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41658A - 摄像装置及摄像装置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摄像装置及摄像装置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841658A CN101841658A CN201010145187A CN201010145187A CN101841658A CN 101841658 A CN101841658 A CN 101841658A CN 201010145187 A CN201010145187 A CN 201010145187A CN 201010145187 A CN201010145187 A CN 201010145187A CN 101841658 A CN101841658 A CN 10184165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aspect ratio
- luminous
- camera head
- imaging apparatu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5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3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7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3760 hair shin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5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7
- 238000005375 photomet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12467 final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7600 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06010044565 Tremor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693 optoelectronic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84 extra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44991 metal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150000004706 metal oxid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856 p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24 xen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FHNFHKCVQCLJFQ-UHFFFAOYSA-N xenon atom Chemical compound [Xe] FHNFHKCVQCLJFQ-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34972 Photosensitivity react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1875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211 photo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39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1514 reflex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Studio Devices (AREA)
- Exposure Control For Cameras (AREA)
- Stroboscope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使变更纵横位置或纵横比也能够在最佳的定时进行闪光灯发光的摄像装置及摄像装置的控制方法。该摄像装置具有:摄像元件(221),其将被摄体像以图像数据的形式输出;用于设定和变更摄像元件(221)的摄影画面的纵横和纵横比的纵横按钮(37)和菜单按钮(35);快门(213),其具有控制被摄体像向摄像元件(221)的入射的前帘(213a)和后帘(213b);发光许可信号电路(210),其向内置在摄像装置中的内置闪光灯(50)或能拆装的外部闪光灯(310)输出发光信号,其中,根据摄影画面的变更、前帘(213a)或后帘(213b)的移动位置,对输出使闪光灯发光的发光信号的定时进行变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摄像装置及摄像装置的控制方法,具体而言,涉及能够将图像变更为不同的纵横比的摄像装置及摄像装置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用数字相机等摄像装置所拍摄的图像不仅以现有的打印进行再现,还在电视机、高清电视机、个人计算机等具有各种纵横比(aspectratio)的再现设备(显示设备)中进行再现(显示),从而期望进行与这些设备的纵横比对应的摄影。此外,在拍摄时,有时想根据被摄体的构图来变更纵横比。
因此,提出了能够变更纵横比的摄像装置。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能够改变摄像画面的纵横比率而不改变主体的朝向的电子照相装置。在该电子照相装置中,通过操作纵向放大按钮或横向放大按钮,而从正方形的摄像元件改变纵向和横向的摄像有效范围。
在变更了纵横比的情况下直接使闪光灯发光时,有时闪光灯光会产生浪费。因此,提出了根据画面大小变更发光管和反射伞的位置关系,从而能够没有浪费地利用闪光灯光的闪光灯装置(参照专利文献2)。
由此提出了变更摄影画面的尺寸的技术,但是关于在变更了摄影画面的纵横比的情况下以最佳的定时进行闪光灯发光的技术,没有进行任何考虑。即,专利文献2所述的闪光灯装置总是在恒定的定时照射闪光灯光。由此,即使变更了照射范围,也有时在摄影画面没有处于曝光状态时发出闪光灯光,从而不能有效利用闪光灯光。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变更了摄影画面的纵横比也能够在最佳的定时进行闪光灯发光的摄像装置及摄像装置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所涉及的摄像装置具有:摄像元件,其能够以多个纵横比取得图像数据;闪光灯,其照射被摄体;焦面快门,其控制上述摄像元件的曝光量;变更部,其变更上述纵横比;设定部,其根据上述变更部所变更的纵横比来设定从上述摄像元件取得的图像数据的区域;以及控制部,其控制上述焦面快门来使上述摄像元件曝光,并且控制上述闪光灯的发光,在上述摄像装置中,上述控制部根据上述变更部变更的纵横比向上述闪光灯输出发光许可信号。
此外,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摄像装置的控制方法,该摄像装置具有:摄像元件,其能够以多个纵横比取得图像数据;闪光灯,其照射被摄体;焦面快门,其控制上述摄像元件的曝光量;变更部,其变更上述纵横比;设定部,其根据上述变更部所变更的纵横比来设定从上述摄像元件取得的图像数据的区域;以及控制部,其控制上述焦面快门来使上述摄像元件曝光,并且控制上述闪光灯的发光,在该摄像装置的控制方法中,根据上述变更部变更的纵横比求取向上述闪光灯输出发光许可信号的发光定时,从上述焦面快门的快门帘的移动开始对时间进行计时,在该计时的时间到达上述发光定时的时候,输出上述发光许可信号。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即使变更了纵横比也能够在最佳的定时进行闪光灯发光的摄像装置及摄像装置的控制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数字相机的正面侧观察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数字相机的背面侧观察的外观立体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数字相机的电气电路的框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数字相机中的摄像元件和能够拍摄的区域的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数字相机中的上电复位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数字相机中的摄影动作的流程图。
图7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数字相机中的设定变更的动作的图,图7(a)是设定变更的流程图,图7(b)是纵横比的设定变更中的转变图。
图8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数字相机中的取景器显示的动作的图,图8(a)是取景器显示的流程图,图8(b)和图8(c)是取景器显示的显示形式。
图9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数字相机中的实时取景显示的动作的图,图9(a)是实时取景显示的流程图,图9(b)示出纵横比为4∶3时的实时取景显示,图9(c)示出纵横比为16∶9时的实时取景显示,图9(d)示出纵横比为3∶4时的实时取景显示,图9(e)示出纵横比为9∶16时的实时取景显示。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数字相机中的再现动作的流程图。
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数字相机中的液晶监视器动作的流程图。
图12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数字相机中的曝光动作的流程图。
图13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数字相机中的发光定时计算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4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数字相机中的纵横比为9∶16时的快门帘移动和发光定时等的图。
图15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数字相机中的纵横比为3∶4时的快门帘移动和发光定时等的图。
图16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数字相机中的纵横比为4∶3时的快门帘移动和发光定时等的图。
图17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数字相机中的纵横比为16∶9时的快门帘移动和发光定时等的图。
图18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数字相机中的曝光动作的流程图。
图19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数字相机中的发光定时计算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20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数字相机中的快门帘移动和发光定时等的图,图20(a)为纵横比是9∶16的情况,图20(b)为纵横比是3∶4的情况,图20(c)为纵横比是4∶3的情况,图20(d)为纵横比是16∶9的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依照附图,使用应用了本发明的数字相机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图1是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数字单反相机的正面观察的外观图,图2是从该数字单反相机的背面侧观察的外观立体图。
在图1所示的相机主体200的前面的大致中央,设置有用于安装更换镜头100的机身卡口24。在比该机身卡口24稍微靠里的位置处,配置有与更换镜头100连接、用于通信的通信接点341。此外,比机身卡口24靠里的相机主体200的内部侧为反射镜箱,在反射镜箱内,配置有可动反射镜201等。
此外,在相机主体200的正面左侧的握持部的上部,配置有释放按钮21。释放按钮21具有摄影者半按压时接通的第1释放开关、和全按压时接通的第2释放开关。通过该第1释放开关(以下称作1R)的接通,相机进行焦点检测、摄影镜头的对焦、被摄体亮度的测光等摄影动作;通过第2释放开关(以下称作2R)的接通,相机执行曝光动作,即:根据摄像元件221(参照图3)的输出而进行被摄体像的图像数据的取入。
此外,在相机主体200的正面左侧的握持部上,配置有前转轮22。该前转轮22能够沿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自如旋转,检测其旋转方向和旋转量并输出。
在相机主体200的上部,收纳有用于向被摄体照射辅助光的内置闪光灯50。在将内置闪光灯50设为弹起状态时,成为使用状态,其发光部处于朝向被摄体的位置。
在相机主体200的上面,配置有控制面板40。该控制面板40为液晶等的显示装置,显示拍摄时的光圈值和快门速度值等摄影信息。
如图2所示,在相机主体200的背面的右上方,配置有后转轮23。后转轮23也与前转轮22同样地,能够沿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自如旋转,检测其旋转方向和旋转量并输出。
在后转轮23的下侧,配置有实时取景显示按钮(以下,称作LV显示按钮)31。实时取景显示是指根据通过摄像元件取得的图像数据而将被摄体像显示在液晶监视器等显示装置上以用于观察被摄体像。通过操作该LV显示按钮31来设定实时取景显示模式,并且在再次进行操作时,进行实时取景显示模式的解除。
在IV显示按钮31的下侧,配置有十字按钮32。该十字按钮32由上侧十字按钮、下侧十字按钮、右侧十字按钮和左侧十字按钮这四个按钮构成,在背面液晶监视器39上显示光标的情况下,使用于该光标的移动等。在四个十字按钮32的大致中心配置有确认按钮33。该确认按钮33是用于对通过十字按钮32选择的项目进行确定的操作部件。
在十字按钮32的下侧,配置有电源开关34。该电源开关34是用于控制该相机的相机动作的执行的操作部件。即,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相机在电源开关34为接通状态的情况下执行各种动作,在断开的情况下不执行相机动作。
在相机主体200的背面的大致中央上部,设置有目镜部38,在其中央配置有目镜209。相机主体200为单反相机,在内部配置有可动反射镜201或五棱镜207等取景器光学系统(参照图3),通过了该取景器光学系统的被摄体光束从该目镜209射出。摄影者能够经由目镜209光学观察被摄体像。
在目镜部38的下侧,配置有背面液晶监视器(以下,称作背面LCD)39。背面LCD 39是用于进行实时取景显示,并且对已经记录的被摄体像进行再现显示,从而显示摄影信息和菜单的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还能够使用有机EL元件、等离子显示器、电子纸等显示元件。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显示装置配置在相机主体200的背面,但只要是摄影者能够进行观察的位置,则不限于背面。
在背面LCD 39的下侧、即电源开关34的左侧,配置有菜单按钮35。该菜单按钮35是用于设定为菜单模式并能解除的操作部件。菜单模式是进行该相机的各种模式或其他设定的模式,在设定为菜单模式时,在背面LCD 39上进行菜单显示。摄影者通过十字按钮32从该菜单显示中选择希望的模式等,并通过确认按钮33进行确定。
在菜单按钮35的左侧,配置有再现按钮36。该再现按钮36是指示如下的再现模式的操作部件:读出记录在记录介质等中的图像数据,根据该图像数据将被摄体像再现显示在背面LCD 39上。
在再现按钮36的左侧,配置有纵横按钮37。该纵横按钮37是用于选择纵长图像和横长图像中的任意一个的操作部件。通过操作该纵横按钮37,用户能够进行纵长图像和横长图像的摄影动作,而不用改变相机主体200的握持方向(纵向支撑或横向支撑)。如后所述,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相机的摄影元件221形成为大致正方形,从通过该摄像元件输出的图像数据中,选择纵长图像或横长图像的图像数据进行显示,并记录在记录介质中。
接着,使用图3所示的框图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数字单反相机的电气电路进行说明。该数字单反相机由更换镜头100和相机主体200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更换镜头100和相机主体200分别单独地构成,用通信接点341电连接,但是也能一体构成更换镜头100和相机主体200。
在更换镜头100的内部,配置有能够进行焦点调节和焦距调节的摄影光学系统101、和用于调节数值孔径的光圈103。摄影光学系统101通过光学系统驱动机构107驱动,光圈103通过光圈驱动机构109驱动。通过光学系统驱动机构107驱动的摄影光学系统101的焦点位置(punt位置)通过焦点位置检测机构105检测,并且摄影光学系统101的变焦位置通过变焦位置检测机构106检测。
光学系统驱动机构107、光圈驱动机构109、焦点位置检测机构105和变焦位置检测机构106分别与镜头CPU 111连接,该镜头CPU 111经由通信接点341与相机主体200连接。
此外,在镜头CPU 111中,连接有镜头ROM 113和镜头RAM 115。镜头ROM 113为可电改写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存储有用于执行镜头CPU111的程序、和更换镜头100的固有信息等。镜头RAM 115是可电改写的易失性存储器,是在执行上述程序时使用的临时存储区域。
镜头CPU 111进行更换镜头100内的控制,控制光学系统驱动机构107来进行对焦和变焦驱动,并且控制光圈驱动机构109来进行光圈值控制。此外,透镜CPU 111将通过焦点位置检测机构105和变焦位置检测机构106检测出的焦距和焦点位置信息发送到相机主体200。
在相机主体200内,在为了将被摄体像反射到观察光学系统而相对透镜光轴倾斜45度的位置(下降位置、被摄体像观察位置)、和为了将被摄体像引导至摄像元件221而弹起的位置(上升位置、退避位置)之间,设置有可转动的可动反射镜201。
在该可动反射镜201的上方,配置有用于成像被摄体像的对焦屏204,在该对焦屏204的上方,配置有显示纵横比的液晶板(以下,称作纵横显示LCD)205。该纵横显示LCD 205能够控制一部分透射和遮光,并能够针对成像在对焦屏204上的被摄体像中的任意部分,将被摄体像引导至取景器光学系统。通过根据所选择的纵横比控制纵横显示LCD205,能够在视觉上对用户示出所选择的纵横比。
在纵横显示LCD 205的上方,配置有用于左右翻转被摄体像的五棱镜207。沿着五棱镜207的前面侧的反射面,配置有取景器内显示装置206。该取景器内显示装置206由液晶显示装置等构成,如后所述,针对光学取景器像,使视野显示和摄影信息等重叠地显示。该取景器内显示装置206与取景器内显示驱动电路295连接,并通过其进行驱动控制。
在五棱镜207的射出侧(在图3中为右侧),配置有被摄体像观察用的目镜209,在其侧边即不妨碍被摄体像的观察的位置上配置有测光传感211。该测光传感器211与测光处理电路212连接,测光传感器211的输出通过该测光处理电路212进行放大处理或模拟数字转换等处理。
上述的可动反射镜201的中央附近由半透半反镜构成,在该可动反射镜201的背面,设置有用于将通过半透半反镜部透射的被摄体光反射到相机主体200的下部的副反射镜203。该副反射镜203能够相对于可动反射镜201转动,在可动反射镜201弹起时(在图3中为虚线位置),其转动到覆盖半透半反镜部的位置,在可动反射镜201处于被摄体像观察位置(下降位置)时,如图所示,其处于相对于可动反射镜201打开的位置。
该可动反射镜201通过反射镜驱动机构239驱动。此外,在副反射镜203的下方配置有相位差AF传感器241,该相位差AF传感器241的输出与相位差AF处理电路243连接。相位差AF传感器241为了测定通过摄影光学系统101成像的被摄体像的焦点偏离量(散焦量),而由将摄影光学系统101的周边光束分离为两光束的公知的相位差AF光学系统和一对传感器构成。此外,相位差AF传感器241能分别对摄影画面内的多个点检测焦点。
在可动反射镜201的后方,配置有曝光时间控制用的焦面快门213,该快门213通过快门驱动机构237控制驱动。在快门213的附近,设置有发光许可信号电路210。在该发光许可信号电路210中,配置有根据快门前帘的移动位置依次接通(ON)的开关X1、X2、X3、X4。在摄影画面是纵横比为9∶16的纵长画面时,开关X1是成为最佳发光定时的同步开关,在摄影画面是纵横比为3∶4的纵长画面时,开关X2是成为最佳发光定时的同步开关,在摄影画面是纵横比为4∶3的横长画面时,开关X3是成为最佳发光定时的同步开关,在摄影画面是纵横比为16∶9的横长画面时,开关X4是成为最佳发光定时的同步开关。例如,在选择纵横比为9∶16的纵长位置作为摄影画面来进行闪光灯摄影时,与开关X1同步地使闪光灯发光。由此,闪光灯的光被照射到摄像元件的必要区域。作为该开关,只要是机械性接通断开(ON/OFF)开关、光电开关、位置传感器等能够检测快门213的帘的移动位置的部件,则可以是任何部件。此外,该开关X1~X4主要在后述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情况下进行使用,因此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也可以省略。
配置在快门213后方的摄像元件221将摄影光学系统101成像的被摄体像光电转换为电信号。此外,能够使用CCD(Charge Coupled Devices:电荷耦合器件)或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等二维固体摄像元件(图像传感器)作为摄像元件221。
摄像元件221与摄像元件驱动电路223连接,通过该摄像元件驱动电路223从摄像元件221进行图像信号的读出等。摄像元件驱动电路223与预处理电路225连接,预处理电路225进行用于实时取景显示的像素间隔剔除处理、用于放大显示的切取处理等图像处理的预处理。
在前述的快门213和摄像元件221之间,配置有防尘过滤器215、红外截止滤波器/低通滤波器217。在防尘过滤器215的周围固定有压电元件,该压电元件通过防尘过滤器驱动电路235用超声波进行振动。附着到防尘过滤器215上的尘埃通过在压电元件中产生的振动波而去除。
红外截止滤波器/低通滤波器217是用于从被摄体光束中去除红外光分量、高频分量的光学滤波器。防尘过滤器215、红外截止滤波器/低通滤波器217和摄像元件221气密地一体构成,以使尘埃等不会侵入。这些一体化的摄像元件221等能够通过移动机构233而分别沿着摄像元件221的摄像画面中的X轴方向和Y轴方向移动。
手抖传感器229是检测施加到相机主体200上的手抖等振动的角加速度传感器等,其输出与手抖校正电路230连接。手抖校正电路230生成用于去除手抖等振动的手抖校正信号,手抖校正电路230的输出与移动机构驱动电路231连接。
移动机构驱动电路231输入手抖校正信号,并根据该信号驱动移动机构233。通过移动机构233移动摄像元件221等而进行防振,由此消除施加到相机主体200上的手抖等振动。
倾斜传感器227检测3轴系的加速度,并输出与相机主体200的倾斜对应的值。倾斜检测电路228与倾斜传感器227连接,根据倾斜传感器227的稳定状态的值求取倾斜状态,并且根据倾斜传感器227的变化量求取加速度,并输出这些值。
光源传感器244是用于检测荧光灯或太阳光等、被摄体的环境光的光源的传感器。光源处理电路245与光源传感器244连接,并输出与光源对应的光源数据。照度传感器246是用于测定相机200上的照度的传感器。照度处理电路247与照度传感器246连接,输出与照度对应的照度数据。
遥控接收传感器248是用于接收来自遥控装置(未图示)的红外线等的指定的红外线传感器。遥控接收处理电路249与遥控接收传感器248连接,输入来自该传感器的信号,并输出指令信号。
前述的预处理电路225与系统控制器(system controller)250内的数据总线252连接,并经由该数据总线252与系统控制器250内的各电路连接。此外,预处理电路225还连接到对比度AF电路253和AE电路255。
对比度AF电路253根据从预处理电路225输出的图像信号提取高频分量,并将基于该高频分量的对比度信息输出到机身CPU 251。此外,对比度AF电路253在提取高频分量时,能够针对画面内的整个区域进行提取。AE电路255根据从预处理电路225输出的图像信号,将与被摄体亮度对应的测光信息输出到机身CPU 251。
与数据总线252、对比度AF电路253以及AE电路255连接的机身CPU 251依照存储在闪存277中的程序,控制数字单反相机的动作。机身CPU 251依照程序进行各种控制,但是如后所述,还作为以下的控制部发挥作用:控制焦面快门213来对摄像元件221进行曝光,并且控制内置闪光灯50和外部闪光灯310的发光。
在数据总线252上,除了机身CPU 251以外,还连接有图像处理电路257、压缩解压缩电路259、视频信号输出电路261、开关检测电路268、输入输出电路271、通信电路273、闪存控制电路275、SDRAM控制电路279、记录介质控制电路283和转轮检测电路289。
图像处理电路257进行数字图像数据的数字性放大(数字增益调整处理)、颜色校正、伽马(γ)校正、对比度校正、实时取景显示用图像生成等各种图像处理。并且,压缩解压缩电路259是用于通过JPEG或TIFF等压缩方式压缩临时存储在SDRAM 281中的图像数据,并为了显示等而进行解压缩的电路。此外,图像压缩不限于JPEG和TIFF,还能够应用其他的压缩方式。
视频信号输出电路261能够经由LCD驱动电路263与背面LCD 39连接,并能经由接点330a与外部显示装置330连接。该视频信号输出电路261是用于将存储在SDRAM 281、记录介质A 285、记录介质B 287中的图像数据转换为用于显示背面LCD 39等上的视频信号的电路。如图2所示,背面LCD 39配置在相机主体200的背面,但是只要是摄影者能够进行观察的位置,则也可以配置在相机主体的任何部位。并且,不限于液晶,该显示装置也可以使用有机EL元件、等离子显示器、电子纸等显示元件。
对于包括检测快门释放按钮21的第1按压(半按压)的1R开关、检测第2按压(全按压)的2R开关、通过实时取景显示按钮31的操作而接通的实时取景显示开关在内的各种开关269,经由开关检测电路268与数据总线252连接。并且,作为各种开关269,除此之外,还包括与菜单按钮35联动的菜单开关、与再现按钮36联动的再现开关、与纵横按钮37联动的纵横开关、电源开关34等与其他操作部件联动的各种开关等。
对于与上述的防尘过滤器驱动电路235、快门驱动机构237、相位差AF处理电路243、反射镜驱动机构239、光源处理电路245、照度处理电路247、遥控接收处理电路249、倾斜检测电路228、移动机构驱动电路231、发光许可信号电路210、测光处理电路212连接的输入输出电路271,其经由数据总线252控制与机身CPU 251等的各电路之间的数据的输入输出。此外,输入输出电路271还与后述的LCD朝向检测电路265、充电电路301和闪光灯发光电路303连接。
经由通信接点341与镜头CPU 111连接的通信电路273连接到数据总线252,与机身CPU 251等进行数据交换和控制命令的通信。
闪存控制电路275与闪存(Flash Memory)277连接,该闪存277存储有用于控制数字单反相机的动作的程序,如前所述,机身CPU 251依照存储在该闪存277中的程序进行数字单反相机的控制。此外,闪存277为可电改写的非易失性存储器。
SDRAM 281经由SDRAM控制电路279与数据总线252连接,该SDRAM 281是用于临时存储通过图像处理电路257进行了图像处理的图像数据或通过压缩解压缩电路259压缩后的图像数据的缓冲存储器。
与数据总线252连接的记录介质控制电路283连接到记录介质A285、记录介质B 287,并进行向这些记录介质A 285、记录介质B 287中记录图像数据等以及从这些记录介质A 285、记录介质B 287中读出图像数据等的控制。
记录介质A 285和记录介质B 287构成为能够装入xD图像卡(注册商标)、Compact Flash(注册商标)、SD存储卡(注册商标)或存储盘(注册商标)等可改写的记录介质中的任意一个,且相对相机主体200拆装自如。此外,记录介质A 285和记录介质B 287也可以构成能够经由通信接点连接硬盘。此外,记录介质A 285、B 287的组合方式是自由的,既可以是存储容量不同的相同种类的记录介质的组合,也可以是不同种类的记录介质的组合等。
转轮检测电路289分别与前述的前转轮22和后转轮23连接,检测各个转轮的旋转方向和旋转量。
在相机主体200内,设置有用于向主体内的各电路和各机构等供给电源的电源供给电路291。在该电源供给电路291上,能够连接内置的电池292和外部电源293。
LCD朝向检测电路265检测背面LCD 39的朝向。即,背面LCD 39能够将其朝向变更为纵向位置或横向位置,检测其朝向,经由输入输出电路271传递到机身CPU 251。
在前述的控制面板40上,连接有控制面板驱动电路297,控制面板驱动电路297与机身CPU 251连接。机身CPU 251经由控制面板驱动电路297在控制面板40上进行摄影信息等的显示。
配置在相机主体200内的内置闪光灯50由充电电路301、闪光灯发光电路303和发光管305等构成。充电电路301经由电池292或外部电源293等接受电源供给,对电压进行升压,从而对电容器(未图示)进行充电。闪光灯发光电路303在接收发光许可信号后,控制蓄积在电容器中的电荷,以期望的亮度使发光管305发光。作为该发光管,能够使用氙气灯(xenon lamp)、高亮度的发光二极管和灯等。
外部闪光灯310是能够相对相机200自由拆装的闪光灯装置,经由接点310a、310b与相机主体200连接。在该外部闪光灯310中,配置有闪光灯CPU 311、充电电路313、闪光灯发光电路315、发光管317、反射伞318和变焦驱动电路319。
闪光灯CPU 311进行外部闪光灯310的控制,并且经由接点310b、通信电路273与机身CPU 251进行通信。充电电路313对装入到外部闪光灯310内的电源电池的电压进行升压,从而对电容器(未图示)进行充电。闪光灯发光电路315根据经由机身CPU 251和接点310a接收的发光许可信号使发光管317发光。变焦驱动电路319根据摄影光学系统101的焦距,驱动控制发光管317和反射伞318的间隔,并控制为成为与摄影光学系统101的焦距等对应的照射角。
外部设备320为个人计算机(PC)等设备,经由接点320a、通信电路273与机身CPU 251进行通信。外部显示设备330是电视机等显示设备,通过接点330a与前述的视频信号输出电路261连接。在外部显示设备330的内部,配置有显示装置驱动电路331和显示装置333。显示装置驱动电路331根据来自视频信号输出电路261的视频信号,在显示装置333上进行记录图像等的显示。
接着,使用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纵横比。摄像元件221的摄像面形成为大致正方形,在摄像元件221内能够得到纵横比不同的图像。这些图像的对角线的长度设定为恒定。通过将对角线设为恒定,而使图像的对角线视场角成为恒定。纵横比能够通过“纵:横”或“横:纵”定义。在本发明中,将纵横比设定为“横:纵”。图4是在通常保持相机的状态(将相机保持在横向位置)下从正面观察摄像元件的图。将该图上的横向和纵向的长度比设为本发明的纵横比。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了4∶3(横长画面)、3∶4(纵长画面)、16∶9(横长画面)和9∶16(纵长画面)这4种纵横比。35mm胶片相机的画面尺寸为36mm×24mm。因此,也可以用纵横比的方式来增加该画面的比率。即,也可以增加3∶2(横长画面)和2∶3(纵长画面)。此外,可以采用与这些纵横比不同值的纵横比,也可以使纵横比连续性变化。
横长的纵横比(4∶3和16∶9)是适于将相机保持为横向位置(将相机保持为水平)时的摄影的纵横比。但是,在使用现有的相机来拍摄纵向较长的被摄体的情况下,需要将相机保持为纵向位置。保持为纵向位置是指以横向位置的保持为基准将相机保持成垂直。换言之,以横向位置的保持为基准,绕透镜的光轴旋转90度来保持相机。纵长的纵横比(3∶4和9∶16)中的摄影相当于将现有的相机保持为纵向位置时的摄影。即,通过选择纵长的纵横比,能够在不变更相机的保持方法的情况下进行与将相机保持为纵向位置时相同的摄影。即,选择纵长的纵横比是指:在将相机保持为横向位置的状态下虚拟地将相机保持为纵向位置。
可认为通过该虚拟的保持方法获得的优点为:光学取景器的使用便利性(观察便利性)不变化,相机的容易保持性不变化等。在相机中安装外部闪光灯310时,重心变化,因此难以将相机保持为纵向位置。在这种情况下,该虚拟性保持方法比较有用。
此处所说明的纵横比能够通过后述的图7(a)中的设定变更的子例程来进行变更。根据所设定的纵横比,从摄像元件驱动电路223输出的图像数据中,通过预处理电路225或图像处理电路257选择处于有效的图像数据(图像数据输出区域)。由此,预处理电路225或图像处理电路257构成根据纵横比设定从上述摄像元件取得的图像数据的区域的设定部。
接着,使用图5至图13所示的流程图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动作。
图5是相机主体200侧的机身CPU 251的上电复位的动作。在相机主体200中装入电池292,或者连接外部电池293后,开始该流程。首先,判定相机主体200的电源开关34是否接通(#1)。在判定结果是电源开关34断开的情况下,成为低功耗的状态即睡眠状态(#3)。
在该睡眠状态下,仅在电源开关34接通的情况下进行中断处理,在步骤#5以下进行用于接通电源的处理。在电源开关34接通以前,停止电源开关中断处理以外的动作,防止电源电池的消耗。
在步骤#1中,在电源开关34接通的情况下,或者在脱离了步骤#3中的睡眠状态的情况下,开始电源供给(#5)。接着,进行防尘过滤器215中的除尘动作(#7)。在该步骤中,从防尘过滤器驱动电路235对固定安装在防尘过滤器215上的压电元件施加驱动电压,通过超声波振动波去除尘埃等。
接着,如果有通过前转轮22和后转轮23等设定的摄影模式、ISO感光度、手动设定的快门速度或光圈值等信息,则进行这些摄影模式和摄影条件的读入(#9)。此外,此时还经由通信电路273从镜头CPU 111读入更换镜头100的打开光圈、焦距信息等镜头信息。
在进行摄影模式等的读入后,接着进行是否正在进行实时取景显示的判定(#11)。对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数字单反相机的实时取景显示,在操作一次LV显示按钮31时,被设定为实时取景显示模式,在再次进行操作时,解除实时取景显示模式。
在步骤#11中的判定结果为不是实时取景显示模式的情况下,即为光学取景器显示模式的情况下,进行取景器测光(F测光)和曝光量运算(#13)。在不是实时取景显示模式的情况下,可动反射镜201处于下降状态,将通过了摄影光学系统101的被摄体光束反射到五棱镜207等取景器光学系统。因此,被摄体光束能够入射到测光元件211而进行测光。
在通过取景器测光来进行测光时,根据此时获得的被摄体亮度进行用于得到适当曝光的光圈值和快门速度等曝光量的运算。此外,每当运算曝光量时,按照在步骤#9中设定的摄影模式和摄影条件进行。
在进行曝光量的运算后,接着进行取景器显示(#15)。通过取景器内显示装置206进行取景器显示,显示与所设定的纵横比对应的摄影范围、以及所运算的或手动设定的光圈值和快门速度等摄影条件。此外,基于所运算的曝光量的光圈值、快门速度值、或者这些手动设定值也显示在控制面板40上。此外,使用图8在后面具体说明该取景器显示的子例程。
接着,进行实时取景显示的熄灭(#17)。在从实时取景显示模式切换到光学取景器显示模式时,此处,进行实时取景显示的熄灭。此外,在解除实时取景显示模式而重复光学取景器显示的情况下,实时取景显示被熄灭,因此跳出该步骤。
在步骤11中的判定结果是设定为实时取景显示模式的情况下,进行可动反射镜201的退避(#31),并打开快门213(#33)。在实时取景显示模式中,根据来自摄像元件221的图像数据,将被摄体像显示在背面LCD39上,因此使可动反射镜201退避,打开快门213,以使被摄体像形成在摄像元件221上。此外,在实时取景显示开始后,跳出该步骤#31、#33。
接着,进行成像器(imager)测光和曝光量的运算(#35)。当进入实时取景显示模式时,可动反射镜201从摄影光学系统101的光路退避,被摄体光束不入射到测光元件211中。因此,根据来自摄像元件221的图像数据,通过AE电路255进行被摄体亮度的测定。该动作是成像器(imager)测光。
根据此处所测定的被摄体亮度,进行用于得到适当曝光的光圈值和快门速度等曝光量的运算。此外,在曝光量的运算时,与步骤#13同样,依照在步骤#9中所设定的摄影模式和摄影条件进行。此外,基于此处所运算出的曝光量的光圈值、快门速度值或这些手动设定值显示在背面LCD 39或控制面板40上。
接着,进行实时取景显示(#37)。在实时取景显示中,根据来自摄像元件221的图像数据,通过预处理电路225和图像处理电路257,进行间隔剔除像素数等的图像处理,以所设定的纵横或纵横比将被摄体像以动态图像显示在背面LCD 39上。每当从摄像元件221进行图像数据的读出时,都进行被摄体像的更新。此外,使用图9在后具体说明实时取景显示动作的子例程。
在进行实时取景显示后,接着进行取景器显示的熄灭(#39)。在从光学取景器显示模式切换到实时取景显示模式时,此处进行取景器显示的熄灭。此外,在切换到实时取景显示模式并重复进行实时取景显示的情况下,取景器显示被熄灭,因此跳出该步骤。
当步骤#17中的实时取景显示熄灭、或步骤#39中的取景器显示熄灭时,判定是否利用操作部件进行了操作(#19)。在该步骤中,通过开关检测电路268判定是否操作了1R开关、设定开关(菜单开关)、再现开关和电源开关中的任意一个开关。
在步骤#19中的判定结果为没有操作的情况下,返回步骤#11,执行前述的动作。另一方面,在判定的结果为进行了操作的情况下,接着进行是否半按压了释放按钮21、即1R开关是否接通的判定(#21)。
在步骤#21中的判定结果为1R开关接通的情况下,执行进行摄影准备和摄影的摄影动作的子例程(#41)。使用图6在后面具体说明该子例程。
在步骤#21中的判定结果为1R开关未接通的情况下,或执行了步骤#41中的摄影动作的情况下,接着进行设定开关是否接通的判定。在该步骤中,操作菜单按钮(设定按钮)35等,进行是否设定为菜单模式(设定模式)的判定。
在步骤#23中的判定结果为菜单模式(设定模式)的情况下,进行设定变更(#43)。在该设定变更的子例程中,能够设定纵横变更模式等各种模式等,依照所设定的菜单进行各种处理。使用图7在后面具体说明该子例程。
在步骤#23中的判定结果为设定开关未接通的情况下,或在执行步骤#43中的设定变更的子例程后,接着进行再现开关是否接通的判定(#25)。在该判定结果为再现开关接通的情况下,执行再现动作(#45)。在再现动作中,读出记录在记录介质A 285或记录介质B 287中的图像数据,再现显示在背面LCD 39或外部显示转换330等上。使用图10在后具体说明该再现动作的子例程。
在步骤#25中的判定结果为再现开关未接通的情况下,或在执行步骤#45中的再现动作的子例程后,接着进行电源开关34是否接通的判定(#27)。在该判定结果为电源开关34接通的情况下,返回步骤#11,执行前述的动作。
另一方面,在步骤#27中的判定结果为电源开关未接通的情况下,停止电源供给(#29),返回步骤#3,成为前述的睡眠状态。
接着,使用图6所示的流程图说明步骤#41中的摄影动作的子例程。
在进入摄影动作的子例程后,首先与步骤#11同样地进行是否为实时取景显示模式的判定(#51)。在该判定结果为不是实时取景显示模式的情况下,执行相位差AF的子例程(#53)。在该相位差AF的子例程中,使用通过了摄影光学系统101的周边的两个光束,根据公知的相位差法,检测摄影光学系统101的焦点偏离方向和焦点偏离量。并且,根据该检测的焦点偏离方向和焦点偏离量,将摄影光学系统101驱动到对焦位置。
在相位差AF结束后,接着与步骤#13同样地进行取景器测光和曝光量运算(#55)。基于此处所运算的曝光量的光圈值、快门速度值、或者这些手动设定值显示在取景器内显示装置206或控制面板40上。
在步骤#51中的判定结果为实时取景显示模式的情况下,执行成像器(imager)AF的子例程(#57)。在实时取景显示模式中,可动反射镜201处于从摄影光学系统101的光路退避的位置,不能利用相位差AF进行测距。因此,根据来自摄像元件221的图像数据,执行成像器AF。在该成像器AF的子例程中,进行摄影光学系统101的驱动控制,以使从对比度AF电路253输出的图像数据的高频分量成为峰值。
在进行成像器AF后,接着与步骤#35同样地进行成像器测光和曝光量运算(#59)。基于此处所运算的曝光量的光圈值、快门速度值、或者这些手动设定值显示在背面LCD 39和控制面板40上。
在进行步骤#55中的取景器测光和曝光量运算、或者步骤#59中的成像器测光后,接着判定是否全按压了释放按钮21,即2R开关是否接通(#61)。在该判定结果为2R开关未接通的情况下,进行1R开关是否接通的判定(#63)。
如果该步骤#63中的判定结果为1R开关未接通,则摄影者的手指已经从释放按钮21离开,所以结束摄影动作的子例程,返回原来的流程。另一方面,在步骤#63中的判定结果为1R开关接通的情况下,摄影者的手指至少放在了释放按钮21上,因此返回步骤#61,成为交替判定该步骤和步骤#63的待机状态。
在步骤#61中的判定结果为2R开关接通时,全按压释放按钮21,并转移到曝光动作。首先,与步骤#11、#51同样地,进行是否为实时取景显示模式的判定(#65)。在该判定结果为不是实时取景显示模式的情况下,进行可动反射镜201的退避(#67)。在不是实时取景显示模式的情况下,即在光学取景器显示模式的情况下,可动反射镜201处于下降状态,因此为了将被摄体光束引导到摄像元件221,而使可动反射镜201退避。
另一方面,在步骤#65中的判定结果为实时取景显示模式的情况下,进行快门213的关闭动作(#91)。在实时取景显示模式的情况下,可动反射镜201处于退避位置,快门213保持打开。在执行用于取得静止图像的曝光动作时,需要对快门213充电。因此,临时进行快门213的关闭动作。
在进行步骤#67中的可动反射镜退避、或步骤#91中的快门关闭后,接着进行光圈103的光圈缩小动作(#69)。在该步骤中,针对镜头CPU 111进行光圈缩小指示,使得成为根据曝光量运算所求取的光圈值或手动设定的光圈值。
接着,进行曝光动作(#71)。在该步骤中,使快门213的前帘移动,并且在摄像元件221中开始电荷蓄积。此外,在通过内置闪光灯50或外部闪光灯310进行闪光灯发光的情况下,快门213的前帘开始移动,在成为完全打开的时刻,进行闪光灯发光。此时,成为完全打开的时刻根据所设定的纵横比而不同,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与所设定的纵横比对应的定时进行闪光灯发光。并且,在经过预定时间后,使快门213的后帘移动,并且结束摄像元件221中的电荷蓄积。使用图12在后说明该曝光动作的详细动作。
在曝光动作结束后,接着进行光圈103的打开(#73)。即,机身CPU251针对镜头CPU 111发送指示以使光圈103成为开放光圈值。
在打开光圈后,接着与步骤#11、#51、#65同样地进行是否为实时取景显示模式的判定(#75)。在该判定结果为不是实时取景显示模式的情况下,进行可动反射镜201的复原(#77)。即,在步骤#67中可动反射镜201从摄影光学系统101的光路退避,因此下降至插入到光路中。
另一方面,在步骤#75中的判定结果为实时取景显示模式的情况下,进行快门213的打开(#93)。即,为了再次打开实时取景显示,使快门213的前帘移动而打开快门,使得将来自摄影光学系统101的被摄体光束导向摄像元件221。
在进行步骤#77中的可动反射镜复原、或步骤#93中的快门打开后,接着进行图像的读出(#79)。在该步骤中,通过摄像元件驱动电路223从摄像元件221进行图像信号的读出。
接着,进行图像处理(#81)。即,通过预处理电路225、图像处理电路257和压缩解压缩电路259等对从摄像元件221读出的图像信号进行各种图像处理。此外,根据设定变更的子例程(参照图7),通过预处理电路225、图像处理电路257等选择基于所设定的纵横比的图像数据输出区域的图像数据,并进行图像处理。
在进行图像处理后,接着进行图像记录(#83)。在图像记录中,通过记录介质控制电路283将进行了图像处理的图像数据输出区域的图像数据记录在记录介质A 285或记录介质B 287中。在该图像记录结束后,返回原来的流程。
接着,使用图7(a)所示的流程图说明步骤#43中的设定变更的子例程。在菜单模式中,能够进行各种设定变更,但是图7(a)所示的流程图仅示出了其一部分。
即,图7(a)所示的流程示出了通过上位的设定变更流程,利用十字按钮32或纵横按钮37等操作部件的操作而选择了变更纵横比的模式的情况。该动作可视为变更纵横比的变更部。
在进入图7(a)所示的设定变更的流程后,首先进行是否进行了纵横变更操作的判定(#101)。在背面LCD 39的菜单画面上,通过操作十字按钮32选择纵横变更,并且用确认按钮33来确定该选择的纵横比,由此进行该纵横变更操作。
在步骤#101中的判定结果为纵横设定变更操作的情况下,进行纵横设定变更(#103)。即,如图7(b)所公开那样,每当操作十字按钮32时都变更纵横比。纵横比可大致分为横长的纵横比(4∶3和16∶9)和纵长的纵横比(3∶4和9∶16),但是十字按钮32不能变更横长的纵横比和纵长的纵横比。能够通过纵横按钮37进行该变更。即,在处于能变更横长的纵横比的情况下,根据十字按钮32的操作来切换4∶3和16∶9,在处于能变更纵长的纵横比的情况下,根据十字按钮32的操作来切换3∶4和9∶16。
在结束了步骤#103中的纵横设定变更的情况下,或者在步骤#101中的判定结果为没有进行纵横变更操作的情况下,接着判定是否进行了纵横位置变更操作(#105)。在该步骤中,判定是否操作了纵横按钮37。
在步骤#105中的判定结果为进行了纵横位置变更操作的情况下,进行纵横设定变更(#107)。通过该纵横位置变更操作,能够虚拟改变相机的保持方法。即,能够虚拟变更为将相机保持在纵向位置的状态和保持在横向位置的状态。此处,如图7(b)所示,在将纵横比设定为4∶3(横长画面)的情况下,向3∶4(纵长画面)进行设定变更。在将纵横比设定为16∶9(横长画面)的情况下,向9∶16(纵长画面)进行设定变更。
在步骤#107中,根据纵横按钮37的操作,进行横长画面的纵横比和纵长画面的纵横比的切换动作。通过选择纵长画面的纵横比,能够在将相机保持在横向位置的状态下进行将相机保持为纵向位置时的摄影。用户仅通过操作纵横按钮37,即使不改变相机的保持方法,也能够得到与改变了相机的保持方法的情况同样的效果。即,将纵横按钮37视作虚拟变更相机的保持方法的操作部件。
在步骤#107中的设定变更结束的情况下,或者步骤#105中的判定结果为没有进行纵横位置变更操作的情况下,返回原来的流程。
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变更纵横比。在变更纵横比后,预处理电路225和图像处理电路257根据该设定,变更从摄像元件221读出的图像数据的有效范围。因此,能够在与再现装置的画面的纵横比对应的画面内进行摄影。
能够如下所示概括上述纵横比的变更动作。假如,将A∶B设为纵横比。在本实施例中,在能够变更横长的纵横比(A>B)的状态下,根据十字按钮32(第一操作部件)的操作来切换4∶3和16∶9。在能够变更纵长的纵横比(A<B)的状态下,根据十字按钮32(第一操作部件)的操作来切换3∶4和9∶16。即,通过操作第一操作部件,能够在维持A和B的尺寸关系的状态下变更纵横比。作为第一操作部件而分配了十字按钮32,但是只要是配置在相机上的操作部件,则可以分配任何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操作纵横按钮37(第二操作部件),能够在将纵横比设定为4∶3时变更为3∶4。能够在将纵横比设定为16∶9时变更为9∶16。即,该变更动作为:“通过操作第二操作部件,纵横比从A∶B变更为B∶A”。作为第二操作部件而分配了纵横按钮37,但是只要是配置在相机上的操作部件,则可以分配任何部件。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用第一操作部件和第二操作部件的操作,进行了纵横比的变更操作。但是,也可以设置单一的操作部件,仅通过该操作部件进行纵横比的变更操作。并且,也可以不设置操作部件,而是例如根据倾斜传感器227的检测输出,进行纵横比的变更操作。用户能够用倾斜传感器227(加速度传感器)检测通过摇动或敲击相机机身而产生的冲击(加速度),并根据该冲击(加速度)进行纵横比的变更操作。
接着,使用图8说明步骤#15中的取景器显示的子例程。在该子例程中,控制设置在光学取景器内的显示部件来进行摄影信息和摄影范围的显示。
在进入图8(a)所示的取景器显示的流程后,首先,开始信息显示液晶的驱动(#121)。在该步骤中,开始取景器内显示装置206的信息显示液晶206a、206b的驱动(#121)。该信息显示液晶206a、206b显示程序摄影模式(P)等的摄影模式、快门速度(在图中为“250”)、光圈值(在图中为“F5.6”)、曝光校正(在图中为“+0.7”)、闪光灯状态等。此外,在该步骤中开始驱动信息显示液晶206a、206b,但是背光灯未亮灯,因此摄影者在该阶段不能进行视觉确认。
接着,进行是否选择了横长画面的纵横比的判定(#123)。纵长画面的纵横比和横长画面的纵横比的设定能够通过纵横按钮37来设定,因此在该步骤中根据该设定状态进行判定。此外,在每次用纵横按钮37进行操作时,这两个纵横交替变化,因此在该流程中确认最新的设定状态。
在步骤#123中的判定结果为选择了横长画面的纵横比的情况下,则横向位置液晶背光灯亮灯(#125)。在该横向位置液晶背光灯亮灯时,如图8(b)所示,信息显示液晶206a被照亮,能视觉确认沿横向排成一排的摄影信息。
另一方面,在步骤#123中的判定结果为选择了纵长画面的纵横比的情况下,纵向位置液晶背光灯亮灯(#127)。在该纵向位置液晶背光灯亮灯时,如图8(c)所示,信息显示液晶206b被照亮,能视觉确认沿纵向排成一列的摄影信息。
在进行步骤#125中的横向位置液晶背光灯的亮灯后,或者进行步骤#127中的纵向位置液晶背光灯的亮灯后,接着进行选择纵横格线的亮灯(#129)。在该步骤中,如图8(b)、图8(c)所示,根据所设定的纵横比,通过纵横显示LCD 205,显示表示摄影范围的格线206c、206d。即,在设定了横长画面的纵横比的情况下,如图8(b)所示显示上下两条格线206c;在设定了纵长画面的纵横比的情况下,如图8(c)所示显示左右两条格线206d。根据在步骤#103、#107中所设定的图像数据输出区域进行此处的格线206c、206d的显示。
在进行与所选择的纵横比对应的格线的亮灯后,返回原来的流程。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选择了纵长画面的纵横比还是选择了横长画面的纵横比来改变摄影信息的显示位置。此外,在光学取景器中,通过格线206c、206d显示摄影范围。因此,即使变更纵横比,也能够在光学取景器中确认其摄影范围和必要的摄影信息,从而非常方便。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用格线示出摄影范围,但是当然也可以通过纵横显示LCD 205仅使摄影范围透射,对摄影范围以外进行遮光。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在仅设为格线、透射其以外部分的情况下,还能够以包括摄影范围以外的周围在内的方式进行观察,在仅透射摄影范围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地仅掌握完成的图像。
接着,使用图9说明步骤#37中的实时取景显示的子例程。如前所述,该子例程根据来自摄像元件221的图像数据,将被摄体像显示在背面LCD 39上。
在进入图9(a)所示的实时取景显示的流程后,首先,进行选择纵横显示坐标的设定(#131)。在该步骤中,根据所设定的纵横比信息,设定表示应该显示为被摄体像的范围的坐标。
接着,涂黑图像区域外部(#133)。在该步骤中,如图9(b)~9(e)所示,根据在步骤#131中所设定的显示坐标,通过涂黑图像区域外部来设为不显示(遮蔽)。此外,图9(b)为4∶3的横长图像的区域,图9(c)为16∶9的横长图像的区域,图9(d)为2∶3的纵长图像的区域,图9(e)为表示9∶16的纵长图像的区域。
在将图像区域外部涂黑后,接着进行信息显示坐标的设定(#135)。在该步骤中,如图9(b)、图9(c)所示,在图像为横长(横长画面的纵横比)的情况下,进行用于在图像区域的下侧沿横向一排显示摄影信息的坐标设定。并且,如图9(d)、图9(e)所示,在纵长(纵长画面的纵横比)的情况下,进行用于在图像区域的右侧沿纵向一列显示摄影信息的坐标的设定。
在设定信息显示区域坐标后,接着开始信息显示(#136)。在该步骤中,将摄影信息显示在图像区域的下侧或右侧。接着,开始实时取景图像显示(#137)。在该步骤中,在背面LCD 39的图像区域中,根据来自摄像元件221的图像数据,动态显示被摄体像以用于观察。接着,进行液晶背光灯的亮灯(#139)。由此,能够视觉确认背面LCD 39上的实时取景显示和摄影信息。摄影者能够一边观察被摄体像一边确定构图地进行摄影。
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背面LCD 39上进行实时取景显示时,考虑到所设定的纵横比而显示被摄体像。此外,与选择了横长画面的纵横比还是选择了纵长画面的纵横比相对应地变更摄影信息的显示位置。因此,即使变更纵横比,也能通过实时取景显示来确认其摄影范围和必要的摄影信息,从而非常方便。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涂黑了图像区域外部,完全不显示图像,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用格线表示图像区域外部,并且,当然也可以进行半透明显示图像区域外部等的变形。在用格线进行显示的情况或半透明显示的情况下,作为实时取景显示用的图像数据,不限于图像数据输出区域,还包括周围的图像数据也输出到背面LCD 39。
接着,使用图10所示的流程图说明步骤#45中的再现动作的子例程。如前所述,该子例程读出记录在记录介质A 285或记录介质B 287中的图像数据,并在背面LCD 39等上进行再现显示。在操作再现按钮36后,开始再现动作的子例程。
在进入再现动作的子例程后,首先进行再现图像的指定(#141)。在该步骤中,在背面LCD 39上通过缩略图显示记录在记录介质A 285等中的图像,因此通过光标从这些图像中指定用户期望再现显示的图像。
在进行了再现图像的指定后,接着判定是否进行了外部输出的连接(#143)。此处,判定是否连接了电视机等外部显示装置330。在该判定的结果为连接了外部显示装置330的情况下,进行外部再现(#145)。在该步骤中,将来自视频信号输出输出电路261的图像信号发送到外部显示装置330,在外部显示装置330上再现显示从记录介质A 285等中读出的图像。
另一方面,在步骤#143中的判定结果为没有连接外部显示装置330的情况下,进行液晶监视器再现(#147)。在该步骤中,在背面LCD 39上再现显示从记录介质A 285等中读出的图像。使用图11在后面说明该液晶监视器再现的子例程。
在进行了步骤#145中的外部再现、或步骤#147中的液晶监视器再现后,进行是否结束再现的判定(#149)。本实施方式中的相机主体200通过操作再现按钮36而成为再现显示模式,通过再次操作再现按钮36而结束再现显示模式。因此,在该步骤中,判定是否再次操作了再现按钮36。
在步骤#149中的判定结果为没有结束再现的情况下,返回步骤#143,执行前述的动作。另一方面,在判定的结果为结束再现的情况下,结束再现动作,返回原来的流程。
接着,使用图11所示的流程图说明步骤#147中的液晶监视器再现的子例程。在该子例程中,读出记录在记录介质A 285等中的图像数据,并再现显示在背面LCD 39上。
在进入液晶监视器再现的子例程后,首先进行指定图像的读入(#151)。即,针对在步骤#141中所指定的图像,从记录介质A 285中读出图像数据。接着,进行空白部分的涂黑(#153)。如前所述,本实施方式中的图像的纵横比不同,因此依照分别读出的图像数据的纵横比,与图9(b)~9(e)同样地,对空白部分进行涂黑。
在进行空白部分的涂黑后,接着开始监视器再现显示(#155)。即,根据在步骤#151中所读出的图像数据,在背面LCD 39上再现显示图像。
在开始监视器再现显示后,接着判定是否进行了图像选择操作(#157)。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相机能够通过操作左右的十字按钮32而变更为前一个或下一个图像;此外,还能够再次显示缩略图像,并从其中选择图像。由此,在该步骤中,判定是否进行了这些操作。
在步骤#157中的判定结果为进行了图像选择操作的情况下,进行指定图像的变更(#161)。即,变更为通过图像选择操作而选择的图像。此后,返回步骤#151,读出所变更的图像,进行再现显示。
另一方面,在步骤#157中的判定结果为没有进行图像选择的情况下,判定是否结束再现(#159)。如前所述,在再次操作再现按钮36时,再现结束,因此在该步骤中,判定是否再次操作了再现按钮36。
如果步骤#159中的判定结果不是结束再现,则返回步骤#157,执行前述的动作。另一方面,在为结束再现的情况下,结束液晶监视器再现的子例程,返回原来的流程。
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记录介质A 285等中读出图像数据,进行再现显示的情况下,能够在外部显示装置330或配置在相机主体200上的背面LCD上选择性地进行再现显示。此外,在背面LCD 39上进行再现显示时,根据纵横比,将空白部分涂黑地进行显示。由此,在用各利纵横比进行拍摄的情况下,能够进行与该纵横比对应的显示。
接着,使用图12所示的流程图说明步骤#71中的曝光动作的子例程。如前所述,在该子例程中,快门213的前帘开始移动,通过摄像元件221对被摄体像进行光电转换,进行此时的光电转换信号的电荷蓄积,在经过预定时间时,使后帘移动。此外,在进行闪光灯发光的情况下,根据所设定的纵横比,在摄影画面完全打开时,将发光许可信号输出到闪光灯。
在说明图12所示的流程图的各步骤的动作以前,使用图14至图17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闪光灯发光的定时。图14示出在设定变更的流程中设定了纵横比9∶16的情况下,快门213的前帘213a和后帘213b的动作、以及闪光灯发光的定时,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快门的前帘和后帘的位置。在定时t10,前帘213a从位置L0开始移动,在定时t11,到达与纵横比为9∶16的摄影画面的端部对应的位置L11处。此后,在摄影画面(与图像数据输出区域对应)上形成被摄体像。
接着,在到达定时t12时,后帘213b从位置L0开始移动,在定时t13,到达与纵横比为9∶16的摄影画面的端部对应的位置L11处。此时,不通过前帘213a和后帘213b覆盖摄影画面而成为完全打开状态。如果在该定时进行闪光灯发光,则能够针对被摄体高效进行闪光灯发光。由此,在前帘213a开始移动后经过了到达定时t13的时间T1的时刻,向闪光灯装置发送发光许可信号即可。此外,在图14中,描绘了两条后帘213b的移动曲线,但是如果在定时t12以后起动后帘213b,则针对摄影画面成为完全打开状态。此外,位置L1是前帘213a和后帘213b的移动结束位置。在后述的图15到图17中也同样。
图15是将纵横比设定为3∶4的情况。在前帘213a开始移动,到达位置L22,后帘213b到达位置L21时,摄影画面(图像数据输出区域)成为完全打开状态。如果在该定时使闪光灯发光,则能够针对被摄体高效进行闪光灯发光。由此,在前帘213a开始移动后经过了到达定时t23为止的时间T2的时刻,向闪光灯装置发送发光许可信号即可。
图16是将纵横比设定为4∶3的情况。在前帘213a开始移动,到达位置L32,后帘213b到达位置L31时,摄影画面(图像数据输出区域)成为完全打开状态。如果在该定时进行闪光灯发光,则能够针对被摄体高效进行闪光灯发光。由此,在前帘213a开始移动后经过了到达定时t33为止的时间T3的时刻,向闪光灯装置发送发光许可信号即可。
图17是将纵横比设定为16∶9的情况。在前帘213a开始移动,到达位置L42,后帘213b到达位置L41时,摄影画面(图像数据输出区域)成为完全打开状态。如果在该定时进行闪光灯发光,则能够针对被摄体高效进行闪光灯发光。由此,在前帘213a开始移动后,在经过了到达定时t43为止的时间T4的时刻,向闪光灯装置发送发光许可信号即可。
按照以上的考虑方式,在图12所示的曝光动作流程中进行控制。在进入该流程后,首先进行发光定时的计算(#201)。此处,在快门213的前帘213a起动后,考虑所设定的纵横比来计算成为最佳的发光定时的时间T1~T4,并设定该时间。此外,还根据所计算的时间T1~T4,设定能否进行闪光灯发光。使用图13在后面说明该发光定时的详细情况。
在进行发光定时的计算后,接着使前帘213a开始移动(#203),并且起动Ts计时器(#205),同时起动Tx计时器(#207)。即,从帘开始驱动起,使用计时器开始时间的测定。此处,Ts计时器是用于判定后帘213b的移动开始的计数器,Tx计时器是用于判定是否到达了发光定时的计数器,在Tx计时器中,根据所设定的纵横比,设定时间T1~T4(参照后述的图13的步骤#223~#229)。此外,在Ts计时器中所设定的Ts时间是与通过步骤#55或#59中的曝光计算而计算出的快门速度对应的时间,或者是与通过摄影者手动设定的快门速度对应的时间。
接着,进行是否进行闪光灯发光的判定(#209)。在前述的步骤#201的发光定时计算中,进行能否发光的判定(参照后述的图13的步骤#231~#235),根据该结果进行判定。在步骤#209中的判定结果为进行发光的情况下,判定是否经过了计时器Tx所计时的Tx时间(#211)。在该判定结果为没有到达Tx时间的情况下,等待到达Tx时间。
在步骤#211中的判定结果为经过Tx时间时,输出发光许可信号(#213)。该定时是到达图14的T1、图15的T2、图16的T3、图17的T4中的任意一个的时刻,针对内置闪光灯50或外部闪光灯310经由输入输出电路271向闪光灯发光电路303、315输出发光许可信号。这些闪光灯在接收发光许可信号后,进行闪光灯发光。
在步骤#213中输出发光许可信号后,或者在步骤#209中的判定结果为不进行发光的情况下,接着进行是否经过了Ts时间的判定(#215)。如前所述,Ts时间用于确定后帘213b的移动开始时间,是到图14的t12、图15的t22等定时的时间。在该判定结果为没有到达Ts时间的情况下,等待经过Ts时间。
在步骤#215中的判定结果为经过了Ts时间时,接着开始后帘213b的移动。由此,结束曝光动作,返回原来的流程。
接着,使用图13说明步骤#201的发光定时计算流程。在进入该流程后,首先判定摄影画面的尺寸(#221)。此处,根据在设定变更的流程中所设定的纵横比来判定摄影画面(与图像数据输出区域相当)。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设定16∶9、4∶3、3∶4和9∶16这四个纵横比,因此判定是属于这些中的哪一个。
在步骤#221的判定结果为9∶16的情况下,将时间T1代入时间Tx(#223)。如在图14中所说明那样,时间T1为9∶16时的发光定时。在步骤#221的判定结果为3∶4的情况下,将时间T2代入时间Tx(#225)。如在图15中所说明那样,时间T2为3∶4时的发光定时。
在步骤#221的判定结果为4∶3的情况下,将时间T3代入时间Tx(#227)。如在图16中所说明那样,时间T3为4∶3时的发光定时。在步骤#221中的判定结果为16∶9的情况下,将时间T4代入时间Tx(#229)。如在图17中所说明那样,时间T4为16∶9时的发光定时。
在步骤#223~#229中,将时间T1~T4中的任意一个代入时间Tx后,接着进行是否为时间Tx>时间Ts的判定(#231)。在该判定结果为Tx>Ts的情况下,设为不进行闪光灯发光(#235)。即,这是因为:在使闪光灯发光的时间Tx比直到使后帘213b移动的时间Ts长的情况下,没有摄影画面成为完全打开状态的定时,在这种情况下不能进行闪光灯发光。
另一方面,在步骤#231中的判定结果为Tx<Ts的情况下,设为发光(#233)。即,这是因为:在使闪光灯发光的时间Tx比到达使后帘213b移动的时间Ts短的情况下,具有摄影画面成为完全打开状态的定时,在这种情况下不能进行闪光灯发光。在步骤#233和#235中,分别设置发光标记、发光禁止标记即可。
如上说明,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根据所设定的纵横比,变更输出用于使闪光灯发光的发光信号的定时。因此,即使变更纵横比也能够在最佳的定时进行闪光灯发光,能够消除闪光灯光的浪费,进行有效利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计数从前帘移动开始的时间来进行发光定时,因此不需要新的部件,所以能够使结构简单。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闪光灯发光是所谓的前帘同步。前帘同步是在前帘移动结束时且在后帘移动开始前进行闪光灯发光的方式。但是,不限于此,也能够适用于在前帘移动结束后且在后帘移动开始时进行闪光灯发光的后帘同步。但是,在进行后帘同步的情况下,与前帘移动开始不是同时,在后帘移动开始后,在到达摄影画面的端部的时刻进行闪光灯发光。在图14的例子中,为后帘213b到达位置L11的时刻,在图15的例子中,为后帘213b到达位置L21的时刻。
接着,使用图18至图20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针对闪光灯发光定时,计数从前帘213a开始移动起的时间,在该时间到达时间Tx后,输出闪光灯发光信号。与此相对,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设置根据前帘213a的移动位置而处于接通(或断开)的开关X1~X4,通过该开关X1~X4来许可发光。即,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通过计时器的计数而使发光开始,与此相对,在第二实施方式中通过机械的开关使发光开始。这些开关是用于检测焦面快门的前帘位置的检测部。此外,在该检测部也可以由光电开关、位置传感器等构成。
本实施方式中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将图12所示的曝光动作的流程置换为图18所示的流程,并将图13所示的发光定时计算的流程置换为图19所示的流程图,除这些以外,大致为相同的动作。因此,以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在说明图18所示的流程之前,使用图20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闪光灯发光的定时。图20(a)示出在设定变更的流程中设定了9∶16的情况下,快门213的前帘213a和后帘213b的动作、以及闪光灯发光的定时,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快门213的前帘和后帘的位置。与图14不同的方面是在图20(a)中设置了开关X1。即,在前帘213a到达位置L12后,开关X1接通。
同样地,图15和图20(b)在设置了开关X2的方面不同,图16和图20(c)在设置了开关X3的方面不同,图17和图20(d)在设置了开关X4的方面不同。开关X2为前帘213a到达位置L22时接通的开关,开关X3为前帘213a到达位置L32时接通的开关,开关X4为前帘213a到达位置L42时接通的开关。此外,如前所述,位置L12到L42是在各个摄影画面中,成为最佳的闪光灯发光定时的前帘213a的位置。
在进入图18所示的曝光动作的流程后,首先,进行发光定时计算(#202)。此处,根据所设定的纵横比,选择在最佳的发光定时接通的开关X1~X4中的任意一个。使用图19具体说明该发光定时计算的详细情况。
在发光定时计算结束后,接着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使前帘213a开始移动(#203),并且起动Ts计时器(#205)。Ts计时器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对从前帘起动开始到后帘起动为止的时间进行计时。接着,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进行是否进行发光的判定(#209)。在步骤#202中的发光定时计算的流程中设定是否进行发光(参照#231~#235),因此根据该结果判定是否进行发光。
在步骤#209中的判定结果为进行发光的情况下,接着进行是否输出了发光许可信号的判定(#210)。此处,如在图20中说明的那样,判定是否从根据所设定的纵横比确定的开关X1~X4输出了发光许可信号。在步骤#202中确定的开关X1~X4接通时,在该时刻从发光许可信号电路210输出发光许可信号。
在步骤#210中的判定结果为输出了发光许可信号时,则输出发光信号(#212)。此处,根据来自发光许可信号电路210的发光许可信号,向内置闪光灯50或外部闪光灯310的闪光灯发光电路303、315输出发光信号。
在步骤#212中输出发光信号时,或者在步骤#209中的判定结果为不发光的情况下,接着,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进行是否经过了Ts时间的判定(#215)。在该判定结果为经过了Ts时间的情况下,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使后帘213b开始移动(#217)。
接着,使用图19说明步骤#202的发光定时计算的流程。在进入该流程后,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判定摄影画面的尺寸(#221)。在该判定结果为9∶16的情况下,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将时间T1代入时间Tx(#223)。接着,对开关X1进行许可发光的分配(#224)。即,将前帘213a开始移动后在位置L12上通过的时刻接通的开关X1的信号输出设定为发光许可信号。
在步骤#221中的判定结果为3∶4的情况下,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将时间T2代入时间Tx(#225)。接着,对开关X2进行许可发光的分配(#226)。即,将在前帘213a开始移动后在位置L22通过的时刻接通的开关X2的信号输出设定为发光许可信号。
在步骤#221中的判定结果为4∶3的情况下,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将时间T3代入时间Tx(#227)。接着,对开关X3进行许可发光的分配(#228)。即,将在前帘213a开始移动后在位置L32通过的时刻接通的开关X3的信号输出设定为发光许可信号。
在步骤#221中的判定结果为16∶9的情况下,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将时间T4代入时间Tx(#229)。接着,对开关X4进行许可发光的分配(#230)。即,将在前帘213a开始移动后在位置L42通过的时刻接通的开关X4的信号输出设定为发光许可信号。
在步骤#224、#226、#228、#230中的任意一个步骤中进行了X1~X4的发光许可信号的分配后,接着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进行时间Tx是否比时间Ts长的判定(#231)。在该判定结果为时间Tx>时间Ts的情况下,设为不发光;另一方面,在时间Tx<时间Ts的情况下,设为发光。此处,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设定发光标记或发光禁止标记即可。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也根据所设定的纵横比,变更输出用于使闪光灯发光的发光信号的定时。因此,即使变更纵横比也能够在最佳的定时使闪光灯发光,从而能够消除闪光灯光的浪费,进行有效利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配置根据前帘213a的移动位置而接通(或断开)的开关X1~X4,根据该开关X1~X4的信号,进行闪光灯发光。开关X1~X4能够正确反映前帘213a的移动位置,能够正确检测完全打开状态。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闪光灯发光使所谓的前帘同步。与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同样地,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够适用于后帘同步。但是,在进行后帘同步的情况下,与前帘移动开始不是同时,而使在后帘移动开始后,在到达摄影画面的端部的时刻进行闪光灯发光。在图14的例子中与位置L11对应地配置开关X1,在图15的例子中与位置L21对应地配置开关X2,在图16的例子中在位置L31上配置开关X3,在图17的例子中在位置L41上配置开关X4,根据开关X1~X4的信号进行闪光灯发光。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在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中,根据依据纵横比确定的图像数据输出区域,变更向发光部输出发光信号的定时。因此,即使变更纵横比也能够在最佳的定时进行闪光灯发光。
此外,在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中,快门213使前帘213a和后帘213b这两个快门帘移动,但是作为快门,可以是摄像元件221的电子快门,也可以是机械的快门帘和电子快门的组合。
此外,在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中,作为纵横比,具有16∶9、4∶3、3∶4和9∶16四种,该组合可以适当变更,并且也可以无阶段地连续性变化。
此外,在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中,用手动设定变更了纵横比的组合,但是也可以检测被摄体图像或相机的动作等,自动变更最佳的纵横比。
此外,在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中,闪光灯发光的定时是与前帘的移动对应地进行的所谓的前帘同步,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是与后帘的移动对应地进行的后帘同步。无论是哪一种,只要是根据摄影画面(图像数据输出区域)的变化,快门213变成完全打开的定时即可。
此外,在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中,光学取景器和实时取景显示两者都具有纵横比的显示部,但是也可以仅某一个具有该显示部。
此外,在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中,根据纵横比确定的图像数据输出区域的图像数据是通过预处理电路225或图像处理电路257从摄像元件驱动电路223所输出的图像数据中选择出的。但是,不限于此,例如,在从摄像元件221进行读出时,也可以仅针对根据纵横比确定的范围来读出图像数据。
此外,在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中,作为用于摄影的设备,使用数字相机进行了说明,但是作为相机,既可以是数字单反相机也可以是小型数字相机,还可以是视频相机、摄影机那样的动态图像用的相机,此外,当然还可以是内置在便携电话或便携信息终端(PDA:Personal DigitalAssist:个人数字助理)、游戏设备等中的相机。无论是哪一种,只要是能够变更纵横比的用于摄影的设备,都能够应用本发明。
本发明不直接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实施阶段能够在不脱离主旨的范围内对结构要素进行变形来具体化。此外,能够通过上述实施方式中公开的多个结构要素的适当组合,形成各种发明。例如,也可以删除实施方式所示出的全部结构要素中的几个结构要素。此外,还可以适当组合不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结构要素。
Claims (6)
1.一种摄像装置,其具有:
摄像元件,其能够以多个纵横比取得图像数据;
闪光灯,其照射被摄体;
焦面快门,其控制上述摄像元件的曝光量;
变更部,其变更上述纵横比;
设定部,其根据上述变更部所变更的纵横比来设定从上述摄像元件取得的图像数据的区域;以及
控制部,其控制上述焦面快门来使上述摄像元件曝光,并且控制上述闪光灯的发光,
该摄像装置的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部根据上述变更部变更的纵横比向上述闪光灯输出发光许可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部在从上述焦面快门的前帘的驱动开始测定的时间与根据上述变更部变更的纵横比所设定的时间变为相同时,输出上述发光许可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摄像装置还具有检测部,该检测部检测上述焦面快门的前帘的位置,
上述控制部根据上述检测部的输出,检测到在上述焦面快门的前帘开始驱动后该前帘处于根据上述变更部变更的纵横比所设定的位置上时,输出上述发光许可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摄像装置还具有作为用于变更上述纵横比的操作部件的第一操作部件和第二操作部件,
在将上述纵横比设为A∶B时,
上述变更部在操作了上述第一操作部件的情况下,在维持A和B的大小关系的状态下变更纵横比,在操作了上述第二操作部件的情况下,将纵横比从A∶B变更为B∶A。
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纵横比包括与横长图像对应的纵横比和与纵长图像对应的纵横比。
6.一种摄像装置的控制方法,该摄像装置具有摄像元件,其能够以多个纵横比取得图像数据;闪光灯,其照射被摄体;焦面快门,其控制上述摄像元件的曝光量;变更部,其变更上述纵横比;设定部,其根据上述变更部所变更的纵横比来设定从上述摄像元件取得的图像数据的区域;以及控制部,其控制上述焦面快门来使上述摄像元件曝光,并且控制上述闪光灯的发光,该摄像装置的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
根据上述变更部变更的纵横比求取向上述闪光灯输出发光许可信号的发光定时,
对从上述焦面快门的快门帘的移动开始的时间进行计时,在到达上述发光定时的时候,输出上述发光许可信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9068160A JP2010226186A (ja) | 2009-03-19 | 2009-03-19 | 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 |
JP2009-068160 | 2009-03-19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841658A true CN101841658A (zh) | 2010-09-22 |
CN101841658B CN101841658B (zh) | 2013-01-30 |
Family
ID=427447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10145187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41658B (zh) | 2009-03-19 | 2010-03-19 | 摄像装置及摄像装置的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2010226186A (zh) |
CN (1) | CN101841658B (zh)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445749A (zh) * | 2010-09-30 | 2012-05-09 | Hoya株式会社 | 成像装置 |
CN103925908A (zh) * | 2013-01-15 | 2014-07-16 | 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 | 无人机用小型航测相机曝光信号实时获取及记录方法 |
CN104025563A (zh) * | 2011-11-14 | 2014-09-03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取景器器件和包括其的相机 |
CN105306812A (zh) * | 2014-06-23 | 2016-02-03 | 佳能株式会社 | 摄像装置及控制方法 |
WO2019041165A1 (zh) * | 2017-08-30 | 2019-03-07 | 深圳传音通讯有限公司 | 一种有回显的正方形照片拍摄控制方法及装置 |
CN110460750A (zh) * | 2018-05-08 | 2019-11-15 | 佳能株式会社 | 闪光灯控制装置和方法、闪光灯、摄像设备以及摄像系统 |
CN112702479A (zh) * | 2019-10-23 | 2021-04-23 | 株式会社理光 | 电子器件、摄像器件以及摄像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095436B (zh) * | 2023-04-10 | 2023-06-30 | 南京予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自适应车载摄像头驱动方法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5351950A (ja) * | 2004-06-08 | 2005-12-22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装置の光照射方法 |
WO2007069594A1 (ja) * | 2005-12-07 | 2007-06-21 | Sony Corporation | 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像システム |
CN101094321A (zh) * | 2006-06-20 | 2007-12-26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数码相机 |
CN101232526A (zh) * | 2006-10-30 | 2008-07-30 | 夏普株式会社 | 便携式信息终端 |
-
2009
- 2009-03-19 JP JP2009068160A patent/JP2010226186A/ja active Pending
-
2010
- 2010-03-19 CN CN2010101451876A patent/CN101841658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5351950A (ja) * | 2004-06-08 | 2005-12-22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装置の光照射方法 |
WO2007069594A1 (ja) * | 2005-12-07 | 2007-06-21 | Sony Corporation | 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像システム |
CN101094321A (zh) * | 2006-06-20 | 2007-12-26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数码相机 |
CN101232526A (zh) * | 2006-10-30 | 2008-07-30 | 夏普株式会社 | 便携式信息终端 |
Cited B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445749A (zh) * | 2010-09-30 | 2012-05-09 | Hoya株式会社 | 成像装置 |
CN102445749B (zh) * | 2010-09-30 | 2016-02-03 | Hoya株式会社 | 成像装置 |
CN104025563A (zh) * | 2011-11-14 | 2014-09-03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取景器器件和包括其的相机 |
CN103925908A (zh) * | 2013-01-15 | 2014-07-16 | 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 | 无人机用小型航测相机曝光信号实时获取及记录方法 |
CN103925908B (zh) * | 2013-01-15 | 2016-03-02 | 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 | 无人机用小型航测相机曝光信号实时获取及记录方法 |
CN105306812A (zh) * | 2014-06-23 | 2016-02-03 | 佳能株式会社 | 摄像装置及控制方法 |
WO2019041165A1 (zh) * | 2017-08-30 | 2019-03-07 | 深圳传音通讯有限公司 | 一种有回显的正方形照片拍摄控制方法及装置 |
CN110460750A (zh) * | 2018-05-08 | 2019-11-15 | 佳能株式会社 | 闪光灯控制装置和方法、闪光灯、摄像设备以及摄像系统 |
CN110460750B (zh) * | 2018-05-08 | 2022-02-15 | 佳能株式会社 | 闪光灯控制装置和方法、闪光灯、摄像设备以及摄像系统 |
CN112702479A (zh) * | 2019-10-23 | 2021-04-23 | 株式会社理光 | 电子器件、摄像器件以及摄像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0226186A (ja) | 2010-10-07 |
CN101841658B (zh) | 2013-01-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841658B (zh) | 摄像装置及摄像装置的控制方法 | |
CN100594711C (zh) | 数字照相机以及数字照相机的控制方法 | |
CN101415074B (zh) | 成像装置和成像控制方法 | |
US8810717B2 (en) | Camera body and flash device with compatibility determination of external auxiliary light source | |
CN101540848B (zh) | 摄像元件和摄像装置 | |
CN100576054C (zh) | 成像设备和光屏蔽构件 | |
CN101442611A (zh) | 摄像装置以及摄像装置的控制方法 | |
CN103533217A (zh) | 摄像装置、摄像方法 | |
CN101442616A (zh) | 摄像装置以及摄像装置的控制方法 | |
CN101453565B (zh) | 摄影装置及摄影装置的控制方法 | |
JP4187512B2 (ja) | 撮像装置 | |
CN103248802A (zh) | 摄影装置 | |
JP5203155B2 (ja) | 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 | |
CN101448082B (zh) | 摄像装置以及摄像装置的控制方法 | |
CN101448081B (zh) | 摄像装置以及摄像装置的控制方法 | |
JP5372439B2 (ja) | 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 | |
JP2010087955A (ja) | 表示制御装置、表示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JP2010141458A (ja) | 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 | |
JP2010124177A (ja) | 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 | |
JP2008309840A (ja) | カメラシステム及びカメラ | |
JP3844698B2 (ja) | 表示装置 | |
JP2010177730A (ja) | 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 | |
JP2010087956A (ja) | 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 | |
JP2010114565A (ja) | 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 | |
JP2010103923A (ja) | 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4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1119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Olympus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Olympus Imaging Corp.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130 Termination date: 20190319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