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36859A - 耳道配装单元和生物信号测量装置 - Google Patents

耳道配装单元和生物信号测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36859A
CN101836859A CN201010135740A CN201010135740A CN101836859A CN 101836859 A CN101836859 A CN 101836859A CN 201010135740 A CN201010135740 A CN 201010135740A CN 201010135740 A CN201010135740 A CN 201010135740A CN 101836859 A CN101836859 A CN 1018368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ar canal
electrode
fitting unit
tube
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357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36859B (zh
Inventor
和田成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8368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368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368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368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24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bioelectric or biomagnetic signals of the body or parts thereof
    • A61B5/25Bioelectric electrodes therefor
    • A61B5/279Bioelectric electrodes theref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uses
    • A61B5/291Bioelectric electrodes theref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uses for electroencephalography [EE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68Arrangements of 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means, e.g. sensors, in relation to patient
    • A61B5/6801Arrangements of 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means, e.g. sensors, in relation to patient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attached to or worn on the body surface
    • A61B5/6813Specially adapted to be attached to a specific body part
    • A61B5/6814Head
    • A61B5/6815Ear
    • A61B5/6817Ear canal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easurement And Recording Of Electrical Phenomena And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iving Body (AREA)
  • Measuring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For Diagnosi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耳道配装单元,包括:管,其构造成能够插入耳道;电极,其构造成具有挠性,并且所述电极沿着管的外周表面布置成使得在电极与耳道的内表面之间形成有预定间隙;按压装置,其用于使电极沿远离管的外周表面的方向变形,而且将电极压靠在耳道的内表面上;和抑制装置,其用于抑制压靠在耳道的内表面上的电极回推。

Description

耳道配装单元和生物信号测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耳道配装单元和生物信号测量装置,而且适合于比如获取在生物体中产生并传送的波作为电信号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技术,曾经提出过一种耳道电极单元,所述耳道电极单元能够利用插入耳道的弹簧状电极来获取脑波等(参照比如日本专利特开No.2008-67911)。
发明内容
由于该弹簧状电极插入耳道,所以其设计成处于比耳道内径小的范围中。因此,如果弹簧状电极插入耳道中,那么弹簧状电极与耳道内表面之间会出现间隙,该间隙将大大降低获取生物体中传送的波作为电信号的灵敏度。
另一方面,当弹簧状电极的外径接近耳道的内径时,将电极插入耳道的状态是电极与耳道的内表面以更紧密的程度接触,耳道发生损伤和疼痛的可能性更大了。而且,耳道存在个体差异,所以佩戴者需要选择弹簧状电极适合佩戴者的耳道电极单元。这些方面将导致适用性降低。
本发明需要提出一种能够提高测量精度并具有高适用性的耳道配装单元和生物信号测量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提出了一种耳道配装单元,包括:管,其构造成能够插入耳道;电极,其构造成具有挠性,并且电极沿着管的外周表面布置成使得在电极与耳道的内表面之间形成有预定间隙。该耳道配装单元还包括:按压器,其用于使电极沿远离管的外周表面的方向变形,而且将电极压靠在耳道的内表面上;以及抑制器,其用于抑制压靠在耳道的内表面上的电极回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出一种生物信号测量装置,包括:耳钩部件,耳钩部件构造成具有挠性的钩形部,钩形部能够钩挂在耳根上;耳道配装单元,耳道配装单元构造成设置在钩形部的前端部并且配装在耳道中;以及耳垂附件,耳垂附件构造成设置在钩形部的尾端部并且安装在耳垂上。在该生物信号测量装置中,耳道配装单元具有:管,管能够插入耳道中,电极,电极具有挠性,并且电极沿着管的外周表面布置成使得在电极与耳道的内表面之间形成有间隙。耳道配装单元还具有:按压器,其使电极沿远离管的外周表面的方向变形,而且将电极压靠在耳道的内表面上,以及抑制器,其抑制压靠在耳道的内表面上的电极回推。耳垂附件具有能够附接至耳垂的参考电极。耳钩部件具有放大器,放大器放大电极与参考电极之间的电位差作为生物信号。
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耳道配装单元中,使所述电极邻接所述耳道的内表面使得将预定力施加至所述电极。所以,即使当内表面上存在有头发甚至当佩戴者活动时,所述电极都能够与内表面紧密接触,而且不必考虑个性差异。因此,在没有空气层媒介的情况下,该耳道配装单元能够直接获取佩戴者体内传送的波作为生物信号。结果,与仅仅将电极插入耳道的情况下相比,灵敏度得以大大提高。而且,电极插入的方式为在电极与耳道内表面之间存在有一定间隙,所以在插入期间,电极与耳道内表面之间的接触得以减少。当使电极邻接内表面使得插入以后有预定力施加至电极时,能够防止电极旋转和朝向耳道中更深侧运动。因此,该耳道配装单元能够为佩戴者提供舒适的佩戴感觉并提高了适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图示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生物信号测量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图示该生物信号测量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3A和3B是图示耳道配装单元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4A和4B是图示与滑动管的运动联动的挠性电极的变形情况的示意图;
图5是图示耳垂附件结构的示意图;
图6是图示生物信号测量装置的佩戴程序的流程图;
图7是用于说明插入耳道配装单元的示意图;
图8是用于说明挠性电极紧靠在耳道内表面上的示意图;
图9是图示生物信号测量装置的佩戴状态的示意图;
图10是图示信号处理器的结构的框图;
图11A和11B是图示根据本发明另一种实施方式的耳道配装单元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12是图示与滑动管的运动联动的弹簧电极的变形情况的示意图;
图13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又一种实施方式的耳道配装单元的结构的示意图;和
图14A至14D是图示根据本发明再一种实施方式的耳道配装单元的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该描述以下列顺序进行。
<1.实施方式>
[1-1.生物信号测量装置的结构]
[1-2.耳道配装单元的结构]
[1-3.耳垂附件的结构]
[1-4.生物信号测量装置的佩戴程序]
[1-5.耳钩主体中信号处理器的结构]
[1-6.有利效果等]
<2.其它实施方式>
<1.实施方式>
[1-1.生物信号测量装置的结构]
在图1和2中,示出了生物信号测量装置1。该生物信号测量装置1包括配装在耳道中的单元2(下文中也称作耳道配装单元2),附接至耳垂的单元3(下文中也称作耳垂附件3),和能够钩挂在耳根(外耳)上的主体4(下文中也称作耳钩主体4)。
耳钩主体4通过用比如聚氨酯树脂构成的挠性构件形成为整体呈钩状。该耳钩主体4设计为当耳钩主体4钩挂在耳根(外耳)上时,其前端部靠近耳道孔定位,其尾端部靠近耳垂定位。
贯穿孔4H设置在耳钩主体4的前端部,耳道配装单元2附接至贯穿孔4H所设置部位的后表面4B(见图2)。另一方面,耳垂附件3附接至耳钩主体4的尾端部的前表面4F(见图1)。
信号处理器安装在其上的基片设置在耳钩主体4内,耳道配装单元2和耳垂附件3都连接至该信号处理器。
[1-2.耳道配装单元的结构]
在图3A和3B中,示出了耳道配装单元2的结构。该耳道配装单元2具有管状基部构件(下文中也称作基管)11。该基管11的长度设定为等于或短于从耳道孔至紧接着神经密度开始大量增多的位置之前的位置(从耳膜朝向开口侧大约两厘米距离的位置)的距离。
基管11插入能够沿基管11的纵向滑动的管状构件12(下文中也称作滑动管12)中。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滑动管12的外径设定为大于耳道孔。然而,不必要求外径大于耳道孔。
在基管11的一端部,装配有用于防止滑动管12脱离的管状构件13(下文中也称作管盖13)。该管盖13通过诸如粘合剂等固定部件以这样的方式固定至耳钩主体4的后表面4B,使得管盖13与耳钩主体4的贯穿孔4H同心。管盖13(即基管11)和贯穿孔4H可以具有不同的截面尺寸和形状。然而,更优选的是它们具有相同的尺寸和形状。
在基管11的外周面上,设置有用于限制滑动管12相对于基管11的运动范围的管状构件14(下文中也称作运动范围限制器14)。凸缘15设置在基管11的另一端部。该凸缘15的外径设置成大于运动范围限制器14的外径且小于耳道的内径。
在凸缘15的、与滑动管12相对的表面15A上,沟槽16n(n是等于或大于2的整数)形成在对应于运动范围限制器14的外径的位置以外,而且以预定间隔沿着表面15A的外周形成。另一方面,在滑动管12的、与凸缘15相对的表面12A上,沟槽17n形成在与凸缘15中形成的沟槽16n对应的位置处。
在这些沟槽16n和17n中,固定有挠性的片状电极18n(下文中也称作挠性电极18n)的端部。挠性电极18n的长度设定为大致等于紧靠管盖13的滑动管12的表面12A与凸缘15的表面15A之间的距离。
因此,在滑动管12紧靠管盖13的状态下,挠性电极18n布置在外径小于耳道内径的凸缘15内,其状态为直线式平行于基管11。
另一方面,当滑动管12移向凸缘15且脱离管盖13时,如图4A和4B中所示,随着滑动管12与管盖13之间的距离变得更长时,挠性电极18n沿着远离基管11外周表面(或者运动范围限制器14)的方向弯曲至更大的程度。因此,挠性电极18n倾向于突出到外径小于耳道内径的凸缘15以外。
在该实施方式中,在基管11的外周表面上,沿着基管11的纵向以预定间隔形成有用于限制滑动管12的运动的凹槽19(下文中也称作运动限制槽19)。此外,在滑动管12的内周表面上,形成有接合至运动限制槽19的突出卡爪20(下文中也称作接合卡爪20)。
该特征允许耳道配装单元2通过运动限制槽19和接合卡爪20来逐步式保持挠性电极18n的弯曲程度。
耳道配装单元2的基管11、运动范围限制器14和凸缘15通过加工一个管构件而形成的方式为使得管构件的壁厚沿着管构件的一端至另一端的方向顺序变化。因此,与组装分离的构件的情况相比,部件的数目得以减少,坚固性得以增强。
[1-3.耳垂附件的结构]
在图5中,示出了耳垂附件3的示意性结构。该耳垂附件3具有夹具21,所述夹具21将耳垂夹在中间以将耳垂附件3保持在耳垂上。在该夹具21中,一个臂21A经由夹具轴21C连接至另一臂21B。
诸如海绵或橡胶等缓冲构件21D附接至一个臂21A的邻接耳垂的部分(下文中也称作耳垂邻接部)和另一臂21B的耳垂邻接部中的每一个。
一个臂21A的、与耳垂邻接部相对侧的部分固定至耳钩主体4的尾端部的前表面4F。另一臂21B的、与耳垂邻接部相对侧的部分连接至用作基部的电极22(下文中也称作接地电极22)。该接地电极22具有表面积与耳垂相当的硬币状,而且还用作手指等直接保持的部位。
[1-4.生物信号测量装置的佩戴程序]
在图6中,示出了生物信号测量装置1的佩戴程序的一种示例。首先,在第一步骤SP1,耳钩主体4钩挂在耳根(外耳)上。
该耳钩主体4是通过用聚氨酯树脂等构成的挠性构件形成的,所以能够轻易地进行钩挂而不会给佩戴者带来不适感。
在第二步骤SP2,如图7所示,将以滑动管12紧靠管盖13的状态将耳道配装单元2插入耳道中。
在滑动管12紧靠管盖13的状态下,挠性电极18n定位在外径小于耳道内径的凸缘15内,耳钩主体4的钩挂在耳根上的前端部定位成靠近耳道孔处。所以,该生物信号测量装置1允许耳道配装单元2凭直觉且快速插入耳道中,使得其上形成有凸缘15的顶侧沿插入方向设置在前侧上。
此外,滑动管12的外径设置为大于耳道孔。所以,该生物信号测量装置1能够防止耳道配装单元2的顶端抵达耳道中神经密度大的位置。
在第三步骤SP3,滑动管12朝向凸缘15运动。因此,如图8所示,接合卡爪20在这样的位置接合至运动限制槽19,使得挠性电极18n压靠在耳道的内表面上。
挠性电极18n的结构使得当滑动管12与管盖13之间的距离变得更长时,所述挠性电极18n弯曲到凸缘15以外的程度更大(见图4A和4B)。所以,该耳道配装单元2允许挠性电极18n紧靠耳道的内表面而不必考虑耳道形状的个性差异。
此外,挠性电极18n的弯曲程度通过运动限制槽19和接合卡爪20而得以逐步式保持(见图4A和4B)。所以,该耳道配装单元2能够调节挠性电极18n与耳道内表面的接触压力。结果,接触压力设置的值使得提供的佩戴感觉令佩戴者不会感到疼痛。
在第四步骤SP4中,耳道附件3中的夹具21将耳垂夹在其中以使耳垂附件3保持在耳垂上。耳钩主体4的钩挂在耳根上的尾端部定位成靠近耳垂。因此,该生物信号测量装置1通过夹具21将耳垂夹在其中而使耳垂附件3凭直觉且快速地保持在耳垂上。接地电极22具有尺寸与耳垂相当的硬币状,这使得当通过夹具21将耳垂夹在其中时,佩戴者能够轻易地保持接地电极22。
另外,缓冲构件21D附接至夹具21中的臂21A及21B的耳垂邻接部。因此,耳垂附件3能够提供的感觉使得佩戴者不会感到疼痛。
通过上述佩戴程序,如图9所示那样将生物信号测量装置1安装在耳朵上。然而,上述佩戴顺序仅仅是示例,佩戴顺序不局限于此。
在耳道配装单元2内制成中空状(见图3A等图),该中空被制成为与耳钩主体4的贯穿孔4H连通。所以,即使当安装在佩戴者的耳朵上时,生物信号测量装置1也能够避免完全覆盖佩戴者的耳朵并防止失去听觉。因此,该生物信号测量装置1能够在不削弱舒适感的情况下测量生物信息。
[1-5.耳钩主体中信号处理器的结构]
在图10中,示出了耳钩主体4中的信号处理器30的结构。该信号处理器30包括放大器31、滤波器32、A/D(模拟/数字)转换器33、分析器34和存储器35。作为存储器35,不仅可以采用包括在耳钩主体4中的一个存储器,而且可以采用诸如USB(通用串行总线)存储器、SD卡存储器或CF卡存储器等移动存储器。
比如,当信号处理器30接收到来自设置在耳钩主体4表面上的操作单元的测量启动指令时,所述信号处理器30向相应的单元31至35供给来自电池的电源电压。当信号处理器30接收到来自操作单元的测量停止指令时,所述信号处理器30切断电源电压的供应。
放大器31放大了耳道配装单元2的挠性电极18n与耳垂附件3的接地电极22之间的电位差作为生物信号,并且将放大的生物信号供给滤波器32。
挠性电极18n紧靠耳道的内表面的方式为将预定力施加至挠性电极18n(见图8)。所以,放大器31能够直接感测佩戴者体内传送的波作为电位差。结果,与仅仅将挠性电极18n插入耳道中的情况相比,灵敏度得以大大增强。
此外,与定位在耳道内表面上的挠性电极18n不同,接地电极22定位在耳道外部的耳垂上。因此,与比如全部电极都定位在耳道中的情况下相比,两种电极之间的距离确保较长。这使得放大器31能够广延地感测佩戴者头部中的波作为电位差。结果能够精确地获得目标生物信号。
对于滤波器32而言,设定了作为测量对象应当覆盖的频带。滤波器32清除了不同于设定频带的信号分量,而且将经过该清除的生物信号供给A/D转换器33。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测量对象应当覆盖的频带是对应于脑波的频带。因此,不同于对应脑波的频带中的信号分量被清除后的生物信号(下文中也称作脑波信号)供给A/D转换器33。
脑波和相应的频带如下:德尔塔(δ)波(1至3Hz),太塔(θ)波(4至7Hz),阿尔法(α)波(8至13Hz),贝它(β)波(14至30Hz),伽马(γ)波(31至64Hz),欧米加(ω)波(65至128Hz),柔(ρ)波(129至512Hz)和西格玛(σ)波(513至1024Hz)。它们部分或全部可变地设定为应当由预定的操作单元作为测量对象而覆盖的频带。
A/D转换器33将脑波信号转变为数字数据(下文中也称为脑波数据)并将该脑波数据供给分析器34。
分析器34包括CPU,ROM和用作CPU工作存储器的RAM。在该ROM中,保存有执行分析处理的程序和指示电平的数据,在所述电平下,挠性电极18n应当视作未与耳道的内表面接触(下文中,该电平也称作未接触电平阈值)。
当接收到测量启动指令时,分析器34展开保存在ROM和RAM中的程序并依照程序执行各种处理。具体而言,在测量启动时刻开始预定期间内(下文中也称作校准期),分析器34将未接触电平阈值与A/D转换器33供给的脑波数据的电平的平均值进行比较。
如果该电平平均值低于未接触电平阈值,那么分析器34认为挠性电极18n未与耳道内表面接触,而且通过附接至耳道配装单元2的扬声器(未图示)通知佩戴者应当再次对耳道配装单元2进行设置。
另一方面,如果电平平均值等于或高于未接触电平阈值,那么分析器34认为挠性电极18n与耳道内表面接触,而且将A/D转换器33供应的脑波数据保存在存储器35中。
此外,如果电平平均值等于或高于未接触电平阈值,那么分析器34基于A/D转换器33供应的脑波数据来确定当前休眠状态是非REM休眠状态,还是REM休眠状态,并使确定结果与脑波数据相关联。
状态确定是这样进行的,比如德尔塔波、太塔波、阿尔法波等波单位时间的出现比率和预定的出现比率的持续时间作为确定因素。
[1-6.有利效果等]
在上述结构中,通过在基管11的平行于其纵向的外周表面上滑动的滑动管12,耳道配装单元2使布置在滑动管12与基管11的一端之间的挠性电极18n向外弯曲并压靠在耳道的内表面上。
该耳道配装单元2使挠性电极18n紧靠在耳道的内表面上,使得预定力施加至挠性电极18n(见图8),因而即使当内表面上存在有头发色甚至当佩戴者活动时,也能够使挠性电极18n与内表面紧密接触。
因此,该耳道配装单元2能够直接获取佩戴者体内传送的波作为生物信号,而无需空气层的媒介。结果,与仅仅将挠性电极18n插入耳道中相比,灵敏度得以大大提高。另外,耳道配装单元2能够防止挠性电极18n旋转和朝向耳道中更深侧运动。结果,能够为佩戴者提供良好的佩戴感觉。
插入挠性电极18n,使得挠性电极18n与耳道内表面之间存在一定间隙。这样,可以减少插入期间挠性电极18n与耳道内表面之间的接触。另一方面,当使挠性电极18n紧靠内表面使得插入以后有预定力施加至挠性电极18n时,可以防止电极旋转和朝向耳道中更深侧运动。
此外,该耳道配装单元2能够基于滑动管12的滑动量来调节挠性电极18n在耳道内表面上的按压程度(见图4A和4B),因而能够按压挠性电极18n而不必考虑佩戴者的个性差异。另外,耳道配装单元2能够无痛地按压挠性电极18n,这会为佩戴者提供良好的佩戴感觉。
而且,该耳道配装单元2具有扬声器,如果电极与耳道内表面未接触或者接触,该扬声器能够告知信息。因此,能够防止该耳道配装单元2在对生物信号的灵敏度降低的情况下进行测量。结果,测量精度得以提高。
由于该耳道配装单元2设置在耳钩主体4上(见图1或图2),比如可以防止在将耳道配装单元2插入或取出耳道的时候发生坠落。而且,与挠性电极18n连接的互联装置可以容置耳钩主体4内部。因此,耳道配装单元2可以避免以下麻烦:在比如将耳道配装单元2插入或取出耳道时丢失耳道配装单元2本身;以及耳道配装单元2的接线发生缠绕。这使得适用性得以提高。
<2.其它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基管11的外周表面上平行于基管11的纵向滑动的滑动管12使挠性电极18n沿着远离基管11的外周表面的方向变形并压靠在耳道内表面上。
然而,使电极沿着远离管外周表面的方向变形并使其压靠在耳道内表面上的装置不局限于该实施方式,也可以采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
比如,在图11A和11B中,其中与图3A和3B中对应的零件标以相同的附图标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种实施方式的耳道配装单元的结构。在该耳道配装单元中,螺纹槽40形成在基管11的外周表面上。内周表面上具有螺纹槽41的滑动管42在基管11的外周表面上沿着螺纹槽40以螺旋方式滑动,所述螺纹槽41与螺纹槽40配合。滑动管42的外径设置为大致等于凸缘15的外径。
在基管11周围布置有电极43(下文中也称作弹簧电极43),所述电极43具有挠曲性并沿着运动范围限制器14的外周表面以预定螺距的螺旋方式缠绕。该弹簧电极43的外径设定为小于耳道的内径。弹簧电极43的一端钩住滑动管42的外周表面上形成的突起44,其另一端钩住凸缘15的外周表面上形成的突起45。
该弹簧电极43的缠绕方向设定为与以螺旋方式滑动的滑动管42的滑动方向(螺纹槽40的螺旋方向)相反。因此,如果滑动管42朝向凸缘15运动并远离管盖13,如图12所示,那么当滑动管42与管盖13之间的距离变得更长时,弹簧电极43沿这样的方向位移使得更大程度地远离基管11(或运动范围限制器14)的外周表面。
如上所述,该耳道配装单元构造成在基管11的外周表面上以螺旋方式滑动的滑动管42使沿着与滑动管42滑动方向相反的方向绕线的弹簧电极43向外位移并使其压靠在耳道内表面上。由于每单位长度的电极相对于耳道内表面的接触面积与耳道配装单元2相比更大,所以在感测生物信息的灵敏度方面,该耳道配装单元更为有利。
作为另一种示例,在耳道配装单元2中,弹簧电极43和突起44、45可以用来替代挠性电极18n和沟槽16n、17n。而且,在耳道配装单元2中,管状的挠性电极可以用来替代挠性电极18n。
作为另一种示例,图13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种实施方式的耳道配装单元,其中,与图3中对应的零件标以相同的附图标记。在该耳道配装单元中,外径小于耳道内径的凸缘15X、15Y设置在基管11的两端,挠性电极18n固定在凸缘15X与15Y之间。
管50设置在挠性电极18n与基管11的外周表面之间。用于喷射气体的气体喷射器连接至管50。该气体喷射器比如设置在耳钩主体4上。
因此,如果从气体喷射器向管50喷射气体,那么受到管50因气体喷射而膨胀的影响,挠性电极18n沿这样的方向弯曲使得远离基管11的外周表面。
由此,在该耳道配装单元中,设置在基管11的外周表面与挠性电极18n之间的管50和用于向管50中喷射气体的气体喷射器构造成使得挠性电极18n弯曲成弓形并压靠在耳道的内表面上。
在该耳道配装单元中的挠性电极18n可以用管状的挠性电极来替代,或者可以用弹簧电极43来替代。
作为另一种示例,可以采用图14A中所示的耳道配装单元。该耳道配装单元包括基管60和挠性电极18n,所述基管60由海绵材料构成且具有大于耳道内径的内径,所述挠性电极18n以预定间隔结合至该基管的外周表面。
该耳道配装单元以这样的状态插入耳道中使得将基管60压缩成尺寸小于耳道的内径(见图14B)。由于基管60向其原始状态的回复力,挠性电极18n以这样的方式运动以便朝向耳道内表面扩展(见图14C和14D)。
由此,在该耳道配装单元中,由海绵材料构成的基管60本身朝向其原始状态的回复力使得挠性电极18n以这样的方式位移以便远离基管60的外周表面并压靠在耳道的内表面上。该耳道配装单元可以仅通过压缩并插入基管60的操作来加以使用,而且与耳道配装单元2相比,具有数目更少的零件。因此,在结构的适用性和简化方面,该耳道配装单元是有利的。
作为使电极沿这样的方向变形以便远离管外周表面且将电极压靠在耳道内表面上的装置,可以采用这些示例以外的装置,只要该装置不背离其效果。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沿着基管11的纵向以预定间隔设置在基管11的外周表面上的运动限制槽19和设置在滑动管12的内周表面上的接合卡爪20抑制压靠在耳道内表面上的挠性电极18n回推。
然而,抑制压靠在耳道内表面上的电极回推的装置不局限于该实施方式,可以采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
比如,在图11中所示的耳道配装单元中,当弹簧电极43压靠在耳道内表面上时,其经由弹簧电极43和滑动管42朝向管盖13的方向的应力升高。该方向跟螺旋方式形成在基管11的外周表面上的螺纹槽40及形成在滑动管42的内周表面上的、与螺纹槽40相配合的螺纹槽41的方向相交。所以,使得滑动管42仍然处在该位置处。
由此,在该耳道配装单元中,以螺旋方式形成在基管11的外周表面上的螺纹槽40和形成在滑动管42的内周表面上的、与螺纹槽40相配合的螺纹槽41抑制了弹簧电极43回推。然而,除了螺纹槽40、41以外,可以设置用于可释放式固定滑动管42位置的机构。
作为另一种示例,在图13中所示的耳道配装单元中,阀(未图示)设置在管50与用于向管50中喷射气体的气体喷射器之间的连接部,当管50中的气体量达到应当喷射的气体量时,该阀切断连接部。由此,在耳道配装单元中,阀抑制了挠性电极18n回推。
作为又一种示例,在图14中所示的耳道配装单元中,本身由海绵材料构成的基管60向其原始状态回复的作用力抑制了挠性电极18n回推。
作为用于抑制压靠在耳道内表面上的电极回推的装置,可以采用这些示例以外的装置,只要该装置不背离其效果。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接地电极22附接至夹具21。然而,夹具21本身可以用作参考电极。另外,接地电极22可以构造成能够从夹具21上拆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滑动管12或42的形状是管状。然而,其形状可以是能够配装在耳甲腔部中的形状。如果采用这种形状,那么配装在耳甲腔中的滑动管12或42能够避免压靠在耳道内表面上的电极移动和旋转,所以电极能够更为稳定和紧密地压靠在耳道内表面上。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耳钩主体4整体呈钩形。然而,其可以是任何形状,只要其具有钩形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测量对象是脑波。然而,测量对象可以是肌电(myopotentials),而且可以采用能够在脑波与肌电之间切换的配置。如果测量对象是肌电,那么为滤波器32设置对应于肌电的频带,滤波器32清除不同于频带中的信号分量。而且,分析器34将表示肌电-数据极限电平的数据(未接触电平阈值)与校准期间A/D转换器33给出的肌电数据电平的平均值进行比较,在所述肌电-数据极限电平的情况下,挠性电极18n被认为未接触耳道内表面。
如果采用的是该配置,那么肌电被当作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测量对象。可以采用这样的配置,其中频带由比如设置在耳钩主体4的表面上的操作单元设置,也可以采用这样的配置,其中,未接触电平阈值的设置是依据频带的设置来自动切换。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生物信号测量装置1的安装对象是单耳。然而,安装对象可以是双耳。在这种情况下,在安装对象是双耳中一个的生物信号测量装置1的信号处理器30中省略了分析器34和存储器35。该信号处理器30的A/D转换器33中的转换结果提供给安装对象是双耳中另一个的生物信号测量装置1的信号处理器30中的分析器34。
应当设置为测量对象的频带在安装对象是双耳中一个的生物信号测量装置1的信号处理器30中的滤波器32与安装对象是双耳中另一个的生物信号测量装置1的信号处理器30中的滤波器32之间是相同的,或者可替代地,两者之间可以是不同的。
如果频带设置为两者之间是相同的,那么分析器34的配置能够计算一个A/D转换器33中给出的脑波数据(或肌电数据)和另一个A/D转换器33中给出的脑波数据(或肌电数据)的逻辑“或”。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添加相应的脑波数据(或肌电数据),准备保存在存储器35中的脑波数据(或肌电数据)的信噪(S/N)比得以提高。
另一方面,如果频带设置为不同,那么分析器34将一个A/D转换器33中给出的脑波数据保存在存储器35中,并使另一个A/D转换器33中给出的肌电数据与脑波数据相关联以将肌电数据保存在存储器35中。而且,比如,也可以基于肌电数据来确定觉醒状态和面部表情,并使确定结果与脑波数据相关联。这种关联可以用作指示睡眠异常和疾病的指标。
还可以在脑波和肌电基础上增加体温或脉搏作为测量对象。在这种情况下,比如光学系统的脉搏传感器或体温传感器设置为用于耳道配装单元,传感器给出的信号经由A/D转换器33供给分析器34。分析器34使体温数据或脉搏数据与脑波数据相关联并将数据保存在存储器35中。这种关联可以用作指示睡眠异常和疾病的指标。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电极直接压靠在耳道的内表面上。然而,可以向该电极施加诸如水、油或甘油等有效传送波的接触媒介。可以设置用于向电极提供接触媒介的机构。比如,可以采用以下结构。用于储存接触媒介的容器设置在耳钩主体4中。用于向电极提供接触媒介的针状管构件连接至设置在容器中的阀,管构件的顶部设置在电极的一端部。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用在医学工业、游戏产业等领域中。
本申请包括涉及2009年3月17日向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优先权专利申请JP2009-064761中的公开内容的主题,其全文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所附权利要求或其等效方案的范围内,依据设计要求和其它因素,可以进行各种改型、组合、子组合和替换。

Claims (12)

1.一种耳道配装单元,包括:
管,所述管构造成能够插入耳道;
电极,所述电极构造成具有挠性,并且所述电极沿着所述管的外周表面布置成使得在所述电极与所述耳道的内表面之间形成有预定间隙;
按压装置,所述按压装置用于使所述电极沿远离所述管的外周表面的方向变形,而且将所述电极压靠在所述耳道的内表面上;以及
抑制装置,所述抑制装置用于抑制压靠在所述耳道的内表面上的所述电极回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道配装单元,其中,
所述抑制装置以逐步方式切换抑制回推的程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道配装单元,其中,
所述电极的一端固定至所述管的一端部,
所述按压装置由沿所述管的纵向在所述管的外周表面上滑动的构件形成,所述电极的另一端固定至所述构件,并且
所述抑制装置由用于以可释放方式固定所述构件的位置的机构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耳道配装单元,其中,
所述构件为管状且具有以便被配装在耳甲腔中的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耳道配装单元,其中,
所述耳道配装单元设置在钩形构件的前端,所述钩形构件能够钩挂在耳根上,并且
所述钩形构件设置有放大器,所述放大器放大所述电极与设置在所述钩形构件的尾端的参考电极之间的电位差,所述钩形构件的所述尾端能够附接至耳垂。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道配装单元,其中,
所述电极沿着所述管的外周表面以螺旋方式缠绕,而且所述电极的一端固定至所述管的一端部,
所述按压装置由管状构件形成,所述管状构件以螺旋方式沿着与所述电极的缠绕方向相反的方向在所述管的外周表面上滑动,而且所述电极的另一端固定至所述管状构件,并且
所述抑制装置由第一槽和第二槽形成,所述第一槽以螺旋方式形成在所述管的外周表面上,所述第二槽以与所述第一槽相配的方式形成在所述管状构件的内周表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耳道配装单元,其中,
所述构件为管状且具有以便被配装在耳甲腔中的形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耳道配装单元,其中,
所述耳道配装单元设置在钩形构件的前端,所述钩形构件能够钩挂在耳根上,并且
所述钩形构件设置有放大器,所述放大器放大所述电极与设置在所述钩形构件的尾端的参考电极之间的电位差,所述钩形构件的所述尾端能够附接至耳垂。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道配装单元,其中,
所述管通过使用海绵材料形成,从而具有比所述耳道的内径大的内径,
所述电极由片状电极构成,所述片状电极以预定间隔结合至所述管的外周表面,并且
所述按压装置和所述抑制装置是受压的所述管向原始状态回复的力。
10.一种生物信号测量装置,包括:
耳钩部件,所述耳钩部件构造成具有挠性的钩形部,所述钩形部能够钩挂在耳根上;
耳道配装单元,所述耳道配装单元构造成设置在所述钩形部的前端部并且配装在耳道中;以及
耳垂附件,所述耳垂附件构造成设置在所述钩形部的尾端部并且安装在耳垂上;
其中,
所述耳道配装单元具有:
管,所述管能够插入所述耳道中,
电极,所述电极具有挠性,并且所述电极沿着所述管的外周表面布置成使得在所述电极与所述耳道的内表面之间形成有预定间隙,
按压装置,所述按压装置使所述电极沿远离所述管的外周表面的方向变形,而且将所述电极压靠在所述耳道的内表面上,以及
抑制装置,所述抑制装置抑制压靠在所述耳道的内表面上的所述电极回推,
并且,
所述耳垂附件具有能够附接至耳垂的参考电极,并且
所述耳钩部件具有放大器,所述放大器放大所述电极与所述参考电极之间的电位差作为生物信号。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生物信号测量装置,其中,
所述耳道配装单元进一步具有扬声器,并且
所述耳钩部件进一步具有告知装置,如果由所述放大器放大的生物信号的在预定期间内的生物信号平均电平低于一电平,则所述告知装置经由所述扬声器告知信息,其中在所述电平的情况下,所述电极应当被认为未与所述耳道的内表面接触。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生物信号测量装置,其中,
所述耳钩部件进一步具有存储器,平均电平等于或高于所述电平的生物信号储存在所述存储器中。
CN2010101357408A 2009-03-17 2010-03-10 耳道配装单元和生物信号测量装置 Active CN10183685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64761 2009-03-17
JP2009064761A JP5321172B2 (ja) 2009-03-17 2009-03-17 外耳道装着具及び生体信号測定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36859A true CN101836859A (zh) 2010-09-22
CN101836859B CN101836859B (zh) 2012-09-05

Family

ID=423199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357408A Active CN101836859B (zh) 2009-03-17 2010-03-10 耳道配装单元和生物信号测量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467562B2 (zh)
EP (1) EP2229882B1 (zh)
JP (1) JP5321172B2 (zh)
CN (1) CN101836859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22104A (zh) * 2015-04-23 2015-08-05 太仓红码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脑电波控制音频设备关闭的方法、耳机及其组合
CN105982666A (zh) * 2015-02-12 2016-10-05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耳戴式脑电波采集系统
CN107343250A (zh) * 2016-04-26 2017-11-10 奥迪康有限公司 包括用于拾取生理反应的电极的听力装置
CN110584657A (zh) * 2019-03-15 2019-12-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注意力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14189795A (zh) * 2022-02-15 2022-03-15 武汉左点科技有限公司 助听器尖峰噪声自适应调节方法及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265321B2 (en) * 2010-04-08 2012-09-11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a position of a pair of ear phones at a user
JP2013013540A (ja) * 2011-07-04 2013-01-24 Sony Corp 耳介装着具
US8499886B2 (en) * 2011-10-14 2013-08-06 Plantronics, Inc. Expander ear tip
US10076279B2 (en) 2013-10-22 2018-09-18 Neba Health,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compact EEG headset
KR101579364B1 (ko) * 2014-01-16 2015-12-21 서울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뇌파 모니터링 및 뇌 컴퓨터 인터페이스를 위한 뇌전도 전극과 취득 시스템을 내장한 무선 이어훅 이어셋
US10898133B1 (en) 2014-02-18 2021-01-26 Orbital Reserach Inc. Head-mounted physiological signal monitoring system, devices and methods
USD732510S1 (en) * 2014-06-20 2015-06-23 T.REX Holdings, LLC In-ear headphone
USD732511S1 (en) * 2014-06-20 2015-06-23 T.REX Holdings, LLC In-ear headphone pair in joined charging configuration
US9516401B2 (en) 2014-07-10 2016-12-06 T.REX Holdings, LLC Wireless in-ear headphones
JP6852162B2 (ja) * 2016-12-09 2021-03-31 ティ・オ・ドォッブルビィ・エンジニアリング・アー/エス 電極を備える汎用イヤー・デバイス
KR101931083B1 (ko) * 2017-02-22 2018-12-20 고려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코 삽입형 뇌파 측정 센서
US11213252B2 (en) 2017-10-20 2022-01-04 Starkey Laboratories, Inc. Devices and sensing methods for measuring temperature from an ear
USD850418S1 (en) * 2017-11-10 2019-06-04 Changjian Su Wireless earphone
JP6354969B1 (ja) * 2017-12-15 2018-07-11 晶朗 木村 脳波検出用電極
EP3580639B1 (en) 2018-02-09 2024-09-11 Starkey Laboratories, Inc. Use of periauricular muscle signals to estimate a direction of a user's auditory attention locus
EP4243920A1 (en) * 2020-11-10 2023-09-20 The Alfred E. Mann Foundation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A stimulation system including a multi-electrode ear shell and method of using the same
USD1001106S1 (en) * 2021-05-11 2023-10-10 Luxshare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Wireless earphone
US12008163B1 (en) * 2023-03-06 2024-06-11 Naqi Logix Inc. Earbud sensor assembly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29083A (en) * 1975-05-12 1977-06-14 Baylor Carl S Probe for audiometric apparatus
US4601294A (en) * 1982-01-25 1986-07-22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Ear canal electrode
US5673692A (en) * 1995-02-03 1997-10-07 Biosignals Ltd. Co. Single site, multi-variable patient monitor
US6773405B2 (en) * 2000-09-15 2004-08-10 Jacob Fraden Ear temperature monitor and method of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US20070093880A1 (en) * 2005-10-06 2007-04-26 Boston Scientific Scimed, Inc. Adjustable profile prob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27638A (ja) * 1982-01-25 1983-07-29 ミネソタ・マイニング・アンド・マニュフアクチュアリング・カンパニ− 耳道用電極
US4741344A (en) * 1982-09-27 1988-05-03 Nicolet Instrument Corporation Ear canal electrode
US4781196A (en) * 1987-02-20 1988-11-01 Etymotic Research, Inc. Conductive eartip assembly
JP2605584Y2 (ja) * 1993-12-07 2000-07-24 日本光電工業株式会社 マルチセンサ
JPH09122083A (ja) * 1995-10-30 1997-05-13 Noboru Akasaka 常時装着可能な患者モニタ装置
JP2000126147A (ja) * 1998-10-23 2000-05-09 Asahi Denshi Kenkyusho:Kk 脳波計
JP2002044791A (ja) * 2000-07-27 2002-02-08 Yamaha Corp 補聴器および補聴器等に用いられる耳栓
US7362875B2 (en) * 2003-04-03 2008-04-22 Sonic Innovations, Inc. Balloon-expandable hearing device fitting system and self-expanding hearing device
US7778434B2 (en) * 2004-05-28 2010-08-17 General Hearing Instrument, Inc. Self forming in-the-ear hearing aid with conical stent
DE102005003735B4 (de) * 2005-01-26 2008-04-03 Cerbomed Gmbh Vorrichtung zur transkutanen Stimulation eines Nervs des menschlichen Körpers
JP2008067911A (ja) * 2006-09-14 2008-03-27 Mitsuhiro Yokoyama 外耳道電極ユニットおよび生体情報計測装置
JP4920530B2 (ja) 2007-09-10 2012-04-18 信越ポリマー株式会社 表示用部材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押釦スイッチ用部材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29083A (en) * 1975-05-12 1977-06-14 Baylor Carl S Probe for audiometric apparatus
US4601294A (en) * 1982-01-25 1986-07-22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Ear canal electrode
US5673692A (en) * 1995-02-03 1997-10-07 Biosignals Ltd. Co. Single site, multi-variable patient monitor
US6773405B2 (en) * 2000-09-15 2004-08-10 Jacob Fraden Ear temperature monitor and method of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US20070093880A1 (en) * 2005-10-06 2007-04-26 Boston Scientific Scimed, Inc. Adjustable profile probe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82666A (zh) * 2015-02-12 2016-10-05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耳戴式脑电波采集系统
CN104822104A (zh) * 2015-04-23 2015-08-05 太仓红码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脑电波控制音频设备关闭的方法、耳机及其组合
CN107343250A (zh) * 2016-04-26 2017-11-10 奥迪康有限公司 包括用于拾取生理反应的电极的听力装置
CN110584657A (zh) * 2019-03-15 2019-12-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注意力检测方法及系统
WO2020186915A1 (zh) * 2019-03-15 2020-09-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注意力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10584657B (zh) * 2019-03-15 2022-09-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注意力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14189795A (zh) * 2022-02-15 2022-03-15 武汉左点科技有限公司 助听器尖峰噪声自适应调节方法及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00239114A1 (en) 2010-09-23
US8467562B2 (en) 2013-06-18
EP2229882B1 (en) 2015-05-20
CN101836859B (zh) 2012-09-05
JP2010213927A (ja) 2010-09-30
JP5321172B2 (ja) 2013-10-23
EP2229882A1 (en) 2010-09-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36859B (zh) 耳道配装单元和生物信号测量装置
US9788745B2 (en) Biological signal measuring equipment
US11583215B2 (en) Generic ear device with electrodes
US9693705B2 (en) Biosignal measurement device
TWI547263B (zh) 線接面式乾電極
US8565852B2 (en) Auricle-installed device and bio-signal measurement apparatus
US20090105576A1 (en) Electrode conductive element
US10076278B2 (en) Headband, headgear, and electroencephalographic apparatus
JP6706319B2 (ja) 生体電気信号を検出する外耳道プラグ
WO2008109699A2 (en) Electrode headset
WO2007109745A2 (en) Electrode and electrode headset
JP2008067911A (ja) 外耳道電極ユニットおよび生体情報計測装置
US20230148963A1 (en) Multi-body earpiece
JP6354969B1 (ja) 脳波検出用電極
JP2019201995A (ja) 生体信号取得用電極及び生体信号測定システム
WO2021101588A1 (en) Minimal material ear sensor system
JP5842955B2 (ja) 生体信号測定用装具
US20160120475A1 (en) Electrode for Measuring Living Body Signal
CN210204731U (zh) 多用途生理检测装置
TWM457530U (zh) 線接面式乾電極
JP6435587B2 (ja) 脳波計測用ヘッドギア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