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28328A - 用于调节开关变换器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调节开关变换器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28328A
CN101828328A CN200880106527A CN200880106527A CN101828328A CN 101828328 A CN101828328 A CN 101828328A CN 200880106527 A CN200880106527 A CN 200880106527A CN 200880106527 A CN200880106527 A CN 200880106527A CN 101828328 A CN101828328 A CN 1018283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pwm
pulse
converter
differe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065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28328B (zh
Inventor
J·哈拉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emens AG
Original Assignee
Siemens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emens AG filed Critical Siemens AG
Publication of CN1018283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283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283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2832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0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0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1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3/14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15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156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 H02M3/15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including plural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final control devices for a single load
    • H02M3/1582Buck-boost conver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调节升降压变换器的方法,其中借助于经过脉冲宽度调制的第一开关信号(PWM 1 OUT)来控制作为降压变换器的部件的第一开关元件(SBUCK),并且其中借助于经过脉冲宽度调制的第二开关信号(PWM 2 OUT)来控制作为升压变换器的部件的第二开关元件(SBOOST),使得输入电压(UIN)被转换成输出电压(UOUT),其中输入电压(UIN)和输出电压(UOUT)的曲线持续地彼此接近或者相交。在此,在该输出电压(UOUT)向较大的输入电压(UIN)接近的情况下,以如下方式将具有上升的占空比的、同步的经过脉冲宽度调制的第三开关信号(PWM 3 OUT)叠加在经过脉冲宽度调制的第二开关信号(PWM 2 OUT)上,即在第一开关元件(SBUCK)还是定时运行并且经过脉冲宽度调制的第二开关信号(PWM 2 OUT)还具有等于0的占空比时,第二开关元件(SBOOST)已经开始定时运行。

Description

用于调节开关变换器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调节降升压变换器或升降压变换器的方法,其中借助于经过脉冲宽度调制的第一开关信号来控制作为降压变换器的部件的第一开关元件,并且其中借助于经过脉冲宽度调制的第二开关信号来控制作为升压变换器的部件的第二开关元件,使得输入电压被转换成输出电压,其中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的曲线持续地彼此接近或者相交。此外,本发明还涉及用于执行该方法的降升压变换器或升降压变换器。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所谓的升降压变换器是公知的。在此主要涉及开关变换器,其交替地或者在过渡区域中同时按照升压变换器的方式以及按照降压变换器的方式工作。在多数情况下,在相应的电路装置中设置有共同的电抗器(在降升压变换器的情况下)以及共同的输入滤波器和共同的输出滤波器。从输入电压的连接端子处观察,升压变换器的其余部件(在多数情况下为二极管和开关元件)要么被布置在降压变换器的其余部件之前(参见图1的升降压变换器),要么被布置在降压变换器的其余部件之后(参见图2的降升压变换器)。
通常,升降压变换器被用于对开关电源进行所谓的功率因数校正(Power Factor Correction(PFC))。例如,在WO1998009368中说明了一种用于借助于升压变换器和可连接在后面的降压变换器进行功率因数校正的方法。
还可以以相反的方式应用具有升压变换器和降压变换器的用于利用功率因数校正将经过整流的较高交流电压转换成较低的直流电压的已知装置。在此,例如将可替代的直流电压源的低的直流电压转换成较高的脉冲直流电压,其中输出电压的最大值高于输入电压值,并且输出电压的最小值低于输入电压值。
在这样的方法中,降压变换器和升压变换器在一个周期期间交替地有效。在脉冲输出直流电压低于输入电压的段(Abschnitt)中,降压变换器有效,而在脉冲输出直流电压高于输入电压的段中,升压变换器有效。
例如在公开文献DE 10 2005 030 599 A1中说明了一种用于控制具有在输入电压附近振荡的输出电压的升降压变换器的方法。在此,由两个同步的锯齿形信号与调节器输出信号的叠加导出两个经过脉冲宽度调制的开关信号,其中所述开关信号用于控制被构造为降升压变换器或升降压变换器的变换器的开关元件(参见图3)。在此,一个锯齿形信号相对于第二锯齿形信号被移动一个等于幅度的值。因此,在第二开关信号给升压变换器提供第一开关脉冲之前,用于控制降压变换器的经过脉冲宽度调制的第一开关信号的占空比在调节器输出信号上升时为100%(参见图4)。
在专利文献DE 43 06 070 C1中同样公开了一种升降压变换器,其中利用仅仅一个调节器输出信号来生成两个经过脉冲宽度调制的信号。
为了补偿开关变换器的组件中的电压降,还知道如下方法,在该方法中两个锯齿形信号被移动一个等于幅度减去校正值的值(参见图5)。此外,从US 6 166 527 A中公知:对锯齿形信号进行这样的叠加以实现升压变换器和降压变换器的交叉的运行。
此外,还知道如下方法,在该方法中为了生成经过脉冲宽度调制的开关信号,将仅仅一个锯齿形信号与两个调节器输出信号相叠加。在此,第二调节器输出信号由第一调节器输出信号加上锯齿形信号的幅度值构成(参见图6和图7)。
可以将所述公知方法简单地应用于具有经过调节的、几乎恒定的输出电压以及相应慢的调节器的开关变换器。然而在输入电压波动的情况下,有效的降压变换器与升压变换器之间的过渡是关键的。通常,借助于足够大的输出滤波器电容来抑制在此情况下出现的不规则性。
有问题的是:将公知的升降压变换器作为电流源、譬如作为用于将电流从可替代的电流源馈入交流电网的逆变器的构件来运行。在这种情况下,不是输出电压、而是所馈入的电流被调节。被构造为电网滤波器的输出滤波器具有小的输出电容,因此不规则性在运行方式过渡的情况下未被抑制。此外,将电流馈入公共电网中需要对正弦电流进行与电网同步的调节,并且因此需要相应快速的调节器。这样的调节器生成调节器输出信号,所述调节器输出信号在用于生成两个经过脉冲宽度调制的开关信号的公知方法中在每次从降压变换器运行过渡到升压变换器运行时导致所馈入的电流的不期望的干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基于的任务是,针对开头所述的类型的方法说明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改进。另外,本发明的任务是,说明一种用于执行经过改进的方法的开关变换器。
根据本发明,该任务通过一种用于调节降升压变换器或升降压变换器的方法来解决,其中借助于经过脉冲宽度调制的第一开关信号来控制作为降压变换器的部件的第一开关元件,并且其中借助于经过脉冲宽度调制的第二开关信号来控制作为升压变换器的部件的第二开关元件,使得输入电压被转换成输出电压,其中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的曲线持续地彼此接近或者相交。在此,在该输出电压向较大的输入电压接近的情况下,以如下方式将具有上升的占空比的、同步的经过脉冲宽度调制的第三开关信号叠加在经过脉冲宽度调制的第二开关信号上,即在第一开关元件还是定时运行(takten)并且经过脉冲宽度调制的第二开关信号还具有等于0的占空比时,第二开关元件已经开始定时运行。在此,该输入电压和/或该输出电压的曲线为振荡的。
以这种方式,在每次从降压变换器运行过渡到升压变换器运行以及相反地从升压变换器运行过渡到降压变换器运行时保证:在输出电压向输入电压接近时,升压变换器的开关元件已经开始以非常短的接通时间来定时运行。这与经过脉冲宽度调制的第二信号的曲线无关地进行,其中经过脉冲宽度调制的第二信号通常通过将锯齿形信号或三角形信号与调节器输出信号相叠加而被生成。该措施导致降升压变换器或升降压变换器的存储电抗器中的电流的曲线在从降压变换器运行到升压变换器运行的过渡阶段中连续地变化。因此,不再需要设置具有高电容的输出滤波器以用于使干扰平滑。因此,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降升压变换器或升降压变换器由此还无干扰地作为电流源、譬如作为用于将电流从可替代的电流源馈入交流电网的逆变器的构件来工作。
在该方法的一个有利的改进方案中规定:通过锯齿形信号或三角形信号与调节器输出信号的两次彼此偏移的叠加来生成经过脉冲宽度调制的第一和第二开关信号,并且通过所述锯齿形信号或三角形信号与过渡控制器的输出信号的叠加来生成经过脉冲宽度调制的第三开关信号。因此,以简单的方式利用仅仅一个锯齿形信号或三角形信号来进行三个经过脉冲宽度调制的信号的生成,其中为了生成经过脉冲宽度调制的第一和第二开关信号还需要仅仅一个调节器输出信号。因此,仅仅需要一个调节器和一个信号发生器。
在此有利的是,以如下方式来预先给定过渡控制器的输出信号,即经过脉冲宽度调制的第三开关信号的占空比根据输入电压减去输出电压的差在差下降的情况下从达到该差的预先给定的极限值起均匀地上升,直到在差等于0时达到预先给定的最大占空比,并且经过脉冲宽度调制的第三开关信号的占空比在差为负的情况下保持恒定。
因此,为了生成过渡控制器的输出信号,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之间的差值电压首先被确定,并且极限值电压被预先给定。然后,以简单的方式由极限值电压减去差值电压得出过渡控制器的输出信号,其中为了达到预先给定的占空比,选择相应的放大。在此,仅在输出电压小于输入电压的阶段中需要确定差值电压。
因为仅在从降压变换器运行到升压变换器运行的过渡阶段中需要经过脉冲宽度调制的第三信号,所以该方法的另一改进方案规定:以如下方式来预先给定过渡控制器的输出信号,即经过脉冲宽度调制的第三开关信号的占空比根据输入电压减去输出电压的差在差下降的情况下从达到该差的预先给定的第一极限值起均匀地上升,直到在差等于0时达到预先给定的最大占空比,并且该占空比在差越负越多的情况下再次均匀地减小,直到该差的预先给定的第二极限值。
在此有益的是,为第一和第二极限值预先给定相同的绝对值。
为了无干扰地从降压变换器运行过渡到升压变换器运行,已经被证明为有利的是:为最大占空比预先给定大约5-20%。因此,借助于经过脉冲宽度调制的第三开关信号对第二开关元件的控制最多导致为周期持续时间的5-20%的接通时间。然而在达到该占空比之前,再次借助于经过脉冲宽度调制的第二开关信号来进行对第二开关元件的控制。因此,经过脉冲宽度调制的第三开关信号仅仅在从降压变换器运行到升压变换器运行的短过渡阶段期间负责将调节器绕开(Umgehung)。因此,在不影响具有纯降压变换器运行或升压变换器运行的阶段中的调节的情况下避免否则由调节器引起的干扰。
此外有利的是,为预先给定的极限值预先给定输入电压与输出电压之间的最大差的大约2-10%。因此保证了:第二开关元件借助于经过脉冲宽度调制的第三开关信号足够早地开始定时运行,以便避免从降压变换器运行到升压变换器运行的过渡阶段中的干扰。同时避免影响其余阶段中的调节。
此外,对于升降压变换器的调节来说有益的是,以如下方式实施锯齿形信号或三角形信号与调节器输出信号的两次彼此偏移的叠加,即由所述锯齿形信号或三角形信号构成另外的基本上被偏移所述锯齿形信号或三角形信号的幅度的锯齿形信号或三角形信号。因此保证了简单并有效的调节。
一个替代方案规定:以如下方式实施锯齿形信号或三角形信号与调节器输出信号的两次彼此偏移的叠加,即由所述调节器输出信号构成另外的基本上被偏移所述锯齿形信号或三角形信号的幅度的调节器输出信号。
为了执行根据本发明的方法,设置有一种降升压变换器或升降压变换器,其被构造为具有共同的存储电抗器(在降升压变换器的情况下)的降压变换器与升压变换器的组合,包括第一和第二二极管以及第一和第二开关元件,其中第一开关元件与第一脉冲宽度调制器相连接并且第二开关元件与第二脉冲宽度调制器相连接,并且其中此外给所述两个脉冲宽度调制器输送锯齿形信号或三角形信号以及调节器输出信号。在此,设置有第三脉冲宽度调制器,给所述第三脉冲宽度调制器输送所述锯齿形信号或三角形信号以及过渡控制器的输出信号,并且所述第三脉冲宽度调制器与第二脉冲宽度调制器一起通过或电路与第二开关元件相连接。这样的电路装置可以以简单的方式利用常规的电路元件来实现。
附图说明
接下来参考附图以示例性的方式阐述本发明。其中:
图8以示意图示出电路装置,
图9以示意图示出过渡控制器的输出信号关于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之间的差的函数,
图10以示意图示出过渡控制器的输出信号关于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之间的差的可替代函数,
图11以示意图示出在根据图9的函数以及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的曲线相交的情况下经过脉冲宽度调制的第三开关信号的曲线,
图12以示意图示出在根据图9或10的函数以及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的曲线相接近的情况下经过脉冲宽度调制的第三开关信号的曲线,
图13以示意图示出在根据图10的函数以及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的曲线相交的情况下经过脉冲宽度调制的第三开关信号的曲线,
图14以示意图示出经过脉冲宽度调制的开关信号在时间上随着两个同步的锯齿形信号变化的曲线,
图15以示意图示出经过脉冲宽度调制的开关信号在时间上随着两个时间上有所偏移的锯齿形信号变化的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1的示例性电路分为功率部分和控制部分。功率部分与输入电容器Ci一起连接到被构造为直流电压的输入电压UIN上。在功率部分的输出端处,在输出电容器Co上施加有输出电压UOUT。根据开关元件SBUCK、SBOOST的开关位置,在与第一二极管D1和第二二极管D2以及共同的存储电抗器L共同作用下,功率部分的部件构成降压变换器或者升压变换器。
在降压变换器运行中,作为升压变换器的部件的第二开关元件SBOOST被持久地断开。第一开关元件SBUCK定时运行,其中输出电压UOUT随着占空比增大而从0向输入电压UIN接近。
在从降压变换器运行过渡到升压变换器运行的情况下,第一开关元件SBUCK保持持久地接通,并且第二开关元件SBOOST开始定时运行,其中输出电压UOUT随着占空比增大而超过输入电压UIN越来越多。
在此,在降压变换器阶段结束时,存储电抗器L中的电压等于输入电压UIN减去输出电压UOUT的差、即几乎等于0。在接通第一开关元件SBUCK时的电流I如下利用第一开关元件SBUCK的接通时间dtBUCK以及电抗器电感L而被计算出:
I=(UIN-UOUT)*dtBUCK/L
在升压变换器阶段开始时,第一开关元件SBUCK已经被持续地接通,并且因此存储电抗器L中的电压等于输入电压UIN。于是,在接通第二开关元件SBOOST时的电流I根据如下公式利用开关元件SBOOST的接通时间dtBOOST而被计算出:
I=(UIN)*dtBOOST/L
因此,为了在从降压变换器运行过渡到升压变换器运行以及相反时连续地调节开关变换器,需要下面的前提条件:
(UIN-UOUT)*dtBUCK/L=(UIN)*dtBOOST/L
这意味着,第二开关元件SBOOST的接通时间dtBOOST必须非常短。这尤其适用于如下情况:将开关变换器作为电流源、譬如作为用于将电流从可替代的电流源馈入交流电网的逆变器的构件来运行。在这种情况下,不是输出电压、而是所馈入的电流被调节。
在此,造成困难的还有:被构造为电网滤波器的输出滤波器具有小的输出电容,并且因此在运行方式过渡的情况下不规则性未被抑制。此外,将电流馈入公共电网中需要对正弦电流进行与电网同步的调节,并且因此需要相应快速的调节器。这样的快速的调节器不适于在升压变换器阶段开始时预先给定升压变换器开关元件的足够短的接通时间dtBOOST,因此在没有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情况下,在每次从降压变换器运行过渡到升压变换器运行以及相反时出现所馈入的电流的不期望的干扰。
如图8中示例性示出的那样,为了执行根据本发明的方法,降升压变换器的控制部分包括调节器REG,其中给所述调节器REG输送电流或者输出电压UOUT的实际值和额定值SOLL。在调节器REG的输出端处施加有调节器输出信号UReg-Out。该信号被输送给第一和第二脉冲宽度调制器PWM1和PWM2。
此外,控制部分还包括信号发生器GEN,用于生成锯齿形信号
Figure GPA00001049488800081
或三角形信号。该锯齿形信号
Figure GPA00001049488800082
被输送给第一脉冲宽度调制器PWM1以用于构成经过脉冲宽度调制的第一开关信号PWM1 OUT,以及被输送给峰值探测器PD以用于检测锯齿形信号的峰值信号。在加法器中,锯齿形信号
Figure GPA00001049488800084
和所述峰值信号被相加为经过偏移的锯齿形信号所述锯齿形信号
Figure GPA00001049488800086
被输送给第二脉冲宽度调制器PWM2以用于生成经过脉冲宽度调制的第二开关信号PWM2 OUT。
借助于经过脉冲宽度调制的第一开关信号PWM1 OUT,作为降压变换器的部件的第一开关元件SBUCK被直接控制。
相反,经过脉冲宽度调制的第二开关信号PWM2 OUT不直接被输送给作为升压变换器的部件的第二开关元件SBOOST。第二开关元件SBOOST利用经过修改的开关信号SigBOOST来控制,其中该经过修改的开关信号SigBOOST借助于或电路OR由经过脉冲宽度调制的第二开关信号PWM2 OUT和经过脉冲宽度调制的第三开关信号PWM3 OUT构成。
为了生成经过脉冲宽度调制的第三开关信号PWM3 OUT,设置有第三脉冲宽度调制器PWM3,其中给所述第三脉冲宽度调制器PWM3输送锯齿形信号
Figure GPA00001049488800087
和过渡控制器UK的输出信号UUK
过渡控制器UK例如是模拟电路或数字信号处理器,其反映输出信号UUK关于输入电压UIN与输出电压UOUT之间的差的函数。在图9和10中示出了这样的函数的两个例子。在此,在横坐标上绘出了输入电压UIN减去输出电压UOUT的差,并且在纵坐标上绘出了输出信号UUK
在第一个例子(图9)中,输出信号UUK从所述差的预先给定的正极限值UDiff起随着差减小而线性地上升,直到在差等于0时达到输出信号UUK的最大值DMax。如果所述差变为负的,则输出信号UUK恒定地保持为所述最大值DMax
第二个示例性的函数(图10)与第一个函数的不同之处在于,输出信号UUK随着差继续为负而再次线性地下降,直到横坐标上的第二极限值-UDiff2。在此,第一和第二极限值UDiff1、-UDiff2要么具有相同的绝对值,要么如图10中所示的那样具有不同的绝对值。
图11、12和13示出输出信号UUK关于时间t的曲线。图11中所示的曲线基于根据图9的函数。在此,在最上面的图中绘制有输入电压UIN和输出电压UOUT的示例性曲线。输出电压UOUT保持恒定。输入电压UIN从较高值开始接近输出电压UOUT,下降到低于输出电压UOUT,并且然后再次上升到超过输出电压UOUT。第二幅图示出输入电压UIN减去输出电压UOUT的差以及该差的预先给定的极限值UDiff的曲线。该差随着输入电压UIN下降而减小直到值0。在输入电压UIN小于输出电压UOUT的区域中,该差变为负的。随着输入电压UIN上升,该差也再次上升。
该差的曲线与极限值UDiff的曲线的一致点标记出过渡控制器UK的输出信号UUK的曲线的开始和结束。
第三幅图示出输出信号UUK和锯齿形信号
Figure GPA00001049488800091
的曲线,其中输出信号UUK和锯齿形信号
Figure GPA00001049488800092
被输送给第三脉冲宽度调制器PWM3。根据图9中所示的函数,输出信号UUK随着差减小而上升,直到达到差等于0时上升到最大值DMax。在差为负的区域中,该输出信号保持恒定,以便然后随着正的差变大再次下降直到值0。
在第四幅图中示出了由输出信号UUK与锯齿形信号
Figure GPA00001049488800093
的叠加得到的经过脉冲宽度调制的第三开关信号PWM3 OUT。
图12中的图与图11中的那些图的不同之处在于:输入电压UIN仅仅接近于输出电压UOUT,而在此情况下不下降到低于输出电压UOUT。然而,如第二幅图中所示,输入电压UIN与输出电压UOUT之间的差的曲线与极限值UDiff的曲线相交。在此,交点再次标记出过渡控制器UK的输出信号UUK的曲线的开始和结束。在此,输出信号UUK仅仅上升直到小于最大值DMAX的值D。
图13中的图基于根据图10的函数,其中为两个极限值UDiff1和-UDiff2预先给定相同的绝对值|UDiff|。输出电压UOUT再次保持恒定,而输入电压UIN线性地下降,并且在此穿过输出电压UOUT的值。因此,第二幅图中所示的、差的绝对值的曲线随着输入电压降低而下降,直到在输入电压与输出电压一致时下降到值0,以便在输入电压进一步降低时再次上升。
在此,该差的绝对值的曲线与极限值UDiff1、-UDiff2的绝对值|UDiff|的曲线的一致点标记出在第三幅图中所示的过渡控制器UK的输出信号UUK的开始和结束。在此,输出信号UUK仅在该差等于0的那点达到其最大值DMAX。因此,生成经过脉冲宽度调制的第三信号PWM3 OUT的仅仅一个或两个具有与该最大值DMAX相对应的占空比的开关脉冲。
在图14和15中,再次在第一幅图中示出了输入电压UIN和输出电压UOUT关于时间t的曲线。在此,下降的输入电压UIN穿过恒定的输出电压UOUT的值。
第二幅图示出锯齿形信号
Figure GPA00001049488800101
其中在图15中这些锯齿信号被示出为在时间上有所偏移。在第三和第四幅图中示出的经过脉冲宽度调制的第一和第二信号PWM1 OUT和PWM2 OUT由锯齿形信号
Figure GPA00001049488800102
与调节器输出信号UReg-Out的相交构成。
第五幅图示出经过脉冲宽度调制的第三信号PWM3 OUT,其中应当注意,经过脉冲宽度调制的第三信号PWM3 OUT总是利用如下的锯齿形信号或三角形信号来构成:所述锯齿形信号或三角形信号与被用于构成经过脉冲宽度调制的第二信号PWM2 OUT的那个锯齿形信号或三角形信号同步。因此,经过脉冲宽度调制的第二信号PWM2 OUT的第一开关脉冲的上升沿总是与经过脉冲宽度调制的第三信号PWM3 OUT的第一开关脉冲的上升沿同时开始。
在或电路OR的输出端处施加有在第六幅图中示出的经过修改的开关信号SigBOOST。该信号一直对应于经过脉冲宽度调制的第三开关信号PWM3 OUT,直到该开关脉冲的持续时间变得短于同步变化的经过脉冲宽度调制的第二开关信号PWM2 OUT的开关脉冲的持续时间。从该时刻起,所述经过修改的开关信号SigBOOST对应于经过脉冲宽度调制的第二开关信号PWM2 OUT。
因此,只有当输入信号UIN与输出信号UOUT之间的差下降到低于该差的极限值UDiff并且经过脉冲宽度调制的第二开关信号PWM2 OUT还未提供比经过脉冲宽度调制的第三开关信号PWM3 OUT的接通时间大的接通时间时,经过脉冲宽度调制的第三开关信号PWM3 OUT才被用于控制第二开关元件SBOOST
因此,在包含过渡控制器UK的情况下对第二开关元件SBOOST的控制仅在从降压变换器运行过渡到升压变换器运行或者从升压变换器运行过渡到降压变换器运行的短阶段中进行,而不进一步影响该调节。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调节降升压变换器或升降压变换器的方法,其中借助于经过脉冲宽度调制的第一开关信号(PWM 1OUT)来控制作为降压变换器的部件的第一开关元件(SBUCK),并且其中借助于经过脉冲宽度调制的第二开关信号(PWM 2OUT)来控制作为升压变换器的部件的第二开关元件(SBOOST),使得输入电压(UIN)被转换成输出电压(UOUT),其中输入电压(UIN)和输出电压(UOUT)的曲线持续地彼此接近或者相交,
其特征在于,
在该输出电压(UOUT)向较大的输入电压(UIN)接近的情况下,以如下方式将具有上升的占空比的、同步的经过脉冲宽度调制的第三开关信号(PWM 3OUT)叠加在经过脉冲宽度调制的第二开关信号(PWM2OUT)上,即在第一开关元件(SBUCK)还是定时运行并且经过脉冲宽度调制的第二开关信号(PWM 2OUT)还具有等于0的占空比时,第二开关元件(SBOOST)已经开始定时运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锯齿形信号或三角形信号(
Figure FPA00001049488700011
Figure FPA00001049488700012
)与调节器输出信号(UReg-OUT或UReg1-OUT,UReg2-OUT)的两次彼此偏移的叠加来生成经过脉冲宽度调制的第一和第二开关信号(PWM 1OUT,PWM 2OUT),并且通过所述锯齿形信号或三角形信号(
Figure FPA00001049488700013
Figure FPA00001049488700014
)与过渡控制器(UK)的输出信号(UUK)的叠加来生成经过脉冲宽度调制的第三开关信号(PWM 3OUT)。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如下方式来预先给定过渡控制器(UK)的输出信号(UUK),即经过脉冲宽度调制的第三开关信号(PWM 3OUT)的占空比根据输入电压(UIN)减去输出电压(UOUT)的差在差下降的情况下从达到该差的预先给定的极限值(UDi ff)起均匀地上升,直到在差等于0时达到预先给定的最大占空比,并且经过脉冲宽度调制的第三开关信号(PWM 3OUT)的占空比在差为负的情况下保持恒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如下方式来预先给定过渡控制器(UK)的输出信号(UUK),即经过脉冲宽度调制的第三开关信号(PWM 3OUT)的占空比根据输入电压(UIN)减去输出电压(UOUT)的差在差下降的情况下从达到该差的预先给定的第一极限值(UDiff1)起均匀地上升,直到在差等于0时达到预先给定的最大占空比,并且该占空比在差越负越多的情况下再次均匀地减小,直到该差的预先给定的第二极限值(-UDiff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为第一和第二极限值(UDiff1,-UDiff2)预先给定相同的绝对值。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大约5-20%预先给定为预先给定的最大占空比。
7.根据权利要求3至6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为预先给定的极限值(UDiff)或预先给定的极限值(UDiff1,-UDiff2)预先给定输入电压(UIN)与输出电压(UOUT)之间的最大差的大约2-10%。
8.根据权利要求2至7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如下方式实施锯齿形信号或三角形信号
Figure FPA00001049488700021
与调节器输出信号(UReg-OUT)的两次彼此偏移的叠加,即由所述锯齿形信号或三角形信号
Figure FPA00001049488700022
构成另外的基本上被偏移所述锯齿形信号或三角形信号
Figure FPA00001049488700023
的幅度的锯齿形信号或三角形信号
Figure FPA00001049488700024
9.根据权利要求2至7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如下方式实施锯齿形信号或三角形信号
Figure FPA00001049488700025
与调节器输出信号(UReg1-OUT)的两次彼此偏移的叠加,即由所述调节器输出信号(UReg1-OUT)构成另外的基本上被偏移所述锯齿形信号或三角形信号
Figure FPA00001049488700026
的幅度的调节器输出信号(UReg2-OUT)。
10.一种降升压变换器或升降压变换器,其被构造为具有至少一个存储电抗器(L)的降压变换器和升压变换器的组合,包括第一和第二二极管(D1,D2)以及第一和第二开关元件(SBUCK,SBOOST),其中第一开关元件(SBUCK)与第一脉冲宽度调制器(PWM 1)相连接并且第二开关元件(SBOOST)与第二脉冲宽度调制器(PWM 2)相连接,并且其中此外给所述两个脉冲宽度调制器(PWM 1,PWM 2)输送锯齿形信号或三角形信号(
Figure FPA00001049488700027
Figure FPA00001049488700028
)以及调节器输出信号(UReg-OUT或UReg1-OUT,UReg2-OUT),其特征在于,设置有第三脉冲宽度调制器(PWM 3),给所述第三脉冲宽度调制器(PWM 3)输送所述锯齿形信号或三角形信号(
Figure FPA00001049488700029
Figure FPA000010494887000210
)以及过渡控制器(UK)的输出信号(UUK),并且所述第三脉冲宽度调制器(PWM 3)与第二脉冲宽度调制器(PWM2)一起通过或电路(OR)与第二开关元件(SBOOST)相连接。
CN200880106527.5A 2007-09-11 2008-08-21 用于调节开关变换器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2832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AT0141807A AT505734A1 (de) 2007-09-11 2007-09-11 Verfahren zur regelung eines schaltwandlers
ATA1418/2007 2007-09-11
PCT/EP2008/060938 WO2009033924A2 (de) 2007-09-11 2008-08-21 Verfahren zur regelung eines schaltwandler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28328A true CN101828328A (zh) 2010-09-08
CN101828328B CN101828328B (zh) 2013-05-29

Family

ID=403862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06527.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28328B (zh) 2007-09-11 2008-08-21 用于调节开关变换器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2188886B1 (zh)
CN (1) CN101828328B (zh)
AT (2) AT505734A1 (zh)
WO (1) WO2009033924A2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38163A (zh) * 2012-04-12 2012-08-15 重庆大学 一种dc-dc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2739052A (zh) * 2012-07-18 2012-10-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3314515A (zh) * 2011-01-25 2013-09-18 西门子公司 用于调节降压-升压型转换器的方法
WO2015154563A1 (zh) * 2014-08-13 2015-10-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直流开关电源变换电路
CN107248816A (zh) * 2017-08-11 2017-10-13 株洲宏达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传统Buck‑Boost拓扑的一种新型变换器电路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50112268D1 (de) 2001-02-09 2007-05-10 Imaging Solutions Ag Digitale lokale Bildeigenschaftssteuerung mittels Masken
US8232789B2 (en) * 2008-10-06 2012-07-31 Intersil Americas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linear buck boost transitions within a buck boost converter
DE102009048550A1 (de) * 2009-09-29 2011-04-07 Lenze Automation Gmbh Verfahren zum Erzeugen einer Ausgangsspannung
US8446133B2 (en) * 2010-01-08 2013-05-21 Mediatek Inc. Methods and control circuits for controlling buck-boost converting circuit to generate regulated output voltage under reduced average inductor current
JP5298050B2 (ja) 2010-03-11 2013-09-2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回路
EP2608377A1 (en) * 2011-12-21 2013-06-26 ST-Ericsson SA Dc/dc converter having a step-up converter supplying a step-down converter
EP3905499A1 (de) 2020-04-28 2021-11-03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m ansteuern eines tief-hochsetzstellers
EP3920397A1 (de) 2020-06-03 2021-12-08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r regelung eines gleichspannungswandl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37755A (en) * 1998-07-07 2000-03-14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Switching controller for a buck+boost converter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thereof
US6166527A (en) * 2000-03-27 2000-12-26 Linear Technology Corporation Control circuit and method for maintaining high efficiency in a buck-boost switching regulator
EP1361649B1 (en) * 2001-12-17 2011-01-26 Panasonic Corporation Dc/dc buck-boost converter
JP3742780B2 (ja) * 2002-05-09 2006-02-08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Dc−dcコンバータ
JP3953443B2 (ja) * 2003-07-08 2007-08-08 ローム株式会社 昇降圧dc−dcコンバータ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ポータブル機器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14515A (zh) * 2011-01-25 2013-09-18 西门子公司 用于调节降压-升压型转换器的方法
US9112403B2 (en) 2011-01-25 2015-08-18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Method for regulating a buck/boost converter
CN103314515B (zh) * 2011-01-25 2015-11-25 西门子公司 调节降压-升压型转换器的方法和降压-升压型转换器
CN102638163A (zh) * 2012-04-12 2012-08-15 重庆大学 一种dc-dc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2638163B (zh) * 2012-04-12 2014-08-06 重庆大学 一种dc-dc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2739052A (zh) * 2012-07-18 2012-10-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2739052B (zh) * 2012-07-18 2014-12-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和装置
US9419521B2 (en) 2012-07-18 2016-08-1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ntrol method and control apparatus using control signals to control states of transistors in BUCK-BOOST topology
WO2015154563A1 (zh) * 2014-08-13 2015-10-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直流开关电源变换电路
CN105337490A (zh) * 2014-08-13 2016-02-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直流开关电源变换电路
CN107248816A (zh) * 2017-08-11 2017-10-13 株洲宏达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传统Buck‑Boost拓扑的一种新型变换器电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9033924A2 (de) 2009-03-19
CN101828328B (zh) 2013-05-29
ATE556480T1 (de) 2012-05-15
WO2009033924A3 (de) 2009-05-22
AT505734A1 (de) 2009-03-15
EP2188886A2 (de) 2010-05-26
EP2188886B1 (de) 2012-05-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28328B (zh) 用于调节开关变换器的方法
US8861236B2 (en) Switching power supply with self-optimizing efficiency
CN103314515A (zh) 用于调节降压-升压型转换器的方法
US9326351B2 (en) LED controller comprising a clocked current source
CN102810985B (zh) 用于串联谐振转换器的混合控制技术
CN103312200A (zh) 功率变换器、限流单元、控制电路及相关控制方法
CN104756384A (zh) 开关稳压器及其控制方法
KR20010098937A (ko) 발광 다이오드 구동 장치
TW201044761A (en) Switching regulator and control circuit thereof,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on-time in switching regulator
CN102447393A (zh) 具有高输入电压动态范围的稳压电源系统
CN102523661B (zh) 驱动发光二极管光源的电路、方法及控制器
TWI435519B (zh) 電源轉換器與其控制方法
CN103683925A (zh) 直流对直流控制器
CN111182676B (zh) 调光电路及调光控制方法
WO2016121702A1 (ja) 電圧変換装置及び電圧変換方法
CN103260301A (zh) 驱动发光二极管光源的驱动电路及控制器
EP2987045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ower converters
US7903437B2 (en) Frequency-changing voltage regulation circuit
KR102033953B1 (ko) Led 조명용 컨버터의 역률 개선 장치 및 방법
CN108696125B (zh) 一种具有占空比偏置的Buck-Boost变换器控制方法
CN204376711U (zh) 升压降压开关功率变换器、控制电路及模式切换控制单元
KR101870749B1 (ko) 계통연계형 싱글스테이지 플라이백 인버터의 제어 장치
JP5323383B2 (ja) 電力変換装置
CN108712074B (zh) 升降压dc-dc变换器及其软起动控制方法
CN101404443A (zh) 一种脉冲宽度调制器及采用该调制器的升压型变换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