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50904B - 一种连续传输的气动管道传输系统及传输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连续传输的气动管道传输系统及传输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50904B
CN101850904B CN200910301356.8A CN200910301356A CN101850904B CN 101850904 B CN101850904 B CN 101850904B CN 200910301356 A CN200910301356 A CN 200910301356A CN 101850904 B CN101850904 B CN 10185090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rkstation
lid
transmission
work station
receiving work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30135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50904A (zh
Inventor
陆洪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Yinro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Yinr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Yinro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Yinr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1030135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850904B/zh
Publication of CN1018509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509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509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509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ipe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续传输的气动管道传输系统及传输方法,为实现传输器的连续传输,提高传输效率的问题而发明。气动管道传输系统包括接收工作站和发送工作站,接收工作站和发送工作站通过管道相连,接收工作站和发送工作站分别与鼓风装置相连;接收工作站包括工作站腔体,工作站腔体一端与传输管道连通,另一端具有敞开口;在所述工作站腔体上开设有取出或放入传输器的开口,在所述开口处枢接有盖体;其中,所述盖体具有一封闭端,在所述盖体的封闭端开设有进风口,所述鼓风装置连接在所述盖体封闭端的进风口处;所述盖体的封闭端与所述工作站腔体具有敞开口的端部对应设置。本发明适用于气动管道传输领域。

Description

一种连续传输的气动管道传输系统及传输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道传输系统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气动管道传输系统及传输方法。 
背景技术
气动管道传输系统是现代化的快速物流传输工具。气动管道传输系统应用在医院、银行、办公楼、超市、生产车间、实验室等每日需要有大量物品传送的场所。可以传送病历、诊断书、药品、化验单、票据、现金、文件等任何适当体积的物品。物品在传输时置入传输载体中,如专用的传输筒,传输筒保证物品在传送的过程中不受损坏。气动管道传输系统在管道中将物品从一个工作站传送到另外一个工作站,不仅能够有效保证传送物品的安全,而且能够节约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如图1所示,现有的气动管道传输系统,包括接收工作站1和发送工作站2,所述接收工作站1和发送工作站2之间通过管道3相连,所述接收工作站1和发送工作站2分别通过管路12、22与鼓风装置13、23相连。所述接收工作站和发送工作站分别包括工作站腔体10、20,所述工作站腔体10、20呈两端封闭的圆柱型,其中一封闭端上开设有通孔,所述工作站腔体内部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管道相连通,另一封闭端上开设有进风口,所述鼓风装置连接在所述封闭端的进风口处。所述呈两端封闭的圆柱型的工作站腔体的上部开设有取出或放入传输器的开口,在所述开口处设有盖体11、21。 
现有的气动管道传输系统的工作过程为:将传输器(即盛装有待传输物品的封闭容器)放入发送工作站后,将发送工作站处的盖体盖好,启动发送工作站处鼓风装置,如鼓风机等,鼓风装置向所述发送工作站吹入正气压,所述传输器在所述正气压的作用下从所述发送工作站进入气动管道,并在接收工作站处被拦截停止,由操作人员从所述接收工作站处取出所述传输器。 
由于现有的气动管道传输系统在对传输器进行传输时,传输器在接收工作站处被拦截停止,并由操作人员从所述接收工作站处将所述传输器取出。这样在发送工作站处完成一个传输器的传输后,必须等待所述传输器由操作人员从所述接收工作站处取出后,才能进行下一个传输器的传输。由此导致在两个传输器的传输之间就会有较长的等待时间,不能实现传输器的连续传输,影响传输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续传输的气动管道传输系统,能够减少在两个传输器的传输之间的等待时间,实现传输器的连续传输,提高传输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连续传输的气动管道传输系统,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连续传输的气动管道传输系统,包括接收工作站和发送工作站,所述接收工作站和发送工作站之间通过管道相连,所述接收工作站和发送工作站分别与鼓风装置相连;所述接收工作站包括工作站腔体,所述工作站腔体一端与所述管道相连通,另一端具有敞开口; 
在所述工作站腔体上开设有取出或放入传输器的开口,在所述开口处枢接有盖体;其中,所述盖体具有一封闭端,在所述盖体的封闭端开设有进风口,所述鼓风装置连接在所述盖体封闭端的进风口处; 
所述盖体的封闭端与所述工作站腔体具有敞开口的端部对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发送工作站也包括工作站腔体,所述工作站腔体一端与所述管道相连通,另一端具有敞开口;在所述工作站腔体上开设有取出或放入传输器的开口,在所述开口处枢接有盖体;其中,所述盖体具有一封闭端,在所述盖体的封闭端开设有进风口,所述鼓风装置连接在所述盖体封闭端的进风口处;所述盖体的封闭端与所述工作站腔体具有敞开口的端部对应设置。 
其中,所述工作站腔体为半圆形壳体,所述工作站腔体与所述管道相连通的端部呈圆筒形;所述盖体为半圆形壳体,所述盖体的封闭端呈圆形;所述盖体扣合在所述工作站腔体上的所述开口处时,所述工作站呈圆柱型。 
其中,所述鼓风装置通过柔性管路连接在所述盖体上的进风口处。 
其中,所述盖体的一侧与枢接轴固定相连,所述盖体通过所述枢接轴枢接在所述开口处;所述枢接轴与一能带动所述枢接轴转动的驱动装置相连。 
进一步地,在所述接收工作站处设有检测装置,并且所述检测装置与所述发送工作站处的鼓风装置的启动控制部分相连;用于在检测到所述接收工作站的盖体处于打开状态时,允许所述启动控制部分启动所述发送工作站处的鼓风装置开始工作;在检测到所述接收工作站的盖体处于关闭状态时,禁止所述启动控制部分启动所述发送工作站处的鼓风装置开始工作。 
进一步地,在所述盖体上设有手动打开和关闭所述盖体的把手。 
本发明连续传输的气动管道传输系统,由于接收工作站的工作站腔体一端封闭,另一端具有敞开口,在所述工作站腔体上开设有取出或放入传输器的开口,在所述开口处枢接有盖体,所述盖体的封闭端与所述工作站腔体具有敞开口的端部对应设置,当将所述盖体打开后 ,所述工作站腔体端部的敞开口随之处于打开状态,这样,将传输器放入发送工作站后,启动发送工作站处鼓风装置,鼓风装置向所述发送工作站吹入正气压,所述传输器在所述正气压的作用下从所述发送工作站进入气动管道,并通过所述接收工作站端部的所述敞开口输出,不再需要由操作人员从所述接收工作站中取出所述传输器,由此,在发送工作站处能够减少在两个传输器的传输之间的等待时间,实现传输器的连续传输,提高传输效率。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动管道传输系统的工作站,能够减少在两个传输器的传输之间的等待时间,实现传输器的连续传输,提高传输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气动管道传输系统的工作站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气动管道传输系统的工作站,包括工作站腔体,所述工作站腔体一端用于与气动管道相连通,另一端具有敞开口; 
在所述工作站腔体上开设有取出或放入传输器的开口,在所述开口处枢接有盖体;其中,所述盖体具有一封闭端,在所述盖体的封闭端开设有进风口,用于与鼓风装置相连接; 
所述盖体的封闭端与所述工作站腔体具有敞开口的端部对应设置。 
其中,所述工作站腔体为半圆形壳体,所述工作站腔体用于与气动管道相连通的端部呈圆筒形;所述盖体为半圆形壳体,所述盖体的封闭端呈圆形;所述盖体扣合在所述工作站腔体上的所述开口处时,所述工作站呈圆柱型。 
进一步地,所述盖体的一侧与枢接轴固定相连,所述盖体通过所述枢接轴枢接在所述开口处;所述枢接轴与一能带动所述枢接轴转动的驱动装置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工作站还包括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盖体是否处于打开状态。 
本发明气动管道传输的工作站,由于工作站的工作站腔体一端封闭,另一端具有敞开口,在所述工作站腔体上开设有取出或放入传输器的开口,在所述开口处枢接有盖体,所述盖体的封闭端与所述工作站腔体具有敞开口的端部对应设置,当将所述盖体打开后,所述工作站腔体端部的敞开口随之处于打开状态,这样,传输器能够通过所述接收工作站端部的所述敞开口输出,不再需要由操作人员从所述接收工作站中取出所述传输器,由此,在发送工作站处能够减少在两个传输器的传输之间的等待时间,实现传输器的连续传输,提高传输效率。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动管道传输方法,能够减少在两个传输器的传输之间的等待时间,实现传输器的连续传输,提高传输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气动管道传输方法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气动管道传输方法,包括: 
在发送工作站中放入传输器; 
将接收工作站的盖体打开,所述接收工作站端部的敞开口随着所述盖体的打开而打开;其中,在所述盖体上开设有进风口,所述接收工作站处的鼓风装置连接在所述盖体上的进风口处; 
启动发送工作站处的鼓风装置工作,所述发送工作站处的鼓风装置向所述发送工作站内吹入正气压,所述传输器从所述发送工作站进入气动管道,并在所述正气压的作用下通过所述接收工作站端部的所述敞开口输出。 
其中,所述在发送工作站中放入传输器具体为:在发送工作站中一次放入至少两个传输器,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器顺序排列。 
其中,启动发送工作站处的鼓风装置工作包括:检测所述接收工作站的盖体是否处于打开状态,若检测到所述接收工作站的盖体处于打开状态,则启动发送工作站处的鼓风装置工作;若所述接收工作站的盖体处于关闭状态,则禁止启动发送工作站处的鼓风装置工作。 
本发明气动管道传输方法,由于将接收工作站的盖体打开,所述接收工作站端部的敞开口随着所述盖体的打开而打开;这样,传输器能够在正气压的作用下通过所述接收工作站端部的所述敞开口输出,不再需要由操作人员从所述接收工作站中取出所述传输器,由此在发送工作站处能够减少在两个传输器的传输之间的等待时间,实现传输器的连续传输,提高传输效率。 
优选的,所述的工作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站还包括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盖体是否处于打开状态。 
一种气动管道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发送工作站中放入传输器; 
将接收工作站的盖体打开,所述接收工作站端部的敞开口随着所述盖体的打开而打开;其中,在所述盖体上开设有进风口,所述接收工作站处的鼓风装置连接在所述盖体上的进风口处; 
启动发送工作站处的鼓风装置工作,所述发送工作站处的鼓风装置向所述发送工作站内吹入正气压,所述传输器从所述发送工作站进入气动管道,并在所述正气压的作用下通过所述接收工作站端部的所述敞开口输出。 
优选的所述的气动管道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发送工作站中放入传输器具体为:在发送工作站中一次放入至少两个传输器,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器顺序排列。 
优选的,所述的气动管道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启动发送工作站处的鼓风装置工作包括: 
检测所述接收工作站的盖体是否处于打开状态,若检测到所述接收工作站的盖体处于打开状态,则启动发送工作站处的鼓风装置工作;若所述接收工作站的盖体处于关闭状态,则禁止启动发送工作站处的鼓风装置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气动管道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气动管道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气动管道传输系统中接收工作站的盖体处于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气动管道传输系统中接收工作站的主视图; 
图5为图4所示接收工作站的右视图; 
图6为图2所示气动管道传输系统中接收工作站的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2所示气动管道传输系统中接收工作站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6所示气动管道传输系统中接收工作站的盖体处于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6所示气动管道传输系统中接收工作站的盖体处于打开状态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2所示气动管道传输系统中接收工作站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所示气动管道传输系统中接收工作站的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0所示气动管道传输系统中接收工作站的盖体处于打开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1所示气动管道传输系统中接收工作站的盖体处于打开状态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连续传输的气动管道传输系统、方法及工作站,能够减少在两个传输器的传输之间的等待时间,实现传输器的连续传输,提高传输效率。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说明。 
如图2,图4至图9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连续传输的气动管道传输系统,包括接收工作站4和发送工作站5,所述接收工作站和发送工作站之间通过管道6相连,所述接收工作站和发送工作站分别与鼓风装置43、53相连;所述接收工作站包括工作站腔体40,所述工作站腔 体一端封闭,另一端具有敞开口44;在所述工作站腔体封闭的端部开设有通孔45,所述工作站腔体内部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管道6相连通;在所述工作站腔体40上开设有取出或放入传输器的开口46,在所述开口46处枢接有盖体41;其中,所述盖体具有一封闭端47,在所述盖体的封闭端47开设有进风口48,所述鼓风装置连接在所述盖体封闭端的进风口处;所述盖体的封闭端47与所述工作站腔体具有敞开口44的端部对应设置。 
本发明连续传输的气动管道传输系统,由于接收工作站的工作站腔体一端封闭,另一端具有敞开口,在所述工作站腔体封闭的端部开设有通孔,所述工作站腔体内部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管道相连通,在所述工作站腔体上开设有取出或放入传输器的开口,在所述开口处枢接有盖体,所述盖体的封闭端与所述工作站腔体具有敞开口的端部对应设置,当将所述盖体打开后,所述工作站腔体端部的敞开口随之处于打开状态,这样,将传输器放入发送工作站后,启动发送工作站处鼓风装置,鼓风装置向所述发送工作站吹入正气压,所述传输器在所述正气压的作用下从所述发送工作站进入气动管道,并通过所述接收工作站端部的所述敞开口输出,不再需要由操作人员从所述接收工作站中取出所述传输器,由此,在发送工作站处能够减少在两个传输器的传输之间的等待时间,实现传输器的连续传输,提高传输效率。 
如图2、图3所示,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能够实现传输器的单向连续传输,进一步地,为了实现传输器的双向连续传输,所述发送工作站51包括工作站腔体50,所述工作站腔体一端封闭,另一端具有敞开口;在所述工作站腔体封闭的端部开设有通孔,所述工作站腔体内部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管道相连通;在所述工作站腔体上开设有取出或放入传输器的开口,在所述开口处枢接有盖体51;其中,所述盖体具有一封闭端,在所述盖体的封闭端开设有进风口,鼓风装置53通过管路52连接在所述盖体51封闭端的进风口处;所述盖体的封闭端与所述工作站腔体具有敞开口的端部对应设置。在该实施例中,发送工作站和接收工作站是相对的,发送工作站也可作为接收工作站来使用,反之亦然。 
为了实现工作站的小型化,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工作站,包括发送工作站和接收工作站为圆柱型。其中,所述工作站腔体40为半圆形壳体,所述工作站腔体封闭的端部呈圆形;所述盖体为半圆形壳体,所述盖体的封闭端47也呈圆形;所述盖体扣合在所述工作站腔体上的所述开口处时,所述工作站呈圆柱型。 
图10至图13所示为所述工作站腔体的另一是实施例结构示意图,所述工作站腔体与所述管道6相连通的一端成圆筒形,直接与所述管道6相连通。 
当然,所述发送工作站和接收工作站并不限于圆柱型,也可以为长方体型。 
其中,如图3所示,所述鼓风装置通过柔性管路42连接在所述盖体41上的进风口处。采 用柔性管路,便于随着盖体的打开与关闭而方便的摆动。 
为了便于所述接收工作站的盖体能够自动打开和关闭,所述盖体的一侧与枢接轴49固定相连,所述盖体通过所述枢接轴枢接在所述开口处;所述枢接轴与一能带动所述枢接轴转动的驱动装置(未示出)相连。所述驱动装置为步进电机,也可固定在所述枢接轴端部的铁块和与所述铁块对应设置的电磁铁。 
为了防止接收工作站的盖体处于关闭状态时,发送工作站仍然发送传输器,导致接收工作站的盖体因快速运行的传输器的冲击而损坏,在所述接收工作站处设有检测装置(未示出),并且所述检测装置与所述发送工作站处的鼓风装置的启动控制部分相连;用于在检测到所述接收工作站的盖体处于打开状态时,允许所述启动控制部分启动所述发送工作站处的鼓风装置开始工作;在检测到所述接收工作站的盖体处于关闭状态时,禁止所述启动控制部分启动所述发送工作站处的鼓风装置开始工作。所述检测装置采用角度传感器,能够通过检测所述枢接轴的转动角度来确定所述盖体处于打开状态还是处于关闭状态。 
为了便于接收工作站的盖体也能用手动打开,在所述盖体上设有手动打开和关闭所述盖体的把手(未示出)。本发明实施例中,接收工作站的盖体的打开方式采用自动方式和手动方式冗余设置,避免因自动方式失效而无法打开所述盖体。 
如图4至图9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气动管道传输系统的工作站,,包括工作站腔体40,所述工作站腔体40一端封闭,另一端具有敞开口44;在所述工作站腔体封闭的端部开设有通孔45,用于与气动管道相连通;在所述工作站腔体40上开设有取出或放入传输器的开口46,在所述开口处枢接有盖体41;其中,所述盖体具有一封闭端47,在所述盖体的封闭端47开设有进风口48,用于与鼓风装置相连接; 
所述盖体的封闭端47与所述工作站腔体40具有敞开口44的端部对应设置。 
由于工作站的工作站腔体一端封闭,另一端具有敞开口,在所述工作站腔体上开设有取出或放入传输器的开口,在所述开口处枢接有盖体,所述盖体的封闭端与所述工作站腔体具有敞开口的端部对应设置,当将所述盖体打开后,所述工作站腔体端部的敞开口随之处于打开状态,这样,传输器能够通过所述接收工作站端部的所述敞开口输出,不再需要由操作人员从所述接收工作站中取出所述传输器,由此,在发送工作站处能够减少在两个传输器的传输之间的等待时间,实现传输器的连续传输,提高传输效率。 
为了实现工作站的小型化,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工作站为圆柱型。其中,所述工作站腔体40为半圆形壳体,所述工作站腔体封闭的端部呈圆形;所述盖体41为半圆形壳体,所述盖体的封闭端47也呈圆形;所述盖体扣合在所述工作站腔体上的所述开口处时,所述工 作站呈圆柱型。 
为了便于所述工作站的盖体能够自动打开和关闭,所述盖体的一侧与枢接轴49固定相连,所述盖体通过所述枢接轴49枢接在所述开口处;所述枢接轴与一能带动所述枢接轴转动的驱动装置(未示出)相连。所述驱动装置为步进电机,也可固定在所述枢接轴端部的铁块和与所述铁块对应设置的电磁铁。 
本发明实施例气动管道传输系统的工作站即可作为发送工作站使用,也可作为接收工作站使用。当作为接收工作站使用时,为了防止接收工作站的盖体处于关闭状态时,发送工作站仍然发送传输器,导致接收工作站的盖体因快速运行的传输器的冲击而损坏,在所述接收工作站处设有检测装置,并且所述检测装置与所述发送工作站处的鼓风装置的启动控制部分相连;用于在检测到所述接收工作站的盖体处于打开状态时,允许所述启动控制部分启动所述发送工作站处的鼓风装置开始工作;在检测到所述接收工作站的盖体处于关闭状态时,禁止所述启动控制部分启动所述发送工作站处的鼓风装置开始工作。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气动管道传输方法,包括: 
在发送工作站中放入传输器; 
将接收工作站的盖体打开,所述接收工作站端部的敞开口随着所述盖体的打开而打开;其中,在所述盖体上开设有进风口,所述接收工作站处的鼓风装置连接在所述盖体上的进风口处; 
启动发送工作站处的鼓风装置工作,所述发送工作站处的鼓风装置向所述发送工作站内吹入正气压,所述传输器从所述发送工作站进入气动管道,并在所述正气压的作用下通过所述接收工作站端部的所述敞开口输出。 
本发明气动管道传输方法,由于将接收工作站的盖体打开,所述接收工作站端部的敞开口随着所述盖体的打开而打开;这样,传输器能够在正气压的作用下通过所述接收工作站端部的所述敞开口输出,不再需要由操作人员从所述接收工作站中取出所述传输器,由此在发送工作站处能够减少在两个传输器的传输之间的等待时间,实现传输器的连续传输,提高传输效率。 
进一步地,为了提高传输效率,所述在发送工作站中放入传输器具体为:在发送工作站中一次放入至少两个传输器,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器顺序排列。这样,在所述接收工作站处能够一次同时接收至少两个传输器。 
进一步地,启动发送工作站处的鼓风装置工作包括:检测所述接收工作站的盖体是否处于打开状态,若检测到所述接收工作站的盖体处于打开状态,则启动发送工作站处的鼓风装 置工作;若所述接收工作站的盖体处于关闭状态,则禁止启动发送工作站处的鼓风装置工作。 
这样能够有效防止接收工作站的盖体处于关闭状态时,发送工作站仍然发送传输器,导致接收工作站的盖体因快速运行的传输器的冲击而损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5)

1.一种连续传输的气动管道传输系统,包括接收工作站和发送工作站,所述接收工作站和发送工作站之间通过管道相连,所述接收工作站和发送工作站分别与鼓风装置相连;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工作站包括接收工作站腔体,所述接收工作站腔体一端与所述管道相连通,另一端具有敞开口;
在所述接收工作站腔体上开设有取出或放入传输器的接收工作站开口,在所述接收工作站开口处枢接有接收工作站盖体;其中,所述接收工作站盖体具有一封闭端,在所述接收工作站盖体的封闭端开设有接收工作站进风口,所述鼓风装置连接在所述接收工作站盖体封闭端的接收工作站进风口处;
所述接收工作站盖体的封闭端与所述接收工作站腔体具有敞开口的端部对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管道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工作站也包括发送工作站腔体,所述发送工作站腔体一端与所述管道相连通,另一端具有敞开口; 
在所述发送工作站腔体上开设有取出或放入传输器的发送工作站开口,在所述发送工作站开口处枢接有发送工作站盖体;其中,所述发送工作站盖体具有一封闭端,在所述发送工作站盖体的封闭端开设有发送工作站进风口,所述鼓风装置连接在所述发送工作站盖体封闭端的发送工作站进风口处;
所述发送工作站盖体的封闭端与所述发送工作站腔体具有敞开口的端部对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管道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工作站腔体为半圆形壳体,所述接收工作站腔体与所述管道相连通的端部呈圆筒形;所述接收工作站盖体为半圆形壳体,所述接收工作站盖体的封闭端呈圆形;
所述接收工作站盖体扣合在所述接收工作站腔体上的所述接收工作站开口处时,所述接收工作站呈圆柱型。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动管道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工作站腔体为半圆形壳体,所述发送工作站腔体与所述管道相连通的端部呈圆筒形;所述发送工作站盖体为半圆形壳体,所述发送工作站盖体的封闭端呈圆形;
所述发送工作站盖体扣合在所述发送工作站腔体上的所述发送工作站开口处时,所述发送工作站呈圆柱型。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气动管道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鼓风装置通过柔性管路连接在所述盖体上的进风口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管道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的一侧与枢接轴固定相连,所述盖体通过所述枢接轴枢接在所述开口处;
所述枢接轴与一能带动所述枢接轴转动的驱动装置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管道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收工作站处设有检测装置,并且所述检测装置与所述发送工作站处的鼓风装置的启动控制部分相连;用于在检测到所述接收工作站的盖体处于打开状态时,允许所述启动控制部分启动所述发送工作站处的鼓风装置开始工作;在检测到所述接收工作站的盖体处于关闭状态时,禁止所述启动控制部分启动所述发送工作站处的鼓风装置开始工作。
8.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气动管道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盖体上设有手动打开和关闭所述盖体的把手。
9.一种气动管道传输系统的工作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站腔体,所述工作站腔体一端用于与气动管道相连通,另一端具有敞开口;
在所述工作站腔体上开设有取出或放入传输器的开口,在所述开口处枢接有盖体;其中,所述盖体具有一封闭端,在所述盖体的封闭端开设有进风口,用于与鼓风装置相连接;
所述盖体的封闭端与所述工作站腔体具有敞开口的端部对应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工作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站腔体为半圆形壳体,所述工作站腔体用于与气动管道相连通的端部呈圆筒形;所述盖体为半圆形壳体,所述盖体的封闭端呈圆形;
所述盖体扣合在所述工作站腔体上的所述开口处时,所述工作站呈圆柱型。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工作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的一侧与枢接轴固定相连,所述盖体通过所述枢接轴枢接在所述开口处;
所述枢接轴与一能带动所述枢接轴转动的驱动装置相连。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工作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站还包括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盖体是否处于打开状态。
13.一种气动管道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发送工作站中放入传输器;
将接收工作站的盖体打开,所述接收工作站端部的敞开口随着所述盖体的打开而打开;其中,在所述盖体上开设有进风口,所述接收工作站处的鼓风装置连接在所述盖体上的进风口处;
启动发送工作站处的鼓风装置工作,所述发送工作站处的鼓风装置向所述发送工作站内吹入正气压,所述传输器从所述发送工作站进入气动管道,并在所述正气压的作用下通过所述接收工作站端部的所述敞开口输出。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气动管道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发送工作站中放入传输器具体为:在发送工作站中一次放入至少两个传输器,所述至少两个传输器顺序排列。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气动管道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启动发送工作站处的鼓风装置工作包括:
检测所述接收工作站的盖体是否处于打开状态,若检测到所述接收工作站的盖体处于打开状态,则启动发送工作站处的鼓风装置工作;若所述接收工作站的盖体处于关闭状态,则禁止启动发送工作站处的鼓风装置工作。
CN200910301356.8A 2009-04-05 2009-04-05 一种连续传输的气动管道传输系统及传输方法 Active CN1018509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301356.8A CN101850904B (zh) 2009-04-05 2009-04-05 一种连续传输的气动管道传输系统及传输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301356.8A CN101850904B (zh) 2009-04-05 2009-04-05 一种连续传输的气动管道传输系统及传输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50904A CN101850904A (zh) 2010-10-06
CN101850904B true CN101850904B (zh) 2014-08-20

Family

ID=428026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301356.8A Active CN101850904B (zh) 2009-04-05 2009-04-05 一种连续传输的气动管道传输系统及传输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85090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08411A (zh) * 2018-05-09 2018-08-17 常德精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卷烟过滤嘴棒堵塞自动清理反吹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43574A (en) * 1980-06-05 1982-08-10 Diebold, Incorporated Pneumatic tube system customer terminal construction
US7341406B1 (en) * 2005-09-16 2008-03-11 Diebold, Incorporated Pneumatic transport tube system
CN101161573A (zh) * 2006-10-13 2008-04-16 北京银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远程柜员系统
CN101161572A (zh) * 2006-10-10 2008-04-16 北京银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多点多层交易系统的方法及装置
CN101195444A (zh) * 2006-12-04 2008-06-11 北京银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气动物流传送的接收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43574A (en) * 1980-06-05 1982-08-10 Diebold, Incorporated Pneumatic tube system customer terminal construction
US7341406B1 (en) * 2005-09-16 2008-03-11 Diebold, Incorporated Pneumatic transport tube system
CN101161572A (zh) * 2006-10-10 2008-04-16 北京银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多点多层交易系统的方法及装置
CN101161573A (zh) * 2006-10-13 2008-04-16 北京银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远程柜员系统
CN101195444A (zh) * 2006-12-04 2008-06-11 北京银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气动物流传送的接收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50904A (zh) 2010-10-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488890U (zh) 一种气瓶自动检漏装置
CN113453854A (zh) 混合机器人拾取装置
CN101850904B (zh) 一种连续传输的气动管道传输系统及传输方法
CN206786337U (zh) 一种液化气瓶充装系统
CN201868315U (zh) 六氟化硫充气装置
CN201457776U (zh) 气动夹袋器
CN203227487U (zh) 新型搅拌反应装置
CN203162319U (zh) 在线取样阀
CN105347038B (zh) 集中控制管道传输系统及其传输方法
CN101209780B (zh) 气动管道货物运输系统方法及装置
KR20130005391U (ko) 배관의 밸브 장착상태 점검장치
CN213456461U (zh) 一种压力变送器试压检测装置
CN105738022B (zh) 一种消防用水枪开关力矩自动测试装置
CN105508210B (zh) 直线放管式蠕动泵
CN209999176U (zh) 一种避障转向结构改进的智能巡检机器人
CN2690356Y (zh) 气力输送自动收发装置
CN101759020B (zh) 一种接收的自动气控的方法及装置
US11473966B2 (en) Electronic balance
CN107723230A (zh) 塑料血袋检测装置
CN114184371A (zh) 排气制动阀的检测方法
CN202717081U (zh) 无菌转运系统
CN201534715U (zh) 气力输送管塞收发器
CN102815535A (zh) 一种传输器及其开口打开/封闭的方法
CN217774929U (zh) 一种螺杆真空泵在线清洗系统及其在线清洗装置
CN217492015U (zh) 一种可回收管内物料的回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