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85236A - 用于在分组交换网络上传输电路交换语音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在分组交换网络上传输电路交换语音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85236A
CN101785236A CN200880103906A CN200880103906A CN101785236A CN 101785236 A CN101785236 A CN 101785236A CN 200880103906 A CN200880103906 A CN 200880103906A CN 200880103906 A CN200880103906 A CN 200880103906A CN 101785236 A CN101785236 A CN 1017852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ing
follow
harq
packet
automatic rep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039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85236B (zh
Inventor
B·P·莫汉蒂
E·F·沙蓬尼尔
M·亚武兹
O·菲奥雷
R·卡普尔
S·D·桑布瓦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lcomm Inc
Original Assignee
Qualcomm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lcomm Inc filed Critical Qualcomm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7852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852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852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852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6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forma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54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87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2001/0092Error 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opology of the transmission link
    • H04L2001/0097Relay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描述了有助于和/或实现在分组交换网络上传输电路交换语音的系统和方法。该系统和方法提供了:接收从接入终端和/或用户设备发出的第一分组,判定在哪次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中接收到该第一分组,确定在将该第一分组转发到核心电路交换网络之前应用到该第一分组的延迟量,以及确立周期性时间间隔,其中在所述周期性时间间隔内传送从正在通信的接入终端和/或用户设备发出的后续分组。

Description

用于在分组交换网络上传输电路交换语音的方法和装置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享有2007年8月22日提交的名称为“METHOD ANDAPPARATUS FOR TRANSMIS SION OF CIRCUIT SWITCHED VOICEOVER PACKET SWITCHED NETWORKS”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0/957,305的权益。在此通过引用并入前述申请的全部内容。
技术领域
下面的描述主要涉及无线通信,并且更具体地涉及用于提高网络性能的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系统被广泛地用以提供各种类型的通信;例如,经由该无线通信系统可以提供语音和/或数据。典型的无线通信系统或网络可以向多个用户提供对一个或多个共享资源(例如,带宽、发射功率…)的访问。例如,系统可以使用各种多址技术,比如频分复用(FDM)、时分复用(TDM)、码分复用(CDM)、正交频分复用(OFDM)、高速分组(HSPA、HSPA+)等。此外,无线通信系统可以被设计为实现一种或多种标准,如IS-95、CDMA2000、IS-856、W-CDMA、TD-SCDMA等。然而,因为对高速多媒体数据服务的需求已经增长,所以在实现高效且健壮的高速分组接入(HSPA)通信系统方面存在一种挑战。
发明内容
下面给出了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简要概述,以便提供对这些实施例的基本理解。该概述不是对所有预期实施例的广泛概括,而是旨在既不指出所有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元素,也不限定任意或所有实施例的范围。其目的仅是以简化形式给出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一些概念,来作为后面给出的更具体描述的前序。
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及其相应的公开,描述了与有助于和/或实现在分组交换网络上传输电路交换语音相关的各个方面。根据所要求保护的主题内容的一方面的系统和方法,提供了:接收从接入终端和/或用户设备发出的第一分组,判定在哪次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中接收到所述第一分组,确定在将所述第一分组转发到核心电路交换网络之前应用到所述第一分组的延迟量,以及确立周期性时间间隔,其中在所述周期性时间间隔内传送从正在通信的接入终端和/或用户设备发出的后续分组。
根据所要求保护的内容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实现在分组交换网络上传输电路交换语音的方法,包括:接收从接入终端发出的第一分组,判定在哪次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中接收到所述第一分组,确定在将所述第一分组转发到核心电路交换网络之前应用到所述第一分组的延迟量,以及确立周期性时间间隔,其中在所述周期性时间间隔内传送从所述接入终端发出的后续分组。
此外,根据所要求保护的内容的另一方面,还公开了一种实现在分组交换网络上传输电路交换语音的无线通信装置。该无线通信装置可以包括:用于接收从接入终端发出的第一分组的模块,用于判定在哪次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中接收到所述第一分组的模块,用于确定在将所述第一分组转发到核心电路交换网络之前应用到所述第一分组的延迟量的模块,以及用于确立周期性时间间隔的模块,其中在所述周期性时间间隔内传送从所述接入终端发出的后续分组。
根据所要求保护的内容的另一方面,还公开了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其包括存储器和耦合到该存储器的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保存与以下操作相关的指令:接收从接入终端发出的第一分组,判定在哪次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中接收到所述第一分组,确定在将所述第一分组转发到核心电路交换网络之前应用到所述第一分组的延迟量,以及确立周期性时间间隔,其中在所述周期性时间间隔内传送从所述接入终端发出的后续分组,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在所述存储器中保存的指令。
此外,根据所要求保护的主题内容的另一方面,还描述了一种其上存储有机器可读指令的机器可读介质,所述机器可执行指令用于:接收从接入终端发出的第一分组,判定在哪次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中接收到所述第一分组,确定在将所述第一分组转发到核心电路交换网络之前应用到所述第一分组的延迟量,以及确立周期性时间间隔,其中在所述周期性时间间隔内传送从所述接入终端发出的后续分组。
此外,根据所要求保护的主题内容的另一方面,公开了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装置,包括:处理器,用于:接收从接入终端发出的第一分组,判定在哪次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中接收到所述第一分组,确定在将所述第一分组转发到核心电路交换网络之前应用到所述第一分组的延迟量,以及确立周期性时间间隔,其中在所述周期性时间间隔内传送从所述接入终端发出的后续分组。可以利用高速分组接入协议,在存在抖动或不存在抖动的情况下传送第一和后续分组,其中通过携带序列号和时间戳可以提供实时协议(RTP)功能。时间戳通常可以用于在删除的帧和不连续传输(DTX)帧之间进行区分,其中时间戳通常包括在还可以携带自适应多速率(AMR)帧类型的新定义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协议数据单元(PDU)类型中。
为了实现前述及相关目标,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包括下文中充分描述的并在权利要求中明确指出的特征。以下描述和附图具体阐述了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某些示例性方面。然而,这些方面仅指出了可以运用各种实施例的原理的各种方式中的一小部分,并且所描述的实施例旨在包括所有这些方面及其等价体。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文给出的各个方面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示图。
图2是在无线通信环境中实现在分组交换网络上发送电路交换语音的示例系统的示图。
图3是在无线通信环境中促进在分组交换网络上发送电路交换语音的示例系统的示图。
图4是根据本主题公开的各个方面实现在分组交换网络上发送电路交换语音的示例去抖动缓冲器的示图。
图5是根据所要求保护的本公开的各个方面实现在分组交换网络上发送电路交换语音的示例去抖动缓冲器的进一步的示图。
图6提供了对根据所要求保护的主题内容的各个方面促进在分组交换网络上发送电路交换语音的示例去抖动缓冲器的进一步描述。
图7是在无线通信环境中有助于在分组交换网络上发送电路交换语音的示例方法的示图。
图8是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实现在分组交换网络上发送电路交换语音的示例接入终端的示图。
图9是在无线通信环境中实现在分组交换网络上发送电路交换语音的示例系统的示图。
图10是能够结合本文描述的各个系统和方法运用的示例无线网络环境的示图。
图11是在无线通信环境中实现在分组交换网络上发送电路交换语音的示例系统的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照附图描述各种实施例,在附图中使用相同的参考标号来表示相同的元件。在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的目的,给出了大量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显而易见,这些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施。在其它实例中,以方框图形式示出了公知结构和设备以便有助于描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
如在本申请中所使用的,术语“组件”、“模块”、“系统”等旨在指代计算机相关实体,该计算机相关实体可以是硬件、固件、硬件和软件的组合、软件或者执行中的软件。例如,组件可以是,但不局限于,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进程、处理器、对象、可执行码、执行线程、程序和/或计算机。举例而言,在计算设备上运行的应用程序以及该计算设备都可以是组件。一个或多个组件可以驻留在进程和/或执行线程内,并且组件可以位于一个计算机上和/或分布在两个或多个计算机之间。此外,这些组件可以从各种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执行,其中这些介质上存储有各种数据结构。组件可以通过本地和/或远程处理方式来进行通信,比如根据具有一个或多个数据分组的信号(例如,来自一个组件的数据通过信号方式与本地系统中、分布式系统中的另一组件和/或在比如因特网的网络上与其它系统进行交互)。
本文描述的技术可以用于各种无线通信系统,例如码分多址(CDMA)、时分多址(TDMA)、频分多址(FDMA)、正交频分多址(O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高速分组接入(HSPA)以及其它系统。术语“系统”和“网络”经常可以互换使用。CDMA系统可以实现诸如通用陆地无线接入(UTRA)、CDMA2000等的无线电技术。UTRA包括宽带CDMA(W-CDMA)和CDMA的其它变体。CDMA2000包括IS-2000、IS-95和IS-856标准。TDMA系统可以实现诸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的无线电技术。OFDMA系统可以实现诸如演进UTRA(E-UTRA)、超移动宽带(UMB)、IEEE 802.11(Wi-Fi)、IEEE 802.16(WiMAX)、IEEE 802.20、Flash-OFDM等无线电技术。UTRA和E-UTRA是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的一部分。3GPP长期演进(LTE)是使用E-UTRA的即将发布的UMTS版本,其在下行链路上运用OFDMA而在上行链路上运用SC-FDMA。
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利用单载波调制和频域均衡。SC-FDMA具有与OFDMA系统相似的性能和基本相同的整体复杂度。SC-FDMA信号由于其固有的单载波结构而具有更低的峰均功率比(PAPR)。例如,可以在上行链路通信中使用SC-FDMA,其中更低的PAPR在发送功率效率方面很有利于接入终端。因而,可以实现SC-FDMA作为3GPP长期演进(LTE)或者演进UTRA中的上行链路多址方案。
高速分组接入(HSPA)可以包括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HSDPA)技术和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HSUPA)或增强的上行链路(EUL)技术,并且还可以包括HSPA+技术。HSDPA、HSUPA和HSPA+分别是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3GPP)规范版本5、版本6和版本7的一部分。
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HSDPA)优化了从网络到用户设备(UE)的数据传输。如本文所使用的,从网络到用户设备UE的传输可以称为“下行链路”(DL)。传输方法可以允许若干Mb/s的数据速率。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HSDPA)可以增加移动无线网络的容量。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HSUPA)可以优化从终端到网络的数据传输。如本文所使用的,从终端到网络的传输可以称为“上行链路”(UL)。上行链路数据传输方法可以允许若干Mb/s的数据速率。如在3GPP规范版本7中规定的,HSPA+对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提供了进一步的改善。高速分组接入(HSPA)方法通常在发送大量数据的数据业务(例如,语音IP(VoIP)、视频会议和移动办公应用)中在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之间允许更快速的交互。
快速数据传输协议如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可以用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上。这种协议(如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允许接收方自行请求重传可能错误接收的分组。
本文描述了与接入终端相关的各个实施例。接入终端也可以称为系统、用户单元、用户台、移动台、移动装置、远程台、远程终端、接入终端、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用户装置或用户设备(UE)。接入终端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DA)、具有无线连接能力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此外,本文描述了与基站相关的各个实施例。基站可以用于与接入终端进行通信,并且也可以称为接入点、节点B、演进节点B(eNodeB)或一些其它术语。
此外,本文描述的各种方面或者特征可以使用标准编程和/或工程技术实施为方法、装置或者制造产品。如本文所用术语“制造产品”旨在涵盖可从任何计算机可读设备、载体或者介质中获得的计算机程序。例如,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磁性存储设备(例如,硬盘、软盘、磁带等)、光盘(例如,压缩盘(CD)、数字多功能盘(DVD)等)、智能卡和闪存设备(例如,EPROM、卡、棒、钥匙型驱动等)。此外,本文描述的各种存储介质可以代表用于存储信息的一个或者多个设备和/或其它机器可读介质。术语“机器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无线信道和能够存储、包含和/或携带指令和/或数据的各种其它介质。
现在参照图1,根据本文给出的各个实施例示出了无线通信系统100。系统100包括基站102,其可以包括多个天线组。例如,一个天线组可以包括天线104和106,另一组可以包括天线108和110,以及另外一组可以包括天线112和114。为每个天线组示出了两个天线;然而,可以为每组利用更多或更少的天线。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基站102还可以包括发射机链和接收机链,其分别包括与信号发送和接收相关的多个组件(例如,处理器、调制器、复用器、解调器、解复用器、天线等)。
基站102可以与一个或多个接入终端(例如接入终端116和接入终端122)进行通信;然而,应当注意,基站102能够与类似于接入终端116和122的基本上任意数目的接入终端进行通信。例如,接入终端116和122可以是蜂窝电话、智能电话、膝上型计算机、手持通信设备、手持计算设备、卫星无线电、全球定位系统、PDA和/或用于通过无线通信系统100进行通信的任何其它适当设备。如图所示,接入终端116与天线112和114进行通信,其中天线112和114通过前向链路118向接入终端116发送信息并且通过反向链路120从接入终端116接收信息。此外,接入终端122与天线104和106进行通信,其中天线104和106通过前向链路124向接入终端122发送信息并且通过反向链路126从接入终端122接收信息。例如,在频分双工(FDD)系统中,前向链路118可以利用与反向链路120所使用的不同的频带,并且前向链路124可以运用与反向链路126所运用的不同的频带。此外,在时分双工(TDD)系统中,前向链路118和反向链路120可以利用公共频带,并且前向链路124和反向链路126可以利用公共频带。
每组天线和/或指定每组天线进行通信的区域可以称为基站102的扇区。例如,天线组可以用于与基站102覆盖的区域的扇区中的接入终端进行通信。在前向链路118和124上的通信中,基站102的发射天线可以利用波束成形来改善用于接入终端116和122的前向链路118和124的信噪比。此外,当基站102利用波束成形来向随机分布在相关覆盖区域中的接入终端116和122进行发送时,相比基站通过单个天线向其所有接入终端进行发送而言,相邻小区中的接入终端可以受到更小的干扰。
根据一方面,所要求保护的主题内容提供了用于在分组交换空中接口上传递电路交换语音的架构和方法,如高速分组接入/增强的上行链路技术。
现在参照图2,其描述了根据一方面有助于和/或促进在分组交换空中接口上携带电路交换分组(例如,电路交换语音分组)的示例性网络架构200。如图所示,系统200可以包括接入终端202,其中接入终端202可以通过由无线网络控制器206提供的帮助和功能来与基站204和/或与更大的蜂窝系统或核心网络208(例如,第三代(3G)蜂窝系统)进行连续的和/或操作性或偶尔的和/或间断的通信。如上文在接入终端116和122的背景下所示例的,接入终端202可以完全实现在硬件中和/或实现在硬件和/或执行中的软件的组合中。此外,接入终端202可以并入其它兼容组件内和/或关联于其它兼容组件。此外,接入终端202可以是但不局限于任意类型的机器,这些机器包括处理器和/或能够实现与核心网络208的通信。包括接入终端202的示例性机器可以包括台式计算机、蜂窝电话、智能电话、膝上型计算机、笔记本计算机、平板PC、消费和/或工业设备和/或装置、手持设备、个人数字助理、多媒体互联网移动电话、多媒体播放器等。
如进一步描绘的,网络架构200也可以包括基站204,例如,基站204可以在蜂窝核心网络与家庭和/或商业环境中典型地基于局域IEEE802的网络(有线和/或无线)环境之间提供改善的互操作。此外,基站204可以提供蜂窝系统和/或例如到家庭或小企业网络的网络覆盖延伸,并且为蜂窝网络环境的单个用户给予峰值蜂窝吞吐速率。
此外,如在图2中所示例的,网络架构200还可以包括无线网络控制器206,其可以负责对可能连接到无线网络控制器206或由无线网络控制器206分组的一组一个或多个基站(例如,基站204)进行控制。无线网络控制器206通常携带无线资源管理(例如,用于控制诸如发射功率、信道分配、切换准则、调制方案、误差编码方案等的参数的策略和算法),以及一些移动性管理功能(例如,保持跟踪接入终端/用户设备202的位置,使得能够向它们传递呼叫、通过短消息服务(SMS)的文本消息和其它不同移动服务)。此外,无线网络控制器206通常是在向和从接入终端/用户设备202发送用户数据之前能够进行加密的地点。无线网络控制器206通常通过媒体网关服务器(MGW)和/或移动交换中心(MSC)将电路交换核心网络(例如,核心网络208)连接到服务GPRS支持节点(SGSN)(未示出),其可以负责从和向位于特定地理服务区域内的接入终端/用户设备202传递分组。
此外,如上文所述,网络架构200可以包括核心网络208,其可以是电路交换网络。电路交换网络通常是在用户能够通信之前在节点和终端之间(例如,在接入终端/用户设备202和接入终端/用户设备214之间)建立固定带宽电路或信道的网络。电路交换提供关于节点和/或终端经由电路彼此物理连接的感知(例如,通过提供恒定的或一致的比特延迟)。这是相比分组交换而言的,在分组交换中,诸如分组排队这样的因素会造成变化的延迟,从而导致抖动,尤其是在语音传输的环境中。
如进一步示出的,网络架构200还可以包括无线网络控制器210、基站212和接入终端/用户设备214。因为前述组件的大部分配置和操作基本上类似于参照上面具体说明的接入终端/用户设备202、基站204和无线网络控制器206描述的那些组件,所以省略了对这些特征和功能的具体描述,以避免不必要的冗长以及为了简明和一致的目的。
图3根据所要求保护的内容的各个方面提供了对无线网络控制器206进一步且更具体的描述。如图所示,无线网络控制器206(和类似的无线网络控制器210)可以包括去抖动缓冲器302,其中当在与核心网络208的上行链路通信阶段(例如,图1中描绘的标号120和126)中利用无线网络控制器206时,可以运用所述去抖动缓冲器302。根据所要求保护的内容的一方面,去抖动缓冲器302可以用于在不必对到来的分组进行解码的情况下对分组(例如,经由基站204从接入终端/用户设备202发出的分组交换分组)进行去抖动。在另一方面,去抖动缓冲器302可以针对将输入分组转发到核心网络208的操作延迟某个时间量,其中该延迟时段可以取决于由于利用了快速数据传输协议(如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而产生的最大抖动。
根据所要求保护的主题内容的其它方面,去抖动缓冲器302可以采用固定延迟,以便在将分组转发到核心网络208之前适应从采用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传输引起的抖动。为了提供说明去抖动缓冲器302如何能够在将分组传送到核心网络208之前提供固定的延迟,考虑以下说明。如果假设增强的上行链路发送时间间隔为10毫秒(例如,EUL TTI=10ms),最大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传输被设置为2(例如,HARQ传输=2),以及传输之间的间距为40ms,则分组的最大传输延迟可以为50ms(例如,10ms+40ms)。因此,如果在由接入终端/用户设备202发起的呼叫中的第一分组在第一HARQ尝试中进行解码,则看到10ms的传输延迟,并且去抖动缓冲器302可以对于将初始分组转发到核心网络208(例如,转发到移动交换中心/媒体网关服务器(MSC/MGW))延迟40ms(例如,最大传输延迟一第一分组的传输延迟(50ms-10ms))。此后,可以例如以相距第一分组20ms的间隔(或多个20ms,对于不连续传输(DTX)帧)来分发来自接入终端/用户设备202的后续分组。
在另一方面,如果从接入终端/用户设备202接收的初始分组在第二HARQ尝试中进行解码,则该分组可以看到50ms的延迟并且应当被延迟0ms(例如,最大传输延迟—第一分组的传输延迟(50ms-50ms)),即该分组应当被立即转发到核心网络208。此后,可以将来自接入终端/用户设备202的后续分组例如以相距接收到来自接入终端/用户设备202的初始分组20ms的间隔(或重申一次,对于不连续传输(DTX)帧为多个20ms)转发到核心网络208。
图4根据所要求保护的主题内容的一方面提供了对去抖动缓冲器302的进一步的示图400。如图所示,去抖动缓冲器302可以包括固定延迟组件402,其确定在将分组(例如,语音分组)经由基站204从接入终端/用户设备202转发到核心网络208之前应当采用的延迟量。固定延迟组件402至少部分地基于与HARQ尝试的最大次数和将多次尝试分开的间距有关的现有知识或动态确定,可以确立用于将接收的分组转发到核心网络208的固定延迟时段。例如,如果有最多N个HARQ尝试且每次尝试之间间距S毫秒,并且其中在上行链路上从接入终端/用户设备202发出的呼叫中的第一分组在N1次HARQ尝试中进行解码,则固定延迟组件402可以将初始分组延迟((N-N1)*S)毫秒。为了提供更具体的例子,考虑如下情形,即固定延迟组件402在了解发送时间间隔(TTI)为2ms且最大HARQ尝试为4且尝试之间的间距为16ms的情况下进行操作,如果在第二次HARQ尝试中在固定延迟组件402处接收到来自接入终端/用户设备202的第一分组并对其进行解码,则固定延迟组件402可以实现延迟32ms(例如,(4-2)*16=32ms)。此后,可以将后续分组以例如相距第一分组20ms的间隔(或在不连续传输(DTX)帧的情况下为多个20ms)发出。
为了处理不连续传输(DTX)帧,去抖动缓冲器(例如,去抖动缓冲器302)通常可以使用接收分组携带的或与接收分组关联的时间戳信息。因此,例如,在第一分组之后接收的分组可以由去抖动缓冲器302在时间T1+((TSn-TS1)*20)毫秒处转发,其中T1是转发第一分组的时间,TS1是与第一分组相关联的时间戳,并且TSn第n个分组的时间戳(假设没有关于例如将时间戳缩小到以分组为单位的限制)。
图5提供了对与去抖动缓冲器302关联的更多方面的描绘500。除固定延迟组件402(其功能已经在上文参照图4进行了详细说明)之外,去抖动缓冲器302可以包括排队延迟组件502和自适应延迟组件504。在一些例子中,来自接入终端/用户设备202的分组在上行链路上经受的最差延迟可以是由于除了因HARQ而导致的传输延迟之外的排队延迟。在没有限制的情况下,可能由于一个或多个下列原因而经受排队延迟:(1)如果接入终端/用户设备202是或变为受功率限制,则可以将一些分组分段(或分割)以允许传输更小的分组,这些更小的分组可能需要接入终端/用户设备202花费较少的传输功率—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认识到的,在将后续分组排队等待传输的情况下,这种分段仍然会对效果产生负面影响;(2)当接入终端/用户设备202属于不连续传输(DTX)时,第一分组会受到排队延迟;(3)其它业务源(如信令)可以具有比将要发送的分组更高的优先级。
关于对分组进行分段以允许由接入终端/用户设备202传输更小的分组,在没有限制的情况下应当注意,当接入终端/用户设备202确定其是功率受限的并需要对分组进行分割、细分和/或划分时,接入终端/用户设备202可以将分组分割为多个更小的子分组。例如,因为已经检测到功率限制,接入终端/用户设备202可以决定其可以获准仅发送半个分组。因此,接入终端/用户设备202可以将每个分组划分为两部分并在一个时刻将第一部分发送到无线网络控制器202以及在第二时刻发送第二部分。应当注意,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认识到的,只有在无线网络控制器206已经接收到或重构所有组成分量时才认为被分段或细分的分组是完整的。在已经成功接收到所有子分组的时间之前,无线网络控制器206不能将“完整的分组”转发到核心网络208。
此外,对于被排在更高优先级业务源之后的分组,这可能是非常不典型的情况,因为一般来说没有什么具有比分发语音分组更高的优先级。然而,在由于更高优先级业务而延迟分组的情况下,其中所述更高优先级业务如会话发起协议(SIP)(例如,通常用于建立和拆除多媒体通信会话的协议),可能由于这些其它因素而产生延迟。例如,接入终端/用户设备202可以在语音分组之前发送会话发起协议(SIP)分组,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语音分组进行备份并进行排队。
因此,排队延迟组件502可以通过识别由于排队问题而引起的延迟并自动和/或动态地提供调整以应对排队延迟来减小这种延迟,或者可以忽略这种延迟,这会导致正在传播的语音的质量发生某种微小的降级。
对于一些网络运营商(例如,核心网208的运营商),语音传输质量的降级不是问题,但是对于其它运营商这可能关系到极为重要的重要性问题。因此,去抖动缓冲器302也可以包括自适应延迟组件504,其促进自适应的去抖动操作,其中去抖动缓冲器自动地或动态地适用于维持某一下溢速率,其中该下溢速率是按照在某一时间之后分组到达的速率来定义的,所述某一时间是所述分组应当被转发到核心网络208或更具体的被传送到移动交换中心/媒体网关服务器(MSC/MGW)的时间。自适应延迟组件504可以在“静默间隔”(例如当语音编码器(vocoder)生成静默插入描述(SID)/不连续传输(DTX)帧时,所述帧是用于在不连续传输(DTX)期间传送声音背景信息的帧以及在无活动话音时段期间插入的帧)。第一分组传输延迟和最大传输延迟(如上述固定延迟组件402所运用的延迟)之差可以由自适应延迟组件504用来作为对延迟的初始设置。
为了提供对自适应延迟组件504的功能的进一步说明,考虑下面的例子。如果在10ms处从接入终端/用户设备接收到第一分组并且去抖动缓冲器302等待40ms,则在预期到第二分组应当在70ms处或之前到达的基础上,可以在50ms处将第一分组发送到核心网络208。然而,如果由于上文结合排队延迟组件502说明的原因,第二分组在70ms之前没有到达(例如,第二分组在70ms期限之后的某一时间点到达),则去抖动缓冲器302可以向核心网络208发送指示,即尚未接收到第二分组。在接收到来自去抖动缓冲器302的指示之后,核心网络208可以将该指示解释为丢失分组的标志。为了减少发生这种情况,自适应延迟组件504可以保持跟踪通过去抖动缓冲器302转移的且迟到的所有分组。然后,自适应延迟组件504可以确定分组迟到的百分比或概率,并且可以至少部分地基于分组迟到的百分比或概率执行对去抖动缓冲器的某种适配。例如,自适应延迟组件504可以实现一种策略,其中不多于0.1%的分组会在最大时间之后到达,并且基于该策略,自适应延迟组件504可以使去抖动组件302改善该抖动。
图6提供了对关于去抖动缓冲器302的其它方面的进一步的示图600。作为固定延迟组件402、排队延迟组件502和自适应延迟组件504(上文结合图4和图5已经详细说明了这些组件属性、通用性和功能)的附件,去抖动缓冲器302可以包括序列号组件602和时间戳组件604。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的,在一些情况中,可以通过高速分组接入协议(HSPA)以类似同步的方式携带电路交换分组(例如,语音分组),并且在其它情况中,可以通过高速分组接入形式以规则的间隔携带电路交换分组,使得能够根据帧的到达时间来唯一地确定帧号。在通过高速分组接入(HSPA)形式/协议信令以规则的间隔携带电路交换分组的情况下,可以运用自适应多速率(AMR)帧类型。基于这一概念,可以定义新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协议数据单元(PDU)类型,其可以使用现有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协议数据单元(PDU)类型的未使用的分组标识符(PID)值或者隐式地通过接收到的帧的分组大小来携带自适应多速率(AMR)帧类型。在前述场景和实例(例如,关于通过高速分组接入(HSPA)协议以规则的间隔传送电路交换分组)的情况下,利用去抖动缓冲器302可能不是必须的。
现在回到本讨论的主要要点,仍然可能存在利用通过携带序列号提供的某一实时协议(RTP)功能在具有抖动的情况下携带电路交换分组的情况,以及通过空中发送不连续传输(DTX)帧的情况。在该实例中,可以通过HSPA在具有抖动的情况下携带电路交换分组,并且可以通过发送“无数据”自适应多速率(AMR)帧来指示不连续传输(DTX)帧。因此,根据一方面,可能需要用信号发送或指示自适应多速率(AMR)帧类型。该指示可以通过定义新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协议数据单元(PDU)类型来提供,例如,该PDU类型可以携带自适应多速率(AMR)帧类型。在这种情况中,可以采用与无线网络控制器(RNC)206上行链路相关联的去抖动缓冲器302。此外,与上文针对去抖动缓冲器302所描述和说明的相似,去抖动缓冲器可以与接入终端/用户设备(例如,接入终端/用户设备116、122、202和214)相关并由接入终端/用户设备来利用。为了允许去抖动缓冲器在这种操作模式下的操作,例如需要向去抖动缓冲器302通知话音帧的序列号。向去抖动缓冲器302提供关于帧的序列号的指示的功能可以由序列号组件602来实现。因此,序列号组件602可以通过向去抖动缓冲器302传送无线链路控制(RLC)层序列号或者向去抖动缓冲器302发送被引入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协议数据单元(PDU)的新的序列号,来促进提供与帧关联的序列号。应当注意,在所要求保护的内容的该方面中,可以作为自适应多速率(AMR)“无数据”帧(例如,帧类型=15)来发送不连续传输(DTX)帧,并且语音容量可以但不必局限于小于最大可能值。
此外,可能存在利用通过携带序列号提供的某一实时协议(RTP)功能在具有抖动的情况下携带电路交换分组的情况以及不通过空中发送不连续传输(DTX)帧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中,可以通过HSPA在具有抖动的情况下携带电路交换分组(例如,语音分组),并且不通过空中发送不连续传输(DTX)帧。因此根据所要求保护的内容的一方面,可能需要提供关于自适应多速率(AMR)帧类型的指示。可以通过定义新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协议数据单元(PDU)类型来提供这种指示,其中所述PDU类型可以携带自适应多速率(AMR)帧类型。此外,由于事实上不通过空中发送不连续传输(DTX)帧,可以达到最大语音容量。为了实现所要求保护的内容的这一方面,可以部署与上行链路无线网络控制器206关联的去抖动缓冲器302。此外,接入终端/用户设备202可以运用与无线网络控制器206所利用的去抖动缓冲器相似的去抖动缓冲器。为了允许去抖动缓冲器302在这种操作模式下的操作,去抖动缓冲器302需要关于话音帧的序列号的指示。通过发送与无线链路控制层(RLC)关联的序列号,或者此外和/或可替换地,通过传送被添加到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协议数据单元(PDU)的新的序列号,可以由序列号组件602向去抖动缓冲器302提供这一功能。此外,因为不通过空中发送不连续传输(DTX)帧,去抖动缓冲器302可能在一些情况中需要时间戳信息,以便在删除的帧和不连续传输(DTX)帧之间进行区分。该时间戳信息可以由时间戳组件604来提供。应当注意,在没有利用时间戳信息或没有将时间戳信息并入与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协议数据单元(PDU)关联的时间戳字段中的情况下,语音质量可能在一些情况中略微低于最佳可能值。
此外,可能存在利用通过携带序列号和时间戳信息这两者提供的实时协议(RTP)功能来在具有抖动的情况下携带电路交换分组的情况以及不通过空中发送不连续传输(DTX)帧的情况。基于所要求保护的内容的这一概念,可以通过HSPA在具有抖动的情况下传送电路交换分组(例如,电路交换语音分组)并且不通过空中发送不连续传输(DTX)帧。与上面公开的方面相比,这一方面的区别特征在于事实上除分组序列号之外在实时协议(RTP)报头中还传送时间戳数据。根据所要求保护的主题内容的这一方面,可能需要提供关于自适应多速率(AMR)帧类型的通知。通常,可以通过定义新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协议数据单元(PDP)类型来提供该信息,其中所述PDU类型可以传送自适应多速率(AMR)帧类型。由于事实上基于所要求保护的内容的这一概念,一般不通过空中发送不连续传输(DTX)帧,所以可以达到最大语音容量。为了实现所要求保护的内容的这一方面,需要向与上行链路无线网络控制器206关联的去抖动缓冲器302通知分组序列号。可以根据无线链路控制(RLC)层序列号来获得该分组序列号,或者此外和/或可替换地,新的序列号可以由序列号组件602生成并随后被添加到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协议数据单元(PDU)。此外,因为通常不通过空中发送不连续传输(DTX)帧,去抖动缓冲器302可以利用由时间戳组件604生成并包括在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协议数据单元(PDU)中的时间戳信息,来在删除的帧和不连续传输(DTX)帧之间进行区分。
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认识到并且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前述方面的不同方面可以在不偏离所要求保护的主题内容的意图和范围的情况下实现。例如,在上面讨论的发送序列号的方面中,不需要通过空中进行这种传输,而是基站204(或节点B)可以只要其检测到删除的帧就将该信息传送到无线网络控制器206。例如,这种策略可以避免需要通过空中发送序列号。
此外,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认识到的,实时协议(RTP)报头通常提供两个字节用于序列号并提供四个字节用于时间戳信息。然而,在上文说明的任意方面中传送的序列号和时间戳字段的大小可以更小(例如,不需要那么大)或更大。例如,根据所要求保护的主题内容的一方面,如果添加序列号和时间戳信息,则用于序列号的一个字节以及用于时间戳的一个字节可能足以实现所描述的方面及其变体。
此外,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的,在电路交换空中接口上,自适应多速率(AMR)比特可以分为类别A、B或C比特,并且可以将这些比特提供到非平等误差保护(UEP)。在这种情况中,为了在高速分组接入链路上携带电路交换语音分组,通常不必将自适应多速率(AMR)比特划分为不同的类别。
此外,应当注意,在上文公开并说明的方面及其变体中,可以端到端地而不是在每个链路上携带序列号和/或时间戳信息。
参照图7,示出了与在分组交换网络上发送电路交换语音相关的方法。虽然,出于简化说明的目的,将这些方法示出并描述为一系列动作,但是应该明白和理解,这些方法并不限于这些动作的顺序,因为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一些动作可以按不同的顺序发生和/或与本文示出并描述的其它动作同时发生。例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并理解,方法可以替换地表示为如在状态图中的一系列相关状态或事件。另外,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实现一种方法并不要求所有示出的动作。
参照图7,示出了根据所要求保护的主题内容的一方面有助于在分组交换网络上发送电路交换语音的方法700。方法700可以在702处开始,其中可以从接入终端接收第一分组(语音分组)。在704处,可以针对在哪次HARQ尝试中对接收分组进行解码来做出判定。在706处,可以将第一分组延迟可确定的时间段,其中使用公式((N-N1)*S)来确定所述时间段,其中N表示通过先前的共识而达成一致以供采用的最大HARQ尝试次数,S表示N个HARQ尝试之间的时间间距,并且N1表示在哪次HARQ尝试中对分组进行解码。例如,在传输时间间隔(TTI)为2毫秒且最大HARQ尝试为4且间距为16毫秒的情况下,并且在第一分组在第二次HARQ尝试中进行解码的情况中,可以对转发第一分组规定或施加32毫秒((4-2)*16)的延迟。可以将此后从接入终端/用户设备接收的所有后续分组以预先确立的或随后动态确定的周期性的间隔(例如,每20ms,或多个20ms)转发或传送到核心网络。
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推理”或“推断”一般是指根据如通过事件和/或数据捕获的一组观测结果来推论或推理系统、环境和/或用户的状态的过程。例如,可以利用推断来识别具体上下文或动作,或者可以生成状态概率分布。推断可以是概率性的——即,对关注的状态概率分布的计算是基于数据和事件因素的。推断也可以指用于根据一组事件和/或数据组成更高级事件的技术。该推断导致根据一组所观测的事件和/或所存储的事件数据构成新的事件或动作,无论这些事件是否以紧密的时间邻近度相关,以及这些事件和数据是否来自一个或几个事件和数据源。
图8是有助于在分组交换网络上发送电路交换语音的接入终端202的示图800。接入终端202包括接收机802,该接收机例如从接收天线(未示出)接收信号、对接收的信号执行典型动作(例如滤波、放大、下变频等)以及将经过调节的信号数字化以获得采样。接收机802可以是例如MMSE接收机,并且可以包括解调器804,该解调器可以对接收的符号进行解调并且将其提供给处理器806用于信道估计。处理器806可以是专用于分析接收机802接收的信息和/或生成用于由发射机814发送的信息的处理器、控制接入终端202的一个或多个组件的处理器和/或既分析接收机802接收的信息、生成用于由发射机814发送的信息又控制接入终端202的一个或多个组件的处理器。
接入终端202还可以包括存储器808,该存储器操作性地耦合到处理器806并且可以存储待发送的数据、已接收的数据、以及与执行本文阐述的各种动作和功能相关的任何其它适当信息。例如,存储器808可以存储由一个或多个基站运用的特定组的信令约束。存储器808还可以存储与识别用于传送资源块分配的信令约束和/或运用该信令约束来分析接收的分配消息相关联的协议和/或算法。
应当认识到,本文描述的数据存储单元(例如,存储器808)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者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和非易失性存储器这两者。举例而言而非限制性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PROM(EEPROM)或者闪速存储器。易失性存储器可以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其可以作为外部缓存存储器。举例而言而非限制性的,RAM可以具有许多形式,例如同步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SDRAM(DDR 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DRAM(SLDRAM)以及直接存储器总线RAM(DRRAM)。本主题系统和方法的存储器808旨在包括而不局限于这些和任何其它适当类型的存储器。
接收机802还操作性地耦合到去抖动缓冲器810,其可以基本上类似于图3的去抖动缓冲器302。去抖动缓冲器810可以用于促进在分组交换网络上传输电路交换语音。接入终端202还包括调制器812和发射机814,其将信号发送到例如基站、另一接入终端等。尽管被描绘为与处理器806分离,但是应当认识到去抖动缓冲器810和/或调制器812可以是处理器806或多个处理器(未示出)的一部分。
图9是一种有助于在分组交换网络上发送电路交换语音的系统900的示图。系统900包括无线网络控制器206(例如,接入点、…),其具有通过多个接收天线904从一个或多个接入终端902接收信号的接收机908以及通过发送天线906向一个或多个接入终端902进行发送的发射机920。接收机908可以从接收天线904接收信息并且操作性地关联于解调器910,其中该解调器对接收的信息进行解调。经过解调的符号由处理器912分析,该处理器可以类似于上文参照图8描述的处理器并且耦合到存储器914,该存储器存储将要发送到或者从接入终端902(或不同基站(未示出))接收的数据和/或与执行本文阐述的各种动作和功能有关的任何其它适当信息。处理器912还耦合到去抖动缓冲器916,其有助于在分组交换网络上传输电路交换语音。此外,去抖动缓冲器916可以向调制器918提供将要发送的信息。调制器918可以对由发射机920通过天线906传输到接入终端902的帧进行复用。尽管被描绘为与处理器912分离,但是应当认识到去抖动缓冲器916和/或调制器918可以是处理器912或多个处理器(未示出)的一部分。
图10示出了示例无线通信系统1000。为简明起见,无线通信系统1000描绘了一个基站1010和一个接入终端1050。然而,应当认识到系统1000可以包括一个以上的基站和/或一个以上的接入终端,其中附加的基站和/或接入终端可以与下面描述的示例基站1010和接入终端1050基本相似或不同。此外,应当认识到,基站1010和/或接入终端1050可以运用本文描述的系统(图1-6)和/或方法(图7)以助于在基站1010和接入终端1050之间进行无线通信。
在基站1010处,将多个数据流的业务数据从数据源1012提供到发送(TX)数据处理器1014。根据一个实例,每个数据流可以在各自的天线上发送。TX数据处理器1014可以基于为每个数据流选择的特定编码方案来对该业务数据流进行格式化、编码和交织以提供已编码数据。
可以使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将每个数据流的已编码数据与导频数据进行复用。此外或可替换地,导频符号可以是经过频分复用的(FDM)、经过时分复用的(TDM)、或者经过码分复用的(CDM)。导频数据通常是按照已知方式进行处理的已知数据模式,并且可以在接入终端1050处用于估计信道响应。可以基于为每个数据流选择的特定调制方案(例如,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正交相移键控(QPSK)、M进制相移键控(M-PSK)、M进制正交幅度调制(M-QAM)等)对该数据流的经过复用的导频和已编码数据进行调制以提供调制符号。每个数据流的数据速率、编码和调制可以通过由处理器1030执行或提供的指令来确定。
可以将数据流的调制符号提供到TX MIMO处理器1020,其可以进一步处理调制符号(例如,针对OFDM)。TX MIMO处理器1020随后将NT个调制符号流提供到NT个发射机(TMTR)1022a到1022t。在各个实施例中,TX MIMO处理器1020将波束成形加权应用于数据流的符号并且应用于发送该符号的天线。
每个发射机1022接收并处理各自的符号流以提供一个或多个模拟信号,并且进一步对模拟信号进行调节(例如,放大、滤波和上变频)以提供适于在MIMO信道上传输的已调制信号。此外,从NT个天线1024a到1024t分别发送来自发射机1022a到1022t的NT个已调制信号。
在接入终端1050处,通过NR个天线1052a到1052r接收所发送的已调制信号,并且将来自每个天线1052的接收信号提供到各自的接收机(RCVR)1054a到1054r。每个接收机1054对各自的信号进行调节(例如,滤波、放大和下变频),对已调节信号进行数字化以提供采样,以及进一步处理采样以提供相应的“已接收”符号流。
RX数据处理器1060可以基于特定的接收机处理技术来接收并处理来自NR个接收机1054的NR个已接收符号流,以提供NT个“已检测”符号流。RX数据处理器1060可以对每个已检测符号流进行解调、解交织以及解码,以恢复该数据流的业务数据。由RX数据处理器1060进行的处理与由基站1010处的TX MIMO处理器1020和TX数据处理器1014执行的处理互补。
处理器1070可以如上所述定期地确定利用哪种可用技术。此外,处理器1070可以构成包括矩阵索引部分和秩值部分的反向链路消息。
反向链路消息可以包括与通信链路和/或所接收数据流相关的各种类型的信息。反向链路消息可以由TX数据处理器1038进行处理,由调制器1080进行调制,由发射机1054a到1054r进行调节,以及被发送回基站1010,其中TX数据处理器1038也从数据源1036接收多个数据流的业务数据。
在基站1010处,来自接入终端1050的已调制信号由天线1024接收,由接收机1022进行调节,由解调器1040进行解调,以及由RX数据处理器1042进行处理以提取出接入终端1050发送的反向链路消息。此外,处理器1030可以对所提取的消息进行处理以确定使用哪个预编码矩阵用于确定波束成形加权。
处理器1030和1070可以分别引导(例如,控制、协调、管理等)在基站1010和接入终端1050处的操作。各个处理器1030和1070可以与存储器1032和1072相关联,其中存储器1032和1072存储程序代码和数据。处理器1030和1070还可以执行计算以分别导出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频率和脉冲响应估计。
在一方面,逻辑信道分为控制信道和业务信道。逻辑控制信道可以包括广播控制信道(BCCH),其是用于广播系统控制信息的DL信道。此外,逻辑控制信道可以包括寻呼控制信道(PCCH),其是传输寻呼信息的DL信道。此外,逻辑控制信道可以包括多播控制信道(MCCH),其是用于发送多媒体广播和多播服务(MBMS)调度和一个或多个MTCH的控制信息的点到多点DL信道。通常,在建立RRC连接之后,该信道仅由接收MBMS(例如:原来的MCCH+MSCH)的UE来使用。此外,逻辑控制信道可以包括专用控制信道(DCCH),其是发送专用控制信息并由具有RRC连接的UE来使用的点到点双向信道。在一方面,逻辑业务信道可以包括专用业务信道(DTCH),其是点到点双向信道,专用于一个UE,以用于传输用户信息。此外,逻辑业务信道可以包括多播业务信道(MTCH),其是用于发送业务数据的点到多点DL信道。
在一方面,传输信道分为DL和UL。DL传输信道包括广播信道(BCH)、下行链路共享数据信道(DL-SDCH)和寻呼信道(PCH)。通过在整个小区中广播PCH并将其映射到可以用于其它控制/业务信道的PHY资源,PCH可以支持UE省电(例如,可以由网络向UE指示不连续接收(DRX)周期)。UL传输信道可以包括随机接入信道(RACH)、请求信道(REQCH)、上行链路共享数据信道(UL-SDCH)以及多个PHY信道。
PHY信道可以包括一组DL信道和UL信道。例如,DL PHY信道可以包括:公共导频信道(CPICH)、同步信道(SCH)、公共控制信道(CCCH)、共享DL控制信道(SDCCH)、多播控制信道(MCCH)、共享UL分配信道(SUACH)、确认信道(ACKCH)、DL物理共享数据信道(DL-PSDCH)、UL功率控制信道(UPCCH)、寻呼指示符信道(PICH)和/或负载指示符信道(LICH)。例如,UL PHY信道可以包括: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信道质量指示符信道(CQICH)、确认信道(ACKCH)、天线子集指示符信道(ASICH)、共享请求信道(SREQCH)、UL物理共享数据信道(UL-PSDCH)和/或宽带导频信道(BPICH)。
应当理解,本文描述的各个方面可以实现在硬件、软件、固件、中间件、微代码或其任意组合中。对于硬件实现,处理单元可以实现在一个或多个下列电子单元内: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器件(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设计用于执行本文描述的功能的其它电子单元或其组合。
当各个方面实现在软件、固件、中间件或微代码、程序代码或程序段中时,可以将它们存储在例如存储组件的机器可读介质中。代码段可以表示过程、函数、子程序、程序、例程、子例程、模块、软件包、类、或者指令、数据结构或编程语句的任意组合。通过传送和/或接收信息、数据、实参、形参或存储器内容,可以将代码段耦合到另一代码段或硬件电路。可以使用包括内存共享、消息传送、令牌传送、网络传输等的任何适当方式来传送、转发或发送信息、实参、形参、数据等。此外,在一些方面,一种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和/或动作可以作为一个代码和/或指令或者代码和/或指令的任意组合或者代码和/或指令集来驻留在机器可读介质和/或计算机可读介质上,该机器可读介质和/或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并入计算机程序产品。
对于软件实现,本文描述的技术可以利用执行本文描述的功能的模块(例如,程序、函数等)来实现。软件代码可以存储在存储器单元中并且由处理器来执行。存储器单元可以实现在处理器内部或处理器外部,其中在实现在处理器外部的情况中,该存储器单元可以经由本领域公知的各种方式通信性耦合到处理器。
参照图11,示出了一种能够在无线通信环境中利用无线网络控制器的系统1100。例如,系统1100可以位于无线网络控制器内。如图所示,系统1100包括功能块,这些功能块可以表示由处理器、软件或其组合(例如,固件)实现的功能。系统1100包括可以协同动作的电子组件的逻辑组1102。逻辑组1102可以包括用于从接入终端/用户设备接收第一分组的电子组件1104。此外,逻辑组1102可以包括用于确定在哪次HARQ尝试中接收到该第一分组的电子组件1106。此外,逻辑组1102可以包括用于在将该第一分组发送到核心网络之前对该第一分组进行延迟,以确立的周期性间隔将第二以及后续分组转发到核心网络的电子组件1108。此外,系统1100可以包括存储器1110,其保存用于执行与电子组件1104、1106和1108相关联的功能的指令。尽管被示出为在存储器1110外部,但是应当理解电子组件1104、1106和1108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存在于存储器1110内部。
上面所述内容包括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例子。当然,不可能为了描述前述实施例而描述组件或方法的每种能够想到的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各个实施例的很多其它组合和置换是可能的。此外,所描述的实施例旨在包括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的所有这些替换、修改和变体。此外,对于在具体说明或权利要求中所使用的词语“包含”,该词语意在表示包含性的,其与词语“包括”在权利要求中用作过渡词时的含义相同。

Claims (20)

1.一种实现在分组交换网络上传输电路交换语音的方法,包括:
接收从接入终端发出的第一分组;
判定在哪次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中接收到所述第一分组;
确定在将所述第一分组转发到核心电路交换网络之前应用到所述第一分组的延迟量;
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延迟量来确立周期性时间间隔,其中在所述周期性时间间隔内传送从所述接入终端发出的后续分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确定步骤还包括:利用最大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数目和接收到所述第一分组的所述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之差与在所述最大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数目之间确立的间距间隔的乘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确定步骤还包括:在不对所述第一分组进行解码的情况下,确定应用到所述第一分组的所述延迟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用于延迟从所述接入终端发出的后续分组的所述周期性时间间隔基于由于采用快速数据传输协议而产生的最大抖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通过提取在与从所述接入终端发出的所述第一分组或所述后续分组关联的报头中包括的时间戳信息,来识别不连续传输(DTX)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识别由于从所述接入终端发出的所述第一分组或所述后续分组而被分段的分组,或者延迟将所述第一分组或所述后续分组传送到所述核心电路交换网络,直到已经接收或重构所有由于所述第一分组或所述后续分组而被分段的分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自适应地延迟将所述第一分组或所述后续分组传送到所述核心电路交换网络,以维持按照在将所述第一分组或所述后续分组传送到所述核心电路交换网络的时间之后分组到达的速率来确立的下溢速率,其中所述自适应地延迟对所述第一分组或所述后续分组的传送至少部分地基于初始延迟,所述初始延迟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第一分组的传输延迟与一乘积之差来确立,所述乘积是最大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数目和接收到所述第一分组的所述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之差与在所述最大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数目之间确立的间距间隔的乘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当在用于传送从所述接入终端发出的后续分组的所述周期性时间间隔内没有接收到后续分组时,向所述核心电路交换网络发送指示。
9.一种实现在分组交换网络上传输电路交换语音的无线通信装置,包括:
用于接收从接入终端发出的第一分组的模块;
用于判定在哪次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中接收到所述第一分组的模块;
用于确定在将所述第一分组转发到核心电路交换网络之前应用到所述第一分组的延迟量的模块;
用于确立周期性时间间隔的模块,其中在所述周期性时间间隔内传送从所述接入终端发出的后续分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还包括:用于判定以规则的间隔携带的所述第一分组是否采用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协议或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协议中的至少一个的模块。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与所述第一分组关联的帧号可至少部分地基于与所述第一分组关联的帧的到达时间来判定,或者所述第一分组的所述帧号是至少部分地基于施加在最大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数目上的限制来识别的。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分组以信号方式发送在新定义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协议数据单元(PDU)中包括的自适应多速率(AMR)帧类型,所述协议数据单元运用现有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协议数据单元(PDU)的未使用分组标识符(PID)或接收帧的分组大小中的至少一个。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还包括:用于判定是否在具有抖动并利用通过携带序列号来提供的实时协议(RTP)功能的情况下携带所述第一分组的模块。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还包括:确定是否通过利用高速上行链路接入协议或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协议中的一个或多个来在具有抖动的情况下携带所述第一分组,其中,通过发送无数据自适应多速率(AMR)帧来指示不连续传输(DTX)帧,并且在新定义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协议数据单元(PDU)类型中指示与所述第一分组或所述后续分组关联的自适应多速率(AMR)帧类型。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还包括:判定是否利用高速分组接入协议来在具有抖动的情况下传送所述第一分组和后续分组,其中不通过空中发送不连续传输(DTX)帧,利用通过携带序列号和时间戳提供的实时协议(RTP)功能来传送所述第一分组和所述后续分组,所述时间戳用于在删除的帧和不连续传输(DTX)帧之间进行区分,或者所述时间戳包括在携带自适应多速率(AMR)帧类型的新定义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协议数据单元(PDU)类型中。
16.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包括:
存储器,其保存与以下操作相关的指令:接收从接入终端发出的第一分组,判定在哪次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中接收到所述第一分组,确定在将所述第一分组转发到核心电路交换网络之前应用到所述第一分组的延迟量,以及确立周期性时间间隔,其中在所述周期性时间间隔内传送从所述接入终端发出的后续分组;
处理器,耦合到所述存储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保存在所述存储器中的所述指令。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存储器还保存与以下操作相关的指令:利用最大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数目和接收到所述第一分组的所述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之差与在所述最大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数目之间确立的间距间隔的乘积。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存储器还保存与以下操作相关的指令:通过提取在与从所述接入终端发出的所述第一分组或所述后续分组关联的报头中包括的时间戳信息,来识别不连续传输(DTX)帧。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存储器还保存与以下操作中的至少一个相关的指令:识别由于从所述接入终端发出的所述第一分组或所述后续分组而被分段的分组,或者延迟将所述第一分组或所述后续分组传送到所述核心电路交换网络,直到已经接收或重构所有由于所述第一分组或所述后续分组而被分段的分组。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存储器还保存与以下操作中的至少一个相关的指令:自适应地延迟将所述第一分组或所述后续分组传送到所述核心电路交换网络,以维持按照在将所述第一分组或所述后续分组传送到所述核心电路交换网络的时间之后分组到达的速率来确立的下溢速率,其中所述自适应地延迟对所述第一分组或所述后续分组的传送至少部分地基于初始延迟,所述初始延迟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第一分组的传输延迟与一乘积之差来确立,所述乘积是最大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数目和接收到所述第一分组的所述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之差与在所述最大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数目之间确立的间距间隔的乘积。
CN200880103906.9A 2007-08-22 2008-08-22 用于在分组交换网络上传输电路交换语音的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178523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95730507P 2007-08-22 2007-08-22
US60/957,305 2007-08-22
US12/195,749 US8340121B2 (en) 2007-08-22 2008-08-21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ssion of circuit switched voice over packet switched networks
US12/195,749 2008-08-21
PCT/US2008/074080 WO2009026549A1 (en) 2007-08-22 2008-08-22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ssion of circuit switched voice over packet switched network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85236A true CN101785236A (zh) 2010-07-21
CN101785236B CN101785236B (zh) 2014-03-05

Family

ID=399308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03906.9A Active CN101785236B (zh) 2007-08-22 2008-08-22 用于在分组交换网络上传输电路交换语音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3)

Country Link
US (1) US8340121B2 (zh)
EP (1) EP2186248B1 (zh)
JP (1) JP4965710B2 (zh)
KR (1) KR101082703B1 (zh)
CN (1) CN101785236B (zh)
AU (1) AU2008288782B2 (zh)
BR (1) BRPI0815573A2 (zh)
CA (1) CA2694997C (zh)
IL (1) IL203617A (zh)
MX (1) MX2010002052A (zh)
RU (1) RU2450484C2 (zh)
TW (1) TWI419505B (zh)
WO (1) WO2009026549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51435A (zh) * 2011-08-24 2013-04-17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用于在时分双工系统中进行软缓冲区分区的方法和装置
CN110431881A (zh) * 2017-03-21 2019-11-08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在5g网络中处理切换的方法和节点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099176A1 (en) * 2007-12-18 2009-09-09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adapting a buffer of a terminal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prising such device
CN101610249A (zh) * 2008-06-18 2009-12-23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抖动缓冲器及抖动缓冲方法
US20100027524A1 (en) * 2008-07-31 2010-02-04 Nokia Corporation Radio layer emulation of real time protocol sequence number and timestamp
WO2010100966A1 (ja) 2009-03-06 2010-09-1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間欠受信方法
US8144720B2 (en) * 2009-04-24 2012-03-27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Uplink radio resource alloc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power limited users
CN101997660B (zh) * 2009-08-14 2014-11-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避免上行数据丢失的方法及装置
KR101903636B1 (ko) * 2010-01-07 2018-10-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정보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US8780740B2 (en) * 2010-05-06 2014-07-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downlink packet latency
EP2635082A1 (en) * 2012-02-29 2013-09-04 Panasonic Corporation Dynamic subframe bundling
US10356143B2 (en) 2012-10-10 2019-07-1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dia data delivery control
US9107159B2 (en) * 2013-06-07 2015-08-11 Apple Inc. Enhancing jitter buffer performance through radio level feedback
US9948578B2 (en) * 2015-04-14 2018-04-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De-jitter buffer update
KR102603235B1 (ko) * 2017-12-26 2023-11-16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네트워크에서 네트워크 디바이스의 트래픽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US20240107623A1 (en) * 2022-09-23 2024-03-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mission packet bundling for voice over network communication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01745B1 (en) * 1998-02-13 2002-12-3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for variable block scheduling indication by an uplink state flag in a packet 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6473399B1 (en) 1998-11-30 2002-10-2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an optimum timeout under varying data rates in an RLC wireless system which uses a PDU counter
KR100877633B1 (ko) 1999-07-09 2009-02-06 말리부 네트웍스, 인코퍼레이티드 Tcp/ip 패킷-중심 와이어리스 전송 시스템 아키텍처
USRE44447E1 (en) 2001-04-25 2013-08-20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forward link cell switching approach without ABIS traffic flooding
GB2386513B (en) * 2002-02-07 2004-08-2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serving hs-scch set information in an hsdp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6901063B2 (en) * 2002-05-13 2005-05-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Data delivery in conjunction with a hybrid automatic retransmission mechanism in CDMA communication systems
JP2005529538A (ja) 2002-06-07 2005-09-29 エンバー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グラディエント・ルーティングを使用するアドホック無線ネットワーク
US7437172B2 (en) 2002-12-10 2008-10-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 (DTX) detec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KR100543910B1 (ko) * 2003-05-30 2006-01-23 주식회사 하이닉스반도체 디지털 지연고정루프 및 그의 제어 방법
US7733846B2 (en) * 2003-08-26 2010-06-08 Alcatel-Lucent Usa Inc. Method and control channel for uplink signaling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0950668B1 (ko) 2003-09-30 2010-04-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다중 접속 방식을 사용하는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업링크 파일럿 신호 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KR100520146B1 (ko) 2003-12-22 2005-10-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고속 순방향 패킷 접속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처리장치및 방법
EP1557967B1 (en) * 2004-01-22 2008-03-2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Method of HARQ retransmission timing control
US8018945B2 (en) 2004-04-29 2011-09-13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orwarding non-consecutive data blocks in enhanced uplink transmissions
EP1605641A1 (en) * 2004-06-08 2005-12-1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Mapping of shared physical channels depending on the quality of service class
CN101867522A (zh) 2004-08-30 2010-10-20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语音ip传输的自适应去抖动缓冲器
US20060133281A1 (en) 2004-12-20 2006-06-22 Motorola, Inc. System for managing round trip time of a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and suppor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8358630B2 (en) * 2006-02-03 2013-01-2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transmitting at least one sub-packet based on feedback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51435A (zh) * 2011-08-24 2013-04-17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用于在时分双工系统中进行软缓冲区分区的方法和装置
CN103051435B (zh) * 2011-08-24 2016-04-13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用于在时分双工系统中进行软缓冲区分区的方法和装置
CN110431881A (zh) * 2017-03-21 2019-11-08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在5g网络中处理切换的方法和节点
US11297551B2 (en) 2017-03-21 2022-04-0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node for handling handover in 5G networks
CN110431881B (zh) * 2017-03-21 2022-06-21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在5g网络中处理切换的方法和节点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A2694997A1 (en) 2009-02-26
AU2008288782B2 (en) 2011-05-12
US8340121B2 (en) 2012-12-25
JP2010537580A (ja) 2010-12-02
EP2186248B1 (en) 2014-03-26
CA2694997C (en) 2014-07-15
KR101082703B1 (ko) 2011-11-15
TWI419505B (zh) 2013-12-11
US20090129375A1 (en) 2009-05-21
JP4965710B2 (ja) 2012-07-04
MX2010002052A (es) 2010-03-25
IL203617A (en) 2014-05-28
RU2450484C2 (ru) 2012-05-10
RU2010110600A (ru) 2011-09-27
CN101785236B (zh) 2014-03-05
AU2008288782A1 (en) 2009-02-26
BRPI0815573A2 (pt) 2015-02-18
EP2186248A1 (en) 2010-05-19
WO2009026549A1 (en) 2009-02-26
KR20100043290A (ko) 2010-04-28
WO2009026549A8 (en) 2011-06-09
TW200929931A (en) 2009-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85236B (zh) 用于在分组交换网络上传输电路交换语音的方法和装置
CN102461252B (zh) 为移动设备提供流量控制的系统和方法
JP4527779B2 (ja) サービス別の送信時間制御を伴う、高速アップリンク・パケット・アクセス(HSUPA)における自律送信のための低速MAC−e
CN102301661B (zh) 用于调节接收机缓冲器以防止数据溢出的方法和装置
JP5270003B2 (ja) 大きなサービス・データ・ユニット(sdu)をサポート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EP2922324B1 (en) Hardware acceleration for wwan technologies
CN101940025A (zh) 上行链路延迟预算反馈
JP2015080214A (ja) Lteアドバンスのためのアップリンク資源割り当て
CN101978641A (zh) 对多载波系统中的小区进行报告和管理的方法和装置
CN101940028A (zh) 服务质量连续性
TW201145889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ignaling expansion and backward compatibility preserv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2549938A (zh) 用于具有发射分集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资源映射的方法及装置
JP5280532B2 (ja) 位置シグナリングをフラッシュすること:多重化および干渉の管理
CN101669288A (zh) 用于通信的延长的微休眠
CN101636987A (zh) 数据分组报头中的反向链路服务质量信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4643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Mohanty Bibhu Prasad

Inventor after: Chaponniere Etienne F

Inventor after: Yavuz Mehmet

Inventor after: Flore Oronzo

Inventor after: Kapoor Rohit

Inventor after: Sambhwani Sharad Deepak

Inventor before: Mohanty Bibhu Prasad

Inventor before: Chaponniere Etienne F

Inventor before: Yavuz Mehmet

Inventor before: Fiore Oronzo

Inventor before: Kapoor Rohit

Inventor before: Sambhwani Sharad Deepa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14643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