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90274A - 放电灯点亮装置及照明器具 - Google Patents

放电灯点亮装置及照明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90274A
CN101790274A CN201010104041A CN201010104041A CN101790274A CN 101790274 A CN101790274 A CN 101790274A CN 201010104041 A CN201010104041 A CN 201010104041A CN 201010104041 A CN201010104041 A CN 201010104041A CN 101790274 A CN101790274 A CN 1017902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charge lamp
action
output
power
conversion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040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90274B (zh
Inventor
小松直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filed Critical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Publication of CN1017902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902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902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9027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1/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apparatus for igniting or operating discharge lamps
    • H05B41/14Circuit arrangements
    • H05B41/36Controlling
    • H05B41/38Controlling the intensity of light
    • H05B41/382Controlling the intensity of light during the transitional start-up phas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Landscapes

  •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Discharge Lamps (AREA)
  • Inverter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在避免非对称电流带来的不稳定的点亮的同时确保启动性的放电灯点亮装置及照明器具。设有在放电灯的启动时、在通过启动部产生的高电压启动放电灯的启动期间P1之后、开始从功率变换部对放电灯输出用于放电灯的点亮维持的交流功率的稳定期间P3之前,设有为了将放电灯的各电极加热而使向放电灯的输出的频率在规定时间中比稳定期间高的电极加热期间P2。在电极加热期间P2的结束时,如果判断向放电灯的输出电流Ila是正负对称的,则转移到稳定期间P3。另一方面,如果判断输出电流Ila是正负非对称的,则转移到进行对启动期间P1中的动作施加了减小极性间的输出电流的差那样的变更的动作的再启动期间P4。

Description

放电灯点亮装置及照明器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放电灯点亮装置及照明器具。
背景技术
以往以来,作为使也称作HID(High-intensity discharge lamp)的高压放电灯那样的热阴极型的放电灯点亮的放电灯点亮装置,提供了具备输入直流功率并输出交流功率的功率变换部、和控制功率变换部的控制部的放电灯点亮装置。
进而,作为这种放电灯点亮装置,提供了一种控制部在放电灯的启动时、在使功率变换部的输出电压较高而启动放电灯的启动动作之后、开始从功率变换部对放电灯输出用于放电灯的点亮维持的交流功率的稳定动作之前、为了放电灯的各电极的加热、进行使功率变换部的输出功率的频率较高的电极加热动作的装置(例如参照特许文献1)。
根据上述放电灯点亮装置,与不进行电极加热动作的情况相比,向稳定动作转移后的放电较稳定,灯灭受到抑制。
【特许文献1】特表2005-507553号公报
这里,如图26的(a)所示,如果进行启动动作的启动期间P1之后的、进行电极加热动作的电极加热期间P2较短,则在进行稳定动作的稳定期间P3的开始前,放电灯的电极没有被充分加热,向放电灯的输出电流(以下称作“灯电流”)在极性间变得不均匀。如果在这样放电灯的电极没有被充分加热的状态下转移到稳定动作,则向稳定动作的转移后放电变得不稳定,有可能发生灯灭。因而,如图26的(b)所示,需要使电极加热期间P2足够长,但所需的电极加热期间P2的长度(电极加热动作的持续时间)根据放电灯而不同。
但是,如果匹配于设想会连接的放电灯中的需要最长时间的电极加热动作的放电灯决定电极加热动作的持续时间,则该持续时间对于其他放电灯为过剩的。由于电极加热动作是从功率变换部输出比稳定动作大的功率的动作,所以为了抑制对放电灯的寿命的不良影响,需要尽量缩短电极加热动作的持续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在避免非对称电流带来的不稳定的点亮的同时确保启动性的放电灯点亮装置及照明器具。
技术方案1的发明具备:功率变换部,被输入直流功率,输出交流功率;启动部,与放电灯一起连接在功率变换部的输出端间,产生用于放电灯的启动的高电压;控制部,控制功率变换部;控制部在放电灯的启动时,在通过启动部产生的高电压启动放电灯的启动动作之后、开始从功率变换部对放电灯输出用于放电灯的点亮维持的交流功率的稳定动作之前,为了将放电灯的各电极加热,进行使功率变换部的输出的频率在规定时间中比稳定动作中高的电极加热动作;其特征在于,具备判断从功率变换部对放电灯输出的输出电流是否为正负对称的对称判断部;控制部在电极加热动作的结束时,如果由对称判断部判断输出电流是正负对称的,则转移到稳定动作,如果由对称判断部判断输出电流是正负非对称的,则在对启动动作施加了使极性间的输出电流的差减少那样的变更的再启动动作之后,再次进行电极加热动作。
技术方案2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的发明中,其特征在于,功率变换部由将输入的直流功率降压的降压斩波电路、和使降压斩波电路输出的直流功率交变的全桥电路构成。
技术方案3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的发明中,其特征在于,功率变换部由全桥电路构成,控制部通过构成全桥电路的开关元件的开启关闭的占空比控制功率变换部的输出功率。
技术方案4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的发明中,其特征在于,功率变换部由半桥电路构成,控制部通过构成半桥电路的开关元件的开启关闭的占空比控制功率变换部的输出功率。
技术方案5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4的任一项的发明中,其特征在于,启动动作是将启动用的高电压脉冲对两极性分别向放电灯输出的动作,再启动动作是将启动用的高电压脉冲仅对功率变换部的输出电流变小的极性向放电灯输出的动作。
技术方案6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4的任一项的发明中,其特征在于,启动动作是将启动用的高电压脉冲对两极性分别向放电灯输出的动作,再启动动作是使启动用的高电压脉冲的个数在功率变换部的输出电流变小的一个极性比另一个极性多的动作。
技术方案7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4的任一项的发明中,其特征在于,再启动动作是对于功率变换部的输出电流变小的极性、使功率变换部的输出电压的振幅比启动动作大的动作。
技术方案8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4的任一项的发明中,其特征在于,再启动动作是使功率变换部的输出电流变小的极性的输出持续的时间比在启动动作中该极性的输出持续的时间长的动作。
技术方案9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4的任一项的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控制部在开始再启动动作之前,进行在规定的停止时间中使从功率变换部的交流功率的输出停止的停止动作。
技术方案10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4的任一项的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控制部在电极加热动作的结束时计数由对称判断部判断输出电流的非对称的次数,当该次数达到了规定的上限次数时,使从功率变换部的交流功率的输出停止。
技术方案11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具备技术方案1~4中任一项所述的放电灯点亮装置、和保持放电灯点亮装置的器具主体。
根据技术方案1的发明,控制部在电极加热动作的结束时,如果由对称判断部判断输出电流是正负对称的,则转移到稳定动作,如果由对称判断部判断输出电流是正负非对称的,则在对启动动作施加了使极性间的输出电流的差减少那样的变更的再启动动作之后,再次进行电极加热动作,所以通过如果判断为输出电流是正负非对称则不进行向稳定动作的转移,能够避免非对称电流带来的不稳定的点亮。此外,通过在判断输出电流是正负非对称时进行使极性间的输出电流的差减小的再启动动作,与在判断输出电流是正负非对称时停止动作的情况或单单回到启动动作的情况相比启动性提高。
根据技术方案9的发明,由于控制部在开始再启动动作之前、在规定的停止时间中进行使从功率变换部的交流功率的输出停止的停止动作,所以通过在停止动作中放电灯内的气体稳定,与不进行停止动作的情况相比,容易消除输出电流的非对称状态。
根据技术方案10的发明,控制部在电极加热动作的结束时计数由对称判断部判断了输出电流的非对称的次数,当该次数达到了规定的上限次数时使从功率变换部的交流功率的输出停止,所以能够防止再启动动作和电极加热动作被没有极限地重复而对电路部件施加不需要的电应力(electricstress)那样的状况。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路块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对称判断部的电路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对称判断部的动作的一例的说明图,(a)表示灯电流是对称的情况,(b)表示灯电流是非对称的情况。
图5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从控制部对各开关元件输入的驱动信号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动作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动作的变更例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动作的另一变更例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变更例的电路块图。
图11是表示在图10的变更例中从控制部对各开关元件输入的驱动信号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另一变更例的电路块图。
图13是表示在图12的变更例中从控制部对各开关元件输入的驱动信号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再另一变更例的动作、没有发生非对称电流的情况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15是表示在图14的变更例中从控制部对各开关元件输入的驱动信号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16是表示图14的变更例的电路的一例的电路块图。
图17是表示图14的变更例的动作、发生了非对称电流的情况的动作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18是表示图14的变更例的动作、发生了非对称电流的情况的动作的另一例的说明图。
图19是表示图14的变更例的动作、发生了非对称电流的情况的动作的再另一例的说明图。
图20是表示图14的变更例的动作、发生了非对称电流的情况的动作的另一例的说明图。
图2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对称判断部的变更例的电路图。
图22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变更例中灯电流变少的极性中的灯电压的再启动动作中的振幅与非对称电压的关系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23是表示使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24是表示使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的另一例的立体图。
图25是表示使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的再另一例的立体图。
图26的(a)、(b)分别是表示灯电流的波形的例子的说明图,图26的(a)表示电极加热动作的持续时间不足的情况,图26的(b)表示电极加热动作的持续时间足够长的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用来实施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放电灯点亮装置1如图2所示,是使也称作HID(High-intensity discharge lamp)的高压放电灯那样的热阴极型的放电灯La点亮的装置,作为将从直流电源E输入的直流功率变换为交流功率的功率变换部,具备由4个开关元件Q1~Q4构成的全桥电路。作为开关元件Q1~Q4,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电场效应晶体管(FET)。此外,上述全桥电路的一个输出端、即构成分别由各两个开关元件(Q1及Q2)或(Q3及Q4)构成、相互并联连接在直流电源E的输出端间的两个串联电路中的一个串联电路的开关元件Q3、Q4的连接点经由第1电感器L1与电流变压器CT1的一次卷线的串联电路连接在放电灯La的一端(即一个电极)上。进而,上述全桥电路的另一个输出端、即构成另一个串联电路的开关元件Q1、Q2的连接点经由第2电感器L2连接在放电灯La的另一端(即另一个电极)上。此外,在构成上述另一个串联电路的开关元件Q1、Q2的连接点、与电流变压器CT1的一次卷线与第1电感器L1的连接点之间连接着第1电容器C3。第2电感器L2为设有分接头的所谓自耦变压器,该分接头经由电容器C4连接在地电位上。即,第1电感器L1、第1电容器C3、第2电感器L2和第2电容器C4与放电灯La一起,构成连接在功率变换部的输出端间的共振电路(以下称作“负荷电路”)。
进而,本实施方式具备连接在电流变压器CT1的2次卷线上、判断对放电灯La输出的电流(以下称作“灯电流”)Ila是否是正负对称的对称判断部2、和开启关闭驱动各开关元件Q1~Q4的控制部3。
对称判断部2如图3所示,具有非反转输入端子分别经由二极管D1、D2连接在电流变压器CT1的2次卷线的各一端上、在反转输入端子中输入规定的对称判断电压Vs的两个比较器CP1、CP2、和将这两个比较器CP1、CP2的输出的逻辑积向控制部3输出的逻辑积电路AND。在电流变压器CT1的2次卷线的中央设有分接头,该分接头连接在地电位上。进而,各比较器CP1、CP2的非反转输入端子与二极管D1、D2的连接点分别经由电容器C1、C2连接在地电位上。即,各电容器C1、C2的充电电压Vb1、Vb2分别为对应于二极管D1、D2的输出电压Va1、Va2的峰值、即与各电容器C1、C2对应的方向(极性)的灯电流Ila的峰值的电压,该充电电压Vb1、Vb2分别被输入到对应于电容器C1、C2的比较器CP1、CP2的非反转输入端子中。如图4的(a)所示,在灯电流Ila是对称的情况下,通过各电容器C1、C2的充电电压Vb1、Vb2都超过对称判断电压Vs,逻辑积电路AND的输出(即对称判断部2的输出。以下称作“判断输出”)Ve为H水平。另一方面,如图4的(b)所示,在灯电流是非对称的情况下,通过一个电容器C2的充电电压Vb2低于对称判断电压Vs,判断输出Ve为L水平。即,判断输出Ve是H水平意味着由对称判断部2判断对放电灯La输出的功率是对称的,反之,判断输出Ve是L水平意味着由对称判断部2判断对放电灯La输出的功率是非对称的。
控制部3将开关元件Q1-Q4开启关闭驱动,以将相互位于对角的开关元件(Q1及Q4)或(Q2及Q3)同时开启、并且将相互串联连接的开关元件(Q1及Q2)或(Q3及Q4)交替地开启关闭。由此,从直流电源E输入的直流功率被变换为交流功率,该交流功率的频率为上述开启关闭驱动带来的极性反转的频率(以下称作“动作频率”)。
以下,利用图5~图7更具体地说明控制部3的动作。这里,图5表示对各开关元件Q1~Q4输入的驱动信号、具体而言表示施加在门极-源极间的电压,各开关元件Q1~Q4分别在上述驱动信号是H水平的期间中被开启、在上述驱动信号是L水平的期间中被关闭。
如果投入电源(S1),则控制部3首先开始用来在放电灯La中开始放电的启动动作(S2)。在进行启动动作的启动期间P1中,控制部3将动作频率设为几百kHz,在具有几十kHz左右的幅度的范围内使动作频率周期性变化。在该启动期间P1中,动作频率为第2电感器L2的作为自耦变压器的一次卷线部分即开关元件Q1、Q2的连接点与分接头之间的部位和第2电容器C4构成的共振电路的共振频率(或其整数分之一),通过由作为自耦变压器的第2电感器L2将此时产生的共振电压升压,对放电灯La输出的电压(以下称作“灯电压”)Vla达到启动即放电的开始所需要的电压(例如3~4kV),放电灯La启动。即,第2电感器L2和第2电容器C4构成技术方案中的启动部。在图6的例子中,在上述周期性的动作频率的变化的第3周期中放电灯La启动,灯电流Ila开始流动,通过伴随着放电灯La的启动的阻抗的变化,灯电压Vla的振幅下降。
控制部3在将上述启动动作持续规定时间后,结束启动动作,转移到进行使动作频率比启动动作中小(例如几十kHz)的电极加热动作的电极加热期间P2(S3)。电极加热动作中的动作频率是与后述的稳定动作中的动作频率相比更接近于连接在全桥电路的输出端间的负荷电路的共振频率的、较高的频率,由此进行放电灯La的各电极的加热。将电极加热动作持续规定时间后,控制部3参照对称判断部2的输出(S4),如果由对称判断部2判断灯电流Ila是对称的(即如果判断输出Ve是H水平),则转移到稳定动作(S5)。
在进行稳定动作的稳定期间P3中,控制部3通过使动作频率比电极加热动作中更低(例如为几十kHz),将用于放电灯La的点亮维持的矩形波交流功率对放电灯La供给。此外,在稳定动作中,控制部3进行对于一个串联电路的各开关元件Q3、Q4、通过使其在位于对角的开关元件Q1、Q2被开启的期间中也不总是开启而以规定的占空比开启关闭来调节向放电灯La的供给功率的PWM控制。进而,在稳定动作中,控制部3例如基于灯电流Ila检测放电灯La的灭灯(S6),并且在检测到灭灯时结束稳定动作而回到步骤S2的启动动作。
另一方面,在步骤S4中,如果由对称判断部2判断灯电流Ila是非对称(即如果判断输出Ve是L水平),则转移到再启动动作(S7)。具体而言,控制部3在再启动动作的开始时,首先例如通过得到对称判断部2的各比较器CP1、CP2的输出,检测在哪个极性下灯电流变小。再启动动作例如是使开关元件Q1~Q4中的、对灯电流Ila变小的极性(即灯电压Vla变高的极性)施加电压的开关元件、例如Q1及Q4的占空比比启动动作高(即其余两个开关元件、例如Q2及Q3的占空比比启动动作低)的动作。例如如图1所示,如果第1次的电极加热期间P2中的灯电流Ila在负极性处比正极性处变多,则接着在进行再启动动作的再启动期间P4中通过使向正方向施加电压的开关元件、例如Q1及Q4的占空比变得更高,使电压Vla的振幅在正极性处比负极性处大。控制部4在将再启动动作持续规定时间(例如与启动动作相同的时间)后,再开始步骤S3的电极加热动作。在图1的例子中,在第2次的电极加热期间P2的结束时灯电流Ila为对称,然后进行向稳定期间P3的转移。
根据上述结构,与在判断灯电流Ila为非对称时单单回到启动动作的情况相比,容易在短时间内消除灯电流Ila的非对称状态。
另外,如图8所示,在步骤S4中判断灯电流Ila为非对称后,在转移到步骤S7的再启动动作之前,控制部3也可以进行通过在规定的停止期间中使所有的开关元件Q1~Q4关闭而使向放电灯La的功率的输出停止的停止动作(S8)。如果采用该结构,则通过在停止动作中放电灯La内的气体稳定,灯电流Ila的非对称状态更容易被消除。
此外,也可以对进行再启动动作的次数设置限制。具体而言,如图9所示,控制部3在步骤S4中计数判断为灯电流Ila的非对称的次数(以下称作“再启动次数”)(S9),并且将再启动次数与规定的上限次数比较(S10),如果再启动次数没有达到上限次数,则转移到步骤S7的再启动动作,另一方面,如果再启动次数达到了上限次数,则例如通过将各开关元件Q1~Q4分别关闭而停止向放电灯La的供电(S11)。即,再启动动作不进行上限次数以上,由此,能够防止再启动动作和电极加热动作被没有极限地重复而对电路部件施加不需要的电应力。
此外,电路结构并不限于上述结构,也可以代替图2那样的全桥电路,如图10所示,采用将构成一个串联电路的各开关元件Q3、Q4分别替换为电容器C5、C6那样的半桥电路。在此情况下,如图11所示,相互串联连接的两个开关元件Q1、Q2的开启关闭驱动在启动期间P1和电极加热期间P2中与图2~图6的例子是同样的,但在稳定期间P3中,进行通过在不使极性反转的期间中应开启的开关元件Q1、Q2的开启关闭的占空比来调节向放电灯La的输出功率的PWM控制。
或者,如图12所示,也可以设置将直流电源E的输出电压降压而对全桥电路输出的降压斩波电路4。在此情况下,技术方案中的功率变换电路由4个开关元件Q1~Q4构成的全桥电路和上述降压斩波电路4构成。在图12的例子中,降压斩波电路4具备一端连接在直流电源E的高电压侧的输出端上而另一端经由电感器L0连接在全桥电路的输入端上的开关元件Q0、负极(cathode)连接在开关元件Q0与电感器L0的连接点上而正极(anode)连接在地电位上的二极管D0、和连接在全桥电路的输入端间即降压斩波电路4的输出端间的电容器C0。此外,在图12的例子中,从负荷电路中分别省略了第2电感器L2和第2电容器C4,在启动动作中,通过由第1电容器C3和第1电感器L1构成的共振电路的共振对放电灯La输出启动用的高电压。即,第1电容器C3和第1电感器L1构成技术方案中的启动部。进而,如图13所示,控制部3通过降压斩波电路4的开关元件Q0的开启关闭的占空比控制向放电灯La的供给功率,所以即使是稳定期间P3中也不进行全桥电路的开关元件Q1~Q4的开启关闭的PWM控制。
或者,如图14所示,也可以设置作为在启动期间P1中产生放电灯La的启动用的高电压脉冲的启动部的脉冲发生电路。在此情况下,如图15所示,能够使启动期间P1中的动作频率与电极加热期间P2中的动作频率相同。具体而言,例如代替设置第2电感器L2和第2电容器C4,如图16所示,设置一次卷线连接在第1电容器C3与开关元件Q1、Q2的连接点和放电灯La之间、并且具有2次卷线的脉冲变压器PT1。进而,将电阻R1与第3电容器C5的串联电路并联于开关元件Q1、Q2的串联电路而连接到直流电源E的输出端间,并且将脉冲变压器PT1的2次卷线的分别不同的一端连接在电阻R1与第3电容器C5的连接点上,各2次卷线的另一端分别经由各1个开关元件Q6、Q7连接在地电位上。即,如果将开关元件Q6、Q7的一个开启,则对应于开启后的开关元件Q6、Q7的极性的脉冲电压被叠加在电压Vla上。控制部3通过以启动动作中或再启动动作中的适当的定时开启关闭控制上述脉冲发生电路的开关元件Q6、Q7,产生启动用脉冲电压。即,在图16的例子中,脉冲变压器PT1、电阻R1、第3电容器C5和开关元件Q6、Q7构成脉冲发生电路即启动部。如上所述,在使用能够控制产生启动用脉冲的极性的脉冲发生电路,在启动动作中在各极性处均匀地产生上述脉冲的情况下,作为再启动动作,既可以与图1的例子同样,通过变更全桥电路的开关元件Q1~Q4的占空比而如图17所示那样增大灯电流Ila变小(灯电压Vla变高)的极性中的振幅,也可以如图18所示那样进行使灯电流Ila变小(灯电压Vla变高)的一个极性中的上述脉冲的个数比另一个极性中的上述脉冲的个数多(例如使上述一个极性中的上述脉冲的个数为与启动动作中的个数相同程度,并且使上述另一个极性中的上述脉冲的个数为0)那样的动作,也可以如图19的例子及图20的例子那样,同时进行图17的例子那样的全桥电路的开关元件Q1~Q4的占空比的变更和图18的例子那样的仅一个极性中的脉冲的发生。在图20的例子的启动期间P1及再启动期间P4中,分别通过使全桥电路的开关元件Q1~Q4的开启关闭的频率足够低(例如为稳定期间P3中的频率之程度),灯电压Vla成为矩形波,灯电压Vla的振幅自身在各极性中成为大致相同。
此外,对称判断部2并不限于图3所示那样的结构,也可以做成例如图21所示那样的结构。图21的对称判断部2代替比较器CP1、CP2而具备分别被输入各电容器C1、C2的充电电压Vb1、Vb2、运算其差的绝对值|Vb1-Vb2|并比较规定的判断阈值的运算部21。运算部21如果上述绝对值|Vb1-Vb2|不到判断阈值则判断灯电流Ila是对称的,将向控制部3的输出(判断输出)Ve设为H水平,如果上述绝对值|Vb1-Vb2|是判断阈值以上,则判断灯电流Ila是非对称的,将判断输出Ve设为L水平。
进而,控制部3也可以进行对应于灯电流Ila的非对称的程度的再启动动作。具体而言,例如在使用图21那样的对称判断部2的情况下,从运算部21得到各电容器C1、C2的充电电压Vb1、Vb2的差的绝对值(以下称作“非对称电压”)|Vb1-Vb2|,非对称电压|Vb1-Vb2|越大,例如通过增大全桥电路的开关元件Q1~Q4的占空比的差,如图22所示那样提高灯电流Ila变小的极性中的高电压脉冲以外的灯电压Vla的峰值(以下单称作“峰值电压”)Vp。在图22的例子中,将峰值电压Vp当非对称电压|Vb1-Vb2|为0时设为最低值Vpb,如果非对称电压|Vb1-Vb2|为规定的最大电压Vt以上则设为最高值Vpt,如果非对称电压|Vb1-Vb2|为最大电压Vt以下则使其相对于非对称电压|Vb1-Vb2|以直线状单调增加。这里,最大电压Vt是预想当灯电流Ila的振幅在一个极性处为0时非对称电压|Vb1-Vb2|取的值。此外,峰值电压Vp的最高值Vpt对于哪个电路部件都设为该电压不超过耐受压之程度较低的值。此外,实际上当非对称电压|Vb1-Vb2|为0时不进行再启动动作,但上述最低值Vpb例如是在正常的启动动作中灯电压Vla的脉冲以外的振幅所取的值。
上述各种放电灯点亮装置1例如可以在图23~图25所示那样的照明器具5中使用。图23~图25的照明器具5分别具备收纳放电灯点亮装置1的器具主体51、和保持放电灯La的灯体52。此外,图23的照明器具5和图24的照明器具5分别具备将放电灯点亮装置1和放电灯La电气地连接的供电线53。图23的照明器具5是器具主体51和灯体52都固定在天花板面上的下照灯,图24的照明器具5和图25的照明器具5分别是灯体52可摆头地安装在固定于天花板面等的安装面上的器具主体51上的聚光灯。上述那样的各种照明器具5可以用周知的技术实现,所以省略详细的说明。
标号说明
1  放电灯点亮装置
2  对称判断部
3  控制部
4  降压斩波电路
5  照明器具
51 器具主体
La 放电灯。

Claims (11)

1.一种放电灯点亮装置,
具备:
功率变换部,被输入直流功率,输出交流功率;
启动部,与放电灯一起连接在功率变换部的输出端间,产生用于放电灯的启动的高电压;以及
控制部,控制功率变换部;
控制部在放电灯的启动时,在通过启动部产生的高电压启动放电灯的启动动作之后、从功率变换部对放电灯输出用于放电灯的点亮维持的交流功率的稳定动作开始之前,为了将放电灯的各电极加热,进行使功率变换部的输出的频率在规定时间中比稳定动作中高的电极加热动作;
该放电灯电灯装置的特征在于,
具备判断从功率变换部对放电灯输出的输出电流是否为正负对称的对称判断部;
控制部在电极加热动作的结束时,如果由对称判断部判断输出电流是正负对称,则转移到稳定动作,如果由对称判断部判断输出电流是正负非对称,则在对启动动作施加了使极性间的输出电流的差减少那样的变更的再启动动作之后,再次进行电极加热动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电灯点亮装置,其特征在于,功率变换部由将输入的直流功率降压的降压斩波电路、和使降压斩波电路输出的直流功率交变的全桥电路构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电灯点亮装置,其特征在于,功率变换部由全桥电路构成,控制部通过构成全桥电路的开关元件的开启关闭的占空比控制功率变换部的输出功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电灯点亮装置,其特征在于,功率变换部由半桥电路构成,控制部通过构成半桥电路的开关元件的开启关闭的占空比控制功率变换部的输出功率。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放电灯点亮装置,其特征在于,启动动作是将启动用的高电压脉冲对两极性分别向放电灯输出的动作,再启动动作是将启动用的高电压脉冲仅对功率变换部的输出电流变小的极性向放电灯输出的动作。
6.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放电灯点亮装置,其特征在于,启动动作是将启动用的高电压脉冲对两极性分别向放电灯输出的动作,再启动动作是使启动用的高电压脉冲的个数在功率变换部的输出电流变小的一个极性比另一个极性多的动作。
7.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放电灯点亮装置,其特征在于,再启动动作是对于功率变换部的输出电流变小的极性、使功率变换部的输出电压的振幅比启动动作大的动作。
8.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放电灯点亮装置,其特征在于,再启动动作是使功率变换部的输出电流变小的极性的输出持续的时间比在启动动作中该极性的输出持续的时间长的动作。
9.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放电灯点亮装置,其特征在于,控制部在开始再启动动作之前,进行在规定的停止时间中使来自功率变换部的交流功率的输出停止的停止动作。
10.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放电灯点亮装置,其特征在于,控制部在电极加热动作的结束时计数由对称判断部判断输出电流的非对称的次数,当该次数达到了规定的上限次数时,使来自功率变换部的交流功率的输出停止。
11.一种照明器具,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放电灯点亮装置、和保持放电灯点亮装置的器具主体。
CN2010101040417A 2009-01-27 2010-01-27 放电灯点亮装置及照明器具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9027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15969A JP2010176917A (ja) 2009-01-27 2009-01-27 放電灯点灯装置及び照明器具
JP015969/2009 2009-01-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90274A true CN101790274A (zh) 2010-07-28
CN101790274B CN101790274B (zh) 2012-11-28

Family

ID=421402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04041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90274B (zh) 2009-01-27 2010-01-27 放电灯点亮装置及照明器具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330382B2 (zh)
EP (1) EP2211593B1 (zh)
JP (1) JP2010176917A (zh)
CN (1) CN10179027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47300A (zh) * 2011-11-28 2014-07-23 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 用于放电灯的改进点模式操作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714759B2 (en) * 2009-11-02 2017-07-25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Apparatus or circuit for driving a DC powered lighting equipment
DE102010018325A1 (de) * 2010-04-27 2011-10-27 Automotive Lighting Reutlingen Gmbh Verfahren und Ansteuerschaltung für den Start einer Gasentladungslampe
WO2013021412A1 (ja) * 2011-08-05 2013-02-1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Led点灯装置
TWI432933B (zh) * 2011-12-08 2014-04-01 Delta Electronics Inc 電子安定器
CN102938617A (zh) * 2012-10-31 2013-02-20 矽力杰半导体技术(杭州)有限公司 一种交流-直流功率变换器
KR102213342B1 (ko) * 2019-01-03 2021-02-08 한국과학기술원 결합 인덕터를 사용한 정류기 구조를 가지는 하프-브리지 컨버터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24270B2 (ja) * 1993-04-23 2002-09-17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放電灯点灯装置
US6008592A (en) * 1998-06-10 1999-12-28 International Rectifier Corporation End of lamp life or false lamp detection circuit for an electronic ballast
JP2002352989A (ja) * 2001-05-25 2002-12-0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放電灯点灯装置
WO2003039206A1 (en) 2001-10-31 2003-05-08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Ballasting circuit
WO2003039211A1 (en) * 2001-10-31 2003-05-08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Circuit arrangement
US20050067973A1 (en) * 2001-11-23 2005-03-31 Marcel Beij Device for heating electrodes of a discharge lamp
EP1740022A4 (en) * 2004-04-23 2012-11-07 Panasonic Corp DISCHARGE LAMP OPERATING DEVICE, LIGHTING DEVICE AND LIGHTING SYSTEM
DE102004035122A1 (de) * 2004-07-20 2006-02-16 Patent-Treuhand-Gesellschaft für elektrische Glühlampen mbH Treiberschaltung für eine HID-Lampe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HID-Lampe
JP4770289B2 (ja) * 2005-06-27 2011-09-14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放電灯点灯装置、照明器具、画像表示装置
US7911153B2 (en) * 2007-07-02 2011-03-22 Empower Electronics, Inc. Electronic ballasts for lighting systems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47300A (zh) * 2011-11-28 2014-07-23 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 用于放电灯的改进点模式操作
CN103947300B (zh) * 2011-11-28 2016-03-09 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 照明设备以及操作放电灯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211593A3 (en) 2014-12-24
EP2211593B1 (en) 2016-08-03
US20100194303A1 (en) 2010-08-05
JP2010176917A (ja) 2010-08-12
US8330382B2 (en) 2012-12-11
EP2211593A2 (en) 2010-07-28
CN101790274B (zh) 2012-1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90274B (zh) 放电灯点亮装置及照明器具
CN1778149B (zh) 放电灯照明控制装置
CA2308698C (en) Discharge lamp lighting device
CN101730360B (zh) 高压放电灯点灯装置以及使用它的照明器具及照明系统
CN101686594B (zh) 高压放电灯点亮装置和使用该高压放电灯点亮装置的灯具
Moo et al. A single-stage high-power-factor electronic ballast with ZVS buck–boost conversion
EP2278862B1 (en) High pressure discharge lamp lighting device, and illumination fixture and illumination system using the same
US20100244716A1 (en) High pressure discharge lamp ballast with adaptive filament heating control based on lamp age
EP2182779B1 (en) Discharge lamp lighting device and illumination fixture
JP5851083B2 (ja) キャパシタンスの使用量を低減する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US7145293B2 (en) Electronic ballast having resonance excitation for generating a transfer voltage
JP2010108657A (ja) 放電灯点灯装置及び照明器具
CN101272654A (zh) 电子镇流器中的双极晶体管的驱动调节方法与装置
JP2001338789A (ja) 放電灯点灯装置
US8299723B2 (en) Electronic ballast with lamp flicker suppression during start-to-steady state transition
Garcia-Garcia et al. Minimization of acoustic resonances in HID lamps: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power harmonics content in high frequency non-resonant inverters
JP2004527896A (ja) 高効率高力率電子安定器
CN101730356B (zh) 放电灯点灯装置及照明设备
CN101730357B (zh) 放电灯点灯电路
EP2192821B1 (en) Discharge lamp lighting device and illumination fixture
JP4144526B2 (ja) 放電灯点灯装置、照明装置、プロジェクタ
CN102036456B (zh) 放电灯点亮装置及照明器具
GB2499020A (en) Lamp ballas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Effective date: 20120223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0223

Address after: Osaka Japan

Applicant after: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Applicant before: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128

Termination date: 2019012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