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49054A - 间隔针织物的编织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间隔针织物的编织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849054A CN101849054A CN200880114839A CN200880114839A CN101849054A CN 101849054 A CN101849054 A CN 101849054A CN 200880114839 A CN200880114839 A CN 200880114839A CN 200880114839 A CN200880114839 A CN 200880114839A CN 101849054 A CN101849054 A CN 10184905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eedle
- buckle
- knitting
- syringe
- dial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9940 knitt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1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2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954 brai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5188 flot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7596 consolidat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520 organiz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941 weav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881 depres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2770 industri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19901 Anxiety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506 anxie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92 diminish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13 imbib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29 inter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474 nur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9/00—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 D04B9/06—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with needle cylinder and dial for ribbed goods
- D04B9/08—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with needle cylinder and dial for ribbed goods for interlock goods
-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22—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3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knitting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4B35/02—Knitting tools or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D04B15/00 or D04B27/00
- D04B35/06—Sliding-tongue needles
-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403/00—Details of fabric structure established in the fabric forming process
- D10B2403/02—Cross-sectional features
- D10B2403/021—Lofty fabric with equidistantly spaced front and back plies, e.g. spacer fabric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过简单的结构,能够减轻针的负担,得到稳定的集圈连接的间隔针织物的装置及其方法。一种间隔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其包括:利用针筒针(5)编织针筒单面针织物(17)的工序、利用针盘针(13)编织针盘单面针织物(16)的工序、利用连接线将所述针筒单面针织物和所述针盘单面针织物进行连接的工序。用带钩针织工具(7)的钩部(73)捕捉供给于所述针筒针(5)或所述针盘针(13)的任一方的所述连接线,用该带钩针织工具(7)将所述连接线引入到另一方的针在打开针舌状态时离针舌前端远的针身上,确保将所述针盘单面针织物和所述针筒单面针织物进行连接时所需的连接线的长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圆形针织机进行的间隔针织物的编织装置及方法。本发明还涉及在该方法中使用的带钩针织工具及用该方法得到的间隔针织物。
背景技术
“间隔针织物(spacer fabric)”是将利用针筒针编织的针筒单面针织物和利用针盘针编织的针盘单面针织物以连接线连接而成的针织物,别名也称为“夹层针织物”。
间隔针织物由于在缓冲性、保温性及吸水性方面良好,因此不断用于工业材料例如车辆用垫及床上用品的垫子、椅子的外罩、或作为特殊衣料正在用于保暖内衣、看护用衣料等。在这样的状沉下,特别是在工业材料中要求具有足够厚度的间隔针织物。
间隔针织物的厚度由针筒和针盘之间的距离决定。目前,用圆形针织机制造的间隔针织物是用双面针织机制造,将连接线供给针筒针和针盘针双方并集圈连接。此时,针筒针需要在针盘针上方将连接线捕捉,但由于针筒针只能上升至集圈位置,因此,不得不接近针筒和针针盘之间的距离。
利用目前的方法制造具有足够厚度的间隔针织物时,需要加长针身。但是,由于它耐力有限制,针身不能长到一定长度以上,而且,将针身加长时,还需要使用更长的三角,导致生产率降低。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下述专利文献1提案了一种不影响针身及针动程,可以进行集圈连接的间隔针织物。
根据该专利说明,在圆形针织机的两个针床之间设有毛圈纱传送设备。该传送设备由两个送纱组件构成,这些组件可以从离开位置移动到集圈位置。一组件向第一针床的针钩移动,另一组件向另一针床的针钩移动,从而可以在圆形针织机上制造间隔针织物。根据该发明,即使使用针动程不足14mm的标准尺寸的舌针也可以得到14mm以上厚度的间隔针织物。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69871号公报。
发明内容
该专利文献1的申请发明是结构复杂,而且由于连接线斜向供给而难以得到稳定的供线工序的缺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更简单的结构,而且对针的负担变小,得到稳定的集圈连接的间隔针织物的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的间隔针织物的编织装置,其包括:针筒单面针织物编织手段,由针筒、所述针筒的槽内上下方向滑动的针筒针、用于控制所述针筒针的针筒针控制三角构成;针盘单面针织物编织手段,由针盘、所述针针盘的槽内水平方向滑动的针盘针、用于控制所述针盘针的针盘针控制三角构成;连接线的控制手段,以所述连接线将利用所述针筒单面针织物编织手段形成的针筒单面针织物和利用所述针盘单面针织物编织手段形成的针盘单面针织物进行连接,所述间隔针织物的编织装置的特征在于,将所述针筒单面针织物和所述针盘单面针织物进行连接的连接线控制手段是在所述针筒针或所述针盘针的任一方的针相邻排列的带钩针织工具,该带钩针织工具的钩部能够朝向针织机的中心方向或朝向针织机的中心相反方向摆动,而且,所述钩部能够朝向纵方向上升或前进至所述针盘针或所述针筒针的另一方的针身上方。
本发明的间隔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其包括:利用针筒针编织针筒单面针织物的工序;利用针盘针编织针盘单面针织物的工序;以连接线将所述针筒单面针织物和所述针盘单面针织物进行连接的工序,所述间隔针织物的编织方法的特征在于,带钩针织工具的钩部捕捉所述集圈状态或成圈状态的连接线且引入到所述针筒针或所述针盘针的任一方的针,并该带钩针织工具将所述连接线引入到另一方的针在打开针舌状态时离针舌前端远的针身上,由此,确保将所述针盘单面针织物和所述针筒单面针织物进行连接时所需的连接线的长度。
本发明方法中使用的带钩针织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带钩针织工具整体为板状,由针头部和针身部构成,在所述针头部的最前端具有朝向针织机的中心方向的L字型的钩部,在所述针身部具有朝向针织机中心相反方向的摆动用针踵及上下运动用针踵。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的装置中,带钩针织工具在针筒针或针盘针的任一方的针相邻排列。它插入针筒针两侧时,该带钩针织工具的前端的钩部进行摇动:针筒针编织针筒单面针织物时其钩部朝向针织机的中心方向摆动;另外,钩部已握持的针筒单面针织物进行释放时钩部朝向针织机的中心相反方向摆动。进而,带钩针织工具的前端的钩部纵向方向上升到针盘针的针身上方。为了钩部在上升位置也可捕捉连接线,带钩针织工具进行摆动。因此,针盘可以上升至可以确保具有足够厚度的间隔针织物。
即,在本发明中,通过所述带钩针织工具,即使针筒针在集圈位置,朝向前后方向摆动的所述带钩针织工具进行上升,也可以捕捉位于较高处的针盘针上的连接线。
其结果,在本发明中,不受针身及针动程影响,得到集圈接结的具有足够厚度的间隔针织物。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的间隔针织物制造装置的双面圆形针织机的编织部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
图2表示编织部的主要部分的放大立体图;
图3表示图6(a)编织部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面图;
图4(a-1)表示实施例1的针筒针5、针盘针13及带钩针织工具7的前端移动轨迹;
图4(a-2)表示实施例1中的编织组织图;
图4(b-1)表示实施例2的针筒针5、针盘针13及带钩针织工具7的前端移动轨迹;
图4(b-2)表示实施例2中的编织组织图;
图4(c-1)表示实施例3的针筒针5、针盘针13及带钩针织工具7的前端移动轨迹;
图4(c-2)表示实施例3中的编织组织图;
图4(d-1)表示实施例4的针筒针5、针盘针13及带钩针织工具7的前端移动轨迹;
图4(d-2)表示实施例4中的编织组织图;
图5(a)A~M表示实施例1的图2所付记号的针筒针5、针盘针13及带钩针织工具7的各阶段的侧视图;
图5(b)表示的实施例2是实施例1的更改部分(F’~I’);
图6(a)表示针筒针及带钩针织工具的排列状态的主视图;
图6(b)表示针筒针及带钩针织工具的别的排列状态的主视图;
图6(c)是图6(a)的俯视图;
图6(d)是图6(b)的俯视图;
图7是图6(b)编织部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面图;
图8(a)表示针筒针及带钩针织工具的第三个排列状态的俯视图;
图8(b)表示针筒针及带钩针织工具的第三个排列状态的主视图;
图9(a)表示针筒针及带钩针织工具的第四个排列状态的俯视图;
图9(b)表示针筒针及带钩针织工具的第四个排列状态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装置中带钩针织工具插入在针筒或针盘中设有的槽内。针筒针或针盘针及带钩针织工具的槽如下配置。
(1)带钩针织工具插入的槽隔着插片交替相邻排列在针筒上,针筒针以两侧与所述带钩针织工具相邻排列在所述插片的外周面。
(2)所述带钩针织工具插入的槽隔着插片交替相邻排列在所述针盘上,针盘针以两侧与所述带钩针织工具相邻排列在所述插片的上面。
(3)所述针筒针插入的多个槽隔着插片设在针筒上,在各槽内插入的所述针筒针两侧插入所述带钩针织工具。
(4)所述针盘针插入的多个槽隔着插片设在针盘上,在各槽内插入的所述针盘针两侧插入所述带钩针织工具。
(5)所述带钩针织工具插入的针筒槽和针筒针插入的针筒槽交替配置,在针筒的半径方向装有的长插片位于所述带钩针织工具和所述针筒针的两侧。
(6)所述带钩针织工具插入的针盘槽和针盘针插入的针盘槽交替配置,在针盘垂直方向装有的长插片位于所述带钩针织工具和所述针盘针的两侧。
(7)所述带钩针织工具插入的针筒槽以针筒半径方向装有的短插片分为两部分,所述针筒针以两侧与所述带钩针织工具相邻排列在所述插片的外周面。
(8)所述带钩针织工具插入的针盘槽以针盘垂直方向装有的短插片分为两部分,所述针盘针以两侧与所述带钩针织工具相邻排列在所述插片的外周面。
此外,在本发明的装置中,为防止线圈落入在带钩针织工具和带钩针织工具之间的槽,最好是在针筒的内周上部装有环状部件。
在本发明的方法中,将所述连接线供给到所述针筒针或所述针盘针的任一方的针的方法,其包括,针舌被打开时离针舌前端远的针身上供给的方法和供给针的编织区域的方法。根据这些方法,可以得到如下间隔针织物,即:以连接线将针筒单面针织物和针盘单面针织物的连接方法为:与一方的单面针织物进行集圈连接,与另一方的单面针织物在前者的方法为集圈连接,在后者的方法为单面成圈和连接线的双线圈连接。
另外,本发明的方法中,还可以附加如下工序,即:所述针筒针及所述针盘针使用高针踵针(H针)和低针踵针(L针)两种,并且使用几个色线,使所述针筒针或所述针盘针的任一方的针根据花色组织进行编织成圈或浮线,另一方的针全部进行编织浮线,对所述针筒单面针织物或所述针盘单面针织物的一方进行提花编织。由此,可以得到针筒单面针织物和针盘单面针织物的一方编织提花针织物的间隔针织物。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1
图1表示本发明的间隔针织物制造装置的双面圆形针织机的编织部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在由多个支架(未图示)支承的台面1的上方装有编织部2。
在针筒3外周形成的针槽41的上部插入垂直方向滑动自如的针筒针5。如图3所示,针筒针5是板状且上部是针头部51、下部是具有针踵52的细长的针身53。在针头部51具有针钩54和开闭式针舌55。在针筒3对面装有控制针筒针5的针筒三角座6,在针筒三角座6装有的控制三角61使针筒针5上下运动(参照图1、图2)。为防止线圈落入在带钩针织工具7和带钩针织工具之间的槽,最好是针筒3的内周上部装有环状部件31。
如图2所示,在针筒的针槽41中,在相邻的针筒针5和针筒针5之间插入一根带钩针织工具7。如图3所示,该带钩针织工具7整体为板状,由细长的针头部71和粗长的针身部72构成。在针头部71最前端具有朝向针织机的中心方向的L字型的钩部73。在针身部72的前端及后端分别装有一个朝向针织机的中心相反方向的摆动用针踵74及上下运动用针踵75。
在该带钩针织工具7的针身部72对面装有三角座6。带钩针织工具7的摆动用针踵74通过装在三角座6的按压三角81时,带钩针织工具7进行摆动。另外,带钩针织工具7的上下运动用针踵75通过装在三角座6的控制三角91时,带钩针织工具7进行上下运动(参照图2、图3)。
为了实施本发明可考虑各种结构。首先,在第一结构中,如图6(a)及图6(c)所示,针筒的半径方向装有的短插片44b位于带钩针织工具7插入的针筒槽42的相邻两侧。图3表示图6(a)的剖面图。由于使带钩针织工具7摆动,针筒3的槽42的深度需要比针筒针用的槽41更深一些。针筒针5的槽底成为插片44b的外周面。
在第二结构中,如图6(b)及图6(d)所示,无需为了插入带钩针织工具7而设置特别的针筒槽42。在该情况下,针筒的半径方向装有的长插片44a,在针筒上设有多个针筒针槽41,在各槽41内插入针筒针5及其两侧插入带钩针织工具7。图7表示图6(b)的剖面图。为了针筒针5及带钩针织工具7插入的针筒槽41的深度相同,确定针筒针5及带钩针织工具7的深度方向的尺寸。
另外,在第三结构中,如图8(a)及图8(b)所示,带钩针织工具7插入的针筒槽42和针筒针5插入的针筒槽41交替配置,这些相邻两侧布置有针筒半径方向配置的长插片44a。为了针筒针5及带钩针织工具7插入的针筒槽41与带钩针织工具7插入的槽42的深度相同,确定针筒针5及带钩针织工具7的深度方向的尺寸。
此外,在第四结构中,如图9(a)和图9(b)所示,带钩针织工具7插入的针筒槽42以插片44a、44b分为两部分。针筒针5的槽底成为针筒半径方向配置的短插片44b的外周面,在针筒针5的相邻两侧布置有针筒半径方向配置的长插片44a。由于使带钩针织工具7摆动,所以针筒3的槽42需要形成比针筒针用的槽41更深一些。
返回图1,本发明的双面圆形针织机还具备针盘10和针盘三角座11。针盘针13沿水平方向滑动自如地被插入在针盘10上面的针槽12内(参照图2)。如图3所示,针盘针13为板状且前端具有针头部131、后部具有针踵132(参照图1)的细长的针身133。在针头部131具有针钩134和开闭式针舌135。通过装在针盘三角座11上的三角111使针盘针13水平往复运动。在针盘三角座11上设有导纱器14(图1),向针供给编织线。
在所述针筒3的下部装有与其一体安装的驱动齿轮15,由针织机的驱动源进行驱动时,与针筒3同步旋转。
接着,以连接线将针筒单面针织物和针盘单面针织物连接时双方都以集圈进行连接时的第1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4(a-2)表示第1实施例中的编织组织图。在第一路中,以所述针筒针和所述针盘针的低针踵针(L针)进行集圈连接,在第二路中,以所述针筒针和所述针盘针的高针踵针(H针)进行集圈连接。图4(a-1)表示用于编织该针织物的针筒针5、针盘针13及带钩针织工具7的前端移动轨迹。
根据图5(a)的A~M对各部件的动作进行说明。图5(a)的A~M表示图2所付的记号的位置的针筒针5、针盘针13及带钩针织工具7的相对关系的侧视图,与下述说明的A~M相对应。另外,在未对各部件的动作进行说明的项中,该部件维持前项的位置。
A.针筒针5的前端位置保持在与针筒3的上部位置大致一致的浮线位置。对于由针筒针5形成的针织物17,以带钩针织工具7的钩部73处于未握持针织物的位置,使带钩针织工具7朝向针织机的中心相反方向摆动。针盘针13的前端保持在与针盘10的外周大致一致的浮线位置。
B.钩部73朝向针织机的中心方向摆动,使要上升的针筒针5的旧线圈不跟针筒针5同时上升,且使带钩针织工具7的钩部73握住由针筒针5形成的针织物17(旧线圈)。针盘针13的前端保持在与针盘10的外周大致一致的浮线位置。
C.针筒针5上升到旧线圈从针舌退圈的成圈位置。
D.带钩针织工具7上升到其前端与针盘针13大致一致的高度。针盘针13开始前进。
E.带钩针织工具7上升到其前端的钩部73比针盘针13的针身更高一些,针盘针13继续前进。
F.带钩针织工具7的前端朝向针织机的中心相反方向摆动。针盘针13的旧线圈前进到从针舌135退圈的成圈位置。
G.带钩针织工具7的前端朝向针织机的中心方向摆动,用带钩针织工具的钩部73捕捉搁在针盘针13针身部133的连接线18。
H.以钩部73捕捉连接线18的时候,带钩针织工具7下降到其前端与针筒3的上部大致一致。由此,确保间隔针织物的针盘单面针织物16和针筒单面针织物17进行连接时所需的连接线18的长度(参照图1)。供给到针筒针5的连接线18以集圈状态供给到针筒针5的针舌55打开时离前端远的针身上。另外,供给到针盘针13的连接线18以集圈状态供给到针盘针13的针舌135打开时离前端远的针身上。
I.向下降的针盘针13的针钩134供给针盘单面针织物的编织线,在H供给的连接线和未图示的针盘旧线圈的作用下关闭针盘针13的针舌135。与J之间的阶段,针盘针13在压针三角部使连接线和旧线圈脱圈。其后,针盘针13前进至其前端与针盘10的外周部大致一致的位置。针筒针5开始下降。
J.向下降的针筒针5的针钩54供给针筒单面针织物的编织线,在H供给的连接线和未图示的旧线圈的作用下关闭针筒针5的针舌55。旧线圈从针筒针5脱圈之前,带钩针织工具7上升,以解除连接线18的紧张。
K.带钩针织工具7朝向针织机的中心相反方向摆动,以针钩部73不会妨碍形成针织物17。
L.带钩针织工具7下降到其前端比针筒3稍低的高度。其后,带钩针织工具7朝向针织机的中心方向摆动,以使带钩针织工具7的针钩部73位于针筒针5形成的针筒单面针织物17的下方。
M.针筒针5在压针三角部时,带钩针织工具7上升到与针筒3上部大致相同的高度,连接线18和旧线圈脱圈。
实施例2
接着,针筒单面针织物和针盘单面针织物进行连接时连接线的连接方法为:与针筒单面针织物连接为集圈连接,与针盘单面针织物连接为针盘单面针织物和连接线的双线圈连接的第2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4(b-2)表示在第2实施例中的编织组织图。在第一路中,用所述针筒针及所述针盘针的低针踵针(L针)连接,在第二路中,用所述针筒针及所述针盘针的高针踵针(H针)连接。图4(b-1)表示用于编织该针织物的针筒针5、针盘针13及带钩针织工具7的前端移动轨迹。根据图5(b)的F’~I’对各部件的动作进行说明。图5(a)的A~E、J~M与第1实施例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F’.带钩针织工具7的前端朝向针织机的中心相反方向摆动。针盘针13前进到旧线圈从针舌135退圈的成圈位置之后,下降到集圈位置。
G’.带钩针织工具7的前端朝向针织机的中心方向摆动,而用带钩针织工具的钩部73捕捉向针盘针13在编织区域时供给的连接线18。
H’.钩部73捕捉连接线18的时候,带钩针织工具7下降到其前端与针筒3的上部大致一致。在此,确保间隔针织物的针盘单面针织物16和针筒单面针织物17进行连接时所需的连接线18。供给到针筒针5的连接线18在针筒针5在针舌55打开时离前端远的针身上的集圈状态。另外,针盘针13在下降时针钩134内的连接线18与针盘单面成圈一起编织。旧线圈关闭针盘针13的针舌135。
I’.在针盘针13的压针三角部,连接线与旧线圈一起脱圈。其后,针盘针13前进到其前端与针盘10的外周部大致一致的位置。针筒针5开始下降。
实施例3
接着,第1实施例的组织改变,将针筒单面针织物改为针筒单面花色针织物的第3实施例进行说明。在该实施例中,作为针筒针及针盘针使用高针踵针(H针)和低针踵针(L针)两种。
图4(c-1)表示编织该针织物的针筒针5、针盘针13和带钩针织工具7的前端移动轨迹。
在第一路上,与第1实施例相同,将针筒单面花色针织物和针盘单面针织物用连接线且用针筒针和针盘针的L针以集圈连结。另外,用针盘的L针以成圈形成针盘单面针织物。
在第二路上,使用第一色线,针筒针根据花色组织进行编织成圈或浮线,针盘针全部进行编织浮线。
在第三路上,使用第二色线,针筒针根据花色组织进行编织成圈或浮线,针盘针全部进行浮线。
在第四路上,与第一路相同,将针筒单面针织物和针盘单面针织物以针筒针和针盘针的H针进行集圈连接。另外,用针盘针的H针以成圈形成针盘单面针织物。
第五路、第六路与第二路、第三路相同形成。
图4(c-2)表示第3实施例的编织组织图。
实施例4
接着,第3实施例的组织改变,将针筒单面针织物改为针筒单面花色针织物的第4实施例进行说明。在该实施例中,针筒针和针盘针使用高针踵针(H针)和低针踵针(L针)两种。
图4(d-1)表示编织该针织物的针筒针5、针盘针13及带钩针织工具7的前端移动轨迹。
第4实施例的从第一路到第三路及从第五路到第七路与第3实施例的从第一路到第三路及从第四路到第六路相同,再加上了第四和第八路。
在第四路上,用针盘针的L针以成圈状态形成针盘单面针织物。另外,在第八路上,用针盘针的H针以成圈状态形成针盘单面针织物。
图4(d-2)表示第4实施例的编织组织图。
与第3实施例相比,第4实施例中,针筒单面针织物和针盘单面针织物的网线圈数相同,得到正反布面平衡的针织物。
通过上述各编织工序,可以得到不受针舌长度影响的集圈接结方式的具有足够厚度的间隔针织物。而且,与专利文献1的申请发明相比,还具有如下的优良效果。
(1)在本申请发明中,与专利文献1的申请发明不同,在编织部不需要用于引导连接线的引导板。其原因在于,在申请发明中需要引导板,目的是为了使集圈连接线从针筒针退圈,从针筒针背面压住集圈连接线,而本申请发明中在该阶段已经形成了线圈(参照所述I.)。
(2)专利文献1的申请发明是将针盘单面针织物和针筒单面针织物分开编织后通过连接线进行连接,但在本申请发明中,由于针盘单面针织物和针筒单面针织物编织的同时能够够以连接线进行连接,因此能够增加路数。
虽未图示,将带钩针织工具不设在针筒侧而设在针盘侧,也可以得到同样的间隔针织物。该情况下,上述实施例需要替换针筒和针盘。
Claims (18)
1.一种间隔针织物的编织装置,其包括:
针筒单面针织物的编织机构:由针筒(3)、所述针筒(3)的槽(41)内能够上下方向滑动的针筒针(5)、用于控制所述针筒针(5)的针筒针控制三角(61)构成;
针盘单面针织物的编织机构:由针盘(10)、所述针盘(10)的槽(12)内能够水平方向滑动的针盘针(13)、用于控制所述针盘针(13)的针盘针控制三角(111)构成;
连接线(18)的控制机构:所述连接线(18)将利用所述针筒单面针织物的编织机构而形成的针筒单面针织物(17)和利用所述针盘单面针织物的编织机构而形成的针盘单面针织物(16)进行连接,
所述间隔针织物的编织装置的特征在于,
将所述针筒单面针织物(17)和所述针盘单面针织物(16)进行连接的连接线(18)的控制机构是在所述针筒针(5)或所述针盘针(13)的任一方(5或13)的针相邻排列的带钩针织工具(7),该带钩针织工具(7)的钩部(73)能够朝向针织机的中心方向或针织机的中心相反方向摆动,而且,所述钩部(73)能够纵向方向上升或前进至所述针盘针(13)或所述针筒针(5)的另一方的针(13或5)的针身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带钩针织工具(7)整体为板状,由针头部(71)和针身部(72)构成,
在所述针头部的最前端具有朝向针织机的中心方向的L字型的钩部(73),
在所述针身部(72)具有朝向针织机的中心相反方向的摆动用针踵(74、75)及上下运动用针踵(7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带钩针织工具(7)插入的槽(42)隔着插片(44b)交替相邻排列在所述针筒(3)上,针筒针在所述插片的外周面,所述带钩针织工具(7)在针筒针相邻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带钩针织工具(7)插入的槽(12)隔着插片(44b)交替相邻排列在所述针盘(10)上,针盘针(13)在所述插片的上面,所述带钩针织工具(7)在针盘针相邻排列。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针筒针(5)插入的多个槽(41)隔着插片(44a)配置在针筒(3)上,在各槽(41)内插入的所述针筒针(5)的两侧相邻插入所述带钩针织工具(7)。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针盘针插入的多个槽(12)隔着插片(44a)配置在针针盘(10)上,在各槽(12)内插入的所述针盘针(5)的两侧相邻插入所述带钩针织工具(7)。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带钩针织工具(7)插入的针筒槽(42)和针筒针(5)插入的针筒槽(41)交替配置,针筒的半径方向装有的长插片(44a)两侧分别与所述带钩针织工具(7)和所述针筒针(5)相邻。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带钩针织工具(7)插入的针盘槽(12)和针盘针(13)插入的针盘槽(13)交替配置,针盘的垂直方向装有的长插片(44a)两侧分别与所述带钩针织工具(7)和所述针盘针(13)相邻。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带钩针织工具(7)插入的针筒槽(42)以插片(44a、44b)分为两部分,所述针筒针(5)以两侧与所述带钩针织工具(7)相邻的状态,配置在所述插片中的在针筒的半径方向装有的短插片(44b)的外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带钩针织工具(7)插入的针盘槽(10)以插片(44a、44b)分为两部分,所述针盘针(13)以两侧与所述带钩针织工具(7)相邻的状态,配置在所述插片中的在针盘的垂直的方向装有的短插片(44b)的外周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
在所述针筒(3)或针盘(10)的内周上部设有防止线圈落入所述带钩针织工具(7)和所述带钩针织工具的槽(42)之间的环状的部件(31)。
12.一种间隔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其包括:
利用针筒针(5)编织针筒单面针织物(17)的工序;
利用针盘针(13)编织针盘单面针织物(16)的工序;
以连接线(18)将所述针筒单面针织物(17)和所述针盘单面针织物(16)进行连接的工序,
所述间隔针织物的编织方法的特征在于,
用带钩针织工具(7)的钩部(73)捕捉供给到所述针筒针(5)或所述针盘针(13)的任一方的针的所述连接线,并用该带钩针织工具(7)将所述连接线(18)引入到另一方的针在打开针舌状态时离针舌前端远的针身上,由此,确保将所述针盘单面针织物(16)和所述针筒单面针织物(17)进行连接时所需要的连接线(18)的长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间隔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其中,
所述连接线供给到所述针筒针(5)或所述针盘针(13)的任一方的针在打开针舌状态时离针舌前端远的针身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间隔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其中,
所述连接线供给到所述针筒针(5)或所述针盘针(13)的任一方的针在编织区域。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间隔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其中,还包括如下工序,即,
所述针筒针(5)及所述针盘针(13)使用高针踵针(H针)和低针踵针(L针)两种,并且,
使用几个色线,所述针筒针(5)或所述针盘针(13)的任一方的针根据花色组织进行编织成圈或浮线,另一方的针全部进行编织浮线,所述针筒单面针织物(17)或所述针盘单面针织物(16)的一方的针进行编织提花的工序。
16.一种通过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得到的间隔针织物,其特征在于,
将针筒单面针织物(17)和针盘单面针织物(16)进行连接的连接线(18)是与一针织物进行集圈连接;与另一针织物以单面成圈和连接线的双线圈进行连接。
17.一种通过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得到的间隔针织物,其特征在于,
针筒单面针织物(17)和针盘单面针织物(16)的一方是提花编织。
18.一种在权利要求12~15中任一项所述的间隔针织物的编织方法中使用的带钩针织工具(7),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钩针织工具(7)整体为板状,由针头部(71)和针身部(72)构成,
在所述针头部(71)的最前端具有朝向针织机的中心方向的L字型的钩部(73),
在所述针身部(72)具有朝向针织机的中心相反方向的摆动用针踵(74)及上下运动用针踵(75)。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7288000A JP2011017090A (ja) | 2007-11-06 | 2007-11-06 | スペーサー・ファブリックの編成装置及び方法 |
JP2007-288000 | 2007-11-06 | ||
PCT/JP2008/002822 WO2009060559A1 (ja) | 2007-11-06 | 2008-10-07 | スペーサー・ファブリックの編成装置及び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849054A true CN101849054A (zh) | 2010-09-29 |
CN101849054B CN101849054B (zh) | 2013-05-01 |
Family
ID=406254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80114839.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49054B (zh) | 2007-11-06 | 2008-10-07 | 间隔针织物的编织装置及方法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2218808A1 (zh) |
JP (1) | JP2011017090A (zh) |
CN (1) | CN101849054B (zh) |
TW (1) | TW200934902A (zh) |
WO (1) | WO2009060559A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963708A (zh) * | 2017-03-21 | 2019-07-02 | 苹果公司 | 用于电子设备的无缝间隔织物 |
US12077888B2 (en) | 2020-10-21 | 2024-09-03 | Mas Innovation (Private) Limited | Fabric with variable fabric properties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223184B (zh) * | 2024-05-20 | 2024-09-24 | 福建省德奥针织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防晒面料及其制备工艺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043151A (en) * | 1973-05-23 | 1977-08-23 | Burlington Ag | Method of producing pile or plush goods on double-bed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by means of plush hooks |
JPH0718778Y2 (ja) * | 1987-08-13 | 1995-05-01 | ユニチカ株式会社 | 衣料用編地 |
JP2909991B2 (ja) * | 1989-10-11 | 1999-06-23 | 株式会社北原繊維工業所 | 二重編布の立体模様製造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
GB2291656A (en) * | 1994-07-20 | 1996-01-31 | Chin Ming Liu | Needle cylinder and dial for knitting machine |
JP2003286636A (ja) * | 2002-03-26 | 2003-10-10 | Precision Fukuhara Works Ltd | ジャガードダンボールニット編地、及びその編成方法 |
EP1616982B1 (de) * | 2004-07-14 | 2008-07-23 | Groz-Beckert KG | Maschinenbildungssystem und Platine für ein solches |
DE102005062403B3 (de) * | 2005-12-23 | 2007-08-23 | Groz-Beckert Kg |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Erzeugung eines Abstandsgestricks |
-
2007
- 2007-11-06 JP JP2007288000A patent/JP2011017090A/ja active Pending
-
2008
- 2008-10-03 TW TW097138023A patent/TW200934902A/zh unknown
- 2008-10-07 CN CN200880114839.0A patent/CN101849054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10-07 EP EP08847597A patent/EP2218808A1/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8-10-07 WO PCT/JP2008/002822 patent/WO2009060559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963708A (zh) * | 2017-03-21 | 2019-07-02 | 苹果公司 | 用于电子设备的无缝间隔织物 |
US12077888B2 (en) | 2020-10-21 | 2024-09-03 | Mas Innovation (Private) Limited | Fabric with variable fabric properties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09060559A1 (ja) | 2009-05-14 |
TW200934902A (en) | 2009-08-16 |
EP2218808A1 (en) | 2010-08-18 |
JP2011017090A (ja) | 2011-01-27 |
CN101849054B (zh) | 2013-05-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503923C (zh) | 通过添纱制造阔罗纹组织的编织方法 | |
CN101146942B (zh) | 横机中的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和横机 | |
CN102203335B (zh) | 圆形针织织袜机、利用该圆形针织织袜机制造产品的方法、以及利用该方法制成的针织衣物或袜类 | |
CN107709643A (zh) | 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 |
CN102859057B (zh) | 相邻的针织物部的接合方法及针织物 | |
JP6921594B2 (ja) | 経編機、経編地の製造方法及び経編地 | |
KR100229116B1 (ko) | 첩부형포켓을 가지는 편지 및 그 편성방법 | |
CN103668742B (zh) | 编织机和手套的制造方法 | |
JP7483257B2 (ja) | 丸編機におけるジャカード編地編成機構、その編成機構を用いた編成方法及びその編成機構で用いられるシンカー | |
CN100526528C (zh) | 提花针织品及其编织方法 | |
CN110387636B (zh) | 用于制造金银丝针织物的针织横机和方法 | |
CN101677635A (zh) | 一种袜子及其制造方法 | |
US10829877B2 (en) | Warp knitting machine, warp knitted fabric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warp knitted fabric | |
CN102534972B (zh) | 多层结构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 |
CN106048869A (zh) | 单面针织物提花花纹的编织方法及由此获得的复合织物 | |
CN101096791B (zh) | 袜子编织机 | |
CN102995258A (zh) | 针织物的起口方法 | |
CN101849054B (zh) | 间隔针织物的编织装置及方法 | |
CN102534980A (zh) |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 |
CN113832601A (zh) | 一种双针床三贾卡经编机 | |
TW201002889A (en) | Spacer fabric and also method and knitting machine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 |
CN1932109A (zh) | 一种形成薄透大网孔效果的纬编织物的方法 | |
CN212737379U (zh) | 一种新型透气面料及鞋面 | |
CN102619008A (zh) |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 |
CN103361863A (zh) |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501 Termination date: 20141007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