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38951A - 用于纤维幅材机的辊 - Google Patents

用于纤维幅材机的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38951A
CN101838951A CN201010143377A CN201010143377A CN101838951A CN 101838951 A CN101838951 A CN 101838951A CN 201010143377 A CN201010143377 A CN 201010143377A CN 201010143377 A CN201010143377 A CN 201010143377A CN 101838951 A CN101838951 A CN 1018389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sleeve
flow chamber
annular flow
mobi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433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38951B (zh
Inventor
亚尼·哈科拉
米卡·维尔扬马
阿基·尤尔瓦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almet Technologies Oy
Original Assignee
Metso Paper O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tso Paper Oy filed Critical Metso Paper Oy
Publication of CN1018389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389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389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389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3/00Rolls, drums, discs, or the like; Bearings or mountings therefor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FPAPER-MAKING MACHINES; METHODS OF PRODUCING PAPER THEREON
    • D21F5/00Dryer section of machines for making continuous webs of paper
    • D21F5/02Drying on cylinders
    • D21F5/021Construction of the cylinders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GCALENDERS; ACCESSORIES FOR PAPER-MAKING MACHINES
    • D21G1/00Calenders; Smoothing apparatus
    • D21G1/02Rolls; Their bearings
    • D21G1/0253Heating or cooling the rolls; Regulating the temperature
    • D21G1/0266Heating or cooling the rolls; Regulating the temperature using a heat-transfer flui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olls And Other Rotary Bodies (AREA)
  • Yarns And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AREA)
  • Pap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纤维幅材机的能加热和/或能冷却的辊(1),具有护套部件(2,4)和固定在其端部并用于在辊上设置传热介质的输入通道(7a)和导出通道(8a)的端部件(3,3’)。护套部件(2,4)具有传热介质的流动通道(5,5’,5”)。辊(1)的第一端部具有第一环状流动腔(7),其与辊的传热介质的输入通道(7a)或导出通道(8a)呈流体连接,辊(1)具有第一流动套筒(11),其与第一环状流动腔(7)连接,以利用各第一流动套筒(11)在第一环状流动腔(7)与护套部件(2,4)的流动通道(5)之间构成传热介质的流体连接。流动套筒可具有隔离部件(15)。流经流动套筒的流量和隔离部件的隔离效应可调节。

Description

用于纤维幅材机的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在纤维幅材机中优选在造纸机、纸板机或纸浆机(Zellulosemaschinen)中使用的、用于对幅材形式的材料进行处理的辊。本发明特别但并不只涉及一种将在纤维幅材机中使用的、用于对幅材形式的材料进行加热、压光、湿压和/或冷却的辊。
背景技术
目前,利用能加热的辊、利用热辊来产生对纸和纸板进行压光时所需的热功率。在过去的几年中,压光机的运行速度迅速地提高。为了达到所需要的压光效果,辊的表面温度必须升高到200℃-250℃,或者甚至更高。与热辊的高表面温度结合的高运行速度意味着,由热辊输出的热功率必须非常高,在新的工艺中通常为200kW/m,或者甚至更高。
公知的是,热辊的热量是通过将作为传热介质的液体或气体引入到热辊内部中的流动通道,特别是引入到位于护套中的孔中而产生的,热量从所述孔传递到护套中并进一步被传导到辊的表面。
在公开的专利文献EP 1159484 B1中描述了一种能加热的压光辊,其中,位于辊的护套中的外围孔(Peripheriebohrung)的端部区域设有隔离套筒。通过转动和/或轴向位移能对隔离套筒进行调节。当安装辊时,隔离套筒被封闭在辊的护套与端部件之间的流动通道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纤维幅材机的能加热和/或能冷却的辊,所述辊具有护套部件和固定在护套部件的端部上的端部件,该端部件用于在辊上设置用于传热介质的输入通道和导出通道,并且所述护套部件具有用于传热介质的多个流动通道。辊的第一端部上具有第一环状流动腔,该第一环状流动腔与用于辊的传热介质的输入通道或导出通道呈流体连接,并且该辊具有第一流动套筒,该第一流动套筒与第一环状流动腔相连接地设置为,利用各第一流动套筒能够在第一环状流动腔和护套部件上的流动通道之间构成用于传热介质的流体连接
Figure GSA00000058583300021
按照某些实施方式,所述辊的第一端部上具有与第一环状流动腔间隔开的第二环状流动腔,第二环状流动腔与沿辊的流动方向相反设置的用于传热介质的输入通道或导出通道呈流体连接;并且该辊具有第二流动套筒,第二流动套筒被设置为与第二环状流动腔相连接,使得利用各第二流动套筒可以在第二环状流动腔与护套部件上的沿流动方向相反设置的流动通道之间构成用于传热介质的流体连接。
该辊具有位于护套部件上的传热区域,其中,热量应利用护套部件的该区域传递到待处理的纤维幅材上,或者热量应借助于护套部件从纤维幅材的该区域导出。第一和第二环状流动腔优选设置在护套部件的传热区域的一侧。
第一流动套筒优选设置成至少部分地穿过第一环状流动腔。第一流动套筒优选设置成至少部分地穿过第二环状流动腔。第二流动套筒优选设置成至少部分地穿过第二环状流动腔。第二流动套筒优选设置成至少部分地穿过第一环状流动腔。第一和第二流动套筒优选设置成不仅至少部分地穿过第一环状流动腔,而且还至少部分地穿过第二环状流动腔。
优选阻断第一和第二环状流动腔之间的直接流体连接。优选通过在位于第一和第二环状流动腔之间的材料与流动套筒之间设置密封件来封闭第一和第二环状流动腔之间的直接流体连接。
流动套筒优选具有至少一个管状部件。流动套筒优选具有第一端部、第二端部、位于第一和第二端部之间的侧面上的至少一个第一流动开口、以及位于第二端部上的第二流动开口。借助第一流动开口可以在流动腔与流动套筒的内侧流动空间之间实现用于传热介质的流体连接,并且借助第二流动开口可以在流动套筒的内侧流动空间和护套部件上的流动通道之间实现流体连接。流动套筒能够以下述方式包括多个第一流动开口,即:至少通过一个第一流动开口在流动腔与流动套筒的内侧流动空间之间实现用于传热介质的流体连接。流动套筒可以包括多个第二流动开口。流动套筒可以由硬质材料组成,或者流动套筒或流动套筒的一部分可以由弹性材料或可弯曲材料制成。流动套筒在旋转方向或轴向方向上能够是可调整的。
在环状流动腔与护套部件的流动通道之间由流动套筒构成的流体连接优选基本上是线性的。这种线性的流体连接优选与辊轴线平行地实现,但是也可以相对于辊轴线倾斜地实现。为了容置流动套筒,对于辊的端部件和辊的护套部件而言,可以制造一定数目的固定孔,该固定孔的数目与护套部件上的流动通道相对应。固定孔可以沿辊轴线的方向或者相对于辊轴线呈一倾斜角地延伸。
为了覆盖固定孔,该辊可以具有盖,通过该盖保持和密封在现场的传热介质,其中所述盖可以是流动套筒的一部分或者是一个单独部件。可以利用所述部分或单独部件实现流动套筒在其运行状态下的闭锁,由此可以沿旋转方向或轴向方向变换流动套筒的可能的调节(Einstellung)。与流动套筒在轴向方向上的调节一样,流动套筒在旋转方向上的调节能够通过所述部分或单独部件的运动来实现。
按照某些实施方式,流动套筒具有隔离部件。隔离部件优选设置在流动套筒的第二端部,该第二端部具有第二流动开口。隔离部件(套筒)的开口端部优选具有流动套筒的第二流动开口。隔离部件优选呈套筒状,并能够实现护套部件上的端部区域与借助于传热介质的热效应穿流的传热介质相隔离。该隔离部件可以插入端部区域一段距离,位于护套表面处的待处理的纤维幅材则不在所述端部区域中延伸。该隔离部件在辊内侧的端部区域处具有分度盘(Teilkreise)形状的截面。从侧面观察,所述隔离部件可以在辊的内侧端部区域上具有倾斜管的形状。
可以将流动套筒与辊松开而无需将端部件与护套部件松开,并且能够将流动套筒固定在辊上。
流动套筒或流动套筒的一部分在辊的方向上的轴向位置是可调节的,而优选无需将辊的端部件与护套部件松开;和/或流动套筒或流动套筒的一部分在辊上的旋转位置是可调节的,而优选无需将辊的端部件与护套部件松开。隔离部件在辊上的旋转位置和/或在辊上的轴向位置是可调节的,而优选无需将辊的端部件与护套部件松开。
流经流动套筒的传热介质的流量可以与流动通道相关地进行调整。所述流量可以通过改变流动套筒或流动套筒的一部分在辊上沿轴向的位置来进行调整。所述流量可以通过改变流动套筒或流动套筒的一部分在辊上的旋转位置进行调整。流动套筒或流动套筒的一部分可以以下述方式沿轴向移动,即受到环状流动腔的壁所限制的第一流动开口的区域是可调节的。
与流动通道相关的调整实现了对辊的波动的调整。例如,波动可能是由通过热而膨胀的材料的不均匀分布所引起的,或者是由用于在辊的护套部件的区域中进行传热的通道网络的传热效应的不均匀分布所引起的。通过减少在位于辊的波动半径外侧方向上的至少一个流动通道中的传热介质的流动,可以减小沿这个方向所引起的辊的热膨胀并进而减少波动。相应地,必要时可以在位于辊的波动半径内侧方向上的至少一个流动通道中增加流动。
流动套筒可以具有至少两个可彼此移动的部件,所述部件优选可以通过旋转和/或轴向运动彼此移动。流动套筒可以具有相互交错设置的多个部件。流动套筒可以具有伸缩式结构。流动套筒可以具有两个相互交错设置的且可彼此移动的流动部件,例如带有两个流动开口的管。通过流动部件朝向彼此的移动可以调整由流动开口实现的流量,或者中断流体连接。隔离部件优选可相对于流动部件沿轴向方向和/或沿旋转方向移动。
在松开、固定或移动流动套筒或流动套筒的一部分时,流动套筒的第一端部可以用作流动套筒的抓取头(Greiferkopf)。流动套筒的第一端部可以具有:锁固机构,如螺纹;和/或密封机构,例如相对于辊端部相应地锁固和/或密封流动套筒的密封件。为了例如手动移动或用工具移动流动部件,流动套筒的第一端部可以具有用于流动部件的抓取头。流动套筒的第一端部可以具有用于移动隔离部件的抓取头。
至少辊的流动部件或隔离部件可以通过相应的抓取头设置为在辊的外部是可调整的,而无需拆卸辊。至少辊的流动套筒、流动部件或隔离部件可以设置为是可调整的,而无需松开辊的端部件或流动套筒。至少辊的流动套筒、流动部件或隔离部件可以设置为是可调整的,而无需将辊的端部件与固定孔的盖松开。
环状流动腔可以设置在端部件上。可以沿轴向方向在端部件的内侧端面上构成环状流动腔。可以沿轴向方向在用于端部件的凸缘部件的外表面上构成环状流动腔。
环状流动腔可以设置在护套部件的端部区域中。可以沿轴向方向在护套部件的端部构成环状流动腔。
辊可以在辊的端部沿流动方向具有多个环状流动腔。
环状流动腔可以由封闭的环状槽构成。环状流动腔可以构造为沿径向方向延伸的槽并在随后通过固定环状盖而被封闭。环状流动腔可以构造为沿轴向方向延伸的槽。环状流动腔可以通过固定环状盖而被封闭。所述盖可以通过焊接固定。所述盖可以具有一个或者多个片状部件。
在环状流动通道和位于辊端部上的相应的输入通道或导出通道之间的传热介质的流体连接可以通过多个通道设置,用以分配流体,其数目可以明显小于流动通道的数目。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流动套筒在用于纤维幅材机的能加热和/或能冷却的辊中的应用。
辊的护套部件可以由固定在内轴上的外层构成。该辊的护套部件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材料层(Materialschicht)。
在将内轴和外层装配在一起之前,辊的流动通道可以是在内轴的外表面上和/或外层的内表面上所形成的流动槽。流动通道可以是构造在护套部件上的外围孔。
按照某些实施方式,流动通道以所期望的密度或紧密性设置在辊的不同位置。流动通道可以与从辊的内轴到辊的外层的过渡部分相关联地、相对于相邻流动通道呈不同间隔地设置。
用于辊的传热介质的流动通道可以相对于辊的表面以制造技术和运行要求所允许的最小间隔来设置,由此可以限制由辊的护套所造成的传热阻力。流动通道可以以所期望的间隔相互设置在辊表面之下,甚至比现有技术密集许多倍。多个流动通道能够与辊表面相关联地设置,这些流动通道的流动截面积和相互之间的间隔小于钻出有外围孔的情况。利用流动通道网络可以容易地实现不同的旋转可能性双路、三路、多路。在不拆卸辊或松开辊的端部件的情况下,可以改变辊的流动通道的顺序。
如果有可能,可以更自由地对在辊表面附近的流动通道的尺寸和位置施加影响,以便通过辊获得更好的、均匀的传热效果。
由于均匀的传热,辊的整个表面可以被加热到期望的温度,由此避免由温度较低的表面部分所导致的热效率的下降。
本发明不同的实施方式仅与本发明的一个或几个方案相关地进行了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根据本发明任意方案能够实现本发明任意方案的任一种实施方式,并且在其它的方案中还可单独地实现或与其它的实施方式相结合地实现。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示意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只是唯一地局限于附图中所示出的内容。其中:
图1示出了从辊轴线的侧面观察的、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辊的部分剖视图;
图2示出了从端部观察的、图1中的辊沿图1中的线A-A和B-B的剖视图;
图3示出了图1中的辊的端部的细节和由第一流动套筒构成的流动设置;
图4示出了图1中的辊的端部的细节和由第二流动套筒构成的流动设置;
图5示出了图1中的辊的端部区域在没有流动套筒时的细节;以及
图6和图7示出了从护套部件的端部观察的、在护套部件上的一些流动通道的设置。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描述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应当指出的是,所示出的附图整体上并非根据真实比例绘制,并且所示出的附图首要地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目的。
图1示出了从侧面观察的、能加热和/或能冷却的辊1或热辊的部分剖视图。图2示出了从端部观察的、图1中的辊沿图1中的线A-A和B-B的部分剖视图。辊1具有护套部件2、4。该护套部件具有固定在内轴2上且固定在该内轴的外表面2a上的外层4,外层4的外表面用附图标记4a表示。与从外层4到内轴2的过渡部分
Figure GSA00000058583300061
相关联地设置有流动槽,该流动槽构成用于传热介质的流动通道5。内轴2的内表面在图中用线6表示。
辊1具有固定在护套部件2、4的端部处的端部件3、3’。在图1中,辊1具有固定在内轴2的端部上的第一端部件3和第二端部件3’。第一端部件3设置在辊1的第一端部上。第一端部件3具有第一凸缘部件3a,该第一凸缘部件3a利用以双点划线(Punktlinien)表示的螺栓9固定在内轴2的第一端部上。第二端部件3’设置在辊的第二端部上。第二端部件3’具有第二凸缘部件3b,该第二凸缘部件3b固定在内轴2的第二端部上。除了使用螺栓和在附图中所示出的形状配合的适配件(adapter)之外,也可以使用其它的方式和方法固定所述端部件。
第一端部件3具有用于辊的传热介质的输入通道7a和导出通道8a,传热介质通过所述通道相应地被输入到辊1中以及从辊1导出。
辊1具有围绕内轴2固定的、优选由金属(例如钢)制成的外层4,该外层4具有用于处理纤维幅材W的外表面4a。在辊1运行时,热量从传热介质传递到纤维幅材W上或从纤维幅材W传递到传热介质中。
传热介质优选是可在高温下使用的油。传热介质也可以是水、蒸汽或相应的可用于传热的液态介质或气态介质。
辊1在第一端部件3中具有第一环状流动腔7,该第一环状流动腔7与位于辊的轴颈中的用于传热介质的输入通道7a呈流体连接,并且辊1具有多个第一流动套筒11,该第一流动套筒11与第一环状流动腔7相关联地设置在固定孔10中,以便能够利用各第一流动套筒11在第一环状流动腔7与护套部件2、4的入流通道5之间构成用于传热介质的入流连接F1(图1和图3)。
辊1在第一端部件3中具有与第一环状流动腔7间隔开的第二环状流动腔8,该第二环状流动腔8与位于辊的轴颈中的用于传热介质的导出通道8a呈流体连接,并且该辊具有第二流动套筒11’,该第二流动套筒11’与第二环状流动腔8相关联地设置,以便可以利用各第二流动套筒11’在第二环状流动腔8与护套部件上的回流通道5’之间构成用于传热介质的回流连接F2(图4)。
辊1具有位于护套部件2、4上的传热区域,该传热区域基本上具有以虚线示出的纤维幅材W的宽度;在所述区域中,热量应由护套部件传递到待处理的纤维幅材上,或者应利用护套部件将热量从纤维幅材的这一区域传递到传热介质。第一环状流动腔7和第二环状流动腔8优选设置在护套部件的传热区域的一侧。必要时,热量传递可以被限制在护套部件上的传热区域之外,为此,将另外与图3和图4相关联地描述属于流动套筒11、11’的隔离部件15。
在图1中由流动通道5构成的流动通道网络由从内轴2的一个端部延伸到另一个端部的多个流动通道构成。此外,为了避免出现屏障现象
Figure GSA00000058583300081
位于辊1上的流动通道不必绝对地沿辊的轴向延伸,而是也可以例如倾斜地或螺旋状地延伸。
用于传热介质的流动通道还可以具有位于外层4的内表面上的流动槽,该流动槽是位于相应位置的流动槽5、或者是位于外层的内表面中的流动槽以及位于内轴2的外表面上的相应位置或位于内轴表面及外层表面中的相应位置的多个流动槽,所述多个流动槽相互对齐或彼此沿辊的周向方向移位而构成流动通道。
可以在辊1的表面附近设置多个用于辊1的传热介质的流动通道5,由此外层4的保留在其中间的材料的隔热效应与可从辊1获得的热功率和表面温度相比相对较小。辊1的结构能够使流动通道5(例如尺寸、位置和形状等)易于形成所期望的且必要时可变化的流动截面。例如,流动通道的形状可以通过选择加工刀具的形状以合适的方式制成。流动通道的变化的流动截面可以通过对深度可变的流动槽进行机械加工来实现,由此可以省去用于改变流速的挤压件
Figure GSA00000058583300082
在辊面的下方可以容易地例如以相互较小的间隔设置多个流动通道。在辊面附近可以设置多个流动通道5,所述流动通道5的流动截面可以以经济的方式小于钻出孔的制造技术。例如可以通过铣削或车削在内轴2的表面上形成流动通道5。例如可以通过铣削对必要时设置在外层内表面上的流动通道进行相应的机械加工。
图2示出了从端部观察的、图1中的辊沿图1中的线A-A和B-B的局部剖视图。图2中的截平面在辊1的横向方向上位于环状流动通道7、8的中间。
在图2中没有被截的下方部分的区域中示出了第一端部件3,该第一端部件3优选具有:用于传热介质的输入通道7a,其作为轴颈中最里面的流动通道并优选与内管分离;以及用于传热介质的导出通道8a,其同轴地设置在所述输入通道7a的外侧。在端部件3上的凸缘部件3a中利用圆形的线示出固定螺栓9。为了覆盖固定孔10,在第一流动套筒11和第二流动套筒11’上设置有盖16。固定孔也可以利用连续凸缘覆盖,该凸缘构成用于多个固定孔10或全部固定孔10的优选呈流体密封的盖。
借助于A-A剖视图清楚地示出了,传热介质如何从输入通道7a流入到用于对流体进行分配的第一室7b,然后被引导到与第一环状流动腔7呈流体连接的用于对流体进行分配的第一通道7c。用于对流体进行分配的第一通道7c的数目明显少于护套部件上的入流通道5的数目,例如4个或任意其它的数目。
借助B-B剖视图清楚地示出了,传热介质如何从第二环状流动腔8被引导回流到用于对流体进行分配的第二通道8c,然后再被引导到与端部件3上的导出通道8a呈流体连接的用于对流体进行分配的第二室8b。用于对流体进行分配的第二通道8c的数目明显少于护套部件上的回流通道5’的数目,例如4个或任意其它合适的数目。用于对流体进行分配的第一和第二通道的数目并非一定要相同。用于对流体进行分配的第一和第二通道并非一定要相互沿相同的方向对齐地设置。
流动通道11、11’并未在A-A剖视图和B-B剖视图中示出。图2中的流动设置包括在护套部件中交替设置的入流通道5和回流通道5’。入流通道5和回流通道5’的任意其它分布也是可能的。
图3详细示出了图1中的辊1的第一端部区域,在该第一端部区域中利用第一流动套筒11在第一环状流动腔7与入流通道5之间构成流体连接F1。图4相应地示出了辊1的该端部区域,在该端部区域中利用第二流动套筒11’在流动腔8与回流通道5’之间构成流体连接F2。
第一流动套筒11设置成穿过第一环状流动腔7,第二流动套筒11’设置成穿过第二环状流动腔8。通过在位于第一环状流动腔7和第二环状流动腔8之间的材料与流动套筒11、11’之间设置密封件12,来阻断第一环状流动腔7和第二环状流动腔8之间的直接流体连接;例如当在固定孔10中调节流动套筒或流动套筒的一部分、或者将流动套筒或流动套筒的一部分从固定孔10移开、或者将流动套筒或流动套筒的一部分固定在固定孔10中时,所述密封件必要时允许流动套筒11、11’沿轴向旋转和移动。
流动套筒11、11’具有第一端部、第二端部、位于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之间的侧面(Flanke)上的第一流动开口、和位于第二端部上的第二流动开口。借助第一流动开口可以在环状流动腔7、8与流动套筒11、11’的内侧流动空间之间实现用于传热介质的流体连接;并且借助第二流动开口可以在流动套筒的内侧流动空间与护套部件上的流动通道5、5’之间实现流体连接。流动套筒11、11’可以由硬质材料组成,或者流动套筒或流动套筒的一部分可以由弹性材料或可弯曲材料制成。第一流动套筒11和第二流动套筒11’就第一流动开口的位置而言彼此不同。图3中第一流动套筒11中的第一流动开口与第二流动开口之间的间距小于图4中第二流动套筒11’中的第一流动开口与第二流动开口之间的间隔,这归因于环状流动腔相对于护套部件上的流动通道具有相应的距离差。
由流动套筒11、11’构成的、从环状流动腔到护套部件上的流动通道的流体连接基本上是线性的。在呈非线性的流体连接时,可以理解的是,传热介质一定程度地沿流动套筒的径向方向在流动套筒的内侧流动空间与环状流动腔之间移动通过至少一个设置在流动套筒内的流动开口。线性的流体连接优选与辊1的轴线1’平行地实现,但是也可以相对于辊轴线倾斜地实现。为了容置流动套筒11、11’,辊的端部件3和护套部件2、4例如可以通过钻出对应于护套部件上的流动通道5、5’的数目的固定孔10来制造。该固定孔10可以沿辊轴线的方向延伸或者相对于辊轴线呈一倾角地延伸。
为了覆盖固定孔10,辊1可以具有盖16,通过该盖16保持和密封在现场的传热介质,其中所述盖可以是流动套筒的一部分或者是单独部件。该盖也可以是用于多个固定孔10或全部固定孔10的连续凸缘。流动套筒11、11’在其运行状态下的闭锁可以利用单独部件或所述部分实现,通过单独部件或所述部分可以沿旋转方向或轴向方向变换对流动套筒的可能的调节。流动套筒11、11’沿旋转方向的调节如流动套筒沿轴向方向的调节一样能够通过流动套筒11、11’的所述部分或单独部件的运动来实现。
在图3和图4中示出的流动套筒11、11’具有隔离部件15。隔离部件15优选设置在流动套筒的第二端部,该第二端部具有第二流动开口。隔离部件(套筒)15的开口端部优选具有流动套筒的第二流动开口,流动套筒在该隔离部件(套筒)15之前沿朝向流动通道5、5’的方向固定在固定孔中。隔离部件15优选呈套筒状,并实现了护套部件上的端部区域与借助于传热介质的热效应穿流的传热介质相隔离。传热介质的热效应可以借助隔离部件15被隔离在辊1上的传热区域之外。隔离部件15可以插入端部区域中一段距离,在护套表面处待处理的纤维幅材W则不在所述端部区域中延伸。隔离部件在辊的内侧端部区域上具有呈分度盘形状的截面。从侧面观察,所述隔离部件在辊的内侧端部区域上具有倾斜管的形状。所述隔离部件可以具有聚合物材料,例如特氟隆(Teflon)。所述隔离部件可以例如在两个相互交错设置的管之间具有真空结构。所述隔离部件可以在外表面上具有凹部(Tasche),例如用于保持现场的传热介质。
可以将流动套筒11、11’与辊1松开并且将流动套筒11、11’固定在辊上,而无需将端部件3、3’与护套部件2、4松开。
可以沿辊的方向调节流动套筒或流动套筒的一部分的轴向位置和/或调节流动套筒或流动套筒的一部分在辊上的旋转位置,而无需将端部件与辊部件松开。
流经流动套筒11、11’的传热介质的流量可以例如通过改变流动套筒或流动套筒的一部分在辊上沿轴向的位置来进行调整。所述流量可以通过改变流动套筒或流动套筒的一部分在辊上的旋转位置来进行调整。流动套筒或流动套筒的一部分可以以下述方式沿轴向移动,即流动开口的由环状流动腔的壁所限制的区域是可调节的。
在图3和图4中的流动套筒11、11’具有两个可彼此移动的、伸缩式的、相互交错设置的流动(管)部件13、14,该流动管部件可以通过旋转和/或轴向运动彼此移动(箭头M1)。流动部件分别具有第一流动开口,通过流动部件13、14的彼此移动可以调节通过第一流动开口实现的流量或者中断流体连接。隔离部件15被固定在流动套筒11、11’中并且可以至少相对于第二流动部件沿轴向方向和/或沿旋转方向移动(箭头M2)。
在松开、固定或移动位于固定孔10中的流动套筒的部件时,流动套筒11、11’的第一端部用作流动套筒的抓取头。流动套筒的第一端部可以具有:锁固机构,例如螺纹;和/或密封机构,例如用于相对于辊的端部相应地锁固和/或密封流动套筒的密封件。为了例如手动或用工具移动流动部件,流动套筒的第一端部可以具有用于流动部件的抓取头。流动套筒的第一端部可以具有用于移动隔离部件15的抓取头,该隔离部件优选为独立的而与流动套筒11、11’的其它部件无关。
在图3和图4中,通过将盖16与辊的端部件松开可调整地设置辊1的流动套筒。
图5示出了在没有流动套筒的情况下从侧面观察的图1中的辊的端部区域的细节。用于流动套筒11、11’的固定孔10从端部件3的端面3c开始,穿过两个环状流动腔7、8,经由端部件3与护套部件2、4的过渡部分,并终止于流动通道5中。两个环状流动腔7、8沿轴向方向由环状槽构成,通过固定环状盖7d、8d使环状槽封闭。优选具有片状部件的盖7d、8d优选通过焊接被固定。
环状流动腔可以与附图不同地构造为沿轴向延伸的槽。在此,环状流动腔可以通过固定环状盖而被封闭。可以沿轴向在端部件的内侧端面上构成环状流动腔,或者可以沿轴向在端部件的凸缘部件的外表面上构成环状流动腔。环状流动腔也可以设置在护套部件的端部区域中。可以沿轴向在护套部件的端部构成环状流动腔。
辊1可以在辊的端部区域中沿各流动方向具有多个环状流动腔。
辊1可以在辊的端部区域中仅具有一个环状流动腔。在此处,优选利用流动部件对与流动通道有关的流量和/或隔离部件的隔离效果进行调整。
辊1的外层4可以通过皱缩(Krimpen)或利用热收缩方法围绕辊1的内轴2固定,其中这种连接在外层4与内轴2之间具有夹紧适配件(Klemmadapter)
辊1的第二端部件3’可以具有利用各种方式实现的、用于导引在回流通道5’中的入流的流动设置,例如在各入流通道5与回流通道5’之间构成流体连接的流动通道。可以利用位于第二端部件3’的内侧端面中的连续流动槽来实现从入流通道5进入回流通道5’的入流导引。端部件3也可以包括用于监视或控制端部件上的温度的流动通道。
根据某些实施方式,辊1的第二端部配备有与第一端部件3相对应的第二端部件3’。通过这种方式,例如可以实现传热介质从两个方向流入到护套部件。在此,对于辊的端部区域并非一定需要两个环状流动腔。
在图6的护套部件2、4的端部图示中示出了,根据图1所示出的辊1的用于传热介质的流动通道5能由流动槽构成,该流动槽位于内轴2的外表面2a中。在图6的部分C中示出了,辊1可以具有额外的外围孔作为流动通道5”。
在图7中示出了,辊1的护套部件可以具有仅作为流动通道5”的外围孔。当然辊1也可以具有由材料层所构成的护套部件,在该护套部件中设有作为流动通道5”的外围孔(图中未示出)。
上述仅作为示例参照附图中的图示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本发明包括在本文献中描述的所有的不同实施方式、方案及其特征或方案的任意组合,因此本发明仅受到所附权利要求书的限制。

Claims (16)

1.一种用于纤维幅材机的能加热和/或能冷却的辊(1),所述辊具有护套部件(2,4)和固定在所述护套部件的端部上的端部件(3,3’),所述端部件(3,3’)用于在所述辊上设置用于传热介质的输入通道(7a)和导出通道(8a),其中所述护套部件(2,4)具有用于传热介质的多个流动通道(5,5’,5”),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辊(1)的第一端部上具有第一环状流动腔(7),所述第一环状流动腔(7)与用于所述辊的传热介质的输入通道(7a)或导出通道(8a)呈流体连接,并且所述辊(1)具有第一流动套筒(11),所述第一流动套筒(11)以下述方式与所述第一环状流动腔(7)相连接地设置,即:通过各第一流动套筒(11)能够在所述第一环状流动腔(7)和所述护套部件(2,4)的流动通道(5)之间构成用于传热介质的流体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辊(1)的第一端部上具有与所述第一环状流动腔(7)间隔开的第二环状流动腔(8),所述第二环状流动腔(8)与在所述辊的流动方向上相反设置的用于传热介质的输入通道(7a)或导出通道(8a)呈流体连接,其中所述辊(1)具有第二流动套筒(11’),所述第二流动套筒设置成以下述方式与所述第二环状流动腔(8)相连接,即:利用各第二流动套筒(11’)能够在所述第二环状流动腔(8)与所述护套部件的在流动方向上相反设置的流动通道(5’)之间构成用于传热介质的流体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流动套筒(11’)设置成至少部分地穿过所述第二环状流动腔(8)。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动套筒(11)和所述第二流动套筒(11’)设置成不仅至少部分地穿过所述第一环状流动腔(7)而且还至少部分地穿过所述第二环状流动腔(8)。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状流动腔(7)与所述第二环状流动腔(8)之间的直接流体连接被阻断。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状流动腔(7)和所述第二环状流动腔(8)设置在所述护套部件(2,4)的传热区域的一侧。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动套筒(11)设置成至少部分地穿过所述第一环状流动腔(7)。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辊,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动套筒(11,11’)具有第一端部、第二端部、位于所述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之间的侧面上的至少一个第一流动开口、以及位于所述第二端部上的第二流动开口。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辊,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动套筒(11,11’)具有至少一个管状部件。
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辊,其特征在于,由所述流动套筒(11,11’)构成的、在所述环状流动腔(7,8)与所述护套部件(2,4)上的流动通道(5,5’)之间的流体连接基本为线性的。
11.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辊,其特征在于,所述辊(1)具有用于容置各流动套筒(11,11’)的固定孔(10)。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辊,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孔(10)从所述端部件(3,3’)的端面延伸至所述护套部件(2,4)上的流动通道(5,5’,5”),并配备有流动密封盖(16)。
13.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辊,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动套筒(11,11’)具有用于对所述护套部件(2,4)上的端部区域进行隔热的隔离部件(15),所述隔离部件优选能沿轴向方向和/或旋转方向调节(M2)。
14.如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辊,其特征在于,在优选不将所述流动套筒(11,11’)与所述辊(1)松开的情况下,流经所述流动套筒(11,11’)的传热介质的流量能通过改变所述流动套筒或所述流动套筒的一部分(13,14)在辊上沿轴向方向的位置和/或旋转位置(M1)而进行调节。
15.如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辊,其特征在于,在不将所述端部件(3,3’)与所述护套部件(2,4)松开的情况下,所述流动套筒(11,11’)能单独地与所述辊(1)松开或固定至所述辊(1)上。
16.如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辊,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流动腔(7,8)由环状槽构成,所述环状槽通过固定流动密封盖(7d,8d)而被封闭。
CN2010101433774A 2009-03-19 2010-03-19 用于纤维幅材机的辊 Active CN10183895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I20095284 2009-03-19
FI20095284A FI122707B (fi) 2009-03-19 2009-03-19 Kuiturainakoneen tela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38951A true CN101838951A (zh) 2010-09-22
CN101838951B CN101838951B (zh) 2012-01-11

Family

ID=405102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433774A Active CN101838951B (zh) 2009-03-19 2010-03-19 用于纤维幅材机的辊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01838951B (zh)
DE (1) DE102010001850A1 (zh)
FI (1) FI122707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52408A (zh) * 2014-10-30 2015-03-25 天津科技大学 一种新型大直径干燥烘缸
US9133580B2 (en) 2012-03-02 2015-09-15 Valmet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for modernizing a multiroll calender, in particular for modernizing a supercalender and a modernized multiroll calender, in particular a modernized supercalender
CN113832764A (zh) * 2020-06-24 2021-12-24 维美德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纤维幅材机的热辊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037859A1 (en) * 2004-10-04 2006-04-13 Metso Paper, Inc. A roll
CN1985046A (zh) * 2004-07-28 2007-06-20 美卓造纸机械公司 用于纸幅成形机的干燥部的辊
CN200971451Y (zh) * 2006-08-20 2007-11-07 孙建 导热油热辊
CN101089287A (zh) * 2006-06-16 2007-12-19 冯亚强 造纸机用热压榨辊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50002905D1 (de) 1999-03-05 2003-08-21 Walzen Irle Gmbh Beheizbare kalanderwalz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85046A (zh) * 2004-07-28 2007-06-20 美卓造纸机械公司 用于纸幅成形机的干燥部的辊
WO2006037859A1 (en) * 2004-10-04 2006-04-13 Metso Paper, Inc. A roll
CN101089287A (zh) * 2006-06-16 2007-12-19 冯亚强 造纸机用热压榨辊
CN200971451Y (zh) * 2006-08-20 2007-11-07 孙建 导热油热辊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133580B2 (en) 2012-03-02 2015-09-15 Valmet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for modernizing a multiroll calender, in particular for modernizing a supercalender and a modernized multiroll calender, in particular a modernized supercalender
CN104452408A (zh) * 2014-10-30 2015-03-25 天津科技大学 一种新型大直径干燥烘缸
CN113832764A (zh) * 2020-06-24 2021-12-24 维美德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纤维幅材机的热辊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FI20095284A0 (fi) 2009-03-19
FI20095284A (fi) 2010-09-20
DE102010001850A1 (de) 2010-09-23
CN101838951B (zh) 2012-01-11
FI122707B (fi) 2012-05-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549154A (en) Method for heating a roll and a heatable roll
CA2002914C (en) Heating or cooling roller
CN101838951B (zh) 用于纤维幅材机的辊
US4729153A (en) Roll for use in calenders and the like
SE501633C2 (sv) Kyld stödrulle
GB2121919A (en) Temperature control roll
GB2178509A (en) Roller for the treatment of a web of material and its use
EP0188238B2 (de) Beheizbare Kalanderwalze mit einem einen Strömungsspalt bildenden Verdrängerkörper
GB2109897A (en) Rollers
DE202009005398U1 (de) Kühlsystem und Mantelreaktor mit einem solchen Kühlsystem
EA038419B1 (ru) Теплообменник "входящий/выходящий поток"
KR20100094507A (ko) 나선형 열교환기
US8801417B2 (en) Sheet forming die and sheet forming method
CN105008065A (zh) 得到冷却的多级支承的连铸坯导辊
FI116634B (fi) Menetelmä termotelan päätykappaleen valmistamiseksi ja päätykappale
EP3929353B1 (en) Thermo roll for a fiber web machine
CN202989665U (zh) 传热辊
JP4733638B2 (ja) サーモロールの端部
KR101182118B1 (ko) 주조용 롤
DE202011105669U1 (de) Walze für eine Faserbahnmaschine
CA2290291C (en) Heatable calender roll
CN1745026A (zh) 真空冷却辊
JP2002538332A (ja) 加熱可能なカレンダーロール
CN219483775U (zh) 加热辊及辊压设备
TW202346063A (zh) 用於以乾電極工藝製造電極軌道之可調溫的壓延輥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