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09935A -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无线资源的分配方法以及无线终端和无线基站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无线资源的分配方法以及无线终端和无线基站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809935A CN101809935A CN200780100860A CN200780100860A CN101809935A CN 101809935 A CN101809935 A CN 101809935A CN 200780100860 A CN200780100860 A CN 200780100860A CN 200780100860 A CN200780100860 A CN 200780100860A CN 101809935 A CN101809935 A CN 10180993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wireless
- code
- base station
- trai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4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3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4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5
- 238000013468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8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9
- 230000001174 asce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7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38 encap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519 trans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075 data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66 deteri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467 final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759 maintenance of lo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37 period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904 short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897 system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52 transi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无线终端(5)把表示无线资源的分配请求和要向无线基站(1)发送的发送数据的服务质量信息的信号串向无线基站(1)发送;无线基站(1)基于从无线终端(5)接收到的上述信号串识别上述服务质量信息,基于识别出的服务质量信息,控制针对无线终端(5)的上行无线资源的分配。据此能够进行考虑了无线终端(5)的发送数据的服务质量信息的无线资源分配。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无线资源的分配方法以及无线终端和无线基站。如果将本发明例如用于无线基站分配无线终端为了向无线基站发送数据而使用的无线资源的系统,则是最佳的。
背景技术
IEEE802.16WG(Working Group工作组)规定了多个终端可连接到无线基站的点到多点(Point-to-Multipoint:P-MP点到多点)型通信方式。IEEE802.16WG主要规定了面向固定通信用途的IEEE802.16d规格(802.16-2004)和面向移动通信用途的802.16e规格(802.16e-2005)2种规格。虽然规定了多个物理层,但主要使用OFDM(正交频分复用)和OFDMA(正交频分多址)等技术。
依据IEEE802.16d/e(以下,总称为IEEE802.16)的通信系统,能够进行多个无线终端(MS移动站)与1台无线基站(BS基站)连接的P-MP型连接。而且,无线终端包含移动电话、PDA(个人数码助理,一般是指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等各种终端。
如果是IEEE802.16,在MS发送数据时,BS向MS分配无线频带。这时,MS向BS请求分配为了进行数据发送而使用的频带,对此,首先,发送被叫做“Bandwidth Request CDMA Code,带宽请求CDMA代码”的规定模式代码(以下,叫做BR代码)。
BR代码是CDMA代码的一种,把最大256个被定义的CDMA代码的一部分作为BR代码使用。这以外的CDMA代码被用于MS开始与BS连接时进行的初始测距(Initial Ranging初始测距)和连接建立后的周期测距(periodic ranging周期测距)等。而且,这些CDMA代码也被总称为测距代码。
图21表示从MS发送BR代码开始,到实际上分配了用于发送数据的频带为止的顺序。
MS在请求用于向BS发送数据的无线资源(上行(上行链路:UL)的频带)时,从作为BR代码而被定义的CDMA代码中随机地选择1个并向BS发送(步骤S101)。
接收了BR代码的BS,为了分配MS用于发送被叫做“BandwidthRequest Header带宽请求报头”的消息(以下,叫做BR报头)而使用的无线资源(频带(幅)),发送包含被叫做“CDMA_Allocation-IE(CDMA分配-IE)”的信息要素的上行消息(UL-MAP消息)(步骤S102)。
下表1表示包含CDMA_Allocation-IE的UL-MAP消息的净荷部分的例。
[表1]
包含CDMA_分配-IE的UL-MAP消息
如该表1所示,能够根据CDMA_Allocation-IE中包含的测距代码(Ranging Code)、测距符号(Ranging Symbol)和测距子信道(RangingSubchannel),判别发送了BR代码的MS是否由本站分配了无线资源。
如果MS接收了该UL-MAP消息,且被分配了用于发送BR报头的频带,则利用该分配频带把BR报头向BS发送(步骤S103)。BR报头包含MS请求在与BS之间设定的逻辑上的连接的识别信息(CID)和关于MS要发送的数据的大小(字节数)的信息。
图22表示BR报头格式的例。另外,下表2表示BR报头的各字段的含义。
[表2]带宽请求报头字段
字段名 | 描述 |
HT:报头类型 | 1=带宽请求报头 |
EC:加密控制 | 0=净荷没被加密 |
类型 | 带宽请求类型 000:增加的001:合计的 |
BR:带宽请求 | 通过SS的上行链路带宽请求的字节数该请求不包括任何PHY开销 |
字段名 | 描述 |
CID:连接标识符 | 请求连接ID |
HCS:报头校验序列 | 用于查出报头错误 |
BS根据该BR报头所包含的CID,确定发送了BR报头的MS(已经使该MS完成网络进入,MS与CID的对应在网络侧被管理),而且,能够确定需要无线资源(频带)的连接及其服务质量(QoS:Quality ofService)信息。另外,在连接设定时在BS与MS之间交换QoS信息。
BS考虑QoS信息判断是否分配被请求的用于发送数据的频带。也就是说,在从多个MS接收到请求(BR报头)的情况下,把请求较高的QoS的连接优先,来进行频带分配。BS通过发送UL-MAP消息来进行频带分配(步骤S104)。
但是,接收了BR报头等的BS,因为能够确定需要分配无线资源的CID,所以能够利用与针对BR代码的接收进行分配时不同的格式的消息(UL-MAP消息)进行无线资源的分配。
下表3表示根据BR报头等的接收,BS生成的UL-MAP消息例。
[表3]
针对BR报头等的UL-MAP消息
MS使用利用该UL-MAP消息被分配的频带,向BS发送数据(MAC-PDU:Medium Access Control-Protocol Data Unit,媒质访问控制协议数据单元)(步骤S105)。
另外,在下列的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把特定的代码和MS向BS发送的数据的量建立关联的情况。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84936号
非专利文献1:IEEE Std 802.16(TM)2004
非专利文献2:IEEE Std 802.16e(TM)2005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使考虑了无线终端的发送数据的服务质量信息的无线资源分配成为可能。
再者,本发明另外的目的之一在于缩短直到从无线基站对无线终端分配无线资源为止的延迟时间。
本发明进一步的另外的目的之一在于实现无线基站和无线终端之间的频带等无线资源的有效的利用。
而且,不限于上述目的,作为根据实施后述的发明的最佳方式所示的各结构而导出的作用效果,且根据以往的技术不能得到的作用效果,也可以将实现此效果作为本发明的另外的目的之一。
为实现上述目的,在本说明书,公开以下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无线资源的分配方法以及无线终端和无线基站”。
(1)也就是说,在上述分配方法的非限定性的第1方式中,无线终端把表示无线资源的分配请求和要向无线基站发送的发送数据的服务质量信息的信号串向上述无线基站发送;上述无线基站基于从上述无线终端接收到的上述信号串识别上述服务质量信息,基于识别出的服务质量信息,控制针对上述无线终端的上行无线资源的分配。
(2)在此,也可以是,上述无线基站,利用根据上述识别出的服务质量信息而决定的优先级,把上述无线终端为了向上述无线基站请求与上述发送数据的发送数据量相应的上行无线资源量而使用的上行无线资源分配给上述无线终端。
(3)而且,也可以是,上述无线终端把进一步表示上述发送数据的发送数据量的上述信号串向上述无线基站发送;上述无线基站基于从上述无线终端接收到的上述信号串进一步识别上述发送数据量,基于上述识别出的服务质量信息和发送数据量来控制与上述发送数据量相应的上述上行无线资源的分配。
(4)进而,也可以是,上述无线基站利用根据上述识别出的服务质量信息而决定的优先级分配与上述识别出的发送数据量相应的上行无线资源。
(5)而且,也可以是,将上述信号串设为进一步表示用于识别上述无线终端的信息或用于识别上述无线基站与上述无线终端之间的通信连接的信息的信号串。
(6)进而,也可以是,将上述信号串设为进一步表示用于识别用于上述无线基站和上述无线终端之间的通信的调制方式和编码方式的信息的信号串。
(7)而且,在非限定性的第2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无线资源的分配方法是具备无线基站和无线终端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无线资源的分配方法;上述无线终端把表示无线资源的分配请求和第1信息的第1信号串及表示无线资源的分配请求和与上述第1信息不同的第2信息的第2信号串以不同的发送定时或不同的频率向上述无线基站发送;上述无线基站,在以与上述发送定时相应的不同的接收定时或上述不同的频率从上述无线终端接收了上述第1信号串和第2信号串的情况下,识别各个信号串表示的上述第1信息和第2信息,基于识别出的信息控制针对上述无线终端的无线资源的分配。
(8)在此,也可以是,上述无线基站,在不能正常接收上述第1信号串和第2信号串中的任意一方的情况下,识别另一方的信号串表示的信息,基于识别出的信息控制上述无线资源的分配。
(9)而且,也可以是,将上述第1信息和第2信息的任意一方设为用于识别上述无线终端的信息、上述无线终端向上述无线基站发送的发送数据的服务质量信息、有关上述发送数据的发送数据量的信息以及用于识别调制方式和编码方式的信息中的任意一种。
(10)进而,也可以是,上述无线终端向上述无线基站在时间上连续地发送上述第1信号串和第2信号串。
(11)而且,也可以是由上述无线基站指定上述不同的定时或上述不同的频率。
(12)进而,也可以是,越是较高的服务质量信息越将上述无线终端可选择的表示上述服务质量信息的信号串的数量定义得较多。
(13)而且,在所公开的无线终端的非限定性的第1方式中,上述无线终端具备:生成单元,生成表示无线资源的分配请求和要向无线基站发送的发送数据的服务质量信息的信号串;和发送单元,向上述无线基站发送由上述生成单元生成的信号串。
(14)在此,也可以是,上述生成单元生成进一步表示上述发送数据的发送数据量的信号串。
(15)而且,在所公开的无线基站的非限定性的第2方式中,上述无线基站具备:接收单元,接收上述无线终端发送的表示无线资源的分配请求和要向上述无线基站发送的发送数据的服务质量信息的信号串;识别单元,基于由上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信号串识别上述服务质量信息;和控制单元,基于由上述识别单元识别出的服务质量信息控制针对上述无线终端的上行无线资源的分配。
(16)在此,也可以是,上述控制单元,利用根据上述识别出的服务质量信息而决定的优先级,把上述无线终端为了向上述无线基站请求与上述发送数据的发送数据量相应的上行无线资源量而使用的上行无线资源分配给上述无线终端。
(17)而且,也可以是,上述接收到的信号串是进一步表示上述发送数据的发送数据量的信号串;上述识别单元基于上述接收到的信号串进一步识别上述发送数据量;上述控制单元基于上述识别出的服务质量信息和发送数据量来控制与上述发送数据量相应的上述上行无线资源的分配。
(18)进而,也可以是,上述控制单元利用根据上述识别出的服务质量信息而决定的优先级,分配与上述识别出的发送数据量相应的上行无线资源。
根据上述所公开的技术,例如,可得到以下所示的任意一种效果或者优点。
(1)无线基站能够考虑无线终端的发送数据的服务质量信息来进行针对无线终端的频带分配。
(2)能够缩短直到从无线基站向无线终端分配无线资源为止的延迟时间。
(3)能够实现无线基站和无线终端之间的无线资源的有效利用。
(4)能够在无线基站提前确定(识别)请求无线资源分配的无线终端。
(5)能够分配无线终端能够利用适当的发送方法(调制方式和编码方式)进行发送的无线资源。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无线通信系统的一例的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无线基站(BS)的构成的方框图。
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无线终端(MS)的构成的方框图。
图4是表示PRBS生成器的一例的图。
图5是第1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BS和MS之间的频带分配处理的顺序图。
图6是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BS中的BR代码接收时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7是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MS对BS实施频带请求和数据发送处理时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8是第2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BS和MS之间的频带分配处理的顺序图。
图9是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BS中的BR代码接收时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0是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MS对BS实施频带请求和数据发送处理时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1是第3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BS和MS之间的频带分配处理的顺序图。
图12是说明第3实施方式的BS中的BR代码接收时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3是说明第3实施方式的MS对BS实施频带请求和数据发送处理时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4是用于将第4实施方式的基于MS的BR代码发送例与通常的发送例进行比较来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15是用于说明第4实施方式的基于MS的BR代码发送例的示意图。
图16是第4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BS和MS之间的频带分配处理的顺序图。
图17是说明第4实施方式的BS中的BR代码接收时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8是说明第4实施方式的MS对BS实施频带请求和数据发送处理时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9是表示在第4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中BS不能正确接收MS连续发送的2个代码中的任意一方的情况下的频带分配处理的顺序图。
图20是表示在第4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中BS不能正确接收MS连续发送的2个代码中的任意一方的情况下的频带分配处理的顺序图。
图21是说明以前的BS和MS之间的频带分配处理的顺序图。
图22是表示BR报头格式的图。
符号的说明
1无线基站(BS)
11网络(NW)接口部
12包识别部
13包缓冲部
14PDU生成部
15编码部
16调制部
17发送部
18双工器
19天线
20接收部
21解调部
22解码部
23控制消息提取部
24包再生部
25代码解析部
26存储部
27控制部
5(5-1、5-2、5-3)无线终端(MS)
50数据处理部
51PDU缓冲部
52编码部
53调制部
54发送部
55代码生成部
56双工器
57天线
58接收部
59解调部
60解码部
61控制消息提取部
62控制部
63存储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自不必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形来实施。
〔1〕第1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无线通信系统的一例的图。该图1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例如具备无线基站(BS)1和在该BS1的服务区域内与BS1通过无线方式通信的1台以上的无线终端(MS)5。而且,在图1中图示了MS#1、MS#2、MS#3共3台MS5。
(BS的说明)
而且,BS1,例如如图2所示那样,具备网络(NW)接口部11、包识别部12、包缓冲部13、PDU生成部14、编码部15、调制部16、发送部17、双工器18、天线19、接收部20、解调部21、解码部22、控制消息提取部23、包再生部24、代码解析部25、存储部26和控制部27。
在此,NW接口部11,形成与未图示的路由装置(与多个BS相连接,进行包数据等的数据的方向路径控制的装置)之间的接口(在此,进行包通信)。
该NW接口部11具有把从上述路由装置接收到的发给MS5的数据(下行数据)向包识别部12转送,把从包再生部24接收到的数据(上行数据)向上述路由装置发送的功能。而且,从BS1向MS5的通信方向为下行(下行链路:DL)方向,其相反方向即从MS5向BS的通信方向为上行(上行链路:UL)方向。
包识别部12,识别从NW接口部11接收到的包数据中包含的IP地址,基于IP地址数据确定(识别)目的地MS5,并且取得对应于所确定的MS5的QoS信息,把MS5的识别信息(ID)、QoS信息和数据大小提供给控制部来进行频带分配请求,把从NW接口部11传过来的包数据保存在包缓冲部13。
而且,例如,把上述IP地址数据和用于识别MS5的信息(MS-ID)之间的对应预先存储起来,通过取得对应的MS-ID来实现目的地MS5的识别。而且,通过把该MS-ID和QoS信息(以下,也称作QoS等级)之间的对应预先存储起来,能够取得对应于MS5的QoS信息。
包缓冲部13,按照来自控制部27的写入和读出控制把从包识别部12转送的包数据暂时保持并向PDU生成部14输出。
PDU生成部14,在把同步信号(preamble,前同步信号)作为基准而形成的无线帧内保存用户数据和控制数据的发送数据,如此来生成PDU数据,并向编码部15输出。
编码部15,对由PDU生成部14生成的PDU数据实施纠错编码等编码处理。
调制部16,把由编码部15编码后的PDU数据以QPSK和16QAM、64QAM等调制方式进行调制。
发送部17,对通过调制部16得到的调制信号,实施向无线频率的频率变换(Upconverte,向上变频)和向规定发送功率的功率放大等无线发送处理。
双工器18用于在发送接收系统中共用天线19,将来自发送部17的的无线信号(DL信号)向天线19发送,将由天线19接收到的无线信号(UL信号)向接收部20发送。
天线19用于在与MS5之间发送接收无线信号。
接收部20,对通过天线19和双工器18接收到的无线信号,实施低噪声放大、向基带信号的频率变换(向下变频)等无线接收处理。
解调部21具有如下的功能:对已实施了上述无线接收处理的接收信号进行解调,把BR代码等CDMA代码(信号串)的信息向代码解析部25输出,并且把其他的消息向解码部22输出。
解码部22,对通过解调部21解调后的接收信号进行译码(纠错译码等)。
控制消息提取部23,从通过解码部22得到的译码数据中提取控制数据(消息),向控制部27输出,并且把用户数据等其他数据向包再生部24转送。
包再生部24,把从控制数据提取部23转送的数据包化并向NW接口部11输出。
代码解析部(识别单元)25具有如下的功能:识别来自解调部21的接收代码是否为BR代码等代码类别,在是BR代码的情况下,例如基于下列的表4所示那样的把QoS等级和代码索引对应起来的数据(按QoS等级不同的代码索引数据),识别QoS等级并把该信息提供给控制部27。而且,把表4所示的数据,例如,作为表格形式的数据存储在存储部26中。
[表4]
与QoS等级对应的BR代码的例
代码索引 | 对应的QoS |
L~M-1 | 低位 |
M~N-1 | 中位 |
N~P-1 | 高位 |
.. | .. |
在该表4中,代码索引(Code Index)例如是由图4所示那样的PRBS(Pseudo-Random Binary Sequence伪随机二进制序列)生成器生成的编号信息(表示是第几个生成的代码的信息)。
也就是说,包含BR代码的CDMA代码由144位构成,可以最大定义256个,通过在PRBS生成器中每次移位144位来生成各CDMA代码。
例如,最初的CDMA代码(代码索引=0)是由通过使图4所示的PRBS生成器移位144个时钟脉冲而输出的比特串Ck构成的。同样地,第2个CDMA代码(代码索引=1)成为进行145-288时钟脉冲移位而得到的输出Ck。而且,在图4中,“Initialization sequence,初始化序列”的s6-s0,例如,使用从BS1告知的值。
在表4所示的例中,将最大256个的代码索引之中的、L~M-1的Z个定义为低位QoS用的BR代码、将M~N-1的Y个定义为中位QoS用的BR代码、将N-P-1的X个定义为高位QoS用的BR代码。
MS5,在存在UL的发送数据的情况下,选择与该发送数据的QoS等级相应的代码索引的BR代码(以下,也只叫做“代码”)向BS1发送。例如,MS5从X个BR代码中随机选择1个并向BS1发送。
因此,本例中的MS5,如后述那样保有(共有)与表4同等的信息。于是,例如,从BS1向MS5发送按上述QoS等级不同的BR数据。这时,BS1能够使用向MS5广播的消息,例如UCD(Uplink ChannelDescriptor,上行链路信道描述符)消息。
作为其他的例,也能够利用单独向MS5发送的DL的消息、例如被设为在MS5和BS1的连接处理的过程中BS1向MS5发送的测距响应(RNG-RSP)消息和被设为在在MS5和BS1之间设定(增加)新的连接的处理(动态服务增加处理)的过程中BS1向MS5发送的动态服务增加请求/响应(DSA-REQ/RSP)消息。
而且,MS5,例如,在与BS1之间设定连接时,能够确定由BS1设定的连接的QoS等级,因此能够确定接收到的UCD消息的信息和用于该连接的频带请求中使用的BR代码的范围。
而且,与各QoS等级相关联的BR代码数量,可以是针对每个QoS等级都相同的数量,也可以是在一部分或全部的QoS等级中不同。但是,由于也有可能多个MS5同时选择同一代码(索引),所以,例如,优选,将高位的QoS等级用的代码数量设定为比比其低位的QoS等级的代码数量多,来减轻代码冲突概率。
其次,在图2中,存储部26,存储BS1应该存储的各种数据(包含上述表1所示的数据)。例如,存储从MS5接收的控制数据中所含有的MS5的功能信息、认证信息、用于数据加密的密钥信息、无线信道信息和连接的QoS信息等。而且,也存储用于管理BS1中的无线资源(UL/DL的频带等)的空闲拥堵(分配)状况的信息。
控制部27,适当利用存储部26中所存储的各种数据来控制BS1的动作,例如,具有进行如下的(a)~(d)所示那样的处理的功能。
(a)关于DL的业务,若从包识别部12接受了频带分配请求,则对包缓冲部13和PDU生成部14进行指示,以根据QoS信息选择要分配频带的MS5,对用户数据的发送进行调度的功能。
(b)控制数据的生成功能。所生成的控制数据与用户数据同样地经由编码部15、调制部16、发送部17、双工器18和天线19被发送给MS5。
(c)关于UL的业务,基于由代码解析部25提供的接收BR代码的信息和由控制消息提取部23提供的BR报头的信息,生成用于向MS5分配UL频带的分配信息(UL-MAP)的功能。但是,对于上述表1所示的接收BR代码的QoS等级越高的BR代码,越优先实施该分配处理。
(d)处理接收到的控制数据的功能。例如,进行MS5支持的功能(频率和调制方式、编码率等)的登记、MS5的认证、加密密钥的生成及交换和无线信道的状态管理等。
(MS的说明)
另一方面,本例中的MS5,例如如图3所示那样,具备数据处理部50、PDU缓冲部51、编码部52、调制部53、发送部54、代码生成部55、双工器56、天线57、接收部58、解调部59、解码部60、控制消息提取部61、控制部62和存储部63。
而且,在图3中,由PDU缓冲部51、编码部52、调制部53、发送部54和代码生成部55构成的方框作为发送处理部而发挥功能,由接收部58、解调部59、解码部60和控制消息提取部61构成的方框作为接收处理部而发挥功能,对此分别用虚线框表示。以下,有时把这些发送处理部和接收处理部总称为发送接收处理部。
在此,数据处理部50具有如下的功能:进行对从BS1接收的且在接收处理部中被处理的数据(DL数据)中包含的各种数据的显示处理、语音输出处理等,另一方面,把向作为通信目的地的装置(其他MS5和服务器等)发送的数据(UL的用户数据等)向PDU缓冲部51输出。
PDU缓冲部51,基于来自控制部62的控制(写入和读出控制),把从数据处理部50转送的发送数据进行存储,并且,把所存储的数据向编码部52输出。
编码部52,在控制部62的控制下,对来自PDU缓冲部51的发送数据实施纠错编码等编码处理。
调制部53,在控制部62的控制下,对由编码部52编码后的发送数据和利用代码生成部55生成的CDMA代码(BR代码),分别实施QPSK和16QAM、64QAM等调制处理。
发送部54,对利用调制部53获得的调制信号,实施向无线频率的频率变换(向上变频)和向规定发送功率的功率放大等无线发送处理。
代码生成部(生成单元)55,在控制部62的控制下,生成BR代码等CDMA代码。该代码生成部55,在需要进行UL的频带分配的情况下,生成频带分配需要的与连接的QoS等级相对应的BR代码(表示频带分配请求和要向BS1发送的发送数据的服务质量信息的信号串)。
双工器56,用于在发送接收处理部中共用天线57,把来自发送部54的无线信号(UL信号)向天线57发送,并把天线57接收的无线信号(DL信号)向接收部58发送。
天线57,用于在与BS1之间发送接收无线信号。
接收部58,对通过天线57和双工器56接收的无线信号实施低噪声放大、向基带信号的频率变换(向下变频)等的无线接收处理。
解调部59,在控制部62的控制下,对被实施了上述无线接收处理的接收信号进行解调。
解码部60,在控制部62的控制下,对利用解调部59解调后的接收信号进行译码(纠错译码等)。
控制消息提取部61,从通过解码部60得到的译码数据中提取控制数据(消息),向控制部62输出,并且把用户数据等其他的数据向数据处理部50转送。
控制部62,适当利用存储部63中所存储的各种数据,控制MS5的动作,具有进行例如下列的(a)和(b)所示的那样的处理的功能。
(a)与BS1进行发送接收的控制数据的处理。例如,进行MS5支持的功能的登记、认证、密钥生成/交换和无线信道的状态管理等。
(b)基于从BS1接收到的UL的频带的分配信息(UL-MAP),控制发送处理部,把用户数据或控制数据向BS1发送。在需要频带分配的情况下,对发送处理部进行指示,以把频带分配需要的与连接的QoS等级相当的BR代码或BR报头向BS发送。
存储部63,存储对MS5的动作来说需要的各种数据。该存储部63也存储BS1中的上述表1所示的按QoS等级不同的代码索引数据。控制部62,能够基于该按QoS等级不同的代码索引数据确定与上述QoS等级相当的BR代码,使代码生成部55生成该BR代码。
而且,以上说明的BS1和MS5的构成(功能),即使在后述的其他的实施方式中,除了各个实施方式中的特征性的功能以外,只要不特别声明,是同样的。
(动作说明)
以下,使用图5~图7对如上述那样构成的本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动作(频带分配处理)进行说明。而且,图5是BS1和MS5之间的上述频带分配处理的顺序图,图6是说明BS1从MS5接收BR代码时的动作的流程图,图7是说明MS5对BS1实施频带请求和数据发送处理时的动作的流程图。
如图7所示那样,MS5(控制部62),若有要向BS1发送的数据(UL数据)(步骤B1的“是”路径),则根据表示该发送数据的目的地的IP地址等报头信息,确定BS1与MS5之间的连接(CID)和QoS信息(步骤B2)。而且,例如,能够通过监视数据是否已被存储于PDU缓冲部51中来确认发送数据的有无。
而且,MS5(控制部62),确认是否已由BS1分配了UL的无线资源(频带)(步骤B3)。
在其结果是已经分配了能够发送已产生的UL数据的至少一部分的程度的无线资源的情况下,MS5利用被分配的无线资源向BS1发送数据(从步骤B3的“是”路径指向步骤B5)。这时,如果未完成剩余的数据部分的无线资源的分配,则优选MS5确保用于发送BR报头等的UL的无线资源(UL频带),也发送BR报头等。
另一方面,在对于发送UL数据来说不足,但是,已经分配了为了发送BR报头而需要的无线资源的情况下,MS5把BR报头向BS1发送,请求分配数据发送用的无线资源(UL频带)(从步骤B3的“否”路径和步骤B4的“是”路径指向步骤B6)。
另外,在也未分配为了发送BR报头而需要的无线资源的情况下,MS5(控制部62)基于存储部62中的按QoS等级不同的代码索引数据(参照上述表1),使代码生成部55生成与发送数据的QoS等级相当的BR代码并向BS1发送,请求至少分配能够发送BR报头的UL频带(从步骤B3和B4的“否”路径指向步骤B7)。
在此,例如如图5所示那样,分别地3台MS(#1、#2、#3)5-1、5-2、5-3之中的MS5-1与BS1设定高位的QoS等级的连接,MS5-2与BS1设定比MS5-1低的中位的QoS等级的连接,MS5-3与BS1设定更低的低位的QoS等级的连接。在某个时间,通过各MS5-1、5-2、5-3分别执行上述步骤B7,为了请求针对各自的连接的无线资源(UL频带)而生成BR代码并向BS1发送(步骤S1~S3)。但是,这时的发送顺序怎样都可以。
这种情况下,与各MS5-1、5-2、5-3(以下,在不区别的情况下只标记为“MS5”)发送的BR代码对应的QoS等级,按MS5-1、5-2、5-3的顺序由高到低。
分别从各MS5-1、5-2、5-3接收了BR代码的BS1,利用代码解析部25解析BR代码,来识别QoS等级并把该信息提供给控制部27。
控制部27,如图6所示那样,在基于从代码解析部25提供的信息,把接收到的BR代码按QoS等级从高到低的顺序重新排列之后(从步骤A1的“是”路径指向步骤A2),基于存储部26中所存储的数据,确认无线资源的使用(分配)状况(可利用的无线资源量),根据该状况,以优先针对高位的QoS的MS5(连接)的频带分配的方式实施调度处理,生成包含MS5能够发送BR报头的程度的无线资源的分配信息的UL-MAP消息并发送(步骤A3)。
就是说,控制部27按照根据QoS等级而决定的优先级分配发送BR报头用的频带(UL频带),该QoS等级是基于从MS5接收到的BR代码识别出的,该BR报头用于MS5向BS1请求与发送数据量相应的UL的无线资源的分配。
在图5的例中,使用UL-MAP消息中的“CDMA_Allocation-IE”,把高位QoS等级的MS5-1和中位QoS等级的MS5-2分别至少能够发送BR报头的程度的无线资源对MS5-1和MS5-2分别分配(步骤S4)。也就是说,控制部27把针对低位的QoS等级的MS5-3的无线资源的分配延到后面。
此外,也可以,最优先高位QoS等级的MS5-1,把关于中位QoS等级的MS5-2的无线资源的分配也延到后面。另外,由于对高位QoS等级的MS5-1分配无线资源,从而,即使在可利用的无线资源没有了或不足的情况下,也能够把针对QoS等级比MS5-1低的MS5-2的无线资源的分配延到后面。
但是,在不足的情况下,也可以,只是进行在该时间点能够利用的无线资源的频带分配。进而,在存在多个相同QoS等级的MS5(连接)的情况下,从哪个连接进行分配都可以。例如,可以按BR代码的接收顺序进行。
另外,BS1(控制部27),如果只是接收了BR代码,则不能确定发送了该BR代码的是MS5-1、5-2、5-3的哪一个,可利用哪个脉冲串描述(burst profile)。而且,所谓脉冲串描述,是指调制方式和编码方式(包含编码率)的组合。
为此,优选BS1(控制部27)在UL-MAP消息(CDMA_Allocation-IE)中包含关于接收到的BR代码的信息(代码索引、代码的接收帧编号、子信道编号、符号编号等)(在图5,CDMA_Allocation-IE(MS#1)、CDMA_Allocation-IE(MS#2)就表示这个意思)。
据此,MS5能够判别接收到的UL-MAP消息的CDMA_Allocation-IE是否为以本站为目的地的消息。另外,对于脉冲串描述,选择各MS5共同支持的、优选对噪声和传播损失最具抵抗力的脉冲串描述(例如,QPSK、编码率1/2)。
如以上那样从BS1被分配了发送BR报头用的无线资源的MS5-1和MS5-2,通过分别执行图7的上述步骤B6来发送BR报头(步骤S5、S6)。
接收了BR报头的BS1(控制部27)根据BR报头所包含的CID确定发送了该BR报头的MS5-1、5-2,基于为了发送通过该BR报头所请求的数据量而需要的无线资源量和可利用的无线资源量来决定分配给各MS5-1、5-2的无线资源,使用UL-MAP消息进行无线资源的分配。在图5的例中,首先,实施针对高位QoS等级的MS5-1的连接的UL频带的分配(步骤S7)。
据此,MS5-1执行图7所示的步骤B5,利用通过上述UL-MAP消息分配的UL频带,实施UL数据(MAC-PDU)的发送(步骤S8)。
在完成了MS5-1的UL数据的发送后,BS1以与MS5-1的情况同样的方式进行针对中位QoS等级的MS5-2的连接的UL频带分配(步骤S9)。MS5-2执行图7所示的步骤B5,利用通过上述UL-MAP消息分配的UL频带实施UL数据(MAC-PDU)的发送(步骤S10)。
而且,在完成了MS5-2的UL数据的发送后,BS1(控制部27)开始针对从低位QoS等级的MS5-3接收的BR代码的频带分配处理。
也就是说,控制部27基于存储部26中所存储的数据,确认无线资源的使用(分配)状况,根据其空闲状况,调度针对低位QoS等级的连接的频带分配,生成并发送UL-MAP消息,且该UL-MAP消息包含MS5-3能够发送BR报头的UL频带的分配信息(CDMA_Allocation-IE)(步骤S11)。
若接收了该UL-MAP消息,MS5-3就通过执行图7所示的上述步骤B6来发送BR报头(步骤S12)。
接收了MS5-3发送的BR报头的BS1(控制部27),根据该BR报头中所包含的CID,确定发送了该BR报头的MS5-3,基于为了发送通过该BR报头所请求的数据量而需要的无线资源量和可利用的无线资源量,决定分配给MS5-3的无线资源量,使用UL-MAP消息进行UL频带的分配(步骤S13)。
据此,MS5-3执行图7所示的步骤B5,利用通过上述UL-MAP消息分配的UL频带,实施UL数据(MAC-PDU)的发送(步骤S14)。
此外,在图5的例中,BS1(控制部27),等待已分配了UL频带的MS5-1(5-2)完成UL数据的发送,开始针对更下位的QoS等级的连接的频带分配处理,但是,也可以考虑从MS5-1(5-2)发送BR代码到接收UL-MAP消息(CDMA_Allocation-IE)而完成了频带分配为止的延迟时间(例如,利用后述的TCP重发时的超时时间等),不等上述发送完成而以更早的定时开始针对更低位的QoS等级的连接(MS5-2(MS5-3))的频带分配处理。
如以上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把BR代码与QoS等级相关联地进行定义,MS5能够利用BR代码对BS1通知要向BS1发送的数据的QoS等级,如果成功接收了BR代码,BS1就能够识别请求了频带分配的MS5(连接)的QoS等级。
从而,能够从QoS等级较高的连接(MS5)开始优先实施MS5为了向BS1发送BR报头而需要的UL频带的分配。由此,针对较高QoS等级的连接,容易分配需要的UL频带,针对较低QoS等级的连接不存在不必要地优先进行频带分配的情况。而且,针对越高QoS等级的连接越能够消减直到分配频带为止的延迟。
〔2〕第2实施方式
在第1实施方式中,通过把BR代码与QoS等级相关联地进行定义,从而使BR代码表示频带分配请求和QoS等级,接收了BR代码的BS1能够通过考虑QoS等级适当地进行无线资源(UL频带)的分配。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把MS5请求的发送数据量(例如,字节数)与BR代码相关联地进行定义,从而使BR代码表示频带分配请求和上述发送数据量,接收了BR代码的BS1能够通过识别出该发送数据量来对MS5分配需要的UL频带。
也就是说,在本例中,作为MS5在向BS1请求频带分配时发送的CDMA代码(BR代码),定义按发送数据量(请求大小)不同的BR代码(代码索引),在BS1和MS5间共有该信息(按请求大小不同的代码索引数据)。
对于该按请求大小不同的代码索引数据,例如,能够将其包含于前文所述的UCD消息等的广播消息中向MS5通知。另外,也可以利用前文所述的测距响应(RNG-RSP)消息和动态服务增加请求/响应(DSA-REQ/RSP)消息、对其他MS5单独的DL消息。
例如,利用BS1的存储部26和MS5的存储部63分别存储和管理该按请求大小不同的代码索引数据。
从而,MS5(控制部62),在有要向BS1发送的数据的情况下,基于存储部62中的按请求大小不同的代码索引数据,使代码生成部55生成与该发送数据量(请求大小)相对应的BR代码,并向BS1发送。
另一方面,若BS1(控制部27)从MS5接收到了BR代码,则基于存储部26中的按请求大小不同的代码索引数据,确定对应的请求大小,实施与该请求大小相应的数据发送用的UL频带的分配。
以下,就本例中的动作(频带分配处理),用图8~图10进行说明。此外,图8是BS1和MS5之间的频带分配处理的顺序图,图9是说明BS1从MS5接收BR代码时的动作的流程图,图10是说明MS5对BS1实施频带请求和数据发送处理时的动作的流程图。
如图10所示那样,若MS5(控制部62)生成了要向BS1发送的数据(UL数据)(步骤B11的“是”路径),则计算、确定将该发送数据封装在要在与BS1之间的无线链路(UL)上转送的MAC-PDU时的数据大小,(步骤B12)。而且,即使在本例中,例如也能够通过监视在PDU缓冲部51中是否存储有数据来确认UL数据的有无。
而且,MS5(控制部62)确认是否已由BS1分配了能够发送UL数据的无线资源(UL频带)(步骤B13)。
在其结果是已经分配了能够发送已产生的UL数据的至少一部分的程度的UL频带的情况下,MS5利用已被分配的UL频带向BS1发送数据(从步骤B13的“是”路径指向步骤B15)。这时,如果未完成剩余的数据部分的UL频带的分配,则优选,MS5确保用于发送BR报头等的UL频带,也发送BR报头等。
另一方面,在对于发送UL数据来说不足,但是已经分配了为了发送BR报头而需要的无线资源的情况下,MS5向BS1发送BR报头,请求无线资源的分配(从步骤B13的“否”路径和步骤B14的“是”路径指向步骤B16)。
另外,在也未分配为了发送BR报头而需要的无线资源的情况下,MS5(控制部62)基于存储部62中的按请求大小不同的代码索引数据,使代码生成部55生成与发送数据的大小(例如,假定为50字节)相对应的BR代码,并向BS1发送(从步骤B13和B14的“否”路径指向步骤B17)。
例如,如图8所示那样,MS5发送表示请求用于发送50字节程度的数据的无线资源的BR代码(步骤S21)。
若BS1接收了该BR代码(图9的步骤A11的“是”路径),则基于存储部26中的上述按请求大小不同的代码索引数据,确定与已接收到的BR代码相对应的数据大小(50字节),决定能够发送该数据大小的程度的无线资源(UL频带),利用UL-MAP消息(CDMA_Allocation-IE)发送该分配信息(图9的步骤A12和图8的步骤S22)。
在图8的例中,“UL-MAP(CDMA_Allocation-IE:50字节)”意思是分配用于转送50字节的数据的无线资源。而且,能够利用隙(slot,时隙、频隙)的数量表示分配的无线资源(UL频带)(下同)。
这时,BS1(控制部27),如果只是接收到了BR代码,则不能确定发送了该BR代码的是MS5-1、5-2、5-3的哪一个或者可利用哪个脉冲串描述。
因此,即使在本例中,也优选,BS1(控制部27)使UL-MAP消息(CDMA_Allocation-IE)包含与接收到的BR代码有关的信息(代码索引、代码的接收帧编号、子信道编号、符号编号等)。据此,MS5能够判别接收到的UL-MAP消息是否是以本站为目的地的消息。而且,对于脉冲串描述,选择各MS5共同支持的、优选对噪声和传播损失最具抵抗力的脉冲串描述(例如,QPSK、编码率1/2)。
据此,MS5执行图10所示的步骤B15,利用通过上述UL-MAP消息分配的UL频带实施UL数据(MAC-PDU)的发送(图8的步骤S23)。也就是说,BS1不需要分配MS5用于发送BR报头的UL频带,MS5不需要向BS1发送BR报头。
如以上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与MS5请求的发送数据量(大小)相关联地定义BR代码,MS5能够利用BR代码向BS1通知发送数据大小,BS1如果成功接收了BR代码,则能够判别MS5利用已请求了频带分配的连接要发送的发送数据大小。
从而,BS1即使不从MS5接收BR报头,也能够向MS5分配需要的量的无线资源,能够缩短直到向MS5分配无线资源为止的时间。
另外,BS1不需要分配MS5用于发送BR报头的UL频带,MS5不需要向BS1发送BR报头,所以,能够抑制BS1和MS5之间的UL频带的浪费并进行有效利用。
例如,假设MS5建立进行Web访问等时的TCP(TransportControl Protocol标准传输控制协议)会话。在这种情况下,进行MS5向BS1发送TCP同步(TCP:SYN)消息,在从BS1接收到了TCP同步确认(TCP:SYN-ACK)消息后,发送TCP确认(TCP:ACK)消息的3次握手(3-way handshake)。
已知,在该过程中,MS5发送的SYN和ACK的消息是非常短的包长度。例如,是IPv4协议报头20字节和TCP报头20字节的合计40字节的数据。包含在将该数据封装在要在无线链路上转送时的数据格式(MAC-PDU)时所附加的报头和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循环冗余校验码)代码、即其他的信息,也就是50字节~60字节的程度。
另外,如果是TCP,则计测往返时延(Round Trip Time:RTT),用于重发超时值的计算。从而,例如,从MS5的TCP层呼叫TCP同步(TCP:SYN),送到下位的IP层,经由IEEE802.16的MAC/PHY层发送,到接收TCP同步确认(TCP:SYN-ACK)消息为止的时间若变长,则TCP重发时的超时时间也会没有必要地变长,引起服务质量的恶化。而且,若为了发送这样短的消息而发送BR报头(6字节),则相对地开销也变大。
因此,如上所述,通过把MS5要向BS1发送的数据大小利用BR代码通知给BS1,从而能够缩短直到MS5建立TCP会话并开始向BS1进行数据发送为止的延迟。另外,也能够抑制TCP中的基于RTT的重发超时值没有必要地变长而引起服务质量恶化的情况。
进而,因为MS5为了建立TCP会话而发送50~60字节程度小的数据大小的上行消息(TCP同步消息、TCP同步确认消息、TCP确认消息等)的原因,不需要进一步发送BR报头,因而可以实现BS1和MS5之间的无线资源的有效利用。
〔3〕第3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第1实施方式和第2实施方式的组合,也就是说,定义用1个BR代码来表示频带分配请求、MS5(连接)的QoS等级和MS5向BS1请求的发送数据量(请求大小)的情况,作出说明。
下表5表示与QoS等级和请求大小对应的BR代码的例。
[表5]
与QoS等级和请求大小对应的BR代码的例
代码索引 | 对应的QoS | 请求大小(字节) |
L~M-1 | 低位 | 6 |
M~N-1 | 低位 | 60 |
N~P-1 | 中位 | 6 |
P~Q-1 | 中位 | 60 |
Q~R-1 | 高位 | 6 |
R~S-1 | 高位 | 60 |
.. | .. | .. |
在该表5的例中,代码索引第L~M-1号的BR代码表示是低位QoS等级、请求大小为6字节,代码索引第M~N-1号的BR代码表示是低位QoS等级、请求大小为60字节。同样地代码索引第N~P-1号的BR代码表示是中位QoS等级、请求大小为6字节;第P~Q-1号的BR代码表示是中位QoS等级、请求大小为60字节;第Q~R-1号的BR代码表示是高位QoS等级、请求大小为6字节;第R~S-1号的BR代码表示是高位QoS等级、请求大小为60字节。
另外,即使在本例中,与各QoS等级相关联的BR代码数,可以是针对每个QoS等级都是相同的数量,也可以在一部分或全部的QoS等级中不同。另外,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也可以将高位的QoS等级用的代码数量设定为比比其低位的QoS等级的代码数量多,来减轻代码的冲突概率。
另外,在表5的例中,只表示了请求大小是6字节或60字节的2种情况,但是,当然,也可以按每个不同的请求大小定义不同的BR代码。
而且,在本例中,将如上述表5所示那样定义的数据(按QoS等级和请求大小不同的代码索引数据),例如,在BS1的存储部26和MS5的存储部63中分别进行存储和管理,从而在BS1和MS5中共有。
即使对于该按QoS等级和请求大小不同的代码索引数据,例如,也能够通过将其包含于前文所述的UCD消息和测距响应(RNG-RSP)消息、动态的服务增加请求/响应(DSA-REQ/RSP)消息中,来向MS5通知。
因此,MS5(控制部62),在有要向BS1发送的数据的情况下,基于存储部62中的按QoS等级和请求大小不同的代码索引数据,使代码生成部55生成与QoS等级和发送数据量(请求大小)相对应的BR代码并向BS1发送。
另一方面,BS1(控制部27),若从MS5接收到了BR代码,则基于存储部26中的按QoS等级和请求大小不同的代码索引数据,确定对应的QoS等级和请求大小,实施与该QoS等级和请求大小相应的无线资源(UL频带)的分配。
以下,利用图11~图13就本例的动作(频带分配处理)作出说明。而且,图11是BS1和MS5之间的频带分配处理的顺序图,图12是说明BS1从MS5接收BR代码时的动作的流程图,图13是说明MS5对BS1实施频带请求和数据发送处理时的动作的流程图。
如图13所示那样,若MS5(控制部62)生成了要向BS1发送的数据(UL数据)(步骤B21的“是”路径),则根据表示该发送数据的目的地的IP地址等报头信息确定BS1和MS5之间的连接(CID)和QoS信息(步骤B22),并且计算、确定将该发送数据封装在要在与BS1之间的无线链路(UL)上转送的MAC-PDU时的数据大小(步骤B23)。此外,这些步骤B22和B23中的处理的顺序是怎样都可以,同时也可以。而且,即使在本例中,例如,也能够通过监视在PDU缓冲部51中是否已存储有数据来确认UL数据的有无。
而且,MS5(控制部62)确认是否已从BS1分配了能够发送UL数据的无线资源(UL频带)(步骤B24)。
在其结果是已经分配了能够发送已产生的UL数据的至少一部分的程度的无线资源的情况下,MS5利用已被分配的无线资源向BS1发送数据(从步骤B24的“是”路径指向步骤B26)。这时,如果未完成剩余的数据部分的无线资源的分配,则优选,MS5确保用于发送BR报头等的UL频带,也发送BR报头等。
另一方面,在对于发送UL数据来说不足,但是已经分配了为了发送BR报头而需要的无线资源的情况下,MS5向BS1发送BR报头,请求无线资源的分配(从步骤B24的“否”路径和步骤B25的“是”路径指向步骤B27)。
另外,在也未分配为了发送BR报头而需要的无线资源的情况下,MS5(控制部62)基于存储部62中的QoS等级和按请求大小不同的代码索引数据,使代码生成部55生成与QoS等级和请求大小相对应的BR代码,向BS1发送(从步骤B24和B25的“否”路径指向步骤B28)。
在此,例如如图11所示那样,3台MS(#1、#2、#3)5-1、5-2、5-3之中,MS5-1是高位的QoS等级,MS5-2是比MS5-1低的中位的QoS等级,MS5-3是更低的低位的QoS等级,在某个时间各MS5-1、5-2、5-3分别执行上述步骤B28,由此,对于各自的连接,为了请求MS5-1是60字节、MS5-2是6字节、MS5-3是6字节的程度的UL频带而生成BR代码,并向BS1发送(步骤S31~S33)。但是,这时的发送顺序怎样都可以。
从各MS5-1、5-2、5-3分别接收到BR代码(图12的步骤A21的“是”路径)的BS1,利用代码解析部25对BR代码进行解析,识别QoS等级和请求大小并把该信息提供给控制部27。
控制部27,如图12所示那样,在基于从代码解析部25提供的信息,把接收到的BR代码按QoS等级从高到低的顺序重新排列之后(步骤A22),基于存储部26中的上述按请求大小不同的代码索引数据,从较高QoS等级的BR代码开始优先,确定与该BR代码相对应的数据大小。
而且,控制部27基于存储部26中所存储的数据,确认无线资源的使用(分配)状况(可利用的无线资源),根据该状况,决定能够发送上述数据大小的程度的无线资源(UL频带),生成包含该分配信息的UL-MAP消息并发送(步骤A23)。
在图11的例中,使用UL-MAP消息中的“CDMA_Allocation-IE”,把高位QoS等级的MS5-1和中位QoS等级的MS5-2能够分别发送请求大小的数据(MS5-1是60字节,MS5-2是6字节)的程度的UL频带对MS5-1和MS5-2分别分配(步骤S34)。也就是说,控制部27将用于低位的QoS等级的MS5-3发送6字节程度的数据的UL频带的分配延到后面。
此外,即使在本例中,也可以最优先高位QoS等级的MS5-1,把关于中位QoS等级的MS5-2的UL频带的分配也延到后面。另外,由于对高位QoS等级的MS5-1分配UL频带,从而,即使在可利用的无线资源没有了或不足的情况下,也能够把针对QoS等级比MS5-1低的MS5-2的UL频带的分配延到后面。
但是,在不足的情况下,也可以,只是进行在该时间点能够利用的无线资源的频带分配。进而,在存在多个相同的QoS等级的MS5(连接)的情况下,从哪个连接进行分配都可以。例如,也可以按BR代码的接收顺序进行,还可以按请求大小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
另外,BS1(控制部27),如果只是接收了BR代码,则不能确定发送了该BR代码的是MS5-1、5-2、5-3的哪一个,可利用哪个脉冲串描述。
因此,即使在本例中,优选,BS1(控制部27)在UL-MAP消息(CDMA_Allocation-IE)中包含关于接收到的BR代码的信息(代码索引、代码的接收帧编号、子信道编号、符号编号等)。据此,MS5(5-1、5-2)能够判别接收到的UL-MAP消息是否是以本站为目的地的消息。另外,关于脉冲串描述,选择各MS5共同支持的、优选对噪声和传播损失最具抵抗力的脉冲串描述(例如,QPSK、编码率1/2)。
据此,MS5-1、5-2分别执行图13所示的步骤B26,利用通过上述UL-MAP消息分配的UL频带,实施UL数据(MAC-PDU)的发送(图11的步骤S35、S36)。就是说,即使未从BS1分配了用于发送BR报头的UL频带,MS5-1、5-2也都能够发送UL数据。
在分别完成了MS5-1、5-2的UL数据的发送后,BS1以与MS5-1、5-2的情况同样的方式进行针对低位QoS等级的MS5-3的连接的频带分配(步骤S37)。
据此,MS5-3执行图13所示的步骤B26,不用向BS1发送BR报头,而利用通过上述UL-MAP消息分配的UL频带,实施UL数据(MAC-PDU)的发送(步骤S38)。
此外,在图11的例中,BS1(控制部27)等待已分配了UL频带的MS5-1(5-2)完成UL数据的发送,开始针对更下位的QoS等级的连接的频带分配处理,但是,也可以考虑延迟时间(在以前说明的利用TCP重发时的超时时间等),不等上述发送完成而以更早的定时开始针对更低位的QoS等级的连接(MS5-3)的频带分配处理。
如以上那样,根据本例,如果BS1成功从MS5接收了BR代码,就能够识别与该BR代码相对应的QoS等级和发送数据量,所以,能够从较高QoS等级的MS5开始优先,实施与该发送数据量相应的UL数据发送用的UL频带分配。
从而,除了获得与前文所述的实施方式中陈述的同样的效果或优点以外,BS1不需要分配MS5用于发送BR报头的UL频带,MS5不需要发送BR报头,所以能够进一步缩短从MS5发送BR代码到由BS1向该MS5分配需要的UL频带为止的时间。而且,也能够有效利用UL频带。
〔4〕第4实施方式
在前文所述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使用表示与QoS等级和/或数据大小(请求大小)之间的对应的BR代码的方法,但是,也能够对BR代码进一步赋予新的含义。例如,也能够进一步与用于识别MS5的信息(MS-ID)或用于识别BS1和MS5之间的逻辑上的连接的信息(CID)相关联。
下表6表示与QoS等级、请求大小和MS-ID相对应的BR代码的例。
[表6]与QoS等级、请求(数据)大小和MS-ID对应的BR代码的例
代码索引 | 对应的QoS | 请求大小(字节) | MS-ID |
X1 | 低位 | 6 | MSX |
X2 | 低位 | 60 | MSX |
X3 | 中位 | 6 | MSX |
X4 | 中位 | 60 | MSX |
X5 | 高位 | 6 | MSX |
X6 | 高位 | 60 | MSX |
Y1 | 低位 | 6 | MSY |
代码索引 | 对应的QoS | 请求大小(字节) | MS-ID |
Y2 | 低位 | 60 | MSY |
Y3 | 中位 | 6 | MSY |
Y4 | 中位 | 60 | MSY |
Y5 | 高位 | 6 | MSY |
Y6 | 高位 | 60 | MSY |
.. | .. | .. | .. |
即使在本例中,与各QoS等级相关联的BR代码数量,可以是针对每个QoS等级都是相同的数量,也可以在一部分或全部的QoS等级中不同。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样,也可以将高位的QoS等级用的代码数量设定为比比其低位的QoS等级的代码数量多,来减轻代码的冲突概率。
另外,在表6的例中,只表示了请求大小是6字节或60字节的2种情况,但是,当然,也可以按每个不同的请求大小定义不同的BR代码。
而且,在本例中,将如上述表6所示那样定义的数据(按QoS等级、请求大小和MS不同的代码索引数据),例如,在BS1的存储部26中进行存储、管理。另一方面,在MS5中,只是把表6所示的数据之中与本站相对应的部分的代码索引数据在存储部63中预先存储、管理即可。
对于该一部分的代码索引数据,例如,也能够将其包含于对MS5是单独的DL消息的前文所述的测距响应(RNG-RSP)消息中,从BS1单独地向MS5通知。在设为把CID建立关联的BR代码的情况下,通过将代码索引数据包含于前文所述的动态服务增加请求/响应(DSA-REQ/RSP)消息等、对连接是单独的DL消息中,来从BS1按连接不同地向MS5通知。但是,在也包含本站以外的其他的MS5用的代码索引数据,将上述表6的全部内容向MS5通知也没关系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前文所述的UCD消息等广播消息向MS5告知。
而且,MS5(控制部62),在有要向BS1发送的数据的情况下,基于存储部63中的上述代码索引数据,使代码生成部55生成与QoS等级、发送数据量(请求大小)和本站(或连接)相对应的BR代码,并向BS1发送。
另一方面,BS1(控制部27),若从MS5接收到了BR代码,则基于存储部26中的代码索引数据识别对应的QoS等级、请求大小和MS5(连接),关于识别出的MS5,与第3实施方式同样地实施与该QoS等级和请求大小相应的无线资源(UL频带)的分配。
在该情况下,BS1(控制部27),如果成功接收了BR代码,则能够识别发送了该BR代码的MS5,所以能够在不接收BR报头的较早的阶段确定发送了BR代码的MS5。据此,能够提前生成例如包含用于识别该MS5的信息(MS-ID)的UL-MAP消息。
这时,不需要一定要在UL-MAP消息(CDMA_Allocation-IE)中,包含关于接收到的BR代码的信息(代码索引、代码的接收帧编号、子信道编号、符号编号等)。因而,与前文所述的实施方式比较,能够消减UL-MAP消息的信息量,能够实现DL的无线资源的有效利用。
进而,BS1能够通过确定MS5,来对与时常进行通信的MS5之间的无线信道状态进行管理,能够确定适当的脉冲串描述。因此,在本例中,BS1(控制部27),选择适合于已确定的MS5的脉冲串描述,并将该脉冲串描述包含在UL-MAP消息中进行通知。此外,能够通过计测来自MS5的反馈信号和来自MS5的UL信号来把握无线信道状态。
如以上那样,根据本例,BS1如果成功接收了BR代码,就能够分别识别出发送了该BR代码的MS5(或连接)、该MS5的发送数据的QoS等级、发送数据大小(请求大小),所以能够从较高的QoS等级的MS5开始优先,按MS单独地进行与该MS5请求的数据大小相应的数据发送用的UL频带的分配(不需要进行MS5用于发送BR报头的UL频带的分配)。
从而,除了获得与前文所述的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或优点以外,还能够消减BS1向MS5发送的UL频带的分配信息(UL-MAP)的信息量,而且,能够实现DL频带的有效利用。
此外,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技术中,BS不能利用接收到的代码判断是针对哪个QoS、MS或连接的频带分配请求。
〔5〕第5实施方式
在上述表6中,按每个MS5定义BR代码,但是,也能够按每个脉冲串描述定义BR代码。
下表7表示与QoS等级、数据大小和脉冲串描述相对应的BR代码的例。
[表7]与QoS等级、请求大小和脉冲串描述对应的BR代码的例
代码索引 | 对应的QoS | 请求大小(字节) | 脉冲串描述 |
X1 | 低位 | 6 | QPSK 1/2 |
X2 | 低位 | 60 | QPSK 1/2 |
X3 | 中位 | 6 | QPSK 1/2 |
X4 | 中位 | 60 | QPSK 1/2 |
X5 | 高位 | 6 | QPSK 1/2 |
X6 | 高位 | 60 | QPSK 1/2 |
Y1 | 低位 | 6 | 16QAM 1/2 |
Y2 | 低位 | 60 | 16QAM 1/2 |
Y3 | 中位 | 6 | 16QAM 1/2 |
代码索引 | 对应的QoS | 请求大小(字节) | 脉冲串描述 |
Y4 | 中位 | 60 | 16QAM 1/2 |
Y5 | 高位 | 6 | 16QAM 1/2 |
Y6 | 高位 | 60 | 16QAM 1/2 |
.. | .. | .. | .. |
即使在本例中,与各QoS等级相关联的BR代码数,可以是针对每个QoS等级都是相同数量,也可以在一部分或全部的QoS等级中不同。另外,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也可以将高位的QoS等级用的代码数设定为比比其位低的QoS等级的代码数量多,来减轻代码的冲突概率。
而且,在表7的例中,只是示出了请求大小是6字节或60字节的2种、调制方式为QPSK和16QAM的2种,编码率都是1/2的情况,当然,能够定义按不同的请求大小、3种以上不同的调制方式和2种以上不同的编码率而不同的BR代码。
而且,在本例中,将如上述表7所示那样定义的数据(按QoS等级、请求大小和脉冲串描述不同的代码索引数据),例如,在BS1的存储部26和MS5的存储部63中分别存储、管理,从而在BS1和MS5之间共有。
也可以将该代码索引数据,例如,包含在UCD消息等广播消息和测距响应(RNG-RSP)消息、动态服务增加请求/响应(DSA-REQ/RSP)消息等对MS5或连接单独的DL消息中,从BS向MS5通知。
因此,MS5(控制部62),在存在要向BS1发送的数据的情况下,基于存储部62中的代码索引数据,使代码生成部55生成与QoS等级、发送数据量(请求大小)和使用的脉冲串描述相对应的BR代码并向BS1发送。
另一方面,BS1(控制部27),若从MS5接收到了BR代码,则基于存储部26中的代码索引数据,确定对应的QoS等级、请求大小和脉冲串描述,实施与该QoS等级、请求大小和脉冲串描述相应的无线资源(UL频带)的分配。
在这种情况下,BS1(控制部27),如果成功接收了BR代码,不能确定发送了该BR代码的MS5,但是能够确定脉冲串描述。
因此,在UL-MAP消息(CDMA_Allocation-IE)中,例如,包含有关已接收到的BR代码的信息(代码索引、代码的接收帧编号,子信道编号、符号编号等),但是,关于脉冲串描述,将已确定的脉冲串描述包含于UL-MAP消息中。
据此,MS5,在使用由BS1分配的频带向BS1发送UL数据时,能够按照利用BR代码向BS1通知的脉冲串描述实施UL数据的编码、调制。
从而能够防止,能够利用更有效的脉冲串描述进行通信(例如,能够以64QAM、编码率1/2进行通信)的MS5使用与此相比不是有效的脉冲串描述(例如,QPSK、编码率1/2)进行通信,导致防碍无线资源的有效利用那样的现象发生。这在为数据大小较大的UL数据分配无线资源(UL频带)的情况下,更有效。
而且,根据以上说明的各实施方式可见,作为能够与BR代码相对应的信息的例,列举了与MS5的QoS等级、发送数据大小、连接、脉冲串描述(调制方式和编码率)相关的信息。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没有明示关于这些信息的全部组合,但是,当然能够基于在前面的说明中没有明示的组合进行BR代码的定义。
〔6〕第6实施方式
如前文所述,如果未使BR代码和MS-ID(或CID)相关联,BS1就不能确定发送了BR代码的MS5。因此,BS1,例如,使用对噪声和传播损失最具抵抗力的脉冲串描述而不是使用相应于与MS5之间的信道状态的脉冲串描述,如此来生成并发送向MS5指示的分配信息。在该分配信息中包含与前文所述的BR代码有关的信息,基于该信息,MS5能够认识出是以本站为目的地的无线资源的分配信息。
另一方面,如在第2至第5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那样,若定义BR代码表示MS5的QoS等级、MS5的发送数据大小、MS(连接)的识别信息、脉冲串描述的一部分或全部的组合,则需要的BR代码数会变得非常多。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如下的方法:例如,MS5在不同的定时(或不同的子信道)向BS1发送表示频带分配请求、MS5的QoS等级、MS5的发送数据大小的BR代码和表示频带分配请求和MS5(或连接)的代码的2种代码,从而,更进一步得到消减了需要的BR代码数量和提高了BR代码出错时的频带分配处理的可靠性的优点。
通常,对于BR代码等CDMA代码,例如如图14的(1)所示那样只发送1次或如图14的(2)所示那样同一代码(X)被连续发送多次。在此,对于该图14中的代码的单发发送和多次发送,代码X和代码Y之间没有关联性,各自具有独立的含义。而且,代码X和代码Y,通常由不同的MS分别发送,但是也可以由同一MS发送。
对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如图15的(1)和(2)所示那样,对于基于MS5的代码的单发发送和多次发送,使代码X1和代码X2之间具有关联性。也就是说,各自具有独立的含义,但是,通过把两者组合起来,定义为有含义的信息。但是,代码X1和代码X2需由同一MS5发送。
例如,在图15中,可以将第1代码X1设为在前文所述的第1实施方式至第3实施方式中表示的代码,例如,与QoS等级和发送数据量相关联来表示它们的含义(第1信息)的代码(第1信号串),将第2代码X2(第2信号串)设为与用于识别MS5的信息(MS-ID)(或CID)相关联来表示其含义(与第1信息不同的第2信息)的代码(第2信号串)。
可以将表示MS-ID的代码X2的信息(代码索引),例如,在MS5进行针对BS1的连接处理的过程中使用从BS1向MS5发送的DL消息向MS5单独通知(分配)。例如,可以使用测距响应(RNG-RSP)消息作为该DL消息。
除了可以将代码X2设为表示上述MS-ID的代码以外,还可以设为与用于识别BS1和MS5之间的逻辑上的连接的信息(CID)相关联的表示CID的代码,或与识别脉冲串描述的信息相关联的表示脉冲串描述的代码。
在将代码X2设为表示CID的代码的情况下,例如,能够通过在前文所述的对连接单独的DL消息、即DSA-REQ/RSP消息中包含该代码索引,来单独地向MS5通知。
在将代码X2设为表示脉冲串描述的代码的情况下,例如,能够通过在前文所述的UCD消息等广播消息中包含该代码索引,来向MS5告知。
MS5通过接收这样从BS1发送的代码索引,能够把在BS1的存储部26中存储和管理的、代码X1和代码X2各自单独表示的信息和其组合表示的信息在存储部63中存储、管理。就是说,BS1和MS5之间共有关于代码X1和代码X2的同等的信息(代码索引数据)。
另外,优选MS5把代码X1和代码X2按预先决定的顺序(发送定时)或者按由BS1指定的顺序发送。在BS1对MS5指定这些代码X1和代码X2的发送顺序的情况下,例如,能够使用上述UCD消息。
进而,优选,MS5,如代码X1是奇数符号、代码X2是偶数符号那样,按照预先决定的发送定时或由BS1指示的发送定时发送代码X1和代码X2。在BS1对MS5指示上述定时的情况下,同样地,能够使用上述UCD消息。
此外,分别将什么样的信息与代码X1和代码X2对应是自由的。例如,同上述的例相反,将先发送的代码X1设为表示MS-ID、CID和脉冲串描述等的代码,将其后发送的代码X2设为表示在前文所述的第1至第3实施方式中表示过的代码,也能够得到与以下说明的同一或者同样的作用效果。
另外,在图15的例中,示出了MS5在时间上连续地或以规定或BS指定的定时发送多个代码的例,但是以连续(相邻)的或者规定或BS指定的子信道(频率)分别发送多个代码,也能够得到与以下说明的同一或者同样的作用效果。
以下,使用图16~图20对本实施方式中的动作(频带分配处理)进行说明。图16是BS1和MS5之间的上述频带分配处理的顺序图,图17是说明BS1从MS5接收BR代码时的动作的流程图,图18是说明MS5对BS1实施频带请求和数据发送处理时的动作的流程图。另外,图19和图20表示在BS1中不能正确地接收MS5连续发送的2种代码的任意一方的情况下的频带分配处理的顺序图。
另外,以下为了简单地进行说明,设MS5在时间上连续地发送2种代码,将一方(第1代码)设为表示MS5的QoS等级和发送数据大小(请求大小)的代码,将另一方(第2代码)设为表示MS-ID的代码。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利用第1代码表示与上述表5相当的内容,利用将此与表示MS-ID的第2代码的组合表示与上述表6相当的内容。
如图18所示那样,若MS5(控制部62)生成了要向BS1发送的数据(UL数据)(步骤B31的“是”路径),则根据表示该发送数据的目的地的IP地址等报头信息确定BS1和MS5之间的连接(CID)和QoS信息(步骤B32),并且计算、确定将该发送数据封装在要在与BS1之间的无线链路(UL)上转送的MAC-PDU中时的数据大小(步骤B33)。
而且,这些步骤B32和B33中的处理的顺序怎样都可以,也可以同时进行。另外,即使在本例中,例如也能够通过监视在PDU缓冲部51中是否已存储数据来确认UL数据的有无。
而且,MS5(控制部62)确认是否已由BS1分配了能够发送UL数据的无线资源(UL频带)(步骤B34)。
在其结果是已分配了能够发送已产生的UL数据的至少一部分的程度的无线资源的情况下,MS5利用被分配的无线资源向BS1发送数据(从步骤B34的“是”路径指向步骤B36)。这时,如果未完成剩余的数据部分的无线资源的分配,优选,MS5确保用于发送BR报头等的UL频带,也发送BR报头等。
另一方面,在对于发送UL数据来说不足,但是已经分配了为了发送BR报头而需要的无线资源的情况下,MS5向BS1发送BR报头,请求分配无线资源(从步骤B34的“否”路径和步骤B35的“是”路径指向步骤B37)。
另外,在也未分配为了发送BR报头而需要的无线资源的情况下,MS5(控制部62)基于存储部62中的代码索引数据,使代码生成部55分别生成与QoS等级和请求大小相对应的BR代码(第1代码)和与MS-ID相对应的BR代码(第2代码)并向BS1在时间上连续地发送(从步骤B34和B35的“否”路径指向步骤B38)。图16的例中,表示了先发送将请求大小设为50字节的前者的BR代码的例(步骤S41、S42)。
此外,在图16中表示了着眼于1台MS5的例,对于其他的MS5,如果产生了要向BS1发送的数据而未完成能够发送BR报头的程度的频带分配,则与上述同样地进行BR代码的连续发送。
另一方面,BS1(控制部27),如图17所示那样,若从MS5接收到了BR代码(步骤A31的“是”路径),则监视是否连续接收了BR代码(步骤A32)。
在此,若设MS5如上述那样连续发送的BR代码的任何一个都能够正常地接收(步骤A32的“是”路径),BS1则在把先接收到的第1代码按QoS等级从高到低的顺序重新排列之后(步骤A34),基于存储部26中的上述代码索引数据,从较高QoS等级的代码开始优先,确定与该代码相对应的数据大小。
另外,BS1基于后面接收到的第2代码,识别发送了BR代码的MS5。而且,BS1基于存储部26存储的数据,确认无线资源的使用(分配)状况(可利用的无线资源),并根据该状况,决定能够发送上述数据大小的程度的无线资源(UL频带),生成包含该分配信息的UL-MAP消息并发送(步骤A35)。
在图16的例中,使用UL-MAP消息中的“CDMA_Allocation-IE”,对MS5分配MS5能够发送请求大小(50字节)的数据的程度的UL频带(步骤S43)。
在这种情况下,BS1成功接收了第2BR代码,所以能够确定发送了该BR代码的MS5,例如能够生成包含了用于识别该MS5的信息(MS-ID)的UL-MAP消息。
从而,不需要一定要在UL-MAP消息(CDMA_Allocation-IE)中包含关于接收到的BR代码的信息(代码索引、代码的接收帧编号、子信道编号、符号编号等)。由此,与包含这些信息的情况相比,能够消减UL-MAP消息的信息量,能够实现DL无线资源的有效利用。
关于脉冲串描述,与第4实施方式同样,BS1能够通过确定MS5,来确定该MS5能够利用哪个脉冲串描述,所以,设为,选择适合于已确定的MS5的脉冲串描述,并将该脉冲串描述包含于UL-MAP消息中进行通知。
若通过上述UL-MAP消息分配了UL频带,MS5则执行图18所示的步骤B36,不向BS1发送BR报头,而是利用被分配的UL频带实施UL数据(MAC-PDU)的发送(图16的步骤S44)。
而且,如图19和图20所示那样,存在由于无线传播环境在BS1中出现错误而不能正确接收同一MS1连续发送的BR代码的任意一方的情况。图19所示的是在BS1中不能正确接收表示MS-ID的第2代码的情况,图20所示的是在BS1中不能正确接收表示QoS等级和请求大小的第1代码的情况。
例如,如图19所示那样,在BS1中,能够正确接收表示QoS等级和请求大小的第1代码,但是不能正确接收表示MS-ID的第2代码的情况下,BS1(控制部27)选择图17的步骤A32的“否”路径和步骤A33的“是”路径,在把正常接收到的第1代码按QoS等级从高到低的顺序重新排列之后(步骤A36),基于存储部26中的上述代码索引数据从较高QoS等级的代码开始优先,确定与该代码相对应的数据大小。
而且,BS1基于存储部26中所存储的数据,确认无线资源的使用(分配)状况(可利用的无线资源),根据该状况,决定能够发送上述数据大小的程度的无线资源(UL频带),生成包含该分配信息的UL-MAP消息并发送(步骤A37)。
在图19的例中,使用UL-MAP消息中的“CDMA_Allocation-IE”,把MS5能够发送请求大小(50字节)的数据的程度的UL频带对MS5分配(步骤S43a)。
在这种情况下,因为BS1对第2BR代码的接收失败,不能确定发送了该BR代码的MS5。因此,BS1与前文所述的实施方式同样地,例如,在UL-MAP消息(CDMA_Allocation-IE)中包含关于已接收到的BR代码的信息(代码索引、代码的接收帧编号、子信道编号、符号编号等)。关于脉冲串描述,与上述步骤S44同样,设为,选择各MS5共同支持的、优选对噪声和传播损失最具抵抗力的脉冲串描述(例如,QPSK、编码率1/2),并将该脉冲串描述包含在UL-MAP消息中。
对此,如图20所示那样,在BS1未能正确接收表示QoS等级和请求大小的第1代码,但是正确地接收了表示MS-ID的第2代码的情况下,BS1(控制部27)选择图17的步骤A32的“否”路径和步骤A33的“否”路径,基于已正常接收的第2代码,确定发送了该代码的MS5,进行该MS5至少能够发送BR报头的程度的无线资源(UL频带)的分配处理(步骤A38)。
在图20的例中,BS1使用UL-MAP消息中的“CDMA_Allocation-IE”,对该MS5分配MS5至少能够发送BR报头的程度的UL频带(步骤S45)。
在这种情况下,BS1(控制部27),由于成功接收了第2BR代码,所以能够确定发送了该BR代码的MS5,能够生成例如包含用于识别该MS5的信息(MS-ID)的UL-MAP消息。
从而,不需要一定要在UL-MAP消息(CDMA_Allocation-IE)中包含关于已接收到的BR代码的信息(代码索引、代码的接收帧编号、子信道编号、符号编号等)。据此,与包含这些信息的情况下相比,能够消减UL-MAP消息的信息量,能够实现DL无线资源的有效利用。
关于脉冲串描述,与第4实施方式同样,BS1能够通过确定MS5,来确定该MS5能够利用哪个脉冲串描述,所以,设为,选择适合于已确定的MS5的脉冲串描述,并将该脉冲串描述包含在UL-MAP消息中进行通知。
如以上那样由BS1分配了发送BR报头用的UL频带的MS5,通过执行图18的上述步骤B37,把BR报头向BS1发送(图20的步骤S46)。
接收到BR报头的BS1(控制部27),根据BR报头所包含的CID,确定发送了该BR报头的MS5,基于为了发送通过该BR报头所请求的数据量而需要的无线资源量和可利用的无线资源量,决定对MS5分配的无线资源量,使用UL-MAP消息进行频带分配(图20的步骤S47)。
据此,MS5执行图18所示的步骤B36,利用通过上述UL-MAP消息分配的UL频带,实施UL数据(MAC-PDU)的发送(图20的步骤S48)。
如以上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MS5对BS1连续发送分别表示独立的含义且相互具有相关性的不同的BR代码,来实现有限的BR代码数量的有效利用,并且,BS1能够检测出连续接收的BR代码表示的信息(MS5的QoS等级和请求大小、MS-ID、CID、脉冲串描述等),能够判断、实施与此相应的适当的无线资源的分配。而且,也能够有效利用无线资源。
进而,即使一部分BR代码在BS1中不能被正常地接收,也能够根据正常接收到的BR代码表示的信息,实施适当的无线资源的分配,所以能够提高该分配处理的可靠性。
Claims (18)
1.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无线资源的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
是具备无线基站和无线终端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无线资源的分配方法,
上述无线终端把表示无线资源的分配请求和要向上述无线基站发送的发送数据的服务质量信息的信号串向上述无线基站发送;
上述无线基站基于从上述无线终端接收到的上述信号串识别上述服务质量信息,基于识别出的服务质量信息,控制针对上述无线终端的上行无线资源的分配。
2.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无线资源的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无线基站,利用根据上述识别出的服务质量信息而决定的优先级,把上述无线终端为了向上述无线基站请求与上述发送数据的发送数据量相应的上行无线资源量而使用的上行无线资源分配给上述无线终端。
3.根据权利要求项1记载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无线资源的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无线终端把进一步表示上述发送数据的发送数据量的上述信号串向上述无线基站发送;
上述无线基站基于从上述无线终端接收到的上述信号串进一步识别上述发送数据量,
基于上述识别出的服务质量信息和发送数据量来控制与上述发送数据量相应的上述上行无线资源的分配。
4.根据权利要求3记载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无线资源的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无线基站按照根据上述识别出的服务质量信息而决定的优先级分配与上述识别出的发送数据量相应的上行无线资源。
5.根据权利要求1~4的任意一项记载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无线资源的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信号串是进一步表示用于识别上述无线终端的信息或用于识别上述无线基站与上述无线终端之间的通信连接的信息的信号串。
6.根据权利要求1~4的任意一项记载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无线资源的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信号串是进一步表示用于识别用于上述无线基站和上述无线终端之间的通信的调制方式和编码方式的信息的信号串。
7.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无线资源的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
是具备无线基站和无线终端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无线资源的分配方法,
上述无线终端把表示无线资源的分配请求和第1信息的第1信号串及表示无线资源的分配请求和与上述第1信息不同的第2信息的第2信号串以不同的发送定时或不同的频率向上述无线基站发送;
上述无线基站,在以与上述发送定时相应的不同的接收定时或上述不同的频率从上述无线终端接收了上述第1信号串和第2信号串的情况下,识别各个信号串表示的上述第1信息和第2信息,基于识别出的信息控制针对上述无线终端的无线资源的分配。
8.根据权利要求7记载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无线资源的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无线基站,在不能正常接收上述第1信号串和第2信号串中的任意一方的情况下,识别另一方的信号串表示的信息,基于识别出的信息控制上述无线资源的分配。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记载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无线资源的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信息和第2信息的任意一方是用于识别上述无线终端的信息、上述无线终端向上述无线基站发送的发送数据的服务质量信息、有关上述发送数据的发送数据量的信息以及用于识别调制方式和编码方式的信息中的任意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7~9的任意一项记载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无线资源的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无线终端向上述无线基站在时间上连续地发送上述第1信号串和第2信号串。
11.根据权利要求7~10的任意一项记载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无线资源的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
由上述无线基站指定上述不同的定时或上述不同的频率。
12.根据权利要求1~6的任意一项记载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无线资源的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
越是较高的服务质量信息越将上述无线终端可选择的表示上述服务质量信息的信号串的数量定义得较多。
13.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无线终端,其特征在于,
是具备无线终端和无线基站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上述无线终端,具备:
生成单元,生成表示无线资源的分配请求和要向上述无线基站发送的发送数据的服务质量信息的信号串;和
发送单元,向上述无线基站发送由上述生成单元生成的信号串。
14.根据权利要求13记载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无线终端,其特征在于,
上述生成单元生成进一步表示上述发送数据的发送数据量的信号串。
15.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
是具备无线终端和无线基站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上述无线基站,具备:
接收单元,接收上述无线终端发送的表示无线资源的分配请求和要向上述无线基站发送的发送数据的服务质量信息的信号串;
识别单元,基于由上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信号串识别上述服务质量信息;和
控制单元,基于由上述识别单元识别出的服务质量信息控制针对上述无线终端的上行无线资源的分配。
16.根据权利要求15记载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单元,按照根据上述识别出的服务质量信息而决定的优先级,把上述无线终端为了向上述无线基站请求与上述发送数据的发送数据量相应的上行无线资源量而使用的上行无线资源分配给上述无线终端。
17.根据权利要求15记载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
上述接收到的信号串是进一步表示上述发送数据的发送数据量的信号串;
上述识别单元基于上述接收到的信号串进一步识别上述发送数据量;
上述控制单元基于上述识别出的服务质量信息和发送数据量来控制与上述发送数据量相应的上述上行无线资源的分配。
18.根据权利要求17记载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单元按照根据上述识别出的服务质量信息而决定的优先级,分配与上述识别出的发送数据量相应的上行无线资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JP2007/068946 WO2009040927A1 (ja) | 2007-09-28 | 2007-09-28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無線リソースの割当方法並びに無線端末及び無線基地局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190163.1A Division CN102752868B (zh) | 2007-09-28 | 2007-09-28 | 无线资源的分配方法以及无线终端和无线基站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809935A true CN101809935A (zh) | 2010-08-18 |
CN101809935B CN101809935B (zh) | 2014-09-03 |
Family
ID=405108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780100860.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09935B (zh) | 2007-09-28 | 2007-09-28 |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无线资源的分配方法以及无线终端和无线基站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515437B2 (zh) |
EP (2) | EP2728960A1 (zh) |
JP (1) | JP5206684B2 (zh) |
KR (1) | KR101145034B1 (zh) |
CN (1) | CN101809935B (zh) |
WO (1) | WO2009040927A1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430463A (zh) * | 2011-01-25 | 2013-12-04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发送和接收断电报告的方法及用于该方法的装置 |
CN103458520A (zh) * | 2013-08-23 | 2013-12-18 |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 一种上行频域资源的分配方法和装置 |
CN103841646A (zh) * | 2012-11-23 | 2014-06-04 |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保证业务质量的无线资源分配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90109932A1 (en) * | 2007-10-25 | 2009-04-30 |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 Fast urgent services support over 802.16 air interface |
US9025519B2 (en) * | 2009-03-06 | 2015-05-05 | Lg Electronics Inc. | Bandwidth request preamble sequence selection method and random access method |
US8638794B1 (en) * | 2010-04-15 | 2014-01-28 | Cellco Partnership | Method and system for routing traffic across multiple interfaces via VPN traffic selectors and local policies |
CN102316585B (zh) * | 2010-07-07 | 2015-07-2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cdma的无线资源分配方法、装置及设备 |
CN102387009B (zh) * | 2010-09-02 | 2014-07-0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链路控制层上行传输的方法和演进的节点b |
JP2013223172A (ja) * | 2012-04-18 | 2013-10-28 | Kyocera Corp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EP2888904B1 (en) * | 2012-08-27 | 2018-01-24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for assembling uplink data |
US10225795B2 (en) * | 2015-04-07 | 2019-03-05 |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 Resource-sensitive token-based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JP2019501543A (ja) * | 2016-11-05 | 2019-01-17 | アップル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Apple Inc. | 非対称帯域幅サポート及び動的帯域幅調節 |
US11025601B2 (en) * | 2018-12-04 | 2021-06-01 | Citrix Systems, Inc. |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enhanced QOS, steering and policy enforcement for HTTPS traffic via intelligent inline path discovery of TLS terminating node |
US11832165B2 (en) * | 2020-11-24 | 2023-11-2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tate-based sensing procedure |
US11558827B1 (en) | 2021-06-24 | 2023-01-17 | T-Mobile Usa, Inc. | Maximum power reduction based on power headroom |
US11503553B1 (en) | 2021-06-24 | 2022-11-15 | T-Mobile Usa, Inc. | Allocation of resource blocks based on traffic priority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30103520A1 (en) * | 2001-12-03 | 2003-06-05 | Ntt Docomo, Inc. | Communication control system,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mobile terminal device |
US20050047429A1 (en) * | 2003-08-29 | 2005-03-03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operational states of medium access control layer in a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20050063330A1 (en) * | 2003-09-20 | 2005-03-24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for uplink bandwidth request and allocation based on a quality of service class in a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EP1816883A1 (en) * | 2006-02-03 | 2007-08-08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Uplink 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925068B1 (en) * | 1999-05-21 | 2005-08-02 | Wi-Lan,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locating bandwidth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GB0001804D0 (en) * | 2000-01-26 | 2000-03-22 | King S College London | Pre-emptive bandwidth allocation by dynamic positioning |
US6977919B1 (en) * | 2000-07-31 | 2005-12-20 | Harington Valve Ll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fficient bandwidth utilization in subscriber unit initialization and synchronization in a time-synchronized communication system |
DE10053352A1 (de) * | 2000-10-27 | 2002-05-08 | Alcatel Sa | Verfahren zum Zuweisen von Ressourcen |
US6978144B1 (en) * | 2001-04-19 | 2005-12-20 | Cisco Technology, In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naging real-time bandwidth in a wireless network |
US6836666B2 (en) * | 2001-05-08 | 2004-12-28 |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 Method to control uplink transmission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20030084144A1 (en) * | 2001-10-30 | 2003-05-01 | Lipinski Greg J. | Network bandwidth optimization method and system |
US8175610B2 (en) * | 2002-06-07 | 2012-05-08 | Nokia Corporation | Apparatus, and an associated method, for facilitating airlink resource management in a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
EP1643690B1 (en) * | 2004-10-01 | 2008-04-02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Quality-of-Service (QoS)-aware scheduling for uplink transmissions on dedicated channels |
KR101299221B1 (ko) * | 2005-10-05 | 2013-08-22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이동통신 시스템의 상향 링크 트래픽에 대한 자원 요청 및패킷 스케줄링 방법, 그리고 그 장치 |
KR100615139B1 (ko) * | 2005-10-18 | 2006-08-2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전송 시간 구간의 할당 방법과 장치및 그 시스템 |
EP1804430B1 (en) | 2006-01-03 | 2013-05-15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Requesting and allocating upstream bandwidth in a multi-hop relay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7599321B2 (en) * | 2006-03-01 | 2009-10-06 |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 Prioritization of connection identifiers for an uplink scheduler in a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JP4472713B2 (ja) * | 2006-06-19 | 2010-06-02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移動局装置、送信方法及び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
TWI426753B (zh) * | 2006-06-20 | 2014-02-11 | Lg Electronics Inc | 用於初始存取之處理 |
US8126474B2 (en) * | 2006-08-15 | 2012-02-28 | Nokia Corporation | Streaming quality optimization |
US7719997B2 (en) * | 2006-12-28 | 2010-05-18 | At&T Corp | System and method for global traffic optimization in a network |
GB2447635A (en) * | 2007-03-19 | 2008-09-24 | Fujitsu Ltd | Scheduling qos communications between nodes within a predetermined time unit in wimax systems |
-
2007
- 2007-09-28 EP EP14153018.8A patent/EP2728960A1/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7-09-28 JP JP2009534114A patent/JP5206684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7-09-28 WO PCT/JP2007/068946 patent/WO2009040927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7-09-28 EP EP07828688.7A patent/EP2194674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07-09-28 KR KR1020107006445A patent/KR101145034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7-09-28 CN CN200780100860.0A patent/CN101809935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0
- 2010-03-25 US US12/731,595 patent/US8515437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30103520A1 (en) * | 2001-12-03 | 2003-06-05 | Ntt Docomo, Inc. | Communication control system,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mobile terminal device |
US20050047429A1 (en) * | 2003-08-29 | 2005-03-03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operational states of medium access control layer in a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20050063330A1 (en) * | 2003-09-20 | 2005-03-24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for uplink bandwidth request and allocation based on a quality of service class in a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EP1816883A1 (en) * | 2006-02-03 | 2007-08-08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Uplink 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430463A (zh) * | 2011-01-25 | 2013-12-04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发送和接收断电报告的方法及用于该方法的装置 |
US9319894B2 (en) | 2011-01-25 | 2016-04-19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power outage report and device therefor |
CN103430463B (zh) * | 2011-01-25 | 2016-07-06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发送和接收断电报告的方法及用于该方法的装置 |
CN103841646A (zh) * | 2012-11-23 | 2014-06-04 |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保证业务质量的无线资源分配方法 |
CN103458520A (zh) * | 2013-08-23 | 2013-12-18 |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 一种上行频域资源的分配方法和装置 |
CN103458520B (zh) * | 2013-08-23 | 2016-03-30 |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 一种上行频域资源的分配方法和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20100056544A (ko) | 2010-05-27 |
KR101145034B1 (ko) | 2012-05-11 |
EP2194674A4 (en) | 2013-06-19 |
EP2194674B1 (en) | 2017-03-22 |
EP2728960A1 (en) | 2014-05-07 |
JP5206684B2 (ja) | 2013-06-12 |
EP2194674A1 (en) | 2010-06-09 |
US20100177730A1 (en) | 2010-07-15 |
US8515437B2 (en) | 2013-08-20 |
WO2009040927A1 (ja) | 2009-04-02 |
CN101809935B (zh) | 2014-09-03 |
JPWO2009040927A1 (ja) | 2011-01-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809935B (zh) |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无线资源的分配方法以及无线终端和无线基站 | |
JP4897841B2 (ja) | 拡張されたサブヘッダを用いるフィードバック情報を転送する方法 | |
CN101061686B (zh) | 用于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发信号通知上行链路分组数据业务的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1379734B (zh) | Wcdma的增强rlc实体和rnc实体的操作方法及其系统 | |
CN103701579B (zh) | 存在功率受限用户时的上行链路无线电资源分配 | |
KR100967224B1 (ko) | 다중 캐리어 hsdpa에 대해 다운링크 트래픽 채널 리소스를 할당하는 방법 및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 |
CN102123512A (zh) | 用于针对上行链路载波聚合进行逻辑信道优先化的方法和装置 | |
JP4843618B2 (ja) | 拡張されたサブヘッダを用いるフィードバック情報を転送する方法 | |
CN101449501A (zh) | 无线发送装置和无线发送方法 | |
JPWO2005013576A1 (ja) | 無線パケット通信方法 | |
CN104584662B (zh) | 业务数据的传输方法、终端及基站 | |
CN102438315A (zh) | 无线带宽分配方法和无线基站 | |
CN103688492A (zh) | 业务流删除方法及装置 | |
CN101401369A (zh) |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资源的去指派的方法和系统 | |
EP1974567A1 (en) | A method of scheduling groups of mobile users | |
CN101350804B (zh) | 一种调度高速下行分组接入业务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1325432B (zh) | 跳频信令的发射方法、跳频模式和调度信令配置方法 | |
CN101198185A (zh) | 移动通信系统中会话协商的方法和装置及其移动通信系统 | |
CN105472658A (zh) | 业务流删除方法和装置 | |
CN102448156B (zh) | 一种多载波hsupa增强上行物理信道发送方法和系统 | |
US20150195816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ata using padd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02158253A (zh) | 跳频信令的发射方法、跳频模式和调度信令配置方法 | |
CN102752868B (zh) | 无线资源的分配方法以及无线终端和无线基站 | |
CN101986755B (zh) | 增强专用信道的传输格式的选择方法及终端 | |
CN101291334B (zh) | 一种wimax系统中的数据链路层的无线资源调度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903 Termination date: 201809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