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00906A - 一种真三维立体成像显示屏 - Google Patents

一种真三维立体成像显示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00906A
CN101800906A CN200910077681A CN200910077681A CN101800906A CN 101800906 A CN101800906 A CN 101800906A CN 200910077681 A CN200910077681 A CN 200910077681A CN 200910077681 A CN200910077681 A CN 200910077681A CN 101800906 A CN101800906 A CN 1018009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reen
wall
multidiameter
line
center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0776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00906B (zh
Inventor
耿征
李莉
樊琼剑
张赵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Automation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Automation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Automation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Automation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Priority to CN20091007768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800906B/zh
Publication of CN1018009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009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009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0090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高保真成像的真三维立体成像显示屏,由第一屏幕、第二屏幕、墙体和阶梯轴组成,所述第一屏幕和第二屏幕中心对称,墙体位于第一屏幕和第二屏幕之间;墙体由通孔和四个端部组成;第一屏幕的一端部与墙体的一端部连接,第一屏幕的另一端部与墙体的另一端部连接;第二屏幕的一端部与墙体的第三端部连接,第二屏幕的另一端部与墙体的第四端部连接;所述墙体的中间部位具有一通孔,所述阶梯轴位于通孔中。本发明选用较高透明度和较强机械性能材料,运用符合强度分布和精度要求的阶梯轴作为整体屏幕的约束结构,克服单螺旋显示屏运动失稳的缺点。本发明结构即保证自身在快速旋转条件下的稳定性,充分利用显示空间,得到清除的真三维图像。

Description

一种真三维立体成像显示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立体显示技术领域,涉及真三维立体成像所用的显示屏。
背景技术
利用旋转螺旋曲面作为显示屏产生真三维图像在国外已经得到过实施,德州仪器公司的研究人员对激光扫描旋转螺旋曲面产生真三维图像的技术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他们与美国空军合作开发的OmniViewTM显示设备,在螺旋屏加激光扫描技术的组合三维显示上进行了尝试。这种方法将一束激光扫描在一个可旋转的单面螺旋屏上。螺旋面的反射可在三维空间中产生瞬间光点。激光器的开关时序和扫描方式与螺旋面的旋转位置同步,便可在三维空间中显示出真三维图像。基于类似的原理,德国D.Bahr等利用三色激光器扫描一个快速旋转的单螺旋曲面显示屏,也形成了真三维图像。这类真三维显示方法的优点是使用了螺旋面,可见光点所在的三维空间得到充分利用。但也有不少问题:最突出的是单面螺旋屏成像,图像稳定性不够。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单面屏所生成的图像稳定性不够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设计一个独特的真三维立体成像显示屏,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更稳定可靠的真三维立体图像的显示屏。
为了达成所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真三维立体图像的显示屏,由第一屏幕、第二屏幕、墙体和阶梯轴组成,第一屏幕、第二屏幕、墙体合成一体;所述第一屏幕和第二屏幕中心对称构成双螺旋曲面型屏幕,所述墙体位于第一屏幕和第二屏幕之间;所述墙体由通孔和四个端部组成;第一屏幕的一端部与墙体的一端部连接,第一屏幕的另一端部与墙体的另一端部连接;第二屏幕的一端部与墙体的一端部连接,第二屏幕的另一端部与墙体的另一端部连接;所述墙体的中间部位具有一通孔,所述阶梯轴位于通孔中。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出了设计结构对称、质量对称、降低了对转速要求的真三维立体成像显示屏,不必过多考虑动平衡问题,易于克服单面螺旋显示屏动态旋转失衡的缺点。它是立体显示屏的一种突破性发展,既充分利用了显示空间,又属于稳定结构。具有该特征的真三维立体成像显示屏创新性的把两个单导程螺旋面组合成一个双螺旋曲面型屏幕;较之单螺旋屏,对称设计提高了双螺旋曲面型屏幕自身在快速旋转条件下的稳定性。在实现相同真三维显示效果的情况下,相比较使用单一单导程螺旋面的系统,降低了真三维立体成像显示屏一半的转速;同时双螺旋曲面型屏幕本身的中心对称性,保持了整个屏幕高速旋转下的动态平衡,使得整个双螺旋曲面型屏幕稳定的显示真三维图像。由于本发明稳定性好,产生的图像清晰,在高速旋转时优势更加显著,可以获得一个高保真的图像质量。
附图说明
图1a、图1b是本发明真三维立体成像显示屏立体结构图;
图1c是本发明真三维立体成像显示屏采用两个基于单导程螺旋形式构成屏幕的立体结构图;
图1d是本发明真三维立体成像显示屏的墙体结构图;
图1e是图1a、图1b的正视图;
图1f是图1a、图1b的俯视图;
图1g是本发明真三维立体成像显示屏的显示区域图,同时也为图1a、图1b的俯视简图;
图1h是图1a、图1b的侧视图;
图1i是图1a、图1b中第一螺线41包覆圈的侧视图;
图1j是图1a、图1b中第二螺线61包覆圈的侧视图;
图2是本发明真三维立体成像显示屏的阶梯轴的结构图。
主要部件说明:
中央成像区域1            根部2、        通孔3、
第一屏幕4
第一螺线41            第一上端线42            第一下端线43
第一中心线44
加强筋5
第二屏幕6
第二螺线61            第二上端线62            第二下端线63
第二中心线64
墙体7
第一上边缘71          第一下边缘72            第二上边缘73
第二下边缘74          上端面75                下端面76
左边缘77              右边缘78                墙体中心线79
圆角8                 包覆圈9                 镂空10
螺母11                阶梯轴12                圆台轴套13
头部端面1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技术方案中所涉及的各个细节问题。应指出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旨在便于对本发明的理解,而对其不起任何限定作用。
一、真三维立体成像显示屏主体
真三维立体成像显示屏的架构,如图1a以及1b本发明真三维立体成像显示屏立体结构图中示出,真三维立体成像显示屏选择半透明高强度光敏树脂材料,在保证整个真三维立体成像显示屏强度的基础上,使其在快速旋转情况下保持稳定,降低真三维立体成像显示屏和阶梯轴12之间的磨损;以快速成型(RP)直接加工制造,抗拉强度为47.1MPa~53.6MPa。真三维立体成像显示屏由第一屏幕4和第二屏幕6、墙体7和阶梯轴12组成,所述第一屏幕4和第二屏幕6构成双螺旋面型屏幕;所述第一屏幕4和第二屏幕6是两个单导程螺旋面,所述墙体7位于第一屏幕4和第二屏幕6之间;所述墙体7由通孔3和四个端部ao、bo、do’、co’组成;第一屏幕4的一端部与墙体7的一端部ao连接,第一屏幕4的另一端部与墙体7的另一端部do’连接;第二屏幕6的一端部与墙体7的一端部bo连接,第二屏幕6的另一端部与墙体7的另一端部co’连接;所述墙体7中间具有一通孔3,所述阶梯轴12位于通孔3中。
如参考图1c示出:本发明中的真三维立体成像显示屏,第一屏幕4和第二屏幕6采用两个单导程螺旋面的形式构成双螺旋曲面型屏幕,所述第一屏幕4和第二屏幕6是两块尺寸和形状完全相同的屏幕。再结合参考图1f所示出,第一屏幕4和第二屏幕6对称的分布于墙体7上的部分ab的两侧。
以单导程螺旋形式构成或其他类似的螺旋形式构成的第一屏幕4,所述第一屏幕4本体上具有第一螺线41为弧线wx、第一上端线42为线段we、第一下端线43为线段rx和第一中心线44为线段er;所述第一上端线4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中心线44,第一上端线42与第一中心线44相互垂直;第一螺线41的一端与第一上端线42连接,第一螺线41与第一上端线42设有一角度,这个角度为85°-90°范围的任意角度;第一中心线44的另一端与第一螺线41的另一端之间设有第一下端线43,第一中心线44与第一下端线43也相互垂直。
同样以单导程螺旋形式构成或其他类似的螺旋形式构成第二屏幕6,在第二屏幕6本体上具有第二螺线61为弧线uz、第二上端线62为线段ue’和第二下端线63为线段zr’和第二中心线64为线段e’r’;所述第二上端线62的一端设有第二中心线64,第二上端线62与第二中心线64相互垂直;第二中心线64的另一端和第二螺线61的一端之间设置有第二下端线63,第二中心线64与第二下端线63相互垂直;第二螺线61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上端线62连接,第二螺线61与第二上端线62设有一角度,这个角度为85°-90°范围的任意角度;第二中心线64的另一端与第二螺线61的另一端之间设有第二下端线63,第二中心线64与第二下端线63也相互垂直。
参考图1c与图1a、图1b所示的真三维立体成像显示屏立体结构图区别在于,参考图1c中抽去了墙体7。本发明中,这两个单导程螺旋面与墙体7以如下方式连接:第一螺线41上的两个端点w、x分别与墙体7上的端点a、d重合;由于第一中心线44和墙体中心线79长度相同,第一中心线上下端点e、r分别与墙体中心线79的上下端点o、o’自然重合;第二螺线61上的两个端点u、z分别与墙体7上的另外两个端点b、c重合;由于第二中心线64和墙体中心线79长度也相同,第二中心线上下端点e’、r’也分别与墙体中心线79的上下端点o、o’自然重合。
如参考图1a、1d中示出:本发明真三维立体成像显示屏的墙体结构图,其中有:所述墙体7的四个端部ao、bo、do’、co’为图1d中的第一上边缘71、第一下边缘72、第二上边缘73、第二下边缘74;还有上端面75、下端面76、左边缘77、右边缘78以及墙体中心线79。
所述第一上边缘71、第一下边缘72、左边缘77和墙体中心线79组成第一平行四边形;第二上边缘73、第二下边缘74、右边缘78和墙体中心线79组成第二平行四边形,第一平行四边形与第二平行四边形对称于通孔3。
再如参考图1a和图1b中示出,第一上端线42与第一上边缘71连接,第一下端线43与第二下边缘74连接,第二上端线62与第二上边缘73连接,第二下端线63与第一下边缘72连接;由此墙体7将第一屏幕4和第二屏幕6连接,墙体7起到了对第一屏幕4与第二屏幕6的支撑作用。
墙体7两侧的左边缘77、右边缘78部分很薄,可以看成是线;墙体7中间区域包含有上端面75、下端面76和墙体中心线79,在上端面75钻出通孔3,而通孔3中是墙体7的内孔壁面;本发明中第一上端线42和墙体7的第一上边缘71长度相同,第一下端线43和墙体7的第二下边缘74长度相同,第一中心线44和墙体7的上端面75、下端面76之间的距离也相等;第二上端线62和墙体7的第一上边缘71长度相同,第二下端线63和墙体7的第一下边缘72长度相同,第二中心线64和墙体7的上端面75、下端面76之间的墙体中心线79距离也相等。
在本发明中,将第一屏幕4上的第一上端线42与墙体7的第一上边缘71相拼合,由于第一中心线44和墙体7的上端面75、下端面76之间的距离相等,故第一屏幕4的第一下端线43同时和墙体7的第二下边缘74拼接;同样的道理,第二上端线62和墙体7的第二上边缘73拼接,同时第二下端线63和墙体7的第一下边缘72拼接;第一中心线44、第二中心线64同时和墙体7的上端面75、下端面76之间的墙体中心线79拼接,就得到了图1a、1b的发明总体图。
从本发明图1的正视图1e观察,在第一屏幕4的第一螺线41与第二屏幕6的第二螺线61的外边缘上的设计了强化性能的边界包覆圈9;如参考图1i和图1j示出:假设第一屏幕4和第二屏幕6厚度均为L,第一螺线41、第二螺线61分别沿着第一螺线41和第二螺线61,以直径为2L的圆扫描而成一根螺旋形的包覆圈,此包覆圈即为边界包覆圈9;墙体7上具有镂空10设计。所述镂空10为镂空字样或镂空图样结构。
真三维立体成像显示屏的单导程螺旋面的螺线可以用下面的数学方程来描述:
y=x tanγ,
Figure B2009100776810D0000061
γ∈[0,180],x∈[0,R]         (1)
式中,x、y、z为单导程螺旋面立体显示屏上任一点的笛卡尔坐标系,单位:mm;
γ是单导程螺旋面立体显示屏上任意一条径向线与x轴正向所成的角度,单位:度;
H、R分别为单导程螺旋面立体显示屏z向高度与z向投影圆周半径,单位:mm;
p为H与180之比值数;
考虑到由两组单导程螺旋面组合而成的双螺旋曲面型屏幕显示屏的唯一不足:比现有技术的整体显示屏的强度下降1/2,以及为了弥补所选用的材料本身所可能具有的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吸水变形等缺陷,本发明从三个方面对由两组单导程螺旋面组合而成的双螺旋曲面型屏幕进行了结构优化,以期通过具有支撑功能墙体7的结构和局部改良的方式增加旋转时第一屏幕4和第二屏幕6的强度和韧性。
1、具有防塌和支撑功能的墙体
如参考图1g示出,从顶部俯视整个真三维立体成像显示屏,在第一屏幕4与第二屏幕6上,1为对称分布的成像区域。
如图1a、1b示出的具有支撑功能的墙体7的结构,在第一屏幕4与第二屏幕6间插入一墙体7(分别如图1c、图1d、图1f),并按照之前叙述的那样将第一屏幕4与第二屏幕6直接与墙体7固定连接,由于第一屏幕4、第二屏幕6所用供电光敏树脂材料与空气长时间接触会因吸收水气而逐渐软化,故选取墙体7的中心厚度为15mm-30mm,可选为15mm、20mm、30mm;墙体7边缘厚度为0.5mm-4mm,可选为0.5mm、1mm、2mm、3mm或4mm,利用墙体7帮助支撑,能防止本发明的真三维立体成像显示屏中央成像区域1的凹陷或坍塌。
参图1d示出的为本发明真三维立体图像的显示屏墙体7的结构图:包括通孔3、墙体7、螺母11、阶梯轴12以及头部端面14,阶梯轴12深入在墙体7中间钻出的通孔3中,阶梯轴12接头通过螺母11固紧阶梯轴12的头部端面14。
参考图1h示出为图1a、图1b的侧视图,其中包含的第一屏幕4、第二屏幕6和墙体7之间的连接方式同参考图1c中的描述。
2、具有强化功能的边界包覆圈
如图1a、1b示出的第一螺线41、第二螺线61分别沿着第一屏幕4和第二屏幕6的外边缘沿以一个两倍于第一屏幕4和第二屏幕6厚度为直径的圆扫描而成一根螺旋形的包覆圈9,包覆圈9对第一屏幕4和第二屏幕6起到边界条件的加强作用。由于包覆圈9和第一屏幕4和第二屏幕6为一体加工制成,强度也能较好保证。
3、墙体减小风阻的镂空设计
根据流体力学理论,在空气中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力,正比于物体运动速度的平方和物体的特征面积以及空气的密度。考虑到空气阻力与迎风面积的正比关系,在墙体7的本体上采用如图1d示出的3D字样的墙面镂空10设计,将很好的改善风阻情况,墙体7上的镂空10设计也可采用任意样式,本发明在此不再赘述。
4、减小应力的设计
由应力分析得知,最大应力出现在通孔3与第一屏幕4和第二屏幕6连接的根部2附近,如图1a、图1b示出的加强筋5为杯状加强筋的设计,可以适当缓解根部2区域一小段内应力过于集中的压力。配合墙体7上的圆角8的过渡使用,减少应力集中,对内应力均匀化的推进也起到了相应的促进作用。
二、真三维立体成像显示屏约束结构
除上述本体结构外,还对真三维立体成像显示屏进行机械约束。约束结构的作用是对第一屏幕4与第二屏幕6沿通孔3径向和轴向的位移进行制约,通过机械传动来实现。主要包括阶梯轴12(如图2示出)的结构设计和轴向连接。在保证足够的强度、刚度的前提下,阶梯轴12以细长杆型为最佳,且最大负载时变形不大于0.05mm。
1、阶梯轴12
本发明用于立式电机直接传动,即将阶梯轴12固定在电机的转轴上;同时阶梯轴作为传动元件,将高度旋转的动作传递给本发明的真三维立体成像显示屏;250mm的阶梯轴12是细长杆件,除了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变形小之外,也要能够安全可靠地工作。
阶梯轴12作为传动装置一端插入通孔3;阶梯轴12与墙体7的上端面75相连,由受力分析可知,若阶梯轴12截面为圆,阶梯轴12变形以扭转为主。在工程中,作用于圆截面的阶梯轴12上的外力偶矩一般不是直接给出的,通常给出的是圆截面的阶梯轴12所需传递的功率和转速。因此,需要由功率、转速和外力偶矩三者之间的关系求得外力偶矩M,即
M = 9549 P n - - - ( 2 )
式中,M——作用于阶梯轴12上的外力偶矩,单位:N·m;P-阶梯轴12所传递的功率,单位:kW;n——阶梯轴12的转速,单位:r/min。说明:阶梯轴12上输入力偶矩是主动力偶矩,其转向与阶梯轴12的转向相同;阶梯轴12上输出力偶矩是阻力偶矩,其转向与轴转向相反。
由于真三维立体成像显示屏旋转的阶梯轴12的使用常态为恒定转动,可近似为常见的转轴。对于转轴,常用扭矩估算轴的最小直径,然后进行阶梯轴12的结构设计。对于圆截面的阶梯轴12,扭转强度条件为
τ = T W P = 9.55 × 10 6 P 0.2 d 3 n ≤ [ τ ] - - - ( 3 )
式中,τ为阶梯轴12的扭转剪应力,单位MPa;T为阶梯轴12传递的扭矩,单位N·mm;P为阶梯轴12传递的功率,单位kW;n为阶梯轴12的转速,单位r/mmin;d为阶梯轴12的直径,单位mm;[τ]为许用扭转剪应力,单位MPa,其值查表1选取;Wp为阶梯轴12抗扭截面系数,单位mm3,对圆截面阶梯轴12Wp≈0.2d3。由式(3),推出阶梯轴12的设计公式为:
d ≥ 9.55 × 10 6 0.2 [ τ ] 3 . P n 3 = C P n 3 - - - ( 4 )
式中,C为由阶梯轴的12材料和承载情况确定的常数,见表1。采用45钢作为设计阶梯轴12的材料,查表1得[τ]=30~40MPa,C=118~107,分别取[τ]=30MPa,C=110且要求阶梯轴12所传递的功率P=8.17×10-3kW,转速n=600r/min。
表1常用材料的[τ]和C值
Figure B2009100776810D0000092
由上式得
d ≥ 9.55 × 10 6 0.2 [ τ ] 3 . P n 3 = C P n 3 = 110 × 8.17 × 10 - 3 600 3 mm = 2.6268 mm - - - ( 5 )
因此,如图2示出的阶梯轴12径只需大于3mm即可满足强度要求。
2、轴向连接
通孔3的轴向连接是旋转的阶梯轴12与一体的第一屏幕4、第二屏幕6以及墙体7的接触、咬合、自锁结构的设计。在已经成为一体的第一屏幕4、第二屏幕6以及墙体7与通孔3的连接处,我们使用胶接和机械连接相结合的方式。通孔3径向配合和轴向定位尺寸制造精度高,要保证同心度和轴向窜量要求,在装单导程螺旋面时以墙体7的下端面76定位,将如图1f示出的墙体7的通孔3的内壁面与阶梯轴12紧密配合,所述紧密配合是在头部端面14上用螺母11来压紧阶梯轴12及与通孔3连成一体的第一屏幕4、第二屏幕6以及墙体7;由于通过螺母11和头部端面14将阶梯轴12固定,则对通孔3径向和轴向的位移进行约束,也实现了对第一屏幕4、第二屏幕6以及墙体7无轴向窜量约束。
由于阶梯轴12一端没有固定,长度达250mm,第一屏幕4和第二屏幕6与通孔3的内壁面完全贴合接触的可能性相对较小,因此,阶梯轴12的轴身采用两端粗中间细的阶梯状的局部配合方式以改进阶梯轴12与通孔3之间的接触情况,同时,所述阶梯轴12还包括圆台轴套13和头部端面14,所述头部端面14位于阶梯轴12的上端部,阶梯轴12向下延伸出一个半径逐渐扩大的圆台轴套13(如图2示出),所述圆台轴套13位于阶梯轴12的下端部,圆台轴套13与阶梯轴12滑动配合,圆台轴套13用于防止阶梯轴12受到磨损。
根据“边界包覆”的应力模拟分析,真三维立体成像显示屏和阶梯轴12接触部分的应力范围集中在0.1~0.7Mpa,而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在连接处所产生的最大拉应力只有不到1MPa,在阶梯轴12与通孔3用WP无机粘接剂,其套接粘接强度高达120~130MPa,远远满足强度要求。并且该粘接剂耐老化性能良好,粘接时间可控制。阶梯轴12接头则改变粘接的方式,换为机械固定,比如螺母11连接。通过阶梯轴12的头部端面14由螺母11来保证固紧。
这种连接方式结构设计合理,大大减少了由于增加阶梯轴12而造成的因装配精度、定位精度等等带来的额外误差以及强度上的损失。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中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该技术的人在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理解想到的变换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包含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4)

1.一种真三维立体成像显示屏,其特征在于:由第一屏幕(4)、第二屏幕(6)、墙体(7)和阶梯轴(12)组成,第一屏幕(4)、第二屏幕(6)、墙体(7)合成一体;所述第一屏幕(4)和第二屏幕(6)中心对称构成双螺旋曲面型屏幕,所述墙体(7)位于第一屏幕(4)和第二屏幕(6)之间;所述墙体(7)由通孔(3)和四个端部(ao、bo、do’、co’)组成;第一屏幕(4)的一端部与墙体(7)的一端部(ao)连接,第一屏幕(4)的另一端部与墙体(7)的另一端部(do’)连接;第二屏幕(6)的一端部与墙体(7)的一端部(bo)连接,第二屏幕(6)的另一端部与墙体(7)的另一端部(co’)连接;所述墙体(7)的中间部位具有一通孔(3),所述阶梯轴(12)位于通孔(3)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三维立体成像显示屏,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屏幕(4)和第二屏幕(6)是两个单导程螺旋面,所述单导程螺旋面的单导程螺线绕阶梯轴(12)的轴心旋转180度形成;第一屏幕(4)和第二屏幕(6)对称的分布与墙体(7)上的部分(ab)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三维立体成像显示屏,其特征是,所述墙体(7)是一片防塌支撑的墙体,墙体(7)的中间厚度为15mm-30mm,左边缘(77)和右边缘(78)厚度为0.5mm-4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三维立体成像显示屏,其特征是,所述阶梯轴(12)的轴身采用两端粗中间细的阶梯状的局部配合,阶梯轴(12)具有圆台轴套(13)和头部端面(14),该头部端面(14)位于阶梯轴(12)的上端部,所述阶梯轴(12)向下延伸出一个半径逐渐扩大的圆台轴套(13),该圆台轴套(13)位于阶梯轴(12)的下端部并滑动配合,圆台轴套(13)用于防止阶梯轴(12)受到磨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真三维立体成像显示屏,其特征是,所述阶梯轴(12)作为传动部件一端插入通孔(3);阶梯轴(12)与墙体(7)的上端面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真三维立体成像显示屏,其特征是,所述通孔(3)的内壁与阶梯轴(12)紧密配合,是在头部端面(14)上用螺母(11)压紧阶梯轴(12)及与通孔(3)连成一体的第一屏幕(4)、第二屏幕(6)以及墙体(7);通过螺母(11)、头部端面(14)将阶梯轴(12)固定,则对通孔(3)径向和轴向的位移进行约束,实现对第一屏幕(4)、第二屏幕(6)以及墙体(7)的无轴向窜量约束。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三维立体成像显示屏,其特征是,所述墙体(7)上还具有镂空(10),所述镂空(10)为镂空字样或镂空图样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三维立体成像显示屏,其特征是,在所述第一屏幕(4)和第二屏幕(6)的外边缘还具有包覆圈(9)。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真三维立体成像显示屏,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屏幕(4)、第二屏幕(6)、墙体(7)合成一体结构的重心与传动旋力的阶梯轴(12)重合,这样确保整个屏幕对称的围绕其重心快速稳定的旋转。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三维立体成像显示屏,其特征是,所述阶梯轴(12)如下所述:
d ≥ 9.55 × 10 6 0.2 [ τ ] 3 . P n 3 = C P n 3 ,
式中,d为阶梯轴的直径;
Figure F2009100776810C0000022
为阶梯轴(12)的扭转剪应力;其中T为阶梯轴(12)传递的扭矩;P为阶梯轴(12)传递的功率;n为阶梯轴(12)的转速;[τ]为许用扭转剪应力,其值查表1选取;Wp为阶梯轴(12)抗扭截面系数,对圆截面阶梯轴(12)Wp≈0.2d3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三维立体成像显示屏,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屏幕(4)本体上具有第一螺线(41)、第一上端线(42)、第一下端线(43)和第一中心线(44),所述第一上端线(4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中心线(44),第一上端线(42)与第一中心线(44)相互垂直;第一螺线(41)的一端与第一上端线(42)连接,第一螺线(41)与第一上端线(42)的角度范围为90°-85°;第一中心线(44)的另一端与第一螺线(41)的另一端之间设有第一下端线(43),第一中心线(44)与第一下端线(43)也相互垂直。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三维立体成像显示屏,其特征是,所述第二屏幕(6)本体上具有第二螺线(61)、第二上端线(62)和第二下端线(63)和第二中心线(64);所述第二上端线(62)的一端设有第二中心线(64),第二上端线(62)与第二中心线(64)互为90度;第二中心线(64)的另一端和第二螺线(61)的一端之间设置有第二下端线(63),第二中心线(64)与第二下端线(63)相互垂直;第二螺线(61)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上端线(62)连接,第二螺线(61)与第二上端线(62)的角度范围为90°-85°;第二中心线(64)的另一端与第二螺线(61)的另一端之间设有第二下端线(63),第二中心线(64)与第二下端线(63)也相互垂直。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三维立体成像显示屏,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屏幕(4)和第二屏幕(6)与墙体(7)以如下方式连接:第一螺线(41)上的两个端点(w、x)分别与墙体(7)上的端点(a、d)重合;第一中心线(44)和墙体中心线(79)长度相同,第一中心线(44)的上下端点(e、r)分别与墙体中心线(79)的上下端点(o、o’)自然重合;第二螺线(61)上的两个端点(u、z)分别与墙体(7)上的另外两个端点(b、c)重合;第二中心线(64)和墙体中心线(79)长度也相同,第二中心线上下端点(e’、r’)也分别与墙体中心线(79)的上下端点(o、o’)自然重合。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三维立体成像显示屏,其特征是,所述所述墙体(7)具有的四个端部为第一上边缘(71)、第一下边缘(72)、第二上边缘(73)、第二下边缘(74);还有上端面(75)、下端面(76)、左边缘(77)、右边缘(78)以及墙体中心线(79);
所述第一上边缘(71)、第一下边缘(72)、左边缘(77)和墙体中心线(79)组成第一平行四边形;第二上边缘(73)、第二下边缘(74)、右边缘(78)和墙体中心线(79)组成第二平行四边形,第一平行四边形与第二平行四边形对称于通孔(3);所述左边缘(77)、右边缘(78)为线状;墙体(7)中间区域包含有上端面(75)、下端面(76)和墙体中心线(79),在上端面(75)钻出通孔(3);
第一上端线(42)与第一上边缘(71)连接,第一下端线(43)与第二下边缘(74)连接,第二上端线(62)与第二上边缘(73)连接,第二下端线(63)与第一下边缘(72)连接;墙体(7)将第一屏幕(4)和第二屏幕(6)连接,墙体(7)对第一屏幕(4)与第二屏幕(6)的起支撑作用。
CN2009100776810A 2009-02-11 2009-02-11 一种真三维立体成像显示屏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0090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776810A CN101800906B (zh) 2009-02-11 2009-02-11 一种真三维立体成像显示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776810A CN101800906B (zh) 2009-02-11 2009-02-11 一种真三维立体成像显示屏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00906A true CN101800906A (zh) 2010-08-11
CN101800906B CN101800906B (zh) 2011-11-16

Family

ID=425963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77681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00906B (zh) 2009-02-11 2009-02-11 一种真三维立体成像显示屏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800906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38668A (zh) * 2010-09-10 2011-01-05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对多级透镜多视角场景的三维重建的方法
CN102004387A (zh) * 2010-09-15 2011-04-06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一种双螺旋屏幕全屏投影系统
CN102014290A (zh) * 2010-09-15 2011-04-13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一种真三维立体成像显示屏
CN103048867A (zh) * 2012-12-31 2013-04-17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多模式混合投影的真三维显示系统
CN103885280A (zh) * 2012-12-21 2014-06-25 耿征 基于混合屏的真三维显示系统及方法
CN106991715A (zh) * 2017-05-11 2017-07-28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基于光场采集的光栅棱柱三维显示渲染方法
CN108847147A (zh) * 2018-09-07 2018-11-20 速亿联科技发展(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旋转屏立体成像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42909A (en) * 1987-10-07 1991-08-27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Real time three dimensional display with angled rotating screen and method
CN1304118A (zh) * 2000-08-01 2001-07-18 胡率 一种三维显示方法及其显示器
CN1530739A (zh) * 2003-03-14 2004-09-22 吴小平 旋臂式三维显示器
CN1971340A (zh) * 2005-11-21 2007-05-30 耿征 真三维高清晰度显示方法和装置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38668A (zh) * 2010-09-10 2011-01-05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对多级透镜多视角场景的三维重建的方法
CN101938668B (zh) * 2010-09-10 2013-01-23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对多级透镜多视角场景的三维重建的方法
CN102004387A (zh) * 2010-09-15 2011-04-06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一种双螺旋屏幕全屏投影系统
CN102014290A (zh) * 2010-09-15 2011-04-13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一种真三维立体成像显示屏
CN102004387B (zh) * 2010-09-15 2012-11-07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一种双螺旋屏幕全屏投影系统
CN103885280A (zh) * 2012-12-21 2014-06-25 耿征 基于混合屏的真三维显示系统及方法
CN103885280B (zh) * 2012-12-21 2016-08-17 耿征 基于混合屏的真三维显示系统及方法
CN103048867A (zh) * 2012-12-31 2013-04-17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多模式混合投影的真三维显示系统
CN106991715A (zh) * 2017-05-11 2017-07-28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基于光场采集的光栅棱柱三维显示渲染方法
CN108847147A (zh) * 2018-09-07 2018-11-20 速亿联科技发展(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旋转屏立体成像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00906B (zh) 2011-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00906B (zh) 一种真三维立体成像显示屏
US7442141B2 (en) Transmission
CN103885167B (zh) 用于手术显微镜的镜筒
JP5862484B2 (ja) 鏡支持構造
CN103823302B (zh) 一维快速控制反射镜
CN105259635A (zh) 一种应用于大口径反射镜静定支撑中的whiffletree支撑结构
CN101351606A (zh) 结构塔
WO1994022040A1 (en) Lens system
CN103569936A (zh) 微型执行器的振动结构
CN108415142A (zh) 一种快速反射镜结构
Vernet et al. ELT M4—the largest adaptive mirror ever built
CN102014290A (zh) 一种真三维立体成像显示屏
JP6061022B2 (ja) 複合駆動装置およびロボット
CN105911670B (zh) 一种空间用平面反射镜光学指向组件
Vernet et al. On the way to build the M4 Unit for the E-ELT
CN103867622A (zh) 一种用于隔振的柔性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光刻设备
IT1303140B1 (it) Trasmissione ad ingranaggi facciali, particolarmente per applicazioniaeronautiche.
BR112019027310A2 (pt) sistema e método para a conversão de movimento de rotação em movimento linear
IT1303139B1 (it) Gruppo di trasmissione ad ingranaggi facciali, particolarmente perapplicazioni aeronautiche.
CN109632107B (zh) 一种一体化大视场高帧数红外扫描成像装置
CN209640580U (zh) 大口径望远镜次镜组件的碳纤维支撑桁架
JP2011099938A (ja) 光学系を含むジンバル構造
CN1639608A (zh) 焦距光学扫描装置
DE1548705A1 (de) Mechanisch-optischer Transduktor mit Anzeigevorrichtung
CN107598643A (zh) 双梁悬臂龙门移动消隙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116

Termination date: 2021021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