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33633B - 无线射频识别装置、无线网络平台及其运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射频识别装置、无线网络平台及其运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33633B
CN101833633B CN200910129211.4A CN200910129211A CN101833633B CN 101833633 B CN101833633 B CN 101833633B CN 200910129211 A CN200910129211 A CN 200910129211A CN 101833633 B CN101833633 B CN 10183363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o
frequency signal
identification device
less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2921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33633A (zh
Inventor
黄志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Star Software R&D Shenzhen Ltd
MStar Semiconductor Inc Taiwan
Original Assignee
MStar Software R&D Shenzhen Ltd
MStar Semiconductor Inc Taiwa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Star Software R&D Shenzhen Ltd, MStar Semiconductor Inc Taiwan filed Critical MStar Software R&D Shenzhen Ltd
Priority to CN20091012921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833633B/zh
Publication of CN1018336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336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336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3363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线射频识别装置、无线网络平台及其运作方法,可大幅降低其结构复杂度及生产成本,以提升市场上的竞争力。该无线射频识别装置包含传收模块及判断模块。当传收模块接收到无线射频讯号且该无线射频讯号包含转送指令时,判断模块判断转送指令之目的地信息是否对应于该无线射频识别装置并选择性地透过传收模块发射无线射频讯号。

Description

无线射频识别装置、无线网络平台及其运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射频识别,尤指一种无线射频识别(RFID)装置、无线网络平台及其运作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与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相关的研究领域发展得相当迅速,并且应用RFID的相关产品亦逐渐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所谓的「RFID技术」,简言之,即是由标签(tag)及读取器(reader)所组成的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
一般而言,RFID技术的主要工作原理是将一块极小的RFID标签芯片放置或内嵌于产品之中,RFID标签芯片中储存的产品数据能够透过射频讯号被发送到RFID标签读取器以做为追踪之用。由于RFID技术在进行识别工作时并不需人工操作,因此,RFID技术可适用于工厂自动化、货品销售、收费系统或车辆身分识别等方面。
举例而言,一种最新发展的EPC(电子产品码)C1G2(Class 1,Generation 2)超高频RFID技术,其主要用途仍在于无线识别的应用。其与前一代技术的最大区别在于第二代超高频RFID标签的数据储存容量大幅增加。当RFID标签读取器欲读取某一RFID标签上的信息时,RFID标签读取器将会发射标签读取讯号至该RFID标签。当该RFID标签接收到标签读取讯号后,该RFID标签即会产生一响应讯号并将其传送至该RFID标签读取器。
然而,当许多个RFID标签读取器欲于彼此之间互相传递讯息时,每个RFID标签读取器可能就需要额外配置网络单元以透过网络进行讯息的传输,这样将使得每一个RFID标签读取器均成为复杂且高成本的终端设备,亦连带影响其市场竞争力。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范畴在于提供一种无线射频识别装置、无线网络平台及其运作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线射频识别装置、无线网络平台及其运作方法,可大幅降低其结构复杂度及生产成本,以提升市场上的竞争力。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RFID装置。实际上,该RFID装置可以是超高频RFID标签读取器。于此实施例中,该RFID装置包含传收模块及判断模块。传收模块的功用在于传送及接收符合无线射频识别通讯协议的一无线射频讯号。至于判断模块则用以根据该无线射频讯号来决定由该无线射频识别装置处理该无线射频讯号的内容,或是不处理该无线射频识别讯号的内容,而是将该无线射频识别讯号透过传收模块转送至一目标无线射频识别装置。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RFID装置运作方法。首先,当RFID装置接收到无线射频讯号时,该方法判断无线射频讯号是否包含转送指令。若判断结果为无线射频讯号包含转送指令,该方法判断转送指令的目的地信息是否对应于该RFID装置。若判断结果为转送指令的目的地信息并未对应于该RFID装置,则该方法将会发射该无线射频讯号。
最后,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由复数个RFID装置所组成的无线网络平台。其中每一个RFID装置均包含传收模块及判断模块。传收模块的功用在于传送及接收符合无线射频识别通讯协议的一无线射频讯号。至于判断模块则用以根据该无线射频讯号来决定由该无线射频识别装置处理该无线射频讯号的内容,或是不处理该无线射频识别讯号的内容,而是将该无线射频识别讯号透过传收模块转送至一目标无线射频识别装置。
本发明采用的无线射频识别装置、无线网络平台及其运作方法,其中,RFID装置能够藉由其既有的无线传输特性建构无线网络平台,并透过转送(relay)的方式于各个RFID装置间进行讯息的相互传递。此外,由于根据本发明的RFID装置并不需要额外配置网络单元即可达到彼此传输讯息的功能,故可大幅降低其结构复杂度及生产成本,以提升市场上的竞争力。
附图说明
图1(a)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具体实施例的RFID装置的功能方块图。
图1(b)为指令帧的一范例。
图2(a)及图2(b)系分别绘示网络模块自控制模块与判断模块接收到讯息的不同讯号处理流程。
图3(a)为当判断模块接收到讯号时的讯号处理流程。
图3(b)及图3(c)系分别绘示判断模块自控制模块及判断模块接收到讯息的不同讯号处理流程。
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具体实施例的RFID装置运作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具体实施例的无线网络平台的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S10~S82:流程步骤
1、21~24:RFID装置    13:数据库
2:无线网络平台     10:传收模块
12:判断模块        14:读取模块
16:标签模块        18:控制模块
15:网络模块        120:冲突防止单元
211、221、231、241:讯号发射范围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RFID装置、无线网络平台及其运作方法。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具体实施例为一种RFID装置。于此实施例中,该RFID装置可以是一超高频RFID标签读取器。请参照图1(a),图1(a)为该RFID装置的功能方块图。
如图1(a)所示,RFID装置1包含传收模块10、判断模块12、数据库13、读取模块14、网络模块15、标签模块16及控制模块18。其中判断模块12还包含冲突防止单元120;判断模块12耦接至传收模块10、数据库13、读取模块14、网络模块15及标签模块16;控制模块18则耦接至读取模块14、网络模块15及标签模块16。
RFID装置1包含以下三种模式:标签模式、读取模式、及网络模式。一般情况下,预设的模式为标签模式,以随时准备接收来自其它RFID装置的指令。
传收模块10系用以传送及接收符合无线射频识别通讯协议的无线射频讯号;判断模块12根据该无线射频讯号决定由RFID装置1处理该无线射频讯号的内容,或是不处理该无线射频识别讯号的内容而是将该无线射频识别讯号透过传收模块10转送至目标无线射频识别装置。
当传收模块10接收到一无线射频讯号时,判断模块12将会先判断该无线射频讯号是否包含转送指令。若判断模块12的判断结果为该无线射频讯号包含转送指令,判断模块12将RFID装置的模式设定为网络模式,并进一步判断转送指令所指的目的地。若转送指令所指的目的地为RFID装置1,这代表着该无线射频讯号所包含的信息即是要传给RFID装置1,故判断模块12将会传送该无线射频讯号至网络模块15。网络模块15于接收到无线射频讯号后,会先对该讯号所包含的已封装(capsulated)的指令帧(command frame)进行解封装(decapsulate),以及将解封装后的指令传送给控制模块18,进行后续的处理。
于此实施例中,所谓的「封装」即是将欲传送的指令加上目的地信息(例如转送目的地的EPC)、来源信息(例如转送来源的EPC)及检验指令(例如checksum指令),以形成已封装的指令帧,如图1(b)所示。相反地,所谓的「解封装」即是将如图1(b)的指令帧除去目的地信息、来源信息及检验指令等项目,以得到欲传送的指令。
若转送指令所指的目的地并非RFID装置1,这代表着该无线射频讯号转送的最终目的地并不是RFID装置1。因此,判断模块12将会进行转送的动作,以将该无线射频讯号转送至下一级的RIFD装置。
于实际应用中,由于数据库13记录并储存有复数个转送路径,判断模块12即可藉由转送指令中的目的地信息(例如转送目的地的EPC)与来源信息(例如转送来源的EPC),并根据预设条件自数据库13中选出最佳转送路径并决定无线射频讯号应传送至哪一个RFID装置。实际上,判断模块12可以采用最长前缀符合(Longest Prefix Match,LPM)的方式自众多可能的转送路径中找出最佳转送路径。至于该预设条件则可由使用者预先设定或是于每一个RFID装置中执行程序以进行动态侦测并根据动态侦测的结果改变其设定。此外,该些转送路径系与RFID装置1与目标RFID装置的电子产品码相关。
于此实施例中,如果传收模块10所接收到的无线射频讯号并未包含转送指令,则判断模块12将会依设定的模式处理该指令。当处于标签模式下,RFID装置1此时所扮演的是「标签」的角色,并且该无线射频讯号应该包含读取指令。判断模块12会将此读取指令传送给标签模块16,并且之后由控制模块18根据此读取指令产生响应讯号并再透过标签模块16及传收模块10发射响应讯号。当处于读取模式下,RFID装置1此时所扮演的是「标签读取器」的角色,并且该无线射频讯号应包含另一RFID装置(此时其模式为标签模式)所传送的响应讯息。实际上,该另一RFID装置系于接收到RFID装置1所传送的标签读取讯号(系由读取模块14产生)后,根据该标签读取讯号产生该响应讯息。因此,判断模块12将会传送无线射频讯号至读取模块14以利读取模块14读取该响应讯息。
接下来,将探讨当网络模块15分别自控制模块18及判断模块12接收到讯息时的讯号处理程序。请参照图2(a)及图2(b),图2(a)及图2(b)系分别绘示网络模块15自控制模块18及判断模块12接收到一讯息的不同讯号处理流程。如图2(a)所示,当网络模块15自控制模块18接收到一讯息(步骤S10)时,更明确地说,该讯息系由RFID装置1的内部产生,而不是经由传收模块10接收,网络模块15将会封装(encapsulate)该讯息(步骤S11)。接着,网络模块15执行步骤S12,将封装完成的讯息传送至判断模块12,即完成其处理流程。如图2(b)所示,当网络模块15自判断模块12接收到一讯息(步骤S20)时,更明确地说,该讯息并非由RFID装置1的内部产生,而是经由传收模块10接收进来,网络模块15将会判断该讯息的格式是否正确(步骤S21)。若步骤S21的判断结果为否,代表该讯息为错误讯息,故网络模块15即舍弃该讯息(步骤S24);若步骤S21的判断结果为是,代表该讯息为正确讯息,故网络模块15解封装(decapsulate)该讯息(步骤S22)并将解封装完成的讯息传送至控制模块18(步骤S23)。
接着,将探讨当判断模块12接收到讯号时的讯号处理流程。首先,如图3(a)所示,判断模块12将会先判断是否接收到一讯息(步骤S30)。若步骤S30的判断结果为否,判断模块12将会重复执行步骤S30;若步骤S30的判断结果为是,判断模块12将会进一步判断该讯息是否来自控制模块18(步骤S31)。若步骤S31的判断结果为是,代表该讯息应为要传送至外界的讯息,故判断模块12传送该讯息至传收模块10(步骤S32);若步骤S31的判断结果为否,代表该讯息应为自外界接收的讯息,故判断模块12接收该讯息(步骤S33)。
其次,将探讨当判断模块12分别自控制模块18及判断模块12接收到讯息时的讯号处理程序。图3(b)及图3(c)系分别绘示判断模块12自控制模块18及判断模块12接收到讯息的不同处理流程。如图3(b)所示,当判断模块12透过读取模块14、网络模块15或标签模块16自控制模块18接收到一讯息(步骤S40)时,判断模块12将会先判断是否处于网络模式下(步骤S41)。若步骤S41的判断结果为否,代表RFID装置1目前并非处于网络模式之下,故判断模块12将该讯息传送至传收模块10(步骤S43);若步骤S41的判断结果为是,判断模块12即根据该讯息的目的地信息(例如目的地RFID装置的EPC)自数据库13查询转送路径信息(步骤S42)。
接着,判断模块12更进一步判断是否能在数据库13中找到适合的转送路径信息(步骤S44)。若步骤S44的判断结果为否,判断模块12即舍弃该讯息(步骤S46);若步骤S44的判断结果为是,判断模块12透过冲突防止单元120进行冲突(collision)侦测以判断讯息传输频道是否处于忙碌状态(步骤S45)。若步骤S45的判断结果为是,代表目前讯息传输信道正处于忙碌状态中,故判断模块12将会先令该讯息暂时等待(backoff)一段时间(步骤S47)后,再重新执行一次步骤S45;若步骤S45的判断结果为否,代表目前讯息传输信道系处于可传输的状态,故判断模块12即可透过传收模块10进行该讯息的转送(步骤S48)。
如图3(c)所示,当判断模块12自传收模块接收到一讯息(步骤S50)时,判断模块12将会判断该讯息是否包含转送指令(步骤S51)。若步骤S51的判断结果为否,则判断模块12直接判断是否处于网络模式下(步骤S53);若步骤S51的判断结果为是,则判断模块12将会先设定RFID装置1的模式为网络模式(步骤S52),然后再执行步骤S53。
若步骤S53的判断结果为否,代表目前RFID装置1并非处于网络模式之下,故判断模块12将会进一步判断是否处于标签模式下(步骤S55)。若步骤S55的判断结果为是,判断模块12执行步骤S58,将讯息传送至标签模块16;若步骤S55的判断结果为否,代表该操作模式既非该网络模式也非该标签模式,判断模块12执行步骤S59,将讯息传送至读取模块14。接着,读取模块14系根据讯息的内容产生一读取讯号,该读取讯号透过传收模块10传送。
若步骤S53的判断结果为是,代表目前RFID装置1系处于网络模式之下,故判断模块12将会执行步骤S54,判断目的地信息是否对应于RFID装置1。若步骤S54的判断结果为是,判断模块12将讯息传送至网络模块15(步骤S56);若步骤S54的判断结果为否,判断模块12即根据该讯息的目的地信息自数据库13查询转送路径信息(步骤S57)。接着,判断模块12更进一步判断是否能在数据库13中找到适合的转送路径信息(步骤S60)。若步骤S60的判断结果为否,判断模块12执行步骤S62,舍弃该讯息;若步骤S60的判断结果为是,判断模块12执行步骤S61,进行冲突侦测以判断传输频道是否处于忙碌状态中。若步骤S61的判断结果为是,判断模块12令该讯息暂时等待一段时间(步骤S63)后,再重新执行步骤S61;若步骤S61的判断结果为否,判断模块12执行步骤S64,透过传收模块10进行该讯息的转送。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具体实施例为一种RFID装置的运作方法。实际上,该RFID装置可以是超高频RFID标签读取器。图4为该RFID装置运作方法的流程图。首先,当该RFID装置接收到无线射频讯号时,该方法执行步骤S70,判断该无线射频讯号是否包含转送指令。于此实施例中,该方法执行步骤S70的目的在于辨别该RFID装置所接收到的无线射频讯号是否需要被转送。
若步骤S70的判断结果为是,亦即该无线射频讯号包含转送指令,则该方法将会执行步骤S72,判断该转送指令的目的地信息是否对应于该RFID装置。若步骤S72的判断结果为是,代表该无线射频讯号的目的地即为该RFID装置。因此,该方法将会执行步骤S76,令该RFID装置根据该无线射频讯号的指令进行运作。
若步骤S72的判断结果为否,代表该无线射频讯号的转送目的地并非该RFID装置,故该方法将会执行步骤S78,令该RFID装置发射该无线射频讯号,以将该无线射频讯号转送至下一个RFID装置。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可能会有相当多个RFID装置均位于该RFID装置的讯号发射范围内,故当该方法执行步骤S78前,该方法可以先自一数据库所储存的复数个转送路径中,找出合适的转送路径并决定该无线射频讯号应被传送至哪一个RFID装置。再者,当该方法令该RFID装置传送无线射频讯号至另一个RFID装置时,应先确定两者间的传输频道(airchannel)系处于可用的状态下。若传输频道刚好正处于忙碌的状态下,则该方法将会先暂缓无线射频讯号的传送,并待经过一段时间(例如一分钟)后,再确认一次传输频道是否处于可用状态下,以避免导致讯号壅塞的现象发生。
此外,若步骤S70的判断结果为否,亦即该无线射频讯号并未包含转送指令,则该方法可以执行步骤S74,判断该无线射频讯号是否包含读取指令。若步骤S74的判断结果为是,代表着该RFID装置所扮演的应为「标签」的角色,故该方法将会执行步骤S80,根据该读取指令产生响应讯息;若步骤S74的判断结果为否,亦即该无线射频讯号并未包含读取指令,则该方法执行步骤S82,判定该无线射频讯号为响应讯号。此时,该RFID装置所扮演的应为「标签读取器」的角色。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具体实施例为一种无线网络平台。该无线网络平台系由复数个RFID装置所组成。于此实施例中,该等RFID装置均可以是超高频RFID标签读取器。如图5所示,无线网络平台2总共包含四个RFID装置21~24,且其发射讯号所涵盖的范围分别为讯号发射范围211、221、231及241。于此实施例中,RFID装置21~24系依照由左而右的顺序排列,并且每一个RFID装置均位于其相邻的RFID装置的讯号发射范围内。RFID装置21~24的细部电路可以和图一所示的RFID装置1相同。
由于RFID装置21的讯号发射范围211并未涵盖RFID装置23,故当RFID装置21欲传送讯息至RFID装置23时,即需要透过位于两者之间的RFID装置22帮助讯息的传递,此一动作即称之为转送(relay)。接下来,即以由RFID装置21传递无线射频讯号至RFID装置23为例说明无线网络平台2的实际运作情形。
首先,由于RFID装置21的讯号发射范围211涵盖RFID装置22,故RFID装置22将会接收到RFID装置21所发射的无线射频讯号。当RFID装置22的传收模块接收到无线射频讯号时,判断模块将会判断该无线射频讯号是否包含转送指令,转送指令可以包含目的地信息(例如转送目的地的辨识码)与来源信息(例如转送来源的辨识码)。实际上,这些辨识码可以用电子产品码(Electronic Product Code,EPC)来表示。
假设该无线射频讯号包含转送指令,则判断模块将会进一步判断转送指令的目的地信息是否对应于RFID装置22。接下来,将分别针对两种可能的判断结果进行探讨。
若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为转送指令的目的地信息对应于RFID装置22,判断模块将会传送该无线射频讯号至网络模块以进行解封装,解封装后的讯息会被进一步传送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将会根据该无线射频讯号执行相对应的动作。
若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为转送指令的目的地信息并未对应于RFID装置22,判断模块将会传送该无线射频讯号至传收模块,并由传收模块将该无线射频讯号发射出去。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可能有很多个RFID装置均位于RFID装置22的讯号发射范围221内,因此,当判断模块判定转送指令的目的地信息并未对应于RFID装置22时,判断模块必须决定要将该无线射频讯号传送至哪一个RFID装置。于此实施例中,数据库储存有复数个转送路径,判断模块可藉由转送指令中的目的地信息与来源信息,并根据一预设条件自数据库中选出合适的转送路径并决定无线射频讯号应传送至哪一个RFID装置。实际上,判断模块可以采用最长前缀符合的方式自众多可能的转送路径中找出合适的转送路径。至于该预设条件则可由使用者预先设定或是于每一个RFID装置中执行程序以进行动态侦测并根据动态侦测的结果改变其设定。
此外,当RFID装置22的冲突防止单元可以判断传输频道是否处于忙碌状态之下,若冲突防止单元的判断结果为传输频道正好处于忙碌的状态下,则传收模块将会先暂缓传送该无线射频讯号的动作,待经过一段时间(例如一分钟)后,才会再确认传输频道是否处于可用状态下。
至于无线射频讯号未包含转送指令的情形,此时,判断模块将会进一步判断该无线射频讯号是否包含读取指令或响应讯息。若该无线射频讯号包含读取指令,代表此时RFID装置22为一「标签」且有其它RFID装置想要读取该「标签」,故控制模块将会控制标签模块根据读取指令产生响应讯号并透过传收模块发射响应讯号。
若该无线射频讯号包含响应讯息,代表此时RFID装置22为一「标签读取器」,判断模块将会传送无线射频讯号至读取模块以供读取模块读取该响应讯息。实际上,该「标签读取器」的控制模块会控制标签模块产生读取讯号并透过传收模块将读取讯号发射至一RFID标签,该RFID标签根据该读取讯号产生该无线射频讯号。
于此实施例中,由于转送目的地并未对应于RFID装置22,且判断模块决定该无线射频讯号应传送至RFID装置23,故传收模块即会将该无线射频讯号传送至RFID装置23。
当RFID装置23接收到该无线射频讯号后,由于该无线射频讯号包含转送指令且转送指令的目的地信息系对应于RFID装置23,因此,RFID装置23将会根据该无线射频讯号执行相对应的动作。
综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RFID装置能够藉由其既有的无线传输特性建构无线网络平台,并透过转送的方式于各个RFID装置之间进行讯息的相互传递。此外,由于根据本发明的RFID装置并不需要外加网络单元即可达到彼此传输讯息的功效,故可大幅降低其结构复杂度及生产成本,以提升市场上的竞争力。
藉由以上较佳具体实施例的详述,系希望能更加清楚描述本发明的特征与精神,而并非以上述所揭露的较佳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的范畴加以限制。相反地,其目的是希望能涵盖各种改变及具相等性的安排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范畴内。因此,本发明权利要求的范畴应该根据上述的说明作最宽广的解释,以致使其涵盖所有可能的改变以及具相等性的安排。

Claims (12)

1.一种无线射频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传收模块,用以传送及接收符合无线射频识别通讯协议的一无线射频讯号;
一判断模块,耦接至该传收模块,用以根据该无线射频讯号来决定由该无线射频识别装置依据一操作模式处理该无线射频讯号的内容,或是不处理该无线射频讯号的内容而是将该无线射频讯号透过该传收模块转送至其它目标无线射频识别装置;
一网络模块,耦接于该判断模块,用来解封装或封装该无线射频讯号;其中当该操作模式为一网络模式时,该判断模块将该无线射频讯号传送至该网络模块;
一标签模块,耦接至该判断模块,用来执行无线射频识别标签的功能;
其中当该操作模式为一标签模式时,该判断模块将该无线射频讯号传送至该标签模块,该标签模块系根据该无线射频讯号的内容来产生一响应讯号,该响应讯号透过该传收模块传送;以及
一读取模块,耦接至该判断模块,用来执行无线射频识别读取器的功能;
其中当该操作模式既非该网络模式也非该标签模式时,该判断模块将该无线射频讯号传送至该读取模块,该读取模块系根据该无线射频讯号的内容来产生一读取讯号,该读取讯号透过该传收模块传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射频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含有:
一数据库,耦接至该判断模块,用以记录复数个转送路径;
其中当该判断模块决定将该无线射频讯号透过该传收模块转送至其它无线射频识别装置时,该判断模块系参考该些转送路径而决定一目标无线射频识别装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射频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些转送路径系与该无线射频识别装置及该目标无线射频识别装置的电子产品码相关。
4.一种运作无线射频识别装置的方法,该无线射频识别装置系包含有一传收模块及一网络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含下列步骤:
(a)当该网络模块接收一无线射频讯号时,判断该无线射频讯号是否来自该传收模块;
(b)若步骤(a)的判断结果为是,则解封装该无线射频讯号,根据一操作模式处理解封装后的该无线射频讯号,当该操作模式为一网络模式时,将该无线射频讯号传送至该网络模块;当该操作模式为一标签模式时,根据该无线射频讯号内容来产生一响应讯号,该响应讯号透过该传收模块传送;当该操作模式既非该网络模式也非该标签模式时,根据该无线射频讯号的内容来产生一读取讯号,该读取讯号透过该传收模块传送;以及
(c)若步骤(a)的判断结果为否,则封装该无线射频讯号,并且将封装后的该无线射频讯号透过该传收模块发送,封装后的该无线射频讯号包含一目的地信息,根据该目的地信息来决定封装后的该无线射频讯号所应传送的一目标无线射频识别装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运作无线射频识别装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无线射频识别装置更包含有耦接至该网络模块的一控制模块,该步骤(b)更包含有:
(b1)将解封装后的该无线射频讯号传送至该控制模块。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运作无线射频识别装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无线射频识别装置更包含有一数据库,用以记录复数个转送路径,该步骤(c)更包含有:
(c1)根据该些转送路径来决定封装后的该无线射频讯号所应传送的下一个无线射频识别装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运作无线射频识别装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些转送路径系与该无线射频识别装置的电子产品码相关。
8.一种无线网络平台,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第一无线射频识别装置,具有一第一讯号发射范围,用以传送一无线射频讯号;
一第二无线射频识别装置,位于该第一讯号发射范围内,且具有一第二讯号发射范围,并接收该无线射频讯号;以及
一第三无线射频识别装置,位于该第一讯号发射范围外而位于该第二讯号发射范围内;
其中,该无线射频讯号系包含有对应该第三无线射频识别装置的一目的地信息,该第二无线射频识别装置系根据该目的地信息将该无线射频讯号的一内容转送至该第三无线射频识别装置,该第一无线射频识别装置,该第二无线射频识别装置及该第三无线射频识别装置有不同操作模式;当该操作模式为一网络模式时,解封装或封装该无线射频讯号;当该操作模式为一标签模式时,根据该无线射频讯号的内容来产生一响应讯号;当该操作模式既非该网络模式也非该标签模式时,根据该无线射频讯号的内容来产生一读取讯号。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网络平台,其特征在于,该目的地信息系于该第三无线射频识别装置的电子产品码相关。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网络平台,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无线射频识别装置系包含:
一传收模块,用以传送及接收该无线射频讯号;以及
一判断模块,耦接至该传收模块,用以根据该目的地信息将该无线射频讯号的该内容透过该传收模块转送至该第三无线射频识别装置。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线网络平台,其特征在于,更包含有:
一数据库,耦接至该判断模块,用以记录复数个转送路径;
其中该判断模块系参考该些转送路径而决定是否直接将该无线射频讯号的该内容转送至该第三无线射频识别装置。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无线网络平台,其特征在于,该些转送路径系至少与该第二及第三无线射频识别装置相关。
CN200910129211.4A 2009-03-13 2009-03-13 无线射频识别装置、无线网络平台及其运作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3363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29211.4A CN101833633B (zh) 2009-03-13 2009-03-13 无线射频识别装置、无线网络平台及其运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29211.4A CN101833633B (zh) 2009-03-13 2009-03-13 无线射频识别装置、无线网络平台及其运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33633A CN101833633A (zh) 2010-09-15
CN101833633B true CN101833633B (zh) 2014-04-23

Family

ID=427176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29211.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33633B (zh) 2009-03-13 2009-03-13 无线射频识别装置、无线网络平台及其运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83363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056263A1 (en) * 2013-10-17 2015-04-23 Wise-Sec Ltd. Wireless protocol message conversion device and methods of using thereof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32453A (zh) * 2005-03-11 2006-09-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网状网络的路径选择方法
CN101201906A (zh) * 2007-12-21 2008-06-18 合肥工大高科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人员佩带电子标签及其自组网方法
CN101242339A (zh) * 2007-02-08 2008-08-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射频拉远的ip数据传输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32453A (zh) * 2005-03-11 2006-09-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网状网络的路径选择方法
CN101242339A (zh) * 2007-02-08 2008-08-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射频拉远的ip数据传输方法
CN101201906A (zh) * 2007-12-21 2008-06-18 合肥工大高科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人员佩带电子标签及其自组网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33633A (zh) 2010-09-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06205B (zh) 使无源rfid标签的无用重复协商次数最少的系统和方法
JP4589403B2 (ja) 電子タグ、および電子タグシステム
CN101647028B (zh) 在自动化组件和移动操作终端之间建立无线通信连接的方法
KR100963323B1 (ko) Rfid 시스템 및 rfid 태그
JP2007114821A (ja) Rfidタグ、rfidリーダ・ライタ、rfidシステムおよびrfidシステムの処理方法
CN106101989A (zh) 一种选择安全单元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9472177B (zh) 一种可以读取电子标签tid号的盘存方法
CN107636982B (zh) 数据帧路由处理的方法、近场通信控制器和终端
CN101833633B (zh) 无线射频识别装置、无线网络平台及其运作方法
CN104680101A (zh) 控制标签识别距离的方法
TWI389038B (zh) 無線射頻識別裝置、無線網路平台及其運作方法
CN102298684B (zh) 避免射频识别系统中信号干扰的方法、系统及阅读器
US7436307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etting parameters of a field station in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7587200B2 (en) Computer system and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s
CN103226718A (zh) 用于管理rfid标签的系统和方法
CN103679080B (zh) 标签识别距离的控制方法、阅读器及系统
KR100662050B1 (ko) 전파 식별 장치에서의 충돌 방지 방법
CN203368765U (zh) 工业自动化系统的通信系统
CN110661554A (zh) 射频电路、射频标签以及通信系统
CN110929819B (zh) 基于Kpeware OPC通讯协议的生产线管理方法
TW202249506A (zh) 巨量電子標籤和管理元件進行雙向通訊的無線射頻識別方法及系統
CN112639716B (zh) 读写器、读写器的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WO2023092945A1 (zh) 通信方法、节点、设备、通信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01833675B (zh) 射频识别系统及其运作方法及讯号转换装置
CN111553708A (zh) 一种rfid标签追溯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423

Termination date: 2019031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