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82807B - 实现本地路由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实现本地路由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82807B
CN102282807B CN2009801150658A CN200980115065A CN102282807B CN 102282807 B CN102282807 B CN 102282807B CN 2009801150658 A CN2009801150658 A CN 2009801150658A CN 200980115065 A CN200980115065 A CN 200980115065A CN 102282807 B CN102282807 B CN 10228280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al routing
user terminal
end user
carrying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1506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82807A (zh
Inventor
卢磊
顾亮
张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2828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828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828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828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2Processing of mobility data, e.g. registration information at HLR [Home Location Register] or VLR [Visitor Location Register]; Transfer of mobility data, e.g. between HLR, VLR or external networks
    • H04W8/08Mobility data transfer
    • H04W8/082Mobility data transfer for traffic bypassing of mobility servers, e.g. location registers, home PLMNs or home ag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实现本地路由的方法、装置及系统,包括:在根据发起通信的本端用户终端的位置信息及作为通信对端的对端用户终端的位置,确定本端用户终端和对端用户终端符合本地路由条件后,关联本端用户终端和对端用户终端之间分别建立支持本地路由的承载,联获得本地路由承载,以便于通过本地路由承载,在本端用户终端和对端用户终端之间实现本地路由。通过该方案可以实现本端MS与通信对端MS之间的本地路由,以节省回程网络的带宽,能够降低运营商成本,节省传输。

Description

实现本地路由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网络通信过程中实现本地路由的技术。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VoIP(基于IP的语音)业务等PS(分组域)业务的应用日益广泛。为此,在WiMAX网络等通信系统中也提供了开展VoIP业务等PS业务的服务。从业务模型来看,VoIP业务的电话业务属于本地业务,即仅有小部分VoIP业务会离开本地通话区间实现通话。同样,在通信网络中,还存在一些其他具有类似应用情况的业务流,相应业务流中的一部分仅需要在本地区间便可以实现交换。但是,如图1所示,目前,对于VoIP业务等部分仅需要在本地区间进行交换便可以实现通信的业务流来说,其仍需要经由回程网络和核心网进行传输。
在实现本发明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对于仅在本地区间便可以实现交换的业务流,若将其传输过程都经由回程网络和核心网络,则将大大增加对回程网络和核心网络带宽的需求,并导致较大的传输延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实现本地路由的方法、装置及系统,以使得在通信网络中可以将部分数据仅在本地区间进行交换传输到目的端,从而节省传输资源。
一种实现本地路由的方法,包括:
在根据发起通信的本端用户终端的位置信息及作为通信对端的对端用户终端的位置信息,确定本端用户终端和对端用户终端符合本地路由条件后,关联本端用户终端和对端用户终端分别建立的支持本地路由的承载,以获得本地路由承载;
通过所述本地路由承载,在所述本端用户终端和对端用户终端之间实现本地路由。
一种实现本地路由的系统,包括:
位置信息管理模块,用于管理通信网络中的用户终端的位置信息;
本地路由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位置信息管理模块管理的发起通信的本端用户终端的位置信息及作为通信对端的对端用户终端的位置信息,确定本端用户终端和对端用户终端之间是否符合本地路由条件;
本地路由承载建立模块,用于在所述本地路由控制模块确定本端用户终端和对端用户终端之间符合本地路由条件后,关联本端用户终端和对端用户终端之间分别建立的支持本地路由的承载,以获得本地路由承载;
本地路由执行模块,用于通过所述本地路由承载建立模块获得的本地路由承载,在所述本端用户终端和对端用户终端之间实现本地路由。
一种实现本地路由的装置,包括:
本地路由承载建立模块,用于在接收本地路由指示后,关联本端用户终端和对端用户终端之间分别建立的支持本地路由的承载,以获得本地路由承载;
本地路由执行模块,用于通过所述本地路由承载建立模块获得的本地路由承载,在所述本端用户终端和对端用户终端之间实现本地路由。
一种本地路由控制装置,包括:
本地路由控制模块,用于根据发起通信的本端用户终端的位置信息及作为通信对端的对端用户终端的位置信息,确定本端用户终端和对端用户终端之间是否符合本地路由条件;
本地路由指示发送模块,用于在所述本地路由控制模块确定本端用户终端和对端用户终端之间符合本地路由条件后,发送本地路由指示,所述本地路由指示用于指示需要在本端用户终端和对端用户终端之间关联建立本地路由承载。
由上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通过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在通信网络中,将符合本地路由条件的用户终端之间建立本地路由承载,以通过本地路由的方式进行通信的用户终端之间的信息传输,从而使得相应的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可以较少地占用网络传输资源,并可以降低相应的传输时延,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业务流传输路径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实现本地路由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C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本地路由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实施例一的处理过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实施例二的处理过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实施例三的处理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实现本地路由的方案中,可以在根据发起通信的本端用户终端的位置信息及作为通信对端的对端用户终端的位置,确定本端用户终端和对端用户终端符合本地路由条件后,便可以通过关联对应的承载(或称业务流),以通过相应的关联过程获得相应的本地路由承载,即激活本地路由操作,进而可以在相应的本端用户终端和对端用户终端之间利用该本地路由承载实现数据传递的本地路由。其中,相应的承载的关联过程,可以在本端用户终端和/或对端用户终端分别建立承载的过程中执行,也可以在与本端用户终端和对端用户终端分别建立了相应的承载之后执行。
进一步地,在上述处理过程中还可以根据预定的本地路由控制策略确定是否允许为本端用户终端和对端用户终端建立支持本地路由操作的承载,并仅在确定允许时,才执行在本端用户终端和对端用户终端之间的承载的关联操作。即根据预定的本地路由控制策略确定允许建立本端用户终端和对端用户终端执行本地路由时,才分别建立本端用户终端和对端用户终端的承载,在本端用户终端和对端用户终端符合本地路由条件的情况下,将相应的本端用户终端和对端用户终端各自建立的承载相互关联以激活相应的本地路由操作。
相应的本地路由控制策略具体可以但不限于包括:基于用户的本地路由控制信息、基于承载的本地路由控制信息或基于位置的本地路由控制信息中的至少一项;可选地,还可以包括本地路由模式,相应的本地路由模式包括由同一实体进行本地路由决策控制的集中式控制方式和由多个实体分别进行本地路由决策的分布式控制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中,确定本端用户终端和对端用户终端符合本地路由条件的过程具体可以根据本端用户终端和对端用户终端的位置信息确定相应的本端用户终端和对端用户终端的数据路径之间是否存在重合点,若存在重合点,则确定相应的本端用户终端和对端用户终端符合本地路由条件,即可以关联相应的承载,激活本地路由操作。
通过上述实现方案,便可以分别建立通信的两端用户终端的承载,并通过相应的关联操作使其成为相应的本地路由承载,以便于利用相应的本地路由承载对相应的端到端业务传输实现本地路由,有效节省通信网络中的传输资源,并可以缩短业务传输的路径,进而提高业务传输的性能。而且,在激活了本地路由业务操作,该承载对应的业务在后续传输过程中自动实现相应的本地路由处理,而无需再实时检测某承载上的数据来确定是否执行相应的本地路由。
本发明实施例关联获得的本地路由承载具体可以仅用于发送本端用户终端到对端用户终端的业务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实现本地路由的系统,其实现结构如图2A所示,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模块:
位置信息管理模块201,用于管理通信网络中的用户终端的位置信息;
本地路由控制模块202,用于根据上述位置信息管理模块201管理的发起通信的本端用户终端的位置信息及作为通信对端的对端用户终端的位置信息,确定本端用户终端和对端用户终端之间是否符合本地路由条件,即确定本端用户终端和对端用户终端之间的客观条件是否能够进行相应的业务传输的本地路由;
本地路由承载建立模块203,用于在本地路由控制策略管理模块205确定本端用户终端和对端用户终端之间符合本地路由条件后,在本端用户终端和对端用户终端之间关联分别建立的支持本地路由的承载获得用于实现本地路由的本地路由承载;即该本地路由承载建立模块具体可以用于在确定本端用户终端和对端用户终端符合本地路由条件后,将本端用户终端和对端用户终端分别建立的支持本地路由的承载进行关联,获得本地路由承载;进一步地,该本地路由承载建立模块还可以通过承载控制模块控制建立的承载的属性,相应的属性可以为是否支持本地路由等;
本地路由执行模块204,用于通过上述本地路由承载建立模块203建立的本地路由承载(即关联支持本地路由的承载获得的本地路由承载),在相应的本端用户终端和对端用户终端之间实现业务传输的本地路由。
可选地,在该系统中还可以包括:
本地路由控制策略管理模块205,用于管理记录预先配置(如根据用户的签约信息等配置)的本地路由控制策略;且上述本地路由控制模块202还根据该本地路由控制策略确定所述本端用户终端和对端用户终端是否允许建立支持本地路由的承载;
承载建立模块206,用于在本地路由控制策略管理模块205确定需要时,在本端用户终端和对端用户终端之间分别建立的支持本地路由的承载,以使得本地路由承载建立模块203可以在根据相应的本地路由控制策略确定允许建立本地路由承载的情况下,建立本端用户终端和对端用户终端的本地路由承载。
在该系统中,上述各模块可以设置于同一实体设备中,或者,也可以设置于不同的实体设备中,或者,也可以部分模块设置于同一实体设备中,其他模块任意设置,等等。例如,相应的位置信息管理模块201、本地路由控制策略管理模块205和本地路由控制模块202设置于第一设备中,相应的本地路由承载建立模块203和本地路由执行模块204设置于第二设备中,且相应的第二设备可以包括至少一个。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该系统具体可以应用于WiMAX(微波接入全球互操作)网络中,该WiMAX网络中的实体设备可以包括:接入服务网网关ASN GW、基站BS、中继站RS及鉴权器网关;其中,第一实体设备可以包括:ASN GW或鉴权器网关,第二实体设备可以包括:ASN GW、BS或RS。例如,相应的位置信息管理模块201可以设置于ASN GW中,相应的本地路由控制策略管理模块205和本地路由控制模块202可以设置于鉴权器网关中,相应的本地路由承载建立模块203和本地路由执行模块204则可以设置于锚定ASN GW、服务ASN GW、BS和/或RS中。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实现本地路由的装置,其具体实现结构如图2B所示,可以包括以下模块:
本地路由承载建立模块203,用于在接收支持本地路由策略指示后,为本端用户终端和/或对端用户终端之间建立支持本地路由的承载,进而关联相应的支持本地路由的承载获得本地路由承载;
本地路由执行模块204,用于通过关联上述本地路由承载建立模块203获得的本地路由承载,在所述本端用户终端和对端用户终端之间实现本地路由。
进一步地,上述本地路由承载建立模块具体可以用于在确定本端用户终端和对端用户终端符合本地路由条件后,将本端用户终端和对端用户终端分别建立的支持本地路由的承载进行关联,获得本地路由承载;该本地路由承载建立模块还可以通过承载控制模块控制建立的承载的属性,相应的属性可以为是否支持本地路由等。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本地路由控制装置,其实现结构如图2C所示,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模块:
本地路由控制模块202,用于根据发起通信的本端用户终端的位置信息及作为通信对端的对端用户终端的位置信息,确定本端用户终端和对端用户终端之间是否符合本地路由条件;
本地路由指示发送模块207,用于在上述本地路由控制模块202确定本端用户终端和对端用户终端之间符合本地路由条件后,发送本地路由指示,通过相应的本地路由指示可以指示需要在本端用户终端和对端用户终端之间关联支持本地路由的承载,以便由相应的本地路由承载建立模块203关联相应支持本地路由的承载。
可选地,在该装置还可以包括位置信息管理模块201,用于管理通信网络中的用户终端的位置信息,用于为相应的本地路由控制模块202提供用户终端的位置信息。
进一步地,该装置还可以包括本地路由控制策略管理模块205,用于管理记录预先配置(如根据用户的签约信息配置等)的本地路由控制策略;且相应的本地路由控制模块202还根据相应的本地路由控制策略确定在本端用户终端和对端用户终端之间是否需要建立本地路由承载。
通过上述本发明实施例,便可以在通信网络中为需要通信的本端用户终端和对端用户终端之间建立用于实现本地路由的本地路由承载,以使得在后续的业务传输过程中可以基于该本地路由承载实现业务传输的本地路由,即基于本地路由承载可以实现端到端的业务传输的本地路由,有效节省通信网络中的传输资源,节省网络运营成本,并可以提高业务传输的性能。
为便于对本发明实施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应用实现过程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在该实施例一中,如图3所示,相应的实现本地路由的过程可以包括:
步骤1,MS(移动台)发起网络接入过程,在该接入过程中,由地址学习与管理模块(即位置信息管理模块)学习并维护MS的IP或MAC(媒体接入控制)地址,并记录MS的位置;
其中,MS的位置可以包括:BSID(基站标识),Serving GW ID(服务网关标识)和Anchor GW ID(网关标识)。
步骤2,当MS需要与通信对端进行通信时,在应用层信令建立完成后,网络侧触发业务流(或称承载)建立。
具体地,本地路由控制策略管理模块根据维护的本地路由控制策略向业务流控制模块发送本地路由策略,以指示当前业务流采用的本地路由控制策略;即指示业务流控制模块控制相应的本地路由业务流建立模块发起建立支持本地路由的业务流的操作。
例如,相应的本地路由控制策略可以为本地路由模式(如集中式或分布式),或本地路由的粒度(如位置、用户或业务流等)等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
步骤3,业务流控制模块根据收到的本地路由策略,以及MS的profile(参数)和相应的业务流属性,判断是否对该业务执行本地路由,如果该业务授权为可执行本地路由,则需要解析MS通信对端IP地址或是MAC地址,发送业务流建立通知到本地路由控制模块,在相应的业务流建立通知中可以包含当前MSID(MS标识),通信对端的IP地址或MAC地址。
相应的MS的profile可以包括本地路由模式、本地路由粒度等,相应的业务流属性可以包括通信对端IP/MAC、业务QoS等。
即在接收到相关的本地路由控制策略后,通知业务流控制模块,在业务流建立时,针对特定的用户或业务,需要赋予P2P(点对点)的本地路由属性,即需要建立P2P的本地路由业务流,此时,需要向本地路由控制模块发送建立本地路由业务流的通知,以便于本地路由控制模块确定是否能够执行本地路由。
步骤4,本地路由控制模块接收到业务流建立通知后,发送位置查询请求到地址学习与管理模块,查询通信对端位置MS;
具体可以查询通信对端的IP地址或MAC地址,可选地还可以查询本端MS的位置,还可以查询本端MS的MS ID(MS标识)。
步骤5,地址学习与管理模块根据通信对端MS的IP地址或MAC地址以及本端MS的MS ID向本地路由控制模块返回通信对端MS和本端MS的位置,例如,可以通过位置报告将通信对端MS和本端MS的位置信息返回本地路由控制模块;
具体地,相应的位置信息可以包括本端MS和通信对端MS的数据路径所在的BS ID(基站标识)、RS ID(中继站标识)和GW ID(网关标识);或者,相应的位置信息可以包含CID(连接标识)和data path ID(数据路径标识)。
步骤6,本地路由控制模块根据本端MS和通信对端MS的位置信息,从接入点开始确定本端MS和通信对端MS的数据路径的第一个重合点,以判断本端MS和通信对端MS之间的数据传输是否满足本地路由条件。
若确定本端MS与通信对端MS的数据路径完全不重合,则不符合本地路由条件,即通知业务流控制模块不发起支持本地路由业务流的关联操作,并可以按照建立支持本地路由的业务流。此时,若建立支持本地路由的业务流,则在后续本端MS开展业务过程中,在本端MS进入到可以执行本地路由操作的区域时,可以不必重新发起建立支持本地路由的业务流,而直接利用已经建立的支持本地路由的业务流便可以关联到对端MS,以关联建立本端MS与对端MS之间的本地路由业务流。
若确定出本端MS与通信对端MS的数据的第一个重合点,则执行步骤7;
步骤7,在确定本端MS与通信对端MS的数据路径存在重合点后,则向业务流控制模块发送建立业务流的指示消息,在相应的指示消息中具体可以附带业务流关联指示,以及本端MS和通信对端MS的数据路径的第一个重合点,以便于可以在相应的执行点处关联上述建立的业务流。
步骤8,业务流控制模块收到建立本地路由业务流的指示消息后,发送建立业务流指示消息到本地路由业务流建立模块,以指示本地路由业务流建立模块将已经建立的本端MS的业务流和对端MS的业务流关联起来,进而获得相应的本地路由业务流;
具体地,如果采用集中式控制方式,则本地路由业务流的关联操作在本端MS和通信对端MS各自的本地路由业务流建立模块执行,随后通知到第一个重合点的执行实体;如果采用分布式控制方式,则本地路由业务流关联在从本端MS和通信对端MS的数据路径的第一个重合点执行。
步骤9,本地路由业务流建立模块接收到相应的建立业务流指示消息后建立相应的本地路由业务流,即根据指示关联到对端MS的业务流,以便于通过本地路由执行模块实现本地路由;
在该步骤9中完成相应功能的本地路由业务流建立模块和本地路由执行模块具体可以设置于步骤6中确定的第一个重合点中。
步骤10,完成与本端MS的空口业务流的建立。
步骤11,如果应用层触发了通信对端MS建立相应支持本地路由的业务流,则参照上述步骤,建立相应的支持本地路由的上下行业务流,并在特定的执行点将关联上述业务流,以实现本地路由业务流;
具体地,在上述步骤9中,在本地路由业务流建立模块收到建立业务流指示消息后,若通信对端MS已经建立了支持本地路由的业务流,则直接在上述步骤9中便可以将本端MS和对端MS之间的支持本地路由的业务流关联后建立相应的本地路由业务流;在上述步骤9中,在本地路由业务流建立模块收到建立业务流指示消息后,若通信对端MS并未建立支持本地路由的业务流,则需要执行该步骤11,触发对端MS建立支持本地路由的业务流,进而建立相应的本端MS与对端MS之间的本地路由业务流。
步骤12,本端MS发送上行数据到本地路由业务流执行模块(即本地路由执行模块),该模块将数据直接发送到其通信对端相关联的下行业务流,实现本地路由;
其中,对于集中式控制方式本地路由控制、本地路由业务流建立、本地路由控制执行模块可以位于同一物理实体;对于分布式控制方式,本地路由控制、本地路由业务流建立、本地路由控制执行模块可以位于不同的物理实体内部。
实施例二
在该实施例二中,具体以在WiMAX(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Microwave Access,全球接入微波互操作性)网络中实现相应的本地路由操作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现过程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相应的AF(应用功能)触发的本地路由业务的实现过程可以包括:
步骤1,本端MS发起网络接入过程,在该过程中地址学习与管理模块所在的ASN-GW(接入服务网网关)交互,学习并维护MS的IP或MAC地址,记录MS的位置,MS的位置具体可以包括:BS ID(基站标识),ServingGW ID(服务网关标识)和Anchor GW ID(锚定网关标识)。
步骤2,本端MS收到AF发送的建立某应用的消息后,便可以向BS(基站)发送DSA-REQ(Dynamic service addition,动态业务增加请求)消息,该DSA-REQ消息具体可以经由RS(中继站)中继到达BS。
步骤3,BS收到相应消息后,发送DSx_RVD(动态业务操作接受请求)消息到本端MS,用于应答其发送的DSA-REQ消息,同时发送Path_Reg_Req(数据通道注册请求)消息到Serving GW(服务网关),以请求建立相应的业务流和数据通道。
步骤4,Serving ASN-GW接收到该消息后,发送Path_Reg_Req(数据通道注册请求)消息到Anchor ASN-GW(锚定ASN-GW),以请求建立相应的业务流和数据通道。
步骤5,Anchor ASN-GW接收到该消息后,发送RR_Req(ResourceReservation,资源预留请求)消息到位于Authenticator ASN-GW(鉴权器ASN-GW)的Anchor SFA(锚定业务流授权实体),请求建立相应的业务流。
步骤6,Authenticator ASN-GW根据本地路由控制策略,判断该业务流是否支持本地路由,如果支持本地路由,则发送MS_address_information_req(位置信息查询请求)消息到地址学习与管理模块,查询通信对端MS的位置,如通信对端MS的IP地址或MAC地址,可选地,还可以查询本端MS的位置,如本端MS对应的MS ID(MS标识)。
步骤7,地址学习与管理模块根据通信对端MS的IP地址或MAC地址,以及本端MS的MS ID返回通信对端MS和本端MS的位置,即向本地路由控制模块发送包含通信对端MS和本端MS的位置信息的MS_address_information_rpt(位置信息查询报告),相应的位置信息包括本端MS和通信对端MS的数据路径所在的BS ID、RS ID和GW ID,或者,相应的位置信息包括CID和data path ID。
步骤8,本地路由控制模块根据本端MS和通信对端MS的位置信息,从接入点开始确定本端MS和通信对端MS的数据路径的第一个重合点,以判断本端MS和通信对端MS之间是否符合本地路由条件。
若发现本端MS与通信对端MS的数据路径完全不重合,则确定不符合本地路由条件,即通知业务流控制模块不通过本地路由业务流建立模块发起本地路由关联,并可以建立支持本地路由的业务流(例如,建立的业务流的属性信息中可以记录为支持本地路由,以便于在后续处理过程中本端MS切换到可以支持本地路由的位置处后,可以根据记录的属性信息直接应用该支持本地路由的业务流实现本地路由),在发送给业务流控制模块的通知中还可以包含本地路由标识,以用于指示可以建立支持本地路由的业务流;
若本端MS与通信对端MS的数据路径重合,则确定可以与通信对端MS的相关业务流关联,即可以建立相应的本地路由业务流,并执行步骤9。
步骤9,位于Authenticator ASN-GW的Anchor SFA根据本地路由确定的结果,发送RR_Rsp(Resource Reservation,资源预留响应)消息到AnchorASN-GW,以建立相应的本地路由业务流;
其中,在相应的RR_Rsp消息中还可以包含:本地路由标识,用于指示该业务流支持本地路由;关联指示,指示需要与通信对端MS业务流进行关联;执行点,用于指示业务流关联的执行功能实体。
步骤10,Anchor ASN-GW接收到该RR_Rsp消息后,发送Path_Reg_Rsp(数据通道注册响应)消息到Serving ASN-GW,以建立相应的本地路由业务流和数据通道,可选地,在Path_Reg_Rsp消息中可以包含本地路由标识、关联指示和执行点。
步骤11,Serving ASN-GW收到Path_Reg_Rsp消息后,发送Path_Reg_Rsp(数据通道注册响应)消息到BS,以建立相应的本地路由业务流和数据通道,可选地,在该Path_Reg_Rsp消息中可以包含本地路由标识、关联指示和执行点。
步骤12,BS收到Path_Reg_Rsp消息后,发送DSA_RSP(动态业务增加响应)消息,相应的DSA_RSP经RS传输到MS,以建立相应的业务流。
可选地,如果执行点在RS,在该DSA_Rsp消息中可以包含本地路由标识、关联指示和执行点。
若通信对端MS的业务流已经建立,则执行点BS将本端MS与通信对端MS的业务流相关联,以实现本地路由操作,具体地,相应的关联可以为将本端MS与通信对端MS的业务流配置为一条端到端的通道,以通过该端到端的通道进行本地路由操作。若通信对端MS的业务流未建立,则需要执行后续的步骤16建立通信对端MS的业务流。
步骤13,MS接收到所述DSA_RSP消息后,向BS返回DSA_ACK(动态业务增加确认)消息。
步骤14,BS收到DSA_ACK消息后,发送Path_Reg_Ack(数据通道注册响应)消息到Serving ASN-GW,进而将Path_Reg_Ack消息发送到AnchorASN-GW。
步骤15,Anchor ASN-GW收到Path_Reg_Ack消息后,发送RR_Ack消息到Authenticator GW。
步骤16,Authenticator ASN-GW/Anchor SFA发起到通信对端MS的业务流建立,相应的业务流建立过程同上述步骤2-15;
其中,通信对端MS具体可以为通过与AF之间的消息交互执行相应的步骤2,进而执行后续的步骤以建立通信对端MS的业务流,以及在业务流建立过程中,还需要将本端MS与通信对端MS的上下行业务流相关联,以实现本地路由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16的执行时序并不限于在步骤15之后,其具体可以在通信对端MS与地AF交互并确定在通信对端MS需要执行相应的步骤2后的任意时间开始执行相应的步骤2,进而执行后续各步骤。
步骤17,本端MS上行数据经上行业务流,在本地路由业务流执行实体上直接发送到通行对端的下行业务流,以通过建立的本地路由业务流实现本端MS与通信对端MS之间的数据传输的本地路由。
实施例三
在该实施例三中,具体以在WiMAX网络中实现相应的本地路由操作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现过程进行说明。
如图5所示,相应的由包含PCEF(策略和计费执行功能)等功能的PCC(策略计费控制)触发的本地路由业务的实现过程可以包括:
步骤1,本端MS发起网络接入过程,在该过程中地址学习与管理所在的ASN-GW交互,学习并维护MS的IP或MAC地址,记录MS的位置,相应的MS的位置可以包括BSID、Serving GW ID和Anchor GW ID。
步骤2,当本端MS有业务需求时,AF(应用功能)发送AAR(Application-Auth-Request,申请鉴权请求)消息到PCRF(策略与计费规则功能),以触发相应的业务流建立过程。
步骤3,PCRF收到相应的AAR消息后,发送RAR(Re-Auth-Request,再鉴权请求)消息到位于Authenticator ASN-GW中的PCEF,在该RAR消息中携带本地路由通知和本地路由的profile(参数),以通知允许执行相应的本地路由操作,相应的本地路由的参数可以包括本地路由的模式、粒度等。
步骤4,Authenticator ASN-GW根据本地路由控制策略,判断该业务流是否支持本地路由,如果支持本地路由,则发送MS_address_information_req(位置信息查询请求)消息到地址学习与管理模块,以查询通信对端MS的位置,相应的通信对端MS的位置可以包含通信对端MS的IP地址/MAC地址,可选地,还可以查询本端MS的位置,如本端MS的MS ID等。
步骤5,地址学习与管理模块根据通信对端MS的IP地址或MAC地址,以及本端MS的MS ID返回通信对端MS和本端MS的位置信息(或路径信息),即发送包含通信对端MS和本端MS的位置信息的MS_address_information_rpt(位置信息查询报告)给本地路由控制模块,相应的通信对端MS和本端MS的位置信息具体可以包括本端MS和通信对端MS的数据路径所在的BS ID、RS ID和GW ID,或者相应的通信对端MS和本端MS位置信息也可以包括CID和data path ID。
步骤6,本地路由控制模块根据收到的本端MS和通信对端MS的位置信息,从接入点开始确定本端MS和通信对端MS的数据路径的第一个重合点,以判断本端MS和通信对端MS之间是否符合本地路由条件;
若确定本端MS与通信对端MS的数据路径完全不重合,则确定不符合本地路由条件,通知业务流控制模块不发起本地路由关联,并建立支持本地路由的业务流,还可以包含本地路由标识,用于指示该业务流支持本地路由;
若确定本端MS与通信对端MS的数据路径存在重合点,则确定符合本地路由条件,即可与通信对端MS的相关业务流关联,并执行步骤7。
步骤7,在确定符合本地路由条件后,位于Authenticator ASN-GW的PCEF发送RR_Req消息到Anchor ASN-GW,以建立相应的本地路由业务流,在该RR_Req消息中还可以包含:本地路由标识,用于指示该业务流支持本地路由;关联指示,指示与通信对端业务流进行关联;执行点,用于指示业务流关联的执行功能实体。
步骤8,Anchor ASN-GW接收到该RR_Req消息后,发送Path_Reg_Req消息到Serving ASN-GW,以建立相应的本地路由业务流和数据通道,可选地,在该Path_Reg_Req消息可以包含本地路由标识、关联指示和执行点。
步骤9,Serving ASN-GW收到Path_Reg_Req消息后,根据关联指示和执行点,Serving GW将本端MS与通信对端MS的业务流相关联,以实现本地路由操作。
继续发送Path_Reg_Req消息到BS,以建立相应的本地路由业务流/数据通道。
步骤10,BS收到Path_Reg_Req消息后,发送DSA_REQ消息,该消息经RS发送到本端MS,以建立相应的业务流。
步骤11,本端MS接收到DSA_REQ消息后,返回DSA_RSP消息,同样,相应的消息经RS中继到BS。
步骤12,BS收到DSA_RSP消息后,发送Path_Reg_Rsp消息到ServingASN-GW,以建立相应的业务流和数据通道。
步骤13,Serving ASN-GW接收到该Path_Reg_Rsp消息后,继续发送Path_Reg_Rsp消息到Anchor ASN-GW,以建立相应的业务流和数据通道。
步骤14,Anchor ASN-GW接收到该Path_Reg_Rsp消息后,发送RR_Rsp消息到位于Authenticator ASN-GW的Anchor SFA,建立相应的业务流。
步骤15,PCEF确定建立了与本端MS的业务流后,发送RAA(Re-Auth-Answer,重鉴权应答)消息到位于CSN(核心网)的PCRF作为响应。
步骤16,当本端MS有业务需求时,PCRF发送AAA(Application-Auth-Answer,申请鉴权应答)消息到AF作为响应。
步骤17,Authenticator ASN-GW/PCEF发起到通信对端MS的业务流建立,相应的业务流的建立过程与上述步骤7-16描述的过程类似,在此不再重复描述;
在业务流建立过程中,还需要将本端MS与通信对端MS的上下行业务流相关联,以完成本地路由操作。
步骤18,本端MS上行数据经上行业务流,在本地路由业务流执行实体上直接发送到通行对端的下行业务流,通过相应的支持本地路由的业务流实现本地路由。
通过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实现本端MS与通信对端MS之间的本地路由,以节省回程网络的带宽,能够降低运营商成本,节省传输。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 Memory,RAM)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4)

1.一种实现本地路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根据发起通信的本端用户终端的位置信息及作为通信对端的对端用户终端的位置信息,确定本端用户终端和对端用户终端符合本地路由条件后,关联本端用户终端和对端用户终端分别建立的支持本地路由的承载,以获得本地路由承载,所述位置信息包括所述本端用户终端和所述对端用户终端的数据路径所在的基站标识(BS ID)和网关标识(GW ID);或者,所述位置信息包括连接标识(CID)和数据路径标识(data path ID);
通过所述本地路由承载,在所述本端用户终端和对端用户终端之间实现本地路由;
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预定的本地路由控制策略确定是否允许与本端用户终端和对端用户终端建立支持本地路由的承载,并在确定允许时,建立本端用户终端和对端用户终端各自支持本地路由的承载的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本地路由控制策略包括:
基于用户的本地路由控制信息、基于承载的本地路由控制信息或基于位置的本地路由控制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或者,
基于用户的本地路由控制信息、基于承载的本地路由控制信息或基于位置的本地路由控制信息中的至少一项,以及本地路由模式;其中,所述本地路由模式包括由同一实体进行本地路由决策控制的集中式控制方式和由多个实体分别进行本地路由决策的分布式控制方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本端用户终端和对端用户终端符合本地路由条件包括:
确定本端用户终端和对端用户终端之间的路径上具有路径重合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起通信的过程包括在微波接入全球互操作WiMAX网络中发起通信。
5.一种实现本地路由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位置信息管理模块,用于管理通信网络中的用户终端的位置信息,所述位置信息包括本端用户终端和对端用户终端的数据路径所在的基站标识(BS ID)和网关标识(GW ID);或者,所述位置信息包括连接标识(CID)和数据路径标识(data path ID);
本地路由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位置信息管理模块管理的发起通信的本端用户终端的位置信息及作为通信对端的对端用户终端的位置信息,确定本端用户终端和对端用户终端之间是否符合本地路由条件;
本地路由承载建立模块,用于在所述本地路由控制模块确定本端用户终端和对端用户终端之间符合本地路由条件后,关联本端用户终端和对端用户终端之间分别建立的支持本地路由的承载,以获得本地路由承载;
本地路由执行模块,用于通过所述本地路由承载建立模块获得的本地路由承载,在所述本端用户终端和对端用户终端之间实现本地路由;
所述系统还包括:本地路由控制策略管理模块,用于管理记录本地路由控制策略;且所述本地路由控制模块还根据所述本地路由控制策略确定与所述本端用户终端和对端用户终端是否需要建立支持本地路由的承载;
承载建立模块,用于在所述本地路由控制策略管理模块确定需要时,在本端用户终端和对端用户终端之间分别建立的支持本地路由的承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信息管理模块、本地路由控制策略管理模块和本地路由控制模块设置于第一实体设备中,所述本地路由承载建立模块和本地路由执行模块设置于第二实体设备中。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本地路由控制策略管理模块还将本地路由控制的粒度和本地路由模式中的至少一项通知所述本地路由承载建立模块,所述本地路由模式包括由同一实体进行本地路由决策控制的集中式控制方式和由多个实体分别进行本地路由决策的分布式控制方式。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本地路由控制模块确定本端用户终端和对端用户终端之间不符合本地路由条件时,所述承载建立模块建立的支持本地路由的承载用于在符合所述本地路由条件时应用。
9.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载建立模块根据本地路由控制模块发送来的本地路由指示,执行建立支持本地路由的承载,其中,所述本地路由指示用于指示需要建立支持本地路由的承载;和/或,所述本地路由承载建立模块根据本地路由控制模块发送来的关联指示,对建立的支持本地路由的承载执行关联操作,所述关联指示用于指示需要执行所述关联操作;
所述本地路由控制模块还发送执行点的信息,所述执行点的信息用于指示执行关联的实体。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信网络包括微波接入全球互操作WiMAX网络,该WiMAX网络中的实体设备包括:接入服务网网关ASN GW、基站BS、中继站RS及鉴权器网关;其中,所述第一实体设备包括:ASN GW或鉴权器网关,所述第二实体设备包括:ASNGW、BS或RS。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位置信息管理模块设置于ASN GW中,所述本地路由控制策略管理模块和本地路由控制模块设置于鉴权器网关中,所述本地路由承载建立模块和本地路由执行模块设置于锚定ASN GW、服务ASN GW、BS和/或RS中。
12.一种实现本地路由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地路由承载建立模块,用于在接收本地路由指示后,关联本端用户终端和对端用户终端之间分别建立的支持本地路由的承载,以获得本地路由承载;
本地路由执行模块,用于通过所述本地路由承载建立模块获得的本地路由承载,在所述本端用户终端和对端用户终端之间实现本地路由;
所述本地路由承载建立模块具体用于,在确定所述本端用户终端和所述对端用户终端符合本地路由条件后,将所述本端用户终端和所述对端用户终端分别建立的支持本地路由的承载进行关联,获得本地路由承载。
13.一种本地路由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地路由控制模块,用于根据发起通信的本端用户终端的位置信息及作为通信对端的对端用户终端的位置信息,确定本端用户终端和对端用户终端之间是否符合本地路由条件,所述位置信息包括所述本端用户终端和所述对端用户终端的数据路径所在的基站标识(BS ID)和网关标识(GW ID);或者,所述位置信息包括连接标识(CID)和数据路径标识(data path ID);
本地路由指示发送模块,用于在所述本地路由控制模块确定本端用户终端和对端用户终端之间符合本地路由条件后,发送本地路由指示,所述本地路由指示用于指示需要在本端用户终端和对端用户终端之间关联建立本地路由承载;
所述装置还包括:本地路由控制策略管理模块,用于管理记录本地路由控制策略;且所述本地路由控制模块还根据所述本地路由控制策略确定所述本端用户终端和对端用户终端之间是否需要建立本地路由承载。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
位置信息管理模块,用于管理通信网络中的用户终端的位置信息,用于为所述本地路由控制模块提供用户终端的位置信息。
CN2009801150658A 2009-05-07 2009-05-07 实现本地路由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Active CN10228280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09/071671 WO2010127490A1 (zh) 2009-05-07 2009-05-07 实现本地路由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82807A CN102282807A (zh) 2011-12-14
CN102282807B true CN102282807B (zh) 2013-12-04

Family

ID=430499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150658A Active CN102282807B (zh) 2009-05-07 2009-05-07 实现本地路由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2282807B (zh)
WO (1) WO201012749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46936B (zh) * 2013-10-14 2017-02-22 南京邮电大学 基于WiMAX本地路由技术查找特定用户群和特定服务号的方法
CN104754540B (zh) * 2015-03-20 2018-06-01 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以无线接入单元为锚点的媒体数据环回处理方法
CN111867142B (zh) * 2019-04-29 2022-04-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建立通信承载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85838A (zh) * 2005-06-22 2006-12-27 杭州华为三康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VoIP网关及其应用方法
CN101047548A (zh) * 2006-03-31 2007-10-03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多个nat的私有网络内的通信
CN101222684A (zh) * 2008-01-22 2008-07-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组数据服务节点路由优化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109963A1 (en) * 2005-11-17 2007-05-17 Edward Walter Internet protocol telephony proxy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85838A (zh) * 2005-06-22 2006-12-27 杭州华为三康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VoIP网关及其应用方法
CN101047548A (zh) * 2006-03-31 2007-10-03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多个nat的私有网络内的通信
CN101222684A (zh) * 2008-01-22 2008-07-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组数据服务节点路由优化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0127490A1 (zh) 2010-11-11
CN102282807A (zh) 2011-1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00911B (zh) 实现本地交换的方法及系统
CN101931898B (zh) 用户面数据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869116B (zh) 一种本地网络和实现本地网关和家庭基站建立连接的方法
CN102595373B (zh) 一种对mtc终端进行移动性管理的方法和系统
CN105874830B (zh) 一种移动性管理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359557B (zh) 用于接近服务的中继控制方法及其设备
JP3851090B2 (ja) パケット交換ネットワークのインテリジェントネットワークサービス
CN103650573B (zh) 拥塞状态上报方法及接入网设备
CN101568149B (zh) 一种实现优选服务网关的方法及系统
CN102857987A (zh) 移动网络网关之间的用户会话路由
CN102469433B (zh) 一种实现数据流服务质量和计费策略控制的方法及系统
CN103731901A (zh) 一种路由转发的方法、系统及控制器
CN101431780A (zh) 一种实现网络优化切换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2369748A (zh) 无线接入网元信息上报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3313317A (zh) 一种WiFi终端接入分组数据PS业务域的方法和可信网关
CN103813288A (zh) 基于移动网络的租户网络业务实现方法、系统及网元
CN102056141B (zh) 一种实现本地接入的系统和方法
CN102056142A (zh) 一种建立本地ip访问下行数据通道的方法及系统
CN103813402A (zh) 通信路径的切换方法及装置、切换处理装置及系统
CN103796246A (zh) 数据的分流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282807B (zh) 实现本地路由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752830A (zh) 一种网关的选择方法、实现设备及系统
CN103037408B (zh) Ip业务流的切换方法、终端以及相应的功能实体
CN101808430A (zh) 用于固定移动融合网络的跨域服务策略交互的方法及装置
CN105376851B (zh) 一种网络附着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