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43268B - 一种植物源增效复配杀蚜剂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植物源增效复配杀蚜剂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43268B
CN101843268B CN2010101854472A CN201010185447A CN101843268B CN 101843268 B CN101843268 B CN 101843268B CN 2010101854472 A CN2010101854472 A CN 2010101854472A CN 201010185447 A CN201010185447 A CN 201010185447A CN 101843268 B CN101843268 B CN 10184326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aphicide
cnidium
lemongrass
prepa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8544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43268A (zh
Inventor
马志卿
刘润强
何军
谭浩
王李斌
周一万
张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gling Fu Ji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gling Nongkeda Research & Development Center Of Biorational Pesticide
Northwest A&F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gling Nongkeda Research & Development Center Of Biorational Pesticide, Northwest A&F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Yangling Nongkeda Research & Development Center Of Biorational Pesticide
Priority to CN20101018544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843268B/zh
Publication of CN1018432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432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432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432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植物源增效复配杀蚜剂,制得的该植物源增效复配杀蚜剂由川芎油和柠檬草油为主要成分并加入助剂复配而成,制剂形态是乳油剂、微乳剂或水乳剂;制剂中含有川芎油5.0%~50.0%,柠檬草油1.0%~50.0%,其余为助剂。主要应用于防治果树、蔬菜及花卉上的苹果黄蚜、甘蓝蚜、菊小长管蚜及枸杞蚜等蚜虫。该植物源增效复配杀蚜剂不含任何化学农药成分,对人、畜低毒,对环境友好,可以防治果树、蔬菜及花卉上的各种蚜虫,在有机农产品生产上具有极大应用推广价值,是理想的无公害杀蚜剂。

Description

一种植物源增效复配杀蚜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以川芎油和柠檬草油两种植物源物质为活性成分的杀蚜剂及其制备方法,主要应用于防治果树、蔬菜及花卉上的苹果黄蚜、甘蓝蚜、菊小长管蚜及枸杞蚜等蚜虫。
背景技术
蚜虫是重要的农业害虫且具有繁殖快,数量大,种类多,危害重且危害范围广的特点,在防治上难度较大。目前对于蚜虫的防治大多使用化学药剂,然而长期大量的化学用药导致产生了抗药性、环境污染、危害人类健康等问题的出现。从天然资源宝库中寻找杀蚜活性物质,正在成为新型杀蚜剂创制的重要途径和研究热点。特别是通过多种成份的科学复配之后,植物源杀虫活性物质的效果可显著提高。
川芎油是伞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的干燥根茎中分离出来的挥发油,其中藁本内酯、二氢稿本内酯、丁烯基藁本内酯为川芎油的主要化学成分,资料表明川芎油具有抑制血小板活化,改善血微循环、降低血管阻力,对缺血性疾病有显著疗效,研究还发现川芎油可以使微循环解除痉挛,增加毛细血管开放数目,加快血流速度,使凝集的红细胞解聚,起到活血化瘀的功效。
柠檬草油,黄色液体,有强烈的柠檬气味。是禾本科植物柠檬草蒸馏而得的一种精油。柠檬草油主要用于制造香精、香料及在医药方面制造维生素A。提取柠檬醛作为合成紫罗兰酮的原料,也用于配制皂用香精等。主要成分是柠檬醛,含量可达75-85%,并含有香茅醛、里哪醇等。柠檬草产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云南省柠檬草主产地在保山、临沧和德宏等地、州。
根据申请人所作的资料检索,目前还未见有川芎油与柠檬草油复配或以川芎油、柠檬草油复配为基础的混配杀蚜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植物源物质川芎油和柠檬草油为杀蚜活性物质及其增效复配制剂的制备方法,主要应用于防治果树、蔬菜及花卉上的苹果黄蚜、甘蓝蚜、菊小长管蚜及枸杞蚜等蚜虫。
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发明采取如下的技术解决方案得以实现:
一种植物源增效复配杀蚜剂,其特征在于,制得的该植物源增效复配杀蚜剂由川芎油和柠檬草油为主要成分并加入助剂复配而成,制剂形态是乳油剂、微乳剂或水乳剂;其中:
所述的乳油剂由以下原料按重量百分比配制:
川芎油:5.0~50.0%,柠檬草油:1.0~50.0%,有机溶剂:0~20%,乳化剂:5~15%,增效剂:0~20%,渗透剂:5~40%,原料的重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所述的微乳剂由以下原料按重量百分比配制:
川芎油:5.0~50.0%,柠檬草油:1.0~50.0%,有机溶剂:0~20%,表面活性剂:5~15%,增效剂:0~20%,防冻剂:4~10%,余量为水,原料的重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所述的水乳剂由以下原料按重量百分比配制:
川芎油:5.0~50.0%,柠檬草油:1.0~50.0%,,有机溶剂:0~20%,表面活性剂:5~20%,增效剂:0~20%,防冻剂:4~10%,增稠剂:0.2~1%,余量为水,原料的重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所述的有机溶剂为乙酸乙酯、环己酮、油酸甲酯、乙醇、甲醇、丙酮、二甲基甲酰胺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所述的乳化剂是烷基苯磺酸盐类、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类、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类、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聚氧丙烯醚类及其类似物质、斯潘系列、吐温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所述的表面活性剂为烷基苯磺酸盐类、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类、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类、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聚氧丙烯醚类及其类似物质、蓖麻油与环氧乙烷的加成物、芳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中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所述的增效剂为有机硅、增效醚、增效胺、碳酸烷基酯、月桂氮酮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所述的渗透剂为有机柴油、桐油、环氧大豆油或机油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所述的防冻剂为乙二醇或丙二醇;
所述的增稠剂为聚乙烯醇、黄原胶、羧甲基纤维素钠、硅酸铝镁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上述植物源增效复配杀蚜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乳油剂的制备方法是:按照配方量将川芎油、柠檬草油、乳化剂、有机溶剂、渗透剂、增效剂混合,在反应釜中搅拌均匀,经过质量检验即得成品;
所述的微乳剂的制备方法是:按照配方量将川芎油、柠檬草油、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增效剂、防冻剂和水混合,在反应釜中搅拌透明,经过质量检验即得成品;
所述的水乳剂的制备方法是:按照配方量将川芎油、柠檬草油、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增效剂、防冻剂、增稠剂和水混合,在高速剪切机的作用下乳化分散,经过质量检验后,制成成品。
本发明的植物源增效复配杀蚜剂是一种新型的杀蚜剂,可以防治果树、蔬菜、花卉及经济作物上的多种蚜虫危害,具有较高的防治效果,在有机农产品生产上具有极大应用推广价值,是理想的新型无公害杀蚜剂。
本发明的优点如下:
1.川芎油和柠檬草油均为天然活性物质,在环境中易降解,对人畜等哺乳动物低毒,对害虫天敌及其它有益生物安全。
2.所采用的剂型主要为环保型乳油、微乳剂、水乳剂等,不用二甲苯等芳烃类溶剂,大大降低了对环境的破坏,降低了施药过程中对施药者的毒害。
3.光稳定性提高、持效期适宜,能够降低施药频率和防治成本,并有利于进一步减轻对环境的压力。
4.本发明的植物源增效复配杀蚜剂不仅对园艺、花卉上的蚜虫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还对小麦、玉米、蔬菜及花卉上的蚜虫防治作用显著。
具体实施方式
申请人经过对川芎油和柠檬草油研究,确定两者经过合理复配后,通过添加助剂加工成的环保型乳油、微乳剂或水乳剂,用于防治多种农业害虫、害螨,尤其是对于植食性螨类、蚜虫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本发明的植物源增效复配杀蚜剂,以川芎油和柠檬草油为活性成分,加入一定比例的溶剂和助溶剂以及其它农药助剂,进行剂型加工,可以制得环保型乳油剂、微乳剂或水乳剂。其中,川芎油用量按重量百分比计5~50%,柠檬草油用量按重量百分比计1~50%,其余是助剂。
经发明人的实验证明,在本发明的植物源增效复配杀蚜剂中,川芎油和柠檬草油重量比例为20:1~50之间是合适的,制剂形态是乳油剂、微乳剂或水乳剂,主要应用于防治果树、蔬菜及花卉上的苹果黄蚜、甘蓝蚜、菊小长管蚜及枸杞蚜等蚜虫。
1.乳油剂:川芎油用量按重量计5~50%,柠檬草油用量按重量计1~50%,其余是助剂,助剂包括:乳化剂、有机溶剂、增效剂、渗透剂。
乳化剂:5~15%,为烷基苯磺酸盐类、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类、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类、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聚氧丙烯醚类及其类似物质、斯潘系列、吐温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有机溶剂:0~20%,为乙酸乙酯、丙酮、乙醇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增效剂:0~20%,为有机硅、增效醚、增效胺、碳酸烷基酯、月桂氮酮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渗透剂:为有机柴油、桐油、环氧大豆油或机油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2.微乳剂,川芎油含量按重量计5~50%,柠檬草油1~50%;其余是助剂,助剂包括:表面活性剂、有机溶剂、增效剂、防冻剂、水。
表面活性剂:5~30%,为烷基苯磺酸盐类、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类、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类、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聚氧丙烯醚类及其类似物质、蓖麻油与环氧乙烷的加成物、芳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中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有机溶剂:0~20%,为甲醇、环己酮、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乙酸乙酯、丙酮、乙醇中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增效剂:0~20%,为有机硅、增效醚、增效胺、碳酸烷基酯、月桂氮酮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防冻剂:4~10%,可以是乙二醇、丙二醇中一种;
余量用水补齐至100%。
3.水乳剂:川芎油含量按重量计5~50%,柠檬草油5~50%;其余是助剂,助剂包括:表面活性剂、有机溶剂、增效剂、防冻剂、增稠剂和水。
表面活性剂:5~20%,为烷基磷酸酯类、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类、芳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类、脂肪酸聚氧乙烯醚类、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类、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聚氧丙烯醚类及其类似物、蓖麻油与环氧乙烷的加成物、芳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中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有机溶剂:0~20%,为甲醇、环己酮、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乙酸乙酯、丙酮、乙醇中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增效剂:0~20%,为有机硅、增效醚、增效胺、碳酸烷基酯、月桂氮酮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防冻剂:4~10%,为乙二醇或丙二醇的任一种;
增稠剂:0.2~1%,为黄原胶、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钠、硅酸铝镁中的任一种;其它助剂含量为0~5%,包括增效剂、润湿剂、密度调节剂;
余量用水补齐至100%。
上述植物源增效复配杀蚜剂乳油剂的生产方法为:将原料按配方称量药剂,依次加入混合,并在反应釜中搅拌均匀,经过质量检验后,最后制成成品。
上述植物源增效复配杀螨剂微乳剂的生产方法为:将原料配方称量,依次加入混合,在反应釜中搅拌透明,经过质量检验后,最后制成成品。
上述植物源增效复配杀蚜剂水乳剂的生产方法为:将原料按配方称量,依次加入混合,最后在高速剪切机的作用下乳化分散,经过质量检验后,最后制成成品。
实验实施例
为了更好的理解发明的实质,下面用实施例来详细说明发明的技术内容,但发明的内容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川芎油与柠檬草复配对苹果黄蚜室内联合毒力研究
1.1材料与方法
1.1.1试虫
苹果黄蚜(Aphis citricola van der Goot),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无公害农药研究服务中心养殖。
 1.1.2供试药剂
A.川芎油,广西恒信香料公司提供,藁本内酯含量>35%。
B.柠檬草油,广西恒信香料公司提供,柠檬醛含量>75%。
 1.2测定方法
采用浸虫浸叶法对蚜虫进行室内生物测定。先将供试药剂用水稀释成母液,再稀释成6-7个浓度梯度,再将挑好的试虫连带叶片一起在药液中浸渍5s后取出用吸水纸吸干药液,放入预先保湿好的铺有滤纸的9cm培养皿中。每30-40头一皿,每浓度处理90-120头蚜虫。对照用水处理,8h后检查试虫死亡数,若对照死亡率高于20%则当天试验作废,反之用abott校正公式对死亡率进行校正后,计算校正死亡率。
 1.3联合毒力评价
1.3.1两种药剂合理配比的确定
参照Mansour等的方法和张宗炳的方法进行。具体为:
①Mansour方法:具体方法是:将两种单剂分别配成一定浓度(试虫死亡率介于30-70%的浓度),并将两种单剂配制成混合药液(混合药液中各单剂浓度与它们单用时的浓度度相同),分别测定各单剂和混剂对试虫的室内药效,生物测定采用1.2方法。依照下列公式判定增效与否:
Figure 627226DEST_PATH_IMAGE001
Pa,Pb分别为各单剂的试虫死亡率
Figure 995759DEST_PATH_IMAGE002
c.f值大小来评判两种药剂混用的联合作用,当c.f>20时为增效作用,c.f<-20时为拮杭作用,-20<c.f<20时为相加作用
 ②张宗炳方法:先测定各单剂对害螨的毒力,然后以二者的LC50值为基础,测定两者不同配比组合的药效,并求出各配比组合的预测抑制率和毒性比率(实测抑制率/预期抑制率)。当毒性比率>1时,为增效作用;毒性比率<1为拮抗作用;毒性比率为1左右时为相加作用。毒性比率最高者,即为最佳配比。
 1.3.2混剂共毒系数的测定及计算
生测方法同前。用Sun氏法求出各种复配制剂的共毒系数(CTC值),并以CTC值评判混剂的增效作用。本专利认为:当CTC>120时为增效作用,CTC<80时为拮抗作用,80<CTC<120为相加作用,CTC>200时则有显著增效作用。
 1.4结果与分析
1.4.1川芎油和柠檬草油对苹果黄蚜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采用浸虫浸叶法测定了川芎油EC和柠檬草油EC对苹果黄蚜的室内毒力,,结果见表1。
表1 川芎油和柠檬草油两种种药剂对苹果黄蚜室内生物测定结果
Figure 123115DEST_PATH_IMAGE003
1.4.2川芎油和柠檬草油间混用协同毒力指数(c.f)的测定结果
对川芎油和柠檬草油两种药剂混用进行室内生物测定,求出各混用的c.f值,结果见表2。
表2 川芎油和柠檬草油间混配的C、F值(朱砂叶螨)
由上表可以看出,通过对川芎油和柠檬草油两种药剂间混配增效试验,此组合具有增效作用,混用c.f值达到23.1727。
针对以上结果,下步将对其具体混配比例间的增效关系进行进一步研究。
 1.4.3混剂合理配比的确定
根据上述结果,进行了川芎油和柠檬草油之间的合理配比的确定试验,具体测定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川芎油和柠檬草油不同配比对烟蚜生物测定结果
Figure 713683DEST_PATH_IMAGE005
注:川芎油LC50为128.7795mg/L,柠檬草油LC50为169.5876mg/L,实际测定时,川芎油LC50为130mg/L,柠檬草油LC50为170mg/L。
由上表可以看出,川芎油和柠檬草油混配后的毒性比率最高的范围为LC50剂量90:10~80:20(有效成分计约6.88:1~3.06:1),其中当LC50剂量比为80:20(有效成分计约3.06:1)时毒性比率最高,达1.22.综上所述可根据此配比将两个有效成分加工成特定的复配制剂,用于防治蚜虫。
 1.4.4川芎油和柠檬草油混剂共毒系数(CTC)的测定结果
根据以上测定结果,配置了60%川芎·柠檬草油乳油(EC)、40%川芎·柠檬草油微乳剂(ME)和40%川芎·柠檬草油水乳剂(EW)三种复配制剂,分别测定了20%川芎油乳油、20%柠檬草油乳油和上述三种复配制剂对苹果黄蚜的室内毒力,并以Sun氏法求得CTC值,具体结果见表4:
表4 川芎油和柠檬草油及其复配制剂对苹果黄蚜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由以上测定结果可以看出,三种川芎油和柠檬草油复配药剂均有增效作用,且CTC>180,表现为显著增效作用。综上所述,可根据此配比将两种精油作为有效成分加工成特定的复配制剂,用于防治蚜虫。
实施例2:60%川芎·柠檬草油环保型乳油剂配制
在20~25℃下,取60份川芎油·柠檬草油(川芎油和柠檬草油的复配比为4:1),在上述混合物基础上依次加入10份有机硅,20份柴油,7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1份辛基酚聚氧乙烯醚和2份苯乙基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以搅拌速度800~1000转/分钟搅拌10~30分钟,即可制得60%川芎·柠檬草乳油剂。
实施例3:40%川芎·柠檬草油水乳剂配制
在20~25℃下,取40份川芎油·柠檬草油(川芎油和柠檬草油的复配比为4:1),在上述混合物中依次加入1份有机硅,7份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4份,甘油5份,混合均匀后加入黄原胶0.5份,水溶液补齐至100份,在高速剪切机转速为10000转/分钟下搅拌10~20分钟,即可制得20%川芎·柠檬草油水乳剂。
实施例4:40%川芎·柠檬草油微乳剂配制
在20~25℃下,取32份川芎油和8份柠檬草油混合,然后在上述混合物中依次加入5份有机硅、12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钙、5份苯乙烯酚聚氧乙烯(n30)醚、5份乙二醇,水溶液补齐至100份,混合均匀后以搅拌速度800~1000转/分钟搅拌10~30分钟,即可制得40%川芎·柠檬草油微乳剂。
实施例5:三种植物源增效复配杀蚜剂对苹果黄蚜的田间药效试验
为明确三种植物源增效复配杀蚜剂的田间药效情况,我们于2009年在陕西省渭南市白水苹果基地对该药剂进行了防治苹果黄蚜的田间小区药效试验。
 1供试药剂
40%川芎·柠檬草油微乳剂,药剂代号CNW;
40%川芎·柠檬草油水乳剂,药剂代号CNS;
60%川芎·柠檬草油乳油,药剂代号CNR;
20%吡虫啉乳油,江苏建农农药化工有限公司。
 2试验物品
注射器(10ml )3支,背负式喷雾器两个,吊牌(300个),搪瓷缸(1000ml)1个,铅笔3支,记录本1个,拨针若干,以及照相机一部。
 3供试作物
苹果树。
 4试验设计及方法
小区试验为随机排列,重复3次,小区面积视实际情况而定。用供试药剂500、1000、1500倍液量进行叶面常量喷雾,常用杀蚜剂1000倍液为对照药剂进行叶面常量喷雾,并设清水对照。每小区定株标记5-10片有蚜叶片,调查全叶蚜量(每小区虫数尽量不少于120头)。药前调查虫口基数,药后1、3、7天调查活虫数。通过各药剂处理施药前后虫量,计算虫口减退率,与空白对照区相比,计算各药剂处理的防治效果,并用“DMRT”法进行显著性测定。计算 虫口减退率和校正防效,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497629DEST_PATH_IMAGE007
Ta:药剂处理后虫口数     Tb:药剂处理前虫口数
Ca:对照处理后虫口数     Cb:对照处理前虫口数
5试验结果与统计
      采用常规喷雾法对川芎油和柠檬草油3种复配剂对苹果黄蚜的田间防效进行了试验,结果见表5。 
表5 三种植物源杀蚜剂对苹果黄蚜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Figure 71699DEST_PATH_IMAGE008
注:①表中数据为3次重复之平均值;②“防效”栏中,数列后标相同小写字母者表示在方差分析(DMRT法)中,于5%水平上无显著差异。表6同。
由上表可以看出,3个植物源药剂500倍下,1天后防效均在89%以上,3天后,药剂防效上升至94%以上, 7天后CNW、CNS、CNR分别达到100%、97.83%和98.85%;在1000倍处理下,3天和7天防效(除CNS在3d时防效为79.67%外)其余也都达到了80%以上,这可能是由于植物源物质的缓效特性决定的。1500倍处理浓度下7d时,CNW、CNS、CNR三种药剂的防效分别达到了88.57%、80.75%和85.76%。综合来看,3个植物源药剂中40%微乳剂和40%水乳剂防效相当,60%乳油剂防效较前两者较佳。
实施例7:三种植物源增效复配杀蚜剂防治烟蚜田间药效试验
申请人于2009年在云南玉溪还进行了三种植物源增效复配杀蚜剂防治烟蚜的田间小区药效试验,试验设计同实施例6,药效试验结果如表6:
表6 植物源杀蚜剂对烟蚜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Figure 566134DEST_PATH_IMAGE009
由上表可以看出,3个植物源药剂500倍下,1天后防效均在79%以上,3天后,药剂防效上升至85%以上, 7天后CNW、CNS、CNR分别达到95.18%、90.04%和97.26%;在1000倍处理下,CNW、CNS、CNR3个药剂3天时的防效分别为64.48%、59.96%、68.23%,7天时的防效分别为79.84%、80.25%、82.41%植物源物质的缓效特性表现的更明显。综合来看3个植物源药剂中, 60%乳油制剂防效较佳, 40%微乳剂, 40%水乳剂防效相当。
综合以上两表的大田试验结果,三种植物源杀蚜剂在田间试验中,都表现出了缓效性,速效性不如20%吡虫啉乳油。分析原因,这可能是由植物精油复杂的构成成分决定的,增效作用的本质正是由于多种成分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个过程是缓慢的,这也可以通过苹果黄蚜和烟蚜在药后的中毒症状观察出来,药后1天蚜虫体色变暗,3天时虫体失水变黑,说明药剂在逐步起到作用。另外,植物源杀蚜剂具有一定的持效期(7-9天),且对非靶标生物和环境友好,因此在经济作物和有机食品开发中极为适用,具有很大的应用推广价值。

Claims (3)

1.一种植物源增效复配杀蚜剂,其特征在于,制得的该植物源增效复配杀蚜剂由川芎油和柠檬草油为主要成分并加入助剂复配而成,制剂形态是乳油剂、微乳剂或水乳剂;其中:
所述的乳油剂由以下原料按重量百分比配制:
川芎油:5.0~50.0%,柠檬草油:1.0~50.0%,有机溶剂:0~20%,乳化剂:5~15%,增效剂:0~20%,渗透剂:5~40%,原料的重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所述的微乳剂由以下原料按重量百分比配制:
川芎油:5.0~50.0%,柠檬草油:1.0~50.0%,有机溶剂:0~20%,表面活性剂:5~15%,增效剂:0~20%,防冻剂:4~10%,余量为水,原料的重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所述的水乳剂由以下原料按重量百分比配制:
川芎油:5.0~50.0%,柠檬草油:1.0~50.0%,,有机溶剂:0~20%,表面活性剂:5~20%,增效剂:0~20%,防冻剂:4~10%,增稠剂:0.2~1%,余量为水,原料的重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源增效复配杀蚜剂,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有机溶剂为乙酸乙酯、环己酮、油酸甲酯、乙醇、甲醇、丙酮、二甲基甲酰胺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所述的乳化剂是烷基苯磺酸盐类、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类、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类、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聚氧丙烯醚类、斯潘系列、吐温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所述的表面活性剂为烷基苯磺酸盐类、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类、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类、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聚氧丙烯醚类、蓖麻油与环氧乙烷的加成物、芳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中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所述的增效剂为有机硅、增效醚、增效胺、碳酸烷基酯、月桂氮酮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所述的渗透剂为有机柴油、桐油、环氧大豆油或机油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所述的防冻剂为乙二醇或丙二醇;
所述的增稠剂为聚乙烯醇、黄原胶、羧甲基纤维素钠、硅酸铝镁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3.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源增效复配杀蚜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乳油剂的制备方法是:按照配方量将川芎油、柠檬草油、乳化剂、有机溶剂、渗透剂、增效剂混合,在反应釜中搅拌均匀,经过质量检验即得成品;
所述的微乳剂的制备方法是:按照配方量将川芎油、柠檬草油、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增效剂、防冻剂和水混合,在反应釜中搅拌透明,经过质量检验即得成品;
所述的水乳剂的制备方法是:按照配方量将川芎油、柠檬草油、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增效剂、防冻剂、增稠剂和水混合,在高速剪切机的作用下乳化分散,经过质量检验后,制成成品。
CN2010101854472A 2010-05-28 2010-05-28 一种植物源增效复配杀蚜剂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184326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854472A CN101843268B (zh) 2010-05-28 2010-05-28 一种植物源增效复配杀蚜剂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854472A CN101843268B (zh) 2010-05-28 2010-05-28 一种植物源增效复配杀蚜剂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43268A CN101843268A (zh) 2010-09-29
CN101843268B true CN101843268B (zh) 2012-09-26

Family

ID=427682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854472A Active CN101843268B (zh) 2010-05-28 2010-05-28 一种植物源增效复配杀蚜剂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84326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88998A (zh) * 2014-11-28 2015-04-08 馥稷生物科技发展(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含苦参碱的增效复配杀蚜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88918A (zh) * 2014-12-01 2015-04-08 苏州市相城区盛胡特种养殖专业合作社 一种含茶多酚与薯蓣皂苷的植物源增效复配杀虫剂
CN108077336A (zh) * 2017-12-04 2018-05-29 大新县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一种防治乌榄树病虫害的注干剂
CN109105371A (zh) * 2018-07-04 2019-01-01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一种控制蚜虫的复方杀虫剂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11387218A (zh) * 2020-04-15 2020-07-10 石家庄正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环保型物理杀虫剂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67259A (zh) * 2003-11-15 2006-11-22 雷克特本克斯尔(英国)有限公司 方法
CN101044847A (zh) * 2006-03-30 2007-10-03 潘向前 环保型杀虫膜/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03047A (zh) * 2002-08-12 2010-05-12 隆萨股份有限公司 抗菌组合物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03047A (zh) * 2002-08-12 2010-05-12 隆萨股份有限公司 抗菌组合物
CN1867259A (zh) * 2003-11-15 2006-11-22 雷克特本克斯尔(英国)有限公司 方法
CN101044847A (zh) * 2006-03-30 2007-10-03 潘向前 环保型杀虫膜/片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43268A (zh) 2010-09-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78164B (zh) 一种含苦参碱和博落回生物碱的植物源复配增效杀虫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88998A (zh) 一种含苦参碱的增效复配杀蚜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43268B (zh) 一种植物源增效复配杀蚜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28001B (zh) 含苦豆子生物碱的植物源增效复配杀蚜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29943A (zh) 一种含有天然苦皮藤素和天然除虫菊素的杀虫组合物
CN103271041A (zh) 一种复配型农田、果树杀螨剂
CN101849556B (zh) 一种植物源增效复配杀螨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24830B (zh) 一种植物源增效复配杀螨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83255B (zh) 一种含烟碱的植物源增效复配杀虫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45663B (zh) 一种含印楝素和桉叶油的植物源农药组合物
CN101647463A (zh) 一种含有螺螨酯的杀虫杀螨组合物
CN102007944B (zh) 一种含鱼藤酮的植物源增效复配杀蚜杀螨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84917B (zh) 一种含印楝素和丁香油的植物源农药组合物
CN104522054A (zh) 一种生物源增效复配杀虫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6376565B (zh) 一种含虫螨腈和苦皮藤素的杀虫组合物
CN106376590B (zh) 一种含苦皮藤素和茚虫威的杀虫组合物
CN101700034B (zh) 一种杀虫剂组合物
CN102239891B (zh) 一种含楝素的植物源增效复配杀虫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7668078B (zh) 一种包含土荆芥精油的增效杀虫剂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2657216A (zh) 含有毒死蜱和高效氯氰菊酯的农药混剂在防治二点委夜蛾方面的应用
CN103975937A (zh) 一种含联苯肼酯与氟虫脲的增效杀螨组合物
CN106376584A (zh) 一种用于茶叶上的植物源杀虫剂
CN113875764A (zh)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可溶液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9006855A (zh) 一种含氟啶虫胺腈和香芹酚的杀虫组合物
CN102657215A (zh) 含有辛硫磷和氰戊菊酯的乳油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YANGLING FUJI BIO-TECHNOLOG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YANGLING NONGKEDA RESEARCH + DEVELOPMENT CENTER OF BIORATIONAL PESTICIDE

Effective date: 20150109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NORTHWEST AGRICULTURE + FORESTRY UNIVERSITY

Effective date: 20150109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109

Address after: 712100, Shaanxi Xi'an Yangling Demonstration Zone Industrial Park, Yang Yang Road West on the south side

Patentee after: Yangling Fu Ji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712100 Shaanxi Province, Xi'an city Yangling District Tai Road No. 3 demonstration

Patentee before: Yangling Nongkeda Research & Development Center of Biorational Pesticide

Patentee before: Northwest A & F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