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31772B - 一种织物整理的工艺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织物整理的工艺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31772B
CN101831772B CN2009100377187A CN200910037718A CN101831772B CN 101831772 B CN101831772 B CN 101831772B CN 2009100377187 A CN2009100377187 A CN 2009100377187A CN 200910037718 A CN200910037718 A CN 200910037718A CN 101831772 B CN101831772 B CN 10183177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gree
temperature
concentration
fabric
ti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03771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31772A (zh
Inventor
文卓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TEXWINCA HOLDING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TEXWINCA HOLDING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TEXWINCA HOLDINGS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TEXWINCA HOLDINGS Ltd
Priority to CN20091003771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831772B/zh
Publication of CN1018317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317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317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317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eatments For Attaching Organic Compounds To Fibrous Goods (AREA)
  • Coloring (AREA)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织物整理的工艺方法,属于纺织品后整理技术领域,它包括织物制备;向定型机助剂缸中依次加入各整理助剂,余量加水,启动搅拌机充分搅拌,得到混合溶液;将混和溶液送至定型机浆槽中;将所述织物输送至定型机浆槽中,短时间浸泡;将经浸泡后的织物送至烘箱内进行焙烘。由于本发明将传统的防水防油整理与易去污整理工艺进行整合,合二为一,使一种工艺方法同时适合防水防油整理与易去污整理,有效简化了工艺流程,提高了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织物整理的工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纺织品后整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织物整理的工艺方法。
背景技术:
纺织品的后整理是染整工艺的基础工艺且是必经工艺,是染整工艺技术中附加价值最高的工艺技术,如防水防油整理、易去污整理等等,根据现有的整理助剂配方,防水防油整理与易去污整理之间工艺条件以及工艺参数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在现有技术中防水防油整理与易去污整理应采用不同的工艺方法加工,不能实现整理工艺的同一化,这样不但降低设备的使用率,而且极大地限制了各整理工艺的生产效率,因此,急需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整理技术之不足,基于防水防油整理与易去污整理之间的共同性,通过对有工艺条件、工艺参数,特别是整理助剂配方的有效设计,提供了一种同时适用于防水防油整理与易去污整理的织物整理的工艺方法。
本发明主要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发明目的:
一种织物整理的工艺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织物的制备;
步骤二、向定型机助剂缸中依次加入各整理助剂,余量加水,启动搅拌机充分搅拌,得到混合溶液;
步骤三、将步骤二所述混和溶液送至定型机浆槽中;
步骤四、将步骤一所述织物输送至定型机浆槽中,短时间浸泡;
步骤五、将步骤四经浸泡后的织物送至烘箱内进行焙烘。
当欲进行防水防油整理时,其中所述步骤二中向定型机助剂缸中依次加入的整理助剂为高耐洗性防水防油剂、交联剂和软油。当欲进行易去污整理时,所述步骤二中向定型机助剂缸中依次加入的整理助剂为纳米级防水剂、纳米级防油剂、纳米级交联剂和纳米级渗透剂。
其中所述步骤一制备过程如下:
a)织物织布工艺;
b)煮漂工艺:浴比为1∶8(质量比),温度为95-100度,时间为20-30分钟,精炼剂的浓度为1-2g/l,双氧水的浓度为3-6g/l,碳酸钠的浓度为2-8g/l;
c)酸中和:浴比为1∶8(质量比),温度为50-65度,时间为10-20分钟,助剂醋酸浓度为0.5-1g/l;
d)除氧:浴比为1∶8(质量比),温度为35-50度,时间为10-20分钟,助剂除氧剂浓度为0.2-1g/l;
e)染色:浴比为1∶8(质量比),温度为50-85度,时间为60-120分钟,染料为活性染料;
f)皂煮:浴比为1∶8(质量比),温度为90-100度,时间为10-20分钟,助剂皂洗剂的浓度为1-2g/l;
g)热水洗:浴比为1∶8(质量比),温度为90-100度,时间为10-20分钟;
h)冷水洗:浴比为1∶8(质量比),温度为35-40度,时间为10-20分钟,洗水方式为脱水洗;
i)脱水:带液率为50-70%;
j)烘干:温度为120度。
当向定型机助剂缸中依次加入的整理助剂为高耐洗性防水防油剂、交联剂和软油时,所述高耐洗性防水防油剂溶解后的浓度为40-60g/l,交联剂溶解后的浓度为5-10g/l,软油溶解后的浓度为10-20g/l。
当向定型机助剂缸中依次加入的整理助剂可以为纳米级防水剂、纳米级防油剂、纳米级交联剂和纳米级渗透剂时,所述纳米级防水剂溶解后的浓度为30-60g/l,纳米级防油剂溶解后的浓度为8-15g/l,纳米级交联剂溶解后的浓度为8-15g/l,纳米级渗透剂溶解后的浓度为0.8-2g/l。
其中所述步骤二搅拌时间为1-2分钟。
其中所述步骤三中混和溶液的PH值为5-5.5。
其中所述步骤五中焙烘时织物表面温度为160-180度。
实施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织物整理的工艺方法,其有益效果是:由于本发明一改传统的织物整理方法,本发明通过工艺条件、工艺参数以及整理助剂配方的有效设计,开发出了一种同时适合防水防油整理以及易去污整理的织物整理的工艺方法,节约了工艺流程,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也有效的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步骤一包括:a、织布→b、煮漂→c、酸中和→d、除氧→e、染色→f、皂煮→g、热水洗→h、冷水洗→i、脱水→j、烘干。使用本发明所述工艺方法进行防水防油整理时,由于本发明将传统的防水防油整理与柔软整理合二为一,对织物进行加工整理,使织物不但具有很好的防水防油效果,而且有效克服了现有防水防油整理技术导致的手感出现偏硬的不良效果。
依照本发明工艺方法进行防水防油整理,具体操作如下:
实施例1
步骤一、织物的制备:
a)织布工艺;
b)煮漂工艺:浴比为1∶8(质量比),温度为97度,时间为20分钟,精炼剂的浓度为2g/l,双氧水的浓度为3g/l,碳酸钠的浓度为2g/l;
c)酸中和:浴比为1∶8(质量比),温度为50度,时间为15分钟,助剂醋酸浓度为0.7g/l;
d)除氧:浴比为1∶8(质量比),温度为35度,时间为15分钟,助剂除氧剂浓度为0.25g/l;
e)染色:浴比为1∶8(质量比),温度为60度,时间为100分钟,染料为活性染料;
f)皂煮:浴比为1∶8(质量比),温度为95度,时间为15分钟,助剂皂洗剂的浓度为2g/l;
g)热水洗:浴比为1∶8(质量比),温度为95度,时间为15分钟;
h)冷水洗:浴比为1∶8(质量比),温度为35度,时间为10分钟,洗水方式为脱水洗;
i)脱水:带液率为60%;
j)烘干:温度为120度。
步骤二、向定型机助剂缸中依次加入整理助剂高耐洗性防水防油剂、交联剂以及软油,余量加水,启动搅拌机充分搅拌,得到混合溶液,各助剂溶解后的浓度:高耐洗性防水防油剂溶液为50g/l,交联剂溶液为5g/l,软油溶液为10g/l;搅拌时间为1分钟。
步骤三、将步骤二所述混和溶液送至定型机浆槽中,混和溶液的PH值为5。
步骤四、将步骤一所述织物输送至浆槽中,经短时间浸泡。
步骤五、将步骤四经浸泡后的织物送至烘箱内进行焙烘,焙烘时织物表面温度为170度。
经AATCC防水防油标准测试后证实其防水防油功效10次洗涤后仍达6级之最高表现级数。
实施例2
步骤一、织物的制备:
a)织布工艺;
b)煮漂工艺:浴比为1∶8(质量比),温度为95度,时间为25分钟,精炼剂的浓度为1g/l,双氧水的浓度为5g/l,碳酸钠的浓度为5g/l;
c)酸中和:浴比为1∶8(质量比),温度为60度,时间为10分钟,助剂醋酸浓度为0.5g/l;
d)除氧:浴比为1∶8(质量比),温度为45度,时间为20分钟,助剂除氧剂浓度为0.5g/l;
e)染色:浴比为1∶8(质量比),温度为70度,时间为60分钟,染料为活性染料;
f)皂煮:浴比为1∶8(质量比),温度为90度,时间为10分钟,助剂皂洗剂的浓度为1.5g/l;
g)热水洗:浴比为1∶8(质量比),温度为100度,时间为20分钟;
h)冷水洗:浴比为1∶8(质量比),温度为40度,时间为15分钟,洗水方式为脱水洗;
i)脱水:带液率为50%;
j)烘干:温度为120度。
步骤二、向定型机助剂缸中依次加入整理助剂高耐洗性防水防油剂、交联剂以及软油,余量加水,启动搅拌机充分搅拌,得到混合溶液,各助剂溶解后的浓度:高耐洗性防水防油剂溶液为40g/l,交联剂溶液为10g/l,软油溶液为15g/l;搅拌时间为2分钟。
步骤三、将步骤二所述混和溶液送至定型机浆槽中,混和溶液的PH值为5.5。
步骤四、将步骤一所述织物输送至浆槽中,经短时间浸泡。
步骤五、将步骤四经浸泡后的织物送至烘箱内进行焙烘,焙烘时织物表面温度为160度。
经AATCC防水防油标准测试后证实其防水防油功效10次洗涤后仍达6级之最高表现级数。
实施例3
步骤一、织物的制备:
a)织布工艺;
b)煮漂工艺:浴比为1∶8(质量比),温度为100度,时间为30分钟,精炼剂的浓度为1.5g/l,双氧水的浓度为6/l,碳酸钠的浓度为8g/l;
c)酸中和:浴比为1∶8(质量比),温度为65度,时间为20分钟,助剂醋酸浓度为0.8g/l;
d)除氧:浴比为1∶8(质量比),温度为45度,时间为20分钟,助剂除氧剂浓度为1g/l;
e)染色:浴比为1∶8(质量比),温度为85度,时间为120分钟,染料为活性染料;
f)皂煮:浴比为1∶8(质量比),温度为100度,时间为20分钟,助剂皂洗剂的浓度为1g/l;
g)热水洗:浴比为1∶8(质量比),温度为90度,时间为20分钟;
h)冷水洗:浴比为1∶8(质量比),温度为38度,时间为20分钟,洗水方式为脱水洗;
i)脱水:带液率为70%;
j)烘干:温度为120度。
步骤二、向定型机助剂缸中依次加入整理助剂高耐洗性防水防油剂、交联剂以及软油,余量加水,启动搅拌机充分搅拌,得到混合溶液,各助剂溶解后的浓度:高耐洗性防水防油剂溶液为60g/l,交联剂溶液为8g/l,软油溶液为20g/l;搅拌时间为1.5分钟。
步骤三、将步骤二所述混和溶液送至定型机浆槽中,混和溶液的PH值为5.2。
步骤四、将步骤一所述织物输送至浆槽中,经短时间浸泡。
步骤五、将步骤四经浸泡后的织物送至烘箱内进行焙烘,焙烘时织物表面温度为180度。
经AATCC防水防油标准测试后证实其防水防油功效10次洗涤后仍达6级之最高表现级数。
本发明的步骤一包括:a、织布→b、煮漂→c、酸中和→d、除氧→e、染色→f、皂煮→g、热水洗→h、冷水洗→i、脱水→j、烘干。使用本发明所述工艺方法进行易去污整理时,由于本发明特殊的助剂配方设计,不但可以达到较好的易去污效果,同时可以有效降低织物中PFOA等高氟化合物的含量,减小PFOA等高氟化合物对人体及环境的影响。
依照本发明工艺方法进行易去污整理,具体操作如下:
实施例4
步骤一、织物的制备:
a)织布工艺;
b)煮漂工艺:浴比为1∶8(质量比),温度为97度,时间为20分钟,精炼剂的浓度为2g/l,双氧水的浓度为3g/l,碳酸钠的浓度为2g/l;
c)酸中和:浴比为1∶8(质量比),温度为50度,时间为15分钟,助剂醋酸浓度为0.7g/l;
d)除氧:浴比为1∶8(质量比),温度为35度,时间为15分钟,助剂除氧剂浓度为0.25g/l;
e)染色:浴比为1∶8(质量比),温度为60度,时间为100分钟,染料为活性染料;
f)皂煮:浴比为1∶8(质量比),温度为95度,时间为15分钟,助剂皂洗剂的浓度为2g/l;
g)热水洗:浴比为1∶8(质量比),温度为95度,时间为15分钟;
h)冷水洗:浴比为1∶8(质量比),温度为35度,时间为10分钟,洗水方式为脱水洗;
i)脱水:带液率为60%;
j)烘干:温度为120度。
步骤二、向定型机助剂缸中依次加入整理助剂为纳米级防水剂、纳米级防油剂、纳米级交联剂及纳米级渗透剂,余量加水,启动搅拌机充分搅拌,得到混合溶液,各助剂溶解后的浓度:纳米级防水剂溶液为30g/l,纳米级防油剂溶液为8g/l,纳米级交联剂溶液为8g/l,纳米级渗透剂溶液为0.8g/l;搅拌时间为1分钟。
步骤三、将步骤二所述混和溶液送至定型机浆槽中,混和溶液的PH值为5。
步骤四、将步骤一所述织物输送至浆槽中,经短时间浸泡。
步骤五、将步骤四经浸泡后的织物送至烘箱内进行焙烘,焙烘时织物表面温度为170度。
经AATCC防水防油标准测试后证实其去污效果功效经30次洗水后仍可保持4.5的评级;另外,织物中PFOA的含量少于20ppb。
实施例5
步骤一、织物的制备:
a)织布工艺;
b)煮漂工艺:浴比为1∶8(质量比),温度为95度,时间为25分钟,精炼剂的浓度为1g/l,双氧水的浓度为5g/l,碳酸钠的浓度为5g/l;
c)酸中和:浴比为1∶8(质量比),温度为60度,时间为10分钟,助剂醋酸浓度为0.5g/l;
d)除氧:浴比为1∶8(质量比),温度为45度,时间为20分钟,助剂除氧剂浓度为0.5g/l;
e)染色:浴比为1∶8(质量比),温度为70度,时间为60分钟,染料为活性染料;
f)皂煮:浴比为1∶8(质量比),温度为90度,时间为10分钟,助剂皂洗剂的浓度为1.5g/l;
g)热水洗:浴比为1∶8(质量比),温度为100度,时间为20分钟;
h)冷水洗:浴比为1∶8(质量比),温度为40度,时间为15分钟,洗水方式为脱水洗;
i)脱水:带液率为50%;
j)烘干:温度为120度。
步骤二、向定型机助剂缸中依次加入整理助剂为纳米级防水剂、纳米级防油剂、纳米级交联剂及纳米级渗透剂,余量加水,启动搅拌机充分搅拌,得到混合溶液,各助剂溶解后的浓度:纳米级防水剂溶液为45g/l,纳米级防油剂溶液为12g/l,纳米级交联剂溶液为12g/l,纳米级渗透剂溶液为1.5g/l;搅拌时间为2分钟。
步骤三、将步骤二所述混和溶液送至定型机浆槽中,混和溶液的PH值为5.5。
步骤四、将步骤一所述织物输送至浆槽中,经短时间浸泡。
步骤五、将步骤四经浸泡后的织物送至烘箱内进行焙烘,焙烘时织物表面温度为160度。
经AATCC防水防油标准测试后证实其去污效果功效经30次洗水后仍可保持4.5的评级;另外,织物中PFOA的含量少于20ppb。
实施例6
步骤一、织物的制备:
a)织布工艺;
b)煮漂工艺:浴比为1∶8(质量比),温度为100度,时间为30分钟,精炼剂的浓度为1.5g/l,双氧水的浓度为6/l,碳酸钠的浓度为8g/l;
c)酸中和:浴比为1∶8(质量比),温度为65度,时间为20分钟,助剂醋酸浓度为0.8g/l;
d)除氧:浴比为1∶8(质量比),温度为45度,时间为20分钟,助剂除氧剂浓度为1g/l;
e)染色:浴比为1∶8(质量比),温度为85度,时间为120分钟,染料为活性染料;
f)皂煮:浴比为1∶8(质量比),温度为100度,时间为20分钟,助剂皂洗剂的浓度为1g/l;
g)热水洗:浴比为1∶8(质量比),温度为90度,时间为20分钟;
h)冷水洗:浴比为1∶8(质量比),温度为38度,时间为20分钟,洗水方式为脱水洗;
i)脱水:带液率为70%;
j)烘干:温度为120度。
步骤二、向定型机助剂缸中依次加入整理助剂为纳米级防水剂、纳米级防油剂、纳米级交联剂及纳米级渗透剂,余量加水,启动搅拌机充分搅拌,得到混合溶液,各助剂溶解后的浓度:纳米级防水剂溶液为60g/l,纳米级防油剂溶液为15g/l,纳米级交联剂溶液为15g/l,纳米级渗透剂溶液为2g/l;搅拌时间为1.5分钟。
步骤三、将步骤二所述混和溶液送至定型机浆槽中,混和溶液的PH值为5.2。
步骤四、将步骤一所述织物输送至浆槽中,经短时间浸泡。
步骤五、将步骤四经浸泡后的织物送至烘箱内进行焙烘,焙烘时织物表面温度为180度。
经AATCC防水防油标准测试后证实其去污效果功效经30次洗水后仍可保持4.5的评级;另外,织物中PFOA的含量少于20ppb。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发明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发明专利申请范围内。

Claims (1)

1.一种织物整理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织物的制备,所述织物的制备过程如下:
a)织物织布工艺;
b)煮漂工艺:浴比为1∶8(质量比),温度为95-100度,时间为20-30分钟,精炼剂的浓度为1-2g/l,双氧水的浓度为3-6g/l,碳酸钠的浓度为2-8g/l;
c)酸中和:浴比为1∶8(质量比),温度为50-65度,时间为10-20分钟,助剂醋酸浓度为0.5-1g/l;
d)除氧:浴比为1∶8(质量比),温度为35-50度,时间为10-20分钟,助剂除氧剂浓度为0.2-1g/l;
e)染色:浴比为1∶8(质量比),温度为50-85度,时间为60-120分钟,染料为活性染料;
f)皂煮:浴比为1∶8(质量比),温度为90-100度,时间为10-20分钟,助剂皂洗剂的浓度为1-2g/l;
g)热水洗:浴比为1∶8(质量比),温度为90-100度,时间为10-20分钟;
h)冷水洗:浴比为1∶8(质量比),温度为35-40度,时间为10-20分钟,洗水方式为脱水洗;
i)脱水:带液率为50-70%;
j)烘干:温度为120度;
步骤二、向定型机助剂缸中依次加入高耐洗性防水防油剂、交联剂和软油,余量加水,启动搅拌机,搅拌时间为1-2分钟,充分搅拌,得到混合溶液;所述高耐洗性防水防油剂溶解后的浓度为40-60g/l,交联剂溶解后的浓度为5-10g/l,软油溶解后的浓度为10-20g/l;
步骤三、将步骤二所述混和溶液送至定型机浆槽中;所述混和溶液的pH值为5-5.5;
步骤四、将步骤一所述织物输送至定型机浆槽中,短时间浸泡;
步骤五、将步骤四经浸泡的织物脱水后送至烘箱内进行焙烘,焙烘时织物表面温度为160-180度。 
CN2009100377187A 2009-03-10 2009-03-10 一种织物整理的工艺方法 Active CN1018317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377187A CN101831772B (zh) 2009-03-10 2009-03-10 一种织物整理的工艺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377187A CN101831772B (zh) 2009-03-10 2009-03-10 一种织物整理的工艺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31772A CN101831772A (zh) 2010-09-15
CN101831772B true CN101831772B (zh) 2012-02-29

Family

ID=427159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377187A Active CN101831772B (zh) 2009-03-10 2009-03-10 一种织物整理的工艺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83177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41173B (zh) * 2013-10-31 2016-08-17 浙江辰鸿纺织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遮光防水的无绒卷帘布制作工艺
CN106192457A (zh) * 2016-07-21 2016-12-07 东莞德永佳纺织制衣有限公司 一种涤棉煮漂前处理染涤一浴法工艺
CN112921638A (zh) * 2021-01-27 2021-06-08 广东德美精细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去除纺织品pfoa的方法
CN115559083A (zh) * 2021-07-02 2023-01-03 浙江圣山科纺有限公司 环保型无氟防水无折印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61342A (en) * 1987-06-05 1989-08-29 Ciba-Geigy Corporation Dyeing or finishing process using padding with continuous fixing of textile materials: graft polymer and microwave heating
CN1424456A (zh) * 2002-12-26 2003-06-18 张永久 纳米三防涤纶织物的整理方法
CN101082154A (zh) * 2006-05-31 2007-12-05 山东理工大学 聚乳酸纤维/棉混纺梭织布的染色工艺
CN101092779A (zh) * 2007-07-23 2007-12-26 北京铜牛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玉米纤维多组分针织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61342A (en) * 1987-06-05 1989-08-29 Ciba-Geigy Corporation Dyeing or finishing process using padding with continuous fixing of textile materials: graft polymer and microwave heating
CN1424456A (zh) * 2002-12-26 2003-06-18 张永久 纳米三防涤纶织物的整理方法
CN101082154A (zh) * 2006-05-31 2007-12-05 山东理工大学 聚乳酸纤维/棉混纺梭织布的染色工艺
CN101092779A (zh) * 2007-07-23 2007-12-26 北京铜牛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玉米纤维多组分针织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31772A (zh) 2010-09-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36613B (zh) 用于棉纺织品染色的助剂、制备方法及染色方法
CN101709554B (zh) 机织物退染一浴工艺用的表面活性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31772B (zh) 一种织物整理的工艺方法
CN105063998A (zh) 一种亚麻棉混纺纤维织物的染整工艺
CN101705626A (zh) 棉织物活性染料少水量印花方法
CN105220528B (zh) 一种纤维素纤维成衣无水无盐的染色方法
CN105926316A (zh) 一种新型牛仔成衣环保染色方法
CN105648793A (zh) 一种高耐氯印花色浆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2965927B (zh) 柞蚕丝纤维或其织物阳离子改性整理剂和其改性工艺方法
CN101319469A (zh) 一种用于活性染料轧蒸法染色的固体固色碱剂
CN102493221A (zh) 一种棉织物活性染料少水量印花方法
CN105862477A (zh) 一种提高固色效果的纺织助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64097B (zh) 活性深蓝染料组合物、高溶解度活性深蓝染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928954A (zh) 一种涤棉混纺防水透湿面料的印花方法
CN104818614A (zh) 一种用于纺织前处理的新型渗透剂
CN102154822B (zh) 多功能练染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585548B (zh) 一种红色活性染料组合物
CN104342925B (zh) 一种含有环保粘结剂的竹棉毛巾布的制备方法
CN104452368B (zh) 一种活性染料用无醛固色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80474B (zh) 一种桔红色活性染料组合物
CN102995465A (zh) 拉细羊毛-普通羊毛混合毛条染色助剂wpn及染色方法
CN105386316A (zh) 一种用于印染前处理的抗菌剂
CN104651955A (zh) 一种用于棉/棕丝混纺的预制棕丝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1349003B (zh) 针织面料分段式漂染工艺
CN101880475B (zh) 一种活性大红染料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