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85752A - 一种用于表皮修复的复合纳米乳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表皮修复的复合纳米乳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85752A
CN101785752A CN201010131272A CN201010131272A CN101785752A CN 101785752 A CN101785752 A CN 101785752A CN 201010131272 A CN201010131272 A CN 201010131272A CN 201010131272 A CN201010131272 A CN 201010131272A CN 101785752 A CN101785752 A CN 1017857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kin
epidermis
emulsion
nano
radi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312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永鹏
朱晓亮
董萍
丁克祥
左夏林
丁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0101312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785752A/zh
Publication of CN1017857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8575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smet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药和皮肤保健及美容化妆品技术领域,是一种用于表皮修复的复合纳米乳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制备的产品加快损伤表皮修复和表皮屏障功能恢复,通过促进表皮功效成分对皮肤渗透吸收,提高蛋白多肽类药物或功效成分稳定性,增大难溶于水的物质溶解性和易水解物质的稳定性,科学合理匹配天然药物和抗氧化剂及生物源性皮肤修复多肽物质,并利用高效皮肤传递载体空白纳米乳体系与之结合,可更好发挥表皮修复效率和速率。且本发明制备出的产品还能大大提高皮肤的营养保湿能力,为表皮修复建立适宜微生态环境,并加强功效成分协同和增效;另本发明制备的产品不含防腐剂和香精,降低了毒性,提高安全性,且不需特殊设备和能量即可产业化生产。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表皮修复的复合纳米乳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和皮肤保健及美容化妆品等技术领域,涉及到一种用于表皮修复的复合纳米乳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人的皮肤在年幼的时候都是柔润光滑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季节变换、过度日晒、睡眠不足、工作压力、生活美容、专业美容、医学美容和整形美容中对皮肤的过度去角质、按摩及过度使用一些腐蚀性药膜或营养面膜、化学剥脱换肤后的脱皮、发红及脱毛、晒后紫外线灼伤、痤疮、维甲酸和果酸等导致的皮肤灼伤及磨削后深层肌肤损伤等常规或非正规的过度美容均很容易造成面部表皮的变薄或损伤;而且,滥用化妆品、激光或光子美容、整形美容术后、皮肤老化、皮肤烧伤、溃疡及各种皮肤病的皮损修复、甚至不良的饮食及环境因素等也可能造成表皮的变薄或损伤。现代皮肤生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问题性皮肤的出现外界因素只是一个条件,而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人自身合成表皮生长因子的能力降低,表皮自身修复能力下降,皮肤机能衰退所致。因此,表皮修复对于皮肤的保护是非常重要的。
表皮可分为角质层、颗粒层、有棘层及基底层,掌跖部还有透明层。
(1)角质层:是皮肤的最外层,由5~15层角质细胞和角层脂质组成,与皮肤美容关系最密切。具有五大功能:
①保护功能:角质层的主要成分角蛋白及脂质紧密有序地排列能抵御外界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性有害因素对皮肤的侵袭。②防晒功能:角质层可吸收紫外线,主要是中波紫外线(UVB),因此角质层具有防晒功能。③吸收功能:角质层是皮肤吸收外界物质的主要部位.占皮肤全部吸收能力的90%以上。由于角质层间隙以脂质为主,所以角质层主要吸收的是脂溶性物质,这就是为什么皮肤科的外用药物和美容化妆品多是乳剂和霜剂的原因。④保湿功能:正常角质层中的脂质、天然保湿因子使角质层保持一定的含水量,稳定的水合状态是维持角质层正常生理功能的必需条件。角质层能使经皮肤失水量仅为2~5克/(h.cm2),使皮肤光滑柔韧而有弹性。⑤美学功能:光线在厚薄不一的皮肤中散射后,表皮颜色会出现变化,如光滑含水较多的角质层有规则地反射,可形成明亮的光泽,而干燥、有鳞屑的角质层以非镜面反射的形式反射光线,使皮肤灰暗。角质层过厚,皮肤会显得粗糙、黯淡无光;角质层过薄,如过度‘去死皮’、‘换肤’等,皮肤的防御功能减弱,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侵害,出现皮肤问题,如:出现皮肤潮红、毛细血管扩张、色素沉着、皮肤老化,甚至引起某些皮肤疾病。
可见角质层对于皮肤的保护非常重要,下面对角质层中的各种结构成分做个简单介绍。
①角质形成细胞,以及角质细胞间隙中脂质(含神经酰胺、脂肪酸、胆固醇),限制水分在细胞内外及细胞间流动保证不丢失水分,使表皮形成牢固的结构,使皮肤维持重要的屏障功能。银屑病、炎、湿疹及长期外用激素等均会破坏皮肤角质细胞,经表皮水分丢失增多,皮肤变得干燥、脱屑。皮脂膜和角质细胞具有四大功能:I.屏障功能:构成了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进入皮肤的第一道屏障;II.保湿功能:皮脂膜中的脂质能锁住水分阻止真皮营养物质、保湿因子、水分散失,使角质层含水量保持在20%左右,对皮肤起到滋润保湿作用III.调节炎症反应:皮脂膜中的亚油酸、亚麻酸可对炎症有一定的调节作用;IV.防晒功能:角质层本身就是一道抵御日光的屏障,而皮脂膜内的角鲨烯具有防晒作用。
②水通道蛋白(AQPs)在角质形成细胞中是一个完整的跨膜蛋白通道,它的分子量为28kDa一个(AQPs)分子每秒钟可以允许30亿个水分子通过。由于(AQPs)的存在,细胞才可以快速调节自身体积和内部渗透压。(AQPs)家族成员主要存在于动物和植物中,目前哺乳动物中已发现13种(AQPs),根据AQP的特性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为能透水的AQP0至AQP6,第二类为能透水、甘油和尿素的AQP3和AQP7,第三类为能透水和中性物质的AQP9和AQP10,其中分布于皮肤的主要是AQP3。AQP3不仅能转运水,而且也能转运尿素和甘油等物质进出皮肤,是维持皮肤水合作用的一个关键因素,AQP3与细胞的迁移以及皮肤的创伤愈合有密切的关系。有研究还表明:紫外线可导致AQP3表达下调从而损伤皮肤的屏障功能。
③天然保湿因子是存在于角质层内能与水结合的一些低分子量物质的总称,包括氨基酸、乳酸盐、尿素等及其他未知的物质,由角质层细胞中中间丝相关蛋白不断降解并最终由多种氨基酸产物衍化而成,其代谢周期为48h。它是参与减少皮肤透皮水分丢失的重要生物分子,水溶性极强,很容易随着水分移出细胞外。胶原纤维、弹力纤维、基质及细胞成分组成。
I.胶原纤维:又称胶原蛋白,大部分为I型和III型胶原,其中I型胶原占80%左右,是成熟的胶原,III型胶原是幼稚、纤细的胶原纤维。胶原纤维的主要作用是维持皮肤的张力,其韧性大,抗拉力强,但缺乏弹性。日晒可减少I型胶原的形成,皮肤出现松弛和皱纹。因此胶原蛋白可用来添加在化妆品中、注射或口服,以达到保湿、抗皱的目的。
II.弹力纤维:又称弹力蛋白,弹力纤维是由交叉相连的弹性蛋白外绕以微纤维蛋白所构成,对皮肤的弹性和顺应性起着重要的作用,使皮肤有弹性、光滑,减少皱纹的产生。在皮肤的自然老化中,弹力纤维可进行性地降解、变细、消失;紫外线所至的皮肤光老化可使弹力纤维变性、增生、变粗、卷曲,形成浓染的团块状聚集物,锚纤维几乎消失,皮肤弹性和顺应性亦随之丧失。
III.网状纤维:是幼稚、纤细的未成熟胶原纤维,在乳头层多数和表皮垂直,在网状层排列方向多数和胶原纤维一致,III型胶原是网状纤维主要成分,创伤愈合时或肉芽肿组织中可大量增生而影响皮肤的外观。
IV.基质:基质为填充于纤维、纤维束间隙和细胞间的无定形物质,不仅有支持和连接细胞的作用,而且还有保湿、参与细胞的形态变化、增殖、分化、迁移及促进胶原纤维成熟等多种生物学作用。基质由多种结构性糖蛋白、蛋白多糖(pmteoglycan)和氨基聚糖(glycoaminoglycan)构成。氨基聚糖包括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肝素等,虽然氨基聚糖占皮肤干重不足1%,但它组织的水化起重要作用,可结合1000倍于自身重量的水。真皮组织含有大量的水,是细胞生理活动的基础,也是表皮的物质基础,因此皮肤不仅需要表皮层的保湿,还需要真皮层保湿。
V细胞:主要有成纤维细胞、肥大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和噬色素细胞等,还有少量淋巴细胞和白细胞。其中成纤维细胞是真皮结缔组织中最重要的细胞,它主要功能包括合成各种胶原、弹性蛋白及细胞外基质成分,同时还产生分解这些成分的酶类,来维持代谢平衡,在创伤愈合过程和皮肤的老化中十分重要。成纤维细胞过度增生可产生病理性纤维增生,形成瘢痕疙瘩。在皮肤的老化中,皱纹部位胶原萎缩与紫外线介导的成纤维细胞损伤有明显的关系,它可使成纤维细胞合成胶原的能力下降。
(2)透明层:仅见于掌跖,由2~3层扁平、境界不清、无核、嗜酸性、紧密联结的细胞构成,介于角质层和颗粒层之间,胞浆中有较多的疏水性蛋白结合磷脂并和张力细丝融合在一起.有防止水及电解质通过的屏障作用。
(3)颗粒层:一般为2~4层梭形或扁平细胞构成.细胞中可见大量的透明角质颗粒,包含厚丝状聚合蛋白,其前身是丝状蛋白聚合蛋白。丝状聚合蛋白与角蛋白之间相互交织.为颗粒层提供张力,并作为其组成部分。颗粒层不仅有合成代谢的作用,而且有分解代谢的作用,是皮肤一道防水屏障。
(4)棘层:位于基底层上方,由4~8层多角形细胞构成。角蛋白1和10首先发现于该层中,这些蛋白构成一个坚硬的细胞架,为细胞提供更大的、机械性的张力。其释放的脂质包裹在皮肤表面,是皮肤屏障的组成部分,可避免水分从皮肤中过度流失。在一些美容手术后,如:面部磨削术和化学剥脱术后,靠近基底层的棘细胞也可以进行细胞分裂,参与修复。
(5)基底层:是表皮细胞的“发源地”。位于表皮的最底层,仅为一层柱状或立方状的基底细胞,与基底膜带垂直排列成栅栏状,是除角质层以外与皮肤美容关系最密切的结构,为表皮细胞的生发层,与皮肤自我修复、创伤修复及疤痕形成有关。外伤或手术时,尤其是进行面部美容磨削术与激光治疗,只要注意创面不突破真皮浅层,没有破坏嵌在真皮浅层的表皮脚,其修复由基底层完成.皮肤就能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若突破真皮浅层,由真皮结缔组织增生修复创面,则会形成疤痕。
此外,表皮更替周期和美容有相当重要的关系。角质形成细胞增殖有一定的规律性,每日大约有10%的细胞进行核分裂活动,有次序地逐渐向上移动,角质形成细胞由基底层移行至角质层表面而脱落共需约28天,称为表皮通过时间或更替时间,也称为表皮的“生命周期”。表皮更替时间过快或过慢都不利于皮肤的美容。这个规律提示我们在进行皮肤基础护理时,不能人为干预皮肤的“生命周期”。
下面再简单说明一般的外用护肤品怎样通过皮肤发挥作用。表皮吸收外界物质有三个途径:角质层、毛囊皮脂腺和汗腺口。其中角质层是从外界吸收水分的重要通道,直接影响其吸收效果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1、表皮的厚薄及部位:角质层不同的部位有不同的厚度,皮肤吸收能力依次为:阴囊>前额>大腿屈面>上臂屈面>前臂>掌面。脸部皮肤不同的部位也是因同样的原因造成美容护理后呈现不同的肤感状态,最常见的是混合型皮肤,其T型区往往最先失去良好的滋润感。
2、角质层的水合状态:水分在角质细胞间与脂质和保湿因子(NMF)形成的稳定状态也被称为:水合状态。这种程度越高表示表层水量保有越多,此时对外界的水分吸收能力越低,但相反的影响是:对水溶性的功能添加剂透过率越高。特别是当采用离子导入方式时,由于水合增加了导电性,使在水剂载体中的电离状添加剂大量随闭合电流通路穿入表皮内,提高了皮肤的含有量,这是超声波导入仪不能代替的。在专业线产品中虽然配入很多各种保湿剂,如果不注重喷蒸效果以及不进行其后保湿产品的离子导入,将会大大将低滋润感的保留时间。
3、角质细胞膜的渗透压:前面已经讲述了外界水分主要靠表皮细胞膜的透入而进入内层,但是通常体内排泄压力要略大于外部进入压力,造成难以形成深层水合度的提升。我们通过面膜外敷的临床试验发现:含有相同功能添加剂的不同面膜表现出不同的水分吸收效果:干粉面膜<湿粉面膜<乳化粉类面膜<乳化膏体面膜<乳化成膜型面膜<成膜类面膜。当外用面膜封闭度越高其补水度也越高,反应出外部增加压力对细胞膜透析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但也应看到,过高成膜类面膜对脂质的大量粘带作用,反而造成皮肤的粗糙。
4、外部温度的影响:当美容室内温度升高时,皮肤血管扩张,血流通量加大,流速加快,已透入组织内的物质扩散也加快,不断地进入血液循环之中。因此,表皮的吸收也会得到很大提高。
关于透皮吸收的研究,目前国内外仅对药物的透皮吸收研究较多,主要集中在药物渗透特性、药动学分析、促渗剂的选用等几个方面;而对于化妆品的透皮吸收,则是近十几年才开始重视并发展起来的。但透皮吸收对于化妆品的重要性及其技术发展的迅猛性都是行业中不可忽视的。
1、化妆品中透皮吸收的重要性
护肤品中大量营养成分的添加,无论什么精华,什么营养,只要皮肤不能吸收,都是一种负担。皮肤表面化妆品营养成分过剩,正是造成“皮肤氧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俄罗斯新西伯利亚细胞作物研究所的专家就发现,约有90%的抗皱霜营养成分过剩,非但不能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反而会加速皮肤的衰老。
同时,皮肤表面的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需要大量维生素、蛋白质和生物细胞营养物,而这些也正是营养化妆品的主要成分。如果化妆品的营养成分不能被皮肤完全吸收,那么它就会成为寄生细菌生长繁殖的温床,而大量的细菌还会导致皮肤感染。这些都说明我们应更重视化妆品功效成分“透皮吸收”的研究,而不是盲目地追求开发新原料,生产新产品。只有建立在透皮吸收的基础上,修复、美白、抗衰老等功效成分的开发与应用才有意义。
2、化妆品中透皮吸收的定义
化妆品功效成分的透皮吸收,指化妆品中的有效成分通过皮肤,并到达不同作用皮肤层发挥各种作用的过程。化妆品与药物“透皮吸收”的主要区别在于化妆品功能性成分是以经皮渗透后积聚在作用皮肤层为最终目的。大多数化妆品功能性成分需要进入皮肤,是按产品的有效性作用于皮肤表面或进入表皮或真皮,并在该部位积聚和发挥作用,不需要透过皮肤进入体循环。例如,防晒产品中的UV吸收剂应滞留在皮肤表面,起吸收和反射紫外线的作用;美白产品中的美白剂常作用于表皮中的基底层,阻断黑色素的产生;而表皮修复产品的功效成分则常作用于表皮角质层下细胞,到达修复效果。
采用传统工艺生产的化妆品,活性物质的功效往往难以充分发挥。如今,采用纳米技术对化妆品进行处理,将使活性物质功效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大大提高化妆品的性能。正因为如此,纳米技术迅速在化妆品工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目前,纳米技术在化妆品领域中的应用主要在于乳化技术、活性物质传输技术、防晒剂等方面,并已开发出各种相关产品,得到许多消费者的认同。乳化技术是制备膏霜和乳液类化妆品的关键技术,传统工艺乳化得到的化妆品膏体内部结构为胶团状或胶束状,其直径为微米数量级,对皮肤的渗透能力较弱。皮肤一般只能通过表皮吸收和毛囊腺吸收这两条途径,皮肤最外层为疏水性角质层,因而水溶性物质和大分子量的物质通过这两条途径的吸收相当不易。因此,传统工艺生产的化妆品膏体不易被表皮细胞吸收。纳米技术应用到化妆品制造业中,可以对传统工艺乳化得到的化妆品的缺陷进行很好的改进。采用纳米技术制备化妆品时,将化妆品中最具功效的成分进行特殊处理,得到的化妆品膏体微粒尺寸可以达到纳米数量级。这种纳米级膏体对皮肤的渗透性大大增加,皮肤选择吸收功效成分的利用率随之大大提高。
发明内容
1.为了克服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的缺点:(1)采用传统工艺生产的化妆品对皮肤的渗透能力较弱,料体不易被表皮细胞吸收,其中的活性成分同样因皮肤最外层为疏水性的角质层,使水溶性物质和大分子层的物质通过表皮和皮囊腺吸收受阻,以致达不到预计的效果。(2)如何保护不耐热、高温功效成分的活性及含量、特别是保护蛋白类、肽类、酶类、细胞生长因子类等活性物质,提高蛋白多肽类药物或功效成分的稳定性,能最大限度保持其生物活性及生物学作用,这是普通的剂型不能解决功效成分稳定性的问题。(3)如何增大难溶于水的物质的溶解性、提高易水解物质的稳定性。如:脂溶性的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K、辅酶Q10的化学稳定性。(4)如何使得化妆品不含防腐剂、降低毒性、提高安全性、且不需特殊设备即可大量生产。这些都是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问题加以改进、创新,提供一种用于表皮修复的复合纳米乳及其制备方法。
2.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1)本发明一种用于表皮修复的复合纳米乳是由下列组份制成的(用量为重量份):肉豆蔻酸异丙酯11-13,辛酸癸酸聚乙二醇甘油酯25-30,聚甘油脂肪酸酯9-12,蒸馏水35-40,EDTA-2NA 0.05-0.1,柠檬酸0.3-0.5,柠檬酸钠1-1.5,甘氨酸0.7-1,海藻糖1.5-2.1,金属硫蛋白0.001-0.007,表皮细胞生长因子0.00005-0.00015,维生素E 1.6-2.0,维生素A 1.6-2.0,黄白紫花油(黄芪、白芷、紫草、花生油的复合物)1.6-2.0。
(2)本发明优选重量配比是:肉豆蔻酸异丙酯12.25,辛酸癸酸聚乙二醇甘油酯29.1,聚甘油脂肪酸酯9.7,蒸馏水39.2769,EDTA-2NA 0.087,柠檬酸0.437,柠檬酸钠1.27,甘氨酸0.874,海藻糖1.75,金属硫蛋白0.005,表皮细胞生长因子0.0001,维生素E 1.75,维生素A1.75,黄白紫花油(黄芪、白芷、紫草、花生油的复合物)1.75。
(3)本发明的组方原则:一种用于表皮修复的复合纳米乳,采用多种不同机理的功效成分进行复配而成,以上功效成分具有去死皮、促进角质细胞增生、营养、保湿、抗氧化和去除自由基等功效。以上功效成分通过一种先进皮肤传递载体-纳米乳进行研发。一方面,纳米乳能迅速透过皮肤、且具有一定的角质剥脱作用,能有效去除死皮,另一方面,有助于功效成分进入皮肤,提高功效成分表皮修复效果。以下为各功效成分的作用机理:
维生素A(Vitamin A,VA)是一种良好的皮肤营养剂和调理剂,且还能促进和维持上皮组织正常功能和结构完整性,这无疑有利于表皮的修复和皮肤屏障功能的重建,并能改善因VA缺乏所导致的糙皮病等。而且VA也是一种小分子抗氧化剂,其抗氧化作用与其具备的多烯烃疏水链有关,它能预防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损伤,结合和稳定过氧化氢结构;特别是VA作为体内自由基清除剂及酶与非酶抗氧化剂,由于其含量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导致体内自由基积累,因此,适当补充VA对于皮肤的抗氧化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维生素E(Vitamin E,VE)是一种具有广泛生理作用的脂溶性维生素,也是一种良好的皮肤营养剂及油溶性小分子抗氧化剂,它可以有效营养和调理皮肤,并迅速中断自由基的连锁反应,保护细胞膜的稳定性,防止膜上脂质过氧化作用。VE还具有维持结缔组织弹性,促进血管的血液循环的作用。在体内还可调节激素正常分泌,控制体内酸素消耗,保护皮肤粘膜等功能,从而使皮肤滋润健美,充满青春活力。VE对保持皮肤代谢,防止皮肤衰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可预防面部产生黑褐色斑,也即类脂褐色素的积累,促进末端血管的血液循环,使皮肤有丰富的营养供应,保持光泽滋润。
海藻糖(trehalose,TRH)是由两个葡萄糖基分子通过半缩醛基缩合而成的非还原性双糖,也是一种对热对酸相对稳定的生物大分子非特异性保护剂和天然双糖,它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对皮肤组织的保护、调理和修复作用及防护DNA免受辐射损害的功效等表现在多个方面:①它是一种细胞膜的保护剂,在低温下替代水分子与膜磷脂结合,阻止细胞外凋亡信号;②它是一种细胞膜的稳定剂,能稳定细胞膜成分的分子结构,减少膜本身变化产生损伤;③TRH与葡萄糖及蔗糖一样,其羟基也能代替水分子同蛋白质分子表面部分结合,对蛋白质形成保护,同时海藻糖的分子较小,易于以分子形式填充到蛋白质分子的空隙中,有效限制蛋白质分子内部的结构发生变化,从而避免膜蛋白质变性失活;④海藻糖具有稳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机能,从而提高皮肤活力。提高清除OH-、O2-与H2O2的能力,保护细胞免受自由基损伤,也可保护细胞内抗氧化酶类活性,阻止多价不饱和脂肪酸过氧化反应,维持生物膜正常脂质结构;⑤TRH被证实还是EGF最合适的保护剂,对于维持EGF的稳定性和生物活性十分重要;⑥皮肤抗干燥脱水保护作用,TRH能与生物分子形成氢键,代替空间结构所必须的水分子。即生物体内的蛋白质、核酸、糖类、脂质类及其它生物大分子周围均包着一层水膜,这层水膜是维持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当干燥、冷冻等条件下失去水膜时,TRH分子能在失水部位与生物大分子以氢键连接,形成一层保护膜以代替失去的结构水膜,而不至于使生物分子丧失活性。防止细胞因失水而造成养分的损失和细胞的损伤。
甘氨酸(Glycine,Gly)又称α-氨基乙酸、氨基醋酸,属于不带电荷的极性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也是化学结构最为简单的氨基酸(仅含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其分子结构简单、分子量小,因此,易于在蛋白中作为灵活的连接区,参与形成螺旋、胞外的信号分子、细胞膜或酶的识别位点。近年研究发现,Gly是一种良好的细胞保护剂,还具有抗炎、免疫调节和细胞保护等作用,它通过直接作用靶细胞或间接调节炎症因子起到细胞保护作用,主要包括减少氧自由基的生成、调节炎性介质的生成、降低脂衍化介质合成、抑制酶的活性等,这对于表皮组织修复和皮肤屏障功能重建有积极意义。EGF属于生物活性多肽的基因重组产品,易受环境影响而失活。因此,要根据产品特点,选择甘氨酸作为合适的保护剂,对于保持细胞因子的活性,保证产品质量至关重要。
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简称MT)是一类存在于细胞中的低分子量、高金属含量、富含半胱氨酸、功能独特、可被高度诱导的小分子蛋白质,其分子呈现独特的金属硫四面体络合结构,具有很强的耐热性和抗蛋白酶解的能力及良好的稳定性。MT中还原状态巯基具有亲核性,使得它对羟自由基(·OH)、超氧自由基(·O-2)或一氧化氮(NO)等有较强的清除作用,从而可修复被损细胞并保护完好细胞。MT还可抵抗电离辐射或紫外线引起的细胞组织损伤,并起到一定修复作用。MT具有络合重金属功能,参与体内微量元素代谢和解除重金属的毒性,可与铅、砷、汞等有毒金属紧密结合,消除重金属的危害,是目前较为理想的生物解毒剂。MT在创面修复和愈合作用的研究证实,MT涉及表皮角质细胞的增生,这对皮肤屏障功能的重建和表皮组织的修复具有重要意义。
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是人体内的一种生物活性物质,由5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并包括3个二硫键的多肽,可通过细胞因子的磷酸化将生物信息传导至细胞内,增强糖酵解,激活细胞外透明质酸、糖蛋白等大分子合成,激活DNA合成,激活RNA转录和蛋白合成,促进细胞的增殖分化,维持细胞的生长。EGF还能增强细胞抑制凋亡基因BCL-2功能,抵御导致细胞内DNA断裂、变异的外来因素(如紫外线、低温、药物、激素等)刺激,防止细胞凋亡,增加皮肤抗干扰能力。EGF具有趋化、增殖和重建等作用和功能,它与EGFR结合后可以介导有丝分裂信号转导途径,促进细胞的分裂、增生,它导致细胞分裂和增值的分子机制是与EGFR结合后使其受体酪氨酸激酶上酪氨酸残基自动磷酸化,并通过激活磷酯酰肌醇传导通路,导致蛋白激酶激活,增加细胞内Ca2+浓度,且通过改变细胞内的Ca2+浓度诱导细胞增生。同时EGF通过激活ras途径,导致包括ERK的促分裂素激活的蛋白激酶途径发挥作用。其所诱导综合生物学效应,既能直接促进表皮细胞增殖效应,还能促进皮肤创面组织修复过程中DNA、RNA和羟脯氨酸的合成,诱导分化成熟表皮细胞逆转化为表皮干细胞,加速创面肉芽组织生成和上皮细胞增殖,缩短创面的愈合时间,提高创面修复质量。总之,EGF能促进皮肤细胞的增殖分化,加速新陈代谢,提高新细胞在皮肤中所占的比例,在表皮修复方面作用普遍公认且机制清楚。
复方黄白紫花油中的紫草、白芷、黄芪等,具有防腐生肌、活血解毒、皮肤免疫调节等作用,并且具有较强的收敛作用,而其中的油性部分又对创面有滋润营养的作用。有研究显示,它们对皮肤创面的修复治疗效果明显,可能是刺激了皮肤细胞生长因子(EGF、FGF等)的表达增加,从而,刺激了皮肤细胞的分裂和增殖;同时,通过调动和激活组织细胞而使生长因子分泌,使表皮修复和愈合过程的中间产物发生明显变化,促进了皮肤细胞及组织生长,并为创面的修复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从而加速了创面的修复和愈合。复方黄白紫花油可能通过调节创面的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的含量,优化ET-1/NO比值,从而减少创面组织细胞膜脂质过氧化损伤程度。有学者在对复方黄白紫花油研究中发现,它能使皮肤创面成纤维细胞、胶原和毛细血管增多,且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基因表达在各时段均明显超过对照组,这对表皮修复意义重要。紫草是传统中药最多最好应用于表皮修复的草药,而且有很好的天然色素和生物活性成分,其中含有三萜皂苷、硅酸及尿囊素等成分,对皮肤修复具有积极作用。特别是紫草根及叶子中含有的尿囊素是很好的抗氧化剂和抗刺激剂,美国FDA将尿囊素列入第一类(安全高效)活性组分护肤剂,可用于香波、唇膏、刮脸霜、浴用凝胶、口腔卫生用品中,适用于皮肤损伤修复、抗刺激过敏、皮肤炎症、烧伤烫伤治疗。而且作为抗刺激剂有助于减轻香皂等表面活性剂、油、酸及碱性化妆品导致的不适和皮肤刺激,消除皮肤发红、粗糙等过敏现象。尿囊素还有刺激细胞增殖的作用,有助于刺激创面新的健康组织生长,达到修复皮肤、诱导新生皮肤生成的效果,可用于暂时性保护小伤口、伤痕、烧伤、晒伤等,对擦伤、皲裂、干裂的皮肤作暂时性保护。使皮肤发炎、过敏反应、皱纹及老化、龟裂得到修复,还有助于恢复正常作用。尿囊素和洋葱提取物按照合适比例组成的复合物被证实能够改善瘢痕症状。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2Na)是一种重要络合剂,用于络合体系中的金属离子和分离金属,有助与保持功效成分的有效性。
柠檬酸和二水合柠檬酸三钠能够组成良好的缓冲体系,维持纳米乳体系PH值的相对稳定,从而有利于功效成分的有效发挥。
总之,高度重视并最大限度地发挥整个套装中各个功效成分所具有的生物学作用和功能,包括与某些天然药物或活性成分及营养保湿剂的有机结合、合理使用,使其与表皮修复纳米乳相互协调、共济协同和联合增效,达到更为理想的表皮修复效果。
(4)本发明一种用于表皮修复的复合纳米乳的制备方法
①称量组方中水量置于三角烧瓶,再依次溶解加入EDTA-2NA,柠檬酸,柠檬酸钠,甘氨酸,海藻糖,金属硫蛋白,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将此溶液作为水相(I)。注意:此步骤中,每添加一种原料后需要待其完全溶解后才能再添加第二种成分,依此类推。
②用分析天平准确称取肉豆蔻酸异丙酯,置于另一个经过洗消过的三角烧瓶之中;依次溶解加入维生素E,维生素A,黄白紫花油,超声充分混合溶解后,用记号笔清楚标记为油相(II)。同样,每添加一种原料后需要进行充分混合均匀后才能再添加第二种成分,依此类推。
③按照事先已设计好的辛酸癸酸聚乙二醇甘油酯(S)∶聚甘油脂肪酸酯(C)=3∶1的比例,分别准确称取辛酸癸酸聚乙二醇甘油酯和聚甘油脂肪酸酯,并将这两者原料置于第三个经过洗消过的三角烧瓶之中;加盖,并将此三角烧瓶迅速置于液体快速混合器上,充分混合均匀,使之形成乳化剂/助乳化剂(S/C)混合物,并用记号笔清楚标记为S/C混合物(III)。
④按照油相(II)∶S/C(III)∶水相(I)=17.5%∶38.8%∶43.7%的比例,先分别取水相(I)、S/C混合物(III)置于第四个经过洗消过的三角烧瓶之中。
⑤将上述水相(I)、S/C混合物(III)两液相充分混合后,再在室温25℃条件下或者自然室温中,将其放入超声振荡器中震荡并超声,或者在室温25℃条件下或者自然室温中,启动定时恒温磁力搅拌器搅拌,此时会产生放热反应,需待冷却后再在此容器中直接加入油相(II),并将整个体系在超声振荡器中超声5min左右,或者在室温25℃条件下或者自然室温中,启动定时恒温磁力搅拌器搅拌。
⑥关闭超声振荡器或者定时恒温磁力搅拌器,取下三角烧瓶,观察其外观如是淡紫色、流体性和分散性好、有明显可见乳光者,即为一种用于表皮修复的复合纳米乳。
⑦将此用于表皮修复的复合纳米乳迅速分装于不同规格的避光玻璃容器之中,迅速加盖,包装,并置于2-8℃密闭保存即可。
⑧按国际国内企业相关标准和要求,从上述分装产品中随机抽样,首先采用马尔文仪器检测该纳米乳样品的颗粒分布及粒径大小,在符合纳米乳的质量标准后,再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具体要求,进行相关指标的系统检测;待判断或评价其完全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和标准及批准文号后,即可作为产品上市销售或在美容院内专用。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表皮修复的复合纳米乳,其透皮吸收好,同时提高了功效成分的稳定性、安全性,且制备工艺简单,易于产业化生产。
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一种用于表皮修复的复合纳米乳与现有的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稳定性更高:本发明的一种用于表皮修复的复合纳米乳中的生物功效成分表皮生长因子以及甘氨酸及其辅助功效成分在美容化妆品中的稳定性至关重要。如功效成分不能在美容化妆品中保持稳定,且在有效期稳定存在,其产品自然无法保证质量。应用本发明的纳米乳技术配制,其形成的功效纳米乳则可显著地提高其稳定性,大大延长其有效期,且肉眼观察外观清澈、透明、美观。按照纳米乳稳定性试验要求验证:①将本纳米乳复合物和传统方法制备的同类型同剂量功效成分的非纳米乳精华素同时置于日光灯和自然光下连续照射0、5、10、15、30天取样测定证实,复合纳米乳较传统工艺配制的精华素对光照的稳定性大大提高;②将纳米乳复合物和传统精华素同时置于0℃、4℃、25℃、40℃、60℃、80℃下,按0、5、10、15、30天取样测定证实,复合纳米乳较精华素对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稳定性更高;③将纳米乳复合物和传统精华素同时置于空气中(室温条件温度为20-25℃,相对湿度为50%-75%)暴露,按0、5、10、15、30天取样测定证实,纳米乳复合物较精华素对暴露在空气中和室温自然存放的稳定性试验更高;且置于自然室温空气中(室温条件温度为25~32℃,相对湿度为40~80%)存放30天取样测定也证实,纳米乳复合物较精华素稳定性更高;④将纳米乳复合物和传统的精华素分别置于高速离心机中,并以10000-16000rpm·min-1的速度离心30min后测定证实,复合纳米乳较精华素稳定性更高。
2)透皮吸收率提高:本发明的一种用于表皮修复的复合纳米乳粒径小,粒径分布均匀,加上乳化好,与皮肤屏障结构的相溶性好,因此,即使未添加任何促皮肤渗透剂,其功效成分也较易透过表皮吸收,甚至可穿透全层皮肤发挥其良好的皮肤修复效果。特别是因纳米乳明显提高了难溶性药物在水相中的溶解度,使药物作用强度加大,且纳米乳的粒径和皮肤组织亲合性,使功效成分或生物活性物质的经皮扩散速率明显增加,透皮吸收明显加快。
3)安全性更好:在化妆品中无论哪种功效成分,在超过其使用剂量或多次反复时,均有可能引起皮肤的异常反应;特别是一些化学合成物质或异源性的生物大分子物质更是如此。如果不采用相关的制剂或载体处理,其产品自然无法保证其安全性,甚至出现严重的皮肤刺激或过敏或皮肤损伤。采用本发明纳米乳配制技术处理后,其功效成分添加浓度可大大降低,使用次数也明显减少,促皮肤渗透的化学合成或半合成物质基本剔除,则使应用的安全性得以提高。而且,在使用效果相同的情况下,大大降低了主要或辅助功效成分的应用浓度,并减少了传统方法添加的浓度,使功效成分可能发生的皮肤刺激性、过敏反应、毒副作用大大降低,而安全性则大大提高。同时纳米乳是透明液体,可以滤过,易于消毒灭菌处理,且本身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减少或不添加防腐剂,使皮肤刺激性减少,安全性提高。
4)提高生物活性:生物活性物质通常需要在低温或常温下保存和使用才能发挥其生物学作用的优势;因此,在配制产品过程中,这些生物活性物质对最终反应温度要求甚高;如反应温度过高容易使功效成分结构改变而失去生物活性;而如反应温度过低,又无法达到各反应体系的溶解。但目前美容化妆品配制技术大多必须采用70-80℃条件下进行水相和油相成分的乳化溶解,这样是必使生物活性物质大量丢失或灭活,不仅导致其含量大大下降,而且功效作用明显降低,甚至失去其应有的作用效果。而本发明制备的方法在室温下制备,因此对于保护不耐热、高温功效成分的活性及含量、特别是保护蛋白类、肽类、酶类、细胞生长因子类等活性物质具有重要价值,提高蛋白多肽类药物或功效成分的稳定性,能最大限度保持其生物活性及生物学作用,对于这些功效成分在其它领域的应用也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方法。
5)感观性更好:一种用于表皮修复的复合纳米乳为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按一定的比例,在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的共同作用下自然形成热力学稳定的、各向同性的、流动性好、清澈透明、晶莹剔透的、有细微黄色的、略带乳光的分散体系,具有良好的感官性,实际使用舒适性极佳。
6)成本更低:本产品成本减低,工艺简单,利于环保。传统工艺无论生产何种剂型的表皮修复产品,由于需要使用多种原料,其油相和水相成分复杂,工艺流程繁琐,生产周期较长,特别是油相和水相必须在高温条件下才能完成乳化等,而本发明皮肤外用表皮修复纳米乳复合物的配制成分精简、成本低廉、制备工艺简单、实际操作容易、制备高效快速、不需要特殊仪器设备,不需要外界提供能量、不需要加热。通过本发明制备的产品功效成分用量的减少,而且,进行纳米乳配制可在常温条件下自发形成纳米乳体系,不需要电力和其它能源,既可节约能源和成本,又不污染环境。降低了资源消耗和浪费,也使产品成本大大降低。
7)组方更加合理:一种用于表皮修复的复合纳米乳,采用多种不同机理的功效成分进行复配而成,以上功效成分具有去死皮、促进角质细胞增生、营养、保湿、抗氧化和去除自由基等功效。不同功效成分有机结合,联合应用,作用途径和机制互补,即可相互协同,共济增效,可达到最佳的皮肤表皮修复的效果,且科学性明显加强。
8)组方适应性更好:一种很好的产品需要面对不同的消费人群,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对配方进行变动,如油性皮肤就不适用油性的化妆品。通过使用本发明制备的表皮修复纳米乳制剂复合物,主要包括油相、水相、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四个相。通过这四个相液及亲水亲油平衡值不同,可根据需要得到水包油型纳米乳液(O/W)、油包水型纳米乳液(W/O)以及双连续型纳米乳液。因其剂型调整和转换方便,因此可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季节、皮肤类型及功效成分的理化特性,配制不同的用于表皮修复的复合纳米乳。
9)疗效性更好:产品的效果与其功效成分的共济协同和联合增效密切相关。目前,传统美容化妆品中并非所有的美容功效成分都能发挥共济协同和联合增效的优势,即使添加了一些具有共济协同和联合增效的美容功效成分也未必能达到设计预期效果。而采用本发明制备的表皮修复纳米乳,由于其分散性,流动性,均匀性,稳定性,透皮吸收性及与皮肤接触的面积增大,作用时间延长等共同影响,使配伍以后的功效成分的共济协同性和联合增效性更加明显,实际应用效果将会更加明显和高效。应用本发明研制的复合功效纳米乳与传统工艺所配制的同类型同剂量功效成分的非纳米乳精华素临床试用的结果表明,前者较后者有效率高30%左右。
10)推动纳米乳技术的应用:本发明可应用于皮肤外用化妆品领域。一种用于表皮修复的复合纳米乳作为新型透皮传递给药系统(TDDS)属热力学稳定系统,在皮肤表皮修复产品方面应用尚属首创。同时通过本发明在化妆品方面的应用,可带动纳米乳载体系统在其它的学科方面的应用。
11)本发明将油溶性天然药物提取物黄白紫花油和抗氧化剂及相关制剂结合使用,充分发挥各自作用特点和优势,必将使皮肤修复效果和效率提高。
4.本发明的分析鉴定:
1)肉眼外观观察:空白纳米乳液外观无色或微微淡蓝色、澄清透明、可见乳光、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用于表皮修复的复合纳米乳外观无色或微微淡黄色、澄清透明、可见乳光、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2)纳米乳的电镜形态观察:将2-3%的磷钨酸钠溶液滴加到蜡板上,将用于表皮修复的复合纳米乳滴加到铜网正面,用滤纸吸去过多的样品液,将铜网正面朝下盖到染液滴上,负染30min,取出铜网,用滤纸吸取过多染液,将铜网正面朝上置于玻璃皿中自然晾干2小时后,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进行形态观测并照相。纳米乳的电镜普通形态通常黑色物质为纳米乳小滴,而纳米乳负染形态白色物质则为纳米乳小滴,背景为黑色,液滴直径分布在10~100nm之间。
3)纳米乳粒径大小、分布及电位测定:采用马尔文测定方法,取纳米乳2ml注入测试杯中,通过粒径分析仪测定纳米乳粒子的粒径大小和分布及zeta电位。通常,纳米乳粒子的平均粒径为100nm以下,用于表皮修复的复合纳米乳粒径分布集中在10~100nm区间,符合纳米乳的特点。
4)用于表皮修复的复合纳米乳中各功效成分的测定:精密称取皮肤外用表皮修复纳米乳复合物适量,分别置25mL量瓶中,加入丁二醇或丙二醇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用于表皮修复的复合纳米乳中表皮修复功效成分的含量测定及有关物质检查含量测定参照其质量标准及含量测定方法进行含量测定。
5)纳米乳类型的鉴定:采用染色法鉴定纳米乳的类型的主要原理是通过苏丹红(油性染料)和亚甲蓝(水溶性染料)在纳米乳中红色或蓝色的扩散快慢来判断纳米乳的类型:水溶性染料在O/W纳米乳扩散快,因为O/W纳米乳连续相为水相,水溶性染料在水相比在油相扩散快,同样道理,油溶性染料在W/O纳米乳扩散快。通过鉴定本用于表皮修复的复合纳米乳为水包油型纳米乳。
6.本发明的制备注意事项:
1)产品配制时所用的容器必须按照规定严格清洗和消毒,最好采用强酸浸泡后水冲,再清水洗涤干净,后用蒸馏水浸泡晾干,再置于烘箱高温消毒干燥后备用。另外,在进行产品配制时,所用容器均要特别注意防止含有杂质或金属离子及微生物等污染,以免影响产品质量和稳定性。
2)因目前同种功效成分和原料的质量标准不完全相同,特别是含量和纯度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在进行产品配制时,务必高度注意原料的质量和来源、并在配制前逐一认真核对产品的名称和有效期。在最后确定配方原料和制备方法后,原则上不要再更换原料来源和品质,以免影响产品质量、稳定性和使用效果。
3)严格按照上述剂量和方法进行配制。在进行该产品配制时,应根据上述流程顺序添加,其添加剂量务必要求准确无误,而且,在其它原料的添加上,一定要等上一种加入的原料充分溶解后才能再加入下一种原料,以免出现浑浊,影响整个纳米乳体系的配制。
4)在配制外用表皮修复纳米乳时需要选择和确定S/C质量比(km值),而确定S/C质量比(km值)1、2、3、4,是需要进行滴定水油两相的二元液试验并通过伪三元相图分析后才能最后确定,只有在确定并计算出得到最大的纳米乳区域的km值,才是较为理想的km值。上述制备方法已通过试验确定Km值为3,但在实际进行产品配制时,表面活性剂(S)和助表面活性剂按此比例仍须在进行混合后还要再充分混匀,以免影响配制效果和质量。
5)由于液态溶液的比重或密度不同的关系,在进行产品配制时,所选配制容器的容量一定要稍大于实际配制的产品量,如配制100g产品,需要选择150-200mL的配制容器,这样既便于各成分充分混合和溶解,也便于超声震荡或者搅拌混匀,而不至于往外溢出。
6)空白纳米乳本身虽具有一定的抑制细菌生长的特点,本产品配方中未有另外添加防腐剂,故在进行产品配制时,除配制容器必须进行严格清洗和消毒外,具体配制时也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尽可能在无菌条件下并按照无菌操作要求进行操作,避免该纳米乳样品受到污染,影响产品质量。
7)在完成此纳米乳制备并分装后,最好用无菌注射器进行抽气封闭,并置于通风、干燥、阴凉、避光处保存;特别是因本产品含有丰富生物活性物质、营养成分、保湿剂及蛋白多肽等细胞生长因子,配制完成的产品应置于低温或冰箱2-8℃保存,以免污染和变质。
8)本品可能对皮肤有刺激性,如使用部位出现明显反应请立即暂停使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切勿将本品弄入眼内;皮肤受伤、有伤口或红肿不得使用、使用后如有持续红肿,应停止使用;婴儿和儿童不得使用;皮肤敏感者,使用前应做皮肤敏感性测试,测试完全无刺激性反应方可使用。
9)由于涉及配制技术熟练程度,加上配制过程中的严格要求,因此,请务必在配制前,反复阅读此纳米乳的制备方法及其注意事项,直到完全领会操作规程和要领后再进行配制。
10)为了确保产品质量和原料不被浪费,请按照此制备方法先试着配制100g小样,认真仔细观察小样1-2天,看所配制的美白纳米乳有无分层现象或稳定性情况。待确定配制100g小样完全没有问题后,再逐步放大到1000g中样;确定成功后,再逐步放大,直至配制到所需要量。
11)将水相滴加到S/C中时,有可能产生放热反应,因此,滴加速度不能太猛、太快,而应逐步滴加、缓慢进行,且注意一边滴加、一边用手不断摇匀,确保反应完全。
12)为了确保和提高本发明产品配制的效果和质量,特别是产品的稳定性和均一性,建议有条件时最好购买一台液体超声震荡仪器进行制备和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一种用于表皮修复的复合纳米乳的制备工艺流程及技术路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用于表皮修复的复合纳米乳的制备方法。
一种用于表皮修复的复合纳米乳各原料优选重量配比是:肉豆蔻酸异丙酯12.25,辛酸癸酸聚乙二醇甘油酯29.1,聚甘油脂肪酸酯9.7,蒸馏水39.2769,EDTA-2NA 0.087,柠檬酸0.437,柠檬酸钠1.27,甘氨酸0.874,海藻糖1.75,金属硫蛋白0.005,表皮细胞生长因子0.0001,维生素E 1.75,维生素A1.75,黄白紫花油(黄芪、白芷、紫草、花生油的复合物)1.75。
一种用于表皮修复的复合纳米乳的具体制备方法及实施举例(以配制100g为例):
①称量39.2769g水置于100mL容量的三角烧瓶,再依次溶解加入0.087gEDTA-2NA,0.437g柠檬酸,1.27g柠檬酸钠,0.874g甘氨酸,1.75g海藻糖,0.005g金属硫蛋白,0.0001g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将此溶液作为水相(I)43.7g。注意:此步骤中,每添加一种原料后需要待其完全溶解后才能再添加第二种成分,依此类推。
②用分析天平准确称取12.25g重量的肉豆蔻酸异丙酯,置于另一个经过洗消过的50mL三角烧瓶之中;依次溶解加入1.75g维生素E,1.75g维生素A,1.75g黄白紫花油,超声5min充分混合溶解后,用记号笔清楚标记为油相(II)17.5g。同样,每添加一种原料后需要进行充分混合均匀后才能再添加第二种成分,依此类推。
③按照事先已设计好的辛酸癸酸聚乙二醇甘油酯(S)∶聚甘油脂肪酸酯(C)=3∶1的比例,分别准确称取29.1g辛酸癸酸聚乙二醇甘油酯和9.7g聚甘油脂肪酸酯,并将这两者原料置于第三个经过洗消过的100mL洁净三角烧瓶之中;加盖,并将此三角烧瓶迅速置于液体快速混合器上,打开液体快速混合器,并将其调至II档,充分混合均匀,使之形成乳化剂/助乳化剂(S/C)混合物,3-5min后,关闭液体快速混合器,取下三角烧瓶,并用记号笔清楚标记为S/C混合物(III)38.8g。
④按照油相(II)∶S/C(III)∶水相(I)=17.5%∶38.8%∶43.7%的比例,先分别取水相(I)43.7g、S/C混合物(III)38.8g置于第四个经过洗消过的200mL洁净三角烧瓶之中。
⑤将上述水相(I)、S/C混合物(III)两液相充分混合后,再在室温25℃条件下或者自然室温中,将其放入超声振荡器中震荡并超声2min左右,或者在室温25℃条件下或者自然室温中,启动定时恒温磁力搅拌器,以200rpm·min-1的转速磁力搅拌5min,此时会产生放热反应,需待冷却后再在此容器中直接加入油相(II)17.5g,并将整个体系在超声振荡器中超声5min左右,或者在室温25℃条件下或者自然室温中,启动定时恒温磁力搅拌器,以200rpm·min-1的转速磁力搅拌20min。
⑥关闭超声振荡器或者定时恒温磁力搅拌器,取下200mL三角烧瓶,观察其外观如是淡紫色、流体性和分散性好、有明显可见乳光者,即为100g一种用于表皮修复的复合纳米乳。
⑦将此100g用于表皮修复的复合纳米乳迅速分装于不同规格的避光玻璃容器之中,迅速加盖,包装,并置于2-8℃密闭保存即可。
⑧按国际国内企业相关标准和要求,从上述分装产品中随机抽样,首先采用马尔文仪器检测该纳米乳样品的颗粒分布及粒径大小,在符合纳米乳的质量标准后,再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具体要求,进行相关指标的系统检测;待判断或评价其完全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和标准及批准文号后,即可作为产品上市销售或在美容院内专用。
本发明所制备的一种用于表皮修复的复合纳米乳经稳定性检测,结果如下:
①强光照射实验:将一种用于表皮修复的复合纳米乳及按传统工艺制备的表皮修复乳液在2000-4000lx的光照下放置,于d5,d10测定,用于表皮修复的复合纳米乳结果同放置前比较仍保持澄清透明,未见油水分层。且经过测定相关指标,发现采用本发明技术制备出的用于表皮修复的复合纳米乳产品较传统工艺配制的表皮修复乳液光稳定性更高。
②高湿度实验:将一种用于表皮修复的复合纳米乳在密闭器皿中于25℃、相对湿度75%及92.5%条件下放置,于d5,d10测定,结果同放置前比较仍保持澄清透明,未见油水分层。
③高温实验:将一种用于表皮修复的复合纳米乳放在密闭器皿中于40℃、60℃、80℃分别放置,于d5,d10测定,结果同放置钱比较仍保持澄清透明,未见油水分层。
④加速实验:将一种用于表皮修复的复合纳米乳置于高速离心机中于10000r/min离心30min,观察纳米乳制剂复合物保持澄清透明,未见油水分层。
⑤常温留样考察:将一种用于表皮修复的复合纳米乳及按传统工艺制备的表皮修复乳液在常温25℃/RH75%条件下放置0,30,60,90天,表皮修复纳米乳复合物仍保持澄清透明,未见油水分层。经过测定相关指标,发现采用本发明技术制备出的用于表皮修复的复合纳米乳产品较传统工艺配制的表皮修复乳液产品稳定性更高。
*备注:所有实施步骤和操作过程均在洁净而无菌的环境中进行,且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进行。
本发明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的描述,并非对本发明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思想的前题下,本领域中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Claims (5)

1.一种用于表皮修复的复合纳米乳,其特征在于:按重量配比该复合纳米乳含有如下成分:
肉豆蔻酸异丙酯11-13,辛酸癸酸聚乙二醇甘油酯25-30,聚甘油脂肪酸酯9-12,蒸馏水35-40,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2NA)0.05-0.1,柠檬酸0.3-0.5,柠檬酸钠1-1.5,甘氨酸0.7-1,海藻糖1.5-2.1,金属硫蛋白0.001-0.007,表皮细胞生长因子0.00005-0.00015,维生素E 1.6-2.0,维生素A 1.6-2.0,黄白紫花油(黄芪、白芷、紫草、花生油的复合物)1.6-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表皮修复的复合纳米乳,其特征在于各原料的优选重量配比是:
肉豆蔻酸异丙酯12.25,辛酸癸酸聚乙二醇甘油酯29.1,聚甘油脂肪酸酯9.7,蒸馏水39.2769,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2NA)0.087,柠檬酸0.437,柠檬酸钠1.27,甘氨酸0.874,海藻糖1.75,金属硫蛋白0.005,表皮细胞生长因子0.0001,维生素E 1.75,维生素A 1.75,黄白紫花油(黄芪、白芷、紫草、花生油的复合物)1.7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表皮修复的复合纳米乳,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比的原料组成:油相17.5%,乳化剂/助乳化剂38.8%,水相43.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表皮修复的复合纳米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相是肉豆蔻酸异丙酯、维生素E、维生素A、黄白紫花油(黄芪、白芷、紫草、花生油的复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表皮修复的复合纳米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相是蒸馏水、EDTA-2NA、柠檬酸、柠檬酸钠、甘氨酸、海藻糖、金属硫蛋白、表皮细胞生长因子。
CN201010131272A 2010-03-22 2010-03-22 一种用于表皮修复的复合纳米乳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178575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31272A CN101785752A (zh) 2010-03-22 2010-03-22 一种用于表皮修复的复合纳米乳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31272A CN101785752A (zh) 2010-03-22 2010-03-22 一种用于表皮修复的复合纳米乳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85752A true CN101785752A (zh) 2010-07-28

Family

ID=425292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31272A Pending CN101785752A (zh) 2010-03-22 2010-03-22 一种用于表皮修复的复合纳米乳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785752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88334A (zh) * 2011-05-17 2011-09-21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含有表皮生长因子的透明面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74493A (zh) * 2011-08-30 2011-12-14 董萍 一种可用于微创美容疗法的止血消炎镇痛复合功效纳米乳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88200A (zh) * 2012-12-10 2013-03-27 北京莱米瑞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脂质体养颜护肤品
CN105687059A (zh) * 2016-04-05 2016-06-22 余云丰 一种用于抗衰老的化妆品组合物及其配制方法、应用
CN113332242A (zh) * 2020-12-30 2021-09-03 杭州隽和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一种促渗透的生物因子纳米乳剂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88334A (zh) * 2011-05-17 2011-09-21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含有表皮生长因子的透明面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88334B (zh) * 2011-05-17 2013-04-10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含有表皮生长因子的透明面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74493A (zh) * 2011-08-30 2011-12-14 董萍 一种可用于微创美容疗法的止血消炎镇痛复合功效纳米乳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74493B (zh) * 2011-08-30 2013-08-21 董萍 一种可用于微创美容疗法的止血消炎镇痛复合功效纳米乳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88200A (zh) * 2012-12-10 2013-03-27 北京莱米瑞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脂质体养颜护肤品
CN102988200B (zh) * 2012-12-10 2014-09-17 北京莱米瑞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脂质体养颜护肤品
CN105687059A (zh) * 2016-04-05 2016-06-22 余云丰 一种用于抗衰老的化妆品组合物及其配制方法、应用
CN113332242A (zh) * 2020-12-30 2021-09-03 杭州隽和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一种促渗透的生物因子纳米乳剂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72824B2 (en) Cosmetic methods and products
CN101214200B (zh) 皮肤外用液态和固态六胜肽复合纳米乳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69539B (zh) 一种用于敏感性皮肤修复的脱敏复合纳米乳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03210A (zh) 合欢提取物与对应局部合成物的新型化妆品应用
CN101849890B (zh) 中长波紫外线皮肤损伤同步修复及防晒复合纳米乳及制备方法
CN101664372A (zh) 一种皮肤外用抗氧化网络功效纳米乳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40121A (zh) 一种极地雪融霜及其制备方法
CN108472322A (zh) 含有天然提取物的组合物以及它们在皮肤和毛发中的用途
CN108261367A (zh) 一种抗衰老保湿精华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85752A (zh) 一种用于表皮修复的复合纳米乳及其制备方法
CN106572966A (zh) 即时配制型美容学和/或皮肤病学制备物
CN110522655A (zh) 一种具有蓝色乳光和丁达尔效应的活性多肽奶基质脂质体精华水及其制备方法
EP3203977B1 (en) Dermatological kit compris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hibiscus flower and buriti oil
CN101874762B (zh) 皮肤抗衰老复合纳米乳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491481B (zh) 一种美白保湿抗衰老排毒养颜沐浴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28415B (zh) 一种含有氨甲环酸的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CN109528536A (zh) 一种含有胆碱鞣花酸盐的护肤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77003A (zh) 纳米酵素嫩肤抗衰露
CN101732210B (zh) 一种用于皮肤抗过敏的复合纳米乳及其制备方法
JP7075177B2 (ja) 化粧料
KR20170010499A (ko) 달팽이 점액 발효여과물을 유효성분으로 하는 피부장벽 개선 및 높은 피부 흡수율을 갖는 화장료 조성물과 기능성 화장품
CN111939096B (zh) 一种含四氢嘧啶的保湿护肤乳及其制备方法
CN108158960A (zh) 具有缓解色素沉着作用的护唇口红
FR3008890B1 (fr) Extrait de chene, composition comprenant ledit extrait et utilisations notamment cosmetiques
CN107595985A (zh) 一种护肤品、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