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51435A - 用于在时分双工系统中进行软缓冲区分区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在时分双工系统中进行软缓冲区分区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51435A
CN103051435A CN2012103043156A CN201210304315A CN103051435A CN 103051435 A CN103051435 A CN 103051435A CN 2012103043156 A CN2012103043156 A CN 2012103043156A CN 201210304315 A CN201210304315 A CN 201210304315A CN 103051435 A CN103051435 A CN 1030514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rving cell
subscriber equipment
retransmission request
request process
maximum nu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0431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51435B (zh
Inventor
谢佳妏
李建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Original Assignee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filed Critical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Publication of CN1030514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514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514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514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35Buffer management
    • H04L1/1845Combining techniques, e.g. code combin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2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involving configuration of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RQ] with parallel proces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在时分双工系统中对软缓冲区进行分区的方法以及一种使用所述方法的装置。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确定软信道位的总数目、在传送时间间隔之内可传送给用户设备的传输块的数目、下行链路混合自动重发请求进程的最大数目以及混合自动重发请求进程的所配置最大数目;至少根据软信道位的总数目、在传送时间间隔之内可传送给用户设备的传输块的数目、下行链路混合自动重发请求进程的最大数目以及混合自动重发请求进程的预配置最大数目来选择软缓冲区的分区大小。

Description

用于在时分双工系统中进行软缓冲区分区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区方法和装置,更具体来说,本发明涉及用于在时分双工(time-division duplex;TDD)系统中对软缓冲区(soft buffer)进行分区的方法以及使用所述方法的装置。
背景技术
支持3GPP Rel-8标准和/或3GPP Rel-9标准的长期演进(long-termevolution;LTE)系统是由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化伙伴项目(3rd GenerationPartnership Project;3GPP)开发出,并且是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UMTS)的后续系统,用来进一步增强UMTS的性能,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用户需求。LTE系统包含新的无线电接口以及提供高数据速率、低延迟时间、数据包(packet)最优化以及改良的系统容量(capacity)和覆盖范围(coverage)的无线电网络架构。在LTE系统中,被称作演进型UTRAN(E-UTRAN)的无线电接入网络包含用于与多个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UE)进行通信的多个演进型节点B(enhanced node base station;eNB),并且与包含移动性管理实体(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服务网关(gateway)等的核心网络进行通信,从而实现非接入层(Non AccessStratum;NAS)控制。
就像LTE进阶(LTE-A)系统的名称所暗示的,LTE-A系统是LTE系统的演进。LTE-A系统的目标是在各功率状态之间更快地进行切换,LTE-A系统改善在eNB的覆盖范围边缘处的性能。此外,LTE-A系统还包含先进技术,例如,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CA)、协调多点传送/接收(coordinatedmultipoint transmission/reception;CoMP)、上行链路(uplink;UL)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等。为了使UE与eNB在LTE-A系统中互相通信,UE和eNB必须支持为LTE-A系统所制定的标准,例如,3GPPRel-10标准或更高版本。
LTE-A系统中的载波聚合技术可对一个以上分量载波(component carrier;CC)进行聚合,从而实现频带更宽的传送。因此,通过对最多5个CC进行聚合,LTE-A系统可支持达100MHz的更大频宽(bandwidth),其中每个CC的最大频宽为20MHz且规格可与3GPP Rel-8相容。LTE-A系统支持对连续和非连续CC的载波聚合,其中每个CC限于最多110个资源块(resource block)。CA通过对CC进行聚合来提高频宽的灵活性。
当UE配置有CA时,UE能够在一个或多个所配置的分量载波(CC)(或者,也就是服务小区(serving cell))上接收和/或传送数据包,从而增加吞吐量。对于LTE-A系统中的频分双工(frequency-division duplexing;FDD)模式,eNB有可能为UE配置不同数目个上行链路(uplink;UL)和下行链路(downlink;DL)服务小区。对于LTE-A系统中的时分双工(TDD)模式,eNB有可能为UE配置具备不同TDD UL-DL配置的多个服务小区。此外,对于FDD模式,配置给UE的服务小区必定至少由一个DL主要服务小区(primary serving cell;PCell)与一个UL主要服务小区(PCell)组成;另外,对于TDD模式,所配置的服务小区至少由一个主要服务小区(PCell)组成。其余除了PCell之外的服务小区皆为次要服务小区(secondary serving cell;SCell)。所配置的次要服务小区的数目是任意的,且可与UE的UL和/或DL聚合能力以及可用无线电资源有关。。
在LTE系统中使用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进程来提供有效且可靠的通信。不同于ARQ进程,HARQ进程使用前向纠正码(forward correcting code;FEC)。例如,如果接收器对数据包进行了正确解码,那么接收器反馈肯定应答(positive acknowledgment;ACK)以告知传送器:数据包已被正确接收。相反,如果接收器不能对数据包进行正确解码,那么接收器向传送器反馈否定应答(negative acknowledgment;NACK)。在这种情况下,UE将数据包的部分或全部存储在UE的软缓冲区中。在UE从传送器接收重发(retransmission)的数据包之后,对重发的数据包的软性值(softvalue)与已存储的数据包的软性值进行结合。接收器通过使用结合后的软性值对数据包进行解码。此外,之前错误接收的数据包与当前接收的数据包的软性值结合,使得成功解码的的可能性增加。若解码仍未成功则UE继续HARQ进程,直到数据包得到正确解码,或者直到已进行最大重发数目,此时HARQ进程宣告失败并且让无线电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中的ARQ进程进行再次尝试。换句话说,应为HARQ进程保留软缓冲区的空间,从而使UE能够存储未得到正确解码的HARQ进程。如果当软缓冲区被完全占用时,那么UE会中断至少一个数据包的HARQ进程。当多个数据包被传送给UE时,UE可能因数据包未得到成功解码而需要同时存储多个HARQ进程。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在支持多个服务小区的时分双工(TDD)系统中对软缓冲区进行分区的方法和装置。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在支持多个服务小区的时分双工(TDD)系统中对软缓冲区进行分区的方法,所述TDD系统包括收发器以及通信协议模块,所述方法包括:
由所述通信协议模块确定软信道位的总数目、在传送时间间隔(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TTI)之内可传送给用户设备(UE)的传输块的数目、下行链路(DL)混合自动重发请求(HARQ)进程的最大数目以及HARQ进程的预配置最大数目;以及
由所述通信协议模块至少根据以下各项来选择所述软缓冲区的分区大小:所述软信道位的总数目、在所述TTI之内可传送给所述UE的传输块的所述数目、DL HARQ进程的所述最大数目以及HARQ进程的所述预配置最大数目。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在支持多个服务小区的时分双工(TDD)系统中对软缓冲区进行分区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收发器,所述收发器经配置以在所述TDD系统中的用户设备(UE)与基站之间接收信号并传送信号;以及
通信协议模块,所述通信协议模块连接至所述收发器,所述通信协议模块经配置以确定软信道位的总数目、在传送时间间隔(TTI)之内可传送给所述UE的传输块的数目、下行链路(DL)混合自动重发请求(HARQ)进程的最大数目以及HARQ进程的预配置最大数目;以及
所述通信协议模块进一步经配置以至少根据以下各项来选择所述软缓冲区的分区大小:所述软信道位的总数目、在所述TTI之内可传送给所述(UE)的传输块的所述数目、DL HARQ进程的所述最大数目,以及HARQ进程的所述预配置最大数目。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是将对应于多种用户设备种类和多种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的数据制成的表格。
图2是LTE系统中的软缓冲区的示意图。
图3是将对应于多种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的不同上行链路:下行链路比率制成的表格。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一项示范性实施例的装置的功能方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一项示范性实施例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项实施例进行分区的软缓冲区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项实施例进行分区的软缓冲区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项实施例进行分区的软缓冲区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项实施例进行分区的软缓冲区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五项实施例进行分区的软缓冲区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六项实施例进行分区的软缓冲区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七项实施例进行分区的软缓冲区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八项实施例进行分区的软缓冲区的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九项实施例进行分区的软缓冲区的示意图。
图15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十项实施例进行分区的软缓冲区的示意图。
图16是根据本发明的第11项实施例进行分区的软缓冲区的示意图。
图17是根据本发明的第12项实施例进行分区的软缓冲区的示意图。
图18是根据本发明的第13项实施例进行分区的软缓冲区的示意图。
图19是根据本发明的第14项实施例进行分区的软缓冲区的示意图。
图20是根据本发明的第15项实施例进行分区的软缓冲区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将对应于多种用户设备种类和多种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的数据制成表格。通常来说,UE能在LTE系统(例如,单CC系统)中的软缓冲区中存储多达8个HARQ进程。每个HARQ进程带有至少一个数据包;例如,在LTE系统中,数据包是传输块。传输块(transport block;TB)是数据单元,所述数据单元以LTE无线电子帧的形式在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上从eNB传送到至少一个UE。此外,每个LTE无线电子帧为1毫秒(ms),而每个LTE无线电帧为10ms并且由10个LTE无线电子帧组成。在使用MIMO(例如,空间复用)时,在传送时间间隔(TTI)之内可将一个以上传输块传送给UE。LTE系统(即,单CC系统)中的软缓冲区分区方法的介绍如下。参看图1,软信道位的总数目Nsoft取决于UE的种类。为便于描述,图1中的表1列出了Nsoft的各种值。根据以下等式,可将Nsoft划分成多个分区:
其中,NIR是用于存储传输块的分区的大小。Nsoft是UE的软信道位的总数目。KMIMO是可在TTI之内传送给UE的传输块的数目。此外,KMIMO的值可以是小区特定的,在这种情况下,KMIMO等于第i个服务小区的KMIMO(i)。Mlimit等于8。MDL_HARQ是DL HARQ进程的最大数目,且对应于它的UL-DL配置。例如,对于频分双工(FDD),将MDL_HARQ设定为8。如图1中的表2所示,对于时分双工(TDD)UL/DL配置0、1、2、3、4、5和6,分别使用值4、7、10、9、12、15和6,为便于描述,表2中列出了MDL_HARQ的各种值。此外,min(x,y)对x与y进行比较,并且传回x和y中较小的一个。
如等式1中所示,多达min(MDL_HARQ,Mlimit)个HARQ进程可存储在软缓冲区中。如果给UE配置了具备KMIMO个空间流的空间复用,那么每个HARQ进程由KMIMO个传输块组成。因此,将整个软缓冲区划分成KMIMO*min(MDL_HARQ,Mlimit)个分区。每个分区由可用于存储传输块的NIR个软信道位组成。
图2是LTE系统中的软缓冲区的示意图。在这个实例中,给UE配置了分集(transmit diversity);因此,将KMIMO设定为1。此实施例MDL_HARQ等于或大于8且Mlimit等于8,因此min(MDL_HARQ,Mlimit)回传的数值为8。参看图2,为了存储8个HARQ进程,将软缓冲区200划分成8个分区P201至P208。Nsoft是软缓冲区200的大小(例如,软位数),且取决于UE的种类。NIR是软缓冲区200的分区的位数。因此,大小最多为NIR的传输块可存储在对应分区中,且8个HARQ进程可存储在软缓冲区200中。
然而,当给UE配置了多个服务小区时,UE可能需要在LTE-A系统中的软缓冲区中存储8个以上HARQ进程。例如,当UE配置有5个DL服务小区且在FDD模式下操作时,UE可能因数据包未得到成功解码而需要存储多达40个HARQ进程。在一种解决方案中,软缓冲区分区方法与LTE系统(即,单CC系统)中所用的软缓冲区分区方法相同。换句话说,多达8个HARQ进程可存储在软缓冲区中,所有错误的HARQ进程可同时共享软缓冲区。因此,HARQ进程中断的可能性增加,且减小了系统吞吐量。在另一种解决方案中,可将软缓冲区简单地划分成40个分区,用来存储多达40个HARQ进程。软缓冲区中的每个分区的大小缩小,对于每个错误的HARQ进程,UE可存储的软信道位的数目因对应分区大小的缩小而减少;降低了编码性能,并且需要进行更多重发,且减小了系统吞吐量。此外,第一或第二种解决方案都不能实现最优的系统吞吐量。
TDD系统的特征在于,通过不同的TDD配置进行灵活的资源利用。根据流量特性(traffic characteristic),可配置不同的DL:UL比率,如图3中的表3中所列,可配置成2:3至9:1。每个TDD UL-DL配置具有对应的最大数目个HARQ进程。
对于3GPP Rel-10标准,在TDD模式下支持同一频带内CA。每个所配置的分量载波(CC)是部署在具有相同UL-DL配置的同一频带上。因此,每个服务小区所具有的DL HARQ进程的最大数目是相同的。
另一方面,对于一些更進階的通訊标准,TDD系统将会支援跨频带CA。每个所配置的服务小区可部署在不同频带上,且可具有不同UL-DL配置。根据流量特性,可配置不同的DL:UL比率(从2:3至9:1)。因此,通过对不同服务小区配置不同的DL:UL比率,可在跨频带CA系统中实现更大的的灵活性。由于每个服务小区可具有不同UL-DL配置,因此对应于每个服务小区的DLHARQ进程的最大数目可以不同。因此,当在TDD模式下给UE配置了CA时,怎样处理UE的软缓冲区以便存储HARQ进程是讨论和研究的主题。
当UE配置有至少一个以上具备不同UL-DL配置的服务小区时,对怎样有效地对软缓冲区进行分区提出了技术挑战。在下文的各项实施例中,提供用于对软缓冲区进行分区的不同方法和装置。
图4是根据一项示范性实施例的装置400的功能方框图,所述装置400用于在支持多个服务小区的TDD系统中对软缓冲区进行分区。参看图4,装置400可包含收发器401、通信协议模块402以及存储器403。收发器401和存储器403均连接至通信协议模块402。
参看图4,例如,收发器401经配置以在其覆盖范围之内在UE与基站之间传送并接收信号。收发器401可执行模/数信号转换(analog-to-digital signalconversion;ADC)、数/模信号转换(digital-to-analog signal conversion;DAC)、调制(modulation)、解调(de-modulation)、信号放大、低通滤波以及带通滤波。例如,在支持多个服务小区的TDD系统中,收发器401经配置以:向通信协议模块402提供已接收信号的信息,将从通信协议模块402接收到的数据调制成已调制(modulated)信号,并且向其他器件传送已调制信号。
图5是根据一项示范性实施例的方法的流程图,所述方法用于在支持多个服务小区的TDD系统中对软缓冲区进行分区。在本实施例中,通信协议模块402连接至收发器401,且可经配置以执行用于对软缓冲区进行分区的方法中的步骤。参看图5,通信协议模块402经配置以确定软信道位的总数目、在传送时间间隔(TTI)之内可传送给UE的传输块的数目、下行链路(DL)混合自动重发请求(HARQ)进程的最大数目以及HARQ进程的预配置最大数目(步骤501)。此外,所述通信协议模块进一步经配置以至少根据软信道位的总数目、在TTI之内可传送给UE的传输块的数目、DL HARQ进程的最大数目以及HARQ进程的预配置最大数目来选择软缓冲区的分区大小(步骤502)。
应注意的是,通信协议模块402可包含处理器(未绘出)以及嵌入式软件或固件程序。所述嵌入式软件或固件程序可包含通信协议栈的程序代码。当通信协议模块402的处理器执行通信协议栈的程序代码时,通信协议模块402可经配置以执行图5中所示的用于对软件缓冲区进行分区的方法中的各个过程,在下文中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另外,存储器403可经配置以对在所述过程中使用的参数进行暂时存储。用于对软缓冲区进行分区的装置400可进一步包含其他组件(未图示),例如,用于实现收发器401、通信协议模块402以及存储器403的上述功能的天线模块。
在本发明中,应了解,图4中描绘的用于对软缓冲区进行分区的装置400可以是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项的部分:TDD系统中的UE、移动台(mobilestation;MS)、进阶移动台(advanced mobile station;AMS)、无线终端通信器件、M2M器件或MTC器件。此外,所述器件也可以是数字电视(TV)、数字机顶盒、个人计算机(PC)、笔记本计算机、平板计算机、上网本、移动电话、智能移动电话、水表、气表、电度表、报警器、传感器或监视器。此外,用于对软缓冲区进行分区的装置400可以是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项的部分:TDD系统中的进阶基站、节点B系统或演进型节点B(eNB)。应进一步注意的是,用于进行软缓冲区分区的装置或所采用的分量载波的数量不限于本发明中使用的数目,本发明中使用的数目仅为方便说明而不应被理解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例如,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用于对软缓冲区进行分区的装置400的数目可以是任意的,且TDD系统中可采用一个以上分量载波,因此,所述领域技术人员可调整本文中揭示的方法和装置以使其适合特定情形。
在下文中,参看附图描述了用于对软缓冲区进行分区的方法和装置,在附图中,相同的参考数字用于指示相同的组件。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每个服务小区具有专用子块(sub-block)。在第一项实施例中,用于在TDD系统中对软缓冲区进行分区的方法的介绍如下。软信道位的总数目Nsoft取决于UE的种类。根据以下等式,可将Nsoft划分成多个分区:
Figure BDA00002052366900081
其中,NIR是用于对每个服务小区的传输块进行存储的分区的大小。NC是配置给UE的服务小区的数目。Nsoft是UE的软信道位的总数目。KMIMO是可在TTI之内传送给UE的传输块的数目。此外,KMIMO的值可以是小区特定的,在这种情况下,KMIMO等于第i个服务小区的KMIMO(i)。HARQ进程的预配置最大数目Mlimit是正值。MDL_HARQ(i)是第i个服务小区的DL HARQ进程的最大数目,且对应于第i个服务小区的UL-DL配置,其中1≦i≦NC,i是正整数。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项实施例进行分区的软缓冲区600的示意图。在这个实例中,Mlimit等于8。在TDD系统中,通过网络给UE10配置了2个服务小区。在eNB20中,CC#1配置有UL-DL配置#0,CC#2配置有UL-DL配置#5,且CC#1是主要服务小区(PCell),CC#2是次要服务小区(SCell)。在这个实例中,给UE10配置了传送分集;因此,将KMIMO设定为1。UE10将软缓冲区600划分成两个子块SB_1和SB_2,分别用于所配置的服务小区,从而使最多Mlimit个DL HARQ进程能存储在第i个子块中。因此,UE10可将两个服务小区的HARQ进程布置在子块SB_1和SB_2中,且每个错误的HARQ进程可布置给对应分区。详细而言,软缓冲区600的大小(例如,软信道位的数目)是Nsoft。子块SB_1和SB_2的大小是Nsoft(1)和Nsoft(2)。子块SB_1和SB_2分别用于PCell和SCell的HARQ进程。因此,如图6中的方框610至630中所示,软缓冲区600中用于存储传输块的每个分区的大小为
Figure BDA00002052366900091
在这个实例中,每个所配置的服务小区具有用于TB的相同缓冲区大小,且每个所配置的服务小区具有它自己的子块。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项实施例,HARQ进程的预配置最大数目或Mlimit是无穷大。用于在TDD系统中对软缓冲区进行分区的方法的介绍如下。软信道位的总数目Nsoft取决于UE的种类。根据以下等式,可将Nsoft划分成多个分区:
Figure BDA00002052366900092
其中,NIR是用于存储传输块的分区的大小。NC是配置给UE的服务小区的数目。Nsoft是UE的软信道位的总数目。KMIMO是可在TTI之内传送给UE的传输块的数目。此外,KMIMO的值可以是小区特定的,在这种情况下,KMIMO等于第i个服务小区的KMIMO(i)。MDL_HARQ(i)是第i个服务小区的DL HARQ进程的最大数目,且对应于第i个服务小区的UL-DL配置,其中1≦i≦NC,i是正整数。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项实施例进行分区的软缓冲区700的示意图。在TDD系统中,通过网络给UE10配置了2个服务小区。在eNB20中,CC#1配置有UL-DL配置#0,CC#2配置有UL-DL配置#2,且CC#1是PCell,CC#2是SCell。在这个实例中,给UE10配置了传送分集(transmit diversity);因此,将KMIMO设定为1。UE10将软缓冲区700划分成两个子块SB_1和SB_2,分别用于所配置的服务小区,从而使MDL_HARQ(i)个HARQ进程能存储在第i个子块中。因此,UE10可将两个服务小区的HARQ进程布置在子块SB_1和SB_2中,且每个错误的HARQ进程可布置给对应分区。详细而言,软缓冲区700的大小(例如,软信道位的数目)是Nsoft。子块SB_1和SB_2的大小是Nsoft(1)和Nsoft(2)。子块SB_1和SB_2分别用于PCell和SCell的HARQ进程。因此,如图7中的方框710至730中所示,软缓冲区700中用于存储传输块的每个分区的大小为
Figure BDA00002052366900101
在这个实例中,每个服务小区具有用于TB的相同缓冲区大小,且每个服务小区具有它自己的子块。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项实施例,用于在TDD系统中对软缓冲区进行分区的方法介绍如下。软信道位的总数目Nsoft取决于UE的种类。根据以下等式,可将Nsoft划分成多个分区:
Figure BDA00002052366900102
其中i=1,...,NC    (4)
其中NIR(i)是用于对第i个服务小区的传输块进行存储的分区的大小,i是正整数。NC是配置给UE的服务小区的数目。Nsoft(i)是UE的第i个服务小区的软信道位的数目,且Nsoft(i)的值是通过较高层信令来配置或通过预定义的函数来确定的。KMIMO是可在TTI之内传送给UE的传输块的数目。此外,KMIMO的值可以是小区特定的,在这种情况下,KMIMO等于第i个服务小区的KMIMO(i)。Mlimit是正值。MDL_HARQ(i)是第i个服务小区的DL HARQ进程的最大数目,且对应于第i个服务小区的UL-DL配置,其中1≦i≦NC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项实施例进行分区的软缓冲区800的示意图。在这个实例中,Mlimit等于8。在TDD系统中,通过网络给UE10配置了2个服务小区。在eNB20中,CC#1配置有UL-DL配置#0,CC#2配置有UL-DL配置#5,且CC#1是PCell,CC#2是SCell。在这个实例中,给UE10配置了传送分集;因此,将KMIMO设定为1。UE10将软缓冲区800划分成两个子块SB_1和SB_2,分别用于所述服务小区,从而使Mlimit个DL HARQ进程能存储在第i个子块中。因此,UE10可将两个服务小区的HARQ进程布置在子块SB_1和SB_2中,且每个错误的HARQ进程可布置给对应分区。详细而言,软缓冲区800的大小(例如,软信道位的数目)是Nsoft。子块SB_1和SB_2的大小是Nsoft(1)和Nsoft(2)。一实例,Nsoft(1)=Nsoft(2)=Nsoft/2。子块SB_1和SB_2分别用于PCell和SCell的HARQ进程。因此,如图8中的方框810至840中所示,软缓冲区800中用于对第i个服务小区的传输块进行存储的每个分区的大小为NIR(i),
其中
在这个实例中,TB具有小区特定的缓冲区大小,且每个服务小区具有它自己的子块。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项实施例,HARQ进程的预配置最大数目或Mlimit是无穷大。用于在TDD系统中对软缓冲区进行分区的方法的介绍如下。软信道位的总数目Nsoft取决于UE的种类。根据以下等式,可将Nsoft划分成多个分区:
其中i=1,...,NC    (5)
其中NIR(i)是用于对第i个服务小区的传输块进行存储的分区的大小,i是正整数。NC是配置给UE的服务小区的数目。Nsoft(i)是UE的第i个服务小区的软信道位的数目,且Nsoft(i)的值是通过较高层信令来配置或通过预定义的函数来确定的。KMIMO是可在TTI之内传送给UE的传输块的数目。此外,KMIMO的值可以是小区特定的,在这种情况下,KMIMO等于第i个服务小区的KMIMO(i)。MDL_HARQ(i)是第i个服务小区的DL HARQ进程的最大数目,且对应于第i个服务小区的UL-DL配置,其中1≦i≦NC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项实施例进行分区的软缓冲区900的示意图。在这个实例中,Mlimit是无穷大。在TDD系统中,通过网络给UE10配置了2个服务小区。在eNB20中,CC#1配置有UL-DL配置#0,CC#2配置有UL-DL配置#2,且CC#1是PCell,CC#2是SCell。在这个实例中,给UE10配置了传送分集;因此,将KMIMO设定为1。UE10将软缓冲区900划分成两个子块SB_1和SB_2,分别用于所述服务小区,从而使MDL_HARQ(i)个HARQ进程能存储在第i个子块中。因此,UE10可将两个服务小区的HARQ进程布置在子块SB_1和SB_2中,且每个错误的HARQ进程可布置给对应分区。详细而言,软缓冲区900的大小(例如,软信道位的数目)是Nsoft。子块SB_1和SB_2的大小是Nsoft(1)和Nsoft(2)。一实例,Nsoft(1)=Nsoft(2)=Nsoft/2。子块SB_1和SB_2分别用于PCell和SCell的HARQ进程。因此,如图9中的方框910至940中所示,软缓冲区900中用于对第i个服务小区的传输块进行存储的每个分区的大小为NIR(i),
其中
Figure BDA00002052366900121
Figure BDA00002052366900122
在这个实例中,TB具有小区特定的缓冲区大小,且每个服务小区具有它自己的子块。
在本发明的第五项实施例中,用于在TDD系统中对软缓冲区进行分区的方法的介绍如下。软信道位的总数目Nsoft取决于UE的种类。根据以下等式,可将Nsoft划分成多个分区:
其中,NIR是用于对每个服务小区的传输块进行存储的分区的大小。NC是配置给UE的服务小区的数目。Nsoft是UE的软信道位的总数目。KMIMO是可在TTI之内传送给UE的传输块的数目。此外,KMIMO的值可以是小区特定的,在这种情况下,KMIMO等于第i个服务小区的KMIMO(i)。Klimit是正值。MDL_HARQ(i)是第i个服务小区的DL HARQ进程的最大数目,且对应于第i个服务小区的UL-DL配置,其中1≦i≦NC,i是正整数。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五项实施例进行分区的软缓冲区1000的示意图。在这个实例中,Mlimit等于8。在TDD系统中,通过网络给UE10配置了2个服务小区。CC#1配置有UL-DL配置#0,CC#2配置有UL-DL配置#5,其中CC#1是PCell,CC#2是SCell。在这个实例中,给UE10配置了传送分集;因此,将KMIMO设定为1。UE将软缓冲区1000划分成两个子块SB_1和SB_2,分别用于所述服务小区,从而使Klimit个DL HARQ进程能存储在软缓冲区中,其中Klimit是由预定义的函数确定的变量,Klimit等于NC*Mlimit。在这个实例中,将Klimit设定为16。因此,UE可将两个服务小区的HARQ进程布置在子块SB_1和SB_2中,且每个错误的HARQ进程可布置给对应分区。详细而言,软缓冲区1000的大小(例如,软信道位的数目)是Nsoft。子块SB_1和SB_2的大小是Nsoft(1)和Nsoft(2)。子块SB_1和SB_2分别用于PCell和SCell的HARQ进程。因此,如图10中的方框1010至1030中所示,软缓冲区1000中用于存储传输块的每个分区的大小为
在这个实例中,每个服务小区具有用于TB的相同缓冲区大小,且每个服务小区具有它自己的子块。
在本发明的第六项实施例中,用于在TDD系统中对软缓冲区进行分区的方法的介绍如下。软信道位的总数目Nsoft取决于UE的种类。根据以下等式,可将Nsoft划分成多个分区:
Figure BDA00002052366900132
其中i=1,...,NC    (7)
其中,NIR(i)是用于对第i个服务小区的传输块进行存储的分区的大小。NC是配置给UE的服务小区的数目。Nsoft(i)是UE的第i个服务小区的软信道位的总数目,且Nsoft(i)的值是通过较高层信令来配置或通过预定义的函数来确定的。KMIMO是可在TTI之内传送给UE的传输块的数目。此外,KMIMO的值可以是小区特定的,在这种情况下,KMIMO等于第i个服务小区的KMIMO(i)。Mlimit是正值。MDL_HARQ_max是DL HARQ进程的最大数目在所有服务小区中的绝对最大值,并且由下式指定:
M DL _ HARQ _ Max = arg max j = 1 , . . . , N C { M DL _ HARQ ( j ) } .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六项实施例进行分区的软缓冲区1100的示意图。在这个实例中,Mlimit等于8。在TDD系统中,通过网络给UE10配置了2个服务小区。在eNB20中,CC#1配置有UL-DL配置#0,CC#2配置有UL-DL配置#5,且CC#1是PCell,CC#2是SCell。在这个实例中,给UE10配置了传送分集;因此,将KMIMO设定为1。DL HARQ进程的最大数目在所有服务小区中的绝对最大值MDL_HARQ_max等于15。UE10将软缓冲区1100划分成两个子块SB_1和SB_2,分别用于所述服务小区,从而使Mlimit个DL HARQ进程能存储在第i个子块中。因此,UE10可将两个服务小区的HARQ进程布置在子块SB_1和SB_2中,且每个错误的HARQ进程可布置给对应分区。详细而言,软缓冲区1100的大小(例如,软信道位的数目)是Nsoft。子块SB_1和SB_2的大小是Nsoft(1)和Nsoft(2)。一实例,Nsoft(1)=Nsoft(2)=Nsoft/2。子块SB_1和SB_2分别用于PCell和SCell的HARQ进程。因此,如图11中的方框1110至1140中所示,软缓冲区1100中用于将传输块存储在第i个子块中的每个分区的大小为NIR(i),
其中
Figure BDA00002052366900141
Figure BDA00002052366900142
在这个实例中,TB具有小区特定的缓冲区大小,且每个服务小区具有它自己的子块。
在本发明的第七项实施例中,用于在TDD系统中对软缓冲区进行分区的方法的介绍如下。软信道位的总数目Nsoft取决于UE的种类。根据以下等式,可将Nsoft划分成多个分区:
Figure BDA00002052366900143
其中i=1,...,NC    (8)
其中,NIR(i)是用于对第i个服务小区的传输块进行存储的分区的大小。NC是配置给UE的服务小区的数目。Nsoft(i)是UE的第i个服务小区的软信道位的总数目,且Nsoft(i)的值是通过较高层信令来配置或通过预定义的函数来确定的。KMIMO是可在TTI之内传送给UE的传输块的数目。此外,KMIMO的值可以是小区特定的,在这种情况下,KMIMO等于第i个服务小区的KMIMO(i)。Mlimit是正值。MDL_HARQ_min是DL HARQ进程的最大数目在所有服务小区中的绝对最小值,并且由下式指定:
M DL _ HARQ _ Min = arg min j = 1 , . . . , N C { M DL _ HARQ ( j ) } .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七项实施例进行分区的软缓冲区1200的示意图。在这个实例中,Mlimit等于8。在TDD系统中,通过网络给UE10配置了2个服务小区。在eNB20中,CC#1配置有UL-DL配置#0,CC#2配置有UL-DL配置#5,且CC#1是PCell,CC#2是SCell。在这个实例中,给UE10配置了传送分集;因此,将KMIMO设定为1。DL HARQ进程的最大数目在所有服务小区中的绝对最小值MDL_HARQ_min等于4。UE10将软缓冲区1200划分成两个子块SB_1和SB_2,分别用于所述服务小区,从而使MDL_HARQ_min个DL HARQ进程能存储在第i个子块中。因此,UE10可将两个服务小区的HARQ进程布置在子块SB_1和SB_2中,且每个错误的HARQ进程可布置给对应分区。详细而言,软缓冲区1200的大小(例如,软信道位的数目)是Nsoft。子块SB_1和SB_2的大小是Nsoft(1)和Nsoft(2)。一实例,Nsoft(1)=Nsoft(2)=Nsoft/2。子块SB_1和SB_2分别用于PCell和SCell的HARQ进程。因此,如图12中的方框1210至1240中所示,软缓冲区1200中用于将传输块存储在第i个子块中的每个分区的大小为NIR(i),
其中
Figure BDA00002052366900152
在这个实例中,TB具有小区特定的缓冲区大小,且每个服务小区具有它自己的子块。
在本发明的第八项实施例中,用于在TDD系统中对软缓冲区进行分区的方法的介绍如下。软信道位的总数目Nsoft取决于UE的种类。根据以下等式,可将Nsoft划分成多个分区:
Figure BDA00002052366900153
其中i=1,...,NC   (9)
其中,NIR(i)是用于对第i个服务小区的传输块进行存储的分区的大小。NC是配置给UE的服务小区的数目。Nsoft(i)是UE的第i个服务小区的软信道位的总数目,且Nsoft(i)的值是通过较高层信令来配置或通过预定义的函数来确定的。KMIMO是可在TTI之内传送给UE的传输块的数目。此外,KMIMO的值可以是小区特定的,在这种情况下,KMIMO等于第i个服务小区的KMIMO(i)。Mlimit是正值。MDL_HARQ_Avg是DL HARQ进程的最大数目在所有服务小区中的平均值,并且由下式指定:
Figure BDA00002052366900161
图13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八项实施例进行分区的软缓冲区1300的示意图。在这个实例中,Mlimit等于8。在TDD系统中,通过网络给UE10配置了2个服务小区。在eNB20中,CC#1配置有UL-DL配置#0,CC#2配置有UL-DL配置#5,且CC#1是PCell,CC#2是SCell。在这个实例中,给UE10配置了传送分集;因此,将KMIMO设定为1。DL HARQ进程的最大数目在所有服务小区中的平均值MDL_HARQ_Avg为9。UE10将软缓冲区1300划分成两个子块SB_1和SB_2,分别用于所述服务小区,从而使Mlimit个DL HARQ进程能存储在第i个子块中。因此,UE10可将两个服务小区的HARQ进程布置在子块SB_1和SB_2中,且每个错误的HARQ进程可布置给对应分区。详细而言,软缓冲区1300的大小(例如,软信道位的数目)是Nsoft。子块SB_1和SB_2的大小是Nsoft(1)和Nsoft(2)。一实例,Nsoft(1)=Nsoft(2)=Nsoft/2。子块SB_1和SB_2分别用于PCell和SCell的HARQ进程。因此,如图13中的方框1310至1340中所示,软缓冲区1300中用于将传输块存储在第i个子块中的每个分区的大小为NIR(i),
其中
Figure BDA00002052366900162
Figure BDA00002052366900163
在这个实例中,TB具有小区特定的缓冲区大小,且每个服务小区具有它自己的子块。
在本发明的第九项实施例中,用于在TDD系统中对软缓冲区进行分区的方法的介绍如下。软信道位的总数目Nsoft取决于UE的种类。根据以下等式,可将Nsoft划分成多个分区:
其中i=1,...,NC    (10)
其中NIR(i)是用于对第i个服务小区的传输块进行存储的分区的大小,i是正整数。NC是配置给UE的服务小区的数目。Nsoft(i)是UE的第i个服务小区的软信道位的总数目,且Nsoft(i)的值是通过较高层信令来配置或通过预定义的函数来确定的。KMIMO是可在TTI之内传送给UE的传输块的数目。此外,KMIMO的值可以是小区特定的,在这种情况下,KMIMO等于第i个服务小区的KMIMO(i)。Mlimit是正值。MDL_HARQ_PCell是主要服务小区(PCell)的DL HARQ进程的最大数目,并且由下式指定:MDL_HARQ_PCell=MDL_HARQ(j),其中CC#j是P小区。
图14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九项实施例进行分区的软缓冲区1400的示意图。在这个实例中,Mlimit等于8。通过网络给UE10配置了2个服务小区,且UE10在TDD模式下操作。在eNB20中,CC#1配置有UL-DL配置#0,CC#2配置有UL-DL配置#5,且CC#1是PCell,CC#2是SCell。在这个实例中,给UE10配置了传送分集;因此,将KMIMO设定为1。PCell的DL HARQ进程的最大数目MDL_HARQ_PCell为4。UE10将软缓冲区1400划分成两个子块SB_1和SB_2,分别用于所述服务小区,从而使最多min(MDL_HARQ_PCell,Mlimit)个DL HARQ进程能存储在第i个子块中。因此,UE10可将两个服务小区的HARQ进程布置在子块SB_1和SB_2中,且每个错误的HARQ进程可布置给对应分区。详细而言,软缓冲区1400的大小(例如,软信道位的数目)是Nsoft。子块SB_1和SB_2的大小是Nsoft(1)和Nsoft(2)。一实例,Nsoft(1)=Nsoft(2)=Nsoft/2。子块SB_1和SB_2分别用于PCell和SCell的HARQ进程。因此,如图14中的方框1410至1440中所示,软缓冲区1400中用于将传输块存储在第i个子块中的每个分区的大小为NIR(i),
其中
Figure BDA00002052366900171
Figure BDA00002052366900172
在这个实例中,TB具有小区特定的缓冲区大小,且每个服务小区具有它自己的子块。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服务小区共享软缓冲区。在第十项实施例中,用于在TDD系统中对软缓冲区进行分区的方法的介绍如下。软信道位的总数目Nsoft取决于UE的种类。根据以下等式,可将Nsoft划分成多个分区:
Figure BDA00002052366900173
其中,NIR是用于对每个服务小区的传输块进行存储的分区的大小。NC是配置给UE的服务小区的数目。Nsoft是UE的软信道位的总数目。KMIMO是可在TTI之内传送给UE的传输块的数目。此外,KMIMO的值可以是小区特定的,在这种情况下,KMIMO等于第i个服务小区的KMIMO(i)。Mlimit是正值。MDL_HARQ(i)是第i个服务小区的DL HARQ进程的最大数目,且对应于第i个服务小区的UL-DL配置,其中1≦i≦NC,i是正整数。
图15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十项实施例进行分区的软缓冲区1500的示意图。在这个实例中,Mlimit等于8。在TDD系统中,通过网络给UE10配置了2个服务小区。在eNB20中,CC#1配置有UL-DL配置#0,CC#2配置有UL-DL配置#5,且CC#1是PCell,CC#2是SCell。在这个实例中,给UE10配置了传送分集;因此,将KMIMO设定为1。UE10将软缓冲区1500划分成若干分区,且每个错误的HARQ进程可布置给对应分区。详细而言,软缓冲区1500的大小(例如,软信道位的数目)是Nsoft。因此,如图15中的方框1510至1530中所示,软缓冲区1500中用于存储传输块的每个分区的大小为
Figure BDA00002052366900181
在这个实例中,每个服务小区具有用于TB的相同缓冲区大小,且来自所有服务小区的错误的HARQ进程可同时共享软缓冲区。
在本发明的第11项实施例中,用于在TDD系统中对软缓冲区进行分区的方法的介绍如下。软信道位的总数目Nsoft取决于UE的种类。根据以下等式,可将Nsoft划分成多个分区:
Figure BDA00002052366900182
其中,NIR是用于对每个服务小区的传输块进行存储的分区的大小。NC是配置给UE的服务小区的数目。Nsoft是UE的软信道位的总数目。KMIMO是可在TTI之内传送给UE的传输块的数目。此外,KMIMO的值可以是小区特定的,在这种情况下,KMIMO等于第i个服务小区的KMIMO(i)。Klimit是正值。MDL_HARQ(i)是第i个服务小区的DL HARQ进程的最大数目,且对应于第i个服务小区的UL-DL配置,其中1≦i≦NC,i是正整数。
图16是根据本发明的第11项实施例进行分区的软缓冲区1600的示意图。在这个实例中,Mlimit等于8。在TDD系统中,通过网络给UE10配置了2个服务小区。在eNB20中,CC#1配置有UL-DL配置#0,CC#2配置有UL-DL配置#5,且CC#1是PCell,CC#2是SCell。在这个实例中,给UE10配置了传送分集;因此,将KMIMO设定为1。UE10将软缓冲区1600划分成若干分区,且每个错误的HARQ进程可布置给对应分区。至多Klimit个DL HARQ进程可分别存储在软缓冲区1600中,其中Klimit是由预定义的函数确定的变量,Klimit等于NC*Mlimit。在这个实例中,Klimit等于16。详细而言,软缓冲区1600的大小(例如,软信道位的数目)是Nsoft。因此,如图16中的方框1610至1630中所示,软缓冲区1600中用于存储传输块的每个分区的大小为
Figure BDA00002052366900191
在这个实例中,每个服务小区具有用于TB的相同缓冲区大小,且来自所有服务小区的错误的HARQ进程可同时共享软缓冲区。
在本发明的第12项实施例中,用于在TDD系统中对软缓冲区进行分区的方法的介绍如下。软信道位的总数目Nsoft取决于UE的种类。根据以下等式,可将Nsoft划分成多个分区:
Figure BDA00002052366900192
其中,NIR是用于对每个服务小区的传输块进行存储的分区的大小。NC是配置给UE的服务小区的数目。Nsoft是UE的软信道位的总数目。KMIMO是可在TTI之内传送给UE的传输块的数目。此外,KMIMO的值可以是小区特定的,在这种情况下,KMIMO等于第i个服务小区的KMIMO(i)。Mlimit是正值。MDL_HARQ_max是DL HARQ进程的最大数目在所有服务小区中的绝对最大值,并且由下式指定: M DL _ HARQ _ Max = arg max j = 1 , . . . , N C { M DL _ HARQ ( j ) } .
图17是根据本发明的第12项实施例进行分区的软缓冲区1700的示意图。在这个实例中,Mlimit等于8。在TDD系统中,通过网络给UE10配置了2个服务小区。在eNB20中,CC#1配置有UL-DL配置#0,CC#2配置有UL-DL配置#5,且CC#1是PCell,CC#2是SCell。在这个实例中,给UE10配置了传送分集;因此,将KMIMO设定为1。DL HARQ进程的最大数目在所有服务小区中的绝对最大值MDL_HARQ_max等于15。UE10将软缓冲区1700划分成若干分区,且每个错误的HARQ进程可布置给对应分区。详细而言,软缓冲区1700的大小(例如,软信道位的数目)是Nsoft。因此,如图17中的方框1710至1730中所示,用于存储传输块的每个分区的大小为
Figure BDA00002052366900201
在这个实例中,每个服务小区具有用于TB的相同缓冲区大小,且来自所有服务小区的错误的HARQ进程可同时共享软缓冲区。
在本发明的第13项实施例中,用于在TDD系统中对软缓冲区进行分区的方法的介绍如下。软信道位的总数目Nsoft取决于UE的种类。根据以下等式,可将Nsoft可划分成多个分区:
Figure BDA00002052366900202
其中,NIR是用于对每个服务小区的传输块进行存储的分区的大小。NC是配置给UE的服务小区的数目。Nsoft是UE的软信道位的总数目。KMIMO是可在TTI之内传送给UE的传输块的数目。此外,KMIMO的值可以是小区特定的,在这种情况下,KMIMO等于第i个服务小区的KMIMO(i)。Mlimit是正值。MDL_HARQ_Min是DL HARQ进程的最大数目在所有服务小区中的绝对最小值,并且由下式指定: M DL _ HARQ _ Min = arg min j = 1 , . . . , N C { M DL _ HARQ ( j ) } .
图18是根据本发明的第13项实施例进行分区的软缓冲区1800的示意图。在这个实例中,Mlimit是正值,等于8。在TDD系统中,通过网络给UE10配置了2个服务小区。在eNB20中,CC#1配置有UL-DL配置#0,CC#2配置有UL-DL配置#5,且CC#1是PCell,CC#2是SCell。在这个实例中,给UE10配置了传送分集;因此,将KMIMO设定为1。DL HARQ进程的最大数目在所有服务小区中的绝对最小值MDL_HARQ_Min等于4。UE10将软缓冲区1800划分成若干分区,且每个错误的HARQ进程可布置给对应分区。详细而言,软缓冲区1800的大小(例如,软信道位的数目)是Nsoft。因此,如图18中的方框1810至1830中所示,软缓冲区1800中用于存储传输块的每个分区的大小为
Figure BDA00002052366900211
在这个实例中,每个服务小区具有用于TB的相同缓冲区大小,且来自所有服务小区的错误的HARQ进程可同时共享软缓冲区。
在本发明的第14项实施例中,用于在TDD系统中对软缓冲区进行分区的方法的介绍如下。软信道位的总数目Nsoft取决于UE的种类。根据以下等式,可将Nsoft划分成多个分区:
Figure BDA00002052366900212
其中,NIR是用于对每个服务小区的传输块进行存储的分区的大小。NC是配置给UE的服务小区的数目。Nsoft是UE的软信道位的总数目。KMIMO是可在TTI之内传送给UE的传输块的数目。此外,KMIMO的值可以是小区特定的,在这种情况下,KMIMO等于第i个服务小区的KMIMO(i)。Mlimit是正值。MDL_HARQ_Avg是DL HARQ进程的最大数目在所有服务小区中的平均值,并且由下式指定:
M DL _ HARQ _ Avg = floor ( 1 N C Σ j = 1 N C M DL _ HARQ ( j ) ) ceil ( 1 N C Σ j = 1 N C M DL _ HARQ ( j ) ) .
图19是根据本发明的第14项实施例进行分区的软缓冲区1900的示意图。在这个实例中,Mlimit等于8。在TDD系统中,通过网络给UE10配置了2个服务小区。在eNB20中,CC#1配置有UL-DL配置#0,CC#2配置有UL-DL配置#5,且CC#1是PCell,CC#2是SCell。在这个实例中,给UE10配置了传送分集;因此,将KMIMO设定为1。DL HARQ进程的最大数目在所有服务小区中的平均值MDL_HARQ_Avg等于9。UE10将软缓冲区1900划分成若干分区,且每个错误的HARQ进程可布置给对应分区。详细而言,软缓冲区1900的大小(例如,软信道位的数目)是Nsoft。因此,如图19中的方框1910至1930中所示,软缓冲区1900中用于存储传输块的每个分区的大小为
Figure BDA00002052366900215
在这个实例中,每个服务小区具有用于TB的相同缓冲区大小,且来自所有服务小区的错误的HARQ进程可同时共享软缓冲区。
在本发明的第15项实施例中,用于在TDD系统中对软缓冲区进行分区的方法的介绍如下。软信道位的总数目Nsoft取决于UE的种类。根据以下等式,可将Nsoft划分成多个分区:
Figure BDA00002052366900221
其中,NIR是用于对每个服务小区的传输块进行存储的分区的大小。NC是配置给UE的服务小区的数目。Nsoft是UE的软信道位的总数目。KMIMO是可在TTI之内传送给UE的传输块的数目。此外,KMIMO的值可以是小区特定的,在这种情况下,KMIMO等于第i个服务小区的KMIMO(i)。Mlimit是正值。MDL_HARQ_PCell是PCell的DL HARQ进程的最大数目,并且由下式指定:MDL_HARQ_PCell=MDL_HARQ(j),其中CC#j是P小区。
图20是根据本发明的第15项实施例进行分区的软缓冲区2000的示意图。在这个实例中,Mlimit等于8。在TDD系统中,通过网络给UE10配置了2个服务小区。在eNB20中,CC#1配置有UL-DL配置#0,CC#2配置有UL-DL配置#5,且CC#1是PCell,CC#2是SCell。在这个实例中,给UE10配置了传送分集;因此,将KMIMO设定为1。PCell的DL HARQ进程的最大数目MDL_HARQ_PCell等于4。UE10将软缓冲区2000划分成若干分区,且每个错误的HARQ进程可布置给对应分区。详细而言,软缓冲区SB的大小(例如,软信道位的数目)是Nsoft。因此,如图20中的方框2010至2030中所示,软缓冲区2000中用于存储传输块的每个分区的大小为
Figure BDA00002052366900222
在这个实例中,每个服务小区具有用于TB的相同缓冲区大小,且来自所有服务小区的错误的HARQ进程可同时共享软缓冲区。
总的说来,本发明提供用于在支持多个服务小区的TDD系统中对软缓冲区进行分区的方法和装置。在根据示范性实施例的用于对软缓冲区进行分区的方法和装置中,确定软信道位的总数目、在TTI之内可传送给UE的传输块的数目、DL HARQ进程的最大数目以及HARQ进程的所配置最大数目。此外,至少根据软信道位的总数目、在TTI之内可传送给UE的传输块的数目、DLHARQ进程的最大数目以及HARQ进程的预配置最大数目来选择软缓冲区的分区大小。因此,当UE配置有一个以上服务小区和具备不同UL-DL配置的至少一个服务小区时,可对软缓冲区进行有效分区。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69)

1.一种用于在支持多个服务小区的时分双工系统中对软缓冲区进行分区的方法,所述时分双工系统包括收发器以及通信协议模块,所述方法包括:
由所述通信协议模块确定软信道位的总数目、在传送时间间隔之内可传送给用户设备的传输块的数目、下行链路混合自动重发请求进程的最大数目以及混合自动重发请求进程的预配置最大数目;以及
由所述通信协议模块至少根据以下各项来选择所述软缓冲区的分区大小:所述软信道位的总数目、所述在传送时间间隔之内可传送给用户设备的传输块的数目、所述下行链路混合自动重发请求进程的最大数目以及所述混合自动重发请求进程的预配置最大数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服务小区具有专用子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软信道位的总数目是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种类来确定的,且所述软缓冲区的分区大小是根据以下各项来选择的:所述软信道位的总数目、第i个服务小区的所述在传送时间间隔之内可传送给用户设备的传输块的数目、所述用户设备的服务小区的数目,以及所述第i个服务小区的所述下行链路混合自动重发请求进程的最大数目与所述混合自动重发请求进程的预配置最大数目之间的比较,其中i是具备实值以指示所述服务小区的指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自动重发请求进程的预配置最大数目是等于正值或无穷大的恒量,或是由预定义的函数确定的变量。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软信道位的总数目是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种类来确定的,且第i个服务小区的所述软缓冲区的分区大小是根据以下各项来选择的:所述第i个服务小区的所述软信道位的总数目、所述第i个服务小区的所述在传送时间间隔之内可传送给用户设备的传输块的数目,以及所述第i个服务小区的所述下行链路混合自动重发请求进程的最大数目与所述混合自动重发请求进程的预配置最大数目之间的比较,其中i是具备实值以指示所述服务小区的指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自动重发请求进程的预配置最大数目是等于正值或无穷大的恒量,或是由预定义的函数确定的变量。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的所述第i个服务小区的所述软信道位的数目是通过较高层信令来配置或通过预定义的函数来确定的。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软信道位的总数目是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种类来确定的,且所述软缓冲区的分区大小是根据以下各项来选择的:所述软信道位的总数目、第i个服务小区的所述在传送时间间隔之内可传送给用户设备的传输块的数目、所述用户设备的服务小区的数目,以及每个服务小区的下行链路混合自动重发请求进程的最大数目的总和与可存储在所述软缓冲区中的下行链路混合自动重发请求进程的预配置最大数目之间的比较,其中i是具备实值以指示所述服务小区的指数。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自动重发请求进程的预配置最大数目是等于正值或无穷大的恒量,或是由预定义的函数确定的变量。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软信道位的总数目是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种类来确定的,且第i个服务小区的所述软缓冲区的分区大小是根据以下各项来选择的:所述第i个服务小区的所述软信道位的总数目、所述第i个服务小区的所述在传送时间间隔之内可传送给用户设备的传输块的数目,以及所述下行链路混合自动重发请求进程的最大数目在所有所述服务小区中的绝对最大值与所述混合自动重发请求进程的预配置最大数目之间的比较,其中i是具备实值以指示所述服务小区的指数。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自动重发请求进程的预配置最大数目是等于正值或无穷大的恒量,或是由预定义的函数确定的变量。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的所述第i个服务小区的所述软信道位的数目是通过较高层信令来配置或通过预定义的函数来确定的。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软信道位的总数目是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种类来确定的,且第i个服务小区的所述软缓冲区的分区大小是根据以下各项来选择的:所述第i个服务小区的所述软信道位的总数目、所述第i个服务小区的所述在传送时间间隔之内可传送给用户设备的传输块的数目,以及所述下行链路混合自动重发请求进程的最大数目在所有所述服务小区中的绝对最小值与所述混合自动重发请求进程的预配置最大数目之间的比较,其中i是具备实值以指示所述服务小区的指数。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自动重发请求进程的预配置最大数目是等于正值或无穷大的恒量,或是由预定义的函数确定的变量。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的所述第i个服务小区的所述软信道位的数目是通过较高层信令来配置或通过预定义的函数来确定的。
1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软信道位的总数目是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种类来确定的,且第i个服务小区的所述软缓冲区的分区大小是根据以下各项来选择的:所述第i个服务小区的所述软信道位的总数目、所述第i个服务小区的所述在传送时间间隔之内可传送给用户设备的传输块的数目,以及所述下行链路混合自动重发请求进程的最大数目在所有所述服务小区中的平均值与所述混合自动重发请求进程的预配置最大数目之间的比较,其中i是具备实值以指示所述服务小区的指数。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自动重发请求进程的预配置最大数目是等于正值或无穷大的恒量,或是由预定义的函数确定的变量。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的所述第i个服务小区的所述软信道位的数目是通过较高层信令来配置或通过预定义的函数来确定的。
1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软信道位的总数目是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种类来确定的,且第i个服务小区的所述软缓冲区的分区大小是根据以下各项来选择的:所述第i个服务小区的软信道位的总数目、所述第i个服务小区的所述在传送时间间隔之内可传送给用户设备的传输块的数目,以及主要服务小区的所述下行链路混合自动重发请求进程的最大数目与所述混合自动重发请求进程的预配置最大数目之间的比较,其中i是具备实值以指示所述服务小区的指数。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自动重发请求进程的预配置最大数目是等于正值或无穷大的恒量,或是由预定义的函数确定的变量。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的所述第i个服务小区的软信道位的所述数目是通过较高层信令来配置或通过预定义的函数来确定的。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小区共享所述软缓冲区。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软信道位的总数目是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种类来确定的,且所述软缓冲区的分区大小是根据以下各项来选择的:所述软信道位的总数目、第i个服务小区的所述在传送时间间隔之内可传送给用户设备的传输块的数目、所述用户设备的服务小区的数目,以及所述第i个服务小区的所述下行链路混合自动重发请求进程的最大数目与所述混合自动重发请求进程的预配置最大数目之间的比较,其中i是具备实值以指示所述服务小区的指数。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自动重发请求进程的预配置最大数目是等于正值或无穷大的恒量,或是由预定义的函数确定的变量。
25.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软信道位的总数目是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种类来确定的,且所述软缓冲区的分区大小是根据以下各项来选择的:所述软信道位的总数目、所述服务小区的数目、第i个服务小区的所述在传送时间间隔之内可传送给用户设备的传输块的数目,以及每个服务小区的下行链路混合自动重发请求进程的最大数目的总和与可存储在所述软缓冲区中的下行链路混合自动重发请求进程的预配置最大数目之间的比较,其中i是具备实值以指示所述服务小区的指数。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自动重发请求进程的预配置最大数目是等于正值或无穷大的恒量,或是由预定义的函数确定的变量。
27.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软信道位的总数目是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种类来确定的,且所述软缓冲区的所述分区大小是根据以下各项来选择的:所述软信道位的总数目、第i个服务小区的所述在传送时间间隔之内可传送给用户设备的传输块的所述数目、所述用户设备的服务小区的数目,以及所述下行链路混合自动重发请求进程的最大数目在所有所述服务小区中的绝对最大值与所述混合自动重发请求进程的预配置最大数目之间的比较,其中i是具备实值以指示所述服务小区的指数。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自动重发请求进程的预配置最大数目是等于正值或无穷大的恒量,或是由预定义的函数确定的变量。
29.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软信道位的总数目是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种类来确定的,且所述软缓冲区的所述分区大小是根据以下各项来选择的:所述软信道位的总数目、第i个服务小区的所述在传送时间间隔之内可传送给用户设备的传输块的数目、所述用户设备的服务小区的数目,以及所述下行链路混合自动重发请求进程的最大数目在所有所述服务小区中的绝对最小值与所述混合自动重发请求进程的预配置最大数目之间的比较,其中i是具备实值以指示所述服务小区的指数。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自动重发请求进程的预配置最大数目是等于正值或无穷大的恒量,或是由预定义的函数确定的变量。
31.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软信道位的总数目是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种类来确定的,且所述软缓冲区的分区大小是根据以下各项来选择的:所述软信道位的总数目、第i个服务小区的所述在传送时间间隔之内可传送给用户设备的传输块的数目、所述用户设备的服务小区的数目,以及所述下行链路混合自动重发请求进程的最大数目在所有所述服务小区中的平均值与所述混合自动重发请求进程的预配置最大数目之间的比较,其中i是具备实值以指示所述服务小区的指数。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自动重发请求进程的预配置最大数目是等于正值或无穷大的恒量,或是由预定义的函数确定的变量。
3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软信道位的总数目是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种类来确定的,且所述软缓冲区的分区大小是根据以下各项来选择的:所述软信道位的总数目、第i个服务小区的所述在传送时间间隔之内可传送给用户设备的传输块的数目、所述用户设备的服务小区的数目,以及主要服务小区的所述下行链路混合自动重发请求进程的最大数目与所述混合自动重发请求进程的预配置最大数目之间的比较,其中i是具备实值以指示所述服务小区的指数。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自动重发请求进程的预配置最大数目是等于正值或无穷大的恒量,或是由预定义的函数确定的变量。
35.一种用于在支持多个服务小区的时分双工系统中对软缓冲区进行分区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收发器,所述收发器经配置以在所述时分双工系统中的用户设备与基站之间接收信号并传送信号;以及
通信协议模块,所述通信协议模块连接至所述收发器,所述通信协议模块经配置以确定软信道位的总数目、在传送时间间隔之内可传送给所述用户设备的传输块的数目、下行链路混合自动重发请求进程的最大数目以及混合自动重发请求进程的预配置最大数目;以及
所述通信协议模块进一步经配置以至少根据以下各项来选择所述软缓冲区的分区大小:所述软信道位的总数目、所述在传送时间间隔之内可传送给所述用户设备的传输块的数目、所述下行链路混合自动重发请求进程的最大数目,以及所述混合自动重发请求进程的预配置最大数目。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服务小区具有专用子块。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信道位的总数目是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种类来确定的,且所述软缓冲区的分区是根据以下各项来选择的:所述软信道位的总数目、第i个服务小区的所述在传送时间间隔之内可传送给所述用户设备的传输块的数目、所述用户设备的服务小区的数目,以及所述第i个服务小区的所述下行链路混合自动重发请求进程的最大数目与所述混合自动重发请求进程的预配置最大数目之间的比较,其中i是具备实值以指示所述服务小区的指数。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自动重发请求进程的预配置最大数目是等于正值或无穷大的恒量,或是由预定义的函数确定的变量。
39.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信道位的总数目是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种类来确定的,且第i个服务小区的所述软缓冲区的分区大小是根据以下各项来选择的:所述第i个服务小区的所述软信道位的总数目、所述第i个服务小区的所述在传送时间间隔之内可传送给所述用户设备的传输块的数目,以及所述第i个服务小区的所述下行链路混合自动重发请求进程的最大数目与所述混合自动重发请求进程的预配置最大数目之间的比较,其中i是具备实值以指示所述服务小区的指数。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自动重发请求进程的预配置最大数目是等于正值或无穷大的恒量,或是由预定义的函数确定的变量。
41.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的所述第i个服务小区的软信道位的数目是通过较高层信令来配置或通过预定义的函数来确定的。
42.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信道位的总数目是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种类来确定的,且所述软缓冲区的分区大小是根据以下各项来选择的:所述软信道位的总数目、第i个服务小区的所述在传送时间间隔之内可传送给所述用户设备的传输块的数目、所述用户设备的服务小区的数目,以及每个服务小区的下行链路混合自动重发请求进程的最大数目的总和与可存储在所述软缓冲区中的下行链路混合自动重发请求进程的预配置最大数目之间的比较,其中i是具备实值以指示所述服务小区的指数。
43.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自动重发请求进程的预配置最大数目是等于正值或无穷大的恒量,或是由预定义的函数确定的变量。
44.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信道位的总数目是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种类来确定的,且第i个服务小区的所述软缓冲区的分区大小是根据以下各项来选择的:所述第i个服务小区的软信道位的总数目、所述第i个服务小区的所述在传送时间间隔之内可传送给所述用户设备的传输块的数目,以及所述下行链路混合自动重发请求进程的最大数目在所有所述服务小区中的绝对最大值与所述混合自动重发请求进程的预配置最大数目之间的比较,其中i是具备实值以指示所述服务小区的指数。
45.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自动重发请求进程的预配置最大数目是等于正值或无穷大的恒量,或是由预定义的函数确定的变量。
46.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的所述第i个服务小区的所述软信道位的数目是通过较高层信令来配置或通过预定义的函数来确定的。
4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信道位的总数目是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种类来确定的,且第i个服务小区的所述软缓冲区的分区大小是根据以下各项来选择的:所述第i个服务小区的所述软信道位的总数目、所述第i个服务小区的所述在传送时间间隔之内可传送给所述用户设备的传输块的数目,以及所述下行链路混合自动重发请求进程的最大数目在所有所述服务小区中的绝对最小值与所述混合自动重发请求进程的预配置最大数目之间的比较,其中i是具备实值以指示所述服务小区的指数。
48.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自动重发请求进程的预配置最大数目是等于正值或无穷大的恒量,或是由预定义的函数确定的变量。
49.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的所述第i个服务小区的所述软信道位的数目是通过较高层信令来配置或通过预定义的函数来确定的。
50.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软信道位的总数目是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种类来确定的,且第i个服务小区的所述软缓冲区的分区大小是根据以下各项来选择的:所述第i个服务小区的软信道位的总数目、所述第i个服务小区的所述在传送时间间隔之内可传送给所述用户设备的传输块的数目,以及所述下行链路混合自动重发请求进程的最大数目在所有所述服务小区中的平均值与所述混合自动重发请求进程的预配置最大数目之间的比较,其中i是具备实值以指示所述服务小区的指数。
51.根据权利要求5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自动重发请求进程的预配置最大数目是等于正值或无穷大的恒量,或是由预定义的函数确定的变量。
52.根据权利要求5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的所述第i个服务小区的所述软信道位的数目是通过较高层信令来配置或通过预定义的函数来确定的。
53.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信道位的总数目是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种类来确定的,且第i个服务小区的所述软缓冲区的分区大小是根据以下各项来选择的:所述第i个服务小区的所述软信道位的总数目、所述第i个服务小区的所述在传送时间间隔之内可传送给所述用户设备的传输块的数目,以及主要服务小区的所述下行链路混合自动重发请求进程的最大数目与所述混合自动重发请求进程的预配置最大数目之间的比较,其中i是具备实值以指示所述服务小区的指数。
54.根据权利要求5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自动重发请求进程的预配置最大数目是等于正值或无穷大的恒量,或是由预定义的函数确定的变量。
55.根据权利要求5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的所述第i个服务小区的软信道位的数目是通过较高层信令来配置或通过预定义的函数来确定的。
5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小区共享所述软缓冲区。
57.根据权利要求5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信道位的总数目是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种类来确定的,且所述软缓冲区的分区大小是根据以下各项来选择的:所述软信道位的总数目、第i个服务小区的所述在传送时间间隔之内可传送给所述用户设备的传输块的数目、所述用户设备的服务小区的数目,以及所述第i个服务小区的所述下行链路混合自动重发请求进程的最大数目与所述混合自动重发请求进程的预配置最大数目之间的比较,其中i是具备实值以指示所述服务小区的指数。
58.根据权利要求5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自动重发请求进程的预配置最大数目是等于正值或无穷大的恒量,或是由预定义的函数确定的变量。
59.根据权利要求5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信道位的总数目是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种类来确定的,且所述软缓冲区的所述分区大小是根据以下各项来选择的:所述软信道位的总数目、第i个服务小区的所述在传送时间间隔之内可传送给所述用户设备的传输块的数目、所述用户设备的服务小区的数目,以及每个服务小区的下行链路混合自动重发请求进程的最大数目的总和与可存储在所述软缓冲区中的下行链路混合自动重发请求进程的预配置最大数目之间的比较,其中i是具备实值以指示所述服务小区的指数。
60.根据权利要求5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自动重发请求进程的预配置最大数目是等于正值或无穷大的恒量,或是由预定义的函数确定的变量。
61.根据权利要求5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信道位的总数目是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种类来确定的,且所述软缓冲区的分区大小是根据以下各项来选择的:所述软信道位的总数目、第i个服务小区的所述在传送时间间隔之内可传送给所述用户设备的传输块的数目、所述用户设备的服务小区的数目,以及所述下行链路混合自动重发请求进程的最大数目在所有所述服务小区中的绝对最大值与所述混合自动重发请求进程的预配置最大数目之间的比较,其中i是具备实值以指示所述服务小区的指数。
62.根据权利要求6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自动重发请求进程的预配置最大数目是等于正值或无穷大的恒量,或是由预定义的函数确定的变量。
63.根据权利要求5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信道位的总数目是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种类来确定的,且所述软缓冲区的分区大小是根据以下各项来选择的:所述软信道位的总数目、第i个服务小区的所述在传送时间间隔之内可传送给所述用户设备的传输块的数目、所述用户设备的服务小区的数目,以及所述下行链路混合自动重发请求进程的最大数目在所有所述服务小区中的绝对最小值与所述混合自动重发请求进程的预配置最大数目之间的比较,其中i是具备实值以指示所述服务小区的指数。
64.根据权利要求6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自动重发请求进程的预配置最大数目是等于正值或无穷大的恒量,或是由预定义的函数确定的变量。
65.根据权利要求5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信道位的总数目是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种类来确定的,且所述软缓冲区的分区大小是根据以下各项来选择的:所述软信道位的总数目、第i个服务小区的所述在传送时间间隔之内可传送给所述用户设备的传输块的数目、所述用户设备的服务小区的数目,以及所述下行链路混合自动重发请求进程的最大数目在所有所述服务小区中的平均值与所述混合自动重发请求进程的预配置最大数目之间的比较,其中i是具备实值以指示所述服务小区的指数。
66.根据权利要求6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自动重发请求进程的预配置最大数目是等于正值或无穷大的恒量,或是由预定义的函数确定的变量。
67.根据权利要求5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信道位的总数目是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种类来确定的,且所述软缓冲区的分区大小是根据以下各项来选择的:所述软信道位的总数目、在第i个服务小区的所述在传送时间间隔之内可传送给用户设备的传输块的数目、所述用户设备的服务小区的数目,以及主要服务小区的所述下行链路混合自动重发请求进程的最大数目与所述混合自动重发请求进程的预配置最大数目之间的比较,其中i是具备实值以指示所述服务小区的指数。
68.根据权利要求6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自动重发请求进程的预配置最大数目是等于正值或无穷大的恒量,或是由预定义的函数确定的变量。
69.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是所述时分双工系统中的所述基站以及/或所述用户设备中的至少一项的部分。
CN201210304315.6A 2011-08-24 2012-08-24 用于在时分双工系统中进行软缓冲区分区的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305143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161527104P 2011-08-24 2011-08-24
US61/527,104 2011-08-24
US13/551,614 2012-07-18
US13/551,614 US8885525B2 (en) 2011-08-24 2012-07-18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oft buffer partitioning in time-division duplexing system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51435A true CN103051435A (zh) 2013-04-17
CN103051435B CN103051435B (zh) 2016-04-13

Family

ID=477436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04315.6A Active CN103051435B (zh) 2011-08-24 2012-08-24 用于在时分双工系统中进行软缓冲区分区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885525B2 (zh)
CN (1) CN103051435B (zh)
TW (1) TWI483579B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01900A (zh) * 2014-03-07 2015-09-09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处理传输区块的软缓冲器尺寸的方法及其通信装置
CN105721114A (zh) * 2014-12-22 2016-06-29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通信系统中处理通信操作的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WO2016107570A1 (en) * 2014-12-30 2016-07-07 Mediatek Inc. Soft buffer partition for superposition coding
US9680578B2 (en) 2014-12-30 2017-06-13 Mediatek Inc. Soft packet combining for superposition coding
CN107210895A (zh) * 2015-01-30 2017-09-26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增强型载波聚集的软缓冲器管理
US9831958B2 (en) 2014-12-30 2017-11-28 Mediatek Inc.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superposition coding
US9893843B2 (en) 2014-12-30 2018-02-13 Mediatek Inc. Rate matching and soft channel bits storage for superposition coding
CN108633044A (zh) * 2017-03-24 2018-10-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及接入网设备
CN110352575A (zh) * 2017-03-23 2019-10-18 苹果公司 用户装置为harq处理提供増强的能力信息
CN110352577A (zh) * 2017-08-21 2019-10-18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低时延和高性能服务的高效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操作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141638A1 (en) * 2011-04-13 2012-10-18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device for soft buffer management based on user equipment categories in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8885525B2 (en) * 2011-08-24 2014-11-11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oft buffer partitioning in time-division duplexing system
CN103024820B (zh) * 2011-09-20 2018-03-23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软缓存处理的方法及设备
HUE029429T2 (en) * 2011-09-23 2017-03-28 Lg Electronics Inc Procedure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and equipment to the same
US8891402B2 (en) * 2011-09-30 2014-11-18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evices for reporting uplink information
KR102172436B1 (ko) * 2011-10-12 2020-10-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역방향 제어 신호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07947905B (zh) * 2012-02-09 2020-11-17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收发信号的方法及其装置
WO2013119078A1 (ko) * 2012-02-09 2013-08-1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반송파 집성 시스템에서 harq 프로세스 수행 방법 및 장치
CN111181708B (zh) * 2012-04-12 2022-09-02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的方法及设备
US9413496B2 (en) * 2012-04-25 2016-08-0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ceiving dat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US9705644B2 (en) * 2012-07-05 2017-07-1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operating buffer for device-to-device (D2D)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same
AU2013291459B2 (en) 2012-07-17 2017-01-05 Sun Patent Trust Terminal device, and buffer partitioning method
IN2015MN00014A (zh) * 2012-07-18 2015-10-16 Panasonic Ip Corp America
US9042938B2 (en) * 2012-12-27 2015-05-26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US9559817B2 (en) * 2013-07-19 2017-01-31 Sharp Kabushiki Kaisha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US10237020B2 (en) 2013-07-19 2019-03-19 Sharp Kabushiki Kaisha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US10382184B2 (en) * 2013-08-09 2019-08-13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of handling communication operation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5814827B (zh) * 2013-10-30 2019-06-11 Lg 电子株式会社 从同时接入多小区的用户设备发送harq ack/nack的方法
CN106465182B (zh) 2014-09-02 2019-10-18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和无线通信设备
US20170222763A1 (en) * 2014-10-04 2017-08-0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managing soft buffer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same
BR112017012797A2 (pt) * 2014-12-30 2018-05-08 Mediatek Inc casamento de taxa e armazenamento de bits de canal flexível para codificação por superposição
US9948431B2 (en) * 2015-01-12 2018-04-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managing soft buffer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10862630B2 (en) 2015-02-13 2020-12-0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iguous HARQ memory management with memory splitting
US9998264B2 (en) 2015-04-10 2018-06-12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User equipments, base stations and methods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JP6769968B2 (ja) * 2015-08-21 2020-10-14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EP3437232A4 (en) * 2016-04-01 2019-11-0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DEVICES FOR HANDLING SOFT BUFFERS
JP2019169750A (ja) * 2016-08-10 2019-10-03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装置、及び再送制御方法
US10484144B2 (en) * 2016-11-11 2019-11-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management for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
WO2018128568A1 (en) * 2017-01-05 2018-07-1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daptive multiple harq entity design
US11070322B2 (en) * 2017-03-23 2021-07-20 Apple Inc. Device and method to allow cross-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 (TTI) switching and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operation in a new radio network
US11010292B2 (en) * 2018-10-26 2021-05-1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dynamic memory management in a user equipment (UE)
US20210409160A1 (en) * 2020-06-25 2021-12-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process sharing across carriers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85236A (zh) * 2007-08-22 2010-07-2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在分组交换网络上传输电路交换语音的方法和装置
CN101965707A (zh) * 2008-03-24 2011-02-02 诺基亚公司 通信系统中的软缓冲存储器配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23797B (zh) * 2003-02-17 2012-07-04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Wcdma系统增强型上行专用信道harq的重排序方法
EP1699158A1 (en) 2005-03-02 2006-09-06 Evolium S.A.S. A method for selection of the appropriate HARQ retransmission scheme for data transmission, a base station and a program therefor
KR20070119859A (ko) * 2006-06-16 2007-12-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패킷의 순서 뒤바뀜 현상을효율적으로 해결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JP5152472B2 (ja) * 2007-04-28 2013-02-27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リソース割当制御方法および装置
WO2009020413A1 (en) * 2007-06-14 2009-02-1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Data block size management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tilizing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s with soft combining
EP2026491A1 (en) * 2007-08-13 2009-02-18 Panasonic Corporation Soft-buffer management of a re-transmission protocol for unicast and multicast transmissions
US7797605B2 (en) * 2007-08-28 2010-09-14 Beceem Communications Inc. Managing storage of HARQ packets
US8665720B2 (en) * 2008-03-12 2014-03-04 Broadcom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termining limited soft buffer size on transport blocks for rate matching
KR101749346B1 (ko) * 2009-03-25 2017-06-2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반송파 시스템에서 harq 수행 장치 및 방법
WO2010144245A1 (en) * 2009-06-08 2010-12-16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Harq process management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and mapping between harq processes and transmission resources
EP2280505B1 (en) * 2009-07-08 2012-09-0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rrangement of processing a packet of a HARQ system
US8429479B2 (en) * 2009-09-16 2013-04-23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to increase the throughput of a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protocol
CA2773568C (en) * 2009-09-18 2015-12-08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operation for uplink coordinated multi-point signaling
EP2622919B1 (en) * 2010-09-30 2020-04-0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nodes for handling measurements
US8724742B2 (en) * 2010-10-06 2014-05-13 Motorola Mobility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oft buffer management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CN103621001B (zh) * 2010-11-02 2017-04-26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射/接收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US8797957B2 (en) * 2010-11-12 2014-08-0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Terminal, network node, system and methods for soft buffer handling in carrier aggregation
KR101575442B1 (ko) * 2010-12-28 2015-12-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Tdd 기반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WO2012091663A1 (en) * 2010-12-28 2012-07-05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Weighted soft buffer handling in radiocommunication systems
WO2012124944A2 (ko) * 2011-03-11 2012-09-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Ack(acknowledgement)/nack(negative ack) 정보 수신방법 및 전송방법과, 사용자기기 및 기지국
WO2012124931A2 (ko) * 2011-03-11 2012-09-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셀간 간섭을 제어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KR101911254B1 (ko) * 2011-03-13 2018-10-2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9191180B2 (en) * 2011-03-21 2015-11-1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executing HARQ in TDD-bas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696523B1 (en) * 2011-04-08 2018-10-0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data in a wireless access system and base station for same
US8891466B2 (en) * 2011-04-29 2014-11-18 Acer Incorporated Method of handling soft buffer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US8885525B2 (en) * 2011-08-24 2014-11-11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oft buffer partitioning in time-division duplexing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85236A (zh) * 2007-08-22 2010-07-2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在分组交换网络上传输电路交换语音的方法和装置
CN101965707A (zh) * 2008-03-24 2011-02-02 诺基亚公司 通信系统中的软缓冲存储器配置

Cited B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01900A (zh) * 2014-03-07 2015-09-09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处理传输区块的软缓冲器尺寸的方法及其通信装置
CN104901900B (zh) * 2014-03-07 2018-08-3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处理传输区块的软缓冲器尺寸的方法及其通信装置
CN105721114A (zh) * 2014-12-22 2016-06-29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通信系统中处理通信操作的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CN105721114B (zh) * 2014-12-22 2019-01-18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通信系统中处理通信操作的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US9973305B2 (en) 2014-12-30 2018-05-15 Mediatek Inc. Soft buffer partition for superposition coding
WO2016107570A1 (en) * 2014-12-30 2016-07-07 Mediatek Inc. Soft buffer partition for superposition coding
US9831958B2 (en) 2014-12-30 2017-11-28 Mediatek Inc.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superposition coding
US9893843B2 (en) 2014-12-30 2018-02-13 Mediatek Inc. Rate matching and soft channel bits storage for superposition coding
US9680578B2 (en) 2014-12-30 2017-06-13 Mediatek Inc. Soft packet combining for superposition coding
CN105934908A (zh) * 2014-12-30 2016-09-07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叠加编码中的软缓冲区分区
CN107210895A (zh) * 2015-01-30 2017-09-26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增强型载波聚集的软缓冲器管理
CN107210895B (zh) * 2015-01-30 2021-01-08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增强型载波聚集的软缓冲器管理的方法和装置
CN110352575A (zh) * 2017-03-23 2019-10-18 苹果公司 用户装置为harq处理提供増强的能力信息
CN110352575B (zh) * 2017-03-23 2022-08-05 苹果公司 用户装置为harq处理提供増强的能力信息
CN108633044A (zh) * 2017-03-24 2018-10-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及接入网设备
US11115993B2 (en) 2017-03-24 2021-09-0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access network device
CN108633044B (zh) * 2017-03-24 2021-12-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及接入网设备
CN110352577A (zh) * 2017-08-21 2019-10-18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低时延和高性能服务的高效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操作方法
CN110352577B (zh) * 2017-08-21 2022-04-19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高效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操作方法及其用户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30051289A1 (en) 2013-02-28
TW201310940A (zh) 2013-03-01
TWI483579B (zh) 2015-05-01
CN103051435B (zh) 2016-04-13
US8885525B2 (en) 2014-1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51435B (zh) 用于在时分双工系统中进行软缓冲区分区的方法和装置
US10425921B2 (en) Method of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CN102761510B (zh) 处理用于载波集成的软性缓冲器的方法及其通信装置
EP2835928B1 (en) Methods of handling communication operation
US9686776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cessing information
KR101243952B1 (ko) Harq 엔티티 처리 방법 및 그 통신 장치
CN111418179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上发送多条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及其设备
CN105721114A (zh) 通信系统中处理通信操作的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WO2014163690A1 (en) Dual connectivity for terminals supporting one uplink carrier
CN103444108A (zh) 用于发送/接收信号的方法及其装置
EP2916500B1 (en) Method of handling soft buffer size for a transport block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EP2983321B1 (en) Device and method of handling device-to-cellular communication
US11044053B2 (en) Device and method of handling code block group-based communication operation
CN110383737A (zh) Nr中确定用户设备处理时间要求
WO2014173333A1 (zh)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EP2613470B1 (en) Method of handling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resourc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20170022772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혼잡 관리 방법 및 장치
CN104025649B (zh) 控制上行载波聚合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EP3534555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nding feedback response information
US11647507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handling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collision
AU2021254591B2 (en) Device of handling a harq retransmission
KR20220131252A (ko) Harq-ack 코드북을 결정하는 방법, 장치, 디바이스 및 저장 매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