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26898B - 通信设备和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信设备和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26898B
CN101826898B CN201010125211.XA CN201010125211A CN101826898B CN 101826898 B CN101826898 B CN 101826898B CN 201010125211 A CN201010125211 A CN 201010125211A CN 101826898 B CN101826898 B CN 10182689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type
circuit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resu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2521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26898A (zh
Inventor
富泽秀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8268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268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268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2689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5/4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ear-field transmission
    • H04B5/48Transceiv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信设备、通信方法和程序。所述通信设备包括:解调装置,用于解调来自执行非接触通信的另一个通信设备的发送信号;计算装置,用于根据通过解调装置的解调获得的解调信号的逻辑值执行预定电压的加和减中的至少一种;确定装置,用于通过将计算装置在从通信开始经过预定时间之后的预定定时处的计算结果与阈值电压相比较来确定由所述另一个通信设备发送的发送信号的通信方式;以及发送装置,用于用从设备本身能够支持的多个通信方式中由确定装置确定的通信方式将预定数据发送至另一个通信设备。

Description

通信设备和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信设备、通信方法和程序,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可以采用简单配置在短时间内针对多个通信方式建立通信的通信设备、通信方法和程序。 
背景技术
使用IC(集成电路)卡的用于近场无线非接触通信的近场通信系统被广泛采用。例如,针对电子客票和电子货币的应用是众所周知的。此外,近来,具有借助非接触无线通信的电子客票和电子货币功能的便携式电话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 
近场通信系统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扩展并且成为国际标准。例如,关于国际标准,有ISO/IEC 14443作为近场IC卡系统的标准、以及ISO/IEC 18092作为FCIP(近场通信接口和协议)-1的标准等。 
根据ISO/IEC 18092的近场通信包括主动模式和被动模式。主动模式是通过在用于发送和接收数据的多个通信设备中分别输出电磁波并且调制电磁波来发送数据的通信模式。被动模式是通过在多个通信设备的一个通信设备(发起方)中输出电磁波并且调制电磁波来发送数据的模式。多个通信设备中的另外一个通信设备(目标方)通过对从发起方输出的电磁波进行加载调制(load-modulate)来发送数据。 
此外,在ISO/IEC 14443的IC卡系统中,例如有称为类型A、类型B和类型C的多种通信方式。 
类型A用作飞利浦(Phillips)的MIFARE(注册商标)系统。在类型A中,对从读写器到IC卡的数据传输执行密勒(Miller)数据编码,并且对从IC卡到读写器的数据传输执行曼彻斯特(Manchester)数据编码。此外,在类型A中,采用106kbps(千位每秒)的数据通信速率。 
在类型B中,对从读写器到IC卡的数据传输执行NRZ数据编码,并且对从IC卡到读写器的数据传输执行NRZ-L数据编码。此外。在类 型B中,采用106kbps的数据通信速率。 
类型C例如用作索尼(Sony)作为申请人的FeliCa(注册商标)系统,对读写器和IC卡之间的数据传输执行曼彻斯特数据编码。此外,在类型C中,采用212kbps的数据通信速率。 
上述各个通信方式被标准化并且运行,并且在读写器端有与多个通信方式相适应的应用程序。 
另一方面,在IC卡端,已经开发了其中多个应用程序可以安装在一张IC卡中的平台。此外,IC卡已经用于多种应用中,不仅有针对电子货币的应用,还有针对基本居民卡(Basic Resident Resistor Card)等的应用,并且有望变得更加普及。因此,已经提出了用于IC卡支持多个通信方式的各种技术。 
例如,提出了一种通过以固定时间间隔切换备用通信方式并且确定通过其获得正确的解码结果从而建立通信的通信方式来从多个通信方式中确定一个通信方式的方法(例如,参见JP-A-2003-233787)。 
然而,在该方法中,有可能通信建立的时间会变得较长。由于这个原因,提出一种保存过去的通信历史记录、并且优先从具有通信建立的最高可能性的通信方式开始进行通信建立尝试的方法(例如,参见JP-A-2005-339141)。 
此外,提出了一种对应于多个通信方式分别提供接收电路、同时采用这些电路执行接收处理并且采用其中接收已经确认的通信方式执行后续通信的方法(例如,参见JP-A-2006-060363和JP-A-2008-059271)。 
此外,提出了一种通过准备独立于通信方式的通用电路(即,AD转换器)并且采用软件对以载波信号的频率进行高速采样的结果进行处理来确定通信方式的方法(例如,参见JP-A-2004-200117)。 
发明内容
然而,根据JP-A-2003-233787中提出的以固定时间间隔切换通信方式的方法,如上所述到通信开始的时间可能会比较长。在如JP-A-2005-339141中采用过去的历史记录的情况中,虽然在较短时间内开始通信的可能性可能比在不采用过去的历史记录的情况中要高,但是没有根本地解决问题,这是因为下一个通信方式和过去所用的通信方式可能彼 此没有任何关联。 
在如JP-A-2006-060363和JP-A-2008-059271中所提出的分别提供对应于多个通信方式的接收电路的情况中,虽然可以减少到开始通信的时间,但是电路尺寸增大,从而制造成本提高。此外,在JP-A-2006-060363的方法中,需要按照要检测的多个通信方式的数量准备采样电路。 
在JP-A-2004-200117的方法中,不必针对作为接收目标方的各个通信方式进行ASIC(专用集成电路)等的开发,而只需要对用于采样结果处理的软件进行开发。由于ASIC开发的成本通常高于软件开发的成本,因此JP-A-2004-200117的方法具有可以减少开发成本的优点。 
然而,在JP-A-2004-200117中,能够供应足够功率的读写器可以采用高速采样结果执行软件处理,而鉴于以下原因认为难以在IC卡中执行相同的处理。即,为了以足够的速度执行软件处理,采用AD转换器的高速采样是必要的,并且较高的CPU运行频率是必要的,从而可以预期到功率消耗增加。此外,由于软件处理等引起的功率消耗增加,因此也应顾虑到IC卡的无线通信性能(例如,可以进行通信的范围)的下降。 
期望采用简单配置在短时间内针对多个通信方式实现通信的建立。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通信设备包括:解调装置,用于解调来自执行非接触通信的另一个通信设备的发送信号;计算装置,用于根据由解调装置的解调所获得的解调信号的逻辑值执行预定电压的加和减中的至少一种;确定装置,用于通过将计算装置在从通信开始经过预定时间之后的预定定时处的计算结果与阈值电压相比较来确定由另一个通信设备发送的发送信号的通信方式;以及发送装置,用于用从设备本身能够支持的多个通信方式中由确定装置确定的通信方式将预定数据发送至另一个通信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采用与另一个通信设备执行非接触通信的通信设备的通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来自另一个通信设备的发送信号的解调所获得的解调信号的逻辑值执行预定电压的加和减中的至少一种;通过将在从通信开始经过预定时间之后的预定定时处的计算结果与阈值电压相比较来确定另一个通信设备发送的发送信号的通信方式;并且用从设备本身能够支持的多个通信方式中所确定的通信方式将预定数据发送至另一个通信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程序使计算机执行包括以下步骤的处理: 根据来自执行非接触通信的另一个通信设备的发送信号的解调所获得的解调信号的逻辑值执行预定电压的加和减中的至少一种;通过将在从通信开始经过预定时间之后的预定定时处的计算结果与阈值电压相比较来确定由另一个通信设备发送的发送信号的通信方式;并且用从设备本身能够支持的多个通信方式中所确定的通信方式将预定数据发送至另一个通信设备。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根据来自执行非接触通信的另一个通信设备的发送信号的解调所获得的解调信号的逻辑值执行预定电压的加和减中的至少一种;通过将在从通信开始经过预定时间之后的预定定时处的计算结果与阈值电压相比较来确定由另一个通信设备发送的发送信号的通信方式;并且用从设备本身能够支持的多个通信方式中所确定的通信方式将预定数据发送至另一个通信设备。 
程序可以由经由发送介质通过发送或者通过在记录介质中记录来提供。 
通信设备可以是独立设备或者内部块形成的一个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采用简单配置在短时间内针对多个通信方式建立通信。 
附图说明
图1A至1C是用于类型A、类型B和类型F的各个通信方式的说明的图; 
图2是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IC卡的配置示例的框图; 
图3示出了类型A的通信开始处的初始发送波形; 
图4A和4B示出了类型A的逻辑“0”和逻辑“1”的发送波形; 
图5A和5B示出了类型A的发送波形和通过二值化该波形所获得的解调信号的示例; 
图6A和6B示出了类型B的发送波形和通过二值化该波形所获得的解调信号的示例; 
图7A和7B示出了类型F的发送波形和通过二值化该波形所获得的解调信号的示例; 
图8一起示出了类型A、类型B和类型F的解调信号; 
图9是示出了执行第一确定方法的通信方式确定电路的配置示例的框图; 
图10简单示出了根据各个通信方式的第一确定方法的加和减结果的示例; 
图11是用于第一确定处理的说明的流程图; 
图12是示出了执行第二确定方法的通信方式确定电路的配置示例的框图; 
图13简单示出了根据各个通信方式的第二确定方法的加结果的示例; 
图14是用于第二确定处理的说明的流程图; 
图15是用于说明第一确定处理中确定定时和阈值的设置范围的图;以及 
图16是用于说明第二确定处理中确定定时和阈值的设置范围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由本发明的实施例的IC卡执行的通信的通信方式的说明] 
应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IC(集成电路)卡1(图2)是与作为另一个通信设备的读写器(未示出)执行非接触通信的通信设备。IC卡1支持多个通信方式,并且确定由读写器发送的发送信号的通信方式。然后,IC卡1用作为确定结果获得的通信方式响应,与读写器进行通信。 
具体地,IC卡1与被称为ISO/IEC 14443的类型A和类型B以及ISO/IEC 18092的被动模式的总共三种类型的通信方式相适应。在ISO/IEC 18092的被动模式中,有212kbps(千位每秒)和424kbps两种类型的通信速率。 
在如下说明中,ISO/IEC 14443的类型A和类型B将简称为“类型A”和“类型B”。此外,通信速率为212kbps和424kbps的ISO/IEC 18092被动模式通信中的通信方式适当地称为“212kbps和424kbps的类型F”。 
首先,将参照图1A至1C简单说明类型A、类型B和类型F的各个通信方式。 
图1A示出了类型A的通信方式。 
类型A用作飞利浦的MIFARE(注册商标)。 
在类型A中,当数据从读写器向IC卡1发送时,采用100%调制度的ASK(幅移键控)调制作为调制方法。此外,关于数据编码方法,在从读写器向IC卡1的数据传输中采用了密勒,而在从IC卡1向读写器的数据传输中采用了曼彻斯特。数据通信速率是106Kbps(千位每秒)。 
图1B示出了类型B的通信方式。 
在类型B中,当数据从读写器向IC卡1发送时,采用10%调制度的ASK调制作为调制方法。 
此外,关于数据编码方法,在从读写器向IC卡1的数据传输中采用了NRZ,而在从IC卡1向读写器的数据传输中采用了NRZ-L。数据通信速率是106kbps。 
图1C示出了类型F的通信方式。 
在类型F中,当数据从读写器向IC卡1发送时,采用了10%调制度的ASK调制作为调制方法。 
此外,关于数据编码方法,在从读写器向IC卡1的数据传输和从IC卡1向读写器的数据传输中均采用了曼彻斯特。有如上所述212kbps和424kbps两种类型的通信速率。 
因此,类型A、类型B和类型F具有在从读写器向IC卡1发送数据的调制方法中采用ASK调制的共同点。注意,类型A和类型B与F之间调制度不同。类型A的调制度是100%,类型B和F的调制度是10%。此外,关于从IC卡1向读写器发送数据的调制方法,采用BPSK(二相移键控)的类型B不同于采用ASK调制的类型A和类型F。 
[IC卡的配置示例] 
图2是示出了IC卡1的配置示例的框图。 
IC卡1包括集成电路11和天线12、以及连接它们的天线连接端子13。 
集成电路11包括通信方式确定电路21、接收电路22、发送电路23、时钟生成电路24、电源电路25、数据处理电路26和存储电路27。 
天线12接收从读写器输出的电磁波。在天线12中,电流依靠来自读 写器的电磁波引起的电磁感应而流动。 
通信方式确定电路21确定读写器的通信方式,并且将确定结果提供给接收电路22、发送电路23和数据处理电路26。 
为了使通信方式确定电路21可以确定通信方式,接收电路22将通过解调(二值化)由天线12接收的信号形成的解调信号(二值信号)提供给通信方式确定电路21。 
此外,接收电路22根据从通信方式确定电路21提供的作为确定结果的通信方式解调由天线12接收的信号,并且进一步对信号进行解码。即,如上所述,编码方法取决于通信方式是类型A、类型B和类型F的哪一个而不同。因此,接收电路22根据针对从通信方式确定电路21提供的作为确定结果的通信方式的解码方法对信号进行解码,并且将所得到的数据提供给数据处理电路26。 
发送电路23根据从通信方式确定电路21提供的作为确定结果的通信方式对从数据处理电路26提供的数据进行编码和调制。即,由于编码方法和调制方法取决于通信方式而不同,因此发送电路23根据从通信方式确定电路21提供的确定结果改变编码方法和调制方法,并且对从数据处理电路26获得的数据进行编码和调制。 
注意,当将天线12作为线圈时,发送电路23根据从数据处理电路26提供的数据改变阻抗。当阻抗改变时,在读写器输出电磁波作为载波时形成的RF场(磁场)改变。因此,根据数据调制(加载调制)作为读写器输出的电磁波的载波,并且将由数据处理电路26输出的数据发送至输出电磁波的读写器。 
时钟生成电路24从天线12接收的信号中生成基准时钟作为操作定时的基准,并且将其提供给集成电路11内的各个部分。 
电源电路25通过将天线12中流动的电流整流而获得驱动IC卡1所必需的功率,并且将其提供给集成电路11内的各个部分。 
数据处理电路26包括CPU(中央处理单元)、ROM(只读存储器)等(未示出),并且在电源电路25提供驱动所必需的功率时激活。CPU执行存储电路27中存储的程序,从而数据处理电路26基于从接收电路22提供的数据执行预定处理。此外,数据处理电路26将要发送到读写器的数据提供给发送电路23作为处理结果。 
存储电路27包括E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RAM(随 机存取存储器)等。存储电路27存储数据处理电路26要执行的程序以及数据处理电路26的操作所必需的数据。 
如果具有上述配置的IC卡1可能不必支持多个通信方式,而是仅需要支持单个通信方式,则IC卡1的配置与通过从配置中移除通信方式确定电路21而形成的配置相同。换言之,在通信方式确定电路21确定了由读写器发送的信号的通信方式并且接收电路22、发送电路23和数据处理电路26的控制改变之后,IC卡1的操作与用于单个通信方式的操作相同。 
现在,将简要说明由作为确定结果的通信方式控制之后的IC卡1的操作。 
首先,电源电路25从天线12中流动的电流中获得驱动IC卡1所必需的功率,并且将其提供给集成电路11内的各个部分。时钟生成电路24从天线12接收的信号中提取载波频率、根据它生成基准时钟并且将其提供给集成电路11内的各个部分。在类型A、类型B和类型F的各个通信方式中,载波频率fc是13.56MHz。 
接收电路22采用与预定调制方法相对应的解调方法将从天线12提供的信号解调,并且采用与预定编码方法相对应的解码方法对其进行解码。接收电路22将通过解码获得的命令或者数据提供给数据处理电路26。 
数据处理电路26基于从接收电路22提供的命令或者数据执行处理。然后,数据处理电路26将与接收命令对应的响应命令和与接收命令对应的作为数据处理结果的预定数据提供给例如发送电路23。 
发送电路23采用预定编码方法对从数据处理电路26提供的响应命令或者数据进行编码、采用预定调制方法对其进行调制(加载调制)并且将其发送至读写器。 
在通信方式确定之后,执行以上操作。 
接着,将说明通信方式确定电路21的通信方式确定处理。在下文中,不区分命令和响应命令以及与读写器交换的数据,而是将它们总称为数据。 
通信方式确定电路21采用通过对从读写器的发送开始的预定时间段内的调制信号解调获得的解调信号的特征来确定通信方式。 
将参照图3至7B详细说明通过对类型A、类型B和类型F的各个通信方式中发送的调制信号进行解调获得的解调信号的特征。 
[类型A的通信开始处的初始解调信号] 
图3示出了当通信方式为类型A时首先从读写器发送的发送信号的波形(发送波形)。 
如图3中所示,在类型A中,从读写器发送通过在7位的数据b1至b7的头部添加起始位S并且在数据b1至b7的末尾添加末位E形成的9位的组。 
9位组的发送时间是9etu。这里,“etu”是“基本时间单元”的缩写,表示与发送1位所需的时间相对应的基准时间单位。由于类型A的通信速率是106kbps,因此1etu大约是9.4μsec。因此,9位组的发送时间大约是84.6μsec。 
9位组中,表示通信开始的起始位S具有表示逻辑“0”的波形,但是,数据b1至b7和表示通信结束的末位是不确定的,逻辑“0”或者逻辑“1”,在图3中用灰色表示。 
如图4A中所示,逻辑“0”通过在1etu的初始预定时间段中具有调制部分而在后续部分中未调制的波形、或者通过在1etu期间恒定未调制的波形来表示。采用哪一个波形表示逻辑“0”取决于紧邻在前的波形(逻辑值)。在图3中的9位组的起始位S中,由于紧邻在前的部分是未调制部分,所以采用在1etu的初始预定时间段中具有调制部分而在后续部分中未调制的逻辑“0”的波形。 
另一方面,如图4B中所示,逻辑“1”由在1etu的中心部分具有调制部分的波形表示。 
这里,逻辑“0”和逻辑“1”的调制部分确定为在2至3μsec内。换言之,在逻辑“0”或者逻辑“1”中,1etu中一定存在6.4至7.4μsec的未调制部分。 
因此,类型A具有1etu内未调制部分的比率等于或者大于6.4/9.4=0.68的特征。此外,在图3中用灰色示出的部分的任何数据中,在整个9位组中未调制部分的比率等于或者大于0.68。 
图5A和5B示出了当9位组数据(S、b1、b2、b3、b4、b5、b6、b7、E)为(0、1、0、0、1、1、0、1、0)时的发送波形和通过波形的解调所获得的解调信号。 
图5A示出了当9位组数据(S、b1、b2、b3、b4、b5、b6、b7、E) 为(0、1、0、0、1、1、0、1、0)时从读写器发送的发送波形。 
图5B示出了通过解调图5A中的波形所获得的解调信号,调制部分为低(Lo),未调制部分为高(Hi)。 
参照图5B,可以确认当通信方式为类型A时,如上所述解调信号具有等于或者大于0.68的高时间段的比率(即,未调制部分的比率)。 
[类型B的通信开始处的初始解调信号] 
图6A和6B示出了当通信方式为类型B时首先从读写器发送的发送信号的发送波形,以及通过解调波形所形成的解调信号。 
在类型B中,如图6A中所示,首先发送表示通信开始的SOF(帧起始),然后发送数据。数据部分是不确定的,如图3中用灰色所示。 
按照标准,SOF被定义为具有开始的前10至11etu为逻辑“0”的时间段和随后2至3etu为逻辑“1”的时间段。因此,整个SOF时间段为12至14etu。 
图6B示出了通过解调图6A中的发送波形所获得的解调信号,调制部分为低,未调制部分为高。 
参照图6B,当通信方式为类型B时,解调信号具有在从通信开始的至少10etu(94μsec)的时间段内信号处于低的特征。 
[类型F的通信开始处的初始解调信号] 
图7A和7B示出了当通信方式为类型F时首先从读写器发送的发送信号的发送波形,以及通过波形解调形成的解调信号。 
在类型F中,如图7A中所示,首先从读写器发送包括至少48位逻辑“0”的前导字段。类型F的逻辑“0”由在1etu的第一半具有调制部分而在1etu的第二半具有未调制部分的波形表示。另一方面,类型F的逻辑“1”由在1etu的第二半具有调制部分而在1etu的第一半具有未调制部分的波形表示。 
在前导字段之后,顺序发送同步码字段、长度字段、有效载荷字段、CRC(循环冗余校验)字段。 
在类型F中,当通信速率是212kbps时,1etu大约是4.7μsec。另一方面,当通信速率是424kbps时,1etu大约是2.35μsec,为212kbps的情况下1etu的一半。 
因此,前导字段的整个时间段在通信速率是212kbps时约为225.6μsec,而在通信速率是424kbps时约为112.8μsec。 
图7B示出了通过解调图7A中的波形所获得的解调信号,调制部分为低,未调制部分为高。 
参照图7B,当通信方式为类型F时,解调信号具有至少在从通信开始大约112.8μsec的时间段内高时间段和低时间段相等的特征。 
[通信方式确定电路21的确定方法] 
接着,将参照图8说明通信方式确定电路21确定通信方式的确定方法。 
图8一起示出了已经参照图3至7B说明的从通信开始的84.6μsec的第一时间段内关于类型A、类型B和类型F的各个解调信号。 
通信方式确定电路21采用第一确定方法和第二确定方法之一将通信方式确定为类型A、类型B和类型F之一。 
在第一确定方法中,采用关注从通信开始至84.6μsec的时间段内解调信号中高时间段的长度的比率来确定。 
因此,注意力集中于图8中所示的解调信号中各个通信方式的高时间段的长度,当通信方式为类型F时在通信速率为212kbps和424kbps两种情况中高时间段的长度的比率均为0.5。 
此外,当通信方式为类型B时高时间段的长度的比率为0。 
此外,关于通信方式为类型A时高时间段的长度的比率,如上所述用灰色所示的取决于数据的时间段等于或者大于0.68,明显地,即使包括其余时间段比率也等于或者大于0.68。 
如上所述,恒定保持各个通信方式的高时间段的长度的比率从大到小顺序为类型A、类型F(通信速率:424kbps、212kbps)和类型B的关系。通过检测高时间段的长度的比率之间的不同,可以将通信方式确定为类型A、类型B和类型F之一。 
注意,在第一确定方法中,可能不能检测类型F的通信速率之间的不同。这一不同是采用另一种已有的方法检测的。 
另一方面,在第二确定方法中,采用关注从通信开始到84.6μsec的时间段内解调信号中上升沿的数量来确定。 
因此,注意力集中于图8中所示的解调信号中各个通信方式的上升沿的数量。当通信方式为通信速率424kbps的类型F时,如图7B中所示一个周期为2.35μsec,上升沿的数量为84.6μsec/2.35μsec=36。 
此外,当通信方式为通信速率212kbps的类型F时,如图7B中所示一个周期为4.7μsec,上升沿的数量为84.6μsec/4.7μsec=18。 
此外,当通信方式为类型B时上升沿的数量为0。 
另一方面,当通信方式为类型A时上升沿的数量最大为8,这是因为与图4A或4B对应的解调信号是在用灰色示出的取决于数据的时间段内的8个连续信号。此外,在用灰色示出的时间段之前产生一个上升沿,从而最大为1加8等于9。 
如上所述,恒定保持各个通信方式的上升沿的数量从大到小顺序为通信速率424kbps的类型F、通信速率212kbps的类型F、类型A和类型B的关系。通过检测上升沿的数量之间的不同,可以将通信方式确定为类型A、类型B、212kbps的类型F和424kbps的类型F之一。 
接着,将分别关于第一确定方法和第二确定方法说明通信方式确定电路21的详细配置。 
[执行第一确定方法的通信方式确定电路21的配置示例] 
图9是示出了执行第一确定方法的通信方式确定电路21的配置示例的框图。 
图9中的通信方式确定电路21包括定时生成电路41、电压加和减电路42、阈值确定电路43和基准电压生成电路44。 
解调信号从接收电路22提供给定时生成电路41。此外,基准时钟也从时钟生成电路24提供给定时生成电路41。 
定时生成电路41基于解调信号和基准时钟生成表示时间段是否是从通信开始到84.6μsec的时间段的确定定时脉冲,并且将脉冲提供给电压加和减电路42以及阈值确定电路43。具体地,定时生成电路41生成确定定时脉冲,以在从通信开始到84.6μsec的时间段内提供高信号并在其他时间段内提供低信号。 
解调信号从接收电路22、确定定时脉冲从定时生成电路41提供给电压加和减电路42。电压加和减电路42仅仅针对确定定时脉冲为高的时间段根据解调信号的逻辑值对从基准电压生成电路44提供的基准电压执行 充电或者放电的处理。即,电压加和减电路42在确定定时脉冲为高并且解调信号为高时执行从基准电压生成电路44提供的基准电压的加,并且在确定定时脉冲为高并且解调信号为低时执行基准电压的减。 
电压加和减电路42在确定定时脉冲变为低时(即,在从通信开始经过84.6μsec之后的时刻)将基准电压的加和减结果(电压值)提供给阈值确定电路43。 
阈值确定电路43利用从基准电压生成电路44提供的基准电压生成用于与来自电压加和减电路42的加和减结果相比较的阈值电压。然后,阈值确定电路43在确定定时脉冲变为低时将从电压加和减电路42提供的加和减结果与所生成的阈值电压相比较,从而将通信方式确定为类型A、类型B和类型F之一。阈值确定电路43将确定结果提供给接收电路22、发送电路23和数据处理电路26(图2)。注意,后面将参照图15描述用于与加和减结果相比较的阈值电压的设置。 
基准电压生成电路44生成基准电压以用于电压加和减电路42执行加和减,并且将电压提供给电压加和减电路42。此外,基准电压生成电路44将用于生成阈值电压的基准电压提供给阈值确定电路43。 
[根据第一确定方法的加和减结果的示例] 
图10简单示出了根据第一确定方法的类型A、类型B和类型F各个通信方式的加和减结果的示例。 
当通信方式为类型A时,解调信号以等于或者大于0.68的比率为高,在从通信开始经过84.6μsec之后的时刻加和减结果为正的较大值。 
当通信方式为类型B时,高时间段的长度的比率为0,解调信号恒为低,在从通信开始经过84.6μsec之后的时刻加和减结果为负的较大值。 
当通信方式为类型F时,高时间段的长度的比率为0.5,在从通信开始经过84.6μsec之后的时刻加和减结果接近0。 
如上所述,存在高时间段的长度的比率从大到小的顺序为类型A、类型F和类型B的关系,相应地,加和减结果(电压)具有从大到小的顺序为类型A、类型F和类型B的关系。 
因此,通过采用阈值区别从通信开始经过84.6μsec之后的时刻的加和减结果的值,可以确定通信方式。 
[第一确定处理的流程图] 
将参照图11说明由图9中的通信方式确定电路21采用第一确定方法执行的第一确定处理。 
首先,在步骤S1中,定时生成电路41基于从接收电路22提供的解调信号确定是否已经检测到通信开始,并且等待直到确定检测到通信开始为止。在步骤S1中,在从读写器提供的电磁波中产生功率的情况中,激活IC卡1,然后,定时生成电路41检测解调信号的第一上升,定时生成电路41确定已经检测到通信开始。 
如果在步骤S1中作出了已经检测到通信开始的判断,则在步骤S2中定时生成电路41将提供给电压加和减电路42以及阈值确定电路43的确定定时脉冲变为高。在从通信开始已经计数了84.6μsec之后将已经变为高的确定定时脉冲变为低,从通信开始已经过去了84.6μsec。 
在步骤S3中,电压加和减电路42确定从接收电路22提供的解调信号是否已经变为高。 
在步骤S3中,如果作出了解调信号已经变为高的确定,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4,并且电压加和减电路42执行从基准电压生成电路44提供的基准电压的加。 
另一方面,在步骤S3中,如果作出了解调信号已经变为低的确定,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5,并且电压加和减电路42执行从基准电压生成电路44提供的基准电压的减。 
在步骤S4或者S5的处理之后,在步骤S6中,电压加和减电路42确定确定定时脉冲是否是低。在步骤S6中,如果作出了确定定时脉冲不是低(是高)的确定,则处理返回步骤S3,并且重复上述步骤S3至S6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步骤S6中,如果作出了确定定时脉冲是低的确定,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7,并且电压加和减电路42将基准电压的加和减结果(电压值)提供给阈值确定电路43。 
在步骤S8中,阈值确定电路43将从电压加和减电路42提供的加和减结果与阈值电压相比较、确定通信方式并且终止处理。即,确定通信方式是类型A、类型B和类型F中的哪一种,并且确定结果从阈值确定电路43提供给接收电路22、发送电路23和数据处理电路26,处理结束。 
如上所述,在第一确定处理中,基于通过将在从通信开始到预定定时(直到确定定时脉冲变为低为止)的时间段内解调信号的逻辑值的预定逻 辑值的时间段的长度的比率转换为电压值所获得的结果确定通信方式。 
注意,在上述示例中,当解调信号为高时执行基准电压的加,而当解调信号为低时执行基准电压的减。但是,只要保持与阈值确定电路43中生成的阈值电压的一致性,也可以反转解调信号的逻辑值(极性)与基准电压的加和减之间的关系。 
[执行第二确定方法的通信方式确定电路21的配置示例] 
图12是示出了执行第二确定方法的通信方式确定电路21的配置示例的框图。 
图12中的通信方式确定电路21根据作为从接收电路22提供的解调信号的逻辑值的切换点的上升沿的数量通过执行基准电压的加并且将加的结果与阈值电压相比较来确定通信方式。 
图12中的通信方式确定电路21包括定时生成电路41、边沿提取电路51、电压加电路52、阈值确定电路53和基准电压生成电路44。定时生成电路41和基准电压生成电路44与图9中的那些相同,将省略其说明。 
边沿提取电路51提取从接收电路22提供的解调信号的上升沿,并且将结果提供给电压加电路52。具体地,当提取上升沿时,边沿提取电路51将在固定时间段内为高的上升沿提取脉冲提供给电压加电路52。 
在确定定时脉冲为高并且从边沿提取电路51提供表示提取上升沿信号的时间段中,电压加电路52执行从基准电压生成电路44提供的基准电压的加(充电)。具体地,在确定定时脉冲为高并且上升沿提取脉冲也为高的时间段中,电压加电路52执行基准电压的加。然后,在确定定时脉冲变为低的时刻,电压加电路52将已经获得的加结果提供给阈值确定电路53。 
阈值确定电路53利用从基准电压生成电路44提供的基准电压生成用于与电压加电路52的加结果相比较的阈值电压。此外,阈值确定电路53在确定定时脉冲变为低时将从电压加电路52提供的加结果与所生成的阈值电压相比较,从而将通信方式确定为类型A、类型B和类型F之一。注意,用于与加结果比较的阈值电压与第一确定方法的情况中的阈值电压不同。阈值确定电路53将确定结果提供给接收电路22、发送电路23和数据处理电路26(图2)。注意,后面将参照图16描述用于与加结果相比较的阈值电压的设置。 
[根据第二确定方法的加和减结果的示例] 
图13简单示出了根据第二确定方法的类型A、类型B和类型F的各个通信方式的加结果的示例。 
当通信方式为类型A时,上升沿的数量最大为9。图13示出了上升沿数量为3的示例。在这种情况中,上升沿提取脉冲3次变为高,并且每一次加上预定基准电压。 
当通信方式为类型B时,上升沿的数量为0,上升沿提取脉冲一次也不变为高。因此,加结果保持为0。 
当通信方式为424kbps的类型F时,上升沿的数量为36。上升沿提取脉冲36次变为高,并且每一次加上预定基准电压。 
当通信方式为212kbps的类型F时,上升沿的数量为18。上升沿提取脉冲18次变为高,并且每一次加上预定基准电压。 
如上所述,存在上升沿的数量从大到小的顺序为424kbps的类型F、212kbps的类型F、类型A和类型B的关系,与上升沿数量相对应,加结果(电压)具有从大到小的顺序为424kbps的类型F、212kbps的类型F、类型A和类型B的关系。 
因此,通过采用阈值区别从通信开始经过84.6μsec之后的时刻的加结果的值,可以确定通信方式。 
在上述示例中,提取上升沿,然而,只要保持与阈值确定电路53中生成的阈值电压的一致性,即使在提取下降沿时也可以执行相同的处理。即,可以通过将解调信号的逻辑值的切换的数量转换为电压来确定通信方式。 
[第二确定处理的流程图] 
将参照图14说明图12中的通信方式确定电路21采用第二确定方法所执行的第二确定处理。 
首先,在步骤S21中,定时生成电路41基于从接收电路22提供的解调信号确定是否已经检测到通信开始,并且等待直到确定检测到通信开始为止。在步骤S21中,如果作出了已经检测到通信开始的确定,则在步骤S22中定时生成电路41将确定定时脉冲变为高。步骤S21和S22的处理与上述第一确定处理中步骤S1和S2的处理相同。 
在步骤S23中,边沿提取电路51确定是否已经检测到从接收电路22提供的解调信号的上升沿。在步骤S23中,如果作出了已经检测到上升沿 的确定,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24,并且边沿提取电路51将固定时间段内为高的上升沿提取脉冲提供给电压加电路52。 
另一方面,在步骤S23中,如果作出了还没有检测到上升沿的确定,则跳过步骤S24,处理进行到S25。 
在步骤S25中,电压加电路52确定上升沿提取脉冲是否为高。如果在步骤S25中作出了上升沿提取脉冲为高的确定,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26,并且电压加电路52执行从基准电压生成电路44提供的基准电压的加。在步骤S26之后,处理返回到步骤S25。 
步骤S24中的处理和步骤S25与S26中的处理是并行的。结果,当上升沿提取脉冲为高时,继续电压加电路52的基准电压的加。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25中作出了上升沿提取脉冲不是高的确定,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27,并且电压加电路52确定确定定时脉冲是否为低。在步骤S27中,如果作出了确定定时脉冲不是低(是高)的确定,则处理返回到步骤S23,并且重复上述步骤S23至S27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步骤S27中,如果作出了确定定时脉冲是低的确定,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28,并且电压加电路52将基准电压的加结果提供给阈值确定电路53。 
在步骤S29中,阈值确定电路53将从电压加电路52提供的加结果与阈值电压相比较、确定通信方式并且终止处理。即,确定通信方式是类型A、类型B和类型F中的哪一种,并且确定结果从阈值确定电路43提供给接收电路22、发送电路23和数据处理电路26,处理结束。 
如上所述,在第二确定处理中,基于通过将在从通信开始到预定定时(直到确定定时脉冲变为低为止)时间段内解调信号的逻辑值的切换数量转换为电压值所获得的结果确定通信方式。 
[第一确定处理中确定定时和阈值的设置范围] 
接着,将参照图15说明第一确定处理中确定定时和阈值的可设置范围。 
首先,将说明确定定时的可设置范围。 
可以采用其中电压加和减电路42的加和减结果具有从大到小的顺序为类型A、类型F和类型B的关系的范围作为确定定时的范围。 
关于可设置确定定时的下限,在类型A中,高时间段的长度的比率 必定等于或者大于0.68,并且加和减结果从通信开始恒定上升。在212kbps的类型F中,高时间段的长度的比率是0.5,并且加和减结果恒定为接近0。424kbps的类型F与通信速率212kbps的情况中相同,将省略其说明和图示。 
在类型B中,如已经参照图6A和6B所说明的,在从通信开始的至少10etu(94μsec)的时间段中,信号为低,并且加和减结果从通信开始至10etu恒定下降。 
因此,在从通信开始经过1etu之后的时刻,必定保持加和减结果从大到小的顺序为类型A、类型F和类型B的关系。 
如上所述,可设置确定定时的下限为在从通信开始经过1etu之后的时刻处。 
接着,将说明可设置确定定时的上限。 
类型A的加和减结果从通信开始恒定上升,并且类型F的结果恒定接近0。 
另一方面,类型B以SOF、字符和EOF(帧结束)的格式发送,在SOF的最后2至3etu中的信号是为高的解调信号,如图6B中所示。此外,当信号由于SOF随后的字符为高的解调信号时,加和减结果加到已经获得的值上,信号逐渐上升。结果,在如同在类型F中加和减结果接近0的时刻,不可能作出关于是类型B还是类型F的确定。因此,在从通信开始10etu之后加和减结果第一次变为接近0的时刻是可设置确定定时的上限。 
当类型B的整个解调信号变为高时,加和减结果第一次变为接近0。图15中类型B的解调信号示出了在通信开始10etu之后类型B的整个解调信号变为高时的信号。注意,类型B的解调信号在离通信开始13etu的1etu的时间段内为低,这是因为SOF之后的字符的起始位固定为逻辑“0”。 
根据图15中所示的类型B的解调信号,从通信开始10etu之后加和减结果逐渐上升,并且在从通信开始经过22etu之后的时刻变为0。因此,可设置确定定时的下限位于从通信开始经过21etu之后(从通信开始197.4μsec之后)的时刻,在从通信开始经过22etu之后加和减结果变为0的时刻之前1etu。 
如上所述,确定定时的设置范围可以从通信开始经过1etu之后的时 刻到从通信开始经过22etu之后的时刻。即,确定定时的设置范围为从通信开始9.4μsec之后的时刻到197.4μsec之后的时刻。 
接着,将说明第一确定处理中选定阈值电压的方法。 
作为一个示例,将说明当在从通信开始经过10etu之后的时刻做出确定时选定阈值电压的情况。此外,假定当电压加和减电路42执行基准电压的加时在1etu期间电压值+1,而当电路执行减时在1etu期间电压值-1。 
由于在从通信开始到10etu的时间段中,类型B的解调信号必定变为低,因此在10etu时间段中继续-1的减。因此,在从通信开始经过10etu之后确定的时刻处加和减结果为-10。 
在类型F中,在从通信开始到10etu的时间段中,重复在0.25etu的时间段中的低解调信号、在0.25etu的时间段中的高解调信号、在0.25etu的时间段中的低解调信号和在0.25etu的时间段中的高解调信号。换言之,在类型F中,在从通信开始到10etu的时间段中,重复-0.25的减、0.25的加、-0.25的减和0.25的加。因此,在从通信开始经过10etu之后的确定时刻处的加和减结果变为0(在从-0.25至0的范围内)。 
在从通信开始到10etu的时间段中,类型A的解调信号不是唯一确定的,这是因为它取决于数据而改变。因此,在从通信开始10etu的时刻,假定有与类型F的加和减结果最接近的数据相对应的解调信号的加和减结果。 
当在10etu的时间段中继续低的逻辑“0”和逻辑“1”最大为3μsec和6.4μsec时,加和减结果最接近类型F的加和减结果。注意,类型A的第一命令定义为具有奇数奇偶性的7位,因此,在从通信开始到10etu的时间段内1etu的时间段的解调信号一定为高。因此,在(6.4/9.4)×9etu+(9.4/9.4)×1etu=7.13etu的时间段内解调信号为高,并且在10-7.13=2.87etu的其余时间段内解调信号为低。结果,在从通信开始经过10etu之后的确定定时处的加和减结果为7.13。 
如上所述,在从通信开始经过10etu之后的确定定时处,当通信方式为类型A时,认为加和减结果等于或者大于7.13。此外,当通信方式为类型F时,认为加和减结果在从-0.25到0的范围内。此外,当通信方式为类型B时,认为加和减结果为-10。 
因此,阈值确定电路43可以将第一阈值电压Vth1设置在-10至-0.25范围内,并且将第二阈值电压Vth2设置在0至7.13范围内。此外,阈值 确定电路43可以通过将阈值电压Vth1和Vth2与从电压加和减电路42提供的加和减结果相比较确定通信方式。 
[第二确定处理中确定定时和阈值电压的设置范围] 
接着,将参照图16说明第二确定处理中确定定时和阈值的可设置范围。 
在第二确定处理中,基本概念与第一确定处理中的基本概念相同。第二确定处理的不同在于不执行减而仅执行加,并且仅在边沿提取脉冲为高时执行加。 
如上所述,认为保持上升沿数量和加结果从大到小的顺序为424kbps的类型F、212kbps的类型F、类型A和类型B的关系。 
在类型A中,存在取决于图3中用灰色示出的部分中的数据而改变的部分。因此,作为类型A的解调信号,考虑取决于数据在提取最大数量上升沿的最大情况中的解调信号和在提取最小数量上升沿的最小情况中的解调信号。 
在类型B中,在SOF时间段中的解调信号是固定的,但是随后的信号取决于数据而改变。因此,在类型B中,像在类型A中一样取决于数据有最大情况和最小情况两者,但是,在各个通信方式中类型B中加结果是最小的,从而只有最大情况可以考虑用于各个通信方式的确定。 
类似地,在类型F中,前导字段的解调信号是固定的,但是随后的信号取决于数据而改变。然而,类型F采用曼彻斯特方法作为编码方法,因此,在信号独立于数据的意义上解调信号是固定的,并且在1etu的时间段内必定有上升沿。 
图16的上部分中示出了假定为如上所述的类型A、类型B、212kbps的类型F和424kbps的类型F的各个解调信号以及相应的上升沿提取脉冲。 
此外,图16的下部分中示出了根据上升沿提取脉冲的加结果。这里,加结果用在1etu的时间段内基准电压的加被执行为+1时的电压值计算。 
可设置确定定时的下限位于从通信开始经过1etu之后的时刻,如同第一确定处理的情形。 
另一方面,关于可设置确定定时的上限,在从通信开始经过21etu之后的时刻不可能作出确定,这是因为类型B的加结果与类型A的加结 果变得相同。因此,可设置确定定时的上限位于从通信开始经过20etu之后的时刻,在从通信开始经过21etu之后的时刻之前1etu。 
如上所述,确定定时的设置范围可以从通信开始经过1etu之后的时刻到通信开始经过20etu之后的时刻。即,确定定时的设置范围为从通信开始9.4μsec之后的时刻到188μsec之后的时刻。 
接着,将说明第二确定处理中选定阈值电压的方法。 
像第一确定处理的示例一样,在确定定时设置为从通信开始经过10etu之后的时刻的情况中,当通信方式为类型B时,认为加结果为0。当通信方式为类型A时,加结果最小情况下为5而最大情况下为9。此外,在212kbps的类型F中,加结果为20,在424kbps的类型F中,加结果为40。 
因此,阈值确定电路53可以将第一阈值电压Vth1’设置在0至5范围内,将第二阈值电压Vth2’设置在9至20范围内,并且将第三阈值电压Vth3’设置在20至40范围内。此外,电路可以通过将这些阈值电压Vth1’、Vth2’和Vth3’与加和减结果相比较来确定通信方式。 
如上所述,阈值电压从各个通信方式在确定定时处的计算结果(加和减结果或者加结果)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中选定。此外,确定定时可以设置为各个通信方式的计算结果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不重叠的定时处。 
注意,考虑到接收信号中包含的噪声等,期望将确定定时设置在类型A、类型F和类型B的加和减结果或者加结果之间存在大的不同的时刻。或者,期望将阈值电压设置为尽可能远离类型A、类型F和类型B可以获得的加和减结果或者加结果的范围的值。 
如上所述,图1中的IC卡1通过执行第一确定处理或者第二确定处理从卡本身可以支持的多种通信方式中确定读写器所发送的发送信号的通信方式。然后,IC卡1可以通过用作为确定结果的通信方式响应来执行非接触通信。 
根据本实施例的确定方法,不必提供分别对应于多个通信方式的接收电路,可以确定读写器的通信方式,并且可以在与单个通信方式的情况中相同的时间内建立通信。即,根据IC卡1,可以采用简单配置在与单个通信方式的情况中相同的时间(短时间)内针对多个通信方式建立通信。此外,由于不必提供分别与多个通信方式相对应的接收电路,因此可以低成本制造IC卡1。 
此外,如同在JP-A-2004-200117中所公开的发明那样,不必执行高速度的特殊处理,从而不增加功率消耗。因此,不存在由于功率消耗的增加引起无线通信性能下降的顾虑。 
注意,在上述示例中,说明了类型A、类型B、212kbps的类型F和424kbps的类型F的确定的示例,但是,第一确定处理或者第二确定处理可以应用于其他通信方式。即,当注意力集中于各个通信方式的解调信号的高时间段的长度或者上升沿的数量时,处理可以应用于具有其不同的通信方式。 
此外,在上述示例中示例为IC卡1的执行第一确定处理和第二确定处理的设备不限于IC卡,还可以是除了卡类型之外的IC标签、便携式电话等。即,通过执行第一确定处理和第二确定处理执行非接触通信的通信设备可以作为一部分并入具有其他功能的电子设备中。 
在本说明书中,流程图中描述的步骤不仅包含按照描述的顺序在时间上顺序执行的处理,而且包括不一定在时间上顺序地执行而是并行或者单独执行的处理。 
本发明的实施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而是可以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进行各种改变。 
本申请包含与2009年3月4日提交于日本专利局的日本在先专利申请JP-2009-050201中公开的主题相关的主题,该日本在先专利申请JP-2009-050201的整体内容通过引用合并于此。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根据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改变,只要这些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改变在所附权利要求或其等同内容的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通信设备,包括:
解调装置,用于解调来自执行非接触通信的另一个通信设备的发送信号;
计算装置,用于根据通过所述解调装置的解调获得的解调信号的逻辑值执行预定电压的加和减中的至少一种;
确定装置,用于通过将所述计算装置在从通信开始经过预定时间之后的预定定时处的计算结果与阈值电压相比较来确定由所述另一个通信设备发送的所述发送信号的通信方式;以及
发送装置,用于用从通信设备本身能够支持的多个通信方式中由所述确定装置确定的所述通信方式将预定数据发送至所述另一个通信设备,
其中所述计算装置在从通信开始到所述预定定时的时间段内根据所述解调信号的逻辑值执行所述预定电压的加或者减,并且所述计算装置的计算结果是通过将从通信开始至所述预定定时的时间段内所述解调信号的预定逻辑值的时间段的长度的比率转换为电压值所获得的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阈值电压是从所述计算装置针对所述多个通信方式的每一个在所述预定定时处的计算结果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中选定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预定定时被设置在所述计算装置针对所述多个通信方式的每一个的计算结果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不重叠的定时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设备,包括IC卡或者便携式电话。
5.一种通信设备,包括:
解调装置,用于解调来自执行非接触通信的另一个通信设备的发送信号;
计算装置,用于根据通过所述解调装置的解调获得的解调信号的逻辑值执行预定电压的加和减中的至少一种;
确定装置,用于通过将所述计算装置在从通信开始经过预定时间之后的预定定时处的计算结果与阈值电压相比较来确定由所述另一个通信设备发送的所述发送信号的通信方式;以及
发送装置,用于用从通信设备本身能够支持的多个通信方式中由所述确定装置确定的所述通信方式将预定数据发送至所述另一个通信设备,
其中所述计算装置根据在从通信开始到所述预定定时的时间段内所述解调信号的逻辑值的切换的次数执行所述预定电压的加,并且所述计算装置的计算结果是通过将从通信开始至所述预定定时的时间段内所述逻辑值的切换的次数转换为电压值所获得的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设备,还包括用于提取所述逻辑值的切换的提取装置,
其中所述计算装置在所述提取装置提取所述逻辑值的切换时执行所述预定电压的加。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阈值电压是从所述计算装置针对所述多个通信方式的每一个在所述预定定时处的计算结果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中选定的。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预定定时被设置在所述计算装置针对所述多个通信方式的每一个的计算结果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不重叠的定时处。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设备,包括IC卡或者便携式电话。
10.一种采用与另一个通信设备执行非接触通信的通信设备的通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通过对来自另一个通信设备的发送信号的解调所获得的解调信号的逻辑值执行预定电压的加和减中的至少一种;
通过将在从通信开始经过预定时间之后的预定定时处的计算结果与阈值电压相比较来确定由所述另一个通信设备发送的所述发送信号的通信方式;以及
用从通信设备本身能够支持的多个通信方式中确定的所述通信方式将预定数据发送至所述另一个通信设备,
其中在从通信开始到所述预定定时的时间段内根据所述解调信号的逻辑值执行所述预定电压的加或者减,并且所述计算结果是通过将从通信开始至所述预定定时的时间段内所述解调信号的预定逻辑值的时间段的长度的比率转换为电压值所获得的值。
11.一种采用与另一个通信设备执行非接触通信的通信设备的通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通过对来自另一个通信设备的发送信号的解调所获得的解调信号的逻辑值执行预定电压的加和减中的至少一种;
通过将在从通信开始经过预定时间之后的预定定时处的计算结果与阈值电压相比较来确定由所述另一个通信设备发送的所述发送信号的通信方式;以及
用从通信设备本身能够支持的多个通信方式中确定的所述通信方式将预定数据发送至所述另一个通信设备,
其中根据在从通信开始到所述预定定时的时间段内所述解调信号的逻辑值的切换的次数执行所述预定电压的加,并且所述计算结果是通过将从通信开始至所述预定定时的时间段内所述逻辑值的切换的次数转换为电压值所获得的值。
CN201010125211.XA 2009-03-04 2010-02-25 通信设备和通信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2689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50201 2009-03-04
JP2009050201A JP2010204986A (ja) 2009-03-04 2009-03-04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26898A CN101826898A (zh) 2010-09-08
CN101826898B true CN101826898B (zh) 2013-06-19

Family

ID=422247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25211.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26898B (zh) 2009-03-04 2010-02-25 通信设备和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422596B2 (zh)
EP (1) EP2226950A3 (zh)
JP (1) JP2010204986A (zh)
CN (1) CN10182689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109894A (ja) * 2010-11-19 2012-06-07 Renesas Electronics Corp 受信回路
JP5628116B2 (ja) * 2011-09-06 2014-11-19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可搬記録媒体、可搬記録媒体の制御方法、及び可搬記録媒体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FR2980873B1 (fr) * 2011-09-30 2015-08-07 Proton World Int Nv Configuration d'un routeur de communication en champ proche en type de modulation
FR2980874B1 (fr) 2011-09-30 2018-06-08 Proton World International N.V. Configuration du type de modulation d'un routeur de communication en champ proche
US8942628B2 (en) * 2011-11-28 2015-01-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ducing power consumption for connection establishment in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9887743B2 (en) * 2012-10-29 2018-02-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discovering tag talks first devices
JP2014235595A (ja) * 2013-06-03 2014-12-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非接触型通信方式判定回路、非接触型通信回路及びicカード
EP3050001B1 (en) * 2013-09-27 2019-02-27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A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itiating a function in an electronic device
CN107431781B (zh) * 2015-03-18 2020-05-12 株式会社理光 信息处理设备、屏幕切换方法、非瞬时记录介质和传输系统
CN106817151B (zh) * 2015-11-27 2020-09-08 上海华虹集成电路有限责任公司 读写器有源天线从模式发送及接收电路
CN112532342B (zh) * 2019-09-17 2023-05-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背反射通信中的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10082969A (ko) * 2000-02-22 2001-08-31 이형도 교류전원레벨 적응형 전원제어회로
KR20020020158A (ko) * 2000-09-08 2002-03-14 안민영 알에프 아이시 카드 판별장치 및 그 판별방법
CN101013904A (zh) * 2006-01-30 2007-08-08 索尼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数据处理装置及通信方法和程序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11916A (ja) * 1996-10-08 1998-04-28 Omron Corp 非接触処理装置
PT981810E (pt) * 1997-05-14 2004-03-31 Avid Identification Syst Inc Leitor para sistema de identificacao de frequencias de radio
DE60133755T2 (de) * 2000-08-15 2009-05-14 Omron Corp. Kontaktloses kommunikationsmedium und -system
JP3819783B2 (ja) 2002-02-08 2006-09-13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非接触icカード及び非接触icカード用リーダライタ
JP2003296683A (ja) * 2002-04-04 2003-10-1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非接触icカード
JP4089422B2 (ja) 2002-12-20 2008-05-28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CN100449568C (zh) * 2004-04-15 2009-01-0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半导体集成电路、及搭载了该半导体集成电路的非接触型信息系统
KR100557601B1 (ko) * 2004-04-20 2006-03-10 주식회사 하이닉스반도체 송수신 프로토콜 변경이 가능한 무선 주파수 태그
JP2005339141A (ja) 2004-05-26 2005-12-08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携帯型情報記憶媒体、情報処理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通信確立方法
JP2006060363A (ja) 2004-08-18 2006-03-02 Renesas Technology Corp 半導体集積回路及び非接触icカード
US7375616B2 (en) * 2004-09-08 2008-05-20 Nokia Corporation Electronic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enabled multifunctional device and method of its operation
JP4891708B2 (ja) 2006-08-31 2012-03-07 株式会社東芝 情報通信媒体
US7952464B2 (en) * 2006-10-05 2011-05-31 Intermec Ip Corp. Configurable RFID tag with protocol and band selection
EP2009573A1 (en) * 2007-03-30 2008-12-31 Skyetek,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timizing communication between an rfid reader and an rfid tag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10082969A (ko) * 2000-02-22 2001-08-31 이형도 교류전원레벨 적응형 전원제어회로
KR20020020158A (ko) * 2000-09-08 2002-03-14 안민영 알에프 아이시 카드 판별장치 및 그 판별방법
CN101013904A (zh) * 2006-01-30 2007-08-08 索尼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数据处理装置及通信方法和程序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226950A2 (en) 2010-09-08
US20100226461A1 (en) 2010-09-09
EP2226950A3 (en) 2012-07-04
JP2010204986A (ja) 2010-09-16
US8422596B2 (en) 2013-04-16
CN101826898A (zh) 2010-09-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26898B (zh) 通信设备和通信方法
US8325786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1867649B (zh) 通信系统、通信设备、有线通信设备以及通信方法
CN102098079B (zh) 信号处理设备及方法
KR100515531B1 (ko) 송신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통신 시스템
US7929642B2 (en) Contactless integrated circuit card with real-time protocol switching function and card system including the same
US11423239B2 (en) Integrated circuits and methods for protocol detection and decoding in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s
JP5339138B2 (ja)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10049237B2 (en)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ransponder and method for sending a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message
US20150110226A1 (en) Data carrier provided with at least two decoding stages
CN103138857B (zh) 近场通信设备以及用于检测近场通信设备的存在的方法
CN102262738A (zh) 信息处理设备、接收方法和无线通信系统
EP0967562B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5453449A (zh) 非接触式通信方法确定电路、非接触式通信电路、以及ic卡
JP2010183423A (ja) 非接触型通信装置、その復号部
US8310345B2 (en) Receiving apparatus
EP1307852B1 (en) Communication station and data carrier with improved acknowledgement measures
JP4097708B2 (ja) 非接触誘導通信用に作成されたトランスポンダ
JP2008035104A (ja) 通信装置及び信号処理方法
CN106326800A (zh) 一种rf卡读卡器的通信方法
CN202008671U (zh) 转换装置和射频读写系统
JP2005520379A (ja) トランスポンダと通信するための通信局、および異なる伝送パラメータを用いた更なる通信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619

Termination date: 20150225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