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46952A - 显影剂回收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影剂回收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46952A
CN101846952A CN201010139186A CN201010139186A CN101846952A CN 101846952 A CN101846952 A CN 101846952A CN 201010139186 A CN201010139186 A CN 201010139186A CN 201010139186 A CN201010139186 A CN 201010139186A CN 101846952 A CN101846952 A CN 1018469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veloper
unit
upstream
image
transf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391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46952B (zh
Inventor
石川雅
田中美穗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8469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469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469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469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0Collecting or recycling waste developer
    • G03G21/12Toner waste contain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0Collecting or recycling waste developer
    • G03G21/105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toner wast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leaning In Electr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影剂回收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所述显影剂回收装置包括:回收单元,其包括回收容器、上游连接部分以及回收传送部分,所述回收容器收容被回收的显影剂,所述上游连接部分形成有流入口,显影剂通过所述流入口而流入,所述回收传送部分朝向所述回收容器传送通过所述流入口而流入的显影剂;以及连接单元,其包括上游连接口、连接传送部分以及连接流出口,所述上游连接口与上游传送路径连通,所述连接传送部分沿着显影剂传送方向传送通过所述上游连接口而流入的显影剂,所述连接流出口形成在所述显影剂传送方向的下游端,其中,所述连接单元构造为可在拉出位置与退避位置之间移动。

Description

显影剂回收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影剂回收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这样一种用于诸如复印机和打印机等电子照相型图像形成装置的技术:即,回收并传送在图像形成时残留在图像载体表面上的显影剂和诸如放电产物和纸粉等残留物。
JP-A-2004-45981的段落[0031]、[0037]~[0041]以及图2~4披露了这样一种废调色剂传送装置(TH):即,其通过调色剂传送路径(16)和回收盒传送管道(17)将从显影单元(Gy、Gm、Gc和Gk)排出的劣化调色剂和由感光体清洁器(CLy、CLm、CLc和CLk)回收的调色剂回收到调色剂回收盒(18)中。在JP-A-2004-45981所披露的技术中,整个废调色剂传送装置(TH)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U3)内。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得以可拆卸方式设置在互不相同的框架中的回收容器与传送路径易于彼此连接。
[1]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显影剂回收装置,包括:回收单元,其由第一框架支撑,所述回收单元包括回收容器、上游连接部分以及回收传送部分,所述回收容器收容被回收的显影剂,所述上游连接部分形成有流入口,显影剂通过所述流入口而流入,所述回收传送部分朝向所述回收容器传送通过所述流入口而流入的显影剂;以及连接单元,其由相对于所述第一框架可拆离的第二框架支撑,所述连接单元包括上游连接口、连接传送部分以及连接流出口,所述上游连接口与上游传送路径连通,所述连接传送部分沿着显影剂传送方向传送通过所述上游连接口而流入的显影剂,所述连接流出口形成在所述显影剂传送方向的下游端,其中,所述连接单元构造为可在拉出位置与退避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拉出位置,所述连接单元从所述第二框架拉出而进入所述第一框架进而连接所述连接传送部分与所述上游连接部分,从而使所述连接流出口与所述流入口连通,在所述退避位置,所述连接单元退避到所述第二框架中以使所述连接传送部分与所述上游连接部分分离。
[2]在根据第[1]项所述的显影剂回收装置中,所述显影剂回收装置还包括:可移动支撑部件,其固定在所述第二框架上,并且在将所述连接单元支撑成可在所述拉出位置与所述退避位置之间移动的同时支撑所述上游传送路径的下游端。
[3]在根据第[1]或[2]项所述的显影剂回收装置中,所述显影剂回收装置还包括:连接传送部件,其可旋转地支撑在所述连接传送部分内;被传递部件,其由所述连接传送部件支撑;连接致动器,其由所述回收单元支撑并且输出驱动力;以及传递部件,当所述连接单元移动到所述拉出位置时,所述传递部件可与所述被传递部件连接,并且通过所述被传递部件将从所述连接致动器输出的所述驱动力传递到所述连接传送部件。
[4]在根据第[1]或[2]项所述的显影剂回收装置中,所述显影剂回收装置还包括:被检测部分,其由所述连接传送部分支撑连同所述连接传送部分一起移动;以及检测器,其设置在检测位置,当所述连接传送部分移动到所述拉出位置时,所述被检测部分位于所述检测位置,所述检测器在所述检测位置检测是否存在所述被检测部分。
[5]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载体,其构造为承载在其上形成的潜像;显影器,其构造为将形成在所述图像载体上的所述潜像显影成可视图像;转印装置,其构造为将所述图像载体上的所述可视图像转印到纸张上;清洁器,其构造为回收在所述可视图像被转印到纸张上之后残留在所述图像载体上的残留物以清洁所述图像载体;上游传送路径,其构造为传送由所述清洁器回收的残留物;回收单元,其由第一框架支撑,所述回收单元包括回收容器、上游连接部分以及回收传送部分,所述回收容器收容被回收的显影剂,所述上游连接部分形成有流入口,显影剂通过所述流入口而流入,所述回收传送部分朝向所述回收容器传送通过所述流入口而流入的显影剂;以及连接单元,其由相对于所述第一框架可拆离的第二框架支撑,所述连接单元包括上游连接口、连接传送部分以及连接流出口,所述上游连接口与上游传送路径连通,所述连接传送部分沿着显影剂传送方向传送通过所述上游连接口而流入的显影剂,所述连接流出口形成在所述显影剂传送方向的下游端,其中,所述连接单元构造为可在拉出位置与退避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拉出位置,所述连接单元从所述第二框架拉出而进入所述第一框架进而连接所述连接传送部分与所述上游连接部分,从而使所述连接流出口与所述流入口连通,在所述退避位置,所述连接单元退避到所述第二框架中以使所述连接传送部分与所述上游连接部分分离。
根据第[1]或[5]项的构造,与连接部分不可移动的构造相比,可以容易地将以可拆卸方式设置在互不相同的框架中的回收容器与传送路径彼此连接。
根据第[2]项的构造,可以由可动支撑部分以可移动的方式支撑连接部分。
根据第[3]项的构造,与连接驱动源支撑在连接部分中的构造相比,在移动连接部分时,可以减轻所移动的重量,并且可以容易地实施连接和拆离。
根据第[4]项的构造,可以通过检测部分检测连接部分是否已移动到连接位置,并且可以确认连接是否处于未完成状态。
附图说明
基于以下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
图1为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总体构造的说明图;
图2为可视图像形成装置和中间转印部件清洁器的放大说明图;
图3为显影剂传送装置的一部分的说明图;
图4为示例性实施例的显影剂回收装置的一部分的说明图;
图5为示例性实施例的显影剂回收装置的平面图;
图6为示例性实施例的显影剂回收装置的斜视图;
图7A~7F为示例性实施例的连接单元的说明图,其中:图7A为平面图;图7B为侧视图;图7C为斜视图;图7D为在从图7A中去除盖的状态下的平面图;图7E为在从图7D中去除连接管的状态下的管外壳的右端部的放大图;以及图7F为从图7E的箭头VIIF方向看去的视图;
图8A~8E为示例性实施例的连接单元的说明图,其中:图8A为平面图;图8B为从图8A的箭头VIIIB方向看去的视图;图8C为沿着图8B的VIIIC-VIIIC线截取的截面图;图8D为斜视图;以及图8E为从图8D的箭头VIIIE方向看去的视图;
图9A~9E为示例性实施例的联接部件的说明图,其中:图9A为斜视图;图9B为侧视图;图9C为从图9B的箭头IXC方向看去的视图;图9D为从图9B的箭头IXD方向看去的视图;以及图9E为沿着图9C的IXE-IXE线截取的截面图;
图10为在示例性实施例的连接管已移动到退避位置的状态下的一部分的说明图;以及
图11为在示例性实施例的连接管已移动到拉出位置的状态下的一部分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应当注意的是,本发明不限于下述示例性实施例。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的说明,在图中分别将前后方向定义为X轴方向;将左右方向定义为Y轴方向;并且将上下方向定义为Z轴方向。此外,分别将箭头X、-X、Y、-Y、Z、-Z所表示的方向或侧定义为前方、后方、右方、左方、上方、下方,或前侧、后侧、右侧、左侧、上侧、下侧。
此外,在图中,圆圈内带有点的符号表示从图面的背面指向正面的箭头;并且圆圈内带有叉的符号表示从图面的正面指向背面的箭头。
在附图中,适当地省略示出除了应当说明的部件之外的其他部件。
图1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总体构造的说明图。
如图1所示,示为图像形成装置实例的复印机U包括用户界面UI、扫描仪单元U1、供纸单元U2、主单元U3以及纸张处理单元U4。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扫描仪单元U1、供纸单元U2、主单元U3以及纸张处理单元U4构成为相互可拆离。
用户界面UI包括用于开始复印、设定复印页数等的输入按钮UIa。此外,用户界面UI包括显示单元UIb,由输入按钮UIa输入的详细内容和复印机U的状态显示在显示单元UIb上。
扫描仪单元U1构造为具有自动原稿传送装置和图像扫描装置。在扫描仪单元U1中,设置在其中的原稿暴露于光下,由固态摄像元件接收反射光并且将反射光转换成红色(R)、绿色(G)以及蓝色(B)的图像信息,然后在预定的时间即所谓的定时将图像信息输入到主单元U3中。
供纸单元U2包括用作纸张收容器实例的多个供纸托盘TR1、TR2、TR3、TR4。此外,供纸单元U2包括供纸路径SH1,在供纸路径SH 1中,取出收容在各个供纸托盘TR1~TR4中的示为形成有图像的介质实例的纸张S,且将纸张S传送到主单元U3中。
如图1所示,主单元U3设置有用于对从供纸单元U2传送来的纸张S进行图像形成的图像形成部分、显影剂补给装置U3a、纸张传送路径SH2、纸张排出路径SH3、纸张翻转路径SH4以及纸张循环路径SH6。
主单元U3还设置有控制器C、由控制器C控制的作为潜像形成装置驱动电路实例的激光器驱动电路D以及电源电路E。激光器驱动电路D基于从扫描仪单元U1输入的红色(R)、绿色(G)、蓝色(B)的图像信息进行向Y(黄色)、M(品红色)、C(蓝绿色(青色))、K(黑色)图像信息的转换,并且在预定定时将相应的驱动信号输出到各颜色潜像形成装置ROSy、ROSm、ROSc、ROSk中。
图2为可视图像形成装置和中间转印部件清洁器的放大说明图。
如图1和图2所示,用作保持部件单元实例的感光体单元UY、UM、UC、UK设置在各颜色潜像形成装置ROSy、ROSm、ROSc、ROSk的下部。
K颜色的感光体单元UK包括其上形成有静电潜像或作为可视图像实例的调色剂图像的作为图像载体实例的感光鼓Pk、作为充电器实例的充电辊CRk以及作为图像载体清洁器实例的感光体清洁器CLk。
作为显影器实例的显影装置Gk设置在感光体单元UK的右侧。显影装置Gk设置为与感光鼓Pk相对,包括在表面上保持显影剂并且旋转且将感光鼓Pk表面上的潜像显影成可视图像的作为显影剂保持部件实例的显影辊ROk。
关于其他颜色Y、M、C,相似地设置有分别包括感光鼓Py、Pm、Pc、充电辊CRy、CRm、CRc以及清洁器CLy、CLm、CLc的感光体单元UY、UM、UC和分别包括显影辊ROy、ROm、ROc的显影装置Gy、Gm、Gc。
由K颜色的感光体单元UK和包括显影辊ROk的显影装置Gk构成K颜色的可视图像形成装置(UK+Gk)。类似地,由Y、M、C颜色的感光体单元UY、UM、UC和包括显影辊ROy、ROm、ROc的显影装置Gy、Gm、Gc分别构成Y、M、C颜色的可视图像形成装置(UY+Gy)、(UM+Gm)、(UC+Gc)。
感光体单元UY、UM、UC、UK和显影装置Gy、Gm、Gc、Gk分别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到主单元U3上。
如图1所示,充电辊CRy、CRm、CRc、CRk分别对旋转的感光鼓Py、Pm、Pc、Pk的表面均匀地充电,之后,通过潜像形成装置ROSy、ROSm、ROSc、ROSk所输出的作为潜像写入光实例的激光束Ly、Lm、Lc、Lk分别在旋转的感光鼓Py、Pm、Pc、Pk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显影装置Gy、Gm、Gc、Gk分别将感光鼓Py、Pm、Pc、Pk表面上的静电潜像显影成作为Y(黄色)、M(品红色)、C(蓝绿色)和K(黑色)各颜色的可视图像实例的调色剂图像。
在显影装置Gy~Gk中,从以可拆卸方式安装在显影剂补给装置U3a中的分别作为显影剂收容容器实例的调色剂盒Ky、Km、Kc、Kk补给显影所消耗的显影剂。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将含有调色剂和载体的双组分显影剂用作显影剂,并且分别从调色剂盒Ky、Km、Kc、Kk补给调色剂的比例高于各个显影装置Gy~Gk的调色剂浓度的所谓高浓度显影剂。相应地,在示例性实施例的显影装置Gy~Gk中,在补给分别含有少量载体的高浓度显影剂的同时,从显影装置Gy~Gk中一点一点地排出分别含有劣化载体的显影剂,由此更换载体。
在显影装置Gy~Gk中,不仅将含有劣化载体的显影剂从劣化显影剂排出口G1y~G1k排出到显影装置Gy~Gk的后端部,而且还从调色剂盒Ky~Kk补给含有新鲜载体的显影剂,由此分别用新鲜显影剂一点一点地更换显影装置Gy~Gk内的显影剂。从劣化显影剂排出口G1y~G1k排出的显影剂流入向后延伸的劣化显影剂传送路径G2y~G2k,并且从设置在劣化显影剂传送路径G2y~G2k内的劣化显影剂传送部件G3y~G3k分别向后传送该显影剂。
作为一次转印单元实例的一次转印辊T1y、T1m、T1c、T1k将感光鼓Py、Pm、Pc、Pk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依次叠加地转印到作为中间转印部件实例的中间转印带B上,由此在中间转印带B上形成多色图像。将已形成在中间转印带B上的作为多色可视图像实例的彩色调色剂图像传送到二次转印区域Q4。
在仅为K颜色的图像信息的情况下,仅使用K颜色的感光鼓Pk和显影装置Gk,进而仅形成K颜色的调色剂图像。
在一次转印之后,通过清洁器CLy、CLm、CLc、CLk去除附着在感光鼓Py、Pm、Pc、Pk的表面上的残留显影剂和诸如放电产物等残留物。
作为中间转印装置实例的带组件BM支撑在各个可视图像形成装置(UY+Gy)、(UM+Gm)、(UC+Gc)、(UK+Gk)的下部。
带组件BM包括中间转印带B。中间转印带B由作为中间转印部件支撑部件实例的带支撑辊(Rd+Rt+Rw+Rf+T2a)支撑成可沿着箭头Ya方向旋转,所述带支撑辊(Rd+Rt+Rw+Rf+T2a)由作为中间转印部件驱动部件实例的驱动辊Rd、作为张力产生部件实例的张紧辊Rt、作为蛇行防止部件实例的步移辊Rw、作为从动部件实例的多个惰辊Rf以及作为二次转印对置部件实例的支承辊T2a构成。
由中间转印带B、带支撑辊(Rd+Rt+Rw+Rf+T2a)以及一次转印辊T1y、T1m、T1c、T1k构成示例性实施例的带组件BM。
二次转印单元Ut设置在支承辊T2a的下部。二次转印单元Ut包括作为二次转印部件实例的二次转印辊T2b。二次转印辊T2b设置为隔着中间转印带B可与支承辊T2a分离及与支承辊T2a形成压力接触,并且通过二次转印辊T2b与中间转印带B形成压力接触的区域设置二次转印区域Q4。此外,支承辊T2a与作为接触供电部件实例的接触辊T2c相接触。在预定定时从由控制器C控制的电源电路E向接触辊T2c施加极性与调色剂的带电极性相同的二次转印电压。
由支承辊T2a、二次转印辊T2b以及接触辊T2c构成二次转印单元T2。
此外,由带组件BM和二次转印单元T2构成示例性实施例的转印装置(BM+T2)。
纸张传送路径SH2设置在带组件BM的下部。通过作为纸张传送部件实例的纸张传送辊Ra将从供纸单元U2的供纸路径SH1供给的纸张S传送到作为纸张传送路径SH2的定时调节部件实例的定位辊Rr处。定位辊Rr与形成在中间转印带B上的彩色调色剂图像被传送到二次转印区域Q4的定时相吻合地将纸张S传送到下游侧,并且在由定位引导件SGr和转印前引导件SG1引导纸张S时将纸张S传送到二次转印区域Q4。
中间转印带B上的彩色调色剂图像在穿过二次转印区域Q4的过程中由二次转印单元T2转印到纸张S上。在为多色图像的情况下,经过一次转印的叠加在中间转印带B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被共同地二次转印到纸张S上。
通过设置在中间转印带B的右侧下部的作为中间转印部件用清洁器实例的带清洁器CLB清洁二次转印之后的中间转印带B。带清洁器CLB从中间转印带B上去除在二次转印时没有被转印而残留在中间转印带B上的显影剂和诸如纸粉等残留物。如图2所示,从中间转印带B上去除的残留物流入设置在带清洁器CLB内底部的向后延伸的带清洁器残留物传送路径CLB1,并且通过设置在带清洁器残留物传送路径CLB1内的带清洁器残留物传送部件CLB2被传送到主单元U3的后侧。二次转印辊T2b和带清洁器CLB设置为可与中间转印带B自由地分离及接触。
其上二次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纸张S通过作为引导部件实例的转印后引导件SG2和作为传送部件实例的纸张传送带BH进而被传送到定影装置F。定影装置F包括作为加热定影部件实例的加热辊Fh和作为加压定影部件实例的加压辊Fp,并且将纸张S传送到作为加热辊Fh与加压辊Fp彼此压力接触的区域的定影区域Q5。纸张S上的调色剂图像在通过定影区域Q5的过程中受到定影装置F的加热定影。作为切换部件实例的切换门GT1设置在定影装置F的下游侧。切换门GT1根据设定将在纸张传送路径SH2中传送的在定影区域Q5受到加热定影的纸张S选择性地切换到纸张处理单元U4的纸张排出路径SH3侧或纸张翻转路径SH4侧。
将被传送到纸张排出路径SH3的纸张S传送到纸张处理单元U4的纸张传送路径SH5,并且在通过设置在纸张传送路径SH5中的作为翘曲校正部件实例的卷曲校正部件U4a校正纸张S的翘曲即所谓的卷曲之后,在纸张的图像记录面面向上的状态即所谓的面朝上状态下,将纸张从作为纸张排出部件实例的排出辊Rh排出到作为纸张处理单元U4的纸张排出部分实例的排出托盘TH1上。
由切换门GT1传送到主单元U3的纸张翻转路径SH4侧的纸张S穿过作为挠性切换部件实例的聚酯薄膜门GT2进而被传送到主单元U3的纸张翻转路径SH4。
此时,当在图像定影面面向下的状态下排出纸张S时,紧接着纸张S的后端穿过聚酯薄膜门GT2之后翻转纸张S。在此情况下,聚酯薄膜门GT2使得被传送到纸张翻转路径SH4的纸张S暂时照原样从中穿过,并且当已翻转穿过的纸张S时,将纸张S传送到纸张传送路径SH3和SH5侧。然后,在图像定影面面向下的状态即所谓的面朝下状态下将纸张S排出到排出托盘TH1上。
在主单元U3的纸张翻转路径SH4的途中连接纸张循环路径SH6,并且聚酯薄膜门GT3设置在纸张翻转路径SH4与纸张循环路径SH6的连接处。主单元U3的纸张翻转路径SH4的下游端与纸张处理单元U4的纸张翻转路径SH7连接。
聚酯薄膜门GT3将已穿过切换门GT1且被传送到纸张翻转路径SH4的纸张S传送到纸张处理单元U4的纸张翻转路径SH7侧。聚酯薄膜门GT3使得被传送到纸张翻转路径SH4的纸张S暂时照原样从中穿过,并且当已翻转所穿过的纸张S时,将纸张S传送到纸张循环路径SH6侧。被传送到纸张循环路径SH6的纸张S穿过供纸路径SH1并且被再次送出到转印区域Q4,对纸张S进行双面打印,将该纸张S传送到纸张处理单元U4,然后将纸张S排出到排出托盘TH1上。
由符号SH1~SH7表示的元件构成纸张传送路径SH。由符号SH、Ra、Rr、Rh、SGr、SG1、SG2、BH以及GT1~GT3表示的元件构成纸张传送装置SU。
图3为显影剂传送装置的一部分的说明图。
用作显影剂传送装置实例的废显影剂传送装置UH支撑在主单元U3的后部。
废显影剂传送装置UH包括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五个显影剂下落单元UH11、UH12、UH13、UH14和UH16。设置在最左侧即最-Y侧(图3中表示为最右侧)的第一显影剂下落单元UH11与从清洁器CLk延伸出的残留物传送路径CLk1连接。设置在第一显影剂下落单元UH11的右侧的第二显影剂下落单元UH12与从C颜色的清洁器CLc延伸出的残留物传送路径CLc1和从K颜色的显影装置Gk延伸出的劣化显影剂传送路径G2k连接。
设置在第二显影剂下落单元UH12的右侧的第三显影剂下落单元UH13与从M颜色的清洁器CLm延伸出的残留物传送路径CLm1和从C颜色的显影装置Gc延伸出的劣化显影剂传送路径G2c连接。设置在第三显影剂下落单元UH13的右侧的第四显影剂下落单元UH14与从Y颜色的清洁器CLy延伸出的残留物传送路径CLy1和从M颜色的显影装置Gm延伸出的劣化显影剂传送路径G2m连接。设置在第四显影剂下落单元UH14的右侧的第五显影剂下落单元UH16与从Y颜色的显影装置Gy延伸出的劣化显影剂传送路径G2y连接。此外,从带清洁器CLB延伸出的带清洁器残留物传送路径CLB1与第五显影剂下落单元UH16的左侧连接。
显影剂下落单元UH11~UH16的下端经由沿着水平方向延伸的汇合传送路径UH2彼此连接。在显影剂下落单元UH11~UH16的下端沿着左右方向贯通的状态下连接示例性实施例的汇合传送路径UH2,并且作为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传送部件实例的汇合传送螺旋推运器UH2c收容在汇合传送路径UH2的内部。从用作驱动源实例的汇合传送电动机UH2d将驱动力传递到汇合传送螺旋推运器UH2c的左端,进而从左向右传送汇合传送路径UH2内的废显影剂。
用作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路径的实例的下落传送路径UH3的上端与汇合传送路径UH2的右端连接,并且被传送到汇合传送路径UH2的右端的废显影剂流入下落传送路径UH3且下落,然后传送废显影剂。沿着上下方向延伸并且在沿着上下方向往复运动时弄碎附着在下落传送路径UH3的内壁面上的废显影剂的聚集防止部件UH3c收容在示例性实施例的下落传送路径UH3的内部。由线材形成为螺旋状的螺旋弹簧构成示例性实施例的聚集防止部件UH3c。使聚集防止部件UH3c沿着上下方向往复运动的聚集防止电动机单元UH3d支撑在下落传送路径UH3的右上侧。
(显影剂回收装置的说明)
图4为示例性实施例的显影剂回收装置的一部分的说明图。
图5为示例性实施例的显影剂回收装置的平面图。
图6为示例性实施例的显影剂回收装置的斜视图。
图7A~7F为示例性实施例的连接单元的说明图,其中:图7A为平面图;图7B为侧视图;图7C为斜视图;图7D为在从图7A中去除盖的状态下的平面图;图7E为在从图7D中去除连接管的状态下的管外壳的右端部的放大图;以及图7F为从图7E的箭头VIIF方向看去的视图。
如图3~图6所示,用作显影剂回收装置实例的废调色剂回收装置UH4支撑在下落传送路径UH3的下端。用作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可移动支撑部件实例的管外壳1支撑在废调色剂回收装置UH4中。如图7A~7F所示,管外壳1包括作为支撑部分主体实例的外壳基体2和作为盖部件实例的外壳盖3。外壳基体2包括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板状基部2a和从基部2a的前端向上延伸的被固定部分2b。相应地,示例性实施例的外壳基体2通过被固定部分2b被固定支撑在作为第二框架实例的主单元U3的后框架U3b上。
如图7D和7F所示,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作为连接支撑部分实例的半圆筒状管引导槽2c设置在基部2a中。如图7E所示,用作防止显影剂泄漏的泄漏防止部件实例的管密封件4贴附在管引导槽2c的右端部。如图7E所示,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用作突起引导部分实例的引导凹槽2d设置在管引导槽2c的底部。
如图7A~7F所示,向上延伸的作为检测支撑部分实例的传感器支架5被固定支撑在基部2a沿左右方向的中央的后面,并且作为检测部件实例的光学传感器6支撑在传感器支架5上。
如图7D所示,设置在管引导槽2c的前后且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作为引导面实例的板引导面7和8相对于传感器支架5设置在左部。
如图7A~7F所示,与下落传送路径UH3的下端连接的作为开口实例的外壳口11设置在外壳盖3沿着左右方向的中央部。
向后突出的作为拉出位置固定部分实例的第一螺钉接收部分12设置在外壳口11的左部,并且向后突出的作为退避位置固定部分实例的第二螺钉接收部分13设置在外壳盖3的左端部。作为位置固定部件实例的位置固定螺钉14和15分别旋入螺钉接收部分12和13中。如图7B所示,位置固定螺钉14和15设置在相同高度的位置处。
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板状安装部分16设置在外壳盖3的前后两端缘中除了对应于板引导面7和8的区域之外的部分上,并且通过安装部分16中的螺钉17将外壳盖3固定支撑在外壳基体2上。
如图7F所示,对应于管引导槽2c的半圆筒状管引导槽3a设置在外壳盖3的下表面上。这样,通过管外壳1内部的外壳基体2和外壳盖3的管引导槽2c和3a设置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未示出的圆筒状管收容部分(2c+3a)。
图8A~8E为示例性实施例的连接单元的说明图,其中:图8A为平面图;图8B为从图8A的箭头VIIIB方向看去的视图;图8C为沿着图8B的VIIIC-VIIIC线截取的截面图;图8D为斜视图;以及图8E为从图8D的箭头VIIIE方向看去的视图。
如图3~8E所示,作为连接单元实例的连接管21以可沿着左右方向移动的方式被支撑在管外壳1内部的管收容部分(2c+3a)中。如图8A~8E所示,连接管21包括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作为连接传送部分实例的圆筒状管主体22。如图8C所示,在管主体22的内部设置有连接路径22a。
如图8A和8D所示,上表面敞开且使得显影剂流入连接路径22a的作为上游连接口实例的管流入口23设置在管主体22的左端。如图8C和8E所示,下表面敞开且显影剂从中流出连接路径22a的作为连接流出口实例的管流出口24设置在管主体22的右端。
如图8E所示,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凸部26设置在管主体22的左部下表面,并且构造为可以在配合在引导凹槽2d中的状态下被沿着左右方向引导。
如图7A~7F以及图8A~8E所示,分别沿着前后方向突出的作为被引导部分实例的板状的前引导板27和后引导板28设置在管主体22的左端,并且构造为可以沿着板引导面7和8被沿着左右方向引导。前引导板27和后引导板28通过沿着板引导面7和8设置的外壳基体2与外壳盖3之间的间隙露出到管收容部分(2c+3a)的外部。
向上延伸的后端壁29设置在后引导板28的后端部。当连接管21移动到图4~6所示的拉出位置时进入光学传感器6的位置而被检测的作为被检测部分实例的被检测板31一体地设置在后端壁29的右端。
向后突出成使得作业者可以捏住而进行操作的作为用户界面实例的把手部分32设置在后端壁29的左部。
此外,分别从外侧向内侧延伸的作为位置固定部分实例的左右一对凹口状的退避位置固定狭缝33和拉出位置固定狭缝34设置在后端壁29上的把手部分32的左右两侧。如图7B所示,与位置固定螺钉14和15的位置相对应地设置各个狭缝33和34。相应地,在连接管21移动到图7B所示的退避位置的状态下,退避位置固定狭缝33处于与左侧的位置固定螺钉15相配合的状态,并且当旋紧位置固定螺钉15时,连接管21处于可以固定在退避位置的状态。此外,在连接管21从图7B所示的退避位置向右移动而到达图4和图6所示的拉出位置的状态下,拉出位置固定狭缝34处于与右侧的位置固定螺钉14相配合的状态,并且当旋紧位置固定螺钉14时,连接管21处于可以固定在拉出位置的状态。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拉出位置,管流入口23与外壳口11连通,由此来自下落传送路径UH3的显影剂可以流入连接路径22a;并且,在退避位置,管流入口23与外壳口11彼此偏离,由此显影剂无法流入。
如图8A、8C和8D所示,作为连接传送部件实例的中继螺旋推运器36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在管主体22内部的连接路径22a内。中继螺旋推运器36包括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旋转轴36a。从连接路径22a的左端支撑在与管流出口24的区域相对应的外周上的螺旋状传送叶片36b设置在旋转轴36a上,并且,如图8C所示,沿着与传送叶片36b相反的方向缠绕的螺旋逆向传送叶片36c设置在相对于管流出口24的右侧的部分上。
如图8A~8E所示,旋转轴36a的右端部贯穿管主体22的右端且向外突出,并且具有作为被传递部件实例的多个翼片的联轴器37支撑在突出的右端。
如图3所示,用作回收单元实例的回收单元41设置在管外壳1的右方。如图3~图6所示,回收单元41包括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作为单元基部实例的板状回收单元基体42。向下延伸的被固定部分42a设置在回收单元基体42的前端,并且回收单元41通过被固定部分42a支撑在作为第一框架实例的纸张处理单元U4的框架U4b上。分别向上延伸的作为驱动系统支撑部分实例的左右一对电动机单元支撑部分42b和42c设置在回收单元基体42的后端。
如图4和图6所示,作为容器安装部分实例的盒安装部分46和47设置在回收单元基体42的下表面。如图4所示,分别对应于盒安装部分46和47设置可使显影剂穿过且沿着上下方向贯穿的开口48。
图9A~9E为示例性实施例的联接部件的说明图,其中:图9A为斜视图;图9B为侧视图;图9C为从图9B的箭头IXC方向看去的视图;图9D为从图9B的箭头IXD方向看去的视图;以及图9E为沿着图9C的IXE-IXE线截取的截面图。
如图4~图6所示,作为联接部件实例的瓶接头51支撑在回收单元基体42上。如图9A~9E所示,瓶接头51构成为使得作为右侧联接部件实例的右接头51a与作为左侧联接部件实例的左接头51b紧固。
瓶接头51包括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作为回收传送部分实例的圆筒状回收传送管52。如图9E所示,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回收传送路径52a设置在回收传送管52的内部。向下敞开的第一回收口52b设置在回收传送路径52a的左端部,并且向下敞开的第二回收口52c设置在回收传送路径52a的右端部。此外,向上敞开的流入口52d设置在回收传送路径52a的左方。
从对应于第一回收口52b的位置向下延伸的作为第一容器连接部分实例的第一瓶下落部分53一体地设置在回收传送管52的左端部。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作为第一容器连接路径实例的第一瓶下落路径53a设置在第一瓶下落部分53的内部;并且第一瓶下落路径53a的上端与第一回收口52b连通,下端与左侧的开口48连通。
如图9A~9E所示,向右延伸的被固定部分54一体地设置在第一瓶下落部分53上,并且瓶接头51在被固定部分54处被固定支撑在支撑板43上。
从对应于第二回收口52c的位置向下延伸的作为第二容器连接部分实例的第二瓶下落部分56一体地设置在回收传送管52的右端部。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作为第二容器连接路径实例的第二瓶下落路径56a设置在第二瓶下落部分56的内部;并且第二瓶下落路径56a的上端与第二回收口52c连通,下端与右侧的开口48连通。
平行于回收传送管52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作为上游连接部分实例的圆筒状联接管58一体地设置在回收传送管52的左部。连接管21可以沿着左右方向从中贯穿而与其联接的作为联接支撑部分实例的管贯穿部分59设置在联接管58的内部,并且管贯穿部分59与流入口52d连通。形成为内径朝向左方而增加的作为引导面实例的管引导面59a设置在示例性实施例的管贯穿部分59的内周的左部,并且将待插入的连接管21引导到管引导面59a中。如图4~图6所示,如此构造:即,在连接管21移动到拉出位置的状态下,连接管21在穿过管贯穿部分59的状态下联接,并且连接管21的管流出口24与流入口52d连通,由此来自连接管21的显影剂可以流入回收传送路径52a。
如图9E所示,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作为回收传送部件实例的回收螺旋推运器61被可旋转地支撑在回收传送管52内部的回收传送路径52a中。回收螺旋推运器61包括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旋转轴61a。螺旋状的主传送叶片61b支撑在旋转轴61a的外周上且位于第一回收口52b与第二回收口52c之间的区域;沿着与主传送叶片61b相反的方向缠绕的第一螺旋状逆向叶片61c支撑在相对于第一回收口52b的左侧;并且沿着与主传送叶片61b相反的方向缠绕的第二螺旋状逆向叶片61d支撑在相对于第二回收口52c的右侧。
旋转轴61a的右端贯穿回收传送管52且向外延伸出,并且作为被驱动部件实例的被驱动齿轮62支撑在旋转轴61a的外端。遮盖被驱动齿轮62的前侧的作为保护部件实例的半圆筒状齿轮罩63一体地设置在回收管52的右端。
如图4~图6所示,作为回收驱动单元实例的回收电动机单元66支撑在右侧的电动机单元支撑部分42b上。回收电动机单元66包括支撑部分67,该支撑部分67包括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板状被固定部分67a和从被固定部分67a的左端向前延伸的板状齿轮支撑部分67b。相应地,回收电动机单元66通过被固定部分67a而固定支撑在右侧的电动机单元支撑部分42b上。作为回收驱动源实例的回收电动机68被固定支撑在齿轮支撑部分67b的右表面上。回收电动机68的驱动轴68a贯穿齿轮支撑部分67b而向左突出,并且作为驱动齿轮实例的驱动齿轮69支撑在驱动轴68a的左端。
与驱动齿轮69啮合的作为中间齿轮实例的第一中间齿轮71以及与第一中间齿轮71同轴设置且与被驱动齿轮62啮合的第二中间齿轮72以可旋转方式支撑在驱动齿轮69的前侧。
相应地,通过回收电动机68的驱动使经由各个齿轮69~72而与被驱动齿轮62一体旋转的回收螺旋推运器61旋转。示例性实施例的回收电动机68构造为可正反旋转,并且,当正向驱动回收电动机68时,朝向第一回收口52b传送回收传送路径52a内的显影剂,而当反向驱动回收电动机68时,朝向第二回收口52c传送回收传送路径52a内的显影剂。
如图4~图6所示,用作连接驱动单元实例的连接电动机单元76支撑在左侧的电动机单元支撑部分42c上。连接电动机单元76包括支撑板77,该支撑板77包括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板状被固定部分77a和从被固定部分77a的右端向前延伸的板状齿轮支撑部分77b。相应地,连接电动机单元76通过被固定部分77a而固定支撑在左侧的电动机单元支撑部分42c上。
齿轮支撑部分77b跨过回收传送管52向前延伸,并且作为连接致动器实例的连接电动机78被固定支撑在齿轮支撑部分77b的右表面上。连接电动机78的驱动轴78a贯穿齿轮支撑部分77b而向左突出,作为驱动齿轮实例的驱动齿轮79支撑在驱动轴78a的左端。
图10为在示例性实施例的连接管已移动到退避位置的状态下的相关部分的说明图。
图11为在示例性实施例的连接管已移动到拉出位置的状态下的相关部分的说明图。
与驱动齿轮79啮合的作为中间齿轮实例的第一连接齿轮81以及与第一连接齿轮81同轴设置的第二连接齿轮82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在驱动齿轮79的前侧。与第二连接齿轮82啮合的第三连接齿轮83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在第二连接齿轮82的更前侧。与连接管21的联轴器37相对应的作为传递部件实例的联轴器84以可沿着轴向移动的方式且以可与第三连接齿轮83一体旋转的方式支撑在第三连接齿轮83的旋转轴83a的左端。如图10所示,在联轴器84的左表面设置有与连接管21的联轴器37的翼片37a配合的凹部84a。
推压联轴器84的作为弹性部件实例的螺旋弹簧86安装在联轴器84与第三连接齿轮83之间。
在连接管21移动到图4~图6和图11所示的拉出位置的情况下,当在连接管21的联轴器37与连接电动机单元76的联轴器84啮合的状态下驱动连接电动机78时,各个齿轮79~83旋转,并且连接管21中的中继螺旋推运器36经由联轴器37和84而旋转。通过中继螺旋推运器36的驱动,从管流入口23朝向管流出口24传送连接路径22a内的显影剂。
如图3和图4所示,作为回收容器实例的回收盒91和92以可拆卸的方式支撑在盒安装部分46和47上。回收盒91和92具有相同的构造,并且分别设置有在其中收容显影剂的回收室91a和92a以及上端分别与开口48连接的盒口91b和92b。
在具有上述构造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复印机U中,通过显影剂下落单元UH11~UH16、汇合传送路径UH2以及下落传送路径UH3将在形成图像时从各个显影装置Gy~Gk排出的显影剂、由各个清洁器CLy、CLm、CLc、CLk、CLB回收的显影剂、放电产物等传送到废调色剂回收装置UH4中。已被传送到废调色剂回收装置UH4中的显影剂流入连接管21,并且通过连接电动机78的驱动而旋转的中继螺旋推运器36朝向管流出口24传送该显影剂。
已被传送到管流出口24的显影剂从管流出口24流出并且通过流入口52d流入回收传送路径52a。随着回收电动机68的正向旋转或反向旋转的驱动而旋转的回收螺旋推运器61将回收传送路径52a内的显影剂传送到第一回收口52b或第二回收口52c进而由第一回收盒91或第二回收盒92回收显影剂。也就是说,回收电动机68以正向旋转或反向旋转的方式旋转,直到回收盒91和92中之一装满为止;并且当回收盒91和92中之一装满时,回收电动机68切换到正向旋转和反向旋转中的另一种旋转方式,进而将显影剂回收在另一回收盒91或92中。
这里,在示例性实施例的复印机U中,在安装复印机U或改变安装场所的情况下,与一次性整体移动的作业相比,从重量和尺寸方面考虑,应当将扫描仪单元U1、供纸单元U2、主单元U3以及纸张处理单元U4各个装置彼此拆离以分开单独移动从而提高操作性。此时,在示例性实施例的复印机U中,连接管21跨越主单元U3和纸张处理单元U4设置,并且连接管21进入纸张处理单元U4侧。
这里,如同传统的图像形成装置一样,在如同示例性实施例一样连接管21在拉出位置与退避位置之间不可伸缩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向主单元U3的右侧拉出纸张处理单元U4来取出纸张处理单元U4。然而,此时,连接管21处于从主单元U3的右端向右突出的状态。当在此状态下实施诸如搬运等作业时,恐怕显影剂会从连接管21的管流出口24漏出。此外,连接管21突出,恐怕会由于在搬运主单元U3时的接触等而损坏连接管21。此外,在安装主单元U3和纸张处理单元U4时,需要在对突出的连接管21的位置进行定位的同时安装主单元U3和纸张处理单元U4。这样,不仅作业复杂,而且恐怕会在定位过程中损坏连接管21。
另一方面,在示例性实施例的废调色剂回收装置UH4中,在将纸张处理单元U4与主单元U3彼此分离的情况下,通过旋松位置固定螺钉14且操作把手部分32以将连接管21从拉出位置移动到退避位置,管流出口24与瓶接头51的流入口彼此分离,并且连接管21收容在主单元U3中。相应地,跨越主单元U3和纸张处理单元U4的连接管21收容在主单元U3中而与支撑在纸张处理单元U4中的瓶接头51分离。相应地,在连接管21收容在主单元U3中的废调色剂回收装置UH4中,可抑制在搬运主单元U3时损坏连接管21。
特别地,在示例性实施例的连接管21中,右端的联轴器37收容在管外壳1中,并且在不存在突出部分的状态下收容连接管21。这样,可抑制联轴器37等的损坏。
此外,在操作把手部分32且移动到退避位置的状态下,当旋紧位置固定螺钉15时,连接管21通过位置固定螺钉15而保持在退避位置。相应地,例如,即使当主单元U3在搬运过程中倾斜时,连接管21在移动时也不会突出,进而可防止发生连接管21或联轴器37的损坏。
此外,在退避位置处连接管21的管流入口23与外壳口11彼此偏离,并且显影剂处于无法流入连接路径22a的状态。相应地,可抑制由于来自下落传送路径UH3的显影剂的流入而导致的泄漏等。此外,如图7D所示,由管密封件4封堵管流出口24,由此防止出现显影剂从管流出口24的泄漏。这样,可抑制显影剂从连接管21中流出。
此外,当将主单元U3与纸张处理单元U4彼此连接时,通过旋松位置固定螺钉15且操作把手部分32以将把手部分32从退避位置朝向拉出位置移动,连接管21进入纸张处理单元U4且穿过管贯穿部分59。此时,在主单元U3的位置与纸张处理单元U4的位置偏离的情况下,连接管21无法穿过管贯穿部分59而发生干涉,从而使得作业者容易地识别到这点。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设置其内径朝向左方而增加的管引导面59a,并且在将连接管21插入管贯穿部分59时,只要偏差微小,就可由管引导面59a引导连接管21时将连接管21引导入管贯穿部分59。这样,可以顺利且容易地执行将连接管21插入管贯穿部分59中的作业。
当连接管21的联轴器37与连接电动机单元76的联轴器84啮合时,完成连接管21向拉出位置的移动。在此状态下,拉出位置固定狭缝34与右侧的位置固定螺钉14配合。这样,当旋紧位置固定螺钉14时,连接管21保持在拉出位置。这样,连接管21的管流入口23与外壳口11连通,并且管流出口24与瓶接头51的流入口52d连通,由此可以将显影剂回收到回收盒91或92中。
此外,在连接状态下,与连接管21一体移动的被检测板31进入光学传感器6的位置。相应地,在作业者忘记将连接管21从退避位置移动到拉出位置的情况下,或者在移动到拉出位置之前容纳连接管21的移动的情况下,由光学传感器6检测到连接管21没有移动到拉出位置。相应地,可抑制在连接管21未安装在瓶接头51中的状态下对复印机U的误用。
此外,示例性实施例采用这样的构造:即,连接电动机单元76设置在纸张处理单元U4中,而不是设置在收容连接管21的主单元U3中,并且,连接电动机单元76不与连接管21共同移动。相应地,可减轻移动连接管21时所移动的重量,由此易于作业。
尽管已参考示例性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发明,但不应解释为本发明限于上述示例性实施例。在本发明所要求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型。下面将说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变型例(H01)~(H06)。
(H01)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尽管例举了作为图像形成装置实例的复印机,不应解释为本发明限于此。例如可以由打印机、传真机或具有上述多种或全部功能的复合机构成图像形成装置。
(H02)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复印机U不限于使用四种颜色调色剂的构造,而是也可以应用于五种颜色或更多种颜色的图像形成装置,或者不多于三种颜色或单色的图像形成装置。
(H03)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尽管期望设置光学传感器6和被检测板31,但也可省略这些部件。此外,也可以使用除了光学传感器6之外的其他检测部件,例如接触型传感器和磁性传感器的任意公知的传感器。
(H04)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尽管连接电动机单元76设置在纸张处理单元U4中,但不应解释为本发明限于此构造。连接电动机单元76也可以设置在主单元U3中。
H05)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尽管例举了扫描仪单元U1、供纸单元U2、主单元U3以及纸张处理单元U4彼此可分离的构造作为图像形成装置,但不应解释为本发明限于此构造。可以采用存在可以安装及分离的其他装置的构造;反之,可以采用扫描仪单元U1和供纸单元U2一体化而彼此不可分离的任意构造。
(H06)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尽管采用了连接管21从主单元U3中延伸出且瓶接头51设置在纸张处理单元U4中的构造,但不应解释为本发明限于此构造。例如,瓶接头51可以设置在供纸单元U2中。
出于解释和说明的目的提供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前述说明。其本意并不是穷举或将本发明限制为所公开的确切形式。显然,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进行许多修改和变型。选择和说明该示例性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因此使得本技术领域的其他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所适用的各种实施例并预见到适合于特定应用的各种修改。目的在于通过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内容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5)

1.一种显影剂回收装置,包括:
回收单元,其由第一框架支撑并包括:
回收容器,其收容被回收的显影剂;
上游连接部分,其形成有流入口,显影剂通过所述流入口而流入;以及
回收传送部分,其朝向所述回收容器传送通过所述流入口而流入的显影剂;以及
连接单元,其由相对于所述第一框架可拆离的第二框架支撑并包括:
上游连接口,其与上游传送路径连通;
连接传送部分,其沿着显影剂传送方向传送通过所述上游连接口而流入的显影剂;以及
连接流出口,其形成在所述显影剂传送方向的下游端,
其中,所述连接单元构造为可在拉出位置与退避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拉出位置,所述连接单元从所述第二框架拉出而进入所述第一框架进而连接所述连接传送部分与所述上游连接部分,从而使所述连接流出口与所述流入口连通,在所述退避位置,所述连接单元退避到所述第二框架中以使所述连接传送部分与所述上游连接部分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剂回收装置,还包括:
可移动支撑部件,其固定在所述第二框架上,并且在将所述连接单元支撑成可在所述拉出位置与所述退避位置之间移动的同时支撑所述上游传送路径的下游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影剂回收装置,还包括:
连接传送部件,其可旋转地支撑在所述连接传送部分内;
被传递部件,其由所述连接传送部件支撑;
连接致动器,其由所述回收单元支撑并且输出驱动力;以及
传递部件,当所述连接单元移动到所述拉出位置时,所述传递部件可与所述被传递部件连接,并且通过所述被传递部件将从所述连接致动器输出的所述驱动力传递到所述连接传送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影剂回收装置,还包括:
被检测部分,其由所述连接传送部分支撑并与所述连接传送部分一起移动;以及
检测器,其设置在检测位置,当所述连接传送部分移动到所述拉出位置时,所述被检测部分位于所述检测位置,所述检测器在所述检测位置检测是否存在所述被检测部分。
5.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图像载体,其构造为承载在其上形成的潜像;
显影器,其构造为将形成在所述图像载体上的所述潜像显影成可视图像;
转印装置,其构造为将所述图像载体上的所述可视图像转印到纸张上;
清洁器,其构造为回收在所述可视图像被转印到纸张上之后残留在所述图像载体上的残留物以清洁所述图像载体;
上游传送路径,其构造为传送由所述清洁器回收的残留物;
回收单元,其由第一框架支撑并包括:
回收容器,其收容被回收的显影剂;
上游连接部分,其形成有流入口,显影剂通过所述流入口而流入;以及
回收传送部分,其朝向所述回收容器传送通过所述流入口而流入的显影剂;以及
连接单元,其由相对于所述第一框架可拆离的第二框架支撑并包括:
上游连接口,其与上游传送路径连通;
连接传送部分,其沿着显影剂传送方向传送通过所述上游连接口而流入的显影剂;以及
连接流出口,其形成在所述显影剂传送方向的下游端,
其中,所述连接单元构造为可在拉出位置与退避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拉出位置,所述连接单元从所述第二框架拉出而进入所述第一框架进而连接所述连接传送部分与所述上游连接部分,从而使所述连接流出口与所述流入口连通,在所述退避位置,所述连接单元退避到所述第二框架中以使所述连接传送部分与所述上游连接部分分离。
CN2010101391860A 2009-03-27 2010-03-18 显影剂回收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184695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80028 2009-03-27
JP2009080028A JP4811490B2 (ja) 2009-03-27 2009-03-27 現像剤回収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46952A true CN101846952A (zh) 2010-09-29
CN101846952B CN101846952B (zh) 2013-11-13

Family

ID=427715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391860A Active CN101846952B (zh) 2009-03-27 2010-03-18 显影剂回收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920816B2 (zh)
JP (1) JP4811490B2 (zh)
CN (1) CN10184695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67982A (zh) * 2015-02-27 2021-08-17 佳能株式会社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98733B2 (ja) * 2006-09-25 2009-07-2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現像剤回収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008606A (ja) * 2008-06-25 2010-01-14 Fuji Xerox Co Ltd 現像剤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64024B2 (ja) * 2011-09-20 2014-07-30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画像形成装置
JP6225855B2 (ja) * 2014-08-27 2017-11-08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現像剤搬送機構、画像形成装置
JP6624448B2 (ja) * 2016-03-08 2019-12-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95319A (ja) * 1994-04-26 1995-11-10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198789A (ja) * 2002-12-19 2004-07-15 Fuji Xerox Co Ltd 廃トナー回収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091848A (ja) * 2003-09-18 2005-04-07 Fuji Xerox Co Ltd 粉粒物回収装置
US20050214046A1 (en) * 2004-03-26 2005-09-29 Stickler Tom E Waste toner system for an image forming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89584A (ja) * 1992-04-13 1993-11-05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H09269641A (ja) * 1996-03-29 1997-10-14 Fujitsu Ltd 現像装置およびこの装置を有する画像形成装置
JP3680571B2 (ja) 1998-09-04 2005-08-1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
JP2003084570A (ja) 2001-09-13 2003-03-19 Fuji Xerox Co Ltd 現像剤分離装置、トナー分離装置、およびそれら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175986A (ja) * 2001-12-12 2003-06-24 Kyocera Mita Corp 粉体容器
JP2004045981A (ja) 2002-07-15 2004-02-12 Fuji Xerox Co Ltd 粉体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599977B2 (ja) * 2004-10-12 2010-12-1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現像剤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95319A (ja) * 1994-04-26 1995-11-10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198789A (ja) * 2002-12-19 2004-07-15 Fuji Xerox Co Ltd 廃トナー回収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091848A (ja) * 2003-09-18 2005-04-07 Fuji Xerox Co Ltd 粉粒物回収装置
US20050214046A1 (en) * 2004-03-26 2005-09-29 Stickler Tom E Waste toner system for an image forming device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67982A (zh) * 2015-02-27 2021-08-17 佳能株式会社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811490B2 (ja) 2011-11-09
US20100247192A1 (en) 2010-09-30
CN101846952B (zh) 2013-11-13
JP2010231075A (ja) 2010-10-14
US7920816B2 (en) 2011-04-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634743B2 (en) Detachable body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2591183B (zh) 调色剂容器及成像设备
US8045888B2 (en) Sheet convey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1846952B (zh) 显影剂回收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US7835656B2 (en) Develop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hich can detect a concentration of a developer
US8774650B2 (en) Rotary develop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1960233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residual toner collecting containers
US11415928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residual toner collection and discharge
US880521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377719B2 (en) Develop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734255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19123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080085129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00401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容器
JPH02300769A (ja)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394841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トナーボトル
JP2004045960A (ja)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H048415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266753A (ja)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JP201805471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246070A (ja) 記録媒体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87214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9766573B1 (en) Developer vessel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684266B1 (en) Developer transport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25307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Patentee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Patentee before: Fuji Xerox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