载盘底板并朝向载盘外延伸。第二壁部连接于第一壁部与第三壁部之间。第四壁部连接于第三壁部与第五壁部之间。导光板配置于载盘底板上。光源装置配置于导光板的一入光侧。光学膜片组配置于导光板上,且第二壁部承靠光学膜片组。液晶显示面板配置于光学膜片组上方,且第四壁部承靠液晶显示面板。挠性包覆材包覆部分液晶显示面板以及部分载盘底板,以将液晶显示面板与载盘固定在一起。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载盘侧壁围绕导光板,并且暴露出导光板的入光侧。背光模块还包括一背框,围绕载盘且与载盘相互承靠。载盘的底面与背框的底面共平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挠性包覆材围绕背框并将液晶显示面板、背框与载盘固定在一起。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背框包括一背框底板以及一背框侧壁。背框底板与载盘底板共平面,并且围绕载盘底板。背框侧壁垂直连接背框底板,并且围绕载盘侧壁。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一缓冲材,承靠于背框底板与载盘侧壁的第二壁部之间或是背框底板与载盘侧壁的第四壁部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缓冲材具有黏性,用以黏合背框底板与载盘侧壁。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背框侧壁的远离背框底板的一侧朝向导光板弯折形成一支撑壁部。此支撑壁部平行于背框底板并且承靠于载盘侧壁的第二壁部或第四壁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背框侧壁具有对应于导光板的入光侧的一第一部分,且第一部分的远离背框底板的一侧朝向导光板弯折形成一夹持壁部,以在夹持壁部与背框底板之间形成一光源容置空间。导光板的入光侧插入光源容置空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光源装置位于光源容置空间内,并且配置于夹持壁部上。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载盘侧壁围绕导光板,且位于入光侧处的载盘侧壁包括一第六壁部,其垂直于载盘底板。第六壁部的顶侧相对于载盘底板的高度小于第三壁部的顶侧相对于载盘底板的高度。背光模块还包括一支架位于入光侧,且此支架与第六壁部相互承靠。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支架包括一第一承靠壁与一第二承靠壁。第一承靠壁平行并承靠于第六壁部。第二承靠壁从第一承靠壁朝向导光板的入光侧延伸,并且与载盘的第四壁部共同承载液晶显示面板。第二承靠壁、载盘底板与第六壁部之间形成一光源容置空间,而第二承靠壁与载盘底板共同夹持导光板的入光侧。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光源装置包括一载板与一发光组件,载板配置于第二承靠壁上,而发光组件配置于载板上,并且发出一光线至导光板内。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壁部具有彼此相对的一第一表面与一第二表面。光学膜片组位于第一表面上。背光模块还包括一定位件,其配置于光学膜片组与第一表面之间。定位件具有一定位凸起,而光学膜片组具有一定位孔,且定位凸起位于定位孔中。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壁部具有彼此相对的一第一表面与一第二表面及连通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的一贯穿孔。光学膜片组位于第一表面上。背光模块还包括一定位件,配置于第二表面。定位件具有一定位凸起穿过贯穿孔而突出于第一表面,且定位凸起位于光学膜片组的一定位孔中。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支架还包括一黏着层,配置于第二承靠壁与液晶显示面板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支架更具有一承载部平行于第二承靠壁并且朝向远离液晶显示面板的方向延伸。液晶显示模块还包括一电路板,电性连接液晶显示面板,且电路板配置于承载部上。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一支架以及一第二缓冲材。支架配置于背框上,并且位于导光板的入光侧。第二缓冲材配置于背框侧壁的夹持壁部上,并且承靠于支架与液晶显示面板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支架具有一挡板朝向远离光源装置的方向延伸。上述的第二缓冲材位于挡板与液晶显示面板之间。
综上所述,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背光模块与液晶显示模块通过载盘兼具构件承载与光线反射的功能,而有效地将现有反射片与背框结构整合在一起。因此,组装后的背光模块与液晶显示模块得以有效地降低厚度,进而使背光模块与液晶显示模块具有较为轻薄的外型并维持其结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背光模块的分解图;
图2是图1的背光模块的俯视图;
图3A是图2的背光模块沿A-A线的剖视图;
图3B是图2的背光模块沿B-B线的剖视图;
图4A至图4E分别绘示本发明另外实施例的背光模块中载盘剖面图;
图5A与图5B分别绘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中载盘与背框的局部剖面图;
图6A及图6B分别是图2的背光模块沿C-C线与D-D线的剖面图;
图7A及图7B分别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一种背光模块的局部剖面图;
图8是图2的背光模块沿E-E线的剖面图;
图9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一种液晶显示模块的分解图;
图10是图8的液晶显示模块的俯视图;
图11是图10的液晶显示模块沿F-F线的剖面图;
图12是图10的液晶显示模块沿G-G线的剖面图;
图13是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一种液晶显示模块的分解图。
图14是图13的液晶显示模块的局部剖视图;
图15是图13的液晶显示模块中支架的放大示意图;
图16A是图13的液晶显示模块的俯视图;
图16B与图16C分别绘示图16A的液晶显示模块沿H-H线与I-I线的剖面图;
图17是图13的液晶显示模块的局部构件组装示意图;
图18是图17的液晶显示模块沿J-J线的局部剖视图;
图19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一种液晶显示模块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背光模块的分解图。请参考图1,背光模块100包括一载盘110、一背框120、一导光板130、一光源装置140以及一光学膜片组150。载盘110与背框120相互承靠并组装在一起,且背框120围绕载盘110。当背光模块100完成组装后,载盘110的底面与背框120的底面实质上共平面。导光板130配置于载盘110上,光源装置140配置于导光板130的一入光侧A1,且光学膜片组150配置于导光板130上。
图2是图1的背光模块的俯视图。图3A是图2的背光模块沿A-A线的剖视图。图3B是图2的背光模块沿B-B线的剖视图。请同时参考图1、图2、图3A及图3B,载盘110包括一载盘底板112以及连接载盘底板112边缘的一载盘侧壁114。导光板130实质上配置于载盘底板112上,其中载盘侧壁114仅围绕在导光板130的其中三侧,以暴露出导光板130的入光侧A1。
载盘侧壁114包括一第一壁部114a、一第二壁部114b、一第三壁部114c、一第四壁部114d与一第五壁部114e。第一壁部114a、第三壁部114c与第五壁部114e实质上垂直于载盘底板112。第二壁部114b与第四壁部114d实质上平行于载盘底板112并朝向载盘110外延伸。第二壁部114b连接于第一壁部114a与第三壁部114c之间,其中第二壁部114b用以承靠光学膜片组150。第四壁部114d连接于第三壁部114c与第五壁部114e之间。
值得注意的是,载盘110是以白色发泡型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制作而成,其可加工成不同的厚度,且厚度最薄可达0.3毫米。载盘110除了加工容易之外,载盘110更具有现有技术中反射片用以反射光线的功能。藉此,将现有技术的反射片与载盘合而为一,而使载盘110能同时作为承载相关构件与反射光线的作用。此外,为了使本实施例的载盘110符合需求,故而载盘底板112处的厚度可以较薄,而载盘侧壁114处的厚度可以较厚,且载盘底板112与载盘侧壁114为一体成型,为同一工件同时制作而成。如此一来,便能使载盘110同时兼具有较薄的厚度以及较佳的结构强度等特性。
举例来说,图4A至图4E分别绘示本发明另外实施例的背光模块中载盘剖面图。请参考图4A至图4E,以借此表示各种载盘底板与载盘侧壁厚度的关系。在图4A中,载盘底板412与第二壁部414b、第四壁部414d的厚度为最薄,而第一壁部414a、第三壁部414c与第五壁部414e的厚度为最厚。在图4B中载盘底板512的厚度为最薄。在图4C中,载盘底板612的厚度为最薄,而第一壁部614a、第二壁部614b、第三壁部614c、第四壁部614d、第五壁部614e的厚度逐次增加。在图4D中,第三壁部714c与第五壁部714e的厚度为最厚。在图4E中第四壁部814d的厚度小于第三壁部814c与第五壁部814e。但是本发明并未以此为限,上述图4A至图4E仅代表本发明众多实施例中的部分较佳实施例。凡是能使背光模块同时兼具薄型化且维持其载盘底板与载盘侧壁之间的结构强度的,皆可适用于本发明。
另外,如本实施例的图3A与图3B所示,载盘110于其中一侧的壁部114a、114b、114c、114d、114e呈三折结构,而载盘110于另一侧的壁部114c、114d、114e则呈二折结构。在此并未限制上述这些壁部114a、114b、114c、114d、114e的配置方式,其端赖设计者依其需求而予以改变。
在本实施例中,背框120包括一背框底板122以及一背框侧壁124。背框底板122与载盘底板112实质上共平面,并且围绕载盘底板112。背框侧壁124垂直连接背框底板122,并且围绕载盘侧壁114。
在本实施例中,背框侧壁124的远离背框底板122的一侧朝向导光板130(即朝背光模块100内部的方向)弯折而形成一支撑壁部124a。此支撑壁部124a实质上平行于背框底板122并且承靠于载盘侧壁114的第四壁部114d。此时将黏着材(未绘示)配置于支撑壁部124a与第四壁部114d之间,背框120便能与载盘110相互承靠并且接着在一起。另外,于本发明另一未绘示的实施例中,支撑壁部亦可承靠于载盘侧壁114的第二壁部114b并与其接着在一起。
在此,为使背框底板与背框侧壁能对载盘底板与载盘侧壁提供良好的结构支撑。图5A与图5B分别绘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中载盘与背框的局部剖面图。请参考图5A与图5B,在本实施例中,支撑壁部324a可沿着第三壁部114c与第二壁部114b的外侧壁处延伸弯折,而另一处的支撑壁部324a则沿着第三壁部114c的外侧壁向下延伸并抵接至背框底板122。同理,于本发明另一未绘示的实施例中,支撑壁部可沿着背框底板亦可沿着第三壁部与第二壁部的外侧壁处延伸弯折后向下抵接至背框底板,或是背框底板沿着载盘侧壁延伸弯折而抵接至支撑壁部。凡是通过背框底板122与背框侧壁124之间的结构形式而达到增加背光模块100的结构强度且无损及其薄型化的特征的,皆可适用于本实施例。
图6A及图6B分别是图2的背光模块沿C-C线与D-D线的剖面图。请同时参考图1、图2、图6A及图6B,在本实施例中,载盘110还包括多个第一耳部116,从该载盘侧壁114的第五壁部114e朝向载盘110外延伸。背框120还包括多个第二耳部126,从背框侧壁124朝向背框120外延伸。第二耳部126对应于第一耳部116且彼此相互承靠,其中通过螺丝锁附于对应的贯孔或以双面胶、胶带等黏着材配置在两个耳部116、126之间便可将背框120与载盘110组装在一起。
图7A及图7B分别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一种背光模块的局部剖面图。请同时参考图7A及图7B,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背光模块200还包括一第一缓冲材260,例如是一橡胶垫,其承靠于背框底板122与载盘侧壁114的第四壁部114d之间,以使载盘110经由第一缓冲材260而承靠在背框120上。此外,第一缓冲材260可具有黏性,用以黏合背框底板122与载盘侧壁114。于本发明另一未绘示的实施例中,第一缓冲材260亦可同时承靠在背框底板122与第二壁部114b、第四壁部114d之间。换句话说,本实施例的第一缓冲材260可视载盘110与背框120之间的结构需求而予以改变。基于上述,任何能让载盘110与背框120相互承靠并组装在一起者皆可适用于本发明。
此外,在本发明另一未绘示的实施例中,缓冲材亦可承靠于背框底板122与载盘侧壁114的该第二壁部114b之间,同样能达到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图8是图2的背光模块沿E-E线的剖面图。请参考图2及图8。在本实施例中,背框侧壁124具有对应于导光板130的入光侧A1的一第一部分124b,且第一部分124b的远离背框底板122的一侧朝向导光板130弯折形成一夹持壁部124c,以在夹持壁部124c与背框底板122之间形成一光源容置空间S1,导光板130的入光侧A1插入此光源容置空间S1。光源装置140位于光源容置空间S1内。
光源装置140包括载板142与配置在载板142上的发光二极管144,其中载板142配置于夹持壁部124c上,而发光二极管144正对于导光板130的入光侧A1。在本实施例中,光源容置空间S1的纵深T1略大于导光板130的厚度T2。据此,将光源装置140倒置于光源容置空间S1中,以使配置在夹持壁部124c上的载板142得以容置在导光板130与夹持壁部124c之间的间隙,以避免载板142与导光板130相互迭置而增加背光模块100厚度的情形产生。
图9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一种液晶显示模块的分解图。图10是图8的液晶显示模块的俯视图。图11是图10的液晶显示模块沿F-F线的剖面图。请同时参考图9至图11,其中液晶显示模块300的部分构件与上述实施例中背光模块100的部分构件相同,在此便不再赘述。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液晶显示模块300还包括一液晶显示面板370与一胶带380。液晶显示面板370配置于光学膜片组150上方,且承靠于背框侧壁114的第四壁部114d。胶带380围绕背框120并且包覆部分液晶显示面板370以及部分载盘底板112,藉以将液晶显示面板370、背框120以及载盘110固定在一起。在此,本发明并未限制以胶带380围绕背框120且包覆液晶显示面板370与载盘底板112,于本发明另外未绘示的实施例中,胶带亦可以其它合适的挠性包覆材予以替代。
图12是图10的液晶显示模块沿G-G线的剖面图。请参考图12,在本实施例中,液晶显示模块300还包括一支架390A与一第二缓冲材390B。支架390A可以焊接的方式配置于背框120上,并且位于导光板130的入光侧A1。支架390A具有一挡板390C,其朝向远离光源装置140的方向延伸。第二缓冲材390B配置于背框侧壁124的夹持壁部124c上,并且承靠于挡板390C与液晶显示面板370之间,用以固定液晶显示面板370并避免其与支架390A相互碰撞而损坏。
图13是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一种液晶显示模块的分解图。请参考图13,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在液晶显示模块900中,载盘侧壁914围绕在导光板130的四周,其中载盘侧壁914还包括一第六壁部914f,其位于导光板130的入光侧A1且实质上垂直于载盘底板912。值得注意的是,第六壁部914f的顶侧相对于载盘底板912的高度实质上小于第三壁部914c的顶侧相对于载盘底板912的高度,或是第六壁部914f的顶侧相对于载盘底板912的高度实质上小于第五壁部914e的顶侧相对于载盘底板912的高度。换句话说,本实施例的载盘910,其于导光板130的非入光侧处的载盘侧壁914的高度实质上相同,而仅在导光板130的入光侧A1处的第六壁部914f的高度略低于其它三侧的载盘侧壁914高度。
图14是图13的液晶显示模块的局部剖视图。请同时参考图13及图14,液晶显示模块900还包括一支架960,其实质上呈L形。支架960用以与光源装置140组装在一起后,再将支架960与光源装置140组装于导光板130的入光侧A1。再者,支架960通过其上的一黏着层961而与液晶显示面板370接合在一起。藉此,支架960与载盘侧壁914的第六壁部914f相互承靠而得以加强载盘910的结构强度。
详细而言,支架960包括一第一承靠壁962与一第二承靠壁964,其中第一承靠壁962实质上平行并承靠于第六壁部914f。第二承靠壁964从第一承靠壁962朝向导光板130的入光侧A1延伸,并且与载盘910的第四壁部914d共同承载液晶显示面板370。再者,第二承靠壁964、载盘底板912与第六壁部914f之间形成光源容置空间S1,以使配置在第二承靠壁464上的载板142及其上的发光二极管144能容纳在此光源容置空间S1中。此外,第二承靠壁964与载盘底板912会共同夹持导光板130的入光侧A1,以使发光二极管144朝向导光板130的入光侧A1发射光线。
另一方面,图15是图13的液晶显示模块中支架的放大示意图。图16A是图13的液晶显示模块的俯视图。图16B与图16C分别绘示图16A的液晶显示模块沿H-H线与I-I线的剖面图。请同时参考图15、图16A至图16C,在本实施例中,支架960具有一挡板966,其例如是将支架960的第二承靠壁964的局部镂空并折弯而成。
此外,液晶显示模块900还包括一电路板920,电性连接液晶显示面板370(绘示于图13),而支架960更具有一承载部968,其平行于第二承靠壁964并朝向远离液晶显示面板370的方向延伸,其中电路板920配置于承载部968上。在本实施例中,承载部968具有一锁孔968a,借此与电路板920锁固在一起,本实施例并未对此予以设限。此外,与图12所绘示的实施例相同的是,液晶显示模块900亦通过配置在挡板966与液晶显示面板370之间的一第二缓冲材390B,以作为避免液晶显示面板370与支架960相互碰撞而损坏的手段。
图17是图13的液晶显示模块的局部构件组装示意图。图18是图17的液晶显示模块沿J-J线的局部剖视图。请同时参考图17及图18,在本实施例中,载盘侧壁914的第二壁部914b具有彼此相对的一第一表面P1与一第二表面P2,而光学膜片组150位于第一表面P1上。值得注意的是,液晶显示模块900还包括一定位件930,配置在光学膜片组150与第一表面P1之间。定位件930具有一定位凸起932,而光学膜片组150具有对应的一定位孔152,当光学膜片组150配置到第一表面P1上时,定位凸起932位于定位孔152中,藉以让光学膜片组150定位在载盘910的第二壁部914b上。
在本实施例中,定位件例如是以聚酯薄膜(Mylar)制作而成,但是并不以此为限。
图19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一种液晶显示模块的局部剖视图。请参考图19,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第二壁部514b还具有连通一第一表面P3与一第二表面P4的一贯穿孔514g,而定位件530则配置在第二表面P4,且其定位凸起532穿过贯穿孔514g而突出于第一表面P3。当光学膜片组150配置到第一表面P3上时,定位凸起532位于光学膜片组150的定位孔152中,此举同样能使光学膜片组150定位在第二壁部514b上。
在此,光学膜片组150定位于载盘110或910上的结构并不限使用在本发明的背光模块100、200及液晶显示模块300、900中,除上述实施例外,光学膜片组150及定位件530、930亦能使用在现有各式背光模块与液晶显示模块中。
综上所述,在上述实施例中,本发明的背光模块利用整合式载盘的材质特性,而代替现有技术的反射片与背铁框,以在维持背光模块的结构强度及功能的前提下减少构件的使用、组装上的困难度以及制造成本。
再者,组装后整合式载盘的底面与背框的底面共平面,以借此降低背光模块的厚度,故而能使使液晶显示模块能达到轻薄化的目的。
此外,整合式载盘于导光板的入光侧通过支架、光源装置与载盘的相互结合,进一步地增强了此整合式载盘的结构强度。
另一方面,本发明所采用的整合式载盘,其通过聚酯薄膜所制成的定位件以将光学膜片组定位在载盘侧壁上,而使背光模块与液晶显示模块在使用此薄型化的载盘时,仍能保持其对光学膜片组的定位能力。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具有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26)
1.一种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背光模块包括:
一载盘,包括一载盘底板以及连接该载盘底板边缘的一载盘侧壁;
一导光板,配置于该载盘底板上;
一光源装置,配置于该导光板的一入光侧;以及
一光学膜片组,配置于该导光板上;
其中该载盘侧壁包括:
一第一壁部,垂直于该载盘底板;
一第二壁部,平行于该载盘底板并朝向该载盘外延伸,且该第二壁部承靠该光学膜片组;
一第三壁部,垂直于该载盘底板,该第二壁部连接于该第一壁部与该第三壁部之间;
一第四壁部,平行于该载盘底板并朝向该载盘外延伸;
一第五壁部,垂直于该载盘底板,该第四壁部连接于该第三壁部与该第五壁部之间;
该载盘侧壁围绕该导光板,并且暴露出该导光板的该入光侧,而该背光模块还包括:一背框,围绕该载盘,该背框与该载盘相互承靠,且该载盘的底面与该背框的底面共平面;
该背框包括:一背框底板,与该载盘底板实质上共平面,并且围绕该载盘底板;以及一背框侧壁,垂直连接该背框底板,并且围绕该载盘侧壁;还包括一缓冲材,承靠于该背框底板与该载盘侧壁的该第二壁部之间或是该背框底板与该载盘侧壁的该第四壁部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缓冲材具有黏性,用以黏合该背框底板与该载盘侧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背框侧壁的远离该背框底板的一侧朝向该导光板弯折形成一支撑壁部,该支撑壁部平行于该背框底板并且承靠于该载盘侧壁的该第二壁部或该第四壁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背框侧壁具有对应于该导光板的该入光侧的一第一部分,且该第一部分的远离该背框底板的一侧朝向该导光板弯折形成一夹持壁部,以在该夹持壁部与该背框底板之间形成一光源容置空间,该导光板的该入光侧插入该光源容置空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光源装置位于该光源容置空间内,并且配置于该夹持壁部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载盘侧壁围绕该导光板,且位于该入光侧处的该载盘侧壁包括一第六壁部,该第六壁部实质上垂直于该载盘底板,且该第六壁部的顶侧相对于该载盘底板的高度实质上小于该第三壁部的顶侧相对于该载盘底板的高度,而该背光模块还包括一支架位于该入光侧,且该支架与该第六壁部相互承靠。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支架包括:
一第一承靠壁,平行并承靠于该第六壁部;以及
一第二承靠壁,从该第一承靠壁朝向该导光板的该入光侧延伸,并且与该载盘的该第四壁部共同承载该液晶显示面板,该第二承靠壁、该载盘底板与该第六壁部之间形成一光源容置空间,该第二承靠壁与该载盘底板共同夹持该导光板的该入光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光源装置包括一载板与一发光组件,该载板配置于该第二承靠壁上,而该发光组件配置于该载板上,并且发出一光线至该导光板内。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壁部具有彼此相对的一第一表面与一第二表面,该光学膜片组位于该第一表面上,而该背光模块还包括:一定位件,配置于该光学膜片组与该第一表面之间,该定位件具有一定位凸起,该光学膜片组具有一定位孔,且该定位凸起位于该定位孔中。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壁部具有彼此相对的一第一表面与一第二表面及连通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二表面的一贯穿孔,该光学膜片组位于该第一表面上,而该背光模块还包括:
一定位件,配置于该第二表面,且该定位件具有一定位凸起穿过该贯穿孔而突出于该第一表面,且该定位凸起位于该光学膜片组的一定位孔中。
11.一种液晶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液晶显示模块包括:
一载盘,包括一载盘底板以及连接该载盘底板边缘的一载盘侧壁;
一导光板,配置于该载盘底板上;
一光源装置,配置于该导光板的一入光侧;
一光学膜片组,配置于该导光板上;
一液晶显示面板,配置于该光学膜片组上方;以及
一挠性包覆材,包覆部分该液晶显示面板以及部分该载盘底板,以将该液晶显示面板与该载盘固定在一起;
其中该载盘侧壁包括:
一第一壁部,垂直于该载盘底板;
一第二壁部,平行于该载盘底板并朝向该载盘外延伸,且该第二壁部承靠该光学膜片组;
一第三壁部,垂直于该载盘底板,该第二壁部连接于该第一壁部与该第三壁部之间;
一第四壁部,平行于该载盘底板并朝向该载盘外延伸,且该第四壁部承靠该液晶显示面板;
一第五壁部,垂直于该载盘底板,该第四壁部连接于该第三壁部与该第五壁部之间;
该载盘侧壁围绕该导光板,并且暴露出该导光板的一入光侧,而该背光模块还包括:一背框,围绕该载盘,该背框与该载盘相互承靠,且该载盘的底面与该背框的底面共平面,其中该挠性包覆材围绕该背框并将该液晶显示面板、该背框与该载盘固定在一起;
该背框包括:一背框底板,与该载盘底板实质上共平面,并且围绕该载盘底板;以及一背框侧壁,垂直连接该背框底板,并且围绕该载盘侧壁;还包括一第一缓冲材,承靠于该背框底板与该载盘侧壁的该第二壁部之间或是该背框底板与该载盘侧壁的该第四壁部之间。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晶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缓冲材具有黏性,用以黏合该背框底板与该载盘侧壁。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晶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该背框侧壁的远离该背框底板的一侧朝向该导光板弯折形成一支撑壁部,该支撑壁部平行于该背框底板并且承靠于该载盘侧壁的该第二壁部或该第四壁部。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晶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该背框侧壁具有对应于该导光板的该入光侧的一第一部分,且该第一部分的远离该背框底板的一侧朝向该导光板弯折形成一夹持壁部,以在该夹持壁部与该背框底板之间形成一光源容置空间,该导光板的该入光侧插入该光源容置空间,而该液晶显示面板配置于该夹持壁部上。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液晶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光源装置位于该光源容置空间内,并且配置于该夹持壁部上。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液晶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支架,配置于该背框上,并且位于该导光板的该入光侧;以及
一第二缓冲材,配置于该背框侧壁的该夹持壁部上,并且承靠于该支架与该液晶显示面板之间。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液晶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支架具有一挡板朝向远离该光源装置的方向沿伸,且该第二缓冲材位于该挡板与该液晶显示面板之间。
18.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晶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该载盘侧壁围绕该导光板,且位于该入光侧处的该载盘侧壁包括一第六壁部,该第六壁部垂直于该载盘底板,且该第六壁部的顶侧相对于该载盘底板的高度小于该第三壁部的顶侧相对于该载盘底板的高度,而该背光模块还包括一支架位于该入光侧,该支架与该第六壁部相互承靠,且该挠性包覆材将该液晶显示面板、该支架与该载盘包覆并固定在一起。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液晶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支架包括:
一第一承靠壁,平行并承靠于该第六壁部;以及
一第二承靠壁,从该第一承靠壁朝向该导光板的该入光侧延伸,并且与该载盘的该第四壁部共同承载该液晶显示面板,该第二承靠壁、该载盘底板与该第六壁部之间形成一光源容置空间,该第二承靠壁与该载盘底板共同夹持该导光板的该入光侧,而该光源装置位于该光源容置空间内。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液晶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光源装置包括一载板与一发光组件,该载板配置于该第二承靠壁上,而该发光组件配置于该载板上,并且发出一光线至该导光板内。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液晶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支架还包括一黏着层,配置于该第二承靠壁与该液晶显示面板之间。
22.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液晶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支架具有一挡板朝向远离该光源装置的方向延伸,该挡板位于该液晶显示面板的外围。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液晶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缓冲材,配置在该挡板与该液晶显示面板之间。
24.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液晶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支架更具有一承载部平行于该第二承靠壁并且朝向远离该液晶显示面板的方向延伸,而该液晶显示模块还包括一电路板,电性连接该液晶显示面板,且该电路板配置于该承载部上。
2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晶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壁部具有彼此相对的一第一表面与一第二表面,该光学膜片组位于该第一表面上,而该背光模块还包括:
一定位件,配置于该光学膜片组与该第一表面之间,该定位件具有一定位凸起,该光学膜片组具有一定位孔,且该定位凸起位于该定位孔中。
2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晶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壁部具有彼此相对的一第一表面与一第二表面及连通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二表面的一贯穿孔,该光学膜片组位于该第一表面上,而该背光模块还包括:
一定位件,配置于该第二表面,且该定位件具有一定位凸起穿过该贯穿孔而突出于该第一表面,且该定位凸起位于该光学膜片组的一定位孔中。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101702431A CN101852373B (zh) | 2010-04-30 | 2010-04-30 | 背光模块与液晶显示模块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101702431A CN101852373B (zh) | 2010-04-30 | 2010-04-30 | 背光模块与液晶显示模块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852373A CN101852373A (zh) | 2010-10-06 |
CN101852373B true CN101852373B (zh) | 2011-07-06 |
Family
ID=428039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101702431A Active CN101852373B (zh) | 2010-04-30 | 2010-04-30 | 背光模块与液晶显示模块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85237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956940B (zh) * | 2010-10-12 | 2012-12-12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背光模块 |
CN102096218B (zh) * | 2010-12-02 | 2012-12-12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模块及其一体成型背板 |
CN103424867B (zh) * | 2012-05-24 | 2017-02-22 | 南京灿华光电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纳米匀光透光显示部件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381309A (en) * | 1993-09-30 | 1995-01-10 | Honeywell Inc. | Backlit display with enhanced viewing properties |
JP2001264758A (ja) * | 2000-03-23 | 2001-09-26 | Nec Corp | 液晶表示装置 |
CN1591131A (zh) * | 2003-09-03 | 2005-03-09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液晶显示器 |
CN1928655A (zh) * | 2005-09-09 | 2007-03-14 |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背光模组 |
CN1949055A (zh) * | 2005-10-14 | 2007-04-18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背光组件和具有该组件的液晶显示装置 |
-
2010
- 2010-04-30 CN CN2010101702431A patent/CN10185237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381309A (en) * | 1993-09-30 | 1995-01-10 | Honeywell Inc. | Backlit display with enhanced viewing properties |
JP2001264758A (ja) * | 2000-03-23 | 2001-09-26 | Nec Corp | 液晶表示装置 |
CN1591131A (zh) * | 2003-09-03 | 2005-03-09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液晶显示器 |
CN1928655A (zh) * | 2005-09-09 | 2007-03-14 |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背光模组 |
CN1949055A (zh) * | 2005-10-14 | 2007-04-18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背光组件和具有该组件的液晶显示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852373A (zh) | 2010-10-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442138B (zh) | 背光模組與液晶顯示模組 | |
TWI461799B (zh) | 具有可撓式顯示面板的電子裝置及背光模組 | |
KR101571919B1 (ko) | 시준 광 엔진 | |
CN107884987A (zh) | 光源组件及其显示装置 | |
CN101165566A (zh) | 直下式背光模组 | |
TWI570476B (zh) | 光學黏著膜及具有該光學黏著膜之平板顯示裝置 | |
WO2002066570A1 (fr) | Ruban adhesif double face | |
CN104864318A (zh) |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
CN101852373B (zh) | 背光模块与液晶显示模块 | |
WO2017067101A1 (zh) | 背光模块及液晶显示器 | |
CN104360541B (zh) | 一种导光板、背光模组、液晶显示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 |
CN102878482B (zh) | 背光模块及使用此背光模块的显示装置 | |
CN103137021B (zh) | 显示装置 | |
US10534219B2 (en) | Array of point light sources contained within segmented reflective partitions | |
CN205507119U (zh) | 一种带粘胶层的反射膜 | |
CN204062668U (zh) | 背光模组及发光面板 | |
TW201013111A (en) | Lighting source assembly of light emitting diode and reflective sheet set | |
TW200825552A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backlight module thereof | |
CN213634059U (zh) |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 |
US7824240B2 (en) | Plasma display device capable of increasing attachment of heat-dissipating plate to plasma display panel | |
CN210864266U (zh) | 一种支撑件、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
TWI444722B (zh) | 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 | |
EP2360499B1 (en) | Use of a light-reflecting strip for providing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
WO2023173463A1 (zh) | 显示装置 | |
JP6977338B2 (ja) | Ledモジュール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