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21010B - 静电分选系统 - Google Patents

静电分选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21010B
CN101821010B CN2009801006360A CN200980100636A CN101821010B CN 101821010 B CN101821010 B CN 101821010B CN 2009801006360 A CN2009801006360 A CN 2009801006360A CN 200980100636 A CN200980100636 A CN 200980100636A CN 101821010 B CN101821010 B CN 10182101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rting machine
plastics
electrostatic
resin
micro mi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0063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21010A (zh
Inventor
松村光家
远藤康博
稻永康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8210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210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210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210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BPREPARATION OR PRETREATMENT OF THE MATERIAL TO BE SHAPED; MAKING GRANULES OR PREFORMS; RECOVERY OF PLASTICS OR OTHER CONSTITUENTS OF WASTE MATERIAL CONTAINING PLASTICS
    • B29B17/00Recovery of plastics or other constituents of waste material containing plastics
    • B29B17/02Separating plastics from other materia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3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USING LIQUIDS OR USING PNEUMATIC TABLES OR JIGS; 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7/00Separating solids from solids by electrostatic effect
    • B03C7/02Separ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3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USING LIQUIDS OR USING PNEUMATIC TABLES OR JIGS; 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2201/00Details of 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 B03C2201/24Details of 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for measuring or calculating parameters, efficiency, et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BPREPARATION OR PRETREATMENT OF THE MATERIAL TO BE SHAPED; MAKING GRANULES OR PREFORMS; RECOVERY OF PLASTICS OR OTHER CONSTITUENTS OF WASTE MATERIAL CONTAINING PLASTICS
    • B29B17/00Recovery of plastics or other constituents of waste material containing plastics
    • B29B17/02Separating plastics from other materials
    • B29B2017/0203Separating plastics from plastic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BPREPARATION OR PRETREATMENT OF THE MATERIAL TO BE SHAPED; MAKING GRANULES OR PREFORMS; RECOVERY OF PLASTICS OR OTHER CONSTITUENTS OF WASTE MATERIAL CONTAINING PLASTICS
    • B29B17/00Recovery of plastics or other constituents of waste material containing plastics
    • B29B17/02Separating plastics from other materials
    • B29B2017/0213Specific separating techniques
    • B29B2017/0262Specific separating techniques using electrical caracteristics
    • B29B2017/0265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52Mechanical processing of waste for the recovery of materials, e.g. crushing, shredding, separation or disassembl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62Plastics recycling; Rubber recyc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paration, Recovery Or Treatment Of Waste Materials Containing Plastics (AREA)
  •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静电分选系统(101)具备:接收包含第一塑料及第二塑料的混合塑料并使其带电的带电部(3);从带电的混合塑料中静电分离第一塑料和第二塑料的静电分离部(4);测定混合塑料的组成的原料组成评价部(7);基于原料组成评价部(7)的测定结果来选择被分离的第一塑料及第二塑料中的任何一方并送往带电部(3)的再循环部(6)。

Description

静电分选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静电分选系统,特别涉及对包含在混合塑料中的多种塑料进行分选的静电分选系统。
背景技术
从含有塑料类的废弃家电产品及办公机械类等的废弃产品把塑料作为有价资源回收的废弃物的资源再利用正在进行中。在该资源再利用的过程中,开发了从由破碎的多种塑料颗粒组成的塑料混合原料中高纯度地分别回收塑料的静电分选系统。
在这样的废弃物的资源再利用中,首先,拆解容易且有价的金属类及部件类可通过手拆解等回收。剩下的部分是难以拆解及回收的金属及塑料类的复合物。一般将该复合物破碎处理,大致区分为金属破碎颗粒混合物和塑料类破碎颗粒混合物。进而,这些混合物按每种成分分别进行回收处理,进行资源再利用。
本发明的适用对象的一个是因为比重接近而很难用比重分选法分离回收的塑料类破碎颗粒混合物的分选处理。
例如,如远藤康博等人著,“使用后家电混合塑料的再循环技术”,三菱电机技报,三菱电机株式会社,Vol.81、No.6、2007年发行(非专利文献1)所述,从废弃的家电用品类得到的、主要由聚丙烯(PP)树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树脂和聚苯乙烯(PS)树脂组成的塑料混合原料中采用比重分选法首先分选回收比重轻的PP树脂。然后,从剩下的由ABS树脂、PS树脂及作为残渣的PP树脂组成的塑料混合原料中采用静电分选法分选回收ABS树脂和PS树脂。
具体而言,在用静电分选法从三种成分即ABS树脂、PS树脂及PP树脂中取出作为主要的两种成分的ABS树脂及PS树脂的情况下,例如由两阶段进行静电分选处理。即,在第一阶段分选回收ABS树脂,在第二阶段从PS树脂及PP树脂的混合物中分选回收PS树脂。
在这样的情况下,因为作为前阶段的比重分选处理的残渣的PP树脂量与PS树脂量相比少一个数量级左右,所以特别在第二阶段的静电分选处理中的塑料混合原料的组成不得不成为不平衡的组成。例如,平均组成为PS树脂∶PP树脂=85~95∶15~5。另外,塑料混合原料的组成也根据作为塑料混合原料之源的废弃产品的种类及量的变动、例如品种、数量及季节的变动等和上游侧的分选处理的动作状况等而有所变化。
另外,由通过这样的资源再利用分选回收的塑料原料组成的再生塑料产品的强度等物性,很大程度上依存于作为原料的回收塑料的纯度。在即使是再生塑料产品也期望接近由新材料构成的产品的特性的情况下,作为回收塑料的纯度至少为94%左右,理想的则要求98%的水平。但是,作为再生塑料产品的用途,在建材及公园长凳等无需高品位的所谓次等使用的情况下,则没有上述的限制。
另外,回收率在实现产品成本降低的方面是重要的。即,为了把作为废弃物的塑料混合原料作为资源再利用而使回收的塑料适用于范围更广的产品,谋求即使对于具有对带电不利的不平衡组成的塑料混合原料也可稳定地以高纯度且高回收率分别回收的实用的静电分选技术。
例如,在日本专利第3549406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以下的塑料分选方法。即,通过把粉碎了的多种塑料片投入摩擦带电装置并进行搅拌而使其带电,由配置在摩擦带电装置的下方的静电分离部分离带电的塑料片,以使塑料片分别回收到分离用容器中的方式取出特别指定的塑料片。另外,在要回收的特别指定的塑料片的量少的情况下,在用摩擦带电装置搅拌多种塑料片彼此时,把该特别指定的塑料片作为摩擦带电辅助材料添加规定量。然后,通过从摩擦带电装置落下的塑料片及摩擦带电辅助材料之中捕获摩擦带电辅助材料直到用静电分离部分离,返回摩擦带电装置,从而可反复使用。
另外,在日本特开2000-126649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以下的塑料分选方法。即,通过把粉碎的混合多种的塑料片投入摩擦带电装置并进行搅拌,带电成各塑料片带的极性及带电量,用配置在摩擦带电装置下方的静电分离部把这些带电的塑料片根据极性及带电量分别回收到分离用容器中,取出特别指定的塑料片。另外,在要回收的特别指定的塑料片的量少的情况下,在用摩擦带电装置搅拌混合的塑料片彼此时,通过把按该特别指定的塑料片、与其同种的塑料片、混合的塑料片的带电序列位于中间的塑料片以及按规定的带电序列位于正极或负极侧的塑料片中的任意一个,作为摩擦带电辅助材料添加规定量,将该添加的摩擦带电辅助材料残留在摩擦带电装置中,从而可反复使用。
另外,在日本特开2007-111600号公报(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以下带电分选装置。即,在带电分选装置中,从包含带电序列内的位置不同的第一及第二材料的混合物中,分选第一及第二材料。另外,该带电分选装置包括:第一带电装置,其使混合物带电,至少具有带电功能的部分由第一材料构成;第一静电分选装置,其具有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通过在第一及第二电极间产生第一电场,使第一电场经过带电的混合物,从混合物中分选包含含有比率比混合物中的第一材料的含有比率高的第一材料的第一分选物、和包含含有比率比混合物中的第二材料的含有比率高的第二材料的第二分选物;第二带电装置,其使第二分选物带电,至少具有带电功能的部分由第二材料构成;第二静电分选装置,其具有第三电极及第四电极,通过在第三及第四电极间产生第二电场,使第二电场经过带电的第二分选物,从第二分选物中分选包含第一及第二材料的第三分选物、和包含含有比率比第二分选物中的第二材料的含有比率更高的第二材料的第四分选物。
另外,在日本专利第3640571号公报(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以下塑料分选装置。即,在塑料分选装置中,在分离用空间的下方,设置用于分别回收通过其而被分离的塑料片的回收部,该回收部装有多个回收室及分隔回收部的各回收室的分隔壁,该分隔壁构成为以相对筒式电极接近离开的方式在水平方向自由移动调节,设有根据随着各塑料片的极性及带电量的落下位置使分隔壁沿水平方向移动的移动机构。由此,即使在塑料片的分选不能在各自的回收室中正确进行的情况下,利用根据来自图像处理装置的塑料片的静电分离状态、不改变相向电极的电压地使分隔回收室的分隔壁相对筒式电极接近离开的移动机构,根据伴随各塑料片的极性及带电量的落下位置使分隔壁在水平方向移动,也可以正确地分离回收。
另外,在日本特开2003-103198号公报(专利文献5)中公开了以下塑料分选装置。即,在静电分选设备中,由于在除去附着在破碎了的塑料片的表面的污染物的干式洗净装置和摩擦带电装置之间设置粉尘除去装置,吸引除去伴随于塑料片的粉尘,所以不会由粉尘使静电分离精度降低,可以高精度地分离塑料片。
非专利文献1:远藤康博等著,“使用后的家电混合塑料的再循环技术”,三菱电机技报,三菱电机株式会社,Vol.81、No.6、2007年发行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54940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0-12664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7-111600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第3640571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3-103198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专利文献1及2所述的塑料分选方法中,对特别指定的组成必须作为辅助颗粒准备特别指定成分的塑料。另外,存在有必要另外设置捕获除去辅助颗粒的机构、对于原料组成及原料种类而言分选加工死板且复杂的问题。
进而,在专利文献1及2所述的塑料分选方法中,使用与应分选的塑料片相比大的塑料片作为辅助颗粒,把塑料原料中的这些塑料片的混合比(以表面积为基准)强制调整为对带电有利的1∶1左右。为此,在原理上有必要追加至少和原料同量或者超过其的例如4倍程度的辅助颗粒,所以存在必须制作大量的辅助颗粒、成本增加的问题。而且,塑料分选系统实际上可处理的混合原料大幅减少到一半以下或者1/5左右,另外,在分选前的干燥处理中必要的能量大幅增加1倍以上或者5倍,所以存在批量生产率及效率变差的问题。
另外,在专利文献3及4中没有公开用于解决使用上述辅助颗粒导致的问题的构成。进而,在专利文献4所述的构成中,得到的回收纯度低到80~90%,不能得到作为本发明目标的回收纯度98%以上。
另外,专利文献5所述的发明因为是希望对一般组成的混合塑料得到稳定的带电,所以不能充分应对在静电分选作为本发明对象的塑料混合原料、即具有对带电不利的不平衡组成的塑料混合原料时产生的问题。即,在专利文献5公开的粉尘除去水平(含有率0.4%)中存在得不到分选所必须的带电量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静电分选系统,其能以低成本稳定且高纯度地分选各种混合原料。
该发明的某种形式的静电分选系统包括:带电部,其接收包含第一塑料及第二塑料的混合塑料并使其带电;静电分离部,其从带电的混合塑料中静电分离第一塑料和第二塑料;原料组成评价部,其测定混合塑料的组成;再循环部,其根据原料组成评价部的测定结果,分选分离出的第一塑料及第二塑料的任何一方,送往带电部。
进而该发明的另一形式的静电分选系统包括:微粉除去部,其接收包含第一塑料及第二塑料的混合塑料,除去包含在混合塑料中的塑料微粉;带电部,其使由微粉除去部除去了塑料微粉的混合塑料带电;静电分离部,其从带电的混合塑料中静电分离第一塑料和第二塑料。
根据本发明,可以以低成本稳定且高纯度地分选各种混合原料。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静电分选系统的构成的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静电分选系统的分选性能的曲线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静电分选系统的分选性能的曲线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静电分选系统的构成的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静电分选系统的分选性能的曲线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静电分选系统的分选性能的曲线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静电分选系统的构成的图。
图8是表示塑料混合原料的微粉含有率和PS/PP混合塑料颗粒的带电特性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9是表示PS/PP混合塑料颗粒的带电时间和带电密度差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10是表示在塑料混合原料中所含的微颗粒及微粉的条件和带电性的关系的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静电分选系统的变形例的构成的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静电分选系统的构成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供给部,2...干燥处理部,3、23...带电部,4、24...静电分离部,5...回收部,6、16...再循环部,7...原料组成评价部,8...微粉除去部,9...微粉测量部,11...再循环切换部,12...贮存部,13...再循环供给部,101~105...静电分选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用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对图中相同或相当部分赋予同一附图标记而不重复进行其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构成及基本动作]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静电分选系统的构成的图。
参照图1,静电分选系统101包括:供给部1、干燥处理部2、带电部3、静电分离部4、回收部5、再循环部6和原料组成评价部7。再循环部6包含贮存部12和再循环供给部13。
供给部1把从外部接收的塑料混合原料送往干燥处理部2,并控制送往干燥处理部2的塑料混合原料的量。
干燥处理部2使从供给部1及再循环供给部13接收的塑料混合原料干燥并送往带电部3。
带电部3使从干燥处理部2接收的塑料混合原料带电,并送往静电分离部4。
静电分离部4从由带电部3带电的塑料混合原料中静电分离PS树脂颗粒P1和PP树脂颗粒P2,并送往回收部5。
回收部5回收从静电分离部4接收的塑料。在回收部5中,回收作为塑料混合原料中的多量成分的PS树脂颗粒P1、作为少量成分的PP树脂颗粒P2、PS树脂颗粒P1及PP树脂颗粒P2的混合颗粒P3(静电分选中的中间成分)。
再循环部6使分离出的PP树脂颗粒P2的至少一部分再循环到静电分选系统101的上游侧,即把分离出的PP树脂颗粒P2的至少一部分送往干燥处理部2。例如,再循环部6包含用于输送PP树脂颗粒P2的气流输送机、带式传送器及振动输送机等。
更详细地说,贮存部12贮存由回收部5回收的PP树脂颗粒P2。再循环供给部13把贮存在贮存部121中的PP树脂颗粒P2送往干燥处理部2,且控制送往干燥处理部2的PP树脂颗粒P2的量。
这样,通过向干燥处理部2输送PP树脂颗粒P2,即使在静电分选系统的起动时再循环的塑料吸湿的情况、以及在再循环部6中由于湿度控制不充分而再循环塑料可能吸湿的情况下,也能稳定地进行分选处理。
另外,在静电分选系统连续运转时再循环所需要的时间短的情况下,对再循环的塑料省略干燥处理。即,如图1所示的虚线箭头所示,再循环供给部13可以是把贮存在贮存部12中的PP树脂颗粒P2直接送往带电部3的构成。根据这样的构成,可以减少干燥处理所需要的能量。
在此,由回收部5回收的PP树脂颗粒P2之中,虚线右侧的PP树脂颗粒被送往再循环部6,虚线左侧的PP树脂颗粒作为分选处理的结果得到的产品从静电分选系统101中取出。
另外,再循环的PP树脂颗粒的量,在静电选系统101起动时也可有暂时增加的情况。另外,在用贮存部12开关运行再循环量的情况下,也可有有时再循环量变多、有时再循环量变少的情况。
另外,以在贮存部12中PP树脂颗粒P2积蓄到一定水平的方式,在回收部5中回收的PP树脂颗粒P2的全部或一部分例如通过开关运行而再循环。根据这样的构成,把带电部3接收的塑料混合原料从起动时起快速调配成所希望的组成,稳定地进行分选处理。
另外,静电分选系统也可以是不设贮存部12的构成。在该情况下,再循环部6只要和供给部1的供给量连动,经常按同量使PP树脂颗粒P2再循环就行。
另外,原料组成评价部7测定从外部接收的塑料混合原料的组成,向再循环部6输出该组成信息。另外,原料组成评价部7也可以是测定带电部3从干燥处理部2接收的塑料混合原料的组成的构成。
[动作]
接着,对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静电分选系统进行分选处理时的动作进行说明。首先说明稳定运转时的静电分选系统101的动作。
在此,作为分选对象的塑料混合原料的平均组成,假设为PS树脂颗粒88.5重量%、PP树脂颗粒11.5重量%、有±8.5个百分点的变动幅度的情况进行说明。
在利用由不同颗粒相互的摩擦产生的带电使塑料颗粒带电、按在电场空间落下的带电颗粒的轨迹的差异分选材料的静电分选系统中,特别在不平衡组成条件下组成改变时,不同颗粒之间的冲突频度、进而颗粒的带电状态容易改变,所以在结果上分选性能变动很大。
但是,在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静电分选系统中,再循环部6使作为分选出的少量成分的PP树脂颗粒P2的至少一部分再循环到带电部3的上游侧。由此,保持带电部3接收的塑料混合原料的组成是有利于分选的组成、例如PP树脂颗粒P2的比例为15重量%以上的状态。
更详细地说,再循环供给部13根据从原料组成评价部7接收的塑料混合原料的组成信息,控制再循环量、即向干燥处理部2输送pp树脂颗粒P2的量。根据这样的构成,即使在不平衡组成条件下组成变动的情况下,也可以防止分选性能大幅变动。
图2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静电分选系统的分选性能的曲线图。在图2中,横轴表示塑料混合原料的PP树脂含有率,纵轴表示PS树脂的回收率。
曲线G1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静电分选系统的回收率。另外,曲线G2表示在塑料混合原料中的PP树脂的浓度低的情况下的、不进行PP树脂颗粒的再循环的现有技术的静电分选系统的回收率。另外,曲线G3表示在塑料混合原料中的PP树脂的浓度高的情况下的、不进行PS树脂颗粒的再循环的现有技术的静电分选系统的回收率。另外,A1表示现有技术的静电分选系统中带电的塑料混合原料的PP树脂含有率的范围。A2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静电分选系统中带电的塑料混合原料的PP树脂含有率的范围。
如曲线G2所表明的那样,使PP树脂颗粒P2不进行再循环的现有技术的静电分选系统受到塑料混合原料的组成变动的影响。即,作为产品的PS树脂的回收率从64%(PP树脂颗粒P2的含有率为3%时)变动到88%(PP树脂颗粒P2的含有率为20%时)。特别是当PP树脂颗粒P2的浓度下降时,作为产品的PS树脂的回收率大大降低。
另外,在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静电分选系统中,把带电部3接收的塑料混合原料的组成调整成作为少量成分的PP树脂颗粒P2的比例为例如15重量%以上的组成。由此,通过PP树脂颗粒P2和PS树脂颗粒P1的冲突频度增大,可以使PS树脂颗粒P1的带电量增大,所以如曲线G1所表明的那样能够使PS树脂的回收率稳定地保持在84%以上。
而且,在专利文献1及2所述的塑料分选方法中,对特别指定的组成必须准备特别指定成分的塑料作为辅助颗粒。另外,存在必须另外设置捕获除去辅助颗粒的机构、相对原料组成及原料类别分选加工死板且复杂的问题。在此,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静电分选系统的特长在于,使作为原来不纯物成分产品价值低的少量成分、即PP树脂料子P2向带电部3的上游侧再循环,作为可容易从塑料混合原料中得到的廉价的带电辅助材料使用。根据这样的构成,对特别指定的组成不需准备特别指定成分的塑料作为辅助颗粒,另外,相对原料组成及原料种类可以灵活且简单地进行分选加工。
另外,因为在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静电分选系统中,是通过挪用已有的静电分选部5的功能,分选应回收的作为多量成分的PS树脂颗粒P1和作为辅助颗粒用的作为少量成分的PP树脂颗粒P2的构成,所以不需要捕获除去带电辅助颗粒的构成。
进而,在专利文献1及2所述的塑料分选方法中,因为把与应分选的塑料片相比大的塑料片作辅助颗粒使用,所以在原理上有必要追加至少与原料同量或者超过其的例如4倍程度的辅助颗粒,因此存在有必要制作大量的辅助颗粒、成本增大的问题。而且,因为塑料分选系统实际上能处理的混合原料大幅减少到一半以下或者1/5左右,还在分选前的干燥处理中必要的能量大幅增加到1倍以上或者5倍,所以存在批量产率及效率变差的问题。另外,在现有技术的静电分选系统中,为了捕获带电辅助颗粒,带电辅助颗粒也通常作得比作为分选对象的原料大2~3倍左右。为此,因为在带电辅助颗粒中直接有助于带电的表面积小,所以带电效率变差。
但是,在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静电分选系统中,使用作为分选对象的原料的一部分作为带电辅助颗粒。根据这样的构成,不必制作辅助颗粒。另外,作为带电辅助颗粒使用的颗粒的直径和作为分选对象的颗粒的直径相同。由此,因为再循环的少量成分的量与现有技术的静电分选系统中的带电辅助颗粒相比用例如从一半到1/4左右就可完成,所以可以防止塑料分选系统的处理能力降低,另外,可以防止在分选前的干燥处理中必要的能量增加。
因此,在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静电分选系统中,可以以低成本、稳定地以高回收率且高效率分选各种混合原料。
另外,由于当过度地使少量成分再循环而添加到塑料混合原料时,会使塑料混合原料中的PS树脂浓度下降,所以存在作为PS树脂的浓缩工序的静电分离困难的课题。具体而言,为了在原料中的PS树脂的浓度低的条件下也可以回收与浓度高的条件相同水平的高纯度的PS树脂,有必要增大不同颗粒间的带电量的差。
图3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静电分选系统的分选性能的曲线图。在图3中,横轴表示塑料混合原料的PP树脂含有率,纵轴表示PS树脂的回收纯度。
曲线G1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静电分选系统的回收纯度。另外,曲线G2表示在塑料混合原料中的PP树脂的浓度低的情况下的、不进行PP树脂颗粒的再循环的现有技术的静电分选系统的回收纯度。另外,曲线G3表示在塑料混合原料中的PP树脂的浓度高的情况下的、不进行PS树脂颗粒的再循环的现有技术的静电分选系统的回收纯度。另外,A1表示现有技术的静电分选系统中带电的塑料混合原料的PP树脂含有率的范围。A2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静电分选系统中带电的塑料混合原料的PP树脂含有率的范围。
如曲线G3所表明的那样,在现有技术的静电分选系统中,当PP树脂颗粒P2的比例超过塑料混合原料的25%时,PS树脂的回收纯度大幅降低。如前所述,这是因为由原料中的PS树脂的浓度降低导致的分选难易度上升的影响要比PP树脂的浓度上升导致的带电量增大的影响大,难以高纯度回收PS树脂的缘故。
因此,考虑到,除了使作为产品价值低的作为少量成分的PP树脂颗粒P2进行再循环并强化作为多量成分的PS树脂颗粒P1的带电之外,还对带电部3接收的塑料混合原料的PP树脂含有率设置上限及下限。
具体而言,求出应回收的PS树脂颗粒的回收纯度及回收率和PP树脂颗粒的塑料混合原料中的比例的相关,整理回收纯度及回收率的与目标值的关系等,设定PP树脂含有率的适当的目标范围。
例如,把带电部3接收的塑料混合原料的PP树脂含有率的目标上限值设定为PS树脂的回收纯度开始降低的23%。在此,在先前假定的条件下,因为塑料混合原料中的PP树脂含有率包括偏差在内为20%程度以下,低于上限值的23%,所以不需要用于调整PP树脂含有率的上限的具体措施。即,在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静电分选系统中,PP树脂平均含有率为25%以下的塑料混合原料成为分选对象。另外,关于用于控制PP树脂含有率的上限的具体措施,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进行说明。
另外,PP树脂含有率的适当目标下限值的设定按以下进行。即,PP树脂颗粒P2的再循环量的增大因为由静电分选系统的最大处理量制约,带来实际上分选处理的塑料混合原料的减少及构成再循环部6的设备的增大,所以基本上是不理想的。因此,在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静电分选系统中,与要确保作为PS树脂的回收率80%左右的目标兼顾,把带电部3接收的塑料混合原料的PP树脂含有率的目标下限值设定为15%。即,在从外部接收的PP树脂含有率为15%以下时通过再循环部6使PP树脂颗粒P2再循环,把带电部3接收的PP树脂含有率设定为15%以上。
在此,原料组成评价部7连续或定期地得到至少关于PP树脂的塑料混合原料的组成信息。然后,再循环供给部13根据从原料组成评价部7收到的组成信息和由供给部1产生的塑料混合原料的供给流量信息控制PP树脂颗粒P2的再循环量。
另外,原料组成评价部7,例如组合使用了红外线光谱等分光法的树脂品种的特别指定或者使用了用试剂的湿式分析的树脂品种的特别指定等与重量测定,得到塑料混合原料的组成信息。或者,原料组成评价部7用光谱分光法分别特别指定塑料颗粒的树脂品种,根据它算出个基准的组成信息,并使用该信息。
另外,因为塑料混合原料的组成在短时间内大的变动通常很少,所以即使替代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静电分选系统采用的高度控制方式,成为使一定量的PP树脂颗粒P2、例如相当于塑料混合原料的5%的PP树脂颗粒P2再循环的构成,也具有防止在PP树脂含有率特别低的情况下的回收率大大降低的效果。这在不一定需要维持提高细致的回收率的情况也同样。
另外,静电分选系统在塑料混合原料有特别大的组成变动时,也可以是能用手动调整少量成分的再循环量的构成。
另外,根据静电分选系统中采用的控制方式的要求,原料组成评价部7也可以是高频度测定塑料混合原料中的PP树脂相关的组成信息、向静电分选系统101的控制侧提供组成信息的自动分析仪器。
另外,在塑料混合原料的组成在短时间内没有大变动时,也可以代替使用原料组成评价部7,构成为根据投入原料每批的组成信息确定少量成分的再循环量。另外,上述组成信息也可以是由批量原料的组成分析结果、以及作为塑料混合原料的原始原料的废弃的家电用品及办公机械类等的废弃产品的种类及数量等的、废弃物处理系统上游侧的信息而推定的组成信息。
另外,原料组成评价部7不一定必须是得到严密的组成信息的构成,也可以是根据有关由静电分离部4分选出的各塑料成分、即PS树脂颗粒P1、PP树脂颗粒P2及混合颗粒P3的重量分配的信息等推定原料组成的构成。具体而言,例如对有关预先得到的分选后的各塑料成分的重量分配的组成依存性的装置数据(重量分配和组成的相关数据),通过参照有关在分选中的各时刻得到的PS树脂颗粒P1、PP树脂颗粒P2及混合颗粒P3的重量分配的数据,可以得到上述各时刻的塑料混合原料的推定组成。
另外,如图1所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静电分选系统构成为把由回收部5回收的高纯度的PP树脂颗粒P2的一部分送往再循环部6,但也不限于此。也可以构成为回收部5进一步把回收的PP树脂颗粒区分为相对高纯度的PP树脂颗粒和相对低纯度的PP树脂颗粒并进行回收,把低纯度的PP树脂颗粒送往再循环部6。因为PP树脂颗粒的再循环以彻底调整组成为目的,所以只要PP树脂组成比塑料混合原料高就可以得到效果。具体而言,当使在混合颗粒P3(静电分选中的中间成分)的附近落下的PP树脂颗粒(模式地在图1虚线左侧的PP树脂颗粒)进行再循环时,在产品的纯度控制及产量增大这一点上有利。再循环的PP树脂的组成例如只要在60%以上就能充分利用。
接着,说明起动时静电分选系统101的动作。
在静电分选系统101中,设有贮存一定量的经过了再循环的PP树脂颗粒P2的贮存部12。另外,在静电分选系统101起动时根据需要适当混合贮存部12所贮存的PP树脂颗粒P2和由供给部1供给的塑料混合原料,在带电部3中带电,由此可以从起动时得到良好的回收纯度及回收率。
然后,由静电分离部4及回收部5分选回收的PP树脂颗粒P2返回贮存部12。
在运用方面,例如在起动时,考虑再循环部6的死容积、即树脂颗粒的流路的体积,比稳定运转时更多地贮存PP树脂颗粒P2。或者,以只在运转开始后使比稳定运转时多死容积的量的PP脂颗粒P2返回贮存部12。
另外,在静电分选系统101的导入后立刻起动时,虽然包含贮存部12在内作为少量成分的PP树脂颗粒P2没有保有一切,但只要进行以下处理就可以。
如图2及图3所示,即使在不让PP树脂颗粒P2再循环的情况下,虽然回收率差,但也能以比较高的纯度进行分选回收。通过使分选后含PP树脂颗粒P2多的回收物经过再循环部6再循环,运转暂时继续,使得由再循环部6再循环的PP树脂颗粒P2的纯度增加,所以成为可稳定运转。虽然依存于设备容量,但在1小时~半天左右可转换成稳定运转。
接着,利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图中相同或相当部分同赋予同一附图标记而不重复对其说明。
<第二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涉及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静电分选系统相比追加了选择再循环的树脂颗粒的功能的静电分选系统。除以下说明的内容以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静电分选系统一样。
图4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静电分选系统构成的图。
参照图4,静电分选系统102与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静电分选系统相比,替代再循环部6而装有再循环部16。再循环部16包括再循环切换部11、贮存部12和再循环供给部13。
再循环切换部11根据从原料组成评价部7得到的塑料混合原料的组成信息,切换成或是把分离了的PP树脂颗粒P2送往贮存部12,或是把分离了的PS树脂颗粒P1送往贮存部12。即,在静电分选系统102中,通过可切换再循环路径的导入部,作为少量成分的树脂颗粒和作为多量成分的树脂颗粒共用一个再循环部16。另外,在静电分选系统的使用频度高等情况下,也可以分别设置少量成分及多量成分各自专用的再循环路径。
另外,再循环供给部13根据由原料组成评价部7得到的塑料混合原料的组成信息,控制向带电部3输送的PS树脂颗粒P1及PP树脂颗粒P2的量,以使带电部3接收的塑料混合原料中的PS树脂的比例处在规定范围内。
在此,作为分选对象的塑料混合原料的平均组成假定为PS树脂颗粒是82重量%、PP树脂颗粒是18重量%、具有±10个百分点的变动幅度的情况进行说明。
静电分选系统102,在从外部接收的塑料混合原料的PP树脂含有率为比作为规定值的例如15%低的情况下,使作为少量成分的PP树脂颗粒P2的至少一部分由再循环部16向带电部3的上游侧再循环。由此,将带电部3接收的塑料混合原料的组成保持成对分选有利的组成、例如PP树脂颗粒P2的比例为15重量%以上的状态。
另外,在静电分选系统102中,在从外部接收的塑料混合原料的PP树脂含有率为比作为规定值的例如21%高的情况下,使作为多量成分的PS树脂颗粒P1的至少一部分通过再循环部16向带电部3的上游侧再循环。由此,将带电部3接收的塑料混合原料的组成保持成对分选有利的组成、例如PP树脂颗粒P2的比例为21重量%以下的状态。
在此,再循环量根据由原料组成评价部7得到的塑料混合原料的组成信息和由供给部1产生的塑料混合原料的供给流量确定。
图5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静电分选系统的分选性能的曲线图。在图5中,横轴表示塑料混合原料的PP树脂含有率,纵轴表示PS树脂的回收率。
曲线G1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静电分选系统的回收率。另外,曲线G2表示不进行再循环的现有技术的静电分选系统的回收率。另外,A1表示现有技术的静电分选系统中带电的塑料混合原料的PP树脂含有率的范围。A2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静电分选系统中带电的塑料混合原料的PP树脂含有率的范围。
在静电分选系统102中,在作为少量成分的PP树脂颗粒P2的含有率相对低的情况下,与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静电分选系统一样,通过使分选后的PP树脂颗粒P2再循环,提高带电部3接收的塑料混合原料的PP树脂含有率,可以提高PS树脂颗粒P1的回收率。
图6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静电分选系统的分选性能的曲线图。在图6中,横轴表示塑料混合原料的PP树脂含有率,纵轴表示PS树脂的回收纯度。
曲线G1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静电分选系统的回收纯度。另外,曲线G2表示不进行再循环的现有技术的静电分选系统的回收纯度。另外,A1表示现有技术的静电分选系统中带电的塑料混合原料的PP树脂含有率的范围。A2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静电分选系统中带电的塑料混合原料的PP树脂含有率的范围。
在前面假定的条件下,塑料混合原料的PP树脂含有率变动到使PS树脂的回收纯度降低的比较高浓度的水平。
即,在不进行再循环的现有技术的静电分选系统中,当作为少量成分的PP树脂颗粒P2的浓度上升时,作为产品的PS树脂的回收纯度大幅降低。
但是,在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静电分选系统中,再循环切换部11根据从原料组成评价部7接收到的塑料混合原料的组成信息,当PP树脂含有率超过例如21%时,把作为分选后的多量成分的PS树脂颗粒P1送往贮存部12。即,通过作为多量成分的PS树脂颗粒P1向带电部3的上游侧再循环,使带电部3接收的塑料混合原料的组成保持成对分选有利的组成、例如作为少量成分的PP树脂颗粒P2的比例为21重量%以下的状态。由此,如曲线G1所示,可以维持98%的PS回收纯度。
另外,参照图5,在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静电分选系统中,因为分选的高纯度的产品即PS树脂颗粒P1的一部分在原料侧再循环,所以如曲线G1所示,PS树脂的回收率稍稍降低。但是,为了使资源再利用的树脂以接近新品树脂的水平进行再利用,必须以高纯度进行分选回收。在塑料混合原料的组成变动大的情况下,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静电分选系统起到的效果大。
其他的构成及动作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静电分选系统相同,所以在此不重复详细的说明。因此,在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静电分选系统中,可以以低成本、稳定地以高纯度、高回收率且高效率分选各种混合原料。
接着,用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而图中相同或相当部分赋予相同附图标记而不重复对其说明。
<第三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涉及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静电分选系统相比追加了除去塑料混合原料中的微粉的功能的静电分选系统。除以下说明的内容以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静电分选系统一样。
图7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静电分选系统的构成的图。
参照图7,静电分选系统103与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静电分选系统相比,还装有微粉除去部8。
微粉除去部8除去在从外部接收的塑料混合原料中所含的塑料微粉,把除去后的塑料混合原料送往供给部1。
供给部1把从微粉除去部8接收的塑料混合原料送往干燥处理部2,且控制送往干燥处理部2的塑料混合原料的量。
在此,作为分选对象的塑料混合原料的平均组成假设PS树脂颗粒为90重量%、PP树脂颗粒为10重量%来进行说明。
微粉除去部8通过除去塑料微粉,维持塑料混合原料的微粉含有量成为不阻碍带电部3的带电的水平。
在塑料混合原料中,作为规格尺寸以下的破碎片,包括微颗粒及比微颗粒更微小的微粉。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静电分选系统,第一基于由静电力牢固地固定在塑料颗粒表面的微粉对塑料颗粒的带电带来很大恶劣影响这一新的观点。第二,基于塑料混合原料的组成越不平衡则该恶劣影响越显著这一新的观点。
在此,微粉定义为经过孔眼为0.3mm以下的筛子的微颗粒。即,微粉除去部8除去具有0.3mm以下直径的塑料微粉。
图8是表示塑料混合原料的微粉含有率和PS/PP混合塑料颗粒的带电特性的关系的曲线图。在图8中,横轴表示塑料混合原料的微粉含有率,纵轴表示PS/PP混合塑料颗粒的带电密度差、即PS树脂颗粒-PP树脂颗粒间的带电密度的差。另外,P1、P2、P3是表示塑料混合原料的PP树脂含有率分别为10重量%、25重量%、50重量%的情况。
图8中的纵轴的带电密度差,在本材料系中是带正电的PS树脂颗粒P1和带负电的PP树脂颗粒P2之间的带电密度的差,该带电密度差成为静电分选本材料系的驱动力。在本材料系中为了维持高的回收率且进行PS树脂的回收纯度为98%水平的静电分选,如图8中由D所示,经验上要求1nC/cm2程度以上的带电密度差。为了达到该1nC/cm2程度以上的带电密度差,在PP树脂含有率为10重量%的情况下,必须保持微粉含有率为0.015%程度以下。另外,在PP树脂含有率为25重量%的情况下,必须保持微粉含有率为0.05%程度以下。
这样,具有带电部3接收的塑料混合原料的PP树脂含有率越高越容易带电、容许塑料混合原料的微粉含有的倾向。为此,在静电分选系统进行PP树脂颗粒P2的再循环时,若由微粉除去部8使微粉含有率例如为0.03%以下的话,则就可以得到PS/PP混合塑料颗粒的足够的带电密度差。
在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静电分选系统中,使由回收部5回收的PP树脂颗粒P2由再循环部6向带电部3的上游侧再循环,例如设定PP树脂浓度的调整目标范围的下限值为例如10%,使静电分选系统动作。然后,进一步由微粉除去部8使塑料混合原料的微粉含有率保持在0.015%以下。
图9是表示PS/PP混合塑料颗粒的带电时间和带电密度差的关系的曲线图。在图9中,横轴表示PS/PP混合塑料颗粒的带电时间,纵轴表示PS/PP混合塑料颗粒的带电密度差。另外,P11表示假设装备有微粉除去部8而没有装备再循环部6的情况下的静电分选系统103的带电密度差。P12表示装有微粉除去部8及再循环都6的静电分选系统103的带电密度差。P13表示没有装备微粉除去部8及再循环部6的现有技术的静电分选系统的带电密度差。
参照图8及图9,若用微粉除去部8使微粉含有率进一步达到0.01%以下的话,则PS/PP混合塑料颗粒的带电量被进一步强化(图8的P1)。由此,即使在塑料混合原料的PP树脂含有率不足10%的情况下,在削减了PP树脂颗粒P2的再循环量的状态下也可形成高性能且稳定的静电分选。或者,即使构成为PP树脂颗粒P2不进行再循环,也可形成高性能且稳定的静电分选(图9的P11)。另外,即使在PP树脂颗粒P2的含有率超过25%的情况下,也可使带电密度差增大,可以缓和PS树脂的回收纯度的下降。其结果,可缓和对PP树脂浓度的调整目标范围的上限值的制约。
另外,在不装备微粉除去部8、不管理原料中的微粉量的现有技术的静电分选系统中,微粉含有率例如在0.03%~0.1%的范围。为此,在塑料混合原料的组成不平衡且微粉量多时,有得不到足够的带电密度差的情况。即,在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静电分选系统中,可以谋求分选性能的稳定化。
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静电分选系统与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静电分选系统相比进一步的优点在于:通过除去阻碍带电的微粉,或是进一步减少PP树脂颗粒P2的再循环量,或是不需要PP树脂颗粒P2的再循环。
即,在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静电分选系统中,例如流经干燥处理部2及带电部3的塑料的总量,若以塑料混合原料作为1重量份的话,则经过再循环部6的PP树脂颗粒P2的再循环量合起来为1~1.1重量份程度。由此,与使流经干燥处理部2及带电部3的塑料的总量需要塑料混合原料的1倍程度到5倍程度的现有技术的静电分选系统相比,可以把塑料混合原料的处理量形成约1倍到约5倍。然后,可以与再循环量减少的量对应地削减作为带电的前处理必要的干燥处理所需要的能量。
另外,本发明的第一到第三实施方式的静电分选系统与使辅助材料半永久地循环的现有技术的静电分选系统不同,PP树脂颗粒P2的平均循环次数为3次左右。由此,虽然也依存于带电部3及静电分离部4的湿度等的动作环境,但由于可以使PP树脂颗粒P2的循环次数减少,所以无需再循环的PP树脂颗粒P2的干燥处理及微粉除去,可以进一步削减干燥处理所需的能量。
即,在现有技术的静电分选系统中,因为需要大量的辅助材料,不能避免进行再循环的塑料颗粒的吸湿及磨损恶化,所以干燥处理等的再生处理是不可缺少的。另外,例如在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静电分选系统中,如图7的虚线箭头所示,再循环供给部13可以构成为把贮存在贮存部12中的PP树脂颗粒P2直接送往带电部3。根据这样的构成,干燥处理所需要的能量与现有技术的静电分选系统相比可以减少约一半。
图10是表示在塑料混合原料中所含的微颗粒及微粉的条件和带电性的关系的图。
在图10中,比较了塑料混合原料中所含的破碎片之中的颗粒直径为0.3mm~2mm的相对大的微颗粒和颗粒直径为0.3mm以下的相对小的微粉对带电性的影响度。另外,在此,将正规的塑料颗粒的大小规定为2mm以上。
参照图10,在具有不平衡组成的塑料混合原料中,即使除去微颗粒也没发现对带电性有大的改善。
另外,随着具有0.3mm以下直径的微粉含有量的降低,带电性得到大幅改善。这是因为直径小的微粉由库仑力牢固地固定于塑料颗粒表面、带电并覆盖活性的部位、即使在摩擦带电时固定也不会脱离、因而阻碍带电的缘故。
具有超过0.3mm直径的微颗粒,阻碍带电性的效果不明显。可以认为这是由于由摩擦带电时的振动等使固定脱离。
基于上述的原理,作为微粉除去部8,为了维持微粉的带电,带电荷必然放电的湿式的清洗型比不能有效地除去微粉的干式的加振/筛子型更为有效。
在此,通过在水槽中投入塑料原料,摆动5分钟,其后洗净干燥,从而可以大体消除微粉附着量。通过由这样的处理把微粉附着率保持在0.005%程度以下,例如在使用作为PP树脂颗粒10重量%的塑料混合原料的情况下,即使不增加作为少量成分的PP树脂颗粒的含有率,也就是说即使不进行PP树脂颗粒P2的再循环,也可以确保必要最低限度的带电量。在此,通过增加少量成分的含有率,能实现带电量的富裕程度确保及分选的高精度化、以及如图9的P12所示那样的带电的高速化。
另外,在作为静电分选系统103的上游侧的塑料混合原料的供给侧,有进行如上所述的比重分选处理、或进行破碎颗粒混合物的清洗的事例。
例如,在静电分选系统103的上游侧进行上述的湿式操作的系统中,可以兼有微粉除去部8的功能。即,通过确保静电分选系统103接收的塑料混合原料中的微粉含有量为设定值以下的状态,可以简化静电分选系统103。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静电分选系统的变形例的构成的图。
参照图11,静电分选系统104与静电分选系统103相比,替代微粉除去部8而装有微粉测量部9。
微粉测量部9测量或推定在从外部接收的塑料混合原料中所含的塑料微粉量。即,微粉测量部9定期或不定期地测量或推定塑料混合原料的微粉含有量,向静电分选系统104内的没有图示的控制部等其它部分、以及根据需要进行静电分选系统104的上游侧的湿式操作得的系统等反馈测量或推定的微粉含有量。
微粉测量部9例如把规定量的塑料试样与规定容积的例如水、水溶液或离子性溶媒一起导入容器,给与通过摆动或超声波等形成的振动处理,其后,用光学或重量等分析机构定期地使向液侧移动的微粉的量定量化。此时的重点并不是对带电性没有影响的微颗粒,而在于确切评价成为带电阻碍原因的微粉的量。即,通过在分开塑料试样和液侧时用具有0.1mm~0.3mm程度的网眼开口的筛子或过滤器来过滤区分,可以只使微粉量定量化。
另外,在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静电分选系统中,作为微粉的定义的阈值及微粉量评价的阈值使用颗粒直径0.3mm,但在现实中因为破碎形状为不定形,所以用一个数字代表阈值是困难的。
例如,在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静电分选系统中,用除去了粒径0.1mm以上的微颗粒的塑料混合原料进行带电试验时,带电不良与没有除去粒径0.1mm以上的微颗粒的情况几乎相同。即,在这种情况下把阈值设定为粒径是0.1mm左右。因此,在使用这样的塑料混合原料时,用于定义微粉的阈值设定在0.1mm~0.3mm程度的范围内。在此,说明了更安全地把阈值设定在0.3mm以下的情况。
另外,认为该阈值的粒径也依存于材料系的组合及带电部3的规格等,另外,还依存于粒径的定义方法。因此,在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静电分选系统的各个适用事例中,只要通过由实验等评价来认识对应需要的范围的阈值领域,基于该阈值范围设定微粉的阈值就可以。
重要的是认识阻碍带电的微粉的存在,另外,若限于含有量的话,则微颗粒与微粉相比是压倒性的多量,另外,阻碍带电的因素是一个数量级以上的少量的微粉。因此,着眼于微颗粒的已有的粉尘除去装置及粉尘含有量的管理手法,在没有立足于现象本质这一点上,特别是在进行具有不平衡组成的混合塑料处理时是无效的。
例如,在上述带电试验中,与0.1mm以下的微粉的含有率为0.015%相对的是,0.1mm~1.5mm的微颗粒的含有率是0.5%。另外,如前所述,即使大量除去0.1mm~1.5mm的微颗粒,由于存在0.015%的微粉的影响而使得带电特性没有改善。
作为静电分选用途而提出的现有技术例(参照日本特开2003-103198号公报(专利文献5))的粉尘分离装置,不以除去微粉为目的,另外,粉尘分离处理后的混合塑料中的粉尘含有率也为0.4%,特别是对具有不平衡组成的混合塑料的静电分选是无效的。
因为其他的构成及动作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静电分选系统一样,所以在此不重复详细的说明。因此,在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静电分选系统中可以以低成本且稳定地以高纯度分选各种混合原料。
接着,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对图中相同或相当部分赋予相同附图标记而不重复其说明。
<第四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涉及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静电分选系统相比提高了处理效率的静电分选系统。除以下说明的内容以外与第三实施方式的静电分选系统相同。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静电分选系统的构成的图。
参照图12,静电分选系统105与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静电分选系统相比,取代带电部3及静电分离部4地设有带电部23及静电分离部24。
在静电分选系统的实际运转中,从生产率的观点出发,支配处理时间的带电时间的缩短是重要的。
在具有不平衡组成的原料颗粒中,因为不同成分颗粒相互的冲突频度少,所以与原料颗粒具有1∶1的混合比的情况相比,需要相对长的带电时间。进而,在原料颗粒中包含微粉的情况下,因为冲突的有效度减少,所以使带电时间变长。
为了以回收纯度98%程度的高纯度回收这样的具有不平衡组成的塑料混合原料,例如需要有30分钟左右的充足的带电时间。因此,对具有不平衡组成的塑料混合原料进行高纯度的回收时,作为带电部的带电容器一般是使用批量处理方式的带电容器的构成。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静电分选系统中,如前所述,因为通过原料组成的最优化及阻碍带电的微粉的高度除去而使带电活化,所以具有可以使带电高速化的优点。
参照图9,实际上在无微粉条件下、例如由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静电分选系统使微粉含有率保持在0.005%程度以下的条件下,即使在0.1~0.2小时那样短的带电时间中,在静电分选处理中也可以得到足够的带电量。
进而,通过由作为少量成分的PP树脂颗粒P2的再循环保持PP树脂含有率为适当值、例如保持带电部23接收的混合塑料的PP树脂颗粒含有率为25%,因此使带电量进一步增大,可以用短时间进行高精度的静电分选。
另外,如果是这样短的带电时间的话,因为可以采用连续供给-排出型的带电容器,所以可以同时实现处理时间的缩短及系统运用的简化。
即,在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静电分选系统中,带电部23同时进行塑料混合原料的接收及带电和带电的塑料混合原料向静电分离部4的排出。由此,带电部23及静电分离部24可以同时进行塑料混合原料的带电及PS树脂颗粒P1和PP树脂颗粒P2的分离。
在批量运行用、即采用批量处理方式的带电容器时,具体而言,带电容器是一系列时,存在带电处理过程中静电分离部24等的其它设备停止、另一方面在带电颗粒排出过程中相反地不能进行带电处理的缺点。为此,除了带电时间变长,还存在系统运用面的浪费进一步增加的缺点。
但是,在连续供给-排出型的带电容器的情况下,因为带电部23及静电分离部24经常连续地动作,所以不产生系统运用面的浪费。
这样的连续供给-排出型的带电容器,可以利用例如在圆筒型的已有批量型带电容器中设置入口及出口而经常开放运用的构成、旋风式带电容器以及由配管壁进行摩擦带电的摩擦带电容器。进而,可以利用把批量处理方式的带电容器设置两个系列、其中一个系列进行塑料混合原料的接收及带电处理、而另一系列进行塑料混合原料的排出、在两个系列间切换这些处理的构成。
其它的构成及动作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静电分选系统一样,所以在此不重复详细的说明。因此,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静电分选系统可以以低成本、稳定地以高纯度分选各种混合原料。
这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应该认为在所有方面都是例示而没有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不是上述的说明而由权利要求书表示,意味着包含在与权利要求书均等的意义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Claims (6)

1.一种静电分选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
带电部(3、23),所述带电部(3、23)接收包含第一塑料及第二塑料的混合塑料并使其带电;
静电分离部(4、24),所述静电分离部(4、24)从带电了的所述混合塑料中静电分离所述第一塑料和所述第二塑料;
原料组成评价部(7),所述原料组成评价部(7)测定所述混合塑料的组成;和
再循环部(6、16),所述再循环部(6、16)基于所述原料组成评价部(7)的测定结果,选择被分离的所述第一塑料及所述第二塑料中的任何一方并送往所述带电部(3、2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分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电分选系统进一步具备:
微粉除去部(8),所述微粉除去部(8)将包含在所接收的所述混合塑料中的塑料微粉除去,将进行除去后的所述混合塑料送往所述带电部(3、23)。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静电分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粉除去部(8)将具有0.3mm以下的直径的塑料微粉除去。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静电分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粉除去部(8)通过在水或水溶液中摆动所述混合塑料来除去所述塑料微粉。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分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带电部(23)同时进行所述混合塑料的接收及带电和该带电了的所述混合塑料向所述静电分离部(24)的排出。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分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塑料的第一塑料平均含有率为25%以下,
所述再循环部(6、16)将被分离的所述第一塑料送往所述带电部(3、23)。
CN2009801006360A 2008-02-22 2009-02-17 静电分选系统 Active CN10182101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41107 2008-02-22
JP2008041107 2008-02-22
PCT/JP2009/052611 WO2009104566A1 (ja) 2008-02-22 2009-02-17 静電選別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21010A CN101821010A (zh) 2010-09-01
CN101821010B true CN101821010B (zh) 2013-04-17

Family

ID=409854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006360A Active CN101821010B (zh) 2008-02-22 2009-02-17 静电分选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194320B2 (zh)
CN (1) CN101821010B (zh)
WO (1) WO200910456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30988B2 (ja) * 2009-12-07 2014-11-2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静電選別装置および静電選別方法
JP5523129B2 (ja) * 2010-02-05 2014-06-1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静電選別装置および静電選別方法
WO2011142043A1 (en) * 2010-05-14 2011-11-17 Empir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Llc Laminated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US8965565B2 (en) 2011-01-28 2015-02-2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sorting plastic,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recyclable plastic
CN103707436A (zh) * 2013-12-17 2014-04-09 上海交通大学 基于荷电衰减分选的废旧硬质塑料的回收利用方法
US9393573B2 (en) 2014-04-24 2016-07-19 Separation Technologies Llc Continuous belt for belt-type separator devices
CN107953482B (zh) * 2016-10-17 2020-03-1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静电分选装置以及静电分选方法
JP6612418B1 (ja) * 2018-11-26 2019-11-27 株式会社金星 ガス搬送式微粉体定量供給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CN109881306B (zh) * 2019-01-21 2021-08-31 五邑大学 一种混纺织物分离回收再利用方法
CN111822151B (zh) * 2020-05-21 2021-11-16 浙江大学 一种利用静电解析聚乙烯生长形貌的系统和方法
CN112295724B (zh) * 2020-09-14 2022-03-22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不同再生程度粉末活性炭浮选方法及浮选装置
CN112934470A (zh) * 2021-02-18 2021-06-11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菱镁矿粉体复合颗粒分级和摩擦电选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12738A (zh) * 1999-06-11 2001-09-12 日立造船株式会社 塑料分选方法及塑料分选装置
CN1951572A (zh) * 2005-10-19 2007-04-2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带电挑选装置和带电挑选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56177B2 (ja) * 1998-08-20 2008-03-05 日立造船株式会社 プラスチック選別方法
US6452126B1 (en) * 1999-03-12 2002-09-17 Mba Polymers, Inc.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enhanced by media addition
JP3746412B2 (ja) * 2000-05-15 2006-02-15 日立造船株式会社 プラスチック選別設備
JP3725058B2 (ja) * 2001-09-28 2005-12-07 日立造船株式会社 プラスチック静電分離設備
AU2003281513A1 (en) * 2002-07-22 2004-02-09 Mba Polymers, Inc. Mediating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s
JP2004136207A (ja) * 2002-10-17 2004-05-1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摩擦帯電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12738A (zh) * 1999-06-11 2001-09-12 日立造船株式会社 塑料分选方法及塑料分选装置
CN1951572A (zh) * 2005-10-19 2007-04-2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带电挑选装置和带电挑选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1-321694A 2001.11.20
JP特开2003-103198A 2003.04.08
JP特开2004-136207A 2004.05.13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194320B2 (ja) 2013-05-08
JPWO2009104566A1 (ja) 2011-06-23
CN101821010A (zh) 2010-09-01
WO2009104566A1 (ja) 2009-08-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21010B (zh) 静电分选系统
JP4405687B2 (ja) 媒体の添加によって強化された静電分離
Dascalescu et al.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metals and plastics from waste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JP5661097B2 (ja) 様々な材料でできている細粒混合物を静電分離する方法、およびこの方法を実施する装置
JP2540102B2 (ja) プラスチック混合物のプラスチック小片を分離する方法
AU201720839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ashing and grading silica sand for glass production
JP2006505419A (ja) ブラスチックの多段階分離
WO2002020164A1 (fr) Appareil permettant de separer des ecailles de plastique
RU2091224C1 (ru) Способ разделения смеси полимерных частиц
Li et al. Compound tribo-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for recycling mixed plastic waste
US9044761B2 (en) Electrostatic system and method of sorting plastics
CN1941496B (zh) 含铅装置的处理系统和方法
KR20220124132A (ko) 폐플라스틱의 재활용 팰릿 제조용 정전분리장치
CN108312386B (zh) 一种从城市生活垃圾中筛选塑料的方法与装置
Xiao et al.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and recovery of mixed plastics
JP5412409B2 (ja) プラスチック選別方法およびプラスチック選別装置
US5370235A (en) Method of separating polyethylene (PE) and polypropylene (PP)
CN108453946B (zh) 一种用于从城市垃圾中分选塑料的系统
CN107139355B (zh) 一种利用电晕放电的塑料分离装置
CN214111074U (zh) 一种混杂再生塑料静电分选装置
CN217313867U (zh) 一种废铅板废铅膏水力分选设备
CN204912031U (zh) 一种用于粉末涂料回收的振动筛
JP2001321694A (ja) プラスチック選別設備
JP2008238140A (ja) 静電選別装置
JPS5840164A (ja) 粉体選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