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44646B - 连续充气式空气密封体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连续充气式空气密封体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44646B
CN101844646B CN2010101629084A CN201010162908A CN101844646B CN 101844646 B CN101844646 B CN 101844646B CN 2010101629084 A CN2010101629084 A CN 2010101629084A CN 201010162908 A CN201010162908 A CN 201010162908A CN 101844646 B CN101844646 B CN 10184464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ventitia
heat seal
seal line
inner membrances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6290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44646A (zh
Inventor
廖建华
廖耀鑫
廖国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bis Recycling Technology Kun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Airbag Composite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42769495&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1844646(B)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Airbag Composite 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Airbag Composite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1016290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844646B/zh
Publication of CN1018446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446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446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446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ffer Packag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连续充气式空气密封体及其制造方法,空气密封体以多个通道粘着部粘着两内膜而形成多个气体通道,并以多个第一热封线沿第一方向粘着第一外膜、第二外膜及两内膜,以两个第二热封线沿第二方向粘着,其中一第二热封线粘着第一外膜与第二外膜,另一第二热封线粘着第一外膜与相邻的内膜、第二外膜与相邻的内膜,使两内膜在第二热封线处相互不粘着而形成多个入气口,使第一热封线与第二热封线所粘着的第一外膜、第二外膜及两内膜之间形成多个气柱,气体经由入气口流入气体通道,并充入气柱而充气膨胀,气体进入气柱后压迫两内膜的一端贴合而封闭气柱,两内膜的另一端分离而形成间隙。该空气密封体能够自动开启入气口而连续充气。

Description

连续充气式空气密封体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密封体及其制造方法,特别是指一种连续充气式空气密封体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空气密封体是以树脂膜为材料,并经由热封成为密封状态形成气柱,且设有可供充气的充气口,当气体经由充气口充入气柱后,空气密封体便可用于内包装中作为缓冲材料。 
在现有技术的一种空气密封体结构中,采用每一气柱分别设置相互独立的逆止阀的形式,每一逆止阀顶部的流入口与热封线对齐并连接在一起,当气体充入充气通道后,充气通道膨胀而打开逆止阀,使气体可充入气柱内。然而,此种结构由于各逆止阀相互独立,使得各气柱各自充气,无法同时对多个气柱同时充气,再者,其在制造时相当繁琐,必须一一将各逆止阀置于气柱内预定位置处再进行热封连接,一旦逆止阀置放位置或热封模具连接位置偏移,将无法将逆止阀固定于气柱内,或是顶部的流入口超出热封模具连接的热封线,会造成气体充入充气通道后,充气通道虽然膨胀,但逆止阀无法随充气通道膨胀而开启,造成气体无法充入气柱内的问题。 
在另一种空气密封体结构中,其对空气进入密封体的开关采用两片内膜与一侧外膜互相连接形成开关阀通路的形式,当充气后,密封体膨胀以阻断通路,此开关阀主要用于如何将密封体的空气阻断不泄出,但当空气导入通道充入气体而膨胀,即使两片外膜受气体推挤而向外拉开,开关阀并不会随着两片外膜作动而向外拉开,因此开关阀的两片内膜仍贴附在一起而无法开启空气通路入口,若依照其设计,空气无法自动进入密封体内。 
除此之外,在现有技术的空气密封体中,逆止阀顶端的入气口狭小,其宽度小于气柱的宽度,因此在充气时,必须将充气装置对准入气口,不仅充气作 业不便,而且过小的入气口结构将造成充气效率不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续充气式空气密封体及其制造方法,该空气密封体能够自动开启入气口而连续充气以节省充气时间,有效提升充气的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连续充气式空气密封体,包括: 
一第一外膜; 
一第二外膜,与所述第一外膜相对迭合; 
两个内膜,介于所述第一外膜与所述第二外膜之间; 
多个通道粘着部,位于所述两个内膜的一侧而粘着所述两个内膜; 
多个气体通道,位于所述通道粘着部所粘着的所述两个内膜之间; 
多个第一热封线,沿一第一方向粘着所述第一外膜、所述第二外膜及所述两个内膜; 
两个第二热封线,分别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一第二方向粘着,其中一所述第二热封线用于粘着所述第一外膜与所述第二外膜,另一所述第二热封线用于粘着所述第一外膜与相邻的所述内膜、所述第二外膜与相邻的所述内膜; 
多个入气口,在所述两个内膜之间,所述第二热封线处相互不粘着而形成所述多个入气口,与所述多个气体通道相连接; 
多个气柱,位于所述第一热封线与所述第二热封线所粘着的所述第一外膜、所述第二外膜及所述两个内膜之间,所述两个内膜向外拉开而开启所述多个入气口,使气体经由所述多个入气口流入所述多个气体通道,并充入所述多个气柱而充气膨胀,气体进入所述气柱后压迫所述两个内膜的一端贴合而封闭所述气柱,所述两个内膜的另一端分离而形成间隙。 
优选地,上述所述的连接充气式空气密封体,还包括一隔热件,所述隔热件位于所述两个内膜之间,其中用于粘着所述第一外膜与相邻的所述内膜、所述第二外膜与相邻的所述内膜的所述第二热封线,设置于所述隔热件处。 
优选地,上述所述的连接充气式空气密封体,每一所述入气口的宽度与相邻两条所述第一热封线所间隔的宽度相同。 
优选地,上述所述的连接充气式空气密封体,所述隔热件的宽度与所述两个内膜的宽度相同,或者所述隔热件的宽度小于所述两个内膜的宽度,且在所述两个内膜之间间隔设置。 
优选地,上述所述的连接充气式空气密封体,所述多个通道粘着部粘着所述两个内膜与所述第一外膜。 
优选地,上述所述的连接充气式空气密封体,所述两个内膜的长度短于所述第一外膜与所述第二外膜的长度,所述两个内膜的一侧边对齐于所述第一外膜与所述第二外膜的一侧边。 
优选地,上述所述的连接充气式空气密封体,更包含:多个强化粘着部,位于所述第一热封线与其中一所述第二热封线在所述隔热件处的相交处。 
优选地,上述所述的连接充气式空气密封体,所述强化粘着部突出于所述隔热件而粘着所述第一外膜与相邻的所述内膜、所述第二外膜与相邻的所述内膜。 
优选地,上述所述的连接充气式空气密封体,所述第二热封线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外膜与所述第二外膜的两端。 
优选地,上述所述的连接充气式空气密封体,所述隔热件为一耐热油墨或一阻挡片。 
优选地,上述所述的连接充气式空气密封体,更包含:一第三热封线,沿所述第二方向粘着所述第一外膜与所述第二外膜,于所述第一外膜与所述第二外膜之间形成一充气通道,与所述多个入气口相连通。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连续充气式空气密封体的制造方法,包含步骤: 
提供一第一外膜及两个内膜; 
热封粘着所述两个内膜与所述第一外膜而形成多个通道粘着部,并于所述通道粘着部所粘着的所述两个内膜之间形成多个气体通道; 
提供一第二外膜,与所述第一外膜相对迭合而使所述两个内膜介于所述第一外膜与所述第二外膜之间; 
沿一第一方向以多个第一热封线粘着所述第一外膜、所述第二外膜及所述两个内膜; 
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一第二方向,分别以两个第二热封线粘着,其中 一所述第二热封线用于粘着所述第一外膜与所述第二外膜,另一所述第二热封线用于粘着所述第一外膜与相邻的所述内膜、所述第二外膜与相邻的所述内膜,所述两个内膜在所述第二热封线处相互不连接而形成多个入气口,并于所述第一热封线与所述第二热封线所粘着的所述第一外膜、所述第二外膜及所述两个内膜之间形成多个气柱;及 
向外拉开所述两个内膜而开启所述多个入气口,使气体经由所述入气口流入所述多个气体通道,并充入所述多个气柱而充气膨胀,气体进入所述多个气柱后压迫所述两个内膜的一端贴合而封闭所述多个气柱,所述两个内膜的另一端分离而形成间隙。 
优选地,上述所述的制造方法,还包括: 
提供一隔热件,所述隔热件位于所述两个内膜之间,其中用于粘着所述第一外膜与相邻的所述内膜、所述第二外膜与相邻的所述内膜的所述第二热封线,设置于所述隔热件处。 
优选地,上述所述的制造方法,每一所述入气口的宽度与相邻两条所述第一热封线所间隔的宽度相同。 
优选地,上述所述的制造方法,在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所述第二方向分别以两个第二热封线粘着的步骤后,更包含:粘着所述第一外膜与相邻的所述内膜、所述第二外膜与相邻的所述内膜,在所述第一热封线与其中一所述第二热封线于所述隔热件处和相交处形成多个强化粘着部。 
优选地,上述所述的制造方法,在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所述第二方向,分别以两个所述第二热封线粘着的步骤后,更包含:沿所述第二方向以一第三热封线粘着所述第一外膜与所述第二外膜,于所述第一外膜与所述第二外膜之间形成一充气通道,与所述多个入气口相连通。 
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采用所述连续充气式空气密封体,气体经由多个入气口流入所述多个气体通道,并充入多个气柱而使气柱充气膨胀,气体进入气柱后压迫两个内膜的一端贴合而封闭气柱,而两个内膜的另一端分离而形成间隙,因此入气口能够自动打开而连续充气,节省充气时间,有效解决在现有技术空气密封体中,无法开启入气口而造成无法充气的问题; 
所述连续充气式空气密封体的入气口与气柱同宽,因此从两片内膜之间的任何处都可往气柱内注入气体,藉以提升充气的便利性,同时解决现有技术密封体因气阀的入气口过小而造成必须将充气装置对准入气口且充气不完全等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于制造时的示意图(一); 
图2B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于制造时的示意图(二); 
图2C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于制造时的示意图(三);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一); 
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二); 
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另一态样的外观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 
图9A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于充气时的示意图(一); 
图9B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于充气时的示意图(二); 
图10A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于充气时另一视角的示意图(一); 
图10B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于充气时另一视角的示意图(二)。 
主要元部件符号说明 
1 空气密封体 
1a/1b 内膜 
1c 耐热材料 
2a 第一外膜 
2b 第二外膜 
2e 入气口 
2f 气体通道 
3 第一热封线 
5 通道粘着部 
4a/4b 第二热封线 
6 气柱 
8 强化粘着部 
9 充气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图2A、图2B、图2C、图3、图4及图5所示,用于说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述连续充气式空气密封体的结构。 
本发明的连续充气式空气密封体1包括:第一外膜2a与第二外膜2b、两片内膜1a与1b、多个通道粘着部5、气体通道2f、多个第一热封线3、两个第二热封线4a与4b、多个气柱6。 
其中第一外膜2a与第二外膜2b相对迭合。 
两片内膜1a与1b介于第一外膜2a与第二外膜2b之间,且置于第一外膜2a与第二外膜2b内顶部稍低处,两片内膜1a与1b的宽度与第一外膜2a、第二外膜2b相同,长度则短于第一外膜2a、第二外膜2b,因此两片内膜1a与1b的两侧边位于第一外膜2a与第二外膜2b内而不对齐于第一外膜2a与第二外膜2b的两侧边(如图2C所示)。前述说明的两片内膜1a与1b的结构仅为举例,本发明非以此为限,两片内膜1a与1b的一侧边亦可对齐于第一外膜2a与第二外膜2b顶部的侧边(如图5所示),并可分别以热封手段粘着第一外膜2a与内膜1a、第二外膜2b与内膜1b的顶部侧边。 
此外,两片内膜1a与1b之间,在靠近顶部处涂布与两片内膜1a与1b等长的长条状的耐热材料1c(如图2A所示),也即耐热材料1c的宽度与两片内膜1a与1b的宽度相同,以利用耐热材料1c做为空气可流通的通路,然而本发明除以涂布耐热材料1c作为隔热件之外,亦可于靠近顶部处放置阻挡片取代涂布耐热材料1c之用,于热封手段粘着完成后再取出阻挡片。再者,耐热材料1c可以预定长度、预定宽度而间隔涂布于两片内膜1a与1b之间,其中, 预定宽度较佳地可为相同于相邻的两条第一热封线3所间隔的宽度。 
多个通道粘着部5为以热封手段形成,位于粘着两片内膜1a与1b的一侧而粘着两片内膜1a与1b及第一外膜2b,使得两片内膜1a与1b可贴着第一外膜2b( 如图3所示),在此,通道粘着部5可为点状、直线状或曲线状,但本发明非以此为限,此外,多个通道粘着部5位于粘着两片内膜1a与1b的一侧而仅粘着两片内膜1a与1b,使得两片内膜1a与1b不贴着第一外膜2a或第二外膜2b (如图4所示)。 
多个气体通道2f位于多个通道粘着部5所粘着的两片内膜1a与1b之间。 
多个第一热封线3为以热封手段形成,沿第一方向粘着第一外膜2a、第二外膜2b及两片内膜1a与1b,在此,第一方向为第一外膜2a、第二外膜2b及两片内膜1a与1b的长度方向。 
两个第二热封线4a与4b为以热封手段形成,其沿第二方向粘着并位于第一外膜2a与第二外膜2b的两端,其中,第二热封线4a位于耐热材料1c处而粘着第一外膜2a与内膜1a、第二外膜2b与内膜1b,第二热封线4b粘着第一外膜2a与第二外膜2b。在此,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交,为第一外膜2a、第二外膜2b及两片内膜1a与1b的宽度方向。 
多个入气口2e为两片内膜1a与1b于第二热封线4a处相互不连接而形成,且多个入气口2e连接于多个气体通道2f。在此,每一入气口2e的宽度为相同于相邻的两条第一热封线3所间隔的宽度。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两片内膜1a与1b超出第二热封线4a的部分过长,将会导致超出部分下垂而遮蔽入气口2 e,造成充气不佳的问题,因此,两片内膜1a与1b凸出第二热封线4a的部分以不会下垂为佳 ,但下垂程度不会遮蔽入气口2e亦可。 
多个气柱6位于多个第一热封线3与两个第二热封线4a与4b所粘着的第一外膜2a、第二外膜2b及两片内膜1a与1b之间。 
充气时拉开第一外膜2a与第二外膜2b,两片内膜1a与1b随之向外拉开而自动开启入气口2e,气体经由入气口2e流入气体通道2f,并沿着气体通道2f充入气柱6,第一外膜2a与第二外膜2b向外拉开使气柱6充气膨胀,气体进入气柱6后压迫两片内膜1a与1b贴合在一起而封闭气柱6,由于第一外膜 2a与第二外膜2b由平面状态膨胀为具有弧度的立体状,使得两片内膜1a与1b的另一端分离而形成间隙。由于每一入气口2e的宽度为相同于相邻的两条第一热封线3所间隔的宽度,即相同于气柱6的宽度,因此,气体可以无段式方式 充入气柱6而大幅提升充气效率,解决在现有技术空气密封体中,因入气口过小而必须将充气装置对准入气口且充气效率不佳的问题。 
请参阅图6与图7所示,用于说明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述连续充气式空气密封体的结构。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处为充气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更包含:第三热封线4c,沿第二方向以热封手段粘着第一外膜2a与第二外膜2b,使第一外膜2a与第二外膜2b之间在第二热封线4a与第三热封线4c之间形成充气通道9,与多个入气口2e相连通,充气通道9内的气体可同时经由多个入气口2e、多个气体通道2f对多个气柱6充气。 
请参阅图8、图9A、图9B、图10A及图10B所示,用于说明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所述连续充气式空气密封体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热封线3更可延伸形成强化粘着部8,位于多个第一热封线3与第二热封线4a在涂布耐热材料1c处的相交处。在此,多个强化粘着部8可突出于涂布耐热材料1c处而粘着第一外膜2a与内膜1a、第二外膜2b与内膜1b。 
充气时第一外膜2a与第二外膜2b于第一方向上向外拉开,由于第一外膜2a与第二外膜2b由平面状态膨胀为具有弧度的立体状,因未设置多个强化粘着部8处会因充气而膨胀,设置多个强化粘着部8处不会充气膨胀 ,因此于充气时因自然落差而于第二方向上形成紧缩,使得第一外膜2a与第二外膜2b紧缩而于第二方向上产生位移,以利用多个强化粘着部8挤压两片内膜1a与1b, 使其于第一方向上向外拉开并自动开启入气口2e(如图8与图9B所示),即概呈山峰状的多个强化粘着部8往山谷状的气体通道2f挤压,使气体通道2f的两片内膜1a与1b向外拉开,使得多个入气口2e自然挤开,有效解决在现有技术空气密封体中,无法开启入气口而造成无法充气的问题。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连续充气式空气密封体的制造方法,包含下列步骤: 
步骤101:提供第一外膜2a及两片内膜1a与1b,两片内膜1a与1b之间具有隔热件。 
两片内膜1a与1b迭合于第一外膜2a上,且两片内膜1a与1b之间预先设有隔热件,且隔热件的宽度实质上相同于两片内膜1a与1b的宽度,或隔热件的宽度小于两片内膜1a与1b的宽度而间隔设置于两片内膜1a与1b,在此,隔热件可为耐热材料1c,两片内膜1a与1b之间,在靠近顶部处涂布与与片内膜1a与1b等长的长条状的耐热材料1c,以利用耐热材料1c做为空气可流通的通路,或者两片内膜1a与1b的其中一片以间隔方式涂布耐热材料1c;此外,亦可于靠近顶部处放置阻挡片取代涂布耐热材料1c之用。 
再者,两片内膜1a与1b设置于第一外膜2a顶部稍低处,两片内膜1a与1b的宽度与第一外膜2a相同,长度则短于第一外膜2a,因此两片内膜1a与1b的两侧边不对齐于第一外膜2a的两侧边。在此态样中,由于两片内膜1a与1b超出第二热封线4a的部分过长,将会导致超出部分下垂而遮蔽入气口2e,造成充气不佳的问题,因此,两片内膜1a与1b凸出第二热封线4a的部分以不会下垂为佳,但下垂程度不会遮蔽入气口2e亦可。 
前述说明的两片内膜1a与1b的结构仅为举例,本发明非以此为限,两片内膜1a与1b的一侧边亦可对齐于第一外膜2a顶部的侧边。 
步骤102:热封粘着两片内膜1a与1b与第一外膜2a而形成多个通道粘着部5,并于多个通道粘着部5所粘着的两片内膜1a与1b之间形成多个气体通道2f。 
以热封手段粘着两片内膜1a与1b及第一外膜2a形成多个通道粘着部5,使得两片内膜1a与1b可贴着第一外膜2a,在此,通道粘着部5可为点状、直线状或曲线状,但本发明非以此为限。 
步骤103:提供第二外膜2b,与第一外膜2a迭合而使两片内膜1a与1b介于第一外膜2a与第二外膜2b之间。 
在此,第二外膜2b的长度、宽度均相同于第一外膜2a。 
步骤104:沿第一方向以多个第一热封线3粘着第一外膜2a、第二外膜2b及两片内膜1a与1b。 
在此,第一方向为第一外膜2a、第二外膜2b及两片内膜1a与1b的长度方向。 
步骤105:沿与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以两个第二热封线4a与4b粘着, 其中第二热封线4b粘着第一外膜2a与第二外膜2b,第二热封线4a位于涂布耐热材料1c处而粘着第一外膜2a与内膜1a、第二外膜2b与内膜1b,两片内膜1a与1b在第二热封线4a处相互不连接而形成多个入气口2e,每一入气口2e的宽度与相邻的两条第一热封线3所间隔的宽度相同,并于多个第一热封线3与两个第二热封线4a与4b所粘着的第一外膜2a、第二外膜2b及两片内膜1a与1b之间形成多个气柱6。 
两个第二热封线4a与4b为以热封手段形成,其沿第二方向粘着并位于第一外膜2a与第二外膜2b的两端。在此,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交,为第一外膜2a、第二外膜2b及两片内膜1a与1b的宽度方向。 
此外,第一热封线3在其与第二热封线4a于涂布耐热材料1c处的相交处延伸形成强化粘着部8,在此,多个强化粘着部8可突出于涂布耐热材料1c处而粘着第一外膜2a与内膜1a、第二外膜2b与内膜1b。 
步骤106:气体经由多个入气口2e流入多个气体通道2f,并充入多个气柱6而充气膨胀,气体进入气柱6后压迫两片内膜1a与1b的一端贴合而封闭气柱6,两片内膜1a与1b的另一端分离而形成间隙。 
充气时拉开第一外膜2a与第二外膜2b,两片内膜1a与1b随之向外拉开而自动开启入气口2e,气体经由入气口2e流入气体通道2f,并沿着气体通道2f充入气柱6,第一外膜2a与第二外膜2b向外拉开使气柱6充气膨胀,气体进入气柱6后压迫两片内膜1a与1b贴合在一起而封闭气柱6,由于第一外膜2a与第二外膜2b由平面状态膨胀为具有弧度的立体状,使得两片内膜1a与1b的另一端分离而形成间隙。由于每一入气口2e的宽度与相邻的两条第一热封线3所间隔的宽度相同,即相同于气柱6的宽度,使得气体可以无段式方式充入气柱6而大幅提升充气效率,解决在现有技术的空气密封体中,因入气口过小而必须将充气装置对准入气口且充气效率不佳的问题。 
再者,当第一外膜2a与第二外膜2b由平面状态膨胀为具有弧度的立体状时,未设置多个强化粘着部8处会因充气而膨胀,设置多个强化粘着部8处不会充气膨胀,因此在充气时因自然落差而于第二方向上形成紧缩,使得第一外膜2a与第二外膜2b紧缩而于第二方向上产生位移,以利用多个强化粘着部8挤压两片内膜1a与1b,使其于第一方向上向外拉开并自动开启入气口2e,从 而有效解决现有技术空气密封体中,无法开启入气口而造成无法充气的问题。 
再者,在步骤105之后,沿第二方向以第三热封线4c粘着第一外膜2a与第二外膜2b,使第一外膜2a与第二外膜2b之间在第二热封线4a与第三热封线4c之间在形成充气通道9,与多个入气口2e相连通,充气通道9内的气体可同时经由多个入气口2e、多个气体通道2f对多个气柱6充气。 
本发明的入气口与气柱同宽,因此从两片内膜之间的任何处都可注入气体至气柱内,藉以提升充气的便利性,同时解决现有技术密封体因气阀的入气口过小而造成必须将充气装置对准入气口且充气不完全等问题。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5)

1.一种连续充气式空气密封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外膜;
一第二外膜,与所述第一外膜相对迭合;
两个内膜,介于所述第一外膜与所述第二外膜之间;
多个通道粘着部,以热封手段形成,位于所述两个内膜的一侧而粘着所述两个内膜,其中,所述通道粘着部粘着两片内膜的一侧而粘着两片内膜及第一外膜或者位于粘着两片内膜的一侧而仅粘着两片内膜;
多个气体通道,位于所述通道粘着部所粘着的所述两个内膜之间;
多个第一热封线,沿一第一方向粘着所述第一外膜、所述第二外膜及所述两个内膜;
两个第二热封线,分别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一第二方向粘着,其中一所述第二热封线用于粘着所述第一外膜与所述第二外膜,另一所述第二热封线用于粘着所述第一外膜与相邻的所述内膜、所述第二外膜与相邻的所述内膜;
多个入气口,在所述两个内膜之间,所述第二热封线处相互不粘着而形成所述多个入气口,与所述多个气体通道相连接,且所述两个内膜凸出所述第二热封线的部分不会下垂遮蔽所述入气口;
多个气柱,位于所述第一热封线与所述第二热封线所粘着的所述第一外膜、所述第二外膜及所述两个内膜之间,所述两个内膜向外拉开而开启所述多个入气口,使气体经由所述多个入气口流入所述多个气体通道,并充入所述多个气柱而充气膨胀,气体进入所述气柱后压迫所述两个内膜的一端贴合而封闭所述气柱,所述两个内膜的另一端分离而形成间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充气式空气密封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隔热件,所述隔热件位于所述两个内膜之间,其中用于粘着所述第一外膜与相邻的所述内膜、所述第二外膜与相邻的所述内膜的所述第二热封线,设置于所述隔热件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充气式空气密封体,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入气口的宽度与相邻两条所述第一热封线所间隔的宽度相同。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续充气式空气密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件的宽度与所述两个内膜的宽度相同,或者所述隔热件的宽度小于所述两个内膜的宽度,且在所述两个内膜之间间隔设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充气式空气密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内膜的长度短于所述第一外膜与所述第二外膜的长度,所述两个内膜的一侧边对齐于所述第一外膜与所述第二外膜的一侧边。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续充气式空气密封体,其特征在于,更包含:多个强化粘着部,位于所述第一热封线与其中一所述第二热封线在所述隔热件处的相交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续充气式空气密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化粘着部突出于所述隔热件而粘着所述第一外膜与相邻的所述内膜、所述第二外膜与相邻的所述内膜。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充气式空气密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热封线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外膜与所述第二外膜的两端。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续充气式空气密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件为一耐热油墨或一阻挡片。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充气式空气密封体,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第三热封线,沿所述第二方向粘着所述第一外膜与所述第二外膜,于所述第一外膜与所述第二外膜之间形成一充气通道,与所述多个入气口相连通。
11.一种连续充气式空气密封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步骤:
提供一第一外膜及两个内膜;
热封粘着所述两个内膜与所述第一外膜而形成多个通道粘着部,并于所述通道粘着部所粘着的所述两个内膜之间形成多个气体通道;其中,所述通道粘着部粘着两片内膜的一侧而粘着两片内膜及第一外膜或者位于粘着两片内膜的一侧而仅粘着两片内膜;
提供一第二外膜,与所述第一外膜相对迭合而使所述两个内膜介于所述第一外膜与所述第二外膜之间;
沿一第一方向以多个第一热封线粘着所述第一外膜、所述第二外膜及所述两个内膜;
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一第二方向,分别以两个第二热封线粘着,其中一所述第二热封线用于粘着所述第一外膜与所述第二外膜,另一所述第二热封线用于粘着所述第一外膜与相邻的所述内膜、所述第二外膜与相邻的所述内膜,所述两个内膜在所述第二热封线处相互不连接而形成多个入气口,并于所述第一热封线与所述第二热封线所粘着的所述第一外膜、所述第二外膜及所述两个内膜之间形成多个气柱,且所述两个内膜凸出所述第二热封线的部分不会下垂遮蔽所述入气口;及
向外拉开所述两个内膜而开启所述多个入气口,使气体经由所述入气口流入所述多个气体通道,并充入所述多个气柱而充气膨胀,气体进入所述多个气柱后压迫所述两个内膜的一端贴合而封闭所述多个气柱,所述两个内膜的另一端分离而形成间隙。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提供一隔热件,所述隔热件位于所述两个内膜之间,其中用于粘着所述第一外膜与相邻的所述内膜、所述第二外膜与相邻的所述内膜的所述第二热封线,设置于所述隔热件处。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入气口的宽度与相邻两条所述第一热封线所间隔的宽度相同。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所述第二方向分别以两个第二热封线粘着的步骤后,更包含:粘着所述第一外膜与相邻的所述内膜、所述第二外膜与相邻的所述内膜,在所述第一热封线与其中一所述第二热封线于所述隔热件处和相交处形成多个强化粘着部。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所述第二方向,分别以两个所述第二热封线粘着的步骤后,更包含:沿所述第二方向以一第三热封线粘着所述第一外膜与所述第二外膜,于所述第一外膜与所述第二外膜之间形成一充气通道,与所述多个入气口相连通。
CN2010101629084A 2010-04-29 2010-04-29 连续充气式空气密封体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0184464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629084A CN101844646B (zh) 2010-04-29 2010-04-29 连续充气式空气密封体及其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629084A CN101844646B (zh) 2010-04-29 2010-04-29 连续充气式空气密封体及其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44646A CN101844646A (zh) 2010-09-29
CN101844646B true CN101844646B (zh) 2012-07-18

Family

ID=427694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629084A Active CN101844646B (zh) 2010-04-29 2010-04-29 连续充气式空气密封体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84464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E535972C2 (sv) * 2011-06-22 2013-03-12 Pronova Ab Anordning och förfarande att packa varor i ett uppblåsbart påsämne
CN104443794B (zh) * 2014-02-13 2016-10-05 苏州亚比斯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快速开启入气口的空气密封体
CN105775394A (zh) * 2016-05-16 2016-07-20 温州振平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充气式薄膜缓冲垫及其加工方法
CN105775395A (zh) * 2016-05-19 2016-07-20 王兴明 一种充气道内无热痕点的新型包装气囊
CN106081360A (zh) * 2016-06-22 2016-11-09 颜登坤 自动密封的空气密封体及其制造方法
CN106003840A (zh) * 2016-06-23 2016-10-12 王兴明 无耐热层设计的充气气囊及其制造方法
CN107934212A (zh) * 2017-12-22 2018-04-20 深圳市笑纳包装有限公司 空气缓冲包装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110466890A (zh) * 2019-09-10 2019-11-19 杭州巨杰包装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锁气功能的新型空气缓冲体及其制作方法
TWI720718B (zh) * 2019-12-04 2021-03-01 亞比斯包材工場股份有限公司 改良設置入氣口的空氣密封體及其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37859B (zh) * 2009-03-19 2012-05-30 苏州亚比斯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自动开启入气口的空气密封体及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44646A (zh) 2010-09-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44646B (zh) 连续充气式空气密封体及其制造方法
TWI399325B (zh) Naturally open the air valve of the air seal
CN101837859B (zh) 自动开启入气口的空气密封体及其制造方法
TWI447052B (zh) Automatic opening of the mouth of the mouth of the mouth of the air seal
KR100937782B1 (ko) 블로우 성형용기
CN102398729B (zh) 自然开启气阀的空气密封体及其制造方法
CN103662407B (zh) 一种口吹式空气密封体
CN100547241C (zh) 一种充气装置
CN200975536Y (zh) 三层膜充气垫片气阀
US11268734B2 (en) Flexible insulated air duct and modular flexible insulated air-duct system
CN103538795A (zh) 具多个内分隔气室的货柜用扁平缓冲气袋
CN106823617A (zh) 一种过滤介质包、空气过滤器及过滤介质包制备方法
CN200975535Y (zh) 单层膜充气垫片气阀
TW201121848A (en) Continuous inflation type airtight bod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8560717B (zh) 一种气承式多层膜建筑结构
CN203903124U (zh) 一种双层真空压缩袋
JP3223056U (ja) 膨張装置及びエアマット
CN207156294U (zh) 输送带硫化机压力袋
CN102381518B (zh) 空气密封体及其制造方法
CN104621866A (zh) 一种拉链
CN206339014U (zh) 冰箱发泡密封装置及冰箱
CN206187668U (zh) 三层空气密封体
CN111776460B (zh) 改良设置入气口的空气密封体及其制造方法
CN201069010Y (zh) 充气垫片气阀
CN213355272U (zh) 一种圆柱型产品的多层覆膜包装材料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830

Address after: 215325 Jiangsu City, Suzhou province Kunshan Town Park Road on the south side

Patentee after: KUNSHAN AIRBAG PACKING Corp.

Address before: 215164 Jiangsu city of Suzhou province Wuzhong District Xu Kou Zhen Xu Jiang Mao Peng Lu Industrial Park No. 288

Patentee before: SUZHOU AIRBAG COMPLEXITY PLASTIC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15325 the southern side of Zhouzhuang Road, Zhouzhuang Town, Kunshan, Suzhou, Jiangsu

Patentee after: Abis Recycling Technology (Kunshan)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325 the southern side of Zhouzhuang Road, Zhouzhuang Town, Kunshan, Suzhou, Jiangsu

Patentee before: KUNSHAN AIRBAG PACKING Co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