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00911A - 实现本地交换的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实现本地交换的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00911A
CN101800911A CN200910078002A CN200910078002A CN101800911A CN 101800911 A CN101800911 A CN 101800911A CN 200910078002 A CN200910078002 A CN 200910078002A CN 200910078002 A CN200910078002 A CN 200910078002A CN 101800911 A CN101800911 A CN 1018009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al exchange
local
user terminal
entity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0780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00911B (zh
Inventor
卢磊
顾亮
张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100780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800911B/zh
Priority to KR1020117020410A priority patent/KR20110113651A/ko
Priority to PCT/CN2009/076178 priority patent/WO2010088835A1/zh
Priority to IN3525KON2011 priority patent/IN2011KN03525A/en
Publication of CN1018009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00911A/zh
Priority to US13/204,085 priority patent/US8599714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009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009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8Service support devices; Network management devices
    • H04W88/181Transcoding devices; Rate adaptation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40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2Processing of mobility data, e.g. registration information at HLR [Home Location Register] or VLR [Visitor Location Register]; Transfer of mobility data, e.g. between HLR, VLR or external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实现本地交换的方法及系统,其包括:接收发送用户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后,根据所述上行数据中承载的信息查询确定接收所述上行数据的接收用户终端的位置信息;当根据所述接收用户终端的位置信息及发送用户终端的位置信息,确定发送用户终端和接收用户终端之间传递的数据符合本地交换条件时,根据记录了执行本地交换控制方式的本地交换规则对发送用户终端和接收用户终端之间传递的数据执行本地交换操作。从而使得相应的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可以较少地占用网络传输资源,并可以降低相应的传输时延,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Description

实现本地交换的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网络通信过程中实现本地交换的技术。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VolP(基于IP的语音)业务等PS(分组域)业务的应用日益广泛。为此,在WiMAX网络等通信系统中也提供了开展VolP业务等PS业务的服务。从业务模型来看,VolP业务的电话业务属于本地业务,即仅有小部分VolP业务会离开本地通话区间实现通话。同样,在通信网络中,还存在一些其他具有类似应用情况的业务流,相应业务流中的一部分仅需要在本地区间便可以实现交换。但是,如图1所示,目前,对于VolP业务等部分仅需要在本地区间进行交换便可以实现通信的业务流来说,其仍需要经由回程网络和核心网进行传输。
在实现本发明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对于仅在本地区间便可以实现交换的业务流,若将其传输过程都经由回程网络和核心网络,则将大大增加对回程网络和核心网络带宽的需求,并导致较大的传输延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实现本地交换的方法及系统,以使得在通信网络中可以将部分数据仅在本地区间进行交换传输到目的端,从而节省传输资源。
一种实现本地交换的方法,包括:
接收发送用户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后,根据所述上行数据中承载的信息查询确定接收所述上行数据的接收用户终端的位置信息;
当根据所述接收用户终端的位置信息及发送用户终端的位置信息,确定发送用户终端和接收用户终端之间传递的数据符合本地交换条件时,根据记录了执行本地交换控制方式的本地交换规则对发送用户终端和接收用户终端之间传递的数据执行本地交换操作。
一种实现本地交换的系统,包括:
位置信息管理模块,用于管理通信网络中的用户终端的位置信息;
本地交换规则管理模块,用于管理记录了执行本地交换控制方式的本地交换规则;
本地交换控制模块,用于根据发送用户终端的位置信息,以及利用发送用户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中承载的信息查询所述位置信息管理模块管理的用户终端的位置信息获得的接收用户终端的位置信息,确定发送用户终端和接收用户终端之间传递的数据符合本地交换条件后,根据所述本地交换规则管理模块管理的本地交换规则控制对发送用户终端和接收用户终端之间传递的数据执行本地交换操作。
一种实现本地交换的方法,包括:
本地交换执行实体接收本地交换控制实体发送的本地交换控制信息;
根据所述本地交换控制信息,本地交换执行实体检测来自发送用户终端的数据包,并对于符合本地交换条件的数据包,直接在本地发送到接收用户终端,实现针对发送用户终端和接收用户终端之间传递数据的本地交换操作。
一种本地交换执行实体,包括:
本地交换控制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本地交换控制实体发送的本地交换控制信息;
本地交换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本地交换控制信息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本地交换控制信息,检测来自发送用户终端的数据包,并对于符合本地交换条件的数据包,直接在本地发送到接收用户终端,实现针对发送用户终端和接收用户终端之间传递数据的本地交换操作。
一种本地交换控制实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地交换条件判断模块,用于接收到的数据包中的信息查询确定接收用户终端的位置信息,并根据接收用户终端的位置信息及发送用户终端的位置信息,确定发送用户终端和接收用户终端之间传递的数据是否符合本地交换条件;
本地交换控制信息发送单元,用于在所述本地交换条件判断模块确定符合本地交换条件后,根据本地交换规则向本地交换执行实体发送本地交换控制信息,以通知本地交换执行实体根据该本地交换控制信息执行本地交换操作。
由上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其可以在通信网络中,将符合本地交换条件的数据通过在本地区间内进行交换的方式进行传输,从而使得相应的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可以较少地占用网络传输资源,并可以降低相应的传输时延,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业务流传输路径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本地交换执行实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C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本地交换控制实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实施例一的处理过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实施例二的处理过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实施例三的处理过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实施例四的处理过程示意图一;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实施例四的处理过程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实现本地交换的技术方案,在该方案中:接收发送用户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后,接根据上行数据中承载的信息查询确定接收该上行数据的接收用户终端的位置信息;在根据所述接收用户终端的位置信息及发送用户终端的位置信息,确定发送用户终端和接收用户终端之间传递的数据符合本地交换条件(如发送用户终端和接收用户终端在网络中的通信路径存在重合点等)时,则可以根据记录了执行本地交换控制方式的本地交换规则对发送用户终端和接收用户终端之间传递的数据执行本地交换操作。其中,发送用户终端的位置信息通常为执行本地交换决策的实体可知,例如,发送用户终端很可能为该执行本地交换决策的实体下属的用户终端,此时,执行本地交换决策的实体显然知晓发送用户终端的位置信息;或者,执行本地交换决策的实体也可以通过查询的方式确定发送用户终端的位置信息;等等。
上述相应的位置信息可以包括地址信息或路径信息中的至少一项,或者,也可以为其他信息,只要根据相应的位置信息能够识别两个用户终端(如发送用户终端和接收用户终端)之间是否满足本地交换条件即可。
为使得能够在执行本地交换决策过程中能够获取相应的位置信息,则可以在网络中预先保存用户终端的位置信息,或者,也可以当用户终端接入网络后通过学习更新的方式保存该用户终端的位置信息,等等。
本发明实施例中,相应的本地交换规则具体可以包括本地交换签约信息和本地交换控制方式中的至少一项;其中,相应的本地交换签约信息用于记录了用户签约的执行本地交换的规则,如基于用户的本地交换信息、基于业务流的本地交换信息或基于位置的本地交换信息中的至少一项等,相应的本地交换控制方式则用于记录是否执行本地交换或本地交换控制模式中的至少一项,该本地交换控制模式具体可以包括由同一实体进行本地交换决策控制的集中式控制方式和由多个实体分别进行本地交换决策的分布式控制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实现本地交换的系统,其具体实现结构如图2A所示,可以包括:
位置信息管理模块21,用于管理用户终端的位置信息;
本地交换规则管理模块22,用于管理记录了执行本地交换控制方式的本地交换规则;
本地交换控制模块23,用于根据发送用户终端的位置信息,以及利用发送用户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中承载的信息查询所述位置信息管理模块21管理获得的接收用户终端的位置信息,确定发送用户终端和接收用户终端之间传递的数据符合本地交换条件后,根据所述本地交换规则管理模块22管理的本地交换规则控制对发送用户终端和接收用户终端之间传递的数据执行本地交换操作。
可选地,在该系统中还可以包括上行数据检测模块24,用于接收所述发送用户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并将该上行数据的源地址上报给位置信息管理模块21,以保存以该源地址为索引的发送用户终端的位置信息,将该上行数据的目的地址上报给本地交换控制模块23,以用于本地交换控制模块23以该目的地址索引从相应的置信息管理模块21查询获取接收用户终端的位置信息。
在该系统中,相应的上行数据检测模块还可以接收本地交换规则管理模块22发来的分类器信息,并根据该分类器信息检测接收对应的上行数据,以仅对分类器信息对应的上行数据中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进行相应的处理,相应的分类器信息记录了允许执行本地交换的上行数据的识别信息,通过该分类器信息可以识别出需要执行本地交换决策处理的上行数据,以便于针对相应的上行数据进行本地交换决策处理。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系统中,在本地交换控制模块23执行根据本地交换规则管理模块22管理的本地交换规则控制对发送用户终端和接收用户终端之间传递的数据执行本地交换操作的过程中,该本地交换控制模块23还可以发送根据本地交换规则生成的本地交换控制信息到本地交换执行模块25,并由本地交换执行模块25根据该本地交换控制信息对发送用户终端和接收用户终端之间传递的数据执行本地交换操作,相应的本地交换执行模块25可以为一个或多个,若为多个,则分别设置于不同的实体设备中。
在上述实现本地交换的系统中,相应的位置信息管理模块21和本地交换控制模块23具体可以设置于第一实体设备中,本地交换规则管理模块22则可以设置于第二实体设备中,第一实体设备与第二实体设备为不同的实体设备。或者,位置信息管理模块21、本地交换规则管理模块22和本地交换控制模块23也可以分别设置于不同的实体设备或同一实体设备(如第一实体设备等)中。可选地,对于上行数据检测模块24,其可以设置于上述第一实体设备中,或者,也可以独立设置于一个或多个实体设备中,或者,可以与位置信息管理模块21、本地交换规则管理模块22和本地交换控制模块23设置于同一实体设备中;相应的,上述本地交换执行模块25可以设置于上述第一实体设备中,或者,也可以独立设置于一个或多个实体设备中,或者,可以与位置信息管理模块21、本地交换规则管理模块22和本地交换控制模块23设置于同一实体设备中。
需要说明的是,若从逻辑实体的角度进行相应的处理功能的划分描述,则上述位置信息管理模块21、本地交换规则管理模块22、本地交换控制模块23、上行数据检测模块24和本地交换执行模块25依次还可以称为:位置信息管理实体、本地交换规则管理实体、本地交换控制实体、上行数据检测实体和本地交换执行实体。
通过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及系统,使得在通信网络中可以实现相应的本地交换处理,从而可以节省网络传输资源,并可以降低数据传输的时延,提高数据传输效率。即当通信双方(发送用户终端和接收用户终端)的数据路径有重叠时,便可能利用本地交换的方式进行数据传输。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本地交换实现方案中,还可以实现按照不同的控制粒度实现本地交换,从而满足不同的本地交换需求,例如地:
若按照位置的粒度进行本地交换控制,则用户若在特定的区域内接入无线网络便可以享受本地交换,具体可以通过预先配置的形式配置在特定区域的接入网设备,以实现按照位置的粒度进行本地交换控制。
若按照用户的粒度进行本地交换控制,则用户需要签约或是无线网络服务商根据其运营商策略控制用户是否可以享受本地交换,若可以,则该用户的所有本地交换业务均可使用本地交换的方式进行传输。
若按照业务的粒度进行本地交换控制,则用户需要签约或是无线网络服务商根据其运营商策略某些业务可否可以享受本地交换,以针对特定业务允许其使用本地交换的方式进行传输。
不同的控制粒度的本地交换,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和需求来灵活的配置,以达到分层次、分等级控制本地交换实现的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中,还采用了不同的本地交换控制模式实现本地交换的控制。即在无线网络中,本地交换控制点(即设置有本地交换控制模块的实体)可以设置在网络中的某个特定网元上,也可以是位于数据面的各个网元上,为此相应本地交换控制模式包括以下两种:
(1)集中式控制方式
在该集中式控制方式中,本地交换控制点设置于特定的网元(如网关GW或网络接入服务器NAS等),该特定的网元通过实时数据检测确定相应的本地交换执行点(即设置有本地交换执行模块的实体),并根据本地交换策略(即本地交换规则)确定本地交换的执行参数,并将该本地交换的执行参数通知给本地交换执行点,以执行相应的本地交换。例如,若在GW进行上行数据检测,判断两个通信的MS在同一BS下,则通知BS对这两个MS业务发起本地交换操作。
(2)分布式控制方式
在该分布式控制方式中,本地交换控制点设置于分布在数据面的不同网元(如基站BS、服务网关Serving GW、锚定网关Anchor GW或NAS)上;且由各个分布在数据面的不同网元进行数据检测,当通信双方的数据路径有重合,则可以进行相应的本地交换。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本地交换执行实体,其具体实现结构如图2B所示,可以包括:
本地交换控制信息接收模块26,用于接收本地交换控制实体发送的本地交换控制信息,相应的本地交换控制信息为根据本地交换规则确定;
本地交换处理模块27,用于根据上述本地交换控制信息接收模块26接收到的本地交换控制信息,检测来自发送用户终端的数据包,并对于符合本地交换条件的数据包,直接在本地发送到接收用户终端,实现针对发送用户终端和接收用户终端之间传递数据的本地交换操作。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本地交换控制实体,其具体实现结构如图2C所示,具体可以包括:
本地交换条件判断模块28,用于接收到的数据包中的信息查询确定接收用户终端的位置信息,并根据接收用户终端的位置信息及发送用户终端的位置信息,确定发送用户终端和接收用户终端之间传递的数据是否符合本地交换条件;
本地交换控制信息发送单元29,用于在上述本地交换条件判断模块28确定符合本地交换条件后,根据本地交换规则向本地交换执行实体发送本地交换控制信息,以通知本地交换执行实体根据该本地交换控制信息执行本地交换操作,相应的本地交换控制信息为根据本地交换规则确定。
可选地,该本地交换控制实体还可以包括本地交换规则接收模块210,用于接收本地交换规则管理实体发送的本地交换规则,根据所述本地交换规则决定执行本地交换的方式和实体;所述本地交换规则包括本地交换签约信息和本地交换控制方式中的至少一项,其中,所述本地交换签约信息记录了用户签约的执行本地交换的规则,所述本地交换控制方式记录了是否执行本地交换或本地交换控制模式中的至少一项,所述的本地交换控制模式包括由同一实体进行本地交换决策控制的集中式控制方式和由多个实体分别进行本地交换决策的分布式控制方式。且相应的用户签约的执行本地交换的规则具体可以但不限于包括:基于用户的本地交换信息、基于业务流的本地交换信息或基于位置的本地交换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为便于对本发明实施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实现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在该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相应的实现本地交换的处理过程包括:
步骤1,LS(本地交换)策略控制模块(即本地交换规则管理模块)将本地交换策略(即本地交换规则)通知给本地交换控制模块;
具体地,本地交换策略控制模块可以根据接收到的本地交换策略或是预配置的本地交换策略(如基于位置的本地交换策略等)通知本地交换控制模块可以采用的本地交换策略,相应的本地交换策略可以包括:本地交换控制模式(如集中式控制方式或分布式控制方式等)和本地交换的粒度(如按照位置、用户或业务流的粒度控制本地交换);
步骤2,本地交换控制模块接收到相关的本地交换策略后,通知上行数据检测模块执行数据检测策略;
具体可以向上行数据检测模块发送分类器信息,以通知上行数据检测模块根据该分类器信息进行上行数据的检测,该分类器信息中可以包括:用于指示是否需要执行本地交换操作的本地交换指示,以及指示需要针对某用户或特定业务流进行上行数据检测的信息。
步骤3,MS发送上行数据到上行数据检测模块;
可选地,相应的上行数据中途可能经过一个或多个上行数据接收模块传输后到达上行数据检测模块;
步骤4,上行数据检测模块解析IP数据包或MAC数据包的源IP地址或源MAC地址,并发送到地址学习管理模块(即位置信息管理模块),地址学习管理模块学习或更新该MS的地址信息,以便于其作为目的端时供本地交换控制模块查询;
该步骤4并不限定于在步骤5之前执行,即该步骤4也可以在之后的其他时序位置执行。
步骤5,上行数据检测模块解析IP数据包或是MAC数据包的目的IP地址或是目的MAC地址,并通知本地交换控制模块。
步骤6,本地交换控制模块通过向地址学习管理模块查询通信对端的位置,即根据IP地址或MAC地址查询通信对端MS所处的Access Station(接入位置)和GW(网关)。
步骤7,本地交换控制模块根据获得的通信对端位置判断通信双方的路径是否有重合点,以及是否满足本地交换的条件;
步骤8,若本地交换控制模块确定不满足本地交换条件,则通知上行数据检测模块将上行数据发送到AR(Access Router,接入路由器),数据通过回程网络和核心网络发送到通信对端MS。
步骤9,若本地交换控制模块确定满足本地交换条件,则本地交换控制模块根据本地交换策略,和通信双方MS的通信路径,寻找合理的上行数据接收模块和本地下行数据发送模块,并通知该上行数据接收模块,关联到通信对端的本地下行数据发送模块;
具体地,可以由本地交换控制模块发送本地交换控制信息到上行数据接收模块,以指示上行数据接收模块对接收到的符合本地交换条件的上行数据进行本地交换,该本地交换控制信息中可以包括需要执行本地交换的业务流信息、报文的目的地址信息或用户信息(如报文的源地址信息或其他唯一识别用户的身份信息)等;根据该本地交换控制信息,上行数据接收模块根据该本地交换控制信息可以在本地记录符合本地交换条件的报文的特征信息,若数据包目的IP地址或MAC地址为特定的通信节点,则符合本地交换条件,可以直接将该数据包发送到关联的本地下行数据发送模块,等等;
步骤10,在包含本地交换执行模块的本地交换执行点上,相应的上行数据接收模块接收到上行数据后,将根据本地交换控制信息确定符合本地交换条件的上行数据直接发送到关联的本地下行数据发送模块,由本地下行数据发送模块直接将该相应的数据发送到通信对端MS,实现本地交换;
具体地,可以在该上行数据接收模块中开启数据检测功能,根据建立的本地交换规则,将符合本地交换规则的数据直接发送到通信对端MS。
以在WiMAX(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全球接入微波互操作性)网络中实现本地交换为例,下面将结合附图描述几个在WiMAX网络中实现的本地交换的具体处理过程。
WiMAX网络是一种基于IEEE 802.16标准的无线城域网。WiMAX网络包括客户端MS(移动终端)或SS(用户终端)、ASN(接入服务网)和CSN(连接服务网),其中,ASN包括BS(基站)和ASN GW(接入服务网网关),CSN则包括PPS(预付费服务器),以及AAA(认证、授权和计费)服务器等逻辑实体。相应的,若在WiMAX网络中的Anchor ASN-GW(锚定ASN-GW)、Serving ASN-GW(服务ASN-GW)、基站以及中继站上实现相应的本地交换处理,则可以有效节省回程网络侧传输成本。
实施例二
在该实施例中,采用集中式控制方式实现本地交换,具体地可以在Authenticator GW(鉴权器网关)实现本地交换的控制,在BS(基站)、RS(中继站)或ASN-GW(接入服务网网关)实现本地交换操作。
如图4所示,相应的实现本地交换的处理过程具体可以包括:
步骤1,与Authenticator(鉴权器)位于同一GW(即AuthenticatorGW)的Anchor SFA发送RR_Req(Resource Reservation,资源预留请求)消息到位于anchor ASN-GW的Serving SFA,在该消息中包含本地交换策略(即本地交换规则),相应的本地交换策略为根据MS的本地签约信息及预置的本地交换控制方式确定;
其中,本地交换签约信息可以为基于业务流、用户的本地交换签约信息或是基于位置的本地交换预配置信息;本地交换控制方式可以为集中式控制方式(或分布式控制方式)以及是否强制执行基于位置的本地交换等;
具体地,可以在MS接入认证过程中,Authenticator接收来自AAA服务器的MS的本地交换签约信息后,结合本地配置的本地交换控制方式触发与之位于同一ASN-GW的Anchor SFA建立MS的业务流,即发送RR_Req(Resource Reservation,资源预留请求)消息到位于anchor ASN-GW的Serving SFA(服务业务流授权),在该RR_Req消息中包含LS Indication(本地交换指示)和相应的本地交换control point(控制点);进一步地,对于基于业务流的本地交换,可以在RR_Req消息包含的支持本地交换的业务流信息中增加本地交换指示和相应的本地交换控制点(如RS、BS或ASN-GW等),对于基于位置或用户的本地交换,可以在RR_Req消息包含的用户的所有业务流信息中增加本地交换指示和相应的本地交换控制点。
步骤2,Serving SFA接收到该RR_Req消息后,发送Path_Reg_Req(数据通道注册请求)消息到Serving ASN-GW,以建立相应的业务流和数据通道,且根据本地交换的控制点的位置,在该Path_Reg_Req消息中可以增加相应的上行数据检测指示信息(uplink data clarify indication)。
步骤3,Serving ASN-GW接收到该Path_Reg_Req消息后,继续发送该Path_Reg_Req消息到BS(基站),以建相应的业务流和数据通道。
步骤4,BS接收到该Path_Reg_Req消息后,发送DSA_Req(Dynamicservice addition,动态业务增加请求)消息经过可选的RS中继到MS,建立承载业务流的空口连接;根据本地交换的控制点的位置,在相应的DSA_Req消息中也可以增加上行数据检测指示信息(uplink data clarify indication)。
MS接收到该DSA_Req消息后,发送DSA_Rsp(Dynamic serviceaddition,动态业务增加响应)消息经选的RS中继到BS作为DSA_Req消息的回复。
步骤5,BS接收到该作为回复的DSA_Rsp消息后,发送Path_Reg_Rsp(数据通道注册响应)消息到Serving ASN-GW,以作为上述Path_Reg_Req消息的回复。
步骤6,Serving ASN-GW接收到该Path_Reg_Rsp消息后,发送Path_Reg_Rsp消息到Serving SFA。
步骤7,Serving SFA接收到该Path_Reg_Rsp消息后,发送RR_Rsp(Resource Reservation,资源预留响应)消息到Anchor SFA作为RR_Req消息的回复。
步骤8,当MS具有上行数据需要发送时,在相应的业务流上发送数据到Anchor GW。
步骤9,Anchor GW确定该业务流支持本地交换,则Anchor DPF中的Anchor DPF发送MS_uplink_information_rpt(MS上行数据信息报告)消息到Authenticator,在该MS_uplink_information_rpt消息中可以包含:MSID(终端标识)、SFID(Service Flow ID:业务流标识)、MS自身的IP/MAC地址和通信对端的IP/MAC地址(其中,对于IP-CS(IP汇聚子层),包含的是IP地址;对于Ethernet-CS(以太网汇聚子层),包含的是MAC地址),以及MS的路径,如MS所处的RS ID(中继站标识)、BS ID(基站标识)和经过的ASN-GW ID(ASN-GW标识)等;其中,MSID和MS自身的IP/MAC地址可以为二选一包含,相应的SFID及MS的路径均为可选包含。
步骤10,Authenticator接收到MS_uplink_information_rpt消息后,继续将该消息发送到地址学习与管理模块。
步骤11,地址学习与管理模块接收到MS_uplink_information_rpt消息后,记录MS的MAC地址或是IP地址以及MS当前的位置和路径(如MS所处的RS ID、BS ID和经过的ASN-GW ID等);并发送MS_uplink_information_ack(MS上行数据信息确认)消息到Authenticator,在该消息中可以包含相应的MS当前的位置和路径;
在该步骤中,还可以根据通信对端的MAC地址或IP地址查找通信对端的位置(如通信对端所在的BSID或RSID等,其中,若MS接入站为RS,则需要确定通信对端所在的RSID)和MS在ASN内的数据路径(如MS经过的ASN-GW ID等,即MS当前的位置和路径)确定相应的第一个重合点,或者,也可以根据MS和通信对端各自在ASN内的路径确定第一个重合点(具体可以依次以RS、BS、Serving ASN-GW到Anchor ASN-GW的顺序确定相应的的第一个重合点),此时,可以在发送的MS_uplink_information_ack消息中直接包含相应的第一个重合点,而不再携带相应的MS当前的位置和路径。
步骤12,Authenticator根据从接收到的MS_uplink_infbrmation_ack消息中获取相应的MS当前的位置和路径或直接获取相应的第一个重合点信息;
其中,若从MS_uplink_information_ack消息中获取的为MS当前的位置和路径信息,则还需要进一步确定MS和通信对端路径的第一个重合点(具体可以依照从RS、BS、Serving ASN-GW到Anchor ASN-GW的顺序确定);之后,结合MS的本地交换控制方式和本地交换签约信息,决定LS的执行参数,并发送MS_uplink_information_ack消息到Anchor DPF,消息中包含相应的LS的执行参数,该LS的执行参数可以为是否执行本地交换,以及若执行本地交换时,相应的本地交换的执行点及分类器信息等。
步骤13,Anchor DPF接收到MS_uplink_information_ack消息后,若确定不执行本地交换,则相应的上行数据将按照正常方式路由到CSN(连接服务网络)。
步骤14,Anchor DPF接收到MS_uplink_information_ack消息后,若确定执行本地交换,则:
若本地交换执行点在Anchor DPF,则按照下发的本地交换的执行参数,更新本地分类器,对满足本地交换条件的数据,如目标IP地址或MAC地址满足本地交换条件的数据包,或需要执行本地交换的某用户的数据包,或需要执行本地交换的某业务流的数据包,直接发送到通信对端的下行数据通道;
若本地交换执行点不在Anchor DPF本地,则发送Path_Modify_Req(路径修改请求)消息到Serving ASN-GW,在该消息中包含本地交换执行点和为执行本地交换所需要更新的分类器信息。
步骤15,Serving ASN-GW接收到Path_Modify_Req消息后,若确定执行本地交换,则:
若本地交换执行点在Serving ASN-GW,则按照下发的本地交换的执行参数,更新本地分类器,对满足本地交换条件的数据,如目标IP地址/MAC地址满足本地交换条件的数据包,或需要执行本地交换的某用户的数据包,或需要执行本地交换的某业务流的数据包,直接发送到通信对端的下行数据通道;
若本地交换执行点不在Serving ASN-GW本地,则发送Path_Modify_Req消息到BS,同样,在该消息中包含本地交换执行点和为执行本地交换所需要更新的分类器信息。
步骤16,BS接收到Path_Modify_Req消息后,若确定需要执行本地交换,则:
若本地交换执行点在BS,则按照下发的本地交换的执行参数,更新本地分类器,对满足本地交换条件的数据,如目标IP地址/MAC地址满足本地交换条件的数据包,或需要执行本地交换的某用户的数据包,或需要执行本地交换的某业务流的数据包,直接发送到通信对端的下行空口连接;
若本地交换执行点不在BS,则发送DSC_Req(Dynamic ServiceChange_Request:动态业务修改请求)消息到RS,在该消息中包含本地交换执行点和为执行本地交换需要更新的分类器参数。
步骤17,RS接收到DSC_Req消息后,按照下发的本地交换的执行参数,更新本地分类器,对满足本地交换条件的数据,如目标IP地址/MAC地址满足本地交换条件的数据包,或需要执行本地交换的某用户的数据包,或需要执行本地交换的某业务流的数据包,直接发送到通信对端的下行空口连接。并返回DSC_Rsp(Dynamic Service Change_Response:动态业务修改响应)消息到BS。
步骤18,BS发送Path_Modify_Rsp(路径修改响应)消息到ServingASN-GW,作为Path_Modify_Req消息的回复。
步骤19,Serving ASN-GW接收到Path_Modify_Rsp消息后,继续发送相应的Path_Modify_Rsp消息到Anchor ASN-GW,以作为Path_Modify_Req消息的回复。
通过上述处理过程,便可以实现相应的本地交换。图4中仅给出了BS作为本地交换执行点时,相应的上行数据传输过程,即BS接收到上行数据后,直接通过本地交换的方式将本地交换数据发送给通信对端MS。
仍以BS作为本地交换执行点为例,通过本地交换技术可以根据终端的接入位置,对于位于同一个BS、或同一组BS下的终端,实行业务本地化处理,以绕过将移动通信流量从无线BS传输到最近的交换节点的回程网络,在BS直接建立连接,实现本地通信,从而节省网络传输资源。
实施例三
在该实施例中,采用集中式控制方式实现本地交换,具体地可以在Anchor ASN-GW(锚定接入服务网网关)实现本地交换的控制,在BS、RS或ASN-GW实现本地交换操作。
如图5所示,相应的实现本地交换的处理过程具体可以包括:
步骤1-8执行的处理与上述实施例二中的步骤1-8执行的处理相同,在此不再重复描述。
步骤9,Anchor ASN-GW收到上行数据后,若该业务流支持本地交换,则Anchor ASN-GW中的Anchor DPF发送MS_uplink_information_rpt消息到地址学习与管理模块,在该消息中包含:MSID、SFID、MS自身的IP/MAC地址和通信对端的IP/MAC地址(对于IP-CS,包含了IP地址;对于Ethernet-CS,包含了MAC地址),及MS的路径(如MS所处的RS ID、BS ID和经过的ASN-GW ID等)。
步骤10,地址学习与管理模块记录MS的MAC地址或IP地址以及MS的路径,以便于其他实体在执行本地交换决策时查询;
该步骤10描述的操作不限定在步骤11之前执行,也可以在其他时序执行相应的操作。
步骤11,地址学习与管理模块还根据通信对端的MAC地址或IP地址,查找通信对端的路径(如通信对端所在的BS对应的BSID或所在的RS对应的RSID中的至少一项,若MS接入站为RS,则可以包含相应的RSID)以及MS在ASN内的路径(如MS经过的ASN-GW ID等),或者根据MS和通信对端各自在ASN内的路径所确定第一个重合点(该重合点是依次从RS、BS、Serving ASN-GW到Anchor ASN-GW的顺序路径中确定),并发送MS_uplink_information_ack消息到Anchor DPF,在该消息中包含上述通信对端的路径及MS在ASN内的路径或所确定的第一个重合点信息。
步骤12,Anchor DPF接收到MS_uplink_information_ack消息后,根据获取的通信对端的路径和MS在ASN内的路径,确定MS和通信对端路径的第一个重合点(该重合点是依次从RS、BS、Serving ASN-GW到Anchor ASN-GW的顺序路径中确定),或是直接从MS_uplink_information_ack消息中获取的相应的第一个重合点,结合MS的本地交换控制方式和本地交换签约信息,决定LS的执行参数,相应的LS的执行参数包括是否执行本地交换,以及若确定执行本地交换时,相应的本地交换执行点和分类器信息等;
步骤13,若Anchor DPF决策不执行本地交换,则相应的上行数据按正常方式路由到CSN即可。
步骤14,若Anchor DPF决策执行本地交换,则:
如果本地交换执行点在Anchor DPF,则根据本地交换的执行参数,更新本地分类器,对符合本地交换条件的数据,如目标IP地址或MAC地址满足本地交换条件的数据包,或需要执行本地交换的某用户的数据包,或需要执行本地交换的某业务流的数据包,直接发送到通信对端的下行数据通道;
如果本地交换执行点不在Anchor DPF,则发送Path_Modify_Req消息到Serving AS-GW,在该消息中包含本地交换执行点和为执行本地交换所需要更新的分类器信息。
步骤15-19执行的处理过程与实施例二中的步骤15-19采用的处理过程相同,故在此不再重复描述。
通过上述处理过程,便可以实现相应的本地交换。图5中仅给出了BS作为本地交换执行点时,相应的上行数据传输过程,即BS接收到上行数据后,直接通过本地交换的方式将本地交换数据发送给通信对端MS。
实施例四
在该实施例中,采用分布式控制方式实现本地交换,具体地可以在ASN-GW、BS或RS实现本地交换操作,并可以在ASN-GW、BS或RS上分别进行相应的本地交换决策,以确定是否执行本地交换,相应的地址仍可以采用集中式维护管理,即仍在地址学习与管理模块进行集中管理。
如图6所示,相应的实现本地交换的处理过程具体可以包括:
步骤1,Authenticator发送RR_Req消息到位于anchor DPF的ServingSFA,在该消息中包含本地交换策略,如本地交换指示及本地交换控制点等,相应的本地交换策略根据MS的本地签约信息及预定的本地交换控制方式确定;
其中,本地交换签约信息可以为基于业务流、用户或是位置的本地交换签约信息;本地交换控制方式可以为分布式控制方式(或集中式控制方式)以及是否强制执行基于位置的本地交换等;
具体地,可以在MS接入认证过程中,Authenticator接收来自AAA服务器的MS的本地交换签约信息后,结合本地配置的本地交换控制方式触发与之位于同一ASN-GW的Anchor SFA建立MS的业务流,即发送RR_Req消息到位于anchor DPF的Serving SFA,在该RR_Req消息中包含本地交换指示和相应的本地交换控制点;进一步地,对于基于业务流的本地交换,可以在RR_Req消息包含的支持本地交换的业务流信息中增加本地交换指示和相应的本地交换控制点(如RS、BS或ASN-GW等),对于基于位置或用户的本地交换,可以在RR_Req消息包含的用户的所有业务流信息中增加本地交换指示和相应的本地交换控制点。
步骤2,Serving SFA接收到该RR_Req消息后,发送Path_Reg_Req消息到Serving GW,以建立相应的业务流和数据通道,且需要在发送的Path_Reg_Req消息中增加本地交换指示和相应的本地交换控制点。
步骤3,Serving ASN-GW接收到该Path_Reg_Req消息后,继续发送Path_Reg_Req消息到BS,以建立相应的业务流和数据通道,且需要在发送的Path_Reg_Req消息中增加本地交换指示和相应的本地交换控制点。
步骤4,BS接收到该Path_Reg_Req消息后,发送DSA_Req消息可选地经过RS中继后到MS,以建立承载业务流的空口连接;且MS接收到该DSA_Req消息后,还发送DSA_Rsp消息可选地经过RS中继后到BS作为所述DSA_Req消息的回复;
其中,对于存在RS的场景,在发送到RS的DSA_Req消息中还增加本地交换指示和相应的本地交换控制点。
步骤5,BS接收到该DSA_Rsp消息后,发送Path_Reg_Rsp消息到Serving ASN-GW作为所述Path_Reg_Req消息的回复。
步骤6,Serving ASN-GW接收到该Path_Reg_Rsp消息后,发送Path_Reg_Rsp消息到Serving SFA作为所述Path_Reg_Req消息的回复。
步骤7,Serving SFA接收到该Path_Reg_Rsp消息后,发送RR_Rsp消息到Anchor SFA作为RR_Req消息的回复。
步骤8,当MS具有上行数据需要发送时,则在相应的业务流上发送上行数据。
步骤9,若该业务流支持本地交换,则RS、BS或ASN-GW将对MS的上行数据流进行检测,并发送MS_uplink_information_rpt消息到地址学习与管理模块,在消息中包含MSID、SFID、MS的IP或MAC地址和通信对端的IP或MAC地址,其中,对于IP-CS,包含的是MS及通信对端的IP地址,对于Ethernet-CS,包含的是MS及通信对端的MAC地址)。
步骤10,地址学习与管理模块记录(即学习更新)MS的MAC地址或IP地址,以备其他实体在执行本交换地决策时查询;
该步骤10的执行时序并不限定为步骤11之前,也可以在其他时序执行相应的操作。
步骤11,地址学习与管理模块根据通信对端的MAC地址或IP地址,查找通信对端的路径,如通信对端所在的BS对应的BSID或所在的RS对应的RSID或所在的ASN-GW对应的ASN-GW ID等,并发送MS_uplink_information_ack到RS、BS和ASN-GW,在该消息中包含上述通信对端的路径信息。
步骤12,RS、BS和ASN-GW根据获取通信对端的路径信息,则分别执行相应的本地交换决策;
步骤13,若发现通信对端不与MS在同一RS、BS或ASN-GW下,则不执行本地交换,而是将相应的数据按正常方式路由到CSN。
步骤14,若发现通信对端与MS在同一RS、BS或ASN-GW下,则确定需要执行本地交换,此时,需要根据本地交换控制方式和和本地交换签约信息更新本地分类器,对符合本地交换条件的数据,如目标IP地址/MAC地址满足本地交换条件的数据包,或需要执行本地交换的某用户的数据包,或需要执行本地交换的某业务流的数据包,直接发送到通信对端的下行数据通道;图6中仅以BS作为本地交换执行点为例示出了相应的上行数据的本地交换过程。
在该实施例中,相应的ASN-GW可以为服务ASN-GW,也可以为锚定ASN-GW。而且,相应的RS、BS或ASN-GW分别执行相同的本地交换决策过程,以决策是否在本地执行本地交换(即本地是否作为本地交换执行点),在确定执行本地交换后,则相应的本地交换操作仅由作为本地交换执行点的RS、BS或ASN-GW执行。图6中仅示出了,锚定ASN-GW作为本地交换执行点时的本地交换处理过程,该处理过程与实施例三中的步骤14-19提供的处理过程类似。
在该实施例四中,参照图7所示,相应的地址学习与管理模块也可以分别设置于RS、BS或ASN-GW中,由RS、BS或ASN-GW进行相应的地址学习更新处理,以及MS及通信对端的路径或第一重合点的确定,即由RS、BS或ASN-GW相对独立地完成相应的本地交换决策处理过程。
通过上述各个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实现本地数据的本地交换数据,有效节省了回程网络的带宽,进而能够有效降低运营商成本,节省传输资源。即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本地交换技术方案,可以有效节省回程网络的传输带宽,减小传输延时,从而提供更优质的语音业务等业务服务,并可以缓解网络传输的压力。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 Memory,RAM)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4)

1.一种实现本地交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发送用户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后,根据所述上行数据中承载的信息查询确定接收所述上行数据的接收用户终端的位置信息;
当根据所述接收用户终端的位置信息及发送用户终端的位置信息,确定发送用户终端和接收用户终端之间传递的数据符合本地交换条件时,根据记录了执行本地交换控制方式的本地交换规则对发送用户终端和接收用户终端之间传递的数据执行本地交换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本地交换规则包括本地交换签约信息和本地交换控制方式中的至少一项,其中,所述本地交换签约信息记录了用户签约的执行本地交换的规则,所述本地交换控制方式记录了是否执行本地交换或本地交换控制模式中的至少一项,所述的本地交换控制模式包括由同一实体进行本地交换决策控制的集中式控制方式和由多个实体分别进行本地交换决策的分布式控制方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签约的执行本地交换的规则包括:基于用户的本地交换信息、基于业务流的本地交换信息或基于位置的本地交换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4.一种实现本地交换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位置信息管理模块,用于管理通信网络中的用户终端的位置信息;
本地交换规则管理模块,用于管理记录了执行本地交换控制方式的本地交换规则;
本地交换控制模块,用于根据发送用户终端的位置信息,以及利用发送用户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中承载的信息查询所述位置信息管理模块管理的用户终端的位置信息获得的接收用户终端的位置信息,确定发送用户终端和接收用户终端之间传递的数据符合本地交换条件后,根据所述本地交换规则管理模块管理的本地交换规则控制对发送用户终端和接收用户终端之间传递的数据执行本地交换操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还包括:
上行数据检测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发送用户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并将该上行数据的源地址上报给位置信息管理模块,以保存以该源地址为索引的发送用户终端的位置信息,将该上行数据的目的地址上报给本地交换控制模块,以用于以该目的地址索引查询接收用户终端的位置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数据检测模块还接收所述本地交换规则管理模块发来的分类器信息,并根据该分类器信息检测接收对应的上行数据,所述分类器信息记录了允许执行本地交换的上行数据的识别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本地交换控制模块执行根据所述本地交换规则管理模块管理的本地交换规则控制对发送用户终端和接收用户终端之间传递的数据执行本地交换操作的过程中,该本地交换控制模块还发送根据本地交换规则确定的本地交换控制信息到本地交换执行模块,并由所述本地交换执行模块根据所述本地交换控制信息对发送用户终端和接收用户终端之间传递的数据执行本地交换操作。
8.根据权利要求4至7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位置信息管理模块和本地交换控制模块设置于第一实体设备中,所述本地交换规则管理模块设置于第二实体设备中;
或者,
所述位置信息管理模块、本地交换规则管理模块和本地交换控制模块,分别设置于不同的实体设备中,或者,统一设置于同一实体设备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数据检测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一实体设备中,或者,独立设置于一个或多个实体设备中,或者,与所述位置信息管理模块、本地交换规则管理模块和本地交换控制模块设置于同一实体设备中;所述的本地交换执行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一实体设备中,或者,独立设置于一个或多个实体设备中,或者,与所述位置信息管理模块、本地交换规则管理模块和本地交换控制模块设置于同一实体设备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信网络包括微波接入全球互操作WiMAX网络,该WiMAX网络中的实体设备包括:接入服务网网关ASN GW、基站BS、中继站RS及鉴权器网关;其中,所述第一实体设备包括:ASN GW、BS或RS,所述第二实体设备包括:鉴权器网关。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位置信息管理模块设置于ASN GW中,所述本地交换规则管理模块和本地交换控制模块设置于鉴权器网关中,所述的上行数据检测模块和本地交换执行模块设置于锚定ASN GW、服务ASN GW、BS或RS中;
或者,
所述位置信息管理模块设置于ASN GW中,所述本地交换规则管理模块设置于鉴权器网关中,所述的上行数据检测模块和本地交换执行模块设置于锚定ASN GW、服务ASN GW、BS或RS中,且所述本地交换控制模块设置于锚定ASN GW;
或者,
所述位置信息管理模块设置于ASN GW中,所述本地交换规则管理模块设置于鉴权器网关中,所述的上行数据检测模块、本地交换执行模块和本地交换控制模块设置于锚定ASN GW、服务ASN GW、BS或RS中;
或者,
所述本地交换规则管理模块设置于鉴权器网关中,所述的位置信息管理模块、上行数据检测模块、本地交换执行模块和本地交换控制模块设置于锚定ASN GW、服务ASN GW、BS或RS中。
12.一种实现本地交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地交换执行实体接收本地交换控制实体发送的本地交换控制信息;
根据所述本地交换控制信息,本地交换执行实体检测来自发送用户终端的数据包,并对于符合本地交换条件的数据包,直接在本地发送到接收用户终端,实现针对发送用户终端和接收用户终端之间传递数据的本地交换操作。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本地交换执行实体接收本地交换控制实体发送的本地交换控制信息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所述本地交换控制实体根据确定的发送用户终端的位置信息及接收用户终端的位置信息,确定发送用户终端和接收用户终端之间传递的数据是否符合本地交换条件;
在所述本地交换控制实体确定符合本地交换条件后,根据本地交换规则向所述本地交换执行实体发送本地交换控制信息,以通知本地交换执行实体根据该本地交换控制信息执行本地交换操作。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本地交换控制实体还接收本地交换规则管理实体发送的本地交换规则,根据所述本地交换规则决定执行本地交换的方式和实体;所述本地交换规则包括本地交换签约信息和本地交换控制方式中的至少一项,其中,所述本地交换签约信息记录了用户签约的执行本地交换的规则,所述本地交换控制方式记录了是否执行本地交换或本地交换控制模式中的至少一项,所述的本地交换控制模式包括由同一实体进行本地交换决策控制的集中式控制方式和由多个实体分别进行本地交换决策的分布式控制方式。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签约的执行本地交换的规则包括:基于用户的本地交换信息、基于业务流的本地交换信息或基于位置的本地交换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本地交换执行实体检测来自发送用户终端的数据包的步骤包括:
检测数据包的互联网协议IP地址或媒体接入控制MAC地址,与收到的本地交换的分类器信息匹配,若匹配,则确定需要执行本地交换操作,否则,将所述数据包发送到连接服务网CSN,所述分类器信息记录了允许执行本地交换的上行数据的识别信息。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本地交换操作的过程具体包括:
发送用户终端通过上行业务承载将待发送的数据包发送到本地交换执行实体,并由本地交换执行实体将所述待发送的数据包发送到接收用户终端的下行业务承载,以通过接收用户终端的下行业务承载将所述待发送的数据包发送到接收用户终端。
18.根据权利要求12至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本地交换执行实体接收本地交换控制实体发送的本地交换控制信息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上行数据检测实体接收所述发送用户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后,将该上行数据的源地址上报给用于管理用户终端位置信息的位置信息管理实体,以保存以该源地址为索引的发送用户终端的位置信息;
和/或,
上行数据检测实体接收所述发送用户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后,将该上行数据的目的地址上报给所述本地交换控制实体,以用于根据该目的地址索引查询接收用户终端的位置信息。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数据检测实体还接收用于维护本地交换规则的本地交换规则管理实体发来的分类器信息,并根据该分类器信息检测接收对应的上行数据,所述分类器信息记录了允许执行本地交换的上行数据的识别信息。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位置信息管理实体设置于ASN GW中,所述本地交换规则管理实体和本地交换控制实体设置于鉴权器网关中,所述的上行数据检测实体和本地交换执行实体设置于锚定ASN GW、服务ASN GW、BS或RS中;
或者,
所述位置信息管理实体设置于ASN GW中,所述本地交换规则管理实体设置于鉴权器网关中,所述的上行数据检测实体和本地交换执行实体设置于锚定ASN GW、服务ASN GW、BS或RS中,且所述本地交换控制实体设置于锚定ASN GW;
或者,
所述位置信息管理实体设置于ASN GW中,所述本地交换规则管理实体设置于鉴权器网关中,所述的上行数据检测实体、本地交换执行实体和本地交换控制实体设置于锚定ASN GW、服务ASN GW、BS或RS中;
或者,
所述本地交换规则管理实体设置于鉴权器网关中,所述的位置信息管理实体、上行数据检测实体、本地交换执行实体和本地交换控制实体设置于锚定ASN GW、服务ASN GW、BS或RS中。
21.一种本地交换执行实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地交换控制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本地交换控制实体发送的本地交换控制信息;
本地交换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本地交换控制信息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本地交换控制信息,检测来自发送用户终端的数据包,并对于符合本地交换条件的数据包,直接在本地发送到接收用户终端,实现针对发送用户终端和接收用户终端之间传递数据的本地交换操作。
22.一种本地交换控制实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地交换条件判断模块,用于接收到的数据包中的信息查询确定接收用户终端的位置信息,并根据接收用户终端的位置信息及发送用户终端的位置信息,确定发送用户终端和接收用户终端之间传递的数据是否符合本地交换条件;
本地交换控制信息发送单元,用于在所述本地交换条件判断模块确定符合本地交换条件后,根据本地交换规则向本地交换执行实体发送本地交换控制信息,以通知本地交换执行实体根据该本地交换控制信息执行本地交换操作。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本地交换控制实体,其特征在于,该实体还包括本地交换规则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本地交换规则管理实体发送的本地交换规则,根据所述本地交换规则决定执行本地交换的方式和实体;所述本地交换规则包括本地交换签约信息和本地交换控制方式中的至少一项,其中,所述本地交换签约信息记录了用户签约的执行本地交换的规则,所述本地交换控制方式记录了是否执行本地交换或本地交换控制模式中的至少一项,所述的本地交换控制模式包括由同一实体进行本地交换决策控制的集中式控制方式和由多个实体分别进行本地交换决策的分布式控制方式。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本地交换控制实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签约的执行本地交换的规则包括:基于用户的本地交换信息、基于业务流的本地交换信息或基于位置的本地交换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CN200910078002A 2009-02-06 2009-02-06 实现本地交换的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018009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78002A CN101800911B (zh) 2009-02-06 2009-02-06 实现本地交换的方法及系统
KR1020117020410A KR20110113651A (ko) 2009-02-06 2009-12-29 로컬 교환을 구현하는 방법 및 시스템
PCT/CN2009/076178 WO2010088835A1 (zh) 2009-02-06 2009-12-29 实现本地交换的方法及系统
IN3525KON2011 IN2011KN03525A (zh) 2009-02-06 2009-12-29
US13/204,085 US8599714B2 (en) 2009-02-06 2011-08-05 Method and system for implementing local switching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78002A CN101800911B (zh) 2009-02-06 2009-02-06 实现本地交换的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00911A true CN101800911A (zh) 2010-08-11
CN101800911B CN101800911B (zh) 2012-10-17

Family

ID=425416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78002A Active CN101800911B (zh) 2009-02-06 2009-02-06 实现本地交换的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599714B2 (zh)
KR (1) KR20110113651A (zh)
CN (1) CN101800911B (zh)
IN (1) IN2011KN03525A (zh)
WO (1) WO2010088835A1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04192A (zh) * 2010-09-17 2012-04-04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报文传输方法和网络设备
WO2012088866A1 (zh) * 2010-12-27 2012-07-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建立数据路径的方法和系统
WO2012106932A1 (zh) * 2011-07-26 2012-08-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交换建立方法和装置、数据交换方法和装置、承载节点
CN102984664A (zh) * 2011-09-05 2013-03-20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终端的方法
US8599714B2 (en) 2009-02-06 2013-12-0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implementing local switching
CN103780868A (zh) * 2012-10-23 2014-05-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空间位置的数据传输方法、控制器及设备
CN104243279A (zh) * 2013-06-24 2014-12-2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信息处理设备和穿戴式电子设备
CN104995985A (zh) * 2014-01-26 2015-10-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ip语音本地交换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165044A (zh) * 2013-05-03 2015-12-16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策略的基于位置的强制执行
CN107888403A (zh) * 2017-06-07 2018-04-06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01351B1 (en) 1998-04-08 2001-10-09 Sbc Technology Resources Inc. Device and method for transferring unbundled network elements between local exchange carriers
FI109756B (fi) * 1998-09-21 2002-09-30 Nokia Corp Menetelmä tiedonsiirtojärjestelmässä paikallisten resurssien hyödyntämiseksi, tiedonsiirtojärjestelmä ja langaton viestin
AU6911600A (en) 1999-09-10 2001-04-10 Ericsson Inc. Methods, user terminals, and systems that route international calls in a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ing a home communications gateway
KR100498258B1 (ko) 2001-07-21 2005-06-29 (주)와이즈인터네셔날코리아 트리구조의 통신시스템 및 방법
US20050135385A1 (en) 2003-12-17 2005-06-23 Tellabs Operation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gital cross connect
GB2421402B (en) * 2004-12-17 2007-04-11 Motorola Inc A transmitter,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transmitting radio signals therefor
CN100461945C (zh) * 2005-06-27 2009-02-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无线本地环路系统中本地交换的方法
US20070140457A1 (en) * 2005-12-19 2007-06-21 Sbc Knowledge Ventures Lp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vely routing callers to service call centers
CN100479610C (zh) * 2006-02-17 2009-04-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宽带无线系统中加速寻呼接入的实现方法
CN101159905B (zh) * 2007-11-07 2010-04-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站控制器内实现本地交换方法、核心网设备及网络系统
CN101272626B (zh) * 2008-04-16 2011-05-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实现本地交换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1291538B (zh) * 2008-06-13 2012-07-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在基站收发信台进行通信交换的方法及基站子系统
CN101800911B (zh) 2009-02-06 2012-10-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实现本地交换的方法及系统

Cited B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599714B2 (en) 2009-02-06 2013-12-0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implementing local switching
CN102404192A (zh) * 2010-09-17 2012-04-04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报文传输方法和网络设备
CN102404192B (zh) * 2010-09-17 2014-12-24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报文传输方法和网络设备
WO2012088866A1 (zh) * 2010-12-27 2012-07-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建立数据路径的方法和系统
CN102572772A (zh) * 2010-12-27 2012-07-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反向触发建立数据路径的方法和系统
CN102572772B (zh) * 2010-12-27 2015-05-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反向触发建立数据路径的方法和系统
CN102870487A (zh) * 2011-07-26 2013-01-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交换建立方法和装置、数据交换方法和装置、承载节点
WO2012106932A1 (zh) * 2011-07-26 2012-08-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交换建立方法和装置、数据交换方法和装置、承载节点
CN102870487B (zh) * 2011-07-26 2016-11-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交换建立方法和装置、数据交换方法和装置、承载节点
CN102984664A (zh) * 2011-09-05 2013-03-20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终端的方法
CN102984664B (zh) * 2011-09-05 2015-07-22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终端的方法
CN103780868A (zh) * 2012-10-23 2014-05-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空间位置的数据传输方法、控制器及设备
CN105165044A (zh) * 2013-05-03 2015-12-16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策略的基于位置的强制执行
CN104243279A (zh) * 2013-06-24 2014-12-2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信息处理设备和穿戴式电子设备
CN104243279B (zh) * 2013-06-24 2020-08-1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信息处理设备和穿戴式电子设备
CN104995985A (zh) * 2014-01-26 2015-10-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ip语音本地交换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4995985B (zh) * 2014-01-26 2019-08-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ip语音本地交换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7888403A (zh) * 2017-06-07 2018-04-06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7888403B (zh) * 2017-06-07 2020-05-29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10113651A (ko) 2011-10-17
WO2010088835A1 (zh) 2010-08-12
IN2011KN03525A (zh) 2015-07-10
US20110286439A1 (en) 2011-11-24
US8599714B2 (en) 2013-12-03
CN101800911B (zh) 2012-10-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00911B (zh) 实现本地交换的方法及系统
JP5258083B2 (ja) 無線メッシュ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可動ユーザのための分散型ローミングサービス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JP3851090B2 (ja) パケット交換ネットワークのインテリジェントネットワークサービス
CN102740361B (zh) 无线网络汇聚传输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0450291C (zh) 一种建立接口链路的方法
CN100583905C (zh) 一种移动终端ip地址分配方法
CA2609717C (en) Terminal having sctp-based handover function and sctp-based handover method of the terminal
CN106412996B (zh) 转发报文的方法及装置
CN102625346B (zh) 一种长期演进局域网lte-lan系统和接入设备及终端
CN103067857A (zh) 一种通过用户承载标识获取用户位置的系统和方法
CN101646157A (zh) 池信息管理方法及其设备
CN102986192A (zh) 用分离归属代理体系结构提供移动性的系统和方法
CN102884839B (zh) 在面向分组数据的移动通信网络中提供本地业务快捷方式的方法
CN101442478A (zh) 一种无线网络中数据通道建立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4041122A (zh) 一种数据域业务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282807B (zh) 实现本地路由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JP2003023494A (ja) ネットワーク間の加入者移動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2892211B (zh) 一种业务卸载方法、移动性管理实体
CN102378358A (zh) 一种实现多连接的架构及方法
CN101296109B (zh) 多策略执行点下与策略决策实体交互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573014B (zh) 向采用多种接入方式的用户传输数据报文的方法和设备
CN103228016A (zh) 基于小区切换的数据处理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2821435A (zh) WiMAX系统中分段建立数据路径的本地路由方法
Ouyang et al. An analysis of traffic and throughput for UMTS packet core networks
CA3137960A1 (en) Inter network roaming between independently managed satellite network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