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09320A - 双离合器变速器 - Google Patents

双离合器变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09320A
CN101809320A CN200880109262A CN200880109262A CN101809320A CN 101809320 A CN101809320 A CN 101809320A CN 200880109262 A CN200880109262 A CN 200880109262A CN 200880109262 A CN200880109262 A CN 200880109262A CN 101809320 A CN101809320 A CN 1018093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activated
clutch
coupling
switching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092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09320B (zh
Inventor
W·里格尔
M·赖施
J·瓦夫齐希
R·德赖霍尔茨
G·贡波尔特斯博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F Friedrichshafen AG
Original Assignee
ZF Friedrichshafen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F Friedrichshafen AG filed Critical ZF Friedrichshafen AG
Publication of CN1018093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093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093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0932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006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power being selectively transmitted by either one of the parallel flow path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02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3/08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exclusively or essentially with continuously meshing gears, that can be disengaged from their shafts
    • F16H2003/0807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exclusively or essentially with continuously meshing gears, that can be disengaged from their shafts with gear ratios in which the power is transferred by axially coupling idle gea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02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3/08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exclusively or essentially with continuously meshing gears, that can be disengaged from their shafts
    • F16H2003/0826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exclusively or essentially with continuously meshing gears, that can be disengaged from their shafts wherein at least one gear on the input shaft, or on a countershaft is used for two different forward gear ratio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02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3/08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exclusively or essentially with continuously meshing gears, that can be disengaged from their shafts
    • F16H3/087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exclusively or essentially with continuously meshing gears, that can be disengaged from their shaf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gears
    • F16H3/093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exclusively or essentially with continuously meshing gears, that can be disengaged from their shaf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gears with two or more countershafts
    • F16H2003/0931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exclusively or essentially with continuously meshing gears, that can be disengaged from their shaf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gears with two or more countershafts each countershaft having an output gear meshing with a single common gear on the output shaf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0026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creep low gear, e.g. additional gear for extra low speed or creep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003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forward speeds
    • F16H2200/0056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forward speeds the gear ratios comprising seven forward spee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003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forward speeds
    • F16H2200/006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forward speeds the gear ratios comprising eight forward spee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003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forward speeds
    • F16H2200/0065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forward speeds the gear ratios comprising nine forward spee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0082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reverse speeds
    • F16H2200/0086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reverse speeds the gear ratios comprising two reverse spee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0082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reverse speeds
    • F16H2200/0091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reverse speeds the gear ratios comprising three reverse spee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02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3/08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exclusively or essentially with continuously meshing gears, that can be disengaged from their shafts
    • F16H3/087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exclusively or essentially with continuously meshing gears, that can be disengaged from their shaf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gears
    • F16H3/093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exclusively or essentially with continuously meshing gears, that can be disengaged from their shaf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gears with two or more countershaf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19Gearing
    • Y10T74/19219Interchangeably locked
    • Y10T74/19228Multiple concentric clutch shaf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19Gearing
    • Y10T74/19219Interchangeably locked
    • Y10T74/19233Plurality of counter shaf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e Of Transmiss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离合器变速器,其中可接通多个能动力换挡的前进挡(1、2、3、4、5、6)和至少一个倒挡(R1、R2、R3),其中设置两个双齿轮平面(5-8、6-9;5-8、7-10)并且在每个双齿轮平面(5-8、6-9;5-8、7-10)中第一和第二中间轴(w_v1、w_v2)的各一个空套齿轮(5、8;6、9;7、10)配设于变速器输入轴(w_K1、w_K2)之一的一个固定齿轮(1、2、3、4),在每个双齿轮平面(5-8、6-9;5-8、7-10)中至少一个空套齿轮(5、6、7、8、9、10)能用于至少两个挡位;并且设置两个单齿轮平面(6-2、3-9;7-3、4-10),其中中间轴(w_v1、w_v2)的一个空套齿轮(5、8;6、9;7、10)配设于变速器输入轴(w_K1、w_K2)之一的一个固定齿轮(1、2、3、4),使得至少一个迂回挡能通过切换元件(K)接通并且至少一个迂回挡能通过切换元件(I)接通。

Description

双离合器变速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按在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中详细描述的类型的、用于车辆的双离合器变速器。
背景技术
由文件DE 103 05 241A1已知六挡或七挡的双离合器变速器。该双离合器变速器包括两个离合器,所述离合器分别以其输入侧与驱动轴连接并且以其输出侧分别与两个变速器输入轴中的一个连接。两个变速器输入轴彼此同轴地设置。另外两个中间轴设置成轴线平行于两个变速器输入轴,所述两个中间轴的空套齿轮与变速器输入轴的固定齿轮啮合。另外耦联装置能轴向移动地抗旋转地固定在中间轴上,以便能够接通相应的挡位齿轮。相应选择的传动比通过输出齿轮传递到差速器上。为了在已知的双离合器变速器中实现期望的传动级,许多齿轮平面是必要的,使得在安装时必需并非不显著的结构空间。
另外由文件DE 38 22 330A1已知圆柱齿轮式变速器。该圆柱齿轮式变速器包括能在负载下换挡的双离合器,其一部分与驱动轴连接并且其另一部分与可旋转地支承在驱动轴上的驱动空心轴连接。对于确定的传动比,驱动轴能通过切换元件与驱动空心轴耦联。
由文件DE 10 2004 001 961A1已知具有两个离合器的动力换挡变速器,所述离合器分别配设于一个变速器部分。两个变速器部分的变速器输入轴彼此同轴地设置并且通过固定齿轮与配设的中间轴的空套齿轮啮合。中间轴的相应的空套齿轮能借助于配设的切换元件抗旋转地与相应的中间轴连接。另外由该文件已知一种七挡双离合器变速器,其中设置另外的切换元件用于耦联两个变速器输入轴以实现另外的传动级。在这种结构中七挡变速器在两个变速器部分中必需至少六个齿轮平面,以便能实现各传动级。这导致结构长度沿轴向不期望的延长,使得明显限制了安装到车内的安装可能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建议开头描述的类型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中尽可能廉价地并且在小的结构空间需求中以尽可能少的构件实现能动力换挡的传动级。
该目的按本发明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双离合器变速器解决。有利的结构尤其由从属权利要求和附图得到。
因此建议结构空间优化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包括两个离合器,其输入侧与驱动轴连接并且其输出侧分别与两个例如彼此同轴地设置的变速器输入轴中的一个连接。该双离合器变速器包括:至少两个中间轴,构成为空套齿轮的挡位齿轮可旋转地支承在所述中间轴上;和抗旋转地设置在两个变速器输入轴上并且构成为固定齿轮的、至少部分与空套齿轮啮合的挡位齿轮。另外设置多个用于使空套齿轮与中间轴抗旋转地连接的耦联装置或类似物。按本发明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具有:设置在两个中间轴上的各一个输出齿轮或恒定小齿轮(Konstantenritzel),该输出齿轮或该恒定小齿轮相应与驱动轴的齿部耦联,以便相应的中间轴与输出装置连接;以及至少一个可激活的或可闭合的、作为所谓的迂回挡切换元件的、用于抗旋转地连接两个挡位齿轮的切换元件或类似物,其中能接通多个能动力换挡的前进挡和至少一个倒挡。
按本发明双离合器变速器优选包括仅四个齿轮平面,其中例如设置两个双齿轮平面并且在每个双齿轮平面中第一和第二中间轴的各一个空套齿轮分别配设于所述变速器输入轴之一的一个固定齿轮,其中在每个双齿轮平面中至少一个空套齿轮可用于至少两个挡位,并且其中例如设置两个单齿轮平面,其中中间轴的一个空套齿轮配设于所述变速器输入轴之一的一个固定齿轮,使得至少一个迂回挡能通过第一切换元件接通并且至少一个迂回挡能通过另一个切换元件接通。
由于空套齿轮的可能的多次利用,在具有尽可能少的齿轮平面的建议的双离合器变速器中可以实现最多数量的传动比,其中优选所有前进挡和倒挡在按顺序执行时是能动力换挡的。
通过取代一个双齿轮平面而采用两个单齿轮平面(即一个固定齿轮通过两个固定齿轮取代)在按本发明的双离合器变速器中尤其在第四、第五、第六和第七挡中可以实现和谐的渐进的速比间隔。另外对于每个中间轴采用最多三个切换元件,这可以通过切换元件和/或耦联装置实现,以便在每个中间轴上必要时最多两个操纵装置就足够了。另外在按本发明的双离合器变速器中最后一个或倒数第二个速比间隔比相应位于它们之前的速比间隔更高地构成,以便在由驾驶员要求的降挡中提供特别多的驱动力矩和驱动功率。另外最高的能动力换挡的挡位可设计为迂回挡。
按本发明建议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可以优选构成为七挡变速器。由于相对于已知的变速器布置为较短的结构方式,按本发明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尤其适用于在车辆中的前部横向安装方式。但是根据相应考虑的车辆的类型和结构空间情况的不同,其它的安装方式也是可能的。
在本发明的可能的结构范围中可设定,例如通过在第一中间轴上的切换元件,第二变速器部分的一个空套齿轮可与第一变速器部分的一个空套齿轮连接,使得通过被激活的或闭合的切换元件至少可接通第一前进挡作为迂回挡,并且通过在第二中间轴上的另一个切换元件,第二变速器部分的一个空套齿轮能与第一变速器部分的一个空套齿轮连接,使得通过被激活的或闭合的该切换元件可接通至少第七前进挡作为迂回挡。其它的连接也是可考虑的。
相反按本发明的另一种结构可以设定,通过在第一中间轴上的切换元件第二变速器部分的一个空套齿轮能与第一变速器部分的一个空套齿轮连接,使得通过被激活的该切换元件能接通至少第一前进挡和第七前进挡作为迂回挡,并且通过在第二中间轴上的切换元件第二变速器部分的一个空套齿轮能与第一变速器部分的一个空套齿轮连接,使得通过被激活的该切换元件能接通至少一个倒挡作为迂回挡。在此其它的连接也是可能的。
因此以按本发明的双离合器变速器至少通过两个切换元件能实现多个迂回挡,此时两个变速器部分的挡位齿轮彼此耦联,以便因此实现通过两个变速器部分的动力流。在此相应采用的切换元件用于耦联两个空套齿轮并且因此使变速器输入轴彼此相关。
与双离合器变速器的相应的实施方案无关,用于耦联两个确定的空套齿轮的切换元件的布置可改变,使得切换元件不是绝对必要地需要设置在要耦联的空套齿轮之间。因此也可考虑相应的切换元件的其它的布置位置,以便例如优化在执行装置上的安装。
在双离合器变速器按可能的结构可设定,第一齿轮平面作为双齿轮平面包括在第二变速器部分的第二变速器输入轴上的一个固定齿轮并且第二齿轮平面作为双齿轮平面以及第三和第四齿轮平面作为单齿轮平面包括在第一变速器部分的第一变速器输入轴上的三个固定齿轮。但是按另一种结构可能的是,第一齿轮平面作为双齿轮平面包括在第二变速器部分的第二变速器输入轴上的一个固定齿轮并且第二以及第三齿轮平面作为单齿轮平面以及第四齿轮平面作为双齿轮平面包括在第一变速器部分的第一变速器输入轴上的三个固定齿轮。在此与相应的实施方案无关地变速器输入轴的所述四个固定齿轮中的每个可用于至少两个挡位。按有利的方式对于前进挡传动比需要在一个中间轴上的与变速器输入轴的固定齿轮啮合的仅三个空套齿轮和在另一中间轴上的同样与变速器输入轴的固定齿轮啮合的仅两个空套齿轮。
为了在按本发明的双离合器变速器中实现倒挡,采用例如设置在副轴上的中间齿轮。一个中间轴的空套齿轮之一也可以作为中间齿轮用于至少一个倒挡。然后对于倒挡传动比,不需要附加的副轴,因为空套齿轮之一不仅与固定齿轮而且与另一个中间轴的另一可接通的空套齿轮啮合。从而对于倒挡必需的中间齿轮作为可接通的空套齿轮设置在一个中间轴上并且此外用于实现至少一个另外的前进挡。中间齿轮与其是设置在中间轴还是附加的副轴上无关地也总是可以构成为塔轮。
为了得到期望的传动级,在按本发明的双离合器变速器中可以建议,在每个中间轴上设置至少一个双向作用的耦联装置或类似物。设定的耦联装置可以在被激活的或闭合的状态中根据操纵方向的不同情况相应使配设的空套齿轮与中间轴抗旋转地连接。此外在至少一个所述中间轴上也可以设置单向作用的耦联装置或类似物。例如液压、电、气动、机械操作的离合器或形锁合的爪齿离合器以及每种方式的同步结构都能用作为耦联装置,它们用于一个空套齿轮与一个中间轴抗旋转地连接。一个双向作用的耦联装置可以通过两个单向作用的耦联装置取代,并且反之亦然。
可考虑,改变挡位齿轮的描述的布置可能性并且也改变挡位齿轮的数量以及耦联装置的数量,以便在建议的双离合器变速器中实现其它的能动力换挡的或不能动力换挡的挡位、结构空间节省以及构件节省。尤其双齿轮平面的固定齿轮可以划分成用于两个单齿轮平面的两个固定齿轮。因此可以改善变速器速比间隔。此外可以交换中间轴。两个变速器部分也可以交换,即绕垂直的轴线形成镜像。在此交换空心轴和实心轴。因此例如最小的齿轮可以设置在实心轴上,以便继续优化存在的结构空间的利用。此外可以交换相邻的齿轮平面,例如以便优化轴弯曲和/或优化地连接切换执行装置。另外可改变耦联装置在齿轮平面上的相应的布置位置。另外也可改变耦联装置的作用方向。
在此采用的挡位编号自由定义。也可以添加爬行挡,以便在车辆中例如改善越野特性或加速性能。此外例如省略第一挡,以便例如可以较好地优化变速器速比间隔的总体性。挡位编号在这种措施中按意义变化。
与双离合器变速器的相应的实施方案无关,驱动轴和从动轴优选能彼此不同轴地设置,这实现尤其结构空间节约的布置。例如从而空间上前后依次设置的轴也可彼此略微错开。在这种布置中带有传动比为1的直接挡可以通过齿啮合实现并且以有利的方式相对自由地放置到第四、第五或第六挡上。也可考虑驱动轴和从动轴的其它的布置可能性。
优选建议的双离合器变速器配备有集成的输出级。该输出级在从动轴上包括固定齿轮作为输出齿轮,该固定齿轮不仅与作为第一中间轴的固定齿轮的第一输出齿轮而且与作为第二中间轴的固定齿轮的第二输出齿轮啮合。但是至少一个所述输出齿轮能构成为可接通的齿轮。
按有利的方式可通过一个启动离合器或换挡离合器操纵低的前进挡和倒挡,以便从而将较高的负载集中到该离合器上并且从而可以结构空间更节约和成本更廉价地构成第二离合器。尤其在建议的双离合器变速器中齿轮平面可这样设置,使得可以通过内部的或外部的变速器输入轴并且从而通过相应较良好适合的离合器进行启动,这也在双离合器的同心设置的径向彼此嵌套的结构方式中实现。此外可以相应镜像对称地设置或交换齿轮平面。也可交换或者镜像地设置各中间轴。
与相应的实施方案无关,在双离合器变速器中例如交换设定的齿轮平面。也可以取代一个双齿轮平面而采用两个单齿轮平面和/或反之亦然。另外两个变速器部分可以形成镜像。
附图说明
下面借助于附图详细解释本发明。其中:
图1显示本发明的七挡双离合器变速器的第一实施方案的示意图;
图2显示按图1的第一实施方案的换挡图;
图3显示本发明的七挡双离合器变速器的第二实施方案的示意图;
图4显示按图3的第二实施方案的换挡图;
图5显示本发明的七挡双离合器变速器的第三实施方案的示意图;
图6显示按图5的第三实施方案的换挡图;
图7显示本发明的七挡双离合器变速器的第四实施方案的示意图;
图8显示按图7的第四实施方案的换挡图;
图9显示本发明的七挡双离合器变速器的第五实施方案的示意图;
图10显示按图9的第五实施方案的换挡图;
图11显示本发明的七挡双离合器变速器的第六实施方案的示意图;
图12显示按图11的第六实施方案的换挡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3、5、7、9和11中分别显示七挡双离合器变速器的可能的实施方案。对于实施方案的相应的换挡图在图2、4、6、8、10和12中以图表的形式表示。
七挡双离合器变速器包括两个离合器K1、K2,所述离合器的输入侧与驱动轴w_an连接并且其输出侧分别与两个彼此同轴设置的变速器输入轴w_K1、w_K2中的一个连接。此外在驱动轴w_an上可以设置扭振减振器14。另外设置两个中间轴w_v1、w_v2,构成为空套齿轮5、6、7、8、9、10的挡位齿轮可旋转地支承在所述中间轴上。在两个变速器输入轴w_K1、w_K2上抗旋转地设置构成为固定齿轮1、2、3、4的挡位齿轮,所述固定齿轮至少部分与空套齿轮5、6、7、8、9、10啮合。
为了空套齿轮5、6、7、8、9、10能与相应的中间轴w_v1、w_v2连接,多个可激活的或可闭合的耦联装置A、B、C、D、E、F设置在中间轴w_v1、w_v2上。另外在两个中间轴w_v1、w_v2上设置作为恒定小齿轮的输出齿轮12、13,所述输出齿轮分别与从动轴w_ab的齿部耦联。
除了耦联装置A、B、C、D、E、F之外,在双离合器变速器中还设置至少两个用于抗旋转地连接一个中间轴w_v1、w_v2的两个挡位齿轮的迂回挡切换元件K和I,以便实现至少一个迂回挡(Windungsgang),所述耦联装置实现在挡位齿轮与配设的中间轴w_v1、w_v2之间的抗旋转的连接。
从而按本发明在双离合器变速器中设置仅四个齿轮平面,其中在每个实施方案中设置两个双齿轮平面5-8、6-9;5-8、7-10,并且设置两个单齿轮平面6-2、3-9;7-3、4-10,使得相应至少一个能动力换挡的迂回挡能通过切换元件K和I接通。例如用于连接两个齿轮的爪或类似物可用作为切换元件K和I。
与相应的实施方案无关地,在第一前进挡G1和最高前进挡G7中以及在至少一个倒挡中采用两个变速器部分,因为涉及迂回挡。此外能动力换挡的第一前进挡是迂回挡。另外能动力换挡的前进挡G3和G5的齿轮级i_3和i_5共同位于作为双齿轮平面5-8的第一齿轮平面中。
在按图1的第一实施方案中在作为双齿轮平面5-8的第一齿轮平面中第二变速器输入轴w_K2的固定齿轮1不仅与第一中间轴w_v1的空套齿轮5而且与第二中间轴w_v2的空套齿轮8啮合。在作为单齿轮平面6-2的第二双齿轮平面中第一变速器输入轴w_K1的固定齿轮2仅与第一中间轴w_v1的空套齿轮6啮合。在作为单齿轮平面3-9的第三齿轮平面中第一变速器输入轴w_K1的固定齿轮3与第二中间轴w_v2的空套齿轮9啮合。最后在作为双齿轮平面的第四齿轮平面7-10中第一变速器输入轴w_K1的固定齿轮4不仅与第二中间轴w_v2的空套齿轮10而且与中间齿轮ZR啮合,其中中间齿轮ZR允许用于实现倒挡R1、R2的转速倒转。中间齿轮ZR可旋转地设置在副轴w_zw上,其中副轴w_zw示例地设置成平行于中间轴w_v1、w_v2。此外中间齿轮ZR与第一中间轴w_v1的空套齿轮7啮合。
在按图3的第二实施方案中与第一实施方案区别仅在于,在第二实施方案中用于实现倒挡的转速倒转在中间齿轮ZR与第二中间轴w_v2的空套齿轮10之间进行。
在按图5的第三实施方案中,在作为双齿轮平面5-8的第一齿轮平面中第二变速器输入轴w_K2的固定齿轮1不仅与第一中间轴w_v1的空套齿轮5而且与第二中间轴w_v2的空套齿轮8啮合。在作为双齿轮平面6-9的第二齿轮平面中第一变速器输入轴w_K1的固定齿轮2不仅与第一中间轴w_v1的空套齿轮6而且与第二中间轴w_v2的空套齿轮9啮合。在作为单齿轮平面7-3的第三齿轮平面中第一变速器输入轴w_K1的固定齿轮3与中间齿轮ZR啮合,其中中间齿轮ZR允许用于实现倒挡R1、R2、R3的转速倒转。中间齿轮ZR可旋转地设置在副轴w_zw上,其中副轴w_zw示例地设置成平行于中间轴w_v1、w_v2。此外中间齿轮ZR与第一中间轴w_v1的空套齿轮7啮合。最后在作为单齿轮平面的第四齿轮平面4-10中第一变速器输入轴w_K1的固定齿轮4与第二中间轴w_v2的空套齿轮10啮合。
在按图7的第四实施方案中与第三实施方案的区别仅在于,在第四实施方案中用于实现倒挡的转速倒转设置在作为单齿轮平面7-3的第三齿轮平面上。
在按图9和11的第五和第六实施方案中在作为双齿轮平面5-8的第一齿轮平面中第二变速器输入轴w_K2的固定齿轮1不仅与第一中间轴w_v1的空套齿轮5而且与第二中间轴w_v2的空套齿轮8啮合。在作为双齿轮平面6-9的第二齿轮平面中第一变速器输入轴w_K1的固定齿轮2不仅与第一中间轴w_v1的空套齿轮6而且与中间齿轮ZR啮合,其中中间齿轮ZR允许用于实现倒挡R1的转速倒转。中间齿轮ZR可旋转地设置在副轴w_zw上,其中副轴w_zw示例地设置成平行于中间轴w_v1、w_v2。此外中间齿轮ZR与第二中间轴w_v2的空套齿轮9啮合。在作为单齿轮平面7-3的第三齿轮平面中第一变速器输入轴w_K1的固定齿轮3与第二中间轴w_v2的空套齿轮7啮合。最后在作为单齿轮平面4-10的第四齿轮平面中第一变速器输入轴w_K1的固定齿轮4与第二中间轴w_v2的空套齿轮10啮合。
在按图1和3的第一和第二实施方案中,在每个中间轴w_v1、w_v2上示例地设置双向作用的耦联装置B、C;E、F,其中在第一中间轴w_v1上在作为单齿轮平面6-2的第二齿轮平面与作为双齿轮平面7-10的第四齿轮平面之间设置一个双向作用的耦联装置B、C并且在第二中间轴w_v2上在作为单齿轮平面3-9的第三齿轮平面与作为双齿轮平面7-10的第四齿轮平面之间设置一个双向作用的耦联装置E、F。也可设置两个单向作用的耦联装置用于每个双向作用的耦联装置B、C;E、F。通过耦联装置B空套齿轮6可与第一中间轴w_v1连接并且通过耦联装置C空套齿轮7可与第一中间轴w_v1连接。通过耦联装置E空套齿轮9可与第二中间轴w_v2连接并且通过耦联装置F空套齿轮10可与第二中间轴w_v2连接。
相反在按图5和7的第三和第四实施方案中,在第一中间轴w_v1上在作为双齿轮平面6-9的第二齿轮平面与作为单齿轮平面7-3的第三齿轮平面之间设置双向作用的耦联装置B、C并且在第二中间轴w_v2上在作为双齿轮平面6-9的第二齿轮平面与作为单齿轮平面4-10的第四齿轮平面之间设置双向作用的耦联装置E、F。
最后在按图9和11的第五和第六实施方案中与第三和第四实施方案不同地设定,在第二中间轴w_v2上仅设置单向作用的耦联装置F,使得可以去除第二耦联装置E。单向作用的耦联装置F配设于作为单齿轮平面4-10的第四齿轮平面,使得空套齿轮10与第二中间轴的在耦联装置F被激活时连接。
与相应的实施方案无关地设定,例如单向作用的耦联装置A配设于作为双齿轮平面5-8的第一齿轮平面,以便空套齿轮5能与第一中间轴w_v1连接。此外单向作用的耦联装置D配设于作为双齿轮平面5-8的第一齿轮平面,以便空套齿轮8与第二中间轴w_v2连接。
在按本发明的双离合器变速器中,集成的输出级设有与第一中间轴w_v1抗旋转地连接的输出齿轮12以及与第二中间轴w_v2抗旋转地连接的输出齿轮13。输出齿轮12、13也能以可接通的方式构成。输出齿轮12和输出齿轮13分别与从动轴w_ab的固定齿轮11啮合。
由在图2中描述的图表示例地显示用于按图1的七挡双离合器变速器的第一实施方案的换挡图。
由该换挡图得到,第一前进挡G1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F以及被激活的切换元件I接通,第二前进挡G2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F接通,第三前进挡G3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A接通,第四前进挡G4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E接通,第五前进挡G5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D接通,第六前进挡G6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B接通,并且第七前进挡G7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B以及被激活的切换元件K接通。
另外由该换挡图得到,倒挡R1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C接通,第二倒挡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C以及被激活的切换元件I接通,并且超速挡O1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D以及被激活的切换元件I接通。
由按图2的换挡图详细地得到,在第一前进挡G1中由第二离合器K2出发采用齿轮级i_3、i_6和i_2,此时两个变速器部分通过切换元件I耦联。在第二前进挡G2中仅采用齿轮级i_2,在第三前进挡G3中采用齿轮级i_3,在第四前进挡G4中采用齿轮级i_4,在第五前进挡G5中采用齿轮级i_5以及在第六前进挡G6中采用齿轮级i_6。在第七前进挡G7中采用齿轮级i_5、i_4和i_6,此时两个变速器部分通过切换元件K彼此耦联。在倒挡R1中仅利用齿轮级i_R,另外的可能的倒挡R2作为迂回挡采用齿轮级i_3、i_6和i_R,以便两个变速器部分通过切换元件I彼此耦联。对于超速挡O1采用齿轮级i_6、i_3和i_5,以便两个变速器部分通过切换元件I彼此耦联。
从而在按图1的第一实施方案中在第一中间轴w_v1上的切换元件I另外用于,在按本发明的双离合器变速器中提供附加的超速挡O1。
由在图4和8中相应描述的图表示例地显示用于按图3和7的七挡双离合器变速器的第二和第四实施方案的换挡图。
由该换挡图得到,第一前进挡G1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C以及被激活的切换元件I接通,第二前进挡G2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C接通,第三前进挡G3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D接通,第四前进挡G4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E接通,第五前进挡G5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A接通,第六前进挡G6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B接通,并且第七前进挡G7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A以及被激活的切换元件K接通。
另外由该换挡图得到,倒挡R1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F接通,另一倒挡R2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F以及被激活的切换元件I接通,下一个倒挡R3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F以及被激活的切换元件K接通,并且至少爬行挡C1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C以及被激活的切换元件K接通。
如果在第二和第四实施方案中在第一中间轴w_v1上附加地设置基于简化原因在示意图中未描述的耦联装置S_ab1,该耦联装置配设于输出齿轮12,以便在打开的状态下该输出齿轮与第一中间轴w_v1松开,那么当附加的耦联装置S_ab1打开时,另一个爬行挡C2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闭合的或被激活的耦联装置A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C以及被激活的耦联装置D实现。另外当附加的耦联装置S_ab1打开时,超速挡O1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被激活的耦联装置A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C以及被激活的耦联装置E接通。
由按图4和8的换挡图详细地得到,在第一前进挡G1中由第二离合器K2出发采用齿轮级i_5、i_6和i_2,此时两个变速器部分通过切换元件I耦联。在第二前进挡G2中仅采用齿轮级i_2,在第三前进挡G3中采用齿轮级i_3,在第四前进挡G4中采用齿轮级i_4,在第五前进挡G5中采用齿轮级i_5以及在第六前进挡G6中采用齿轮级i_6。在第七前进挡G7中采用齿轮级i_4、i_3和i_5,此时两个变速器部分通过切换元件K彼此耦联。在倒挡R1中仅利用齿轮级i_R,其中其它的可能的倒挡R2作为迂回挡采用齿轮级i_5、i_6和i_R,以便两个变速器部分通过切换元件I彼此耦联。在下一个倒挡R3中作为迂回挡采用齿轮级i_3、i_4和i_R,以便两个变速器部分通过切换元件K彼此耦联。对于作为迂回挡的爬行挡C1采用齿轮级i_3、i_4和i_2,以便两个变速器部分通过切换元件K彼此耦联。对于作为迂回挡的另一个爬行挡C2采用齿轮级i_2、i_5和i_3,此时两个变速器部分的耦联的可能性通过打开的耦联装置S_ab1实现。最后对于超速挡O1采用齿轮级i_5、i_2和i_4,此时两个变速器部分的耦联的可能性通过打开的耦联装置S_ab1实现。
通过在按图3和4的第二实施方案中齿轮级i_4和i_6分别配设于单齿轮平面6-2、3-9,并且作为迂回挡的第一前进挡G1配设齿轮级i_5、i_6、i_2以及作为迂回挡的第七前进挡G7配设齿轮级i_4、i_3、i_5,在各传动比之间的相关性尤其容易地得到几何分级。通过在按图7的第四实施方案中齿轮级i_R配设于单齿轮平面4-2并且与齿轮级i_3、i_4一起设置在第二中间轴w_v2上,能尤其良好地实现多个倒挡方案。
由在图6中相应描述的图表示例地显示用于按图5的七挡双离合器变速器的第三实施方案的换挡图。
由该换挡图得到,第一前进挡G1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F以及被激活的切换元件I接通,第二前进挡G2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F接通,第三前进挡G3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D接通,第四前进挡G4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E接通,第五前进挡G5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A接通,第六前进挡G6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B接通,并且第七前进挡G7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A以及被激活的切换元件K接通。
另外由该换挡图得到,倒挡R3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C接通,并且爬行挡C1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F以及被激活的切换元件K接通。
如果在第三实施方案中在第一中间轴w_v1上附加的耦联装置S_ab1配设于输出齿轮12,以便在耦联装置S_ab1被激活的状态下输出齿轮12与第一中间轴w_v1松开,那么当附加的耦联装置S_ab1打开时,倒挡R1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被激活的耦联装置A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C以及被激活的耦联装置E接通。另外当附加的耦联装置S_ab1打开时,另一个倒挡R2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被激活的耦联装置C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F接通。
如果在第三实施方案中在第二中间轴w_v2上附加的耦联装置S_ab2配设于输出齿轮13,以便在耦联装置S_ab2被激活的状态下输出齿轮13与第二中间轴w_v2松开,那么当附加的耦联装置S_ab2打开时,超速挡O1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接通。
由按图6的换挡图详细地得到,在第一前进挡G1中由第二离合器K2出发采用齿轮级i_5、i_6和i_2,此时两个变速器部分通过切换元件I耦联。在第二前进挡G2中仅采用齿轮级i_2,在第三前进挡G3中采用齿轮级i_3,在第四前进挡G4中采用齿轮级i_4,在第五前进挡G5中采用齿轮级i_5以及在第六前进挡G6中采用齿轮级i_6。在第七前进挡G7中采用齿轮级i_4、i_3和i_5,此时两个变速器部分通过切换元件K彼此耦联。在倒挡R1中作为迂回挡利用齿轮级i_5、i_R和i_4,此时两个变速器部分的耦联的可能性通过打开的耦联装置S_ab1实现。在其它的可能的倒挡R2中作为迂回挡采用齿轮级i_5、i_R和i_2,此时两个变速器部分的耦联的可能性通过打开的耦联装置S_ab1实现。在下一个倒挡R3中仅采用齿轮级i_R。对于作为迂回挡的爬行挡C1采用齿轮级i_3、i_4和i_2,以便两个变速器部分通过切换元件K彼此耦联。最后对于超速挡O1采用齿轮级i_3、i_2和i_6,此时两个变速器部分的耦联的可能性通过打开的耦联装置S_ab2实现。
在第三实施方案中可以选择倒数第二个速比间隔,使得在降挡时为驾驶员提供特别多的驱动功率或驱动力矩。
由在图10中描述的图表示例地显示用于按图9的七挡双离合器变速器的第五实施方案的换挡图。
由该换挡图得到,第一前进挡G1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C以及被激活的切换元件I接通,第二前进挡G2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C接通,第三前进挡G3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A接通,第四前进挡G4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B接通,第五前进挡G5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D接通,第六前进挡G6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F接通,并且第七前进挡G7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D以及被激活的切换元件I接通。
另外由该换挡图得到,倒挡R1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C以及被激活的切换元件K接通。
如果在第五实施方案中在第一中间轴w_v1上附加的耦联装置S_ab1配设于输出齿轮12,以便在耦联装置S_ab1被激活的状态下输出齿轮12与第一中间轴w_v1松开,那么当附加的耦联装置S_ab1打开时,超速挡O1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被激活的耦联装置A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C以及被激活的耦联装置F接通。
由按图10的换挡图详细地得到,在第一前进挡G1中由第二离合器K2出发采用齿轮级i_3、i_4和i_2,此时两个变速器部分通过切换元件I耦联。在第二前进挡G2中仅采用齿轮级i_2,在第三前进挡G3中采用齿轮级i_3,在第四前进挡G4中采用齿轮级i_4,在第五前进挡G5中采用齿轮级i_5以及在第六前进挡G6中采用齿轮级i_6。在第七前进挡G7中采用齿轮级i_4、i_3和i_5,此时两个变速器部分通过切换元件I彼此耦联。在倒挡R1中作为迂回挡利用齿轮级i_5、i_R和i_2,此时两个变速器部分通过切换元件K彼此耦联。最后对于超速挡O1采用齿轮级i_3、i_2和i_6,其中两个分变速器部分的耦联的可能性通过打开的耦联装置S_ab1实现。
通过在第五实施方案中第二前进挡G2的齿轮级i_2位于具有挡位G3和G4的齿轮级的第一中间轴w_v1上、配设于单齿轮平面7-3并且第一前进挡G1迂回经过挡位G2、G3和G4的齿轮级,能尤其良好地适配速比间隔。
由在图12中描述的图表示例地显示用于按图11的七挡双离合器变速器的第六实施方案的换挡图。
由该换挡图得到,第一前进挡G1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F以及被激活的切换元件I接通,第二前进挡G2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F接通,第三前进挡G3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A接通,第四前进挡G4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B接通,第五前进挡G5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D接通,第六前进挡G6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C接通,并且第七前进挡G7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D以及被激活的切换元件I接通。
另外由该换挡图得到,倒挡R1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F以及被激活的切换元件K接通。
如果在第六实施方案中在第二中间轴w_v2上附加的耦联装置S_ab2配设于输出齿轮13,以便在耦联装置S_ab2的被激活的或打开的状态下输出齿轮13与第二中间轴w_v2松开,那么当附加的耦联装置S_ab2打开时,爬行挡C1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被激活的耦联装置A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D以及被激活的耦联装置F接通。此外当附加的耦联装置S_ab2打开时,超速挡O1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被激活的耦联装置B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D以及被激活的耦联装置F接通。
如果在第六实施方案中在第一中间轴w_v1上附加的耦联装置S_ab1配设于输出齿轮12,以便在耦联装置S_ab1被激活的状态下输出齿轮12与第一中间轴w_v1松开,那么当附加的耦联装置S_ab1打开时,另一个超速挡O2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被激活的耦联装置A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C以及被激活的耦联装置D接通。
由按图12的换挡图详细地得到,在第一前进挡G1中由第二离合器K2出发采用齿轮级i_3、i_4和i_2,此时两个变速器部分通过切换元件I耦联。在第二前进挡G2中仅采用齿轮级i_2,在第三前进挡G3中采用齿轮级i_3,在第四前进挡G4中采用齿轮级i_4,在第五前进挡G5中采用齿轮级i_5以及在第六前进挡G6中采用齿轮级i_6。在第七前进挡G7中采用齿轮级i_4、i_3和i_5,此时两个变速器部分通过切换元件I彼此耦联。在倒挡R1中作为迂回挡利用齿轮级i_5、i_R和i_2,此时两个变速器部分通过被激活的切换元件K耦联。对于作为迂回挡的爬行挡C1采用齿轮级i_2、i_5和i_3,此时两个变速器部分的耦联的可能性通过打开的耦联装置S_ab2实现。对于作为迂回挡的超速挡O1采用齿轮级i_5、i_2和i_4,此时两个变速器部分的耦联的可能性通过打开的耦联装置S_ab2实现。最后在作为迂回挡的其它的超速挡O2中采用齿轮级i_6、i_3和i_5,此时两个变速器部分的耦联的可能性通过打开的耦联装置S_ab1实现。
通过在第六实施方案中采用附加的耦联装置S_ab1和S_ab2,例如可以实现两个超速挡作为迂回挡。
总之在按图1和2的第一实施方案中得到,在作为双齿轮平面5-8的第一齿轮平面上空套齿轮5能用于三个前进挡G1、G3、O1以及一个倒挡R2并且空套齿轮8能用于三个前进挡G5、G7、O1。在作为单齿轮平面6-2的第二齿轮平面上空套齿轮6能用于四个前进挡G1、G6、G7、O1和一个倒挡R2。此外在作为单齿轮平面3-9的第三齿轮平面上空套齿轮9能用于两个前进挡G4、G7。最后在作为双齿轮平面7-10的第四齿轮平面上空套齿轮7能用于两个倒挡R1、R2并且空套齿轮10能用于两个前进挡G1、G2。
总之在按图3和4的第二实施方案中得到,在作为双齿轮平面5-8的第一齿轮平面上空套齿轮5能用于五个前进挡G1、G5、G7、C2、O1以及一个倒挡R2并且空套齿轮8能用于四个前进挡G3、G7、C1、C2以及一个倒挡R3。在作为单齿轮平面6-2的第二齿轮平面上空套齿轮6能用于两个前进挡G1、G6和一个倒挡R2。此外在作为单齿轮平面3-9的第三齿轮平面上空套齿轮9能用于四个前进挡G4、G7、C1、O1。最后在作为双齿轮平面7-10的第四齿轮平面上空套齿轮7能用于五个前进挡G1、G2、C1、C2、O1并且空套齿轮10能用于三个倒挡R1、R2、R3。
总之在按图5和6的第三实施方案中得到,在作为双齿轮平面5-8的第一齿轮平面上空套齿轮5能用于三个前进挡G1、G5、G7和两个倒挡R1、R2并且空套齿轮8能用于四个前进挡G3、G7、C1、O1。在作为双齿轮平面6-9的第二齿轮平面上空套齿轮6能用于三个前进挡G1、G6、O1并且空套齿轮9能用于三个前进挡G4、G7、C1和一个倒挡R1。此外在作为单齿轮平面7-3的第三齿轮平面上空套齿轮7能用于三个倒挡R1、R2、R3。最后在作为单齿轮平面4-10的第四齿轮平面上空套齿轮10能用于四个前进挡G1、G2、C1、O1和一个倒挡R2。
总之在按图7和8的第四实施方案中得到,在作为双齿轮平面5-8的第一齿轮平面上空套齿轮5能用于五个前进挡G1、G5、G7、C2、O1以及一个倒挡R2并且空套齿轮8能用于四个前进挡G3、G7、C1、C2以及一个倒挡R3。在作为双齿轮平面6-9的第二齿轮平面上空套齿轮6能用于两个前进挡G1、G6并且空套齿轮9能用于四个前进挡G4、G7、C1、O1和一个倒挡R3。此外在作为单齿轮平面7-3的第三齿轮平面上空套齿轮7能用于五个前进挡G1、G2、C1、C2、O1。最后在作为单齿轮平面4-10的第四齿轮平面上空套齿轮10能用三个倒挡R1、R2、R3。
总之在按图9和10的第五实施方案中得到,在作为双齿轮平面5-8的第一齿轮平面上空套齿轮5能用于四个前进挡G1、G3、G7、O1并且空套齿轮8能用于两个前进挡G5、G7和一个倒挡R1。在作为双齿轮平面6-9的第二齿轮平面上空套齿轮6能用于三个前进挡G1、G4、G7并且空套齿轮9能用于一个倒挡R1。此外在作为单齿轮平面7-3的第三齿轮平面上空套齿轮7能用于三个前进挡G1、G2、O1和一个倒挡R1。最后在作为单齿轮平面4-10的第四齿轮平面上空套齿轮10能用于两个前进挡G6、O1。
总之在按图11和12的第六实施方案中得到,在作为双齿轮平面5-8的第一齿轮平面上空套齿轮5能用于五个前进挡G1、G3、G7、C1、O2并且空套齿轮8能用于五个前进挡G5、G7、C1、O1、O2以及一个倒挡R1。在作为双齿轮平面6-9的第二齿轮平面上空套齿轮6能用于四个前进挡G1、G4、G7、O1并且空套齿轮9能用于一个倒挡R1。此外在作为单齿轮平面7-3的第三齿轮平面上空套齿轮7能用于两个前进挡G6、O2。最后在作为单齿轮平面4-10的第四齿轮平面上空套齿轮10能用于四个前进挡G1、G2、C2、O1和一个倒挡R1。
在双离合器变速器的所有实施方案中,由于设定多次利用各个空套齿轮,在保持相同的挡位数量中较少的齿轮平面并且从而较少的构件是需要的,使得导致有利的结构空间节省和成本节省。
与相应的实施方案无关,在换挡图的相应表格的格子内的数字“1”意味着,配设的离合器K1、K2或配设的耦联装置A、B、C、D、E、F或配设的切换元件K、I相应地闭合。相反在换挡图的相应表格的空格子意味着,配设的离合器K1、K2或配设的耦联装置A、B、C、D、E、F或配设的切换元件K、I相应地打开。
不同于上述的原则,对于配设于输出齿轮12或输出齿轮13的耦联装置S_ab1或耦联装置S_ab2适用的是,在换挡图的相应表格中的空格子中必须打开耦联装置S_ab1或耦联装置S_ab2,但是在具有数字“1”的区域中与挡位有关地在第一组挡位中必须闭合耦联元件S_ab1或耦联装置S_ab2并且在第二组挡位中不仅可以打开而且也可以闭合耦联元件S_ab1或耦联装置S_ab2。另外在许多情况中存在如下可能性,即置入其它的耦联元件或切换元件,而不影响动力流。因此可以允许挡位预选。
附图标记列表
1        第二变速器输入轴的固定齿轮
2        第一变速器输入轴的固定齿轮
3        第一变速器输入轴的固定齿轮
5        第一中间轴的空套齿轮
6        第一中间轴的空套齿轮
7        第一中间轴的空套齿轮
8        第二中间轴的空套齿轮
9     第二中间轴的空套齿轮
10    第二中间轴的空套齿轮
K1    第一离合器
K2    第二离合器
w_an  驱动轴
w_ab  从动轴
w_v1  第一中间轴
w_v2  第二中间轴
A     耦联装置
B     耦联装置
C     耦联装置
D     耦联装置
E     耦联装置
F     耦联装置
i_1   第一前进挡的齿轮级
i_2   第二前进挡的齿轮级
i_3   第三前进挡的齿轮级
i_4   第四前进挡的齿轮级
i_5   第五前进挡的齿轮级
i_6   第六前进挡的齿轮级
G1    第一前进挡
G2    第二前进挡
G3    第三前进挡
G4    第四前进挡
G5    第五前进挡
G6    第六前进挡
G7    第七前进挡
C1    爬行挡
O1    超速挡
R1     倒挡
R2     倒挡
R3     倒挡
w_zw   副轴
ZR     中间齿轮
11     从动轴的固定齿轮
12     第一中间轴的输出齿轮
13     第二中间轴的输出齿轮
14     扭振减振器
ZS     应用的齿轮级
K      切换元件
I      切换元件
S_ab1  有选择的耦联装置
S_ab2  有选择的耦联装置

Claims (16)

1.双离合器变速器,包括:两个离合器(K1、K2),所述两个离合器的输入侧与一个驱动轴(w_an)连接并且所述两个离合器的输出侧分别与两个彼此同轴地设置的变速器输入轴(w_K1、w_K2)中的一个连接;至少两个中间轴(w_v1、w_v2),构成为空套齿轮(5、6、7、8、9、10)的挡位齿轮可旋转地支承在所述中间轴上;抗旋转地设置在两个变速器输入轴(w_K1、w_K2)上并且构成为固定齿轮(1、2、3、4)的、至少部分与空套齿轮(5、6、7、8、9、10)啮合的挡位齿轮;多个用于使空套齿轮(5、6、7、8、9、10)与中间轴(w_v1、w_v2)抗旋转地连接的耦联装置(A、B、C、D、E、F);设置在两个中间轴(w_v1、w_v2)上的各一个输出齿轮(12、13),该输出齿轮相应与从动轴(w_ab)的齿部耦联;以及至少一个用于抗旋转地连接两个挡位齿轮的切换元件(K);其中能接通多个能动力换挡的前进挡(1、2、3、4、5、6)和至少一个倒挡(R1、R2、R3),其特征在于:设有两个双齿轮平面(5-8、6-9;5-8、7-10)并且在每个双齿轮平面(5-8、6-9;5-8、7-10)中第一和第二中间轴(w_v1、w_v2)的各一个空套齿轮(5、8;6、9;7、10)配设于变速器输入轴(w_K1、w_K2)之一的一个固定齿轮(1、2、3、4),在每个双齿轮平面(5-8、6-9;5-8、7-10)中至少一个空套齿轮(5、6、7、8、9、10)能用于至少两个挡位;并且设有两个单齿轮平面(6-2、3-9;7-3、4-10),其中中间轴(w_v1、w_v2)的一个空套齿轮(5、8;6、9;7、10)配设于变速器输入轴(w_K1、w_K2)之一的一个固定齿轮(1、2、3、4),使得至少一个迂回挡能通过切换元件(K)接通并且至少一个迂回挡能通过切换元件(I)接通。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通过在第一中间轴(w_v1)上的切换元件(I),第二变速器部分的一个空套齿轮(5)能与第一变速器部分的一个空套齿轮(6)连接,使得通过被激活的切换元件(I)至少能接通第一前进挡(G1)作为迂回挡,并且通过在第二中间轴(w_v2)上的切换元件(K),第二变速器部分的一个空套齿轮(8)能与第一变速器部分的一个空套齿轮(9)连接,使得通过被激活的切换元件(K)至少能接通第七前进挡(G7)作为迂回挡。(图1至8)
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通过被激活的切换元件(I)和/或被激活的切换元件(K)能接通倒挡(R1)作为迂回挡。(图1、3、7)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通过在第一中间轴(w_v1)上的切换元件(I),第二变速器部分的空套齿轮(5)能与第一变速器部分的空套齿轮(6)连接,使得通过被激活的切换元件(I)至少能接通第一前进挡(G1)和第七前进挡(G7)作为迂回挡,并且通过在第二中间轴(w_v2)上的切换元件(K),第二变速器部分的空套齿轮(8)能与第一变速器部分的空套齿轮(9)连接,使得通过被激活的切换元件(K)至少能接通倒挡(R1)作为迂回挡。(图9至12)
5.按上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作为双齿轮平面(5-8)的第一齿轮平面包括在第二变速器部分的第二变速器输入轴(w_K2)上的固定齿轮(1),并且作为单齿轮平面(6-2、3-9)的第二以及第三齿轮平面和作为双齿轮平面(7-10)的第四齿轮平面包括在第一变速器部分的第一变速器输入轴(w_K1)上的三个固定齿轮(2、3、4)。(图1至4)
6.按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作为双齿轮平面(5-8)的第一齿轮平面包括在第二变速器部分的第二变速器输入轴(w_K2)上的固定齿轮(1),并且作为双齿轮平面(6-9)的第二齿轮平面以及作为单齿轮平面(7-3、4-10)的第三和第四齿轮平面包括在第一变速器部分的第一变速器输入轴(w_K1)上的三个固定齿轮(2、3、4)。(图5至12)
7.按上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前进挡(G1)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F)以及被激活的切换元件(I)接通,第二前进挡(G2)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F)接通,第三前进挡(G3)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A)接通,第四前进挡(G4)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E)接通,第五前进挡(G5)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D)接通,第六前进挡(G6)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B)接通,并且第七前进挡(G7)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B)以及被激活的切换元件(K)接通。(图1和2)
8.按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倒挡(R1)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C)接通,第二倒挡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C)以及被激活的切换元件(I)接通,并且超速挡(O1)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D)以及被激活的切换元件(I)接通。(图1和2)
9.按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前进挡(G1)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C)以及被激活的切换元件(I)接通,第二前进挡(G2)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C)接通,第三前进挡(G3)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D)接通,第四前进挡(G4)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E)接通,第五前进挡(G5)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A)接通,第六前进挡(G6)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B)接通,并且第七前进挡(G7)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A)以及被激活的切换元件(K)接通。(图3、4和7、8)
10.按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倒挡(R1)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F)接通,另一倒挡(R2)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F)以及被激活的切换元件(I)接通,下一个倒挡(R3)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F)以及被激活的切换元件(K)接通,并且至少爬行挡(C1)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C)以及被激活的切换元件(K)接通。(图3、4和7、8)
11.按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前进挡(G1)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F)以及被激活的切换元件(I)接通,第二前进挡(G2)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F)接通,第三前进挡(G3)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D)接通,第四前进挡(G4)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E)接通,第五前进挡(G5)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A)接通,第六前进挡(G6)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B)接通,并且第七前进挡(G7)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1)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A)以及被激活的切换元件(K)接通。(图5和6)
12.按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倒挡(R3)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C)接通,并且爬行挡(C1)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F)以及被激活的切换元件(K)接通。(图5和6)
13.按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前进挡(G1)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C)以及被激活的切换元件(I)接通,第二前进挡(G2)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C)接通,第三前进挡(G3)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A)接通,第四前进挡(G4)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B)接通,第五前进挡(G5)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D)接通,第六前进挡(G6)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F)接通,并且第七前进挡(G7)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D)以及被激活的切换元件(I)接通。(图9和10)
14.按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倒挡(R1)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C)以及被激活的切换元件(K)接通。(图9和10)
15.按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前进挡(G1)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F)以及被激活的切换元件(I)接通,第二前进挡(G2)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F)接通,第三前进挡(G3)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A)接通,第四前进挡(G4)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B)接通,第五前进挡(G5)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D)接通,第六前进挡(G6)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C)接通,并且第七前进挡(G7)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一离合器(K1)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D)以及被激活的切换元件(I)接通。(图11和12)
16.按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倒挡(R1)作为迂回挡能通过第二离合器(K2)和被激活的耦联装置(F)以及被激活的切换元件(K)接通。(图11和12)
CN2008801092624A 2007-10-15 2008-10-08 双离合器变速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0932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07049260.1 2007-10-15
DE102007049260.1A DE102007049260B4 (de) 2007-10-15 2007-10-15 Doppelkupplungsgetriebe
PCT/EP2008/063420 WO2009050069A1 (de) 2007-10-15 2008-10-08 Doppelkupplungsgetrieb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09320A true CN101809320A (zh) 2010-08-18
CN101809320B CN101809320B (zh) 2013-06-05

Family

ID=402108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09262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09320B (zh) 2007-10-15 2008-10-08 双离合器变速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230751B2 (zh)
CN (1) CN101809320B (zh)
DE (1) DE102007049260B4 (zh)
WO (1) WO2009050069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76101A (zh) * 2014-07-02 2016-01-27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自动手动变速器
CN108093645A (zh) * 2015-06-15 2018-05-29 格特拉格有限两合公司 双离合器变速器以及车辆变速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9002342B4 (de) 2009-04-14 2017-08-03 Zf Friedrichshafen Ag Doppelkupplungsgetriebe
DE102009002354B4 (de) 2009-04-14 2017-09-21 Zf Friedrichshafen Ag Doppelkupplungsgetriebe
DE102009002348B4 (de) * 2009-04-14 2017-05-04 Zf Friedrichshafen Ag Doppelkupplungsgetriebe
DE102009002343B4 (de) 2009-04-14 2018-01-11 Zf Friedrichshafen Ag Doppelkupplungsgetriebe
DE102009002358B4 (de) 2009-04-14 2017-10-19 Zf Friedrichshafen Ag Doppelkupplungsgetriebe
DE102009002345B4 (de) 2009-04-14 2017-05-11 Zf Friedrichshafen Ag Doppelkupplungsgetriebe
EP2477580B1 (en) * 2009-09-18 2019-02-20 Ottobock SE & Co. KGaA Self aligning prosthesis with hydraulic actuators
DE102010055645B4 (de) 2010-12-22 2022-07-14 Volkswagen Ag Doppelkupplungswindungsgetriebe
CA2866935A1 (en) 2012-03-23 2013-09-26 Pacific Rim Engineered Products (1987) Ltd. Dual clutch type power transmission with alternative torque transmission path providing alternative ratios
US9822873B2 (en) 2012-03-23 2017-11-21 Pacific Rim Engineered Products (1987) Ltd. Gear engagement mechanism for transmissions and related method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822330A1 (de) 1988-01-09 1989-07-27 Rudolf Prof Dr Ing Franke Stirnradwechselgetriebe, insbesondere fuer kraftfahrzeuge
EP0984202B1 (de) * 1998-08-25 2002-07-31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A subsidiary of Ford Motor Company Wechselgetriebe in 3-Wellenbauweise, insbesondere für Kraftfahrzeuge
DE10239540A1 (de) * 2001-07-15 2004-03-11 Boisch, Richard, Prof. Dr. Rückwärtsgang und Zentralsynchronisierung für Lastschaltgetriebe
DE10228501B4 (de) * 2002-06-21 2008-10-16 Getrag Innovations Gmbh Automatisches Wechselgetriebe
DE10305241A1 (de) 2003-02-08 2004-09-23 Zf Friedrichshafen Ag Sechs- oder siebengängiges Doppelkupplungsgetriebe
DE102004001961B4 (de) 2004-01-13 2006-07-27 Boisch, Richard, Prof. Dr. Lastschaltgetriebe mit zusätzlichen Gängen
DE102004012909A1 (de) 2004-03-17 2005-10-06 Daimlerchrysler Ag Doppelkupplungsgetriebe
KR100610107B1 (ko) * 2004-08-13 2006-08-09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더블 클러치 변속기
DE102004043939B4 (de) * 2004-09-11 2016-09-29 Daimler Ag Doppelkupplungsgetriebe
FR2880088B1 (fr) 2004-12-29 2008-07-04 Renault Sas Boite de vitesses de vehicule automobile
US7246536B2 (en) 2005-03-17 2007-07-24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Dual clutch kinematic arrangements with wide span
DE102005028532B4 (de) * 2005-06-18 2007-06-21 Boisch, Richard, Prof. Dr. Modulare (Lastschalt-) Getriebe
DE102005044068A1 (de) * 2005-09-15 2007-03-29 Daimlerchrysler Ag Lastschaltbares Gruppengetriebe
DE102005045005B4 (de) * 2005-09-21 2015-02-05 Daimler Ag Doppelkupplungsgetriebe
US7297085B2 (en) * 2005-10-27 2007-11-20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Three mode, multi-speed transmission
US7604561B2 (en) * 2007-01-25 2009-10-20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Multi-speed countershaft transmission with a planetary gear set and method
US7597644B2 (en) * 2007-05-21 2009-10-06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Nine or ten speed split clutch countershaft automatic transmission
US7896770B2 (en) * 2007-08-01 2011-03-01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Multi-speed transmission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76101A (zh) * 2014-07-02 2016-01-27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自动手动变速器
CN105276101B (zh) * 2014-07-02 2019-07-12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自动手动变速器
CN108093645A (zh) * 2015-06-15 2018-05-29 格特拉格有限两合公司 双离合器变速器以及车辆变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00218628A1 (en) 2010-09-02
CN101809320B (zh) 2013-06-05
DE102007049260B4 (de) 2017-07-27
DE102007049260A1 (de) 2009-04-16
WO2009050069A1 (de) 2009-04-23
US8230751B2 (en) 2012-07-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02447B (zh) 双离合器变速器
CN101865251B (zh) 双离合器变速器
CN101809320B (zh) 双离合器变速器
CN101809324B (zh) 双离合器变速器
CN101865258B (zh) 双离合器变速器
CN101809321B (zh) 双离合器变速器
CN101809323B (zh) 双离合器变速器
CN101865260B (zh) 双离合器变速器
CN101802450B (zh) 双离合器变速器
CN101802446B (zh) 双离合器变速器
CN101865253B (zh) 双离合器变速器
CN101865255B (zh) 双离合器变速器
CN101865257B (zh) 双离合器变速器
CN101865247B (zh) 双离合器变速器
CN101865250B (zh) 双离合器变速器
CN101865259B (zh) 双离合器变速器
CN101865252B (zh) 双离合器变速器
CN103189668A (zh) 用于前部横向应用的双离合器变速器
CN101802449A (zh) 双离合器变速器
US20040162180A1 (en) Six-gear or seven-gear selector transmission for motor vehicle
CN102762892B (zh) 双离合器变速器
CN101865261B (zh) 双离合器变速器
CN101865256B (zh) 双离合器变速器
CN101809322B (zh) 双离合器变速器
CN101865249A (zh) 双离合器变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605

Termination date: 2021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