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01043A - 下行信号接收质量的上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下行信号接收质量的上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01043A
CN101801043A CN200910077406A CN200910077406A CN101801043A CN 101801043 A CN101801043 A CN 101801043A CN 200910077406 A CN200910077406 A CN 200910077406A CN 200910077406 A CN200910077406 A CN 200910077406A CN 101801043 A CN101801043 A CN 1018010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o
incident
current service
service cell
homogeneo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0774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01043B (zh
Inventor
王亮
王伟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D Tech Ltd
Original Assignee
TD Tech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D Tech Ltd filed Critical TD Tech Ltd
Priority to CN20091007740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801043B/zh
Publication of CN1018010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010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010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0104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下行信号接收质量的上报方法,包括:UE根据当前确定的用于小区内切换的事件上报类型,对当前服务小区和邻区的主公共导频信道(PCCPCH)的信号接收码功率(RSCP)进行测量,根据测量结果及预先得到的控制参数,判断是否满足所述事件类型的上报条件,如果是,则触发所述事件的PCCPCH RSCP上报。本发明所公开的技术方案,能够实现以干扰控制为目的的小区内切换的PCCPCH RSCP事件上报,从而降低了空口资源的消耗。

Description

下行信号接收质量的上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下行信号接收质量的上报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TD-SCDMA系统中,小区间同频干扰是影响网络KPI(关键性能指标)的重要因素,因此专利申请200810224429.3中提出了一种动态软频率覆盖技术,该技术中预先将N频点小区的N个载波分为两类,分别是覆盖整个小区的全覆盖载波和仅覆盖小区中心地区的中心覆盖载波,对于全覆盖载波上的用户,当确定该用户位于小区中心地区时,需要将该用户切换到中心覆盖载波上;对于中心覆盖载波上的用户,当该用户对邻区的干扰超过预设阈值时,将该用户切换到全覆盖载波上,以降低相邻小区间的同频干扰水平。其中,确定全覆盖载波上的用户是否位于小区中心地区的一种方式是:准确评估PCCPCH(主公共导频信道)的RSCP(信号接收码功率,ReceivedSignal Code Power)水平,根据当前服务小区和相邻小区的PCCPCH RSCP水平情况确定是否将全覆盖载波上的用户移动终端进行小区内切换。
现有技术中,可以采用周期上报的机制,由UE(用户设备)周期上报测量的当前服务小区和邻区的PCCPCH RSCP,然后RNC根据UE的上报结果,判断是否满足小区内切换条件,如果满足,则对当前服务小区进行小区内切换。但周期测量报告会对有限的空口资源造成“消耗”,因此这种周期报告机制并不能够有效的解决基于PCCPCH RSCP的小区内切换判决。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中提供一种下行信号接收质量的上报方法,以便降低空口资源消耗。
本发明所提供的下行信号接收质量的上报方法,包括:
UE根据当前确定的用于小区内切换的事件上报类型,对当前服务小区和邻区的PCCPCH RSCP进行测量,根据测量结果及预先得到的控制参数,判断是否满足所述事件类型的上报条件,如果是,则触发所述事件的PCCPCH RSCP上报。
所述用于小区内切换的事件上报类型包括:当前服务小区的PCCPCH RSCP值高于每个同频邻区的PCCPCH RSCP值第一设定阈值的事件上报类型,记为1k事件;和/或,当前服务小区的PCCPCH RSCP值高于每个异频邻区的PCCPCH RSCP值第二设定阈值的事件上报类型,记为2G事件;
所述对当前服务小区和邻区的PCCPCH RSCP进行测量包括:对当前服务小区和所有M个同频邻区的PCCPCH RSCP进行测量,和/或,对当前服务小区和所有N个异频邻区的PCCPCH RSCP进行测量。
较佳地,所述控制参数包括:对应1k事件的第一设定阈值,和/或,对应2G事件的第二设定阈值;
所述根据测量结果及预先得到的控制参数,判断是否满足所述事件类型的上报条件包括:根据测量得到的当前服务小区的PCCPCH RSCP值QS、M个同频邻区的PCCPCH RSCP值QTm,m=1,..,M、对应1k事件的第一设定阈值、以及预先得到的当前服务小区的小区偏置CIOS和M个同频邻区的小区偏置CIOTm,m=1,...,M,判断当前服务小区和所有M个同频邻区是否满足关系式((QS+CIOS)-(QTm+CIOTm))≥第一设定阈值,m=1,...,M,如果是,则判断满足1k事件的上报条件;和/或,根据测量得到的当前服务小区的PCCPCHRSCP值QS、N个异频邻区的PCCPCH RSCP值QYn,n=1,...,N、对应2G事件的第二设定阈值、以及预先得到的当前服务小区的小区偏置CIOS和N个异频邻区的小区偏置CIOYn,n=1,...,N,判断当前服务小区和所有N个异频邻区是否满足关系式((QS+CIOS)-(QYn+CIOYn))≥第二设定阈值,n=1,...,N,如果是,则判断满足2G事件的上报条件。
较佳地,所述控制参数进一步包括:对应1k事件的第一次数阈值,和/或,对应2G事件的第二次数阈值;
所述判断满足1k事件的上报条件之前,进一步包括:初始化对应1k事件的每个同频邻区的第一计数器为零,在本次计算的当前服务小区和任意第i个同频邻区满足关系式((QS+CIOS)-(QTi+CIOTi))≥第一设定阈值时,所述同频邻区的第一计数器累加1,否则,对所述同频邻区的第一计数器清零;在所有M个同频邻区的第一计数器的值均达到所述第一次数阈值时,判断满足1k事件的上报条件;其中,1≤i≤M;
所述判断满足2G事件的上报条件之前,进一步包括:初始化对应2G事件的每个异频邻区的第二计数器为零,在本次计算的当前服务小区和任意第j个异频邻区满足关系式((QS+CIOS)-(QYj+CIOYj))≥第二设定阈值时,所述异频邻区的第二计数器累加1,否则,对所述异频邻区的第二计数器清零;在所有N个异频邻区的第二计数器的值均达到所述第二次数阈值时,判断满足2G事件的上报条件;其中,1≤j≤N。
较佳地,所述控制参数包括:对应1k事件的第一设定阈值和第一防波动阈值,和/或,对应2G事件的第二设定阈值和第二防波动阈值;
所述根据测量结果及预先得到的控制参数,判断是否满足所述事件类型的上报条件包括:根据测量得到的当前服务小区的PCCPCH RSCP值QS、M个同频邻区的PCCPCH RSCP值QTm,m=1,...,M、对应1k事件的第一设定阈值和第一防波动阈值、以及预先得到的当前服务小区的小区偏置CIOS和M个同频邻区的小区偏置CIOTm,m=1,...,M,判断当前服务小区和所有M个同频邻区是否满足关系式((QS+CIOS)-(QTm+CIOTm))≥(第一设定阈值+第一防波动阈值),m=1,...,M,如果是,则判断满足1k事件的上报条件;和/或,根据测量得到的当前服务小区的PCCPCH RSCP值QS、N个异频邻区的PCCPCH RSCP值QYn,n=1,...,N、对应2G事件的第二设定阈值和第二防波动阈值、以及预先得到的当前服务小区的小区偏置CIOS和N个异频邻区的小区偏置CIOYn,n=1,...,N,判断当前服务小区和所有N个异频邻区是否满足关系式((QS+CIOS)-(QYn+CIOYn))≥(第二设定阈值+第二防波动阈值),n=1,...,N,如果是,则判断满足2G事件的上报条件。
较佳地,所述控制参数进一步包括:对应1k事件的第一次数阈值,和/或,对应2G事件的第二次数阈值;
所述判断满足1k事件的上报条件之前,进一步包括:初始化对应1k事件的每个同频邻区的第一计数器为零,在本次计算的当前服务小区和任意第i个同频邻区满足关系式((QS+CIOS)-(QTi+CIOTi))≥(第一设定阈值+第一防波动阈值)时,所述同频邻区的第一计数器累加1,在本次计算的当前服务小区和所述第i个同频邻区满足关系式((QS+CIOS)-(QTi+CIOTi))≤(第一设定阈值-第一防波动阈值)时,对所述同频邻区的第一计数器清零,在本次计算的当前服务小区和所述第i个同频邻区满足关系式(第一设定阈值-第一防波动阈值)<((QS+CIOS)-(QTi+CIOTi))<(第一设定阈值+第一防波动阈值)时,所述同频邻区的第一计数器累加1或保持不变或清零;在所有M个同频邻区的第一计数器的值均达到所述第一次数阈值时,判断满足1k事件的上报条件;其中,1≤i≤M;
所述判断满足2G事件的上报条件之前,进一步包括:初始化对应2G事件的每个异频邻区的第二计数器为零,在本次计算的当前服务小区和任意第j个异频邻区满足关系式((QS+CIOS)-(QYj+CIOYj))≥(第二设定阈值+第二防波动阈值)时,所述异频邻区的第二计数器累加1,在本次计算的当前服务小区和所述第j个异频邻区满足关系式((QS+CIOS)-(QYj+CIOYj))≤(第二设定阈值-第二防波动阈值)时,对所述异频邻区的第二计数器清零,在本次计算的当前服务小区和所述第j个异频邻区满足关系式(第二设定阈值-第二防波动阈值)<(QS+CIOS)-(QYj+CIOYj)<(第二设定阈值+第二防波动阈值)时,所述异频邻区的第二计数器累加1或保持不变或清零;在所有N个异频邻区的第二计数器的值均达到所述第二次数阈值时,判断满足2G事件的上报条件;其中,1≤j≤N。
较佳地,所述控制参数进一步包括:对应1k事件的第一计数方式指示,和/或,对应2G事件的第二计数方式指示;
所述在本次计算的当前服务小区和所述第i个同频邻区满足关系式(第一设定阈值-第一防波动阈值)<((QS+CIOS)-(QTi+CIOTi))<(第一设定阈值+第一防波动阈值)时,根据所述第一计数方式指示,控制所述同频邻区的第一计数器累加1或保持不变或清零;
所述在本次计算的当前服务小区和任意第j个异频邻区满足关系式(第二设定阈值-第二防波动阈值)(QS+CIOS)-(QYj+CIOYj)(第二设定阈值+第二防波动阈值)时,根据所述第二计数方式指示,控制所述异频邻区的第二计数器累加1或保持不变或清零。
从上述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中通过在通信系统中增加用于小区内切换的事件上报类型,使UE能够根据当前确定的事件上报类型(如网络侧通知给UE的),对当前服务小区和邻区的PCCPCH RSCP进行测量,根据测量结果及预先得到的控制参数,判断是否满足所述事件类型的上报条件,如果是,则触发所述事件的PCCPCH RSCP上报。从而实现了以干扰控制为目的的小区内切换的PCCPCH RSCP事件上报,降低了空口资源的消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下行信号接收质量的上报方法的示例性流程图;
图2a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对应1k事件的一种判决示意图;
图2b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对应2G事件的一种判决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由于基于目前的3GPP 25.331.780协议,TD-SCDMA不支持用于以干扰控制为目的的小区内切换的PCCPCH RSCP事件上报,因此现有技术中只能采用周期上报的机制。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增加用于以干扰控制为目的的小区内切换的PCCPCH RSCP事件上报类型,并基于该类型进行PCCPCHRSCP的事件上报,从而降低空口资源消耗。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下行信号接收质量的上报方法的示例性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1,在通信系统中增加用于小区内切换的事件上报类型。
具体实现时,为了实现以干扰控制为目的的小区内切换,可增加当前服务小区的PCCPCH RSCP值高于每个同频邻区的PCCPCH RSCP值第一设定阈值的事件上报类型;和/或,当前服务小区的PCCPCH RSCP值高于每个异频邻区的PCCPCH RSCP值第二设定阈值的事件上报类型。当然,具体实现时,也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加其它事件上报类型,此处不再一一列举。
下面仅以上述两种事件上报类型为例进行描述,为描述方面,本文中将当前服务小区的PCCPCH RSCP值高于每个同频邻区的PCCPCH RSCP值第一设定阈值的事件上报类型称为1k事件,将当前服务小区的PCCPCH RSCP值高于每个异频邻区的PCCPCH RSCP值第二设定阈值的事件上报类型称为2G事件。
步骤102,UE根据当前确定的用于小区内切换的事件上报类型,对当前服务小区和邻区的PCCPCH RSCP进行测量。
本步骤中,可预先约定UE要测量并上报的事件类型,如1k事件和/或2G事件,则UE当前确定的事件上报类型为1k事件和/或2G事件。或者,也可由网络侧通知给UE要测量并上报的事件类型,如1k事件和/或2G事件,则UE当前确定的事件上报类型为1k事件和/或2G事件。或者,也可由UE自己决定要测量并上报的事件类型,如1k事件和/或2G事件,则UE当前确定的事件上报类型为1k事件和/或2G事件。
对应1k事件,UE需要测量当前服务小区和所有M个同频邻区的PCCPCH RSCP。
对应2G事件,UE需要测量当前服务小区和所有N个异频邻区的PCCPCH RSCP。
步骤103,UE根据测量结果及预先得到的控制参数,判断是否满足所述事件类型的上报条件,在满足所述上报条件时,触发所述事件的PCCPCHRSCP上报。
本实施例中,可对应各事件上报类型设置不同的上报条件,下面仅列举其中几种:
第一种:控制参数包括对应1k事件的第一设定阈值,和/或,对应2G事件的第二设定阈值。
为描述方便,本文中用QS表示测量得到的当前服务小区的PCCPCHRSCP值;
用CIOS表示预先得到的当前服务小区的小区偏置;
用QTm,m=1,...,M,表示测量得到的所有M个同频邻区各自的PCCPCHRSCP值;
用CIOTm,m=1,...,M,表示预先得到的M个同频邻区各自的小区偏置;
用QYn,n=1,...,N,表示测量得到的所有N个异频邻区各自的PCCPCHRSCP值;
用CIOYn,n=1,...,N,表示预先得到的N个异频邻区各自的小区偏置。
则本步骤中,对应1k事件,可判断当前服务小区和所有M个同频邻区是否满足关系式:
((QS+CIOS)-(QTm+CIOTm))≥第一设定阈值,m=1,...,M(1)
如果满足,则判断满足1k事件的上报条件。
对应2G事件,可判断当前服务小区和所有N个异频邻区是否满足关系式:
((QS+CIOS)-(QYn+CIOYn))≥第二设定阈值,n=1,...,N  (2)
如果满足,则判断满足2G事件的上报条件。
第二种:在第一种上报条件的基础上,为防止由于RSCP值的波动而频繁上报,则进一步设置次数阈值。相应地,控制参数包括对应1k事件的第一设定阈值和第一次数阈值,和/或,对应2G事件的第二设定阈值和第二次数阈值。
本实施例中,对应1k事件,可首先初始化对应1k事件的每个同频邻区的第一计数器为零,之后在本步骤中:
如果判断当前服务小区和任意第i(1≤i≤M)个同频邻区满足关系式:
((QS+CIOS)-(QTi+CIOTi))≥第一设定阈值           (3)
则该同频邻区的第一计数器累加1。
如果判断当前服务小区和所述第i个同频邻区满足关系式:
((QS+CIOS)-(QTi+CIOTi))<第一设定阈值            (4)
则对该同频邻区的第一计数器清零。
当所有M个同频邻区的第一计数器的值均达到所述第一次数阈值时,判断满足1k事件的上报条件。
对应2G事件,可首先初始化对应2G事件的每个异频邻区的第二计数器为零,之后在本步骤中:
如果判断当前服务小区和任意第j(1≤j≤N)个异频邻区满足关系式:
((QS+CIOS)-(QYj+CIOYj))≥第二设定阈值             (5)
则该异频邻区的第二计数器累加1。
如果判断当前服务小区和所述第j个异频邻区满足关系式:
((QS+CIOS)-(QYj+CIOYj))<第二设定阈值             (6)
则对该异频邻区的第二计数器清零。
当所有N个异频邻区的第二计数器的值均达到所述第二次数阈值时,判断满足2G事件的上报条件。
第三种:在第一种上报条件的基础上,为防止由于RSCP值的波动而频繁上报,则进一步设置防波动阈值。相应地,控制参数包括对应1k事件的第一设定阈值和第一防波动阈值,和/或,对应2G事件的第二设定阈值和第二防波动阈值。
则本步骤中,对应1k事件,可判断当前服务小区和所有M个同频邻区是否满足关系式:
((QS+CIOS)-(QTm+CIOTm))≥(第一设定阈值+第一防波动阈值),m=1,...,M                                                (7)
如果满足,则判断满足1k事件的上报条件。
对应2G事件,可判断当前服务小区和所有N个异频邻区是否满足关系式:
((QS+CIOS)-(QYn+CIOYn))≥(第二设定阈值+第二防波动阈值),n=1,...,N                                                (8)
如果满足,则判断满足2G事件的上报条件。
第四种:为了更严格的控制上报条件,还可以在第三种上报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设置次数阈值。相应地,控制参数包括对应1k事件的第一设定阈值、第一防波动阈值和第一次数阈值,和/或,对应2G事件的第二设定阈值、第二防波动阈值和第二次数阈值。
相应地,本实施例中,对应1k事件,可首先初始化对应1k事件的每个同频邻区的第一计数器为零,之后在本步骤中:
如果判断当前服务小区和任意第i(1≤i≤M)个同频邻区满足关系式:
((QS+CIOS)-(QTi+CIOTi))≥(第一设定阈值+第一防波动阈值)  (9)
则该同频邻区的第一计数器累加1。
如果判断当前服务小区和所述第i个同频邻区满足关系式:
((QS+CIOS)-(QTi+CIOTi))≤(第一设定阈值-第一防波动阈值)  (10)
则对该同频邻区的第一计数器清零。
如果判断当前服务小区和所述第i个同频邻区满足关系式:
(第一设定阈值-第一防波动阈值)<((QS+CIOS)-(QTi+CIOTi))<(第一设定阈值+第一防波动阈值)                               (11)
则该同频邻区的第一计数器累加1或保持不变或清零。
当所有M个同频邻区的第一计数器的值均达到所述第一次数阈值时,判断满足1k事件的上报条件。
图2a示出了对应1k事件的判决示意图。如图2a所示,在t1时刻,邻区1满足关系式(9),因此邻区1的计数器开始计数,即累加1;在t2时刻,邻区2和邻区3分别都满足关系式(9),因此邻区2和邻区3的计数器也都开始计数,即分别累加1;在t3时刻,邻区3满足关系式(10),因此邻区3的计数器清零,邻区2满足关系式(9),因此邻区2的计数器累加1;在t4时刻,邻区1和邻区2分别都满足关系式(9),因此邻区1和邻区2的计数器分别累加1。其中,对于满足关系式(11)的情况,则可根据预先设置,计数器累加1或保持不变或清零。
对应2G事件,可首先初始化对应2G事件的每个异频邻区的第二计数器为零,之后在本步骤中:
如果判断当前服务小区和任意第j(1≤j≤N)个异频邻区满足关系式:
((QS+CIOS)-(QYj+CIOYj))≥(第二设定阈值+第二防波动阈值)  (12)
则该异频邻区的第二计数器累加1。
如果判断当前服务小区和所述第j个异频邻区满足关系式:
((QS+CIOS)-(QYj+CIOYj))≤(第二设定阈值-第二防波动阈值)  (13)
则对该异频邻区的第二计数器清零。
如果判断当前服务小区和所述第j个异频邻区满足关系式:
(第二设定阈值-第二防波动阈值)<(QS+CIOS)-(QYj+CIOYj)<(第二设定阈值+第二防波动阈值)                                  (14)
则该异频邻区的第二计数器累加1或保持不变或清零。
当所有N个异频邻区的第二计数器的值均达到所述第二次数阈值时,判断满足2G事件的上报条件。
图2b示出了对应2G事件的判决示意图。如图2b所示,在t1时刻,邻区1满足关系式(12),因此邻区1的计数器开始计数,即累加1;在t2时刻,邻区2和邻区3分别都满足关系式(12),因此邻区2和邻区3的计数器也都开始计数,即分别累加1;在t3时刻,邻区3满足关系式(13),因此邻区3的计数器清零,邻区2满足关系式(12),因此邻区2的计数器累加1;在t4时刻,邻区1和邻区2分别都满足关系式(12),因此邻区1和邻区2的计数器分别累加1。其中,对于满足关系式(14)的情况,则可根据预先设置,计数器累加1或保持不变或清零。
第五种:对于上述第四种所述的上报条件,控制参数中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对应1k事件的第一计数方式指示,和/或,对应2G事件的第二计数方式指示。
其中,第一计数方式指示用于在本次计算的当前服务小区和所述第i个同频邻区满足关系式(第一设定阈值-第一防波动阈值)<((QS+CIOS)-(QTi+CIOTi))<(第一设定阈值+第一防波动阈值)时,指示该同频邻区的第一计数器是累加1还是保持不变或者是清零。例如,如果第一计数方式指示指定为“累加”,则第一计数器是累加1;如果第一计数方式指示指定为“保持不变”,则第一计数器保持不变;如果第一计数方式指示指定为“清零”,则第一计数器清零。
第二计数方式指示用于在本次计算的当前服务小区和任意第j个异频邻区满足关系式(第二设定阈值-第二防波动阈值)<(QS+CIOS)-(QYj+CIOYj)<(第二设定阈值+第二防波动阈值)时,指示该异频邻区的第一计数器是累加1还是保持不变或者是清零。例如,如果第二计数方式指示指定为“累加”,则第二计数器是累加1;如果第二计数方式指示指定为“保持不变”,则第二计数器保持不变;如果第二计数方式指示指定为“清零”,则第二计数器清零。
当然,如果没有第一计数方式指示和第二计数方式指示两个参数来指示计数器的上述操作,则计数器的上述操作也可以根据事先约定进行处理,如事先约定为“保持不变”,则计数器在上述情况下会保持不变。
本实施例中,对应每个计数器还可以设置一个启动标志位,当需要计数器累加1时,若该计数器的启动标志位没有置位,则首先对该启动标志位置位,然后计数器累加1;当需要对计数器清零时,如果计数器的启动标志位已置位,则需要将该启动标志位复位,并清零计数器;当需要计数器保持不变时,则对应的启动标志位也保持不变。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控制参数可以由网络侧通知给UE,例如,网络侧通过测量控制信令通知给UE。或者,所述控制参数也可预先配置给UE。具体实现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其中,网络侧通过测量控制信令通知给UE时,可在测量控制信令中增加相应的控制参数信元,并增加对应1k事件的描述和/或对应2G事件的描述,此处不再详述。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下行信号接收质量的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用户设备UE根据当前确定的用于小区内切换的事件上报类型,对当前服务小区和邻区的主公共导频信道PCCPCH的信号接收码功率RSCP进行测量,根据测量结果及预先得到的控制参数,判断是否满足所述事件类型的上报条件,如果是,则触发所述事件的PCCPCH RSCP上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小区内切换的事件上报类型包括:当前服务小区的PCCPCH RSCP值高于每个同频邻区的PCCPCHRSCP值第一设定阈值的事件上报类型,记为1k事件;和/或,当前服务小区的PCCPCH RSCP值高于每个异频邻区的PCCPCH RSCP值第二设定阈值的事件上报类型,记为2G事件;
所述对当前服务小区和邻区的PCCPCH RSCP进行测量包括:对当前服务小区和所有M个同频邻区的PCCPCH RSCP进行测量,和/或,对当前服务小区和所有N个异频邻区的PCCPCH RSCP进行测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参数包括:对应1k事件的第一设定阈值,和/或,对应2G事件的第二设定阈值;
所述根据测量结果及预先得到的控制参数,判断是否满足所述事件类型的上报条件包括:根据测量得到的当前服务小区的PCCPCH RSCP值QS、M个同频邻区的PCCPCH RSCP值QTm,m=1,...,M、对应1k事件的第一设定阈值、以及预先得到的当前服务小区的小区偏置CIOS和M个同频邻区的小区偏置CIOTm,m=1,...,M,判断当前服务小区和所有M个同频邻区是否满足关系式((QS+CIOS)-(QTm+CIOTm))≥第一设定阈值,m=1,...,M,如果是,则判断满足1k事件的上报条件;和/或,根据测量得到的当前服务小区的PCCPCHRSCP值QS、N个异频邻区的PCCPCH RSCP值QYn,n=1,...,N、对应2G事件的第二设定阈值、以及预先得到的当前服务小区的小区偏置CIOS和N个异频邻区的小区偏置CIOYn,n=1,...,N,判断当前服务小区和所有N个异频邻区是否满足关系式((QS+CIOS)-(QYn+CIOYn))≥第二设定阈值,n=1,...,N,如果是,则判断满足2G事件的上报条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参数进一步包括:对应1k事件的第一次数阈值,和/或,对应2G事件的第二次数阈值;
所述判断满足1k事件的上报条件之前,进一步包括:初始化对应1k事件的每个同频邻区的第一计数器为零,在本次计算的当前服务小区和任意第i个同频邻区满足关系式((QS+CIOS)-(QTi+CIOTi))≥第一设定阈值时,所述同频邻区的第一计数器累加1,否则,对所述同频邻区的第一计数器清零;在所有M个同频邻区的第一计数器的值均达到所述第一次数阈值时,判断满足1k事件的上报条件;其中,1≤i≤M;
所述判断满足2G事件的上报条件之前,进一步包括:初始化对应2G事件的每个异频邻区的第二计数器为零,在本次计算的当前服务小区和任意第j个异频邻区满足关系式((QS+CIOS)-(QYj+CIOYj))≥第二设定阈值时,所述异频邻区的第二计数器累加1,否则,对所述异频邻区的第二计数器清零;在所有N个异频邻区的第二计数器的值均达到所述第二次数阈值时,判断满足2G事件的上报条件;其中,1≤j≤N。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参数包括:对应1k事件的第一设定阈值和第一防波动阈值,和/或,对应2G事件的第二设定阈值和第二防波动阈值;
所述根据测量结果及预先得到的控制参数,判断是否满足所述事件类型的上报条件包括:根据测量得到的当前服务小区的PCCPCH RSCP值QS、M个同频邻区的PCCPCH RSCP值QTm,m=1,...,M、对应1k事件的第一设定阈值和第一防波动阈值、以及预先得到的当前服务小区的小区偏置CIOS和M个同频邻区的小区偏置CIOTm,m=1,...,M,判断当前服务小区和所有M个同频邻区是否满足关系式((QS+CIOS)-(QTm+CIOTm))≥(第一设定阈值+第一防波动阈值),m=1,...,M,如果是,则判断满足1k事件的上报条件;和/或,根据测量得到的当前服务小区的PCCPCH RSCP值QS、N个异频邻区的PCCPCH RSCP值QYn,n=1,...,N、对应2G事件的第二设定阈值和第二防波动阈值、以及预先得到的当前服务小区的小区偏置CIOS和N个异频邻区的小区偏置CIOYn,n=1,...,N,判断当前服务小区和所有N个异频邻区是否满足关系式((QS+CIOS)-(QYn+CIOYn))≥(第二设定阈值+第二防波动阈值),n=1,...,N,如果是,则判断满足2G事件的上报条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参数进一步包括:对应1k事件的第一次数阈值,和/或,对应2G事件的第二次数阈值;
所述判断满足1k事件的上报条件之前,进一步包括:初始化对应1k事件的每个同频邻区的第一计数器为零,在本次计算的当前服务小区和任意第i个同频邻区满足关系式((QS+CIOS)-(QTi+CIOTi))≥(第一设定阈值+第一防波动阈值)时,所述同频邻区的第一计数器累加1,在本次计算的当前服务小区和所述第i个同频邻区满足关系式((QS+CIOS)-(QTi+CIOTi))≤(第一设定阈值-第一防波动阈值)时,对所述同频邻区的第一计数器清零,在本次计算的当前服务小区和所述第i个同频邻区满足关系式(第一设定阈值-第一防波动阈值)<((QS+CIOS)-(QTi+CIOTi))<(第一设定阈值+第一防波动阈值)时,所述同频邻区的第一计数器累加1或保持不变或清零;在所有M个同频邻区的第一计数器的值均达到所述第一次数阈值时,判断满足1k事件的上报条件;其中,1≤i≤M;
所述判断满足2G事件的上报条件之前,进一步包括:初始化对应2G事件的每个异频邻区的第二计数器为零,在本次计算的当前服务小区和任意第j个异频邻区满足关系式((QS+CIOS)-(QYj+CIOYj))≥(第二设定阈值+第二防波动阈值)时,所述异频邻区的第二计数器累加1,在本次计算的当前服务小区和所述第j个异频邻区满足关系式((QS+CIOS)-(QYj+CIOYj))≤(第二设定阈值-第二防波动阈值)时,对所述异频邻区的第二计数器清零,在本次计算的当前服务小区和所述第j个异频邻区满足关系式(第二设定阈值-第二防波动阈值)<(QS+CIOS)-(QYj+CIOYj)<(第二设定阈值+第二防波动阈值)时,所述异频邻区的第二计数器累加1或保持不变或清零;在所有N个异频邻区的第二计数器的值均达到所述第二次数阈值时,判断满足2G事件的上报条件;其中,1≤j≤N。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参数进一步包括:对应1k事件的第一计数方式指示,和/或,对应2G事件的第二计数方式指示;
所述在本次计算的当前服务小区和所述第i个同频邻区满足关系式(第一设定阈值-第一防波动阈值)<((QS+CIOS)-(QTi+CIOTi))<(第一设定阈值+第一防波动阈值)时,根据所述第一计数方式指示,控制所述同频邻区的第一计数器累加1或保持不变或清零;
所述在本次计算的当前服务小区和任意第j个异频邻区满足关系式(第二设定阈值-第二防波动阈值)<(QS+CIOS)-(QYj+CIOYj)<(第二设定阈值+第二防波动阈值)时,根据所述第二计数方式指示,控制所述异频邻区的第二计数器累加1或保持不变或清零。
CN2009100774069A 2009-02-09 2009-02-09 下行信号接收质量的上报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0104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774069A CN101801043B (zh) 2009-02-09 2009-02-09 下行信号接收质量的上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774069A CN101801043B (zh) 2009-02-09 2009-02-09 下行信号接收质量的上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01043A true CN101801043A (zh) 2010-08-11
CN101801043B CN101801043B (zh) 2012-07-04

Family

ID=425964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77406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01043B (zh) 2009-02-09 2009-02-09 下行信号接收质量的上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801043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56217A (zh) * 2009-10-27 2011-05-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测量事件的上报方法和装置
WO2012024962A1 (zh) * 2010-08-24 2012-03-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自动邻区关系测量的方法及系统
WO2012055266A1 (zh) * 2010-10-29 2012-05-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测量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3037427A (zh) * 2011-09-30 2013-04-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cb模式多点协作的传输方法、终端及基站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55102C (zh) * 2004-06-07 2009-01-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码分多址系统的软切换方法
CN100407837C (zh) * 2004-09-14 2008-07-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载频小区和多小区系统中移动终端的测量控制方法
CN100409718C (zh) * 2005-06-13 2008-08-06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时分双工码分多址系统异频测量报告的方法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56217A (zh) * 2009-10-27 2011-05-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测量事件的上报方法和装置
CN102056217B (zh) * 2009-10-27 2016-04-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测量事件的上报方法和装置
WO2012024962A1 (zh) * 2010-08-24 2012-03-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自动邻区关系测量的方法及系统
CN102378247A (zh) * 2010-08-24 2012-03-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自动邻区关系测量的方法及系统
CN102378247B (zh) * 2010-08-24 2016-06-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自动邻区关系测量的方法及系统
WO2012055266A1 (zh) * 2010-10-29 2012-05-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测量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3037427A (zh) * 2011-09-30 2013-04-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cb模式多点协作的传输方法、终端及基站
CN103037427B (zh) * 2011-09-30 2017-05-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cb模式多点协作的传输方法、终端及基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01043B (zh) 2012-07-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48532B (zh) 一种参考信号接收功率阈值的调整方法及设备
CN100450302C (zh) 一种lte架构下的测量控制方法
EP2176968B1 (en) A method of reducing power consumption in a ue when the ue is in idle mode
CN102149111B (zh) 一种邻区信息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03167534B (zh) 通信事件的测量处理方法与装置、用户设备
EP2735108B1 (en) Radio base station, radio network node and methods therein for detecting a faulty antenna
CN103220699A (zh) 评估网络性能的方法和装置
CN102905291A (zh) 一种提示网络优化的方法和网络优化服务器
WO2014056373A1 (zh) 一种邻区关系更新方法及基站
CN101801043B (zh) 下行信号接收质量的上报方法
CA2897269A1 (en) Cell outage detection and compens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3002495A (zh) 无线网络结构的评估方法及装置
EP2793499B1 (en) Wireless parameter control system, wireless parameter control device, wireless base station, wireless parameter control method and program
CN102695218B (zh) 基于模式识别的切换自优化方法
CN103139825A (zh) 在lte系统中进行边缘用户划分的方法、装置及其基站
CN101729161B (zh) 测量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1583190A (zh) 用户设备位置确定方法和系统
WO2024088234A1 (zh) 终端网络调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2131216B (zh) 检测无线连接失败事件的发生原因的方法、终端和基站
CN101801005A (zh) 一种广播信道覆盖自优化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1854636B (zh) 过载指示阈值的确定方法、系统及设备
GB2463163A (en) Estimating energy costs for network operations
CN101415201B (zh) 一种判断信号质量的方法
CN102281569A (zh) Femto 基站基于分布式策略的测量控制方法
CN102026269B (zh) 测量上报触发时间参数的优化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704

Termination date: 2016020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